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商务星球版)

云南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商务星球版)
云南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商务星球版)

第一单元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不规则球体。

地球是球形的证据:麦哲伦环球航行、看帆船出现的过程,总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月食现象、地球的卫星照片、登高望远(站得高看得远)等。

2、地球的大小(1)地球平均半径6371 千米;(3)地球表面积5.1 亿平方千米。

(2)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 万千米(结合自转理解“坐地日行八万里”);

二、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

1、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概念: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地轴:假想的地球旋转轴。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3)赤道:地球表面与南、北极点距离相等且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

2、纬线和经线

(2)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纬度0°~30°中纬度:纬度30°~60°高纬度:纬度60°~90°

4、经纬网

(1)概念: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2)用途: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经纬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军事等领域。

(3)判读:向北增加的为北纬(N),向南增加的为南纬(S);向东增加的为东经(E),向西增加的为西经(W)。

5、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判断

(1)南北半球的判断:北纬在北半球,南纬在南半球。

(2)东西半球的判断:小于20°W、160°E 的都在东半球;

大于20°W

160°E 的都在西半球。

三、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地球的公转(以北半球为例)节气大致日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

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五带的划分

依据:不同纬度地区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①热带

气候特征:终年炎热;地理现象:有太阳直射现象 ②南、北温带

气候特征:四季变化明显;地理现象:既无极昼极夜现象,也无太阳直射现象 ③南、北寒带

气候特征:终年严寒;地理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

第二单元地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1)地图上的方向

①一般地图(无指向标、无经纬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②有指向标地图:用指向标确定方向(一般箭头指示北方);③有经纬网地图: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比例尺

①定义:地图上的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②公式:比例尺=

实地距离

图上距离

③表示方法:线段式:如;

1:5000000 或

5000000

1

文字式:如图上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 千米。

④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比例尺越大。 比例尺小的地图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简略; 比例尺大的地图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

(3)图例和注记:①作用:能够帮助我们区别不同类型的地理事物,了解它们的特征。

二、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和相对高度

(1)海拔(绝对高度):地面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常见的地形类型有:平原、高原、丘陵、山地和盆地等五种。 (3)五种主要地形类型的特征: (1)等高线:在地图上,将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等深线:在地图上,将水域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2)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 (3)从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坡度的大小。 (4)等高线图的基本特点:

①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高度相等;

②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度差)全图一致;

③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 ④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在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合;

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等高线愈密集,则坡度愈陡,等高线愈稀疏,则坡度愈缓。 (5)主要地貌的地形部位和等高线形态特征:

(6)分层设色地形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褐色、紫色表示丘陵、山地和高原,颜色越深,说明地势越高。

三、地图的应用

1、地图的选择:目的地选择快捷路线应选择城区图;外出旅游,应选择交通图;登山、军事指挥、公路铁路建设应选择地形图。

2、地图家族新成员:影像地图、电子地图

第三单元海洋与陆地

一、海陆的分布

1、海陆分布

(1)地球的陆地面积占地表总面积的29%,而海洋面积占地表总面积的71%。概略地说,地球表面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从地球仪上看,世界陆地分布很不均匀,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从水陆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陆半球。

(3)无论怎样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七大洲

(1)面积排序:由大到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2)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3)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

(4)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

(5)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6)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欧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

(7)赤道穿过大洋洲、亚洲、南美洲、非洲(谐音记忆“大雁南飞”)。

(8)洲界线:

①亚洲、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沟通了黑海和地中海)

②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印度洋和大西洋)

③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④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沟通了太平洋和北冰洋)

3、四大洋

(1)面积排序:由大到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2)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3)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

(4)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是北冰洋,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印度洋。

(2)陆地地形之最

2、海底地形

(1)世界上海洋中最深的地方是地处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达11034 米。 (2)“海底地形示意图”: A 是大陆架; B 是大陆坡; C 是海沟; D 是洋盆; E 是海岭。

三、海陆的变迁

1、沧海桑田

(1)海陆变迁(沧海桑田)的证据:我国东部海底有古河床的遗迹,台湾海峡发现古代森林遗迹,说明陆地可以变成海洋;喜马拉雅山考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2)促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有两种:

①内力作用:来自地球内部,如地壳运动、火山活动、地震等,形成的地形区,如喜马拉雅山、长白山天池等;

②外力作用:来自地球外部,如流水、风力、海浪等,形成的地形区,如长江三峡、塔里木盆地风蚀地貌等。 2、大陆漂移与板块运动 (1)大陆漂移说

①提出:德国科学家魏格纳。

②内容:2 亿-3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以后大陆解体、分裂,逐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目前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格局。 (2)板块构造学说

①内容:全球划分成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被海洋覆盖的版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②运动方式:张裂和挤压。张裂的地方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挤压的地区则出现高山、岛弧或海沟。

3、主要火山和地震带

①成因:地壳运动;②分布:环太平洋沿岸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带。

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

1、天气与气候

(1)天气: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多变的。我们经常用阴晴、气温高低、风力大小等语言来描述天气状况。

(2)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具有相对稳定性。 2、看图识天气

(1)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为云雨区。白色的程度越浓,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2)风向是指风的来向(或风吹来的方向),有“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 (3)常用天气符号:

3、让天空更蓝

(1)生活中,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是空气质量的高低。

(2)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不仅会影响人类的健康

和动植物的生长,而且会腐蚀建筑物。

二、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1、气温的变化 (1)气温日变化 (2)气温年变化

(3)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4)不同地区,气温的年变化不同。热带地区气温的年变化小,温带和寒带地区气温的年变化大。

2、气温的分布

(1)水平分布,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2)等温线:在地图上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3)等温线图的判读:

①等温线分布:A 处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别小;B 处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别大。

②等温线闭合:C 处中心气温低,为低温中心;D 处中心气温高,为高温中心。 (4)气温的分布规律:

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分布

和地形。

①纬度位置:影响气温分布主要因素,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②海陆分布: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③地形:同纬度地区,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即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0 米,气温约下降6℃。

(5)“热极”:地球上最热的地方是非洲埃塞俄比亚的达洛尔;“冷极”: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是南极洲。

3、测定气温

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 次:一般在北京时间2 时、8 时、14 时和20 时。

三、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1、降水的变化

(1)降水的形式:包括雨、雪、冰雹等。

(2)降水的差异:不同地区年降水量不同;

同一地区,不同年份降水量不一样;一年内

不同季节、不同月份降水量也存在差异。

(3)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

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4)降水的季节变化:

雅典伦敦北京比尔马新加坡

2、降水的分布

(1)等降水量线: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2)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①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②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③在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4)世界的“雨极”是乞拉朋齐,“干极”是阿塔卡马沙漠。

四、世界气候类型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气温和降水。(2)人们根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的不同,把世界的气候划分成多种类型。(见七年级上册课本P61 图4.13)

2、热带气候类型

(1)热带地区全年高温,但不同的地区降水量差异很大,形成了四种不同的气候类型。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1、纬度因素

(1)气温: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如:我国冬季,海南气温高,而东北气温低,这主要是受纬度因素的影响。

(2)降水:赤道附件降水多,两极地区少。

2、海陆因素

(1)气温: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不同,吸热和散热的情况也不相同。陆地吸热快,散热也慢;海洋则相反。因此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2)降水:陆地上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因此,近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地形因素

(1)气温: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加1000 米,气温下降6℃。(2)降水: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六、人类活动与气候

1、气候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1)对生活的影响:因纽特人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北冰洋沿岸,乘雪橇,住雪屋,主要以捕鱼为生。傣家的竹楼为便于通风防潮,形成了“高脚”建筑风格。沙漠地区,骆驼是主要的交通工具;

(2)对农业的影响:水稻适宜生长在湿热条件下,小麦适宜生长在温凉干爽的环境中。2、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有利影响:建设农田防护林可以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很低,农村修建的蔬菜大棚,保证了蔬菜生长的热量条件。

(2)不利影响:人类的某些活动,会导致气候恶化,从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如:人们使用制冷设备排放有害气体,破坏了臭氧层,使极地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大量燃烧煤炭、石油等,以及对森林的破坏日渐加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另一方面,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在许多地区形成酸雨,腐蚀建筑物,并对动植物、水体等造成危害。

(3)防止全球变暖的措施有:①控制地球上的人口数量。②减少对煤、石油等常规能源的利用,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③研制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无污染的新能源。

④保护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亚寒带针叶林等原始森林,大力植树造林。

第五单元世界的居民一、世界的人口

1、人口的增长

(1)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在不同时期增长的速度不同。19 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19 世纪以后,尤甚是20 世纪五六年代以来,速度大大加快。

(2)人口增长的快慢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3)人口增长的快慢受生活水平、医疗条件、人口文化素质等因素的影响。

(4)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人口增长缓慢,非洲、南美洲和亚洲人口增长较快。

(5)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欧洲。

2、人口的分布

(1)人口分布的疏密通常用人口密度来说明。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其计算公式:人口密度=人口数÷面积

(2)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原因: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或者是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所以人口稠密。

(3)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和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原因:这些地区自然条件很差,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困难,所以人口稀疏。

1、三大人种

(1)根据人类体质特征,世界居民主要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2、多样的语言

(1)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2)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三、人类的居住地

人类集中居住的地方称为聚落。聚落一般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型。全世界大约有一半的

人居住在城市。

1、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

(1)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一般来说,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高山、荒漠地区,聚落零散分布,数量较少。 (2)影响聚落形态的重要因素

3、保护聚落文化

(1)意义:聚落文化一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另一方面作为特殊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的游客,促进着地区经济的发展。

(2)保护聚落文化,保护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居。 (3)1997 年12 月3 日,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第六单元地区发展与国际合作

一、地区发展差异

1、国家和地区

(1)目前,世界上有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我国的面积约是960 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2)一个国与邻国(或公海)的界线,就是国界。国界以内的领陆、内水、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它是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不允许他国侵犯。

(3)世界上还有一些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 多个地区。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1)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可把世界上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

国家大多分布于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的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3)造成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曾长期遭受别国的殖民统治,资源被大量掠夺,致使产品单一,经济发展水平低下。

(4)二战后,随着各国纷纷独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目前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某些领域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了不少发达国家,如中国的航天业、核工业,印度的软件业等。

二、国际合作与国际组织

1、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当今世界的问题很多,如:人口和贫困问题、资源与环境问题、世界贸易的不平等问题等。 2、国际合作

(1)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2)国际上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差异,称为“南北差异”;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关于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3、重要的国际组织 (1)联合国

