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诗赏析

咏柳诗赏析
咏柳诗赏析

咏柳诗赏析

咏柳诗赏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杨柳岸,晓风残”

“一树春风万千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垂杨垂柳管芳年,飞絮飞花媚远天”。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

春回大地,柳树抽出条条鹅黄色的嫩枝。偕友引伴走出都市的喧嚣,去郊外踏青,伫立湖畔,欣赏着依依垂柳,再吟几句咏柳的诗,该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中国历代文人争相咏柳,并常常与柳相攀,以柳为号。陶渊明号五柳先生,蒲松龄号柳泉,柳宗元被谪为柳州刺史后,亲自在柳江沿岸种植柳树,并自嘲“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苏轼在徐州曾种柳写诗:“山中故人应大笑,筑室种柳何时还?”

垂柳是春色的象征,因此我国古今诗人写下大量咏柳颂春的诗词。《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该是较早的了。北宋的晏几道《鹧鸪天》词有“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之句。清人张问陶《阳湖道中》的“百分桃花千分柳,冶红妖翠画江南”,小诗明净可爱,宛如一幅江南春色图,写尽无限春光。唐朝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有诗“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四句中写了春柳、春雨、春花、春色、飞鸟树林、池水钟声,有声有色,动静兼备,意境妙极。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中用小雨和草色铺垫,写出皇都烟柳风光。欧阳修《采桑子》诗云:“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栏杆尽日风。”写的是暮春西湖的美景:落英满地,柳絮飘飞,柳枝轻拂栏杆终日在微风中摇曳。西湖画面跃然纸上,读来如身临其境。明代李晔的《湖提晓行》也写到了西湖柳色:“宿云如墨绕湖堤,黄柳青蒲咫尺迷。”人们最熟悉的是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用拟人化的比喻和形象生动的想象,写得惟妙惟肖,脍炙人口。于谦和李先芳诗中的柳色更充满田园情趣,“杨柳阴浓水鸟啼,豆花初放麦苗齐”,“村原处处垂杨柳,一路青青到永城。”

我国古代给远客送行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为柳和“留”谐音,本意是想让客人留下来,表达不忍送别的婉留之意。所以古人写下不少“折柳”诗,其中不乏写得衰婉凄绝,读来恻恻感人的上乘之作。如《北朝乐府》诗“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煞行客儿”,把折柳、吹笛、怨别三者联系起来以抒发离愁别绪。“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情真意切,令人恻怆。明朝郭登的《送岳季方还京》诗中有“天涯行客离乡久,见月思乡搔白首,年年长久送行人,折尽城边路旁柳”。柳枝都折尽了,以此夸张的笔法表示送客频繁。王昌龄的《闰怨》“闰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大意是,浓妆的贵妇在楼上瞥见路边春日的杨柳,触景伤怀,思夫感念袭上心头,悔恨没把郎君“留”住,而让其追求功名远去做官。该诗情味浓至,悲凉惨戚。

令人动情的折柳诗还不少,不忍再撷取几首。“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李贺);“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杨基);“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高适);“柳阴直,烟里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周邦彦)。倒是王之涣的《凉州词》格调高昂,久经传诵,家喻户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曹子建诗云:“无以留春驻,聊折一枝春”。春色融融,请君莫失赏柳咏柳的大好时机今人咏柳,当推毛泽东和陈毅。“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用杨柳巧妙地指代爱妻杨开慧和柳直荀二烈士。缅怀英灵,读之凄怆潸然。“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清新隽永,意境广阔,催人奋进。陈毅同志的“淮水中分柳巷洲,平沙绿野柳

