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_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_陈文玲

·国际经济·

一、2013—2014年世界经济均处于靠经济政策强刺激

下的弱复苏阶段,总体特征表现为“一低五高”

总体看来,2013年全球经济形势严峻,主要国家经济政策刺激影响下的国际经济复苏出现变局,2014年其基本经济政策取向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世界经济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加,主要特征仍可以概括为“一低五高”。

(一)“一低”:世界经济还未真正走出低迷,仍处于强政策刺激下的弱复苏阶段所谓“一低”,就是全球经济复苏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但总体上还未走出低迷。虽然世界银行2014年1月14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预测大幅调高增幅,2014年全球

2013-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陈文玲

摘要: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微妙,尚处于经济困境中的美国率先走出危机,日本疯狂

向货币注水渐次走出“衰退的20年”,欧盟经济呈现复苏迹象。新兴经济体外部风险走高,资本流出加剧,经济增长下行。2014年总体来看,全球经济仍处于强政策刺激下的弱复苏阶段,以美

国为首的经济结盟——

—“一体两翼”自贸区战略提速,世界经济处于继续分化和深入调整的局面。关键词:世界经济“一低五高”新兴经济体中国经济

作者简介:陈文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2014年第2期

GDP增长率将从2013年的2.4%提高到3.2%,但我们认为,这个预测基于发达经济体强劲复苏,显得过于乐观。2008年之后是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整体走高,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同时陷入经济危机,经济一直比较低迷。而当前世界经济的低迷,则表现为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靠政策强刺激适度恢复增长,但经济复苏的基础不牢,增长速度总体看仍比较低;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经济则整体走低。

1.美国经济虽然恢复适度增长,但复苏的基础脆弱,影响经济发展的内在风险和挑战依然存在。在量化宽松、低利率和财政赤字三大基本政策的影响和刺激下,2013年美国GDP增速已基本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前三季度GDP按年率计算增长分别为2.5%、2.5%和2.8%,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已实现连续17个季度增长。制造业活动持续回暖是本轮美国经济复苏中的一大亮点。据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12月2日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2013年1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7.3,连续6个月处于扩张区间,远超预期并创2011年4月以来新高,其中新订单、生产、就业等主要指数均位于50的荣枯线上方,新订单指数由前一个月的60.6激增至63.6,产出指数由60.8增至62.8,就业指数由53.2激增至56.5。2013年11月全美非农就业数据也预期继续好转,全美失业率数据预计将回落至7.2%。美国经济数据的利好预期2014年美国经济增长提速,据预测,美国2013年全年GDP增速会达到3.19%,2013-2015年,平均增速将达到3.39%。美国楼价从2012年初开始稳步复苏,升势一直得以持续。以价格计算,不少市场表现相当不俗。与去年同期相比,拉斯维加斯、旧金山与洛杉矶的升幅分别高达29.2%、25.4%及21.7%。

2014年美国经济依然面临诸多挑战。美国经济恢复性增长主要由于采取量化宽松、低利率、财政赤字三大经济刺激政策,而三大政策都具有相当大的风险。2013年10月17日,美国参众两院达成协议重启联邦政府,将美国政府债务上限搁置至2014年2月7日,但该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未来数月美国的财政角力仍会持续,财政政策及对美国经济、金融市场的影响十分不确定。美联储2013年12月18日宣布,将从2014年开始小幅削减月度资产购买规模,QE缩减之靴刚刚开始落地,但资产购买仍在继续,货币政策仍保持宽松的基调,不论以何种方式退出,美联储回收流动性的影响都不可避免地通过资本流动、资产价格、货币汇率等渠道扩散至全球,给市场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因此,2014年美国经济有望好于2013年,但从目前来看,美国内部实质性的经济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新的经济增长点至今尚不明朗,来自国内的债务困境、失业困境短期内难以摆脱,低增长仍将是主要态势。从长期来看,美国创新驱动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能力仍然强大,美国提出重振制造业计划和扩大国家创新优势等战略,如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将为未来美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2013年欧盟经济渐次走出危机,但导致危机的根本原因并未消除,2014年经济复苏态势仍将处于微弱复苏状态。2013年,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实行宽松货币政策。2013年7月4日,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双双宣布,维持0.5%历史最低利率不变,英国央行维持3750亿英镑购买规模不变,8月份将推出“前瞻性货币政策指引”,仿效美国设立目标和门槛。在宽松货币政策作用下,2013年第二季度饱受债务危机摧残的欧盟经济,在经历了前两年的停滞不前和衰退之后开始渐次复苏。据欧洲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二季度欧盟和欧元区GDP环比增长0.3%,第三季度欧盟和欧元区GDP环比分别增长0.2%和0.1%,同比看,渐次复苏趋势未变。但是,欧盟和欧元区的环比增速均回落,欧洲经济复苏进程预期会比较缓慢。欧盟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来自德国和英国。德国贡献了三季度欧元区GDP增量的97.4%,英国贡献了三季度欧盟GDP增量的55.1%。法(第三季度-0.1%)、意、塞浦路斯和捷克仍处于萎缩状态,拖累了欧洲经济复苏进程。

展望2014年,欧洲危机有一定缓和,但经济增长之路和恢复财政平衡历程仍将面临重重困难。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的这种宽松货币政策依然还会延续,温和财政整合背景下欧洲央行宽松的政策、低通胀及消费增长,将构成欧洲经济复苏的政策支撑。但欧洲经济内生动力不足的顽症依然存在,内需不足和外需的可持续结构性问题没有缓解;高企的公共债务仍未解决,财政整合能力越来越弱,财政通缩目标受到挑战;欧洲央行的货币传导机制仍未修复,即使继续加大宽松货币政策力度,由于各国复苏分化,对货币政策诉求不同,政策作用程度减弱。因此,预计欧盟经济复苏依然是微弱而缓慢的,2014年经济增长有可能在0.4%—1.0%之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十分有限,直到2015年才能恢复到1%—1.4%左右。

3.2013年日本经济注入“激素”迅速膨胀,但具有很强的投机性和过渡性,其负面作用将在2014年集中体现。2013年在“安倍经济学”“激素”刺激下,日本经济迅速膨胀。所谓“安倍经济学”,即是释放三支“箭”:一支箭是货币“注水”,采取超宽松货币政策;一支箭是灵活的财政政策,实际上是财政赤字不变;再一支箭就是刺激民间投资。所谓“安倍经济学”的三支利箭在2013年射出了两支,其一是向货币注水以摆脱通缩,日元对19个国家的货币大幅度贬值,对人民币贬值幅度已超过30%,日本股市大涨,消费倍增,日元贬值,企业获利;其二是采取灵活的财政政策以填补供需缺口,2013年5月扩大10万亿日元财政支出。受此影响,日本经济形势大好。据统计,2013年日本前三季度GDP同比实际增长率分别为0.3%、1.1%和2.7%。

安倍经济刺激计划推出已整整一年。在资产市场方面,安倍政府的货币宽松政策带来的效果明显,突出体现在日元和日股的表现上。但日本实体经济表现则好坏参半,经济增长动力昙花一现,不仅个人消费增长难以为继,而且国际收支状况更加恶化。安倍

2014年第2期

的结构改革缺乏具体细节和切实措施,刺激效应难以持续。

2014年,处于“激素”刺激下的日本经济难以实现强劲增长。日本继续2013年的经济政策,蕴含着极大的经济风险,预计将在2014年集中凸显或局部爆发危机。OECD预测,2014年日本政府和央行继续积极推进财政和金融政策,经济增速将达1.5%,日本经济增长势头有望维持,但在该国消费税率将提高的情形下,“安倍经济学”的效果还有待检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3年日本公共债务与GDP之比将高达245%,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亦接近10%,远高于所有深陷主权债务危机的欧元区国家,公共财政已难以持续。向货币注水的无量化、无限期宽松政策,也将在2014年出现危局:一是将导致日元快速贬值,日元在全球的信用水平将继续下降;二是日本把它的经济危机转嫁到了别国身上,尤其是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和主要贸易伙伴韩国,对中国和韩国出口企业都有很大影响,反过来这两个贸易伙伴将对日本作出反制措施;三是日元贬值不仅不能解决自身困难,也将加剧日本的债务负担,加剧财政风险。现在日本利用货币贬值和注水来刺激增长,使货币的含金量越来越少,实物量越来越少,价值量越来越少,含水量越来越多,泡沫越来越多,用这种代价换来数字的上升,只能说明“安倍经济学”是政客的疯狂行为。由于日本债务90%以上都是借本国企业和居民的钱,所以,在世界上没有引发太大的关注和影响,但内部集聚的风险加大。2014年日本不准备放弃宽松的货币政策,日本在经济刺激下的迅速恢复甚或增长,像一个打了激素迅速发胖的病人,这种态势绝对是不可持续的。在经济政策强刺激下,很多矛盾和问题将继续困扰日本,如提高消费税可能带来的消费意愿下降,由于货币贬值和化石能源进口猛增、贸易逆差持续走高等。日本政府2013年12月21日称,2014年财政年度日本经济预计增长1.4%,比2013财政年度的2.6%低1.2个百分点。

4.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虽然仍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2013—2014年或更长时期经济增长则整体走低。在美日欧三大经济体走向复苏的同时,受全球流动性泛滥和内部经济结构调整双重影响,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整体遭遇逆风。金砖五国除中国经济小幅放缓外,其余四国均大幅下滑。2013年中国经济增速为7.7%,印度2013-2014财年的预计增长率仅为4.7%,中国和印度的增速将达到近年来的最低点;俄罗斯增速预计2.4%,为1999年以来最低点;巴西经济增速从2010年7.5%下降至2011年2.7%,再至2012年0.9%,2013年预计为2.5%。在发达国家股市上涨超过20%的情况下,巴西、俄罗斯和中国股市跌幅分别高达22.14%、16.47%和12.07%,“熊冠全球”。南非、印度、巴西、土耳其等国货币对美元汇率快速贬值。

