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代码加壳分析与检测

恶意代码加壳分析与检测
恶意代码加壳分析与检测

恶意代码加壳脱壳技术

张士豪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部北京100038)

摘要:介绍了加壳脱壳技术的对象:PE可执行文件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进而通过对恶意代码加壳、脱壳以及相关的壳技术包括壳分类、壳检测技术等的概述,揭示了加壳的恶意代码的工作原理,同时提出了对应的防护方法。着重提出了两种比较新的技术:分别是基于带权欧氏距离的脱壳过程以及基于SVM的实时加壳分类技术。

关键词:PE可执行文件;加壳;脱壳;恶意代码;

1.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恶意软件数量的急剧增加,给信息的安全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恶意软件的保护机制逐渐增强,加壳等混淆技术的使用使得传统的依靠特征码扫描方式的查毒机制逐渐失效,因此亟需寻找新的方法来对恶意软件进行识别。而其中对恶意软件加壳的自动化识别是一个必要步骤,因为对可执行文件进行加壳是目前恶意软件的作者最常用的用来防止杀毒软件检测的混淆技术。在已知壳种类的前提下,许多通用的脱壳工具都能够有效的从加壳的可执行文件中检测和提取被混淆的原始代码,然后就可以应用传统的基于特征码扫描的反病毒检测软件找出隐藏的病毒。

2.PE文件概述

PE是portable executable的英文简称,可移植的可执行文件。PE格式是Windows 平台下可执行程序的主要格式,常见的EXE,OCX,DLL,SYS等文件都是遵循PE格式的。在Windows平台下,所有的软件加壳技术与脱壳技术都是在PE格式上进行处理的,因此,研究PE格式对后续的加壳脱壳技术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PE文件的格式如图1所示:

图 1 PE文件格式

下面对PE结构中的一些重要的部分重点介绍:

DOS header 和 DOS Stub:所有的 PE 文件(或32位的DLLS)都必须以一个简单的DOS MZ header为起始(IMAGE_DOS_HEADER结构体)。在实际中,除了e_lfanew (PE header 的文件偏移量)我们可以不必太关心其余成员数据。DOS Stub只是提供了PE文件在DOS下执行时,DOS会把它当作有效的执行文件而顺利执行。程序员也可以改变DOS Stub,根据自己的意图实现完整的 DOS代码。

PE Header:PE表头内含程序代码和各种资料的大小位置、适用的操作系统、堆栈

(stack)最初大小等等重要信息。犹如执行文件的纲目。整个PE Header 是一个IMAGE_NT_HEADERS结构体,在Win32 SDK中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_IMAGE_NT_HEADERS {

DWORD Signature; \\PE标记,值为50h, 45h, 00h, 00h(ASCII:”PE\0\0”) IMAGE_FILE_HEADER FileHeader;

IMAGE_OPTIONAL_HEADER32 OptionalHeader;

} IMAGE_NT_HEADERS32, *PIMAGE_NT_HEADERS32;

PE Signature 为校验标记,由连接器产生。通常装载器通过指向此位的指针e_lfanew (DOS header中,表示相对偏移量)来检验此文件是否为PE格式。FileHeader域包含了关于PE文件物理分布的一般信息, opionalHeader域包含了关于PE文件逻辑分布的信息。可以通过NTHeader = dosHeader + dosHeader——>e_lfanew获得pe头的地址。

Section Header:紧接在PE header 的是section table(IMAGE_SECTION_HEADER)。每个表项包含有该节的属性、偏移量等。如果PE文件里有3节,那么此数据结构就有3个元素。为了更好的理解PE header 和Section header 在PE文件中的组织关系,我们可以把PE文件看作一逻辑磁盘,PE header是boot扇区而sections是各种文件,节表视为逻辑磁盘中的根目录。

1、text section

此节一般包含有连接器连接的所有obj目标文件的执行代码。这个执行代码块是一个大的.text。不同于在DOS下面的执行文件可以分成几部分。

2、data section

.data是初始化的数据块。这些数据块包括编译时被初始化的字符串常量、全局(globle)和静态(static)变量。

3、edata section

与.idata对应,.edata是该PE文件输出函数和数据的列表,以供其他模块引用。

有的PE文件没有引出函数或数据,也就没有该节。

PE文件的加载过程描述如下:

1、当需要运行PE文件时,PE文件加载器会首先检查DOS头里的PE文件头

的偏移量。如果可以找到,则忽视DOS stub中的信息而直接跳转到PE文件头。

2、PE文件加载器会检查PE文件头的有效性。如果有效的话,则直接跳转至

PE文件头的结束部分。

3、PE文件加载器读取节表中的节信息,并采用内存映射的方法将这些节映射

到内存当中,并且按照节表里节信息的设定来设置内存块的属性。

4、最后,当PE文件被映射到内存后,PE文件加载器还将处理PE文件中类

似输入表等逻辑部分。

3.加壳技术分析

在一般情况下,软件的壳都在需要保护的软件运行之前运行,在拿到程序控制权之后,完成它们保护软件的使命。由于这种程序和自然界的壳在功能上有许多类似的地方,计算机中的病毒是比照生活中的病毒命名一样,基于命名的规则,大家就把这种通过压缩加密对程序进行保护的的程序称为“壳”。加壳作为软件混清技术的一种,在恶意软件反检测领域和软件保护领域被大量的应用。

对于加壳后的程序,被压缩或是被保护的代码才是程序的原始代码,只有当程序加载到内存中时,解压缩或解密代码在堆栈中才会把保护代码还原,交还控制权给原始代码,原始代码才开始正常的运行。对于加壳本身,保护的是被保护软件的原始二进制代码,在逻辑上与被保护的软件相分离,因此具有适应面广、稳定性高的特点。

恶意软件的衍生现象之所以比较严重,这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由于恶意软件作者对恶意软件的防护的手段也在逐渐的进步,由于目前的杀毒软件大多都是基于病毒的特征码的,而恶意软件通过不同加壳手段可以使这些特征码失效,从而加壳成为了一种被恶意软件作者利用的工具,恶意软件作者通过对恶意软件的代码进行加密或压缩,从而逃脱了杀毒软件的查杀以及逆向工具的分析。利用加壳之类的混淆技术可以对已有的病毒进行新的“包装”,从而变身成为“新”的病毒,而继续在网络上肆虐。

由于恶意软件在加壳之后,加壳前恶意程序的原始二进制代码被隐藏和保护起来,因此想要提取原始程序的特征码变得十分困难。相同的病毒通过不同的加壳甚至会出现不同的特征码。由于传统的病毒查杀方法都是基于特征码扫描的。想要保护系统不受变种的加壳恶意软件侵害,亟需我们去寻找新的方法来对恶意软件的加壳进行检测和分类,这样才能够利用脱壳工具,从加壳的恶意软件中还原出原始的二进制代码,生成正确的恶意代码的特征。在这整个过程中,如何准确快速的识别出恶意软件是否加壳以及所加壳的种类变得非常重要。

