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上的科学

日历上的科学
日历上的科学

北京四中

撰稿:杜艳雯责编:王升

日历上的科学

【主要内容】

历法、日历的组成成分、公历(阳历)、阴历、农历(阴阳历)的设置方法,二十四节气的指导和预告作用。

【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十四节气和公历、阴历的关系。

难点:公历和农历的设置。

【知识讲解】

一、历法与日历

时间长河是无限的,只有确定每一日在其中的确切位置,我们才能记录历史、安排生活。我们日常使用的日历,对每一天的“日期”都有极为详细的规定,这实际上就是历法在生活中最直观的表达形式。

推算年、月、日的时间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制定时间序列的法则称为历法。

用表格形式表示星期和每月、日期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特殊纪念节日,尤其是那些不同年份有不同日期的节日所在日期的一览表,叫作日历。

定出年、月、日的长度,是制定历法的主要环节;确定年首、月首、节气以及比年更长的时间单位,也是制定历法的内容。

年、月、日是历法的三大要素。历法中的年、月、日,在理论上应当近似等于天然的时间单位——回归年、朔望月、真太阳日,称为历年、历月、历日。因为朔望月和回归年都不是日的整倍数,一个回归年也不是朔望月的整倍数,历法中的一年、一个月又必须包含整数的“日”,为了生活的便利,只能取近似值了。

历法大致分为以下三种:一类叫阳历(太阳历),阳历是以地球绕日公转周期为依据设置的,其中年的日数平均约等于回归年,月的日数和年的月数则人为规定,如公历、儒略历等;一类叫阴历(太阴历),阴历是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设置的,其中月的日数约等于朔望月,而年的月数则人为规定,如伊斯兰教历、希腊历等;另一类叫阴阳历,阴阳历结合了前两种历法特点,其中月的日数平均约等于朔望月,而年的日数平均又平均约等于回归年,如中国的农历、藏历等。目前世界上通行的“公历” 又称格雷果里历,它是对儒略历进行修订后的阳历。

我国日历包括公历和农历两部分。公历属阳历,包括年、月、日、星期等;农历属阴阳历,农历中的日期几月初几、月相纪日(初一、十五等)和部分节日如中秋节等属阴历,农历中的24节气和部分节日如劳动节等属阳历,农历兼有阴历月与阳历年的性质。

例题1:我国日历中显示的2006年6月1日星期四,儿童节,五月初六,哪些属于公历部分,哪些属于农历部分?

分析:时间2006年6月1日星期四属于公历部分,儿童节时间固定在6月1日,也属于公历部分。五月初六属于农历(阴历)部分。

答案:2006年6月1日星期四,儿童节,属于公历部分。五月初六属于农历(阴历)部分。

二、阳历的设置

阳历是以地球绕日公转周期为依据设置的。一个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日,即365日5时48分46秒,它的长度不是日的整数倍。因此,设置阳历时,需要分为以下两步考虑。①使阳历的历年有两种长度,一是小于回归年,定为365日,叫做平年;一是大于回归年,定为366日,叫做闰年。②合理设置闰年,解决“几年一闰”的问题。一个回归年的零数为5时48分46秒,大约积累四年就将近一日,所以采用“四年一闰”较为合理。这样的阳历历法,叫做儒略历。它是罗马皇帝儒略·凯撒在埃及天文学家协助下创立的。但四个回归年的零数积累在一起,为23时15分4秒,还不足一日,尚差44分56秒。因此,“四年一闰”,年限一久,历年与回归年就要逐渐产生差距,每四百年就将相差三日。为此,每四百年必须少闰三次。凡一般公元年数能用4整除的年份为闰年;但公元年数尾数二位为零者,如1600、1700、1800、1900、2000……等等,能用400整除时,才能定为闰年。这样每四百年就可少闰三次,设置97个闰年。儒略历经过这样改革之后,就解决了“四年一闰”所带来的问题。经过这样改革的阳历历法,叫做格雷果里历,简称格里历。它是1582年罗马教皇格雷果里十三世制订的。格里历也叫公历,是20世纪以来世界通用的历法。

阳历原来是古代埃及人制订的,后来传入欧洲,最初规定单月为大月,每月31天;双月为小月,每月30天。但这与回归年多出将近一日,遂把二月减去一日,改为29天。凯撒死后,其侄奥古斯都即位,他生于小月八月,为显皇威,遂把8月改为大月。这样一年又多出一天,于是又把二月减去一天,成为28天,其他有些月份也做了相应的变动。这样的阳历历法,叫做奥古斯都历。这种历法,搞乱了历月制度。

阳历的历年与回归年十分接近,与季节和节气吻合,便于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所以世界各国普遍采用。但由于奥古斯都搞乱了阳历的历月制度,而且格里历本身也并不十分完美,所以对阳历正在探索改革中。针对格里历的不足,联合国提出从下个世纪开始,将实行新的《世界历》。

例题2:2008年和2100年的2月各有几天?