2014年,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将继续放缓,预计中国经济年经济增速稳定在7.5%左右,俄罗斯2%,印度5%,巴西1.95%。拉美地区增长率在3.2%左右,仍处于低增长状

态。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和委内瑞拉等地区大国存在陷入衰退的风险。一方面,自身内部发展来看,新兴经济体正值经济增速换挡期、经济社会转型期和社会矛盾多发期,普遍面临出口拉动型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传统产业竞争力弱化,新产业和新增长点尚未确立,产业发展失衡导致结构性通胀等诸多问题。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来看,发达国家凭借其在全球经济金融中的主导优势,不仅通过宽松货币政策、国际金融市场操作等宏观政策,对本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产生影响,而且还通过贸易、金融等渠道对其它国家造成冲击,这等于发达经济体把经济危机变相转嫁给了新兴经济体,加剧了新兴经济体经济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增大了新兴经济体“保增长”和“防风险”政策的选择难度。

(二)“五高”:世界经济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继续加大,“五高”仍是主要表现形式2013年发达经济体在政策刺激下呈现复苏性增长,但经济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加,世界经济“五高”问题凸显。这些问题具有长期趋势性,有的问题尽管只是暂时现象,但后期对全球经济影响不可低估。2014年这些问题非但没有解决,而且日益加剧。

1.高债务风险压力。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发达经济体公共债务不断攀升。2013年10月18日在政府“停摆”结束后的第一天,美国主权债务首次超过17万亿美元,平均每个美国人负债5.37万美元,预计2013年底公共债务占GDP比重将达到120%,美国债务上限不断提高,“债务悬崖”成为常态。美国国会在债务上限死线逼近前通过法案,将债务上限的约束力暂停至2014年2月7日,财政部得以维持发债能力,避免债务违约,并结束联邦政府局部停运。由于美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财政悬崖”和美国债务危机不仅是美国的,而且也是世界经济面临的一道坎,美国财政政策的不确定性将继续给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带来风险。欧洲方面,欧洲债务危机整体上还没有解决,也还没有解决问题大的进展。据欧洲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二季度,欧元区政府债务88746.16亿欧元,较上季度末增加1242.61亿欧元,占GDP比重由上季度的92.3%升至93.4%;欧盟政府债务112809.86亿欧元,较上季度末增加1379.74亿欧元,占GDP比重由上季度的85.9%升至86.8%。半个世纪以来财政赤字已成为美国的常态,展望2014年,美国2013年10月18日通过两年预算协议,但此项协议避开了退休制度、医保计划、税收政策、债务上限等两党分歧最大的议题,在未来肯定会再次成为争论的焦点。欧洲诸多成员国财政紧缩压力依然沉重,财政赤字及公共债务尚处于较高水平,赤字超标难以避免。据相关预测,欧洲国家公共债务不断增加的势头可能要到2014年下半年才会有所改变,希腊可能要等到2020年才有望将债务降至124%的水平。亚洲形势也并不乐观,按照IMF预计,2013年日本政府债务率高达243.5%,2014年仍将处于较高水平,政府债务屡创历史新高,成为全球负债第一大国,削赤减债任务十分艰巨,财政紧缩将在今后较长时期内抑制消费和投资需求。印度政府债务率高达68.1%,财政赤字占

2014年第2期

GDP比重近6%,2014年也仍将处于较高水平。中国政府债务虽然在可控范围,但也集聚着风险。债务危机正在向全球弥漫,特别是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债务危机难以根本改善,国际金融风险和不确定性仍将长期存在,全球经济复苏进程随时可能遭受威胁。

2.高失业风险压力。国际劳工组织2012年统计全球的劳工失业率平均是12.6%,北非中东是25%,西欧是4%。2013年美国、英国、日本的失业率虽然逐渐降低,但仍面临高失业风险压力。就业最大化在过去数十年一直是美国央行两大目标之一,随着联储局把货币政策走向与失业率挂钩,劳工市场的表现就更备受关注。美国从1月份的7.9%降到9月的7.2%,10月又上升到7.3%,仍高于降低宽松货币政策的目标0.8个百分点。从2008年第二季开始,美国失业率迅速飙升,在2009年10月升至10%,复苏的步伐相当缓慢,按照失业率在18个月内的升幅推算需要近6年时间才能被抵消。劳动人口的相对下降体现在劳动力参与率上,2013年10月,美国16岁以上人士中仅62.8%有就业或正寻找就业机会,创下1978年2月以来新低,虽然9月份失业率较上月下滑0.1个百分点至7.2%,由于该月有13.6万人放弃寻找就业机会,劳动参与率维持在63.2%的1978年以来的低位,尤其是劳动力总量(就业人数与寻求就业人数之和)出现萎缩,复苏力度难以令人信服。更为令人担忧的是,美国脱离劳工市场的总人数升至9180万人,为有史以来最高。

欧盟失业率一直在高位徘徊,据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10月欧盟28个国家失业率为10.9%,欧元区17国失业率为12.1%,两个数据均保持高位,较2012年同期分别提高0.4和0.2个百分点。欧盟各成员国中,失业率最高的是希腊和西班牙,分别高达27.3%和26.7%。日本失业率是主要发达经济体中最低的,2013年10月为4%,预计2014年失业率仍在4%左右。高失业率对世界各国都是很大的压力。据经合组织一份有关就业率前景的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4月,在其34个成员国中,共计4800万劳动力失业,比2007年的多了1600万。该组织预期,其34个成员国的失业率在2014年底前将保持在8%左右,这个数据仅比2009年失业率最高值低0.5%。此外,中国大学生、高端人才的就业也是很大的问题。

3.高货币金融风险压力。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债台高筑的发达经济体财政政策已无空间,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渐次成为发达经济体的一致选择,一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也被迫跟进。“量化宽松”是美国在金融危机后使用最频繁、力度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货币政策。从2009年3月18日到目前,美国先后推出了四轮宽松货币政策。前三轮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还有点羞答答地实行,还有起止的时限。从2013年这一轮则来势凶猛,货币政策导向发生了很大变化,美联储把利率政策与失业率及通胀挂钩,为未来利率的变动设立“门坎”,只要失业率在6.5%以上,未来一、二年的通胀

预期不超过2.5%,就会维持现有接近于零的超低利率水平。过去几年美国每次推出宽松货币政策时,都有一定理由和程序,而这次掀起的“货币海啸”打破常规,流动性声势骇人。美国联邦市场委员会表示,零利率政策至少要持续到2015年中期,而且将来不再以时间,而是以失业率作为实行货币政策的基准。可以说从现在起,美国货币政策不是“量化宽松”,而是持续性宽松,无限度宽松,无限期宽松。2012年12月12日安倍向时任央行行长的白川方明提出多项货币政策措施,包括无限量资产购买计划,上调通胀目标至2%等。安倍政府超宽松货币政策目的是推低日元,再续日本的“弱日元”政策。第一支箭从2013年年初开始实施,宣布无限量印钞直至通胀接近2%的控制目标;4月份进一步加码,宣布两年内扩大基础货币一倍。长期受主权债务危机困扰的欧元区,也相继采取宽松货币政策,直接货币计划(OMT)从欧洲金融稳定机制(EFSF)向欧洲稳定机制(ESM)永久救助机制过渡,向市场释放大量流动性。

美国、日本这种蛮不讲理和毫无道理的货币政策,在全球货币政策史上可说是绝无仅有的创举,不仅对美国,而且将对国际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债务市场、大宗商品市场都会产生很大影响,给2013年的世界经济带来了影响,也是2014年世界经济最大的不稳定因素。美日欧三大经济体集体带头向货币放水,不肯放弃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债务高企,国际商品市场价格动荡,现在好多国家又加入了“放水”国家行列,印度、澳大利亚还有一些国家都在跟进,这一轮全球货币竞争性贬值带来的货币风险还在加大。展望2014年,虽然美国已明确表示2014年初逐步缩减QE,但由于受失业率、通胀率和政府政治博弈等多重因素的影响,QE的削减将是逐步的。欧盟和日本还没有放弃的迹象,在此背景下新兴经济体将出现资本外流和出口进一步受阻,导致经济遭遇新的困难。

4.高市场风险压力。高市场风险是指输入性和输出性通胀和通缩同时存在,传统风险和非传统风险同时存在,国际社会大宗商品、国际金融、粮食安全等风险同时存在。同时,如网络空间安全、经济问题政治化、意识形态导致的经济金融危机等非传统风险也在急剧增加,国际市场风险出现反市场变动规律的现象。过去是美元贬值,大宗商品、黄金升值;美元升值大宗商品、黄金就贬值。2013年以来出现美元贬值、日元贬值、欧元贬值,黄金也同时贬值,大宗商品暴跌,股市暴跌等等这些反常态化市场规律的经济现象。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发达经济体为了使其宽松货币政策不受谴责,能够继续顺利实行,有意对市场操控,使市场出现反周期的现象,实质上是以美国、日本为首的发达经济体为维持现有政策而造成的市场假象。通过他们之间的互动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日本为了解决本国的困难,向货币大量“注水”,按说它本身有那么高的财政赤字,应该受到负面评价,但它的这种行为还受到G20认可,认为是可以理解的一种行为,这是很反常的。现在各国关起门来制定政策,如果如此这般只顾自己国家的话,大家都使自己

