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

任务

二、表内除法(一)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

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

内容

简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

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

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教学

课时

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1.除法的初步认识

6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5

3.整理和复习

1

单元复习

单元考试

机动

第一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页例1、例2

练习二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一分活动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教学准备】教科书第7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

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

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

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

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

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新课

1.教学例1

引入"平均分"

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我们先来分糖

(1)学生用6个小○表示

尝试分一分

(2)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3)汇总分的结果后告诉学生:每份分得同样多

叫平均分

(4)让学生再次分一分

这次要求把6个糖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请学生看清题意

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是什么意思?"

(2)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2题

一共有()片枫叶

每()片一份

平均分成了()份

让学生用12张正方形卡片代替枫叶

摆一摆

摆好后

按要求填空

3.教学例2

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9页例2提出: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

怎样分的

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

最后

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9页"做一做".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酸奶独立完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的任务

(2)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

怎样分的

三、练习

1.练习二的第1题

(1)回忆:什么中平均分?

(2)判断:哪是平均分

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练习二的第2题

动手在线上画圆

然后填空

3.练习二的第3题

(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

请学生说一说

准备了几个"风车"

(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风车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3)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

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

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

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

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

每份分得同样多

第二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二)

【教学内容】巩固"平均分"

(教科书第10页的例题3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巩固"平均分"的概念

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过程与方法: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一分活动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平均分"的概念

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教学难点】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教学准备】○形纸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

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

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强调"平均分)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0页的例题3

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8个果冻

每2个一份

能分成几份?)

2.学生分组

用○纸片代替果冻

分一分

3.汇报

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每次拿2个

拿完后看有几份

)(也可在图中画圈

每个圈里有2个

圈完后看有几个圈

4.小结:这也是平均分的一种情况

5.教材第10页做一做

(1)第1题

摆一摆

填一填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1页练习二的第4题

用情境图呈现分香蕉活动

练习时

先让学生观察画面

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

确定"把多少个香蕉平均分给小猴"

让学生独立完成分香蕉任务

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

2.完成教科书第12页练习二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

问:你是怎样想的?

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

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第三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二6-9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较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进一步掌握平均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请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平均分先给同位说说

再说给大家听听

要求说说把几个分成了几份

每份是几

二、练习:

第3题:

分一分

说一说

请学生用学具表示梨

动手分一分

然后说说分的过程

最后填空:一共有()个梨平均放进3个盘里

每盘放()个

第4题:

圈一圈

说一说

先请学生仔细观察图

说说图意

提出问题: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请学生自己圈一圈

填空

集体订正

说说是怎样圈的

圈的结果怎样

问:除了圈一圈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用想乘法

第四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一)

【教学内容】课本P13页例4

练习三第1 - 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

引入除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活动

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除号

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设置问题

今天大熊猫"笨笨"要请客

它到竹林里去采竹笋

大家看图

说说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信息?

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二、合作探究

1、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用卡片摆一摆

然后同一小组里交流所得

要求每盘分的同样多

2、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

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

但无论怎样分

结果都是一样的

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

三、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

除法

2、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每盘放三支

每盘放得同样多

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3、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

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

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

它就是"÷"

读作:除号

写时先画一条横线

再上下各一点

横线要直

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

12÷4=3

读作:12除以4等于3

4、分一分

写一写

读一读

让学生把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

平均分成三份

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

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

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

写一写

读一读"学习活动

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

领悟除法意义

四、应用

加深理解

课本第13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五、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1题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

请6名学生来抽卡

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

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练习三第2题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

教师巡视

3、练习三第3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

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

设计形式多样

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

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

并运用奖励措施

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

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五、课堂总结

第五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二)

【教学内容】课本P14页例5

练习三第4、5、6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

温故知新

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活动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设置问题

1、谈话

出示例5情景图

大熊猫"笨笨"请客

它到竹林里去采竹笋

看到那么多它喜欢的竹笋

就禁不住多采了些

大家看图

说说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信息?

(1)、要求仔细观察

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大熊猫"笨笨"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用卡片摆一摆

然后同一小组里交流所得

(4)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

设置问题引发学生自主参与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

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

温故知新

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

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

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思考:看看例4和例5

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

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

通过思考、比较

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

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应用

加深理解

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三第4、5题

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

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三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

叙述平均分的要求

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

圈好后填写算式

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

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

让学生动手分一分

圈一圈等活动

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

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

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第六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复习)

【教学内容】课本P16、17页练习三第7、8、9、11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

反馈出现的问题

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数学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

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

能否举出例子来?

学生举例

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身边去发现除法问题

激发学习兴趣

二、巩固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第16页练习三第7题

(1)、说说算式的意思

(2)、根据算式意思用○片摆一摆

(3)、填空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9题

(1)、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

3、引导学生完成第16页练习三第8题

(1)、看图写出乘法算式

说说算式意思

(2)、看图写出除法算式

说说算式意思

24÷4=6 24÷6=4

4、引导学生完成第17页练习三第10题

让学生用圈一圈物品的方法进行平均分

分后填写算式

让学生在独立写除法算式中熟悉除法算式的读法、及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5、引导学生完成第17页练习三第11题

三、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七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一)

【教学内容】课本P18页例1

练习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

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

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求商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上学期学习了乘法口诀

过了一个春节不知大家忘了没有?老师来考考大家

有没有胆应战?

