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第四课第二框

第四课第二框(文科)

1.“人们对物质的认识,就是认识物质的形式,认识了物质运动形式,也就认识了事物本身。”这是因为………()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C.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列子》记述了杞人忧天的故事。这个杞人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了世界是物质的 B.否认了物质世界是运动的

C.否认了物质世界运动的绝对性 D.否认了物质世界运动是有规律的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说明……()

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遵循同样的规律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

古今不变的④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

4.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坚决抵制各种弄虚作假行为,把好数据质量关,维护统计的严肃性;坚持以提高统计质量和效率为核心,加强数据的深度研究和科学分析,增强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这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哲理是………()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③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④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5. 2007年广东、山东、海南、宁夏4个省区率先实行高考改革新方案。2008年江苏省也开始了新课改后的高考。山西省的高考方案还处在研究中,预计2009年出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对现行高考方案既不能否定,也不能肯定

②各省份高考方案的形成与各自的历史、地理、经济等因素关系紧密

③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④要否定现在的高考方案只能依赖外力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 31.农艺师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

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现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7.宋人有闵其苗不长而言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疾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上述典故的哲学寓意是…()

A.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 B.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

C.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8.在中国气象局统一协调下,旱区气象部门抓住有利天气条件,开展了大面积人工增雨作业,截至2月23日,北京、山东、河北、山西、河南、甘肃、新疆等地组织了人工增雨作业,其中,北京、山西、山东累计飞行作业影响面积达13.3万平方公里。作业影响区域普遍出现了中到大雨雪,对缓解当地旱情起到了积极作用。这说明………()

A.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以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

B. 人们可以根据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为人类造福。

C. 人们可以根据意愿改变规律趋利避害

D. 人们可以改变和创造规律

9.胡锦涛主席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四次、中国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会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科技界应加强对自然

灾害孕育、发生、发展等规律的研究,为科学预测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科技界应加强对防灾减灾问题的研究,说明……()

A.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们是消极被动、无能为力的

B.社会发展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不断解决中实现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D.科学技术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10.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礼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这里的“不折腾”可以理解为… ( ) A.规律是客观性,人无法限制规律的破坏作用

B.规律是客观的永恒不变的,所以只能按规律办事

C.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出发,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没

D.改变世界是以承认规律和客观事物的存在为前提的

11. 一位速滑高手说:“一般情况下,速滑转弯倾斜角在45度到60度之间为最佳,这样滑跑起来更省力更利于加速。”经济发展上“弯道”超越,也不是蛮跑,同样要讲方法,重技巧。这里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 创造性思维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B.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C. 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人们改造世界有促进作用

D. 在实践中人们总是能够总结出经验和方法

12. 为了缓解北方旱情,借助2月下旬的冷湿气流,我国北方各省市纷纷采取人工降雨。人工降雨是利用云层中的水汽,人工创造成雨。这说明()

A.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

B. 人们可以创造规律利用大自然

C. 人们可以根据意愿改变规律趋利避害

D. 人们可以根据自然规律改变条件为人类造福

13.《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日风动,一僧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是在概念中运动。”上述观点属于()A.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辩证法思想B.把物质和运动割裂开来的形而上学观点

C.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D.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入冬以来最强冷空气自西北向东南席卷全国,全国大部分地区先后出现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寒潮警报。

14. 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着,任何一片天空不不会一直晴空万里。这说明……()

A.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 脱离了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C. 物质是相对运动与绝对静止的统一

D.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15.《菜根谭》里面有一句话:“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心态可以决定一切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事物是不可认识的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16.材料: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了里氏7.1级的地震。许多同胞遇难,还有大量人员失踪。地震造成的损失惨重。地震发生后,我国军民迅速投入了救援,彰显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

辨析: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一课第二框教案

1.2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3、运用实例说明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教学重点 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 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本框题涉及的概念、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2课时时间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和义务?如何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 (二)进行新课 一、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8-9页,同时提出问题:什么是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哪些内容? (1)、含义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它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

