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hina Biotechnology Vol25 No9 2005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hina Biotechnology Vol25 No9 2005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hina Biotechnology Vol25 No9 2005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China Biotechnology, 2005, 25(9):94~98

植物遗传转化新技术和新方法*

陈英黄敏仁**王明庥

(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和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37)

摘要目前通过遗传转化技术获得了许多植物的转基因植株,一些重要农作物转基因新品种已进入产业化阶段,展现出极好的应用前景。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如何提高遗传转化效率和转基因安全性等方面,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不断出现并得到应用,如胚状体再生系统、叶绿体转化系统、超声波辅助农杆菌介导法、位点特异重组MAT vector系统、正选择系统以及新的转基因分子检测方法,使遗传转化技术向高效、安全方向发展,新一代的转基因植物也将会更适应人们和生态环境的需求。

关键词植物基因工程遗传转化效率转基因安全性

收稿日期:2005 04 28修回日期:2005 06 09

*江苏省高技术研究项目(BG2003304)和校高学历人才基金项目

** 通讯作者,电子信箱:mrhuang@https://www.360docs.net/doc/dc14926274.html,随着植物遗传转化技术的不断改进,越来越多的植物获得了转基因植株,一些重要的农作物,如棉花、玉米、番茄等,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的优良新品种,已得到大面积推广,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在进一步提高转基因效率,外源基因定点、定量、稳定地转移到植物基因组,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及后代中的遗传和表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研究。而同时,基于公众对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产生的疑虑和争议,促使人们继续探索和发现新的更为安全和有效的转化体系,如叶绿体转化研究和无选择标记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就目前应用于植物遗传转化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综述。

1新的遗传转化受体系统——胚状体再生系统成功的遗传转化首先依赖于良好的植物受体系统。胚状体再生系统是最理想的基因转化受体系统:体细胞胚是由具有卵细胞特性的胚性细胞发育而来,接受外源DNA的能力强,是理想的基因转化感受态细胞;体胚发生多为单细胞起源,转基因植株嵌合体少;体胚具有两极性,在发育过程中可同时分化出芽和根,形成完整植株;体细胞胚个体间遗传背景一致,无性系变异小;体胚发生繁殖效率高、可通过生物反应器进行大规模生产。

自1988年体细胞胚转化技术在美国西部核桃(Jugalansregia L.)转Npt II基因获得成功以来,已经在苜蓿[1]、大豆[2]、葡萄[3]、可可[4]、非洲枸杞[5]、罂粟[6]等植物中相继获得成功。在农杆菌介导的非洲枸杞遗传转化研究中发现,采用茎段直接分化系统或愈伤组织再生系统,分化的不定芽90%以上玻璃化,只有30%能再生完整植株。而Mazur等[7]2002年采用胚状体再生系统,转基因植株形态和核型正常,转基因胚性愈伤长时间保持高效体胚分化频率和植株再生频率,通过1次转化即可获得大量的转基因植株。此外,体胚则可用于快速的转基因检测,有利与对转基因植株进行早期分子鉴定。

目前采用胚状体再生系统进行转化主要是报告基因,如Gus和GFP。Charity等[8]通过该系统将bar基因转入火炬松,转基因植株在4 kg/h的除草剂压力下生长正常,且外源基因表达稳定,说明利用胚状体再生系统进行转基因是可行的。

2新的遗传转化载体系统——叶绿体转化系统目前载体转化系统仍是植物基因转化研究中

使用最多、机理最清楚、技术最成熟的转化系统,并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Ti质粒、Ri质粒和病毒转化载体系统的基础上,又发展了一些新的载体系统。其中,由于叶绿体遗传系统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具有可同时进行多基因转化、表达原核性、超量表达、后代遗传稳定、定点整合、不会产生基因沉默及母性遗传和安全性好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005, 25(9)陈英等:植物遗传转化新技术和新方法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hina Biotechnology Vol.25 No.9 2005

近几年,叶绿体转化(chloroplast transformation)研究有了很大突破:(1)随着转基因技术研究的深入,除基因枪转化法外,产生了一些新的转化方法:农杆菌介导法、玻璃珠法、电激法、纤维注射法、PEG法等。(2)通过同源重组技术解决了外源基因定点整合到叶绿体基因组的问题。常选用的片段有:rcbL/aacD, 16strnV/rps2rps7, psbA/trnK, rps7/ndhB [9]。(3)采用叶绿体特异的启动子和终止子(如光系统II作用蛋白基因psbA启动子和终止子,核糖体RNA基因FITI的启动子)实现外源基因的高效表达[10]。(4)采用筛选标记基因,或在转化前降低受体细胞叶绿体基因组拷贝数等方法实现叶绿体基因组的同质化。一般选用的选择标记基因有突变型16SrRNA基因、NPT II基因以及aadA基因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等[11]。自1990年Svab等利用基因枪法获得烟草叶绿体转基因植株,首次在高等植物叶绿体中使外源基因获得稳定表达以来,叶绿体基因组转化技术已拟南芥、马铃薯、油菜、番茄和水稻等高等植物中获得成功[9]。

3新的遗传转化方法——超声波辅助农杆菌介导法农杆菌介导法具有简单、快速、高效、多为单拷贝插入以及遗传稳定性好等特点,是植物基因工程研究的首选。研究表明,转基因受体材料的生长状态、农杆菌感染能力、添加创伤反应诱导物以及通过改变创伤方式增强受体材料被有效感染的能力等因素对转化频率影响较大。因此近年来在增强受体材料被有效感染能力方面发展了一些新技术,如超声波辅助农杆菌介导法(sonication assisted agrobacterium mediated transformation,SAAT)、低能离子束(low energy ion beam)与农杆菌介导结合法,基因枪与农杆菌介导结合法以及负压与农杆菌介导结合法等,均可增强农杆菌侵染,提高转化效率。

SAAT法集合了超声波法和农杆菌介导法的优点,近年来常被用于提高植物的转化效率,并在一些植物上(玉米、黄瓜、苦豆子、花生、苹果和油棕榈等)取得成功。农杆菌转染时,将转化材料浸在农杆菌悬液中, 进行超声波处理,在目标材料的表层和深层可能产生超声波的空化效应,即气泡闭合形成瞬间高压,连续不断的高压象发生一连串小“爆炸”不断地冲击材料表面,造成许多微损伤,有利于农杆菌进入组织内部,同时从伤口处分泌出较多的酚类物质, 有助于提高农杆菌的转化活力,明显地提高农杆菌的感染效率。但高强度和长时间的超声波处理可能损伤外植体和核基因组DNA,降低转化率,因此超声波处理强度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

