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冒泡排序,选择排序小程序

Java冒泡排序,选择排序小程序
Java冒泡排序,选择排序小程序

Java冒泡排序,选择排序小程序

class Dosomething

{

public void maopao(int[] arr)

{

for(int i=0;i

{

for(int j=0;j<=arr.lenght-x-1;j++)

{

if(arr[j]>arr[j+1])

{

int temp=arr[j];

arr[j]=arr[j+1];

arr[j+1]=temp;

}

}

}

x

}

public void select(int[] arr)

{

for(int i=0;i

{

for(int j=i+1;j<=arr.length-1;j++)

{

if(arr[i]>arr[j])

{

int temp=arr[i];

arr[i]=arr[j];

arr[j]=temp;

}

}

}

xs(int[] arr);

}

public void xs(int[] arr)

{

for(int i=0;i

System.out.print(arr[i]);

}

}

class De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2,9,3,7,6,4,0,1};

Dosomething c=new Dosomething();

Dosomething.maopo(a[]);

DOsomething.xs(a[]);

}

}

冒泡排序的算法及其程序实现

冒泡排序的算法及其程序实现 浙江省慈溪中学施迪央 教学分析: 本节课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第3节以及第五章第3节的部分教学内容。 一组不长的数据(如5个),从小到大排序,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他们并不知道计算机是怎么实现排序的,同时他们也没见识过计算机对大量数据(如1000个)的排序。学习排序有助于学生对计算机工作原理的认识。冒泡排序对学生来说初次接触,但前面的枚举算法和解析算法的部分内容对学习排序有一定的帮助,如数组变量的定义及使用方法、双重循环的使用方法及特点以及如何通过键盘输入一批数据(即text1_keypress()事件)在前面都已涉及,冒泡排序的学习又可以巩固前面的知识。 关于冒泡排序的算法及程序实现我安排了3个课时,本案例是在教室内完成的2节随堂课,第3课时安排学生上机实践:对键盘输入的一批数据进行冒泡排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排序及冒泡排序的概念及特点 掌握冒泡排序算法的原理 初步掌握冒泡排序的程序实现 2、过程与方法: 理解冒泡排序的分析过程,并初步掌握用冒泡排序算法来设计解决简单的排序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冒泡排序算法的分析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以及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激发了学生学习程序兴趣。 教学重点: 冒泡排序算法的原理 教学难点: 分析冒泡排序的实现过程 教学策略: 讲授法与探究法。教师讲授、学生听讲,教师提问、学生动脑,层层深入,步步为营,一切水到渠成。 教学准备: 编写好手动输入一批的数据的冒泡排序的程序 编写好计算机自动生成数据的冒泡排序的程序 课堂中使用的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问题一:什么是排序? 所谓排序,把杂乱无章的一列数据变为有序的数据,比如7,3,4,8,1这五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序,结果是1,3,4,7,8,我们很容易排出来。那么电脑是怎么进行排序的呢?问题二:一批数据在VB中如何存储的?比如如何存储六位裁判为一位运动员评出的分数? 用数组变量来存储一批类型、作用相同的数据,如分别用d(1),d(2),d(3),d(4),d(5),d(6)来存储六位裁判给出的分数。 问题三:如果运动员的最后得分是从这6个分数中去掉最高分与最低分后的平均分,你认为

选择排序和冒泡排序的C++和C

C选择排序: #include #define N 10 main() {int i,j,min,key,a[N]; //input data printf("please input ten num:\n"); for(i=0;ia[j]) {min=j;//记下最小元素的下标。 /*********交换元素*********/ key=a[i]; a[i]=a[min]; a[min]=key;} else continue; } } /*output data*/ printf("After sorted \n"); for(i=0;i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n 4 int _tmain(int argc, _TCHAR* argv[]) { int x[n],i=0; printf("请输入%d个整数:\n",n); for(i=0;i