当一个程序加壳之后,加载该程序的步骤如下:

获取 API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地址:该过程主要是获得诸如 GetProcAddress、GetModule 以及 LoadLibrary 的API 函数地址,其他的 API 函数的地址可以通过调用 LoadLibraryA(W)或者 LoadLibraryExA(W)来完成。

解密区块:加壳一般都会对原文件的各个区块进行加密,为了保证能实现原程序应有的功能,需要对各个区块进行解密。

IAT (导入地址表)初始化:一般来说,IAT 的填写应该由 PE 装载器实现,但是由于文件加壳,故 IAT的填写只有由外壳程序来填写。

重定位:重定位只针对加壳的 DLL 文件,加壳的 EXE 文件不需要重定位。对于 EXE 文件,系统会尽量满足要求,而对 DLL 文件,系统没有办法保证每一次 DLL 运行时提供相同的基址,因此,加壳的 DLL 文件需要重定位。

HOOK(钩子)-API:壳一般修改了原程序的输入表,根据自己的需要模仿 WINDOWS 系统填充输入表,在填充过程中,外壳就可填充 HOOK-API 的代码的地址,从而达到先于原程序获得控制权的目的。

跳转到程序原来的入口点(Original Entry Point,OEP)。此时壳就把控制权交给原程序了,原程序按照自己的目的执行。

加壳后的程序加载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加壳程序加载过程

4.PE文件壳种类检测

在对加壳的程序进行处理时,首先要对壳的种类进行检测,现阶段比较成熟的有三种壳检测技术:

1、PE壳种类的静态检测

目前最著名的、使用最广泛的用于查看加壳的类型的工具就是PEiD。PEiD也是基于特征码的,能够检测出大多数PE文件常用的壳,可以检测出600多个不同的特征码。但是由于PEiD是基于静态壳的特征码的匹配,而且PEiD特征库中的特征码

大多都是由人工添加获得的,从而在面对新种类的加壳,以及恶意软件加壳者针对特征字符串匹配所使用的特征库,通过些微改变加壳算法等混清手段时,PeiD检测工具很难起到作用。

2、PE壳种类的动态检测

由于静态检测方式存在着上述的缺陷,一些基于动态检测壳种类的方法才被提出来,这些方法共通的原理主要都是基于对加壳软件的解壳过程进行监测,并且试图定位出解壳程序完成解壳过程的时间点,然后把内存中未受保护的代码通过dump等手段映射出来。

虽然这些动态监测恶意软件加壳的设计目的都是希望可以部署在恶意软件实时检测系统上,但是由于它们在发现加壳的过程中都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计算和运行,这使得这些方法无法在实时系统的终端上运行。

3、基于PE文件信息熵的加壳检测

这种检测方法主要是以Bintropy方法为代表的。Bintropy是由Lyda和Hamrock 提出来的一种对加壳文件进行壳检测的分析方法。其主要原理是根据可执行文件在加壳后的混乱度相对于未加壳的可执行文件有所增加,从而导致部分节的熵值变高,并且通过计算可执行文件各代码段的信息熵,然后依据计算出的熵值来判定恶意软件是否加壳。

Bintropy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对PE样本文件进行分块;其次利用公式计算每个块的熵值,同时计算出该样本文件中所有块的熵的最大值和平均值;然后以给定的概率对熵的最大值和平均值求出置信区间;最后依照样本文件计算出来的熵值来判定其是否加壳或者是否加密。

除了上述方法之外,本文还将介绍一种基于SVM的实时加壳分类技术,这种技术可以说比较好的规避了上述的三种方法的种种不足,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壳检测分类技术,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用户向系统提交的是对于加壳情况未知的PE可执行文件。在运行时,如果系统判定用户上传的是PE可执行文件时,它将立刻执行对此PE文件的分析,同时提取出该PE文件中相应的代码段作为特征代码段。当这些代码段被转换成特定形式的字符串后,我们将获取的这些字符串形式的特征码发送到SVM(支持向量机)分类器中进行进一步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如果该可执行文件被分类为加壳的,那么它将被发送到通用解壳工具进行解壳,然后解壳后的隐藏的代码将被发送到反病毒扫描器。另一方面,如果可执行文件被分类为未加壳的,将直接被发送到反病毒扫描器进行扫描。

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PE文件分类器可能会将一个未加壳的可执行文件误认为一个加壳的。在这种情况下,通用解壳工具将无法从接收到的PE文件中解壳及提取任何隐藏的代码。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对系统本身并没有损害,因为如果没有隐藏的代码被提取出来的话,反病毒扫描仪将直接扫描未加壳程序的原代码。在这种情况下,所付出的唯一成本就是通用解壳程序试图解开一个非加壳的可执行程序所用的时间成本。同样的,PE文件分类器在某些情况下也有可能把加壳的可执行文件作为非加壳的可执行文件执行。在这种情况下,加壳的可执行文件将被直接发送到反病毒扫描器,而反病毒扫描器可能无法检测到加壳的可执行文件中嵌入恶意代码的存在,从而造成了一个假阴性的实例的产生。

该方法的壳分类过程如图3所示:

图3 实时加壳分类技术

5.脱壳技术概述

软件脱壳无论是在逆向分析还是在软件解密工作中都非常重要,这是因为软件在脱壳之后,逆向分析、解密的工作就会变得简单很多。脱壳的最终目的是将加在程序中的壳去掉,其成功的标志是程序无壳并且程序能够正常执行,即能实现自己原来的功能。脱壳一般分为三个步骤,分别是:获取 OEP、dump 以及重建输入表,其中获取 OEP 是脱壳中的基础与核心。

加壳程序的脱壳过程如下:

1、获取OEP:

由加壳程序运行的特征可知,加壳程序在执行过程中将解密或者解压缩出一些数据与代码,而在很多时候为了分析程序的行为,需要将加壳文件隐藏的数据(压缩与加密

的数据)读取出来,也可以说,这些隐藏的数据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在内存中“显现”出来,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监控存储器访问获得脱壳的数据与代码。

2、DUMP

Dump即转存之意,在特定时刻按照一定的文件格式将内存的数据存储在文件中,对于加壳文件,dump 的最佳时刻是执行到程序的原 OEP 处。如果壳没有对输入表进行加密操作,dump 后的文件没有加壳的,是可以正常运行的,否则的话,dump 后的文件在执行时会出现不可意料的错误。

