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当代意蕴与国际视野_梁廷方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当代意蕴与国际视野_梁廷方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当代意蕴与国际视野_梁廷方

十八大后,党中央、国务院就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调整、转型及与国际接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以下简称《决定》)出台,从《决定》的内容看,此次顶层设计视野更加开阔,改革更加深入,目标更加明确,体系更加完整,创新更加充分,措施更加详细,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划时代的改革文件,吹响了我国职业教育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的号角。本文拟就《决定》的主要创新元素,结合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国际趋势进行解读。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时代呼应

1.呼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我国在2012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已经超过6000美元,即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矛盾与冲突,如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产业结构调整困难重重、城镇化进程与乡村二元结构等,使我国存在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十七大以后,我国就一直致力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是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方式。职业教育作为我国中高端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第三产业的主要技能型人才来源,一直以来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次《决定》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是适应我国在深化改革发展、加快发展转型过程中加快建设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支持中小

微企业发展的战略部署,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平稳转型的必经之路。

2.呼应职业教育发展现实。截至2013年,全国共有职业院校1.36万所,年招生1016.7万人,在校生293

3.8万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1.2万所,年招生698.3万人,在校生1960.2万人,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的45.9%、4

4.5%。高等职业院校1321所,年招生318万,在校生973.6万,分别占高等教育的4

5.5%、39.5%。“十一五”以来,职业院校累计为国家输送了近8000万名毕业生,占新增就业人口60%。①我国职业教育的投资规模、示范建设、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等均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据初步统计,2005~2013年,职业教育国家财政性经费达1.23万亿元,职业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年均增长25%,并重点建设了1000所中职示范校、100所国家示范高职和100所国家骨干高职,重点扶持建设了1000个县级职教中心,在重点专业领域建成了2000个实训基地等。在取得辉煌成果的同时,我国职业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对此《决定》直接点题,即“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薄弱,体制机制不畅”。此外,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社会认可度不高、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不足、上升空间受限、区域布局不合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资源整合不充分等问题,限制了职业教育向高质量、高效能的方向发展。职业教育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体制内部实现根本性变革。

[摘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划时代的改革文件,吹响了我国职业教育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的号角。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呼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呼应职业教育发展现实,呼应职业教育国际趋势,呼应民众民生内在诉求。文章提出了我国现代职教体系构建改革的“上移”与“下移”、“内生”与“外促”、“收权”与“放权”、“沿袭”与“创新”、“全面”与“重点”的时代特征,并从职业教育的国际视野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国际化、理念国际化、办学国际化和体系国际化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际化职业教育改革

[作者简介]梁廷方(1966-),男,江苏江都人,扬州职业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江苏扬州226010)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35-0005-05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当代意蕴与国际视野

梁廷方

DOI:10.13615/https://www.360docs.net/doc/d36640753.html,ki.1004-3985.2015.35.003

3.呼应职业教育国际发展趋势。纵观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发达国家以其务实的职业教育体系、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完善的职业教育制度和职业教育法规引领着世界职业教育的潮流。近年来,我国对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对于一些典型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研究越来越透彻并成体系化。高职教育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并应用一些发达国家的有效经验和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体上与发达国家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在追赶、融入世界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还处于起步阶段。要真正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必须密切关注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做法,摒弃不符合国情的做法。《决定》正是基于我国当前成为经济全球化中的重要一极,在国际产业分工重组、全球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的大背景下,顺应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而做出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决策。

4.呼应民众民生内在诉求。“十一五”以来,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持续向好,自主创业比例和对口就业率均有不俗表现。职业院校累计为国家输送近8000万名毕业生,成为我国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同期,我国职业院校年均培训进城农民工2000多万人,累计有4000多万农村新生劳动力在接受职业教育后进入城镇工作,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伴随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民众尤其是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诉求意愿也在不断上升,《决定》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正是基于前期民众民生对职业教育认可的基本经验和当前民众民生的内在诉求而做出的重要改革决定。

二、现代职教体系构建改革的时代特征

1.“上移”与“下移”相结合。《决定》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进行改革的“上移”,主要表现在建构义务教育阶段后的中等层次、专科层次、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多层次多类型职业教育学位体系,这将打破过去职业教育学位缺失、上升通道狭窄的“断头教育”的尴尬局面,为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上移”的另一个表现是要逐渐提高职业教育的信息化水平,这是体现职业教育现代性的基本要求,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职业教育资源的数字共享,即通过数字化平台建设,逐步实现所有专业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面覆盖;二是教学的信息化应用,即加强教学与生产的远程教学对接和专业课程与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对接;三是信息技术的培训,即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队伍评聘考核的手段,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决定》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进行改革的“下移”主要表现在鼓励本科院校向技术型高校的转型和建立覆盖范围更广泛的继续教育体系。《决定》明确指出,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这给当前绝大多数本科院校一味追求更大规模,追求综合性发展但又难以形成综合竞争力的现状指明了方向,更为职业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据鲁昕同志介绍,我国现有2500所高校,改革完成以后,将有1600~1700多所高校转向职业技术教育,这些高校将淡化学科,强化专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促进就业、提升劳动者素质,因此它的受众是最广泛的。《决定》提出要建立全体劳动者接受教育和培训的灵活学习制度,要面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残疾人、失业人员、退役士兵、成人、农民等广泛的需要进行继续教育的人群。

2.“内生”与“外促”相结合。《决定》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内生”表现在加强人才培养质量。从基本原则提出的“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五个对接”到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再到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在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上,《决定》清晰地给出了路线图。这些内涵建设的具体内容,既有源自我国职业教育已经形成的有效经验,如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还有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做法,如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更有与时俱进的创新,如健全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