2014年第2期

的货币贬值,都向自己的货币“放水”,那世界会是什么样?如果黄金暴涨、石油暴涨、农产品暴涨、股市暴涨,这些国家这种政策肯定搞不下去,肯定就会遭到全世界的谴责,他们的政策意图也不会实现。展望2014年,大宗商品的国际市场风险有增无减,目前黄金价格进一步下降,粮食价格抬头,将进一步显现反传统市场规律周期的迷局。

5.高龄化风险压力。联合国最新人口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人口已突破70亿,全球人口从60亿增至70亿只用了12年,预计2025年将达到80亿,到本世纪末将达到100亿。发达国家老龄化与“婴儿荒”同步,美、日、意、德等国家,60岁以上人口比例都将达到30%以上,儿童人口增长率持续低迷甚至负增长。令人担忧的是,老龄化在向发展中国家加速挺进,一些发展中国家“未富先老”或“边富边老”。到本世纪中期,发展中国家老龄化率将上升到14%,老龄人口将比现在增长4倍。在劳动力曾经取之不竭的东亚,劳动适龄人口的比例将从2010年的64%降至2050年的57%。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劳动适龄人口逐步减少,既预示着全球性人口红利将结束,从而改变经济规模持续扩大的发展前提;也将对传统福利社会模式、教育、就业、养老等一系列问题提出变革的迫切需求。据联合国报告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1.5亿的峰值,其中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20亿,占全球总人口近22%,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将增至16%;届时每位65岁以上的老年人仅能依靠3.9个年龄介于15岁至64岁的劳动力供养,而在2010年这个比例还是1∶8.7。全球人口老龄化还预示着储蓄水平和投资水平下降,消费水平上升,但购买力却急剧下降,这将会削减经济发展动力。全球经济体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能否实现消费水平以及老年人口购买力水平的整体上升,取决于相关政策的执行力和有效性,例如,金融业的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将极大地降低人用于整个生命周期未来的预防性储蓄。

二、影响2014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几个重要变量,

将进一步加剧世界经济的不确定、不均衡状态

2013年导致全球经济复苏变局的几个重要变量,在2014年乃至更长时期持续发酵,世界经济增长处于动力转换和区域布局深度调整状态,将进一步加剧世界经济动态中的不确定性和不均衡性。

(一)发达经济体正在从军事结盟、外交结盟到经济结盟,对非经济结盟国家和地区造成战略挤压

长期以来,发达国家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明显高于发达经济体,群体性崛起呈加速上升态势,2008-2011年全球经济总量增长的近90%来自发展中国家。据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2012年12月公布的研究

报告《2030全球趋势:不一样的世界》,中国在2000-2020年间的GDP增长将占世界

GDP增长的55%,届时中国和印度将拥有世界最庞大的中产阶级。新兴经济体的整体崛

起,支撑了处于困境中的世界经济,使美国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没有引致全球经济毁灭

性打击,这不但没有记功,反而引发了发达国家的嫉妒和种种打压。

像一出传奇的大片,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美国不仅没有受到任何惩罚和清算,反而

通过转嫁危机摆脱了困境。更令人不安的是,美国不甘心退居次要位置,正加快与欧盟、

—建立高标准自由贸易区,预计2014-2015年将进入“收获期”,世日本实行经济结盟——

界经济秩序将被进一步搅乱。美国实施“一体两翼”战略,先于2011年11月加入TPP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使成员国迅速从4个增加到12个,日本2013年3月高

调加入谈判;美国2013年6月宣布与欧盟正式启动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伙伴协定),

设定18个月结束自贸区谈判,而过去类似谈判至少需要几年时间。尽管谈判中的博弈仍

在继续,但步伐大大加快,预计2014年底或2015年上半年将完成TPP和TTIP谈判。如

果美国战略意图如期实现,将极大影响东亚一体化(RCEP)进程,影响亚洲现有合作框

架实施,最终如果如期建成亚太自由贸易区(涵盖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即APEC所有

成员国)和美欧自由贸易区,这意味着美国在全球的经济结盟将取得重大成果,全球贸

易版图乃至经济版图将由此重写。从世界经济舞台的表演者看,美国、日本和欧盟似乎

“心有灵犀一点通”,越来越步调一致地采取相同的战略和经济政策。美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日本、欧盟亦加快向货币注水,货币战已经打响;美国另起炉灶,加快建立高标准自贸区与WTO分庭抗礼,日本、欧盟亦步亦趋热烈响应,贸易摩擦此起彼伏;美国页岩气革命引发能源革命,日本可燃冰将成为能源开发新亮点,欧盟率先发起碳交易,引发世界性碳革命;美国“重返亚太”,将经济竞争的中心转向亚太市场,日本、欧盟也都将竞争的目光紧盯亚太市场;在重建国际金融秩序、贸易秩序和市场秩序的进程中,美日欧三大经济体也趋向一致,以扭转其在国际竞争中的颓势,遏制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

例如,TTIP谈判被称为“史上最大双边自贸协定”,将WTO未涉及的新领域作为谈判

内容,谈判的重点是规制的协同,尤其是在新技术方面解决当前和未来工业化面临的问

题。将消除相当关税于10%-20%的非关税措施、建立新的标准和规则、设定国有企业全球

标准等。这些措施有可能产生“意大利面条碗”的溢出效应,不仅大大降低美欧开展大

西洋业务的成本,还将对全球贸易规则和标准产生重大影响。一旦美欧在产品技术标准

达成一致,成为新的国际标准,TTIP就可能成为新的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基础,进而

影响全球规制制定,它将和TPP一起,大大提高未参与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投资成本和参

与全球化的成本,对非经济盟国形成战略挤压或战略排斥。

2014年第2期

(二)创新驱动发展成为世界潮流,全球制造业分工布局向有利于发达国家方向倾斜并深度调整

长期以来,美欧等发达经济体是世界制造业的主导,美国更是在整个20世纪里保持着世界头号制造业强国的地位。然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伴随着全球产业转移的发展,美、欧开始了去工业化进程,进入20世纪80年代,制造业产业转移和生产外包成为大趋势,美欧等发达经济体转向了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其制造业产业空心化现象日益凸显。受此影响,美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总产值中的份额日趋下降,1990年下降至21.5%,到2009年跌破20%,2010年所占份额为19.4%,略低于中国的19.8%,丧失了百年来世界制造业产值头号大国的地位。

世界经济发展历程表明,世界经济增长周期与技术革命息息相关。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自新技术的重大突破及其转化为新产品、形成新产业、开拓新市场。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实质是主导技术的更新换代、主导产业的更替、市场竞争优势的转换,从而创造更大的利益。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加速推动了新一轮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此次结构调整与以往不同在于其本质上是一场抢占创新科技制高点的全球竞赛。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经济体更加重视利用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运用高端科技打造核心制造业和相应的服务业,成为发达国家的核心战略。金融危机后,美国反思其多年来的“去工业化”政策,将“再工业化”作为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但美国所提的“再工业化”绝不是简单的“实业回归”,而是对以往传统工业化的扬弃,其实质是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发展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业,形成新的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从而重新拥有强大竞争力的新工业体系。创新政策和制度的完善,成为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的核心环节。为保证“再工业化”战略有效实施,2010年8月美国发布了制造业促进法案;2011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强调,以驱动创新完善自由企业制度;2012年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在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中,将完善创新政策作为三大原则之一。目前,美国创新技术推动下的页岩气革命正在如火如荼进行,页岩油产量已占石油产量的12%;3D打印技术开始应用。美国宣称,未来20年通过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制造技术等,重构制造业的竞争格局,利用新技术击败中国的制造业。欧盟在发展新兴产业方面,则把新能源和信息技术作为两大重点。根据欧盟的计划,到2020年欧洲获得的电力中将有20%来自可再生能源,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30%。日本历来注重科技创新,在迎接新技术革命的大潮中,日本在智能电网、电动汽车以及智能机器等创新技术方面全球实力开始展现。据日本经济产业省预测,到2015年护理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达167亿日元(约2.1亿美元),到2035年为4000亿日元(约51.1亿美元)。若包括可以成为老人朋友的机器人在内,到2035年,机器人市场规模将增加到5万亿

日元(约合638.9亿美元)。此外,2013年日本成功从海底可燃冰中提取天然气,成为世界上首个掌握海底可燃冰采掘技术的国家。

从2014年和更长的时期看,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3D打印和新型材料等技术正在引发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有人称之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其实质是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的出现与融合。在这场革命中,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个性化的生产方式正在取代传统的人工、机器的方式,制造业开始走向数字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改变产业形态,如智能制造,供应链重构,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现代流通对制造流程的再造,能源革命等。创新驱动成为新一轮全球竞争的核心和关键,新一轮全球经济布局的演化,其内在因素和最大变量将取决于创新能力。

(三)新兴经济体作为世界经济增长动力的常态被打破,全球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发生转变

进入本世纪以来,新兴经济体绝大部分时间里都保持了高于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新兴经济体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06年至2008年,“金砖四国”经济平均增长率达到10.7%。2008年,仅“金砖四国”的经济总量已占全球的15%,贸易额约占全球的13%,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已经超过50%。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更是明显高于发达经济体,群体性崛起呈加速上升态势。2008-2011年全球经济总量增长的近90%来自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的整体崛起,支撑了处于困境中的世界经济。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新兴经济体GDP总值已约占到全球的50%,贸易量约占40%,外汇储备约占70%。

