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商业银行同质化与差异化的比较研究

中美商业银行同质化与差异化的比较研究
中美商业银行同质化与差异化的比较研究

中美商业银行同质化与差异化的比较研究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金融行业正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为了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模式,对中美银行同质化和差异化问题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其中发展差异的原因,毫无疑问,美国银行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对于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商业银行;同质化;差异化;混业经营;收入结构

近年来,伴随次贷危机的爆发,银行业的发展模式日益受到关注,美国银行业的发展方式不断受到质疑。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银行业未来到底如何发展,如何才能够走出一条适合中国银行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这些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经营模式

1.美国银行业经营模式的选择背景及原因。美国银行业经营模式是沿着混业经营—分业经营—混业经营这样一种发展路径变化的。在19世纪以前,欧美各国的银行业实行的是混业经营,但1929—1933年遍及欧美的特大经济危机打碎了这一制度。在这次危机期间,美国有5 700多家银行倒闭,信用制度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从而引发了金融体系的全面崩溃。进入20世纪70年代,美国等西方国家普遍发生了经济的滞胀现象,又由于受到金融创新的冲击,美国金融监管当局一再放松分业管制,最终于1999年11月4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1999年金融服务法》,废除了1933年制定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彻底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的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的局面。

2.中国银行经营模式的历史演进及历史选择。中国金融体系在改革开放之前是一种“大

一统”的形式,当时中国银行业实行的是具有计划经济和行政命令色彩的“混业经营模式”。

从1984年起,中国开始着手改革“大一统”的银行体制,基本建立起了中央银行—专业银行

的二级银行体制。1993年12月15日,国务院在《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对分业经

营做出了进一步规定,中国现阶段,“对保险业、证券业、信托业和银行业实行分业经营”,“国有商业银行在人、财、物等方面要与保险业、信托业和证券业脱钩,实行分业经营”。1995

年以后相继出台的《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则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了中

国商业银行必须实行分业经营模式。但之后由于混业经营的多种优势,政府又不断的放开了混业经营的种种限制。因此,未来中美银行的发展大趋势是混业经营,这是中美银行业发展同质化的一个方面。

二、表外业务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表外业务在国外的发展十分迅猛。西方银行业的盈利模式也经历了一场重大变革,传统利差收入的占比在减少,而表外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则逐年攀升。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银行业的表外业务收入约占总收入比例的20%左右,2007年这

一比例已超过50%。欧盟成员国银行的表外业务收入在经营收入中平均占比也达到41%以上。表外业务收入的后来居上并不仅靠商业银行获利的冲动,而是借助了银行必要的内部条件和有利的外部条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表外业务的发展速度、种类、规模、质量等方面与国外商业银行现有的经营水平相比还很不相称,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银行表外业务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表外业务收入占比低、表外业务创新能力不足、表外业务发展不平衡、表外业务管理不规范。综上所述,未来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中,表外业务无疑也将得到更大的重视,因此,大力发展表外业务也是中美商业银行发展同质化的一个趋势之一。

三、银行规模及数量对比

中国银行业的机构种类和数量,如果包括城市商业银行的话,与美国比还不够多。目前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仅100家左右,全国性商业银行仅14家,而美国投保银行达7 000多家,而且中国大银行占比相对较高。2002年美国10亿美元以上的银行数目只占总数量的5.13%。而中国14家全国性商业银行总资产全部在1 000亿人民币以上,占银行总数(含城市商业银行近百家)的比例约为10%以上,中国大银行占比远高于美国。由于业务管制较严,存款利率没有弹性,可以说,现在商品定价几乎都是市场供求决定,大概只有利率仍是计划定价了。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受到一定的约束。

四、收入结构对比

中国商业银行的总收入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净利息收入,另一部分是非利息收入。其中净利息收入是由三部分支撑的:一是存贷利差收入,这部分在净利息收入中占比最大。三家银行中,除中国银行指标略低外,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存贷利差的利息收入贡献均在50%以上。二是同业往来利息收入,一般包括同业拆借和存款准备金利息收入。三家银行此项利息收入占比不大,一般在5%左右。三是有关债券投资利息收入。中国的债券发行在近两年增长较快,在市场流动性充裕的前提下,作为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组成部分,商业银行对债券的持有增大,所以此部分收入对利息收入贡献也比较突出,平均占比30%左右。另外,中国银行非利息收入的结构比较简单,虽然各家银行对其划分口径略有差异,但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手续费和汇兑损益。按照《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办法》中的表述,这部分就是通常的中间业务收入。三家银行这部分都在6%~7%左右;二是投资损益,这项占比是最小的,中国银行情况稍好一些,也只有不到3%。三是未列入上述两项核算的其他非利息业务收人。由三家上市国有商业银行平均非利息分布水平可知,在非利息收入中,手续费和汇兑损益等比较初级类别的非利息收入占比达50%以上,与其他非利息收入一起,成为非利息收入来源的重点领域。

美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现状。美国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中,非利息收入与利息收入均衡发展,2006年商业银行总体非利息收入占净营业收入比重高达43.3%,几乎占到收入贡献的半壁江山。从静态视角分析,美国商业银行总体上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比较均衡。非利息收入占净营业收入比例达43.3%,处于较高水平,表明非利息收入在美国商业银行收入来源中的重要地位。如果按不同的银行规模划分,美国商业银行显示出了比较明显的类别特征:不同规模的银行非利息收人水平差别很大。资产规模大于10亿美元的大型银行非利息收入的比重高于总体平均水平,高达45.9%。而资产规模小于10美元的中小型商业银行的传统的利息收入仍然占有绝对优势,占比近80%。因此,银行资产规模与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获取呈现出了正相关关系,规模大的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较大,地位比较重要;而规模小的银行利息收入比重较大,仍然占据商业银行收入贡献的垄断地位。其主要原因是大型银行一方面面临着多样的推动因素大力发展各项非利息收入业务,另一方面,大型商业银行先天也具有发展这种业务的实力。