3、重建输入表

重建输入表模块是在 dump 后的文件经PDWED检测发现并不包含壳,双击 dump 后

的文件执行又会发生错误,则需要对输入表进行重建,该模块需要手动完成。

基于上述的三个脱壳步骤,基于带权欧式距离的脱壳方法共分为 5 个模块,分别是修改后的内存监测数据采集模块、dump 模块、PDWED 模块、原 OEP 确定模块以及重建输入表模块。在这 5个模块中,只有最后一个重建输入表模块需要手动完成外,其他

的模块均可通过程序自动完成。其中,内存监测数据采集模块不仅采集了加壳程序隐

藏的信息,也为确定原 OEP 提供了需要判断的地址空间。 Dump 模块是从满足堆栈平

衡原理的指令处抓取内存映像,并保存到文件中。

PDWED 模块主要是检测从满足堆栈平衡原理的指令开始 dump 的文件是否还包含壳,如果不包含壳,则说明已经找到程序的原 OEP 了。

原 OEP 确定模块主要是为了获取程序的原 OEP。

基于带权欧式距离的脱壳技术如图4所示:

图4 脱壳框架图

结论

以上对于加壳、脱壳技术以及壳分类和检测技术的概述旨在通过分析现阶段比较流行一些加壳软件的加壳过程,从而对目前在恶意代码防护中需要着重注意的自定义壳的检测脱壳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恶意代码的入侵和反入侵、查杀与免杀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役,只有把这些自定义的加壳技术的共同的原理搞清楚,就能够更加有效的防止加壳恶意代码对信息安全造成严重的破坏,能够更加高效地保障计算机系统安全。参考文献:

[1] 赵跃华, 张翼, and 言洪萍.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加壳 PE 程序识别方法." 计算机应用 31.7 (2011): 1901-1903.

[2] 赵中树. 基于 Windows 平台的脱壳技术研究与实现. MS thesis. 电子科技大学, 2012.

[3] 黄剑军. 基于带权欧氏距离的壳检测与脱壳技术的研究. MS thesis.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09.

[4] 王志, 贾春福, 鲁凯, 基于环境敏感分析的恶意代码脱壳方法 - 《计算机学报》 2012年4期

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v1.0演示教学

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 度v1.0

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 厦门安达出行科技有限公司 V1.0

版本变更记录

1 目的 为了加强公司信息安全保障能力,规范公司恶意代码防范的安全管理,加强对公司设备恶意代码的防护,特制订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防病毒和防恶意代码管理工作。 3 职责 由信息中心负责公司恶意代码防范的日常管理工作。 各计算机系统使用人负责本机防病毒工作。 4 恶意代码防范日常管理 4.1 恶意代码防范检查 4.1.1 信息中心负责定期对公司防恶意代码工作进行监督检查。4.1.2 公司接入网络的计算机,必须统一安装联网杀毒软件。杀毒软件安装完毕应进行正确的配置,开启实时防护功能,开启自动升级软件和病毒库的功能。 4.1.3 不能联网的计算机应由安全管理员负责安装杀毒软件,并定期对病毒库进行升级。 4.2 恶意代码防范系统使用 4.2.1 信息中心定期对公司的恶意代码防范工作进行检查,由安全管理员定期进行恶意代码查杀,并填写《恶意代码检测记录表》。

4.2.2 安全管理员定期检查信息系统内各种产品恶意代码库的升级情况并填写《恶意代码防范软件升级记录表》,对恶意代码防范产品截获的恶意代码及时进行分析处理,并形成书面的分析报告。4.2.3 信息中心定期对恶意代码防范产品进行测试,保证恶意代码防范产品的有效性。 4.2.4 终端用户要学会杀毒软件的安装和使用,不能自行停用或卸载杀毒软件,不能随意修改杀毒软件的配置信息,并及时安装系统升级补丁。 4.2.5 公司员工从网上下载文件和接收文件时,应确保杀毒软件的实时防护功能已开启。 4.2.6 公司员工在使用计算机读取移动存储设备时,应先进行恶意代码检查。 4.2.7 因业务需要使用外来计算机或存储设备时,需先进行恶意代码检查。移动存储设备需接入杀毒专用计算机进行恶意代码检测,确定设备无毒后才能接入公司网络。 4.2.8 公司员工应提高恶意代码防范意识,应从正规渠道下载和安装软件,不下载和运行来历不明的程序。收到来历不明的邮件时,不要随意打开邮件中的链接或附件。 4.2.9 部门新增计算机在安装恶意代码防范软件时,需经过信息中心的授权后才能安装和使用。 4.2.10 各部门安装的外购软件和自行开发的软件都必须由信息中心测试其安全性,经确认后方可安装。 4.3 恶意代码防范培训 4.3.1 信息中心定期组织各部门进行恶意代码防范工作培训,提高公司员工的恶意代码防范意识和安全技能。

恶意代码技术和检测方法

恶意代码及其检测技术 1.恶意代码概述 1.1定义 恶意代码也可以称为Malware,目前已经有许多定义。例如Ed Skoudis将Malware定义为运行在计算机上,使系统按照攻击者的意愿执行任务的一组指令。微软“计算机病毒防护指南”中奖术语“恶意软件”用作一个集合名词,指代故意在计算机系统上执行恶意任务的病毒、蠕虫和特洛伊木马。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恶意代码的传播速度也已超出人们想象,特别是人们可以直接从网站获得恶意代码源码或通过网络交流代码。很多编程爱好者把自己编写的恶意代码放在网上公开讨论,发布自己的研究成果,直接推动了恶意代码编写技术发展。所以目前网络上流行的恶意代码及其变种层出不穷,攻击特点多样化。 1.2类型 按照恶意代码的运行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两类:需要宿主的程序和独立运行的程序。前者实际上是程序片段,他们不能脱离某些特定的应用程序或系统环境而独立存在;而独立程序是完整的程序,操作系统能够调度和运行他们;按照恶意代码的传播特点,还可以把恶意程序分成不能自我复制和能够自我复制的两类。不能自我复制的是程序片段,当调用主程序完成特定功能时,就会激活它们;能够自我复制的可能是程序片段(如病毒),也可能是一个独立的程序(如蠕虫)。

2.分析与检测的方法 恶意代码与其检测是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单从检测的角度来说。反恶意代码的脚步总是落后于恶意代码的发展,是被动的.目前基于主机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主要有反恶意代码软件、完整性校验法以及手动检测,基于网络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基于神经网络”、基于模糊识别“等方法,本文主要讨论基于主机的检测。 2.1 恶意代码分析方法 2.1.1 静态分析方法 是指在不执行二进制程序的条件下进行分析,如反汇编分析,源代码分析,二进制统计分析,反编译等,属于逆向工程分析方法。 (1)静态反汇编分析,是指分析人员借助调试器来对而已代码样本进行反汇编出来的程序清单上根据汇编指令码和提示信息着手分析。 (2)静态源代码分析,在拥有二进制程序的源代码的前提下,通过分析源代码来理解程序的功能、流程、逻辑判定以及程序的企图等。 (3)反编译分析,是指经过优化的机器代码恢复到源代码形式,再对源代码进行程序执行流程的分析。 2.1.2 动态分析方法 是指恶意代码执行的情况下利用程序调试工具对恶意代码实施跟踪和观察,确定恶意代码的工作过程对静态分析结果进行验证。

