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创新网络结构仿真研究

非正式创新网络结构仿真研究
非正式创新网络结构仿真研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非正式创新网络结构仿真研究

作者:张兵, 王文平, 孟庆松, ZHANG Bing, WANG Wen-ping, MENG Qing-song

作者单位:张兵,ZHANG Bing(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6;江苏行政学院现代科技部,江苏,南京,210004), 王文平,WANG Wen-ping(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孟庆松,MENG Qing-song(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72)

刊名:

管理工程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年,卷(期):2008,22(4)

被引用次数:3次

参考文献(49条)

1.Uzzi B Social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in interfinn networks:The paradox of emhaddedness[外文期刊] 1997(01)

2.Grsnovetter M 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problem of embeddednoss 1985

3.Chan K;Liobowitz J The synergy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nd knowledge mapping:a case study[外文期刊] 2006(01)

4.Walsh JP Manngerial and organizational cognition:Notes from a trip down memory lane[外文期刊] 1995(03)

5.Cowan R Network models of innovation and knowledge diffusion 2004

6.Edmonds B;Hales D Computational simulation as theoreticalexperiment[外文期刊] 2005(03)

7.Macy MW;Wilier R From factors to actors:Computational sociology and agent-based modeling 2002

8.周涛;柏文洁;汪秉宏复杂网络研究概述[期刊论文]-物理 2005(01)

9.Rothwell R Succosaful industrial innovation:Critical factors for the 1990's 1992(03)

10.Baptista R Do innovations diffuse faster within geographical clusters? 2000(03)

11.李金华;孙东川;谢卓君创新网络的结构与行为研究框架[期刊论文]-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08)

12.Polanyi Karl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1957

13.Granovetter M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外文期刊] 1973(06)

14.Singh J Collaborative networke as determinants of knowledge diffusion Patterns 2005(05)

15.Borgatti SP;Cross R A relational view of information seeking and learning in social networks[外文期刊] 2003(04)

16.王缉慈创新及其相关概念的跟踪观察[期刊论文]-中国软科学 2002(12)

17.Awazu Y Informal network players,knowledge integration,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外文期刊]

2004(03)

18.Van Aken JE;Weggeman MP Managing learning in informal innovation networks:overcoming the Daphne-dilemma 2000(02)

19.杨海珍;裴学敏;陈晓帆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网络研究 1999(05)

20.Asslmakopoulos D;Macdonald S CoLlaboration and innovation networks in Esprit[外文期刊] 1999(03)

21.如同文献[1],本文所涉及的创新.专指技术创新或知识创新,而不涉及其它与此相关或不相关的"创新"词汇或概念.若将技术定义为应用于产品和生产流程的知识[2],则本文所涉及的创新专指知识创新

22.Cohen W;Levinthal D Innovation and learning:the two faces of R&D[外文期刊] 1989(397)

23.Linda Argote;Paul Ingrain Knowledge transfer:A basis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firms[外文期刊]

2000(01)

24.Pujol JM;Flache A;Delgado J How can social networks ever become complex? Modelling the emergence of complex networks from local social exchanges 2005(04)

25.Mark N Beyo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Social differentiation from first principles[外文期刊] 1998(03)

26.Lin Nan;Walter ME;Vanghn JC Social resources and strength of ties:Structural factors in occupational status attainment 1981(04)

27.Lefever D B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the role of intermediaries 1992

28.Bian Yan-jie Bringing strong des back in:indirect ties,network bridges,and job searches in China 1997

29.Bian Yan-jie;Logan J Market transition and the persistence of power:the changing stratification system in China 1996

30.王大洲我国企业创新网络发展现状分析[期刊论文]-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5(03)

31.姚涛;鲍华俊;杨薇高技术产业集群中非正式创新网络的影响因索研究[期刊论文]-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32.李颂非正式创新网络:中小企业创新的新视角[期刊论文]-企业经济 2005(06)

33.Jaffe A;Trajtenberg M;Henderson R Geographic localization of knowledge spilovers as evidenced by patent citations[外文期刊] 1993(03)

34.Audretsch DB;Feldman MP Knowledge spiUovers and the geography of innovation and productlon

1996(03)

35.Cownn R;Jonard N;Ozman M Knowledge dynamics in a network industry[外文期刊] 2004

36.Cowan R;Jonard N Network structure and the diffusion of knowledge[外文期刊] 2004(8)

37.Nonaka I;Konno H The concept of "Ba":Building a foundation for knowledge creation 1999

38.Nonoka I A dynamic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creation[外文期刊] 1994(01)

39.Nonoka I 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nny 1991(06)

40.PolanyiM Study of man 1958

41.Schumpcter JA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1962

42.Freeman C The economies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

43.汪应洛;李勖知识的转移特性研究[期刊论文]-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2(10)

44.Barabasi AL;Albert R;Jeong H Mean-field theory for scale-free random networks 1999

45.Barahasi AL;Albert R Emergence of scaling in random networka 1999

46.Watts D Dynamics and the mall-wodd phenomenon 1999(02)

47.Watts D;Strogatz S Collective dynamics of small-world networks 1998

48.Burt R S Structural holes: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 1992

49.Krackhardt D The strength of strong ties:the importance of philco in networks and organizations 1992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关军基于知识链的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结构特征研究[期刊论文]-商业时代2010(19)

2.李金华.LI Jin-hua非正式创新网络的演化模型[期刊论文]-科技管理研究2007,27(9)

3.洪军.柯涛.HONG Jun.KE Tao网络组织的复杂适应性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管理科学2004,12(z1)

4.高洁.盛昭瀚产品竞争的产业演化模型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管理科学2004,12(6)

5.蒋军锋.党兴华.薛伟贤.JIANG Jun-feng.DANG Xing-hua.XUE Wei-xian技术创新网络结构演变模型:基于网络嵌入性视角的分析[期刊论文]-系统工程2007,25(2)