丝抽。春郊试马优游甚,难得平生似白鸥”,豪情奔放,洒脱无羁,生动流畅地烘托出诗人潇洒倜傥的气质。

(完整版)咏物诗常见情感分类

咏物诗常见情感分类 【1. 表现诗人高尚情操】 诗人在诗中表现自己清高孤傲的人格,坚持理想决不趋势媚俗不向恶 势力屈服的坚定意志。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赏析】此诗作于患难之中。当年,屈居下僚十多年而刚升为侍御史 的骆宾王因上疏论事忤逆武后,遭诬陷,以贪赃罪名下狱。作者歌咏 蝉的高洁品行,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没有人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诗人以蝉比兴,以蝉寓己,感叹自己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还被 诬陷入狱,“无人信高洁”之语,也是对坐赃的辩白。抒发了诗人品 行高洁却“失路艰虞,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赏析】此词以梅花自况,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表达自 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 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 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2. 抒发自身的愁情幽愤】 诗人借咏物或抒发政治失意的郁闷苦恼,表达幽愤之情;或表达渴望 得到赏识重用的愿望;或感叹时光易逝,自伤迟暮等。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赏析】先写春日之柳、春风荡漾,百花争艳,乐游苑上,士女如云,舞筵上红裙飘转,绿袖翻飞,碧绿的柳枝,同舞女一道翩翩起舞。下 面两句却陡然一转,回到眼前的秋柳,景象完全相反,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在树上哀鸣,一派肃杀、凄凉的环境。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 变化的秋柳,正是自己身世的生动写照。诗人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 隐衷。 惜牡丹花二首·其一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赏析】在群芳斗艳的花季里,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总是姗姗开迟,待到牡丹占断春光的时候,一春花事已经将到尽期。历代多愁善 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不厌。而白居易《惜牡丹花 二首·其一》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

咏柳原文、翻译及赏析

咏柳原文、翻译及赏析 咏柳原文、翻译及赏析 咏柳宋朝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译文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便飞快的变绿了。 只懂得用它的飞絮蒙住日月,却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注释 倚:仗恃,依靠。 狂:猖狂。 解把:解得,懂得。 飞花:柳絮。 赏析 《咏柳》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的曾巩。曾巩少即见长于文章,他的文风,雍容平易,不露锋芒,而 曲尽事理。他的一些咏物诗寓意很深,如这首《咏柳》,就把春天 的柳树比拟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借以讽刺邪恶势力。 诗的前两句是说:当春天刚到来的时候,零乱的柳条还没来得及转变为浅淡的青黄色,它就倚仗着东风吹拂而飘忽摇摆,气势更加 猖狂。诗刚开头即语带嘲讽、蔑视,它描写“乱条”如何倚仗权势,

张牙舞爪,逞性妄为,实际上是在为全诗主旨作准备,亦即古人所 谓“蓄势”。 蓄足了气势,则必然有力地得出颠扑不破的结论,于是后两句水到渠成,警语立出:那些柳条只会使柳絮飞上半天,企图遮蔽日月 的光辉,却不知秋季来临,天地间还将有一场又一场的严寒霜冻, 到那时它就要枯萎凋零了。“不知天地有清霜”一句为全诗的画龙 点睛之笔,它对那些得志一时的小人提出了严正的警告,振聋发聩,促人警醒。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 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 深思。 古诗《咏柳》 作者:曾巩 原文: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译文: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注释 ①倚--仗恃,依靠。狂--猖狂。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②解把--解得,懂得。飞花--柳絮。 ③这两句的意思是: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柳叶飘零的时候啊!

《咏柳》赏析

《咏柳》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一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 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 “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一系列艺术构思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乐府吴声歌曲古辞《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南朝梁萧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马茂元)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贺知章《咏柳》原文、译文、赏析

