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基础教程目录(3-6年级)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目录(3-6年级)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

第1讲加减法的巧算

第2讲横式数字谜(一)

第3讲竖式数字谜(一)

第4讲竖式数字谜(二)

第5讲找规律(一)

第6讲找规律(二)

第7讲加减法应用题

第8讲乘除法应用题

第9讲平均数

第10讲植树问题

第11讲巧数图形

第12讲巧求周长

第13讲火柴棍游戏(一)

第14讲火柴棍游戏(二)

第15讲趣题巧解

第16讲数阵图(一)

第17讲数阵图(二)

第18讲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第19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第20讲乘、除法的运算律和性质第21讲乘法中的巧算

第22讲横式数字谜(二)

第23讲竖式数字谜(三)

第24讲和倍应用题

第25讲差倍应用题

第26讲和差应用题

第27讲巧用矩形面积公式

第28讲一笔画(一)

第29讲一笔画(二)

第30讲包含与排除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

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

第2讲速算与巧算(二)

第3讲高斯求和

第4讲 4,8,9整除的数的特征

第5讲弃九法

第6讲数的整除性(二)

第7讲找规律(一)

第8讲找规律(二)

第9讲数字谜(一)

第10讲数字谜(二)

第11讲归一问题与归总问题

第12讲年龄问题

第13讲鸡兔同笼问题与假设法

第14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一)

第15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二)

第16讲数阵图(一)

第17讲数阵图(二)

第18讲数阵图(三)

第19将乘法原理

第20讲加法原理(一)

第21讲加法原理(二)

第22讲还原问题(一)

第23讲还原问题(二)

第24讲页码问题

第25讲智取火柴

第26讲逻辑问题(一)

第27讲逻辑问题(二)

第28讲最不利原则

第29讲抽屉原理(一)

第30讲抽屉原理(二)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

第1讲数字迷(一)

第2讲数字谜(二)

第3讲定义新运算(一)

第4讲定义新运算(二)

第5讲数的整除性(一)

第6讲数的整除性(二)

第7讲奇偶性(一)

第8讲奇偶性(二)

第9讲奇偶性(三)

第10讲质数与合数

第11讲分解质因数

第12讲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一)

第13讲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二)

第14讲余数问题

第15讲孙子问题与逐步约束法

第16讲巧算24

第17讲位置原则

第18讲最大最小

第19讲图形的分割与拼接

第20讲多边形的面积

第21讲用等量代换求面积

第22 用割补法求面积

第23讲列方程解应用题

第24讲行程问题(一)

第25讲行程问题(二)

第26讲行程问题(三)

第27讲逻辑问题(一)

第28讲逻辑问题(二)

第29讲抽屉原理(一)

第30讲抽屉原理(二)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第1讲比较分数的大小

第2讲巧求分数

第3讲分数运算的技巧

第4讲循环小数与分数

第5讲工程问题(一)

第6讲工程问题(二)

第7讲巧用单位“1”

第8讲比和比例

第9讲百分数

第10讲商业中的数学

第11讲圆与扇形

第12讲圆柱与圆锥

第13讲立体图形(一)

第14讲立体图形(二)

第15讲棋盘的覆盖

第16讲找规律

第17讲操作问题

第18讲取整计算

第19讲近似值与估算

第20讲数值代入法

第21讲枚举法

第22讲列表法

第23讲图解法

第24讲时钟问题

第25讲时间问题

第26讲牛吃草问题

第27讲运筹学初步(一)

第28讲运筹学初步(二)

第29讲运筹学初步(三)

第30讲趣题巧解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17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本教程共30讲 操作问题 所谓操作问题,实际上是对某个事物按一定要求进行的一种变换,这种变换可以具体执行。例如,对任意一个自然数,是奇数就加1,是偶数就除以2。这就是一次操作,是可以具体执行的。操作问题往往是求连续进行这种操作后可能得到的结果。 例1 对于任意一个自然数 n,当 n为奇数时,加上121;当n为偶数时,除以2。这算一次操作。现在对231连续进行这种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是否可能出现100?为什么? 讨论:同学们碰到这种题,可能会“具体操作”一下,得到 这个过程还可以继续下去,虽然一直没有得到100,但也不能肯定得不到100。当然,连续操作下去会发现,数字一旦重复出现后,这一过程就进入循环,这时就可以肯定不会出现100。因为这一过程很长,所以这不是好方法。 解:因为231和121都是11的倍数,2不是11的倍数,所以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数也应当是11的倍数。100不是11的倍数,所以不可能出现。 由例1看出,操作问题不要一味地去“操作”,而要找到解决问题的窍门。 例2对任意两个不同的自然数,将其中较大的数换成这两数之差,称为一次变换。如对18和42可进行这样的连续变换: 18, 42—→ 18, 24—→ 18, 6—→ 12, 6—→ 6, 6。直到两数相同为止。问:对12345和54321进行这样的连续变换,最后得到的两个相同的数是几?