《决定》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外促”主要表现在加强组织领导上。从落实政府职责、强化督导评估和营造良好环境三方面规定了政府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与构建过程中的主要职能,包括运用好具体职责、财税手段、政策手段等;现代职业教育的评价、评估与督导,包括对政府履行职能的考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和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等;良好外部环境的营设,包括职业教育法的修订、职教成果的奖励、广泛宣传、社会观念转变等。

“外促”从根本上来说是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保障,主要是督促相关职能部门贯彻落实《决定》要求、评估与检验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引导全社会关注与参与职业教育。这种外部推动一方面能够保障现代职业教育构建的改革在实施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一

方面能够确保顶层设计的落实并最终转化为实际效果。

3.“收权”与“放权”相结合。《决定》的另一大亮点是在现代职业教育领域的政府“收权”与“放权”,这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关于转变政府职能,更加突出强调市场作用的具体体现。政府的“收权”主要表现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减少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减少对学校教育教学具体事务的干预,同时将政府的职能上升到宏观与中观领域,厘清了国务院和各地方政府的职责分担,即发挥好政府保基本、促公平作用,着力营造制度环境、制定发展规划、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加强规范管理和监督指导等。政府的“收权”有利于转变我国职业教育相对僵化的体制机制,为职业院校的自主办学腾出了空间,为构建多元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赋予了权力。而《决定》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放权”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二是引导社会力量包括民办职业教育、股份或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兴办职业教育;三是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四是行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决定》对“放权”的设计是让市场机制贯穿于职业教育发展全过程,不仅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也符合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应尽的社会义务。

4.“沿袭”与“创新”相结合。《决定》对于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改革既有对过去几十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经验的总结,也有近年来9个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和56个改革试点项目大量实践经验及典型案例的总结提炼,对示范校建设等项目引领特色凝练,还有对近年来一些典型国家的借鉴,如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对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对象进行资助补贴等就是在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所形成的有效经验。《决定》的创新是全方位的,鲁昕同志对其进行了总结:一是创新了职业教育理念;二是明确了一个发展目标;三是明确了多层次多类型职业教育的科学定位;四是打通了“人人皆可成才”的上升通道;五是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六是提出了多元化办学的新格局;七是确立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原则;八是明确了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作用;九是推动了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创新;十是建立了督导评估机制。微观领域的创新则体现在招考方式,如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衔接;管理方式,如探索公办和社会力量举办

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培养方式,如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评等方面。《决定》中这些创新因素的存在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改革的重点和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领域。

5.“全面”与“重点”相结合。《决定》的全面性主要体现在:一是职业教育功能的全面性。职业教育具有政治工具功能,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人才支撑;人力资本功能,它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筛选功能,为不同人群设计接受不同职业教育的层次和途径,具有良好的人才培养区分度。二是职业教育服务的全面性。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为社会公共服务和技术进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提供支撑。服务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的发展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改革的职责和使命。三是职业教育体系的全面性。此次改革涉及中职、高职、本科、继续教育、人才成长出口等多方面的内容,基本上涵盖了我国现有职业教育的各个种类和族群。四是职业教育整合的全面性。既包括从国务院到各省市自治区及职能部门的纵向行政权力整合,也包括政府、行业、产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横向资源整合,还包括职业教育内部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等制度性多维整合。《决定》提到了六个重点内容:一是重点支持中等职业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开发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素质,这是基于我国当前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还比较弱,在教学与师资力量上与高等教育的差距比较大的现实。二是重点提高青年就业能力,这是基于当前我国适龄青年及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压力还比较大,就业质量还不太乐观的现实。三是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重点提升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社会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能力,这是基于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及新兴产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质量要求比较高的现实。四是高职教育要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这是对高职教育在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定位。五是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这指出了我国在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着重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六是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这符合我国产业升级及结构性调整对更高层次

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现实需求。

三、现代职教体系构建改革的国际视野

《决定》此次对我国现代职教育体系构建的改革不仅仅体现中国特色,而且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理念、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等均体现出国际化的发展方向,构建的是与我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教育大国、人才大国相匹配的综合性体系。

1.目标的国际化。《决定》提出的我国现代职教体系改革的总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最后的落脚点是“中国特色”

“世界水平”。此次改革明确提出要逐步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在世界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建构起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职业教育体系。目标的国际化主要体现在:一是纳入国家战略。世界各发达国家均把职业教育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之中,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寻求经济突围,在国际上实现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性目标,成为应对国家人口、资源、环境的时代挑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升社会和谐和就业保障的重要战略手段。重新打造制造业优势,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已成为发达国家重塑国家竞争力、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我国此次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提升到国家战略也是深刻认识到了职业教育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二是重新定位职业教育目标。此次改革将传统的职业教育主要从培养技能型人才转变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此次改革,更加突出了“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培养,这是符合国际惯例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84年出版的《技术与职业教育术语》第九条对“技术教育”进行了解释:

“技术教育包括文化教育,学习理论的科学和技术的学科。其主要在中等及第三级教育的初级层次,培养如技术员、中级管理人员等中级技术人员,在大学层次培养高级管理人员、工程师、技术师。”②与之相对应的是技术型人才培养从低到高的学制与学位。此次改革明确了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从低到高的三个层次,即高素质劳动者、高级技工、工程师,目标定位融入了国际职业教育体系。三是明确提出建设国际水准的职业院校和专业,即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我国当前职业院校尤其是高水平职业院校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够强,专业服务国际的水平还不高,总体的国际影响力还比较弱。提出这样的目标,是要提升我国部分职业院校和专业走国际化路线,不但要参与相关职业国际标准的制定,而且要逐步拓展海外就业市场。欧美及一些新兴发展中国家都面临劳动力尤其是技术人员长期短缺的状况,且欧美地区对国外劳务人员的需求是极大的,我国职业教育走国际化道路,不但能缓解我国目前的就业压力,而且能够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和竞争力。