1、说出得数

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6×2= 4×3= 2×5= 3×3=

2、填空

2×()=4 3×()=6 4×()=8

()×3=12 ()×4=20 5×()=15

说一说()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3、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

并写出除法算式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

4、出示例1放大图

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设计意图】:故事引入

激发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

1、引出除法算式12÷3

呈现例1放大图

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事

提出第(1)个问题:12个桃

每只小猴分3个

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请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2÷3

2、探讨计算方法

(1)引导: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

怎样算出结果呢?请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

(2)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计算方法

(3)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

给予积极评价

并且突出强调: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

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1)出示例1的第(2)个问题

并让学生列出算式

(2)请学生用乘法口诀想:商几?

(3)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诀

(4)显化想商的过程

根据学生的交流

教师重述:求12÷4的商

想4和几相乘得12

因为三四十二

所以商是3

4、小结

用乘法口诀能快速求出商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为下面的抽象思维作准备

使学生由直观向抽象过渡

通过相互交流、启发达到共同发展的效果

让学生在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三、拓展应用

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第18页的"做一做"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

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

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题

学生认真观察图

说说图意

然后独立完成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2、3、4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八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二)

【教学内容】课本P19页例2

练习四第5~6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培养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春天是美丽的

春天也是植树的季节

大家看植树的小朋友们来

(出示例4 图)

大家谈谈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2.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

并写出除法算式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

二、探索学习

1、教学例2

(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板书

*每笼4个包子

6笼一共有了多少个包子?

*一共有24个包子

每笼4个

可装几笼?

*一共有24个包子

平均放进6个笼子

每笼可装多少个包子?

2、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说说商是几

你是怎么算的?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

4、小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发现规律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

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激起学生进一步表现的欲望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

三、拓展应用

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第19页的"做一做"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5题

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6题

要求学生读懂题意

理解题意

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

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九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P21、22页

练习四7~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复习巩固所学表内乘除法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

反馈出现的问题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

【教学难点】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

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复习

1、1、6÷3= 24÷6= 15÷3= 10÷5=

6÷2=24÷4= 15÷5= 10÷2=

2、5×6= 2×6=

30÷6= 12÷6=

30÷5= 12÷2=

二、展开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7题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8题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9题

学生看清表格

理解题意

思考解题方法

4、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0题

(1)、出示4个蘑菇房子的贴图

帮助小动物回家

教师谈话激趣

(2)、学生看图

独立完成

5、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1题

6、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2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仔细观察图

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

(2)、怎样列式呢?同桌交流想法

(3)、汇报

教师板书列式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

使学生更为熟练地进行计算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全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紧接着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编排的。人们进行除法计算,或是没有余数,或者有余数。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能够拓展学生对除法的认识,让他们初步接触除法的试商,既巩固了表内除法,又为以后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分散了难点,为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作了准备。而且,本单元是除法计算从口算到笔算的过渡。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例题教学内容练习安排例1余数的概念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例2体会余数应该比除数小,例3除法的竖式、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练习一。 有余数除法的概念、竖式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从上表可以看到,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一些概念知识,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有余数除法知识和计算方法是教学重点,求商又是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仍然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种计算,学生已经具有的除法概念在有余数除法里会继续应用并得到加强。由于除法概念并没有新的教学内容,所以教材把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教学和计算教学结合起来,不另外编排例题。但是,有余数除法的商和余数,在实际问题里表示不同的意思,使用的单位名称有时相同、有时不同,这构成了教学的另一个难点。 “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是余数概念的本质特征,也是计算有余数除法需要遵循的基本规则。教材专门编排一道例题,教学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地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1. 让学生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日常生活中经常要平均分东西,可能刚好全部分完,可能剩下一些不够再继续分。学生在学习表内除法时,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有剩余不够再分的问题。 例1着重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分两步帮助学生认识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首先安排分铅笔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平均分东西,有时能全部分完,有时会剩下一些,产生对余数的感性认识。然后把平均分铅笔的事情数学化,用除法算式表示分法及其结果,联系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教学余数的知识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例题创设的问题情境是:把10支铅笔分给小朋友,每人2支,可以分给几人?每人分3支或4支、5支,各可以分给几人?这是已经教学过的,“按每份是多少”进行的平均分。学生能够理解这些问题,并自主进入“操作求解”的状态。上面的平均分中,有些全部分完,有些没有全部分完。教材要求学生把分的结果填入提供的表格里,观察表格反思上面的分铅笔活动,体验平均分10支铅笔,有时能全部分完,有时会剩下一些不能继续分了,从而获得分东西可能会“有剩余”的感性认识。 例题教学的基础知识是:把有剩余的平均分写成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学生已经知道平均分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已经会写出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知道除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教案 (学年第二学期) 学校学科数学教案 二年班执教者