分析与解:如果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a,那么这两个数之差与这两个数中的任何一个的最大公约数也是a。因此在每次变换的过程中,所得两数的最大公约数始终不变,所以最后得到的两个相同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因为12345和54321的最大公约数是3,所以最后得到的两个相同的数是3。 注:这个变换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求两数最大公约数的辗转相除法。 例3右图是一个圆盘,中心轴固定在黑板上。开始时,圆盘上每个数字所对应的黑板处均写着0。然后转动圆盘,每次可以转动90°的任意整数倍,圆盘上的四个数将分别正对着黑板上写数的位置,将圆盘上的数加到黑板上对应位置的数上。问:经过若干次后,黑板上的四个数是否可能都是999? 解:不可能。因为每次加上的数之和是 1+2+3+4=10,所以黑板上的四个数之和永远是10的整数倍。 999×4=3996,不是10的倍数,所以黑板上的四个数不可都是999。 例4在左下图中,对任意相邻的上下或左右两格中的数字同时加1或减1,这算作一次操作。经过若干次操作后,左下图变为右下图。问:右下图中A格中的数字是几? 分析与解:每次操作都是在相邻的两格,我们将相邻的两格染上不同的颜色(见右图)。因为每次操作总是一个黑格与一个白格的数字同时加1或减1,所以所有黑格内的数字之和与所有白格内的数字之和的差保持不变。因为原题左图的这个差是13,所以原题右图的这个差也是13。由(A+12)-12=13解得 A=13。 例5 将1~10十个数随意排成一排。如果相邻两个数中,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那么就交换它们的位置。如此操作下去,直到前面的数都小于后面的数为止。当1~10十个数如下排列时,需交换多少次? 8,5,2,6,10,7,9,1,4,3。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24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 本教程共30讲 页码问题 顾名思义,页码问题与图书的页码有密切联系。事实上,页码问题就是根据书的页码而编制出来的一类应用题。 编一本书的页码,一共需要多少个数码呢?反过来,知道编一本书的页码所需的数码数量,求这本书的页数。这是页码问题中的两个基本内容。 为了顺利地解答页码问题,我们先看一下“数”与“组成它的数码个数”之间的关系。一位数共有9个,组成所有的一位数需要9个数码;两位数共有90个,组成所有的两位数需要2×90=180(个)数码;三位数共有900个,组成所有的三位数需要3×900=2700(个)数码……为了清楚起见,我们将n位数的个数、组成所有n位数需要的数码个数、组成所有不大于n位的数需要的数码个数之间的关系列表如下: 由上表看出,如果一本书不足100页,那么排这本书的页码所需的数码个数不会超过189个;如果某本书排的页码用了10000个数码,因为 2889<10000<38889,所以这本书肯定是上千页。 下面,我们看几道例题。 例1一本书共204页,需多少个数码编页码? 分析与解:1~9页每页上的页码是一位数,共需数码 1×9=9(个); 10~99页每页上的页码是两位数,共需数码

2×90=180(个); 100~204页每页上的页码是三位数,共需数码 (204-100+1)×3=105×3=315(个)。 综上所述,这本书共需数码 9+180+315=504(个)。 例2一本小说的页码,在排版时必须用2211个数码。问: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分析:因为189<2211<2889,所以这本书有几百页。由前面的分析知道,这本书在排三位数的页码时用了数码(2211-189)个,所以三位数的页数有 (2211-189)÷3=674(页)。 因为不到三位的页数有99页,所以这本书共有 99+674=773(页)。 解:99+(2211——189)÷3=773(页)。 答:这本书共有773页。 例3一本书的页码从1至62、即共有62页。在把这本书的各页的页码累加起来时,有一个页码被错误地多加了一次。结果,得到的和数为2000。问:这个被多加了一次的页码是几? 分析与解:因为这本书的页码从1至62,所以这本书的全书页码之和为 1+2+…+61+62 =62×(62+1)÷2 =31×63 =1953。 由于多加了一个页码之后,所得到的和数为2000,所以2000减去1953就是多加了一次的那个页码,是 2000——1953=47。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22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 本教程共30讲 第22讲横式数字谜(二) 第2讲我们初步介绍了简单的横式填数问题。这一讲再继续介绍一些此类问题。 例1在下列各式的□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1)237÷□□=□; (2)368÷□□=□□; (3)14×□□=3□8。 解:(1)将除法变为乘法,可以转化为“在 237=□□×□ 中填入合适的数字”的问题。因为 237=237×1=79×3,所以只有一种填法: (2)问题可以转化为“在368=□□×□□中填入合适的数字”的问题。因为 368=368×1=184×2=92×4 =46×8=23×16, 其中只有368=23×16是两个两位数之积。因而有如下两种填法: (3)由被乘数的个位数是4,积的个位数是8知,乘数的个位数只可能为2或7,再由被乘数的十位数是1,积的百位数是3知,乘数的十位数不能填大于3的数字。所以乘数只可能是12,17,22,27,32或37。经试算,符合题意的填法有两种:

例2在下列各式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1)□÷32=7……29; (2)480÷156=□……12; (3)5367÷□=83……55。 分析:根据有余数的除法(简称带余除法)知: 被除数=不完全商×除数+余数, 被除数-余数=不完全商×除数。 上式说明,(被除数-余数)是不完全商或除数的倍数,并且有 (被除数-余数)÷除数=不完全商, (被除数-余数)÷不完全商=除数。 由此分析,可以得到如下解法。 解:(1)由7×32+29=253,得到如下填法: (2)由(480-12)÷156=3,得到如下填法: (3)由(5367-55)÷83=64,得到如下填法: 例3在下列各式的□里填入合适的数字,使等式成立: (1)□5□×23=5□□2; (2)9□□4÷48=□0□。 分析与解:(1)首先,从个位数分析,可知被乘数的个位数只能为4。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23图解法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23图解法 本教程共30讲 图解法 有许多应用题,其中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而通过画图可以把数量之间的关系变得直观明了,从而达到解题目的。这种通过画图帮助解题的方法就是图解法。 我们通过下面几道例题来讲解在各种类型的应用题中如何使用图解法解题。 例1甲、乙、丙、丁与小强五位同学一起比赛象棋,每两人都要比赛一盘。到现在为止,甲已经赛了4盘,乙赛了3盘,丙赛了2盘,丁赛了1 盘。问:小强已经赛了几盘?分别与谁赛过? 分析与解:这道题按照常规思路似乎不太好解决,我们画个图试试。用五个点分别表示参加比赛的五个人,如果某两人已经赛过,就用线段把代表这两个人的点连结起来。 因为甲已经赛了4盘,除了甲以外还有4个点,所以甲与其他4个点都有线段相连(见左下图)。 因为丁只赛了1盘,所以丁只与甲有线段相连。 因为乙赛了3盘,除了丁以外,乙与其他三个点都有线段相连(见右上图)。 因为丙赛了2盘,右上图中丙已有两条线段相连,所以丙只与甲、乙赛过。 由上页右图清楚地看出,小强赛过2盘,分别与甲、乙比赛。 例2 一群人在两片草地上割草,大的一片草地比小的正好大1倍。他们先全体在大的一片草地干了半天,下午留下一半人在大草地上继续