由此可知,中美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差异也是差异原因之一。

五、资产结构对比

资产结构方面,中国银行非盈利资产比例高于美国。中国银行业的存贷款比例明显偏高,负债结构较为单一,借入款项、发行债券等其他负债手段较少,证券投资比例也低于美国,固定资产占比高于美国,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高于美国。再考虑中国银行业较高的不良贷款率,中国银行的非盈利资产比例要高于美国。2010年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最低,逾期贷款与总资产之比为1.4%,逾期贷款占贷款之比为21.3%,都高于美国投保银行总体水平。贷

款结构方面,中国个人消费贷款占比极低。目前中国主要是工商业贷款及中长期贷款(主要是基本建设贷款),美国主要是房地产抵押贷款及住宅财产抵押贷款。中国个人贷款包括在中长期贷款内,占总贷款之比为6.22%,美国个人贷款占比为16.52%,如果加上房地产抵押贷款中的家庭房地产抵押贷款,则美国个人贷款占比高达62.7%。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直接融资比例的不断提高,中国银行的工商业贷款将逐渐减少,个人或家庭消费贷款将不断增加。1998年以来中国个人消费贷款增速极高,1999—2000年增速高达200%以上,2008年增速也在50%以上。存款结构方面,中国银行活期存款占比高,储蓄存款市场由大银行垄断。中美存款结构差异在于,中国银行业的活期存款比例高,占比为美国的2倍以上,而定期存款占比低。

六、结论和建议

1.混业经营将成为未来银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由于业务迅速发展、产品的不断创新、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的、简单化的、人为的切断金融产业链的分业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金融业的发展要求,未来必将实行混业经营模式。因此未来中国银行业也应该向混业经营方向进行改革。

2.表外业务将成为未来利润的主要来源。随着本外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逐步推进,商业银行受国家政策保护的存贷款利差收益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而逐步减少,商业银行未来为了弥补这部分利差收益的减少,而不得不扩大业务规模、优化资源配置、创新产品、提高管理效率等,所以表外业务未来也必将成为银行业利润来源的中坚力量。因此,大力发展表外业务是银行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3.银行业发展必须求大。大银行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首先,巨额的资产和资本是实力雄厚的表现,能给公众更充分的信心;其次,抗风险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更强;再次,市场影响力更大,可以集中大量资金开辟新市场;最后,由于规模经济的原因运营成本将更低。因此,未来中国的银行必须要向大银行的方向进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青丽.中美商业银行比较[J].银行家,2003,(5).

[2]王婷.中美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分析[J].银行家,2007,(9).

[3]万家禄.中美银行的几点不同[J].金融信息参考,2001,(7).

[4]苑松.中美银行业:经营模式的比较与选择[J].经济论坛,2001,(13)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方法大全

常考知识点: 商业银行的概念 1 狭义-短期信贷银行 2 广义-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和经营其他货币信用业务和金融服务的公司企业。 3商业银行分类(性质与商业银行名称无关) 储蓄银行、投资银行、清算银行、外贸、住房开发银行; ?商业银行的性质-金融中介服务机构 ?商业银行的功能 ?一.商业银行的设立(市场准入监管理由:金融货币信用企业专营、主权原则、有序竞 争) 法定条件:最低资本、合法章程、高管、设施、规章制度; 法定程序-股东会决议、两次银监会行政许可、工商设立登记核准注册、公告营业; ?二.商业银行的变更(包括业务经营范围,收购、兼并、股权投资,许可监管理由: 保护存款人权益、谨慎原则、关联关系避免、反垄断、有序竞争) ?三.商业银行的终止(市场退出许可监管理由:保护存款人、债权人利益、维护金融 体系稳定 营业和法人终止:自然到期终止、自行解散、行政许可破产、合并和分立、行政吊销、依法破产 商业银行企业最终目标就是盈利;经营目标有:营业收入、贷款余额、利差、税前利润等;管理目标有:人均创收、人均费用、市场占有率、创新金融产品开发等。但银行最终目标完成取决于: 流动性概念: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 流动不足与流动过剩 安全性目标:不良资产比例、坏账率、资本充足率等 商业银行“三性”目标的协调和统一 流动性、安全性是前提,否则就谈不上盈利,只有盈利银行才有基础更恰当安排资产负债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概念 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法制、金融体系 自然环境-地理、气候、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外部宏观政治、经济、人文大环境;内部经营人和小环境 ;硬环境—;软环境—可持续循环生态环境; ? 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环境影响 制度环境:政治制度经济制度 法律环境:国际法制-WTO、巴塞尔协议、国际反洗钱;国内法制-商业银行法、银监法、央行法、公司法、证券法; 经济环境:经济增长、通货膨胀或紧缩、银根松紧、汇率、利率变动、贸易出入超、财政赤字或盈余、就业状况等; 金融环境:资金供求关系、金融市场、金融工具等