贺知章《咏柳》原文、译文、赏析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者简介] 贺知章(公元约659─约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是盛唐时期有名的诗人。他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合称“吴中四士”。他的写景诗清新通俗。他和李白是好朋友,他们都是“饮中八仙”之一。 贺知章流传下来的诗不多,收录于《全唐诗》中的只有二十首。其中七首是祭神乐章,三首是应制诗(即按皇帝的要求写的诗),但仅仅在剩下的十首中就至少有三首堪称唐诗精品,一直被人们传颂着。他的《咏柳》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写柳的精品,特别是“二月春风似剪刀”一句已成千古名句;他的《回乡偶书二首》,感情真实自然,语言朴实无华,发自心底,感人肺腑。特别是其中第一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此诗每一个从小学过唐诗的人都能背诵,而其深情厚意却非人人都能完全体味得到。 公元695年,贺知章进士及第,后来官至秘书监。在大约公元706年前后,他与包括张若虚、包融在内的一批江南来京的文人相好,以“文词俊秀,名闻上京”。 天宝元年(公元742)时,李白与道士吴筠一起在剡中隐居。吴筠奉皇上诏书进京,李白也因吴筠举荐而一同前往,后来被授予“翰林供奉”。其间他们拜访了贺知章。李白把自己写的一些诗文给贺知章看。读了李白的《乌栖曲》(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含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贺知章赞道,“此诗可以泣鬼神矣”。读了李白的名篇《蜀道难》后,贺知章禁不住扬起眉毛对李白说道:“公非人世人,岂非太白星精耶!”读过了李白的诗文后,贺知章感叹地说道,“子,谪仙人也。”(你是从天上贬谪下来的神仙啊。) 贺知章是修道的人,修的是“真”,不能说假话。而且他当时官居高位,诗文也很有名,他不至于、也用不着对一个初出茅庐的李白如此夸奖甚至赞叹。从后来人们对李白及其诗歌的研究所得结论来看,贺知章确实是一个具有“超感”能力的非凡的人。因此他和李白一见如故、成为好朋友,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而从李白这边来说,知音难得,能够在自己成名之前,一眼就看出自己超群出众诗才的人中,贺知章还是第一个。 他和李白都极其喜欢喝酒,都是有名的“酒仙”。大诗人杜甫的著名诗篇《饮中八仙歌》中第一个就说的是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说他喝醉以后骑在马上前俯后仰的,就象坐在船上一样。醉眼昏花地掉到井里头,他干脆就在井底睡着了。常人哪怕喝得烂醉如泥,冷水一喷也就醒过来了,他喝醉了落到井里也醒不过来,所以够得上头号“酒仙”。这杜甫也真会说话,难怪后来名气很大。 贺知章没有留下足够多的诗文,让人知道他修炼的细节。但从他留下的七首祭神乐章可以看得出来,他不但是个虔诚而严肃的修炼者,而且对修炼理论的钻研也是很深入的。而他最终弃官归隐并且正式成为道士,则是他多年修炼、道心精坚的明证。

咏雪的诗句

咏雪的诗句 咏雪的诗句 1、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2、都城十日雪,庭户皓已盈。;;傅察《咏雪》 3、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翁森《四时读书乐》 4、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韩愈《李花二首》 5、洁野凝晨曜,装墀带夕晖。集条分树玉,拂浪影泉玑。色洒妆台粉,花飘绮席衣。入扇萦离匣,点素皎残机。;;李世民《咏雪》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7、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缴《四气诗》 8、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9、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10、千山犹绿怜霜叶,一夜忽白染碧葭。到晓翩翩出绣户,随烟直上透窗纱。绕帘渺渺落霓裳,呵手惊飞暖翠华。;;飞花《咏雪》 11、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12、龙云玉叶上,鹤雪瑞花新。;;骆宾王《咏雪》 13、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洪升《雪望》 14、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吴均《咏雪》 15、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对雪》 16、雪花似掌难遮眼,风力如刀不断愁。;;钱谦益《雪夜次刘敬

仲韵》 17、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巍巍暖气吹。;;毛泽东《咏雪》 18、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毛泽东《咏雪》 19、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吴均《咏雪》 20、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21、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村夜》 2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2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4、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25、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洪升《雪望》 26、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27、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28、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29、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0、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1、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吴均《咏雪》 32、若天庭瑞,轻雪带风斜。;;徐陵《咏雪》