2.理念的国际化。《决定》通篇都传递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改革的国际化理念,这也是我国职业教育闯出一条中国模式、世界认可的康庄大道的先导。其具体表现为:一是职业教育的终身化理念。自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终身教育”概念以来,世界各国就将其纳入了职业教育体系之中,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建构,而《决定》中不仅将终身教育纳入了目标之中,而且将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对接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对职业教育为民众的终身学习提供途径做出了规定。二是职业教育复合型人才的理念。进入21世纪后,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注重将科技与人文进行结合,人才培养的重点也从传统的“谋生型”向“发展型”转变,人文素养、综合素质正成为现代职业人的必备素质。美国职业教育的“五种能力、三种素质”人才培养取向,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的修订也强调了“双元制”不仅为青年人提供进入职业生涯所具备的基本能力以及其应对劳动市场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的峰谷的适应能力,还是一个保障个性发展、经济需求与理论实践结合的有效教育体系。《决定》提出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招考方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正是顺应国际职业教育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理念。三是职业教育的多元化理念。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多元化理念体现在很多方面,如办学模式多元化,管理方式多元化,投资渠道多元化,办学的功能、层次与结构多元化等,总体来说,是一个开放、融合、灵活的体系。《决定》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也体现了这种多元化理念,主要体现在办学模式的多元化,将职业教育的中职、高职、本科与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及各类社会培训、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等全部纳入职业教育体系之中,并重点提及了大力兴办职教集团;管理方式多元化,鼓励职业教育性质的变革;投资渠道的多元化,鼓励行业、企业、社会力量注资职业教育;办学功能的多元化,强调职业教育与产业、行业的深度对接与融合;办学架构的多元化,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进行沟通互动,这均是设计职业教育多元化的国际性路线。

3.办学的国际化。以经济全球化为主导的国际多元交流与合作是世界各国的共识、价值选择和行动导向,职业教育作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更是具备互通有无、深度合作的基础和条件。《决定》对我国职

业教育办学的国际化专门进行了阐述,其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完善中外职业教育合作机制,支持教师互派、学生互换。二是支持职业院校引进高水平专家来华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吸引国(境)外学生来华学习。三是积极参与制定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四是探索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注重培养符合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本土化人才。探索和规范职业院校到国(境)外办学。五是提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际影响。这五个方面囊括中国参与国际职业教育相关标准的制定、建立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体制机制、大力宣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本土化人才的海外就业和技术技能水平展示的国际影响力等方面,是今后各院校尤其是高层次职业院校开展国际合作、展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指南针。

4.体系的国际化。《决定》对当前我国现代职教体系构建改革的国际化从深层次上看,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职业教育体系的国际化,这种国际化是基于职业教育本身的国际化和与国家发展大局相匹配的国际职业教育经验。具体体现在:一是层次与学位的国际化。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基本上大同小异,都是按照从低到高的序列安排职业教育的学制和层次,如俄罗斯将职业教育划分为初、中、高、大学四个层次。但是,中等教育依然是绝大多数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如欧盟15国中11个国家有超过一半的学生接受中职教育,一些职业教育特别发达的国家如德国和瑞士,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比例高达60%。在学位安排上,瑞士已建立涵盖学士甚至硕士层次的完整的职业学位,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机构能够提供中职、专科、本科直至研究生阶段的职业学位体系。《决定》此次理顺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各个层次,并强调了要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在贯通职业教育层次体系的同时,完善学历学位证书和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逐步实现职业教育学历学位证书体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的有机衔接,这是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层次和学位制度缺失的根本性构建,也是职业教育层次和学位的国际化表现。二是职业教育匹配国家发展的国际化。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匹配国家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高职教育的人力资源在整个高等教育中所占比重,一个层次是接受职业教育人数占适龄就业人口的比重。第一个层次上,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占整个高等教育的比例基本上都超过了75%,德国高等教育中技术型占78%,学术型占22%;瑞士高等

教育中技术型占82%,学术型占18%。这种比例关系确保了这些国家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起它们的经济结构。而我国2500所高校中,高职院校只占55%,和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高等教育的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第二个层次上,发达国家适龄人口接受职业教育的比例非常高,如2008年德国15岁以上年龄人口能够接受职业教育者为4115.7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57.8%;接受大学以上学历教育者(包括高等专科学校、综合大学、技术大学和特殊科类大学毕业生)为926.5万人,占13%。瑞士1997年全国约8万名九年义务学校毕业生中,除15%的人进入普通高中外,有60%的人选择接受学徒制培训,25%的人选择进入职业学校。而我国适龄人口接受职业教育的比例目前还只是在75%左右。因此,《决定》提出到2020年,中职在校生比2013年增加400万,专科层次高职生增加500万,本科层次高职达到一定规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达到3.5亿人次。正是基于对国际职业教育办学经验的认识,要逐步实现职业教育覆盖全体劳动者,最终实现职业教育与国家发展相匹配的布局。三是建设标准的国际化。建设标准的国际化是指《决定》对我国现代职教体系构建的改革是高起点、大手笔,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就瞄准国际视野,其不但是对国际尤其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法制、规则、体系、惯例、经验的集成与总结,更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立足于世界职业教育之林,叫响民族职业教育品牌的宏观设计与规划,其所涵盖的国际通用职业教育内容以强有力的政府推动为抓手,职能部门政策制定为推手,社会各种力量广泛参与和资源整合为拉手,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的具体执行为巧手,将有力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和国际影响的现代职教体系。[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BE/OL ].https://www.360docs.net/doc/d36640753.html,/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3/201407/xxgk_171144.html ,2014-07-04.

②杨金土.技术本科教育的客观性问题[J ].职教论坛,2013(1):

16.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9).