此外,其它转基因方法或某些物理因素与农杆菌介导转化技术联用能有效地提高转化效率。Bidney等[12]报道用基因枪轰击烟草和向日葵顶端分生组织,造成细小的伤口,再进行农杆菌侵染,取得了比刀切等方法大100倍的转化效率。另外,Kohler等[13]和Benediksson 分别报道先用电离射线(如10~15GY的X射线)或非电离射线(20Jm2的紫外线)处理受体植物细胞(烟草、矮牵牛、黑芥等),而后再施以转基因处理,可提高转化频率3~7倍。

4新的遗传转化筛选标记标记基因是筛选和鉴定转化的细胞、组织和转基因植株的有效方法。标记基因在转基因成功后一般来说是多余的或者有害的,对人类自身和生存环境产生潜在的威胁。因此,无筛选标记基因和安全的筛选标记基因植物遗传转化系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4.1位点特异重组MAT vector系统

目前去除选择标记基因的转化系统主要有共转化(cotransfomation)系统、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site specific recombination system)、转座子元件(transposable elements)系统和位点特异重组MAT vector系统(multi auto transformation system)。

MAT vector系统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该系统将受诱导型启动子调控的重组酶基因与克隆于两段同源序列之间的标记基因连接到同一载体上,构建成双元载体导入植物中。对转基因植株进行化学诱导,表达重组酶,促使同源序列发生重组,从而将标记基因去除(图1)。与前3种途径相比,该系统不需要对初级转化体进行有性杂交,从发生分离的后代中筛选出不含选择标记基因的植株,因此更适宜于繁殖周期长的林木和需无性繁殖的作物的遗传改良,同时也使多次转化成为可能。

图1通过GST-MAT系统获得无选择标记植株[14]

●:插入位点; :T-DNA边界; :识别位点; :目的基因;GST11 Ⅱ启动子:来源于玉米,受除草剂解毒剂“Safener”诱导;ipt: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筛选标记基因

Fig.1 Obtaining marker-free transgenic

plant by GST-MAT

目前MAT vector系统主要有2类:ipt型[14]和rol型[15]。Ebinuma等[14]用ipt-type MAT vector系统获得了无选择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杂种杨树。Endo等[16]也利用ipt-type MAT vector系统,仅通过一次转化即获得了无选择标记的转基因水稻,并且诱导无选择标记植株的频率高达25.5%。而Minlong等[17]则采用rol-type MAT vector系统对Antirrhinum majus L进行遗传转化,获得了无选择标记基因的GUS转基因植株。

4.2正选择系统

正选择系统(positive selection system)是相对于负选择系统,即抗生素筛选系统而言的。正选择系统主要选用糖类代谢酶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可获得比负选择系统更高的转化频率,并且糖类代谢酶标记基因安全、筛选剂价廉,有望成为植物转化研究中的主导筛选系统。目前,用于正选择系统的糖类代谢酶基因有:1,6 磷酸甘露糖异构酶(phosphomannose isometase)基因pmi和木糖异构酶(xylose isomerase)基因xylA。

pmi编码6 磷酸甘露糖转移酶(PMI),催化6 磷酸甘露糖(M 6 P)转变为植物细胞可代谢的6 磷酸果糖(F 6 P),反应消耗ATP。在含D 甘露糖的筛选培养基上,在植物细胞内源的己糖激酶催化作用下,细胞不断将甘露糖转变成M 6 P。非转化细胞因缺乏PMI,不能继续代谢,造成细胞内M 6 P的积累,同时伴随着ATP和磷酸基的大量消耗,从而生长受到抑制;转化细胞则能将M 6 P转变为F 6 P,可继续代谢为细胞提供能量,能在筛选培养基上利用甘露糖作为碳源进行生长和扩增。目前来源于E. coli 的pmi已成功应用于甜菜[18]、玉米[19]、木薯[20]和水稻[21]的遗传转化。该系统在转化水稻幼胚时,转基因植株中标记基因pmi的转化率为41%,其中85%的植株为gus阳性,比nptII的转化率高1倍以上[22]。

xylA克隆于Thermoanaerobacterium thermosulfuro genes,已转入马铃薯、烟草和番茄中,获得了转基因植株[23]。xylA作用原理与pmi相似,所编码的木糖异构酶催化D 木糖和D 木酮糖之间相互转变。Haldrup等[23]将xylA标记基因置于CaMV35S启动子和Ω增强子调控下,与npt II抗性标记基因对植物细胞的筛选效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非优化的条件下,D 木糖筛选的马铃薯、番茄转化率明显高于卡那霉素筛选。若条件优化,转化频率还可进一步提高。D-木糖筛选烟草的转化率虽比卡那霉素筛选时降低,但也可以取得良好的筛选效果,而且D-木糖筛选的植株生长状态较好。此外,以来源于Streptomyces rubiginosus的xylA作为标记基因,报告基因gus作为目的基因转化马铃薯,结果再生植

株中gus转化率达32%,比利用npt II作标记基因时提高了9倍[24]。

5新的分子检测方法——实时定量PCR在植物遗传转化中,一般外源基因随机插入染色体1~2个拷贝时基因的表达效率最高,多个拷贝时基因表达效率降低甚至沉默。因此越早对转基因植株进行分子检测,验证外源基因插入的拷贝数,对下一步的实验越有利。目前,检测基因的拷贝数一般采用经典的Southern杂交技术,但是该方法费时、费力、试剂昂贵,需要大量的植物材料,同时还可能因为基因重排(rearrange)丢失酶切位点,导致实验结果误差。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技术可快速、准确、高效地检测到转基因的拷贝数。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主要通过荧光报告物对PCR反应进行实时检测。荧光报告物可以是特异性的(如Taqman probes, molecularbeacons, FRET probes)和非特异性的(如SYBR Green I)。PCR产物量与起始模板量成正比。因此选取基因组中的某个单拷贝基因为对照,精确定量待测样品起始模板量,进行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最终对反应结果进行客观、快速的统计分析,即可准确、方便地检测出每一转基因植株中所含的拷贝数,即使发生基因重排,也不会产生误差。Giovanna等[25]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对转基因番茄的一个内源单拷贝基因tomato ascorbate peroxidase (apx)和两个外源基因tomato spottedwilt virus (TSWV N) 和nptⅡ进行了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检测。结果表明,虽然两个外源基因TSWV N和nptⅡ插入于同一T DNA中,紧密连锁,但所检测到的拷贝数在同一转基因植株中却不尽相同(表1),这可能是由于转化基因盒(transformation cassette)在插入植物基因组中时发生了某种修饰,导致基因重排,而采用一般的分子检测,如Southren杂交是无法检测到的。

表1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检测TSWV N

和nptⅡ插入拷贝数[26]