分析:根据“四年一闰”法则,2008年,公元年数2008能被4整除,为闰年,2月有29天;2100年,公元年数2100尾数二位为零,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不是闰年,2月有28天。

答案:2008年,2月有29天;2100年,2月有28天。

三、阴历的设置

阴历是伊斯兰教国家和地区采用的历法,又称回历。它纯粹以朔望月为历法的基本单位,奇数的月为30日,偶数的月为29日,平均每个历月为29.5日。积12个月为一年,共354日。12个朔望月实际上约有354.3671日,为使月初和新年都在蛾眉月出现的那天开始,回历采用置闰年的办法,每30年为一周,共加11个闰日。在30年循环周期中,第2、5、7、10、13、16、18、21、24、26、29各为闰年。闰年在12月底增加一日,共355日。回历年比公历年少约11日,因此岁首逐年提早,约33年循环一周。回历的起始历元定在穆罕默德从麦加迁到麦地那的那一天,即儒略历公元622年7月16日(星期五)。

四、我国日历中公历和农历的设置方法

1、公历的设置

公历的设置方法同前面所述阳历的设置方法。日历中一年天数为整数,四季更替的周期是365.2422天,如何解决这个矛盾,置年的关键是如何处置四季更替周期的小数部分。0.2422日相当于四百年中多了97天,因此四百年中有97个年应比平常年(365日)多一天,这就是闰年(366天)。四百年中能被4整除的有100年,去掉3个不能被400整除的世纪年,剩余的就是97个闰年。其余的303年为365天(平年)。这样,400个阳历年的平均长度正好等于四季变化的周期。

每年的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为31天,4月、6月、9月、11月为30天,平年2月为28天,闰年2月为29天。

例题3:自2006年1月1日起的第2000天,日期是哪年哪月哪日?

分析:2000天就是约5年半的时间。在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6年之中,2008年是闰年,其它年是平年。在2006年至2010年5年时间是1826天(365×5+1=1826),剩余的174天(2000-826=174)就是约6个月,1月有31天,2月有28天,3月有31天,4月有30天,5月有31天,共151天(31*3+28+30=151)。剩下6月有23天(174-151=23),所以,日期是2011年6月23日。

答案:2011年6月23日。

2、农历的设置

农历是中国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这种历法中安排有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事活动,而且主要在广大农村使用,因此称为农历。又名夏历、旧历、中历,民间也有称阴历的。它用严格的朔望周期来定月,又用设置闰月的办法使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相近,兼有阴历月与阳历年的性质,因此在实质上是一种阴阳合历。

农历把日月合朔(初一)的日期作为月首。朔望月平均约长29.5359日,所以有的月份是30日,称月大;有的月份是29日,称月小。农历以12个月为一年,共354日或355日,与回归年相差11日左右,所以隔三年要安插一个闰月,再过两年又安插一个闰月,平均19年有七个闰月。闰月根据二十四节气来定。农历月份的名称按照“中气”而定,如含“雨水”的月份叫正月,含“春分”的月份叫二月等。不含中气的月份就定为闰月,用上这个月的月份名称称闰某月。用这种办法设置闰月,可以使历月与节气相差不致过远。

五、24节气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指导和预告作用

24节气的日期在公历中是固定的,最多相差一天,为阳历成分。为什么要把24节气编入农历?因为农历月、日不能反映四季的周期变化,而24节气正是依据四季更替周期确定的,能指导和预告农业生产和生活,因此将其作为农历的重要成分。

一年中二十四节气可以用下面的歌诀来概括: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这二十四节气的中心是“四立”,“立”即开始的意思。二十四节气与天气、物候的对应关系如下:

立春,指植物开始有生机。雨水,春雨开始时,降雨量逐日增加。惊蛰,地温升高,冬眠动物开始活动。春分,分即半,春天三个月的一半。清明,气温渐高,草本开始萌芽。谷雨,雨生五谷之意,雨量增多。

立夏,夏天开始,植物渐渐地将借温暖的气候生产。小满,麦粒开始饱满,快要成熟了。芒种,小麦、大麦等有芒作物开始收获,谷糜作物又开始播种。夏至,至即极点,是日照长到顶点的意思。从这一天起白昼渐渐缩短,夜晚渐渐加长。小暑,暑即炎热,小暑是气候炎热,但还没有达到顶点的意思。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指植物快成熟的意思,这一天起秋天开始。处暑,处表明结束,暑气于这天结束。白露,天气转凉,到了夜晚水汽便凝结成白色的露珠。秋分,如同春分,秋季三个月的一半,这一天昼夜平分。寒露,气温降低,露水很凉。霜降,开始见到白霜,是冬季的前夕。

立冬,冬是终了,是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这一天冬天开始。小雪,降雪开始,但数量有限。大雪,下雪的数量由小到大。冬至,寒冷降临,日照时间之短已到极点,这一天过后白天渐长。小寒,天气寒冷,未到极点。大寒,冷到极点,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