城市商业银行的差异化发展

第一章绪论 城市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最具活力的金融板块之一,在供应区域金融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国中小金融体系乃至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今银行体系中,城市商业银行是指除了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外、由城市信用社组建而来的中小商业银行。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末,全国共有的城市商业银行145家,营业网点近万个,遍及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经历十几年的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已经逐渐成熟。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一是扩大了银行业的竞争主体,促进了银行业的市场竞争和效率的提高;二是推动了利率差异化;三是增强了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问题,并推动了金融创新,促进了银行业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四是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有了渠道,从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满足了地区金融的多样化需求。 在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经营也面临不少问题,主要有表现为市场定位不清晰,人才和技术薄弱,创新能力不强,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政府干预较多等问题。银行没有以自身核心竞争力为基础进行战略规划,缺少差异化发展理念和战略,使得城市商业银行走上与其它类型商业银行相同的发展道路,并导致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低下、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银行未能根据自身特色,发掘不同于其他银行的优势,确定自身差异化的市场定位,是造成商业银行同业化竞争的原因。必须对商业银行经营发展存在的问题充分了解后针对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建立特色组织构架,保持高效管理,选择差异化市场定位开辟新的盈利模式,开发差别性金融服务产品,占领市场等。只有在立足于自身机制、市场与区域资源的基础上制定实施差别化发展战略,城市商业银行才能确立自身市场竞争优势,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好发挥在我国银行业的作用,巩固自身优势。

四大商业银行差异化战略实施机制_孔春丽

一、四大商业银行差异化战略的兴起 差异化战略是四大商业银行的一项新兴竞争战略,在四大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培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四大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体系的主体,差异化战略的实施,可以引领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对差异化战略的关注,从而促进 我国银行业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竞争力整体水平的提高。 所谓差异化战略,就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充分发挥和运用其产品和服务的部分优势或全部优势,作为企业持续性发展的目标和方向[1]。差异化战略是一种以企业内部条件为重心的企业战略,特别强调依赖于公司现有的资源水平来向顾客提供 四大商业银行差异化战略实施机制 孔春丽1,刘涛2,张同建2 (1.云南大学经济学院,云南昆明6500911;2.江苏大学管理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收稿日期:2014-08-2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G1025)。作者简介:孔春丽(1976-),女,云南玉溪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上市银行公司治理; 刘涛(1977-),男,江苏镇江人,博士,主要从事银行差异化研究;张同建(1968-),男,江苏新沂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财务管理研究。 摘要:差异化战略是四大商业银行的一项基本竞争战略,但远未达到预期的目标。本研究在四大商业银行差异化战略实 施的背景、必要性和平台分析的前提下,概括了四大商业银行差异化的路径,归纳了四大商业银行差异化战略的基本策略,包括数据库建设、市场细分、产品差异化、服务差异化、分销渠道差异化、银行形象差异化、客户关系管理和差异化定价,研究认为四大商业银行差异化战略仅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充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差异化战略实施的经验和技能,强调四大商业银行差异化战略实施的深化策略是优先在关键差异化策略上实现突破,进而在基础差异化策略上全面展开,最终提高银行的差异化绩效。同时,本研究指出了四大商业银行差异化战略的理论引导方向,即动态分析差异化的影响因素、引入西方银行的差异化技术和完善绩效考核理论体系。 关键词:商业银行;银行管理;金融服务;管理战略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92X(2015)01-0103-05 The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Research of Differentiate Strategy in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KONG Chun-li 1,LIU Tao 2,ZHANG Tong-jian 2 (1.Economics School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091,China ; 2.Management School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Jiangsu 212013,China ) Abstract :The differentiation strategy is one of the basic competitive strategy of the four major commercial banks ,but not reach the expected goal.By the analysis premise of difference background ,necessity and platform of four major commercial banks ,this research summed up the difference path of the four major commercial banks ,summarizes the basic difference strategy of the four major commercial banks ,including database construction ,market segmentation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service differentiation ,distribution channels differences ,bank image differentiation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and the pricing differences ,think that differentiation strategy in four major commercial banks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needs to learn the differentiation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experience and skills from the commercial banks in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emphasizes the deepening strategy including breakthrough in key difference strategies ,then on the basis of differentiation strategy in full swing ,and ultimately improving the differences performance.At the same time ,this research also points out the theory guide direction of difference strategy ,such as dynamic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ifference strategies ,introducing western bank difference technology and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 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s ;Bank management ;Financial services ;Management stratrgy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建议 叶松盛 摘要: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已逐渐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如何创新盈利模式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认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盈利模式单一、业务品种较少、资金运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而影响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因素主要有利率市场化、客户金融需求多元化、金融托媒现象加剧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盈利模式利率市场化金融托媒中间业务 2011 年,我国商业银行全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0412亿元,比2010年增加2775亿元,同比增长36.3%。在实现利润高速增长的同时,商业银行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如何解决商业银行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的盈利模式构建问题,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积极探索和实践的重要工作。一、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下,以资产负债结构为基础的财务收支结构。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主要有利差主导型和非利差主导型两种模式,前者是以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为基础,而后者则与现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及混业经营模式的发展相关。目前我国还处在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阶段,从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盈利模式比较单一,传统业务占主导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现状体现为两个主体:一是收入总额中以利差收入为主体;二是利差收入中批发业务占主体。这是由于各家商业银行运用资金的渠道极为有限,主要通过发放贷款、上存存款金融机构往来等渠道来运用资金,由此决定了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单一。根据实际情况,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重在50%左右,与之相比,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所占比重较小,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最新浅谈商业银行营销的差异化战略

