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通史知识框架

中国近代史通史知识框架
中国近代史通史知识框架

中国近代史通史知识框架

一、时空定位

二、宏观综述

1、时间:1840-1949年。(1)前期:1840-1919年。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属于就民主主义革命。(2)后期:1919-1949年。从五四运动到北平政协召开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2、基本问题:(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3)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两大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即推翻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和人们幸福。(4)两大任务: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3、内容主线:(1)列强侵华:①手段:军事、政治、经济、文化。②经济侵略:以《马关条约》的签订为界,签订前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签订后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③中外反动势力勾结。(2)中国资本主义发展:①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艰难发展、获得新生。②官僚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覆灭。(3)思想解放运动发展:①地主阶级:新思潮、中体西用。②民族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想、革命思想-三民主义。③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展成为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④无产阶级:毛泽东思想。(4)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①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②资产阶级:百日维新、辛亥革命。③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光绪支持变法、清末新政。④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和国民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4、历史分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1)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世纪60年代)(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20世纪初-1919年5月。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1)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1919-1924)(2)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3)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即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4)抗日战争(1937-1945)(5)解放战争(1945-1949)

注意:按政府分:晚晴政府(1840-1912);北洋政府(1912-1927);国民政府(1927-1949)5、近代历史特点:变化剧烈而复杂。(1)生产方式多样,多种经济成分并存(2)阶级结构复杂,多种阶级成分并存(3)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错综交织(4)中国是列强共同控制、侵略的半殖民地。

三、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世纪60年代)

(一)时代特征

1、国际:经济上,工业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开展,英国率先完成。政治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①资本主义制度在主要欧美国家确立。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③从方从属于西方,英国成为霸主。思想上,产生三大进步思潮(自由资本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

2、国内:中国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的初期阶段。

经济上,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近代化举步维艰。

政治上,主权丧失,具有时代特色的农民革命运动爆发。但封建势力依然强大,民主化道路尚待开启。

思想上,产生“师夷长技以制夷”和“中体西用”等思想,对西方有了新的认识,开始向西方学习;但仅停留在器物层面,天朝上国思想并未消除。

生活上,西方生活方式引入,逐渐多元化。但普通大众的生活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差别、地域差别很大。

(二)主干知识

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输出;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西式服装、餐饮、住宅传入。

政治:(1)列强入侵-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2)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天国运动。

思想:(1)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2)农民阶级:绝对平均的小农经济(《天朝田亩制度》)和发展资本主义(《资政新篇》:先进中国人提出的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社会生活: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吃穿住行)

(三)重难点突破

1、政治上:(1)鸦片战争:背景(从中英鸦片战争前的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对外政策、综合国力等方面对比以现代化史观来分析)、时间、发动国家、结果(从中英政治、经济等方面比较得出结论-农业文明无法战胜工业文明(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及影响、《南京条约》的内容。(2)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发动国家、结果及影响。(3)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背景、时间、定都天京后的主要活动(北伐、西征等)。《天朝田亩制度》:颁布时间、内容、评价认识(革命性-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空想性-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是农民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落后性-将小农经济理想化、固定化,违反了社会发展规律。)《资政新篇》:时间、内容、意义、局限。太平天国的失败:标志、失败原因和教训、意义。

2、经济上:(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解体的含义(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原因、过程、影响。(2)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创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影响。(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背景、时间、创办者、产生途径、著名企业(结合地图)、分布地区

3、思想文化上:(1)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与实践: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四洲志》的内容和地位。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海国图志》的编写目的、内容、影响。(注意:魏源是近代中国正式提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人。“长技”主要指先进的军事技术)(2)“中体西用”:背景、内涵、目的、实践。(3)早期维新思想:背景、代表人物、主张、影响。

4、社会生活:(1)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2)西餐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中国饮食行业呈现中西餐并行于世的格局,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加剧,饮食出现“异味争尝”的局面。(3)鸦片战争后,在租界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

