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分析法

实验分析法
实验分析法

阳离子分析

阳离子分析是无机物定性分析的一种。无机物的定性分析,是要检

验样品是由哪些元素(或离子)或原子团组成,或者鉴定样品是什么单质、化合物或者混合物、矿石、实际检验的就是样品中含有哪些阳离子或者阴离子。阳离子分析,就是根据要求,利用阳离子的分析特性,检出试液中含有哪些离子,并估量出哪些是主要成分,哪些是微量成分。

阴离子分析

阴离子分析是无机物定性分析的一种。无机物的定性分析,是要检验样品是由哪些元素(或离子)或原子团组成,或者鉴定样品是什么单质、化合物或者混合物、矿石、实际检验的就是样品中含有哪些阳离子或者阴离子。非金属元素及某些高价金属在溶液中常以阴离子形式存在。由于阴离子的某些分析特性(如遇酸挥发或分解、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等),实际分析并不复杂。但同一种元素常可形成多种形式的阴离子(如硫可形成S2-、S2O32-、SO42-、SCN-等),而分析阴离子时还需确定元素的存在形式,从而增加了分析的难度。

元素定性分析

元素定性分析是有机定性分析的一种。有机物的化学定性分析方法一般是按初步试验、元素定性分析、溶解性试验、官能团检验以及衍生物制备的程序系统进行。元素定性分析可测定未知物由什么元素组成,为进一步进行官能团定性和定量省去一些不必要的工作。如一个化合物不含氮,则含氮官能团的定性和定量工作均可不做。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绝大多数都含有氢,不必作碳氢定性分析。氧元素的检验至今还无满意的方法,不直接检验,可通过溶解性试验与官能团定性鉴定予以确定。因此元素定性分析主要是分析氮、硫、卤素、磷和某些金属元素,由于有机物中各元素原子大都是共价键结合,所以鉴定这些元素的方法一般是设法将样品分解,使其转变成为离子,然后用无机分析的方法测定。

溶解性试验

溶解性试验是有机定性分析的一种。有机物的化学定性分析方法一般是按初步试验、元素

定性分析、溶解性试验、官能团检验以及衍生物制备的程序系统进行。研究有机物在某些溶剂

里的溶解性,可以帮助获得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和特性方面的信息,缩小探索范围。

官能团定性分析

官能团定性分析是有机定性分析的一种。有机物的化学定性分析方法一般是按初步试验、元素定性分析、溶解性试验、官能团检验以及衍生物制备的程序系统进行。官能团检验是系统鉴定未知化合物的第四个步骤,当对试样进行初步试验,已经知道样品分子中含有哪些元素并进行归类后,就可以进一步通过官能团检验确定样品分子中含有哪些官能团。在进行未知化合物的官能团检验时,并不

需要将所列举的全部方法都做一遍,可以根据元素分析及分组试验已经取得的结果,针对性地选择部分检验方法进行试验。

衍生物的制备

衍生物的制备是有机定性分析的一种。有机物的化学定性分析方法一般是按初步试验、元素定性分析、溶解性试验、官能团检验以及衍生物制备的程序系统进行。若知道了某种未知物的基本性质、元素组成及官能团结构,尚需进一步制备其衍生物,可将未知物制备的衍生物的熔点和文献所报导的相同衍生物的熔点加以比较,以确证未知物为何物。

气化法

气化法是重量分析的一种。重量分析常用于试样中高含量和中等含量组分折测定(被测组分的百分含量>1%),一般相对误差为0.1~0.2%,测定低含量组分时误差较大。气化法一般是借助于加热或蒸馏等方法,使被测组分气化而从试样中逸出,然后根据挥发失去的质量来计算被测组分的百分含量。例如,要测定某固体试样中的吸湿水或结晶水的含量时,可以将试样烘干至质量不变,由烘干后试样的质量减少来计算试样中水分的百分含量。

沉淀法

沉淀法是重量分析的一种。重量分析常用于试样中高含量和中等含量组分折测定(被测组分的百分含量>1%),一般相对误差为0.1~0.2%,测定低含量组分时误差较大。在重量分析中,沉淀法比气化法应用得更广泛。其基本原理是:在一定量的试样溶液中加入销过量的沉淀剂,使试样中的被测组分形成难溶化合物沉淀出来,经过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获得稳定的称量形式,然后根据称得的质量来计算试样中被测组分的百分含量。

酸碱滴定法

酸碱滴定法是滴定分析的一种。滴定分析就是将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去,让所加入的试剂与被测物质恰好反应完全,然后根据试剂的浓度和耗用体积的量来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酸碱滴定法依据的是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所以也称为中和滴定法。它适用于测定酸、碱以及能和酸、碱进行定量反应的物质。