6.孟力.孙威.汪定伟.MENG Li.SUN Wei.WANG Ding-wei不确定条件下双头垄断期权博弈[期刊论文]-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6,15(1)

7.白黎.罗岚.BAI Li.LUO Lan非正式创新网络IIN形成机理研究[期刊论文]-情报杂志2011,30(2)

8.张宇波.罗先觉.薛钧义寡占市场中自适应动态古诺模型的建立[期刊论文]-管理工程学报2004,18(3)

9.梅亮.许庆瑞.MEI Liang.XU Qingrui创新网络研究述评[期刊论文]-科技管理研究2011,31(10)

10.刘思峰.阮爱清.方志耕.施红星.赵亮.LIU Si-feng.RUAN Ai-qing.FANG Zhi-geng.SHI Hong-xing.ZHAO Liang 产业集群租金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管理科学2007,15(z1)

引证文献(5条)

1.张康妮.潘郁基于无标度模型的虚拟技术创新联盟构建研究[期刊论文]-科技管理研究 2012(3)

2.白黎.罗岚非正式创新网络IIN形成机理研究[期刊论文]-情报杂志 2011(2)

3.高伟.聂锐基于嵌入关系的企业网络链接模型研究[期刊论文]-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10)

4.张兵复杂网络上知识流动的小世界现象[期刊论文]-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4)

5.张兵复杂网络上知识流动的小世界现象[期刊论文]-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4)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dd12817644.html,/Periodical_glgcxb200804010.aspx

3企业技术创新成功案例分析.doc

3企业技术创新成功案例分析1 3企业技术创新成功案例分析 本章通过国内企业技术创新成功案例的分析,分析其成功的经验和启示,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方式提供有益的借鉴。 3.1海尔集团基于核心能力的技术创新 3.1.1海尔集团的技术创新网络 海尔集团公司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企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及时地把企业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核心创新,着手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系统,形成了海尔特色的企业创新网络系统,科研成果基本上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了同步,而且紧紧与市场相衔接,为海尔的持续高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1)产品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和基础 海尔技术创新系统由5部分构成:中央研究院、国际认证中心、工业设计中心测试检验中心、产品开发中心。中央研究院承担超前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产品开发中心承担短期产品的设计,工业设计中心为集团产品提供独具特色的外观设计,而国际认证中心、测试检验中心是海尔产品的保证体系。其中,工业设计中心包括海高公司、东京设计分部,洛杉矶设计分部、阿姆斯特丹设计分部,里昂设计分部、蒙特利尔设计分部、悉尼设计分部。国际认证中心包括国际认证室、环境参数测试室、电磁兼容测试室、电器安全测试室、声学测试室等。 海尔集团公司的技术创新系统的三个层次是:①海尔中央研

究院——体系核心机构。海尔中央研究院是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机构,是为实现其科技力量的整合和优势资源的优化而设立的集科研、开发、中试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研发机构。在国内外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大举进攻国内市场的情况下,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地位,就需要拥有自己的超前技术储备,需要研讨世界上各种先进的技术。1998年12月,海尔成立了中央研究院,研究开发相关领域的超前技术和超前项目,旨在针对行业及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进行跟踪和预测,并及时根据市场的最新发展及时调整集团科技开发整体战略部署,确保集团科技开发的超前性、国际性、整体性。②产品开发中心——中短期产品的设计基地。各事业部所属的产品开发中心,电冰箱研究所、空调器研究所、洗衣机研究所等14个新产品研究所,从事相应产品的应用技术的研究,同时研究开发相关产品,为 市场直接提供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在这一层次上形成当前市场产品、未来2—3年的技术储备能力,同时承担降低成本的工作,各产品研究所同时还从事中短期相关产品的规划工作。即同销售、企划、制造、供应等部门协作编制中短期产品、技术规划。各产品开发中心均有自己下属的中试基地,使科研成果能够迅速的转化和完善。③具有海尔特色的生产一线技改小组。在海尔源头论的思想带动下,海尔生产一线还活跃着小发明小改革的创新小组,他们没有年龄、学历的限制。凭借自己的心灵手巧和实际工作经验,发明出小工具,小方法,使自己和同事的生产效率成倍的增长。有一些员工企业解决了许多生产难题,这些小发明被命名后,在集团内得到推广和肯定。比如,“孔涌刮板”、“强绪支架”、“杨明隔离器”等小发明都出自一线工人之手。海尔每年都对为企业在发明创造、革新改进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职工,