Table 1Real time PCR estimates of copy number for

TSWN N and npt Ⅱ transgenes and rearrangements

转基因株系〖〗TSWV N〖〗nptⅡ〖〗基因重排111 6〖〗1〖〗1〖〗否99 1〖〗1〖〗1〖〗否1 2 c〖〗1〖〗2〖〗是110 1〖〗2〖〗2〖〗否46 1〖〗2〖〗1〖〗是80 1〖〗2〖〗2〖〗否127-1〖〗2〖〗4〖〗是133 1〖〗3〖〗3〖〗否1 1〖〗3〖〗2〖〗是30 4〖〗3 4〖〗3〖〗?113 12〖〗3 4〖〗3〖〗?20 2〖〗7 10〖〗9 10〖〗?197 1〖〗7 10〖〗5〖〗是118 2〖〗0〖〗5〖〗是110 1(纯合体)〖〗2〖〗2〖〗否6展望植物基因工程自诞生以来已经取得了许多激动人心的成绩。我国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专项”,旨在加快我国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进程,提高我国在此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转基因植物产业。在专项的大力资助下,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分离和克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建立了一系列安全、高效的转基因体系,获得了一批转基因植物,一部分转基因新品种已进入田间释放阶段。

但遗传转化技术毕竟是一门年轻的技术,随着研究的深入,在看到其诱人前景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遗传转化的效率、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的时空表达特性及在后代中的稳定遗传性、转基因植株田间释放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等,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相继产生了上述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相信在科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植物遗传转化技术将不断发展和完善,必将为农业和林业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也带来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参考文献

[1]黎茵,黄学林,肖洁凝,等. 根癌农杆菌介导苜蓿体胚转化及转基因植株再生.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43(4): 79~85

Li Y, Huang X L, Xiao J N, et al.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Sunyatseni, 2004, 43(4): 79~85

[2]王晓春,刘尚前,季静,等. 农杆菌介导的大豆体细胞胚遗传转化系统的优化研究. 大豆科学, 2004, 23(3): 200~204

Wang X CH, Liu SH Q, Ji J, et al. Soybean Science, 2004, 23(3): 200~204

[3] Das D K, Reddy M K, Upadhyaya K C, et al. An efficient leaf disc culture method for the regeneration via somatic embryogenesis and transformation of grape (Vitis vinifera L.). Plant Cell Rep, 2002, 20(11): 999~1005

[4] Maximova S, Miller C, Ant G, et al. Stable transformation of Theobroma cacao L. and influence of matrix attachment regions on GFP expression. Plant Cell Rep, 2003, 21:872~883

[5] Hu Z, Yang J, Guo G Q, et al. High-efficiency transformation of Lycium barbarum mediated by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and transgenic plant regeneration via somatic embryogenesis. Plant Cell Rep, 2002, 21:233~237

[6] Park S U, Fachini P J. Agrobacterium mediated 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Carlifornia poppy, Eschscholzia californica Cham., via somatic embryogenesis. Plant Cell Reports, 2000, 19: 1006~1012

[7] Mazur B, Krebbers E, Tingey S. Gene discovery and product development for grain quality traits. Science ,1999,285:372~375

[8] Charity J A , Holland L , Grace L J. Consistent and stable expression of the nptII, uidA and bar genes in transgenic Pinus radiata after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mediated transformation using nurse cultures. Plant Cell Rep, published online:2004

[9]Maliga P. Progress towards commercialization of plastid transformation technology. Trens in Biotechnol, 2003, 21(1):20~28

[10]侯丙凯,于慧敏,夏光敏. 用于叶绿体遗传转化的表达载体. 遗传, 2002, 24(1):100~103

Hou B K, Yu H M, Xia G H. Hereditas, 2002, 24(1):100~103

[11] Sidorov V A, Kasten D, Pang S Z, et al. Stable chloroplast transformation in potato use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in a plastid marker. Plant J, 1999,19(2):209~216

[12] Bidney D, Scelonge C, Martich J, et al. Microprojectile bombardment of plant tissues increases transformation frequency by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Plant Mol Biol, 1992,18: 301~313

[13] Kohler F, Cardon G. Enhancement of transformation rates in higher plants by low-dose irradiation: Are DNA repair systems involved in the incorporation of exogenous DNA into the plant genome? Plant Mol Biol, 1989,12:189~99

[14] Ebinuma H, Sugita K, Matsunaha E, et al. Selection of marker-free transgenic plants using the isopentenyl transferase gene.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7, 94: 2117~2121

[15] Ebinuma H, Sugita K, Matsunaha E, et al. Systems for the removal of a selection marker and their combination with a positive marker. Plant Cell Rep, 2001,20:383~392 [16] Endo S, Sugita K, Sakai M, et al. Single-step transformation for generating marker-free transgenic rice using the ipt-type MAT vector system. Plant J,

2002 ,30(1):115~22

[17] Minlong C, Takayanagi K, Kamada H, et al. Transformation of Antirrhinum majus L. by a rol-type multi auto transformation (MAT) vector system. Plant Science, 2000, 159(2):273~280

[18] Morten J, Iain D , Jette K ,et al. Analysis of mannose selection used for transformation of sugar beet . Molecular Breeding, 1998,4 (2): 111~117

[19] Negrotto D, Jolley M, Beer S, et al. The use of phosphomannose isomerase selectable marker recover transgenic maize plant (Zea mays L) via Agrobacterium transformation. Plant Cell Rep,2000,19(8):798~803

[20] Peng Z , Ingo P , Johanna P K. Efficient production of transgenic cassava using negative and positive selection. Transgenic Research, 2000,9 (6): 405~415 [21] Paola L, Ye X, Lngo P. Effective selec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transgenic rice plants with mannose selective agent. Molecular Breeding, 2001,7(1):43~49 [22]Haldrup A, Petersen S G, Okkels F T. The xylose isomerase gene from Thermoanaerobacterium thermosulfuro genes allows effective selection of transgenic plant cells using D-xylose as the selection agent. Plant Mol Biol, 1998 ,37(2):287~296

[23] Haldrup A, Petersen S G, Okkels F T. Positive selection: a plant selection principle based on xylose isomerase, an enzyme used in the food industry. Plant Cell Reports,1998,18(1):76~81

[24] Vaucheret H, Béclin C, Elmayan T, et al. Trabsgene-induced gene silencing in plants. Plant J, 1998,16:651~659

[25] Giovnna M, Paolo P, Anna M V, et al. Estimating the number of integrations in transformed plants by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BioMed Central Biotechnology, 2002,2(1):20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y and Methods in Plant Transformation