恶意代码检测与分析

恶意代码分析与检测 主讲人:葛宝玉

主要内容 背景及现状 1 分析与检测的方法 2 分析与检测常用工具 3 分析与检测发展方向 4

背景及现状 互联网的开放性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也加快了恶意代码的传播,特别是人们可以直接从网站获得恶意代码源码或通过网络交流代码。很多编程爱好者把自己编写的恶意代码放在网上公开讨论,发布自己的研究成果,直接推动了恶意代码编写技术发展。所以目前网络上流行的恶意代码及其变种层出不穷,攻击特点多样化。

分析与检测方法 恶意代码分析方法 静态分析方法 是指在不执行二进制动态分析方法 是指恶意代码执行的情况下利用程序调程序的条件下进行分析,如反汇编分析,源代码分析,二进制统计分析,反编译等,情况下,利用程序调试工具对恶意代码实施跟踪和观察,确定恶意代码的工作过程对静态分析结果进属于逆向工程分析方法。 ,对静态分析结果进行验证。

静态分析方法 静态反汇编静态源代码反编译分析分析 分析 在拥有二进制程是指分析人员借是指经过优化的序的源代码的前提下,通过分析源代码来理解程序的功能、流程、助调试器来对恶意代码样本进行反汇编,从反汇编出来的程序机器代码恢复到源代码形式,再对源代码进行程序执行流程的分析逻辑判定以及程序的企图等。 清单上根据汇编指令码和提示信息着手分析。 流程的分析。

动态分析方法 系统调用行为分析方法 常被应用于异常检测之中,是指对程序的正常行为分析常被应用于异常检测之中是指对程序的 正常行为轮廓进行分析和表示,为程序建立一个安全行 为库,当被监测程序的实际行为与其安全行为库中的正 常行为不一致或存在一定差异时,即认为该程序中有一 个异常行为,存在潜在的恶意性。 恶意行为分析则常被误用检测所采用,是通过对恶意程 则常被误用检测所采用是通过对恶意程 序的危害行为或攻击行为进行分析,从中抽取程序的恶 意行为特征,以此来表示程序的恶意性。

网络安全防护检查报告模板

编号: 网络安全防护检查报告 数据中心 测评单位: 报告日期:

目录 第1章系统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络结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管理制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章评测方法和工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工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评分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符合性评测评分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风险评估评分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3章测试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内容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扫描和渗透测试接入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通信网络安全管理审核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章符合性评测结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业务安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络安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机安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间件安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全域边界安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集中运维安全管控系统安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灾难备份及恢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管理安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方服务安全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章风险评估结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存在的安全隐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恶意代码分析与检测》课程教学大纲

《恶意代码分析与检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任课教师(课程负责人):彭国军 任课教师(团队成员):彭国军、傅建明 课程中文名称: 恶意代码分析与检测 课程英文名称:Analysis and Detection of Malicious Code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课程学分数:2 课程学时数:32 授课对象:网络空间安全及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 一.课程性质 《恶意代码分析与检测》是网络空间安全及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详细讲授了恶意代码结构、攻击方法、感染传播机理相关知识,同时对传统及最新的恶意代码分析与检测技术设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课程实例的讲授,使硕士研究生能够掌握恶意代码的各类分析与检测方法,并且对恶意代码分析检测平台进行设计,从而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恶意代码分析与检测方面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让硕士研究生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与本学科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与其它学科交叉渗透的作用,为国内网络空间安全特别是系统安全领域的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由五大部分组成: (一)恶意代码基础知识 (6学时) 1.恶意代码的定义与分类 2.恶意代码分析框架与目标 3.可执行文件格式及结构分析 4.恶意代码的传播机理

5.恶意代码的攻击机理 (二)恶意代码静态分析技术与进展(6学时) 1.恶意代码的静态特征 2.恶意代码的静态分析技术 3.恶意代码的静态分析实践 4. 恶意代码静态分析对抗技术 5.恶意代码静态分析的研究进展 (三)恶意代码动态分析技术与进展(6学时) 1.恶意代码的动态特征 2.恶意代码动态分析技术 3.恶意代码的动态分析实践 4. 恶意代码动态分析对抗技术 5.恶意代码动态分析的研究进展 (四)恶意代码检测技术与进展(6学时) 1.传统恶意代码检测方法与技术 2.恶意代码恶意性判定研究及进展 3.恶意代码同源性检测研究及进展 (五)恶意代码分析与检测平台实践与研究(8学时) 1.恶意代码分析平台及框架 2.恶意代码分析关键技术 3.典型开源分析平台实践 4.恶意代码分析平台技术改进实践 四.

智慧政务网络恶意代码攻击检测报告

X区智慧政务网络恶意代码攻击检测报告

目录 1概述 (2) 2检测结果汇总 (3) 3感染威胁详情 (4) 3.1木马感染情况 (4) 3.1.1木马主要危害 (4) 3.1.2木马感染详情 (4) 3.1.3木马描述及解决方案 (6) 3.2僵尸网络感染情况 (8) 3.2.1僵尸网络主要危害 (8) 3.2.2僵尸网络感染详情 (9) 3.2.3僵尸程序描述及解决方案 (10)

1 概述 当前木马和僵尸网络攻击已经成为互联网安全安的主要威胁,由于其涉及很多经济、政治等因素,致使这些恶意威胁发展变化非常迅速,传统的安全防御手段难以及时检测、定位、清除这类恶意威胁。上海市X区非常重视内部网X全,采用多种安全防范设备或措施提升整体信息安全水平,为检测内部木马等恶意攻击行为威胁,在网络中部署了一套僵尸木马网络攻击行为预警系统。 上海X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网络恶意攻击行为研究的高新企业,在恶意代码检测领域正在开展专业的探索和研究。目前在上海市X区智慧政务网络中部署有一台网络恶意代码攻击检测系统,通过旁路镜像的方式接入上海市X区智慧政务网络中,当前系统旁路挂载在机房外网交换机上,流量在300 Mb/s。当前部署的网络恶意代码攻击检测系统能够7*24监测网络中的流量并记录X区智慧政务网络内的业务服务器所感染的网站后门、木马或僵尸网络等恶意代码的情况。