沉淀滴定法

沉淀滴定法是滴定分析的一种。滴定分析就是将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去,让所加入的试剂与被测物质恰好反应完全,然后根据试剂的浓度和耗用体积的量来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沉淀滴定法就是依据沉淀反应来进行滴定分析的方法。

配位滴定法

配位滴定法是滴定分析的一种。滴定分析就是将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去,让所加入的试剂与被测物质恰好反应完全,然后根据试剂的浓度和耗用体积的量来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配位滴定法是利用配位化合物的反应进行滴定的容量分析方法。配位剂与被测离子生成稳定的配位化合物,滴定终点时,稍微过量的配位剂使指示剂变色。

氧化还原滴定法

氧化还原滴定法是滴定分析的一种。滴定分析就是将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去,让所加入的试剂与被测物质恰好反应完全,然后根据试剂的浓度和耗用体积的量来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氧化还原滴定法是利用氧化剂或还原剂作为标准溶液,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滴定的方法。

非水酸碱滴定法

非水酸碱滴定法是滴定分析的一种。滴定分析就是将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去,让所加入的试剂与被测物质恰好反应完全,然后根据试剂的浓度和耗用体积的量来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

质子理论指出: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为酸,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为碱,酸给出质子后所得到的剩余物必须有能接受质子的性质而成为碱,因此每种酸都有与之共轭的碱,每一种碱都有与之共轭的酸。酸给出质子后变为碱,碱接受质子后变为酸。

按质子理论,酸或碱的强弱取决于给出或接受质子倾向的大小。给出质子的倾向越大其酸性越强;同样,接受质子的倾向越大,则碱性越强。

一个物质究竟是酸或是碱,以及酸性或碱性的强弱,除和其本身性质有关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溶剂的酸碱性。例如,硝酸在水中全部离子化,它是一个强酸;但冰乙酸接受质子的能力比水小,从而降低了硝酸给出质子的能力,即硝酸在冰乙酸中仅仅部分离子化,是一个弱酸。所以,一种酸在某溶剂中的酸度与溶剂的碱度有关;一种碱在某溶剂中的碱度与溶剂的酸度有关。

熔点的測定

熔点是固态物质在大气压下,固态与液态处于平衡状态时的温度。在一定压力下,固、液两态之间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自初熔至全熔,温度变化不超过0.5~10C。混有杂质时,熔点下降,并且熔距变宽。因此,通过测得的熔点,可以初步判断该化合物的纯度。也可以将两种熔点相近似的化合物混合后,看其熔点是否下降,以此来判断这两种化合物是否为同一物质。

凝固点的测定

凝固点是指液体在一定大气压下,从液体转变为固体时的温度。纯净的物质,其凝固点是固定不变的,混有杂质则凝固点下降。所以可以通过测定凝固点来判断物质的纯度。

沸点的测定

沸点是指液体在常压下,从液体转变为蒸气温度,也称为沸腾温度此时,液体的蒸气压增大到与外界施于液面上的总压力(常压为1.01×105Pa)相等,有大量气泡从液体内部逸出。

相对密度和波美度的测定

相对密度是液体一个重要的物理常数。利用密度的测定可以区分化学组成相类似而密度不同的液体化合物、鉴定液体化合物的纯度以及定量分析溶液的浓度。由于测定密度比较麻烦,也不易准确。因而常采用测定相对密度予以代替。

波美度是量度液体相对密度的另一种标度(符号为o Be′)。它是18世纪法国科学家波美所创制的,因此这种比重计叫做波美比重计。波美比重计有重表和轻表两种。重表刻度的方法是把15o C的纯水的相对密度作为0o Be′,而把10%食盐水溶液的相对密度作为10o Be′。以这样的距离为标准,在表上再依次划为若干等分。根据物体在溶液中的浮沉原理,液体的相对密度越大,比重表越向上浮,因此比重表的刻度是从0o Be′开始向下依次递增的。轻表刻度的方法是把15o C的纯水的相对密度作为10o Be ′而把10%食盐水溶液的相对密度作为o Be′然后再如前法进行刻度。根据同样原理,液体的相对密度越小,比重表越往下沉,因此轻表的刻度是从0o Be′开始向上依次递减的。

粘度的测定

粘度是表示流体的内磨擦的物理量,是一层流体对另一层流体作相对运动的阻力。粘度随流体的不同而不同,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不注明温度条件的粘度是没有意义的。粘度分绝对粘度、运动粘度、相对粘度及条件粘度。

蒸气压的测定

在一定温度下,封闭体系中的蒸气与其液相(或固相)达到平衡时,该蒸气所表现的压力即为该液体(或固体)在此温度下的饱和蒸气气压。影响蒸气压的因素主要是温度、液面形状(曲率)以及液面电荷。如果只考虑温度的因素,则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蒸气压是该物质的一个特征常数。它采用压力单位予以表示,法定计量单位为Pa(帕)。非法定计量单位是mmHg(毫米汞柱)、atm(标准大气压)、at(工程大气压,即千克力/厘米2)等。