CHEN YingHUANG Min renWANG Ming xiu

(Key Lab of Forest Genetics and Gene Engineering of Nanjing Forest UniversityNanjing210037,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many genetically plants were obtained and some important transgenic crops were commercialized. Some new transgenic technology and methods were explored and used, such as: somatic embryogenesis system, chloroplast transformation system, sonication assisted agrobacterium mediated transformation, multi-auto-transformation system, positive selection system and 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 The transgenic technology will more and more efficient and safe and the future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will be adapted to consumers and environment. The characterizations, up to date development and the prospect of application of these new transgenic technology and methods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Plant gene engineeringTransformation rateTransgenic plants safety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2016年投稿须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2016年投稿须知 王莉莎,张楠,王蕾,赵萌,《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社,辽宁省沈阳市110180 2016稿约导读— 1 杂志出版目标与范围 2 投稿、审稿、出版周期及开放获取 3 采用稿件热点方向 4 稿件模板 5 对原创性基础或临床研究论文的要求 6 论文撰写指南 7 对文章学术不端的检测8 为文章第一或通讯作者注册身份识别码(ORCID) 9 鼓励作者出版前将文章数据注册到开放获取公共平台(中国DOI存储库/国际Figshare平台) 10 期刊与文章作者的版权约定 11 欢迎作者撰写能与期刊互动栏目的文章 12 与本刊的联系方式 关键词:稿约,出版;期刊;体例;规范;创新DOI:10.3969/ 中图分类号:R318 1 杂志出版目标与范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杂志是国内唯一一本专注出版组织工程领域研究结果的经同行评议的开放获取期刊。期刊以面向国际立足本土为出版宗旨,以双盲严谨的审稿流程,科学规范的编辑服务,优质快速的出版周期,办中国组织工程领域最优秀的学术期刊为工作目标。期刊曾经2届被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并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国第一批数字出版示范单位”。 2016年杂志将重点出版来自于组织工程领域的干细胞培养与移植,生物材料选择与应用,骨科组织植入物研究,组织工程细胞学实验,动物模型构建等方面的优秀文章,出版来自于组织工程在体客观量化评价、精准医学研究、以及具有转化医学意义的大动物实验结果的文章。期刊在重点关注上述问题的同时,也尤为关注和支持年轻科研工作者的创新性成绩,以严格的审稿时间和加快的出版速度,支持国家级、省级基金支持项目优秀文章的快速发表。 本刊尤其欢迎具有临床试验注册号的临床试验文章,欢迎基础研究文章原始数据获得注册号的文章,期刊致力于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转化,希望我们出版的精品栏目及其优秀文章,能对更多青年研究工作者产生良好的启发和指导作用。对于医疗器械和制药企业的 一些早期和后期市场领域的优秀试验 研究成果,期刊也予以考虑,这些也 会对临床工作者的实践工作产生良好 的指导作用。 杂志发表的文章类型包括研究原 著、综述、研究方案、研究结果、研 究假设、学术探讨、评论、编读交流、 临床实践、影像图片等中英文文章。 文章体例详细要求详见www. https://www.360docs.net/doc/dc14926274.html,文章模板栏目。 2 投稿、审稿、出版周期及开放获 取 2.1 在线投稿平台作者可以通过, @ https://www.360docs.net/doc/dc14926274.html,或咨询专线024- ,或手 机。投稿后,当论文已处于审稿或等 待审稿状态时,1个月内请勿将稿件 再投至他刊。 2.2 投稿如果您已经阅读了本刊 投稿须知并且准备投稿,请确定上传 文档应包括以下内容: 完整的论文应包括:文题、作者 单位、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 表格及致谢、参考文献等内容。 本刊要求的辅文内容。 推荐2-4位小同行专家审稿人。 上述文件应在同一文档中,以 word文件上传。另外,图片应以单独 的300像素jpeg或tif形式分别上传。 请将组合图分割为独立图片,如图 1a、图1b和图1c,标注适当的图例 后分别上传。无需将图片整合入word 文档中。 关于出版的更多要求,详见 2.3 投稿后的同行评议每篇稿件都 要经过2位以上同行专家盲法审稿评 议。审稿人来自由国内外学科小同行 组成的杂志审稿专家队伍,所有发表 在杂志的文章都将经过严格的双盲同 行评议,期刊将在投稿后4周内通知作 者审稿意见。根据审稿意见,编辑部 决定稿件返修,再审,被接受或退稿。 2.4 出版周期 2.4.1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坚 持精审快发的出版流程 精审:文章投稿后要接受2-4名小 同行专家审稿7-30天。 快发:一般稿件3-6个月出版;有 可申请加急优先出版条件的稿件,外 审通过后文章可在2-3个月内出版。 2.4.2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申 请加急发表稿件的条件 有省以上基金项目支持课题的创 新性研究稿件; 有原始实验数据DOI注册号的基 础研究稿件; 有北美临床试验中心注册号的临 床研究稿件; 2.5 杂志对作者的出版后服务出版 前与作者核对通讯地址及联系方式, 作者需准确回复。之后杂志将以特快 专递免费邮寄赠送2本期刊及5份彩 色抽印本。作者也可在印刷前向杂志 社订购更多的彩色抽印本或杂志,以 利于更好的传播论文的学术及技术经 验。文章出版后每月将通过电子报、 手机公众微信、纸版发行等多种线上

中文核心期刊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简称“统计源期刊”)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总览》)和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分别列出的核心期刊表和统计源期刊表是国内作者发表论文应用最广的选刊标准,它们都是经过一定的选刊原则筛选出的高质量的期刊目录,也是科研院所进行学术成果评价时最常利用的参考工具。两者既有关联,又有区别。本文以2004年版《报告》与《总览》为依据,以其中的生物医学类期刊为例,对两者进行比较。 1、核心期刊与统计源期刊 对某一主题而言,将科学期刊按照其登载相关论文数量的减序排列时,可以分出对该主题最有贡献的核心区以及论文数量与之相等的几个区,位于核心区的期刊称为核心期刊。广义的统计源期刊是指被各类检索系统、数据库等收录而作为其文献统计来源的期刊。 《总览》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术期刊评价及文献计量学研究”的子课题——中文核心期刊评价研究的成果,研究人员采用文献计量统计与定量评价,同时结合学科专家对定量评价结果的定性评审形成最终研究成果[1]。《总览》所确定的核心期刊表在国内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应用范围比较广泛。 《报告》是按照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期刊引证报告》的模式,结合中国期刊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在中国出版(不含港、澳、台)的1576种(2004年版)科技期刊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又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是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科技统计源

期刊目录。因其受科技部委托,带有官方色彩,权威性名列国内首位,人们习惯称其为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期刊