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进行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经济、社会、文化和人类福利性质的问题,并且促进对于全体人类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它有6 个主要机构,即: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秘书处和国际法院。安全理事会是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机构,它由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5 个常任理事国和10 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2)世界贸易组织(WTO )

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永久性、全球性的经济贸易组织。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2001 年12 月11 日,中国正式加入WTO 。

(3)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简称国际奥委会,总部设在瑞士的洛桑。我国于2008 年8 月在北京成功举办了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2012 年第三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英国伦敦举行。

七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

一、世界第一大洲

1、东方日出之地

(1)亚洲的地理位置:①半球位置: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②纬度位置: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面积最大的大洲。③海陆位置: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2)分界线:①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②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③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3)分区与国家:亚洲有48 个国家和地区,按照地理方位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6 个地区。中国在东亚。

2、地形与河流

(1)地形特点(特征):地形类型复杂,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地表起伏大,高低相差悬殊。

(2)地形与河流的关系:亚洲的许多大河均发源于中部的山地、高原,并呈放射状流向海洋。如:长江流入太平洋,叶尼塞河流入北冰洋。

(3)亚洲之最:

①青藏高原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②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③世界陆地的最低点:死海,④世界最深的湖:贝加尔湖,⑤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内陆湖),⑥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⑦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⑧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二、世界最大的季风气候区

1、复杂多样的气候

(1)亚洲气候的特征:一是气候复杂多样;二是季风气候显著;三是大陆性气候强。(2)亚洲的季风气候:受海陆差异显著,亚洲东部、南部成为世界上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最广的地区。

(3)北半球的寒极: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奥伊米亚康;世界的雨极: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

2、季风气候与我们的生活

(2)季风气候的影响:有利影响:雨热同季,有利于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亚洲的季风区大多是富庶的农耕区)

不利影响: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使得亚洲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

(3)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洲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

三、人口最大的大洲

世界上人口超过1 亿的国家有10 个:中国(亚)、印度(亚)、美国、印度尼西亚(亚)、巴西、巴基斯坦(亚)、俄罗斯、孟加拉国(亚)、日本(亚)、尼日利亚,有6 个在亚洲。

1、人口的增长与分布

(1)各大洲人口数量排序: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

(2)各大洲人口增长率排序:非洲、南美洲、亚洲与大洋洲(并列)、北美洲、欧洲。(3)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

(4)人口分布:亚洲人口分布不均,东部、东南部和南部沿海及大河中、下游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是世界上人口

最稠密地区之一;北部、西部、中部,人口较为稀疏。

2、人口带来的压力亚洲人口问题:亚洲人口多,增长快,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等带来压力。(住房紧张、就业困难、植被破坏、交通拥挤等)

四、经济发展的差异

1、经济发展不平衡

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日本是亚洲唯一发达国家,中国是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沙特阿拉伯等依靠石油资源,成为世界上的富裕国家,新加坡、韩国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亚洲大多数国家较为落后。

第八单元各具特色的地区

一、东南亚(一)

1、东方“十字路口”

(1)组成: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地理位置:①纬度位置:东南亚大部分区域在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因此从温度带来看大部分位于热带;

②海陆位置: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3)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咽喉要道,是欧洲、非洲至东南亚、东亚各大港口最近航线的必经之路。

(4)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是老挝;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是印度尼西亚。

2、山河相间的中南半岛

(1)中南半岛地形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2

(3)湄公河:“东方多瑙河”,流经六个国家。(中、缅、老、泰、柬、越)

3、华人、华侨与东南亚开发

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其祖籍多为广东省和福建省。其中新加坡华人、华侨所占比重最大。

二、东南亚(二)

1、热带气候和农业

(1)气候:东南亚大部分位于热带,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中南半岛大部分为热带季风气候,马来群岛和马来半岛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

(2)农业:

①粮食作物:东南亚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适宜种植水稻(东南亚居民主食为米饭)。泰国、越南等是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②热带经济作物:东南亚湿热的气候条件,使这里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如天然橡胶、棕油、椰子、蕉麻等热带作物,其中天然橡胶产量约占世界的80%。

(3)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和出口国;菲律宾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泰国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2、旅游与贸易

(1)旅游:旅游业是东南亚的新兴产业,已成为东南亚的一大经济支柱,我国居民的出国旅游热线主要是新马泰等旅游线路。

(2)旅游胜地:越南下龙湾、柬埔寨吴哥窟、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缅甸仰光大金塔、泰国海湾、新加坡城市风光等。

(3)对外贸易:

①条件:丰富的物产和优越的地理位置②主要出口商品

印度尼西亚、文莱:石

泰国:稻米

菲律宾:椰子、蕉麻

棕油、锡

马来西亚:天然相交、

三、中东

1、三洲五海之地

(1)地理位置:中东地区位于亚洲的西南部和非洲的东北部,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地带,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内陆湖)之间,被成为“三洲五海之地”。

①两洋:大西洋、印度洋

②三洲:亚洲、欧洲、非洲

③五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内陆湖)

(2)两个重要海上交通要道:①土耳其海峡:连接黑海和地中海;②苏伊士运河:连接红海和地中海。

2、世界“油库”

(1)地位:中东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产量最高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

(2)分布: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3)主要石油生产国: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4)主要出口地区:所产石油大部分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地。

(5)石油输出线路

航线A :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美国

航线B :波斯湾→阿拉伯海→印度洋→非洲南端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

航线C :波斯湾→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

3、宗教与文化习俗

(1)居民:①中东大多属白种人,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这些国家统称“阿拉伯国家”。

(2)宗教:①中东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②沙特阿拉伯的麦加是伊斯兰教发祥地,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尊为“圣地”。

(3)文化习俗:受伊斯兰教文化影响中东地区的建筑风格、人们的穿着打扮、饮食习惯、礼仪举止等。

四、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黑种人的故乡

(1)范围: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2)地理位置:①海陆位置: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②赤道横穿其中部,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3)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

(4)气候:以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又被称为“热带大陆”。

(5)居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黑种人的故乡。本地区6 亿多人口中90%以上是黑种人,故有“黑非洲”之称。

(6)语言:英语、法语和葡萄牙语等。

2、政治地图的变化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二战以前独立的国家主要有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两个国家,最后一个独立的国家是纳米比亚。

(2)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曼德拉。

3、单一商品经济

(1)自然资源丰富

①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黄金、金刚石、铜、石油、铝土、铀、钴等的储量和产量在世界上占很大比重。

②动植物资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咖啡、椰枣、油棕和香蕉的原产地;猩猩、河马、非洲象、斑马、长颈鹿等。

(2)经济:本区许多国家过分依赖某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形成了“单一商品经济”。这些国家卖出初级产品,买进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的地位,经济发展水平低,这种落后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长期受殖民者统治和控制的结果。目前这些国家正努力发展民族工业和多样化的农业。

4、非洲的世界之最:

①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②最长的河流——尼罗河;③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④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⑤最大的裂谷——东非大裂谷。

五、欧洲西部(一)

1、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1)地理位置:①海陆位置: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②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

③纬度位置:31°N~71°N,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在北寒带,没有

热带。

(2)面积:约占欧洲面积的一半。

(3)国家:①本区有30 多个国家,最大的是法国,最小的是梵蒂冈(也是世界最小)

②本区人口稠密,国家众多,是世界上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③首都: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德国——柏林;瑞士——伯尔尼;意

大利——罗马。

2、气候与农业

(1)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非常典型。

(2)农业:

温带海洋性气候与农业:

①气候条件:多阴雨天气,热量条件不足,适合多汁牧草生长;

②农业特点:畜牧业十分发达;

③乳畜生产大国:荷兰、丹麦。

地中海气候与农业:①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②农业特点:园艺业发达,是欧洲主要的亚热带水果产区,盛产柑橘、柠檬、无花果和葡萄。

六、欧洲西部(二)

1、工业文明的摇篮

(1)工业特点:欧洲西部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有“工业文明的摇篮”之称,是当今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2)早期的工业中心多靠近煤、铁产地,如英国的伯明翰、德国的鲁尔区。

(3)工业分布:自英国向东到波兰,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向南到意大利的著名工业密集地带。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都是世界工业大国。

(4)特色产业:瑞士——钟表王国;丹麦——欧洲的牧场和食品库;挪威——海洋渔业;荷兰——郁金香王国。

2、各具特色的旅游业

欧洲西部是国际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如下表:

3、走向联合的欧洲

(1)欧洲西部的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叫做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2)特点:多数国家通用统一的货币欧元。

七、拉丁美洲

1、印第安人的故乡

(1)范围: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成南北两部分。南部南美洲,北部包括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和西印度群岛。

(2)地理位置:①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西林太平洋,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

②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热带。

(3)居民:印第安人是拉丁美洲最早的居民,古代曾经创造了玛雅文化。

(4)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2、地形与人类活动

(1)西部:拉丁美洲西部是高大的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的山脉)

(2)东部:平原、高原相间分布。

①亚马孙平原是世界最大的平原,覆盖着世界最大的原始热带雨林;

②巴西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高原,铁矿资源丰富。

3、多姿多彩的文化

(1)人种、语言:以混血人为主,大多数国家通用西班牙语,巴西通用葡萄牙语。

(2)文化: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拉丁美洲文化。

第九单元不同发展类型的国家

一、日本

1、位置组成: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岛国,西临日本海,东临太平洋,和中国、韩国、俄罗斯等隔海相望。由北海道、本州(日本最大的岛屿)、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琉球群岛等组成。

2、海岸线曲折多良港:

(1)著名海港:本州岛的神户、横滨。

(2)海岸线曲折多良港:①有利于进口原料;②有利于出口产品;

③有利于海洋捕捞;④有利于海洋运输业的发展;

⑤有利于造船业的发展。

3、资源:①森林资源丰富,“森林国”;②河流短小,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③北海道渔场渔业资源丰富,日本年捕鱼量居世界前列;④矿产资源贫乏。

4、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原因: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5、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沿海平原面积较小,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富士山是最高峰,也是著名活火山。

6、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的海洋性明显,太平洋沿岸夏秋季多台风。

7、人口:地狭人稠,土地紧张,措施:①填海造陆;②向空中、地下发展。

8、经济与贸易:

(1)经济现状:日本经济发达,是世界上著名的经济强国。

(2)工业:是世界上的强国;

①优势工业产品:电子、汽车、船舶、精密机械等工业产品;

②分布: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

③主要工业区:东京、名古屋、大阪、北九州等大城市及其附件地区。

(3)贸易

①现状:是世界上的贸易大国,经济以加工贸易为主;

