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卫艺术_及西方模式透视

前卫艺术_及西方模式透视
前卫艺术_及西方模式透视

前卫艺术 及西方模式透视

旷昌龙

(衡阳师范学院美术系,湖南衡阳 421008)

摘 要 前卫艺术与西方模式有着密切的关联,逆反惯性和冒进导致其不惜一切代价地企图从根本上破坏旧有的价值秩序,走向了有悖理想的 负面心理 的极端。研究其生成、发展之轨迹,寻找人类精神的最佳途径,是本文的兴趣焦点。

关键词 前卫艺术;西方模式;负面心理;破坏;轨迹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3X (2002)04!0121!04

1989年2月5日,?中国现代艺术展#在北京

中国美术馆举办。1999年10月2日,?英国前卫艺术展#在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美术馆开幕。两个展览均掀起了轩然大波,惊动了警方对其进行严密的监控。

前者是因为在展览馆发生了枪击事件。一位来自上海的年轻的女艺术家肖鲁,朝自己的作品?对话#中两个公共电话亭中间的镜面开了两枪。而且在开幕式的当天,就发生了抛撒避孕套和硬币的艺术行为。展品有雕版生造汉字,改造名画和怪异的橡胶手套,有对坦露正面女人体及生殖器进行极至描绘的油画。有评论家说: 这是一种超越观念之上的天资的产物,也许艺术史留下来的正是这些东西。 无论对中国当代前卫美术产生怎样的悲剧式局限感。在如此多磨难的国度里,在愈发晕眩的无暇于文化的衣食竞争中,有这么一批人执着地以造型方式探求人的精神归宿。是这展览会向社会的提

醒。 有人说: 救救艺术。 [1]

后者是因为展品中有亵渎圣母,伤风败俗的内容,而且多数作品不堪入目。其母题表现多为性渴求,真实人生的渺小、萎靡、无聊,空间与反空间造型!!!揭示人类生存空间的怪诞,高度物质文明时代生命和精神的空虚。以 残酷 取代 优美 的生理刺激!!!一头猪的雕塑被剖开为两半,剖面

组织好象血淋淋的实物,令人作呕。展品中有极端写实的油画?胖裸女#,特别强调人体在太阳曝晒后乳罩与三角裤所遮掩的浅色区域。其意为:性是正当的,应公开在光天化日之下。有超写实色彩雕塑?死者#,三具被割掉阳器的仿真男裸体被捆绑与悬挂在枯树上,鲜血淋漓十分恐怖,此作品旨在抗议现有的压制同性恋的社会法理与道德。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在玻璃箱内放置一腐烂的真牛头和一大群活的与死掉的绿头蝇。这样的作品拟在发表艺术宣言!!!恶心的正是艺术。

[2]

前卫艺术之目的性是显而易见的。他们认为: 恶心和恶臭 自有其美丽之处, 假恶丑 的内容也是合理合法的,均应列入艺术范畴。倘若艺术不容纳这样的内容,即干脆来它一个 反艺术 运动。对前卫艺术持简单的拒斥立场,反而会招致前卫艺术家的反讥。他们正是基于这样的对立面而展开他们的前卫艺术的。顺着前卫艺术的轨迹,探究者需要的是鉴别与洞察直至升华式的观瞻。?中国现代艺术展#和?英国前卫艺术展#,两个展览间距十年,看似毫不相干,实则有着隐蔽的关联,折射出世界人类不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趋同性质上被动的负面心态。纵观中西方艺术史,暂不说其文化差异,传统中趋向健康的蓬勃向上的、正面的顺向思维,有理想框架的艺术观支撑了过去

收稿日期:2002!04!28

作者简介:旷昌龙(1961!),男,湖南衡阳人,衡阳师范学院美术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外现代美术研究。

第23卷第4期2002年8月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Journal of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No.4Vol.23Aug.2002

人类几千年的价值秩序,良性循环成为唯一合理合法的模式倍受尊重,从而奠定其地位。与其相反的事物遭到拒斥厌弃而闲置一边,这样,客观上人类精神层面却留出了一方偌大的尚未揭示的阴暗空间。事实上,这一空间又无所不在,它与顺向思维形影不离。令人恶心的事物有时竟有攫住人心的力量,会同时使人烦恼和兴奋。前卫艺术有其自身的轨迹!!!逆反惯性。披露这一层面,我们才会明晰地透视传统与现代艺术的反差,对前卫艺术所关注的目标产生判断和鉴别即会少了一份简单的拒斥心理。关键的是前卫艺术重新面临了选择,这种选择正在敲响过去人类所拒斥和囚禁的 负面心理 的大门。前卫艺术家踏向未知目的地的精神历程,与庞大的旧有价值秩序较量抗争,穷奢极欲地选择和历经,并非求得结果。

过去的艺术大师的辉煌对于前卫艺术家来说只能是 正面 的提醒,而 正面 二字却对前卫艺术家是个莫名的伤害。他们无须更多的 理由 ,因为 理由 总是旧有价值秩序的支撑物。他们把持着 怀疑 的武器,要做的事情更多的是强调诸多旧有价值特别是现代物质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心理,不惜一切代价地 破坏 ,从中寻求刺激与愉悦。英国青年前卫艺术家的艺术主张和作品,以及那些被称为青年 痞子艺术家 的艺术,可谓是迈出了直接 动粗 和 撒野 的第一步。他们的作品好像在齐声喧哗:我们正处在一个荒谬的时代,所有的神圣崇高已被打倒;我们怀疑一切的真实,反对一切美的艺术,只表现残酷、恶心、空虚、眩晕和被压抑的性本能。

毋庸置疑,探究前卫艺术势必要触及西方模式,反向思维在西方表现得尤为自觉与明显。纵观西方绘画史,反复强调的是人之创造,人与上帝抗争和与传统价值秩序较劲。我们探寻西方艺术模式的轨迹只有在其纯技术性变化的痕迹中才能找到。西方绘画最初拥有的是基督教的背景,笛卡尔哲学传统强调艺术必须尽可能变得象思想。画家达维特的古典主义却要求自我肯定,他喜欢美化具有在不同世界中果断行动的力量的人。主观主义美学导致绘画艺术开始追求趣味,某些现代画家,为了使他们的创造获得空旷的田野,宁愿牺牲世界。这种艺术最关键的决定因素是否定一切,使得无艺术的艺术拥有神圣的位置。 构造 强调大自然根据人的精神形象重新进行构造,强迫它服从一个由人统治的秩序。而 抽象 更多意味着人的无欲望所至的 纯洁无瑕的思想状态 !!!尽管 抽象 形式和色彩能使我们激动和兴奋,似乎在暗示着大自然的存在。西方绘画使人直面矛盾、直面引起感官快乐的东西是怎样变成恶魔,插入 爱西斯 的面纱所包裹的真实导致艺术和 精神分析 的狂恋,这却是个 粗野 且持久的恋情。