折光率的測定

折光率又叫折射率,它是物质的特性之一。特别是液体的折光率更为常用,可据此检验液体的纯度。折光率指光线在两介质中的速度比,入射角(i)、折射角(γ)和介质m的折光率(M)及介质n的折光率(N)的关系是:sini/sinr=M/N.如介质n为真空,则N=1,因此,M=sini(真空)/sinr (介质m)。此M值是绝对折光率。若知m换为真空(绝对折光率1.00027),则Mˊ为相对折光率,两者约略相等,仅在精密测量时才进行校正。

旋光度和比旋光度的测定

旋光度和比旋光性物质的主要物理性质,通过旋光度和比旋光度的测定,可以检查光学活活性化合物的纯度,也可以定量分析有关化合物溶液的浓度。偏振光通过旋光性物质时,它的振动平面就会被旋转一个角度,此角度叫该旋光性物质的旋光度。旋光性物质的浓度和厚度(可视为盛旋光性物质的管子即旋光管的长度)与它的旋光度成正比。比旋光度是指溶液浓度为1g/mL时,在1dm长旋光管中测定的旋光度。比旋光度不受浓度和旋光管长度的影响,用比旋光度表示旋光性物质的旋光性更为合适。

电位分析法

电位分析法是电化学分析法的一种。电位分析法是利用被测离子浓度与电极电位之间的关系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电化学分析方法,其原理是测定原电池电极之间不大的平衡电压。电位分析仪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容易实现自动化。电位分析法可用于确定溶液中被测离子活度或浓度(直接电位法)和在滴定分析中寻求滴定终点(电位滴定法)。

电导分析法

电导分析法是电化学分析法的一种。电导分析法是通过溶液的电导来确定被测组分的含量。溶液的电导等于其电阻的倒数,它是用测量电阻的方法来测定的。通常把电极表面积为1cm2、极间距离为1cm时所测得电导称为电导率(单位:S/cm),实际应用时用其10-8或10-3倍为单位。

库仑分析法

库仑分析法是电化学分析法的一种。库仑分析法是一种高灵敏和精确的分析方法,它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测量待测物质定量地进行某一电极反应,或根据它与某一电极反应产物定量地进行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所消耗的电量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由于库仑分析法是根据法拉弟定律从电解过程中消耗的电量来计算物质的量,故电极反应必须以100%的电流效率定量地进行并且应无副反应过程。

极譜分析法

极谱分析法是电化学分析法的一种。以测量滴汞电极的电流-电位曲线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极谱分析法。极谱分析的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精密度好,准确度高。可分为交流极谱法、方波极谱法、脉冲极谱法和溶出伏安法。

比色分析法

比色分析属于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它是应用单色性较差的光与被测物质作用而建立的分析方法,以颜色的深浅来区别光的相对强弱,比较试样溶液和标准溶液颜色的深浅来确定物质含量的

分析,一般是将欲测物质与某些试剂进行化学反应生成有色化合物,然后测定其颜色的深度。可

分为目视比色法、光电比色法和检测管比色法。

分光光度分析

分光光度法是属于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它是指应用较纯的单色光与被测物质作用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它利用棱镜等将入射光色散为光谱,并通过狭缝分成连续变化并且有一定波长的单色光,使单色光连续地依次通过溶液,测量该溶液对每一波长辐射的吸收,从而得到吸收光谱曲线。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是基于物质所产生的原子蒸气对特定谱线(通常是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的吸收作用来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干扰少、准确度高、灵敏度高、测定范围广;不足之处在于测定不同元素时需要换光源灯,不利于多种元素同时分析。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紫外吸收光谱的特点如下:

(1)可用于无机物的分析和有机物的分析,而以有机物的分析应用最普遍,如有机物的鉴定、结构分析、同分异构体区分和反应机理探讨等。

(2)仪器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容易操作。

(3)测定方法简便,精确度高,相对误差一般为1~5%。定量分析各组分时有的不需要事先分离,可用于微量分析或痕量分析中,测试范围1%~0.1×10-6。

(4)不需要显色剂,不受显色温度、显色时间等因素的影响,重现性好。

(5)在有机物结构分析上不如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光谱和质谱定性能力强,主要用于不饱和体系。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红外吸收光谱的特点如下:

(1)主要研究在振动中伴随有偶极矩变化的化合物(无偶极矩变化的振动在拉曼光谱出现),

大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都在红外区有吸收。应用范围要比紫外吸收光谱广泛得多,紫外吸收光谱