我国劳动人民通过生产实践和生活体验,把节气同农业生产和生活联系起来,编成“二十四节气歌”用来指导生产和生活。“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沥水干;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五月节,夏至不带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正割地,秋分无生田;寒露还不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河结冰,冬至不行船;小寒不太冷,大寒三九天”。

二十四气节最初是根据黄河流域的自然气候特点而产生的,由于其能反映农事季节,便于掌握农事活动而逐步向黄河流域以外的地区推广开来。但是,各地的自然气候条件是不同的,二十四节气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掌握与运用。

播种时期,冬小麦在黄河流域播种的适宜时期为秋分时节,“秋分种麦,前十天不早,后十天不晚”、“白露早,寒露迟,只有秋分正当时”,在华中是“寒露霜降正当时”,浙江则为“立冬播种正当时”。“清明种棉早,小满种棉迟”。“立冬种完麦子,小雪种完菜籽”(上海)。

收获时期,“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倒”(金山、宝山)。“芒种夏至麦上场,家家户户一齐忙”(上海)。“中秋前后是白露,宜收棉花和甘薯”(上海)。“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才把豆子收”(上海)。

管理方面,“处暑不浇苗(指施肥浇水),到老无好稻”,“处暑里的水,谷仓里的米”(宝山),“千车万车,不及处暑一车”(宝山),“七月小暑连大暑,中耕锄草莫失时”(上海),“小寒大寒施腊肥,油菜小麦过冬齐”(川沙)。

“死节气,活办法”。同一种作物不同的品种工作日期也不相同的。如早稻“清明浸种,立夏插秧”(川沙),中稻是“立夏种,芒种栽”(江苏),而晚稻则是“小满种,夏至栽”(江苏)。“早稻白露收,晚稻留一留”(川沙);“秋分割中稻”(江苏);“寒露到,割秋稻”(指籼稻)、“霜降到,割糯稻”(川沙)。

二十四节气是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依据。对于阴历来说,各个节气在每一年中的日期不是固定不变的。人们如何得知各个节气的日期呢? 靠的是传统的历书。另外,一种称为春牛图的图画也起了重要作用。因为春牛图能够显示农耕早晚。

每一年的气候并非与节气完全相吻合,相对于节气而言,以生物的生长发育情况作为农事活动进行的标准则更为精确与安全。这种某一生物在某一阶段的生长发育的情况就是物候(当然,物候并非只有生物物候,还包括自然物候,如结冰)。于是,为了弥补节气的缺陷,人们便以物候作为补充,以求更加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农事活动。

农谚,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农业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有非常久远的历史,是农时知识的载体。农谚就相当于一本“指导手册”,指导着农民从事各项生产活动。“一年之计莫如种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六月莫干田,无米莫怨天”,“稻如莺色红,全得水来供”。

为保证农事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要准确把握农时。在此过程中,节气成为主要的标准,人们绝大多数的农事活动都是围绕节气来展开的。即使是政府或个人在指导农事活动时,归根到底他们依赖的也主要是二十四节气。当然,节气的标准会因地域、作物品种等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必须要灵活运用。节气标准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缺点,为弥补这一缺点,人们又以物候现象来作为节气标准的补充,以求更加准确的把握农时。这些有关农时的知识主要是通过农谚表现出来的。农谚简洁明了、包含内容丰富,同时又通俗易懂,因而便于把握。每种作物的各个工作环节,从耕地、播种,到中期管理与最后收获,几乎都有相关的有关农时的农谚与之相对应,对农事活动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在这些农谚的利用与传播过程中,富于农事经验的老农又起了重要作用,把这些农谚传给下一代人,保持着完整性。节气为基本标准,物候为节气的补充,农谚充当着这些农时知识的直接载体,老农又利用所掌握的大量农谚与通过自己实际劳作所积累的经验而成为农时知识的有生命的、活的载体。

例题4:24节气是如何指导人们的生产活动的?

分析:概述以上内容,可以得出结论。

答案:为保证农事活动的顺利进行,把握农时。人们以24节气为主要的标准,因地域、作物品种等的不同而灵活运用。以物候现象来作为节气标准的补充,以求更加准确的把握农时。以农谚作为农时知识的直接载体,老农为农时知识的有生命的、活的载体。指导着农民从事各项生产活动。

【练习与巩固】

一、填空题:

1、历法的三大要素是:、、。

2、历法大致分为哪三种:、、。

3、我国的日历通常由和组成。

4、以地球绕日公转周期为依据制定的历法是;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制定的历法是。阴阳历结合了前面两种历法的特点。

5、阳历通常以日为一年(平年)。同时,每四百年中设个366日的年(闰年),以便和四季更替的周期相一致。

6、公元年数能被4整除的,世纪年能被400整除的年份为闰年。闰年多出一天的日期是月日。2000是闰年吗?