干,收工时正好把草割完;另一半人到小草地上干,收工时还余下一块,这块再用1人经1天也可割完。问:这群干活的人共有多少位? 分析与解:本题有多种解法,其中利用图解法十分简洁。 设一半人干半天的工作量为1份。因为在大草地上全体人干了半天,下午一半人又干了半天,正好割完,所以大草地的工作量是3份。由题意,小草地 因为下午有一半人在小草地上干了半天,即干了1份,所以小草地没干完的是 例3 A,B两地间有条公路,甲从A地出发步行到B地,乙骑摩托车从B地同时出发,不停顿地往返于A,B两地之间。80分钟后他们第一次相遇,又过了20分钟乙第一次超越甲。求甲、乙速度之比。 分析与解:在行程问题中,通常先画出运行图,这样直观清晰,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各个量之间的关系。依照题意画运行图如下: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目30讲全[1]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目30讲全[1] 第1讲比较分数的大小 第2讲巧求分数 第3讲分数运算的技巧 第4讲循环小数与分数 第5讲工程问题(一) 第6讲工程问题(二) 第7讲巧用单位“1” 第8讲比和比例 第9讲百分数 第10讲商业中的数学 第11讲圆与扇形 第12讲圆柱与圆锥 第13讲立体图形(一) 第14讲立体图形(二) 第15讲棋盘的覆盖 第16讲找规律 第17讲操作问题 第18讲取整计算 第19讲近似值与估算 第20讲数值代入法 第21讲枚举法 第22讲列表法 第23讲图解法 第24讲时钟问题 第25讲时间问题 第26讲牛吃草问题 第27讲运筹学初步(一) 第28讲运筹学初步(二) 第29讲运筹学初步(三) 第30讲趣题巧解

第一讲比较分数的大小 同学们从一开始接触数学,就有比较数的大小问题。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简单,而比较分数的大小就不那么简单了,因此也就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方法。 对于两个不同的分数,有分母相同,分子相同以及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三种情况,其中前两种情况判别大小的方法是; 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大; 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小。 第三种情况,即分子、分母都不同的两个分数,通常是采用通分的方法,使它们的分母相同,化为第一种情况,再比较大小。 由于要比较的分数千差万别,所以通分的方法不一定是最简捷的。下面我们介绍另外几种方法。 1,“通分子”。 当两个已知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大,而分子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小时,可以把它们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大小,这种方法比通分的方法简便。 如果我们把课本里的通分称为“通分母”,那么这里讲的方法可以称为“通分子”。 2,化为小数。 这种方法对任意的分数都适用,因此也叫万能方法。但在比较大小时是否简便,就要看具体情况了。 3,先约分,后比较。 有时已知分数不是最简分数,可以先约分。 4,根据倒数比较大小。

小学奥数教材举一反三六年级课程40讲全整理

修改整理加入目录,方便查用,六年级奥数举一反三 目录 第1讲定义新运算 (3) 第2讲简便运算(一) (6) 第3讲简便运算(二) (9) 第4讲简便运算(三) (11) 第5讲简便运算(四) (14) 第6讲转化单位“1”(一) (17) 第7讲转化单位“1”(二) (19) 第8讲转化单位“1”(三) (22) 第9讲设数法解题 (25) 第10讲假设法解题(一) (28) 第11讲假设法解题(二) (31) 第12讲倒推法解题 (34) 第13讲代数法解题 (37) 第14讲比的应用(一) (40) 第15讲比的应用(二) (43) 第16讲用“组合法”解工程问题 (47) 第17讲浓度问题 (50) 第18讲面积计算(一) (54) 第19讲面积计算(二) (59) 第20讲面积计算 (64)

第二十一周抓“不变量”解题 (69) 第二十二周特殊工程问题 (71) 第二十三周周期工程问题 (75) 第二十四周比较大小 (83) 第二十五周最大最小问题 (87) 第26周加法、乘法原理 (90) 第27周表面积与体积(一) (92) 第28周表面积与体积(二) (101) 第二十九周抽屉原理(一) (104) 第三十周抽屉原理(二) (109) 第三十一周逻辑推理(一) (114) 第三十二周逻辑推理(二) (121) 第三十三周行程问题(一) (127) 第三十四周行程问题(二) (135) 第三十五周行程问题(三) (144) 第三十六周流水行船问题 (151) 第三十七周对策问题 (154) 第三十八周应用同余问题 (156) 第三十九周“牛吃草”问题 (158) 第四十周不定方程 (161)