2 检测结果汇总 自2013年7月8日到2013年8月8日,这一段时间内,共检测到僵尸程序攻击9352次,木马攻击3666次,网站后门攻击174次。 目前X 区智慧政务网络威胁以僵尸网络程序攻击、木马攻击为主,并且检测到9352次僵尸网络攻击行为,需要尽快对这些木马、僵尸程序进行处理,以防止机密数据失窃密。如下为所有内网络内部攻击行为分布图,通过图可以直观看出,僵尸程序、木马攻击行最为严重。 政务网络恶意代码攻击趋势图 1000 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10000僵尸程序攻击 木马攻击 网站后门攻击 9352 3666 174

信息安全恶意代码防范方案

恶意代码防范方案 目录 1 前言 (1) 2 恶意代码种类 (2) 3 恶意代码防范方案举例 (2) 3.1 IE主页被篡改 (2) 3.2 IE默认页被篡改 (5) 3.3格式化硬盘 (6) 3.4 注册表和IE设置被篡改 (6) 4恶意代码三级防范机制 (7) 4.1 恶意代码初级安全设置与防范 (7) 4.2 恶意代码中级安全设置与防范 (8) 4.3 恶意代码高级安全设置与防范 (9) 5小结 (10) 1 前言 目前,恶意代码问题成为信息安全需要解决的,迫在眉睫的、刻不容缓的安全问题。在Internet安全事件中,恶意代码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有最大的比例。恶意代码主要包括计算机病毒(Virus)、蠕虫(Worm)、木马程序(Trojan Horse)、后门程序(Backdoor)、逻辑炸弹(Logic Bomb)等等。与此同时,恶意代码成为信息战、网络战的重要手段。日益严重的恶意代码问题,不仅使企业及用户蒙受

了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使国家的安全面临着严重威胁。 2 恶意代码种类 常见的恶意代码有计算机病毒网络蠕虫逻辑炸弹特洛伊木马漏洞利用下载器/流氓软件玩笑程序流氓软件网页脚本等。 网页恶意代码的攻击形式是基于网页的,如果你打开了带有恶意代码的网页,你所执行的操作就不单是浏览网页了,甚至还有可能伴随有病毒的原体软件下载,或木马下载,以达到修改注册表等目的。一般形式有:修改默认首页、修改默认的微软主页、将主页的设置屏蔽,使用户对主页的设置无效、修改默认IE搜索引擎、对IE标题栏添加非法信息、在鼠标右键快捷菜单中添加非法网站广告链接、使鼠标右键快捷菜单的功能禁止失常、在IE收藏夹中强行添加非法网站的地址链接、在IE工具栏中强行添加按钮、锁定地址下拉菜单及其添加文字信、用IE"查看"菜单下的"源文件"选项。 3 恶意代码防范方案举例 为此我们需要针对网页恶意代码攻击的具体形式制定防范方案。 3.1 IE主页被篡改 篡改IE主页:打开IE浏览器打开的并不是以前设置的主页。这是由于注册表中的项目Strat Page"的键值被修改。 解决办法:“开始”→“运行(cmd)”→“DOS界面(输入rgedit)”

渗透测试报告模板V1.1

密级:商密 文档编号: 项目代号: YYYY 渗透测试报告 % LOGO Xxxx(公司名称) 20XX年X月X日

/ 保密申明 这份文件包含了来自XXXX公司(以下简称“XXXX”)的可靠、权威的信息,这些信息作为YYYY正在实施的安全服务项目实施专用,接受这份计划书表示同意对其内容保密并且未经XXXX书面请求和书面认可,不得复制、泄露或散布这份文件。如果你不是有意接受者,请注意:对这份项目实施计划书内容的任何形式的泄露、复制或散布都是被禁止的。

文档信息表

摘要 本文件是XXXX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受YYYY委托所撰写的《YYYY渗透测试报告》的报告书。这里对本次渗透测试结果所得出的整体安全情况作概括描述,文件正文为全面的分析。 本次渗透测试主要采用专家人工测试的方法,采用了部分工具作为辅助。在渗透测试中我们发现:系统应用层存在明显的安全问题,多处存在高危漏洞,高危漏洞类型主要为失效的访问控制、存储型xss。缺乏对输入输出进行的防护和过滤。 结论:整体而言,YYYY在本次渗透测试实施期间的安全风险状况为“严重状态”。 (系统安全风险状况等级的含义及说明详见附录A) 结果统计简要汇总,如下图 0-1、表0-1。 图0-1 系统整体验证测试整改前跟踪统计图 表0-1 测试对象整改后结果统计表

一、项目信息 委托单位: 检测单位: 二、项目概述 1.测试目的 为了解YYYY公司网络系统的安全现状,在许可及可控的范围内,对XXXX应用系统开展渗透测试工作,从攻击者的角度检测和发现系统可能存在的漏洞,并针对发现的漏洞提供加固建议。 2.测试范围 渗透测试的范围仅限于经过YYYY公司以书面形式进行授权的服务器、网络设置被和应用系统。XXXX承诺不会对授权范围之外的网络和主机设备以及数据进行测试、模拟攻击。

恶意代码防范管理规定

恶意代码防范管理规定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信息系统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南阳晶科光伏发电有限公司信息中心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计算机恶意代码等有害程序(以下简称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治理,保护信息系统安全和正常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等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窃取或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单位。 组织管理及策略方针 第四条防病毒指导方针:构建预防为主、防杀结合的计算机病毒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防杀”的防病毒工作原则,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将防治工作纳入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第五条信息中心负责在范围内建立多层次的病毒防护体系,负责总体防病毒策略的制定与下发,组织计算机病毒防治工作的检查。 第六条病毒防治的具体工作由安全专管员兼任。 第七条信息中心对防病毒的月度运行情况实行通告机制。 第八条信息中心负责建立重大病毒的预警公告机制和突发病毒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在重大病毒爆发时,负责组织和协调相关部门根据应急方案制定应对措施,并跟踪有关反馈信息和处理结果。

第九条信息中心负责组织对防病毒系统的教育和培训。 防病毒服务器管理 第十条信息中心建立防病毒服务器管理体系。 第十一条防病毒控制中心服务器是整体病毒防护体系的核心。上联互联网下载最新的病毒库,下发病毒库及防毒规则,负责联网计算机的病毒码及防毒策略的分发,每天至少查杀一次。 第十二条安全专管员负责防病毒服务器的升级及病毒码的更新。 第十三条不得在防病毒服务器上安装与防病毒无关的软件,不得无故停止与防病毒相关的服务。 第十四条应定期检查防病毒服务器的防毒策略,并定期备份。 计算机终端防病毒管理 第十五条任何联入网络的计算机必须安装统一提供的防病毒客户端软件。不得私自关闭防病毒软件的实时防护功能,不得私自卸载防病毒软件客户端。计算机操作系统重装后,必须安装防病毒客户端软件。 第十六条计算机终端每周至少升级一次防病毒代码或系统。 第十七条定期检查信息系统内各种产品的恶意代码库的升级情况并进行记录,对主机防病毒产品、防病毒网关和邮件防病毒网关上截获的危险病毒或恶意代码进行及时分析处理,并形成书面