7、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将四季更替周期划分的二十四段,每段(约15日)叫做一个节气。24节气

以为依据划分的,因此,从历法制定的依据看,我国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属于(阳历、阴历)成分,节气来临的日期在中每年都是固定的。

8、每年3月20日或21日是节气;每年6月21日或22日是节气;每年9月23日或24日是节气;每年12月21日或22日是节气。

9、阴历是伊斯兰教国家和地区采用的历法,又称。一年有12个月,共日。

10、回历每30年共加11个闰日。闰年在月底增加一日,共355日。回历年比公历年少约日,因此岁首逐年提早,约33年循环一周。

11、农历以个月为一年,共354日或355日,与回归年相差11日左右,所以隔三年要安插一个闰月,再过两年又安插一个闰月,平均19年有7个闰月,闰月根据来定,不含中气的月份就定为闰月。

二、选择题

1、下列节日属于农历部分的有哪些?

元旦、五一节、春节、端午节、夏至、春分、中秋节、劳动节、儿童节、青年节

2、下列历法属于阳历的有哪些?

农历、阴历、阴阳历、公历、儒略历、伊斯兰教历、希腊历、藏历、格里历、回历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年;月;日

2、阳历;(太阳历);阴历(太阴历);阴阳历

3、公历;农历

4、阳历;阴历

5、365;97

6、2;29;是

7、地球绕太阳运行轨道;阳历;公历

8、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9、回历;354

10、12;11

11、12;二十四节气

二、选择题

1、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2、公历、儒略历、格里历

三年级科学上册天气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教科版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教材简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学生已经在天气日历中记录了很多天气信息。本节课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天气,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聚焦板块,通过展示天气日历,思考总结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去整理和总结天气日历,为后续分配统计任务做好铺垫。 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总结整理天气日历中的各项信息。通过探索活动学生会发现,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变化是具有一定规律的。 “天气”单元中一个严重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会收集、记录和解释自学习本单元以来将近一个月的当地天气信息。本课即是对学生记录的天气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恰当的解释。这种解释实际上是对这一段时间里当地天气情况的概括。例如,统计数据可能表明在这一段时间里有20天晴天,4天少云,6天阴天。用这些数据学生可能形成这样一个陈述:在我们学习“天气”的这段时间里,大部分时间是晴天。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6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天气信息包括测量气温、降水量、云和风等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学生已经在天气日历中记录了很多天气信息。但是,学生所记录的信息数量较多且零散,缺少整理和分析。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天气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2.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3.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例外,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衡状况。 科学探究目标 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 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严重意义。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并意识到天气的变化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休戚相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难点:分析、概括天气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四种天气信息的汇总表、学生用统计表、杭州地区8月份的天气记录表、气温统计图、降水量柱状图、农事活动资料、二十四节气图。 小组:天气日历、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8分钟) [材料准备:学生自己记录的天气日历] 1.提前在教室布置一些学生的天气日历,课上观摩学习。 提问:你认为张贴的天气日历有什么值得学习的优点?自己的天气日历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预设:有的同学记录信息有缺少,其他同学补充。有的同学还关注到空气质量等其他因素,可以作为补充。)

日历上的科学

课题:第4章第4节日历上的科学 [学情分析] 日历在我们生活中的联系和运用比较多,学生也比较感兴趣;学生熟悉的是公历,对农历属于阴阳历的理解比较困难;对二十四节气具有指导和预告作用的理解也较困难。[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从认识一张普通的日历开始,了解日历的组成,并分别属于哪种历法成分?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因为对日历是非常熟悉的,却没有想到这么复杂。要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阴历、阳历等历法的科学依据,特别是要学生理解公历和农历等历法对指导和预告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日历的组成成分。 2.了解我国日历中公历和农历的设置方法。 3.知道阳历中如何用400年来反映四季更替周期的小数部分。 4.知道二十四节气的时间,并了解为何将其作为农历的重要组成部分。 5.知道二十四节气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指导和预告作用。 [教学重点] 科学设置日历中阴历和阳历的方法。 [教学难点] 阳历设置中如何用400年来反映0.2422日;二十四节气的历法成分。[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 [教学准备] 学生寻找各种日历,收集二十四节气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三种历法成分: 阴历、阳历、阴阳历。(请学生说出它们的依据) 二、我国的日历中由哪些历法成分组成? 我国的日历包括公历和农历,公历属于阳历,农历属于阴阳历。(指导学生看日历)三、日历中公历的设置方法 让学生回忆由于地球绕日公转引起的四季更替周期为多长:(365.2422日) 我们看到的日历有没有小数点?如何处置小数点?(学生分组讨论) 小结:0.2422日相当于400年中多出了97天,因此400年中有97个年应比平常年(365日)多一天,这就是闰年(366日)。闰年设置在什么时候呢?400年中能被4整除的有100个年,去掉3个不能被400整除的世纪年,剩余的就是97个闰年。四、日历中农历的设置方法 指导同学们观察日历, 提问:1.同一天为什么农历会不一样?(制订的依据不同) 2.不同日历上的节气在同一天,这说明了什么?(节气是固定的) 3.节气是怎样设定的?它是根据月相设定的吗? (将一年分成24等份,每等份约15天。它是根据太阳来设定的。)