政治生活第二课 教案

第二课公民的政治参与 全课概述 本课分析我国公民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途径和方式,理解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重大作用,感悟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不断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 本课可分为4个框题 一、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二、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 三、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四、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第一框题《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含义。 2、理解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优缺点,珍惜选举权的重要性。 3、结合我国选举制度的发展历程说明影响选举选举方式的因素。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政治参与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选举方式的选择,选举权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选举方式的选择。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如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正确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这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 一、民主选举面面观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15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1、镜头一的选举方式是直接选举,镜头二是间接选举,它们都是实行差额选举。 2、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应该珍惜并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要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质和能力,增强当家作主的主人翁责任感。 二、选举方式的选择 1、我国当前的选举方式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说明我国当前有哪些选举方式?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1)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直接选举: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 优缺点:每个选民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信赖的人。但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情况下组织工作和技术工作难度大无法使用。 间接选举:先由选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再由代表选举产生上一级权力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 优缺点:选举的成本较低,便于组织,但影响选民真实意愿的表达。 (2)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等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

高中政治生活第二课第二框

第二框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 【学习目标】 1.了解民主决策的基本形式,知道现代社会生活中民主决策的重要意义。 2.增强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思维和概括能力、合作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等。 3.在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会民主决策的重要性,感受现代社会民主精神和民主制度的力量,为确立民主意识打下一定的认识基础。 【基础梳理】 一、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1.民主决策的重要性:政府的重大决策牵涉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因此,决策是否科学、合理,至关重要。 2.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1)间接参与决策 通过________,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这是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保证。 (2)直接参与决策

【特别提示】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间接方式和直接方式之分 【妙招点拨】区分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的方法: (1)概念不同: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这是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公民在了解有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这是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2)方式不同: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是自下而上反映意见、提出建议;社会公示制度是自上而下发布草案或征集意见。 (3)时间不同:“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更多是在决策之前;“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更多是在决策之后。 (4)作用不同: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主要强调的是征求意见的过程,是为了形成决策;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强调的是决策结果的公布,便于人民监督。 二、同历决策过程共享决策成果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要意义: 1、公民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的重要环节。 2.从决策者的角度看 ⑴有助于决策充分,体现决策的; ⑵有助于决策广泛,增强决策的。 3.从公民的角度看 ⑴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推动决策的; ⑵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 的。 【问题探究】 1、自主探究 判断:(1)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2)决策是少数精英的事,普通民众参与民主决策意义不大。() 2、情境探究 2012年6月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会议听取中国工程院关于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的汇报。温家宝指出,这一研究成果对于制定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能源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强调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进行专家论证,是我们加强科学民主决策的一项重要制度,应长期坚持下去。(1)材料体现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哪种形式? (2)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有何意义?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教案:第9课第2框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1

第九课第二框世界度极化:深入发展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及国际竞争的实质,能认识到中国的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二)能力目标 1.通过世界多极化与单极化的斗争史实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搜集有关国际政治发展趋势和我国在世界多极化背景下是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历史、政治资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力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中国在世界多极化过程中的巨大作用,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2.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力和科技力为主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与先进国家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勇于接受挑战的意识。 3.通过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讲解使学生树立全球观念,懂得尊重世界多样性,能主动关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及意义;综合国力是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难点: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力和科技力为主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环境与教具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FLASH或POWERPOINT软件展示相关图片、数据,引导学生讨论,总结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情景设计: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个小组,分别对小组所查阅资料进行观点的阐述,教师在此基础上予以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明确在二战后,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已经消失,代之的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到来。 教学导言:那么,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有何表现,其背后的本质又是什么?中国作为最大的一个发展中国家又应如何应对来自世界多极化的挑战? (二)进行新课 一、心透视世界若干力量中 1.目前,世界有几个力量中心? 2.您是如何看待这些力量中心及其背后的国际背景的? 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1.表现 2.世界多极化的意义——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 三、多极化背景下的中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1.当今国际竞争 ⑴表现——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人才竞争等 ⑵实质——以经济力和科技力为主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2.中国——发展才是硬道理 讨论:我国怎样才能做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师生互动】 问题一:当今世界多极化有何表现? 1.二战后——形成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情景营造:回顾已学历史知识,围绕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谈谈二战后美苏对峙格局的破裂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到来。 2.当前——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提示:二战后,两极格局被打破,各国基于本国国家利益的考虑,整个国际关系呈现出新的特点,表现为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其中,美国、俄罗斯仍然是经济政治强国,欧盟的合作速度加快、日本经济的巨大发展和谋求国际政治空间的力度加大,中国为首的第三世界国家日益加强联系,寻求合作均说明了这一变化。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