②变化:近年来,日本把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和销售基地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原则:靠近原材料、燃料产地和消费市场;

分布:海外投资基地:美国、西欧、中国、东南亚等。

9、首都:东京位于本州岛,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人口密集,世界特大城市。

10、东西兼容的文化:大和民族,通用日语,传统服饰为和服。

二、俄罗斯

1、位置范围: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临里海、黑海;俄罗斯地跨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陆地面积1700 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一个传统的欧洲国家。

2、人口、民族、语言:俄罗斯人口约有1.5 亿(2000 年),有130 多个民族,俄罗斯通用语言是俄语。

3、地形:地势东高西低,平原和高原面积广大。自西向东依次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4、河湖:伏尔加河注入里海,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北流注入北冰洋。

5、气候: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特征: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为凉爽。北极圈内属寒带气候,太平洋沿岸南部属温带季风气候。

6、丰富的自然资源:

(1)特点: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自然资源能够自给的大国之一;

(2)分布:资源总储量的80%在亚洲部分。库尔斯克铁矿、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田。7、发达的重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地位重要。分布:主要分布在其欧洲部分,有莫斯科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亚洲部分有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8、交通:交通部门齐全,以铁路运输为主:欧洲部分铁路稠密、亚洲部分铁路稀疏,主要有西伯利亚大铁路。内河航运以伏尔加河为主。输油、输气管道运输发达。

9、城市:

(1)首都莫斯科,位于东欧平原,全国最大城市和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2)圣彼得堡是波罗的海沿岸重要海港,全国第二大城市。

(3)摩尔曼斯克是北冰洋沿岸重要海港,终年不冻。

(4)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是太平洋沿岸重要海港,远东地区重要城市。

三、澳大利亚

1、古老的大陆

(1)位置范围:位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西北与亚洲为邻,南与南极大陆相望;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等,是个地广人稀的国家。

(2)特点:自然环境比较单一,生物进化十分缓慢,保留有许多古老生物:鸭嘴兽、袋鼠等。

2、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

候、地中海气候。

3、“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世界上主要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很高,出口农牧产品有羊毛、牛肉、小麦。

4、农业分布(四大农牧业区):粗放牧羊带,粗放牧牛带,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

5、“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煤炭、铁矿石出口在世界上地位重要,被成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6、人口和城市: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人口大部分为英国等欧洲移民后裔。(1)首都堪培拉,是全国的政治中心;

(2)悉尼为最大城市、最大海港、工业中心和文化中心;

(3)墨尔本为第二大城市,全国海陆空交通运输枢纽。

四、美国

1、位置范围:①美国本土位于北美洲中部,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

②陆地面积930 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4 位;

③美国由50 个州组成,本土包括48 个州和首都所在的特区,其他两州,

一个位于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州(寒带,北临北冰洋),一个位于太平

洋中北回归线附近的夏威夷州(热带,大洋州)。

2、移民国家

(1)土著居民:印第安人;

(2)美国公民主体:欧洲移民后裔,占总人口80%以上;

(3)其他:黑种人后裔、亚洲和拉丁美洲移民。

(4)华人和华侨:分布广泛,旧金山、纽约和洛杉矶等城市还有华人聚集的“唐人街”。

3、地形:西部为科迪勒拉山等高大山地,中部为平原,东部为低矮的阿巴拉契亚山地。

4、气候:本土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分布受地形影响显著: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减少,西部只有太平洋沿岸海岸山脉迎风坡多雨。

5、河湖:①密西西比河为美国最长河流,世界第4 长河。

②美国与加拿大交界处“北美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其中苏必利尔

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

6、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1)矿产资源:煤、石油、天然气、铜、铁储量居世界前列;

(2)森林、耕地面积广大;

7、现代化的农业:专门化和现代化是美国农业生产特点。许多农业品的生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是世界农业大国。

8、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拥有完整的工业部门体系。同时也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位于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东南部的“硅谷”是世界电子工业中心。

9、人口:沿海平原和五大湖沿岸地区人口稠密,城市密集;西部高原、山区人口稀疏,城市较少。

10、城市(1)首都华盛顿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2)纽约市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最大的港口,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11、交通:美国是世界交通运输业最发达的国家。

五、印度

1、位置范围:北回归线穿过,包括热带、亚热带,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南临印度洋,与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相邻。

2、地形:北部为喜马拉雅山脉一部分,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3、多样的民族和宗教

(1)印度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印度斯坦族、泰米尔族、锡克族等十几个民族约占总人口数的95%;

(2)语言1000 多种:印地语与英语为官方语言;

(3)宗教众多:印度教为第一大教,其他有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等。恒河被印度教教徒尊为圣河。

4、人口:10 亿多,居世界第二位,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给社会、经济等方面带来巨大压力。

5、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旱季和雨季分明(6—9 月雨季,10 月至次年5 月为旱季),对农业影响大,旱涝灾害频繁。

6、农业:水稻、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棉花、黄麻、茶叶是主要经济作物,产量居世界前列。

7、工业分布

(1)加尔各答: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钢铁工业和最大城市;

(2)孟买: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和海港,附近有棉花作物分布;

(3)新德里:首都,政治文化中心,棉纺织工业;

(4)班加罗尔:信息产业中心、棉纺织工业。

8、信息产业:印度软件技术仅次于美国。另外核工业、航天工业也居世界先进水平。

六、巴西

1、面积、人口: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2、自然环境

(1)纬度位置:巴西大部分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地处热带,是世界上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

(2)地形:北部为亚马孙平原,南部为巴西高原。

(3)气候类型: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

3、热带雨林的保护:在亚马孙平原上,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孙热带雨林,其中60%在巴西境内。

4、热带雨林

(1)分布:在亚马孙平原上,分布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2)美称:热带雨林被称为“世界动植物的王国”、“地球之肺”;

(3)作用:对全球生态平衡起重要作用;

(4)破坏:过度开发,使森林面积日渐缩小,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加剧,生物多样

性遭到破坏,进而是全球生态环境收到威胁;

(5)保护: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亚马孙热带雨林,亚马孙地区有八国签订了《亚马孙合作条约》。

5、热带经济作物王国:咖啡、甘蔗、可可、剑麻等热带经济作物,大豆、玉米等农作物居世界前列。

6、城市:

(1)首都巴西利亚;

(2)圣保罗是南美洲最大的城市,巴西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汽车工业中心;

(3)里约热内卢是巴西最大的港口、最大的造船工业中心。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国土与居民

一、中国的疆域

1、优越的地理位置

(1)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纬度位置: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3)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4)位置的优越性

①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一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南北跨纬度很广,气

候差异大、类型多,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东部沿海多优良海港,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和

国际贸易。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

部,便于与众多临国发展边境贸易。

2、辽阔的国土

(1)领土四至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2)疆域辽阔:陆地面积约960 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陆上疆界22000 多千米。(3)邻国

①陆上临国共有14 个: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

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②隔海相望的国家6 个:为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4)濒临海洋

①四海一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

②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③海岸线及岛屿:海岸线长约18000 多千米,我国第一大岛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是海

南岛。二、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基本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2、省级行政区:共34 个,包括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2 个特别行政区。

3、北回归线自东向西穿过的省:是台湾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

4、记住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行政中心(见八年级上册课本P9 的表)

5、记住各省级行政区地图的轮廓特征及位置。

三、众多的人口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总数12.95 亿,占世界人口的1/5 以上。

2、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3、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4、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交通拥挤、住房困难、资源短缺、失业严重、环境恶化等。

5、人口分布特点:东部多,西部少。

人口地理界线:黑龙江省的黑河到云南省的腾冲一线。

原因:东部地区多平原和丘陵,气候湿润多雨,交通便利,所以人口稠密。西部地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干旱少雨,交通不便,生产力低,所以人口稀少。

四、和睦的民族大家庭

1、民族数量:56 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

2、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在500 万以上的还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等。

3、五个自治区主要的少数民族

新疆——维吾尔族,西藏——藏族,内蒙古——蒙古族,宁夏——回族,广西——壮族4、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

5、民族政策:各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第二单元自然环境

一、地形地势特征

1、地形类型: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2、我国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山地比重最大)

3、地势

(1)阶梯分布

阶梯名称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高原、盆地(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

第二级阶梯:高原、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一线

第三级阶梯:平原、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东南丘陵)

(2)我国的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3)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丰沛的降水,同时使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沟通了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在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宜建大型水电站。但在阶梯交界处也给东西交通带来不便。

二、地形分布

1、主要山脉:山脉是地形的骨架。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台湾山脉、长白山—武夷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小兴安岭

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

2、四大高原

黄土高原(地表破碎,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际;天苍苍,野茫茫,风催草低现牛羊)

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云贵高原(地表崎岖,其中山间小盆地(或称坝子)是当地主要农耕区)

3、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四川盆地(“天府之国”)

4、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

5、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6、我国地形分布: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中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

7、山脉两侧的地形区

1、气温分布

(1)分布特点

①冬季(1 月份)分布:总体上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②夏季(7 月份)分布: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2)1 月0℃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3)温度带:根据积温的多少,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高原气候区。2、降水分布

(1)分布特点

①空间分布:东部多于西部,南方多于北方,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②时间分布: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在夏秋季节,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降水年际变化大。

(2)干湿地区

①划分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四类: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②我国的东部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南方为湿润地区,北方为半湿润地区,广大的西北地区是半干旱和干旱地区。

四、气候的基本特征

1、气候特征: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

(1)季风气候显著:两类季风:冬、夏季风(见八年级上册课本P36 读图填表),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一线。季风区降水多,非风季风区降水少。季风气候主要自然灾害:旱涝灾害和寒潮。(2)大陆性气候显著:与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相比,全国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3)气候复杂多样:东部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形成高原山地气候。

第三单元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自然界中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特点:①自然界存在的,无人为加工;②对人类有用)。

2、分类:可再生资源(土地、生物、水、气候等)和非可再生资源(煤、石油等矿产资源)。

3、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空间分布不均衡。

二、土地资源

1、土地资源类型:①农业用地:耕地、林地、草地;②非农业用地(建设用地)。

2、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①类型齐全,耕地、林地比重小,草地比重最大。②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小,而且各类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3、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及分布:①耕地主要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耕地类型:秦岭—淮河以北是旱地,以南是水田。②草地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MM 的非季风区西北内陆高原、山地。③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边远山区。

三、水资源

1、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①空间上: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东南沿海最多,西北内陆最少)。我国最缺水的地区:西北内陆。

②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

3、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

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工程);

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修建水库;