小学科学《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 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 情况进行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 ●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并意识到天气的变化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难点:分析、概括天气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气温统计表、降雨量统计表。 教师准备:相关PPT、气象学家记录的天气日历。 【教学过程】 1. 展示天气日历 以小组展示或班级展览会的形式展示天气日历,同学相互学习。 出示气象学家的天气日历,讨论:与我们的天气日历比较,有哪些共同点?气象学家的天气日历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设计意图:展示、交流是重要的技能,也可以在展示自己的记录、观看其他同学的记录过程中,发现自己和同学的进步。 2. 统计天气信息

各个小组分别对天气日历上的云量、风力、风向、气温柱状图、降雨量柱状图上的数据进行整理。 统计云量:我们的天气日历中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天?哪一种天气最多?哪一种天气最少? 统计风向风速: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主要刮的是哪个方向的风?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 统计气温: 我们能从气温柱状图中发现气温变化的规律吗? 统计降雨量:这一季节的降雨量有什么特点? 各组交流统计的方法,教师对各组的统计方法进行指导。如:小组里的一位成员按照日期的顺序,依次读出每天的天气现象记录情况,小组里的其他同学则统计该类现象的天数。 设计意图:分工协作统计天气信息,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 分析天气信息 统计完成后,教师引导各组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综合各组的统计分析报告,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概括总结。说一说这段时间里,天气对我们的生活都造成了哪些影响。 因为各组每天的观测时间、观测地点的不同,风的记录、气温的记录等有差异是正常的,学生使用的工具比较简陋,观测技能水平也较低,也会使观测的精确性受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分析、交流,总结自己对这段时间天气情况的认识。 4.了解气候 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 补充《二十四节气歌》的来源。 【板书设计】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整理天气信息 气温 云量

大班科学活动:日历上的数字

大班科学活动:日历上的数字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教师:周晴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年、月、周等时间概念在日历上的表示。 2、学习在日历上找出几月几日,星期几,愿意在日历上记录生活中有意义的日子。 二、活动准备: 自制xxxx 年全年日历一大张;自制幼儿用xxxx 年全年日历表每人一张; 全班幼儿收集各式各样的挂历、台历、墙历,布置成日历展。 三、活动过程: (一)参观“日历展”,引导幼儿发现和限解日历的不同种类及作用。 ⑴这些日历有哪些地方不一样?(样式、图案、大小、材质等)

⑵ 这些日历有相同的地方吗?仔细找一找。(都有数字) (二)学看日历,在日历上找到某 年某月某日,星期几。 1、认识年出示自制大日历,引导幼儿从上到下观察:你首先看到了哪个数字?xxxx 表示什么?练习:出示不同年份的日历,请幼儿找出表示年的数字,说出这是几几年的日历。 2、认识月指认日历上表示月的数字1~12,提问:这些数字表示什么?一年有几个月?练习:⑴找找3月份、6 月份在哪里? 3、认识日认读数字1~31,告诉幼儿这些数字在日历上表示日,一个数字表示一日。讲解:“日”整整齐齐地排列在一个个的大格子里,这些大格子就象一个个的小房子,外面还有“月”做成的门牌号呢!要找*月*日,必须先敲*月的“门”,再在*月的“房子”里找到*日。练习:我说你找 4、认识周提问:一星期有几天?

星期在日历上如何表示?出示字卡一、二、三、四、五、六、日,并认读。演示,用划线法在日历上找到*月* 日是星期几。练习:我说你找 (三)操作活动,在日历上记录有意义的日子。在日历上找出1 月 1 日、6 月 1 日、10 月 1 日等,并说说这是什么日子。你还有哪些特别的日子,在日历上圈出来,说给老师和小朋友听。 (四)活动延伸:鼓励幼儿继续观察日历,发现日历上更多的秘密。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四年级科学上册 1.2 天气日历教案1 教科版

天气日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并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并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教学难点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复习:课件常见的天气现象。 2、今天天气怎么样,谁能具体说说?9月1日开学那天又是怎样的天气? 3、我们已经不记得了,但是气象工作者清楚地知道,他们不仅知道近期每天的天气情况,还知道一年前、两年前的天气情况。想一想,他们是怎么知道的呢?(他们每天都把当天天气情况记录下来,像这样的记录着每天的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我们就把他称为天气日历。板

