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8051F单片机的CAN总线硬件系统设计_曹少华

基于C8051F单片机的CAN总线硬件系统设计_曹少华
基于C8051F单片机的CAN总线硬件系统设计_曹少华

收稿日期:2006-12-13

作者简介:曹少华(1982 ),男,安徽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嵌入式系统与控制网络;张培仁(1944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嵌入式系统、CAN /485等控制网络研究。

基于C8051F 单片机的CAN 总线硬件系统设计

曹少华,张培仁,王津津,李 勇,胡晓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安徽合肥 230027)

摘要:从分析C AN 总线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入手,着重讨论设计中的主要问题,采用RS -485/422辅助CAN 总线的混合总线结构,选用C8051F 系列单片机和U SB 转UART 桥接器CP2102作为控制核心,设计了一种多主、多功能的混合式总线监控系统。试验表明:该系统成功解决了数据传输瓶颈、数据冲突、同步等一系列问题,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和稳定性,广泛适用于各类远程大型实时监控网络。

关键词:CAN;C8051F;U SB 接口;远程监控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829(2007)11-0038-04

D esign of CAN H ardware system Based on C 8051F M CU

CAO Shao -hua ,Z HAGNG Pe-i ren ,WANG Jin -ji n ,L I Y ong ,HU X iao -zhe

(D epart m en t of Auto m ation ,Un i 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 i na ,H efei230027,C h i na)

Abstrac t :A ki nd o fm ult-i m aster and m ult-i functiona l surveillance syste m based on CAN i s desi gned .Fo llow i ng the discussion abou t

the m a i n issues of CAN syste m des i gn ,a m i xed bus a rchitecture ,CAN associated w it h RS -485/422,is i ntroduced .T he core desi gn i s C8051F SOC M CU s and CP2102,a new U SB to UART br i dg e .The result o f i m p l em entation shows tha t th i s syste m successf u lly so l ves the m a i n i ssues ,for exa m ple ,the bo ttleneck i n data trans m ission ,data co lli sion and synchroniza tion .The h i gh rea -l ti m e ab ility and stability m ake th i s desi gn su itab le for var i ous l ong -d istance rea -l ti m e surveillance ne t w orks .K ey word s :C AN;C8051F;U SB i nte rface ;re m ote s u rve ill ance syste m 控制器局域网(CAN,contro ll e r area ne t w ork)是Bosch 公司提出的一种串行数据通信协议,它的模型结构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信号传输介质是双绞线,通信速率最高1M b /s(40m ),直接传输距离最远10k m (5kb /s),每条总线可挂接设备多达110个,特别适用于实时性要求很高的网络。由于通信速率高、开放性好、报文短,纠错能力和扩展能力强以及控制简单、应用成本低等优点,CAN 总线已被应用到众多的工业过程监控领域,是公认最有前途的现场总线之一[1]。

由于是多主控制,CAN 总线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必然会存在竞争、同步等问题,同时对于任何一种CPU 而言,都需要将并行数据转换成CAN 总线串行数据格式,并附加相应的串行控制位。如何保证CAN 总线数据传送的一贯性和连续性,并很好地处理总线与CPU 竞争消息RAM,以及上位PC 机数据接口瓶颈和数据冲突等一系列问题,将是CAN 总线控制系统设计的重点。笔者根据这一思路,分析比较了大量的M CU 、C AN 控制器芯片和不同的总线结构,设计出基于C8051F 系列单片机的CAN 复杂总线控制系统,很好地解决了这些核心问题。本设计的硬件系统和基本的软件系统已经全部实现并得到了验证。

1 CAN 总线控制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一个优秀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应该满足实时监控、智能扩展、

可远距离传输、可应对复杂网络、良好的稳定性和方便性、完善的上位机管理等要求。为此比较了现在控制领域中最常用的控制总线 CAN 和RS -485,并给出了完整的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相对于R S -485/422只能采取主从式的多点通信,CAN 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主通信,并且竞争和同步基本上由协议内部解决,设计者只需在此基础上做出进一步设定。就节点数而言,RS -422支持10个,RS -485支持32个,而CAN 可支持110个之多,并且最大传输距离远大于RS -485/422的1219m 。同时CAN 总线有着更低的误码率(10-11数量级),并且由硬件完成底层的逻辑功能,由协议完成大部分数据链路层功能,用户只需在应用层上设计。与RS -485/422相比,CAN 的同步位可以更好、更可靠地保证数据传送,同时它还采取了非破坏性仲裁技术,并能根据错误检测,在总线严重受干扰的情况下自行判断关闭总线,确保正常的数据传输。

然而由于每帧报文最大只能传送8B 数据,CAN 总线在大批量数据传输上速度大大下降,而R S -485/422却没有这种限制,因而更适用于数据量较大的场合;此外,目前绝大多数现场控制智能仪器都配有R S -485/422接口,也使得RS -485/422总线的应用更为方便。

基于以上分析,综合CAN 和RS -485/422总线的优势,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混合CAN 总线监控系统。它以CAN 总线为主,部分数据量较大或需要双通道数据通信节点间采用一个或多个R S -485/422总线,组建成辅助子网,作为CAN 总线的有力补充。

图1 CAN

总线控制系统总体结构

图2 CAN 通用节点电路结构

系统主要由上位PC 机、带有U SB 接口的主机C AN 节点、通用CAN 节点、CAN 网关节点、中继器节点,以及专用于高精度ADC 采样和精密控制的智能测控节点组成。网络采用总线式拓扑结构,工作在多主通信方式,可根据具体应用需求任意添加或删除节点。

2 M CU 选择与CAN 节点功能设计

选择合适的M CU 是CAN 总线控制系统设计成功的关键。它必须能适应各类复杂监控系统的要求,如实时性、低功耗、快速数据处理、集成数模外设功能、集成CAN 总线接口,还应该集成充足的F lash 或RAM 供程序、数据存储,以简化电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此外,它还要具有低成本和恶劣环境下的适应性。在综合比较了当前业界流行的几款M CU,如DSP2000系列、ATM 89系列和C8051F 系列之后,最终选择了S ilicon L aborator i es 的C8051F 这一系列高性能8位单片机。

C8051F 系列单片机是完全集成的混合信号系统级芯片(SOC ),具有与M CS -51完全兼容的指令内核。由于采用了流水线处理技术,不再区分时钟周期和机器周期,大大提高了指令执行效率,使其处理速度不逊于许多16位单

片机(如DSP2407)。在低功耗的同时它还拥有着控制系统所需的丰富模拟、数字外设,大量的外设功能接口,通过交叉开关表分配到64个I/O 引脚,这一独创性设计使得芯片集成度大大增高。此外,C8051F 还采用了F l ash ROM 技术,集成了J TAG,实现了真正的在线编程和片上调试[2];

其中,C8051F 040内集成了完全支持CAN2.0A 和CAN 2.0B 的CAN 控制器,独立的消息RAM 可以处理32条消息对象,每个消息对象都可以进行发送和接收滤波,最高工作速率达到1M b /s ,能够完成CAN 总线协议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的所有功能[3]