西方现代艺术诸流派的产生正是人定的标准不断地逼赶和西方人精神裂变的结果,遂至形成西方式的 逻辑论证式 和 诘难质疑式 的艺术模式。他们认为:人类的理性没有任何限制的力量,一切都是可以怀疑甚至是可以反叛的。这样,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已站在怀疑和反叛旧有价值秩序的前沿位置上,反向思维惯性导致绘画艺术承担了更多的意识形态各方面的使命,并以逆与顺相互拉锯的方式扭曲地行进。在很大的程度上是艺术家招惹了哲学家和心理学家、艺术史家。如果政治、科学、宗教、哲学、资本、艺术是同胞兄弟的话,那么,欲望驱使艺术与科学日趋成为不安份的兄弟。这俩兄弟更趋 积极 的心态推动时代的车轮以超常规的速度滚动,不断地摧毁旧有的 建筑 ,并创建他们所认为的 形状神圣美丽 的新的 建筑 。

需要强调的是西方模式的概念,它不止于某一个国家,某一个民族,而是整个偌大的西方诸多国家与诸多民族的 主体性 的集合。一方面,西欧大陆各国各民族在共同接受 油画 这一层面,我们可以窥见西欧人的隐秘关联和同构性特征。另一方面,各自民族特殊的 直陈其志 的方式,又强化着裂变的意味且不断地充实着这种正反的 主体性 集合。确认与否定成为其本质意义上的传统, 油画 二字的确定既意味着 统一 又意味着 裂变 ,它以其纯技术性的变更不断地向意识形态领域渗透、强化,个体的、集体的乃至 神性 的价值已 平分秋色 。 文艺复兴运动 导致宗教与艺术分道扬镳,这样,反倒使得绘画艺术更趋于自由地埋头于自身形式的探索及玩味之中,在自身领域里不断追求新形式与旧有已成标准的形式相抗衡。从拜占廷艺术看意大利及西欧各国的文艺复兴,再返回到古希腊古罗马去寻找 油画 的渊源,从重要的法国古典主义艺术去理解浪漫主义画派、现实主义画派、印象派、野兽派、表现派、立体派、达达派、超现实主义画派、抽象派直至现代的前卫艺术。艺术形式极端的探索终于迎来艺术自身的困惑。法国画家达维特的作品?马拉之死#,把古典主义苛刻的原理!!!理性对形式的纯化引向

122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第23卷

极端,西方现代诸艺术流派把油画实验引向极至,两者之间所带来的困惑不期而遇。达达画派 无目的 、 无理想 的艺术主张,法国画家杜桑在展厅中展出了实物小便器,并以?泉#命名成为艺术作品。这无疑是对西方人反向思维惯性的一个极端性质的挑战。如此的结果招致惯用 逻辑论证 式和 诘难质疑 式的、以新理性反旧理性的、不断裂变出新的情感到几近消灭情感的西方人开始对西方的艺术 生态 产生怀疑。西方绘画在某种层面上已更多地脱离了外界事物所引起的爱憎、愉快与悲哀等心理联系,更为主观地追求自身形式异化所带来的快感。而这种形式极端异化已成为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内不可忽视的现象,遂至艺术史家、心理学家及哲学家于其中找到了属于自身充实的各自的理由,在美学史上,叔本华、尼采对黑格尔哲学的仇视更多地体现在对艺术问题的纠缠中。绘画艺术自然被推到了意识形态的先锋位置上。

早在威尼斯画派的艺术中,即有某种层面的反向思维和追求形式异化的趋势存在,如提香的巨制?剥玛尔息阿斯之皮#,画面恐怖的美令人目瞪口呆。事实上,提香的艺术逗留在正负心理的对抗中,但这种容纳负面心态的艺术,无疑是个 前奏 ,它对后来的艺术施加了影响。浪漫画派德拉克罗瓦的?希阿岛屠杀#,其画面充斥着狂野的血腥味,现实主义画派库尔贝的?浴女#中女人身躯的粗大与不雅令人惊诧,印象派画家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画面一丝不挂神情挑逗的女人与衣冠楚楚的男人席地而坐,这些已形成世俗层面令人不安的视觉心理的反差。?草地上的午餐#是威尼斯画派乔尔乔内?田园合奏#艺术语言的延伸与分解,不同的是,前者强调了直白式世俗的负面联想,后者则具有正面的文化奥蕴。雷诺阿喜欢画光色下的充溢着脂肪与鲜嫩肤色的胖裸女,与其说是裸体,不如说他画的是一堆 史无前例 的肉体。某种趋于负面的心理分离,正是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分水岭。后期印象派塞尚 发难 了,顽固的个性导致其作品狂恋分解物体结构的形式,贝尔的 艺术乃有意味的形式 之说在理论上帮助了塞尚。马蒂斯野兽般地 撒野 了,这种野兽派的绘画促成了他的极端形式主义艺术,他走得更远。透过凡高潜意识里面的真诚,他的独立与偏执源于他精神病层面的 超凡 的表现欲。这种表现欲心理健全的人难以拥有,在这一点上,蒙克的意义与凡高同在。他们的艺术仿佛在发表宣言:正常的遇事考虑周全的人是与艺术无缘的。毕加索简直是个暴力画家,任何的颓废、一丝不挂、堕落、不贞操,不管在艺术作品中怎样变化,它都留下了除不掉的暴力痕迹。毕加索的作品增加了一种纯抽象艺术不能具有的东西,他展现的是一个变了形的现实形象,毕加索不断地画女人是同其征服目的与貌似被屈服的被画者斗争的结果。他反复地肢解、组装女人,在画布上重复地入侵却给他带来重复的困惑,反衬出被入侵者的力量。

现代艺术一方面给人一个更加纯洁的、无机的结晶世界,一方面又创造了一个梦魇般的世界。自然中某些有机的、无稳定形状的、潮湿而松软的粘泥般的事物既象胚胎又好象在腐烂,而艺术家的创作又赋予了那些不完善的乳光一样的东西以个性、结构和颜色。它更象创造前或创造后混乱模糊于我们视觉之外的世界。[3]

恒定的妖巫控制着人性,羞耻与淫猥与选定的理想目标难以调合。在不该动心的时候它使我们动心了,同时使我们感到自身中卑鄙的东西,这种东西妨碍我们的理想。重要的是人有自尊,羞耻蕴含于自尊之中,自尊一旦发展为忧伤,就容易与已选定的理想不相容的东西结盟,变成某种负面象征表现。如果负面象征表现发展成 反理想 ,那么某种倾情于淫秽混乱的、象粘泥一样的东西的揭示表现为一种 反价值 。在世纪末, 反价值 似乎有了更多的市场与 正价值 寸土必争。

有一个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的求证,与纯洁世界相伴的梦魇世界在东方中国又是怎样体现的呢?生死与悲喜、美丑与善恶、正反与真假,一切对立的事物在中国文化里又是如何诉说的呢?在中国人的观念中, 具象 似乎不带有总结式的意义,远古的阴阳太极图便能佐证这一点。我们可否这样理解,中国太极图的昭示为静观的、游弋于意与实之间的。容纳正反黑白的终极与原创并存的关怀,这种关怀 消解 了积极与消极,具有吸收与溶解 正反 价值的功能。 五四运动 和当今的 改革开放 ,也导致了西方模式被一些艺术追求者一味地模仿。中国人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走进了 现代 与 后现代 。西方文化的引入,也激发了中国兼容文化能量的释放。与过去的文明史上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施加影响相反,在现代艺术方面,中国文化能量的释放,表面上是对西方模式的模仿,实际上是为了 负面心理 的共鸣过程,为了吻和其自身内部裂变的一个理由。属于人的本性的,由负面