高中政治生活第九课第一框学案教案

高中政治生活第九课第 一框学案教案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学校09级政治学案(沂源二中) 《政治生活》第九课第一框编辑人: 审核人: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 ,心连心 ,永远一家人。” 思考:歌词反映了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知识梳理、归纳总结 (关键词:时代主题和平发展世界新秩序) 四、达标检测,挑战自我 国家主席胡锦涛2006年4月27日在尼日利亚国民一会发表题为《为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而共同努力》的重要讲话。他说,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当今时代的潮流。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情势

下,各国人民普遍希望携手互助、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同发展。据此回答1~3题: 1.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 A.战争与和平B.和平与发展C.人口与环境D.人口与资源 2.当前,影响和平的因素还在增加,主要有 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 ②局部冲突此起彼伏 ③国际各种形式的恐怖活动危害人们的安宁生活 ④贫困、毒品等问题更加突出 ⑤世界多极化的趋势进一步发展 A.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 3.全球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及解决的根本途径是 A.南北发展不平衡建立国际新秩序 B.世界环境日益恶化建立国际新秩序 C.世界贸易条件恶化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D.南北发展不平衡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2005年9月23日,第六十联合国大会开幕,提交讨论的150多个议题围绕国际和平与安全、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护人类的基本权利三大主题而发展。据此回答4~5题: 4.此次联大克服了“重安全、轻发展”的倾向,首次将发展问题摆到了第一位。同时第一次明确强调,贫困是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这一变化表明() A.当今世界真正的主题是发展问题而不是和平问题

高一政治生活第二课第一框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第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学习目标】 1.知道不同的选举方式以及各自的优点,又存在各自的局限性;说出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积极意义;明确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的正确态度;说明公民如何行使选举权2.培养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对有关错误观点和行为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3.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加强法制观念,培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行为习惯。 【基础梳理】

(2)积极参与选举,增强参与感和责任感,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3)不断提高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行使选举权应,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和能力表现,在、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合作探究】 1、易错易混: ①等额选举当选者已事先“内定”,不如差额选举民主。() ②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一样。() ③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采取何种选举方式有所差别。() ④我国目前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 ⑤间接选举成本低,便于组织。() ⑥等额选举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⑦选举方式选择的主要依据是物质生活条件。() 2.辨析:间接选举只适用于乡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