VB NET实现选择排序与冒泡排序

Public Class Form1 Dim arr(5) As Integer Dim a(5, 5) As TextBox Private Sub delaytime() Dim i, j As Long For i = 1 To 20000 For j = 1 To 20000 i = i + 1 i = i - 1 Next j Next i End Sub Private Sub Form1_Load(ByVal sender As System.Object, ByVal e As System.EventArgs) Handles MyBase.Load Label1.Text = "数oy组á¨|元a素?值|ì:êo" Label2.Text = "第ì¨2一°?轮?:êo" Label3.Text = "第ì¨2二t轮?:êo" Label4.Text = "第ì¨2三¨y轮?:êo" Label5.Text = "第ì¨2四?轮?:êo" Label6.Text = "第ì¨2五?轮?:êo" Button1.Text = "产¨2生|¨2数oy组á¨|" Button2.Text = "选?择?法¤?§演Y示o?" Button3.Text = "冒??泡Y法¤?§演Y示o?" Button4.Text = "重?新?开a始o?" Button5.Text = "退a?出?" Dim i, j As Integer Dim leftlen, toplen As Integer leftlen = 120 : toplen = 32 Randomize() For i = 0 To 5 For j = 0 To 5 a(i, j) = New TextBox a(i, j).Width = 30 : a(i, j).Height = 30 a(i, j).Left = leftlen + j * 40 : a(i, j).Top = toplen + i * 32 a(i, j).Parent = Me : a(i, j).Visible = True Next j Next i End Sub Private Sub Button1_Click(ByVal sender As System.Object, ByVal e As System.EventArgs) Handles Button1.Click Dim i, j As Integer For i = 0 To 5 arr(i) = Int(10 + 89 * Rnd()) + 1 a(0, i).Text = arr(i) Next i End Sub Private Sub Button2_Click(ByVal sender As System.Object, ByVal e As System.EventArgs) Handles Button2.Click Dim i, j As Integer Dim min, min_i As Integer Dim t As Integer For i = 0 To 5 - 1 min = arr(i) : min_i = i For j = i + 1 To 5 If min > arr(j) Then

高中信息技术_冒泡排序算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一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基本路线:数组-排序-冒泡排序【冒泡排序原理--流程图-算法优化】-小结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五章第三节。本节课主要讲解冒泡排序思想。排序算法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算法之一,而冒泡排序是其中一种很典型而且相对简单的方法。它的学习同时为后面的选择排序做了铺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冒泡排序的原理;掌握冒泡排序的流程图;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冒泡排序思想设计解决简单排序问题的算法;进一步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体会程序设计在现实中的作用; 进一步学习流程框图的使用。 情感目标:增强分析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激发学习热情;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vb算法设计的基本知识,学会 利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解决问题的算法,对排序中循环语句以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数组变量的使用方法尚未接触,程序设计思想比较弱,在实际生活中往往忽视运用排序算法来处理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运用冒泡排序算法来处理实际问题,并为以后学习其它排序算法打下基础。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冒泡排序原理及它的流程图

难点:理解冒泡排序中的遍、次等概念(即对变量使用的理解)以及用流程图描述冒泡排序的过程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采用讲解法、演示法、分析归纳法引导学生参与思考,用逐步求精的方式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化抽象为具体,由特殊到一般,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课前准备 1.教师的教学准备:冒泡排序的课件、学案、素材 2.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多媒体网络教室、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平台等 五、教学过程 课前学习【设计意图】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讲。排序数组知识点相对简单,由学生自学完成,之前的知识点学生可能会有所遗忘,通过这个方式让学生回顾。冒泡排序算法原理比较容易也由学生自学完成。 已给出的素材,完成学案关于数组、冒泡排序和循环结构的基本模式的相关部分的内容,。 请同学们学习学习网站上的课前学习,并完成学案的相关部分的内容。 上课! 对答案。