5、交通通讯工具:(1)19世纪中后期,自行车传入中国。

6、大众传媒:19世纪40至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一股办报热潮,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和深化时期(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1919))(一)时代特征

1、国际:(1)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2)政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掀起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帝国主义国家矛盾激化,一战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从理论变成现实。

2、国内:(1)经济: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加剧,从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中国进一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洋务运动经历“自强”到“求富”的转变,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2)政治:①列强侵略加剧。从“二鸦”到“甲午”再到“八国”。②主权进一步丧失,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两大社会矛盾趋于汇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③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

④农民阶级发动了“灭洋”、排外的义和团运动。⑤无产阶级掀起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二)主干知识及重点突破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甲午战后、民国时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概况、影响。

政治:列强入侵加剧: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时间、发动国家、结果和影响、《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黄海海战(背景、爱国将领、结果)、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背景、时间、代表人物、意义)、八国联军侵华:时间、发动国家、结果及影响、《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中国人民的救国探索:维新变法运动:背景、康梁严的思想观点及维新思想对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客观上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推动了近代化进程。)、措施内容、结果、影响。辛亥革命: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地点、纲领、意义;武昌起义-背景、导火线、经过(武昌首义-攻占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清朝统治瓦解);中华民国的成立:准备、成立经过、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间、制定机构、内容、体现的启蒙思想、特点(责任内阁-大总统公布法律、发布命令时由国务员副署;三权分立-立法权归参议院、行政权归大总统及国务员、司法权归法院)、意义-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要求,具有反专制的进步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历史巨变。政治发展-推翻…建立…、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进程。社会生活-促进了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发生重大变迁(剪辫、易服、改历))。义和团运动(了解)、

思想:维新思想(与洋务思潮相比,维新思潮的进步体现在提出“全变”的变革纲领。)民主共和思想(背景、孙中山-三民主义、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苏报案》的实质)。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影响(动摇封建正统思想、思想启蒙、创造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条件。动摇的依据:提倡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讲科学法制,提倡资产阶级新道德,反对儒家传统道德)。★归纳儒家思想地位的发展变化。★归纳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社会生活: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社会习俗产生了重大变化,尤以婚丧礼俗的变迁最为明显。(表现:清末明初,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婚宴礼俗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原因:辛亥革命的影响、近代教育的发展、近代西方思想的传入。)民国成立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点头作揖取代了跪拜作揖,握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女子活动了受教育的权利。

交通和通讯工具:在洋务运动推动下,1865年4月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1872年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1906年第一个有轨电车系统在天津建成。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1896年“大清邮政局”正式成立,邮传脱离海关,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局改名为中华邮政。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无线电报于1906年创设,1932年开设了国际无线电报业务。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

大众传媒:1872年英国人创办《申报》,1949年停刊,被誉为“近现代史百科全书”。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1873年《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办报高潮出现在维新变法运动中,政论性报刊《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上海)

影响较大。民国时期的《民报》影响较大。1896年上海徐园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1905年任景丰拍摄的由谭鑫培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片段,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五、近代后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国民大革命时期(1919-1927年)

1、时间:中共创立时期:1919-1923年;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

2、时代特征:政治上,人民大众同列强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时社会主要矛盾。五四运动爆发,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及中共诞生。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出师北伐,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经济上,“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思想上,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萌芽。

3、主干知识:政治上,(1)五四运动:导火线、经过、结果、意义(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共成立奠定基础)(2)中共成立:一大-建党;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三大-确定革命统一战线。(3)国民革命运动:国民党一大召开、三大政策、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大革命的历史功绩及教训。

经济上,民族工业处于衰落时期。(原因:列强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思想文化上,(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马克思在中国传播的历程特点:经历了马克思教条化即走俄国人的路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走自己的道路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使得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指导了中共早期组织的建立,指导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特别注意内容变化,理解“新”之处:民族主义新在反帝、民权主义新在强调普遍平等的民权、民生主义强调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还要注意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三民主义-指导了辛亥革命的开展,对结束封建君主专制、促成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起了巨大作用。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开展。)

