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大全

施工工艺标准大全

人工挖土

2.1 主要机具:尖、平头铁锹、手锤、手推车、梯子、铁镐、撬棍、钢尺、坡度尺、小线或20号铅丝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土方开挖前,应摸清地下管线等障碍物,并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2.2.2 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基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

2.2.3 场地表面要清理平整,做好排水坡度,在施工区域内,要挖临时性排水沟。

2.2.4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工序,防止错挖或超挖。施工场地应根据需要安装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

2.2.5 开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要降至低于开挖底面的50cm,然后再开挖。

2.2.6 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

3.1 工艺流程:

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沿灰线切出槽边轮廓线→分层开挖→修整槽边→清底

3.2 坡度的确定:

3.2.1 在天然湿度的土中,开挖基坑(槽)和管沟时,当挖土深度不超过下列数值的规定,可不放坡,不加支撑。

3.2.1.1 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一1.0m;

3.2.1.2 硬塑、可塑的粘质粉土及粉质粘土一1.25m;

3.2.1.3 硬塑、可塑的粘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一1.5m;

3.2.1.4 坚硬的粘土一2.0m。

3.2.2 超过上述规定深度,在5m以内时,当土具有天然湿度,构造均匀,水文地质条件好,且无地下水,不加支撑的基坑(槽)和管沟,必须放坡。边坡最陡坡度应符合表1-1的规定。

3.3 根据基础和土质以及现场出土等条件,要合理确定开挖顺序,然后再分段分层平均开挖。

各类土的边坡坡度表1-1 边坡坡度 (高∶宽)

坡顶无荷载坡质有静载坡顶有动载

1 中密的砂土1∶1.00 1∶1.25 1∶1.50

2 中密的碎石类土 (充填物为砂土) 1∶0.75 1∶1.00 1∶1.25

3 硬塑的轻亚粘土1∶0.67 1∶0.75 1∶1.00

4 中密的碎石类土 (充填物为粘性土) 1∶0.50 1∶0.67 1∶0.75

5 硬塑的亚粘土、粘土1∶0.33 1∶0.50 1∶0.67

6 老黄土 1∶0.10 1∶0.25 1∶0.33

7 软土 (经井点降水后) 1∶1.00 ??

3.3.1 开挖各种浅基础,如不放坡时,应先沿灰线直边切出槽边的轮廓线。

3.3.2 开挖各种槽坑:

3.3.2.1 浅条形基础。一般粘性土可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每层深度以60cm为宜,从开挖端都逆向倒退按踏步型挖掘。碎石类土先用镐翻松,正向挖掘,每层深度,视翻土厚度而定,

每层应清底和出土,然后逐步挖掘。

3.3.2.2 浅管沟。与浅的条形基础开挖基本相同,仅沟帮不切直修平。标高按龙门板上平往下返出沟底尺寸,当挖土接近设计标高时,再从两端龙门板下面的沟底标高上返50cm为基准点,拉小线用尺检查沟底标高,最后修整沟底。

3.3.2.3 开挖放坡的坑(槽)和管沟时,应先按施工方案规定的坡度,粗略开挖,再分层按坡度要求做出坡度线,每隔3rn左右做出一条,以此线为准进行铲坡。深管沟挖土时,应在沟帮中间留出宽度80cm左右的倒土台。

3.3.2.4 开挖大面积线基坑时,沿坑三面同时开挖,挖出的土方装入手推车或翻斗车,由未开挖的一面运至弃土地点。

3.4 开挖基坑(槽)或管沟,当接近地下水位时,应先完成标高最低处的挖方,以便在该处集中排水。开挖后,在挖到距槽底50cm以内时,测量放线人员应配合抄出距槽底50cm平线;自每条槽端部20cm处每隔2~3m,在槽帮上钉水平标高小木橛。在挖至接近槽底标高时,用尺或事先量好的50cm标准尺杆,随时以小木橛上平,校核槽底标高。最后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据此修整槽帮,最后清除槽底土方,修底铲平。

3.5 基坑(槽)管沟的直立帮和坡度,在开挖过程和敞露期间应防止塌方,必要时应加以保护。

在开挖槽边弃土时,应保证边坡和直立帮的稳定。当土质良好时,抛于槽边的土方(或材料)应距槽(沟)边缘0.8m以外,高度不宜超过l.5m。在柱基周围、墙基或围墙一侧,不得堆土过高。

3.6 开挖基坑(槽)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应一次运至弃土处,避免二次搬运。

3.7 土方开挖一般不宜在雨季进行。否则工作面不宜过大。应分段、逐片的分期完成。

雨季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注意边坡稳定。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或设置支撑。同时应在坑(槽)外侧围以土堤或开挖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施工时,应加强对边坡、支撑、土堤等的检查。

3.8 土方开挖不宜在冬期施工。如必须在冬期施工时,其施工方法应按冬施方案进行。

采用防止冻结法开挖土方时,可在冻结前用保温材料覆盖或将表层土翻耕耙松,其翻耕深度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一般不小于0.3m。

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必须防止基础下的基土遭受冻结。如基坑(槽)开挖完毕后,有较长的停歇时间,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适当厚度的松土,或用其他保温材料覆盖,地基不得受冻。如遇开挖土方引起邻近建筑物(构筑物)的地基和基础暴露时,应采用防冻措施,以防产生冻结破坏。

4.1 保证项目:

4.1.1 柱基、基坑、基槽和管沟基底的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扰动。

4.2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1-2。

基坑、管沟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值表1-2

项次项目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1 2 3 标高长度、宽度边坡偏陡+0 -50 -0 不允许用水准仪检查用经纬仪、拉线和尺量检查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

6.1 基底超挖:开挖基坑(槽)或管沟均不得超过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其处理方法应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不得私自处理。

6.2 软土地区桩基挖土应防止桩基位移:在密集群桩上开挖基坑时,应在打桩完成后,间隔一段时间,再对称挖土;在密集桩附近开挖基坑(槽)时,应事先确定防桩基位移的措施。

6.3 基底未保护:基坑(槽)开挖后应尽量减少对基上的扰动。如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留出0.3m厚土层,待做基础时再挖掉。

6.4 施工顺序不合理;土方开挖宜先从低处进行,分层分段依次开挖,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

6.5 开挖尺寸不足:基坑(槽)或管沟底部的开挖宽度,除结构宽度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如排水设施、支撑结构所需的宽度,在开挖前均应考虑。

6.6 基坑(槽)或管沟边坡不直不平,基底不平:应加强检查,随挖随修,并要认真验收。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物、构筑物的大型基坑(槽)、管沟以及大面积平整场地等机械挖土。

2.1 主要机具:

2.1.1 挖土机械有:挖土机、推土机、铲运机、自卸汽车等。

2.1.2 一般机具有:铁锹(尖、平头两种)、手推车、小白线或20号铅丝和钢卷尺以及坡度尺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土方开挖前,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2.2.2 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开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

2.2.3 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要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2.2.4 开挖有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要降至开挖面以下0.5m,然后才能开挖。

2.2.5 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和卸车设施等,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进行加固或加宽等准备工作。

2.2.6 选择土方机械,应根据施工区域的地形与作业条件、土的类别与厚度、总工程量和工期综合考虑,以能发挥施工机械的效率来确定,编好施工方案。

2.2.7 施工区域运行路线的布置,应根据作业区域工程的大小、机械性能、运距和地形起伏等情况加以确定。

2.2.8 在机械施工无法作业的部位和修整边坡坡度、清理槽底等,均应配备人工进行。 2.2.9 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

_

3.1 工艺流程:

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分段分层平均下挖→修边和清底

3.2 坡度的确定:

3.2.1 在天然湿度的土中,开挖基础坑(槽)、管沟时,当挖土深度不超过下列数值规定时,可不放坡,不加支撑。

3.2.1.1 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一1.0rn。

3.2.1.2 硬塑、可塑的粘质粉土及粉质粘土一1.25m。

3.2.1.3 硬塑、可塑的粘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5m。

3.2.1.4 坚硬性粘土一2.0m。

3.2.2 超过上述规定深度,在5m以内时,当土具有天然湿度、构造均匀、水文地质条件好,且无地下水,不加支撑的基坑(槽)和管沟,必须放坡。边坡最陡坡度应符合表l-3的规定。

各类土的边坡坡度表1-3 边坡坡度 (高∶宽)

坡顶无荷载坡顶有静载坡顶有动载

1 中密的砂土1∶1.00 1∶1.25 1∶1.50

2 中密的碎石类土 (充填物为砂土) 1∶0.75 1∶1.00 1∶1.25

3 硬塑的轻亚粘土1∶0.67 1∶0.75 1∶1.00

4 中密的碎石类土 (充填物为粘性土) 1∶0.50 1∶0.67 1∶0.75

5 硬塑的亚粘土、粘土1∶0.33 1∶0.50 1∶0.67

6 老黄土 1∶0.10 1∶0.25 1∶0.33

7 软土 (经井点降水后) 1∶1.00 ??

注:当有成熟经验时,可不受本表限制。

3.2.3 使用时间较长的临时性挖方边坡坡度,应根据工程地质和边坡高度,结合当地同类土体的稳定坡度值确定。如地质条件好,土(岩)质较均匀,高度在10m以内的临时性挖方边坡坡度应按表1-4确定:

各类土的挖方边坡坡度表1-4

项次土的类别边坡坡度 (高∶宽)

1 砂土 (不包括细砂、粉砂) 1∶1.25~1∶1.15

坚硬1∶0.75~1∶1.00

硬塑1∶1.0~1∶1.25

充填坚硬、硬塑性粘土 1∶0.5~1∶1.00

充填砂土1∶1.00~1∶1.50

注:当有成熟经验时,可不受本表限制。

3.2.4 挖方经过不同类别土(岩)层或深度超过10m时,其边坡可做成折线形或台阶形。

3.2.5 城市挖方因邻近建筑物限制,而采用护坡桩时,可以不放坡,但要有护坡桩的施工方案。

3.3 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合理确定开挖顺序、路线及开挖深度。

3.3.1 采用推土机开挖大型基坑(槽)时,一般应从两端或顶端开始(纵向)推土,把土推向中部或顶端,暂时堆积,然后再横向将土推离基坑(槽)的两侧。

3.3.2 采用铲运机开挖大型基坑(槽)时,应纵向分行、分层按照坡度线向下铲挖,但每层的中心线地段应比两边稍高一些,以防积水。

3.3.3 采用反铲、拉铲挖土机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其施工方法有两种;

3.3.3.1 端头挖土法:挖土机从基坑(槽)或管沟的端头以倒退行驶的方法进行开挖。自卸汽车配置在挖土机的两侧装运土。

3.3.3.2 侧向挖土法:挖土机一面沿着基坑(槽)或管沟的一侧移动,自卸汽车在另一侧装运土。

3.3.4 挖土机沿挖方边缘移动时,机械距离边坡上缘的宽度不得小于基坑(槽)或管沟深度的1/2。如挖土深度超过5m时,应按专业性施工方案来确定。

3.4 土方开挖宜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随时作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

3.4.l 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槽壁和边坡的状态。深度大于1.5m时,根据土质变化情况,应做好基坑(槽)或管沟的支撑准备,以防坍陷。

3.4.2 开挖基坑(槽)和管沟,不得挖至设计标高以下,如不能准确地挖至设计基底标高时,可在设计标高以上暂留一层土不挖,以便在抄平后,由人工挖出。

暂留土层:一般铲运机、推土机挖土时,为20cm左右;挖土机用反铲、正铲和拉铲挖土时,为30cm左右为宜。

3.4.3 在机械施工挖不到的土方,应配合人工随时进行挖掘,并用手推车把土运到机械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时用机械挖走。