书:天气日历) 4、天气日历有什么用呢?(记录和分析气象信息,总结以往的气象规律,预测今后的天气变化。) 4、今天我们也来做做小小气象员。 二、认识一些天气符号: 1、要当好气象员,首先要认识各种天气符号。(板书:天气符号) 2、请大家把自己知道的天气符号,画在作业本2面活动记录1题上。 3、天气情况包括气温、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等。所以我们还应该认识更多的天气符号。(课件:常见的天气符号) 4、这么多的符号,我们不可能全部都记着,那以后我们做天气日历怎么办呢?老师建议,我们可以自己设计简单形象的天气符号。 5、学生生设计天气符号,教师适当指导,集体评议。 三、制作天气日历: 1、出示天气日历范例:大家看看这份日历,想想为什么一天里要贴那么多张的天气啊?――引出:一天的天气并不仅仅只有一种。 2、那你们想不想也来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天气日历呢?(提示注意观察我们今天的天气。然后将今天的天气贴到我们的表格里面,一天还要贴很多种不同的天气符号。) 3、学生到教室外面观察天气3分钟,并做记录。(教师重点指导:在什么地方测量温度最合适,如何判断天空中的云是多云、阴天等方法。) 4、回到教室制作天气日历,再展示交流。(完成作业本2面活动记录2题。) 四、课外延伸: 1、看看别人在制作的天气日历图片。

教科版(新)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1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 【教材简析】 《天气》单元前6课的学习,主要是观察、记录自学习本单元以来将近3周的当地天气,本课则是帮助学生对记录的天气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恰当的解释。这种解释实际上是对这一段时间里当地天气情况的概括。统计分析部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总结出这一段时间里的天气情况。包括云量、风的统计,将统计的数据汇总到云的情况统计表和风的统计表中,最后再对这段时间里云和风的情况进行概括描述。关于气温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可以对比各小组的气温柱状图,找出这一段时间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看看气温柱状图中这段时间温度变化的总趋势是怎样的,将这段时间气温的变化作总体描述。关于降水量变化情况的统计和分析,可以根据降水量变化柱状图上记录的数据,对这段时间的降水量做如下统计:降雨的天数、不降雨的天数、最大降雨量是多少,在此基础上分析这段时间的降水量情况。概括描述部分,经过统计和分析,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性的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并区别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在有了前期观测和记录的基础上,可以进行相关的数据整理、分析。在教师指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统计图表陈述数据和结果。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进行相互交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 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 ●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并意识到天气的变化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浙江省温岭市城南中学七年级科学下册《4.4 日历上的科学》教案

浙江省温岭市城南中学七年级科学下册《4.4 日历上的科学》教案 课题: [学情分析] 日历在我们生活中的联系和运用比较多,学生也比较感兴趣;学生熟悉的是公历,对农历属于阴阳历的理解比较困难;对二十四节气具有指导和预告作用的理解也较困难。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从认识一张普通的日历开始,了解日历的组成,并分别属于哪种历法成分?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因为对日历是非常熟悉的,却没有想到这么复杂。要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阴历、阳历等历法的科学依据,特别是要学生理解公历和农历等历法对指导和预告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日历的组成成分。 2.了解我国日历中公历和农历的设置方法。 3.知道阳历中如何用400年来反映四季更替周期的小数部分。 4.知道二十四节气的时间,并了解为何将其作为农历的重要组成部分。 5.知道二十四节气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指导和预告作用。 [教学重点] 科学设置日历中阴历和阳历的方法。 [教学难点] 阳历设置中如何用400年来反映0.2422日;二十四节气的历法成分。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 [教学准备] 学生寻找各种日历,收集二十四节气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三种历法成分: 阴历、阳历、阴阳历。(请学生说出它们的依据) 二、我国的日历中由哪些历法成分组成? 我国的日历包括公历和农历,公历属于阳历,农历属于阴阳历。(指导学生看日历) 三、日历中公历的设置方法 让学生回忆由于地球绕日公转引起的四季更替周期为多长:(365.2422日) 我们看到的日历有没有小数点?如何处置小数点?(学生分组讨论) 小结: 0.2422日相当于400年中多出了97天,因此400年中有97个年应比平常年(365日)多一天,这就是闰年(366日)。闰年设置在什么时候呢?400年中能被4整除的有100个年,去掉3个不能被400整除的世纪年,剩余的就是97个闰年。 四、日历中农历的设置方法 指导同学们观察日历, 提问:1.同一天为什么农历会不一样?(制订的依据不同) 2.不同日历上的节气在同一天,这说明了什么?(节气是固定的) 3.节气是怎样设定的?它是根据月相设定的吗? (将一年分成24等份,每等份约15天。它是根据太阳来设定的。) 4.农历属于什么历法成分?(阴阳历)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称阴历就是农历,这是一个误会,要求学生注意到不同的日历中,如2003年和2004年的6月8日的两张日历,公历都是6月8日,而农历是不同的,节气夏至在公历时间中是一样的,说明节气的划分依据并非是阴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历法的国家之一,二十四节气就是我国古代人民概括总结出的一部天文气象历法。它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

2019-2020年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天气2、天气日历教科版拔高训练二十五