;其中CAN 总线的竞争处理、CPU 接口、同步、数据的一贯性以及连续性保证,都是由硬件来解决,CP U 因此得以腾出大量的精力来处理其他的用户功能。以上这些特性,使得F040成为CAN 总线节点微控制器的良好选择。

在此分析基础上,分别设计了以下CAN 总线节点:

(1)通用CAN 节点。以实现CAN 通信功能为主要目的,同时将微控制器F040内集成的大量外设引出,供无限功能扩展,并可实现1~2条R S -485/422总线辅助主CAN 总线通信。(2)智能测控节点。采用集成了24位ADC 的高速M CU C8051F350和带SP I 接口的独立CAN 控制器M CP2515,通过CAN 总线将实时采集数据送至控制网络,根据接收的指令控制底层器件完成相应动作,实现智能测控。

(3)主机CAN 节点。实现CAN 总线与上位PC 机的通信接口,选用U SB 转UA RT 桥接芯片CP2102,完成主机节点与上位机的通信,实现即插即用、U SB2.0高速数据传输,无需额

外供电。

此外,为了满足远距离数据传输以及具有

复杂结构的控制系统要求,如水利测控系统、大型过程控制系统,在主CAN 总线上又添加了网关节点和中继器节点,实现CAN 总线的子网扩展和远程传输中继。

3 CAN 通用节点设计

3.1 通用节点与最小系统板设计

由于C8051F040的数字和模拟外设功能强大,大大减少了外围芯片,简化了硬件电路,使最小系统电路体积缩小;并且通过引出的微控制器引脚,可以方便地任意扩展节点功能。电路设计如图2所示。

采用T I 公司生产的3.3V 芯片SN65HVD230CAN 作为总线收发器,该收发器与PCA82C250引脚兼容,具有差分收发能力、高速率传输(1M b /s)、高抗电磁干扰、超小封装、低功耗性能,并有3种不同工作模式可供选用,与F040配合使用,可使外围电路更加简洁。

作为CAN 总线辅助的R S -485/R S -422总线接口电路,采用M ax i m 公司的低功耗、限摆率收发器MAX 489E ,通过F040的两个UART 和4个通用I/O 引脚来进行收发和控制,可以任意配置成4线或2线、R S -485或者R S -422总线。3.2 具体硬件电路

C8051F040最小系统硬件电路如图3所示,限于篇幅省略了另外一个MAX 489E 外围电路。图中M AX 489E 的D I 、RO 、DE 、/RE 引脚分别连接F040的P 0.0,P0.1,P3.0,P3.1引脚,前

图3 C8051F040最小系统硬件电路图

两个引脚由交叉开关分配给UART 0,后两个普通I /O 分别作发送和接收使能信号。P0.1(RXD0)靠近F040的引脚处加上一个10k 的上拉电阻R 8,用来保证RXD 输入端常态为高电平,准确检测低电平的出现。此外,在M AX 489E 的输入端口A 、B 间并联一对方向相反的二极管,保护器件不被过高的瞬态电压损坏,接着各自串联一个10k 电阻R 14、R 15限流,再通过一组上下拉电阻进行电阻匹配,有效抑制反射波干扰,保持总线处于高阻态时,接收端收到的始终是 1 电平。最后并联一个电阻R ,作为R S -485/422总线的终接电阻,其阻值等

于传输电缆的特性阻抗,一般取120

。在本节点作RS -485的终端节点,并且传输距离大于300m 时,闭合跳线片J P4,使终接电阻工作。

CAN 收发器SN 65HVD230的D 、R 引脚分别连接F040的CANTX 和CANRX ,并在靠近C ANRX 处加一个10k 的上拉电阻R 10用于保证接收端常态为高电平,准确检测起始位低电平。在CANH 和CANL 输出引脚间并联一个电阻,作为CAN 总线的终接电阻,在本节点作C AN 总线终端节点时,闭合跳线片J P3,使终接电阻工作。终接电阻值R 等于传输电缆的特性阻抗,一般取值120 。S N 65HV D230的R s 引脚为斜率电阻输入引脚,通过F3.6引脚和跳线片J P2改变加在该引脚上的电压,可以改变收发器工作的方式。

3.3 CAN 通信软件

CAN 通信软件设计通过K e il C51实现,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分别完成F 040交叉开关配置与端口初始化、外部振荡器初始化、CAN 定时寄存器初始化、消息对象初始化、CAN 数据发送和接收、消息响应、错误处理、系统广播等,对于不同的系统功能和应用环境,可方便地进行编程重组。

3.4 CAN 网关、中继器设计简述

在上述基于C8051F040的C AN 节点最小系统基础上,采用M icro ch i p 公司研制的带SP I 接口独立CAN 控制器M CP2515,使微控制器通过SPI 总线连接M CP2515,再通过收发器SN65HVD230连接CAN 总线。加上原有的CAN 总线控制器,即可实现双CAN 总线接口。若将此节点CAN 通信软件设置为接收数据全部实时转发,则可实现CAN 中继器;若设为接收数据按地址部分转发,则可方便地实现CAN 网关功能。

4 带U SB2.0接口的CAN 主机节点设计

4.1 主机节点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主机CAN 节点是C AN 总线与上位PC 机的通信接口。由于大量的总线数据需要从各个节点通过主机节点传送至上位机,又有众多的指令需要通过主机节点向下转发或进行大范围广播,CAN 总线与PC 机在接口处的数据瓶颈和数据冲突问题由此而生。

首先,主机节点需要实现与PC 机的高速通信,这样才能保证监控系统的实时性和数据的完整性,否则,大量待转发的数据

和指令将在主机节点堆积,直至内存满而直接丢弃。通用串行总线U SB 因具有连接简单方便、快速灵活、高速、可靠和总线供电等优良性能,已经逐渐替代了普通的串口通信(最大传输速率限制20kb /s),成为主机节点与上位机通信的首选。

其次,主机节点需要解决两次握手,即PC 机与主机节点的握手通信,主机节点与CAN 总线的握手通信。

此外,主机节点还需要配有充足的内存,用来缓存大量的上传数据和下传指令,解决数据的冲突问题。

由于C8051F040不仅有CAN 控制器,还有大量的存储空间 64KB 的片内F lash 和4K B+256B 的内部RAM,以及外部64KB 数据存储器接口,完全符合CAN 通信和缓存数据空间的要求。而S ili con L aborator i es 公司的U SB 转UART 桥接芯片CP2102,内部自带512B 接收缓冲器和512B 发送缓冲器,更进一步从硬件上解决了数据冲突的问题。它还有300b /s~921.6kb /s 的波特率变化范围,满足高速通信要求;并且集成片内相应的上拉电阻,把全部功能集中在5mm 5mm M LP 封装中,外围电路十分简单;另外,CP2102还集成了5V 转3V 电压调节器,可以由U SB 总线来对整个主机节点供电[3],这样整个电路就只需一根U SB 连线即可实现与PC 机通信,无需额外电源,即插即用,十分方便。