2002年第4期旷昌龙: 前卫艺术 及西方模式透视123

心理折磨而牵引裂变出新的快感!!!中国人也在寻找属于中国文化禀性中固有的 物极必反 ,寻找向 局部 层面所限定的不清晰的 正宗文化 垄断发起全面冲击的途径,以求冲破囚禁的 逃离 式的解放,不期这种追求却容纳亲近了 假恶丑 。

不仅是因为西方的模式,与过去人类千年文明史单纯追求正面意义上的 真善美 相反,现代的人类特别是西方人企图深入负面的 假恶丑 的内部,他们的确也敏感到旧有的理想化的价值秩序难以解释和具体描述现实某种层面的困境,他们坦露的正是旧有价值秩序所厌弃并加以囚禁的东西。 反价值 与 重估一切价值 是西方理论界的一个幌子。事实上,这一切 非正常 的事物还原于人的禀性!!!欲望所至。当今的人们依然难以驾驭欲望,超越旧有思想以后,现代人又尚未建立新的理想框架,具有某种 空泛性 的心灵 真空 时期业已来临。为了 真理 ,一切新的 事端 将开始重新谈判,以求达成某种新的协议。东方与西方,古代与现代,理想与现实,人们在为 意义 二字奔忙。这种奔忙带有咄咄逼人的西方色彩。西方人率先迈出了 冒进 的第一步,可以这样说,这第一步的迈出可朔源到意大利的 文艺复兴 ,它冲破了禁锢却同时纵放了欲望。它使得世界上一切自然的昼梦之象变成了人为的昼梦之象,不期又迎来了人禀性所固有的自我厌恶,人为的事物呈现的价值已成为人所怀疑的焦点,科学与艺术已有了距离。前卫艺术正是为了所谓的 现实的本质 这一焦点而展开图像、再造形状或直接的行为艺术。这样的内容如?英国前卫艺术展#用大象粪堆成乳房的圣母玛丽亚的画像,在今天的意义仅在于 渲泄 的快慰,提出挑战、制造事端,在未来的艺术中它或许成为一种恶性循环。

然而,我们似乎永远不能隔离古代与现代的联系。假如传统价值永远是前卫艺术所 敌对 的参照物,假如在某一时刻前卫艺术丧失了前卫的功能,它便无可奈何地迎来了自我 前卫意义 的消解, 假丑恶 所折腾出的 反价值 将无法满足人心。当 后现代艺术 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过时了的传统,当西方模式在西方人的意识里感受到了全面的挫败,才会有西方模式的自我醒悟。不厌其烦地模仿 反价值 有导致其空洞的穷途末路的创造性从而沦为单一的 西欧风格 的危险。[4]至于中国的前卫艺术家,其初衷是为了摆脱 民族性 才去模仿西欧。然而,无条件的西化这一观念为我们所感觉到之时,就突然成了一种束缚。他们中的许多人正忍受着 双重束缚 的煎熬。就前卫艺术而言,随着所谓 后现代 时代的进一步推进,这个进化论的残余已显得陈腐。当他们开始立志在文化上努力去摧毁所有来自海外的思想体系之时,却突然发现已无任何可供摧毁的结构。这就是所谓的 相对化意愿 与 隐喻文化模式 的奇妙?!仅就西方模式去追寻人类精神 因果性 和 必然性 ,在当今显然已是孤掌难鸣。

参考文献:

[1]杭间,曹小鸥 中国现代艺术展侧记[J] 美术,

1989,(4)

[2]赵经寰 英国前卫,震颤纽约[J] 美术,2000,(4)

[3][美]卡斯顿、海雷斯著,李田心译 现代艺术的美学

奥蕴[M]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88

[4][日]稻贺繁美著,李裕译 日本前卫艺术的潜流

[J] 世界美术,1989,(3)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ioneer Art and the Western Mode

K UANG Chang long

(A rt Dept ,Heng yang Normal U niversity,Heng yang Hunan421008,China)

Abstract:T here is an intim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t he pioneer art and the western mode T he char actristics of the pioneer art de molish fundamentally the present value order I t is an interesting focus to di scuss its appearance and t he track of its evolution,and to search for the best w ay of humanity spirit in this paper

Key words:pioneer ar t;w ester n mode;neg at ive;demolish track

124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第23卷

关于西方经济模式与中国经济模式的一些比较

关于西方经济模式与中国经济模式的一些比较 财科所2013会计博士孙明成 美国的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引发人们对市场经济模式选择的深层思考,反映在世界各国的报刊上出现了不少醒目的标题,如:"金融危机重创英美模式"、"美国发展模式将发生重大转折"、"中国模式给世界带来启迪";还有的从社会制度层面论述市场经济模式问题,如:"自由资本主义制度走上末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观察是正确的",等等。在这些标题下,我认为只有全面地认识资本主义制度,认识其本质才能有效得出结论。从根本上说金融危机仍然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引发的。也就是说,只要有资本主义这种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一定会不定期的发生。只是在在新的形式下又有其新的表现而已。 一、金融垄断必然导致金融危机 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是生产资本的全球化;资本主义经济的金融化。从而出现了银行、保险、金融市场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的扩张等,从而保证资本的流动性。在当代资本全球化的有力推动下,资本主义企业实现了空前规模的积聚。全球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最后,信息技术深入到所有生产部门,其中包括服务部门,推动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连续化,IT技术的爆炸性发展,加速了金融垄断的形成。 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潜在危害性。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金融经

济具有虚拟化、泡沫化的弊端。虚拟经济本身具有脆弱性。一但金融资本出现问题会很快席卷到实体经济领域对各国的经济造成巨大的伤害。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提到的更多的词是次贷、金融衍生品等与金融、资本相关的词。充分凸显了金融资本在当前社会中的巨大的作用。同以往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最深刻变化是在金融领域。金融垄断资本无所不在的事实使得资本主义发展到了新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想看清资本主义就必须懂得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金融垄断资本在资本主义各国已经无所不在,并随全球化的扩展迅速向全世界蔓延。作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资本通过金融全球化打通金融资本在全球流动的障碍,一方面控制全球经济,另一方面利用其资金优势在各个国家进行投机,赚取超额投机收益。在金融越来越成为现代经济命脉的情况下,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使国际垄断资本有了一个控制全球经济的最重要的杠杆,从而通过控制金融,把整个世界经济体系牢固地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中。2008年金融危机向全球的扩展表明,资本主义已进入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形成高度虚拟化、泡沫化的经济王国,全球化的世界已经日益置身于金融垄断资本的掌控之中。 二、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的矛盾是经济及金融危机的根源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肇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表面上看是美国经济中虚拟经济比重过大,银行违背了从业的最基本法则,将资金贷给了许多没有能力还贷的人,投放在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上的大量资金无法及时回流,造成了银行资金周转的困难。但是从本质上看,金融危机