二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会比较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近似数。了解除法的含义;能熟悉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辨认锐角、钝角;认识质量单位,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活动感受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教学的实际应用。 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将这两个单元整合起来,学过《表内除法》后,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表内除法中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探索,练习所有的表内除法题的计算方法。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理解,迁移能力,还可以省时。 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及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新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2.练习一………………………………………1课时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全册)(1)

二年级数学教学进度

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5、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7、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四、情感态度 1、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4、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家的信心。 5、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6、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学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看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有的内容,都不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不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思考过程。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6、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全套详细版

2018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教案 小学2018春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学段目标(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教学计划(2018—2019学年)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学科:数学 册数:二年级下册 教师姓名: 任教班级: 二年级数学教学进度

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5、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7、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第2~6 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 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 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 2 课时 2.练习..................... 1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例1 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定做校服。有下面4 种颜色,出示例1 中的四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呢? 生: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师: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去调查一下生:全校学生有那么多,怎样调查呢?生:我觉得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 生:还可以现在组内进行调查师:你们真聪明,你们刚才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 揭示课题:统计要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过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师: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师: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生:自由发言师: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 、" ○"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请听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 生:不能师:为什么? 生:如果选一种以上就重复了,而不选又遗漏了。师: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调查。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 、整理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定制校服的领导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生: 自由发言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教师电子备课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学科:数学 册数:二年级下册 教师姓名: 任教班级: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

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2.练习一………………………………………1课时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学设计 第一周第一节 教学内容: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

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全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全册) (一)课时分配1课时教材分析本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学情分析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法学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包含师生活动)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指导看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方法 一、22+13=35(人)35-6=29(人)方法 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18+56=7474-29=45(2)44-17=2727+32=59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 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 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 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 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

2013年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数据收集整理教案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

(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

2014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014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第1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呢? 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调查一下,还可以在组内进行调查。 师:你们真聪明!刚才你们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揭示课题:统计)要统计出最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最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 师: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 师:要想知道最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 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

请听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最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 师: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为什么? 师: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整理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订做校服的人员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出示统计表) 最喜欢红色的请举手,请一个学生数出人数,教师记录在统计表中。采用同样的方式统计其余三种颜色的数据。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仔细观察统计表。 师:你看懂什么? 4.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师:是的,这张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各种颜色,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欢的每种颜色的人数。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下面就请大家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 (1)全班共有()人。 生: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应该把最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全部合起来,即:9+6+15+8=38(人),所以全班共有38人。 师:你真聪明,谁能解决第二个问题? (2)最喜欢()色的人数最多。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紧接着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编排的。人们进行除法计算,或是没有余数,或者有余数。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能够拓展学生对除法的认识,让他们初步接触除法的试商,既巩固了表内除法,又为以后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分散了难点,为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作了准备。而且,本单元是除法计算从口算到笔算的过渡。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例题教学内容练习安排例1余数的概念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例2体会余数应该比除数小,例3除法的竖式、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练习一。 有余数除法的概念、竖式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从上表可以看到,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一些概念知识,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有余数除法知识和计算方法是教学重点,求商又是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仍然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种计算,学生已经具有的除法概念在有余数除法里会继续应用并得到加强。由于除法概念并没有新的教学内容,所以教材把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教学和计算教学结合起来,不另外编排例题。但是,有余数除法的商和余数,在实际问题里表示不同的意思,使用的单位名称有时相同、有时不同,这构成了教学的另一个难点。 “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是余数概念的本质特征,也是计算有余数除法需要遵循的基本规则。教材专门编排一道例题,教学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地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1. 让学生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日常生活中经常要平均分东西,可能刚好全部分完,可能剩下一些不够再继续分。学生在学习表内除法时,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有剩余不够再分的问题。 例1着重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分两步帮助学生认识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首先安排分铅笔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平均分东西,有时能全部分完,有时会剩下一些,产生对余数的感性认识。然后把平均分铅笔的事情数学化,用除法算式表示分法及其结果,联系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教学余数的知识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例题创设的问题情境是:把10支铅笔分给小朋友,每人2支,可以分给几人?每人分3支或4支、5支,各可以分给几人?这是已经教学过的,“按每份是多少”进行的平均分。学生能够理解这些问题,并自主进入“操作求解”的状态。上面的平均分中,有些全部分完,有些没有全部分完。教材要求学生把分的结果填入提供的表格里,观察表格反思上面的分铅笔活动,体验平均分10支铅笔,有时能全部分完,有时会剩下一些不能继续分了,从而获得分东西可能会“有剩余”的感性认识。 例题教学的基础知识是:把有剩余的平均分写成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学生已经知道平均分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已经会写出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的商表示平均分的结果——每份多少或分成了几份。现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算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版)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三)、解决问题方面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