【针对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某县某村村民一大早就来到投票站,参加对村民委员会主任的投票。此前,3名候选人已经进行了13场演讲和答辩,面对面地回答了村民提出的160多个问题。据此回答 6—7题 1.村民对村委会主任的选举属于() ①直接选举②间接选举③等额选举④差额选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这种选举有利于() ①使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选出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 ②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使用③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④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⑤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 3.下列选举方式中属于间接选举的是() A.某班同学投票选举自己的班长 B.某村村民投票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 C.某镇人大代表对镇长候选人进行无记名投票选举 D.某乡镇投票选举本乡镇的人大代表 4.目前,我国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候选人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向选民介绍自己,开展竞选。这种选举方式的优点是() A.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B.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 C.容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情况 D.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选民的选择 5.在差额选举中,候选人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向选民介绍自己,开展竞选,这种竞选方式() ①可能会导致虚假宣传,夸大候选人的能力 ②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 ③可能发生贿赂选举的现象 ④有助于候选人向选民展示自己的管理理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6.“差额选举”与“直接选举”有一个共同的特性,这就是() A.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B.为选民提供了一定的选择余地 C.能更充分地体现选民的意志 D.容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的情况 7.公民的政治参与必须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状况相适应。人们只有在首先满足了自己基本的需求的前提下,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包括政治参与活动。这说明() A.政治参与活动建立在其他活动的基础之上 B.提高政治参与意识首先要解决自己的吃穿问题 C.公民政治参与的态度和行为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D.我们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公民各项活动的关系 8.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这就决定了我国现阶段的选举方式() A.领导提名、公民选举 B.间接选举 C.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 D.直接选举 9.某县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选民明确提出,不了解的候选人不选,不办事的候选人不选,不替百姓说话的候选人不选。这“三不选”表明() A.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B.选民的民主意识明显增强 C.我国的选举制度已经完善 D.人大代表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 10.“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列宁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A.文盲没有政治权利和自由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教案:第2课第1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1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含义;理解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优缺点,珍惜选举权的重要性;运用生活实际说明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因素。 2、能力目标: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政治参与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选举方式的选择,选举权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选举方式的选择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政治权利,如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正确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这是本节内容要学习的。 新课教学 一、民主选举面面观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15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1、镜头一反映的是直接选举,镜头二反映的是间接选举,它们都是差额选举的方式。2、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应该珍惜并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要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质和能力,增强当家作主的主人翁责任感。 二、选举方式的选择 1、我国当前的选举方式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说明我国当前有哪些选举方式?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1)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直接选举:由公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 优缺点:每个选民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信赖的人。但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情况下无法使用。 间接选举:先由选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再由代表选举产生上一级代表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 优缺点:每个选民不能直接选择自己信赖的人。但可以弥补直接选举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情况下无法使用。 (2)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为等额选举。 优缺点:能比较充分的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但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影响积极性。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为差额选举。 优缺点:能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但如果对竞选活动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造成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 可见。各种选举方式都各有自己的优点和局限性。采取什么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

高中政治生活第二框学案教案

高中政治生活第二框学 案教案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学校09级政治学案()《政治生活》第三课第二框编辑人: 淄川一中高一政治组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解读一个市长的承诺 1,归纳市长承诺的内容,想一想市长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2,假如我们是该市市民,市长的承诺和我们有何关系?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知识梳理、归纳总结 四、达标检测,挑战自我 1.为了支持和引导农民工合理有序流动,各级政府部门应当() ①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②制定规范城镇化进程的法律③加强对农民工进城指导管理④为农民工就业提供各种服务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某市政府广开言路,首创了“信访民主听证评议制”。通过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该市决定不建大广场大工程,而是投资400万元治理小街小巷,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该市政府的上述做法() A.是为了打造亲民政府的形象B.是为了使人民群众成为决策主体 C.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D.体现了政府组织经济建设职能 3.2007年全国两会闭幕以后,各地各部门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相继出台一些新措施,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山东省明确提出,今年要着力办好扩大就业、促进教育公平、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保障群众健康安全、切实搞好环境保护、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施安康居住工程等十件实事。禹城市委、市政府提出:水不能喝、气不敢闻的发展,群众反感,我们不要有腥臭味的GDP。山东省这样做()①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②坚持科学发展观③坚持求真务实④坚持对人民负责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2007年5月2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工作。会议决定,根据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2007年要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纳入保障范围,重点保障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等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在行使() A.协调人民内部矛盾的职能 B.组织社会主义文化职能 C.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晏敏、吴琴--《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题《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教案

《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教案

教学 过程 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导入新课】(PPT放映)同学们,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2009 年11月发生在成都的强拆事件?在该事件中,成都市金牛区的 唐福珍女士为了阻止自己的房屋被有关政府部门拆迁而站在楼 顶抗争,最后泼上汽油用打火机自焚。在唐福珍事件过后的这 几年间,我国陆续发生了因强拆导致房屋主人自焚的事件。我 国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它如 何行使权力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利益。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 怎样行使手中的权力用以达到为人民服务的目的呢?这就涉及 到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请同学们把 书翻到43页,仔细阅读该框题的内容。 【教师讲解】 一、政府依法行政 1.依法行政的含义、必要性 我国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维护人民的利益。 同学们现在请看书上43页情景导入中的两个镜头,看看材料中 促使政府的做出决定的理由是否正当?说说你的看法。并为政 府及其工作人员如何行使权力提出你的建议。(PPT放映) 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 主义国家,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这就要求我国政府 学生活动:(积极思 考问题,讨论问题) 回答:不正当,镜 头当中的政府没有 按照法律法规办 事,我门可以通过 加强对政府的监督 减少这种情况的发