因此,选用了C8051F040和CP2102来设计U SB 接口的主机C AN 节点。4.2 硬件电路设计

基于C8051F 040和CP2102芯片设计的主机CAN 节点电路,如图4所示。由于只需要用到C AN 控制器和两个UART,其他外设接口无需引出,使得C8051F040的外围电路更加简洁。本节点采用S i pex 公司的3.3V 低功耗RS -485收发器SP3485来连接两线制R S -485总线。

为了方便,只用简单的UART 连线,即F040的P1.0(RXD 1)、P1.1(TXD1)引脚分别与CP2102的TXD 、RXD 相连。此外,CP2102具有U SB 挂起和恢复信号支持功能,将它的SU S -END 与/SU SPEND 引脚连接到F 040的P1.3、P1.2,并在交叉开关里将后者设为外部中断/I NT 0。这样,当在总线上检测到挂起信号时,CP 2102将进入挂起模式,发出S U SPEND 和/S U SPEND 信号,外部中断0触发F040里的中断处理程序,告知F 040停止

图4 带USB 接口的CAN 主机节点电路

向上位机转发数据,并做出缓存数据以及其他一系列响应动作。本设计中,CP2102可由两种方式复位,一种是F040输出一个复位信号给CP2102的/R S T 引脚,进行软件复位;另一种方式是在程序无法检测到芯片时进行硬件复位。本设计中,针对C8051F040和CP2102分别设计了硬件复位电路。

值得注意的是,/S U SPEND 在CP 2102复位期间会暂时处于高电平,为确保/I NT 0的状态,特在/S U SPEND 引脚加上一个10k 的下拉电阻,以避免这种情况。

整个主机CAN 节点的电路实现仅为5c m 6cm ,只有普通鼠标大小的一半;并且只需一根U SB 线与上位机相连,一条线与CAN 总线相连,即可实现对整个控制系统的监控。如果使用便携式计算机,还能随时随地跟踪总线状态。

4.3 U SB 通信软件设计

作为上位机的基本通信软件,不仅应该提供U SB 与PC 机操作系统的软件接口,还要能够实现两次握手,能够灵活设置两种通信的波特率,并实现收发数据和UART 状态显示这一系列主要功能。

由于CP2102内置有与计算机通信的U SB 协议,上位机在安装S i Labs 免费提供的CP2102驱动程序后,主机CAN 节点就会在计算机上产生一个增加的虚拟COM 口,用户可以按照通用串行口的控制方式使用这个COM 口控制CP 2102,从而实现与F040的通信,再由F040最终到达C AN 总线。

用V B 设计出的主机CAN 节点-上位PC 机基本通信软件如图5

所示。

图5 主机CAN 节点-上位机通信软件界面该通信软件分别实现了串口选择、波特率设定、串口开关控

制、接收显示及保存数据、通信状态监控、数据与命令字的发送。主机CAN 节点可以根据规定好的命令字来调整UART 通信波特率、设定CAN 总线波特率、发送控制命令以及收发各种数据等。

5 结束语

基于C8051F040、F350单片机以及U SB 转UART 桥接芯片CP2102的CAN 总线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在硬件和软件上都得到了检验。它是一个功能强大、

多主的混合总线监控网络,成功地解决

了监控系统中数据传输瓶颈和数据冲突、数据同步等一系列问题,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和稳定性,结构简单,集成度高,易扩展,易操作。其中通用节点的设计使具体应用更方便、更灵活;中继器和C AN 网关节点的设计可实现超远距离大型监控网络;带U SB 接口的主机CAN 节点即插即用,无需额外供电,使用便携式计算机作上位机与之相连,便可随时随地管理跟踪整个系统状态。该控制系统能够方便实现各类工业过程、传感器网络、水利工程等领域的分布式实时监控,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参考文献:

[1] 史久根,张培仁,陈真勇.CAN 现场总线系统设技术[M ].北京:国

防工业出版社,2004.

[2] 鲍可进.C 8051F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6.

[3] C8051F04x Data Sheet ,Rev i s i on 1.4[Z].S ili cion Laboratories ,2004.[4] CP2102Dat a Sheet ,R evisi on 1.1[Z].S ilici on Laboratori es ,2005.

研华科技高交会精彩呈现,新品倍受关注

2007年10月17日,为期6天的第九届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拉下帷幕,研华科技以色彩稳重的展台形象再次突显了工控行业领导者的风范,向到场的观众展示了研华嵌入式主板、工业计算机平台、平板电脑、Compact PC I 、嵌入式工控机、网络安全平台、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数字电子看板、车载终端等几十种最新产品。

生动的展示,直觉的感受,研华车载终端产品和U bi Q 智能家居终端产品以其新颖的展示形式和尖端的科技吸引着来往的人群。研华展出的高性能S OM-Express 模块:S OM-5782和高集成度的SO M-XTX 模块:SO M-4780,也倍受关注,特别是07年初开始推广的SO M 载板设计协助服务已经得到了军工、电力、医疗等行业客户的认可,本次展会上也引起了诸多观众的兴趣。该区产品从操作员终端(HM I)、坚固型IPC 电脑平台到各种分布式和插入式I/O 系统硬件和软件,专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为客户 一站式自动化采购 提供最佳选择。展览过程中无论是普通观众还是专业观众提出的问题,研华销售及工程师们都给予了最及时和详实的解答。

正如研华企业宣传片中所说的那样 真实值得信赖,通往未来的路有多远,我们的承诺就有多坚定! ,研华通过此次高交会再次展示了研华作为全球领先的网络平台(eP l atf or m )服务供应商的形

象,研华也将继续为客户提供值得信赖的eP l atrfor m 服务。

超声波测距仪硬件电路的设计

超声波测距仪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轮机系楼宇071 周钰泉2007212117 实验目的:了解超声波测距仪的原理,掌握焊接方法,掌握电路串接方法,熟悉电路元件。 实验设备及器材:电烙铁,锡线,电路元件 实验步骤:1,学习keil软件编写程序2、焊接电路板3、运行调试 超声波测距程序: #include unsigned char code dispbitcode[]={0x31,0x32,0x34,0x38,0x30,0x30, 0x30,0x30}; unsigned char code dispcode[]={0x3f,0x06,0x5b,0x4f,0x66, 0x6d,0x7d,0x07,0x7f,0x6f,0x00,0x77,0x7c,0x 39}; unsigned char dispbuf[8]={10,10,10,10,10,10,0,0}; unsigned char dispcount; unsigned char getdata; unsigned int temp; unsigned int temp1;

unsigned char i; sbit ST=P3^0; sbit OE=P3^1; sbit EOC=P3^4; sbit CLK=P3^5; sbit M1=P3^6; sbit M2=P3^7; sbit SPK=P2^6; sbit LA=P3^3; sbit LB=P3^2; sbit LC=P2^7; sbit K1=P2^4; sbit K2=P2^5; bit wd; bit yw; bit shuid; bit shuig; unsigned int cnta; unsigned int cntb; bit alarmflag; void delay10ms(void) { unsigned char i,j; for(i=20;i>0;i--) for(j=248;j>0;j--); } void main(void) { M1=0; M2=0; yw=1; wd=0; SPK=0; ST=0; OE=0; TMOD=0x12; TH0=0x216; TL0=0x216; TH1=(65536-500)/256; TL1=(65536-500)%256; TR1=1; TR0=1; ET0=1; ET1=1; EA=1; ST=1; ST=0; while(1) { if(K1==0) { delay10ms(); if(K1==0) { yw=1; wd=0; } } else if(K2==0) { delay10ms(); if(K2==0) { wd=1; yw=0; } } else if(LC==1) { delay10ms(); if(LC==1) { M1=0; M2=1; temp1=13; shuid=0; shuig=1; LB=0; } } else if((LC==0) && (LB==1)) { delay10ms(); if((LC==0) && (LB==1)) { M1=0; M2=0; temp1=12; shuig=0; shuid=0; LB=0; }