最新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图形的分割与拼接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 图形的分割与拼接 怎样把一个图形按照要求分割成若干部分?怎样把一个图形分割成若干部分后,再按要求拼接成另一个图形?这就是本讲要解决的问题。 例1请将一个任意三角形分成四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分析与解:本题要求分成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因此可以利用“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这一性质来分割。 方法一:将某一边等分成四份,连结各分点与顶点(见左下图)。 方法二:画出某一边的中线,然后将中线二等分,连结分点与另两个顶点(见右上图)。 方法三:找出三条边上的中点,然后如左下图所示连结。 方法四:将三条边上的中点两两连结(见右上图)。 前三种方法可以看成先将三角形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然后分别将每部分再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本题还有更多的分割方法。 例2将右图分割成五个大小相等的图形。

分析与解:因为图中共有15个小正方形,所以分割成的图形的面积应该等于15÷5=3(个)小正方形的面积。3个小正方形有和 两种形式,于是可得到很多种分割方法,下图是其中的三种。 例3右图是一个4×4的方格纸,请在保持每个小方格完整的情况下,将它分割成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两部分。 分析与解:因为分割成完全相同的两块,所以每块有8个小方格,并且这两块关于中心点对称。下面是六种分割方法。 例4将下图分割成两块,然后拼成一个正方形。 分析与解:图形的面积等于16个小方格,如果以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那么拼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应是4。因为题图是缺角长方形,长为6宽为3,所以分割成两块后,右边的一块应向上平移1(原来宽为3,向上平移1使宽为4),向左平移2(原来长为6,向左平移2使长为4)。考虑到缺角这一特点,可做下图所示的分割和拼接。

小学奥数教程之裂项综合

学习奥数的优点 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容易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2、训练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要使经过奥数训练的学生,思 维更敏捷,考虑问题比别人更深层次。 3、锻炼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可以培养持之以恒的耐心和克服困难的信心, 以及战胜难题的勇气。可以养成坚韧不拔的毅力 4、获得扎实的数学基本功,发挥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最大空间。 学科培优数学 “裂项综合” 学生姓名授课日期 教师姓名授课时长 知识定位 本讲知识点属于计算大板块内内容,其实分数裂项很大程度上是发现规律、 利用公式的过程,可以分为观察、改造、运用公式等过程。很多时候裂项的方式 不易找到,需要进行适当的变形,或者先进行一部分运算,使其变得更加简单明 了。 知识梳理 一、“裂差”型运算

将算式中的项进行拆分,使拆分后的项可前后抵消,这种拆项计算称为裂项法.裂项分为分数裂项和整数裂项,常见的裂项方法是将数字分拆成两个或多个数字单位的和或差。遇到裂项的计算题时,要仔细的观察每项的分子和分母,找出每项分子分母之间具有的相同的关系,找出共有部分,裂项的题目无需复杂的计算,一般都是中间部分消去的过程,这样的话,找到相邻两项的相似部分,让它们消去才是最根本的。 (1)对于分母可以写作两个因数乘积的分数,即 1 a b ?形式的,这里我们把较小的数写在前面,即a b <,那么有1111 ()a b b a a b =-?- (2)对于分母上为3个或4个连续自然数乘积形式的分数,即: 1(1)(2)n n n ?+?+,1 (1)(2)(3)n n n n ?+?+?+形式的,我们有: 1111 [](1)(2)2(1)(1)(2) n n n n n n n =-?+?+?+++ 1111 [](1)(2)(3)3(1)(2)(1)(2)(3) n n n n n n n n n n =-?+?+?+?+?++?+?+ 裂差型裂项的三大关键特征: (1)分子全部相同,最简单形式为都是1的,复杂形式可为都是x(x 为任意自然数)的,但是只要将x 提取出来即可转化为分子都是1的运算。 (2)分母上均为几个自然数的乘积形式,并且满足相邻2个分母上的因数“首尾相接” (3)分母上几个因数间的差是一个定值。 二、“裂和”型运算: 常见的裂和型运算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 11 a b a b a b a b a b b a +=+=+??? (2) 2222a b a b a b a b a b a b b a +=+=+??? 裂和型运算与裂差型运算的对比: 裂差型运算的核心环节是“两两抵消达到简化的目的”,裂和型运算的题目不仅有“两两抵消”型的,同时还有转化为“分数凑整”型的,以达到简化目的。 三、整数裂项

六年级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全)

六年级小学数学奥数基 础教程(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第1讲比较分数的大小 第2讲巧求分数 第3讲分数运算的技巧 第4讲循环小数与分数 第5讲工程问题(一) 第6讲工程问题(二) 第7讲巧用单位“1” 第8讲比和比例 第9讲百分数 第10讲商业中的数学 第11讲圆与扇形 第12讲圆柱与圆锥 第13讲立体图形(一) 第14讲立体图形(二) 第15讲棋盘的覆盖 第16讲找规律 第17讲操作问题 第18讲取整计算 第19讲近似值与估算 第20讲数值代入法 第21讲枚举法 第22讲列表法 第23讲图解法 第24讲时钟问题 第25讲时间问题 第26讲牛吃草问题 第27讲运筹学初步(一) 第28讲运筹学初步(二) 第29讲运筹学初步(三) 第30讲趣题巧解 第一讲比较分数的大小 同学们从一开始接触数学,就有比较数的大小问题。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简单,而比较分数的大小就不那么简单了,因此也就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方法。对于两个不同的分数,有分母相同,分子相同以及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三种情况,其中前两种情况判别大小的方法是: 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大; 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小。 第三种情况,即分子、分母都不同的两个分数,通常是采用通分的方法,使它们的分母相同,化为第一种情况,再比较大小。 由于要比较的分数千差万别,所以通分的方法不一定是最简捷的。下面我们介绍另外几种方法。 1.“通分子”。 当两个已知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大,而分子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小时,可以把它们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大小,这种方法比通分的方法简便。 如果我们把课本里的通分称为“通分母”,那么这里讲的方法可以称为“通分子”。 2.化为小数。 这种方法对任意的分数都适用,因此也叫万能方法。但在比较大小时是否简便,就要看具体情况了。 3.先约分,后比较。 有时已知分数不是最简分数,可以先约分。 4.根据倒数比较大小。 5.若两个真分数的分母与分子的差相等、则分母(子)大的分数较大;若两个假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差相等,则分母(子)小的分数较大。也就是说, 6.借助第三个数进行比较。有以下几种情况: (1)对于分数m和n,若m>k,k>n,则m>n。 (2)对于分数m和n,若m-k>n-k,则m>n。