社会生活:20世纪20年代后,旗袍由宽松肥大演变到合身适体。

交通通信: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中国的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大众传媒:近代广播事业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1923年,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在上海正式开播。1926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正式开播。1927年上海新新公司开办了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7年有声电影传入中国。

(二)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

1、时代特征:政治上,中共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华苏维埃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两个政权对峙。国民党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红军长征。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政治关系由分裂对峙开始走向联合抗日。经济上,官僚资本形成和发展;1927-1936年是民族资本发展的“黄金时期”。思想上,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2、主干知识:政治-南昌起义(背景、时间、涉及人物、意义)、八七会议(内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背景、意义)和土地革命(内容)、红军长征(原因、路线、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地点甘肃会宁<图上>、意义<革命重心由南向北转移的完成、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使党和红军进入抗日的前沿阵地、为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基础。>)和遵义会议(时间、内容<主要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意义)。归纳中共走向成熟的历程和成熟表现(正确处理西安事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按照“三三制”原则建设抗日民主政权<注

意意义>、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注意意义>、以斗争求团结处理皖南事变)

经济-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原因、概况、结果)。

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萌芽-形成-成熟-发展):国民大革命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时期,代表作有1925年12月《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7年《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井冈山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成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代表作有1928年10月的《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1月的《井冈山的斗争》、1930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主要论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延安时期(1935.10-1948.3)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为这一时期毛泽东思想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代表作有1938年的《论持久战》、1939年《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41年《新民主主义论》等。1949-1957年是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理论成果。代表作有1949.6《论人民民主专政》、1956《论十大关系》、1957《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社会生活:住-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地区开始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

交通通讯:20世纪30年代中期民航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大众传媒:1928年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电视于20世纪30年代问世。二三十年代拍摄的电影,其中1931年公映的《歌女红牡丹》是中国自行制作的有声电影。《渔光曲》是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三)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1、时代特征:政治上,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日本全面侵华,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经济上,民族工业遭受空前的洗劫和破坏。沦陷区民族工业受到毁灭性打击。大量内迁的民族企业促进了西南、西北地区的民族工业的发展,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思想上,毛泽东思想成熟。

主干知识: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时间、影响)、七七事变(时间、影响)、南京大屠杀(时间、日军暴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经过、意义)、正面战场的抗战(四次会战、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敌后抗日斗争(洛川会议、百团大战)、抗日战争胜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和正式签署投降书的时间、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要注意把握日本两次侵华的背景)

(四)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1、时代特征:国际-世界格局:雅尔塔体系开始形成;帝国主义国家-美国霸主地位确立;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阵营形成。民族主义-亚非民族民主运动兴起。

国内:政治上,中国人民同美帝支持下的国民党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的力量由弱变强,蒋介石集团完全被孤立。经济上,民族工业陷入困境。(原因)★归纳国共关系发展历程(大革命时期1924-1927合作-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对峙-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合作-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对峙-1979年停火至今交流合作)。

2、历史分期:1945.9-1946.6是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946.6-1947.6是战略防御阶段,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1947.6-1948.8是战略反攻阶段,三路大军挺进中原。1948.9-1949.1是战略决战阶段,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军事上,渡江战役,国民政府覆灭。政治上,北平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中国近代化问题

(1)近代化的三个阶段:①学习西方技术:洋务运动②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③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

(2)四大运动对于近代化的作用:①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开端)②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③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④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

(1)宏观脉络

时间

阶级

冲破束缚

思想升华

指导实践

19世纪40、50年代

地主阶级

从鄙夷道师夷(器物)

师夷长技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9世纪末

资产阶级

从学习西方器物到学习西方制度

维新思想

戊戌变法

20世纪初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1915-1917年

从学习制度到学习思想

民主科学

新文化运动

1917-1919年

无产阶级

从以欧美为师到以俄为师

马克思主义

1919-1927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27-1949年

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毛泽东思想

(2)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特点: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是中西文明碰撞和交流的产物;②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并与民族危机的加深和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相适应;③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如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到主动接受(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发展历程:(时间、条件、概况、影响)