浅谈商业银行营销的差异化战略 [论文关键词]商业差异化细分 论文摘要]面对国内买方市场与外资银行涌入的双重压力,银行业竞争愈演愈烈,银行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发展,必须以“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为基础,以树立银行优质品牌形象为重点,以企业为依托,推行差异化营销。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从计划经济体制中发展而来的银行业逐步转变为“买方市场”,面对国内买方市场与外资银行涌入的双重压力,银行业竞争愈演愈烈,市场营销成为商业银行获得竞争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建立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商业银行步入营销时代。 一、商业银行营销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被看作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就其本质而言,商业银行是提供服务的企业,货币或金融产品只是其提供服务的一种载体。但是,处于国家金融政策严厉管制下的商业银行区别与一般的服务企业,有其特殊性,具体表现为提供的服务受基准利率限制,同质化现象突出,创新有限,易模仿。商业银行受其业务特殊性的限制,一直难以走出“盈利能力差”的困境。 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使商业银行生存更加恶化,突破“同质化”壁垒,创造自身核心价值,已成为商业银行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的唯一出路。而突破“同质化”壁垒,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推行差异化营销,根据不同细分市场的不同需求,不断推出新的服务,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二、商业银行营销的差异化战略

(一)差异化营销含义 商业银行的差异化营销,是指银行在提供金融服务时,通过科学的市场细分,评估自身的实力和所处的具体市场环境,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内不同客户的金融需求,提供不同的优质服务,采取不同的营销组合策略,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差异化营销有利于解决开放环境下顾客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和有限的银行内部资源能力之间的矛盾,符合市场发展趋势。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也曾对金融服务业的范式转变发表过自己的预测:“银行应被看作是具有柔性生产能力的车间,而不是提供标准服务的装配线。银行的中心是一个完整的客户数据库和产品利润数据库。银行将能识别用于任何客户的所有服务、有关这些服务的利润(或亏损)以及能为客户创造潜在利润的服务。” (二)差异化营销基础 商业银行推行差异化营销,需要按照“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的原则,从银行内部资源能力、外部竞争、客户需求等多方面考虑,科学确定商业银行的目标市场,明确市场定位,从而实现商业银行差异化营销。 1.市场细分 针对商业银行“水少船多,网大无鱼”的问题,市场可以区分为更细小的市场、客户群体或区分为具有不同特征的目标市场。而银行服务市场细分变量的选择,应根据行业、企业、市场、消费者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而定,必须具有可衡量性、可占领性和效益性。具体来说,银行个人客户在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文化程度、业务特点、经营状况、风险大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他们对银行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故可依据上述变量将个人客户市场分割为具有不同特征客户的集合。

中美投资银行比较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美投资银行比较及未来发展趋势 20世纪后期,美国华尔街引领了全球的金融创新。然而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华尔街五大投行轰然倒塌,华尔街的投资理念、经营模式乃至现代金融技术,引起了全球金融界的反思。一直把美国投行作为学习典范的中国证券行业也感到困惑和迷惘。在这种情况下,对中美投资银行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吸取美国投行发展的经验教训,这对中国证券公司探索未来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美投资银行发展路径、经营及监管模式比较 沿着不同的发展路径,中美投行在市场规模、经营模式、业务结构、竞争格局、监管模式等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发展路径比较 美国投资银行产生于19世纪,当时的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相互渗透,实行混业经营。1929年大萧条后出台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确立了分业经营体制,促成了华尔街投行模式的诞生。1980年以后,金融全球化使得混业经营再次成为一种趋势,但混业经营的发展并未改变美国投资银行的独立地位。特别是在1980年初至2007年间美国投资银行经历了迅速扩张,投资银行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美国投资银行业的格局彻底改变。随着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等华尔街五大投行的破产、转型或被收购,盛极一时的华尔街独立投行模式宣告终结。 比较而言,中国证券公司发展历史很短,在经历了初创期十几年的高速发展之后,2002?2004年期间,南方、闽发、“德隆系”等多家证券公司纷纷倒闭或被行政接管,证券行业多年累积的风险集中爆发,证券行业面临严重的系统性危机。经过2004?2007年间的综合治理,建立了以风险管理能力为基础的分类监管体系,优质证券公司得到政策支持做大做强,一批高风险证券公司被处置。券商步入全新的规范发展时期。券商的经营环境明显改善,经营业绩大幅提升,但是新问题、新矛盾也层出不穷。 市场规模比较 从市场规模来看,美国股票市场规模是我国的7倍,证券化率(股市市值/GDP)是我国的2倍,上市公司家数是我国的3.7倍,说明我国证券市场与美国证券市场的规模存在较大差距。 经营模式比较 美国投资银行采用集团化模式,业务多元化,利润来源多样化。在美国投行的利润来源中,经纪、自营和资产管理业务成为主体,基于资产证券化的衍生产品业务规模占一定比重。 《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实施以后,以华尔街大投行为主体的投资银行以其雄厚的资金优势、人才优势和服务体系优势,经过对一些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财务公司的并购

中西文化差异的研究开题报告

中西文化差异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动态: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的研究方兴未艾,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全方位研究正在不断深入。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中西方文化差异专题研究的论文也相继公开发表,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意义:中西文化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 它们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本选题以中西方文化差异为切入点,进行较为深入的文化对比研究,反映一个民族的礼仪、宗教信仰、风 俗习惯、饮食等特征的表现,有助于更好的了解和掌握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难点和创新点: 基本内容:本选题重在研究礼仪文化、饮食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表达方式折射出的文化差异,理论说明与实例分析相结合。 难点:如何从多个角度分析归纳总结文化差异。 创新点:将礼仪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重点加以研究。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步骤: 1.中西礼仪的差异 1.1称呼语 1.2感谢和答谢 1.3赞美 1.4节日 2.中西饮食观念得差异 2.1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 2.2中西饮食方式、餐具不同 2.3中西饮食性质的差异 3.中西风俗习惯的差异 3.1称谓及称呼 3.2敬语谦词 4.中西宗教信仰的差异 5.中西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 研究方法和措施: 本篇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措施是在选定课题后, 由小 组成员分工协作, 从图书馆查阅相关的书籍、 上网寻找资料和有价值