我国与西方资本主义政党制度之比较研究

我国与西方资本主义政党制度之比较研究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政治制度的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西方多党制或两党制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具体地、历史地分析比较这两种政治制度,有助于我们在比较研究鉴别的基础上更好的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政党制度,从而显示出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有着西方政党制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对于我们更好的坚持和完善这一政治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政党制度,多党合作制, 政党制度是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党制度主要是指政党执掌、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制度性规定和运行方式,包括政党的地位、政党同政权的关系以及政党之间的关系等。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当今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西方国家政党制度一般采用多党制或两党制。我国政党制度与西方政党制度有根本区别。对中西政党体制进行比较研究,借鉴西方政党制度,对我国的现代国家建设无疑具有重要启示意义。认识这些区别对我们立足中国国情, 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的多党合作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差异 ( 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 政党制度是在一定的经济、政治基础上,由一定时期的阶级关系、阶级力量对比和阶级斗争形势等因素综合作用而逐渐形成的, 它是一个国家国情的客观实际的产物。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是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形成的, 是西方国家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 资产阶级政党在资本主义社会政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而代表其他阶级和阶层利益的政党只是资产阶级政党的陪衬和利用对象。随着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一些西方国家形成以资产阶级政党为主、其他政党为辅的多党制 。如法国、意大利, 一般采用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为主联合其他政党组成联合内阁的形式共同执政; 英国和美国, 形成了两大资产阶级政党垄断政权的格局, 建立了所谓的两党制。究竟选择多党制还是两党制 是由西方国家自身的社会条件而定的。多党制和两党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体现,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充分保障了资产阶级尤其是垄断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我国在辛亥革命后, 曾试图实行西方式的多党竞选和议会内阁制,结果是军阀割据,民不聊生。1927年后建立的国民党一党制,于1949年随国民党政权垮台而告失败。实践表明,西方式多党制和国民党的一党制均不符合中国的具体社会历史条件,注定是要失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1949年,新政协会议的召开和共同纲领的制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体制正式形成。我国民主党派主要产生于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各民主党派曾试图走西方式道路,但在国民党残酷迫害民主人士的严峻形势面前,各民主党派经过反复的探索与思考,逐渐抛弃了中间路线,抛弃了对国民党不切实际的幻想,走向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道路。因此,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体制,是中国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客观产物,是中国长期革命斗争实践的产物,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是中国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正如邓小平指出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 1] ( P205) (二)、社会经济基础不同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党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利益和要求。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是由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

透视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透视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内容摘要:绘画源于人类的社会生活。透视则是为了满足反映客观事物的绘画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透视是视觉艺术从二度空间向三度空间推进的基本构架。人类艺术在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到路之后才找到这个科学的方法。透视的原理和法则属于自然科学,但透视的实际运用,却是为了实现画家的创作意图,更重要的是用它的规律来指引我们认识事物。一个法则的确立存在一个领域中产生一场深刻的革命。中世纪后期人类对真理的渴望被重新唤醒。虽然早期艺术家的想象力在总体上被束缚在二度平面是,然而他们在不断试图打破平面的吸引力,从古代文物看出人类长期不断探索表现客观物象的方法。通过画家,建筑家,数学家,手工业者的劳动又得到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透视学科学空间 “透视”一词的含义,就是透过透明平面来观看景物,从而研究它们的形状的意思。(1)当我们观看景物时,由于我们站立的高低注视方向,距离的远近等等因素,景物的形象常常与原来的视觉状态有了不同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透视现象。透视学是在平面上研究如何把我们看到的物象投影成形的原理和法则的学科。即研究在平面上立体造型的规律。(2)透视学是从“形”这一方面研究平面上的图形表现景物的立体感,空间感的原理和规律的学科。研究物象的色彩变化清晰情况等称为色彩透视,空气透视或视觉透视,是一种光学解决方法。色彩学即研究这方面的学科。透视学中投影成形的原理和法则属于自然学科,但透视学的实际运用却是为了实现画家的创作意图,建筑师和工业美术的设计意图服务的。透视学不仅是为了掌握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景物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用它的规律来指导我们认识事物。透视原理是客观现象的理论总结,是科学的,严密的,唯一的。但在绘画实践中我们常常感到如果完全按照透视原理作画,会有许多局限。在绘画中不能生硬搬用,根本之点是运用透视规律为塑造艺术形象,传达绘画作品的主题思想服务。 “透视”这种方法并非首创于西欧,在我国早在公元前三,四百年的《墨经》中已记载了中国人对小孔成像现象的观察。南北朝时,宋·宗炳(公元375~443年)在他著的《画山水序》中说:“且乎昆仑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莫睹迥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诚由之稍阔,则其见弥小。今张绢素以远映,则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尽,体百里之迥。”概括论述了山水画的表现方法和透视原理的运用。晋·顾恺之(公元343~405年)《画云台山记》;“山有面则背有影。-----下有涧,物影皆倒。”谈倒阴影和水中倒影的透视规律。以后历代画家对透视现象及艺术的表现方法都不乏精辟的论述和创造性的运用。特别是北宋郭熙(公元11世纪)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说:“-----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取其质。-----山近看如此,远数里看又是如此,远十数里看又是如此,每看每异,所谓山形画面看也。-----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深远之意冲融而漂漂缈缈-----”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宋·韩拙(公元1121年以前)

“中国模式”

中特:结合中外评论探讨“中国模式” 一什么是“中国模式”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对中国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关于北京共识、中国模式的话题为国际主流学术界所高度关注。那么什么是中国模式呢?有以下几种观点可借鉴。第一种观点提出,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战略、政策、实践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也包括出现的问题。第二种观点认为,中国模式的实质,乃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走出的一条后发国家的现代化之路,包括五点:一是独立自主,二是改革创新,三是实践本位,四是以人为本,五是和而不同。第三种观点则认为,中国模式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更多的是发展经验问题,对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来说,则更多的是一种价值问题。 当前热议的“中国模式”概念,主要是是一些国外学者、政要以他们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为立足点,以非社会主义的立场观点对我们取得成就和进步的根本原因的探究和概括。认识、探究的客观对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即“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一面旗帜”。 美国智库之一的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对“中国模式”作出了如下表达: “中国模式”的最重要原则是经济改革优先。这一模式不但解放了官方意识形态,而且也保留了被称为“经济稳定器”的主要银行与大型国有企业。此外,地方政府享有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的自治权。换言之,“中国模式”是实用、自由和市场竞争力的结合体。 西方有媒体指出: “当代中国一直是个令西方感到困惑的问题”。“西方人还是认为中国经济不会真正繁荣起来,除非它采纳西方式的民主”。“中国模式”可以归结为“专制加经济发展”。新加坡有媒体认为“中国模式”是一种把马克思主义同儒家思想相结合的国家意识形态: 一种允许中国共产党是唯一领导力量的政体; 在保持政治体制的同时,改革经济体制。新加坡一位学者认为,“‘中国模式’的独特之处就是其政治稳定与经济改革的特殊结合; 换句话说,就是政治上的保守主义与经济上的自由化。”总之,政治上的保守、专制与经济自由,是西方学者政要赋予“中国模式”的总体内涵。 对比所谓的“中国模式”,“西方模式”的核心是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自由化,一贯主张首先实现民主政治,才能实现并保障经济的发展。但中国没有采取西方的发展模式,而是开辟了一条符合其自身国情的新道路,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西方国家认为中国的发展道路违背了他们的教条,因而感到迷惑甚至疑心重重。应该指出,一些西方人士还保留着陈旧的偏见,用单一的眼光看待中国的政治体制并谎称这是一种“专制”。 结合西方对“中国模式”的评价,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有着不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特别是价值观上的差异,他们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