刊名: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ISSN:1000-6710 CN:11-1298/R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邮发代号:82-77 创刊时间:1982 复合影响因子:0.7800 综合影响因子:0.5000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14)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 1996年(第二版), 20 00年版, 2004年版, 2008年版, 2011年版, 2014年版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期刊简介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学术期刊,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国内统一刊号:CN11-1298/R,国际刊号:ISSN1000-6710。本刊自1982年创刊以来,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 坚持贯彻党和国家的体育、科技、卫生方针政策以及“双百”方针,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中国运动医学科研与临床工作的进展,促进国内外运动医学学术交流, 为增强中国国民体质和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服务。本刊的读者对象主要为体育与医疗卫生系统从事科研、临床、教学等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医务工作者、教练员和院校广大师生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期刊栏目设置 本刊主要栏目:专家论坛、研究快报、论著、技术方法、综述、理论探讨、科研报道与临床总结、病例报道、队医园地、文摘、译文等。

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流派

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八大流派 ——以1990年代为时间划界 一、生命·实践教育学派 二、生本教育学派 三、生命化教育学派 四、主体性教育学派 五、新教育学派 六、情境教育学派 七、情感教育学派 八、理解教育学派 一、生命·实践教育学派 代表人物:叶澜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理论及推广性、发展性研究”,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该课题是在1994-1999年“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阶段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所开展的延续性课题;1999年5月启动,2004年5月通过鉴定结题;2004年5月—2009年5月为成型阶段。 目的:形成新的基础教育观和创新型学校。在《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上,叶澜教授又明确提出了“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创建而努力”这一创建学派的明确目标。 三个“层面”:1.新基础教育理论研究;2.学校教育活动整体改革的设计; 3.学校教育改革实践研究。

三个“更新”:1.基础教育观念系统的更新;2.学校教育日常活动方式的更新;3.师生学校生存方式的观念更新。 四个还给:“新基础教育”所追求的改革效应是: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2.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3.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4.把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四项研究任务:“新基础教育”研究定位于学校转型性研究。显性的目标是为了建设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符合时代发展的学校。 1.学校转型变革的背景与总体性研究(包括当代特征、教育变革趋势、学校转型内涵、总体构成等); 2.学校转型性变革中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更新研究(涉及培养目标、课堂教学、班级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管理评价等方面,以及一些相关的教育基本理论等。); 3.中小学基础学科教育改革的系统深入研究; 4.学校转型性变革研究的路径与策略以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多重关系的方法论研究。 二、生本教育学派 代表人物:郭思乐教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实验过程:2002年,“生本教育”实验进入香港,2005年,进入澳门。2007年,在广东省教育厅的直接推动下,“生本教育”实验开始在全省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开展,首批学校有15所。2008年,“生本教育”北上江苏、江西、北京等地,一批实验学校相继涌。生本教育目前在100多所小学和20多所中学进行实验。生本教育的实验已经收到良好的效果,成为当今中国八

免收审稿费的国内医药学期刊

注:请区别审稿费和版面费。杂志社可能会根据需要再次启动收费。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核心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不收审稿费,作者还有一定稿费可拿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文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审稿周期不超过两个月,也有稿费可拿 《检验医学》双核心期刊。 《中国肺癌杂志》中文的核心免审稿费的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免收审稿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工作作风严谨,审稿快。网站直接投稿。 《儿科临床杂志》审稿严谨,审稿较慢。 《中国实验诊断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国际病毒学杂志》 《中国药房》科技核心,周刊,稿件量大,中稿相对比较容易。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双核心,半月刊,稿件要求不太高,比较好中。 《环球中医药》科技核心,稿件要求质量不高,审稿周期短,可以一试。 《科学技术与工程》双核心,旬刊,稿件要求低,审稿周期短,审稿费可以在录用以后和版面费一起寄,权当免审稿费。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SCD核心库期刊,审稿周期短,版面费400/版。 《中国医学伦理学》科技核心期刊,无需单位推荐信。 《肿瘤防治研究》本刊免收审稿费。由于《肿瘤防治研究》为OA期刊,按照国际惯例,对确认刊载的稿件收取一定费用。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已含其他形式出版稿酬),并赠当期杂志两册。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SCI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SCI 《中国中药杂志》双核心,本刊免收稿件处理费。 《中草药》双核心,本刊不收论文审稿费。 《江苏中医药》科技核心,本刊不收审稿费。 《辽宁中医杂志》科技核心,凡投本刊的稿件一律不收审稿费。 《中医杂志》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核心期刊,郝希山院士任主编 《河北医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期刊。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华老牌期刊。 《华西医学》核心期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主办。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科技核心,不但不要审稿费而且不要版面费。 《环境科学》环境类核心期刊 《环境科学学报》环境类核心期刊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核心期刊 《中国运动医学》核心期刊 《中医药学报》核心期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出版

meta分析写作模板-中国组织工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文章的写作模板及要求 文题(≤30个字): 明确本研究报告是系统综述、meta分析、还是两者兼有, 文题内容是否新颖?是否重要?是否与临床医生关注的问 题有关系? (全体作者及单位、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简介,学历,职称、 邮箱,16位ORCID号,手机号) 摘要(结构式四段论) 目的:简要2,3句话阐述文章背景及目的。 方法:包括检索数据库、主要代表文章特征检索词、时间 段、纳入研究的依据、简要入组标准、研究对象和干预措 施以及数据分析方法,并描述文献质量分析方法、meta分 析软件、主要和次要结局名称及观察的统计量指标类型。 结果:先说明文献质量的结果,应有相关主要meta分析 组间高低比较的结果,附统计量数值。 结论:结论需客观回答文题和目的提出的问题,说明研究 的主要结论、局限性和展望。 关键词:8个 基金资助:基金名称,编号,项目负责人姓名 0 背景(500-800字) 总体要求: (1)介绍当前已知的研究理论基础; (2)通过对研究对象、干预措施、对照措施、结局指标和研 究类型(participants,interventions,comparisons, outcomes,study design,PICOS)5个方面为导向提出所 需要解决的研究问题,附背景文献; (3)需说明国内外是否有类似meta分析研究发表?文章的 特点? (4)最后需交代研究目的、立体依据、实践依据、创新点和 临床实践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1.1.1 检索者: 1.1.2 资料库:如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维普,万方和中国知网数据库等。 1.1.3 中英文检索词: 1.1.4 检索时间范围(包括最后检索日期): 1.1.5 文献检索策略:以图或类表形式展示,至少说明一个资料库的检索方法,包含所有检索策略的使用,使检索结果可以重现,最后还需说明检索软件及手动检索的应用情况。 如: PubMed数据库检索策略(检索词后面标记检索符号,举例参考):1.2 纳入与排除标准:将指定的研究特征(如研究对象、干预措施、对照措施、结局指标和研究类型5个方面的要求,还应包括随访期限)和报告的特征(如检索年限、语种和发表情况)作为纳入研究的标准,并给出合理的说明。注意排除标准不要描述成纳入标准的否定内容。 1.2.1 纳入标准 (1) #1 lumbar disc herniation [Title/Abstract] #2 LDH [Title/Abstract] #3 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Title/Abstract] #4 RLDH [Title/Abstract] #5 #1 OR #2 OR #3 OR #4 #6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discectomy [Title/Abstract] #7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Title/Abstract] #8 PTED [Title/Abstract] #9 PELD [Title/Abstract] #10 #6 OR #7 OR #8 OR #9 #11 recurrence [Title/Abstract] #12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Title/Abstract] #13 recrudescence [Title/Abstract] #14 relapse [Title/Abstract] #15 #11 OR #12 OR #13 OR #14 #16 #5 AND #10 AND #15 中文数据库检索策略如下(举例参考): #1冠心病 #2心绞痛 #3复方丹参 #4通心络 #5临床 #6 1 in 摘要 #7 2 in 摘要 #8 3 in 摘要 #9 7 or 8 #10 8 and 9 #11 1 in篇名 #12 2 in篇名 #13 4 in摘要 #14 5 in摘要 #15 11 or 12 #16 13 and 14 #17 15 and 16 #18 10 and l7 1