的参考文献,最后结合所学课程的相关内容做出总结。 四、研究工作进度: 11 月,查找相关资料。 12 月,结合所学课程的相关内容做出总结。 五、主要参考文献: 邓炎昌、刘润清 : 《语言与文化》 刘炳善 : 《英国文学简史》 王福祥、吴汉樱 : 《文化与语言》 胡文仲 : 《文化与交际》 朱维之、赵澧 : 《外国文学简编》 张今、陈云清 : 《英汉比较语法纲要》 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论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论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可分为两种,即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混业经营是指金融企业以科学的组织方式在货币和资本市场进行多业务、多品种、多方式的交叉经营和服务的总称。 混业经营制度的特征是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如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业务、短期信贷与长期信贷业务、银行业务与非银行业务之间不作或很少作法律方面的限制。 而分业经营是一种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分别设立机构独立经营业务的经营方式。 这两种经营模式各有利弊:分业经营模式以英、美、日等国为代表,综合分析英、美、日等实行分业经营的国家和地区,发现其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积极作用,能有效地降低整个金融系统运行的风险,它通过限制商业银行经营证券业务,划清证券业与银行业的资金来源,有效地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风险和投资风险,从而使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得到控制;能够集中力量,进行专业化服务;分业经营可使监管部门实行分业管理,促进金融监管的专业化分工,明确监管职责,提高监管效能。 混业经营模式以德国为代表,混业经营模式本身具有分业经营模 式所缺乏的某些优势。第一,混业经营模式增强了商业银行对金融市场变化的适应性。一方面从市场营销优势看,它可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从而迅速满足客户需求,使客户享受到整体服务和综合定价的优惠,同时可根据不同客户的要求量体裁衣地满足其定制的金融产品。有利于与客户建立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从市场收益优势看。混业经营能使商业银行根据不同金融业务的市场增长潜力和赢利水平,集中向优势业务倾斜,提高收入来源,保证整体赢利能力。第二,由于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广,因此有利于实现其经营规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营效率;第三,降低银行风险。混业经营的银行能比较全面了解、掌握客户的财务、经营状况,从而

《投资银行学》课程论文

《投资银行学》课程论文 中美投资银行比较分析学院商学院 专业:姓名:教师: 国际经济与贸易1班 学号: 职称: 中国·珠海 二○一三年六月

一、美国投资银行发展现状 投资银行萌芽于15世纪的欧洲。早在商业银行发展之前,一些欧洲商人就开始通过承兑贸易商人们的汇票为他们自身和其他商人的短期债务进行融资。这便是投资银行的雏形,由于融资业务是由商人提供的,因而也被称为商人银行。美国的投资银行业发展的历程并不很长,但其发展的速度是最快的。美国的投资银行业始于19世纪,但它真正有所发展应当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开始。1929年以前,美国政府规定公司发行证券必须有中介人参与,而银行不能直接从事证券发行与承销,这种业务只能通过银行控股的证券业附属机构来进行。实际上,这一时期,投资银行大多由商业银行所控制,因此,这一阶段投资银行的运营模式本质上还是混业经营。由于混业经营,商业银行频频涉足于证券市场、参与证券投机,致使市场上出现了大量虚售、垄断、操纵等违法行为。1929-1933年爆发的世界历史上空前的经济危机,使美国的银行界受到了巨大冲击,期间众多家银行倒闭。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著名的《格林斯一斯蒂格尔法》,对金融业分业经营模式以法律条文加以明确规范,从此,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开始分业经营。许多大银行将两种业务分离开来,成立了专门的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从此,美国的投资银行业走上了平稳发展的道路,业务范围也被拓宽了许多。80年代美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和法规,放松了对市场和机构的管制,这对投资银行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使投资银行业在80--90年代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产生了大量金融创新产品。进入90年代,国际上投资银行业发生了许多变化,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农村商业银行差异化监管的意见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农村商业银行差异化监管的意见 【法规类别】银行监管 【发文字号】银监办发[2013]136号 【发布部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3.05.16 【实施日期】2013.05.1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农村商业银行差异化监管的意见 (银监办发[2013]136号) 各银监局: 为引领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农商银行)走差异化、特色化和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更好地支持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就农商银行差异化监管提出以下意见。 一、基本原则 (一)分类指导原则。根据农商银行所处经营环境、资产规模、风险状况和业务复杂程度等因素,采取差异化审慎监管措施。因地制宜指导农商银行科学制定发展战略,完善公司治理架构和风险管理体系等。