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机构概念: 网络体系结构就是为了完成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把计算机互联的功能划分成有明确定义的层次,规定了同层次实体通信的协议及相邻层之间的接口服务。将这些同层实体通信的协议及 相邻层接口统称为网络体系结构。简单点说就,层和协议的集合称之为网络体系结构。(网 络体系结构实际上是研究网络协议的,网络协议是我们这本书的核心,计算机通信其实讲的 就是协议,这节课实际上是这本书的总纲它介绍了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 网络协议: 是计算机网络和分布系统中互相通信的对等实体间交换信息时所必须遵守的规则的集合。 (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的核心,计算机网络有多个计算机节点和通信设备组成,他们直接 为什么可以通信呢!就是遵守相同的规定,在这个规定之下他们能够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像我们在社会中也是一样的,在交流的过程中也要选择一种语言,大家都能听的懂的语言,要么汉语,要么英语,这就是网络协议。)协议有以下三个要素。 语法(syntax):就是规定一些数据信息与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我们在传输数据的时候传 输有效信息同时也要传输一些控制信息,控制信息是对信息的一些解释和说明或者是对地址 信息和路由的一些辅助信息。编码是:比如我们在物理层传输一些比特序列,在传输的过程 中0和1用什么形式来表示,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 语义(semantics):包括用于协议和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主要是针对控制信息,那么控 制信息里面包含不同的内容,地址信息,检错,纠错等等,计算机阶段或者是设备节点当收 到一个信息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对它的控制信息进行解析,知道它的地址是什么含义,这个信息是不是给自己的,是自己的进行接收,不是自己的要想办法转发,传输过程中是不 是有错误你要看的检错,纠错信息,要完成以定的检错,纠错计算才知道这个信息是不是正 确的信息,是不是发送方想要发送的,让后接收方送到正确信息时候接收,收到错误信息的 时候,是否要向发送方发一个应答,是否对数据中的数据进行纠错等,这些都是语义所以处 理的。) 时序(timing):包括速度匹配和排序。(网络中的设备速度是不一样的,有的设备传 输速度快,有的设备传输速度慢,所以在发送数据的时候要做一个速度匹配,发送的要知道 接收端的接受能力) 分成设计 为了降低协议设计的复杂性,网络体系结构采用层次化的结构,每一层都建立在其下一层之上,每一层的目的是为上一层提供服务,并且服务的具体实现细节对上一层屏蔽。(我们在 做一个工程或者一个项目的时候,对一个复杂的工程要想实现的话,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这 件事情分层,把一个大的问题,分层若干小的问题,分层也就是说要把计算机网络要完成的 功能分成不同的层,不同的层次完成不同的功能,这样吧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当每个小问题 解决以后,复杂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所以说这就是分层好的好处。) 1.利于实现和维护(某个层次实现细节的变化不会对其他层产生影响) 2.各层之间相互独立,高层不必关心低层的实现细节,只要知道低层所提供的服务, 以及本层向上层所提供的服务即可。 3.易于标准化 OSI参考模型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即互联。一般都叫OSI参考模型,是ISO()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模型。该标准定义了网络互连的七层框架(、、、、、和),即ISO。在这一框架 下进一步详细规定了每一层的功能,以实现环境中的互连性、和应用的可移植性。

网络仿真技术文献综述

成绩:

网络仿真文献综述 摘要:网络仿真技术是一种通过建立网络设备和网络链路的统计模型, 并模拟网络流量的传输, 从而获取网络设计或优化所需要的网络性能数据的仿真技术。网络仿真技术以其独有的方法能够为网络的规划设计提供客观、可靠的定量依据,缩短网络建设周期,提高网络建设中决策的科学性,降低网络建设的投资风险。 网络仿真技术是一种通过建立网络设备和网络链路的统计模型, 并模拟网络流量的传输, 从而获取网络设计或优化所需要的网络性能数据的仿真技术。由于仿真不是基于数学计算, 而是基于统计模型,因此,统计复用的随机性被精确地再现。 关键词:网络仿真;统计模型;仿真技术

1.前言 目前,数据网络的规划和设计一般采用的是经验、试验及计算等传统的网络设计方法。不过,当网络规模越来越大、网元类型不断增多、网络拓扑日趋复杂、网络流量纷繁交织时,以经验为主的网络设计方法的弊端就越来越显现出来了。网络规划设计者相对来说缺乏大型网络的设计经验,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主观的成分更加突出。 数学计算和估算方法对于大型复杂网络的应用往往是非常困难的,得到的结果的可信性也是比较低的,特别是对于包交换、统计复用的数据网络,情况更是如此。因此,随着网络的不断扩充,越来越需要一种新的网络规划和设计手段来提高网络设计的客观性和设计结果的可靠性,降低网络建设的投资风险。网络仿真技术正是在这种需求拉动下应运而生的。网络仿真技术以其独有的方法能够为网络的规划设计提供客观、可靠的定量依据,缩短网络建设周期,提高网络建设中决策的科学性,降低网络建设的投资风险。 网络仿真技术是一种通过建立网络设备和网络链路的统计模型, 并模拟网络流量的传输, 从而获取网络设计或优化所需要的网络性能数据的仿真技术。由于仿真不是基于数学计算, 而是基于统计模型,因此,统计复用的随机性被精确地再现。它以其独有的方法为网络的规划设计提供客观、可靠的定量依据,缩短网络建设周期,提高网络建设中决策的科学性,降低网络建设的投资风险。 2.网络仿真软件比较分析 网络仿真软件通过在计算机上建立一个虚拟的网络平台,来实现真实网络环境的模拟,网络技术开发人员在这个平台上不仅能对网络通信、网络设备、协议、以及网络应用进行设计研究,还能对网络的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价。另外,仿真软件所提供的仿真运行和结果分析功能使开发人员能快速、直观的得到网络性能参数,为优化设计或做出决策提供更便捷、有效的手段。因此运用网络仿真软件对网络协议、算法等进行仿真已经成为计算机网络通信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1 OPNET仿真软件介绍

创新流量经营模式

创新流量经营模式 流量是互联网+时代的重要载体,社会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流量。流量业务大规模增长,用户需求的多样化,要求运营商的管道更加智能化和开放化。运营商顺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规律,改变移动互联网时代“管道工”角色是大势所趋。 电信运营商流量经营现状 目前电信运营商流量经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首先,利用社交手段刺激流量增长。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正推动着人们传统的生活习惯发生改变,社交领域的流量分享促进着数据流量消费的增长。 从传统红包到电子红包,运营商流量红包经营主要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自有平台激活红包,再通过社交平台进行分发。第二种是通过与微信合作推出流量红包产品。此外,运营商客户端及微信合作平台会在节假日推出免费送流量或者流量抽奖活动。 其次,建立流量交易平台,盘活剩余流量。运营商围绕着1+N的经营理念在流量经营领域打造流量银行、流量宝、爱流量、流量钱包等一系列交易平台,通过类似的平台把其积累的海量客户资源与电商、游戏公司和线下企业如餐饮、航空、服装、银行、通讯连接起来。.对用户而言,在该类平台上可以将富余的流量、商户积分等转化为流量币,并可将流量币转赠或售卖给该平台任一用户,从而突破流量的网络限制并享受运营商流量不清零的服务。