解决浪费和污染严重: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第四单元经济与文化

一、农业的分布

1、农业的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农业的分类:按照生产对象的不同,农业分为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5、畜牧业的分布

(1)类型:牧区畜牧业,农耕区畜牧业;

(2)四大牧区

新疆牧区(伊犁马、新疆细毛羊)、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青海牧区(青海牦牛)、西藏牧区(西藏牦牛、藏山羊、藏南绵羊)

6、渔业的分布: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四大海洋渔场:从北到南依次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我国的最大渔场)、南部沿海渔场、北部湾渔场。

二、农业的发展

1、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充分利用各地自然条件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是我国农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2、建设农业基地

(1)九大商品粮基地: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江淮地区、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2)商品棉基地:华北平原、淮北、新疆(南部);

(3)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

3、走现代农业之路: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发展高效农业。同时发展生态农业、节水农业等。

三、工业的分布

1、工业的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2、重工业与轻工业:重工业是以生产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轻工业是以生产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

3、分布特点:呈现出沿海、沿江河、沿铁路线分布的特点。基本形成了东部沿海和长江沿岸两大工业地带。

4、四大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基地(重工业为主)

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沪宁杭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轻工业为主)。

5、复习八年级上册P82 活动图4.8 和图4.9。

四、工业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

(1)特点:①从业人员中科研人员所占的比重大;②成本中用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所占比例大;③产品科技含量高,更新换代快。④此外能源、原材料消耗少,对环境污染小,产品附加值高。

(2)分布:依附于大城市,大分散、小集中。

(3)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

五、交通运输网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运、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2、铁路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1)铁路枢纽:北京、郑州、兰州、株洲、徐州。

(2)铁路干线:东西干线(三横):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南北干线(五纵):京哈—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3)青藏铁路: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3、公路运输:分布:东部铁路公路网密度大,西部铁路公路网密度小;高速公路主要:东部沿海地区。

4、水上运输:包括内河航运和海洋运输;

内河航运:长江、珠江、松花江、京杭运河地位重要;内河干流航线多沿东西方向延伸,支流航线多沿南北方向延伸;南方的内河通航能力比北方大。

海洋运输:沿海航线有北方航线(上海、大连为中心)、南方航线(广州、香港为中心)。

5、航空运输:主要国际航空港:北京、上海、广州、香港。

六、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不大的用航空运输(飞机);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短程用公路运输(汽车)、远程用铁路运输(火车);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用铁路运输(火车)或水运(船舶)。

七、丰富多彩的文化

民俗旅游:黎族—竹竿舞;傣族—泼水节;汉族—赶庙会、扭秧歌、舞狮子、赛龙舟。

中国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长城、北京故宫、苏州古典园林、丽江古城、承德避暑山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皖南古村落、黄山、泰山等。

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我国的地理差异

一、四大地理区域

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气候、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

2、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3、划分界线:在季风区内,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是秦岭—淮河一线;在非季风区,又可划分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大兴安岭—长城一线;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

青藏地区与其它三地区: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一线。

4、秦岭—淮河一线:(归纳)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一月份0℃等温线

800mm 等降水量线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线

水稻小麦种植分界线

5、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的常用方法:综合法和比较法。

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图5.5)

1、地形

北方地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太行山脉、黄土高原;南方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

2、气候

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400—800MM;

南方地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800MM 以上。

3、土壤

北方地区:东北平原为“黑土地”,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为“黄土地”;

南方地区:东南丘陵为红壤,平原地区为水稻土。

4、农业

北方地区:旱地为主,小麦、玉米、大豆、高粱、谷子、甜菜、棉花、苹果、梨等;

南方地区:水田为主,水稻、柑橘、甘蔗、茶叶、荔枝、天然橡胶、蚕丝、椰子等。

5、矿产

北方地区:煤炭、石油为主,山西煤炭、大庆油田等工业基地;

南方地区:水能、有色金属为主,宜昌电力、湘中有色金属等工业基地。

6、面积:北方地区占全国20%,南方地区占全国40%。

7、人口:北方地区占全国40%,南方地区占全国55%。

8、文化

北方地区:四合院、冰雕、滑冰、陕北窑洞、面食;

南方地区:划龙舟、傣族竹楼、水上人家、傣族泼水节、米饭。

三、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西北地区(图5.8)

(1)地形区:内蒙古高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阿尔泰山、天山山脉、准噶尔盆地、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

(2)范围: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脉—阿尔金山—昆仑山脉一线以北,包括新疆、内蒙古以及甘肃、宁夏的北部。

(3)面积、人口:面积占全国30%,人口占全国4%。(说明地广人稀)

(4)自然特征:干旱

(5)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6)植被分布:自东向西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原因为本区自东向西距海渐远,因而自东向西降水量渐少,从东部400MM 下降到西部50MM 以下。

(7)水资源:本区水资源匮乏,河湖稀少,多内流河,塔里木河是本区最长的内流河,水资源往往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8)坎儿井:其水源来自高山冰雪融水,主要作用为新疆绿洲提供生产、生活用水。(9)生态环境:本区大部分地区干旱缺水,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

(10)民族:汉族和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

2、青藏地区(图5.12)

(1)范围: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南,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

(2)面积、人口:面积占全国25%,人口不足全国1%。(说明地广人稀)

(3)自然特征:高寒

(4)地形区: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喜马拉雅山脉;

(5)河湖:黄河、长江(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青海湖、察尔汗盐湖。

(6)气候:高原气候和高山气候;冬寒夏凉,气温日较差大,太阳辐射强烈,日平均日照时间长,拉萨被称为“日光城”。

(7)民族:汉族、藏族;

(8)文化:藏族多信佛教,主要礼节有献哈达,敬青稞酒和酥油茶。

第六单元首都—北京

一、祖国的心脏

1、自然环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西北端,东部、南部为平原,北部、西部为山地,东面为天津市,其它各面临河北省,气候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2、政治文化中心

(1)政治中心:我国首都;中南海是党中央、国务院所在地;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新华通讯社、中央电视台是我国最重要的新闻机构。

(2)文化中心:集中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众多科研机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百余所高等院校;国家图书馆、亚运村等众多文化体育场所。

3、历史文化名城

(1)世界遗产: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等;

(2)古建筑:城楼、胡同、坛庙、寺观、王府建筑等;(3)说唱艺术:京剧、曲艺等。

二、现代化大都市

1、国际交往中心:北京与世界各地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

2、首都国际机场是我国最大的国际航空港。

第七单元黄土高原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1、位置、范围:太行山脉以西,乌鞘(shāo)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

2、地理环境的过渡性

地形:从平原向高原过渡;

干湿区:从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

农业:从种植业向畜牧业过渡。

3、地表景观

(1)地表特征:地表破碎,沟壑纵横;

(2)地貌景观: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

4、地貌发育:塬、墚、峁分别处于黄土地貌的不同发展阶段。在流水强烈冲刷、切割作用下,黄土层先形成黄土塬,黄土塬进一步发展形成黄土墚,黄土墚再发展演变为黄土峁。

5、黄土高原的形成:风成说,黄土的老家远在蒙古高原、中亚以及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那里气候干燥,地表岩石在风化作用下不断破碎,形成粗细不等的颗粒,在风力的作用下将细小的尘土带来本区,经过百万年堆积,形成今天的黄土高原。

6、文化: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是我国农耕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黄河流域成为世界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黄土风情:陕西的秦始皇兵马俑,山西的平遥古城等。

二、黄土高原的治理和开发

1、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2、水土流失的危害:导致土地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剧增、旱涝灾害频繁等,严重制约着本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3、水土流失的原因:黄土质地疏松,多孔隙,易受流水侵蚀;黄土层受水侵蚀后,强度降低,极易塌陷;地表缺少植被保护,夏季多暴雨;乱垦滥伐和过度放牧破坏了地表植被;修路、采矿等工程建设对地表的破坏;人多地少,生产方式落后等。

4、综合治理:一方面把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筑梯田、修堤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逐步退耕还林、还草,杜绝过度放牧等。

5、煤炭资源丰富,其储量、产量均居全国第一,是全国的能源基地。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大,能源开发必须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同步进行。

第八单元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一、珠江三角洲

1、开放的前沿

(1)优越的地理位置: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香港、澳门,南

临南海,与东南亚隔海相望;

(2)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3)国家的扶持政策:1980 年,我国建立4 个经济特区,其中深圳、珠海均位于珠江三角洲,1985 年,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4)著名的侨乡。

2、外向型经济:珠江三角洲利用紧邻港澳优势,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先进经营管理方式、最新工商科技信息,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本区已成为我国重要外贸出口基地。

3、“前店后厂”的地域经济合作模式:“前店”:香港;“后厂”:珠江三角洲。

4、产业结构调整:目前,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心转移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珠江三角洲逐渐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重要制造和加工基地。

5、主要工业部门:世界著名的家用电器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

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1、1997 年7 月1 日与1999 年12 月20 日,中国政府分别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香港特别行政区:位于我国南海沿岸,珠江口东侧,西与澳门遥遥相对,北与深圳市毗邻,由香港岛、九龙、新界三部分等组成,陆地总面积1000 多平方千米,人口约600 多万。

3、澳门特别行政区:位于珠江口西南,背靠珠江三角洲,北临珠海市,东面距香港70 千米,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等,陆地面积25 平方千米,人口44 万。

4、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旅游中心,“东方之珠”、“购物者天堂”。

5、澳门:旅游博彩业、“海上花园”。

6、祖国内地对港澳的支持:内地促进了港澳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港澳经济结构的调整。

第九单元台湾省

一、台湾省的自然环境

1、位置、组成: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临东海,南临南海。全省由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组成。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在海洋交通运输和海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平原多分布在西部沿海,山地占三分之二,平原占三分之一,玉山是台湾最高峰,浊水溪是最长的河流。

3、气候:中部、北部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南海沿海为热带季风气候。6—10 月多台风。

二、台湾省的经济与人口

1、生物资源:森林、樟脑、红桧、兰花、蝴蝶;农作物:水稻、小麦、甘蔗;水果:香蕉、菠萝、柑橘;“森林之海”、“海上米仓”、“东方糖库”。

2、矿产资源:东部山地:金、铜;西部平原:煤、石油;北部火山区:天然硫磺;大陆架:石油、天然气;“东南盐仓”。

3、海洋水产资源:台湾海峡是优良渔场。

4、旅游资源:日月潭、阿里山、阳明山。

5、以出口加工为主的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20 世纪60 年代前:农产品加工工业、纺织工业为主;