专题1 咏物诗 总结

咏物言志诗总结 【知识链接】 一、概念阐释:咏物诗是指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或表达喜爱之情,或托物言志、托物咏怀。 如王安石的《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二.咏物诗的特点: 1、标题: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2、咏物诗常见的类别及相关的主题 ①单纯咏物。仅状物之形貌,言物之神态,仅求其形似,不赋予个人的感情,最多表达诗人健康而高雅的审美情趣。如贺知章的《咏柳》赞美春柳的轻盈姿态,仅透露一点对自然之物的喜爱之情。 ②托物言志(寓意)。即诗歌所描绘的物象只是作者抒情的载体,作者借以表达人生态度,生活的理想,或者批判丑恶的现象,或表达作者的观点。名为咏物,实则为了咏人与抒情。往往通过描摹物象写其特征与精神,融入个人的情感,或借物抒怀,或以物自喻,或感己伤时。如宋代名相李纲的诗《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借牛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表达自己不忘抗金报国,为社稷苍生甘愿劳苦的心志。 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首诗歌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 ③托物喻理。通过咏物来表达一定的社会道理。如苏轼的《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道出只有主体与客体密切配合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这样的道理。 ④托物讽世。通过咏物来揭示或批判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如罗隐的《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赞颂勤劳无私者的同时,更讽刺那些不劳而获者。 ⑤咏物抒怀:这类诗歌所吟咏的物象往往是诗人自己的化身或是与世人有某种相似。 A、借助赞美诗歌中物象的高尚品格,表达诗人自己的人生态度、追求。例如: 菊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诗歌首句,告诫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公子王孙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并透露出对王孙公子的鄙夷之情。作为首句,有提挈全篇的作用。“九日枝枝近鬓毛”,紧承首句点题。每年阴历九月九日,是人所共知的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和赏菊的习惯,饮菊花酒,还采撷菊花插戴于鬓上。诗人提起这古老的传统风习,就是暗点一个“菊”字,同时照应首句,说明人们与王孙公子不一样,对于菊是非常喜爱尊重的。这两句,从不同的人对菊的不同态度,初步点出菊的高洁。 三、四两句是全诗的着重处,集中地写了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露湿秋香满池岸”,写秋天早晨景象:太阳初升,丛丛秀菊,饱含露水,湿润晶莹,明艳可爱;缕缕幽香,飘满池岸,令人心旷神怡,菊花独具的神韵风采,跃然纸上。“满”字形象贴切,表现出那清香是如何沁人心脾,不绝如缕。诗人在描写了菊的气质以后,很自然地归结到咏菊的主旨:“由来不羡瓦松高”。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由来”与“不羡”相应,更加重了语气,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 这首诗歌中的“菊”,实际上是诗人自我写照,表达了诗人清高自守,不图高官厚禄,不慕荣华富贵的高尚品格。 B、以诗歌所咏之物自喻,反映自己不幸的遭遇,表达自己的感慨、愤懑或理想愿望。例如:

古诗《咏柳》赏析

咏柳/ 柳枝词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就是二月的春风,如同神奇的剪刀。 注释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赏析一 第一句写树,将树拟人化,让人读时能感觉出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这里的“碧玉”应该是有两层含义: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引用典故)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古代的妙龄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少女身上垂坠的绿色丝织裙带。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古诗咏雪联句翻译赏析

古诗咏雪联句翻译赏析 【前言】《咏雪联句》是一首七言诗,由谢安、谢朗、谢道韫三人一人一句组成。这是一则千古佳话,表现了女才子谢道韫杰出的诗歌才华、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和具有灵活想象力。【原文】 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撒盐空中差可拟。(谢朗)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赏析】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及《世说新语·言语》篇载,谢安寒雪日尝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安欣然唱韵,兄子朗及兄女道韫赓歌(诗即如上),安大笑乐。谢安所乐,在于裙钗不让须眉,侄女之诗才,更在侄子之上。按谢朗少有文名,《世说新语·言语》篇引《续晋阳秋》称他“文义艳发”,《文学》篇引《中兴书》说他“博涉有逸才”。所以叔父出韵起题,侄子即为唱和,正见其才思敏捷也。平心而论,“撒盐空中”亦不失为一种比方,雪,以其粉白晶莹飘散而下,谢朗就近取譬,用撤盐空中拟之,虽不高明,也差可形容了。然而,聪颖的妹妹并不迷信兄长的才名。她觉得,以盐拟雪固然不错,但没有形容出雪花六瓣,随风飘舞,纷纷扬扬,无边无际的根本特征。于是,针对兄长的原句,她作了大胆的修正:“未若柳絮因风起。”柳絮,作为春时景物,有似花非花,因风而起,飘忽无根,满天飞舞的特征。晋伍辑之《柳花赋》曾形容:“扬零花而雪飞,或风回而游薄,或雾乱而飙零,野净秽而同降,物均色而齐明。”谢道韫将此来比拟北风吹起漫天飞雪,堪称契合无间。取柳絮可比其形言其大,点明当时的

“雪骤”之景,而“因风起”更指出它随风飘舞,漫无边际的自然特点。(宋代的贺铸《青玉案》词有“满城风絮”句。)由此较之,雪花柳絮,可谓是异迹而同趣了。如此再看“撒盐空中”的比方,则未免有局促见肘之诮了。清人沈德潜说:“事难显陈,理难言罄,每托物连类以形之。”(《说诗晬语》卷下)比喻是诗歌的基本修辞手法。其要在于贴切传神,新颖入妙。这正是谢道韫此句高于他兄长的地方。但是,真正的佳句名句之所以千古流传,播传人口,更重要还在于它能通过形象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谢道韫的这句诗,其佳处不仅在工干设譬,还在于透露出女才子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她将北风飞雪的严寒冬景,比作东风吹绵的和煦春色,正表现出女作者开朗乐观的胸襟以及对美好春光的由衷向往。据《晋书》本传,谢道韫的联句不仅得到她叔父的称赏,而且还受到在场嘉宾的一致赞许。这次联句,遂传为一时佳话,谢道韫从此也赢得了“咏絮才”的美名。后来南朝梁刘孝绰写过一首《对雪诗》,其中有“桂华殊皎皎,柳絮亦霏霏。讵比咸池曲,飘飖千里飞”。也许是受到谢道韫的启发。须要说明的是,谢道韫的出色联句。并不是一时之功,刹那灵感,而是有她平时深厚的文学修养作基础的。《世说新语·言语》篇引《妇人集》称她“有文才,所著诗、赋、诔,颂传于世”。可惜绝大部分没有保存到今天。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咏柳曾巩原文赏析