3.5 修帮和清底。在距槽底设计标高50cm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撅,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或铅丝),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除槽底土方。

3.5.1 槽底修理铲平后,进行质量检查验收。

3.5.2 开挖基坑(槽)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应一次运走,避免二次搬运。

3.6 雨、冬期施工:

3.6.1 土方开挖一般不宜在雨季进行,否则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分期完成。 3.6.2 雨期施工在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注意边坡稳定。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坡度,或设置支撑。同时应在坑(槽)外侧围以土堤或开挖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经常对边坡、支撑、土堤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3.6.3 土方开挖不宜在冬期施工。如必须在冬期施工时,其施工方法应按冬施方案进行。

3.6.4 采用防止冻结法开挖土方时,可在冻结以前,用保温材料覆盖或将表层土翻耕耙松,其翻耕深度应根据当地气温条件确定。一般不小于30cm。

3.6.5 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必须防止基础下基土受冻。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适当厚度的松土。或用其他保温材料覆盖。如遇开挖土方引起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地基和基础暴露时,应采取防冻措施,以防产生冻结破坏。

4.1 保证项目:

4.1.1 柱基、基坑、基槽、管沟和场地的基土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扰动。

4.2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l-5。

土方工程的挖方和场地平整允许偏差值表1-5

序号项目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1 2 3 表面标高长度、宽度边坡偏陡 +0 -50 -0 不允许用水准仪检查用经纬仪、拉线和尺量检查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

5.1 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龙门板等,挖运土时不得撞碰、也不得在龙门板上休息。并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定位标准桩和标准水准点也应定期复测和检查是否正确。

5.2 土方开挖时,应防止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管线等发生下沉和变形。必要时应与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协商,采取防护措施,并在施工中进行沉降或位移观测。

5.3 施工中如发现有文物或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应及时报请当地有关部门处理,方可继续施工。如发现有测量用的永久性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的长期观测点等,应加以保护。在敷设有地上或地下管线、电缆的地段进行土方施工时,应事先取得有关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止损坏管线,造成严重事故。

6.l 基底超挖:开挖基坑(槽)管沟不得超过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其处理方法应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不得私自处理。

6.2 基底未保护:基坑(槽)开挖后应尽量减少对基土的扰动。如遇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30cm土层不挖,待做基础时再挖。

6.3 施工顺序不合理:应严格按施工方案规定的施工顺序进行土方开挖施工,应注意宜先从低处开挖,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

6.4 施工机械下沉:施工时必须了解土质和地下水位情况。推土机、铲运机一般需要在地下水位0.5m以上推铲土;挖土机一般需要在地下水位0.8m以上挖土,以防机械自重下沉。正铲挖土机挖方的台阶高度,不得超过最大挖掘高度的1.2倍。

6.5 开挖尺寸不足,边坡过陡:基坑(槽)或管沟底部的开挖宽度和坡度,除应考虑结构尺寸要求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如排水设施、支撑结构等所需的宽度。

6.6 雨季施工时,基槽、坑底应预留30cm土层,在打混凝土垫层前再挖至设计标高。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7.2 工程定位测量记录hao。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基础、坑(槽)底基土质量钎探检查。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砂:一般中砂。

2.1.2 主要机具:

2.1.2.1 人工打钎:一般钢钎,用直径θ22~25mm的钢筋制成,钎头呈60°尖锥形状,钎长1.8~2.0m;8~10磅大锤。

2.2.2.2 机械打钎:轻便触探器(北京地区规定必用)。

2.2.2.3 其他:麻绳或铅丝、梯子(凳子)、手推车、撬棍(拔钢钎用)和钢卷尺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基土已挖至基坑(槽)底设计标高,表面应平整,轴线及坑(槽)宽、长均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2.2.2 根据设计图纸绘制钎探孔位平面布置图。如设计无特殊规定时,可按表l-6执行。

2.2.3 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并要合理地安排钎探顺序,防止错打或漏打。

2.2.4 钎杆上预先划好30cm横线。

3.1 工艺流程:

放钎点线→就位打钎拔钎灌砂

↓↓

记录锤击数检查孔深

3.2 按钎探孔位置平面布置图放线;孔位钉上小木桩或洒上白灰点。

3.3 就位打钎

3.3.1 人工打钎:将钎尖对准孔位,一人扶正钢钎,一人站在操作凳子上,用大锤打钢钎的顶端;锤举高度一般为50~70crn,将钎垂直打入土层中。

3.3.2 机械打钎:将触探杆尖对准孔位,再把穿心锤会在钎杆上,扶正钎杆,拉起穿心锤,使其自由下落,锤距为50cm,把触探杆垂直打入土层中。

3.4 记录锤击数。钎杆每打入土层30cm时,记录一吹锤击数。钎探深度如设计无规定时,一般按表l-6执行。

3.5 拔钎:用麻绳或铅丝将钎杆绑好,留出活套,套内插入撬棍或铁管,利用杠杆原理,将钎拔出。每拔出一段将绳套往下移一段,依此类推,直至完全拔出为止。

3.6 移位:将钎杆或触探器搬到下一孔位,以便继续打钎。

3.7 灌砂:打完的钎孔,经过质量检查人员和有关工长检查孔深与记录无误后,即可进行灌砂。灌砂时,每填入30cm左右可用木棍或钢筋棒捣实一次。灌砂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每孔打完或几孔打完后及时灌砂;另一种是每天打完后,统一灌砂一次。

钎探孔排列方式表1-6

槽宽 (cm) 间距 (m) 深度 (m)

小于80 中心一排 1.5 1.5

80~200 两排错开 1.5 1.5

大于200 梅花型 1.5 2.0

柱基梅花型 1.5~2.0 1.5,并不浅于短边

3.8 整理记录:按钎孔顺序编号,将锤击数填入统一表格内。字迹要清楚,再经过打钎人员和技术员签字后归档。

3.9 冬、雨期施工:

3.9.1 基土受雨后,不得进行钎探。

3.9.2 基土在冬季钎探时,每打几孔后及时掀盖保温材料一次,不得大面积掀盖,以免基土受冻。

4.1 保证项目:

钎探深度必须符合要求,锤击数记录准确,不得作假。

4.2 基本项目

4.2.1 钎位基本准确,探孔不得遗漏。

4.2.2 钎孔灌砂应密实。

5.1 钎探完成后,应作好标记,保护好钎孔,未经质量检查人员和有关工长复验,不得堵塞或灌砂。

6.1 遇钢钎打不下去时,应请示有关工长或技术员:取消钎孔或移位打钎。不得不打,任意填写锤数。

6.2 记录和平面布置图的探孔位置填错:

6.2.1 将钎孔平面布置图上的钎孔与记录表上的钎孔先行对照,有无错误。发现错误及时修改或补打。

6.2.2 在记录表上用色铅笔或符号将不同的钎孔(锤击数的大小)分开。

6.2.3 在钎孔平面布置图上,注明过硬或过软的孔号的位置,把枯井或坟墓等尺寸画上,以便设计勘察人员或有关部门验槽时分析处理。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和民用建筑物中的基坑、基槽、室内地坪、管沟、室外肥槽及散水等人工回填土。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土:宜优先利用基槽中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机杂质。使用前应过筛,其粒径不大于50mm,含水率应符合规定。

2.1.2 主要机具有: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手推车、筛子(孔径40~60mm)、木耙、铁锹(尖头与平头)、2m靠尺、胶皮管、小线和木折尺等。

2.2 作业条件:

2.2.1 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方土料种类、密实度要求、施工条件等,合理地确定填方土料含水率控制范围、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重要回填土方工程,其参数应通过压实试验来确定。

2.2.2 回填前应对基础、箱型基础墙或地下防水层、保护层等进行检查验收,并且要办好隐检手续。其基础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规定的要求,方可进行回填土。

2.2.3 房心和管沟的回填,应在完成上下水、煤气的管道安装和管沟墙间加固后,再进行。并将沟槽、地坪上的积水和有机物等清理干净。

2.2.4 施工前,应做好水平标志,以控制回填土的高度或厚度。如在基坑(槽)或管沟边坡上,每隔3m钉上水平板;室内和散水的边墙上弹上水平线或在地坪上钉上标高控制木桩。

3.1 工艺流程:

基坑(槽)底地坪上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耙平→夯打密实→

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3.2 填土前应将基坑(槽)底或地坪上的垃圾等杂物清理干净;肥槽回填前,必须清理到基础底面标高,将回落的松散垃圾、砂浆、石子等杂物清除干净。

3.3 检验回填土的质量有无杂物,粒径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上的含水量偏低,

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

3.4 回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一般蛙式打夯机每层铺土厚度为200~250mrn;人工打夯不大于200mm。每层铺摊后,随之耙平。

3.5 回填上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穷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并且严禁采用水浇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法。

3.6 深浅两基坑(槽)相连时,应先填夯深基础;填至浅基坑相同的标高时,再与浅基础一起填夯。如必须分段填夯时,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梯形的高宽比一般为1∶2。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1.0m。

3.7 基坑(槽)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基础墙两侧标高不可相差太多,以免把墙挤歪;较长的管沟墙,应采用内部加支撑的措施,然后再在外侧回填土方。

3.8 回填房心及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两侧填土夯实;并应由管道两侧同时进行,直至管项0.5m以上时,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回填细粒料。

3.9 回填土每层填土夯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3.10 修整找干: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

3.11 雨、冬期施工:

3.11.1 基坑(槽)或管沟的回填土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施工中注意雨情,雨前应及时夯完已填土层或将表面压光,并做成一定坡势,以利排除雨水。

3.11.2 施工时应有防雨措施,要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糟)内,以免边坡塌方或基土遭到破坏。

3.11.3 冬期回填土每层铺土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20%~50%;其中冻土块体积不得超过填土总体积的15%;其粒径不得大于150mm。铺填时,冻土块应均匀分布,逐层压实。

3.11.4 填土前,应清除基底上的冰雪和保温材料;填土的上层应用未冻土填铺,其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11.5 管沟底至管顶0.5m范围内不得用含有冻土块的士回填;室内房心、基坑(槽)或管沟不得用含冻土块的土回填。

3.11.6 回填土施工应连续进行,防止基土或已填土层受冻,应及时采取防冻措施。

4.1 保证项目:

4.1.l 基底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

4.1.2 回填的土料,必须符合设计或施工规范的规定。

4.1.3 回填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实。取样测定夯实后土的干土质量密度,其合格率不应小于90%,不合格的干土质量密度的最低值与设计值的差,不应大于0.08g/cm3,且不应集中。环刀取样的方法及数量应符合规定。

4.2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1-7。

回填土工程允许偏差表1-7

序号项目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1 2 顶面标高表面平整度+0 -50 20 用水准或拉线尺量检查用2m靠尺和楔形尺量检查

5.1 施工时,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龙门板等,填运土时不得撞碰,也不得在龙门板上休息。并应定期复测和检查这些标准桩点是否正确。

5.2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设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铺填超厚,严禁汽车直接倒土入槽。

5.3 基础或管沟的现浇混凝土应达到一定强度,不致因填土而受损坏时,方可回填。

5.4 管沟中的管线,肥槽内从建筑物伸出的各种管线,均应妥善保护后,再按规定回填土料,不得碰坏。

6.1 未按要求测定土的干土质量密度:回填土每层都应测定夯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铺摊上层土。试验报告要注明土料种类、试验日期、试验结论及试验人员签字。未达到设计要求部位,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