(完整版)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v1.0

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 厦门安达出行科技有限公司 V1.0

版本变更记录

1 目的 为了加强公司信息安全保障能力,规范公司恶意代码防范的安全管理,加强对公司设备恶意代码的防护,特制订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防病毒和防恶意代码管理工作。 3 职责 由信息中心负责公司恶意代码防范的日常管理工作。 各计算机系统使用人负责本机防病毒工作。 4 恶意代码防范日常管理 4.1 恶意代码防范检查 4.1.1 信息中心负责定期对公司防恶意代码工作进行监督检查。4.1.2 公司接入网络的计算机,必须统一安装联网杀毒软件。杀毒软件安装完毕应进行正确的配置,开启实时防护功能,开启自动升级软件和病毒库的功能。 4.1.3 不能联网的计算机应由安全管理员负责安装杀毒软件,并定期对病毒库进行升级。 4.2 恶意代码防范系统使用 4.2.1 信息中心定期对公司的恶意代码防范工作进行检查,由安全管理员定期进行恶意代码查杀,并填写《恶意代码检测记录表》。4.2.2 安全管理员定期检查信息系统内各种产品恶意代码库的升级

情况并填写《恶意代码防范软件升级记录表》,对恶意代码防范产品截获的恶意代码及时进行分析处理,并形成书面的分析报告。 4.2.3 信息中心定期对恶意代码防范产品进行测试,保证恶意代码防范产品的有效性。 4.2.4 终端用户要学会杀毒软件的安装和使用,不能自行停用或卸载杀毒软件,不能随意修改杀毒软件的配置信息,并及时安装系统升级补丁。 4.2.5 公司员工从网上下载文件和接收文件时,应确保杀毒软件的实时防护功能已开启。 4.2.6 公司员工在使用计算机读取移动存储设备时,应先进行恶意代码检查。 4.2.7 因业务需要使用外来计算机或存储设备时,需先进行恶意代码检查。移动存储设备需接入杀毒专用计算机进行恶意代码检测,确定设备无毒后才能接入公司网络。 4.2.8 公司员工应提高恶意代码防范意识,应从正规渠道下载和安装软件,不下载和运行来历不明的程序。收到来历不明的邮件时,不要随意打开邮件中的链接或附件。 4.2.9 部门新增计算机在安装恶意代码防范软件时,需经过信息中心的授权后才能安装和使用。 4.2.10 各部门安装的外购软件和自行开发的软件都必须由信息中心测试其安全性,经确认后方可安装。 4.3 恶意代码防范培训 4.3.1 信息中心定期组织各部门进行恶意代码防范工作培训,提高公司员工的恶意代码防范意识和安全技能。

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等保管理制度

XXX 网络信息中心 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

目录 第一章总则 (4) 第二章人员和职责 (4) 第三章防恶意代码的集中管理 (4) 第四章恶意代码的分析与汇报 (5) 第五章发现恶意代码后的处理流程 (5) 第六章检查表 (6) 第七章相关记录 (6) 第八章附则 (6) 附录一恶意代码处理流程图 (7) 附录二恶意代码处理表 (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XXX网络信息中心日常工作中对信息系统中的恶意代码防控,指导信息系统感染恶意代码及恶意代码造成影响时的处理操作过程。 第二条XXX网络信息中心内部安全管理员、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主机服务器管理员和终端使用者及第三方运维商。 第二章人员和职责 第三条系统管理员负责部署防恶意代码系统并进行相关维护,集中管理和监控单位内办公终端及业务应用系统终端的恶意代码存在情况。 第四条网络信息中心主任对防恶意代码体系的日常运作情况应尽监督责任; 第五条安全管理员负责恶意代码控制的技术指导工作,并执行各项防恶意代码工作的安全检作,对于违反信息安全相关规定的人员将进行通报,并要求相关人员参加信息安全意识培训; 第六条安全管理员负责联系XXXXXX信息安全委员会进行防恶意代码工作的具体执行。 第三章防恶意代码的集中管理 第七条恶意代码防治范围主要包括以下: (一)服务器-在整个信息系统内存在一定数量的Windows服务器和Linux服务器,存 在被恶意代码(蠕虫、病毒、特洛伊木马、广告插件其它恶意程序)的侵袭的威胁。 所以必须将服务器从整体上纳入恶意代码防治对象并部署恶意代码扫描与防护系统,以达到降低信息系统感染已知恶意代码的可能性,最大成功保护信息系统的可用性。 (二)各种办公、业务终端- 办公终端和业务操作终端需要访问特定的系统。此类终端 数量较多,安全级别相对较低,容易被恶意代码/木马感染,可控性相对较低。终端会被利用作为跳板攻击核心业务系统或直接窃取机密数据。所以在此范围内须强制安装统一的防恶意代码客户端软件。 第八条集中监控和恶意代码特征库升级 (一) XXX网络信息中心管理的信息终端可通过访问专用的防恶意代码服务器定期进行 恶意代码特征库、扫描引擎的升级; (二) XXX各业务部门员工需每周自行检查所使用终端设备的恶意代码特征库和恶意代 码引擎是否得到更新,发现异常后需及时向网络信息中心报告。此外,XXX网络信

网站渗透测试报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XXXXX网站外部渗透测试报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录 第1章概述 (4) 1.1.测试目的 (4) 1.2.测试范围 (4) 1.3.数据来源 (4) 第2章详细测试结果 (5) 2.1.测试工具 (5) 2.2.测试步骤 (5) 2.2.1.预扫描 (5) 2.2.2.工具扫描 (6) 2.2.3.人工检测 (6) 2.2.4.其他 (6) 2.3.测试结果 (6) 2.3.1.跨站脚本漏洞 (7) 2.3.2.SQL盲注 (9) 2.3.2.管理后台 (11) 2.4.整改建议 (12)

第1章概述 1.1.测试目的 通过实施针对性的渗透测试,发现XXXX网站系统的安全漏洞,保障XXX 业务系统安全运行。 1.2.测试范围 根据事先交流,本次测试的范围详细如下: 1.3.数据来源 通过漏洞扫描和手动分析获取相关数据。

第2章详细测试结果 2.1.测试工具 根据测试的范围,本次渗透测试可能用到的相关工具列表如下: 2.2.测试步骤 2.2.1.预扫描 通过端口扫描或主机查看,确定主机所开放的服务。来检查是否有非正常的

服务程序在运行。 2.2.2.工具扫描 主要通过Nessus进行主机扫描,通过WVS进行WEB扫描。通过Nmap 进行端口扫描,得出扫描结果。三个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2.2. 3.人工检测 对以上扫描结果进行手动验证,判断扫描结果中的问题是否真实存在。2.2.4.其他 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通过双方确认后采取相应的解决方式。 2.3.测试结果 本次渗透测试共发现2个类型的高风险漏洞,1个类型的低风险漏洞。这些漏洞可以直接登陆web管理后台管理员权限,同时可能引起内网渗透。获取到的权限如下图所示: 可以获取web管理后台管理员权限,如下步骤所示: 通过SQL盲注漏洞获取管理员用户名和密码hash值,并通过暴力破解工具破解得到root用户的密码“mylove1993.”