咏柳曾巩原文赏析 《咏柳》 这首诗是继盛唐时期著名诗人贺知章咏柳诗之后, 描写春柳的力作。 但和贺知章的咏柳有一定区别。贺知章的咏柳用了拟人、物的手法,写活了柳和 风, 曾巩的咏柳则借柳讽刺那些势利小人。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咏柳曾巩原文赏析, 欢迎阅读! 古诗 《咏柳》 作者:曾巩 原文: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译文: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注释 ①倚--仗恃,依靠。狂--猖狂。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 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②解把--解得,懂得。飞花--柳絮。 ③这两句的意思是: 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 遮天蔽日, 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 柳叶飘零的时候啊! 赏析: 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 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 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 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 第一、 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 第四句以“不 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 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 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
1/7

人深思。 生平经历 早年经历 元稹的家庭世代读书为官。 他的祖父元悱曾经担任过南顿丞, 父亲元宽也曾 经担任过兵部郎中。元稹长得清秀可人,父母都非常宠爱他。从三四岁起父亲就 教他读书写字,背诵古诗。然而,好景不长,元稹八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前 母所生的几个哥哥, 不愿供养后母和弟妹们。 年轻的母亲郑氏只好带着子女离开 洛阳到凤翔去投依娘家, 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坚强贤淑的母亲没让生活的重担压 倒,她一方面料理子女的生活,一方面加强对子女的教育。 凤翔是唐代西北要地,有重兵把守,社会一时比较安定,元稹在这里度过了 他的童年。母亲郑氏贤能知书,善于持家,白居易 曾大加称赞:“今夫人女美如此,妇德又如此,母仪又如此,三者具美,可 谓冠古今矣”。元稹自己也在《同州刺史谢上表》中曰:“臣八岁丧父,家贫无 业,母兄乞丐以供资养,衣不布体,食不充肠。幼学之年,不蒙师训,因感邻里 儿稚,有父兄为开学校,涕咽发愤,愿知诗书。慈母哀臣,亲为教授。”可见元 母不仅持家有道, 还亲授元稹诗书, 担任起教育子女的重任。 元稹自小勤奋好学, 不仅直接受教于母亲,还常常从邻人家里借书,然后徒步去姐夫陆翰家求教。表 兄胡灵之又教他诗歌 格律和骑马射箭。九岁时,元稹作诗成熟,惊叹于长辈。因成长于民间,他 对边塞风云和农村凋敝已有所了解。 初进宦海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 年)十五岁的元稹以明两经擢第。唐代科举名目甚多, 而报考最多的科目则为进士和明经两科。 不过两科相比也有难易之分, 进士科难, “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明经科“倍之,得第者使一二”,故有“三十老明 经,五十少进士”之说,而唐代文人也更为看重进士科。元稹为尽快摆脱贫困, 获取功名,选择投考的为相对容易的明经科,一战告捷。及第之初的元稹却一直 无官,闲居于长安。但他没有终止勤奋学习。家庭藏书给他提供了博览群书的条 件,京城的文化环境和他的广泛兴趣,陶冶了他的文化修养。次年得陈子昂《感 遇》诗及杜甫 诗数百首悉心读之,始大量作诗。 贞元十五年(799 年),二十一岁的元稹寓居蒲州,初仕于河中府。此时,正 当驻军骚乱,蒲州不宁。元稹借助友人之力保护处于危难之中的远亲。乱定,与
2/7