6.2 回填土下沉:因虚铺土超过规定厚度或冬季施工时有较大的冻土块,或夯实不够遍数,甚至漏夯,坑(槽)底有有机杂物或落土清理不干净,以及冬期做散水,施工用水渗入垫层中,受冻膨胀等造成。这些问题均应在施工中认真执行规范的有关各项规定,并要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6.3 管道下部夯填不实:管道下部应按标准要求填夯回填土,如果漏夯不实会造成管道下方空虚,造成管道折断而渗漏。

6.4 回填土夯压不密:应在夯压时对干土适当洒水加以润湿;如回填土太湿同样夯不密实呈“橡皮土”现象,这时应将“橡皮土”挖出,重新换好土再予夯实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l 地基钎探记录。

7.2 地基隐蔽验收记录。

7.3 回填土的试验报告。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物、构筑物大面积平整场地、大型基坑和管沟等回填土。2.l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碎石类土、砂土(使用细砂、粉砂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和爆破石碴,可用作表层以下填料。它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每层铺填厚度的2/3或3/4(使用振动碾时),含水率应符合规定。

2.1.2 粘性土应检验其含水率,必须达到设计控制范围,方可使用。

2.1.3 盐渍土一般不可使用。但填料中不含有盐晶、盐块或含盐植物的根茎,并符合《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附表1.8的规定的盐渍土则可以使用。

2.1.4 主要机具:

2.1.4.1 装运土方机械有:铲土机、自卸汽车、推土机、铲运机及翻斗车等。

2.1.4.2 碾压机械有:平碾、羊足碾和振动碾等。

2.1.4.3 一般机具有: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手推车、铁锹(平头或尖头)、2m钢尺、20号铅丝、胶皮管等。

2.2 作业条件:

2.2.1 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方土料种类、密实度要求、施工条件等,合理地确定填方土料含水量控制范围、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重要回填土方工程,其参数应通过压实试验来确定。

2.2.2 填土前应对填方基底和已完工程进行检查和中间验收,合格后要作好隐蔽检查和验收手续。

2.2.3 施工前,应做好水平高程标志布置。如大型基坑或沟边上每隔1m钉上水平桩橛或在邻近的固定建筑物上抄上标准高程点。大面积场地上或地坪每隔一定距离钉上水平桩。

2.2.4 确定好土方机械、车辆的行走路线,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进行加固加宽等准备工作。同时要编好施工方案。

工艺流程:

基坑底地坪上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分层碾压密实→检验密实度→

修整找平验收

3.1 填土前,应将基土上的洞穴或基底表面上的树根、垃圾等杂物都处理完毕,清除干净。

3.2 检验土质。检验回填土料的种类、粒径,有无杂物,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土料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填料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

3.3 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的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或按表1-8选用。

填土每层的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表1-8

压实机具每层铺土厚度 (mm) 每层压实遍数 (遍)

平碾羊足碾振动平碾蛙式柴油式打夯机200~300 200~350 600~1500 200~250 6~8 8~16 6~8 3~4

3.4 碾压机械压实填方时,应控制行驶速度,一般不应超过以下规定:

平碾:2km/h 羊足碾:3kW/h

振动碾:2km/h

3.5 碾压时,轮(夯)迹应相互搭接,防止漏压或漏夯。长宽比较大时,填土应分段进行。每层接缝处应作成斜坡形,碾迹重叠。重叠0.5~l.0m左右,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m。

3.6 填方超出基底表面时,应保证边缘部位的压实质量。填土后,如设计不要求边坡修整,宜将填方边缘宽填0.5m;如设计要求边坡修平拍实,宽填可为0.2m。

3.7 在机械施工碾压不到的填土部位,应配合人工推土填充,用蛙式或柴油打夯机分层夯打密实。

3.8 回填土方每层压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3.9 填方全部完成后,表面应进行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找平夯实。

3.10 雨、冬期施工:

3.10.1 雨期施工的填方工程,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工作面不宜过大,应分层分段逐片进行。重要或特殊的土方回填,应尽量在雨期前完成。

3.10.2 雨施时,应有防雨措施或方案,要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和地坪内,以免边坡塌方或基土遭到破坏。

3.10.3 填方工程不宜在冬期施工,如必须在冬期施工时,其施工方法需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3.10.4 冬期填方前,应清除基底上的冰雪和保温材料;距离边坡表层1m以内不得用冻土填筑;填方上层应用未冻、不冻胀或透水性好的土料填筑,其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10.5 冬期施工室外平均气温在-5℃以上时,填方高度不受限制;平均温度在-5℃以下时,填方高度不宜超过表1-9的规定。但用石块和不含冰块的砂土(不包括粉砂)、碎石类土填筑时,可不受表内填方高度的限制。

冬期填方高度限制表1-9

平均气温 (℃) 填方高度 (m)

-5~-10 -11~-15 -16~-20 4.5 3.5 2.5

3.10.6 冬期回填土方,每层铺筑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20%~25%,其中冻土块体积不得超过填方总体积的15%;其粒径不得大于150mm。铺冻土块要均匀分布,逐层压(夯)实。回填土方的工作应连续进行,防止基ffff或已填方土层受冻。并且要及时采取防冻措施。

4.1 保证项目:

4.1.1 基底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

4.1.2 回填的土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

4.1.3 回填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压密实。取样测定压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其合格率不应

小于90%;不合格的干土质量密度的最低值与设计值的差,不应大于0.08g/cm3,且不应集中。环刀取样的方法及数量应符合规定。

4.2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l-10。

回填土工程允许偏差表1-10

项次项目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1 2 顶面标高表面平整度+0,-50 20 用水准仪或拉线尺量检查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尺量检查

5.1 施工时,对定位标准桩、轴线控制极、标准水准点及龙门板等,填运土方时不得碰撞,也不得在龙门板上休息。并应定期复测检查这些标准桩点是否正确。

5.2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要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铺填超厚,严禁用汽车直接将土倒入基坑(槽)内。但大型地坪不受限制。

5.3 基础或管沟的现浇混凝土应达到一定强度,不致因回填土而受破坏时,方可回填土方。

6.1 未按要求测定土的干土质量密度:回填土每层都应测定夯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铺摊上层土。试验报告要注明土料种类,试验日期、试验结论及试验人员签字。未达到设计要求的部位,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

6.2 回填土下沉:因虚铺土超过规定厚度或冬期施工时有较大的冻土块,或夯实不够遍数,甚至漏夯,基底有机物或树根、落土等杂物清理个彻底等原因,造成回填土下沉。为此,应在施工中认真执行规范的有关规定,并要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6.3 回填土夯压不密实:应在夯压时对干土适当洒水加以润湿;如回填土太湿同样夯不密实呈“橡皮土”现象,这时应将“橡皮土”挖出,重新换好土再予夯压实。

6.4 在地形、工程地质复杂地区内的填方,且对填方密实度要求较高时,应采取措施。(如排水暗沟、护坡桩等),以防填方土粒流失,造成不均匀下沉和坍塌等事故。

6.5 填方基土为杂填土时,应按设计要求加固地基,并要妥善处理基底下的软硬点、空洞、旧基以及暗塘等。

6.6 回填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周围填土夯实,并应从管道两边同时进行,直至管顶0.5m以上,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机械回填和压实。

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使用细粒土料回填。

6.7 填方应按设计要求预留沉降量,如设计无要求时,可根据工程性质、填方高度、填料种类、密实要求和地基情况等,与建设单位共同确定(沉降量一般不超过填方高度的3%)。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地基处理记录。

7.2 地基钎探记录。

7.3 地基隐蔽验收记录。

7.4 回填土的试验报告。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物、构筑物的大型基坑(槽)、管沟以及大面积平整场地等机械挖土。

2.1 主要机具:

2.1.1 挖土机械有:挖土机、推土机、铲运机、自卸汽车等。

2.1.2 一般机具有:铁锹(尖、平头两种)、手推车、小白线或20号铅丝和钢卷尺以及坡度尺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土方开挖前,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2.2.2 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开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

2.2.3 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要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2.2.4 开挖有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要降至开挖面以下0.5m,然后才能开挖。

2.2.5 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和卸车设施等,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进行加固或加宽等准备工作。

2.2.6 选择土方机械,应根据施工区域的地形与作业条件、土的类别与厚度、总工程量和工期综合考虑,以能发挥施工机械的效率来确定,编好施工方案。

2.2.7 施工区域运行路线的布置,应根据作业区域工程的大小、机械性能、运距和地形起伏等情况加以确定。

2.2.8 在机械施工无法作业的部位和修整边坡坡度、清理槽底等,均应配备人工进行。 2.2.9 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

3.1 工艺流程:

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分段分层平均下挖→修边和清底

3.2 坡度的确定:

3.2.1 在天然湿度的土中,开挖基础坑(槽)、管沟时,当挖土深度不超过下列数值规定时,可不放坡,不加支撑。

3.2.1.1 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一1.0rn。

3.2.1.2 硬塑、可塑的粘质粉土及粉质粘土一1.25m。

3.2.1.3 硬塑、可塑的粘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5m。

3.2.1.4 坚硬性粘土一2.0m。

3.2.2 超过上述规定深度,在5m以内时,当土具有天然湿度、构造均匀、水文地质条件好,且无地下水,不加支撑的基坑(槽)和管沟,必须放坡。边坡最陡坡度应符合表l-3的规定。

各类土的边坡坡度表1-3 边坡坡度 (高∶宽)

坡顶无荷载坡顶有静载坡顶有动载

1 中密的砂土1∶1.00 1∶1.25 1∶1.50

2 中密的碎石类土 (充填物为砂土) 1∶0.75 1∶1.00 1∶1.25

3 硬塑的轻亚粘土1∶0.67 1∶0.75 1∶1.00

4 中密的碎石类土 (充填物为粘性土) 1∶0.50 1∶0.67 1∶0.75

5 硬塑的亚粘土、粘土1∶0.33 1∶0.50 1∶0.67

6 老黄土 1∶0.10 1∶0.25 1∶0.33

7 软土 (经井点降水后) 1∶1.00 ??