多用于不饱和有机物,特别是共轭体系的有机物。

(2)仪器价格低廉,构造简单,操作方便,重复性好。

(3)分析特征强,气体、液体、固体样品都可测定,样品用量少(几毫克或微克),分析速度

快,不损坏样品,样品可回收。

(4)代表了该化合物的一种真正独特的物理性质,除光学异构体外,没有两种化合物会具有相

同的吸收曲线。

(5)红外吸收谱带的波长位置和吸收带的强度,反映了分子结构上的特点,可以以此定性鉴定

未知物的结构组成和确定其官能团,也可利用谱带强度进行定量分析。

(6)定量分析的灵敏度比紫外吸收光谱差,其ε<103,对含量1%的组分难以检测。

(7)不能分析稀有气体、无机化合物阳离子和同质双原子分子(如H2、O2、N2、Cl2等)。

(8)不能区分旋光异构体;水分子在红外区强烈吸收,用一般透过法难以测定水溶液样品;红

外光谱能区分单体、二聚体、三聚体等,但不能区分高分子聚合物(例如相对分子质量为105和

1.5×105和聚苯乙烯在2~15μm区找不出光谱上的差异)。

(9)仅具有鉴别能力而无分离作用,对于复杂的样品不能直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需和分离

技术配合。

气相色谱分析

色谱是一种分离技术,色谱分析即是将这种分离技术应用于分析领域中。气相色谱分析可分为气液色谱分析和气固色谱分析。

气液色谱分析的原理:当载气携带被分析试样各组分蒸气进入色谱柱时,立刻接触到固定液而产生溶解作用,各组分的溶解度不相同,溶解度大的组分在液相中的浓度大而在气相中的浓度小,从而各组分在两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各组分也随载气一起流动,并在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在移动速度上产生了很大的差别。溶解度小(分配系数小)的组分先从柱中流出;反之则后流出,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气固色谱分析原理:随着载气的流动,被测组分在吸附剂表面进行反复多次的物理吸附-脱附过程。由于被测各组分的性质不同,它们在吸附剂表面的吸附能力不同。较难吸附的组分容易被脱附,而逐渐先流出色谱柱,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核磁共振分析

核磁共振分析的特点:

(1)核磁共振的应用极为广泛,但仪器价格昂贵,灵敏低,不适于痕量分析。

(2)主要用于有机物结构的测定,提供分子中不同类型的原子(如C、H等)的相对数目及

其所处环境情况。

(3)核磁共振谱能提供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的信息,进行有机反应机理的探索等。

(4)在适当的条件下,还可以进行混合物的定量分析,杂质的含量或不同基团,原子数的含

量的分析。

(5)摄制核磁共振谱不损坏样品。

质谱分析

质谱是现代分析中使用的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原子能工业、化学工业、电子工业、医药食品工业和核物理及空间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质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很简单,一般是采用高速电子撞击气态分子,使之离子化,然后将离解的阳离子加速导入质量分析器中,利用离子在电场或磁场中动的性质,将离子按质荷比的大小顺序进行收集和记录,得到质谱图。这样,根据谱图中峰的位置可以进行定性和结构分析,根据质谱图中峰的强度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回归分析方法

第八章 回归分析方法 当人们对研究对象的内在特性和各因素间的关系有比较充分的认识时,一般用机理分析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如果由于客观事物内部规律的复杂性及人们认识程度的限制,无法分析实际对象内在的因果关系,建立合乎机理规律的数学模型,那么通常的办法是搜集大量数据,基于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去建立模型。本章讨论其中用途非常广泛的一类模型——统计回归模型。回归模型常用来解决预测、控制、生产工艺优化等问题。 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确定性关系,也叫函数关系,其特征是:一个变量随着其它变量的确定而确定。另一类关系叫相关关系,变量之间的关系很难用一种精确的方法表示出来。例如,通常人的年龄越大血压越高,但人的年龄和血压之间没有确定的数量关系,人的年龄和血压之间的关系就是相关关系。回归分析就是处理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一种数学方法。其解决问题的大致方法、步骤如下: (1)收集一组包含因变量和自变量的数据; (2)选定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模型,即一个数学式子,利用数据按照最小二乘准则计算模型中的系数; (3)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不同的模型进行比较,找出与数据拟合得最好的模型; (4)判断得到的模型是否适合于这组数据; (5)利用模型对因变量作出预测或解释。 应用统计分析特别是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一般都要处理大量数据,工作量非常大,所以在计算机普及以前,这些方法大都是停留在理论研究上。运用一般计算语言编程也要占用大量时间,而对于经济管理及社会学等对高级编程语言了解不深的人来说要应用这些统计方法更是不可能。MATLAB 等软件的开发和普及大大减少了对计算机编程的要求,使数据分析方法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MATLAB 统计工具箱几乎包括了数理统计方面主要的概念、理论、方法和算法。运用MATLAB 统计工具箱,我们可以十分方便地在计算机上进行计算,从而进一步加深理解,同时,其强大的图形功能使得概念、过程和结果可以直观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本章内容通常先介绍有关回归分析的数学原理,主要说明建模过程中要做的工作及理由,如模型的假设检验、参数估计等,为了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应用上,我们略去详细而繁杂的理论。在此基础上再介绍在建模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使用MATLAB 软件。没有学过这部分数学知识的读者可以不深究其数学原理,只要知道回归分析的目的,按照相应方法通过软件显示的图形或计算所得结果表示什么意思,那么,仍然可以学到用回归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包括: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逐步回归等方法以及如何利用MATLAB 软件建立初步的数学模型,如何透过输出结果对模型进行分析和改进,回归模型的应用等。 8.1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回归模型可分为线性回归模型和非线性回归模型。非线性回归模型是回归函数关于未知参数具有非线性结构的回归模型。某些非线性回归模型可以化为线性回归模型处理;如果知道函数形式只是要确定其中的参数则是拟合问题,可以使用MATLAB 软件的curvefit 命令或nlinfit 命令拟合得到参数的估计并进行统计分析。本节主要考察线性回归模型。 8.1.1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及其MATLAB 实现 其中01ββ,是待定系数,对于不同的,x y 是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 假设对于x 的n 个值i x ,得到 y 的n 个相应的值i y ,确定01ββ,的方法是根据最小二乘准则,要使 取最小值。利用极值必要条件令 01 0,0Q Q ββ??==??,求01ββ,的估计值01??ββ,,从而得到回归直线01 ??y x ββ=+。只不过这个过程可以由软件通过直线拟合完成,而无须进行繁杂的运算。