该类平台通过赚流量、社交化、小额兑换等方式扩充流量消费场景,增强内容与流量的结合,实现流量赠予、支付、交易、积分兑换等货币所具有的流通功能,将流量货币化,从而发掘流量流通的附加值。如电信的流量宝对合作企业的品牌进行传播,便是流量流通带来营销价值很好的例证。 场景化经营流量变现 目前,国内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主要采取后向流量经营、定向流量经营两种方式直接将流量变现。 后向流量经营指的是由互联网企业支付流量费用,用户可以免流量费使用该互联网企业提供的内容,如三大运营商与蜗牛免商店的合作,用户在免商店下载或者畅玩手游而产生的手机流量费用,将由免商店的运营方蜗牛移动支付给运营商,用户无需承担相关流量费用。 定向流量经营指的是运营商与音乐、视频等户均流量大且用户付费意愿强的互联网企业合作,推出一系列的音乐流量包、视频流量包,通过低廉的定向流量包来带动用户对视频网站、音乐网站等重流量业务的使用,费用由运营商先收取,按照比例与合作方进行分成。. 一些互联网企业为推广自己的应用,与运营商合作开展后向或定向流量经营,即“用户免费,商家埋单”。这类企业大多数以应用商店 为平台,通过“签到送流量”、设置“免流量下载专区”等多种方式 实现吸引新用户、增加用户黏性、刺激用户使用等目的。视频类、购物类网站等互联网企业利用流量促进自身主营业务发展,这类企业一般通过流量经营吸引高价值新用户,同时也提升了存量用户的活跃度,

2015创新设计-网络技术(第7章)

第七章网络安全与管理【高考考纲】 高考考纲考情分析 1.了解网络资源管理方法及网络管理协议。2.了解黑客入侵的防范及防火墙的相关内容。 3.掌握常见网络故障排除方法。本章是2015春季高考新增章节。本章概念性内容较多,以选择题和简答题考察为主。网络故障的排除方法是本章的难点,要注意联系前面章节的内容,可作为案例分析题和综合题的考点。 第一节网络资源管理的方法 、 考点一:网络资源的表示 【知识梳理】 1.什么是网络资源的表示 ①网络环境下资源的表示是网络管理的一个关键问题。 ②在网络管理协议中采用面向对象的概念来描述被管网络元素的属性。 2.网络资源包括的内容 ①硬件:个人计算机、外部设备、通信介质、网络设备等。 ②软件:操作系统、通信程序、诊断程序、应用程序与网管软件。 ③数据:在线存储的数据、离线文档、执行过程中的数据和用户登录等。 ④用户:普通网络用户、网络操作员、网络管理员 ⑤支持设备:磁带机与磁带、光驱与光盘 【跟踪练习】 1.在网络资源中,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硬件资源的是() A.路由器 B.双绞线 C.光盘 D. 服务器 答案: C 2. 网络环境下网络管理的一个关键问题() A.管理方法 B.资源表示 C.网管协议 D.网管软件 答案:B

考点二:网络管理的目的和方法 【知识梳理】 1.网络管理的目的的含义 (1)广义:广义的管理内容既包括技术方面的,也包括制度、政策、法律、措施等方面的。(2)狭义:狭义的网络管理是指从技术角度出发,了解网络系统的运行状况并加以监控、优化。 2.网络管理的目的 为满足用户解决网络性能下降和改善网络瓶颈的需要,根据用户网络应用的实际情况,为用户设计并实施检测方案,从不同的角度做出分析,最终定位问题和故障点,并提供资源优化和系统规划的建议。 3.网络管理的方法 (1)发现问题 (2)解决问题。 (3)常规监视 ①分析网段上的数据流,自动发现使用的协议、网络应用和网络设备。 ②客观的把握网络的详细情况。 ③收集当前网络环境中的数据传输情况和响应时间。 ④得知每个服务器或每种应用在一定时间内的流量和响应时间。 ⑤能够从报告、图形和图表中得到业务中关键事物的多种指标,把握网络应用的总体运行情况。 ⑥定期提供网络性能分析报告。 【跟踪练习】 3. 关于网络管理的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从不同的角度做出分析 B. 定位故障点 C.提供资源优化的建议 D. 为用户设计并实施检测方案 答案:C 4.下列()选项不属于网络管理的方法

网络体系结构参考答案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参考答案 简答题 1.什么是网络体系结构?为什么要定义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的体系结构定义:指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architecture)。或精确定义为这个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所应完成的功能。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综合了OSI和TCP/IP 的优点,本身由5层组成: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2.什么是网络协议?它在网络中的作用是什么? 在计算机网络中要做到有条不紊地交换数据,就必须遵守一些事先约定好的规则。这些规则明确规定交换数据的格式以及有关的同步问题。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 3.什么是OSI参考模型?各层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OSI模型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建议,各层使用国际标准化协议。可理解为当数据从一个站点到达另一个站点的工作分割成7种不同的任务,而且这些任务都是按层次来管理。这一模型被称作 ISO 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因为它是关于如何把相互开放的系统连接起来的,所以常简称它为OSI模型。 应用层提供与用户应用有关的功能。包括网络浏览、电子邮件、不同类文件系统的文件传输、虚拟终端软件、过程作业输入、目录查询和其他各种通用和专用的功能等。 表示层完成某些特定功能。例如,解决数据格式的转换。表示层关心的是所传输信息的语法和语义,而表示层以下各层只关心可靠地传输比特流。 会话层进行高层通信控制,允许不同机器上的用户建立会话(session)关系。会话层允许进行类似运输层的普通数据传输,并提供对某些应用有用的增强服务会话,也可用于远程登录到分时系统或在两台机器之间的文件传递。会话层服务之一是管理对话,会话层允许信息同时双向传输,或只能单向传输。若属于后者,则类似于“单线铁路”,会话层会记录传输方向。一种与会话有关的服务是令牌管理(token management)。 运输层基本功能是从会话层接收数据,必要时把它分成较小的单元传递,并确保到达对方的各段信息正确无误。这些任务都必须高效率地完成。从某种意义上讲,运输层使会话层不受硬件技术变化的影响。 网络层确定分组从源端到目的端的“路由选择”。路由既可以选用网络中几乎保持不变的静态路由表,也可以在每一次会话开始时条件决定(例如,通过终端对话决定),还可以根据当前网络的负载状况,动态地为每一个分组决定路由。 数据链路层主要任务是加强物理传输原始比特的功能。发送方把输入数据组成数据帧方式(典型的帧为几百或几千字节),按顺序传送各帧,并处理接收方送回的确认帧。 物理层负责提供和维护物理线路,并检测处理争用冲突,提供端到端错误恢复和流控制。提供为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所需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物理层涉及到通信在信道上传输的原始比特流。 4.试说明IP地址与物理地址的区别。为什么要使用这两种不同的地址。 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用于确定因特网上的每台主机,它是每台主机唯一性的标识。联网设备用物理地址标识自己,例如网卡地址。 TCP/IP用IP地址来标识源地址和目标地址,但源和目标主机却位于某个网络中,故