六年级奥数教材

六年级奥数教材 目录 第一讲抽屉放苹果 (3) 第二讲列举法解题 (8) 第三讲谈容斥原理 (13) 第四讲判断与推理 (17) 第五讲数的奇偶性 (24) 第六讲立体图形的计算 (28) 第七讲旋转体的计算 (36) 第八讲长方体和正方体 (49) 第九讲简便与巧算 (59) 第十讲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63) 第十一讲工程问题 (69) 第十二讲包含与排除 (74) 第十三讲比和比例应用题 (77) 第十四讲简易一次不定方程 (82) 第十五讲平面图形的面积 (84) 第十六讲牛吃草问题 (90) 第十七讲方阵问题 (95) 第十八讲立体图形的接、割 (98) 第十九讲倒推法解题 (105) 第二十讲对应法解题 (111) 第二十一讲综合练习一 (117) 第二十二讲综合练习二 (122) 第二十三讲综合练习三 (127) 第二十四讲综合练习四 (132) 第二十五讲综合练习五 (137) 第二十六讲综合练习六 (143) 第二十七讲综合练习七 (148) 第二十八讲综合练习八 (152)

第一讲抽屉放苹果 抽屉放苹果,问题很简单,然而,简单的问题却能变化出很多复杂的数学问题。例如,给你3个苹果,让你把它们放到2个抽屉里,那么可以肯定有一个抽屉至少有2个苹果。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要完全清楚地说明白,就需给出证明。反证法:如果命题的结论不成立,这就是说,每个抽屉里至少多放1只苹果。于是,2只抽屉里至少共有2只苹果。而已知有3个苹果放在2个抽屉里,这样与假设相矛盾。以上所证明的数学原理叫“抽屉原理”。基本的抽屉原理认为: 1、如果把x+1个物体放到x个抽屉里,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不止一个这种物体; 2、把xm+1个物体放到m个抽屉里,那么肯定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x+1个物体。通俗地可以这样说:“东西多,抽屉少,那么至少有两个东西放在同一个抽屉里。” 例1:任意3个自然数,总有2个自然数的和是2的倍数。 例2:某学校有32名学生是在1月份出生的,那么其中至少有两个学生的生日是在同一天。为什么? 例3:班上有49个人,老师至少拿几本书,随意分给大家,才能保证至 少有一个同学能得到两本书? 例4:幼儿园买来不少猪、狗、马塑料玩具,每个小朋友任意选择两件,那么至少几个小朋友才能保证有两人选的玩具相同。 例5:把135块饼干分给16个小朋友,若每个小朋友至少要分到一块饼干,那么不管怎样分,一定会有两个小朋友得到的饼干数目相同。为什么? 例6:有一个布袋里有红色、黄色、蓝色袜子各10只,问最少要拿多少只才能保证其中至少有2双颜色不相同的袜子。 例7:一个幼儿班有40名小朋友,现有各种玩具125种。把这些玩具分给小朋友,是否有人会得到4件或4件以上的玩具?

小学数学奥数教案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 第2讲速算与巧算(二) 第3讲高斯求和 第4讲 4,8,9整除的数的特征 第5讲弃九法 第6讲数的整除性(二) 第7讲找规律(一) 第8讲找规律(二) 第9讲数字谜(一) 第10讲数字谜(二) 第11讲归一问题与归总问题 第12讲年龄问题 第13讲鸡兔同笼问题与假设法 第14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一) 第15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二) 第16讲数阵图(一) 第17讲数阵图(二) 第18讲数阵图(三) 第19将乘法原理 第20讲加法原理(一) 第21讲加法原理(二) 第22讲还原问题(一) 第23讲还原问题(二)

第24讲页码问题 第25讲智取火柴 第26讲逻辑问题(一) 第27讲逻辑问题(二) 第28讲最不利原则 第29讲抽屉原理(一) 第30讲抽屉原理(二) 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小学生要学好数学,必须具有过硬的计算本领。准确、快速的计算能力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思维训练,既能提高计算效率、节省计算时间,更可以锻炼记忆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讲过一些四则运算的速算与巧算的方法,本讲和下一讲主要介绍加法的基准数法和乘法的补同与同补速算法。 例1 四年级一班第一小组有10名同学,某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分数)如下: 86,78,77,83,91,74,92,69,84,75。 求这10名同学的总分。 分析与解:通常的做法是将这10个数直接相加,但这些数杂乱无章,直接相加既繁且易错。观察这些数不难发现,这些数虽然大小不等,但相差不大。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数作“基准”,比如以“80”作基准,这10个数与80的差如下: 6,-2,-3,3,11,-6,12,-11,4,-5,其中“-”号表示这个数比80小。于是得到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几何奥数教程