中国与西方政党制度的区别

一、西方多党制的弊端 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一党独大,多党协商。也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协商制。与西方国家的区别在于:在西方国家,合法政党之间地位是平等的,都可以平等的参加选举(总统、议会、地方长官),比如美国现在的局面就是两大政党竞选(轮流)执政。 坚持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必须搞清楚为什么我们不能搞西方多党制。西方多党制,是资产阶级在政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虽然在反对封建专制的过程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这种政党制度,有一些难以克服的弱点,并不适合所有国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弊端。我们如果盲目照抄照搬,必然带来无穷后患。 比如,有人认为,实行多党轮流执政,有利于民主,能更好地反映民意。这个说法是牵强的。其实,西方国家的政党都是代表各个利益集团的政治工具,他们所关心的是各自所代表集团的利益,而不是广大人民的利益。从美国来看,共和党的背后,主要有军工、石油、制造等“传统商业”的支持;民主党的背后,则主要有金融、电信、传媒等“新兴商业”的支持。所以美国学者伦德·伯格说:“美国实际上只有一个单独的党,即财主党。”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通过选举交替上台,轮流执政,表面看非常热闹、非常民主,实质上无论谁在台上,实行的政策大同小异,都不会改变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近年来,西方民众选举热情淡漠,投票率连年下降,就是因为人们逐渐看到了这种“民主游戏”的实质。西方国家虽然实行多党制,但对可能危及资本主义制度的政党特别是共产党,是严格限制的。195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共产党管制法》,后又通过了《麦卡锡法》和《蒙特法》,对共产党的发展作出了严格限制的规定。 比如,有人认为,实行了多党制就能保证政治和社会稳定。这种说法也似是而非。从根本上讲,多党制反映了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它们之间经常处于激烈的竞争之中。各个政党以夺得或控制政权为目标的政治斗争,目的就是搞垮对方,自己上台执政。因此在权力争夺中,往往不择手段,其结果必然是政治动荡、内耗丛生。多党竞争必然要争夺选民,争夺选民首先要“切割”选民,将选民的利益分歧公开化、对立化,从而形成竞争党派各自的政治基础,其结果必然是人为地扩大和深化社会分歧。政党频繁选举、政府频繁更迭,带来的是政局不稳定、经济发展受影响,这种民主只能是一种“泡沫民主”,对国家和人民是极其有害的。 还比如,有人提出,西方的多党轮流执政更有利于防止腐败。实际情况也不是这样。事实上,多党竞选本身就常常被金钱、财团、媒体等影响和操纵,从而成为“富人的游戏”、“钱袋的民主”。这些年来,西方国家竞选费用不断攀升,数目之巨令人咋舌。据统计,2000年美国大选所花费的金钱高达30亿美元,2004年美国大选的费用接近40亿美元,2008年更是高达53亿美元。试想,没有大资本集团的资金支持,各党派怎能参与多党竞选的权力角逐呢?所以,竞选的优胜者为回报那些重量级的政治捐款人,当选后就得为他们的利益服务。西方有些媒体把这种现象称为用金钱“购买权力”,是一种“集团贿选制度”,“民主”往往被卖给了出价高的人,广大人民的民主实际上被排斥在金钱势力之外。由此可见,西方政党政治的真正奥秘是金钱政治,金钱主宰着选举的过程和结果。 在西方国家被证明是弊端丛生的多党制,通过各种方式移植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后,更是带来了灾难性后果。冷战结束后,非洲许多部落众多的国家在西方的压力和影响下,宣布实行多党制,结果导致政党林立、竞争激烈,社会矛盾激化,经济停滞、政治动荡,国家陷入

中西方绘画作品比较赏析

中西方绘画作品比较赏析 ——绘画的两大体系赏析 内容摘要:中西方艺术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不断演变的同时,既继承先辈留下来的风格,也加入每个时代赋予的新元素。 这篇文章中将中西方艺术中两大体系的主要代表绘画作品进行各个角度的分析和研究,从中找出共性和各自特色为今后的艺术学习研究创作夯实基础。 中西方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既强调感性;而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既强调理性。这就决定了中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不同。中国画不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野的局限,而是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的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即运用了散点透视法。西方画家则是理智地进行构图,采用科学的透视学和色彩学来表示近大远小焦点透视和色彩的空间变化,形象的立体感很强,逼真肖似,具有典型性。 所以中西方传统绘画让人感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给人的感觉不同。 关键词:绘画的两大体系赏析;中国画;壁画;水彩、水粉画;版画;素描;新画种。 绘画的两大体系:欧洲油画和中国水墨画。 油画艺术可以说是世界绘画艺术中最有影响的画种。油画是以油为调和剂调和颜料在经过制作的不吸油的平面上描绘而成的绘画。其特点是颜料色彩丰富鲜艳,能够充分表现物体的质感、量感,能够传达物象所处空间的光线、色调和气氛,使描绘对象显得逼真可信,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统称。从广义上说,中国画包括中国传统绘画的各种 类别,但我们所说的中国画通常是指以水为调和 剂,以墨为主要颜料的一类,又称“水墨画”、“彩 墨画”。中国画表现出变化无穷的线条情趣,以墨 代色则表现了中国画独具特色的丰富的艺术表现 力。