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始终在民主和法律的监督之下,坚持依 法行政,民主决策。那什么是依法行政呢?我们来慢慢分析。 “行”是行使,“政”指的是国家权力,“法”是宪法和法律, 行使这项权力的主体是政府及其公职人员。所以联系起来,依 法行政的含义就是“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职人员, 严格依照宪法、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利,依法处理各 种事务。” PPT: 同学们现在开动脑筋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依法行政 呢?可以结合镜头一、镜头二、以及发生在唐福珍身上的强拆 事件进行探讨。 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法制国 家,像镜头一中某政府下达的指标与镜头二中政府宣布纳税到 了一定的限额就可以对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免追究责任,这是 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也不利于政府威信的树立和行政管理水平 的提高。所以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 平的要求。此外依法治国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如果某些 相关政府部门做到依法行政,像唐福珍那样的惨剧发生的概率 也会降低很多。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依法行政。 生。(或其他回答答 案) 学生活动:(积极思 考、讨论)坚持依 法行政有利于政府 相关部门按照法律 法规办事,保障人 民的利益。

2020人教版政治必修一 第9课 第2框

第四单元第九课第2框 基础演练 一、选择题 1.自2015年大虾宰客事件发生后,部分旅游景点仍以景区产品供给不足或不便为由宰客。全国各地陆续爆出旅游景点宰客事件。截至2018年8月,国家物价局官网公布的已参与调查并处理的类似案件共计1 208件。宰客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是(C) ①供求影响价格,企业通过扩大生产,增加供给,可以减少此类现象发生 ②价值决定价格,企业想要获取更多的利润,要提高商品质量,诚信经营 ③消费者要树立维权意识,要提高运用法律法规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本领 ④发挥市场决定作用的同时,要加强宏观调控,为企业价格制定统一标准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宰客事件启示我们应规范市场秩序,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企业想要获取更多的利润,要提高商品质量,诚信经营。消费者要树立维权意识,要提高运用法律法规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本领,②③符合题意;宰客事件主要是由于部分商家的不讲诚信造成的,扩大生产增加供给,并不能减少此类现象发生,①说法错误;宰客事件启示我们要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但不能为企业价格制定统一标准,因为价格应由市场形成,④说法错误。 2.在商品经济无处不在的今天,中国陷入了诚信危机,其直接后果是,中国每年因诚信问题造成6 000亿元的经济损失,每年因信用缺失造成的无效成本占GDP总量的10%~20%,直接与间接的经济损失占年度财政收入的37%。这启示我们(A) ①必须建立健全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②应加大国家宏观调控力度 ③对市场失信行为必须给予严厉的刑事处罚 ④应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在商品经济无处不在的今天,中国陷入了诚信危机启示我们应加大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必须要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市场失信行为不一定都是犯罪,不一定都给予严厉的刑事处罚,③说法错误;市场不能解决诚信危机,应排除④。 3.2018年10月至11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开展“双11”消费品电商领域执法打假集中行动,多措并举开展电商消费品质量违法案件线索摸排,因地制宜开展10类重点消费品在网购平台交易信息的搜索工作,加强曝光力度。这一行动(D) A.能够提高商品质量,增加其价值量

2017 2018政治人教版必修二优化练习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三框政治生活自觉参与Word版含解析