通信与现场总线课程设计报告书

电气工程学院 通信与现场总线课程设计

目录 一:设计任务 (4) 理想模型: (4) 实验中用到的任务模型 (5) 二:力控软件平台建立的实验模型 (5) 三、实验设备与仪器 (6) 四、设计思路与过程 (6) 五、调试和功能 (13) 六、联机调试:C/S方式的远程控制 (26) 七、课设总结与心得 (29)

(一)本次课程设计题目: 通过三维力控组态软件实现对搅拌罐的网络控制 (二)主要容及要求 在组态软件Forecontrol V6.1平台上,通过工业以太网,分别以C/S方式(客户端/服务器)及B/S方式(浏览器/服务器)完成对SIEMENS的可编程序控制器通过工业现场总线PROFIBUS方式与2台SIEMENS MM440变频器控制的三相异步电机的实际工程平台,实现对搅拌罐PLC控制系统(含本地控制和远程控制)的网络控制。 独立完成,承担系统设计、系统分析、组态软件的学习与编程、网络系统调试等任务,要求提供最终的解决程序(验收)和相关文件,并以报告论文方式说明实现的思路及工程应用前景。 (三)进度安排: (1)在第一次课堂上了解并知道了Forecontrol V6.1软件的初步使用。 (2)根据相关资料,熟悉并设计并完成客户端组态软件的实际工艺流程界面界面的绘制。 (3)对搅拌罐工程相关控制进行了编程。 (4)熟悉服务器端通信参数的要求,完成C/S的网络控制。 (4)3月30日在实验室完成整个系统的软件调试及最后联机调试。 (5)撰写设计报告。

通过三维力控组态软件实现 对搅拌罐的网络控制 一:设计任务 在组态软件Forecontrol V6.1平台上,通过工业以太网,分别以C/S方式(客户端/服务器)及B/S方式(浏览器/服务器)完成对SIEMENS的可编程序控制器通过工业现场总线PROFIBUS方式与2台SIEMENS MM440变频器控制的三相异步电机的实际工程平台,实现对搅拌罐PLC控制系统(含本地控制和远程控制)的网络控制。 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主要运用了C/S(客户端/服务器)方式,实现对搅拌罐PLC控制系统(含本地控制和远程控制)的网络控制。 理想模型:

硬件电路设计过程经验分享 (1)

献给那些刚开始或即将开始设计硬件电路的人。时光飞逝,离俺最初画第一块电路已有3年。刚刚开始接触电路板的时候,与你一样,俺充满了疑惑同时又带着些兴奋。在网上许多关于硬件电路的经验、知识让人目不暇接。像信号完整性,EMI,PS设计准会把你搞晕。别急,一切要慢慢来。 1)总体思路。 设计硬件电路,大的框架和架构要搞清楚,但要做到这一点还真不容易。有些大框架也许自己的老板、老师已经想好,自己只是把思路具体实现;但也有些要自己设计框架的,那就要搞清楚要实现什么功能,然后找找有否能实现同样或相似功能的参考电路板(要懂得尽量利用他人的成果,越是有经验的工程师越会懂得借鉴他人的成果)。 2)理解电路。 如果你找到了的参考设计,那么恭喜你,你可以节约很多时间了(包括前期设计和后期调试)。马上就copy?NO,还是先看懂理解了再说,一方面能提高我们的电路理解能力,而且能避免设计中的错误。 3)没有找到参考设计? 没关系。先确定大IC芯片,找datasheet,看其关键参数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哪些才是自己需要的关键参数,以及能否看懂这些关键参数,都是硬件工程师的能力的体现,这也需要长期地慢慢地积累。这期间,要善于提问,因为自己不懂的东西,别人往往一句话就能点醒你,尤其是硬件设计。 4)硬件电路设计主要是三个部分,原理图,pcb,物料清单(BOM)表。 原理图设计就是将前面的思路转化为电路原理图。它很像我们教科书上的电路图。

pcb涉及到实际的电路板,它根据原理图转化而来的网表(网表是沟通原理图和pcb之间的桥梁),而将具体的元器件的封装放置(布局)在电路板上,然后根据飞线(也叫预拉线)连接其电信号(布线)。完成了pcb布局布线后,要用到哪些元器件应该有所归纳,所以我们将用到BOM表。 5)用什么工具? Protel,也就是altimuml容易上手,在国内也比较流行,应付一般的工作已经足够,适合初入门的设计者使用。 6)to be continued...... 其实无论用简单的protel或者复杂的cadence工具,硬件设计大环节是一样的(protel上的操作类似windwos,是post-command型的;而cadence的产品concept&allegro是pre-command型的,用惯了protel,突然转向cadence的工具,会不习惯就是这个原因)。设计大环节都要有1)原理图设计。2)pcb设计。3)制作BOM 表。现在简要谈一下设计流程(步骤): 1)原理图库建立。要将一个新元件摆放在原理图上,我们必须得建立改元件的库。库中主要定义了该新元件的管脚定义及其属性,并且以具体的图形形式来代表(我们常常看到的是一个矩形(代表其IC BODY),周围许多短线(代表IC管脚))。protel创建库及其简单,而且因为用的人多,许多元件都能找到现成的库,这一点对使用者极为方便。应搞清楚ic body,ic pins,input pin,output pin,analog pin,digital pin,power pin等区别。 2)有了充足的库之后,就可以在原理图上画图了,按照datasheet和系统设计的要

利用51单片机实现SPI总线通信

利用51单片机实现SPI总线通信 一:题目及要求 1:基本内容 1.1:理解51单片机和SPI总线通信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1.2:以51单片机为核心分别设计SPI总线通信发送及接收电路; 1.3:熟练应用C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程序; 1.4:应用Protues软件完成仿真,仿真结果需包括示波器波形,通过一定的 方式(如LED灯、LED显示器等)显示发送和接受数据结果; 1.5:下载程序到开发板,实现串口通信功能(选做); 1.6:提交设计报告。 2:基本要求 本设计采用三线式SPI总线,一条时钟线SCK,一条数据输入线MOSI,一条数据输出线MISO。时钟极性CPOL=0,时钟相位CPHA=0。 二:设计思路 1:掌握51单片机和SPI总线通信的工作原理; 2:利用1中的原理设计SPI总线通信发送和接受电路; 3:编程模拟SPI时序,包括串行时钟、数据输入和输出; 4:利用Protues软件仿真,观察结果; 5:顺利仿真后,下载到开发板实现串行通信功能。 三:设计过程及内容 1:SPI总线简介 SPI ( 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 ——串行外设接口) 总线是Motorola公司推出的一种同步串行接口技术。SPI总线系统是一种同步串行外设接口,允许MCU(微控制器)与各种外围设备以串行方式进行通信、数据交换。外围设备包括FLASHRAM、A/ D 转换器、网络控制器、MCU 等。SPI,是一种高速的,全双工,同步的通信总线,并且在芯片的管脚上只占用四根线,节约了芯片的管脚,同时为PCB的布局上节省空间,提供方便,正是出于这种简单易用的特性,现