虽然新兴经济体在过去10多年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当前的经济发展却出现发展速度放缓的迹象。根据2013年第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全球经济增长格局出现了一个重要变化,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的发展态势出现了转折性分化,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似乎要由新兴经济体转化为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态势弱化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与发达经济体相反,经济增长进一步延续放缓态势。衡量新兴市场增长前景的汇丰新兴市场指数2013年7月份一度降至50以下的收缩区间,8月份也仅略高于50的荣枯分界线。新兴经济体增长延续了2012年以来持续放缓的态势,而同期的OECD国家先行指数2013年7月份升至100.7,创下2011年5月份以来新高;美日PMI指数也均达到两年来的高位,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态势出现加速迹象。二是与发达经济体截然相反,新兴经济体物价水平维持高位。2013年第三季度,新兴经济体的俄罗斯、巴西通胀率持续维持在7%和6.5%的年内高位附近,印度物价已连续8个月以两位数速度上涨,而同期的美国、欧元区通胀基本保持在2%的范围以内。即使实行“安倍经济学”的日本,物价涨幅也十分有限。三是翘翘板效应出现,国际资本流动出现从新兴经济体向

2014年第2期

发达国家的回流的迹象。进入2013年第三季度以来,国际短期资本继续从新兴经济体向发达国家回流。EPFR数据显示,2013年8月底新兴市场股票和债券基金每周仍有近30亿美元的净流出。种种迹象显示,在超级宽松政策的刺激下,发达经济体三季度表现好于预期,大有取代新兴经济体重新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主要引擎的味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3年10月《全球经济展望》预测,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降至2.9%,2014年将回升到3.6%,主要驱动力来自于发达经济体。

所有这些迹象表明,新兴经济体在经历了10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迎来了一个深度调整期,新兴经济体将面临自身经济社会转型和外部环境恶化的双重挑战,不过从长远来看,随着新兴经济体自身结构性问题逐步解决和全球治理机制的演变,新兴经济体依然会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四)经济全球化基本趋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迅猛并有局部替代全球化之势

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调整变化并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态势。市场经济成为各国的普遍选择,在市场化目标下,对内经济自由化、对外开放和参与全球化分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已经成为各国市场化的内在制度安排。目前,全球形成的自由贸易协定、自由贸易区、经济共同体和共同市场的组织已经超过300个,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已融入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之中。据WTO统计,90%以上的WTO成员国都加入了一个以上的区域贸易协定,而没有加入任何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国家和地区则属于例外的情况。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仍然是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大趋势。

但全球范围内金融危机,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加速发展契机,区域经济一体化快于经济全球化趋势,并成为当今世界大国的重要战略选择,局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替代经济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美国在金融危机后提出重返亚太战略,开始主导和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从2010年3月开始至今TPP谈判已进行了19轮,2013年10月TPP成员国在巴厘岛达成协议,确定2013年底要完成谈判。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现在12个TPP成员国的GDP规模已达14.91万亿美元,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40%,是欧盟经济规模的1.5倍。TPP如果谈成,将成为超越北美自由贸易—东盟自由贸易区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对亚太地区的经济贸易格局区、欧盟和中国——

的冲击不可低估。2013年6月美国和欧盟启动《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协定》,现已开展了两轮谈判。2013年3月,欧盟和日本开始启动经济合作协定(EPA)谈判,现已举行三轮谈判,第四轮谈判将在2014年1月举行。2013年10月欧盟与加拿大就双方《全面贸易和投资协议》(CETA)达成原则性共识,此外,欧盟还与印度、韩国等签订了贸易协

定。经济金融危机也为中国加快推进区域贸易协定提供了契机。目前中国在建自贸区18个,涉及3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已签署自贸协定12个,涉及东盟、智利、巴基斯坦、新西兰、新加坡等20个国家和地区,正在谈判的自贸协定6个,涉及22个国家,分别是中国与韩国、海湾合作委员会、澳大利亚和挪威的自贸谈判,以及中日韩自贸区和《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RCEP)协定谈判。此外,中国完成了与印度的区域贸易安排(RTA)的联合研究,加入了《亚太贸易协定》,中美自贸区谈判构想也可能启动。积极构建双边、区域、多边的经贸关系体系成为世界主要大国的重要战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被弱化,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依托的贸易之争、金融货币之争、市场空间之争、制定规则之争将变得更加激烈。

综上所述,由国际金融危机推动的新一轮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仍在加速,发达经济体通过科技创新转换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积极参与和主导国际经济合作与联盟,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也正在由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转变为发达经济体,整个世界经济格局进入一个深入调整期。

(五)全球能源生产重心和消费重心转移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变量,受美国页岩气革命“蝴蝶效应”影响持续扩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能源全球化进程正在加速,能源革命在全球展开,将对能源市场和能源贸易带来深远的影响,特别是美国页岩气革命为首的能源革命,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美国颁布了能源新政、《未来能源安全图》以及《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计划在未来10年投资1500亿美元,用于清洁能源开发、积极发展下一代生物燃料和燃料基础设施,并正式提出国家层面的可再生能源目标,即在2020年以可再生能源和能效改进的方式满足电力需求的20%,其中15%由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来实现。欧盟峰会于2008年通过“20—20—20”战略,即: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0%;可再生能源占总能源消费的比例在2006年8.2%的基础上提高到20%;能源利用效率提高20%,即能源消费量在2006年基础上减少13%。为实现此目标,欧盟将该目标在成员国之间进行分解,并要求各国启动立法程序予以保障。2011年8月,日本参议院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电气事业者采购可再生能源电气的特别措施法》,扶持可再生能源发展。从各国的战略决策看,以核能、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将持续突破,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下降速度很可能大大超出预测。

全球能源供应重心西移。一直以来,中东始终是世界能源版图的中心。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保持在60%以上,主要进口来源地是中东。随着北美能源地位的提高,中东未来将退居为亚洲的能源中心。美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从历史

最高67%降低到50%,预计未来10年内还有可能再降低10个百分点。同时,从美洲进口石油比重已经上升到53%,而从中东地区进口比重已经下降到16%,预计可能将下降到10%以下。

全球能源需求重心东移。过去40年,随着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崛起,世界能源消费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世界能源消费重心明显东移,世界能源消费格局已经从发达国家主导转变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主导:OECD国家年均增速1.1%,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由高达60.3%下降到42.5%,下降近18个百分点;以亚太地区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年均增速3.4%,占比由36%增至57%,增加21个百分点;中、印两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速高达4.5%,占世界能源消费的比重从10%提高到24.5%。全球能源消费的重心正向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转移,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成为全球能源格局中的最大利益相关者之一。2013年11月12日,国际能源署(IEA)在北京发布《世界能源展望2013》(WorldEnergyOutlook2013)报告,为2035年前全球能源发展绘制了一幅新的图景。在报告中,IEA指出,世界能源领域供需格局正发生深刻变革,原来的主要能源进口国正变为出口国,如北美国家;曾经的能源出口国则成了全球能源需求增长的中心,如中东国家。总体而言,全球能源消费的重心正向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转移,而在供给端,以美洲为代表的西半球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全球能源新格局正初露端倪。另外,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兴起、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正在改变全球的能源格局和能源来源。

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促进能源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还能促进各国注重降低能源消费量,缓和全球能源供需缺口,增加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在国际压力下,一些国家制定了减少碳排放的计划,如减少煤炭在能源结构中比重、提高能源效率、支持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能源补贴等。然而,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大规模消耗化石能源将面临巨大压力,谋求经济发展、摆脱贫困将面临严重制约。例如,中国的能源需求增速很高,其中包括了天然气、煤炭、可再生能源、石油和核等各种能源,但中国的五年规划中要求减少煤炭的消费。《世界能源展望2013》报告预测,到2035年,中国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将从2011年的68%下降到2035年的53%,这对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意义很大。

2014年,国际地缘政治动荡将使全球能源市场面临较大冲击。伊朗、叙利亚等地区局势持续动荡,加大了市场不稳定性。伊拉克、利比亚等国在经历政局动荡后的产能恢复状况也成为影响原油市场的重要因素。国际能源机构预测,伊拉克2020年石油产量将超过600万桶/日,2035年日均产量超过800万桶,届时将成为亚洲市场的主要供应方。

责任编辑:刘英奎

Thispaperconsistsoftwoparts,ofwhichthefirstoneanalyzestheeconomicperformancein2013,cov-eringtheeconomicgrowthperformancefromtheperspectiveofproductionanddemand,theinflationperfor-mancefromtheperspectiveofmonthlyandquarterlychangesinCPI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CPIchangesandtherelevantpricechanges,andanexaminationoffundamentalcharacteristicsofeconomicper-formance;thesecondoneshedslightontheeconomicdevelopmentin2014,coveringtheeconomicgrowthtrendfromtheperspectiveofproductionanddemand;andthepreliminaryevaluationofinflationdevelopmentbasedontheanalysisonkeyfactorswhichinfluenceCPI.

(4)China’s“Two Lines One power”Anti-poverty Mode in the New Period

Yan Kun and Yu Shuyi

Anti-povertyisstillanimportanttaskinallcountriesoftheworld.Accordingtotherealityofourcoun-try,anti-povertybecomesmorenecessaryinthenewperiodthanbefore.Toachievethedualgoalsofeffi-ciencyandfairness,thetoppriorityistoinnovateandestablishaChineseanti-povertypattern.Thus,themodeof“twolinesonepower”becomesgraduallyclear,ofwhich“twolines”referstoeconomicdevelopmentandsocialsafetynetlines,and“onepower”referstogovernment-ledpower.

(5)Analysis and Prospect of World Economic Situation

Chen Wenling

Theworldeconomicsituationwascomplexanddelicatein2013.TheUnitedStates,whohadtriggeredtheglobalfinancialcrisisandsufferedinaneconomicwoe,tooktheleadoutofthecrisis;Japanwalkedoutofthe20-yearboutofrecessionsgraduallybymoney-printing;theEuropeanUnioneconomyshowedearlysignsofrecovery.Emergingeconomiesfacedwithhigherexternalrisks,aggravatedcapitaloutflow,anddown-goingeconomicgrowth.Overall,theglobaleconomywillstillbeinaweakrecoveryunderstrongpolicystimulusin2014.WiththeUS-ledeconomicalliance,i.e.theFTAstrategyofonebodyandtwowings,goingtospeedup,theworldeconomywillcontinuetodivideandundergoadjustments.