冒泡排序 交换排序

选择排序和冒泡排序都是基于元素交换的,因此你的分类错误 冒泡排序基本思想:每次将最重的一个沉入海底 选择排序基本思想:每次扫描最重的一个与第一个交换 并且,选择和冒泡的时间复杂度是一样的(都是O(N^2)) 应用交换排序基本思想的主要排序方法有:冒泡排序(Bubble sort)和快速排序(Quick sort)。交换排序 所谓交换,就是根据序列中两个记录键值的比较结果来对换这两个记录在序列中的位置,交换排序的特点是:将键值较大的记录向序列的尾部移动,键值较小的记录向序列的前部移动。下面是java语言实现一个交换排序的函数: public class BubbleSort { public static int[] BubbleSort(int[] array){ for(int i = 0; i < array.length - 1; i++){ for(int j = 0; j < array.length - 1 - i; j++){ // 内部循环的边界要比长度小一 if(array[j] > array[j + 1]){ //相邻的两个元素比较,将大的放到最右边 int temp = array[j]; array[j] = array[j + 1]; array[j + 1] = temp; } } } return arra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ay = { 25, 36, 21, 45, 98, 13};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ay)); BubbleSort.bubbleSort(array);// 调用快速排序的方法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ay));// 打印排序后的数组元素 }

C (++)内部排序汇总(快速排序&冒泡排序&堆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归并排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 30001 random(int a[30001]) { int i; for(i=1;i<30001;i++) a[i]=rand()%30001; }//随机生成30000个数函数 int change1(char a[81]) { int b=0,n,i; for(i=0;a[i]!=0;i++); n=i-1; for(;i>1;i--) b+=((int)pow(10,n+1-i))*(a[i-1]-48); if(a[0]=='-') b=b*(-1); else b+=((int)pow(10,n))*(a[0]-48); return b; }//字符转化成整型 insort(int a[30001]) { int i,j,temp,temp1,n; int count=0; n=30001; for(i=1;i=0;j--)/* 每次循环完毕数组的0到i-1项为一个有序的序列*/ { count=0;/*这里count是标记位,可以减少比较次数*/ if(a[j]>temp) { temp1=a[j+1]; a[j+1]=a[j]; a[j]=temp1;

count++; }//满足条件,前移 if(count==0) break;//位置恰当,退出 } } }//insort插入排序函数 selsort(int a[30001]) { int i,j,temp; for(i=1;i<30000;i++) for(j=i+1;j<30001;j++) if(a[i]>a[j]) { temp=a[j]; a[j]=a[i]; a[i]=temp; } }//选择排序 bubsort(int a[30001]) { int i,j,temp; for(i=1;i<30001;i++) for(j=30000;j>i;j--) { if(a[j-1]>a[j]) { temp=a[j-1]; a[j-1]=a[j]; a[j]=temp; } } }//冒泡排序 int partition(int a[30001],int low,int high)

基础排序总结(冒泡排序、选择排序)

1、冒泡排序 1.1、简介与原理 冒泡排序算法运行起来非常慢,但在概念上它是排序算法中最简单的,因此冒泡排序算法在刚开始研究排序技术时是一个非常好的算法。 冒泡排序原理即:从数组下标为0的位置开始,比较下标位置为0和1的数据,如果0号位置的大,则交换位置,如果1号位置大,则什么也不做,然后右移一个位置,比较1号和2号的数据,和刚才的一样,如果1号的大,则交换位置,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个位置结束,到此数组中最大的元素就被排到了最后,之后再根据之前的步骤开始排前面的数据,直至全部数据都排序完成。 1.2、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Array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ay = {1, 7, 3, 9, 8, 5, 4, 6}; array = sort(array); for (int i = 0; i < array.length; i++) { System.out.println(array[i]); } } public static int[] sort(int[] array) { for (int i = 1; i < array.length; i++) { for (int j = 0; j < array.length-i; j++) { if (array[j] > array[j+1]) { int temp = array[j]; array[j] = array[j+1]; array[j+1] = temp; } } } return array; } } 1.3、效率