20 世纪60—70 年代:吸收外资,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20 世纪80 年代后:高新技术产业和重工业;新竹高科技工业园被称为台湾省的“硅谷”。

6、工业分布:西部平原。

7、工业城市:台北、基隆、高雄。

8、交通:环岛电气化铁路和高速公路;桃园机场时台湾最大机场;海运以高雄、基隆为中心。

9、城市:台北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省第一大城市;高雄为全省最大工业中心和最大港口。

10、人口:2200 多万,多分布在西部平原。汉族占98%,少数民族主要是高山族。

11、文化:汉族祖籍多为福建、广东,闽南语为台湾主要方言,通用语为普通话。

第十单元走进西部

一、自然环境

1、范围:包括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广西12 省区;面积占全国70%,人口约3.6 亿。(说明地广人稀)

2、地形:多山地、高原、盆地,地形复杂。

3、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4、自然资源丰富:

(1)水能资源:西南地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等);

(2)矿产资源:(见下表)

(3)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二、特色农业

1、草原牧业与高寒牧业

(2)面临的问题:草原退化

①原因:过度放牧

②治理:科学养畜,建设人工草场,培育优良牧草,以及划区轮流放牧等。

2、灌溉农业与绿洲农业:西北内陆地区。

①限制因素:水源;

②有利条件:热量充足、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

③灌溉农业:内蒙古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被誉为“塞外江南”,利用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

④绿洲农业:新疆利用高山积雪融水发展绿洲农业,农产品有新疆的长绒棉、吐鲁番葡萄、哈密瓜。

4、立体农业:西南地区地形崎岖,气候湿暖,利用地形变化发展“立体农业”,发展那花卉、水果等特色农业。

5、河谷农业: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谷地、青海省东部湟水谷地发展河谷农业,适宜种植喜温凉的青稞、小麦、豌豆等作物。限制青藏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是气温。

三、工业、城市与交通

1、工业:西昌和酒泉的航天工业,西安的飞机制造业,包头和攀枝花的钢铁工业,玉门和克拉玛依的石油工业、金昌的有色金属工业、青海的化学工业。

2、城市:著名城市:陕西西安、重庆、四川成都、甘肃兰州;重庆是我国4 个直辖市之一,位于长江上游,坐落在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别名“江城”、“山城”。交通便利,是长江上游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西安:13 朝古都,“丝绸之路”起点,秦始皇兵马俑,碑林,明朝古城墙,大雁塔。

3、交通

(1)公路:青藏公路:西宁—拉萨;新藏公路:乌鲁木齐—拉萨;川藏公路:成都—拉萨;滇藏公路:昆明—拉萨;

(2)铁路:兰新线:兰州—新疆;京包线:北京—包头;包兰线:包头—兰州;青藏铁路:西宁—拉萨;湘黔线:株洲—贵阳;宝成线:宝鸡—成都;成昆线:成都—昆明;南昆线:南宁—昆明;成渝线:成都—重庆;贵昆线:贵阳—昆明;川黔线:重庆—贵阳;黔桂线:贵阳—柳州。

四、西部地区的重大工程

1、青藏铁路: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西宁—拉萨。其修建的意义:结束了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进一步改善了青藏高原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了该地资源的开发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加强内地与西藏的联系,促进藏族与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增进民族团结,造福沿线人民。

2、西气东输:西起新疆轮南,东至上海,途径新疆、甘肃、宁夏、陕西、陕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9 省区。实施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促进我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东西部地区经济共同发展,改善长江三角洲以及沿线地区人民生活质量,有效治理大气污染。为西部大开发,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创造了条件,对推动和加快新疆以及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3、西电东送:北通道:内蒙古、陕西、山西火电和黄河上游水电,输送到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地区;中通道:四川和金沙江水电,输送到华中、华东、福建地区;南通道:云南、贵州、广西的水电,输送到广东地区。

五、生态保护与旅游资源的开发

1、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西部地区是全国的生态保护屏障,西部大开发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

2、西部地区生态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

3、自然保护区:35 个重点自然保护区,其中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四川卧龙、贵州梵净山和茂兰、新疆博格达峰、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云南西双版纳和四川九寨沟等7 处。

4、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乌鲁木齐天山天池,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陕西延安宝塔山、拉萨布达拉宫、云南西双版

纳傣族泼水节、四川乐山大佛、陕西华山绝壁、贵州黄果树瀑布等。

第十一单元认识家乡——云南省

一、祖国西南边疆的多民族省份

1、地理位置

①云南位于祖国的西南边疆,属云贵高原,东与贵州、广西相邻、北与四川相邻,西北与西藏相邻,西与缅甸接壤,南同老挝、越南毗邻;

②北回归线穿过云南省南部;从纬度位置看,云南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地区。

2、行政区划

(1)面积约39.4 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8 位;

(2)简称“云”或“滇”;

(3)辖8 个地级市、8 个民族自治州。

3、人口和民族:

(1)人口分布特点:东部密集,西部稀疏;坝区密集、山区稀疏。

(2)少数民族:主要少数民族有25 个,是中国特有民族最多的省份。

(2)民族分布特点: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二、独特的自然环境

1、地形

(1)地势特点: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地形:①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山间盆地(俗称“坝子”)点缀其间;②东、西两大地形区:东部为高原(云贵高原的组成部分,称为云南高原或滇东高原),西部为横断山区,是省内大山集中地带,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地势险峻。

2、气候

(1)类型: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主要特征:①季风气候显著;②垂直气候(立体气候)显著;③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④降水多,干湿季分明,分布不均。

3、云南的河、湖

(1)河流特征:河川密布,水系众多;

(2)主要河流(六大水系):金沙江(长江)、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元江(红河)、南盘江(珠江);

(3)金沙江为长江上游;澜沧江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五国,注入南海,被称为“东方多瑙河”;

(4)主要湖泊:滇池(是云南省第一大湖)、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湖,形似人耳)、抚仙湖(是我国第二深水湖)、泸沽湖等。

三、丰富的资源

1、云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药材之乡”的美誉。

2、生物资源(动植物王国):云南系有“动植王国”和“植物王国”的美誉。几乎集中了从热带、亚热带至温带甚至寒带的植物品种。

3、矿产资源(有色金属王国):有色金属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一位,其中铅锌储量居全国第一位,锡、镍储量居全国第二位。(云南个旧的锡矿)

4、水能资源:(1)由于地形缘故,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2)水能资源主要储藏在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大水系。

5、丰富的旅游资源:(1)云南旅游资源以多样性、独特性和民族性著称;(2)著名景区:昆明滇池、石林;西双版纳;大理;丽江:玉龙雪山、古城;三江并流(怒江、金沙江和澜沧江);腾冲火山地热;德宏:瑞丽江—大盈江;建水;宜良九乡;思茅:大黑山等。

四、频发的自然灾害

云南省自然灾害特点:灾种多、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损失重。

1、地震

(1)原因:地处中国南北地震带南段,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运动的影响,(2)特点:地震灾害频发,居全国各省市区之首;具有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震源浅,灾害损失严重、易引发山体崩塌及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特点。

2、干旱和洪涝

(1)旱灾:旱灾是发生频度最高、影响面最广、成灾面积最大的自然灾害,春旱最突出;(2)洪涝:洪涝灾害是河水泛滥、山洪暴发和积水造成的洪灾和涝灾和总称。该灾害在云南省年年有,多出现在夏季,经常与干旱灾害交替出现,常有“先洪后旱”或“先旱后洪”和“山上抗旱,山下抗洪”等现象发生。

3、泥石流和滑坡

(1)泥石流:云南是受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山地较多,地形陡峻,降水集中,在植被破坏严重的地区,泥石流频繁发生;

(2)云南的滑坡灾害具有灾点多、规模大、时空分布相对集中等特征;主要分布在地震频繁的断裂带和切断较深、地形陡峻的河谷区,时间多在雨季。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2017年版地理)

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2017年版) 地理 一、考试指导思想 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的终结性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地理要求的程度,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考试应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有利于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地理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推进地理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本考试标准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地方文化常识课程标准(修订稿)》制订。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核心理念,充分发挥学业考试的导向作用,促进广理教师建立新型的教材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评价观,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容,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学生是否达到地理课程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目标,全面、公正、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发挥考试的鉴定、激励等功能。 二、考试容与要求 (一)考试围 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地方文化常识等四个部分。 (二)考试容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本考试标准将知识方面的目标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3个层次,技能方面的目标分为“初步学会”和“学会”2个层次。前一个层次是后一个层次的基础,较高一个层次包括前面较低层次的要求。

A.了解指对地理具体事物、现象及其空间分布状况,具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够说出其大意和要点,并落实在地图和地理图表上。例如,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B.理解对重要的地理概念、原理、模式的说明和解释;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对揭示地理事象和演变过程的特点、成因、分布和发展变化规律等有理性认识,并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像等进行表述。例如,把握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出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C.掌握运用已经知道和理解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等,说明同类地理事物和现象,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理;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 D.初步学会能够模仿或在相关指导下,完成某些地理操作任务。例如,阅读和使用地理图像;简单的地理观测、调查、统计等;运用有关方法获取地理信息等。 E.学会能够按要求独立完成有关的地理技能操作任务。例如,学会分析和处理地理信息;阅读和使用地理图像用于解释具体的地理现象,分析解决具体地理问题;独立绘制简单的地图和地理图表等。 考试主要检测以下表格中的培养目标: (1)地球与地图

学业水平考试地理模拟试卷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18 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地理模拟试卷 本试卷共8页,70 小题,满分100 分。考试用时60 分钟。命题学校:东莞市麻 涌中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 形码粘贴处” 。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50 小题,每小题1分,共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当某颗行星恰好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时,地球上的观察者就会看到有一个黑点从太阳圆面通过,这种现象称为凌日。在地球上可以观察到 A.水星凌日B.火星凌日C.木星凌日D.土星凌日 2. 元旦是指一年开始的第一天。此日相关的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 北半球春季的开始 B. 直射点向北移动 C. 地球在远日点附近 D. 北京昼渐短夜渐长 3.剧烈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可能引起 A.卫星导航失效B.风力电厂增产C.生活耗能降低D.人口迁移加快 4.在我国城市住宅小区建设时,北方楼房间距应比南方更宽。其考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海 拔高度B.正午太阳高度C.昼夜长短D.降水丰度 坐落在贵州省平塘县一个喀斯特地貌坑“大窝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FAST)于2018 年9 月全部竣工,开始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如下图为建好的FAST 实景图。据此完成5-6 题。 “大窝凼”特殊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是 5. A. 风力 B. 流水 C. 冰川 D. 生物 6.“大窝凼”适合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建设的有 利条件是 ①地表不易积水②地势低平③降水丰富④人烟稀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云南省初中信息技术考试操作题知识点