中国模式的世界意义

中国模式的世界意义 一、中国模式的内涵及其兴起 所谓中国模式,就是相对西方而言的一种现代化发展模式。西方现代化的发展模式简单地讲就是政治上形式民主化、经济上自由化,二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而中国模式简单地讲则是政治上坚持社会主义、经济上市场化。具体而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是思想上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政治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经济上既坚持市场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积极作用,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 从时间上讲,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要远远早于中国模式。西方模式尤以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的美国最为典型。西方模式发展至今,不仅经济发达、生活富裕,而且,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向全世界的扩张渗透,西方模式也随之在全世界曼延开来。二战后一些第三世界国家,急于摆脱国家长期贫困落后的面貌,往往把西方模式当作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首选甚至于惟一选择。而中国模式的出现,跟1978年以来中国所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有着内在的关联。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不仅打破了长期以来国家的封闭状态,实施全面的对外开放,而且在经济体制上逐渐抛弃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实现了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使中国社会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飞跃性的提高,而且综合国力不断迈上新台阶。 中国现代化发展至今所创造的中国奇迹使国内外专家学者普遍认识到: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是区别于西方模式的又一新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进入21世纪以来,国外对中国模式的关注和议论也普遍起来。中国模式在世界的影响正越来越大,正日益显示出其世界性的意义。 二、中国模式的世界性意义 第一,中国模式的出现预示着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的古老国家。历史上的中国在唐宋年间曾创造出举世瞩目的骄人成绩。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饱受西方列强侵略,不断割地赔款。因此,中华文明在近代严重落伍了。面对西列强的侵略,国人在倍感屈辱的同时,又深深地感受到肩负着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重任。近代以来,中国多少仁人志士为此不懈努力奋斗。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真正成为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独立主权国家。但是中国还没有实现繁荣富强,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还没有根本实现。现在经过建国60年的发展,特别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建设,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国内生产总值(GDP)以每年近10%速度增长,国家经济实力从2000年开始几乎每年再上一个新台阶。据有关专家估算: 2009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将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因此,世界正在不断地见证着中国发展模式所创造的伟大奇迹。中国正在走一条和平发展的崛起之路。这一切都在向世界昭示:中华文明正在进行着伟大的复兴! 第二,中国模式的出现,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始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道路还具有光辉的前途。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因为它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马克思主义又是崇高的思想体系,因为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大趋势,体现了人类长远的根本利益,并以改造世界,解放全人类为己任。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由科学的理论转化为活生生的现实。随后,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出现及其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得苏联模式曾看作现代化发展的一种新生模式,并被誉为西方模式下的第二条现代化发展之路。但到20世纪末,东欧的演变,苏联的解体就使得社会主义事业在这些国家遭受了严重的挫折。于是,西方一些学者如弗朗西期·福山就认为:东欧的演变和苏联的解体预示着西方模式已经取得彻底的胜利。未来世界只有西方的自由民主一种模式。未来人类的历史发展只能是西方自由民主道路内的自我完善,由此人类历史彻底走向终结。诚然,东欧演变和苏联的解体,确实反映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现正处于低潮。但西方这种“历史终

深邃的世界:西方绘画中的科学2019

本文内容详情如下: 是艺术,也是科学 1 从(B)时期开始,建筑与科学被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A、 古希腊 B、 古罗马 C、 中世纪 D、 文艺复兴 2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发明与创造的根源在(A)。 A、古希腊 B、古罗马

C、古埃及 D、中世纪 3 西方绘画可以被称为视觉的幻觉主要是因为其在(C)。 A、世俗的背景中创造宗教的神圣形象 B、宗教的情景中创造世俗的人物形象 C、二维的平面中创造三维的立体形象 D、三维的立体中创造二维的平面形象 4 巴洛克时期的代表画家包括伦勃朗、维米尔、梵高等。(错误) 5 文艺复兴时期代表性的艺术家包括阿尔贝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人。(正确) 是艺术家,也是科学家 1 从雷诺阿的《包厢》可以看出,印象派让(A)产生了极大的魅力。 A、色彩 B、光线 C、空间 D、线条 2 《加拉的波林娜·埃莲诺尔》属于(C)风格作品。

A、巴洛克 B、洛可可 C、新古典主义 D、浪漫主义 3 古希腊的绘画风格不包括(D)。 A、风格古拙 B、人物平面 C、没有穿插关系 D、色彩单一 4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一些西方绘画开始倾向于回归写实主义。(正确) 5 中世纪的绘画抹杀明暗关系,装饰效果严重地丧失掉了。(错误) 来自古希腊的艺术、科学传统 1 中国画中采用的透视方法主要是(D)。 A、空气透视 B、隐没透视 C、焦点透视 D、散点透视

2 大气透视中,远处的景色一般呈(D)。 A、灰白色 B、浅绿色 C、淡黄色 D、蓝紫色 3 下列作品中,尚未能准确成熟地表现出透视效果的是(B)。 A、马萨乔的《三位一体》 B、乔托的《宝座上的圣母》 C、曼坦尼亚的《哀悼基督》 D、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4 《动物四篇》是苏格拉底的生物学著作,主要是介绍了不同生物的基本结构。(错误) 5 考古研究发现,庞贝时期的壁画中已经有了精确的透视。(错误) 绘画与几何透视 1 中世纪的西方绘画的风格以(C)为主。 A、立体感 B、真实感

有关中国模式与西方模式

有关中国模式与西方模式(欧美模式) 对于中国模式的理解,个人也只是有一个含混不清的理解,以为中国模式即是摆脱西方模式,吸收西方模式中有益于中国发展的精华,立足本国历史,根据中国国情,是一种中国特色发展方式的模式。这里的含混不清,会招来很多批评,这是可以肯定的。凡是有裨益于厘清中国模式含义的批评,毫无疑问是可以被接受,甚至是赞赏的。 接下来讲讲个人理解中的西方模式。在目前的宣传中,或者说在大部分关注中西发展对比的人眼中,西方模式是以自由、民主为理念、强调市场经济、注重人权的发展模式。直观地看,西方模式中包含了当前中国社会民众众多迫切的诉求,以致于国人对西方或欧美的种种崇拜之论甚嚣尘上,希望如20世纪50年代末期国人追求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一般的速度跑步进入自己眼中的完美国度,更有甚者,竟对西方模式进入盲目崇拜境地,缺乏客观冷静的态度,极其自卑地不断否定本国的发展,所谓“月是外国的圆”也自叹不如。 首先,个人对西方模式无任何偏见,对西方社会的成就同样赞叹不已,认为西方社会至少在目前代表着世界发展的主流,中国必须向西方社会吸取有益于中国发展的经验,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其次,个人从来都不赞同中西能够和谐共处的论调,这一论调不过是中西之间互相客套的政治言语!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这一真理已经被历史证明过无数次了。从上古时期的西方文明起源地雅典与斯巴达为争夺希腊霸权而反目成仇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到中世纪的英法百年战争,到近代法普战争,现代两次血流成河的世界大战,再到以美苏为首两大阵营的冷战,活生生的历史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后人:道不同不相为谋,在利益争夺上只有胜者与败者之分,绝无共存的道理,理性、和谐共处只是一种理想状态。中国有没有可能被纳入西方社会的发展模式中?肯定有!从整个民族利益的角度来看,被纳入西方社会体系能得到什么好处?恰恰相反,中国只可能得到不足中国社会发展的资源(为什么不足,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对资源的要求极高,即使在没有被纳入西方社会之前,中国的发展已经处处受限。假设在被纳入美国已经占据主导地位的西方社会之后,中美之间势必要发生极为激烈的资源争夺,中国想要在人家的地盘上获得充足的发展资源,难度不亚于在外太空发现新生命体),而且这点资源还要处处受人要挟(这一点,个人认为二战后日美关系即是例证)。中国有没有可能自创发展模式,继续“摸着石头过河”?当然有,但面临极大的困难。单从中西关系上讲,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自然是极不情愿地看到一个势均力敌,而且是自成一家的强国矗立。1991年3月8日,撒切尔夫人在美国有一次演讲中即警告:“如果建立一个欧洲超级国家,那么它肯定将具有与美国不符的利益与态度。从此欧洲将由一个以美国为首的稳定的国际秩序,向一个由新的互相斗争的大国集团组成的、更危险的世界局面过渡。这不符合英国的利益,更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对待在大范围上属于同一集团的德法就如此苛刻,妄想西方社会接纳一个久存戒心的不同种族的中国更是不切实际的奢望。中国模式的开创,必定将遭受重重阻碍,西方社会会毫不迟疑地从外部和内部竭尽全力破坏中国的探索。所以,中西和谐相处的论调只是唬人之语,不过相互利用,当不得真。 以上论调,只是从国与国之间的角度说说个人对中国发展的看法。内外有别,对外是如