注:当有成熟经验时,可不受本表限制。

3.2.3 使用时间较长的临时性挖方边坡坡度,应根据工程地质和边坡高度,结合当地同类土体的稳定坡度值确定。如地质条件好,土(岩)质较均匀,高度在10m以内的临时性挖方边坡坡度应按表1-4确定:

各类土的挖方边坡坡度表1-4

项次土的类别边坡坡度 (高∶宽)

1 砂土 (不包括细砂、粉砂) 1∶1.25~1∶1.15

坚硬1∶0.75~1∶1.00

硬塑1∶1.0~1∶1.25

充填坚硬、硬塑性粘土 1∶0.5~1∶1.00

充填砂土1∶1.00~1∶1.50

注:当有成熟经验时,可不受本表限制。

3.2.4 挖方经过不同类别土(岩)层或深度超过10m时,其边坡可做成折线形或台阶形。

3.2.5 城市挖方因邻近建筑物限制,而采用护坡桩时,可以不放坡,但要有护坡桩的施工方案。

3.3 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合理确定开挖顺序、路线及开挖深度。

3.3.1 采用推土机开挖大型基坑(槽)时,一般应从两端或顶端开始(纵向)推土,把土推向中部或顶端,暂时堆积,然后再横向将土推离基坑(槽)的两侧。

3.3.2 采用铲运机开挖大型基坑(槽)时,应纵向分行、分层按照坡度线向下铲挖,但每层的中心线地段应比两边稍高一些,以防积水。

3.3.3 采用反铲、拉铲挖土机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其施工方法有两种;

3.3.3.1 端头挖土法:挖土机从基坑(槽)或管沟的端头以倒退行驶的方法进行开挖。自卸汽车配置在挖土机的两侧装运土。

3.3.3.2 侧向挖土法:挖土机一面沿着基坑(槽)或管沟的一侧移动,自卸汽车在另一侧装运土。

3.3.4 挖土机沿挖方边缘移动时,机械距离边坡上缘的宽度不得小于基坑(槽)或管沟深度的1/2。如挖土深度超过5m时,应按专业性施工方案来确定。

3.4 土方开挖宜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随时作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

3.4.l 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槽壁和边坡的状态。深度大于1.5m时,根据土质变化情况,应做好基坑(槽)或管沟的支撑准备,以防坍陷。

3.4.2 开挖基坑(槽)和管沟,不得挖至设计标高以下,如不能准确地挖至设计基底标高时,可在设计标高以上暂留一层土不挖,以便在抄平后,由人工挖出。

暂留土层:一般铲运机、推土机挖土时,为20cm左右;挖土机用反铲、正铲和拉铲挖土时,为30cm左右为宜。

3.4.3 在机械施工挖不到的土方,应配合人工随时进行挖掘,并用手推车把土运到机械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时用机械挖走。

3.5 修帮和清底。在距槽底设计标高50cm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撅,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或铅丝),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除槽底土方。

3.5.1 槽底修理铲平后,进行质量检查验收。

3.5.2 开挖基坑(槽)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应一次运走,避免二次搬运。

3.6 雨、冬期施工:

3.6.1 土方开挖一般不宜在雨季进行,否则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分期完成。 3.6.2 雨期施工在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注意边坡稳定。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坡度,或设置支撑。同时应在坑(槽)外侧围以土堤或开挖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经常对边坡、支撑、土堤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3.6.3 土方开挖不宜在冬期施工。如必须在冬期施工时,其施工方法应按冬施方案进行。

3.6.4 采用防止冻结法开挖土方时,可在冻结以前,用保温材料覆盖或将表层土翻耕耙松,其翻耕深度应根据当地气温条件确定。一般不小于30cm。

3.6.5 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必须防止基础下基土受冻。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适当厚度的松土。或用其他保温材料覆盖。如遇开挖土方引起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地基和基础暴露时,应采取防冻措施,以防产生冻结破坏。

4.1 保证项目:

4.1.1 柱基、基坑、基槽、管沟和场地的基土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扰动。

4.2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l-5。

土方工程的挖方和场地平整允许偏差值表1-5

序号项目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1 2 3 表面标高长度、宽度边坡偏陡 +0 -50 -0 不允许用水准仪检查用经纬仪、拉线和尺量检查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

5.1 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龙门板等,挖运土时不得撞碰、也不得在龙门板上休息。并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定位标准桩和标准水准点也应定期复测和检查是否正确。

5.2 土方开挖时,应防止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管线等发生下沉和变形。必要时应与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协商,采取防护措施,并在施工中进行沉降或位移观测。

5.3 施工中如发现有文物或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应及时报请当地有关部门处理,方可继续施工。如发现有测量用的永久性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的长期观测点等,应加以保护。在敷设有地上或地下管线、电缆的地段进行土方施工时,应事先取得有关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止损坏管线,造成严重事故。

6.l 基底超挖:开挖基坑(槽)管沟不得超过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其处理方法应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不得私自处理。

6.2 基底未保护:基坑(槽)开挖后应尽量减少对基土的扰动。如遇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30cm土层不挖,待做基础时再挖。

6.3 施工顺序不合理:应严格按施工方案规定的施工顺序进行土方开挖施工,应注意宜先从低处开挖,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

6.4 施工机械下沉:施工时必须了解土质和地下水位情况。推土机、铲运机一般需要在地下水位0.5m以上推铲土;挖土机一般需要在地下水位0.8m以上挖土,以防机械自重下沉。正铲挖土机挖方的台阶高度,不得超过最大挖掘高度的1.2倍。

6.5 开挖尺寸不足,边坡过陡:基坑(槽)或管沟底部的开挖宽度和坡度,除应考虑结构尺寸要求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如排水设施、支撑结构等所需的宽度。

6.6 雨季施工时,基槽、坑底应预留30cm土层,在打混凝土垫层前再挖至设计标高。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7.2 工程定位测量记录hao。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基础、坑(槽)底基土质量钎探检查。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砂:一般中砂。

2.1.2 主要机具:

2.1.2.1 人工打钎:一般钢钎,用直径θ22~25mm的钢筋制成,钎头呈60°尖锥形状,钎长1.8~2.0m;8~10磅大锤。

2.2.2.2 机械打钎:轻便触探器(北京地区规定必用)。

2.2.2.3 其他:麻绳或铅丝、梯子(凳子)、手推车、撬棍(拔钢钎用)和钢卷尺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基土已挖至基坑(槽)底设计标高,表面应平整,轴线及坑(槽)宽、长均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2.2.2 根据设计图纸绘制钎探孔位平面布置图。如设计无特殊规定时,可按表l-6执行。

2.2.3 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并要合理地安排钎探顺序,防止错打或漏打。

2.2.4 钎杆上预先划好30cm横线。

3.1 工艺流程:

放钎点线→就位打钎拔钎灌砂

↓↓

记录锤击数检查孔深

3.2 按钎探孔位置平面布置图放线;孔位钉上小木桩或洒上白灰点。

3.3 就位打钎

3.3.1 人工打钎:将钎尖对准孔位,一人扶正钢钎,一人站在操作凳子上,用大锤打钢钎的顶端;锤举高度一般为50~70crn,将钎垂直打入土层中。

3.3.2 机械打钎:将触探杆尖对准孔位,再把穿心锤会在钎杆上,扶正钎杆,拉起穿心锤,使其自由下落,锤距为50cm,把触探杆垂直打入土层中。

3.4 记录锤击数。钎杆每打入土层30cm时,记录一吹锤击数。钎探深度如设计无规定时,一般按表l-6执行。

3.5 拔钎:用麻绳或铅丝将钎杆绑好,留出活套,套内插入撬棍或铁管,利用杠杆原理,将钎拔出。每拔出一段将绳套往下移一段,依此类推,直至完全拔出为止。

3.6 移位:将钎杆或触探器搬到下一孔位,以便继续打钎。

3.7 灌砂:打完的钎孔,经过质量检查人员和有关工长检查孔深与记录无误后,即可进行灌砂。灌砂时,每填入30cm左右可用木棍或钢筋棒捣实一次。灌砂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每孔打完或几孔打完后及时灌砂;另一种是每天打完后,统一灌砂一次。

钎探孔排列方式表1-6

槽宽 (cm) 间距 (m) 深度 (m)

小于80 中心一排 1.5 1.5

80~200 两排错开 1.5 1.5

大于200 梅花型 1.5 2.0

柱基梅花型 1.5~2.0 1.5,并不浅于短边

3.8 整理记录:按钎孔顺序编号,将锤击数填入统一表格内。字迹要清楚,再经过打钎人员和技术员签字后归档。

3.9 冬、雨期施工:

3.9.1 基土受雨后,不得进行钎探。

3.9.2 基土在冬季钎探时,每打几孔后及时掀盖保温材料一次,不得大面积掀盖,以免基土受冻。

4.1 保证项目:

钎探深度必须符合要求,锤击数记录准确,不得作假。

4.2 基本项目

4.2.1 钎位基本准确,探孔不得遗漏。

4.2.2 钎孔灌砂应密实。

5.1 钎探完成后,应作好标记,保护好钎孔,未经质量检查人员和有关工长复验,不得堵塞或灌砂。

6.1 遇钢钎打不下去时,应请示有关工长或技术员:取消钎孔或移位打钎。不得不打,任意填写锤数。

6.2 记录和平面布置图的探孔位置填错:

6.2.1 将钎孔平面布置图上的钎孔与记录表上的钎孔先行对照,有无错误。发现错误及时修改或补打。

6.2.2 在记录表上用色铅笔或符号将不同的钎孔(锤击数的大小)分开。

6.2.3 在钎孔平面布置图上,注明过硬或过软的孔号的位置,把枯井或坟墓等尺寸画上,以便设计勘察人员或有关部门验槽时分析处理。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和民用建筑物中的基坑、基槽、室内地坪、管沟、室外肥槽及散水等人工回填土。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土:宜优先利用基槽中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机杂质。使用前应过筛,其粒径不大于50mm,含水率应符合规定。

2.1.2 主要机具有: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手推车、筛子(孔径40~60mm)、木耙、铁锹(尖头与平头)、2m靠尺、胶皮管、小线和木折尺等。

2.2 作业条件:

2.2.1 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方土料种类、密实度要求、施工条件等,合理地确定填方土料含水率控制范围、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重要回填土方工程,其参数应通过压实试验来确定。

2.2.2 回填前应对基础、箱型基础墙或地下防水层、保护层等进行检查验收,并且要办好隐检手续。其基础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规定的要求,方可进行回填土。

2.2.3 房心和管沟的回填,应在完成上下水、煤气的管道安装和管沟墙间加固后,再进行。并将沟槽、地坪上的积水和有机物等清理干净。

2.2.4 施工前,应做好水平标志,以控制回填土的高度或厚度。如在基坑(槽)或管沟边坡上,每隔3m钉上水平板;室内和散水的边墙上弹上水平线或在地坪上钉上标高控制木桩。

3.1 工艺流程:

基坑(槽)底地坪上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耙平→夯打密实→

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3.2 填土前应将基坑(槽)底或地坪上的垃圾等杂物清理干净;肥槽回填前,必须清理到基础底面标高,将回落的松散垃圾、砂浆、石子等杂物清除干净。

3.3 检验回填土的质量有无杂物,粒径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上的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

3.4 回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一般蛙式打夯机每层铺土厚度为200~250mrn;人工打夯不大于200mm。每层铺摊后,随之耙平。

3.5 回填上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穷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并且严禁采用水浇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法。

3.6 深浅两基坑(槽)相连时,应先填夯深基础;填至浅基坑相同的标高时,再与浅基础一起填夯。如必须分段填夯时,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梯形的高宽比一般为1∶2。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1.0m。

3.7 基坑(槽)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基础墙两侧标高不可相差太多,以免把墙挤歪;较长的管沟墙,应采用内部加支撑的措施,然后再在外侧回填土方。

3.8 回填房心及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两侧填土夯实;并应由管道两侧同时进行,直至管项0.5m以上时,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回填细粒料。

3.9 回填土每层填土夯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3.10 修整找干: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

3.11 雨、冬期施工:

3.11.1 基坑(槽)或管沟的回填土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施工中注意雨情,雨前应及时夯完已填土层或将表面压光,并做成一定坡势,以利排除雨水。

3.11.2 施工时应有防雨措施,要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糟)内,以免边坡塌方或基土遭到破坏。

3.11.3 冬期回填土每层铺土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20%~50%;其中冻土块体积不得超过填土总体积的15%;其粒径不得大于150mm。铺填时,冻土块应均匀分布,逐层压实。

3.11.4 填土前,应清除基底上的冰雪和保温材料;填土的上层应用未冻土填铺,其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11.5 管沟底至管顶0.5m范围内不得用含有冻土块的士回填;室内房心、基坑(槽)或管沟不得用含冻土块的土回填。

3.11.6 回填土施工应连续进行,防止基土或已填土层受冻,应及时采取防冻措施。

4.1 保证项目:

4.1.l 基底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

4.1.2 回填的土料,必须符合设计或施工规范的规定。

4.1.3 回填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实。取样测定夯实后土的干土质量密度,其合格率不应小于90%,不合格的干土质量密度的最低值与设计值的差,不应大于0.08g/cm3,且不应集中。环刀取样的方法及数量应符合规定。