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高一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算法与程序设计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成为一个突出的现象。如何消除学生畏惧心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是我设计该课的主要目标。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是自顶向下地逐步求精和模块化。自顶向下地逐步求精是指首先要对所设计的系统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其次从顶层开始连续地逐层向下分解,直到系统的所有模块都被分解为一条条的详细指令时为止。模块化是指把一个大的程序按照一定的原则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但又相关的小程序(模块)的方法。依据这个基本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简单到复杂,从粗到精,各个难点分解,最后师生共同完成总流程图的设计。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真正参与进来。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三节和第五章第三节。以第二章内容为主,下节课让学生进行第五章编写程序及上机实践。 《课程标准》指出《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冒泡排序的算法及程序实现就很好地较全面地体现了这点。 排序算法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算法之一,而冒泡排序是其中一种很典型而且相对简单的方法。它的学习同时为后面的选择排序做了铺垫。通过冒泡实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为今后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我是先上第一、三、四章,再上第二和第五章。通过前面三章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算法设计的基本知识,学会了利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解决问题的算法,对排序中碰到的循环结构的流程图和循环语句以及数组变量的使用方法都已有基础。但由于实践比较少,对以前知识的遗忘率比较高,画流程图还不太熟练,程序设计思想比较弱。因此由浅入深,逐步引导比较适合学生的口味。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冒泡排序的原理;理解冒泡排序的流程图;编写冒泡排序的主要代码;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冒泡排序思想设计解决简单排序问题的算法;进一步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体会程序设计在现实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程序书写习惯; 五、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冒泡排序原理及它的流程图 难点:理解冒泡排序中的遍、次等概念(即对变量使用的理解)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采用讲解法、演示法、讨论合作、分析归纳法引导学生参与思考,用逐步求精的方式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化抽象为具体,由特殊到一般,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七、课前准备

习题16(排序)

习题16(排序) 一、选择题 1、对n个不同的关键字由小到大进行冒泡排序,在下列()情况下比较的次数最多。 A)从小到大排列好的 B)从大到小排列好的 C)元素无序 D)元素基本有序 2、堆是一种()排序。 A)插入 B)选择 C)交换 D)归并 3、堆的形状是一棵()。 A)二叉排序树 B)满二叉树 C)完全二叉树 D)平衡二叉树 4、在含有n个关键字的小根堆(堆顶元素最小)中,关键字最大的记录有可能存储在()位置上。 A)?n/2? B)?n/2? -1 C)1 D)?n/2? +2 5、以下序列不是堆的是( )。 A)(100,85,98,77,80,60,82,40,20,10,66) B)(100,98,85,82,80,77,66,60,40,20,10) C)(10,20,40,60,66,77,80,82,85,98,100) D)(100,85,40,77,80,60,66,98,82,10,20) 6、下列四个序列中,哪一个是堆()。 A)75,65,30,15,25,45,20,10 B)75,65,45,10,30,25,20,15 C)75,45,65,30,15,25,20,10 D)75,45,65,10,25,30,20,15 7、在对n个元素的序列进行排序时,堆排序所需要的附加存储空间是()。 A)O(log2n) B)O(1) C)O(n) D)O(nlog2n) 8、有一组数据(15,9,7,8,20,-1,7,4),用堆排序的筛选方法建立的初始堆为() A)-1,4,8,9,20,7,15,7 B)-1,7,15,7,4,8,20,9 C)-1,4,7,8,20,15,7,9 D)A,B,C均不对 9、对一组记录的关键码{46,79,56,38,40,84}采用堆排序,则初始化堆后最后一个元素是()。 A)84 B)46 C)56 D)38 10、用二分法插入排序方法进行排序,被排序的表(或序列)应采用的数据结构是()。 A)单链表 B)数组 C)双向链表 D)散列表 11、在所有排序方法中,关键码比较的次数与记录的初始排序次序无关的是( ) A)希尔排序 B)冒泡排序 C)直接插入排序 D)直接选择排序 12、用归并排序方法,最坏情况下,所需时间为( ) A)O(n) B)O(n2) C)O(nlog2n) D)O(nlog2n) 13、具有12个记录的序列,采用冒泡排序最少的比较次数是( ) A)1 B)144 C)11 D)66 14、用冒泡排序对序列18,14,6,27,8,12,16,52,10,26,47,29,41,24进行排序,共进行( )次比较。 A)33 B)45 C)70 D)91 15、当初始序列已经按键值有序时,用直接插入算法进行排序,需要比较的次数为( ) A)n2 B)n logan C) log2n D)n-1 16、下面四种内排序方法中,要求内存容量最大的是( ) A)插入排序 B)选择排序 C)快速排序 D)归并排序 17、在文件局部有序或文件长度较小的情况下,最佳的排序方法是( ) A)直接插入排序 B)冒泡排序 C)简单选择排序 D)都不对 18、若待排序列已基本有序,要使它完全有序,从关键码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考虑,应当使用 ( )。 A)归并排序 B)直接插入排序 C)直接选择排序 D)快速排序 19、设有1000个无序的元素,希望用最快的速度挑选出其中10个最大的元素,最好的方法是()。 A)起泡排序 B)快速排序 C)堆排序 D)基数排序 20、在待排序的元素序列基本有序的前提下,效率最高的排序方法是()。 A)插入排序 B)选择排序 C)快速排序 D)归并排序