(二)激励相容原则。对资本充足、治理健全、内控严密和评级2级(含)以上的农商银行,督促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支持在体制、机制、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上先行先试;对监管评级较低的农商银行,督促其夯实基础,强化经营管理,适当采取限制性监管措施。 (三)宽严相济原则。遵循银行业发展规律,借鉴国内外监管良好实践,在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上,对规模较大的农商银行适当提高监管要求;对经营规模较小的农商银行,赋予一定的监管弹性和容忍度。 (四)持续监管原则。通过横向、纵向和内外监管联动,加强持续风险监测,定期评价并不断优化差异化政策,加快推进现代农村银行建设,引领实现科学发展,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科学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战略 监管机构应指导农商银行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和自身比较优势,科学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明确发展愿景和战略目标,建立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差异化发展模式。 (一)县域农商银行发展战略。强化“三农”发展战略定力,不断巩固“三农”市场定位,专注精耕深耕县域市场,致力于促进“三农”发展,着力打造服务“三农”的特色银行。 (二)城区农商银行发展战略。地市及以上城市城区的农商银行应在有效服务“三农”的基础上,大力拓展城市社区金融服务,确立面向“三农”、面向小微企业、面向社区的市场定位,着力打造服务社区的零售银行。 (三)大中城市农商银行发展战略。地市及以上实行统一法人的农商银行应实行城乡发展联动,坚持服务“三农”和城市社区并重,既要顺应农村、农业和农民转型要求,大力支持都市现代农业,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又要积极拓展城市金融业务,不断强化中小企业和社区金融服务,着力打造服务“三农”的特色银行和服务社区的零售银行。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非传统业务的发展条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监管模式的转变、商业银行内部结构的转型及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等都需要一个长期积累渐进的过程。这些因素的不断变化会对商银行的发展非传统业务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同时也提供越来越多的机会。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既不能放弃非传统业务的发展,也不能超越条件限制过快的发展,始终保持与外部条件的同步向前。 关键词:盈利模式创新能力发展方向 商业银行非传统业务的领域非常广泛,内容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不可能所有的银行在所有的非传统领域都齐头并进,也没有一家银行有能在同时所有的非传统业务领域处于领先。因此,在判定发展那种非传统业务时,必须对外部条件和发展趋势及自身实力和优势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在此基础上选择一种或者几种非传统业务进行重点投入和发展,而不是盲目的随大流,以致出现一窝蜂现象。 我国商业银行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利差为主导的盈利模式,一种是非传统的盈利模式。 一、传统盈利模式 我国商业银行还停留在利差主导的盈利模式下,通过低价吸收公众存款以高价贷款,获得中间利差方式进行盈利。这种盈利模式主要依靠存贷资产规模的扩张来实现,需占用过多资本,因此银行十分关注信贷,除此之外提供的中间业务较少,银行之间的差异性不大。我国银行这种盈利模式的存在依存于利率管制下的国内金融市场。中间业务相对落后,利息收入所占比重过于庞大,已经与国际银行发展趋势不相适应。近年来商业银行自身也充分意识到了转型的重要性,体现在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占得比重逐渐加大及银行的方针政策中。随着我国市场的开放,存贷利差必将逐渐缩小,盈利模式转型刻不容缓。但近年来我国商

商业银行正面临的困难及原因分析

商业银行正面临的困难及原因分析 对于2011年商业银行来说,在当今世界经济不断出现的各种复杂形势下,世界经济中欧洲债务危机的蔓延,美国经济的疲软,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有多高?我们只要看一个现象就可以见叶知秋了。截至8月31日,国内16家上市银行公布了上半年的业绩,其利润达4610亿元,同比增长达34%,各银行年化净资产收益率普遍达到20%。在全国利润额最多的10大企业中,其中银行占8席,工行更是成了国内最为赚钱的上市公司。可以说,这是国内银行有史以来业绩最好的时候。奇怪的是,银行上市公司如此好的业绩,股市却在业绩公布之际跌得底朝天。不少银行股纷纷跌破了1年来的最低价。何也?市场担心国内商业银行这种业绩不可持续,担心国内商业银行未来将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担心国内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爆发。 当前经营管理中最大的压力来自哪里,银行业经营中的首要难题是什么,他们关注的风险点是哪些,银行战略转型的重点是什么。 1、外部环境变化大需“见招拆招” 有六成以上的银行家认为:货币政策回归稳健,信贷规模发展受限和经济增长和通胀形势的不确定性是当前经营管理中感受到压力最大的因素。自去年10月以来,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对银行经营产生较大影响。调查同时显示,超过五成的银行家认为:未来宏观调控政策的不可预期性和监管政策的变化,给银行经营带来较大压力。调查显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居民消费观念和理财意识的变化、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是当前银行家们最关注的外部环境因素。其中,对全球经济走势和本地企业经营状况存在一定程度的担忧。银行家们认为,金融生态环境仍需改善的方面依次为:社会信用环境(72.2%),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水平(48.2%),法制环境(38.3%),经济基础(32.5%),监管环境(30.2%)和中介机构发展状况(30.2%)。 2、渐进推进利率市场化要想赢快转型 调查显示,银行家对利率市场化持冷静和客观的态度。逾八成的银行家认为,利率市场化能够“促使银行加快转型,优化业务结构”。 他们认为,利率市场化可进一步活跃金融创新,有利于更有效地配置资金,同时促进银行的差异化经营。但是,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也显而易见:实行之后利差将收窄,银行盈利将受到影响,加大银行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竞争加剧、价格战等可能会出现。“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调查报告认为,利率市场化推进需循序渐进。从基准利率方面看,可将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作为市场化基准利率;从业务种类看,可进一步放宽贷款利率下限,发展存款替代产品;从配套机制看,需建立健全存款保险制度和金融监管机制。关于推行利率市场化的时间窗口,55%的银行家认为是未来3至5年,16.9%认为是今年或明后年。 3、资本高利用支持小企业 银行家普遍表示,会通过发展新型业务、调整业务结构以降低资本消耗。创新业务品种、调整服务模式、优化资本配置,是银行业发展的战略重点。调查显示,分别有56.6%和52.0%的银行家表示,“调整客户结构,发展资本占用较低的小企业业务”和“关注资本消耗,提高资本利用效率”,是2011年战略调整的重点。他们同时表示,银行发放小企业贷款的存款派生能力较弱,在严格执行