近代:夹缝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萧条、短暂发展、沉重打击、陷入困境

现代:合理调整(1950-1952)、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

【时空定位】

(2)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推动因素-西方列强的侵略,自然经济解体;提倡国货运动;政府鼓励实业的政策;实业救国。阻碍因素-先天不足(缺少资本原始积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后天畸形(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国家长期动荡。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①兴起: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先天不足)②结构: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后天畸形)③发展:受本国封建势力、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发展缓慢,不能走独立发展道路④规模:规模小,无力同外国资本主义抗衡⑤分布:集中在沿海和各通商口岸

2018中考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汇总

近现代史知识点串联 1.派林则徐到广州禁烟的清朝皇帝是道光帝。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在虎门销毁鸦片,这次运动的意义是: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斗争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2.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6-186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俄国;太平军抗击了美国人华尔的洋枪队。 4.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统辖整个新疆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统治;1884年,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任命刘锦棠为第一任巡抚。 5.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战争中在黄海战役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邓世昌。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1900年,八国联军英、俄、日、法、德、美、意、奥侵略中国,于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前期)为目标,创办军事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70年代又以求富(后期)为目标创办民用企业,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还有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厂,这些企业具有资产阶级性质。 8.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9.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称戊戌变法,在变法中只有湖南督抚陈宝箴支持变法,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公车上书”;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即戊戌政变),囚禁了光绪帝,这次变法只维持了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10.1894年,孙中山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了振兴中华口号,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1905年在孙中山、黄兴的推动下,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它的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中国同盟会的性质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12年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11.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为辛亥革命,领导者孙中山。 12.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春,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1912年4月,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正式解职,临时政府迁到北京;1915年,在护国运动中,孙中山在日本发表《讨袁宣言》;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举起护法运动的旗帜,反对段祺瑞。

中国近代史复习要点(精华版)

第一单元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1、英国鸦片战争根本原因: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两大历史任务:a.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解放。 3、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意义):鸦片战争以后,《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原因),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5.沙俄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6、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任务。 8、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牺牲,是我国的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9、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反侵略战争失败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经济技术的落后。 11.启示:侵略战争是列强为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挑起的,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落后是中国一次次挨打的主要原因。失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震撼与刺激,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奋起。唯有不断变革、自强、自立,才能使自己的祖国屹立于民族之林,受到世界的尊重。 时间不平等条约影响 鸦片战争1840-1842 《南京条约》中国开始被列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 11洋务运动的目的: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洋务运动的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代表人物:奕忻(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 洋务运动的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3)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评价洋务运动: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12、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13、戊戌变法:1898年6月到9月,内容:(课本P34—P35)。性质: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影响: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提出了比较全面的资本主义改良方案,有利 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就一步发展。启示: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不通。康有为等人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 14、1894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第一个革命团体,成立地点:檀香山)1905年,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为总理。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创办的机关刊物《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结构图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结构图示 晚清(1840—1911)——中华民国(1912—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2013) ……社会形态……………………………………………………………阶级:主要历史事件………………………………………………革命的两阶段、结局、对象、原因……………………四大选择………………………………三次巨变…………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起义…………………鸦片战争(标志) 两大原因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失败:阶级局限性——向西方学习:器物、制度、观念两半社会两大矛盾——两大任务——四大阶级改良派/维新派:维新运动结果:失败(缺三大法宝) (1840—1911,晚清;1912—1949,中华民国)资产阶级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革命派:辛亥革命………………第一次巨变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大革命 工人阶级/无产阶级国共第一次对峙:土地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向东方学习:选择中国共产党、马克思列宁主义 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战争结果:完成第一项任务(三大法宝) 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国共第二次对峙:解放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至今) 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过渡时期————总路线:选择社会主义…………………第二次巨变1956—2013)……………………………………………………………………………………………………………………………………………完成第二项任务—————选择改革开放…………………第三次巨变