基于51单片机的USB键盘设计与实现

三江学院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基于51单片机的USB键盘设计与实现高职院院(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学生姓名梁邱一学号 G105071013 指导教师孙传峰职称讲师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三江学院 起讫日期 2013年12月10日至2014年4月12日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计算机外设接口因为存在许多缺点已经不能适应计算机的发展需要。比起传统的AT,PS/2,串口,通用串行总线USB,具有速度快,使用方便灵活,易于扩展,支持即插即用,成本低廉等一系列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论文阐述了51系列单片机和USB的相关内容,详细介绍了系统的一些功能设计,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在程序调试期间用简单的串口通信电路,通过串口调试助手掌握了USB指令的传输过程,这对整个方案的设计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论文以单片机最小系统配合模拟键盘组成的USB键盘硬件系统,通过对D12芯片的学习与探索,在其基本命令接口的支持下,结合硬件进行相应的固件程序设计,使其在USB协议下,实现USB模块与PC的数据通信,完成USB键盘的功能模拟。 总结论文研究工作有阐述USB总线的原理、对本设计的系统要求作出了分析、根据要求选定元件和具体编程方案、针对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对相关芯片作了详细介绍以及在硬件部分设计了原理图。 关键词:USB;D12;PC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nstantly updated, traditional computer peripheral interface because there are many shortcomings have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https://www.360docs.net/doc/d611249800.html,pared to traditional AT, PS / 2, serial, 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with fast, flexible and easy to use, easy to expand, support Plug and Play, a series of advantages, such as low cost, has been widely used.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51 series and USB related content, detailing some of the features of the system design, including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sign.During debugging a simple serial communication circuit, through the serial port debugging assistant master USB transfer instructions, which designed the entire program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guiding.Thesis smallest single-chip system consisting of analog keyboard with a USB keyboard hardware system, by learning and exploration D12 chips, with the support of its basic command interface,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corresponding hardware firmware design, making it in the USB protocol, USB module data communication with the PC, the USB keyboard to complete the functional simul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research work has elaborated the principle of the USB bus, the system is designed to require the analysis, components and solutions based on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the selected programming for the system to achieve the function of the relevant chip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in the hardware part of the design as well as the principle of Figure. Keywords:USB;D12;PC

单片机常用名词解释

单片机常用名词解释 总线: 指能为多个部件服务的信息传送线,在微机系统中各个部件通过总线相互通信。 地址总线(AB):地址总线是单向的,用于传送地址信息。地址总线的宽度为16位,因此基外部存储器直接寻址64K,16位地址总线由P0口经地址锁存器提供低8位地址(A0~A7),P2口直接提供高8位地址(A8~A15)。 数据总线(DB):一般为双向,用于CPU与存储器,CPU与外设、或外设与外设之间传送数据信息(包括实际意义的数据和指令码)。数据总线宽度为8位,由P0口提供。 控制总线(CB):是计算机系统中所有控制信号的总称,在控制总线中传送的是控制信息。由P3口的第二功能状态和4根独立的控制总线,RESET、EA、ALE、PSEN组成。 存储器:用来存放计算机中的所有信息:包括程序、原始数据、运算的中间结果及最终结果等。 只读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在使用时,只能读出而不能写入,断电后ROM中的信息不会丢失。因此一般用来存放一些固定程序,如监控程序、子程序、字库及数据表等。ROM按存储信息的方法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1、掩膜ROM:掩膜ROM也称固定ROM,它是由厂家编好程序写入ROM(称固化)供用户使用,用户不能更改内部程序,其特点是价格便宜。 2、可编程的只读存储器(PROM):它的内容可由用户根据自已所编程序一次性写入,一旦写入,只能读出,而不能再进行更改,这类存储器现在也称为OTP(Only Time Programmable)。 3、可改写的只读存储器EPROM:前两种ROM只能进行一次性写入,因而用户较少使用,目前较为流行的ROM芯片为EPROM。因为它的内容可以通过紫外线照射而彻底擦除,擦除后又可重新写入新的程序。 4、可电改写只读存储器(EEPROM): EEPROM可用电的方法写入和清除其内容,其编程电压和清除电压均与微机CPU的5V工作电压相同,不需另加电压。它既有与RAM一样读写操作简便,又有数据不会因掉电而丢失的优点,因而使用极为方便。现在这种存储器的使用最为广泛。

硬件电路设计基础知识

硬件电路设计基础知识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硬件电子电路基础

第一章半导体器件 §1-1 半导体基础知识一、什么是半导体

半导体就是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导电能力即电导率)(如:硅Si 锗Ge等+4价元素以及化合物) 二、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本征半导体――纯净、晶体结构完整的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 硅和锗的共价键结构。(略) 1、半导体的导电率会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发生变化 掺杂──管子 温度──热敏元件 光照──光敏元件等 2、半导体中的两种载流子──自由电子和空穴 自由电子──受束缚的电子(-) 空穴──电子跳走以后留下的坑(+) 三、杂质半导体──N型、P型 (前讲)掺杂可以显着地改变半导体的导电特性,从而制造出杂质半导体。 N型半导体(自由电子多) 掺杂为+5价元素。如:磷;砷 P──+5价使自由电子大大增加 原理: Si──+4价 P与Si形成共价键后多余了一个电子。 载流子组成:

o本征激发的空穴和自由电子──数量少。 o掺杂后由P提供的自由电子──数量多。 o空穴──少子 o自由电子──多子 P型半导体(空穴多) 掺杂为+3价元素。如:硼;铝使空穴大大增加 原理: Si──+4价 B与Si形成共价键后多余了一个空穴。 B──+3价 载流子组成: o本征激发的空穴和自由电子──数量少。 o掺杂后由B提供的空穴──数量多。 o空穴──多子 o自由电子──少子 结论:N型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为自由电子; P型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为空穴。 §1-2 PN结 一、PN结的基本原理 1、什么是PN结 将一块P型半导体和一块N型半导体紧密第结合在一起时,交界面两侧的那部分区域。

现场总线设计报告

# 重庆科技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院(系):_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 测控普2007-01 学生姓名: 黄亮学号: 99 设计地点(单位)__ I502________ __ ______ 设计题目:__基于WinCC和S7-300的温度测控系统__ * 完成日期:2010年 12 月 10 日 指导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 成绩(五级记分制):______ __________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 ________ <

目录

1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基于WinCC和S7-300的温度测控系统 教研室主任:指导教师:胡文金、刘显荣 2010 年 11月 26 日