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办法

1 目的 为防止各类恶意软件对组织的信息资产造成破坏,确保公司的软件和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与可用性。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各部门对恶意软件的控制管理工作。 3 职责 网络运维作为公司恶意软件管理控制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防病毒软件的安装及病毒库的更新管理,并为公司各部门信息处理设施的防范恶意软件提供技术性支持。 4 定义 恶意软件,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毁坏数据、窃取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主要是指各类计算机病毒。 5 程序 5.1 防范措施 1)网络运维负责在数据中心统一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防范设备,实现接入服务业务的恶意代码防范。 2)网络运维负责组织内部所有信息处理设施防病毒软件的安装、自动扫描设置和定期升级。负责对所使用的操作系统进行补丁升级。 3)特殊情况,如某种新恶性病毒大规模爆发,网络运维系统管理员应立即升级病毒库,并紧急实施全公司所有信息处理设施的病毒库更新升级,同时立即进行病毒扫描,并对病毒情况汇报网络运维分管负责人。 4)对电子邮件接收或下载软件开启病毒实时防护,进行检查。 5)对特洛伊木马的探测与防治,通过以下措施予以控制:

a) 安装反病毒软件; b) 使用正版软件; c) 对软件更改进行控制; d) 对软件开发过程进行控制; e) 其他必要措施。 6)网络运维指定专人对网络和主机进行恶意代码检测并保存检测记录《YF-S-D2044主机日常监测报告》; 7)网络运维应定期检查信息系统内各种产品恶意代码库的升级情况并进行记录。对主机防病毒产品、防病毒网关和邮件防病毒网关上截获的危险病毒或恶意代码进行及时分析处理,并形成书面报表和总结汇报。 5.2 处理原则 任何系统感染病毒后,必须联系公司网络运维进行排查并恢复数据。 1)遵循以下几项原则,以保证数据恢复时保持最大程度的恢复率: a)发现问题时 如果可能,应立即停止所有的写操作,并进行必要的数据备份。在出现明显的硬件故障时,不应尝试修复,应送往专业的数据恢复公司。 b)恢复数据时 如果可能,则应立即进行必要的数据备份,并优先抢救最关键数据,在恢复分区时则应优先修复保存重要数据的扩展分区,再修复系统分区。2)发现电脑感染病毒以后,执行以下操作流程: a)断开连接并进行隔离 发现电脑感染病毒以后,必须马上断开网络连接,以免受病毒感染的计算机会危及其他计算机。 b)清除病毒或者恶意代码 计算机断开连接后,使用特定的杀毒工具删除恶意代码。杀毒工具应该定期进行特定安全威胁的更新或补丁程序,并在使用前应先进行更新。找到病毒后,建议备份数据后重装系统。

恶意代码分析防治概要

恶意代码分析与防治 姓名:学号: 班级:学院 摘要:在Internet安全事件中,恶意代码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有最大的比例。恶意代码主要包括计算机病毒(Virus)、蠕虫(Worm)、木马程序(Trojan Horse)、后门程序(Backdoor)、逻辑炸弹(Logic Bomb)等等。与此同时,恶意代码成为信息战、网络战的重要手段。日益严重的恶意代码问题,不仅使企业及用户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使国家的安全面临着严重威胁。 关键词:恶意代码分析防治 Abstract: Economic losses caused by malicious code accounted for a large proportion in Internet security incidents. Malicious code mainly includes Computer Virus, Worm, Trojan Horse, Backdoor, Logic Bomb ect.Meanwhile, malicious code become important means of information warfare and cyber warfare. Malicious code is a growing problem, which not only causes companies and users great economic damage, but also threatening gravely national security. Key words: Malicious code Analysis Prevention 一.恶意代码概述 恶意代码(Unwanted Code)是指没有作用却会带来危险的代码,

恶意代码介绍及防范

目录 一、蠕虫病毒概述 (2) 1、蠕虫病毒的定义 (2) 2、蠕虫病毒分类及特点 (2) 二、蠕虫病毒分析和防范 (2) 1、利用系统漏洞的恶性蠕虫病毒分析 (3) 2、对个人用户产生直接威胁的蠕虫病毒 (3) 3、个人用户对蠕虫病毒的防范措施 (4) 三、特洛伊木马攻击步骤 (5) 1、配置木马 (5) 2、传播木马 (5) 3、运行木马 (6) 四、杀毒软件 (7) 1、天网防火墙 (7) 2、卡巴斯基 (8) 3、Windows流氓软件清理大师 (8) 参考文献 (8)

恶意代码介绍及防范 一、蠕虫病毒概述 1、蠕虫病毒的定义 计算机病毒自出现之日起,就成为计算机的一个巨大威胁,而当网络迅速发展的时候,蠕虫病毒引起的危害开始显现!从广义上定义,凡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数据的程序统称为计算机病毒。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蠕虫也是一种病毒!但是蠕虫病毒和一般的病毒有着很大的区别。对于蠕虫,现在还没有一个成套的理论体系,一般认为,蠕虫是一种通过网络传播的恶性病毒,它具有病毒的一些共性,如传播性,隐蔽性,破坏性等等,同时具有自己的一些特征,如不利用文件寄生(有的只存在于内存中),对网络造成拒绝服务,以及和黑客技术相结合等等! 2、蠕虫病毒分类及特点 根据使用者情况可将蠕虫病毒分为2类,一种是面向企业用户和局域网而言,这种病毒利用系统漏洞,主动进行攻击,可以对整个互联网可造成瘫痪性的后果!以“红色代码”,“尼姆达”,以及最新的“蠕虫王”为代表。另外一种是针对个人用户的,通过网络(主要是Email,恶意网页形式)迅速传播的蠕虫病毒,以爱虫病毒,求职信病毒为例。在这两类中,第一类具有很大的主动攻击性,而且爆发也有一定的突然性,但相对来说,查杀这种病毒并不是很难。第二种病毒的传播方式比较复杂和多样,少数利用了微软的应用程序的漏洞,更多的是利用社会工程学对用户进行欺骗和诱使,这样的病毒造成的损失是非常大的,同时也是很难根除的。 蠕虫病毒一般不采取利用pe格式插入文件的方法,而是复制自身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传播,病毒的传染能力主要是针对计算机内的文件系统而言,而蠕虫病毒的传染目标是互联网内的所有计算机。局域网条件下的共享文件夹,电子邮件Email,网络中的恶意网页,大量存在着漏洞的服务器等都成为蠕虫病毒传播的良好途径。网络的发展也使得蠕虫病毒可以在几个小时内蔓延全球!可以预见, 二、蠕虫病毒分析和防范 蠕虫病毒往往能够利用漏洞,这里的漏洞或者说是缺陷,我们分为2种,软件上的缺陷和人为上的缺陷。软件上的缺陷,如远程溢出,微软IE和Outlook 的自动执行漏洞等等,需要软件厂商和用户共同配合,不断的升级软件。而人为的缺陷,主要是指的是计算机用户的疏忽。这就是所谓的社会工程学