云南省初中信息技术考试操作题知识点 Windows操作题: 1、新建文件夹,并命名:右击执行“新建”---“文件夹”---输入名称 2、新建文本文档,并命名:右击执行“新建”---“文本文档”---输入名称 3、重命名:右击执行“重命名”---输入名称 4、移动或复制文件(夹):选中--右击执行“剪切”或“复制”---打开目标文件夹---右击执行“粘贴” 5、为文件(夹)在指定位置创建快捷方式,并进行命名:选中--右击执行“创建快捷方式”---选中创建好的快捷方式,右击执行“重命名”---输入新名称,并移动到指定位置 6、设置文件(夹)的属性:右击执行“属性”---设置相关属性(如只读、隐藏等) 7、对文件(夹)进行压缩操作:右击执行“添加到压缩文件”---按要求设置 压缩文件名称 压缩文件格式(.rar或.zip) 在“浏览”中选择保存的位置 点击“确定”即可。 Word操作题: 1、Word有“改写”、“插入”两种编辑状态,通过按“Insert”键位实现两者切换,在状态栏有显示。改写状态下,输入文字后光标后的文字会被覆盖;插入状态下,输入文字后光标后的文字会被向后顺次移动。 2、在Word编辑状态下绘制图形,文档应处于页面视图。 3、在Word中页眉在页面顶部,页脚在页面底部。 “视图”――“页眉和页脚” 4、边框和底纹:“格式”→“边框和底纹” 5、插入符号:“插入”→“符号”或“插入”→“特殊符号” 6、查找和替换:“编辑”→

“替换”(注意:查找内容不能有空格;替换内容有格式设置时,先打开“高级”,再进行选中文字、设置) 7、插入文本框:“插入”――“文本框” 文本框格式设置:右击文本框边框――文本框格式设置(包括线条、填充、大小等设置) 8、插入图片:“插入”――“图片”—“来自文件”---选中文件 图片格式设置:右击图片――图片格式设置(包括线条、填充、大小、版式等设置) 9、插入艺术字:“插入”――“图片”――“艺术字”艺术字格式设置:右击艺术字――艺术字格式设置(包括线条、填充、大小等设置) 10、分栏:“格式”――“分栏” 11、插入表格:“表格”---“插入”―“表格” 设置表格属性(表格边框粗细、颜色等):选中表格――右击――“边框和底纹” 12、给文字加标题:在文章最前面点击---回车键换行 13、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加粗、下划线、斜体、空心、阴影等效果。方法:“格式”--“字体” 14、设置文字居中对齐:单击格式工具栏中的“居中”对齐按钮 15、设置文字位置提升/下降、字体缩放比例、字符间距加宽/紧缩等:“格式”-- “字体”---在“字符间距” 16、设置段落格式:(要求设置段落的首行缩进、悬挂缩进、段间距、行距等内容) 方法:“格式”---“段落”---按要求进行设置 17、移动或复制文字/段落(要求将某一部分文字移动或复制到另一处或者将某两段文字互换位置) 方法:选中要移动或复制的文字---“剪切”或“复制”---将光标移动到题目要求的位置----“粘贴” 18、设置文件的纸张大小(即纸型)、方向(横向、纵向)及页边距等:“文件”--- “页面设置”

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

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 七年级上册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1)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球体——椭球体 (2)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月食;麦哲伦环球航行;海边看帆船来去;地球卫星照片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赤道)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仪 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而成的地球模型。 三、经线与纬线 3、半球的划分

(1)、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度数范围:0°—90°N);赤 道以南为南半球(度数范围:0°—90°S) (2)、东西半球的划分:分界线是20°W和160°E 组成的经线圈。 东半球的范围:20°W以东至160°E 的半球 西半球的范围:20°W以西至160°E 的半球 记忆口诀:东(经)大160不是东(半球),西(经)小20不是西(半球 ) 4、经纬网定位 (1)、经纬网是在地球仪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而成的网状结构。 (2)、经纬网能准确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现已广泛应用到日常生活与生产的各个方面,如军事、航空、航海等 四、地球的运动 时间直射位置昼夜变化极昼极夜 春分3月21日赤道昼夜平分无 夏至6月22日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 昼短夜长 北极圈内极昼南极圈内 极夜 秋分9月23日赤道昼夜平分无 冬至12月22日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 昼长夜短 北极圈内极夜南极圈内 极昼 运动方式自转运动公转运动 运动中心地轴太阳 运动周期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自西向东 意义及产生的现象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 意义及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时差四季交替(南北半球季 节相反);产生五带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考试内容和要求1.宇宙中的地球 (1)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普通性:①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轨道面具有共面性,轨道形状具有近圆性。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并没有特殊的地方。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既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也没有其他特殊的地方,所以地球是太阳系中普通的一颗行星。 特殊性:地球是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原因:宇宙环境很安全;适宜的温度(原因在于:日地距离适中);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因为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液态水。 (2)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具体如下: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2.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是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3.工业的主要能源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也是来源于太阳能。 4.太阳辐射能也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主要能量来源。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2.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罗盘针不能只是方向;3.极光;4.自然灾害。 (3)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自转运动特点及意义:P165,13-P166,20 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太阳日,24小时。

速度:赤道线速度最大,越往两级走越小,极点为零。除南北极点外地球各处都相等,为15度/小时。 公转运动特点及意义:P166,21~24 (4)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P166,25~26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书P72,学业水平测试卷P167,27,P184,1~4 (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书P69,P167,28-30,内力作用的主要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地壳运动是最主要的形式。 地壳运动分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产生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包括上升和下沉运动。 褶皱山:褶皱的基本单位为褶曲,褶曲分背斜和向斜。背斜向上隆起,向斜向下弯曲。背斜长发育为山,向斜常发育为谷地。背斜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向斜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背斜因为顶部受张力被侵蚀长发育成山谷,向斜因为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一)1.内外力作用的关系 2、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2004年1月10日,上午8:30—10:30,共90分钟】 云南省2014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按规定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是一张拍摄于清末和21世纪的中国家庭聚餐照。它反映了中国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团圆饭”情结。这种情结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元代管理全国佛教僧徙和藏族军民政教事务的中央军署是 A、中书省 B、宣政院 C、行中书省 D、理藩院 3、某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此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某同学以新疆历史为研究主题,他应该选下列哪位人物为研究对象 A、左宗棠 B、邓世昌 C、刘永福 D、张自忠 5、“十年争战后,国共合作又……抗日中心,民主能自救……”陈毅的这首诗反映了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合作的有关事实。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于 A、北伐战争时期 B、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6、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新中国成立 B、一届人大召开 C、三大改造完成 D、一五计划完成 7、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体现这一思想的制度是 A、人民民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对以下三部法律文宪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甲乙丙 A、甲图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1912年颁布 B、乙图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C、丙图的颁布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D、三部法律文件在实践中完全实现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9、1953年新中国提出的成为解决国与国关系基本准则的外交政策是 A、求同存异 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C、对外开放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0、下图是雅典公民大会上自由发言的情形。有资格参与这种场合发言的是 A、外邦人和全部公民 B、成年男性 C、广大奴隶 D、妇女 11、某宪法规定:皇帝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命官吏、统率军队、决定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 会等大权。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的权力。该宪法是 A、英国的1689年《权利法案》 B、1787年美国宪法 C、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D、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2、2013年俄罗斯人民迎来了十月革命胜利96周年,十月革命,俄国虽然是帝国主义链条 上最为薄弱的一环,但有着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更具有优越的发生革命的成熟条件。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无产阶级革命与农民革命相结合 B、沙皇君主专制在政治上十分落后

云南省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word操作题

云南省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w o r d操作 题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1、 全球变暖缘于室温气体过量排放 新华社伦敦5月6日电丹麦科学家最近发现,80年代以来全球 气温升高及气候异常的主要原因不是太阳活动,而是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增加造成的。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最近报道,科学界一般认为,全球变暖主要是人类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出大量温室气体造成的。但也有科学家认为,太阳耀斑周期性出现才是全球变暖的主因。 1991年,丹麦气象研究所的克努兹·拉森及其同事对1861年至1985年间的太阳耀斑及北半球气温记载进行研究,认为耀斑出现与北半球气温升高有显着联系。在这期间,耀斑活动引起的气温升高,占气温升高总量的80%以上。但拉森最近与天体物理学家彼得·海尔合作研究后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耀斑活动难以解释气温升高。这表明,有新的因素已经取代太阳活动成为全球变暖的主因。他们认为,最可能的解释就是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剧增。

2、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 4月23日是西班牙着名作家塞万提斯以及英国着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日。据资料表明,自“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已有超过 10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此项活动。很多国家在这一天或者前后一周、一个月的时间内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图书馆、媒体、出版商、学校、商店、社区等机构团体在这一段的时间里,都会做一些赠书、读书、演戏等鼓励人们阅读的事情,把读书的宣传活动变成一场热热闹闹的欢乐节庆。很多在国外生活过的人都对这些活动津津乐道,赞不绝口,呼吁我们国家也开展类似的活动。 为提高公众对阅读的兴趣和促进图书出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在“世界读书日”的框架下发起了“世界图书首都计划”,并宣布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为2001年的“世界图书首都”。此后,每年都有一座城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图书首都”的称号。历年当选“世界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及样题9地理.docx

2018 年滨州市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说明 地理 一、考试内容 2018 年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将以2011 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现行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为依托进行命制。试题将注重地理基础知识、基本规律与基本原 理的考查;兼顾区域认知等基本地理素养的测评;侧重运用学科知识、学科方法,发现、分析与解决 地理问题能力的考查;突出从文字、图像和生活现象等资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归纳地理 规律的综合思维能力的考查;渗透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人地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价值观的考查。 命题范围及分值分配如下: (一)地球与地图(约12%) 1.地球的形状、大小。 2.地球的运动:自转与公转的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3.地球仪:经纬线及经纬度的划分、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4.地图:地图三要素、地图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5.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山谷、山峰等地形部位,判读坡的陡缓,估 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6.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地形类型。 (二)世界地理(约 38%) 1.海陆分布与海陆变迁。 2.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3.阅读世界气温、降水分布图并归纳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 4.运用气温与降水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柱状图并描述气候特点。 5.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6.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 7.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地区分布特点及其发展水平差异;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8.认识大洲:主要包括亚洲、欧洲、非洲、南北美洲。 9.认识地区:主要包括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两极地区。 10.认识国家:主要包括日本、埃及、俄罗斯、法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湖南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真题及参考答案

科目:地理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 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 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姓名 准考证号 祝你考试顺利!