咏雪的诗句赏析

咏雪的诗句赏析 导读: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巍巍暖气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咏雪的诗句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一) 唐·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燕山一带的雪花大得像席子一样,一片一片吹落在轩辕台上。这是李白描写雪花的名句。燕山在今河北蓟县东南,这里泛指我国北方。轩辕台遗址在今河北怀来县乔山上。句中说“雪大如席”,这是高度的艺术夸张,但又不失其真实。正如鲁迅在《漫谈“漫画”》一文中所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变成笑话了。” (二)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夜深了,我知道雪下得很厚,因为经常能听到竹子折断的声音。 描写深夜的雪很难用视觉形象来呈现的,于是诗人把视觉改为听觉。当然,下雪本身是没有声音的,所以诗人就通过“时闻折竹声”来表现。在一个下着雪的深夜,彻夜难眠的诗人不时听到外面传来竹子折断的声音,就知道雪已下了厚厚的一层,竟把许多竹子都压折了。通过听觉来描写雪,是这两句诗的主要特点。 (三)岑参的《白雪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此为千古传诵的咏雪佳句。以梨花喻雪十分新奇,读之眼前立刻浮现一幅春风送暖,梨花盛开的美景。 (四)韩愈的《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这首咏早春飞雪的小诗构思新颖,独具特色,出奇制胜。头两句写的是新年已经过去,却见不到芬芳的鲜花的影子。早春二月,人们出门去惊奇地发现地上已长出了一点草芽。度过漫漫寒冬的人们盼望早些见到春色,“都”正表现出人们盼春之切与毫不见春之音讯的怨怅。“惊”字流露出看到春天即将来临时的喜悦之情。 (五)罗隐的《雪》: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 瑞不宜多! 瑞雪兆丰年,但对贫苦的人民说来,却成了灾难。 (六)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它塑造了大雪中战天斗地的渔翁形象,表现了一种与大自然抗争的精神,也为后世画家作《寒江钓雪图》提供了素材,诚如苏轼所言:“渔翁句好真堪画,柳絮才高不道盐。” (七)唐祖咏《终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 明霁色,城中增暮寒。诗的前三句从“望”字着眼,句句写雪景,描绘了从长安城里看到的终南山阴岭的秀色。最后一句露出作者原意,抒发了感慨,由雪霁后寒气加重,想到城中人的受冻。全诗紧扣诗题:正面写终南山之雪,以“城中增暮寒”反衬终南山余雪。

骆宾王的咏雪翻译及赏析

骆宾王的咏雪翻译及赏析 导读:《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 咏雪联句 南北朝: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赏析 这是一则千古佳话,表现了女才子谢道韫杰出的诗歌才华、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和具有灵活想象力。 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及《世说新语·言语》篇载,谢安寒雪日尝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安欣然唱韵,兄子朗及兄女道韫赓歌(诗即如上),安大笑乐。

谢安所乐,在于裙钗不让须眉,侄女之诗才,更在侄子之上。按谢朗少有文名,《世说新语·言语》篇引《续晋阳秋》称他“文义艳发”,《文学》篇引《中兴书》说他“博涉有逸才”。所以叔父出韵起题,侄子即为唱和,正见其才思敏捷也。平心而论,“撒盐空中”亦不失为一种比方,雪,以其粉白晶莹飘散而下,谢朗就近取譬,用撤盐空中拟之,虽不高明,也差可形容了。 然而,聪颖的妹妹并不迷信兄长的才名。她觉得,以盐拟雪固然不错,但没有形容出雪花六瓣,随风飘舞,纷纷扬扬,无边无际的根本特征。于是,针对兄长的原句,她作了大胆的修正:“未若柳絮因风起。” 清人沈德潜说:“事难显陈,理难言罄,每托物连类以形之。”(《说诗晬语》卷下)比喻是诗歌的基本修辞手法。其要在于贴切传神,新颖入妙。这正是谢道韫此句高于他兄长的地方。 但是,真正的佳句名句之所以千古流传,播传人口,更重要还在于它能通过形象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谢道韫的这句诗,其佳处不仅在工干设譬,还在于透露出女才子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她将北风飞雪的.严寒冬景,比作东风吹绵的和煦春色,正表现出女作者开朗乐观的胸襟以及对美好春光的由衷向往。 据《晋书》本传,谢道韫的联句不仅得到她叔父的称赏,而且还受到在场嘉宾的一致赞许。这次联句,遂传为一时佳话,谢道韫从此也赢得了“咏絮才”的美名。后来南朝梁刘孝绰写过一首《对雪诗》,