4.2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1-7。

回填土工程允许偏差表1-7

序号项目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1 2 顶面标高表面平整度+0 -50 20 用水准或拉线尺量检查用2m靠尺和楔形尺量检查

5.1 施工时,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龙门板等,填运土时不得撞碰,也不得在龙门板上休息。并应定期复测和检查这些标准桩点是否正确。

5.2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设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铺填超厚,严禁汽车直接倒土入槽。

5.3 基础或管沟的现浇混凝土应达到一定强度,不致因填土而受损坏时,方可回填。

5.4 管沟中的管线,肥槽内从建筑物伸出的各种管线,均应妥善保护后,再按规定回填土料,不得碰坏。

6.1 未按要求测定土的干土质量密度:回填土每层都应测定夯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铺摊上层土。试验报告要注明土料种类、试验日期、试验结论及试验人员签字。未达到设计要求部位,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

6.2 回填土下沉:因虚铺土超过规定厚度或冬季施工时有较大的冻土块,或夯实不够遍数,甚至漏夯,坑(槽)底有有机杂物或落土清理不干净,以及冬期做散水,施工用水渗入垫层中,受冻膨胀等造成。这些问题均应在施工中认真执行规范的有关各项规定,并要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6.3 管道下部夯填不实:管道下部应按标准要求填夯回填土,如果漏夯不实会造成管道下

方空虚,造成管道折断而渗漏。

6.4 回填土夯压不密:应在夯压时对干土适当洒水加以润湿;如回填土太湿同样夯不密实呈"橡皮土"现象,这时应将"橡皮土"挖出,重新换好土再予夯实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l 地基钎探记录。

7.2 地基隐蔽验收记录。

7.3 回填土的试验报告。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物、构筑物大面积平整场地、大型基坑和管沟等回填土。2.l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碎石类土、砂土(使用细砂、粉砂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和爆破石碴,可用作表层以下填料。它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每层铺填厚度的2/3或3/4(使用振动碾时),含水率应符合规定。

2.1.2 粘性土应检验其含水率,必须达到设计控制范围,方可使用。

2.1.3 盐渍土一般不可使用。但填料中不含有盐晶、盐块或含盐植物的根茎,并符合《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附表1.8的规定的盐渍土则可以使用。

2.1.4 主要机具:

2.1.4.1 装运土方机械有:铲土机、自卸汽车、推土机、铲运机及翻斗车等。

2.1.4.2 碾压机械有:平碾、羊足碾和振动碾等。

2.1.4.3 一般机具有: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手推车、铁锹(平头或尖头)、2m钢尺、20号铅丝、胶皮管等。

2.2 作业条件:

2.2.1 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方土料种类、密实度要求、施工条件等,合理地确定填方土料含水量控制范围、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重要回填土方工程,其参数应通过压实试验来确定。

2.2.2 填土前应对填方基底和已完工程进行检查和中间验收,合格后要作好隐蔽检查和验收手续。

2.2.3 施工前,应做好水平高程标志布置。如大型基坑或沟边上每隔1m钉上水平桩橛或在邻近的固定建筑物上抄上标准高程点。大面积场地上或地坪每隔一定距离钉上水平桩。

2.2.4 确定好土方机械、车辆的行走路线,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进行加固加宽等准备工作。同时要编好施工方案。

工艺流程:

基坑底地坪上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分层碾压密实→检验密实度→

修整找平验收

3.1 填土前,应将基土上的洞穴或基底表面上的树根、垃圾等杂物都处理完毕,清除干净。

3.2 检验土质。检验回填土料的种类、粒径,有无杂物,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土料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填料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

3.3 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的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或按表1-8选用。

填土每层的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表1-8

压实机具每层铺土厚度 (mm) 每层压实遍数 (遍)

平碾羊足碾振动平碾蛙式柴油式打夯机200~300 200~350 600~1500 200~250 6~8 8~16 6~8 3~4

3.4 碾压机械压实填方时,应控制行驶速度,一般不应超过以下规定:

平碾:2km/h 羊足碾:3kW/h

振动碾:2km/h

3.5 碾压时,轮(夯)迹应相互搭接,防止漏压或漏夯。长宽比较大时,填土应分段进行。每层接缝处应作成斜坡形,碾迹重叠。重叠0.5~l.0m左右,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m。

3.6 填方超出基底表面时,应保证边缘部位的压实质量。填土后,如设计不要求边坡修整,宜将填方边缘宽填0.5m;如设计要求边坡修平拍实,宽填可为0.2m。

3.7 在机械施工碾压不到的填土部位,应配合人工推土填充,用蛙式或柴油打夯机分层夯打密实。

3.8 回填土方每层压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3.9 填方全部完成后,表面应进行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找平夯实。

3.10 雨、冬期施工:

3.10.1 雨期施工的填方工程,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工作面不宜过大,应分层分段逐片进行。重要或特殊的土方回填,应尽量在雨期前完成。

3.10.2 雨施时,应有防雨措施或方案,要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和地坪内,以免边坡塌方或基土遭到破坏。

3.10.3 填方工程不宜在冬期施工,如必须在冬期施工时,其施工方法需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3.10.4 冬期填方前,应清除基底上的冰雪和保温材料;距离边坡表层1m以内不得用冻土填筑;填方上层应用未冻、不冻胀或透水性好的土料填筑,其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10.5 冬期施工室外平均气温在-5℃以上时,填方高度不受限制;平均温度在-5℃以下时,填方高度不宜超过表1-9的规定。但用石块和不含冰块的砂土(不包括粉砂)、碎石类土填筑时,可不受表内填方高度的限制。

冬期填方高度限制表1-9

平均气温 (℃) 填方高度 (m)

-5~-10 -11~-15 -16~-20 4.5 3.5 2.5

3.10.6 冬期回填土方,每层铺筑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20%~25%,其中冻土块体积不得超过填方总体积的15%;其粒径不得大于150mm。铺冻土块要均匀分布,逐层压(夯)实。回填土方的工作应连续进行,防止基ffff或已填方土层受冻。并且要及时采取防冻措施。

4.1 保证项目:

4.1.1 基底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

4.1.2 回填的土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

4.1.3 回填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压密实。取样测定压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其合格率不应小于90%;不合格的干土质量密度的最低值与设计值的差,不应大于0.08g/cm3,且不应集中。环刀取样的方法及数量应符合规定。

4.2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l-10。

回填土工程允许偏差表1-10

项次项目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1 2 顶面标高表面平整度+0,-50 20 用水准仪或拉线尺量检查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尺量检查

5.1 施工时,对定位标准桩、轴线控制极、标准水准点及龙门板等,填运土方时不得碰撞,也

不得在龙门板上休息。并应定期复测检查这些标准桩点是否正确。

5.2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要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铺填超厚,严禁用汽车直接将土倒入基坑(槽)内。但大型地坪不受限制。

5.3 基础或管沟的现浇混凝土应达到一定强度,不致因回填土而受破坏时,方可回填土方。

6.1 未按要求测定土的干土质量密度:回填土每层都应测定夯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铺摊上层土。试验报告要注明土料种类,试验日期、试验结论及试验人员签字。未达到设计要求的部位,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

6.2 回填土下沉:因虚铺土超过规定厚度或冬期施工时有较大的冻土块,或夯实不够遍数,甚至漏夯,基底有机物或树根、落土等杂物清理个彻底等原因,造成回填土下沉。为此,应在施工中认真执行规范的有关规定,并要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6.3 回填土夯压不密实:应在夯压时对干土适当洒水加以润湿;如回填土太湿同样夯不密实呈"橡皮土"现象,这时应将"橡皮土"挖出,重新换好土再予夯压实。

6.4 在地形、工程地质复杂地区内的填方,且对填方密实度要求较高时,应采取措施。(如排水暗沟、护坡桩等),以防填方土粒流失,造成不均匀下沉和坍塌等事故。

6.5 填方基土为杂填土时,应按设计要求加固地基,并要妥善处理基底下的软硬点、空洞、旧基以及暗塘等。

6.6 回填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周围填土夯实,并应从管道两边同时进行,直至管顶0.5m以上,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机械回填和压实。

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使用细粒土料回填。

6.7 填方应按设计要求预留沉降量,如设计无要求时,可根据工程性质、填方高度、填料种类、密实要求和地基情况等,与建设单位共同确定(沉降量一般不超过填方高度的3%)。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地基处理记录。

7.2 地基钎探记录。

7.3 地基隐蔽验收记录。

7.4 回填土的试验报告。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基坑、基槽、室内地评、管沟、室外台阶和散水等灰土地基(垫层)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土:宜优先采用基槽中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机杂物,使用前应先过筛,其粒径不大于15mm。含水量应符合规定。

2.1.2 石灰:应用块灰或生石灰粉;使用前应充分熟化过筛,不得含有粒径大于5mm的生石灰块,也不得含有过多的水分。

2.1.3 主要机具有:一般应备有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手推车、筛子(孔径6~10mm 和16~20mm两种)、标准斗、靠尺、耙子、平头铁锹、胶皮管、小线和木折尺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基坑(槽)在铺灰土前必须先行钎探验槽,并按设计和勘探部门的要求处理完地基,办完隐检手续。

2.2.2 基础外侧打灰土,必须对基础,地下室墙和地下防水层、保护层进行检查,发现损坏时应及时修补处理,办完隐检手续。现浇的混凝土基础墙、地梁等均应达到规定的强度,不得碰坏损伤混凝土。

2.2.3 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时,施工前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地下水位经常保持在施工面以下0.5m左右,在3d内不得受水浸泡。

弱电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大全

弱电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网 龙 筑

筑 龙 网 ww w. zh u lo n g. co m 目 录 车库管理系统安装工艺标准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工艺标准 楼宇自控系统安装工艺标准 门禁系统安装工艺标准 巡更系统安装工艺标准 有线电视共用天线系统安装工艺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安装工艺标准 广播系统安装工艺标准 电话插座与组线箱安装工艺标准 监控系统安装工艺标准 对讲系统安装工艺标准 防盗报警系统安装工艺标准

龙 网 筑 ww w. zh u lo n g. co m 车库管理系统安装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及改建的公用和民用建筑物内的车库管理系统安装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 2.1.1 收费管理设备:电脑(收费管理软件)、打印机、不间断电源等。 2.1.2 出入口设备:读卡机、出票机、满位指示设备、自动闸门机、感应线圈等。 2.1.3 传输部分:分线箱、电线电缆等。 2.1.4 上述设备材料应根据设计要求选型,必须附有产品合格证、质检报告、安装及使用说 明书等。并经国家 3C 认证,具有 3C 认证标识。如果是进口产品,则需提供进口商品商检 证明。设备安装前应根据使用说明书进行全部检查,方可安装。 2.1.5 镀锌材料:镀锌钢管、金属膨胀螺栓、金属软管。 2.1.6 其它材料:塑料胀管、机螺丝、平垫、弹簧垫圈、接线端子、钻头、焊锡、焊剂、绝 缘胶布、塑料胶布、各类接头等。 2.2 机具设备 2.2.1 手电钻、冲击钻、梯子、水平尺、拉线、线坠。 2.2.2 克丝钳子、剥线钳、电工刀、电烙铁、一字改锥、十字改锥、尖嘴钳、偏口钳。 2.2.3 250V 兆欧表、500V 兆欧表。 2.3 作业条件 2.3.1 收费亭土建工程应内装修完毕,门、窗、门锁装配齐全完整。 2.3.2 系统的管、箱、盒施工完毕,各预留孔洞、预埋件的位置,线管的管径、管路的敷设 位置等均应符合设计施工要求。 3 施工工艺 3.1 工艺流程: 路 预 埋 缆 敷 设 设备安装 设备安装 系统 调试 圈安装 3.2 操作方法 3.2.1 管路预埋 3.2.1.1 参见相关管路预埋 XXX 标准内容。 3.2.2 感应线圈安装 3.2.2.1 环形线圈应在土建施工时预埋,安装前应检查预埋线圈的规格、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 求。 3.2.2.2 线圈不应与车道垫层内的金属物体接触,距离环形线圈水平 0.5m 范围内、垂直向下 0.1m 内不应有其他金属物体或任何其他的电气线缆。 3.2.2.3 两组检测线圈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如无特殊规定,两相邻线圈的间距宜大于 1m 。