AHP层次分析法 实例

刘永祥 20060549 06级工商5班 一、用AHP 分析法解答“公司从联想、华硕、同方三个品牌中选择一家,订购价位在5000元的台式机”的问题。用到的五个相关属性是:CPU 、内存、硬盘、电源、主板,分别用P1、P2、P3、P4、P5来表示。 解: 1

2、求出目标层的权重估计 用“和积法”计算其最大特征向量 判断矩阵B : 3 8 7.3 15 3.3 对向量W=(W 1、W 2、W 3、W 4、W 5)t 归一化处理 1 i i n i i W W W == ∑(i=1,2,……n) W t = (0.35,0.14,0.14,0.09,0.27) W=(W 1 、W 2、W 3、W 4、W 5)T =(0.35,0.14,0.14,0.09,0.27) T (BW)= max max 1 ()n i i i BW nW λ==∑ =1.19/5*0.35+0.8/5*0.14+0.8/5*0.14+0.48/5*0.09+1.45/5*0.27=5.11 C.I. = ( λmax -N) / (N-1) = (5.11-5) / (5-1) =0.03 C.R. =0.03/1.12=0.02 =

3、求出方案层对目标层的最大特征向量(同2),求得: (W11W21W31) = (0.54,0.16,0.30) (W12W22W23) = (0.30,0.10,0.60) (W13W23W33) = (0.63,0.26,0.11) (W14W24W34) = (0.22,0.67,0.11) (W15W25W35) = (0.30,0.60,0.10) 4、求得三家公司的总得分: 甲的得分=W i*W i1 =0.35*0.54+0.14*0.3+0.14*0.63+0.09*0.22+0.27*0.3=0.42 乙的得分=W i*W i2 =0.35*0.16+0.14*0.1+0.14*0.26+0.09*0.67+0.27*0.6=0.33 丙的得分=W i*W i3 =0.35*0.30+0.14*0.6+0.14*0.11+0.09*0.11+0.27*0.1=0.24 所以应该选择甲(联想)公司进行电脑订购。

作物发育研究法

作物发育研究法 1、实验目的 1.1 学习生长分析的各项指标的测定过程及计算方法 1.2 了解作物研究的基本过程 1.3 掌握田间取样的方法和各种测定仪器的使用。 1.4 学习生长分析法的测定与计算,分析各生理指标间的关系。 2、实验材料 小麦 3、实验内容 3.1 测定株高整齐度 株高整齐度表示作物田间的长势,整齐度高则表示作物群体田间长势一致,则有可能达到高产。整齐度更是衡量田间管理是否合格的一项指标。整齐度即株高变异系数的倒数:1/CV 3.2 测定透光率: 作物群体光能的利用率的高低是作物高产的前提,透光率的大小决定了底层叶片光合强度的高低。透光率=I/I0。 3.3 测定植株叶向值 叶向值是研究作物株型时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客观的反应叶片的空间的分布及姿态。更能反应作物田间的光能分布情况。叶向值综合了叶片仰角、叶片长度、基尖距三项指标,用它来衡量作物叶片的着生状态更为客观。LOV =∑A(L s/L t)/n 3.4 作物生长分析