地理试题卷第页(共7页)机密★启用前 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地理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7页。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7年1月,湖南某大学邀请英国牛津大学戴维斯教授来湘讲学。图1为戴维斯教授通过微信与马教授联系接机事宜的截图。完成1~2题。 1.根据戴维斯教授与马教授的微信聊天信息可推知,戴维斯教授飞抵长沙黄花机场的时间(北京时间)约为 A.13日05:00 B.13日21:00 C.14日04:00 D.14日12:00 2.戴维斯教授讲学结束后,计划去北极地区观察极光现象。极光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太阳辐射 D.太阳活动 2017年2月,多名地质学家撰文宣称在澳大利亚东面发现了世界第八大洲Zealandia,该大洲94%的面积浸没在海水中,只有新西兰南岛、北岛等小部分地区露出海面。新西兰CNS科学研究所的一项研究发现,Zealandia海底蕴藏着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化石燃料能源。图2为Zealandia分布示意图,图3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甲处的洋流性质和流向分别是 A.暖流向南 B.暖流向北 C.寒流向南 D.寒流向北 4.按成因划分,能蕴藏化石燃料能源的岩石类型是图3中的

云南省学业水平考试通用技术复习提纲(精华版)

通用技术复习提纲 1 技术及性质 一、技术的价值:技术与人、社会、自然 技术的作用: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 ○通用技术在本课程中是指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的技术,其培养目标是提高技术素养 技术最早源于人类寻找、生产食物,制作衣服和与野兽搏斗的基本的生存需要一般街道上路灯照明选用的是金属卤化物灯 二、技术的性质 目的性 创新性创新是技术的核心,也是设计的核心 综合性(跨学科)综合性是技术的内在特性 两面性 专利性:产生时间:1790 对象:技术活动的成果 知识产权保护的是: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 专利申请过程:提交申请→受理→初审→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实质审查→授权 设计过程 一、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设计中的人际关系 “机”不仅指机器,还包括一切和人有关系的物品 人际关系需要实现的目标:高效、健康、舒适、安全 汽车的颜色从安全到不安全的排序:白、红、黄、蓝、灰、绿、棕 三、设计的一般原则 创新原则创新是设计的核心,也是技术的核心 实用原则物理功能(可靠性效率精度构造性能) 生理功能(方便性安全性宜人性) 心理功能(造型色彩肌理和装饰诸要素给人以愉悦感) 社会功能(产品象征或显示个人价值兴趣爱好社会地位) 设计的根本是实用 经济原则提高功能成本比 美观原则、道德原则、技术规范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四、设计的一般过程 1.发现与明确问题 ⑴发现问题 问题的来源:⑴人类生存活动中必然遇到的问题; ⑵由别人给出的问题,设计者必须针对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⑶基于一定的目的,由设计者自己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试图解决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观察日常生活(无意、偶尔,或有目的、有计划); 收集和分析信息(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询问法) 技术研究与技术试验 ⑵明确问题 ①明确问题的内容与价值 判断内容是否明确:问题产生的原因问题提出的目的 判断问题的价值:是否符合科学原理是否已经解决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是否是主要问题能否解决投入与产出比例 ②明确解决问题受到的限制及具体的设计任务 2.制定设计方案 ⑴制定设计方案的过程 ①收集信息(用户调查、专家咨询、查阅资料、收听广播看电视、浏览互联网) ②设计分析 ③方案构思 ④方案呈现(把模糊设计、草图具体化) ⑤方案筛选 ⑵设计三要素:物人环境 ⑶方案的构思方法 ①草图法(画) ②模仿法(仿)可以依葫芦画瓢,形状功能不变 ③联想法(移)知识的迁移,本质改变 ④奇特性构思法(破)突破常规 ⑷方案的比较与权衡:表格法坐标法 ⑸常见的思维方式:定势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 3.制作模型或原型(绘制图样→制作模型或原型) ㈠绘制图样 ⑴正等轴测图:各夹角为120°图上尺寸=实际尺寸 ⑵常见的技术图样 ㈡制作模型或原型 金属加工工艺:下料→划线(钢直尺、划针)→锯割(远端起锯)→锉削(左手施力大到小,右手施力小到大,使锉刀平稳而不上下摆动)→画园(筒)中心线→冲眼→钻孔(不能戴手套,不能直接用手拿工件,不能披头散发)→孔口倒角→攻丝→倒角→连接→淬火→电镀→喷漆 4.测试评估及优化(最关键过程) ⑴测试 四种试验类型:性能试验优化试验预测试验信息试验 五种试验方法:优选试验法模拟试验法虚拟试验法强化试验法移植试验法○对安全帽进行的超载试验是一种预测试验 5.编写产品说明书 产品说明书的作用:了解产品的特性;使用户安全地使用产品;使用户正确地使用产品

云南省2018年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一)

云南省2018年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一)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张林手机上收到一条短信,是同学分享同学聚会照片的下载的网址。张林点击打开链接后,手机中了木马病毒。这说明信息具有()。 A.共享性 B.时效性 C.传递性 D.真伪性 2.通常所说的希捷500G的移动硬盘,这500G指的是()。 A.硬盘容量 B.产品代号 C.硬盘转速 D.厂家名称 3.虽然打开的每个程序、文件或文件夹窗口的内容各不相同,但是所有的窗口都有一些共同部分:如下图所示,按序号顺序分别是()。 A.标题栏、最小化按钮、最大化按钮、关闭按钮 B.菜单、最大化∕向下还原按钮、最小化按钮、关闭按钮 C.菜单、最小化按钮、最大化∕向下还原按钮、关闭按钮 D.标题栏、最大化∕向下还原按钮、最小化按钮、关闭按钮 4.()软件,是Microsoft 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中的重要组件,适于制作各种文档,如公文、报纸、信函、书刊、传真等文字编辑工作,是目前比较受欢迎的文字处理软件。 A.PowerPoint B.Excel C.Word D.Outlook 5.在Word2010中,如果光标在表格中的最后一个单元格的外边框线上,如下图,此时按下Enter键,则()。 A. 光标所在的行加高

B. 光标所在的列加宽 C. 光标所在行的下方新增一行 D. 无任何效果 6.在Excle2010中,下图A5单元格的值为()。 A.100 B.10 C.25 D.40 7. 某同学使用Excel2010创建图表,想反映本月自己的零花钱在各个方面的花费比例情况,他应该选择的图表类型是( )。 A.条形图 B. 柱形图 C. 折线图 D. 饼图 8.张华需要在因特网中查找有关微信使用的相关知识,他将运用到因特网的()服务。 A.文件传输 B.搜索引擎 C.远程登录 D.电子邮件 9.下图是某个电子邮箱页面的部分截图,请问邮件中带有“附件”的邮件主题是()。 A.《高仿真弹射纸飞机》亲子、手工、折纸 B.[CSDN]账户激活通知! C.DBank用户注册激活 D.W飞不回来的飞机2011 10.在使用PowerPoint2010编辑文本框、形状时,如需要对它们进行旋转操作,则()。 A.只能旋转180度 B.可以进行任意角度旋转 C.只能旋转90度 D.只能旋转360度 11. .Photoshop中,可单击工具箱中()切换前景色和背景色。 A. B. C. D. 12. 在Photoshop中处理图片,图像及图层调板如下图所示,如果利用橡皮擦工具擦除“风景”层图像中的日期,被擦除区域将会()。

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分布最广的气候是( ) 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地中海气候 2、下列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是( ) A.西欧 B.中东 C.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D.日本 3、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相符合的是( ) A.殖民统治已经过去,因此这不是导致本区经济落后的一个原因 B.扩大耕地面积是解决本区粮食问题的唯一出路 C.北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一样主要是黑种人 D.人口增长太快是阻碍本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4、羚羊在狂奔,长颈鹿伸着脖子吃树梢上的嫩枝绿叶,成群的斑玛向水草地迁移,凶猛的狮子和豹紧追其后,赶上落后的斑马,饱餐一顿。这种景观出现在撒哈拉的南非洲的( ) A热带沙漠中 B热带草原上 C热带雨林中 D温带草原上 5、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是( ) A.能源供应不足 B.粮食供应不足 C.油料供应不足 D.肉类供应 不足 6、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这片神奇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没有的是:( ) A.浩瀚的沙漠 B.茂密的森林 C.辽阔的草原 D.充足的粮食 7、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白种人的故乡 B.地形以平原为主 C.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D.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最低 8、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的大洲是:( ) A.亚洲 B.欧洲 C.北美洲 D.非洲 9、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哪种人的故乡:( ) A.白种人 B.黑种人 C.黄种人 10、下列关于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气温高 B.季风气候显著 C.干燥地区广大 D.气候带南北对称分布 1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疏林草原分布在( ) A.亚洲 B.欧洲 C.南美洲 D.非洲 12、下列非洲的矿产中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首位的是( ) A.煤、铁 B.石油、铀 C.铁、锰 D.金刚石、黄金二、填空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以南,主要位于 带;西临洋,东临洋,赤道穿过本区。 2、本区90%以上是种人,所以本区又有“ ”之称。 3、本区地形以为主,有“ ”之称。 4、本区经济特点是:形成了以的经济。本区国家的经济弊端是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 5、本区农牧业生产落后,增长速度超过的增长速度,又常受灾威胁,因此不足成为本区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 6、本区农牧业落后的历史根源是。7、从气候看,当前制约非洲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和等,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当地居民滥垦滥伐、过度放牧关系十分密切。 8、本区有世界最长的河流,有世界第二大河,后者比前者水量 (大或小),原因是。 授课内容撒哈拉备课时12月10主备人王雪梅签字 以南非间日 洲复习 课型复习上课时12月授课人教案28

2019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知识纲要

必修一 (一)宇宙中的地球 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 星云和恒星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是构成宇宙的主要物质形态 概念: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而相互饶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 级别:总星系 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十分相似 普通性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有许多共同之处 安全的宇宙环境 地球 外部因素稳定的太阳光照 特殊性(存在生命) 距离适中地球表面均温22℃ 内部因素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水多以液态存在 体积与质量适中大气层的存在 3,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表面温度,促进表层物质运动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地球提供巨大能量,维持地球上生物的生存与发展 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能源 4,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主要类型:黑子, 耀斑 太阳活动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对地球的影响产生磁暴, 极光 对气候产生影响 5,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地球自转 15度,除南北极点外,其他地点都相同 速度 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 周期: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速度角速度:1度/天,除南北极点外,其他地点都相同近日点快,远日点慢线速度:30千米/秒