中美文化差异大比较

中美文化差异大比较 作者:鲁鸣阅读2846次更新时间:2007-7-12 我在美国呆了14年,与其说了解了美国和过上了中产阶级的日子,不如说更了解了我自己,因为我会有意无意地用中美两种文化来看待自己。文化因素在我们身上留下的刺激痕迹有共同的地方。我要讲的是这种相对共同的东西,即华人和美国人群体性格的比较。当然每个人的神经系统和个性不一样,与环境的互动有差异,甚至背道而驰,同样的经历会有不同的感受和反馈。 本文提到的华人或中国人主要以大陆开放后从国内到美国的定居者为主,涵盖大陆、港台的华人和北美华侨和华裔美国人,而文中的美国人主要指占大多数的欧裔,涵盖其他种族。身为华人,我们有长处有出色的地方。我侧重讲毛病,因为我们通常都知道自己的长处,而不太容易看到自己的短处,甚至有时根本没意识到。我的用意不是让我们看到自己的缺陷而自卑,而是正视自己,接受自己,扬长避短。 内向文化和外向文化 中国人移民到了美国,生命的风景自然发生了变化。最大的变化,恐怕就是美国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我们或多或少地美国化了,但同时骨子里的中国文化的血液仍旧滚动着。我们很多人在出国前要比一般的中国老百姓对美国了解得多。可是到了美国后我们发现,在风景之外与进入其内是很不一样的。因为我们在中国文化中成长,我们到了美国虽然会改变,但我们的性格已经定形,很多传统和过去的刺激痕迹留在我们的意识里或下意识里了,哪怕我们自己并不察觉。 文化差异是相对而言的,这里所说的华人或中国人和美国人是群体概念,是一种刻板印象,并不代表具体的每个人。 不少人说,美国人大都比我们华人放得开,外向。这就是一个刻板印象。但我想说的是,如果和你相处的人身上有这个刻板印象,你要提醒他们,我们是在什么环境中长大的呀!如果我们有美国人那种成长环境,我们中国人可能比他们还要放得开,性格大多都会外向。当然,如果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都极内向,那是两码事,人的性格一是天生的,即基因所决定由神经系统所操纵的,二是在成长环境中发展的。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似乎跟华人姑娘结合的美国男子大都比较内向,或不是那种很阳刚外向的小伙子。是不是中国文化较内向和阴性,美国文化较外向和阳性,而比较内向的美国男子相对难以找到

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状况及趋势

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状况及趋势 摘要: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同时,银行的发展又受经济环境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状况及趋势,主要从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三大部分进行展开,然后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商业银行发展状况发展趋势 银行是目前所有金融中介机构中最大(就资产而言)和最古老的。银行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而商业银行是银行体系的支柱,它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积少成多、以短贷长的方式为政府、企业、居民提供可贷资金,支持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多种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能向客户提供多种金融服务的特殊的金融企业。 一、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 (一)西方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银行业的原始状态,可溯及公元前的古巴比伦以及文明古国时期。人们公认的早期银行的萌芽,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现代商业银行始于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现代商业银行的最初形式是资本主义商业银行,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劳动分工的扩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早期银行的贷款对象主要是政府等一批特权阶层而非工商业,新兴的资产阶级工商业无法得到足够的信用支持,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有大量的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所必需的货币资本。因此,新兴的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银行。 (二)中国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与西方的银行相比,中国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则产生较晚。据史料记载,我国远在周朝时期就出现了从事货币信用业务的金融机构。唐朝时期金融业逐渐发展起来,“飞钱”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汇兑业务。明朝中叶就形成了具有银行性质的钱庄。但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使我国的商品经济发展十分缓慢,金融机构长期处于分散、落后的状态。直到1897年,我国才出现了中国人自己设立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次使用银行名称的国内银行)。最早的国家银行是1905年创办的户部银行,后称大清银行,1911年辛亥革命后,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一直沿用至今。新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基础相当薄弱,在1994年才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以四大国有专业银行(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各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 二、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一)资产增长速度较快 截至2012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为133.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0.3万亿元,增长17.9%。从机构类型看,资产规模较大的依次为: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银行,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的份额分别为44.9%、17.6%和15.6%。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主要商业银行2012年实现账面利润(税前)1850亿元,所有者权益达到1.1万亿元,增长24.5%,所有者权益增长首次超过贷款、资产、存款的增长。 (二)国际化步伐加快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商业银行都要面对来自全球同行的竞争,银行业与其他许多行业将不得不选择跨国经营。以工商银行为例:工商银行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截至2010年末,已在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营业性机构,分支机构总数达到203家,境外资产规模由2009年的522.1亿美元增加到757.3亿美元,增加了45.1%;而中国银行,截至2010年末,境外机构达986家,海外资产由2009年17568亿元增加到23283亿元,增加了32.5%。 (三)银行间业务趋同化 中国商业银行在战略、产品、机构、服务、收入结构、治理结构、创新、机制、文化9大方面存在趋同问题。这些趋同趋势演变下去,将导致中国商业银行出现“千行一面”的格局,不利于提升银行业的发展水平,不利于提高民族金融业的竞争力。当前若一个银行开办了新的业务,其他银行不久就会竞相开办相同的或相似的业务,各个银行的业务在趋同化。随着银行之间竞争的加剧,银行业务在不同地创新,而又不断地趋同。