几何问题1 1、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2、正方形面积是7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3、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4、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5、如图:已知小圆半径为2厘米,大圆半径是小圆的3倍,问:空白部分甲比乙的面积多多少厘米? 6、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7、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8、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9、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10、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11、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12、已知直角三角形面积是12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13、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14、图中圆的半径为5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15、如图,在边长为6厘米的等边三角形中挖去三个同样的扇形,求阴影部分的周长。 16、正方形边长为2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17、如图,四个扇形的半径相等,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18、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和四分之一圆DEB,AB=5厘米,BE=2厘米,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19、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2厘米,扇形ACB是以AC为直径的半圆,扇形DAC是以D为圆心,AD为半径的圆的一部分,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20、如图,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阴影部分甲比阴影部分乙面积大28 平方厘 21、如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6厘米,小正方形的边长为4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22、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23、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体积与表面积的问题 1把两个相同的正方体拼在一起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两个正方体表面积之和的分之 . 2一个长6分米、宽4分米、高2分米的木箱.用三根铁丝捆起来(如右图),打结处要用1分米铁丝.这根铁丝总长至少为分米. 2 6 4 3、一个长方体的底面、侧面和前面的面积分别是12平方厘米、8平方厘米和6平方厘米.那么它的体积是 .

2019年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I)

2019年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I) 本教程共30讲 比较分数的大小 同学们从一开始接触数学,就有比较数的大小问题。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简单,而比较分数的大小就不那么简单了,因此也就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方法。 对于两个不同的分数,有分母相同,分子相同以及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三种情况,其中前两种情况判别大小的方法是: 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大; 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小。 第三种情况,即分子、分母都不同的两个分数,通常是采用通分的方法,使它们的分母相同,化为第一种情况,再比较大小。 由于要比较的分数千差万别,所以通分的方法不一定是最简捷的。下面我们介绍另外几种方法。 1.“通分子”。 当两个已知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大,而分子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小时,可以把它们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大小,这种方法比通分的方法简便。 如果我们把课本里的通分称为“通分母”,那么这里讲的方法可以称为“通分子”。 2.化为小数。

这种方法对任意的分数都适用,因此也叫万能方法。但在比较大小时是否简便,就要看具体情况了。 3.先约分,后比较。 有时已知分数不是最简分数,可以先约分。 4.根据倒数比较大小。 5.若两个真分数的分母与分子的差相等、则分母(子)大的分数较大;若两个假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差相等,则分母(子)小的分数较大。也就是说, 6.借助第三个数进行比较。有以下几种情况: (1)对于分数m和n,若m>k,k>n,则m>n。 (2)对于分数m和n,若m-k>n-k,则m>n。

前一个差比较小,所以m<n。 (3)对于分数m和n,若k-m<k-n,则m>n。 注意,(2)与(3)的差别在于,(2)中借助的数k小于原来的两个分数m和n;(3)中借助的数k大于原来的两个分数m和n。 (4)把两个已知分数的分母、分子分别相加,得到一个新分数。新分数一定介于两个已知分数之间,即比其中一个分数大,比另一个分数小。 利用这一点,当两个已知分数不容易比较大小,新分数与其中一个已知分数容易比较大小时,就可以借助于这个新分数。 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在学习中不断发现总结,但无论哪种方法,均来源于:“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这一基本方法。 练习1 1.比较下列各组分数的大小:

二年级奥数入门基础教程

一、按规律填图 【例题1】下面一组图中,有一个是不同的,你能找到它吗? 【思路】图①、②、③、⑤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图形重叠一小部分。而图④是两个完全一样的半圆拼成一个整圆,没有重叠。 这几组图形中,第4组图形与其他的不同。课后练习1 1、下面一组图形,其中有一个是不相同的,你能找出来吗? 2 ●△■○△●△● □●○▲●□●□ (1)(2)(3)(4) ①②③④⑤

3、你能把与其他不同的找出来吗? 【例题2 】根据规律接着画。 ○○○ △△ △○ □ □○ 【思路】仔细观察图可以发现,第一竖行是三个基本图形○、△、□,第二竖行是在○、△、□外面加了一个圆,第三竖行由上两个图形发现是在○、△外加上了一个方框,由此可推断第三个空格的图应该在□外加上一个方框。所以图中空格里应该画□。 课后练习2 1、按顺序仔细观察图,第三幅图“?”处该怎么填? ●○●■□■▲?▲

2、按顺序仔细观察,在“?”处填图。 ? 3、接着画。 ●○●○●○▲△()▲△()■□■□■□ 【例题3 】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字母。 A B C B C A C A 【思路】仔细观察这些字母,不难发现,每一横行、竖行都有字母A、B、C,只不过是排列顺序不同而已。因此空格里横看、竖看,都应该填B。 课后练习3 1、按规律在空格里画上图形。 2、在空格里填上适当的图形。