生长分析法是以作物生育过程中干物质增长过程为中心进行研究的,在测定干物质增长的同时,也测定叶面积。生长分析法的基本观点是作物产量以干物质重量来衡量,作物生育进程也以植株干物质增长过程为中心进行研究。其具体做法是每隔一定天数进行取样调查,测定植株不同器官的干物重并同时测定叶面积。下面是一些重要的生长分析法考察的生理指标。 3.4.1 叶面积指数(LAI) 叶面积指数是指作物群体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土地面积的比值。即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作物大田生产通常是依靠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作物群体来进行的,所以计算叶面积指数时要以单位土地面积上的群体叶面积为准而不能以单株叶面积为准。 LAI =平均单株叶面积/平均单株土地面积=平均单株叶面积/(株距×行距) 3.4.2 光合势(LAD) 光合势是指在某一生育时期或整个生育时期内群体绿叶面积的逐日累积,光合势的单位以万m2·d/ hm2来表示。计算某一时期内的光合势的方法,一般是以这一时期内单位土地上的日平均叶面积乘以这一时期延续的天数。在群体生长正常的条件下,群体干物质积累数量与光合势呈正相关。 LAD=1/2(L2+L1)(t2—t1) 3.4.3净同化率(NAR ) 净同化率是在群体条件下衡量作物叶片净光合生产效率的指标,它是指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积累的干物质数量。NAR= (W2-W1)/1/2(L1+L2)*(T2-T1) 3.4.4 作物生长率(CGR)又叫群体生长率,它表示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群体干物质的增长速度,也就是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群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增加的干物

实验报告总结报告的优秀范文

实验报告总结报告的优秀范文 总结报告是会议领导同志对会议召开的情况和会议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的陈述性文件。写总结报告时应注意明确目的,突出重点,切不可面面俱到;要鼓舞人心,富有号召力。小编精选了一些关于总结报告的优秀范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实验报告总结(一): 学校实验室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场地,是根据实验教学大纲中要求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实验能力和开展科技活动的场所,并对开展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个拥有各类实验室且实验仪器基本配套齐全的学校来讲,管理是关键,因为只有管理跟上去了,才能更合理、有效地使用好各类仪器设备。对此,作为一所中学的实验室人员,我们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实验人员是科学管理实验室的基本队伍,在整个实验室的管理和运作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好的实验员,可以改变整个实验室的面貌,推动实验教学的发展;而一个差的实验员,可导致整个实验室变成脏、乱、差的劣境,从而使实验教学无法正常进行。因此,我们每一个实验员,一方面在平时加强政治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使大家在平凡的点滴工作中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热爱本职工作。另一方面,我们还不断去兄弟学校和单位进行学习交流,参加实验设备和成果展览。这不仅使我们开阔了视野,了解了实验仪器发展的新情况,更看到了兄弟单位的先进管理经验,有利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借鉴和改进。

同时学校还鼓励我们总结自己的经验,撰写论文,或进行业余进修,以增强我们在各方面的修养。由于平时有着严格的要求和业务考核,现有的每一位理、化、生实验员都能很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做到实验室整洁有序,实验准备快捷无误,从而保证了各项教学实验的顺利完成。 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学校根据上级的规定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比较健全的规章制度:如《实验室管理守则》、《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工作人员职责》、《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等,进而做到使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除此以外,我们还对危险品的使用实行了领用登记手续,从而保证了对危险品的安全管理。由于各位实验员的同心协力,齐抓共管,保证了各项制度的顺利贯彻和实验室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科学管理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的规范管理是合理使用仪器的保证,为此我们做了以下的工作: 首先,我们根据建帐要求,设立了总帐、分类明细帐、低值易耗帐,并建立了橱卡,注明仪器的编号、名称、数量。平时对购进或调拨来的仪器设备物品都按统一编号顺序进行登记入帐,且对消耗掉的物品及时记入各分类记录薄上。每学期末都进行一次帐、物、卡核实,并把报废报损的仪器遣报损单,经领导批审后销帐,ZUI后把核查的数目转入总帐、分类帐上,这样就能做到巾长物卡三统一了。