[2]蒋旋新.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际化发展与本土化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4).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2-2020年) (征求意见稿) 2012年5月 目录 一、规划背景 二、总体要求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地位 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架构 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制度 六、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七、促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政策 八、规划实施 为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人才规划纲要)和各产业、行业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背景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决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第一要素是人。现代职业教育是面向现代生产方式、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类型。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建立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传承机制,是发展实体经济和新兴经济、实现自主增长的核心因素,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支撑、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柱,关系到亿万普通劳动者的福祉。这项重大任务,已经越来越紧迫地摆在全国人民面前。 工业化以来的历史证明,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国家成为经济强国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国际竞争是产业-人才体系的综合竞争。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欧、日、俄、印等主要国家相继出台职业教育的重要法案和政策文件,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将全球竞争力聚焦到实体经济和职业教育上,力求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建立巩固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作为重振实体经济、重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 划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2014年6月

目录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各产业、行业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促进现代职业教育服务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保就业、惠民生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制度性安排,对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创造更大人才红利,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欧、日、俄、印等国家和地区都将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增强国家竞争力特别是发展实体经济的战略选择,力求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建立巩固的、可持续的人才和技术竞争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院校基础能力显着提高,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入,行业企业参与不断加强,中高职衔接呈现良好势头。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职业教育仍然存在着社会吸引力不强、发展理念相对落后、行业企业参与不足、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基础能力相对薄弱、层次结构不合理、基本制度不健全、国际化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并集中体现在职业教育体系不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上。抓住发展机遇,站在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全局的高度,以战略眼光、现代理念和国际视野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选择。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五位一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系统设计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框架、结构布局和运行机制,推动教育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培养数以亿计的工

职业教育内涵

职业教育内涵 摘要:现代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职业分工及社会职业领域的不断拓展,职业教育已经从其内涵形成自己独有的完整体系。现代职业教育包括技术教育、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等范畴。职业教育既是就业教育、也是创业教育、更是终生教育。职业教育的内涵和体系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并贯穿整个人类始终。 关键词: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内涵探析 作者简介:李继坤,男,广东潮洲人,长 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政工师,从事高校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现代教育体系是相对于传统普通教育而言的。传统普通教育体系的本质特点是知识本位、学科导向,按照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方向来系统设计各个层次的教育 内容,而忽视行业、职业等社会需求,忽视各

类社会成员个性发展的不同需要。①而职业教育则是在现代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 应运而生、蓬勃成长起来的新的教育类型,它的本质特征是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社会上有什么样的职业,职业教育领域中就应该有什么样的教育内容;社会职业结构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职业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广泛性。 首先什么是“职业”?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 类别的总和。 再说“教育”的含义。由顾名远主编的《教育大辞曲》中对教育的解释,是目前国内最具有权威性的解释。他首先明确了教育属于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实践活动;其次,规范了这种社会活动是通过传 递社会生活经验和培养人来完成的;然后, 他把教育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的意识、内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等级教育。教育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职业教育政策文件汇编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2014年6月

目录 一、规划背景 (1) 二、总体要求 (2) (一)指导思想 (2) (二)建设目标 (3) (三)基本原则 (4) 三、体系的基本架构 (5) (一)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 (6) (二)职业教育的终身一体 (7) (三)职业教育的办学类型 (8) (四)职业教育的开放沟通 (9) 四、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9) (一)优化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布局 (10) (二)统筹职业教育区域发展布局 (12) (三)加快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步伐 (13) (四)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 (14) (五)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 (15) (六)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结构 (16) (七)完善职业人才衔接培养体系 (17) —1—

(八)建立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18) (九)改革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19) (十)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20) (十一)加速数字化、信息化进程 (21) (十二)建设开放型职业教育体系 (22) 五、体系建设的制度保障和机制创新 (23) (一)完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和标准体系 (23) (二)推进职业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 (24) (三)深化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25) (四)完善校企合作的现代职业院校治理结构 (26) (五)创新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机制 (27) (六)构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投入机制 (28) (七)健全促进职业教育公平的体制机制 (29) (八)创新职业教育区域合作机制 (30) (九)建立职业教育服务社区机制 (31) 六、保障实施 (32) (一)加强组织领导 (32) (二)完善支持政策 (32) (三)营造良好氛围 (34) (四)加强监测评估 (35) —2—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 意见 【法规类别】中等教育 【发文字号】京教职成[2009]2号 【发布部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发布日期】2009.03.12 【实施日期】2009.03.1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 (京教职成[2009]2号) 各区县教委,各中等职业学校: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和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京政发〔2006〕11号),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整体优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适应首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推动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现就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意见。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课程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 职业教育担负着为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北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加快了职业的分化和综合,对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质量和可持续发展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些变化迫切需要学校转变教育观念,以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加大课程建设力度,构建体现职业教育规律、具有职业特色、能够满足社会和个人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和劳动者。 (二)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密切相关的一种教育类型,在人才观、课程观和教学观上与普通教育具有本质区别,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各方面也应该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职业教育工作者应当树立多元智能的人才观、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和行动导向的教学观。职业教育应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具有真正职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职业教育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三)课程改革是学校特色建设和专业发展的需要 首都经济社会的发展,使职业学校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职业学校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坚持以特色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道路。特色不仅体现在学校的管理、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育人环境上,更应体现在课程建设的各个方面。学校吸引生源要靠硬件设施、与市场紧密结合的专业,更要靠优秀的师资队伍和适应性、针对性强的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课程。 (四)课程改革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现代职教体系3+4培养模式