2019-2020年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天气2、天气日历教科版拔高训练二十五 ?第1题【单选题】 ( )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A、天气符号 B、天气现象 C、天气日历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在天气日历中不需要记载的内容是( )。 A、每天的降雨量 B、人体舒适度 C、每天的风向和风力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B、一个月天气变化可以代表一年的变化 C、天气在一年四季中几乎没有变化莫测。【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这个天气符号代表( )。 A、小雨 B、中雨 C、大雨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 )和风速来描述。 A、风向 B、风力 C、云量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暴雪的天气符号是( )。 A、 B、 C、 【答案】: 【解析】:

?第7题【多选题】 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 )。 A、表格 B、曲线 C、图表 【答案】: 【解析】: ?第8题【判断题】 一天的天气变化能代表一个月的天气变化。(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9题【判断题】 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10题【判断题】 学会使用天气符号,可以帮我们制造“天气日历”。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11题【判断题】 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 【教材简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学生已经在天气日历中记录了很多天气信息。本节课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天气,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聚焦板块,通过展示天气日历,思考总结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去整理和总结天气日历,为后续分配统计任务做好铺垫。 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总结整理天气日历中的各项信息。通过探索活动学生会发现,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变化是具有一定规律的。 “天气”单元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会收集、记录和解释自学习本单元以来将近一个月的当地天气信息。本课即是对学生记录的天气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恰当的解释。这种解释实际上是对这一段时间里当地天气情况的概括。例如,统计数据可能表明在这一段时间里有20 天晴天,4 天少云,6 天阴天。用这些数据学生可能形成这样一个陈述:在我们学习“天气”的这段时间里,大部分时间是晴天。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6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天气信息包括测量气温、降水量、云和风等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学生已经在天气日历中记录了很多天气信息。但是,学生所记录的信息数量较多且零散,缺少整理和分析。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天气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2. 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3. 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科学探究目标 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 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

【中小学资料】四年级科学上册 1.2天气日历练习 教科版

天气日历 1、天气日历是。 答案: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解析:解答:根据天气日历的概念,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分析:考察天气日历的概念。 2、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答案:天气日历 解析:解答:根据天气日历的概念,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分析:考察天气日历的概念。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 答案:表格 解析:解答:根据天气日历的概念,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分析:考察天气日历的概念。 4、有了,我们在做长时间的天气观测时,就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进行记录。答案:天气日历 解析:解答:根据天气日历的作用,有了天气日历,我们在做长时间的天气观测时,就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进行记录。 分析:考察天气日历的意义。 答案:天气日历 解析:解答:根据天气日历的意义,天气日历可以分析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找到天气变化的简单规律。 分析:考察天气日历的意义。 答案:天气符号 解析:解答:根据制作天气日历的方法,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雨量、风速和风向。 分析:考察制作天气日历。

答案:天气现象 解析:解答:根据天气日历的概念,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的天气现象表格。 分析:考查天气日历的概念。 8 答案: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温度 解析:解答:根据天气日历的制定,天气日历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温度等。 分析:考察天气日历的制定。 9、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同一。 答案:时间地点 解析:解答: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分析:考查天气日历的制定。 10、一个月的天气变化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答案:不能代表 解析:解答: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分析:考察天气日历的制定。 11、一天的天气变化能代表一个月的天气变化。() 答案:× 解析:解答:根据天气日历的制定,天气总是不断变化着,一天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一个月。分析:考察天气日历的制定。 12、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答案:√ 解析:解答:根据天气日历的制定,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分析:考察天气日历的制定。 13、天气日历只需记录日期和温度,不需记录其他。() 答案:× 解析:解答:观测天气通过探测仪器和卫星技术可以准确地判断天气情况。根据天气日历的制定,天气日历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温度等。 分析:考察天气日历的制定。 14、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2019四年级科学上册1.2天气日历习题教科版4(1)

《天气日历》习题 一、基础题 1.填空题 (1).()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 (2)天气日历中大凡要记录()()()。 (3)在我们制作的天气日历中,大凡要记录()和()、()和()、()和()等。 (4)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 2.选择题 (1)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我们常叫做( )。A.天气表B.气温表C.天气日历 (2)天气符号“ 雨 (3)在观察记录一个月的气温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尽量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进行观察记录B、遇到周末和假期,应该停止观察记录C、尽量在同一个地点进行观察记录 二、综合题 1.你知道哪些天气符号? 2.自己制作一星期的天气日历? 三、提高题 1、利用天气日历,我们可以便当地分析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 )

2,利用对天气日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3、每天记天气很麻烦,也没必要。 4、通过一个月的天气观察,我们能找到这个月天气变化的简单规律。() 5.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6、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7.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 ”表示的天气是( )。A.晴B.阴C.大8.从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中我们可以推测一年的气候变化。( )参考答案 四、基础题 1. (1)天气日历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 (2)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3)云量降水情况日期时间风速风向 (4)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2. (1)C (2)A (3)B 五、综合题 1.多见的天气符号:晴、多云、阴、雨、雪等。 2.学生根据“学师乐”APP拍的照片进行制作。