2温度控制对象概述 温度是流程工业中极为常见的热工参数,对它的控制也是过程控制的一个重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对温度控制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温控系统的控制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能否成功地将温度控制在所需范围内,关系到整个活动的成败,由于控制对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采用的温控手段的多样性,且控制对象普遍具有时间常数大、纯滞后时间长、时变性较明显等特点,给控制带来一定难度。 在本次设计中采用的是TKPLC-2型温度加热器。 功能特点与技术参数 TKPLC-2型温度加热器是包括三个模块,电压驱动模块、电阻丝加热模块以及电流输出模块,温度加热器功率为50W。电压输入为0-5V,电流采用标准的DDZⅢ型4-20mA输出信号,温度传感器采用Pt100,测温范围0-200℃,Pt100采用电桥连接。电阻丝温度变化大概为0-100℃,因此满足实验的要求。 控制手段 温度控制对象由于存在比较大的滞后,控制快速性以及控制精度较难权衡,因此控制比较复杂。针对各种温度控制对象,已经有了各种不同的温度控制方法,包括最经典的PID控制算法,模糊控制算法,神经网络控制,最优控制等等,这些控制算法各有各自的特点及优势。 由于实验的条件以及自身的知识水平,采用最经典的PID控制算法作为本次课程设计的核心温度控制算法。整个控制流程为:由温度加热器的自带的温度传感器Pt100实时测量温度,再由温度加热器内部调理电路,将温度信号转换为4-20mA的电流信号,电流信号通过电缆传送到S7300型号PLC的模拟量输入端,通过PLC内部自带的FB58温度控制PID模块控制,然后通过PLC的模拟量输出口采用0-10V(实际程序控制只需输出0-5V)方式电压输出控制温度加热器的加热电压,达到控制温度的目的。此外实验中还通过WinCC组态软件来实时监控温度控制过程,包括实时温度,PID三个参数(Kp、Ti、Td),以及输出控制流量,绘制实时曲线,棒图等。PLC通过DP总线与PC连接,WinCC组态软件通过配置PG接口与PLC连接,达到数据传输的目的。 以此,一个PID温度控制以及实施监控的控制的系统叙述完毕。

硬件电路设计基础知识

硬件电子电路基础

第一章半导体器件 §1-1 半导体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半导体 半导体就是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导电能力即电导率)(如:硅Si 锗Ge等+4价元素以及化合物)

二、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本征半导体――纯净、晶体结构完整的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 硅和锗的共价键结构。(略) 1、半导体的导电率会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发生变化 ?掺杂──管子 ?温度──热敏元件 ?光照──光敏元件等 2、半导体中的两种载流子──自由电子和空穴 ?自由电子──受束缚的电子(-) ?空穴──电子跳走以后留下的坑(+) 三、杂质半导体──N型、P型 (前讲)掺杂可以显著地改变半导体的导电特性,从而制造出杂质半导体。 ?N型半导体(自由电子多) 掺杂为+5价元素。如:磷;砷P──+5价使自由电子大大增加原理:Si──+4价P与Si形成共价键后多余了一个电子。 载流子组成: o本征激发的空穴和自由电子──数量少。 o掺杂后由P提供的自由电子──数量多。 o空穴──少子 o自由电子──多子 ?P型半导体(空穴多) 掺杂为+3价元素。如:硼;铝使空穴大大增加 原理:Si──+4价B与Si形成共价键后多余了一个空穴。 B──+3价 载流子组成:

o本征激发的空穴和自由电子──数量少。 o掺杂后由B提供的空穴──数量多。 o空穴──多子 o自由电子──少子 结论:N型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为自由电子; P型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为空穴。 §1-2 PN结 一、PN结的基本原理 1、什么是PN结 将一块P型半导体和一块N型半导体紧密第结合在一起时,交界面两侧的那部分区域。 2、PN结的结构 分界面上的情况: P区:空穴多 N区:自由电子多 扩散运动: 多的往少的那去,并被复合掉。留下了正、负离子。 (正、负离子不能移动) 留下了一个正、负离子区──耗尽区。 由正、负离子区形成了一个内建电场(即势垒高度)。 方向:N--> P 大小:与材料和温度有关。(很小,约零点几伏)

单片机常用总线讲解

第8章单片机常用总线讲解 8.1 C总线接口 80C51单片机本身不具有总线接口,但是通过软件进行模拟,可以挂接具有C接口的芯片。 8.1.1 C总线的介绍 串行扩展总线在单片机系统中的应用是目前单片机技术发展的一种趋势。在目前比较流行的几种串行扩展总线中,总线以其严格的规范和众多带接口的外围器件而获得广泛应用。总线是PHILIPS公司推出的芯片间串行传输总线,它由两根线组成,一根是串行时钟线(SCL),一根是串行数据线(SDA)。主控器利用串行时钟线发出时钟信号,利用串行数据线发送或接收数据。总线由主控器电路引出,凡具有接口的电路(受控器)都可以挂接在总线上,主控器通过总线对受控器进行控制。 随着总线研究的深入,总线已经广泛应用于视/音频领域、IC卡行业和一些家电产品中,在智能仪器、仪表和工业测控领域也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 8.1.2 总线的特点 总线的广泛应用是同它卓越的性能和简便的操作方法分不开的。总线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硬件结构上具有相同的硬件接口界面。总线系统中,任何一个总线接口的外围器件,不论其功能差别有多大,都是通过串行数据线(SDA)和串行时钟线(SCL)连接到总线上。这一特点给用户在设计用用系统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用户不必理解每个总线接口器件的功能如何,只需将器件的SDA和SCL引脚连到总线上,然后对该器件模块进行独立的电路设计,从而简化了系统设计的复杂性,提高了系统抗干扰的能力。 线接口器件地址具有根大的独立性。每个接口芯片具有唯一的器件地址,由于不能发出串行时钟信号而只能作为从器件使用。各器件之间互不干扰,相互之间不能进行通信,各个器件可以单独供电。单片机与器件之间的通信是通过独一无二的器件地址来实现的。 软件操作的一致性。由于任何器件通过总线与单片机进行数据传送的方式是基本一样的, .v .. ..