现代职教体系3+4培养模式:中职生无需高考升入高校 新浪江苏 2014年7月1日 紧张的高考6月10日已经结束, 14日,初三学子又将迎来中考,而此时也是江苏省中职院校招生最重要的时间。过去许多人都认为在中职院校学习只是学习一些技能,然后只能找一份工作并不能升学,但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之后,学生进入中职院校同样可以升学,同样可以考本科。 “3+3”、“3+4”、“3+2”分段培养模式 “推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目的是服务江苏、促进就业、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处长尹伟民透露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项目将实行联合招生、分段培养,在2014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培养模式有: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3+3”分段培养;中职学校与应用型本科教育“3+4”分段培养;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3+2”分段培养;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的联合培养;江苏开放大学与中职学校分段培养。 记者从江苏省教育厅了解到,省教育厅明文规定了中职试点学校标准。“3+3”形式的试点学校必须为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3+4”形式的试点学校均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性学校。从2012年起,参与试点的本科院校数量从开始的13所增加到今年的34所,层次也在不断提升。2014年参与试点的本一类学校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常州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南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 据了解今年江苏将有119所中职校、50所高职院校和34所应用型本科的422个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其中参与试点的本一类学校达7所,计划招收人数达22055万人。 对中职院校的认可度有待提高 “在招生方面我面其实面临了很多的压力,主要就是现在很多人对我们中职院校不怎么认可。”南京是浦口中等专业学校的校长张圣琪告诉记者,现在的中职不比以往,在中职上学也能够去大学读书,而且不需要高考。 南京市浦口中等专业学校是江苏省“3+4”、“3+3”分段培养项目的试点学校。记者来到浦口中专,采访了多名在校生及家长,发现中职的分段培养项目其实吸引了很多在中考中文化成绩优异的学生。 “我其实是可以上四星级的高中,但是我觉得在南京市浦口中等专业学校能够学习的更多,包括专业的社会实践,这是普通高中所没有的。”马芬是学校“3+4”项目2013级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去年中考,马芬考了590分,这样的分数其实有机会上四星级高中,

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

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 【内容提要】职业教育的现代性内涵体现为: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根本动力是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塑造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打破单一的、工作定向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职业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模式是学术内容与职业技术的有机整合。为此,既要从宏观着眼,以普通教育为基础,并与之相互融通,又要从微观着手,在课程编制、教师培养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摘要题】理论经纬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劳动力市场/培养目标/整合/内涵 现代职业教育的规定性与现代社会、现代职业、现代人的内涵共生和交织,表现为职业教育既要准确地反映和适应现代社会和现代职业对人的要求,又要为现代人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思想上和制度上的保证。因此,职业教育的现代性内涵应当从以下三个角度加以研究和确定。 一、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根本动力: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配置劳动力并且协调就业决策的市场称为劳动力市场”,(注:[美]伊兰伯格·史密斯著,潘功胜、刘昕译.现代劳动经济学——理论与公共政策(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它是以一定的工资率将工人配置于工作岗位。这种配置不仅符合个人的需要,也适应社会的需求。通过劳动力市场,劳动力被分配到不同的企业、行业、职业和地区。 个体与劳动力市场的主要关系体现为就业和转业两方面。其间,职业教育有三重任务:一要为个体进入工作岗位作一般性准备;二要为个体从事哪种职业作准备;三要为个体在工作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和角色作准备。这三项任务又与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与组成密切相关。根据劳动力市场分割(Labor Market Segmentation)理论,劳动力市场可分为普通劳动力市场、职业劳动力市场和内部劳动力市场三种。第一种又被称为二级劳动力市场,后两者被称为一级劳动力市场。二级劳动力市场不要求任何特殊的知识技术和严格的准入条件;这里的劳动力与经济的低技术部分联系最紧密;雇主通常找寻那些用最少量的训练便能工作的工人,且不一定存在长期合约;工人工资较低,工作条件较差,就业不稳定,管理水平低,个人升迁机会极少。而一级劳动力市场则针对不同的产业及其中的不同职业,它要求劳动力拥有产业需要的专门技术;进入此市场必须具备从经过认可的训练和实践中获得的相关知识与技术;市场管理非常严密,工人工资较高,工作条件优越,就业稳定,升迁机会多。 显然,对于一级劳动力市场而言,职业教育及其资格认定是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条件。又由于人力资本的投资对劳动力市场流动性有着巨大影响,教育和培训对三种劳动力市场分割中职业的向上流动性都有积极影响。这已被一些实证研究所证实。(注:Ron Dekker,Andfies de Grip,Hans Heijke.The effects of training and overeducation on career mob ility in a segmented labor market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2002,V ol 2 No.2.P106-12 5,P112-113.)因此,职业教育和培训事实上成为使劳动力从二级市场向一级市场流动,不断获得提升机会的推动力。 从总体而言,现代职业教育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加强市场的流动,需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一)必须准确定位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现代社会中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是一种动态结构。当前,人类社会正在快速地迈向以知识和

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

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 为全面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全省推进教育现代化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本文对高职与普通本科财务管理专业“3+2”分段培养项目进行了相应的探索。 标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分段培养;财务管理专业 高职与普通本科“3+2”分段培养项目是由省级及以上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合作开展建设,根据区域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系统探索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按需发展,强强联合,分段培养,全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新模式。 一、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一)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产生了较大需求 截至2015年,江苏省法人单位数量已经超过百万,企业数量迅速增加,作为公司运转必不可少的财务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作为了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首要任务,并将财务管理人才列入了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紧缺人才之一。 (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 产业转型升级导致企业之间的并购与重组不断上演。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导致虚拟公司的兴起。经济市场向全球化迈进使企业面临的机遇更多,市场风险也不断加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迫使企业更新理财观念。参与全球经济竞争,需要熟知国际规则。网络财务与电子商务的出现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空前的便捷和风险。 (三)高职院校有提升高级技能人才培养水平的需求 为解决高职的“断头教育”问题,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学历上升通道,近年来,国家相继实施了“专转本”、“专升本”、“专接本”等“教育套餐”,但是,从本质上讲,这类“套餐”均属于“分段”模式,高职学段与本科学段缺乏系统性,往往存在着专业名称不衔接、教学内容重复等现象,既降低了育人质量,又影响了学校的声誉。与此因此,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联合举办“3+2”五年一贯制高技能人才培养适应了人才培养质量要求。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职院校的招生吸引力。