网络仿真的研究

收稿日期:2002-08-21 第20卷 第10期 计 算 机 仿 真 2003年10月 文章编号:1006-9348(2003)10-0089-03 网络仿真的研究 侯宗浩1,2,王秉康1,黄泳翔2 (1.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信息科,陕西西安710032;2.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系新型机所,陕西西安710049) 摘要:该文研究了网络仿真软件的发展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描述了网络仿真的一般步骤,分析了网络仿真软件的原理及其基本组成,并对当前最为流行的仿真软件OPNET 和NS2的特点做了简要的介绍。关键词:网络仿真;仿真;软件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1 简介 网络仿真是一个很有用的网络研究工具,它以系统理论、形式化理论、随机过程和统计学理论、优化理论为基础。在设计阶段,仿真方法可提供一个虚拟模型来预测并比较各种方案的性能;运行阶段,通过对不同环境和工作负荷的分析和比较,来优化系统的性能。在某些情况下,仿真是唯一可行的方法和技术。仿真方法的抽象化程度比数学分析方法低,耗费的时间比测量技术少,其低成本和有效性是其他传统方法不可替代的。随着网络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和数据网络的日趋复杂,对网络仿真技术的需求必将越来越迫切,网络仿真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网络仿真技术已成为研究、规划、设计网络不可缺少的工具。 从80年代开始,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就一直致力于开发商业和非商业用途的网络仿真产品。近年来,我国的网络仿真研究和应用得以发展。1997年,CERNET 网络中心开始开发自己的网络仿真软件;1998年后,我国多家单位陆续引进 OPNET 网络仿真软件,用于网络协议开发、网络规划设计和 应用的研究。 2 网络仿真的一般步骤 一个完整的仿真一般要经过问题定义、建模、模型确认、数据采集、程序编制和验证、模型运行和结果展示等一系列环节。 通过问题定义,可以更进一步的明确仿真的目的和要求。 网络仿真模型是仿真系统的核心,它是对真实网络系统的简化,必须包含决定网络系统本质属性的主要因素及其逻辑关系,使模型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建模和模型的验证是两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模型确认一般有三种途径:专家分析;对模型假设的检验;初步仿真结果与真实系统的一致性比较等。 数据采集是网络仿真的一个重要方面。系统的性能不 但取决于系统本身,还和系统上运行的工作负荷等多种因素有关;历史数据往往是仿真的数据来源之一,实时网络数据的采集可以为优化网络性能提供第一手的资料,模拟产生的数据必须考虑到多种随即因素的综合作用,涉及到多类分布。 早期的网络仿真系统多采用通用程序设计语言,由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复杂性和对数据的苛刻要求,使得设计难度非常之大,由此引发了对面向过程、面向事件和面向对象的仿真工具的开发。目前所实施的仿真,多采用此类工具。 通过模型的运行和结果的展示,可以得到仿真的结果。实际上,上述过程是一个需要不断修改和完善的过程。需要指出的一点是:网络仿真模型并不是越详细越好,详细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参数,无用的参数可能使仿真结果变得不准确,另外,详细的模型会使系统的处理效率下降。因此,在建模过程中,选择合理的仿真层次非常重要。 3 仿真软件设计原理 网络仿真是随机离散事件仿真的一种。离散事件仿真就是按离散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对事件进行排序,并通过事件发生时对系统状态的影响来模拟实际系统的运行特性的。随机离散事件是系统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它们是离散系统仿真中最基本的要素。 仿真过程中通常都有两类实体:固定实体和流动实体。固定实体是仿真过程中始终存在的实体,用于接受或拒绝流动实体的进入,对于进入的流动实体,需按照特定的逻辑或数学关系,对其做排队、转移、逗留或处理,从而使流动实体按所需的要求在模型中流动;流动实体是仿真所处理的对象,它服从一定的概率分布,从系统外部输入系统,在仿真模型的框架结构中运动,每当到达或离开模型中某一固定实体时,就触发各项离散事件。网络仿真中,典型的固定实体包括网络设备和协议等,流动实体指各种数据包等。 网络仿真软件的实现原理如图1所示,其基本组成及其解释如下: 1)未来事件列表 — 98—