中国科技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dc14926274.html, 中国科技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国科技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走向繁荣的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庆祝《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创刊25周年.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10期.刘雪立. [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创刊25周年感悟.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10期.马智. [3].《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论文被WebofScience数据库引用分析.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9期.鲍国海. [7].《新疆医科大学学报》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的启示.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4期.周芳. [8].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网站建设现状.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5期.程维红.任胜利.路文如.严谨.王应宽.方梅. [9].《电力系统自动化》和《高电压技术》入选“第2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电力系统自动化》.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1年24期. [10].中国科技服务业区域非均衡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6年1期.张清正.魏文栋.孙瑜康. 二、中国科技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浙江中医药大学国内期刊分级名录(1)详解

浙江中医药大学国内期刊分级名录(2011年版) 为进一步规范学校的科技活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参考其它高校期刊分类标准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浙江中医药大学国内期刊分级名录(2011年版)》。具体如下: 一、一级期刊(183种) 1.医学 1 中华医学杂志 2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3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4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5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6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7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 虫病杂志 8 中华内科杂志9 中华外科杂志 10 中华妇产科杂志11 中华儿科杂志12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3 中华血液学杂志14 中华肿瘤杂志15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6 中华肾脏病杂志17 中华消化杂志18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 中华精神科杂志20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1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2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3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4 中华骨科杂志 25 中华神经科杂志26 中华放射学杂志27 中华皮肤科杂志 28 中华烧伤杂志29 中华眼科杂志30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31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32 中华创伤杂志33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34 中华麻醉学杂志35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36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37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38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 杂志 39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 志

40 中华病理学杂志41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42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43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44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 杂志 45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46 中华护理杂志47 中华传染病杂志48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49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50 细胞研究(英文版)51 科学通报 52 解剖学报53 病毒学报54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55 中国药理学报(英文 版) 56 药物分析杂志57 中国中药杂志 58 药学学报59 中草药(中文版) 60 中国药学杂志 61 中国药理学通报62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学术版) 63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64 中华中医药杂志65 生理科学进展66 中医杂志 67 中国针灸68 中国骨伤69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自然科学 1 中国科学(A-E辑)(中、 英文版) 2 分析化学 3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 生物学报 4 数学物理学报 5 有机化学 6 动物学报(英文版) 7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8 化学学报(中、英文版)9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英文版) 10 遗传11 生命科学12 生理学报 13 中国物理(英文版)14 生物物理学报15 高分子学报(中、英文版) 16 中国物理C(英文版)17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18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 物理学报(中、英文版)20 环境科学学报21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2 动物营养学报23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4 动物学研究25 声学学报26 数学年刊(A、B辑) 27 数学学报 28 中国食品学报29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30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3.工学 1 电子与信息学报 2 电力系统自动化 3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我国基础教育现状及改革调研报告

我国基础教育现状及改革调研报告

中国基础教育现状及改革调研报告 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起点和基石。教育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既要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为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中,基础教育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基础教育改革是基础教育的全面回归,是走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正道,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减轻负担,弱化分数,提高综合素质,推行综合评估。 调研时间: .4.16—— .5.4 调研对象:语文老师(石老师)、数学老师(倪老师)、英语老师(雷老师)物理老师(李老师)调研目的:了解中国当前基础教育的现状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 调研方式:电话访问、网络、QQ访问 四位老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都曾经当过班主任老师。 对四位老师的采访过程如下: 我说:老师,你好,请问你现在方便吗?能够问你几个问题吗? 答:好,我现在没事,你问吧。 问:老师,请问您认为中国的教育出问题了吗?有怎样的问题呢? 石老师答:中国当前的教育确实是出了问题。我认为有以下

几个问题:(1)教育的目标不正确了,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位置,使学生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活得更有质量。可是教育却成了功利主义的工具。孩子每天被压得透不过气来,从小就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为分数而起早贪黑,奋斗不止,甚至孩子会厌学逃学,用各种形式来进行反抗。(2)中国实行的是应试教育。长期下来,几乎把有灵性的人培养成了能“适应环境的笨蛋和庸才”,都已经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限制了学生的自由个性发展。在这样的教育下,当然也就没有学习的快乐可言,失去学习的兴趣是必然的。(3)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的学习是速成的。即为了高考,制定出一整套周密的学习计划。再让学生被动的接受而去努力的学习。 问:老师,请问您觉得基础教育重要吗? 倪老师答:肯定是重要的。就比如说小学教育,对学生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特殊的。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对每个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和日常生存必须首先接受的最基本的教育,它也是以后教育的基础。从每个孩子来讲,完好的小学教育能让她的身心健康快乐的发展,学会为人处事的道理。小学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正处于这样一个起点的位置,是人生接受学校教育的开端阶段。小学孩子是懵懂无知的,小学是对学生的启蒙教育,能使她们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品质等得到发展,更能让她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探索和质疑的精神、培养合理规范的自我意识、环境意识等。小学时期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黄金

生物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生物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生态学报 应用生态学报 生物多样性 生物工程学报 遗传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微生物学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水生生物学报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生态学杂志 微生物学通报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生物物理学报 古脊椎动物学报 古生物学报 微体古生物学报 生物数学学报 生物技术 生命的化学 实验生物学报(改名为: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生物技术通报 生命科学 生物学通报 植物生态学报 植物生理学通讯 西北生物学报 植物分类学报 云南植物研究 植物学通报 武汉植物学研究 菌物学报 植物研究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广西植物 动物学报 昆虫学报 动物学研究 动物分类学报 兽类学报 动物学杂志 昆虫知识 昆虫分类学报 人类学学报 四川动物 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核心期刊表中国农业科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华北农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西南农业学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科学 上海农业学报 中国农学通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西北农业学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学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浙江农业学报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广东农业科学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湖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科学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贵州农业科学 河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农学、农作物类核心期刊表作物学报 中国水稻科学 麦类作物学报 玉米科学 杂交水稻 棉花学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大豆科学 种子 核农学报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中国棉花 作物杂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中国烟草科学 园艺类核心期刊表 园艺学报 果树学报 中国蔬菜 北方园艺 食用菌学报 中国果树 中国食用菌