施工工艺大全(最新版)PDF可编辑

施工工艺大全

目 录 第一章、装饰工程 (3) 第一节、地面装饰类 (3) 地面铺石材 (3) 复合地板地面 (5) 地面铺瓷砖 (6) 地面铺地毯 (10) 不锈钢踢脚安装 (11) PVC地板施工方案 (12) 地面铺地毯(块毯) (13) 地面铺塑胶 (14) 第二节、墙面工程 (16) 大理石湿贴施工 (16) 墙面干挂石材 (19) 马赛克饰面 (22) 墙面柱面贴瓷砖 (24) 木装饰墙身饰面 (28) 木材表面清油油漆涂饰 (30) 混凝土及抹灰面刷乳胶漆 (33) 玻璃墙面 (36) 铝塑板墙面 (37) 裱糊壁纸 (37) 大理石窗台板、暖气罩安装 (41) 墙面软包 (43) 木制吸音板墙面安装工艺 (46) 第三节、顶棚工程 (48) 轻钢龙骨石膏板吊顶 (48) 金属板吊顶 (49) 悬吊式顶棚装饰工艺 (51) 轻钢龙骨铝扣板吊顶 (52) 轻钢龙骨矿棉板吊顶 (53) 木质吸音板吊顶施工方案 (55)

轻钢龙骨木饰面吊顶 (57) 木格栅吊顶 (59) 第四节、细部工程 (61) 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 (61) 玻璃隔墙安装 (64) 木门安装 (64) 铝合金门窗的安装 (68) 玻璃门安装 (70) 窗帘盒、窗帘杆、窗帘轨安装 (73) 聚氨脂防水工程 (75) 卫生间洗手盆柜安装 (76) 卫生间镜子安装 (78) 不锈钢楼梯栏杆、扶手施工工艺 (79) 金箔镶贴工艺 (80) 固定家具制作安装 (81) 木龙骨隔断墙的施工工艺流程 (84) 玻璃砖分隔墙施工工艺流程 (84) 镜面玻璃墙面施工工艺流程 (84) 第五节、机电工程 (85) 电气安装工程 (85) 配电箱安装工艺 (88) 卫生洁具安装 (91) 给水管道: (93) 排水管道安装: (93) 第二章、空调工程 (126) 风管工程施工方案 (126) 第三章、消防工程 (128) 消防系统安装 (128) 第四章、设备工程 (133) 厨房设备安装 (133) 室内煤气管道的安装原则 (134) 锅炉的搬运与就位 (135)

建筑工程房屋建筑施工工艺流程

建筑工程房屋建筑施工工艺流程 模板工程 施工工艺流程:轴线投设→柱(剪力墙)模板制安→设置标高控制点→二层梁板模板制安→线管预埋验收→验收依次推进 技术要求及验收标注 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的形成、特点及现场条件,合理确定模板工程施工的流水区段,均衡工序工程(钢筋、模板、混凝土工序)的作业量,以减少模板投入增加周转次数。 确定模板配板平面布置及支撑布置。根据总图对梁、板、柱等尺寸及编 号设计出配板图,应标志出不同型号、单块模板尺寸、平面布置,纵横 龙骨规格、数量及排列尺寸、柱箍选用的形式及间距。 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 8m、跨度超过 18m结构梁、施工总荷载大于 10KN/m或集中线荷载大于 15KN/m的模板支撑系统要严格对其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进行验算,绘制模板设计图,编制专项施工 方案按程序报审,严格执行审核后的施工方案。 模板轴线引设、水平控制标高引测到预留柱插筋或其它过渡引测点,并 进行交叉检查,确保无误。

柱子、墙、梁模板钢筋绑扎完毕;水电管线、预留洞、预埋件已安装完毕,绑好钢筋保护层垫块,并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后方可进行模板安装。 模板安装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模板 内无积水。 模板工程完成后需复核梁的截面尺寸、梁板标高、开间尺寸及每一开间 的板面平整度必须符合图纸及验收要求,同时模板工程完成后木工班组必须将工作面清扫干净,剩余的材料不准堆放在平桥上,要做到工完场清才能申报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模板支撑系统应对立杆垫板、倾斜立杆、单独立杆、水平联系杆件及探 头木方进行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浇捣混凝土时应有专人跟班。 底模板拆除时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或下表规定。已拆除模板的 必要时加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相应强度等级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荷载, 设临时支撑。模板拆除后必须做到材料分类堆放,以及该材料用完后必 须工完场清,打扫干净。 底模板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2018年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最新版

现行最新建筑施工规范大全 地基与基础 序号规范名称规范编号 1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3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11 4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5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6 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 7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8 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2004 主体结构 序号规范名称规范编号 1 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GBJ130-2011 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4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2 5 冷拔钢丝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与施工规程JGJ19-2010 6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5-2011 7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2014 8 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JGJ115-2006 9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12 10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 11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2006 12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 1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14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924-2014 建筑装饰装修 序号规范名称规范编号 1 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50327-2001 2 建筑内部装修防火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54-2005 3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4 机械喷涂抹灰施工规程JGJ/T105-2011 5 塑料门窗工程技术规程JGJ103-2008 6 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 126-2000 7 建筑陶瓷薄板应用技术规程JGJ/T172-2012 8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102-2013 9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133-2013

市政施工工艺流程汇总

市政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1、桥梁桩基旋挖成孔施工: 平整场地-测量放样-埋设护筒-钻机就位-钻孔(泥浆制备)-第一次清孔-验孔-吊放钢筋笼(钢筋笼加工)-安装导管-第二次清孔-灌注水下混凝土-成桩。 2、桥梁桩基人工挖孔施工: 测量放线与定桩位-开挖成孔-安装护壁钢筋及模板-浇筑护壁混凝土-拆模-验底-吊装钢筋笼(钢筋笼加工)、浇筑桩身混凝土-成桩-成桩验收 3、桥梁桩基冲击钻成孔施工: 平整场地-测量放样-埋设护筒-钻机就位-钻孔(泥浆制备)--验孔-清孔-吊放钢筋笼(钢筋笼加工)-安装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成桩。4、钢板桩围岩施工: 测量放样、导梁安放-施打钢板桩-钢板桩合龙-内支撑安装-围堰封底混凝土-拔出钢板桩。 5、T型梁施工 梁厂吊装T型梁、喂梁-架梁-过孔-进行下一跨架设 6、后张预应力T型梁预制施工 梁厂建设-施工台座-钢筋加工-绑扎梁肋钢筋-模板安装-绑扎顶板钢筋-浇筑混凝土=拆模及养生-张拉及压浆-浇筑封锚混凝土-移梁。7、现浇箱梁上部结构施工: 钢筋加工-支架搭设-底模安装-外侧模及翼缘板模板安装-底、腹板钢

筋绑扎-底、腹板钢筋绑扎-预应力体系安装-内侧模安装-底腹板混凝土浇筑和养护-拆除内侧模-顶模模板安装-底板钢筋绑扎-顶板混凝土浇筑和养护-拆除外侧模、翼缘板和顶模-张拉及锚固-孔道压浆-封锚-支架拆除。 8、现浇箱梁模架施工: 基础定位-基础处理-测量放线-搭设支架体系-铺设箱梁底模-支立箱梁外侧模-支立箱梁内侧模-支立箱梁顶模 9、现浇拱圈模架施工: 基础定位-基础处理-测量放线-搭设支架体系-铺设拱圈底模-支立拱圈外侧模-支立拱圈底板顶模(压模)-支立拱圈内模-支立拱圈顶模(压模)-拱圈封端模板。 10、桥面SBS防水卷材施工: 基层抛丸处理-吸尘、涂刷下涂层-人工铺设-机械铺设-结束边0.5m宽卷材人工铺设(如果0.5宽不够则裁切1m宽卷材)-特殊位置处理11、桥面铺装施工 测量放样-桥面清理清洗-钢筋安装-模板安装-浇筑混凝土-振捣-养生12、桥梁伸缩缝装置安装施工 测量放线-切缝、清理-安装就位-焊接固定-现浇混凝土-嵌缝 13、路基土石方施工 挖方路基:测量放样-清表-土方挖运-边坡修整-路基反挖 填方路基:填前碾压-白灰打格-布土-含水量检测-整平-碾压-压实度检测

建筑工程全套施工工序

建筑工程全套施工工序 1.垫层 熟悉施工图→看规划红线→复核水准点→塔吊基础施工(设集水沟)→原始地貌标高测量→保护定位桩→塔吊(报装)安装→放开挖线→技术交底→机械挖土→放线→人工挖土平土→测量桩头标高并做好标记→破桩头→大小应变检测→地槽验收→放线→木工支模→垫层砼→拆模→清理 2.基础 基础柱定位放线→技术交底→木工支模→承台钢筋绑扎→承台钢筋电焊定位→柱筋定位→水电预埋→基础砼→拆模→清理→基础验收→土方回填 3.外架搭设 技术交底→外架硬化→排水沟→集水沟→外架搭设→硬质封闭→挂安全网→外架验收 4.主体 主体柱定位放线→技术交底→柱筋绑扎→抄水平(1米关系线)→水电预埋→木工支模→板筋绑扎→水电预埋→检查(垂直、几何尺寸、节点)→砼浇注→养护→

拆模→清理→弹建筑1米线→砼强度检测→房屋沉降观测→人货梯基础→人货梯(报装)安装 5.砌体 砌体放线→技术交底→植筋→植筋拉拔检测→反坎支模→反坎砼→砌底砖→预制砼过梁和砼配块→砌加气块→拉结筋安放→检查垂平度→窗台压顶支模→窗台压顶砼→窗台压顶拆模→砌预制砼配块→弹建筑1米线→安放砼过梁→顶砌→安装消防箱→构造柱支模→构造柱砼→构造柱拆模→清理 6.抹灰(油漆) 技术交底→外墙挂钢丝网→湿水→甩浆→灰饼→护角→洞口交接→门窗安装→湿水→抹糙面灰→抹面层灰→养护→贴砖→勾缝→清洗→门窗打胶→安装玻璃→一遍腻子→二遍腻子→打磨→底漆→一遍面漆→二遍面漆→零星收口→水电安装→洞口吊洞→油漆 7.外架拆除 例会告知→技术交底→拉结点内拉→结构拉结点凿打→氧割结构拉结点→细石砼修补→补砖、补漆→拆除安全网→检查外立面→外墙验收→外架报拆→拆除外架→清理 8.栏杆