高职院校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36640753.html, 高职院校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的作用作者:谢芳 来源:《丝路视野》2017年第24期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为未来一段时期高职教育发 展指明了方向,为高职教育助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作出明确要求。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推动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深化内涵建设、拓展继续教育的多元化功能、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推进职业教育质量考核由“外延型”向“内涵式”转变,为加快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育结构;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指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助推器,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时期,对提升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在深化产教融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更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近日,教育部发布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对于高职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提出明确要求:一是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开展试点,积极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现路径和制度创新,完善现代职业教育的国家标准、国家机制和国家政策;二是从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角度明确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即人才培养的层次、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匹配,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1420万人,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生达到一定规模,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取得阶段成果。结合《行动计划》要求和高职教育发展理论与实践,本文对高职院校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行分析与论证。 一、推动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面向人人,推动职业教育层次和类型的转换升级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在着力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同时,以解决劳动者就业的结构l陛矛盾为基点,改变以往“重普教、轻职教”的错误倾向,将职业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主张面向全社会、面向人人,由层次到类型的全方位转变,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系统化,加快填补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缺口,打通职业教育立交桥的培养通道。 促进办学模式从“封闭单一”走向“开放多元”。高职院校在成立之初,多采用单一封闭的办学模式。此种办学模式,因缺乏与现实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有效衔接,往往对高职教育资源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及建构策略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及建构策略[摘要]文章从经济、社会、教育等不同学科视角,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构策略,对促进职业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实现职业教育功能最大化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特征建构策略 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种类型、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实施机构以及各级行政管理组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它与基础教育体系、高等教育体系一起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大教育系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就高度重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法律或政策文件,依据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提出了不同的目标和内涵。在新的经济转型时期,我国职业教育体系面临全新的挑战。分析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现实特点和特征,对构建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指导意义。 一、现代性与发展性:满足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本积累的需要 现代性指职业教育要体现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满足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增加人力资本优势,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及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发展性是指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容要根据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随时做出调整,是一个动态的适应经济发展的过程。可以说,现代性是从横向的地域而言的,职业教育体系应该体现某一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对技能人才的需要;而发展性则是从纵向的时间序列而言的,职业教育体系应体现不同时期、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对技能人才的需要。 (一)根据当前经济发展特点和产业发展趋势,合理进行专业设置及专业布局规划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时期。从国际经验来看,各国工业化加速时期是其技术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变化最为快速的时期。同样,我国也正处于经济结构、技术结构和产业结构迅速变化的时期,这些变化使我国劳动力需求与人才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方面做出反应,适时根据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来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实现职业教育的专业体系对接产业体系。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看,其专业设置及专业结构由无序走向有序,由被动适应转变为主动服务经济产业发展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然而,由于许多现实原因,如学生家长的职业取向不太合理、部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出于生源和办学成本的考虑设置过多热门专业等,一部分专业的开设

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与特色

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与特色 1.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 根据维基百科,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是指建立在就业或职业基础上的教育(education based on occupation or employment),也可称为职业和技术教育(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CTE)或技术与职业教育培训(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TVET)。它为来自工程,会计,护理,医学,建筑,制药,法律等领域的不同层次的行业,手艺,或专门技师培训人才。手工艺通常是以体力或实际活动为主,从传统上说是非学术性的,与一特定行业,职业,或工作有关。它有时也被称为技术教育,因为受教育者可直接在某一特定类技巧里获得专业知识或技能。职业教育教授的是过程性知识,而不是高等教育所特有的抽象的概念知识和在广泛科学意义上的宣言性知识。然而,随着劳动力市场越来越专业化,经济发展也不断要求更高水准的技能,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在通过公办培训机构和资助企业里的学徒和培训等措施,增加对于未来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高等职业教育由技术学院,大学或社区学院提供。 笔者认为目前一种广义的职业教育内涵界定相对来说能够客观地反映当前职业教育这一现象。即将“职业教育”理解为“职业和技术的教育与训练”,它包括以在校生为主要对象的“职业准备教育”和以在职人员为主要对象的“在就业培训”。并且随着新型工业化的

推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终身教育思想深入人心,职业教育越来越成为贯穿于个人职业发展全过程的一种教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2.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 2.1.现代职业教育的职业性 职业教育应以职业为本,教育是手段,职业才是目的。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实践价值诉求。职业教育虽然属于教育的一种,但是它同时又跨越教育和职业两大范畴。职业教育以职业为导向,所培养的人才最终将面对具体职业标准的检验,它有特定的岗位要求、职业道德、内容、情境等,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职业教育过程要以解决学生的职业问题为价值诉求,要培养他们健康和谐、富有个性的职业道德素养。对职业教育的教育性的追求,如果脱离实际价值取向,必将造成教育的虚化和泛化,也就无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为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人才,难以实现职业教育目的。 2.2.现代职业教育的社会性 从社会学的观点看,教育本身即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制度而存在的。而职业教育因其特有的在社会中的功能、发展及其制约机制,从一诞生之初便与所在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著名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曾经指出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具有广泛社会性的教育。这里的人人指的就是它的社会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内涵不断深化,外延不断扩张,其社会性也愈发凸显。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目录 一、规划背景 (1) 二、总体要求 (2) 三、体系的基本架构 (3) 四、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5) 五、体系建设的制度保障和机制创新 (10) 六、保障实施 (14)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各产业、行业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促进现代职业教育服务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保就业、惠民生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制度性安排,对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创造更大人才红利,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欧、日、俄、印等国家和地区都将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增强国家竞争力特别是发展实体经济的战略选择,力求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建立巩固的、可持续的人才和技术竞争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院校基础能力显著提高,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入,行业企业参与不断加强,中