中西方政党制度比较以显示出中国的优越性

为什么我国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实行西方的政党制度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归根到底取决于该国的具体国情。离开该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民族文化传统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生搬硬套某国的政治发展经验或政党模式而建立起来的政党制度注定是没有活力或没有前途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这一制度植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赖以生存发展的深厚土壤,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争取民主自由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光辉实践,发展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长期以来,这一制度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不断巩固、发展和完善,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凝聚力量的显著功能,能够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发展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评判任何一种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好坏优劣,最终都要看其能否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在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地位和坚强领导,保证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规划和总体部署;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紧紧围绕中心任务,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等优势,就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深入考察调研,积极献计出力。这样的制度设计,实现了目标方向一致性和组织形式多样性的统一、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的统一、富有

效率与充满活力的统一。这一制度,能够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凝聚起来,最大限度地形成统一意志,最大限度地集中社会资源,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中共十六大以来,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围绕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深入考察调研,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有关方面提出许多重大意见建议,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团结合作的鲜明特色,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政治资源整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求我国政治制度具有高度的社会整合功能。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形成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政治格局。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依法长期执政;民主党派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依法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全国各级人大代表中有党外人士l8万多人,各级政协委员中有党外人士35万多人,各级政府和司法部门中担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党外干部有3.2万人。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党外干部,在工作中享有充分的行政管理的指挥权、处理问题的决定权和人事任免的建议权,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奋斗目标下,中国共产党与各

绘画透视教案

素描中的透视原理 教学目的:透视一直是绘画初学期的难点,本章讲述了细致的透视原理及在透视中我们常用到概念,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绘画中基本透视理论知识、了解绘画基础知识中透视的重要性并基本掌握绘画中的透视原理,为绘画及设计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介绍透视中所包含的各个概念,并将这些概念配合图形讲述清楚,让学生能够及时在图形中理解并记忆这些内容。 教学难点:透视原理中所涵盖的概念比较多,将这些概念理解并应用是本章的难点。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1)《绘画》.谷嶙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 参考书目:(1)《素描基础》. 张恒国编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教学内容与过程:

素描写生的时候观察到的景物及其状,因为有上下、左右、前后、远近的透视变化,不是单凭视觉和感受就能画得正确的,而是需要借助于一些科学理论知识(如透视学)才能画正确。透视学是根据眼睛视物成像的原理,讲述透视规律和画法有关知识。在写生时,要运用这些知识深入分析错综复杂的现象,得出正确的认识,把物象的形状画正确,反复练习,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这样,即使所想象设计的物象尚未做成,也可用透视画法将它预先正确如实的画出来。 一、透视的类型 透视有三种: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散点透视。(前两种又叫焦点透视) 1.平行透视:平行透视也叫一点透视,即物体向视平线上某一点消失。 2.成角透视:成角透视也叫二点透视,即物体向视平线上某二点消失。 3.散点透视:散点透视也叫多点透视,即不同物体有不同的消失点, 这种透视法在中国画中比较常见。

二、透视在绘画中应注意的一些特性 1.近大远小:近大远小是视觉自然现象,正确利用这种性质有利於表 现物体的纵深感和体积感,从而在二维的画面上来表现 出三维的体积空间。 2.近实远虚:由於视觉的原因,近处的物体感觉会更清晰,而远处的 物体感觉会有些模糊,这一现象在绘画中也经常用来表 现物体的纵深感.事实上,在绘画过程中,往往会对近 实远虚更加以强调。(另外应注意的是:并非在所有的 绘画过程中都遵守"近实远虚"这一规则,在一幅作品中 主与次的关系往往更为重要,主体物的实和次体物的虚 是更好的视觉导向,这也是艺术优於现实的取舍和区 别。)

中国模式与西方模式

中国模式与西方模式 作者: 中华民族在近60年当中,取得了令全球注目的一个成绩,走出了一条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而且我们现在看到,关于中国模式,或者大家说的一种北京共识,这样一些议论,我们也在各大报纸或者是网络上也经常见,受到全球各界的关注 中国模式这个概念,海外用的比较多,而在国内用中国道路等用的比较多。在海外,我想中国的崛起可以说是一个无处不在的事实,对普通人来说,他日常生活中突然发现中国的产品,是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对于企业界来说,他突然发现他做生意的对手或者伙伴都是中国的企业,因为中国外贸现在世界第二位了。对于学界、对于政界来说,中国崛起这个方式,西方不太理解,也不太认可,也没有想到,所以有很大的好奇心,而在整体上来说中国模式对世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模式与传统西方模式有着一定的区别,现在中国模式的程度引起了全球各界的研究与讨论,我们不妨来看一看,中国模式到底与西方模式有什么不同与共同点。 中国模式有八大特征: 第一、它有一个具有现代化导向的比较强势、比较有效的政府,它能够制定一种比较长期的符合自己民族利益的长远战略和政策,而且有能力把它付诸于实践。 第二、它有一个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本本主义,一切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先试验,然后再逐步推广。 第三、集中精力关注民生,特别是把老百姓最迫切的要求像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放在首位。第四、在稳定、改革和发展三方面的关系上,处理的比较好,也就是说在坚持稳定的前提下,大力推动改革和发展。 第五、渐进改革,拒绝休克疗法。大家知道,我们的制度实际上有不少的问题,它绝对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是我们模式就是以现在制度出发、从现在体制出发,利用这个体制来运作,同时不断改革自身的体制,而不是像戈尔巴乔夫那样,全部推倒,结果他自己也失败了。而且从过去这个体制整个地服务于一种追求乌托邦转变成一个追求现代化,追求改善民生。第六、确立了比较正确的优先顺序,也就是说我们的改革不是求一步到位,而是个渐进的过程,是个有轻重缓急、逐步积累的过程。 第七,我们的经济模式,现在给它明确定义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里面有市场经济的因素,它支配资源的效率很高;另外我们有社会主义因素,也就是说保证社会总体的公正。 第八,我们有一个非常开放的态度,人家好的我们都学,中国现在实际上是世界上意识形态框框最少的国家之一,只要是好的东西我们都学,但是学的过程当中,我们是以我为主,不是盲目地学。 中国模式有文化的支撑,是文化的觉醒,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竞争,最激烈的是发展标准的竞争,中国历史所储藏的智慧,在新世纪的发展潮流中定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模式与当代世界发展