建筑施工规范大全

最新建筑施工规范大全 1 地基与基础 规范名称规范编号变更情况< 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2007 有效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有效 }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99有效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有效 ;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0-2002有效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有效 【 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 JGJ 6-99有效 湿险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有效 》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 JGJ167-2009有效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 112-87有效 ]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GBJ 112-87有效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 123-2000有效 —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8有效 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34-2004有效 2 主体结构 规范名称规范编号变更情 况 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GBJ 130-90 }有效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有效 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设计和施工规程JGJ 1-91 ,有效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有效 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2006 【有效 冷拔钢丝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与施工规程JGJ 19-92被JGJ 19-2010 替换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92-2004 (有效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95-2003有效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14-2003 <有效 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JGJ 115-2006有效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 138-2001 $有效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 145-2004有效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2006 %有效 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2002年版)JGJ 137-2001有效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98 <有效 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 7-91有效 网壳结构技术规程JGJ 61-2003 ~有效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50165-92有效 烟囱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078-2008 【有效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有效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2006年版)GB50156-2002 '有效 工业炉砌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11-2004有效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 `有效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 50346-2004有效 实验动物设施建筑技术规范GB50447-2008 |有效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2008有效 3 建筑装饰装修 规范名称规范编号变更 情况 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 50327-2001有效 建筑内部装修防火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54-2005^ 有效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5-2004有效 V形折板屋盖设计与施工规程JGJ/T 21-93$ 有效 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07有效 自流平地面工程技术规程JGJ/T175-2009\ 有效 机械喷涂抹灰施工规程JGJ/T105-96有效 塑料门窗工程技术规程JGJ103-2008" 有效 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 126-2000有效建筑陶瓷薄板应用技术规程JGJ/T172-2009* 有效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大全

施工技术合理化建议 1、建议本工程的设计师到场,以确保现场出现的施工技术问题时能够按照业主的合理要求,以最合理的方案,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措施进行协调解决,保证施工顺利进行,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2、建议业主召开施工前的进度计划会议。工程不能按业主要求如期交付使用,是当前工程施工中存在的比较普遍的问题,虽然因素诸多,但施工组织管理不力是主要原因。因此应细化各施工队的进度计划,制定一个合理的符合实际的总进度表并认真监督执行,以确保各施工队以最低的消耗、最快的效率、最短的工期完成本工程。 3、建议业主进行开工前的技术会审,尽量做到施工时无变更,过程中少签证,减少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使本工程既能保证按期完工,又能较好地体现出原装饰设计方案的效果,这就需要各施工方对图纸的研究、理解细之又细,严之又严。以避免施工中出现疏漏给业主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4、建议业主成立现场施工领导小组,由业主负责、监理挂帅、各参建单位参加 (1)每天一个碰头会,汇总当天进度、摆出问题及解决办法、安排第二天的工作,可采取现场讲评。 (2)成立技术领导小组,由监理和总包方技术负责人挂帅,经常性就工地各类技术问题进行会审,解决问题不过夜,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3)成立安全文明检查小组,由各施工队出人轮流值班检查工地安全文明施工情况,要求当值人员做好值班记录,以备业主和监理可随时检查。 (4)实行奖惩制度,对不按进度施工的、不安全文明施工的施工队要进行罚款。罚金用于奖励表现好的施工队。 (5)监督举报制度,所有人员都可对不安全不文明现象进行举报,一经查实罚款的50%奖励举报人。这是强化工地管理的有效方法。

装饰工程施工工艺流程最新汇总资料

石材地面装饰基本工艺流程: 清扫整理基层地面T水泥砂浆找平T定标高、弹线T选料T板材浸水湿润T安装标准块T 摊铺水泥砂浆T铺贴石材T灌缝T清洁T养护交工。 施工要点: 基层处理要干净,高低不平处要先凿平和修补,基层应清洁,不能有砂浆、尤其是白灰砂浆灰、油渍等,并用水湿润地面。 铺装石材、瓷质砖时必须安放标准块,标准块应安放在十字线交点,对角安装。铺装操作时要每行依次挂线,石材必须浸水湿润,阴干后擦净背面。 石材、瓷质砖地面铺装后的养护十分重要,安装24小时后必须洒水养护,铺巾完后覆 盖锯末养护。 注意事项: (1)铺贴前将板材进行试拼,对花、对色、编号,以入铺设出的地面花色一致。 (2)石材必须浸水阴干。以免影响其凝结硬化,发生空鼓、起壳等问题。 (3)铺贴完成后,2~3天内不得上人。 铺贴陶瓷地面砖基本工艺流程: 1、铺贴彩色釉面砖类: 处理基层T弹线T瓷砖浸水湿润T摊铺水泥砂浆T安装标准块T铺贴地面砖T勾缝 T清洁T养护。 2、铺贴陶瓷锦砖(马赛克)类: 处理基层T弹线、标筋T摊铺水泥砂浆T铺贴T拍实T洒水、揭纸T拨缝、灌缝T 清洁T养护。 铺贴陶瓷地砖的施工要点: 1、混凝土地面应将基层凿毛,凿毛深度5~10毫米,凿毛痕的间距为30毫米左右。之后,清净浮灰,砂浆、油渍,产散水刷少将地面。 2、铺贴前应弹好线,在地面弹出与门道口成直角的基准线,弹线应从门口开始,以保证进口处为整砖,非整砖置于阴角或家具下面,弹线应弹出纵横定位控制线。 3、铺贴陶瓷地面砖前,应先将陶瓷地面砖浸泡阴干。 4、铺贴时,水泥砂浆应饱满地抹在陶瓷地面砖背面,铺贴后用橡皮棰敲实。同时,用水平尺检查校正,擦净表面水泥砂浆。 5、铺贴完2~3小时后,用白水泥擦缝,用水泥、砂子=1 : 1(体积比)的水泥砂浆,缝要填充密实,平整光滑。再用棉丝将表面擦净。 6、注意事项: (1)基层必须处理合格,不得有浮土、浮灰。 (2)陶瓷地面砖必须浸泡后阴干。经免影响其凝结硬化,发生空鼓、起壳等问题。 (3)铺贴完成后,2~3小时内不得上人。陶瓷锦砖应养护4~5天才可上人。木地板施工工艺流程: 一、木地板装饰的做法: 粘贴式木地板: 在混凝土结构层上用15毫米厚1 : 3水泥砂浆找平,现在大多采用不着高分子粘结剂,将木地板直接粘贴在地面上。 实铺式木地板:

最新建筑施工规范大全

最新建筑施工规范大全 1地基与基础 规范名称规范编号变更情况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有效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有效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有效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有效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有效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有效 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有效 湿险炷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有效 湿陷姓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 术规程JGJ167-2009有效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有效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有效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2000有效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有效 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2004有效 2主体结构

规范名称 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设计和施工规程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冷拔钢丝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与施工规程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2002年版)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 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网壳结构技术规程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烟囱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规范编号变更情况GBJ130-90有效GB50496-2009有效JGJ1-91有效JGJ3-2002有效 JGJ12-2006 有效被JGJ19- 2010 JGJ19-92 替换JGJ92-2004有效JGJ95-2003有效JGJ114-2003有效JGJ115-2006有效JGJ138-2001有效JGJ145-2004有效JGJ149-2006有效JGJ137-2001有效JGJ99-98有效 JGJ7-91有效JGJ61-2003有效GB50165-92有效GB50078-2008有效

房屋建筑施工工艺流程

房屋建筑施工工艺流程及验收标准 目录 基础工程 (3) 模板工程 (6) 钢筋工程 (9) 混凝土工程 (12) 砌体工程 (16) 抹灰工程 (18) 楼地面水泥砂浆 (21) 饰件工程 (24) 水泥砂浆刚性防水层施工工艺 (27)

基础工程 一)施工工艺流程:定位放线→复核(包括轴线,方向)→基槽开挖→浇筑砼垫层→轴线引设→基础模板、钢筋安装→基础模板、钢筋验收→浇筑基础砼→基础砖砌筑→回填土 二)技术要求及验收标准: 1. 天然基础基槽(坑)机械开挖应设置标高控制点,预留20㎝土体用人工清槽,以免扰动基底土体,且基槽(坑)底必须平整坚实,开挖后应及时浇筑砼垫层。 2. 基坑开挖前须对边坡稳定(无支护基坑)、降水措施、挖土方案、运土路线、土方堆放位置等编制好施工方案,经审查批准后方可开工。 3. 天然基础必须满足刚性角的要求,否则必须与设计联系进行处理。 深基坑或基础地质情况及周边环境较为复杂的必须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施工支护和开挖,承台埋置较深可能对附近已有建筑物及市政设施造成影响的要在施工期间落实相应的监控措施及应急救援措施。 4. 基础垫层浇筑前必须保证土体表面平整,无浮土、泥浆、积水,必须用木枋 对垫层位置进行定位方可浇筑,垫层厚度必须达到图纸设计要求。 5. 基础模板安装应该通线验收,截面内部尺寸不许超过±10㎜,侧板高度应符 合设计图纸要求,不宜高低不平。 6. 基础钢筋验收要按施工图核查纵向受力钢筋的品种、直径、数量、位置、间 距以及钢筋的搭接长度和锚固长度等内容,重点复核柱预留插筋的位置、品种、直径和数量。 7. 基础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模板淋水湿润,模板内积水应及时排除,杂物必须清

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

《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 注意:本目录依据的是我社2005年9月出版的《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 1 规范名称规范编号原书页码变更情况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 1-1-1 有效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1-2-1 有效 湿险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 1-3-1 有效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 50346-2004 1-4-1 有效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 1-5-1 有效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 1-6-1 有效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1-7-1 有效 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 6-99 1-8-1 有效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 1-9-1 有效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 1-10-1 有效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 123-2000 1-11-1 有效 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34-2004 1-12-1 有效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 1-13-1 有效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1 1-14-1 有效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02 1-15-1 有效 2 规范名称规范编号原书页码变更情况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 2-1-1 有效 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 7-91 2-2-1 有效

网壳结构技术规程JGJ 61-2003 2-3-1 有效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2-4-1 有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 2-5-1 有效 冷拔钢丝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与施工规程JGJ 19-92 2-6-1 有效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95-2003 2-7-1 有效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14-2003 2-8-1 有效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 138-2001 2-9-1 有效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02 2-10-1 有效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 14-2004 2-11-1 有效 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2002年版)JGJ 137-2001 2-12-1 有效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 116-98 2-13-1 有效 烟囱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78-85 2-14-1 有效 工业炉砌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11-2004 2-15-1 有效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6-2002 2-16-1 有效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2003 2-17-1 有效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98 2-18-1 有效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 145-2004 2-19-1 有效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92-2004 2-20-1 有效 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JGJ 129-2000 2-21-1 有效 3 规范名称规范编号原书页码变更情况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7-2002 3-1-1 有效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5-2004 3-2-1 有效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 1.“表上作业法”的土方最优调配方案的步骤? ①编制最初始调配方案;②用最小元素法;③最优方案判别(若最优方案,绘制土方调配图;否则进行方案调整,用闭合回路法整) 2土有哪些工程性质?对土方施工有何影响? ①土的天然密度②土的干密度.(土的干密度越大,表示土越实,工程上常把干密度作为评定土体密实程度的标准,以控制土质量)③土的可松性(土的可松性对土方的调配、计算土方运量、计算填方量和运土工具的选择都有影响)④土的含水量(含量对挖土的难易,施工时的放坡,回填土的夯实等均有影响)⑤的透水性(地下水的流动以及在土中的渗透速度都与土的透水有关) 3.试诉土的可松性的概念以及对土方施工有何影响? 土的可松性指的是在自然状态下的土经开挖后组织被破坏,其积因松散而增大,以后虽经回填压实,也不能恢复成原来的体积。的可松性对土方的调配、计算土方运输量、计算填方量和运土工的选择都有影响。 4防止流砂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并分别指出这些措施主要采用什么原理?(至少列出3项) a在枯水期施工:因此时地下水位低,坑内外水位差小,动水力小,不易发生流砂。

b抢挖法:组织人力分段抢挖,使挖土速度超过冒砂速度,挖至标高设竹筏或芦席并抛大石块以平衡动水压力,,把流砂压住c打板桩法:将板桩打入基坑地面下一定深度,增加地下 水从坑外流入坑内的渗流路线,从而减少水力坡度,降低动水 压力,防止流砂发生。 d水下挖土法:采用不排水施工,使基坑内水压与坑外水 压相平衡,阻止流砂现象发生。 e井点降低地下水位:如采用轻型井点或管井井点等降水 方法,使地下水的渗流向下,动水压力的方向也朝下,从而可 有效的防止流砂现象。 5.简诉土方调配的基本原则? ①.力求达到填、挖方平衡和总运输量最小的原则。②.应考 近期施工与后期利用相结合的原则。③.当土方工程是分区进行 工时,每个分区范围内土方的欠费或余额,必须结合全场土方调 ,不能只考虑本区土方的填、挖平衡和运输量最小而确定。④尽 能与大型地下建筑物施工相吻合的原则。⑤合理布置填方区和 方区,选择合适的调配方向、运输路线,使综合施工过程所需要 机械设备的功效得到充分的利用。 6.影响填土压实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利用这些因素提高土的压 度? ①压实功的影响:实际施工时,应根据不同的土料以及要求压 的密实程度和不同的压实机械来决定填土压实的遍数。②含水