(6)New Opportunities for Enterprise Development Considering from New Trends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operation

Shen Danyang

Withnewtrendsappearingintheinternationalbusinesscooperationofourcountryinthenewperiod,thevolumeofcooperationwillkeepgrowingandgotowardsmultinationalbalancedandcomprehensivede-velopment.NewopportunitiesarerisingforChineseenterprisesdevelopinginternationalbusinesscoopera-tion,includinggreatdevelopmentofsomeserviceindustriesbroughtbytheiropeningup,growthofserviceexportsandimports,andgoingouttoinvestabroad.

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

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 2018

提要 全球宏观经济发展展望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消退,政策制定者有更大的空 间来解决阻碍可持续发展的更长期问题 在过去十年里,不时出现各种广泛的经济危机和负面冲击,首先是2008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随后是2010至2012年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及2014至2016年的全球商品价格调整。随着这些危机以及伴随而来的持续阻力消退,世界经济有所上扬,为调整政策以解决阻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环境进步的长期问题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估计已达3.0%,与2016年2.4%的增长相比显著加快,为2011年以来的最高全球增长率。在各类国家中,劳动力市场的各项指标继续改善,世界上约三分之二的国家2017年经济增长强于上年。在全球范围内,2018年和2019年的增长预计稳定在3.0%。 经济活动趋强之势在各国和各区域分布不均 L世界总产值增长最近加快,主要是因为一些发达经济体的增长更稳健,而东亚和南亚仍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区域。随着阿根廷、巴西、尼日利亚和俄罗斯联邦摆脱衰退,这些经济体出现了周期性改善,也约占2016年到2017年全球增长率上涨的三分之一。但近期各国和各区域的经济收益分布仍然不均,世界许多地区尚未恢复健康的增长速度。许多商品出口国的经济前景仍然充满挑战,凸显出过度依赖少数自然资源的国家容易出现繁荣与萧条交替循环。而且,世界经济的长期潜力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后的投资疲软和生产率增长低速时期延长而受到损害。

投资条件有所改善,但政策不确定性升高和债务上升, 可能阻碍投资广泛回暖 由于金融波动较小,银行业脆弱性降低,一些商品部门复苏而且全球宏观经济前景更稳固,投资条件普遍改善。融资成本仍然普遍很低,许多新兴市场的息差收窄,反映风险溢价下降。这一情况帮助了向新兴市场的资本流动增加,包括跨界借贷的增加及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信贷增长更旺。 条件的改善帮助一些较大经济体的生产性投资适度复苏。2017年,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大约占全球经济活动加速的60%。这一改善与非常低的起点相关,之前两年投资增长异常疲软,而且全球投资总额长期不振。由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程度升高,主要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调整的影响相当不确定,以及债务增加和长期金融脆弱性积累,支持更强劲的生产率增长和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所需的投资活动的更广泛反弹可能会受阻。 如果保护主义倾向增强,世界贸易的回升可能会遭受挫折2017年全球贸易出现回升。2017年前8个月,世界商品贸易的增长达到危机后时期的最快速度。回升的主要原因是东亚的进口需求增强,因为该区域的内需上扬,得到宽松政策措施的支撑。由于企业回应不断改善的投资条件,几个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资本货物进口回升。 最近主要贸易关系的调整,如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决定退出欧洲联盟及美利坚合众国决定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重新进行谈判并重新评估其他现有贸易协定的条款,引起对贸易壁垒和争端可能升级的担忧。如果其他国家采取报复措施,这些情况的程度会增大。考虑到贸易、投资和生产率增长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限制越来越多的贸易环境可能会妨碍中期增长前景。在这方面,各项政策应侧重于维护和振兴多边贸易合作,强调服务贸易可能带来的惠益。 可持续发展的进展 人均收入增长乏力,对若干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造成挫折 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不平衡,继续令人担忧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前景。由于2016年四大发展中区域平均收入下滑,许多国家最近甚至遭遇挫折。

2018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讲话

2018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讲话 2018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讲话同志们: 今天召开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省政府全体会议及市政府常务会议精神,总结分析全县上半年发展形势,研究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鼓足干劲,大干快上,扎实做好下半年工作,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可以说,这是一次研判形势、梳理问题的分析会,也是一次提振信心、自我加压的鼓劲会,更是一次迎难赶上、狠抓落实的推进会。刚才,高县长通报了全县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发改、经商、统计等部门也做了很好的发言,我完全同意,请大家认真对照分析,扬长补短,强化措施,加快进度。下面,结合全县实际,我讲三点意见。 一、科学研判,把握大局,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全面把握和认识县情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对当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怎么看,我们应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正确的估价和科学的判断。对此,我想讲四句话。 第一句话,发展势头总体平稳,必须要充满信心。通过刚才县长的通报,上半年我县各项经济指标均呈两位数增长态势,根据海东统计部门上半年全市五县一区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通报,我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出全市1.1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市第一;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高出全市26.2个百分点,位列全市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列全市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位列第四,GDP和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列全市第六。总体来看,上半年全县经济运行整体呈现平稳发展的态势。

第二句话,面临形势异常严峻,必须要保持清醒。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分析,从政策环境来分析,国家信贷、土地管理、产业准入等政策趋紧趋严,项目建设、城镇开发、工业发展等方面的要素制约明显。省委、省政府将海东作为功能优化的重要城市、兰西经济区的产业基地和东部城市群的重要支撑,我县处于边缘化状态,争取项目和资金的难度将加大。从发展形势来分析,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低增长态势将持续蔓延,企稳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全省、全市经济逆势走强,各地竞相发展、赶超发展的势头非常迅猛,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从市场供需来分析,农用物资、生活用品等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高位运行,城乡居民基本生活消费的刚性支出不断加大。随着特色种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搞好产销对接、延长产品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规避市场风险等一系列问题,需要认真分析研究,及早做好工作。 第三句话,存在问题不容忽视,必须要攻坚克难。一是工业发展后继乏力。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大环境影响,以高载能为主的工业产品市场萎靡,工业经济面临的困难大;我县工业支柱性项目少,并且成长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新型工业项目规模普遍小、支撑能力弱;另外,工业经济结构不合理、园区基础设施薄弱、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等问题进一步凸显。二是项目建设比较缓慢。招商引资难度大,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重点项目少。由于受季节、气候、环境等影响,加之征地工作难度较大,续建项目和新下达项目开工晚,开工率低,施工进度慢。三是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增收税源少,政策性项目支出所需配套资金量大,县级

当前世界经济现状及走势分析

一、美、欧、日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因此,美国已经持续了10年的经济增长和“一高两低”的经济状况不会无限期延续下去,经济周期的变形不等于经济周期的消失。实际上,从2000年下半年起,美国gdp增长的速度就放慢,2001年第一季度虽然仍有1.3%的增长,第二季度却急剧下滑,第三季度急剧滑落至-1.1%,这是自1993年第一季度以来美国经济首次出现萎缩,也是1991年第一季度以来最大的下滑降幅。 尽管目前美国经济面临着诸多矛盾和缺陷,但由于美国占据着多项高科技,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制高点,再加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宏观政策调控更趋成熟,美国又具有优于其他国家的资源优势、市场优势、金融优势、地缘经济优势,以及灵活的企业机制和较强的对外转移危机的能力等,预计美国经济将于2002年后复苏。 2.日本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战后,日本经济经历了恢复时期和20年的高速增长,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制造业的总体竞争力一度超过美国,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由20世纪50年代初约相当于美国的6%上升为90年代初的66%,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然而正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经济达到高峰的同时,其经济泡沫也达到了顶点。泡沫经济的崩溃使得在此之前大量贷出资金的日本银行陷入巨额坏账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并使日本经济在90年代以低于美国经济增长率2个百分点的劣势陷入经济停滞,这是日本战后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日本经济目前的困境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既有国际环境趋紧、出口下滑的直接原因,也有10年来扩大内需政策未见成效、各种矛盾累积的政策后果。 关于日本经济的增长前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表的报告称,由于存在着“惜贷”与扩大投资、消费的矛盾,巨额财政赤字与扩张财政政策的矛盾,结构调整与失业率增高的矛盾,官僚垄断与提高效率的矛盾等四大矛盾,日本经济真正摆脱困境尚需时日。 但应当看到,由于日本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其gdp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居西方七国之首,是世界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外汇储备国和债权国,未来日本经济尽管不大可能再现以往的高速增长,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仍举足轻重。 3.欧盟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欧盟经济增长的基本面是稳定的。目前,欧盟经济从总体上看状态良好,除对外贸易下降外,投资、消费以及通货膨胀率、就业率和财政金融等各项经济指标基本保持在正常水平。2001年欧元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达到2.4%,在世界三大主要经济体中,其增速是最高的。 欧盟各国的结构性调整为经济增长提供了稳定框架。近年来欧盟在税收、福利、医疗、就业等方面纷纷开始改革。2000年普遍进行的税收改革,给经济增长助了一臂之力。同时,欧盟国家的养老金制度改革也在加紧进行。据欧盟一个研究机构预测,仅减税一项就将使欧盟从2001年起每年拉动0.5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 欧元的经济货币联盟效应发挥了积极作用。2001年以来,欧元对美元汇率基本上稳定,欧元经济货币联盟所起的稳定作用不能低估。欧元的启动消除了欧元区内的汇率风险,增加了价格透明度,有利于投资和金融市场一体化,从而对欧盟成员国的经济协调发展起到保护和促进作用。 受世界经济增长下降影响,欧盟经济增长放缓。受美国经济急剧减速和世界经济增长降温的影响,2001年欧盟各国的经济增长势头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欧盟经济尽管保持增长,但增长放缓,并一再低于市场预期。 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上市流通,欧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尤其是近年来欧盟加紧了内部建设,推行机构改革,统一税率,扩大欧元区,强化成员间的合作,因此,从发展的角度看,一个实现了统一市场、统一货币的欧盟经济,将逐步形成挑战美国经济“一超”