3、接着画。 【例题4】请你根据前三个图形的变化规律,画出第四个图形来。 【思路】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这三幅图都是把完全一样的圆平均分成4份,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阴影。第一幅图阴影部分在左上角,第二幅图阴影部分在左下角,第三幅图阴影部分在右下角,根据这个规律,第四幅图阴影部分应该转到右上角。 所以第四个方框里应填。 课后练习4 1、请你根据前三个图形的变化规律,画出第四个图形来。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27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 本教程共30讲 逻辑问题(一) 四年级已经学习过用列表法和假设法解答逻辑推理问题。从广义上说,任何一道数学题,任何一个思维过程,都需要逻辑分析、判断和推理。我们这里所说的逻辑问题,是指那些主要不是通过计算,而是通过逻辑分析、判断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问题。 逻辑推理必须遵守四条基本规律: (1)同一律。在同一推理过程中,每个概念的含义,每个判断都应从始至终保持一致,不能改变。 (2)矛盾律。在同一推理过程中,对同一对象的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至少有一个是错误的。例如,“这个数大于8”和“这个数小于5”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其中至少有一个是错的,甚至两个都是错的。 (3)排中律。在同一推理过程中,对同一对象的两个恰好相反的判断必有一个是对的,它们不能同时都错。例如“这个数大于8”和“这个数不大于8”是两个恰好相反的判断,其中必有一个是对的,一个是错的。 (4)理由充足律。在一个推理过程中,要确认某一判断是对的或不对的,必须有充足的理由。 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在思考、分析问题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着上面的规则,只是没有加以总结。例如假设法,根据假设推出与已知条件矛盾,从而否定假设,就是利用了矛盾律。在列表法中,对同一事件“√”与“×”只有一个成立,就是利用了排中律。 例1 张聪、王仁、陈来三位老师担任五(2)班的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六门课的教学,每人教两门。现知道: (1)英语老师和数学老师是邻居; (2)王仁年纪最小; (3)张聪喜欢和体育老师、数学老师来往; (4)体育老师比语文老师年龄大; (5)王仁、语文老师、音乐老师三人经常一起做操。

小学奥数教程:概率_全国通用(含答案)

“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兼有应用性和趣味性,其内容及延伸贯穿于初等数学到高等数学,因此成为小学数学中新增内容. 1.能准确判断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问题. 2.运用排列组合知识和枚举等计数方法求解概率问题. 3.理解和运用概率性质进行概率的运算. 一、概率的古典定义 如果一个试验满足两条:⑴试验只有有限个基本结果; ⑵试验的每个基本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一样的. 这样的试验,称为古典试验.对于古典试验中的事件A ,它的概率定义为:()m P A n = ,n 表示该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结果的总数目,m 表示事件A 包含的试验基本结果数.小学奥数中所涉及的概率都属于古典概率.其中的m 和n 需要我们用枚举、加乘原理、排列组合等方法求出. 二、对立事件 对立事件的含义:两个事件在任何一次试验中有且仅有一个发生,那么这两个事件叫作对立事件 如果事件A 和B 为对立事件(互斥事件),那么A 或B 中之一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与事件B 发生的概率之和,为1,即:()()1P A P B +=. 三、相互独立事件 事件A 是否发生对事件B 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这样的两个事件叫做相互独立事件. 如果事件A 和B 为独立事件,那么A 和B 都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与事件B 发生的概率之积,即:()()()P A B P A P B ?=?. 模块一、概率的意义 【例 1】 气象台预报“本市明天降雨概率是80%”.对此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①本市明天将有80%的地区降水. ②本市明天将有80%的时间降水. ③明天肯定下雨. ④明天降水的可能性比较大. 【考点】概率的意义 【难度】1星 【题型】填空 【关键词】希望杯,决赛 【解析】 降水概率指的是可能性的大小,并不是降水覆盖的地区或者降水的时间.80%的概率也不是指肯定 下雨,100%的概率才是肯定下雨.80%的概率是说明有比较大的可能性下雨. 【答案】④ 【例 2】 约翰与汤姆掷硬币,约翰掷两次,汤姆掷两次,约翰掷两次,……,这样轮流掷下去.若约翰连 续两次掷得的结果相同,则记1分,否则记0分.若汤姆连续两次掷得的结果中至少有1次硬币 的正面向上,则记1分,否则记0分.谁先记满10分谁就赢. 赢的可能性较大(请填 教学目标 例题精讲 知识要点 7-9-1.概率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27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 --第27讲 本教程共30讲 第27讲巧用矩形面积公式 同学们都知道求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的公式: 正方形的面积=a×a(a为边长), 长方形的面积=a×b(a为长,b为宽)。 利用这两个公式可以计算出各种各样的直角多边形的面积。例如,对左下图,我们无法直接求出它的面积,但是通过将它分割成几块,其中每一块都是正方形或长方形(见右下图),分别计算出各块面积再求和,就得出整个图形的面积。 例1右图中的每个数字分别表示所对应的线段的长度(单位:米)。这个图形的面积等于多少平方米? 分析与解:将此图形分割成长方形有下面两种较简单的方法,图形都被分割成三个长方形。根据这两种不同的分割方法,都可以计算出图形的的面积。

5×2+(5+3)×3+(5+3+4)×2=58(米2); 或 5×(2+3+2)+3×(2+3)+4×2=58(米2)。 上面的方法是通过将图形分割成若干个长方形,然后求图形面积的。实际上,我们也可以将图形“添补”成一个大长方形(见下图),然后利用大长方形与两个小长方形的面积之差,求出图形的面积。 (5+3+4)×(2+3+2)-2×3-(2+3)×4=58(米2); 或 (5+3+4)×(2+3+2)-2×(3+4)-3×4=58(米2)。 由例1看出,计算直角多边形面积,主要是利用“分割”和“添补”的方法,将图形演变为多个长方形的和或差,然后计算出图形的面积。其中“分割”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例2右图为一个长50米、宽25米的标准游泳池。它的四周铺设了宽2米的白瓷地砖(阴影部分)。求游泳池面积和地砖面积。 分析与解:游泳池面积=50×25=1250(米2)。 求地砖面积时,我们可以将阴影部分分成四个长方形(见下图),从而可得白瓷地砖的面积为 (2+25+2)×2×2+50×2×2=316(米2); 或 (2+50+2)×2×2+25×2×2=316(米2)。

小学奥数教程之圆与扇形计算题.