中国近代现代史基本框架

中国近代现代史基本框架 一、中国近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 本时期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点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又称近代前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又称近代后期。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 政治史: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经济史:自然经济的解体。 文化史:新思想的萌发。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时期(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 本期中国近代史以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为界标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世纪60年代初到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形成时期。 第二阶段: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到1901年《辛丑条约》的出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全面形成。 政治史: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展。(二农二侵二资) 经济史: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 文化史:中体西用;维新思想的出现、发展和维新变法运动;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思想。 改革史:戊戌变法。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时期(20世纪初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 本期历史以1912年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的建立为标志,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 ①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到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被北洋军阀政府取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深化时期,即辛亥革命时期。 ②从1912年辛亥革命失败到1919年五四运动,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深化时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新旧交替的时期。 政治史:辛亥革命;捍卫民主共和。 经济史: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及其黄金期。 文化史: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问题与主义之争。 改革史: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国民大革命的兴起(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到1927大革命的失败) 本期历史以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召开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

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总结

. 鸦片战争(1840-1842年)虎门销烟(1839.6),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Array侮的坚定决心,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英国发动 鸦片战争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历史的转 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发动,1860年英法军队进攻 北京,火烧圆明园 ...,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 左宗棠收复新疆,收复除伊犁外的整个新疆地区。 . 甲午中日战争(1894.7—1895年),在黄海战役中,邓世昌以身殉国。 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895年4月,李 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战争结束。 它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日本为什么能够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 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国力增强,对华战争蓄谋已久。】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1900年6月,国联军开始侵华, 8 月北京陷落,慈禧太后挟持光绪帝西逃。中国战败,被迫与11国签 订《辛丑条约》。至此,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中国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中国人民的抗争: 1、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2、鸦片战争中,关天培血战虎门,为国 躯; 3、甲午战争中,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英勇杀敌,壮烈殉国; 4、左宗棠收复新疆; 5、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6、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在太平天国运动与第二次鸦片 战争的双重刺激下产生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积极作用:洋务派 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兴办近代工矿企业,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和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 戊戌变法(1895年—1898年),为救亡图存,康有为、梁启超发起了维新 变法运动。地位: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是中国近代第 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促进了思想启蒙 .辛亥革命(1911,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理论纲领,主张用暴力推 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正式成立。颁布了《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 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 人心。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 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 新文化运动(1915年—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前所未 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引导人们同封建 专制和封建思想展开彻底的斗争,打破了传统的精神枷锁,促使人 们更加积极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 造了条件。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结构图解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结构图解 一、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 (一)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1、列强侵略中国: 2、中国人民的斗争运动: (中英)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瓜分中国狂潮 与经济侵略加剧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1、 五四运动和中共的成立时期(1919—1923 五四运动、中共一大、中共二大、中共三大、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2、 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 国民党一大、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北伐战争、国民革命的失败 3、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年—1936年)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建立、八七会议与三大起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红军的长征与遵义会议、“九?一八”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与毛泽东的报告、“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及和平解决) 4、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日本两次事变与南京大屠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国共多次谈判、红军改编、宣言与谈话)、国民党四次大会战、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相持阶段巩固解放区的措施及其作用、中共七大、抗战胜利的时间、原因、意义 5、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1)重庆谈判与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2)解放战争: 军事方面:全面内战的爆发、粉碎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大 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政治方面:打败蒋介石的政治方针和军事原则、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小结: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三大法宝)、历史结论 二、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年至今)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义 2、 巩固新政权的三大运动 3、 国民经济的恢复:措施 4、 社会主义改造 5、 中共八大:内容、意义 6、 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7、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共十三大、“一国两制”构想、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提纲详细版