硬件电路板设计规范

硬件电路板设计规范(总36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0目录 0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适用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标准或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2PCB设计任务的受理和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PCB设计任务的受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理解设计要求并制定设计计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3规范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本术语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PCB板材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元件库制作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原理图元件库管理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PCB封装库管理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原理图绘制规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PCB设计前的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创建网络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创建PCB板.....................................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布局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布局操作的基本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热设计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本布局具体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布线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布线基本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丝印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可测试性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PCB成板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路硬件设计基础

1.1电路硬件设计基础 1.1.1电路设计 硬件电路设计原理 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设计主要分3个步骤:设计电路原理图、生成网络表、设计印制电路板,如下图所示。 图1-1硬件设计的3个步骤 进行硬件设计开发,首先要进行原理图设计,需要将一个个元器件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连接起来。设计一个原理图的元件来源是“原理图库”,除了元件库外还可以由用户自己增加建立新的元件,用户可以用这些元件来实现所要设计产品的逻辑功能。例如利用Protel 中的画线、总线等工具,将电路中具有电气意义的导线、符号和标识根据设计要求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原理图。 原理图设计完成后要进行网络表输出。网络表是电路原理设计和印制电路板设计中的一个桥梁,它是设计工具软件自动布线的灵魂,可以从原理图中生成,也可以从印制电路板图中提取。常见的原理图输入工具都具有Verilog/VHDL网络表生成功能,这些网络表包含所有的元件及元件之间的网络连接关系。 原理图设计完成后就可进行印制电路板设计。进行印制电路板设计时,可以利用Protel 提供的包括自动布线、各种设计规则的确定、叠层的设计、布线方式的设计、信号完整性设计等强大的布线功能,完成复杂的印制电路板设计,达到系统的准确性、功能性、可靠性设计。 电路设计方法(有效步骤) 电路原理图设计不仅是整个电路设计的第一步,也是电路设计的基础。由于以后的设计工作都是以此为基础,因此电路原理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以后的设计工作。电路原理图的具体设计步骤,如图所示。

图1-2原理图设计流程图 (1)建立元件库中没有的库元件 元件库中保存的元件只有常用元件。设计者在设计时首先碰到的问题往往就是库中没有原理图中的部分元件。这时设计者只有利用设计软件提供的元件编辑功能建立新的库元件,然后才能进行原理图设计。 当采用片上系统的设计方法时,系统电路是针对封装的引脚关系图,与传统的设计方法中采用逻辑关系的库元件不同。 (2)设置图纸属性 设计者根据实际电路的复杂程度设置图纸大小和类型。图纸属性的设置过程实际上是建立设计平台的过程。设计者只有设置好这个工作平台,才能够在上面设计符合要求的电路图。 (3)放置元件 在这个阶段,设计者根据原理图的需要,将元件从元件库中取出放置到图纸上,并根据原理图的需要进行调整,修改位置,对元件的编号、封装进行设置等,为下一步的工作打下基础。 (4)原理图布线 在这个阶段,设计者根据原理图的需要,利用设计软件提供的各种工具和指令进行布线,将工作平面上的元件用具有电气意义的导线、符号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原理图。 (5)检查与校对 在该阶段,设计者利用设计软件提供的各种检测功能对所绘制的原理图进行检查与校对,以保证原理图符合电气规则,同时还应力求做到布局美观。这个过程包括校对元件、导线位置调整以及更改元件的属性等。 (6)电路分析与仿真 这一步,设计者利用原理图仿真软件或设计软件提供的强大的电路仿真功能,对原理图的性能指标进行仿真,使设计者在原理图中就能对自己设计的电路性能指标进行观察、测试,从而避免前期问题后移,造成不必要的返工。

单片机的引脚原理图及说明完整版

单片机的引脚原理图及 说明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一、P0端口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P0端口8位中的一位结构图见下图: 由上图可见,P0端口由锁存器、输入缓冲器、切换开关、一个与非门、一个与门及场效应管驱动电路构成。再看图的右边,标号为P0.X引脚的图标,也就是说P0.X引脚可以是P0.0到P0.7的任何一位,即在P0口有8个与上图相同的电路组成。 下面,我们先就组成P0口的每个单元部份跟大家介绍一下: 先看输入缓冲器:在P0口中,有两个三态的缓冲器,在学数字电路时,我们已知道,三态门有三个状态,即在其的输出端可以是高电平、低电平,同时还有一种就是高阻状态(或称为禁止状态),大家看上图,上面一个是读锁存器的缓冲器,也就是说,要读取D 锁存器输出端Q的数据,那就得使读锁存器的这个缓冲器的三态控制端(上图中标号为‘读锁存器’端)有效。下面一个是读引脚的缓冲器,要读取P0.X引脚上的数据,也要使标号为‘读引脚’的这个三态缓冲器的控制端有效,引脚上的数据才会传输到我们单片机的内部数据总线上。

D锁存器:构成一个锁存器,通常要用一个时序电路,时序的单元电路在学数字电路时我们已知道,一个触发器可以保存一位的二进制数(即具有保持功能),在51单片机的32根I/O口线中都是用一个D触发器来构成锁存器的。大家看上图中的D锁存器,D端是数据输入端,CP是控制端(也就是时序控制信号输入端),Q是输出端,Q非是反向输出端。 对于D触发器来讲,当D输入端有一个输入信号,如果这时控制端CP没有信号(也就是时序脉冲没有到来),这时输入端D的数据是无法传输到输出端Q及反向输出端Q非的。如果时序控制端CP的时序脉冲一旦到了,这时D端输入的数据就会传输到Q及Q非端。数据传送过来后,当CP时序控制端的时序信号消失了,这时,输出端还会保持着上次输入端D的数据(即把上次的数据锁存起来了)。如果下一个时序控制脉冲信号来了,这时D端的数据才再次传送到Q端,从而改变Q端的状态。 多路开关:在51单片机中,当内部的存储器够用(也就是不需要外扩展存储器时,这里讲的存储器包括数据存储器及程序存储器)时,P0口可以作为通用的输入输出端口(即I/O)使用,对于8031(内部没有ROM)的单片机或者编写的程序超过了单片机内部的存储器容量,需要外扩存储器时,P0口就作为‘地址/数据’总线使用。那么这个多路选择开关就是用于选择是做为普通I/O口使用还是作为‘数据/地址’总线使用的选择开关了。大家看上图,当多路开关与下面接通时,P0口是作为普通的I/O口使用的,当多路开关是与上面接通时,P0口是作为‘地址/数据’总线使用的。 输出驱动部份:从上图中我们已看出,P0口的输出是由两个MOS管组成的推拉式结构,也就是说,这两个MOS管一次只能导通一个,当V1导通时,V2就截止,当V2导通时,V1截止。

硬件课程设计简易计算器设计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单片机课程设计 姓名:XXX学号: 22090XXX 专业:计算机09-4班 题目:硬件课程设计 专题:简易计算器设计 指导教师: XXX 设计地点:嘉园时间: 2011-12-23 20011年12月

单片机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年级计算机09-4 学号22090XXX 学生姓名XXX 任务下达日期:2011年12 月15日 设计日期:2011 年12 月15 日至2011 年12 月23日 设计题目:硬件课程设计 设计专题题目:简易计算器设计 设计主要内容和要求: 摘要: 利用单片机及外围接口电路(键盘接口和显示接口电路)设计制作一个计算器。 主要能实现 1.加法:能够计算四位以内的数的加法。 2减法:能计算四位数以内的减法。 3乘法:能够计算两位数以内的乘法。 4除法:能够计算四位数的乘法 5有清零功能,能随时对运算结果和数字输入进行清零。 关键词:单片机; 计算器 ; 加减乘除 指导教师签字:

目录 1 系统概述 (1) 1.1硬件知识概述 (1) 1.1.1 单片机 (1) 1.1.2 C语言 (1) 1.1.3 ISP (1) 1.2设计基本思想 (1) 2硬件电路设计 (2) 2.1 单片机最小系统 (2) 2.2键盘接口电路 (2) 2.3数码管显示电路 (3) 3 软件设计 (4) 3.1 复位电路 (4) 4.系统调试 (5) 4.1 软件流程图 (5) 4.1.1系统软件系统流程图 (5) 5.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7) 附录 (8)