第 1 页一、选择题 1.下列活动属于“政治”范畴的是() ①第九届中国篮球协会全国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国篮球协会章程》②烟台市高新区管委印发《2019年为民服务实事》,要求各部门抓好落实③滴滴出行宣布,将对专车、快车的动态调价功能实行双重封顶机制 ④李克强总理同特雷莎·梅首相互致贺信,庆祝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5周年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中国篮球协会属于社会组织,而不属于国家机关,①不符合设问要求;③观点属于经济现象,排除。 答案:D 2.在2019年国庆节期间,陕西渭南高新区志愿者服务总队组织12个分队500名志愿者对全区孤寡、空巢、特困老人进行了走访和慰问,开展爱心志愿行动,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树立尊老爱幼意识。志愿者自觉为社会做贡献的行为是() A.在积极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B.是公民积极履行自己义务的表现 C.坚持了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D.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解析:志愿者的行为是一种履行义务的行为,B项符合题意,A项不选;C、D两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 3.北京发布了《北京市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小明就小区停车难问题积极建言。这表明小明() A.积极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B.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 C.积极行使自身的监督权 D.是国家重大决策的制定者 解析:小明参与政府征求意见活动,积极为解决停车难问题建言献策,是参与社会公共管理的体现,故答案为B。此题体现了小明的政治权利,没有体现义务的履行,也不是在行使监督权,排除A项和C项。公民不是决策的制定者,排除D项。 答案:B 4.高一学生张大伟,今年16周岁,他可以参与的政治生活有() 第 2 页①向××局反映意见、提出建议②向××院举报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经

政治生活第八课第二框

第二框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国际社会是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的,它们之间必然发生广泛而复杂的交往。在交往过程中,以什么为原则来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呢?下面就学习这方面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97页材料,并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这些图片材料说明当今国际社会,国家之间的交往频繁而广泛,有政治、经济方面的,也有文化、军事方面的,决定它们之间关系状况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 1、国际关系 (1)含义:国际关系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2)内容: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3)形式:国际关系的形式也是多样的,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其基本形式。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98页“相关链接”材料,并思考讨论体现的国际关系的内

容和形式。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2、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1)国家利益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国家之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这里面有很多因素,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历史的、地理的等各个方面。在各种因素中,国家利益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由于国家具有阶级性,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国家利益首先体现了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利益。 各国间既存在某些共同的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别和对立。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可能使国家间发生分歧或引起摩擦乃至冲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99页“相关链接”材料,并思考讨论中美关系的状况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总结:中美关系既有合作又有冲突,这是由各自的国家利益决定的。 由于各国的国家性质与追求的国家利益不同,执行的对外政策不同,国家间矛盾和利益交织,使国际关系纷繁复杂。因此,国际社会需要协调国家间的利益,处理好国家间的矛盾,以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的行为,是非正义的、错误的,应当受到谴责和反对。从根本的、长远的观点看,这样的行为也会损害本国和本国人民的利益。 (2)国家力量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国家力量又称国家实力、综合国力。它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 从国际法角度看,国际社会的每一个主权国家应该是一律平等的,但是,在现实的国际关系中,每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历来都是由国家力量决定的。国家力量发生变化,也会引起国际关系的变化。经济、科技落后,军力不强,国内政局不安,它的国际影响力、参与力就不强。正因为如此,某些发达国家往往以其强大的国家力量为后盾,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二、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100页内容,思考讨论为什么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我国的国家利益包括哪些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1、原因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