当前国际形势与分析

当前国际形势与分析 - 1 -创建时间:2010-12-18 22:07:00 第 1 页 2013-3-27 2010《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当前国际形势与分析 Xx系院xx班 xx 指导老师:xx 【内容摘要】 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国际环境对我国利大于弊、积极因素多于消极因素的总体状况没有改变,但某些挑战和问题有了新的发展,值得关注。 【关键词】 国际局势霸权主义国际恐怖主义世界经济和平利益 正文: 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双方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双边关系发展大势已不为局部问题所左右;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对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对稳定

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2 -创建时 间:2010-12-18 22:07:00 第 2 页 2013-3-27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今世界很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愈加紧迫。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地区性冲突、战乱的增多和加剧,必然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对大国关系构成负面冲击,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二、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美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单极与多极之间的国际秩序之争,仍是国际斗争的主线。 目前,由于在伊拉克遭受一定挫折,美霸权战略的策略和手法有所调整。美在伊战后治理问题上面临的困境超出布什政府当初的想象。伊战后,美在伊拉克迅速稳定局势、以美式民主改造伊拉克社会以及将投放在伊拉克的大批美军战略力量抽出他用等计划不仅一一落空,而且不得不面对伊战带来的种种问题和压力。美在伊拉克等问题上的姿态变化虽暴露美难以单枪匹马独步世界,但与越南战争不同,在伊拉克受到的挫折并未使美伤筋动骨,没有动摇美推行强权政治所依赖的实力基础,亦难以使布什政府对其霸权战略进行全面反思,从根本上吸取教训。 三、国际恐怖主义反弹强烈,国际反恐斗争形势严峻;美国反恐战略对国际反恐斗争之局限和弊端进一步显现;国际反恐斗争中双重标准问题反映出国际反恐阵线的内部分化倾向。 今年以来,国际反恐形势出现若干新动向。首先,恐怖主义活动出现新的反弹,打击恐怖主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袭击频率增加,活动范围、袭击规模扩大。西班牙、俄罗斯等地先后遭受严重恐怖主义袭击,举世震惊。

1.2016年广州市经济形势分析和2017年展望

2016年广州市经济形势分析和2017年展望* 广州市统计局综合处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联合课题组1 摘要:2016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广州市坚持稳中求进,通过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措施,经济发展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2017年,面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广州市将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力度、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大有效投资力度、促进消费潜力释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等政策措施,实现经济增长的预定目标。 关键词:广州经济形势展望 一、2016年广州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6年以来,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市经济呈现出“稳、进、优”的特点,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改革创新加快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一)基本判断: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三产比重持续提升 初步核算,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610.94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与2015年(8.4%)比,基本持平,继续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分别较全国(6.7%)、全省(7.5%)高1.5个和0.7个百分点,较前三季度(8.1%)、上半年(8.0%)、一季度(8.0%)分别提高0.1个~0.2个百分点。从三大产业来看,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240.04 亿元、5925.87亿元和 13445.03 亿元, *本研究报告系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广东省教育厅“广州学”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创新团队项目“广州城市综合发展决策咨询 团队”研究成果。 1课题组长:黄平湘(广州市统计局副局长)、涂成林(博士研究员);成员:冯俊、陈婉清、李俊、周凌霄、黄旭、汪文姣;执笔:李俊、周凌霄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讲座心得 短短一下午的时间,我们聆听了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振霞教授的精彩授课,刘教授讲的主题是《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讲座,国际关系变幻莫测,新型的力量正在崛起,刘教授主要从四个方面为我们展开讲解,分别是:看世界、看中国、抓机遇、迎挑战。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际形势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世界还很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中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以新的炮舰政策和新的经济殖民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新干涉主义严重损害了许多中小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发展利益,也给世界和平和国际安全造成威胁。与此同时,因种族、宗教、领土等问题引起的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国际犯罪、环境恶化等跨国问题远未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还很多。但从总体上看,国际形势缓和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多极化进程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任何旨在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当然不能孤立的看世界,要联系中国看世界,这样有些问题才能看的清晰,看的明白。 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最快、最活跃的一支力量。世界各处都能看见“中国元素”的身影,中国文化也成了世界文化的主流。近几十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飞速的提升着,这主要是有着强大的国力作基石的。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现在的辉煌,中国的经济与综合国力得到了空前的壮大。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及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中国怎么从经济大国,变成政治经济大国,怎样从地区大国变成全球大国,这是一个重大问题,所以中国硬实力和软实力都要抓,习总书记用“三个前所未有”和“三大危险”,概括了目前我国面临的双

2018年上半年全县经济形势分析会发言材料

2018年上半年全县经济形势分析会发言 材料 上周,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市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今天,我们召开全县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主要目的是对上半年经济工作进行“回头看”,找准找实存在的问题、定准定实下步工作措施,力争在下半年激流勇进、迎头赶上,确保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昨天上午,我们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组织对8个农业项目进行了实地观摩,今天上午,又对9个工业和服务业项目进行了现场观摩,通过观摩相信大家也看到了很多问题。刚才,统计局、发改局、工业园区、农牧局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我们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预判了三季度经济运行走势,并对下半年工作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待会,甲锋书记还要对做好下半年全县各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并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全县上半年经济工作进行简要总结,针对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上半年经济工作情况

上半年,经过各部门、各单位、各乡镇场的共同努力,全县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表现在:总体来看我县经济发展企稳回升,三次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经济运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当然,从各项指标增长情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但是,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这种情况:一方面,我们有很多指标在全市排名靠后,这说明我们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十分严峻,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感;另一方面,这也正是“三转一高”的阵痛期表现,我们要保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定力,增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通过我们下半年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齐心协力度过困难时期,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任务。关于上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成效和特点,刚才几个部门已经作了通报,我再简要地点一下: (一)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主要体现在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上,与去年同期相比,三产同比提高10.3个百分点,应该说提高的幅度还是非常大的;环比一季度,三产占比提高 2.9个百分点。我们的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9.4:53.1:37.5,结构更趋合理,优化经济结构取得了初步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2009 年12 月2 日联合国发布了《2010 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第一章。报告 的作者之一洪平凡博士在接受专访时表 示,自去年3 月以来,实体经济和世界金融 市场都显露出反弹的趋势,因此世界经济 正在逐步走出金融危机,但展望今年,整个 世界经济的复苏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在世 界经济复苏得到巩固和加强的情况下,各 个国家的经济政策能够发生一些相应的转 变,那也就表明我们能够平稳的撤出一些 激励的政策了。 一、2009 年的经济形势与特点 如果要分析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还要 先分析一下2009 年的经济形势与特点。在 力度空前的经济刺激措施作用下,2009 年 世界经济从急跌到企稳回升,开始由衰退 走向复苏。其中,以中印为首的亚洲地区的 步伐明显加快了,中美发达经济体成为推 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整个2009 年 是世界经济从“二战”以来所遇到的最困难 的一年,同前年相对比,世界经济的萎缩率 超过2%,为防止今后世界经济再出现危机 前失衡的状况,我们今后将面临更大的政 策挑战是怎样加强国际和国内的宏观经济 政策调控,来改变世界各国的一些经济结 构,从而促使经济能够更加平稳地增长。 二、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 目前,世界经济在政策刺激等短期因 素的作用下开始走出衰退,缓慢复苏,但经 济复苏路径和复苏前景仍面临着宽松政策 调整、通胀预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贸易 保护主义、失业率上升、美元贬值预期加深 等不确定因素。 (一)政府干预政策的退出可能性及其 影响 2008 年9 月以来,各主要经济体纷纷 出台巨额经济刺激方案,大幅降息至历史 最低水平,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还实施 了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些大规模救助 政策对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稳定金融市场 起到了重要作用。2010 年,经济刺激政策对

世界银行发布2017年《全球经济展望》

2017年《全球经济展望》 在去年经历后金融危机的低点之后,随着制约出口大宗商品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的障碍消退,与此同时进口大宗商品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内需保持稳固,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预计将温和回升至2.7%,世界银行周二发布报告称。 世界银行2017年1月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原文下载,请点击)指出,2017年发达经济体增速预计将小幅回升至1.8%。主要经济体、尤其是美国的财政刺激有望促使国内和全球增速高于预期,但贸易保护主义情绪上升可能带来不利影响。在大宗商品价格上升的情况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从整体上今年的增速应能从去年的3.4%回升至4.2%。 然而,主要经济体政策方向的不确定性给经济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漫长的不确定期有可能延长制约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发展的投资增长缓慢期。 “在历经数年令人失望的全球增长之后,我们看到经济前景即将出现好转而深受鼓舞,”世界银行集团行长金墉表示,“目前正是利用这一发展势头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大好时机,这对于加快消除极端贫困所需要的可持续和包容性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报告分析了近来令人担忧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投资增长放缓趋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占全球GDP的1/3,占世界总人口和世

