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山水诗审美意象的流变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中国古代山水诗审美意象的流变

作者:孙兰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刊名: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10,""(3)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2条)

1.兴膳宏.六朝文学论稿[M].长沙:岳麓书社,1986.

2.陶文鹏.宋代山水诗的绘画意趣[J].中国社会科学,1994,(2).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魏明孔2004年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史研究述评-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2)

2004年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史研究成果数量与上年度大体相当,而研究深度和选题范围均有所改观.本年度分别召开了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年会、唐史学会年会和汉唐盛世等学术讨论会,其中相当一部分论文涉及到经济史.出版的专著包括<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①、<魏晋南北朝经济史探>②、<中国中古良贱身份制度研究>③、<中国手工业经济通史>"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④、<唐宋变革期研究>⑤、<唐代吐蕃史与西北民族史研究>⑥等.区域经济和唐宋变革依然是学者关注的热点.下面是该时期经济史研究的基本情况介绍.

2.学位论文陆理原魏晋南北朝《诗经》研究论2000

该文在充分占有材料基础上,对魏晋南北朝这一历史阶段的《诗经》研究予以全面探索研究.文章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经学研究向文学研究的过度.第二部分对《诗经》文学因素的认知和探索.第三部分博物学研究的成果.魏晋南北朝是《诗经》博物研究的开端,三国时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接受者的博物知识还开辟了《诗经》博物研究的新领域.

3.期刊论文胡明珠.HU Ming-zhu唐宋散文摇曳生辉的形态美-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4)

唐宋散文,在先秦诸子散文独立文体、秦汉魏晋南北朝散文拓宽种类的基础上,更加扩展、丰富、充实了散文的内容与形式,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呈现出极为鲜明丰满的优雅、崇高、悲剧、喜剧四种美的形态,标志着中国古代散文由奠基、过渡到新的繁荣并趋于成熟.

4.学位论文踪训国汉赋研究史论稿(汉代至明代)2002

该报告梳理清以前的汉赋研究史,这是个迄今为止在赋学界尚无人问津的课题.报告共四章,前有总论,后有附录.总论分两节.第一节把汉赋研究的历史划分为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及近代、现当代凡六个时期,勾勒了汉赋研究发展的历史流程.第二节把自古以来的汉赋研究归纳为九个方面的基本问题,并介绍其现代进展情况.第一章讨论两汉时期的汉赋研究,共七节.此期研究具有浓厚的经世致用倾向,基本观点不出讽谏、颂美二端.西汉帝王及扬雄、王充等对汉赋的评论,刘向父子对汉赋作品的整理、叙录与分类,《史记》《汉书》对赋家生平的记载及相关赋作的编录、介绍,都是值得肯定的成果.汉人的汉赋研究虽然零碎,但涉及面很广,为后代的汉赋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二章讨论魏晋南北朝的汉赋研究,共七节.此期的学者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汉代经学思想的束缚,对汉赋的艺术美有了肯定性的认识和评价,并且涌现出大量的赋论专文及编录、注释汉赋的著作,汉赋研究呈现出兴盛之势.刘勰《文心雕龙》对汉赋的评论,萧统《文选》对汉赋的编录与分类,郭璞、张揖等人对汉赋的注释,代表了此期汉赋研究的最高成就.第三章讨论唐宋时期的汉赋研究,共四节.此期的汉赋评论十分萧条,基本上沿袭六朝人的观点.但李善《文选注》的汉赋注释征引富赡,观点精湛,在汉赋学史上足以名垂千秋.此外,《艺文类聚》等类书摘录了不少汉赋并加以编类,客观上有功于汉赋的保存,也对后代的汉赋分类有所影响.第四章探讨元明时期的汉赋研究,共三节.这一时期复古风气颇盛,汉赋研究也从沉寂走向了复兴.元祝尧《古赋辨体》的选赋角度及汉赋评论都相当精彩;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对司马相如赋史地位的重估胡应麟《诗薮》对汉赋文献的清点,李鸿《赋苑》、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等对汉赋作品的辑录,都是值得称道的.不难看出,从汉代到明代,汉赋研究是在曲折中前进的.每一时期的汉赋研究,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的社会思潮、文化政策、文学思想、辞赋创作以及赋学批评等方面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人们对于汉赋的研究和评论,也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零散到系统、由现象到本质的不断深入、不断完善的过程.清代是古代汉赋研究总结和繁荣的历史时期(附录只论及清代赋话中的汉赋观),现当代的汉赋研究又经历了转型、低落与鼎盛三个阶段,其间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但这只有俟诸来日了.该报告的撰写试图填补汉赋研究史这一学术空白,为今天的汉赋研究、辞赋研究以及文学史、文学批评史、中国学术史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但由于作者学力有限,未必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报告中肯定有许多疏漏、偏颇与错误之处,敬请各位专家与同行不吝赐教,以便来日修订.

5.期刊论文邱美琼.胡建次唐宋散文理论批评视野中的文气论-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4)

"气"是我国古代文论的重要审美范畴,它与"味"、"韵"、"趣"、"格"、"境"等一起被用来概括文学的审美本质特征,标示文学的不同审美质性.在我国古代文论史上,"气"是一个出现和成熟得较早的审美范畴,它孕育于先秦、凸显于秦汉、确立于魏晋南北朝,发展于唐宋,承传于元代,完善于明清,成为古代文学理论批评最重要的范畴之一.