中国模式与当代世界发展 *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模式已经成为世人讨论中国发展及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中国发展经验的国际交流也成为中国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的重要方面。笔者认为,作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一种选择,中国模式能够有效回应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与挑战,为世界发展和全球治理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考与启示。本文基于中国过去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与政策思考,从中国改革的路径选择、减贫经验、民族关系模式、国际参与四个方面来探讨中国模式对于世界发展及国际体系变迁的意义与影响。及时总结中国模式的世界意义,对于中国正在建构的国家软实力及国际话语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改革的路径选择与当代 世界的政治经济转型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的政治经济转型主要表现为两种形态,一是俄罗斯及东欧国家普遍经历的体制转变,二是非洲及部分亚洲国家推行的民主化改造。这次广泛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始于冷战结束,伴随西方国家强力主导的民主政治和意识形态输出。此番政治变革带来了始料未及的政治后果,激进的“休克疗法”使俄罗斯及部分东欧国家的社会矛盾激化、元气大伤,一些民族和宗教矛盾至今仍是俄罗斯面临的棘手政治问题。同期部分亚非国家也因急剧的政治民主化和经济私有化诱发了大规模的政治危机甚至是 [摘要] 在过去30余年里,中国成功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的基本稳定,显著增加了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支持和参与。中国的渐进改革、减贫经验和民族关系模式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或转型国家提供了新的政策启示,中国不断增强的世界贡献及其推动的南南合作,也正在悄然改变国际体系的演变进程。作为对当前日益紧迫的世界发展与国际治理问题的回应,中国模式显示了其巨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及对外辐射力,为中国赢得了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 [关键词] 中国模式;世界发展;软实力;国际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 D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489(2011)06-0017-08 罗建波 (中共中央党校 国际战略研究所,北京 100091)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2011 No.6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11 年第 6 期* 本文为中央党校校级课题“新时期中国对外援助的目标选择与政策完善研究”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时期中非合作关系研究”(09JZD0039)的阶段性成果。

为什么中国不能实行西方的政党制度

为什么中国不能实行西方的政党制度 为什么中国不能实行西方的政党制度 中国有句古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非常形象地说明,做任何事都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盲目照抄照搬别人的做法。近年来,一些人无视中国的历史和国情,否定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认为只有西方多党制才是民主的,提出中国应该实行西方的政党制度。这种观点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种新型政党制度?这是因为,它既不同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不同于一些国家的一党制,而是根据中国实际作出的创造,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这个特色,首先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各民主党派的自觉选择,也是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前提。60年来的历史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在多党合作中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使各民主党派在同共产党的团结合作中不断取得历史性的进步,才能同心协力地把共同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可以说,坚持共产党领导是我国政党制度区别于其他政党制度的根本特点。 这个特色,还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并不是搞一党制。中国共产党同其他党派的关系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各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和反对党,而是同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友党和参政党;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重大问题上进行民主协商、科学决策,集中力量办大事;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促进共产党领导的改善和参政党作用的加强。这种新型政党关系,是我国政党制度区别于其他政党制度的鲜明特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把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同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既是我国的政党制度,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绝不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只是一种权宜之计,最终还是要搞一党制。实际上,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就是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亲密战友。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各阶层各党派团结抗日,探索建立的“三三制”政权,就包含了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雏形。1949年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时,我们党就明确共产党存在多久,民主党派就存在多久。后来又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新中国如“大厦将建,独木难支”,不能光靠一个党派,需要多党派齐心努力,共建大厦。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又多次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党的十二大把“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作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团结协作的基本方针。1993年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以后历次宪法修正案都予以重申。 2.我国政党制度符合我国国情

中西方绘画的差异“焦点透视”和“散点透视”

中西方绘画的差异---“焦点透视”和“散点透视” “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是两种绘画结构方式,前者是穿越一条时间轴线的视觉收集,后者是站在一个空间点上的视觉总结。中国绘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画者作画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而是根据其感受和需要,使“立足点”移动作画,摄入画面,即运用了“散点透视”;而西方绘画着重于焦点透视,它就像照相一样,观察者固定在一个立足点上,把能摄入镜头的物象如实地照下来,比较真实客观地体现了物体的形象。 中西方文化传统、思维模式的不同,必然导致各自的绘画在审美观念上的差异。中国文化的基本思维模式是“天人合一”。中国文化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特别强调顺应自然,强调个人的“小我”必须融入民族的乃至宇宙的“大我”。这种文化精神反映在绘画观念上,就是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精神与物质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认为艺术的最高层次不是站在客体之外把握它的特点与规律,而是尽可能融入到客体之内去,最终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因此,中国画历来不以再现自然、悦人眼目为目的,而是重在“立意”,使作品成为画家修养、人格和情绪的载体。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局部) 画家虽没有准确地再现现实景象,但却气韵生动,给人以豁达壮阔之感,带给人一种意境之美,充满诗情画意,回味无穷。 与中国文化相反,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和哲学传统,大体上是以人与自然的对立,即天人相分的观念为基础的。在西方,人与自然的关系,或是神临自然、宗教的权力至高无上,或是人要驾驭自然、征服自然。这两者的观念虽然有所不同,但都是天人对立、天人相分的。从这种观念出发,西方人文理想的最终目标就是认识自然、征服自然;西方的自然科学自伽利略以来的400年间,都是在走一条分析的道路,总是不断地将客观物质世界

张维为、福山激辩中国模式和西方模式读后感

<<张维为、福山激辩中国模式和西方模式>>读后感 2011年6月27日下午,由文汇报和春秋综合研究院主办的文汇讲堂上,来自斯坦福大学的弗朗西斯·福山和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的张维为,就中西方模式展开激烈的辩论。这是中西方学者之间少有的针锋相对的直接辩论,从福山的主题演讲“变动秩序中的中国与世界”到张维为的批评和对答,两人大战四个回合,记录下的文字超过两万。在读过两位学者辩论的文稿之后,虽然并不完全赞同,但扔被两位犀利的见解所折服,也对他们对中西方模式的积极探索所钦佩。 观全文,双方辩论分为八个回合,分别对中国模式的优势和影响、问责制在中美的不同效果、如何解决“坏皇帝问题”、民主制度能否解决腐败、中国中层结构的现代化态度、解人类困境需要东方智慧、可持续发展与经济转型和尊重个人价值与参与决策等问题进行了有深度的探讨,对于中西方之间制度、发展模式、改革以及利益分配各抒己见。在他们的辩论中,我了解到更多关于中西方的差异,中西方模式的优劣点,正如张维为所言,“…这种努力并不是为了简单地辩论东西方孰优孰劣,孰是孰非。我们的目的是寻求更大的智慧、更好的办法来应对世界面临的巨大挑战。面对这些挑战,西方智慧确实不够用了,东方智慧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认为,中西方模式确实是各有优劣。中国模式处于积极探索之中,其改革和创新的力度以及难度都是非常之巨大的,其生机也是显而易见的。很难说中国模式优于西方模式,但中国模式有很多优势,

其政治制度的特性使它拥有高效决策功能。但在腐败、问责、法治等方面仍有一定的缺陷,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模式的健康发展。所以我认为,坚持中国模式同样有必要借鉴西方可用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让中国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