浙江高中信息技术选考复习选择排序冒泡排序习题

命题:杜宗飞 1 排序专题练习 1、某书店在5所学校流动售书量(单位:本)分别是8 2、11 3、46、69、35。采用冒泡排序对其进行排序,若完成第一遍时的结果是35、82、113、46、69,则完成第二遍时的结果是 ( ) A .35、82、113、46、69 B .35、46、82、69、113 C .35、46、82、113、69 D .35、46、69、82、113 2、(2009 年10月高考题)下表记录了6个数据的排序过程。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该排序采 (A )冒泡排序,降序 (B )选择排序,降序 (C )冒泡排序,升序 (D )选择排序,升序 3、用冒泡排序对4,5,6,3,2,1进行从小到大排序,第三趟排序后的状态为: A 、4 5 3 2 1 6 B 、4 3 2 1 5 6 C 、3 2 1 4 5 6 D 、1 2 3 4 5 6 4、用冒泡排序法对数据7,6,3,9,2从小到大排序,共需经过( )趟排序已可以得到正确结果?。 A.2 B.3 C.4 D.5 5、有一组数,顺序是“4,7,8,1,9”,用冒泡排序法将这组数从小到大排序,第二趟第二次对比的数据两个数是:( )。 A . 1、4 B . 4、7 C . 1、7 D . 7、8 6、篮球联赛中,有5个班级的比赛积分依次为14,11,13,8,9。若采用冒泡排序算法对其进行从大到小排序,需要排几遍交换几次 (A )1 2 (B )4 2 (C )1 8 (D )4 8 7、(2011年统考题)某书店在5所学校流动售书量(单位:本)分别是88,110,48,64,35。采用冒泡排序对其进行排序,若完成第一遍时的结果是:35,88,110,48,64,则完成第二遍时的结果是 (A )35,88,110,48,64 (B )35,48,88,64,110 (C )35,48,88,110,64 (D )35,48,64,88,110 8、(2012年3月高考题)实现某排序算法的部分VB 程序如下: For i = 1 To 4 For j = 5 To i + 1 Step -1 If a(j) < a(j - 1) Then t = a(j) : a(j) = a(j - 1) : a(j - 1) = t Next j Next i