咏物诗鉴赏练习题教师版

咏物诗鉴赏练习题 练习一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全诗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4分) 答:这首诗描写的是离群独飞、思念同伴的孤独凄苦、热烈执着的大雁形象。诗歌通过孤雁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颠沛流离的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以及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和执着精神. (2)试以颔联和尾联为例,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4分) 答:颔联运用对比(反衬)手法。用“一片影”与“万重云”对比,在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是那么渺小单薄,突出了孤雁的形单影只以及执着勇敢。尾联用衬托(或陪衬)手法,写野鸦“鸣噪自纷纷”,用野鸦的平庸鸣噪衬托孤雁念群的痛苦、飞奔的劳累,表达出诗人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 练习二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1.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 答:诗中描绘一只在梧桐树上鸣叫的蝉。它的头部的触须像下垂的冠缨,它饮着清露,蝉声悦耳远传,但并非借助秋风。 2.诗人借蝉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诗人写蝉是托物言志,诗中的蝉是诗人自己的自况,喻指诗人生性高洁自立,虽处显赫之位,却生性高洁自立,决不凭借外在势力。 练习三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1.“故园芜已平”化用陶渊明的“田园将芜胡不归”,请解释“故园芜已平”这句诗的含义。(4分) 答:意为家乡田园里的杂草已经成片,表达了作者思家归隐之意,透露出诗人的失意与悲凉

咏物诗大全_咏物诗鉴赏_古诗大全

咏物诗大全_咏物诗鉴赏_古诗大全 咏物诗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咏物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 《严郑公宅同咏竹》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全文如下: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翻译】 嫩绿的新竹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出的竹梢才高出墙头。嫩绿的颜色映侵著书套,久久不退;当竹影移过,酒也顿是变的清凉。新雨过后,竹子更加美好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只要不被摧残,新竹一定可以长到高矗云霄。 《咏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其全文古诗如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翻译】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浆一样。 《咏柳》作者是唐代文学家贺知章。其全文古诗如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翻译】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竹石》作者是清代文学家郑板桥。其古诗全文如下: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翻译】 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咏柳》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曾巩。其古诗全文如下: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翻译】

贺知章《咏柳》之赏析

贺知章《咏柳》之赏析 实用资料频道分享贺知章《咏柳》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唐代著名诗人。少时因文辞隽秀而闻名,三十七岁中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又历任太常少卿、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可谓仕途通达。他生性旷达不羁,好饮酒、擅书法,清谈风流,晚年更自号”四明狂客”。天宝初年,贺知章归隐故乡的镜湖,不久去世,终年八十六岁。 其诗大半亡佚,《全唐诗》今存一卷二十一首,其中尚有不少是郊庙乐章和宫廷唱和之作,然而管中窥豹,也足以感受那种风流达观的盛唐韵味。他的诗不尚藻彩,不避俗语,清新自然,而以六首绝句尤为高妙。 《咏柳》是他的咏物代表作,由一株春柳写到无限春意,小中见大,构思十分巧妙。诗中多用比喻、拟人等各种手法,状物形象逼真,情态自然,素来有”赋物入妙,语意温柔”之评。 【经典赏析】 贺知章的《咏柳》,是一首咏物诗。一般来说,咏物诗只有在题目中才点明所咏的事物,在诗句中并不会明确出现这项事物的名称。但是诗中所用的艺术手法,以及涉及的相关意象,都要切合所题咏对象的特点,才能紧扣题意。比如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写春天柳树飞絮的景象,用”乱条”指柳枝,”飞花”指