2018 中国近代史提纲 概况 1. 三条线索 (1)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①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双半社会开始形成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双半程度进一步的加深 ③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双半程度大大加深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双半社会最终形成 ⑤1901-1949 中国双半社会性质不断深化 (2)中华民族不断抗争与探索的历程 ①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 ②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③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 ④无产阶级:领导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3)走进近代社会 2. 分期:前期:1840-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后期:1919-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晚清:1840-1912 封建君主专制 民国:1912-1949 南京临时政府(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府) 北洋军阀政府:1912-1927 (大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官僚 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 资产阶级;封建地主阶级) 3. 近代化内容 ①1840-1919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追求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主要内容 ②1919-1949 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4. 必须解决的两大问题 ①民族独立——是前提和基础②国家的繁荣富强——是保障和目的 5. 近代化特点 ①发展缓慢,艰难曲折(原因“两半”社会,受多种势力阻挠,三座大山为主要代表) 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互交叉,同步进行 ③地区上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的城市 ④集中在工业领域——轻工业,农村农业没发生深刻变化, ⑤欧风美雨的产物,受外来因素影响 6. 中国近代化发展的不利条件 ①先天不利:资金不足——没有资本原始积累 技术不足——缺乏科学技术 人才不足——传统的教育方式和培养封建官僚 思想准备不足——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②三大障碍:官僚主义、封建主义、帝国主义 ③缺乏安定的环境(客观) 7. 近代列强对华经济侵略阶段性特征及后果 ①1840 以前 特征:走私鸦片 后果:白银外流,银贵钱贱,清政府腐败 ②1840-1895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完美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总结 绪论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要地位。 2、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3、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4、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君权、父权、夫权。 5、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6、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7、资本主义产生需要两大前提:一是少数人积累大量财富;二是,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变成自由出卖劳动力的生产者。 8、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标志着世界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9、中国近代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 10、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帝国主义和中国民族的矛盾(最主要);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1、反侵略战争等的失败根本原因:a、社会制度腐败;b、经济技术落后。 12、两大任务:a、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b、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1856年,俄国二战签订《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的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2、1860年,中俄签订《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领土,割让香港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给英国,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向俄国开放伊犁、喀什尔等商埠。 3、1864年,中俄签订《勘分西北边界约记》,割去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 4、1881年,中俄通过《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协议书,割去中国西北7万平方公里领土。 5、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6、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等地留兵驻守。 7、1899年,义和团在山东兴起。 8、《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开放牛庄、登州、台湾、汉口、九江、南京等十个口岸。 9、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战争。 10、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组织翻译《地理大全》并编成《四洲志》。 1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2、严复翻译了《天演论》,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 13、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 第二章对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 1、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天平天国。 2、《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3、洪仁轩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天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体系的建构与解析(上).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体系的建构与解析(上)总视角:中国近现代史是世界近现代史的一部分,其发展趋势和许多重大事件,都是该时期的世界发展演变的结果。——园丁 第一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工业革命后的近代中国 (一)起止时间: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鸦片战争——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二)中外链接:同期的世界,正值蒸汽时代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期。工业革命后列强对商品市场、原料产地的迫切需求,导致了中国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三)群体结构: (四)结构解析: 1—2:双重压迫;1—3:后者是前者的继续和扩大;2、3—4:两次鸦战使部分封建统治者看到了西方“船坚泡利”的长技,而太平天国运动则迫使他们取西方的长技来镇压人民革命。于是,洋务运动发轫。1、3—5: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5、4—6:外资入侵的影响;洋务运动的诱导。 第二群: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电器时代及帝国主义形成时期的近代中国 (一) 起止时间: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国边疆的新危机——二十世纪初辛亥革命的失败(二)中外链接:同期的世界,随着帝国主义的形成,加之资本输出的必然要求,导致列强疯狂瓜分世界,这成为该时期的中国所有重大历史现象的总根源。