中国互联网创新 3BtoC新商业模式

中国互联网创新3BtoC新商业模式作者:吴桂华 京东CEO刘强东在新浪微博发布了京东图书计划,该计划有四点内容,现公布有三点内容,一是将销售额的3%直接补贴给作家;二是图书部门周转资金提高到10亿人民币,目前出版社的平均资金周转天数高达200天,京东要比竞争对手老李加快100天,并且对畅销书卖断,让出版社有更多的现金运作;三是刘强东个人向作家维权联盟捐款100万人民币,全力帮助作家维权。第四点未公布的是一个重大投资并购项目,这是什么项目? 毫无疑问,京东的做法会导致同行业在图书网络销售市场上有更激烈的竞争,我第一时间去看了当当网李国庆的微博,他提到电子书发展的困境是“1.盗版猖獗;2.阅读器价格太高;3. 中国阅读器要做到499元,电子书才有出路”。看了李国庆的微博后,刘强东的第四点内容似乎不难猜测,换作你要并购,找什么项目来支援图书事业?很可能是电子书项目。再者,京东和支付宝分手,也能以此判断京东要做大自己的电子支付,若没有电子支付,如何称霸电子书市场? 京乐给作家补贴的分析 刘强东在微博表示,京东购书的顾客大多是在购买家电或日百后再买书的,书的快递成本几乎为零,或者是摊分后少了很多。从物流成本来看,合并项目也可能是一家物流公司,但是物流是个体力活,有恐龙级的身段才能横扫市场,目前按京东的吞吐量还没有恐龙级的胃口,找物流公司合并或许就是为了打价格战,同时提高物流配送的服务能力,打价格只是加速行业洗牌,淘汰没有竞争力的公司,对一线公司有利好的一面。当然,根据早前腾讯考察苏宁的媒体报道,京东可能是明战当当来转移视线,其实是备战日后的竞争对手。 我个人的看法倾向于电子书方向,这对京东的再造才是脱胎换骨的,能释放巨大的创新能量。再者,中国十几亿人,市场规模巨大,没有哪家电子商务公司能吞下整个市场。如果有电子书支援,京东一边打价格战,一边补贴作家,能做到双赢,不存在割肉的问题。在淘宝买一本30元的书,快递费用算8元;在大型网络书店买书,30元的书按八折24元出售,免快递费,它的成本估算如果是五六元左右,那么快递可能占到是20%。按刘强东的说法,若用这20%来补贴传统销售的3%,那会是包赚不赔。电子书的图书订购没有快递物流成本,也没有固定的印刷成本,给作家补贴是可以做到的。

基于技术标准的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研究

基于技术标准的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研究高技术企业是主导21世纪经济的生力军.而网络如今已成为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代名词。网络使企业的协作有着更为广阔的空间和领域,尤其是在高技术企业,近年来,各种形式的技术创新网络增强了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促进了技术进步,提高了经济效益,改进了社会福利。与此同时,技术标准竞争与合作成为现代高技术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正是选择这样一种基于技术标准的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发展作为研究对象。 从已有研究看,近年来,创新网络成为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和网络经济等领域的重要主题,但对于其中的R&D协作、技术标准化合作等主要内容,各自的研究还处于相对分离、零散的状态。本文从技术标准化视角切入,对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进行系统的理论与实证(案例)研究,以期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分析体系与框架。主要内容有:首先,提出并论证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分析框架。基于技术标准的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是高技术企业以技术资源互补、技术创新与共同技术进步为目的的,涉及研究与开发、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以及技术标准产业化等主要内容的各种创新协作关系与制度安排,是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与重组的重要组织形式,有着自己的内涵、结构、特征及其发展的权变因素和条件。 作为一种合作,技术创新网络的结网动力源于创造与分享合作剩余,通过构建博弈模型揭示了这一机理。第二,提出并深入研究基于技术标准的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发展阶段及其主要内容,即R&D协作网络化、技术标准化联盟和技术标准产业化。具体包括:(1)高技术企业R&D协作网络是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技术平台,以企业之间的知识与技术共享为作用基础,以共同提高技术开发的速度与质量为目标组建的跨时间、空间和地域的研究与开发组织模式。R&D协作网络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并有多种具体的组织形式、动力、路径和条件;通过构建动态博弈模型,揭示了这种动力和机理。 (2)高技术企业技术标准化战略联盟是指多个企业或相关组织签订合作协议,联合发展一项技术标准。现实中,这一过程发展为广泛的合作网络,有着众多的参与主体、特定的要素与内容;通过构建博弈模型,研究技术标准化联盟中知识产权要素的所有权配置优化机理。(3)技术标准产业化是技术标准的市场采用和技术

通信网络仿真

目录 1 绪论 1.1 设计的背景 目前,现代通信网络的仿真,智能化网络规划、优化以及管理成为通信领域的热点问题。OPNET这一网络仿真工具为解决通信网络(包括固定网络、移动网络和卫星网络)仿真和优化以及网络高效的管理提供了整套解决方案,是网络仿真分析领域出类拔萃的软件。 包交换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如包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线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等,使得包交换网络在数据通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国外,网络仿真方面的研究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覆盖各个领域。而国内数据通信网络仿真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发展迅猛。 在包交换网络仿真方面,利用OPNET Modeler平台进行的仿真测试对包交换网络性能的进一步提高起到显著的作用。 在复杂多样的SME网络应用方面,相关研究缺乏,既使是已解决的部分技术项目,仍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因而,研究包交换网络中OPNET的仿真应用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1.2 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本课程设计主要研究SME包交换网络中OPNET的仿真应用,即借助OPNET仿真平台来研究包交换网络的性能。 本文中将主要解决如何使用现代化网络仿真工具进行SME包交换网络的性能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处,能找出现有网络存在的不足,从而设计出更适合SME包交换网络的方案。 在学习通信网的基础上,学习通信网仿真方面的专业软件,对进一步掌握通信网络的性能有实践意义。掌握使用OPNET软件对以后的毕业设计及毕业后从事网络设计领域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1.3 设计的基本思路及文章组织 本文在OPNET网络仿真平台上,首先对一个简单的SME包交换网络进行性能分析,然后对现有的网络进行升级扩展、引入新业务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SME包交换网络的设计方案。

组网仿真平台介绍

项目来源: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 项目名称:自取能无线温度传感芯片及其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子课题名称:自取能无线温度传感芯片构建无线传感网的关键技术研究版本:V1.0.0 组网仿真平台介绍 任务承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拟稿人:王超尘、李芬 任务负责人:贺光辉 子课题负责人:祝永新 上海交通大学