中国科技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360docs.net/doc/dc14926274.html, 中国科技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国科技论文选题参考 1、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的对策 2、“入世”对中国科技出版业的影响 3、中国科技期刊如何面向国际化 4、中国科技体制改革面临六大突出问题 5、新中国科技意识发展的回顾与前瞻 6、1991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 7、中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发展的思考 8、中国科技期刊上网的形势与思考 9、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tatistics and Appraisal of Chinese Sci-tech Papers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评价工作的现状与发展 10、中国科技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的研究 11、论中国科技政策质量测度体系的构建 12、中国科技教育发展与财政投入政策 13、晚清时期中国科技传播模式研究 14、中国科技期刊产业环境及战略选择 15、2001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简报 16、中国科技金融的体系构建与政策选择 17、2001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简报 18、2007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简报 19、2000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

https://www.360docs.net/doc/dc14926274.html, 20、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及新趋势 二、中国科技论文题目大全 1、李约瑟难题对中国科技史研究的影响 2、改革:中国科技期刊走向国际的必由之路 3、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4、中国科技传播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5、谈中国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 6、影响中国科技创新需求的障碍与对策 7、中国科技需要的根本转变:建立竞争优胜体制 8、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中国科技创新政策研究 9、中国科技期刊进入六大国际检索系统的途径 10、中国科技期刊品牌评价与培育方法研究 11、《中国科技期刊研究》高被引论文特征分析 12、中国科技发展的几个重大关系问题 13、中国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理论分析框架研究 14、21世纪中国科技发展战略若干问题的讨论 15、中国科技期刊发展中的有关问题探讨 16、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 17、中国科技学术期刊经营模式与盈利模式研究 18、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的选取和调整 19、科技全球化及其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政策涵义 20、新中国科技期刊60年发展回顾与展望

2016年中国基础教育发展调研报告

2016年中国基础教育发展调研报告 前言 生源下降的整体趋势并没有得到缓解,但是小学一年级招生总量已经超过1700万,比上年明显增长60余万。从小学一年级入学新生与小学在校生总量上看,一个阶段的生源下降探底,开始小幅回升,但仍需观察。 但是从绝对的人口出生率看,仍然处于一个相对的低端平台期,10余年来一直处于1700余万左右,并没有显著变化,这也决定了未来学生的基本基数,不大可能短期产生根本性改观。 初中阶段招生量与在校生量继续下降,同时,普通高中招生量继续保持微跌的趋势,未来一个阶段高考报名人数增长无望,今年高考报名人数小幅下降2万人,停止了连续三年的反弹趋势,也基本反映了高考报名人数开始触底,未来波动不会太大。 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人数下降至601万,连续5年下降,与5年前相比,下降了31%,占高中阶段招生总量的占比也继续下探,从51%,下探至43%,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堪忧!但是另一方面,大量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只是强调家长的观念,并不能改变职业教育下滑的现状,如何从根本上下手,改变教育培养的人才结构是根本。 出国留学分流作用仍然显著,尤其是小留学生已经成为出国留学增长的引擎,中学生出国比例仍然处于高速增长时期,国际学校与国际部高烧不退。 2015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2.9万亿人民币,再次创造历史,国家在教育,尤其基础教育的投资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但是,无论从生均拨款还是从生师比看,基础教育的投资效率都值得关注。 北京,上海等地非本地户籍学生招生比例与总量显著下降,湖北江苏减招事件再次提示我们,教育治理只是社会治理的一部分,只讲自己局部利益与私立的环境下,“教育公平”实现起来还很遥远。 包括中考高考在内的选拔性考试水平化,简单化,模式化现象应该引起重视,在客观上失去选拔功能的同时,实际上起到了推动应试教育的作用。 新东方、学而思等校外辅导机构收入大幅度增长,新东方与留学相关的收入已经退居第二位,中小学校外辅导培训占据第一。学而思的核心收入来自没有升学考试的小学阶段,开班总和超过了初中与高中。从小学高年级开始,伴随年级的增长递减,开班最少的是高三。从新东方、好未来等上市公司的收入结构与开班情况看,相关部门的减负措施可能适得其反,值得我们反思。 第一章基础教育各阶段发展情况 1.1 基础教育各阶段学生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 1.1.1 新生婴儿数量稳中有降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一览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7年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目录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一览表) 合计:1723种 计算机应用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 ACTA MATHEMA TICA SCIENTIA 计算机应用研究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心肺血管病杂志ACTA MATHEMA TICA SINICA ENGLISH SERIES ACTA MECHANICA SINICA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心理学报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计算力学学报心血管病进展 ACTA PHARMACOLOGICA SINCA 计算数学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ANALYSIS IN THEORY AND 计算物理心脏杂志APPLICA TIONS ASLAN JOURMAL OF ANDROLOGY 继电器新技术新工艺CELL RESEARCH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新建筑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医学版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家畜生态学报新疆地质CHINA PARTICUOLOGY 检验医学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建筑材料学报新疆农业科学CHINESE ANNALS OF MA THEMATICS SERIES B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建筑机械新疆石油地质CHINESE JOURNAL OF 建筑机械化新乡医学院学报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建筑技术新型炭材料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建筑结构信号处理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CHINESE JOURNAL OF 建筑结构学报信息记录材料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建筑科学信息与控制CHINESE JOURNAL OF POL YMER SCIENCE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徐州医学院学报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建筑学报畜牧兽医学报JOURNAL CHINESE PHYSICS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畜牧兽医学报CHINESE PHYSICS LETTERS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畜牧与兽医CHINESE QUARTERLY JOURNAL OF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血栓与止血学MA THEMATICS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循环医学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2012医学类中华双核心期刊目录解析