(三)群体结构: (四)结构解析: 本结构由因果关系的两个过程所组成:1、2、3、一步步把中国推向了亡国灭种的紧要关头,使民族矛盾空前激化(因)。在此情况下,中国社会的各种力量奋起救亡(果),先后出现了上层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和中下层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 第三群:中国旧民主革命向新民主主义的转折期 ——一次大战、十月革命影响下的近代中国 (一)起止时间:1912.3——1927.7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与覆灭 (二)中外链接:该时期中外历史的关联众多,且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更加广泛而深远: 1、一次大战的爆发——中国“民族工业的春天”。从而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和 无产阶级的壮大,进而为中国新旧民主革命的转变提供了物质基础。 2、十月革命——不仅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新的方向: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提供了全新的 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从而为新旧民主革命的转变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3、共产国际的成立——直接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国共两党的合作,使中国革命 的面貌为之一新。 4、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引发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 5、华盛顿会议——打破了一战期间日本在中国形成的独霸局面,使中国重新回到列强 共同支配的局面。 (三)群体结构: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黄金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理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选择题: 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56 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 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 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8、1894 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 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 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 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简述题: 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 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 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为什么说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主权独立受到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入国家主 权受制于外国列强的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后,随着五口通商和西方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促使中国传 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是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封建势力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 基础和统治支柱;封建剥削制度封建地主的徒弟所有制在广大地区保持着;中国资本主义没有成为中国 社会经济的主体;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和发展是及不平衡的;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 极端贫困化。 4、简述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地主阶级继续拥有大量的土地;旧的被统治阶级——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 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5、简述中国工人阶级为何具有无产阶级的特点? 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革命性最强;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综述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中国两大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近代中国历史任务: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4.近代中国历史特征: ①政治: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牢牢控制了中国,日益成为支 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封建势力日益衰弱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②经济:中国自然经济基础虽遭到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根基即封建地 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的严重障碍,中共新兴民族资本主义虽已产生,并在政治经济生活中起 到一定的作用,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发展缓慢,力量薄弱,并且其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联系,仍没有成 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③社会生活: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的统治 下,并且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地方割据性势力,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 治、文化发展极不平衡,中国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 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第一章 1.反对外国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①社会制度的腐败﹙最根本原因﹚;②经 济技术落后 2.《马关条约》内容: ①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②共赔款白银23150万两;③开放四个通商口岸:苏州、杭州、沙市、重庆;④承认日本对 朝鲜的控制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影响: ①割占土地进一步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②勒索了中国的巨额赔款, 是对中国的一次残酷的经济掠夺,是清政府财务进一步破产,同时也为侵略者 进一步控制中国创造条件,③适应了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而对华实行资本 输出的需求,④极大地刺激了列强过分中国的野心,由此掀起了十九世纪末二 十世纪初列强过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图