界贫困人口的3/4左右。2015年投资增长从2010年的平均10%降至3.4%,去年可能又降了半个百分点。 导致投资增长放慢的原因之一是对危机前高增长的修正,但也反映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所面临的增长障碍,包括低油价(对石油出口国而言)和外国直接投资放慢(对大宗商品进口国而言),更广泛地说还有私人债务负担和政治风险。 “我们可以帮助各国政府为私营部门提供更多机会增强投资信心,新增私人资本可以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全球连通性,”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保罗·罗默表示。“没有新的道路,私营部门就没有积极性投资建设新项目。没有与新的生活空间相连通的新的工作空间,数十亿希望投身现代化经济的民众就会丧失通过在职学习投资人力资本的机会。” 随着大宗商品价格逐渐回升以及俄罗斯和巴西在经济衰退后恢复增长,2017年出口大宗商品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速预计将从去年微不足道的0.3%加快至2.3%。 相反,进口大宗商品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今年增速应能达到5.6%。中国的经济增速预计将继续有序放缓。不过,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总体经济前景受到国际贸易不温不火、投资疲软乏力、生产率增长迟缓等因素的不利影响。 在发达经济体中,美国在经历疲弱的2016年之后,随着制造业和投资增长重获拉动力,经济增长预计将加快至2.2%。报告审视了美国拟议中的财政刺激以及其他政策措施会对全球经济产生何种溢出效应。 “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巨大作用,政策方向的改变可能会产生全球性的涟漪效应。更具扩展性的美国财政政策可能促使美国及国外在近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特点分析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特点分析2010年,世界经济在经济刺激计划和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撑下,复苏势头较为强劲。2011年,尽管国际经济环境短期向好,但是各国经济刺激计划基本结束,世界经济、贸易和工业生产难以保持2010年的反弹性增长,增速可能明显放缓;就业、赤字、债务、产能过剩、通胀、资本流动等引发的不确定性风险可能继续释放,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可能进一步分化。 世界经济进一步深化调整,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明显分化 (一)发达经济体复苏步调不一,宏观经济政策出现分化。美国经济复苏态势好于预期,但工业生产尚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产能利用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私人消费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有限,失业率居高不下。2010年11月,美联储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综合考虑就业、通胀和经济增长三大政策目标,2011年美联储在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结束后,短期内货币政策转向的可能性不大。 欧元区经济受主权债务危机拖累,复苏力度弱于美国和日本。为了应对希腊、爱尔兰等国家出现的主权债务危机,欧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先后出台了附带条件的金融救助计划。在欧央行难以收紧货币政策的情况下,主权债务风险较大的希腊、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和法国等国家被迫紧缩财政赤字。 日本经济回升较快,但继续面临通货紧缩压力。日本长期受通货紧缩困扰,公共债务水平很高,内需对经济支撑作用有限,受外部市场影响很大。日本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时点上不太可能早于美国和欧元区。 (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减速,通胀压力普遍较大。2010年上半年,新兴市场国家印度和巴西保持了强劲增长,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下半年工业生产明显减速,增速放缓。2010年印度已经连续6次加息,今年1月份再次加息。巴西2010年4月以来3次加息,将政策利率由8.75%上调到10.75%;但是,巴西通货膨胀12月又创出年内新高,今年1月份也再次加息。 全球流动性泛滥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 美国和日本央行继续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欧元区维持低利率政策,全球货币供应量持续超出实体经济的需求,导致流动性泛滥,美元指数再创历史新低,推升国际大宗商品和资产价格上升,使得股市虚假复苏和波动,风险更多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 市场不确定性风险增加,全球股市出现分化。受美元贬值、市场信心转好及新一轮刺激经济政策出台等因素影响,2010年美国股票市场呈震荡上扬趋势,道琼斯工业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均上涨10%以上,欧洲德国和英国股指与美国类似;但是,受主权债务风险困扰,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爱尔兰、葡萄牙等国股指多表现下行趋势。同期,秘鲁、阿根廷、泰国和印尼股票市场指数上涨超过40%,俄罗斯和韩国也超过20%,印度超过15%。其它主要经济体日本、法国股指略有收缩,巴西略有扩张。 世界经济不平衡复苏,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明显分化。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市场缺乏信心,短期内仍然需要宽松财政货币政策的支撑,而美国等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国内经济刺激作用有限,新增货币供应主要流向新兴市场国家。主要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尽管增速放缓,但由于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很多国家需要紧缩货币政策。同时,全球流动性向增长较快的发展中国家集聚,增加了这些国家管理通胀的难度,不仅加大本币升值压力,而且增加了资产泡沫。 世界经济再平衡难度增大,全球治理模式的变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缓解世界经济失衡需要主要经济体的消费、储蓄和投资结构进行实质性调整,核心是美欧等发达国家超前消费和透支消费行为的调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可以看作是对世界经济不平衡的一次强制调整。但是,随经济复苏世界经济再平衡难度加大。

2011国际形势分析与展望

2011国际形势分析与展望 文章摘要:2011年的国际形势,风起云涌,不论是在经济上,军事上,还是在政治上,大国都开展了不同的策略来发展保护自己的利益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其中,美国和中国是最起眼的两国。2010年,全球经济复苏后继乏力:量化宽松政策搅乱全球经济,主权债务危机让欧元区阴霾弥漫……联合国《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预测,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将放缓,军事竞赛又进去新的一轮,局部动荡。新的一年,新的展望,国际形势又如何呢? 关键词:经济增长军事竞赛政治美国中国动荡 一.经济复苏阴影犹存 2011年的世界经济形势有喜有忧。2010年,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经济回暖迹象。但另一方面,各国为刺激经济增长而实施的扩张性政策导致政府债台高筑。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数据,二十国集团成员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比例已近8%。2010财政年度美国财政赤字达创纪录的1.3万亿美元,2011财政年度的财政赤字将进一步恶化。日本的财政状况也不容乐观,政府债务规模是GDP的200%,消费者物价指数连续20个月下降,深陷通缩泥潭。 中国和印度等亚洲主要国家经济复苏强劲,但面临物价上涨、经济过热的风险,并且可能将风险传导给亚洲其他国家。2011年,世界经济将继续增长,至于增势是否减缓则存在未定因素。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仍然很

不乐观。 二.安全局势依然严峻 2011年,全球安全局势依然严峻。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将得以延续。朝鲜和韩国之间再度出现军事摩擦的可能性相当大。由于双方领导人在国内政治领域中的回旋余地都很有限,因此,对于军事摩擦和冲突的控制将更多取决于美国和中国等周边大国的克制与约束。 中东地区的情况依旧令人担忧。阿以谈判再一次因犹太人定居点问题而告破裂,中东和平进程再度搁浅,而且很难在近期内再度开启。从2011年7月起,美军将开始从伊拉克撤军,但撤军规模也有可能取决于伊拉克马利基政府的工作绩效。 不过今年5.1号,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使塔利班武装分子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这无疑是全球打击恐怖分子上重要的一笔和胜利。但是《人民网》5月2日于是出现了这样一篇注明是知名媒体评论员写作的文章,题目是“拉登被埋葬在春天里,但美国反恐战争仍在严冬”。文章对近年来恐怖主义形式不断式微视而不见,认为“从实际情况看,美国的中东反恐策略从未成功,反而是越反越恐……”。 美国和西方国家应当反思他们的反恐战略,认为西方对利比亚的军事干预“实际上他就是对不同文明、不同社会制度的一种干涉,”“这种政策如果不改变,它还会出现很多新的矛盾,还会制造很多新的敌人……”。沈骥如在访谈中还指出,奥巴马不与伊斯兰世界为敌的说法与美国要在全球推

当前国际形势分析——个人观点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谋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给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和更大空间。 但是,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局部冲突时起时伏。恐怖主义活动、毒品走私、跨国犯罪、环境污染、严重传染性疾病和重大自然灾害等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威胁。南北差距继续扩大,贸易纠纷和摩擦上升,资源能源问题突出。 面对机遇和挑战,世界各国应顺应历史潮流,加强协调合作,共同应对挑战,让世界少一些战火,多一些安宁;少一些贫困,多一些富足;少一些对立,多一些合作。 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国际环境对我国利大于弊、积极因素多于消极因素的总体状况没有改变,但某些挑战和问题有了新的发展,值得关注。 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双方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双边关系发展大势已不为局部问题所左右;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对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今世界很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愈加紧迫。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其一,不同程度地破坏甚至摧毁了有关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环境。这不仅使一些地区的人民生活被置于水生火热之中,而且使这些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水平拉大,导致世界发展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加剧。其二,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环境。如今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国际冲突和国际地缘政治因素中的不确定因素引起的。其三,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从而威胁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当今许多局部冲突和地区争端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事实上,在当今多数地区性冲突的背后,都有不同大国之间的利益角逐。地区性冲突、战乱的增多和加剧,必然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对大国关系构成负面冲击,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美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单极与多极之间的国际秩序之争,仍是国际斗争的主线。 当今世界多数热点问题,如伊拉克战争的各种后遗症、巴以冲突的持续和升级、朝鲜半岛形势的紧张,虽涉及各种复杂因素,但从根本上说都与霸权主义干预密切相关。霸权主

经济形势分析会发言 在全区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表态发言 精品

经济形势分析会发言在全区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表态发言下半年,我们从强化四种意识入手,狠抓工作落实,力争为全区发展多做贡献:一是强化责任意识,主动自我加压.作为XX区的排头兵,XXX街道在全区发展中理应承担更大的责任,不论是各项经济指标,还重点项目建设,不论是在指标增量上,还是增速上,我们的工作都必须也应该争当一流、争当龙头. 下半年,我们将进一步增强为全区发展多做贡献的责任意识,做到目标不改、任务不减、决心不变,在全区下达目标任务的基础上,主动自我加压,能超多超,不给工作留退路,不给指标找借口,特别是在一些困难指标上,不畏难、不抱怨、不退缩,主动想办法,主动找突破,把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体现在提前超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上来.二是强化时间节点意识,用扎实的措施抓好落实. 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全区多做贡献,关键在抓落实.下半年,我们将认真对照年度考核指标,对工作进行再梳理、再研究、再细化,特别是针对主要经济指标基数大、增速不够理想的实际,进一步加强指标跟踪分析和对接协调,保证指标应报尽报,迎头赶上. 在工作责任落实上,我们将采取时间、任务双倒排,将工作目标量化到考评,分解到科室,将工作措施细化到岗位,明确到个人,同时加强督察,每月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通报,确保各项指标责任落到实处.三是强化服务意识,推动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继续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理念,把项目作为地区发展的牵引机、推进器.下半年,我们将进一步落实街道领导包抓重点项目制度,班子成员每周要到项目现场不少于2次,加强对项目建设的跟踪,及时了解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定期不定期召开重点项目建设联席会,及时进行协调解决. 加强职能科室的跟踪服务,对重点项目进行挂牌服务,落实项目联络员,切实提供全方位服务,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四是强化稳定意识,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坚持把稳定作为发展的 第一前提.继续下大力气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特别是针对当前城改拆迁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开展促城改、促回迁、保民生、保稳定活动,组织干部深入各村,了解和掌握群众思想动态,针对苗头性问题,提早落实工作预案,加强矛盾化解.