作物栽培学实验

农学基础实验大纲 农学基础实验 Experiment of the Foundation of Agronomy 1、理论课程(或实验课程)课号:01600003j 适用专业:植保(植)、植保(农药) 理论课总学时:40 实验总学时(周学时):16学时(4学时/周) 学分:0.5学分 开出实验个数:(验证实验6 个;综合实验0 个;设计实验0 个;创新性实验0个)应开实验学期:第5学期 2、实验课程简介 农学基础实验课是针对植物保护专业开设的学科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作物的形态特征观察、产量构成以及产品品质等内容。共6个实验:(一)作物分类与识别;(二)禾谷类作物形态特征观察;(三)豆类作物形态特征观察与大豆性状演化;(四)马铃薯形态特征观察与淀粉含量测定;(五)作物产量构成因子分析;(六)种子检验。其中(一)、(二)、(五)、(六)分别为4学时,(三)、(四)分别为2学时。该课程所有的实验类型均为验证实验,教师讲解相关理论内容,由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结合感官观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堂讲授的有关知识。 3、实验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实验教学目的 通过实验课来验证和补充课堂理论知识,使得教学内容系统化,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堂讲授的有关知识,感性认识结合理性认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基本要求 ①通过实验(一)、(二)、(三)、(四),学生应掌握作物的分类和识别的方法,能够根据形态特征区分作物,结合课堂教授内容,了解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各器官功能及形态上的变化。 ②通过实验(五)掌握作物产量构成因子的概念,能够区分产量构成因子及产量影响因子,产量构成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栽培技术措施是如何对产量构成因子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产量。掌握产量计算方法。 ③通过实验(六)掌握种子检验的目的、检验指标以及指标的测定方法。了解室内检验和室外检验指标的区别。 4、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自编教材 5、考核方法 实验报告、平时操作及口试相结合。 6.实验大纲主撰人:刘丽君 (一)实验项目1 作物分类与识别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实验类别:专业计划学时:3学时每组人数:3人,首开日期:9月 2、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作物分类方法及依据,掌握各作物的名称,各作物种子的形态特征、植株的外部形

课题实验前测后测数据对比分析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前后测统计与对比分析 实验人员:但丽娟 后测类别:问卷 后测时间:2018.1.5 调查目的:通过这一阶段的研究,教师能否通过课堂游戏,提高课堂效率,英语游戏教学模式是否真的有效。 调查对象:实验班——三(一)30人非实验班——三(二)30人问卷题目: 1、你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你觉得英语难吗? A、难 B、一般 C、容易 2、在英语课中你喜欢课堂游戏吗? A、喜欢 B、不喜欢 C、无所谓 3、在游戏活动中游戏能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吗? A、能 B、偶尔 C、不能 4、你的老师在英语课上是否开展过“课堂游戏”?() A、经常开展 B、偶尔开展几次 C、从来没有开展过 5、开展课堂游戏时,有没有体验到游戏带来的乐趣?() A、很有乐趣 B、一般般 C、不喜欢 6、游戏活动后,老师对同学们作了()评价 A、没有评价,继续上课 B、对个别表现较好的同学给予表 扬奖励 C、综合评价每个小组的表现

7、在游戏活动中,老师所讲的游戏规则都听懂了吗? A、完全听懂 B、基本懂 C、不太懂 8、你觉得游戏教学给你们带来什么作用? A、提高兴趣 B、培养学习英语习惯 C、爱好英语 9、在玩游戏的同时,你学到了英语知识吗? A、学到了,兴趣也提高了 B、学到了一些 C、没有学到 10、你认为老师应该以游戏教学为主还是以传统的为主?() A、游戏教学 B、传统教学 C、游戏教学为主,传统教学为辅问卷统计(实验前) 问卷统计(实验后)

简要对比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实验因子实验前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验前只有百分之三十的学生老师课堂提问时,喜欢举手发言,参与课堂的人数占百分之五十左右,不是很高,试验后有百分之百的学生喜欢课堂游戏教学,说明学生认识到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英语课堂是否学到知识的百分比提高很多可以看出,学生乐于接受游戏教学,说明课堂游戏教学模式起到了一定的实效。 93.3%的同学明确表示肯定课堂游戏教学,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给这些同学充分的机会和展示自己的舞台,希望在这些同学的带领下,每个同学都能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试验后,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从不敢说,不愿说到每位都愿意积极讨论、交流,这都是实验的积极效果。而非实验因子,实验前后变化不明显。从以上问卷的调查统计及分析情况看,《运用游戏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效率的行动研究》的实验研究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山东建筑大学系统工程系统动力学实验报告层次分析法

系统工程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层次分析法应用实验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日

一、实验目的 熟悉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步骤,掌握层次单排序和总排序的计算过程。在EXCEL软件中,应用层次分析法解决实际中遇到的系统评价问题。 二、实验任务 交通工具的选择是多目标决策问题,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所有的运算过程需要在EXCEL软件中完成。 三、实验原理 1.层次分析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 AHP)是美国运筹学家 T. L. Saaty 教授于上世纪 70 年代初期提出的系统评价方法,这种方法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是对难于完全定量的复杂系统作出决策的模型和方法。 AHP法首先把问题层次化,按问题性质和总目标将此问题分解成不同的层次,构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将每一层次的各要素相对于其上一层次某要素进行两两比较判断,得到其相对重要程度的比较尺度,建立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其相对应的特征向量,得到各层要素对上层某要素的重要性次序,建立相对权重向量。最后自上而下地用上一层次各要素的组合权重为权数,对本层次各要素的相对权重向量进行加权求和,得出各层次要素关于系统总体目标的组合权重,从而根据最终权重的大小进行方案排序,为选择最佳方案提供依据。 层次分析法的特点: (1)分析思路清楚,可将系统分析人员的思维过程系统化、数学化和模型化; (2)分析时需要的定量数据不多,但要求对问题所包含的因素及其关系具体而明确;(3)这种方法适用于多准则、多目标的复杂问题的决策分析,广泛用于地区经济发展方案比较、科学技术成果评比、资源规划和分析以及企业人员素质测评。 2.层次分析法基本步骤 第一步:明确问题,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 弄清问题的范围,了解问题所包含的因素,确定出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和隶属关系,并且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层次分析法实例