研究圆、扇形、弓形与三角形、矩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组合而成的不规则图形,通过变动图形的位置或对图形进行分割、旋转、拼补,使它变成可以计算出面积的规则图形来计算它们的面积. 圆的面积2πr =;扇形的面积2π360n r =?; 圆的周长2πr =;扇形的弧长2π360 n r =?. 一、跟曲线有关的图形元素: ①扇形:扇形由顶点在圆心的角的两边和这两边所截一段圆弧围成的图形,扇形是圆的一部分.我们经常说的12圆、14圆、1 6 圆等等其实都是扇形,而这个几分之几表示的其实是这个扇形的圆心角占这个圆周角的几分之几.那么一般的求法是什么呢?关键是360n . 比如:扇形的面积=所在圆的面积360n ?; 扇形中的弧长部分=所在圆的周长360n ? 扇形的周长=所在圆的周长360 n ?+2?半径(易错点是把扇形的周长等同于扇形的弧长) ②弓形:弓形一般不要求周长,主要求面积. 一般来说,弓形面积=扇形面积-三角形面积.(除了半圆) ③”弯角”:如图: 弯角的面积=正方形-扇形 ④”谷子”:如图: “谷子”的面积=弓形面积2? 二、常用的思想方法: ①转化思想(复杂转化为简单,不熟悉的转化为熟悉的) ②等积变形(割补、平移、旋转等) ③借来还去(加减法) ④外围入手(从会求的图形或者能求的图形入手,看与要求的部分之间的”关系”) 板块、曲线型旋转问题 【例 1】 正三角形ABC 的边长是6厘米,在一条直线上将它翻滚几次,使A 点再次落在这条直线上,那么A 点在翻滚过程中经过的路线总长度是多少厘米?如果三角形面积是15平方厘米,那么三角形在滚动过程中扫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结果保留π) A B B C A 【考点】曲线型旋转问题 【难度】3星 【题型】解答 例题精讲 圆与扇形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19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19 本教程共30讲 近似值与估算 在计数、度量和计算过程中,得到和实际情况丝毫不差的数值叫做准确数。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得到的是与实际情况相近的、有一定误差的数,这类近似地表示一个量的准确值的数叫做这个量的近似数或近似值。例 如,测量身高或体重,得到的就是近似数。又如,统计全国的人口数,由于地域广人口多,统计的时间长及统计期间人口的出生与死亡,得到的也 是近似数。 用位数较少的近似值代替位数较多的数时,要有一定的取舍法则。要 保留的数位右边的所有数叫做尾数,取舍尾数的主要方法有; 〔1〕四舍五入法。四舍,就是当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字是不大于4的数时,就把尾数舍去;五入,就是当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字是不小于5的数 时,把尾数舍去后,在它的前一位加1。例如;7,3964…,截取到千分位的近似值是7,396,截取到百分位的近似值是7,40。 〔2〕去尾法。把尾数全部舍去。例如;7,3964…,截取到千分位的近似值是7,396,截取到百分位的近似值是7,39。 〔3〕收尾法〔进一法〕。把尾数舍去后,在它的前一位加上1。例如;7,3964…,截取到千分位的近似值是7,397,截取到百分位的近似 值是7,40。 表示近似值近似的程度,叫做近似数的精确度。 在上面的三种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四舍五入法。一般地,用四舍五入法截得的近似数,截到哪一位,就说精确到哪一位。 例1有13个自然数,它们的平均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数是26,9。 那么,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是多少? 分析与解;13个自然数之和必然是整数,因为此和不是13的整数倍,所 以平均值是小数。由题意知,26,85≤平均值<26,95,所以13个数之和必然不小于26,85的13倍,而小于26,95的13倍。 26,85×13=349,05,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程题目

奥数教程(六年级) 第一讲 分数的计算 例1 计算: 4 .3695.3)5.3694.3(2009-?+?? (提示:转化成分母相同) 例2 计算: 1341321318428.44.22.113 913313118628.106.32.1??+??+????+??+?? (提示:找分子分母共同点, 变形) 例3 计算: 10241195121172561151281136411132191617815413211+++++++++(提示:先合并再相加) 例4 计算: )10 99()988()877()766()655()544()433()322()211(-?-?-?-?-?-?-?-?-(提示:先求差) 例5 计算: 23 191713111917132223171311132613117455??+??+??+??(分子分解质因数,约分) 例6 计算: ()123...891098...32199...531)100...642(2 2222222++++++++++++++++-++++ 第二讲 分数的大小比较 例1 分数75、1715、94、12440、309 103中,哪一个最大?(提示:化简,统一分子) 例 2 在□填上相同的自然数,使不等式 36 19613111>++++ 成

立,此时□的数的最大值是几? 例3 若A=1 2009200912+-, B=2220082009200820091+?-,比较A 与B 的大小。(提示: 比较分母) 例4 不求和,比较200520022004200420032005+与200520022003200420032006+的大小。 例5 在下列□填两个相邻的整数,使不等式成立。 □<10 191817161514131211+++++++++<□ 例6 已知A=21771 (21611216011) +++,求A 的整数部分是多少? 第三讲 巧算分数的和 例1 计算: 50 491...431321211?++?+?+? 例2 计算: 100 981...861641421?++?+?+? 例3 计算: 100 99981...43213211??++??+?? 例4 计算: 10099...3211...4321132112111++++++++++++++++ 例5 计算: 2019...4321...54321432132121++++++++++++++++ 例6 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