2016年最新建筑施工工艺标准大全

目录 一、土方工程 (1) 1.1 人工挖土工艺标准 (1) 1.2 机械挖土工艺标准 (1) 1.3 基土钎探工艺标准 (6) 1.4 人工回填土工艺标准 (8) 1.5 机械回填土工艺标准 (12) 二、地基与基础工程 (16) 2.1 灰土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16) 2.2 砂石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20) 2.3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打桩工艺标准 (23) 2.4 泥浆护壁回转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 (28) 2.5 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 (32) 2.6 人工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 (37) 2.7 桩承台施工工艺标准 (44) 2.8 设备基础施工工艺标准 (44) 2.9 素混凝土基础施工工艺标准 (55) 三、地下防水工程 (58) 3.1 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58) 3.2 水泥砂浆防水层施工工艺标准 (62) 3.3 地下沥青油毡卷材防水层施工工艺标准 (66) 3.4 地下改性沥青油毡(SBS)防水层施工工艺标准 (71) 3.5 地下高分子合成(三元乙丙)橡胶卷材防水层施工工艺标准 (74) 3.6 地下聚氨酯防水涂料冷作业施工工艺标准 (78) 四、混凝土结构工程 (82) 4.1 模板工程 (82) 4.1.1 砖混结构构造柱、圈梁、板缝支模工艺标准 (82) 4.1.2 框架结构定型组合钢模板的安装与拆除工艺标准 (85) 4.1.3 组合钢木(竹)胶合板模板的安装与拆除工艺标准 (90)

4.1.4 现 4.1.5 密肋楼板模壳的安装与拆除 (108) 4.2 钢筋绑扎与安装工程 (112) 4.2.1 地下室钢筋绑扎工艺标准 (112) 4.2.2 砖混、外砖内模结构构造柱、圈梁、板缝钢筋绑扎工艺标准 (116) 4.2.3 剪力墙结构大模板墙体钢筋绑扎工艺标准 (121) 4.2.4 现浇框架结构钢筋绑扎工艺标准 (126) 4.2.5 双钢筋叠合板钢筋绑扎工艺标准 (132) 4.3 钢筋接头 (136) 4.3.1 钢筋手工电弧焊工艺标准 (136) 4.3.2 水平钢筋窄间隙焊工艺标准 (142) 4.3.3 钢筋气压焊工艺标准 (146) 4.3.4 钢筋闪光对焊工艺标准 (150) 4.3.5 钢筋电渣力焊工艺标准 (156) 4.3.6 带肋钢筋径向挤压连接工艺标准 (160) 4.3.7 锥螺纹钢筋接头工艺标准 (162) 4.4 混凝土拌制、运输、浇筑、养护 (166) 4.4.1 普通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标准 (166) 4.4.2 轻骨料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标准 (172) 4.4.3 砖混结构、构造柱、圈梁、板缝等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178) 4.4.4 剪力墙结构大模板普通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181) 4.4.5 全现浇结构(大模板)轻骨料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185) 4.4.6 现浇框架结构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标准 (189) 4.4.7 双钢筋叠合板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196) 4.5 构件安装工程 (200) 4.5.1 预应力短向圆孔板安装工艺标准 (200) 4.5.2 预应力实心整间大楼板安装工艺标准 (203) 4.5.3 预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构件安装工艺标准 (205) 4.5.4 预制外墙板安装工艺标准 (213) 4.5.5 预制外墙板构造防水施工工艺标准 (216) 4.5.6 预制楼梯、休息板及垃圾安装工艺标准 (221) 4.5.7 预制阳台、雨罩、通道板安装工艺标准 (224)

建筑施工工艺流程

人工挖土工艺流程: 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沿灰线切出槽边轮廓线→分层开挖→修整槽边→清底机械挖土工艺流程: 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分段分层平均下挖→修边和清底基土钎探工艺流程:放钎点线→ 就位打钎拔钎灌砂记录锤击数检查孔深 人工回填土工艺流程: 基坑(槽)底地坪上清理→ 检验土质→ 分层铺土、耙平→ 夯打密实→检验密实度→ 修整找平验收 机械回填土工艺流程: 基坑底地坪上清理→ 检验土质→ 分层铺土→ 分层碾压密实→ 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灰土地基施工工艺流程: 检验土料和石灰粉的质量并过筛→灰土拌合→槽底清理→分层铺灰土→夯打密实→找平验收 砂石地基施工工艺流程: 检验砂石质量→拌和砂浆9人工级配→分层铺筑砂石→洒水→夯实或碾压→找平验收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打桩工艺流程: 就桩桩机→起吊预制桩→稳桩→打桩→接桩→送桩→中间检查验收→移桩机至下一个桩位 泥浆护壁回转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 钻孔机就位→钻孔→注泥浆→下套管→继续钻孔→排渣→清孔→吊放钢筋笼→射水

清底→插入混凝土导管→浇筑混凝土→拔出导管→插桩顶钢筋 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 钻孔机就位→钻孔→检查质量→孔底清理→孔口盖板→移钻孔机人工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 放线定桩位及高程→开挖第一节桩孔土方→支护壁模板放附加钢筋→浇筑第一节护壁混凝土→ 检查桩位(中心)轴线→架设垂直运输架→安装电动葫芦(卷扬机或木辘轳)→安装吊桶、照明、活动盖板、水泵、通风机等→开挖吊运第二节桩孔土方(修边)→先拆第一节支第二节护壁模板(放附加钢筋)→浇第二节护壁混凝土→检查桩位(中心)轴线→逐层往下循环作业→开挖扩底部分→检查验收→吊放钢筋笼→放混凝土溜筒(导管) →浇筑桩身混凝土(随浇随振)→插桩顶钢筋 桩承台施工工艺流程: 核对钢筋半成品→钢筋绑扎→预埋管线及铁活→绑好砂浆垫块 钢筋绑扎工艺流程: 确定组装钢模板方案→组装钢模板→模板预检混凝土浇筑工艺流程:搅拌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设备基础施工工艺流程: 槽底或模板内清工艺流程: 槽底或模板内清理→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养护理→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找平→混凝土养护 素混凝土基础施工工艺流程: 槽底或模板内清理→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养护 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混凝土搅拌→运输→混凝土浇筑→养护

建筑规范大全

本文由cmlhansame 贡献 doc 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建筑规范大全- 最新最全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chm 点支式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程- 条文说明.pdf 点支式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程.pdf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pdf 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pdf 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范.pdf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pdf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条文说明.pdf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pdf钢 结构加固技术规范.pdf 钢结构设计规范.pdf 钢丝网水泥板抗冲击性能试验方法.pdf 钢丝网水泥农船.pdf 钢纤维混凝土试验方法.pdf 钢制电缆桥架工程设计规范.pdf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条文说明.pdf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pdf 高层建筑结构计算软件应用中易产生的问题.doc 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pdf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pdf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 年版).pdf 高耸结构设计规范.pdf 工程结构设计基本术语和通用符号.pdf工程设计收费标准(2002版).pdf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标准.pdf公路养护质量检查评定标准- 条文说明.pdf 公路养护质量检查评定标准.pdf 规划规范大全.chm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条文说明.pdf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 术规程.pdf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pdf 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pdf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pdf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2002)勘误表.doc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pdf 监理大纲、规划、实施细则、月报.doc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条文说明.pdf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pdf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含条文说明).pdf 479 KB 建筑规划规范大全.chm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pdf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条文说明.pdf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pdf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pdf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条文说明.pdf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pdf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pdf 结构规范大全.chm 结构计算书范本.doc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pdf木结构设计规范.pdf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 范.pdf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pdf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pdf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条文说明.pdf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pdf 砌体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pdf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pdf 人防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pdf 深圳市某工程人防地下室设计若干问题探讨.doc 施工工艺选摘.doc 双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与施工规程.pdf铁路线路设计规范.pdf 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pdf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pdf 纤维增强硅酸钙板.pdf 新规范与旧规范的不同.doc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pdf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chm 液压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pdf 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pdf 中型砌块建筑设计与施工规程.pdf 住宅卫生间功能和尺寸系列.pdf 1 本文由lhc0188lhc 贡献 doc 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建筑规范大全 (2009-10-31 12:14:52)标签:分类:学习天地 杂谈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14 —2003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 JGJT 14-2004 https://www.360docs.net/doc/dc11299075.html,/forum/detail3311271_1.html#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95-2003 JGJ18-2003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条文说明JGJ102-2003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https://www.360docs.net/doc/dc11299075.html,/forum/detail3311271_2.html# JGJ107-2003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 81-2002(上)共 3 部分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 81-2002 (下).part1 共 2

2014版《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

2014版《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目录(规范可以在建筑书店买,也可在百度文库网上下载)更新至2014年6月10日 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 1、地基与基础 1GB50025-2004湿险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2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 3GB50086-2001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4GB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5GB50134-2004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6GB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7GB50206-2012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8GBJ112-87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9JGJ120-20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10JGJ123-2012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 11JGJ167-2009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 12JGJ6-2011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 13JGJ7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14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15GB50739-2011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 16GB/T50783-2012复合地基技术规范 17GB50843-2013建筑边坡工程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 18JGJ213-2010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 19JGJ225-2010大直径扩底灌注桩技术规程 2、主体结构 1GB50078-2008烟囱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GB50141-2008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GB50156-200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2006年版)4GB50156-2010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送审稿) 5GB50165-92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 6GB50211-2004工业炉砌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7GB503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8GB50346-2011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9GB50447-2008实验动物设施建筑技术规范 10GB50462-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 11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12JGJ/T271-2012混凝土结构工程无机材料后锚固技术规程 13JGJ/T368-2012钢筋桁架楼承板 14GB50755-2012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15JGJ248-2012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技术规程 16JGJ/T259-2012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技术规程 17JGJ/T268-2012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技术规程 18JGJ/T283-2012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19JGJ/T281-2012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20GB50496-2009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21GBJ130-90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 22JGJ114-2003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23JGJ115-2006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 24JGJ12-2006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25JGJ137-2001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2002年版) 26JGJ138-2001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 27JGJ145-2004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28JGJ149-2006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 29JGJ1-91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设计与施工规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