冒泡排序算法精讲

排序算法 【教学目标】 1、理解排序的概念 2、了解常用排序方法 3、理解冒泡排序的基本思路 4、应用冒泡排序法进行排序 【重点难点】 1、冒泡排序法的基本思路 2、应用冒泡排序法进行排序 排序的概念: 排序就是把一组元素(数据或记录)按照元素的值的递增或递减的次序重新排列元素的过程。 如:49 38 76 27 13 常用排序的方法: 1、冒泡排序: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而饶有趣味的排序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每次仅进行相邻两个元素的比较,凡为逆序(a(i)>a(i+1)),则将两个元素交换。 2、插入排序:它是一种最简单的排序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依次将每一个元素插入到一个有序的序列中去。这很象玩扑克牌时一边抓牌一边理牌的过程,抓了一张就插到其相应的位置上去。 3、选择排序: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排序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每一趟在n-i+1(i=1,2,3,...,n-1)个元素中选择最小的元素。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而饶有兴趣的排序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每次进行相邻两个元素的比较,凡为逆序(即a(i)>a(i+1)),则将两个元素交换。 整个的排序过程为: 先将第一个元素和第二个元素进行比较,若为逆序,则交换之;接着比较第二个和第三个元素;依此类推,直到第n-1个元素和第n个元素进行比较、交换为止。如此经过一趟排序,使最大的元素被安置到最后一个元素的位置上。然后,对前n-1个元素进行同样的操作,使次大的元素被安置到第n-1个元素的位置上。重复以上过程,直到没有元素需要交换为止。 例题:对49 38 76 27 13进行冒泡排序的过程: 初始状态:[49 38 76 27 13 ] 第一趟排序后:[38 49 27 13] 76 第二趟排序后:[38 27 13 ] 49 76 第三趟排序后:[27 13 ] 38 49 76

冒泡排序和选择排序算法的动态演示程序

//选择排序算法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main() { void select_sort(int array[],int n); int a[10],i; cout<<"input 10 numbers:"<>a[i]; cout<

for(j=i+1;j>b; if(b=='n') break; } if (i==n) { cout<<"the sorted arry:"<

【IT专家】蛮力算法: 选择排序 冒泡排序(详解)

蛮力算法:选择排序冒泡排序(详解) 2015/10/26 1 蛮力法:蛮力法(brute force)是一种简单直接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常常直接基于问题的描述和所涉及的概念定义。虽然巧妙而高效的算法很少来自于蛮力法,但它还是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它能解决几乎任何问题,如果要解决的问题的规模不大,或者对性能没有很高的要求,那么花大工夫涉及复杂的算法显然是不值得的。下面就来介绍一下2大蛮力排序算法,然后是它们的分析。 ?框架介绍:在介绍算法之前,有必要介绍一些以后会用到的方法。使用前2个方法,我们就可以生成随机数组,然后方便地判断数列是否被正确排序了,以此验证排序算法的正确性。第3个方法从标准输入中读取数据(通过重定向),进行大规模排序,以此比较不同算法的性能。 ?/** * 生成一个长度为0~600的数组,每个元素的值为0~99999的整数。* * @return */ public static Integer[] randomArray() { Integer[] r = new Integer[(int) (600 * Math.random())]; for (int i = 0; i r.length; i++) r[i] = (int) (99999 * Math.random()); return r; } /** * 返回一个数组是否是有序的。* @param r * @return */ public static boolean isSorted(Integer[] r) { for (int i = 1; i r.length; i++) if (r[i]pareTo(r[i - 1]) 0)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 /** * 从标准输入中读取1000000个整数的数组。* @return */ public static Integer[] arrayIn(){ Scanner in = new Scanner(System.in); Integer[] r = new Integer[1000000]; for(int i=0;i 1000000;i++) r[i] = in.nextInt(); return r; }选择排序:选择排序开始的时候,我们扫描整个列表,找到它的最小元素,然后和第一个元素交换(如果第一个元素就是最小元素,那么它就和自己交换。)。再次,在剩下的元素中找到最小元素,将它和数组的第二个元素交换位置,以此往复,直到整个数组有序。这种算法叫做选择排序,因为它每次都选择剩余元素之中最小的元素放在正确位置。 public static void selection(Integer[] r) { int N = r.length; for (int i = 0; i N - 1; i++) { int min = i;//已知最小元素的索引for (int j = i + 1; j j++) if (r[min] r[j])//如果找到更小的元素,更新索引min = j; int temp = r[i];//交换位置r[i] = r[min]; r[min] = temp; } }