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作为整个国家公共事业的一部分,完善科学规范的治理体系,形成高水平的治理能力也成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然而,长期以来,以政府为主导的行政管理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运行的基本模式。因此,如何从传统以政府为主导的行政管理走向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建立保障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框架,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方面,从治理理论的视野来看,国家治理体系是指规范社会权力运行和维护公共秩序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其包括规范行政行为、市场行为和社会行为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更进一步说,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有机的、协调的、动态的和整体的制度运行系统。有效的国家治理涉及到三个基本问题:谁来治理、如何治理、治理得怎样,这三个问题实际上也就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三大要素,即治理主体、治理机制和治理效果。 另一方面,根据国际社会的研究,职业教育治理体系

的建立需要解决三方面问题:政府机构怎样共同承担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为促进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协调发展及职业教育机构与外部利益相关者间的交流与合作,政府设立了哪些国家交流、合作与协调机构,如权威机构、委员会、相关协会等;是否形成了对整个国家职业教育总体供给情况的监测指标体系。而从国际社会的相关实践来看,以德国、瑞士、澳大利亚等为代表的职业教育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以社会多个主体协同参与为主要特征的治理体系。职业教育高效治理体系建立的关键是,在政府层面形成明确的法律规定,对职业教育决策或咨询中相关利益主体的作用给予明确界定,在此基础上,加强职业教育机构间及其与工作组织、行业企业等社会合作伙伴的交流对话,形成关于未来技能需求的有效、透明、灵活、开放的传递机制。 基于治理体系的理论视野以及国际社会的实践,我国可以从治理体制、治理政策法规、治理制度和标准、治理监控体系等四个方面,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体系,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其中,治理体制用来解决“谁来治理”的问题,治理政策法规及制度标准主要解决“如何治理”的问题,治理监控体系的主要目标是提升“治理效果”。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说明

温岭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和《台州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为依据,坚持以人为本,从我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办学实际出发,努力打造多样化的选择性课程体系,深入探索建设“模块化课程”的选择机制、“工学交替” 的教学机制和“做中学”的学习机制,积极创新中等职业教育育人模式,加快推进我市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温岭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增强选择性。以学生的充分发展为教育之本,尊重学生的可塑性变化,尊重学生的兴趣特长,尊重学生的选择性需求和成长意愿,在教师有效引导的同时,赋予学生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专业选择权、学制选择权,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突出专业性。将专业教育贯穿就业教育与升学教育始终,在夯实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分别开发满足直接就业需要 的课程系统和满足继续升学需要的课程系统,建设既能突出专业特点又能

适合综合发展的多样化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追求实效性。摒弃阻碍课程改革的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评价观,改革与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不相适应的教学方案、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切实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效益。 注重灵活性。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利用灵活多样的资源,创新灵活多样的途径,不断充实和丰富职业教育教学形 坚持统筹性。做到近期和长远相统筹、局部和全面相统筹、点和面相统筹,整体规划,渐次推进。2015年上半年, 由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在部分专业先行试点,积累经验。 2015年下半年,全市全面推行中职课程改革。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多样化选择机制。 创造多层级选择机制。高一入学选大类,一学期适应性学习后,为学生提供一次调整专业方向或专业的选择机会;就学一年后,为学生提供两次以上关于直接就业或继续升学 的选择机会;两年半后,为符合条件的学生提供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的选

职业教育的理解

被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和“万世师表”的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一文中,详细地阐述了职业教育的内涵。他说:“职业以生利为作用,故职业教育应以生利为主义。生利有二种:一曰生有利之物,如农产谷,工制器是;二曰生有利之事,如商通有无,医生治病是。前者以物利群,后者以事利群;生产虽有事物之不同,然其有利于群则一。故凡生利之人,皆谓之职业界中人;不能生利之人,皆不得谓之职业中人。凡养成生利之物之教育,皆得谓之职业教育;凡不能养成生利之人物之教育,皆不得谓之职业教育。”这是陶行知先生对职业教育的深刻阐述;放在今天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黄炎培先生则把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这和陶行知先生对职业教育本质的理解是一致的,只是所站的角度不同而已。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大发展近三十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今天明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办学思想;和“工学交替,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这实际上是对两位教育家对职业教育精髓的充分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的应用。 作为现代的职业教育人,只有深刻认识和理解职业教育的本质。才能端正自己的教育的态度,才有职业教育的方法,才可能有职业教育的效果。 充分理解职业教育,就是要认识和理解职业教育的目的。即理解“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正像黄炎培说的那样,“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目的。 充分理解职业教育,还要理解职业教育也是终身教育———特别是职业学校的学历教育,它是构成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教育途径之一。 因此,在现代职业教育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放在核心的位置。这就要求我们首先把学生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以小促大,以小见大。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其次,要把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它包括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等几个方面。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有“生利之经验”,有“生利之学识”,有“生利之教授法”。实际上就是有我们今天所提出的“双师型”教师的本领。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第三,要把职业指导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总所周知,职业学校面对的是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十五六岁,他们精力充沛、激情好动。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很好的自控能力;他们往往有良好的学习愿望,但因基础差而半途而废;他们是曾经考试的失败者;他们的自尊心曾受到过伤害;他们渴望成功,他们向往成功。而我们要面对现实,不但要教给他们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还要锻炼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素质;让他们知道为人处世的做人的道理,让他们恪守诚实守信、敬业爱岗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通过我们的教育,帮助他们找回自尊,建立自信,逐步自律,最后达到自强。最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职业教育,任重而道远。让更多的人了解职业教育;让更多的人理解职业教育;让更多的人支持职业教育——是我们职教人的愿望,也是我们的责任。 我们期待着职业教育的明天会更好! 职业教育面向企业,出来就能就业。学历教育注重文凭,有些地方与企业的需求脱节。如果可以安贫乐道,学历教育是你的首选,如果毕业了就想赚钱那还是选择职业教育。