高中《政治生活》第九课第一框学案教案

****学校09级政治学案(沂源二中)《政治生活》第九课第一框编辑人: 审核人: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 ,心连心 ,永远一家人。” 思考:歌词反映了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知识梳理、归纳总结 (关键词:时代主题和平发展世界新秩序) 四、达标检测,挑战自我 国家主席胡锦涛2006年4月27日在尼日利亚国民一会发表题为《为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而共同努力》的重要讲话。他说,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当今时代的潮流。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情势下,各国人民普遍希望携手互助、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同发展。据此回答1~3题: 1.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 A.战争与和平B.和平与发展C.人口与环境D.人口与资源 2.当前,影响和平的因素还在增加,主要有 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 ②局部冲突此起彼伏 ③国际各种形式的恐怖活动危害人们的安宁生活 ④贫困、毒品等问题更加突出 ⑤世界多极化的趋势进一步发展 A.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 3.全球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及解决的根本途径是 A.南北发展不平衡建立国际新秩序 B.世界环境日益恶化建立国际新秩序 C.世界贸易条件恶化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D.南北发展不平衡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2005年9月23日,第六十联合国大会开幕,提交讨论的150多个议题围绕国际和平与安全、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护人类的基本权利三大主题而发展。据此回答4~5题: 4.此次联大克服了“重安全、轻发展”的倾向,首次将发展问题摆到了第一位。同时第一次明确强调,贫困是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这一变化表明()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教案:【新课教学过程】第2课第2框 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1

第二框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框在第二课中与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共同构成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内容。同时我们还要明确,本框遇上一框之间存在什么联系,民主选举是民主决策的保证,它也是公民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一种方式,民主决策是公民通过民主选举参与政治生活的延续和深入。本框题主要讨论的是公民直接的参与民主决策。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民主决策的重要性,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2、理解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3、运用实例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提高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参与民主决策的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民主决策的重要性,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四、学情分析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习惯了遵循政府的各项决策,但是对于政府的决策的形成过程确实知之甚少,也不太清楚作为公民是否能够通过一定的途径来影响决策的制定,应该如何行使自己手中的合法权利。 (2)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了解到公民可以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选出自己的代表,通过他们来行使管理国家的各项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权利,但是学生对于这些代表是否能够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作出决策没有把握,因为通过民主选举的形式参与决策毕竟是间接地参与决策的方式,公民能不能直接参与决策过程和如何参与决策过程这些问题却是不太了解。 (3)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在讲述各种方式的时候也应在学生认同的基础上一一呈现,而不应简单、盲目地阐述和比较。 五、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六、课前准备

1、民主决策材料搜集与整理 2、导学案的印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建议 建议多引入民主决策的具体材料、数据、实例等辅助学习、理解。 八、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政府的决策往往涉及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起居,决策是否科学合理至关重要。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是各项决策能够反映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但是,随着我国民主形式的日益丰富,还有更多的机会、渠道直接参与决策,对决策的形成发挥积极作用,本节将进一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9页漫画,并思考讨论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 第二种观点充分发扬了民主,倾听群众意见,公民能够参与决策过程,这样形成的决策集中民智、反映民意,体现人民根本利益,是科学合理的。第一种观点恰好相反,是不可取的。 作为决策者应该让公民充分参与决策过程,以了解民情,反映民意,体现人民根本利益。目前,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渠道很多,如电话、信函、网络、新闻媒体等,都可以用来参与决策。下面我们就学习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问题。 一、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1、间接参与决策 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是公民间接参与决策的方式。它要求选出的决策者必须代表民意、反映民情、体现人民利益。 2、直接参与决策 公民直接参与决策过程,对决策的形成发挥积极作用,是公民直接参与决策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就是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20页,并思考讨论这种方式依据、参与形式、目的是什么?

高中政治生活第二课第二框教学案必修2

课题:2.2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 主备人:钱更生审核人:王超 2、理解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 意义 【教学难点】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知识构建】 一、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1、决策的重要性 2、民主决策的方式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A.含义: B.原因: (2)专家咨询制度 A.含义: B.意义: (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A.含义: B.原因: (4)社会听证制度 A.含义: B.意义: 二、同历决策过程共享决策成果 1、公民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 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具有重大意义 (1)从决策者的角度看: ①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2)从公民的角度看: ①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②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 责任感