柳絮,”倚得东风”则令人联想柳枝在风中舞动的景象。虽然没有一个字提到柳树,但句句都是写柳。贺知章这首《咏柳》也是一样。 在”碧玉妆成一树高”中,”碧玉”两个字,就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拟物,二是拟人。碧玉,顾名思义,是青绿色的玉石。古人的诗篇中,经常用碧玉来比喻流水、植物等事物,比如”晋祠流水如碧玉”,”圆荷翻风碧玉软”,这些比喻,都是为了显示绿色的光润、流丽,生机勃勃。因此,最为平常的一种解释,就是认为这棵柳树绿得如同碧玉一样。但是在这种解释里面,这句中唯一的动词”妆”却没有容身之地。考虑到这一点,把”妆”理解为妆点、点缀的意思,就可以理解成柳树上缀满了如同碧玉雕琢而成的叶片,十分美丽。更为宏大的手笔,则是认为”妆”可以引申为妆饰,这整棵柳树都是由一整块像树那么高的碧玉雕琢而成的,把那种铺满视野的美丽的绿色写得淋漓尽致。之所以用”树”这个量词,也是为了写枝条叶片的繁密饱满。 也有人援引前代诗篇,说碧玉不是真的玉,而是人名。南朝宋时代的《碧玉歌》里,描写了一个漂亮的姑娘:”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碧玉,是姑娘的名字。破瓜,又称分瓜,古代文人因为瓜字可以分为两个”八”字,二八一十六,就用破瓜来指代十六岁,而这个指代,多用在少女身上。”碧玉破瓜时”,就是说这个名叫碧玉的姑娘年方十六,正是还带着点稚气的青春年华。 现在我们形容小户人家的漂亮姑娘,都说”小家碧玉”。小家碧玉和大家闺秀不同,这个女孩子不是一举一动都无可挑剔,让人感到高不可攀的公主,而是楚楚可怜,说不定还有些天真俏皮

咏雪诗句大全

咏雪诗句大全 导读:寒冷的冬天里,让人最为期待的便是那鹅毛般的白雪,给我们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十分美丽。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咏雪诗句大全,欢迎阅读! 1、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2、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纳兰性德《长相思》 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村夜》 5、都城十日雪,庭户皓已盈。——傅察《咏雪》 6、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7、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8、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9、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10、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吴均《咏雪》 1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2、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13、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洪升《雪望》 14、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吴均《咏雪》 15、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韩愈《李花二首》

16、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7、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蕴《咏雪联句》 18、若天庭瑞,轻雪带风斜。——徐陵《咏雪》 1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20、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21、千山犹绿怜霜叶,一夜忽白染碧葭。到晓翩翩出绣户,随烟直上透窗纱。绕帘渺渺落霓裳,呵手惊飞暖翠华。——飞花《咏雪》 2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2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24、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缴《四气诗》 25、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毛泽东《咏雪》 26、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对雪》 27、龙云玉叶上,鹤雪瑞花新。——骆宾王《咏雪》 28、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29、洁野凝晨曜,装墀带夕晖。集条分树玉,拂浪影泉玑。色洒妆台粉,花飘绮席衣。入扇萦离匣,点素皎残机。——李世民《咏

古诗《咏柳》赏析

古诗《咏柳》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的杨柳。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身,也是读者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不过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读者能够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紧扣的。 我国古代有很多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相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不过,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所以《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关于咏雪的诗句古诗

关于咏雪的诗句古诗 导读:从古至今,洁白纯净的雪引无数诗人诗兴大发,那么,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咏雪的诗句古诗,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咏雪的诗句古诗:1、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 2、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3、云锁嫩黄烟柳细,风吹红蒂雪梅残。——阎选《八拍蛮云锁嫩黄烟柳细》 4、银河宛转三千曲。——周邦彦《菩萨蛮梅雪》 5、阴磷夜泣,此景总堪悲。——纳兰性德《满庭芳堠雪翻鸦》 6、刈获须及时,虑为雨雪伤。——黄燮清《秋日田家杂咏》 7、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白居易《夜雪》 8、一曲阳关浑未彻。——王国维《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9、夜窗雪阵,晓枕云峰。——汪莘《行香子腊八日与洪仲简溪》 10、遥想疏梅此际,月底香英白。——晏几道《六么令雪残风信》 11、祅知染红著手,胶梳黏发。——周邦彦《三部乐商调梅雪》 12、雪中行师等儿戏,夜取蔡州藏袖底。——惠洪《题李愬画像》 13、雪花不似梅花薄。——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14、香脸半开娇旖旎。——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15、下视红尘人海混,脱履不能长喟。——朱栴《念奴娇雪霁夜月中登楼望》 16、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洪升《雪望》 17、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范云《别诗》 18、迢迢五原关,朔雪乱边花。——李白《千里思》 19、天上飞琼,毕竟向、人间情薄。——辛弃疾《满江红和范先之雪》 20、挼尽梅花无好意。——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 21、霜雪不知年,真吾岁寒友。——憨山德清《咏竹五首》 22、三日柴门拥不开,阶平庭满白皑皑。——韩愈《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见寄》 23、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高骈《对雪》 24、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张孜《雪诗》 25、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26、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张惠言《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 27、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28、罗袜况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琅玕,骨香腰细更沈檀。——韩偓《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