冒泡排序算法详解

冒泡排序算法详解 单向冒泡排序算法 1、从上向下冒泡的冒泡排序的基本思想是: (1)首先将第一个记录的关键字和第二个记录的关键字进行比较,若为“逆序”(即L.r[1].key>L.r[2].key),则将两个记录交换之,然后比较第二个记录和第三个记录的关键字。依次类推,直至第n-1个记录的关键字和第n个记录的关键字比较过为止。这是第一趟冒泡排序,其结果是使得关键字最大的记录被安置到最后一个记录的位置上; (2)然后进行第二趟冒泡排序,对前面的n-1个记录进行同样的操作,其结果是使关键字次大的记录被安置到第n-1个记录的位置; 一般地,第i趟冒泡排序是从L.r[1]到L.r[n-i+1]依次比较相邻两个记录的关键字,并在“逆序”时交换相邻记录,其结果是这n-i+1个记录中关键字最大的记录被交换到第n-i+1的位置上。整个排序过程需要进行K(1≤kr[j+1]) { flag=1; temp=r[j];r[j]=r[j+1];r[j+1]=temp; } i++; } } 2、从下向上冒泡的冒泡排序的基本思想是: (1)首先将第n-1个记录的关键字和第n个记录的关键字进行比较,若为“逆序”(即L.r[n].key=i+1;j--)

冒泡排序的算法及其程序实现

冒泡排序的算法及其程序实现 教学分析: 本节课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第3节以及第五章第3节的部分教学内容。 一组不长的数据(如5个),从小到大排序,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他们并不知道计算机是怎么实现排序的,同时他们也没见识过计算机对大量数据(如1000个)的排序。学习排序有助于学生对计算机工作原理的认识。冒泡排序对学生来说初次接触,但前面的枚举算法和解析算法的部分内容对学习排序有一定的帮助,如数组变量的定义及使用方法、双重循环的使用方法及特点以及如何通过键盘输入一批数据(即text1_keypress()事件)在前面都已涉及,冒泡排序的学习又可以巩固前面的知识。 关于冒泡排序的算法及程序实现我安排了3个课时,本案例是在教室内完成的2节随堂课,第3课时安排学生上机实践:对键盘输入的一批数据进行冒泡排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排序及冒泡排序的概念及特点 掌握冒泡排序算法的原理 初步掌握冒泡排序的程序实现 2、过程与方法: 理解冒泡排序的分析过程,并初步掌握用冒泡排序算法来设计解决简单的排序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冒泡排序算法的分析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以及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激发了学生学习程序兴趣。 教学重点: 冒泡排序算法的原理 教学难点: 分析冒泡排序的实现过程 教学策略: 讲授法与探究法。教师讲授、学生听讲,教师提问、学生动脑,层层深入,步步为营,一切水到渠成。 教学准备: 编写好手动输入一批的数据的冒泡排序的程序 编写好计算机自动生成数据的冒泡排序的程序 课堂中使用的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问题一:什么是排序? 所谓排序,把杂乱无章的一列数据变为有序的数据,比如7,3,4,8,1这五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序,结果是1,3,4,7,8,我们很容易排出来。那么电脑是怎么进行排序的呢?问题二:一批数据在VB中如何存储的?比如如何存储六位裁判为一位运动员评出的分数? 用数组变量来存储一批类型、作用相同的数据,如分别用d(1),d(2),d(3),d(4),d(5),d(6)来存储六位裁判给出的分数。 问题三:如果运动员的最后得分是从这6个分数中去掉最高分与最低分后的平均分,你认为

c#实现所有经典排序算法(选择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插入排序,希尔排序) - worm