1 系统概述 1.1硬件知识概述 1.1.1 单片机 单片机是一种集成在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时器等功能(可能还包括显示驱动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模拟多路转换器、A/D转换器等电路)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计算机系统。 1.1.2 C语言 C语言是一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它既具有高级语言的特点,又具有汇编语言的特点。它由美国贝尔研究所的D.M.Ritchie于1972年推出。1978后,C语言已先后被移植到大、中、小及微型机上。它可以作为工作系统设计语言,编写系统应用程序,也可以作为应用程序设计语言,编写不依赖计算机硬件的应用程序。它的应用范围广泛,具备很强的数据处理能力,不仅仅是在软件开发上,而且各类科研都需要用到C语言,适于编写系统软件,三维,二维图形和动画。具体应用比如单片机以及嵌入式系统开发。 1.1.3 ISP ISP(In-System Programming)在系统可编程,指电路板上的空白器件可以编程写入最终用户代码,而不需要从电路板上取下器件,已经编程的器件也可以用ISP 方式擦除或再编程。本次课程设计便使用ISP 方式,直接将编写好的程序下载到连接好的单片机中进行调试 1.2设计基本思想 利用单片机及外围接口电路(键盘接口和显示接口电路)设计制作一个计算器,用四位一体数码管显示计算数值及结果。要求用Protel 画出系统的电路原理图,绘出程序流程图,并给出程序清单。 主要能实现 1.加法:能够计算四位以内的数的加法。 2减法:能计算四位数以内的减法。 3乘法:能够计算两位数以内的乘法。 4除法:能够计算四位数的乘法 5有清零功能,能随时对运算结果和数字输入进行清零。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设计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设计 发表时间:2019-06-10T16:29:37.33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作者:华启国 [导读] 根据IEC61158标准定义:现场总线是指安装在制造或过程区域的现场装置与控制室内的自动装置之间的数字式、串行、多点通信的数据总线。 安徽天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根据笔者开发项目现场总线系统的设计和试运经验,全面介绍了现场总线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同时也介绍了与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有关的术语和概念。设计原则主要涉及系统的开放性、有效性、安全性、有效性与安全性平衡以及经济适用性等原则;设计方法包含了设计周期的两个部分———概念设计和详细设计。详细设计主要涉及网络设计、设备选型、系统组态及文档创建等。为同类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有效性;安全性;设计过程 引言 根据IEC61158标准定义:现场总线是指安装在制造或过程区域的现场装置与控制室内的自动装置之间的数字式、串行、多点通信的数据总线。具有全数字化、全分布、双向传输、自诊断、低成本、开放性、互操作性、智能化等特点,在石油、石化等领域获得了成功的应用。目前现场总线标准尚未统一,市场上主流产品有40种之多。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是根据生产工艺特点从市场上选择一种符合生产要求的现场总线产品并根据设计原则构建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笔者根据多年多套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试运经验,以苏丹穆格来得油田开发项目所使用的基金会现场总线系统为例,介绍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为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1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设计原则 1.1有效性原则 有效性是回路正常运行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其目的是尽量减少生产过程的损失。获得高有效性的工程实现方法有分散、诊断和冗余。分散包括网络分散、结构分散、设备物理位置分散、控制回路分散和有限停车等。冗余要求控制器冗余、链路设备冗余、I/O卡件冗余、通信模件冗余、连接介质冗余、变送器冗余和电源冗余等。除此之外,还有冗余分离、备份主设备等辅助备份技术。系统诊断是指设计中对现场总线设备丰富的状态字节和判断能力的利用,从而迅速确定过程问题、故障设备;减少平均修复时间、系统错误停车;实现备份设备间的正确切换等。另外,还有短路保护、本质安全、故障安全等辅助技术。容错是提高系统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容错是指系统在出现故障时仍能正常工作,同时又能查出故障的能力。容错包括三种功能:故障检测、故障鉴别、故障隔离。冗余是实现容错的工程方法。提高系统的诊断覆盖率水平,也可以提高系统有效性。有效性不影响系统的安全性,但系统的有效性低可能会导致装置和工厂无法进行正常生产。 1.2 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总线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原则不同于安全相关系统。工程化的设计方法有现场系统诊断功能的利用、正确组态以及安全联锁功能的分散等。诊断包括通信故障诊断、取代差错检查、通信故障停车以及操作员通知等。正确组态包括设备组态和联锁组态。此处的分散是指将停车联锁功能置于现场总线控制设备或去往阀门定位器的通信中,从而实现安全分散。附加的安全性实现方法还有执行器位置反馈引用、动力源丢失保持以及冗余外输设计中的不一致检查等。 1.3经济适用原则 提高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必然增加系统的成本。多余的冗余以及富余的安全等级是一种浪费。科学的设计方法就是根据实际的生产过程,选择合理的系统冗余度。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具有强大的诊断判断功能,合理地组态,充分地利用可以在提高安全性,增加有效性的前提下,实现设计系统经济适用及够用的原则。 2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与常规控制系统一样分为概念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 2.1 概念设计 现场总线变送器具有多通道和多制式的特点,可实现传统系统中多个变送器的功能。现场总线阀门定位器自带软限位参数,可减少系统的离散输入。现场总线变送器自带控制功能模块,统一了总线系统控制点和测量点。模拟和数字信号在现场总线系统中都以数字信号出现。因此,总线系统对模拟和数字以及输入和输出信号不再区别,工程设计初期不再像传统DCS那样分别计算检测、报警及控制“点”的数量,而只需根据工艺过程对控制系统的要求计算检测和控制设备的总数,并根据设备的物理和逻辑分布确定现场总线系统的初步拓扑结构,通信端口数,链路设备或接口模板数。并以此为基础生成系统设备物资清单。 2.2 详细设计 2.2.1 主站级网络设计 操作员对整个工厂的监视依赖于主站级网络的建立和运行,在控制回路使用位于不同现场级网络的设备时,跨越主站级网络的桥接必须使用。为此,工程设计时操作员站应备份,网络介质应冗余,集线器电源应独立,以确保系统有效性。主站级网络冗余有三个层次:介质冗余、整体网络冗余和以太网设备冗余。介质冗余完全工作在物理介质层,与使用协议无关。设备和端口的冗余是在较介质冗余更高的层次上实施的,与使用协议有关。 2.2.2 现场级网络设计 现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总线型和树形两种。区域内设备密度较低且分布范围较广时宜选用总线拓扑结构。根据设备清单确定现场网络数量,并计算网络端口和现场电源数量。依据选定的拓扑结构和电缆类型选择安装附件,原则上一条支线只连接一台设备。尽可能地让同一回路的设备处于同一网段中,避免不同网段间使用桥接功能,从而提高性能。现场级网络的设计应以贯穿故障条件下对系统影响最小为原则。现代工厂是区域和车间的合理划分,区域应有属于主站级网络的独立子网,子网由路由器相连。即使在冗余控制器或链路系统中,中央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