6.期刊论文马强.MA Qiang唐宋士大夫与西南、岭南地区的移风易俗-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2(2)

唐代西南地区由于经历魏晋南北朝二次"蛮夷化过程",文明程度出现逆转退化,山南、剑南儒学教育文化落后,民间流行多神崇拜,湘西南与岭南人口买卖现象严重;宋代云南、四川原始巫文化仍然甚为盛行,杂祠淫祀现象严重,为全国典型的淫祠区.西南地区地方官员尤其是流贬士大夫执着于以破除迷信、引导文明生活方式的移风易俗活动,收到了一定的社会治理效果,也典型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阶层"处江湖之远"而自觉践履儒家"以夏化夷"、"有教无类"的思想情怀.

7.学位论文刘勇明唐宋之际马政变革研究2008

马政,指的是国家对马匹的繁育、饲养、使用、流通的行政管理及沿革变化,涉及相关的政令法令举措,以及有关的人与事。马在古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个人地位、权势、财富的象征,也是国家力量与财富的象征。统治者历来十分重视对马政的建设与发展。从夏商周至清,我国古代马政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本文主要是在唐宋变革学说的影响下,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唐宋两代的马政机构、牧监、牧子、市马制度作了一个系统的考察,认为唐宋之际马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首先,国家马政机构变迁不断。唐代,马政的管理权先后由太仆寺向群牧使、闲厩使、飞龙使过渡。宋代,马政管理权先后由左、右骐骥二院向群牧司、太仆寺(受枢密院控制)、驾部转移。马政机构的不断变迁,是在士族制度衰弱的情况下,统治者加强皇权的重要措施。

其次,牧监发展的不平衡与经营方式不同,牧子身份发生了变化。唐代牧监规模十分庞大,而宋代则显得有些相形见绌。形成这种差距的原因虽然跟西北牧场的丢失有关,但是土地国有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变、租佃制盛行、牧监与民争利是最主要的原因。唐代前中期牧子的身份属于贱民,包括奴隶

、官户和由奴隶、官户放免而来又长期被束缚在牧场上的白丁。唐代中期牧场出现了纳资代役与和雇现象。发展到宋代,牧子一般由军人担当。这是魏晋南北朝良贱制度逐渐瓦解的结果。

最后,国家越来越依赖于市马制度。唐初国家市马数量很少,也不频繁,没有形成定制。唐中期始,政府设有专门官员管理市马事务,定期定点向少数民族市马。两宋时期,虽然市马区域多有变动,但国家市马一年一次或数次,数量动辄上万。显然,唐宋时期国家越来越依赖于市马。市马制度的兴盛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土地上的收益远远高于牧监养马;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达,影响着国家的政策。市马制度与唐代之前着力发展牧监、税马、掠夺马匹等措施相较,也反映了国家由政治力量为主导向政治经济相结合主导的转变。

8.期刊论文魏明孔2005年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史研究述评-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2)

2005年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史研究呈现出较前几年略有回升的势头,其中一些年轻学者崭露头角是值得关注的,另外唐宋变革的讨论、社会经济生活和财政史的研究成果比较明显.

9.期刊论文畅孝昌.CHANG Xiao-chang唐宋古文运动复古实质初探-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

一、唐宋古文运动是复古而不是革新.其领袖不仅大张复古的旗帜,而且十分忌讳"新变",不可能为革新.唐宋古文运动伴随当时复兴儒学的思想运动,摧毁了魏晋以后新生的尊重人的个性的玄学,独尊了复古的儒学,不能为革新.古文对骈文的胜利乃文言战胜口语,古代句法、词汇战胜时下流行的语汇

,只能为复古.二、唐宋古文运动是对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时代"的反动和倒退.1.终止了魏晋以来未能完成的"文笔之辨",使文学观念趋向模糊;2.贬低文学,使魏晋时几乎独立的文学,又成儒道的附庸和工具;3.从"化成天下"角度论文,有意模糊文学观念.

10.学位论文李士彪魏晋南北朝文体学2002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体发展的成熟期,文体学是这一时期文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同时也是学术界公认的难点和薄弱环节.至今还没有一部专著采取了“竭泽而渔”的研读方法,同时对先秦两汉以及唐宋大量相关文献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掌握了较为全面的第一手资料.“文体”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中的常用词语.文体也简称为“体”.它义项繁多,层次不一,总的来看,主要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文章体裁;二是指文章风格;三是指篇体形制.体裁、篇体、风格三者是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一篇文章同时具有体裁、体制、风格三个方面.在魏晋南北朝,文体受到空前的重视,文体研究呈现出繁荣的局面.该论文主要从理论和创作两个方面探讨魏晋南北朝人的文体观念,包括三部分:体裁学、篇体学和风格学.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d211639928.html,/Periodical_zghydxxb-shkx201003019.aspx

授权使用:北京大学图书馆(wfbjdx),授权号:394a5d30-db76-4ceb-8518-9e4900247a4e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1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