C#实现所有经典排序算法(选择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插 入排序,希尔排序) - worm... C#实现所有经典排序算法(选择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插入排序,希尔排序) 1、选择排序 class SelectionSorter { private int min; public void Sort(int[] arr) {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 1; ++i) { min = i; for (int j = i + 1; j < arr.Length; ++j) { if (arr[j] < arr[min]) min = j; } int t = arr[min]; arr[min] = arr[i];

arr[i] = t; } }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ay = new int[] { 1, 5, 3, 6, 10, 55, 9, 2, 87, 12, 34, 75, 33, 47 }; SelectionSorter s = new SelectionSorter(); s.Sort(array); foreach (int m in array) Console.WriteLine("{0}", m); } } 2、冒泡排序 class EbullitionSorter { public void Sort(int[] arr) { int i, j, temp; bool done = false; j = 1; while ((j < arr.Length) && (!done))//判

选 择 排 序 算 法 原 理

python中对列表元素大小排序(冒泡排序法,选择排序法和插入排序法)—排序算法 排序(Sorting) 是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的一种重要操作,它的功能是将一个数据元素(或记录)的任意序列,重新排列成一个关键字有序的序列。本文主要讲述python中经常用的三种排序算法,选择排序法,冒泡排序法和插入排序法及其区别。通过对列表里的元素大小排序进行阐述。 一、选择排序法 选择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无论什么数据进去都是O(n2) 的时间复杂度。所以用到它的时候,数据规模越小越好。唯一的好处可能就是不占用额外的内存空间了吧。 1. 算法步骤 首先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小(大)元素,存放到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 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大)元素,然后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 重复第二步,直到所有元素均排序完毕 2. 动图演示 3. Python 代码实现 def selectionSort(arr): # 求出arr的长度

n = len(arr) # 外层循环确定比较的轮数,x是下标,arr[x]在外层循环中代表arr中所有元素 for x in range(n - 1): # 内层循环开始比较 for y in range(x + 1, n): # arr[x]在for y 循环中是代表特定的元素,arr[y]代表任意一个arr任意一个元素。 if arr[x] arr[y]: # 让arr[x]和arr列表中每一个元素比较,找出小的 arr[x], arr[y] = arr[y], arr[x] return arr print(selectionSort([1, 3, 1, 4, 5, 2, 0])) 二、冒泡排序法 冒泡排序(Bubble Sort)也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走访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小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 冒泡排序还有一种优化算法,就是立一个 flag,当在一趟序列遍历中元素没有发生交换,则证明该序列已经有序。但这种改进对于提升性能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作用。

常见排序算法代码(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希尔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堆排序、基数排序)

void BuddleSort(int array[], int n) { int i, j; bool flag = true; for (i = 1; flag && i < n; i++) { flag = false; for (j = 0; j < n - i; j++) { if (array[j] > array[ j + 1]) { flag = true; int temp = array[j]; array[j] = array[j + 1]; array[j + 1] = temp; } } } } // 选择法 void SelectSort(int array[], int n) { int i, j, k; for (i = 0; i < n; i++) { k = i; for (j = i + 1; j < n; j++) { if (array[j] < array[k]) { k = j; } } if (k != i) { int temp = array[k]; array[k] = array[i]; array[i] = temp; } } }

void InsertSort(int array[], int n) { int i, j, temp; for (i = 1; i < n; i++) { temp = array[i]; j = i - 1; while (j >= 0 && array[j] > temp) { array[j + 1] = array[j]; j--; } array[j + 1] = temp; } } // 快速排序 void QSort(int array[], int l, int r) { int i = l, j = r; int temp = array[l]; while (i < j) { while (i < j && temp < array[j]) { j--; } if (i < j) { array[i] = array[j]; i++; } while (i < j && temp > array[i]) { i++; } if (i < j) { array[j] = array[i]; j--; } array[i] = temp; } if (l <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