现代职教体系“3+3”教学视导汇报

项目引领规范务实提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水平 ——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教学视导工作汇报 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始建于1981年,位于锡山区东北塘街道,毗邻国家级锡山经济开发区核心区。2008年锡山区实施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后,学校成为区重点建设发展的唯一一所公办职业学校。2013年1月被评为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暨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近年来,学校秉承?文行忠信?校训,追求?精优特强?办学品质,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学生成才,服务企业发展,服务民生改善?的教学追求,深入推进学校内涵建设和科学发展。 学校开设有加工制造类、信息技术类、财经商贸类等四大类10个专业,其中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电子与信息技术、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数控技术实训基地为省级实训基地,计算机实训中心为省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无锡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无锡市职业教育信息化示范院校,获得无锡市参加全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2015年江苏省中小学校优秀校园网站评比一等奖,获得全国总工会?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称号。 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教学视导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基本情况 我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始于2013年,先后与江苏省

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中职与高职3+3?分段培养项目,与江苏开放大学开展?3+开放本科?分段培养项目。 近三年的实践与探索,我校虚心接受接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牵头高职院校的招生、教学、实训指导,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开设课程,并在实施过程中认真组织,规范操作;师资配备充足,数量结构合理;实习实训安排到位,职业资格考证合格率高;试点项目专业的班级班风优良,学生学习意识较强,学习状态良好,其中2013级两个班级均被评为校优秀班集体,2014级4个班级有2个班级被评为优秀班集体。由于该试点项目办学成绩较为突出,使得2014、2015年招生规模、生源质量和数量有了很大提升,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在我校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具体情况如下: 序号试点形式合作高职院校中职专业高职(本科)专业招生年份现有学生数1 中职与高职3+3分段 培养江苏信息 职业技术 学院 电子与信 息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 技术 2013年27人 2 2014年48人 3 2015年39人4 数控技术应用数控技术 2013年27人 5 2014年62人 6 2015年40人 7 无锡商业 职业技术 学院 数字媒体 (平面设计) 广告设计与制作2015年40人 8 3+开放本 科 江苏开放 大学 数控技术 应用 机械设计制造及 其自动化(机电) 2014年41人 2015年34人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教学管理 1.加强沟通交流,科学制定项目 2013年,根据《关于继续做好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 工作的通知》(苏教职“2013”9号),学校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以数控技术应用和电子与信息技术两个省示范(品牌)专业为基础,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生为本,顺应国际教育“融合性”发展趋势,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教育多样化的需要,立足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办学基础实际,紧紧围绕增加教育选择性,以打造多样化的选择性课程体系为切入点,深入探索建设“模块化课程”的选择机制、“工学交替”的教学机制和“做中学”的学习机制,积极创新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推进我省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 二、基本原则 强化选择性。以学生的充分发展为教育之本,尊重学生的可塑性变化,尊重学生的兴趣特长,尊重学生的成长意愿,在教师加强引导的同时,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课程、选择专业、选择学制权利。 彰显专业性。将专业教育贯穿就业教育与升学教育始终,在夯实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分别开发开设满足直接就业需要的课程系统和满足继续升学需要的课程系统,建设既具有职业教育特点又能适当融合普通教育的多样化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增强实效性。破除旧的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评价观,改革与学生的多样化发展不相适应的教学方案、课程内容、教学

方式和管理模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切实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效益。 注重灵活性。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利用灵活多样的资源,创新灵活多样的途径,不断充实和丰富职业教育教学形态。 坚持统筹性。做到近期和长远相统筹、局部和全面相统筹、点和面相统筹,整体规划,渐次推进。20XX年先选择一批中职学校进行试点,20XX年选择若干个市、县(市、区)整体进行试点,20XX年力争在全省推广。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学生多次选择机制。 学生在校期间经过一学期适应性学习后,围绕直接就业或继续升学可以进行不少于两次的选择,包括选择专业方向或专业;符合条件的学生可以选择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逐步推进和实行“走班制”、“学分制”、“弹性学制”等现代教育教学组织形式。 加强对学生学习选择的专业指导,全面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学校要高度重视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逐步发现和培育兴趣,明晰成长方向,树立发展目标。 (二)优化选择性课程体系。 选择性课程体系由“核心课程模块”和“自选课程模块”组成。“核心课程模块”属于必修课程;“自选课程模块”供学生自主选

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框架

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框架[摘要]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质是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 治理能力不断契合并化解现代职业教育问题的过程。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集中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体系建设与质量保障等方面。从问题域切入,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包括内外两个层面,外部治理涉及职业教育机构与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主体关系,内部治理则是多主体之间相关利益在职业教育中的调整和分配,并相应地统筹带动职业教育内部要素改革。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是设计合理的方式、方法,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学校之间的关系,配合治理结构转型发展进行科学协调、统筹规划。 [关键词]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政策“元话语”引发了各个领域的积极思考与回应。在教育领域中,职业教育是区别于普通教育的重要类型和体系,如何理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质,如何有效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理论与实践问题成为职业教育在新的发展态势中需要关注的重点。 治理体系是规范和维护秩序的“有机、协调、动态和整体的制度运行系统”,治理能力则是制度执行能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是同一过程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有了良好的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反之,只有提高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治理体系的效能。 文章试图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问题的性质和特征切入,分析化解问题的治理体系框架结构,并对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进行初步探索。文章的基本预设是,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质是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不断契合并化解现代职业教育问题的过程。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其面临的问题越契合,则治理能力越强。 一、现代职业教育的问题域 “问题域”指一个领域主要存在哪些问题。问题域的分析包括问题的范围、问题之间的内在关系、问题发展的可能性空间等。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核心是构建有效应对或化解现实问题的理性秩序。爱因斯坦曾指出:“问题的性质与特征远比问题的解决方法更为基础,因为问题的界定与呈现本身蕴含着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办法。”因此,系统化分类与表述职业教育现实问题的性质与特征,厘清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尤为重要,是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框架建构的逻辑起点。 (一)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