关于中西文化差异的文献综述

关于中西文化差异的文献综述 引言: 西方人运用先进的科学征服了自然,也破坏了自然的平衡,但现代化的光辉毕竟出现在西方;中国人克制自己以适应自然,但对现代科技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也奋起直追。有比较方见差异,有差异方见和同。 每种文化都有有自己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每个国家都是,我们也同样,就象我们自己的古代经典,它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我们有我们文化的土壤,就象我们特有的牡丹一样,它不可能在外国生根发芽,只有在本土的自然条件下,他才能呈现出它那天生的雍容华贵。西方文化也一样,因而东西文化呈现出很大的差异,体现在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在对待民族关系问题上等方面。 (1)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注重天人合一,西方文化强调征服和改造自然. 肖尚军的《传统文化概要》中指出,中国文化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西方文化则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即征服自然。《中西伦理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启示》(刘宗碧)中指出,西方持幸福论为主的维度,追求主体权益满足的自我确证;中国持功德论的维度,追求“顺天意”的功名。 (2)在对待民族关系问题上。中国历史上基本奉行以和为贵的政策,西方人则有征服天下的野心。中国文化奉行的是“亲仁善邻”和“协和万邦”,而西方则奉行“征服天下”。檀江林所著的《中国文化概论》指出:对民族关系问题的处理原则上,中国的原则是亲仁善邻、协和万邦、顺俗施化、以德怀远,西方民族的原则是以武力征服天下。 各位学者在诸多著作中进一步阐述了造成文化差异的原因,现将原因归纳为以下两点: ㈠文化的基础不同直接决定了中西方的性格、思维等等的不同。 《安全文化新论》指出,中国文化有两大基础:艺术和道德。西方文化同样有两大基础:科学和法律。在各自的两大基础中,中国文化又以艺术为主要精神,西方文化以科学为主要精神。科学和艺术有着显著的差别:科学的题材一定要合理并依据事实,艺术的内容可以不合理,也可以不必忠于事实。唐君毅也在《中西哲学思想之比较研究集》中说,从宏观上看,他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在道德和艺术,西方文化的基本精神在宗教和科学。 ㈡社会经济形态的不同造成中西文化中人伦关系的差异:中国文化侧重艺术精神,西方文化侧重科学精神。 《安全文化新论》中指出,艺术精神孕育于农业社会,科学精神却从商业社会发展而来。《中西伦理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启示》(刘宗碧)一文中,提出,西方建立的是以平等、独立人格为基础的一种法理性规范;而中国建立的是以对血缘关系从属为基础的一种宗法制规范。 评述 西方人运用先进的科学征服了自然,也破坏了自然的平衡,但现代化的光辉毕竟出现在西方;中国人克制自己以适应自然,但对现代科技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也奋起直追。有比较方见差异,有差异方见和同。两种文化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让人类更幸福,而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儒教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和以基督教为核心的西方文化只有经过互相取长补短后,形成全新的文化体系,才能更合理的解决生存中的个体化满足问题,从而是得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

商业银行差异化经营

商业银行差异化经营 陈伟霞 摘要: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业基本上从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市场竟争越来越激烈,产品同质化日益加剧。因此,我国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必须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差异化经营战略,从而帮助银行摆脱同质化竟争的压力,提高银行的核心竟争力。本文主要从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战略趋同的表现入手,借鉴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实施差异化经营战略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差异化经营战略的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差异化;经营 伴随着我国经济金融改革开放的浪潮,我国银行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从单一到多元的发展历程,逐步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行,以国有商业银行为卞体,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并存的多元化银行体系,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然而在银行业组织体系走向多元化的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却普遍存在同质化倾向,导致了非理性的ili场竞争,人人限制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战略的同质化,不能满足金融ili场日益差异化的需求。随着外资银行的涌入和中小股份制银行的壮人,我国商业银行而临着激烈的竞争,要想在竞争中赢得优势,就必须有民远的战略眼光,克服商业银行的同质化倾向,实施差异化经营战略,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一、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战略趋同的表现 (一)市场定位趋同 定出定位同质化是指我国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都实施跨Ix.域经营战略,并且把重点都放在了经济发达地Ix_和中心城ili o从表而看,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层次分明,卞要有国有商业银行、区域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ili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但每个银行都在积极拓展业务,想做得更人更强,占有更多的ili 场份额,出现了Ix.域性银行向全国及海外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向城ili发展等现象。这些现象致使我国商业银行ili场定位走向同质化,经济发达地Ix_和中心城ili占有人量的金融服务,甚至出现恶性竞争,而西部地Ix_和农村缺乏相应的金融服务,不能很好地享有金融服务的功能。 (二)产品设计趋同 对商业银行来说,提供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能否得到ili场认可、欢迎是非常重要的。但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产品功能、服务内容差异不人,产品、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既没有特色也没有赢得竞争优势。客观的说,商业银行产品在本质上是同质的,是可以相勺_效仿的,儿乎所有创新性的银行产品都能无成本的模仿。虽然银行产品可以效仿,但各商业银行的服务能力和客户的认同是无法照搬的,而这又是银行竞争力的体现。日前,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之间在产品种类上差异不人,但客户认可和服务能力方而还有很人差距。我国商业银行已经树立了为客户服务的理念,但实践中仍以产品为中心,机械模仿其他银行的创新产品,造成自身业务种类多但质量低下的后果,无法满足客户的具体需求,也得不到客户的认可。 (三)业务定位趋同 在商业银行体系多元化背景下,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进行了限制,所以,各类商业银行都拥有多元化的业务范围,涉及到本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