6,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自转:赤道平面 黄赤交角(23°2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公转:赤道平面 7,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 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时刻较早 定义: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 地方时换算:经度没差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 换算原则:东加西减 时区的划分:以经度每15度范围作为1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区时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区时换算: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 向东过日界线减一天 国际日期变更线:180度线向西过日界线加一天 北京时间=东8区时=120°的地方时≠北京地方时 8,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自转偏向力 对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影响 偏转原因:受地转偏向力作用 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右侧偏转 使地表水平运动 物体方向发生偏转规律赤道:不偏转 偏转 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左侧偏转 举例:北半球,河流右岸冲刷显著 9,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并理解其成因 成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 低纬度地区:全年皆夏,季节更替不明显 四季的更替空间分布高纬度地区:全年皆冬,季节更替不明显 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明显 气候四季:3,4,5月春季 (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和能量交换 1,知道地球的圈层结构及个圈层的主要特点 外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上,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地球圈层结构内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下,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结构:地壳全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地壳上层:硅铝层,是一个不连续圈层岩石圈的结构分层:地壳下层:硅镁层,是一个连续圈层 地壳特点:厚度不均,洋壳较薄,陆壳较厚

云南省2020年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卷及答案解析

云南省2020年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卓.越(zhuó)迸.溅(bèng)倦.怠(juàn)无精.打采(jīng) B. 拾.级(shè)炽.热(zhì)沙砾.(shuò)酣.然入梦(hān) C. 莅.临(lì)蓦.然(mò)恪.守(kè)间不容发.(fà) D. 伫.立(zhù)坍.塌(tān)悲怆.(chuàng)气冲斗.牛(dǒ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簇拥斑斓摩肩接踵入目三分 B. 广袤寒噤穿流不息殚精竭虑 C. 遨游眺望轻歌漫舞雕梁画栋 D. 浮躁凋零彬彬有礼戛然而止 3.下列句子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季节上的隆冬将尽,但还将在此驻防三两个月,远不是秋高气爽时节的,这一个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尊荣。 A.严寒明媚风云变幻一现 B.寒冷妩媚风云变幻一睹 C.严寒妩媚风起云涌一现 D.寒冷明媚风起云涌一睹 4.对下列病句的病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现场采样是一个环境监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一个”不应放在“环境监测”的前面,语序不当) B.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使人民生活逐渐恢复正常。(“随着……”和“使……”连用,使句子缺少主语) C.老王和老李是我的忘年交,他80多岁了,很喜欢侍弄花草。(“他”指代不明) D.能否搞好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提高学生德育素养的重要途径。(“提高”和“途径”搭配不当) 5.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技术复习资料(全)

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技术复习资料 班级: 姓名:

目录 第一部分信息与信息技术 (2) 第二部分计算机的组成 (3) 第三部分Windows的基本操作 (4) 第四部分Word(文字处理) (6) 第五部分Excel(用电子表格处理数据) (7) 第六部分Powerpoint(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 (9) 第七部分网络基础知识 (11)

第一部分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1. 什么是信息 信息是反映一切事物属性及动态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 2. 信息的特征: ①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②价值相对性③共享性④时效性⑤可伪性 3、什么是信息技术 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等有关的技术都可称为信息技术。 4、信息技术包括:①微电子技术、②感测技术、③计算机技术、④通信技术 5、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主要工具 6、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①语言 ........的发明和普及和应 ...的应用、④电报电话广播电视 ..的使用、②文字 ..的使用、③印刷术 用、⑤计算机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 ............的普及和应用。 7、计算机的特点: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存储容量大;具有逻辑判断功能。 8.计算机按规模分为:巨、大、中、小、微型机(亦称个人计算机(Person Computer, 简称PC))。 9、世界三大要素:物质、能量和信息。 10、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正面:改善教育、电子商务、远程医疗、交流便捷 负面:影响思想道德取向、影响现实的人际交往。 11、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经历了:①电子管;②晶体管;③中、小规模集成电路;④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二、计算机安全 1、计算机安全:包括硬件安全、软件安全和信息安全。 2、计算机病毒:一种人为编制的以危害计算机为目的特殊的计算机程序,它们能破坏计算机的程序与数据,使计算机不能正常运行。 3、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①.寄生性,②.传染性,③.潜伏性,④.隐蔽性,⑤.破坏性,⑥.可触发行。 4、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措施 ①养成先查后使用的习惯;②及时备份数据;③禁用盗版软件,禁止非法复制他人的软件; ④不轻易从网络上下载软件;⑤定期更新杀病毒软件的病毒库和更新操作系统;⑥自己不传播病毒。

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地 理)(附答案和解析)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地 理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I 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临沂市2017年5月27日—31日的天气预报(下图),完成1,2题。 1.有关5月28日天气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 .天气多云转晴 B .东南风4级 C .气温日较差约23℃ D .空气质量优 2.空气质量指数是衡量区域空气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下列行为不利于空气质量提高的是 ( ) A .普及城市公共自行车 B .禁止焚烧田地作物秸秆 C .对建筑工地洒水降尘 D .鼓励购买使用私家车 读“2014年日本主要工业原料进口及工业产品出口示意图(下图)”,完成3~5题。 3.图中信息能够充分说明 ( ) ①日本资源贫乏,工业原料主要靠进口 ②日本人口稀少,国内市场十分狭小 ③日本的加工制造业发达 ④日本经济对外依赖十分严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4.从图中可看出,日本的工业原料与来源地组合正确的是 ( ) A .石油—澳大利亚 B .铜矿—南美洲、非洲 C .棉花—俄罗斯 D .铁矿—中国、美国 5.目前,日本从巴西进口铁矿石的最佳海运路线为 ( ) A .大西洋—苏伊士运河-太平洋 B .大西洋-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 C .大西洋—巴拿马运河—太平洋 D .大西洋—白令海峡—太平洋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运动,能加深对地球运动规律的理解。结合图1、图2完成6,7题。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此 -------------------- 卷 --------------------上 -------------------- 答 -------------------- 题 --------------------无 -------------------- 效------------

2018年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解析

2018年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解析 第Ⅰ卷选择题 阅读左图、右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图1中A地的经纬度坐标是 A. (135°W,22°N) B. (45°E,22°S) C. (135°E,22°S) D. (45°W,22°N) 2. 当出现图1昼夜分布示状况时,地球公转到图2中的位置是 A. C B. D C. A D. B 3. 此时太阳直射的纬线及B地的季节是 ①北回归线②南回归线③夏季④冬季.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 D 2. A 3. A 【解析】 1. 读图可知,图中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由此可判断是一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所以A点的纬度是22°N,经度是45°W。故正确的是D。 2. 根据地球公转的规律,读图可知,此时北极圈内出现了极昼现象,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地球运行到甲图中的位置。故选A。 3. 甲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地球直射在北回归线上,B点位于北温带,所以此时是该地的夏季。故正确的是A。 点睛:该题考查经纬网定位和地球的公转。读图分析即可。 2015年12月25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下图阴影表示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的分布。读图

完成下列问题。 4. 下列国家不属于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的是 A. 俄罗斯 B. 美国 C. 巴西 D. 澳大利亚 5. 对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半球 B. 在各大洲都有分布 C. 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D. 有利于加强“南南合作”,不利于“南北对话” 【答案】4. B 5. A 【解析】 4. 读图可知,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都是亚投行意向的成员国。美国不是成员国。故选B。 5. 读图分析可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半球,北美洲没有分布,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有利于加强“南南合作”,有利于“南北对话”。所以正确的是A。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46秒,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截至8月13日14时40分,九寨沟县地震已造成25人死亡。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6. 有关九寨沟县地震叙述正确的是 A. 位于亚欧板块内部 B. 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云南省2018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卷)

云南省2018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数学试卷 【考试时间:2018年1月17日,上午8:30—10:10,共100分钟】 [考生注意]:考试用时100分钟,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按规定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选择题(共57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9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7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填涂。 1.已知集合{1,2,3}A =,{3,}B m =,若{1,2,3,4}A B = ,则A B = ( ) A.{1} B. {2} C. {3} D. {4} 2. 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右图所示,则该几何体可以是 ( ) A. 四棱锥 B. 四棱住 C. 三棱锥 D. 三棱柱 3.已知1sin(),3 α-=-α是第一象限的角,则cos θ=( ) 2. 3A 2. 3B - . C . D 4. 函数()1f x =的值域是 ( ) . (,1)A -∞- . (,1]B -∞- . (1,)C -+∞ . [1,+)D -∞ 5. 运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x 的值是2, 则输出y 的值是( ) . 0.4A . 0.5B . 0.6C . 0.7D

6.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依次是2,3,4,则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的余弦值为( ) 1. 4A - 1. 3B - 1. 4C 1. 3 D 7.如图所示,在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 异面直线11B D 与CD 所 成角的大小是( ) 0. 30A 0. 45B 0. 60C 0. 90D 8. 秦九韶是我国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在他的著作《数书九章》 中提出了在多项式求值方面至今仍然是比较先进的计算方法—— 秦九韶算法。利用这种算法计算多项式5432()54321f x x x x x x =+++++当0.2x =时的值,需要进行的乘法运算的次数为( ) . 5A . 6B . 8C . 10 D 9. 已知,D E 分别是ABC ?的边,AB AC 的中点,则DE = ( ) 11. 22A AB AC + 11. 22B AB AC - 11. 22C AC AB - 11. 22 D A E AD - 10.不等式 26x x ≥+的解集为( ) . [2,3]A - . [3,2]B - . (,2][3,C -∞-+∞ . (,3][2,)D -∞-+∞ 11.函数()ln 3f x x x =+-的零点所在的区间是( ) . (0,1A . (1,2B . (2,3C . (3,4 D 12.某市为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于2018年元旦举办了一场绕城长跑活动。已知甲、乙、丙、丁四个单位参加这次长跑活动的人数分别是40人、30人、20人、10人。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上述四个单位参加长跑的人员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了解他们参加长跑活动的体会,则抽到甲、丁两个单位参加长跑活动的人数之和为 ( ) . 8A 人 . 10B 人 . 12C 人 . 14D 人 13. 若sin θθ==,则tan 2θ= ( ) 4. 3A 3. 4B 4. 5C 5. 4 D 14. 设实数,x y 满足221x y x y x +≤??≤??≥-? ,则2z x y =+的最小值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