【典型例题】 1、“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网站开通不久,不少青少年学生通过网上专题论坛发表对国家科技规划的意见。几名大学生提交的《关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问题的建议》被送到了国务院总理的办公桌上。根据上述材料可知,这是公民通过参与民主决策。( A )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B、专家咨询制度 C、社会听证制度 D、信访举报制度 2、近几年,我国的一些地方政府实行政务听证会制度,这表明( B ) A、我国公民享有充分的政治自由 B、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得到了充分尊重 C、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D、听证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巩固提高】 1、下列属于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是( C ) A、帮助社区小学开办“生活小常识”专栏 B、去商品服务部帮助卖东西 C、参加“教育收费问题”听证会 D、利用节假日去地里干农活 目前,全国在法规起草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吸纳广大公众的意见,被称为“开门立法”。据此材料回答2-3题 2、这些地方在法规制定的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吸纳广大公众的意见,这主要使公民通过参与民主决策。( A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B、专家咨询制度 C、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D、社会听证制度 3、通过这种方式参与民主决策,有助于决策者( D ) A、推动决策的实施,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 B、对决策的理解,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 C、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消除腐败现象 D、充分发扬民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据人民日报报道,北京市着手建立公众参与立法的制度框架,吸引更多公众参与立法决策。据此材料回答4-5题 4、北京市吸引公众参与立法决策表明( B ) A、制定法律法规必须以群众的意见为依据 B、国家机关把坚持群众路线和对人民负责原则贯穿到具体的工作中 C、国家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D、我国的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 5、北京市吸引公众参与立法决策有利于( B ) ①人民群众直接参政议政②提高立法质量③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④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简述我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由哪些?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什么重大意义?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2)①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心得】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优质公开课教案:【新课教学过程】第4课第1框 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2

第一框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一《政治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的内容。教材在第三课着重分析了我国的政府性质和主要职责,即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必须通过履行其职能来对人民负责。本课则以此为基础讲述了政府必须依法行政,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以及依法行政的意义。所以,本课拟在分析视频《基本农田为何荒芜》的基础上,采取探究式教学方式突破这一重难点:依法行政。为第二框题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作出铺垫。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明确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理解政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基本要求。 2、能力:提高归纳与分析的能力。分析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就有关政府依法行政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学会辩证的观察问题认识问题。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权力,正确运用权力可以造福社会,滥用权力可能滋生腐败。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政府依法行政的表现,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法治观念。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念。了解相关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的信息,体会政府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 依法行政 四、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涉足社会较浅,特别是直接与政府的行政方式和方法接触相对较少。虽在初中的学习中初步了解了一些法律知识,在生活中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但由于本课涉及了一些学生不太熟悉的法律知识,所以理解上会有些困难。 五、教学方法 以探究式教学法为主,辅以讲授式和讨论法 六、课前准备 (一)、学生准备 1、去政府机关,调查政府行政的程序。 2、到市区街道找些小摊贩,了解城管人员执法的状况。 (二)、教师准备 1、搜集有关政府依法行政,为民办事,对民负责的案例,并制作课件。 2、搜集政府违法行政的案例,并制作课件。 3、搜集人大民主决策通过三峡工程的典型材料,制作课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政治生活第九课知识点

《政治生活》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知识点 第一框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一.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二.“和平”问题 1.含义: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和平的重要性或意义 ①②3. ① ② ③ 制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4. 威胁和平的因素? ①霸权主义 ②强权政治 ③新干涉主义。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世界仍很不安宁。 三. “发展”问题 1. 含义: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2.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①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特征 ②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超越了以往的历史 ③经济发展更加注重质量,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 3. 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及原因? ①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②原因:因为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 四. 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和有效途径? 1. 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 有效途径: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包括政治、经济两种新秩序)。 五. 国际新秩序的内容?4点 ①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②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 权利;③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④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 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九课二框 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一.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二. “世界多极化”的相关知识 1. 多极化的原因: (1 )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 (2)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 (3)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 2. 多极化的表现 (1)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2)美国、欧盟、 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3)广大发展中国家也是重要的一极,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 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 3. 多极化的进程 是一个漫长曲折、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多极化是一种发展趋势,目前,多极化 格局并未形成,正在形成的过程中) 4. 多极化过程中的斗争焦点 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 5. 多极化的意义或作用 (1)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 (2)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新秩序 (3)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 6. 各国如何应对多极化? (1)许多国家都在调整目标,为自己确立有利态势 (2)竞争的战略重点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 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