目录 一、Opnet仿真平台介绍 (3) 1.1OPNET仿真软件概述 (3) 1.2OPNET仿真技术 (3) 1.2.1三层建模机制 (3) 1.2.2离散事件仿真机制 (6) 1.2.3仿真调度机制 (6) 1.2.4opnet通信机制 (7) 二、实际环境仿真介绍 (8) 2.1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8) 2.2仿真结果 (14) 2.2.1固定发送时间 (14) 2.2.2随机发送时间结果 (14) 2.3实验结论 (15)

一、Opnet仿真平台介绍 1.1O PNET仿真软件概述 OPNET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决策支持工具提供商,总部在美国华盛顿特区,主要面向网络领域的专业人士,为网络专业人士提供基于软件方面的预测解决方案。OPNET公司最早是由麻省理工学院(MIT)信息决策实验室受美国军方委托而成立的。1987年OPNET公司发布了第1个商业化的网络仿真软件,提供了具有重要意义的网络性能优化工具,使得具有预测性的网络性能管理和仿真成为可能。1987年以来,OPNET迅速而稳步地发展,作为高科技网络规划、仿真及分析工具,OPNET在通信、国防及计算机网络领域已经被广泛认可和采用。成千上万的组织使用OPNET软件来优化网络性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通信网络和应用的可用性。至今OPNET已经升级到了11.5以上版本。它的产品线除了Modeler 外,还包括ITGuru、SP Guru、OPNET Development Kit和WDM Guru等。 OPNET的产品主要针对网络服务提供商、网络设备制造商和一般企业这3类客户。OPNET目前在全球有超过5000个客户,在全美设立了4个办事处,分别在加州、德州、北卡罗来纳州及马萨诸塞州,另外,OPNET也在全球设立了4个办事处,分别为法国的巴黎、英国的剑桥、澳大利亚的悉尼以及比利时的根特。新加坡经纬线科技公司是OPNET产品在亚洲地区的总代理。OPNET的全球部分电信级运营商客户,如AT&T、NTT DoCoMo、France Telecom等,这部分客户相对于中型企业,具有更复杂的网络结构和协议配置,因此管理起来更复杂。OPNET利用高网络智能来辅助运营商的网管人员管理网络,同时OPNET 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和互联性,可以和当前很多流行的网络管理和监控软件一起协同工作,如HP公司的OpnetView、Tivoli公司的NetView、Cisco的Netflow以及Angilent公司的NetMetrix等。 目前OPNET的应用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OPNET具有很大的研究及应用价值。 1.2OPNET仿真技术 1.2.1三层建模机制 网络是复杂的系统,OPNETModeler建模采用层次化和模块化的方式,将复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原理

计算机网络由多个互连的结点组成,结点之间要不断地交换数据和控制信息,要做到有条不紊地交换数据,每个结点就必须遵守一整套合理而严谨的结构化管理体系.计算机网络就是按照高度结构化设计方法采用功能分层原理来实现的,即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内容. 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的概念 网络体系和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Network Architecture):是为了完成计算机间的通信合作,把每台计算机互连的功能划分成有明确定义的层次,并规定了同层次进程通信的协议及相邻之间的接口及服务. 网络体系结构:是指用分层研究方法定义的网络各层的功能,各层协议和接口的集合.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的网络结构可以从网络体系结构,网络组织和网络配置三个方面来描述,网络组织是从网络的物理结构和网络的实现两方面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网络配置是从网络应用方面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的布局,硬件,软件和和通信线路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网络体系结构是从功能让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最早是由IBM公司在1974年提出的,名为SNA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 结构化是指将一个复杂的系统设计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容易处理的子问题,然后加以解决. 层次结构是指将一个复杂的系统设计问题分成层次分明的一组组容易处理的子问题,各层执行自己所承担的任务. 计算机网络结构采用结构化层次模型,有如下优点: 各层之间相互独立,即不需要知道低层的结构,只要知道是通过层间接口所提供的服务 灵活性好,是指只要接口不变就不会因层的变化(甚至是取消该层)而变化 各层采用最合适的技术实现而不影响其他层 有利于促进标准化,是因为每层的功能和提供的服务都已经有了精确的说明 网络协议 协议(Protocol) 网络中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存在各种差异,为了保证相互通信及双方能够正确地接收信息,必须事先形成一种约定,即网络协议. 协议:是为实现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网络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交换规则(或称时序/定时关系) 注:通信协议的特点是:层次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实体(Entity) 实体:是通信时能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任何软硬件设施 接口(Interface) 接口:是指网络分层结构中各相邻层之间的通信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 OSI/RM参考模型 基本概述 为了实现不同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之间以及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通信,就必须遵循相同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否则异种计算机就无法连接成网络,这种共同遵循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就是国际标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即OSI/RM. ISO 发布的最著名的ISO标准是ISO/IEC 7498,又称为X.200建议,将OSI/RM依据网络的整个功能划分成7个层次,以实现开放系统环境中的互连性(interconnection), 互操作性(interoperation)和应用的可移植性(portability). 分层原则 ISO将整个通信功能划分为7个层次,分层原则如下:

欧洲国家创新网络化的两种模式及启示_黄伟

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国家重大创新基地治理结构与管理模式研究”(2011GXS4K069),上海市科委发展基金软科学计划项目“关于张江国家自主 创新示范区建设的研究”(11692109300)。 收稿日期:2012-07-12 作者简介:黄伟(1963-),男,上海人,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调研员;研究方向: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创新。 欧洲国家创新网络化的 两种模式及启示 黄 伟 1,2 段小华 3 (1.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北京100862; 2.吉林大学商学院,吉林 长春130012; 3.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北京100038) 摘要:整合相关要素形成创新网络是提高创新效率的重要方式。本文在概括有关创新网络内涵、形态 和功能等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欧洲国家创新网络化的两种新模式:一是建立开放式的创意网络,形成跨领域的创新平台;二是建立孵化器网络,对接公共资源和产业创新需求。结合中国创新资源集成、整合的要求,提出了从基地建设、服务体系建设和集群建设等角度,推进我国创新资源网络化的建议。关键词:欧洲;创新网络;模式;启示中图分类号:F062.3 文献标识码:A The Two Modes and Their Revelation on Innovation Networks in Europe Huang Wei 1,2 ,Duan Xiaohua 3 (1.Department of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MOST ,Beijing 100862,China ; 2.Business School of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China 3.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 ,Beijing 100038,China ) Abstract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innovation when some relevant elements are integrated and formatted as in-novation networks.On the base of overviewing the content ,shape and function of the innovation network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two new modes of innovation network in Europe.One is to format the cross-feilds platform for innovation by setting up an open innovation net-work ,the other one is to establish the incubator network so as to link the public resources with the demand for enterprises.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for integration of innovation resources in China ,this paper gave some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uild-ing some major innovation bases ,innovation service system and innovative clusters to promote the innovative network in China.Key words :Europe ;Innovation networks ;Mode ;Revelation 当前,随着学科交叉性和技术复杂性的不断提高,创新活动已突破了企业、行业和国家边界, 科技创新的网络化趋势和特征更加明显。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研发网络致力于建立、整合、维持

网络技术创新

利用网络技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当今网络化时代,大学生已成为我国网络上最活跃的群体之一。据中国高校传媒联盟《2010大学生网络文化调查报告》显示,超过七成的大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在4小时以内。与此同时,互联网已成为丰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了“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的明确要求。在网络无所不在的今天,掌控网络这一舆论阵地,便抢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 一、网络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论文联盟https://www.360docs.net/doc/dd12817644.html,教育新内容。网络共享教育资源丰富,传播速度快,传播空间广。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地掌握最新、最全面的教育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了解、学习和吸收,把这些最新的知识和教育理念注入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扩充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紧跟时代步伐,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更具凝聚、吸引青年学生的力量。 2、提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手段。以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课堂面授、个体沟通教育等为主要方法,如今网络技术中丰富的教育载体和教育形式,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提供了焕然一新的教育模式及手段。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大学生进行及时、平等的互动,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发展的最新情况,从而纠正学生思想偏差及不良行为。这种双向、交互、平等的交流方式更具有亲和力,更易于被新时期大学生所接受。 3、带来了思想政治工作新挑战。网络平台的出现在扩充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资源的同时也给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首先,网络的虚拟性使很多学生沉迷网络游戏、交友等无法自拔,给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其次,在网络时代到来之前,师生关系往往以教师为绝对中心,教师凭借知识优势,掌握大量的信息,很容易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但在网络环境下,网络的信息共享功能消解了教师的信息优势,学生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了解大部分想获取的信息,学生的认知空间大大开拓,这对传统的单向传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再次,在网络时代,在面对鱼龙混杂的海量网络信息环境时,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希望通过网络传播其主流价值观,扰乱视听,造成大学生价值取向迷茫。这些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挑战。 4、对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联盟https://www.360docs.net/doc/dd12817644.html,整理工作者提出新要求。当前教育对象的学习、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更需要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紧跟时代步伐,利用新科技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在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既要有扎实的理论、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能较好地掌握网络技术,运用网络技术手段,了解受教育群体所思所想,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开展有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在网络时代,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高校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二、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策略 在今天的高等学校,网络已经成为面向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这个主阵地上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适应时代的要求,高度重视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挑战以及两者之间存在的重要联系,勇于迎接挑战,依托网络这一载体在新形势下有效开展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1、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李岚清在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多次强调“要高度重视因特网对高校师生思想的影响和作用,积极开展网上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正面引导”。网络具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传统说教、单向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已经较为滞后,很难引起新时期大学生的兴趣和关注。高校应探索把传统的课堂教育、

(完整版)网络体系结构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 1.网络体系结构是层次和协议的集合。 2.网络协议:通信双方在通信中必须遵守的规则。用来描述进程之间信息交换过程的一组 术语。 3.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和交换规则(时序、定时)。 a)语法:规定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 b)语义:规定通信双方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应答。 c)交换规则:规定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4.分层设计 a)为了降低协议设计的复杂性,采用层次化结构。 b)每一层向其上层提供服务。 c)N层是N-1层的用户,是N+1层服务的提供者。 d)第N层和第N层通信,使用第N层协议。 e)实际传输数据的层次是物理层。 f)分层的优点: i.各层之间相互独立,高层不必关心底层的实现细节。 ii.有利于实现和维护,每个层次实现细节的变化不会对其它层次产生影响。 iii.易于实现标准化。 g)分层原则:每层功能明确,层数不宜太多也不能太少。 h)协议是水平的(对等层通信时遵守的规则) i)对等层:通信的不同计算机的相同层次。 j)接口:层与层之间通过接口提供服务。 k)服务: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 5.网络中进行通信的每一个节点都具有相同的分层结构,不同节点的相同层次具有相同的 功能,不同节点的相同层次通信使用相同的协议。 6.数据传输的过程 a)数据从发送端的最高层开始,自上而下逐层封装。 b)到达发送端的最底层,经过物理介质到达目的端。 c)目的端将接收到的数据自下而上逐层拆封。 d)由最高层将数据交给目标进程。 7.封装:在数据前面加上特定的协议头部。 8.层次和协议的关系:每层可能有若干个协议,一个协议主要只属于一个层次。 9.协议数据单元(PDU):对等层之间交换的信息报文。 10.网络服务:计算机网络提供的服务可以分为两种: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 11.OSI/RM(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a)应用层面向用户提供服务,最底层物理层,连接通信媒体实现数据传输。 b)上层通过接口向下层提出服务请求,下层通过接口向上层提供服务。 c)除物理层以外,其他层不直接通信。 d)只有物理层之间才通过传输介质进行真正的数据通信。 12.OSI的特点: a)每层的对应实体之间都通过各自的协议进行通信。 b)各计算机系统都有相同的层次结构。 c)不同系统的相应层次有相同的功能。 d)同一系统的各层之间通过接口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