系统安全测试报告模版V1.0

国信嘉宁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XXX系统 安全测试报告 创建人:xxx 创建时间:xxxx年xx月xx日 确认时间: 当前版本:V1.0

文档变更记录 *修订类型分为:A-ADDED,M-MODIFIED,D-DELETED。

目录 1.简介 (4) 1.1.编写目的 (4) 1.2.项目背景 (4) 1.3.系统简介 (4) 1.4.术语定义和缩写词 (4) 1.5.参考资料 (4) 2.测试概要 (5) 2.1.测试范围 (5) 2.2.测试方法和测试工具 (5) 2.3.测试环境与配置 (8) 3.测试组织 (8) 3.1.测试人员 (8) 3.2.测试时间细分及投入人力 (8) 4.测试结果及缺陷分析 (9) 4.1.测试执行情况统计分析 (9) 4.2.遗留缺陷列表 (9) 5.测试结论 (9) 6.测试建议 (10)

1.简介 1.1.编写目的 描述编写本测试报告需要说明的内容。 如:本报告为XX项目的安全测试报告,目的在考察系统安全性、测试结论以及测试建议。 1.2.项目背景 对项目背景进行简要说明,可从需求文档或测试方案中获取。 1.3.系统简介 对所测试项目进行简要的介绍,如果有设计说明书可以参考设计说明书,最好添加上架构图和拓扑图。 1.4.术语定义和缩写词 列出设计本系统/项目的专用术语和缩写语约定。对于技术相关的名词和与多义词一定要注明清楚,以便阅读时不会产生歧义。 如: 漏洞扫描: SQL注入: 1.5.参考资料 请列出编写测试报告时所参考的资料、文档。 需求、设计、测试案例、手册以及其他项目文档都是范围内可参考的资料。 测试使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指标、公司规范和质量手册等等。

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

X教育门户网站平台 --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制度--

修订及审核记录 目录

一、总则 (1) 二、人员和职责 (1) 三、防恶意代码的集中管理 (1) 四、恶意代码的分析与汇报 (2) 五、恶意代码处理流程 (2) 六、防恶意代码系统日常管理 (3) 附录一恶意代码处理表 (4)

一、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X信息技术推广部日常工作中对信息系统中的恶意代码防控,指导信息系统感染恶意代码及恶意代码造成影响时的处理操作过程,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对象包括X信息技术推广部内的安全管理员、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主机服务器管理员、终端使用者及第三方运维商。 第三条本管理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开始实施,上海市X信息技术推广部保留对本管理制度的最终解释权。 二、人员和职责 第四条系统管理员负责部署防恶意代码系统并进行相关维护,集中管理和监控单位内办公终端及业务应用系统终端的恶意代码存在情况。 第五条X信息技术推广部主任对防恶意代码体系的日常运作情况应尽监督责任。 第六条安全管理员负责恶意代码控制的技术指导工作,并执行各项防恶意代码工作的安全检作,对于违反信息安全相关规定的人员将进行通报,并要求相关人员参加信息安全意识培训。 第七条安全管理员负责联系X信息安全委员会进行防恶意代码工作的具体执行。 三、防恶意代码的集中管理 第八条恶意代码防治范围主要内容 (1)服务器 - 在整个信息系统内存在一定数量的Windows服务器和Linux服务器,存在被恶意代码(蠕虫、病毒、特洛伊木马、广告插件其它恶意程序)的侵袭的威胁。所以必须将服务器从整体上纳入恶意代码防治对象并部署恶意代码扫描与防护系统,以达到降低信息系统感染已知恶意

解析恶意代码的危害机制与防范

解析恶意代码的危害机制与防范 摘要: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很多人还在受着网页恶意代码的困扰,在网站代码编辑过程中,更会因为恶意代码的转载使用导致整个网页的瘫痪。本文就“恶意代码”的危害和防范来进行深入解析,以激发我们的安全防范意识,积极应对来自网络的安全威胁。 关键词:恶意代码Java Applet JavaScript ActiveX 一、恶意代码综述 恶意代码主要包括计算机病毒(Virus)、蠕虫(Worm)、木马程序(Trojan Horse)、后门程序(Backdoor)、逻辑炸弹(Logic Bomb)等等。它使用SCRIPT 语言编写的一些恶意代码利用IE的漏洞来实现病毒植入。当用户登录某些含有网页病毒的网站时,网页病毒便被悄悄激活,这些病毒一旦激活,可以利用系统的一些资源进行破坏。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代码的“恶意”性质及其给用户造成的危害已经引起普遍的关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恶意代码进行一番了解,让其危害降低至最低程度。 二、恶意代码的表现形式 (一)网页病毒类恶意代码 网页病毒类恶意代码,顾名思义就是利用软件或系统操作平台的安全漏洞,通过嵌入在网页上HTML标记语言内的Java Applet 应用程序、JavaScript 脚本程序、ActiveX 网络交互支持自动执行,强行修改用户注册表及系统配置,或非法控制用户系统资源、盗取用户文件、恶意删除文件,甚至格式化硬盘的非法恶意程序。 根据目前较流行的常见网页病毒的作用对象及表现特征,网页病毒可以归纳为以下两大种类: (1)通过Java Script、Applet、ActiveX 编辑的脚本程序修改IE 浏览器,表现为: A 默认主页(首页)被修改; B 主页设置被屏蔽锁定,且设置选项无效不可修改; C 默认的IE 搜索引擎被修改; D 鼠标右键菜单被添加非法网站广告链接等。 (2)通过Java Script、Applet、ActiveX 编辑的脚本程序修改用户操作系统,表现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