国内国际形势分析

国内国际形势分析 正如题目所言,这篇论文是对国内国际形势的浅析。因此,该论文主要分为两部分来简单分析国际和国内形势走向。 国际形势 正如唐太宗李世民在纪念魏征时所说的一样: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所以,我将从世界近现代史说起。 首先,应该指明的是世界近现代史的定义。众所周知,世界近代史是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至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从14、15世纪到17世纪早期,欧洲正处在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的阶段。在意大利商业城市——佛罗伦萨经济和生产领域,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的一些地区,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早期阶段——工场手工业已经兴起,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正在解体。国际关系方面,以西班牙、葡萄牙为首的殖民主义者,开辟新航路,侵占掠夺殖民地,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在思想文化领域,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天主教会和封建传统观念的桎梏,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在阶级关系上,一方面是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更加高涨,一方面是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取得政权,16世纪后期发生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独立后的荷兰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而世界现代史是指从20世纪初到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主要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科学技术和文化。 在了解了世界近现代史并对当今这个世界格局的形成有所知晓后,我再来说说世界格局及其特征。 现在世界总的来说是一超多强,经济全球化,和平与发展是世纪的主题曲……..这样的格局。大致有如下五特征: 特点一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今后较长的时期内,世界的基本态势将是一个超级大国与多种力量并存。世界上其他力量逐步壮大。欧盟一体化进程在加速。政治联合进入新的阶段后并不断的加强。欧盟还在进行共同防务建设,自主意识和独立性在增强,国际影响进一步上升。日本正在努力争当政治大国。而北极熊俄罗斯经济增长加快,国力逐渐恢复。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大国发展势头强劲,广大发展中国家联合图强,整体实力上升。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大国之间既合作又竞争,既有较量也有妥协,既相互借重又相互牵制,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清晰。这种多极化不同于历史上的列强争霸。经过上个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冷战的劫难,今天的多极化反映了各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愿望和时代的进步。这客观上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安全环境。 特点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经济全球化就发生在大家身边。经济全球化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

国内外形势分析

国内外形势分析报告 当前国内外形势可以总结为五大特点。特点一: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世界的基本态势将是一个超级大国与多种力量并存。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大国之间既合作又竞争,既有较量也有妥协,既相互借重又相互牵制,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清晰。经过上个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冷战的劫难,今天的多极化趋势反映了各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愿望和时代的进步。多极化趋势和总体平稳的大国关系,客观上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安全环境。 特点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我国街上跑着许多国家多种品牌的轿车,国际互联网进入我国城乡千家万户。同时,亚、非、拉、美、欧等许多国家的超市都有中国商品。有人估算,平均每个美国人都有一件中国产的服装,美国人用的许多电脑、彩电,直至圣诞树,都是中国制造。经济全球化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当前,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纷纷把传统产业转移到国外,集中力量发展新经济。条件好的发展中国家也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加快本国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制度创新。这样,通过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世界经济正逐渐融合为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这为各国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空间。经济全球化也推动了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区域一体化是各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国际竞争、提高自身地位的重要手段。截至2005年1月,在世界贸易组织备案的有效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已达160多个。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以东盟——中国、东盟——中日韩合作为核心的东亚合作等尤为引人注目。这一趋势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多元化、发展模式多样化和世界多极化。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增强,在很多方面已形成自己的优势。把握得当,趋利避害,我们可以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也增加了风险和挑战。当前国际经济秩序总体上仍不合理,其重要表现是发展不平衡,南北差距拉大。发达国家拥有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主导地位,并在相当大程度上掌握着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权,从而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在竞争中面临巨大压力,不少国家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中国是进步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但也经常是不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受害者。我们必须居安思危。 特点三: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世界保持总体和平与稳定,我国周边环境正处于历史上较好的时期。但天下并不太平,传统安全威胁仍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巴以冲突、伊拉克问题、印巴矛盾、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等,看上去都不是短时期内能够解决的。 特点四:世界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在竞争中共处,在交流中发展。世界上60多亿人生活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属于2500

当前世界经济现状及走势分析.pdf

一、美、欧、日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因此,美国已经持续了10年的经济增长和“一高两低”的经济状况不会无限期延续下去,经济周期的变形不等于经济周期的消失。实际上,从2000年下半年起,美国GDP增长的速度就放慢,2001年第一季度虽然仍有1.3%的增长,第二季度却急剧下滑,第三季度急剧滑落至-1.1%,这是自1993年第一季度以来美国经济首次出现萎缩,也是1991年第一季度以来最大的下滑降幅。 尽管目前美国经济面临着诸多矛盾和缺陷,但由于美国占据着多项高科技,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制高点,再加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宏观政策调控更趋成熟,美国又具有优于其他国家的资源优势、市场优势、金融优势、地缘经济优势,以及灵活的企业机制和较强的对外转移危机的能力等,预计美国经济将于2002年后复苏。 2.日本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战后,日本经济经历了恢复时期和20年的高速增长,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制造业的总体竞争力一度超过美国,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由20世纪50年代初约相当于美国的6%上升为90年代初的66%,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然而正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经济达到高峰的同时,其经济泡沫也达到了顶点。泡沫经济的崩溃使得在此之前大量贷出资金的日本银行陷入巨额坏账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并使日本经济在90年代以低于美国经济增长率2个百分点的劣势陷入经济停滞,这是日本战后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日本经济目前的困境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既有国际环境趋紧、出口下滑的直接原因,也有10年来扩大内需政策未见成效、各种矛盾累积的政策后果。 关于日本经济的增长前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表的报告称,由于存在着“惜贷”与扩大投资、消费的矛盾,巨额财政赤字与扩张财政政策的矛盾,结构调整与失业率增高的矛盾,官僚垄断与提高效率的矛盾等四大矛盾,日本经济真正摆脱困境尚需时日。 但应当看到,由于日本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其GDP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居西方七国之首,是世界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外汇储备国和债权国,未来日本经济尽管不大可能再现以往的高速增长,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仍举足轻重。 3.欧盟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欧盟经济增长的基本面是稳定的。目前,欧盟经济从总体上看状态良好,除对外贸易下降外,投资、消费以及通货膨胀率、就业率和财政金融等各项经济指标基本保持在正常水平。2001年欧元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达到2.4%,在世界三大主要经济体中,其增速是最高的。 欧盟各国的结构性调整为经济增长提供了稳定框架。近年来欧盟在税收、福利、医疗、就业等方面纷纷开始改革。2000年普遍进行的税收改革,给经济增长助了一臂之力。同时,欧盟国家的养老金制度改革也在加紧进行。据欧盟一个研究机构预测,仅减税一项就将使欧盟从2001年起每年拉动0.5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 欧元的经济货币联盟效应发挥了积极作用。2001年以来,欧元对美元汇率基本上稳定,欧元经济货币联盟所起的稳定作用不能低估。欧元的启动消除了欧元区内的汇率风险,增加了价格透明度,有利于投资和金融市场一体化,从而对欧盟成员国的经济协调发展起到保护和促进作用。 受世界经济增长下降影响,欧盟经济增长放缓。受美国经济急剧减速和世界经济增长降温的影响,2001年欧盟各国的经济增长势头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欧盟经济尽管保持增长,但增长放缓,并一再低于市场预期。 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上市流通,欧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尤其是近年来欧盟加紧了内部建设,推行机构改革,统一税率,扩大欧元区,强化成员间的合作,因此,从发展的角度看,一个实现了统一市场、统一货币的欧盟经济,将逐步形成挑战美国经济“一超”地位的强极,并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 据欧盟委员会公布的最新预测,随着减税措施的采取,企业的增长潜力得到发挥,劳动力价格相应下降,加之欧盟经济不存在固定资本投资和库存过剩的问题,也没有受经济周期性因素的影响,预计2002年欧盟经济增长率将达2.9%。 二、发展中国家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1.东南亚地区经济普遍放缓 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大多具有出口导向型特征,且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日本。自2000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速骤降,股市暴跌,特别是高技术股的暴跌,使企业商业投资赢利预期降低,这不但影响了企业的设备投资,还影响了个人消费。美国内需不振,进口需求减少,导致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出口下降较多。刚刚摆脱金融危机的东南亚经济又面临着新的考验。 2.拉美经济面临严峻形势 新世纪伊始,拉美地区经济即遇到严重困难:外贸出口萎缩,生产下降,失业率攀升,经济增速放缓。 拉美地区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连带影响。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鉴于美国和西欧经济增速明显放慢,日本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大大减少了对拉美国家的出口产品需求,从而导致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