医学类中华、双核心期刊目录(最新) 中华医学系列杂志(81种) 1 中华病理学杂志28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55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 中华超声影像学 杂志 29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 志 56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3 中华传染病杂志30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57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4 中华创伤骨科杂 志 31 中华麻醉学杂志58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5 中华创伤杂志32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59 中华消化杂志 6 中华创伤杂志英 文版 33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 志 60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7 中华儿科杂志34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 志 61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 志 8 中华耳鼻咽喉头 颈外科杂志 35 中华内科杂志62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9 中华放射学杂志36 中华皮肤科杂志63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10 中华放射医学与 防护杂志 37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64 中华血液学杂志 11 中华放射肿瘤学 杂志 38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65 中华眼底病杂志 12 中华风湿病学杂 志 39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66 中华眼科杂志 13 中华妇产科杂志40 中华烧伤杂志67 中华医史杂志 14 中华肝胆外科杂 志 41 中华神经科杂志68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15 中华肝脏病杂志42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69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16 中华骨科杂志43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70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17 中华航海医学与 高气压医学杂志 44 中华肾脏病杂志71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18 中华航空航天医 学杂志 45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 杂志 72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 志 19 中华核医学杂志46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 毒学杂志 73 中华医学杂志 20 中华急诊医学杂 志 47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74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 版 21 中华检验医学杂 志 48 中华手外科杂志75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2 中华健康管理学49 中华糖尿病杂志76 中华胰腺病杂志

201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模板】

《201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医学类期刊目录(附影响因 子) 《201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以《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为基础,采用科学客观的研究方法与评价形式,遴选中国自然科学领域各个学科分类的重要期刊作为统计来源期刊。《201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收录了在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正式出版的1933种中文期刊和116种英文期刊,共2049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201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共收录医学领域有41类学科700 42种医学综合类期刊平均影响因子为0.606,其中《FRONTIERS OF MEDICINE》《解放军医学

56种医药大学学报类期刊平均影响因子为0.597,其中《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共4种期刊影响因子超过

30种基础医学类期刊平均影响因子为0.566,其中仅《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种

35种临床医学综合类期刊平均影响因子为0.800,其中《实用医学杂志》《中国临床医生杂志》《中国全科医学》《中国疼痛医学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华全科医学》《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共9种期刊影响因 14种临床诊断医学类期刊平均影响因子为0.682,其中《中国循证医学杂志》《中华检验医

14种保健医学类期刊平均影响因子为0.688,其中《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中国康复医学 5种内科学综合类期刊平均影响因子为0.954,其中仅《中华内科杂志》1种期刊影响因子超 21种心血管病学类期刊平均影响因子为0.851,其中《临床心血管病杂志》《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中国心血管杂志》《中国循环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

中文核心期刊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简称"统计源期刊")之比较2010-04-28 22:32:38| 分类:参考文献|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本文引用自三哥·抑郁客·龙三太子·无望者《中文核心期刊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简称"统计源期刊")之比 较》 引用三哥·抑郁客·龙三太子·无望者的中文核心期刊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简称"统计源期刊")之比较 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4)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5)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6)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7)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通常所说的核心期刊应该是指北大核心期刊,一般都是这样的判断两者是否一致,搜索北大核心期 刊包含的杂志即可, 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dc14926274.html,/hxqk2004.htm 中文核心期刊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简称"统计源期刊")之比较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总览》)和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分别列出的核心期刊表和统计源期刊表是国内作者发表论文应用最广的选刊标准,它们都是经过一定的选刊原则筛选出的高质量的期刊目录,也是科研院所进行学术成果评价时最常利用的参考工具。两者既有关联,又有区别。本文以2004年版《报告》与《总览》为依据,以其中的生物医学类期刊为例,对两者进行比较。 1 核心期刊与统计源期刊 对某一主题而言,将科学期刊按照其登载相关论文数量的减序排列时,可以分出对该主题最有贡献的核心区以及论文数量与之相等的几个区,位于核心区的期刊称为核心期刊。广义的统计源期刊是指被各类检索系统、数据库等收录而作为其文献统计来源的期刊。 《总览》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术期刊评价及文献计量学研究"的子课题---中文核心期刊评价研究的成果,研究人员采用文献计量统计与定量评价,同时结合学科专家对定量评价结果的定性评审形成最终研究成果。《总览》所确定的核心期刊表在国内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应用范围比较广泛。 《报告》是按照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期刊引证报告》的模式,结合中国期刊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在中国出版(不含港、澳、台)的1576种 (2004年版)科技期刊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是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科技统计源期刊目录。因其受科技部委托,带有官方色彩,权威性名列国内首位,人们习惯称其为"统计源期刊",下文所说统计源期刊即指此目录。 2 《总览》与《统计源期刊》的相同点 2.1 理论依据相同两者都以加菲尔德引文分布规律与布拉德福分布规律为理论依据,因此可以认为 都是经过严格的文献计量学标准而获得的核心期刊。

中国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机会不平等及其变化.pdf

中国基础教育领域中的 X 机会不平等及其变化 刘精明 摘要:把握教育不平等的变化方式与变化条件是推进教育公平不可或缺的研究工作。因能力分化和结构授予所导致的机会不平等具有不同的变化机制,而家庭资源因其禀赋差异对两类不 平等的影响各有侧重,为此,家庭资源可区分为内生性与外依性两种类型。基于第三、四、五次 中国人口普查数据,就1976年至2000年间中国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机会不平等及其变化进行的实证检验表明,内生性家庭资源因其较少受外部社会条件和社会过程的干预,它们导致的教育不平等 将是持久而稳定地增长的;而外依性家庭资源对机会不平等的影响则可能因教育扩展或其他大规 模的平等化社会过程而下降,也可能在相反的社会条件下被强化。 关键词:基础教育机会不平等先赋性资源 作者刘精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100084)。 一、问题的提出 从1976年“拨乱反正”至1982年这段历史转折期,中学阶段教育机会持续下滑,直到1980 年代中期才开始回升。如 1978 年小学毕业升学率已达到 871 6 % , 初中毕业升学率达到401 9 % (在恢复高考的刺激下 , 初中毕业升学率在 1980 年一度高升到 451 9 %) 。但由于教育结构和管理模式的调整,到了1982年,两个升学率分别降至661 2 %、321 3 %。新一轮机会增长是从1990年开始的,到1994年前后,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开始恢复到1978年的水平。从总体趋势看, 1990年代以来,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机会供给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到 2000 年, 全国基本上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工作, 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初中毕业升学率超过 50 % ,高中毕业升学率达到7312 % ;高校大幅扩招也在1990年代末出现。① 1976年以来的这 些变化不禁使我们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早年机会供给下降的时候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 似乎置若罔闻,在教育机会不断扩大的今天却反而对教育公平的呼声越来越高、不满情绪越来 越多呢?机会扩展时的教育不平等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同样的问题在国外学术同行中展开了一场仍在继续的持久争论。最初关于这一问题的“现 X 感谢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李煜博士对本研究所提出的批评和建议;感谢匿名评审专家的宝贵意见。本研究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重点课题“教育公平问题的社会学理论与实证研究”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的资助,特此致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