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 第二课《天气日历》

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第二课《天气日历》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单选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代表的天气是() A . 小雨 B . 雪 C . 暴雨 2. (2分)代表的天气是() A . 小雪 B . 沙尘暴 C . 暴雨 3. (2分)代表的天气是() A . 小雪 B . 中雪

C . 暴雪 4. (2分)代表的天气是() A . 多云 B . 小雨 C . 阴 5. (2分)下列在天气日历中不需要记载的内容是()。 A . 每天的降雨量 B . 人体舒适度 C . 每天的风向和风力 二、判断题 (共4题;共8分) 6. (2分)温度、风向、降水量、云量都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7. (2分)利用对天气日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8. (2分)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月的天气变化来推测一年的天气变化。 9. (2分)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三、填空题 (共4题;共6分) 10. (1分)下表是小丽所作某月的降水量记录,请你帮助他完成降水量的数据整理和分析。 某月的降水量记录(单位:毫米) 记录人:王小丽 日期123456789101112131415 降水量000514500001500012

我的数据整理和分析: (1)本月中,下雨天共(________ )天,其中小雨(________ )天,中雨(________ )天,大雨(________)天,暴雨(________)天,大暴雨和特大暴雨(________ )天。 (2)本月中,每周的降水量统计如下: (3)统计气温。下表是某小组记录的两周的气温统计表,结合数据回答问题(日期单位:月、日,气温单位℃) 本地区这两周的最高气温是________,出现在________;最低气温是________,出现在________;平均气温是________, 11. (2分)根据下列的天气信息,在天气情况、早上天气特点、气温特点、云的类型、风向和风速画“√” 早上上学时,汽车亮着灯,缓慢地行驶;人们都穿着棉衣;许多人撑着雨伞。 中午时,大树直摇晃;打开窗户,雨水打了进来。 傍晚放学时,天空布满了灰色的云层;炊烟向西南飘去。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日历上的科学 教案2

第4节日历上的科学 【教材分析】这节内容在整个第四章来说相对简单,而且内容以了解为主,因此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课前可以安排学生收集各种日历。 前几节学习了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特征及其由于地球自转,公转而引起的现象,本节则是介绍历法知识,历法是以日、地、月三者运动中产生的地理现象为依据制定的,日历也是地球运动的综合效应之一.教材从生活中的日历引入,使学生感到亲切、熟悉、关于日历的科学知识,教学主要介绍四方面的内容 1、根据日历分析我国的日历有哪些历法组成 2、公历的量年方法通过一年365.2422天中尾数0.24天引入如何科学量年 3、农历中的阳历和阴历成分分别是怎样表示的 4、二十四节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指导和预告作用 教材安排的探究活动与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对生产生活的指导和作用,关于教材中的探究活动可安排学生回家中的长辈请教或网上搜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日历的组成部分。 2、了解我国日历中公历和农历的设置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知道二十四节气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指导和预告的作用。 技能目标: 1、掌握阳历中如何用400年来反映司机更替周期的小数部分,学会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 2、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3、学会调查的方法和查资料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知道二十四节气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指导作用。体验合作学习、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态度。通过农历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为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而感到骄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公历农历的区别和联系。 二十四节气的历法成分, 学会通过查资料等方法知道二十四节气的科学含义。 难点:公历农历的区别和联系。农历的设置方法。二十四节气的历法成分。 【教学建议】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天气日历》教案

2 天气日历 探究活动分析: 前一课学生已经认识了在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在天气日历中,学生将用改进后的、比较简单明确的天气符号(有时需要用有相关数据的天气符号卡)来记录观察到的天气现象,并且他们需要自己制作这样的天气符号卡来完成观察记录任务,所以让学生练习画一画天气符号是很必要的。在降雨量中增加降雨的毫米数的记录,是和后面雨量器的教学相配合。运用小旗被风吹动情况的符号来记录风量,也是和后面“怎样描述风”的教学活动相配合,并使学生的观察和记录更容易一些。 制作天气日历(时间/内容) 1.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两周前的天气是什么样的。除非那一天有特别明显的天气现象发生,否则学生是很难记得清楚的。 2.教师再让学生描述今天的天气,并讨论:我们怎么样才能在两周后仍然记住今天的天气?学生的回答将集中在如何把天气现象记录下来。 3.教师向学生介绍天气日历是跟踪记录天气的好办法,并让学生了解天气日历。告诉学生们,这节课就来研究如何观察天气,并将观察到的天气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 4.讨论今后的天气记录应怎样进行?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方法一,小组轮换,每周指定一个组,每1至2人负责一项天气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并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天气日历上;方法二,每天安排一个同学观察和记录天气,定一份观察记录值日表;方法三,每天安排一个人或一个小组,把每天观察到的天气现象先和全班同学描述,再记录在“天气日历”上。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