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图 (1840——1949) 教学目标: 一、知识概念: (1)了解中国近代史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基本事实以及中华民族的抗争史实和探索道路。 二、方法与能力: 以论从史出、问题探究和情景再现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之间相互影响的认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近代的过程,培养学生多种历史史观认识中国近代化 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侵略与反侵略的史实、中国救亡图存的道路。 2、教学难点: 中国近代化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开始沦为 2第二次鸦片战争 侵略 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大大 加 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 陷入 侵略与反抗 1林则徐虎门销烟 2左宗棠收复新疆 反抗 3邓世昌命捐黄海 4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 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5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1840——1919)学技术: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戊戌变法救亡图存 近代化的探索学制度 辛亥革命三民主义 学思想: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开始:五四运动彻底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 中共成立: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1、国民革命时期 1、黄埔军校 (第一次合作) (1924-1927) 2、北伐战争 1、南昌起义 2、土地革命时期 2、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1937) 3、井冈山会师 (第一次分裂 4、长征(遵义会议生死攸关转折点) 十年内战) 1、局部抗战:九一八事变(193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1919——1949) 3、抗日战争时期事变的和平解决 (1937-1945) 3、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1937) (第二次合作) ①第一次大捷:平型关大捷 4 抗战②重大胜利:台儿庄战役 ③主动出击最大规模百团大战 1、重庆谈判:《双十协定》 2、内战爆发:1946 进攻中原解放区 3、揭开进攻序幕:挺进大别山 4、解放战争时期①辽沈战役解放东北 (1945-1949) 4主力决战②淮海战役奠定解放长 (第二次分裂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三年内战) ③平津战役解放华北 5胜利: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国民政权垮台 讲课小结:本课的内容比较多,课程较紧,在讲述的过程应该找到重点来讲,其他的内容点即止即可。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整理(重要考点)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 上编综述 1、通过对比鸦片战争前中国与世界的不同发展轨迹,理解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 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①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这是中国人民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给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即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的自然经济由于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而开始解体。在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震动。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因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①中国的主权开始遭到破坏②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③中国的社会阶级结构和主要矛盾开始发生变化。 3、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太平天国运动就是第一个矛盾的体现,义和团运动就是第二个矛盾的体现。(2)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4、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2015年高考中国近现代史13个知识点归纳 高三·中国近现代史·13个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中国近代主要不平等条约 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南京条约》附件 2.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瑷珲条约》 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w.w 4.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5、日本侵略中国:《二十一条》(“五九国耻”) (注意:割地的主要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马关条约》) 二.中共成立以来召开的会议 1.中共一大:1921,上海→宣告中共成立 2.中共二大:1922,上海→制定革命纲领3.中共三大:1923,广州→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及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针 4.八七会议:1927,汉口→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决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5.遵义会议:1935,遵义→纠正王明“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6.瓦窑堡会议:1935,瓦窑堡→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7.洛川会议:1937,洛川→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8.中共七大:1945,延安→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9.七届二中全会:1949,西柏坡→决定工作重心转移和革命胜利后中国的转变 10.新政协会议:1949,北京→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共同纲领》) 11.一届人大:1954,北京→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2.中共八大:1956,北京→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经济建设方针 1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北京→提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 14.中共十二大:1982,北京→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5.中共十三大:1987,北京→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 16.中共十四大:1992,北京→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7.中共十五大:1997,北京→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注意:1、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四大 2、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文家市决策、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 3、纠正党内的错误: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4、制定国共合作方针:中共三大、瓦窑堡会议 5、党的基本路线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三大 6、党的指导思想:七大(毛泽东思想)、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十六大(三个代表) 三.中共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1.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路线: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1931) 作用: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 2.抗战时期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作用:有利于团结农民、地主一致抗日 3.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近代史体系

中国近代史知识体系 (一)侵略与反抗 1、列强侵略 (1)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直接原因:虎门硝烟(时间--------、人物----------、意义-----------------------------------------------------) 开始时间---------、标志-------------------------------;结束时间-----------,标志---------------------------------------------。 经过:英军攻陷--------,直逼天津;1841年初,占领-----------;1842年,英舰到达--------长江江面,清廷被迫求和。 《南京条约》内容:①-----------------------------②-------------------------③-----------------------④-----------------------------------------------------。 影响:---------------------------------------------------------------------------------------,----------------------------------------------------------------------。 (2)第二次鸦片战争:起止时间----------------、主凶---------、帮凶------------,罪行:英法---------------------、俄国----------------------。 (3)甲午中日战争: 原因:日本为实现------------------------、---------------------------、-----------------------的梦想。起止时间-----------------。 重要战役:黄海大战(时间--------、地点-------------、人物-------------结果---------------------------)。结果:签订《马关条约》背景:日军侵占-------------,夹攻---------------,----------------全军覆没,中国战败。 时间--------、地点----------、签约人---------------、---------------- 内容①--------------------------------②----------------------------③-------------------------④--------------------- 影响--------------------------------------------------------------------------------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时间---------、目的----------------------------------、国家--------------------------------- 经过:军队由----------率领,从---------到---------向北京进犯。战役---------------。1900年8月攻占--------------------。 《辛丑条约》:时间--------,内容①--------------------------②------------------------③------------------------------------④------------------------------------- 影响:①-------------------------------------------------②--------------------------------------------------------③-------------------------------------------------- 2、反抗斗争 (1)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开始:1851年----------建立政权:1853年------------ 大捷:1860年------------- 1862年------------------ (2)收复新疆: 背景:--------、----------争夺新疆,----------侵入新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