层次分析法应用实例 问题描述:通讯交流在当今社会显得尤其重要,手机便是一个例子,现在每个人手里都有至少一部手机。但如今生产手机的厂家越来越多,品种五花八门,如何选购一款适合自己的手机这个问题困扰了许多人。 目标:选购一款合适的手机 准则:选择手机的标准大体可以分成四个:实用性,功能性,外观,价格。 方案:由于手机厂家有几十家,我们不妨可以将其归类:○1欧美(iphone);○2亚洲(索爱);○3国产(华为). 解决步骤: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图1 选购手机层次结构图 2.设置标度 人们定性区分事物的能力习惯用5个属性来表示,即同样重要、稍微重要、较强重要、强烈重要、绝对重要,当需要较高精度时,可以取两个相邻属性之间的值,这样就得到9个数值,即9个标度。

为了便于将比较判断定量化,引入1~9比率标度方法,规定用1、3、5、7、9分别表示根据经验判断,要素i与要素j相比:同样重要、稍微重要、较强重要、强烈重要、绝对重要,而2、4、6、8表示上述两判断级之间的折衷值。 注:aij表示要素i与要素j相对重要度之比,且有下述关系: aij=1/aji ;aii=1;i,j=1,2,…,n 显然,比值越大,则要素i的重要度就越高。 3.构造判断矩阵 A B1 B2 B3 B4 B1 1 3 5 1 B2 1/3 1 3 1/3 B3 1/5 1/3 1 1/5 B4 1 3 5 1 表1 判断矩阵A—B B1 C1 C2 C3 C1 1 1/3 1/5 C2 3 1 1/3 C3 5 3 1 表2 判断矩阵B1—C

B2 C1 C2 C3 C1 1 3 3 C2 1/3 1 1 C3 1/3 1 1 表3 判断矩阵B2—C B3 C1 C2 C3 C1 1 3 6 C2 1/3 1 4 C3 1/6 1/4 1 表4 判断矩阵B3—C B4 C1 C2 C3 C1 1 1/4 1/6 C2 4 1 1/3 C3 6 3 1 表5 判断矩阵B4—C 4.计算各判断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和一致性检验 用求和发计算特征值: ○1将判断矩阵A 按列归一化(即列元素之和为1):bij= aij /Σaij ; ○2将归一化的矩阵按行求和:ci=Σbij (i=1,2,3….n ); ○3将ci 归一化:得到特征向量W=(w1,w2,…wn )T ,wi=ci /Σci , W 即为A 的特征向量的近似值; ○4求特征向量W 对应的最大特征值: 1).1 5 3 1 51131513131311531 = A ,按列归一化后为 38 1514 522 938 1538314122138338514322338539151452293815 2).按行求和并归一化后得()T 389 .0069 .0153 .0389.0=W

作物栽培学实验报告小麦生长分析

不同播期小麦幼苗的生长分析 摘要:生长分析是指通过定量测定来分析生长过程。作物的干物质生产和积累是通过作物的生长过程实现的。生长既能描述植物大小的不可逆性,还能描述数量的变化,如用重量表示,干物重即是干物质生产量的指标,作物生长过程中,植株个体和群体生物产量的增长与增长速度、光合器官生产的干物质能力等有关。对作物进行生长分析时,主要通过相对生长率(RGR )、净同化率(NAR )、叶面积比率(LAR )、比叶面积(SLA )等数据的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最终结论。 关键词:生长分析、干物质、光合器官、生长率、净同化率、叶面积比率、比叶面积、作物生长率、叶干重比 一、目的意义 运用生物观察法和作物生长分析法分析植株的物质积累、转运、分配情况及其与叶片、株高、叶面积等植物学形态特征的关系。 通过本实验,要求既要掌握作物生长分析方法,了解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规律,培养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2·1 光合器官性状 2·1·1叶面积指数(LAI ) 2·1·2叶面积比率(Leaf Area Rate ,LAR):表示作物单位干重的叶面积, 即叶面积对植株干重之比。 1 212121 21111nL nL L L w w nw nw W L LAR --?--== 单位为米2/克。 2·1·3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 ,SLA): 表示单位叶重的叶面积,可 反映出叶片的厚度 (L W 为叶片干重) 2·2干物质生长指标 2·2·1干物质积累动态 2·2·2干物质分配特征 2·2·3相对生长率(Relative Growth Rate .RGR): 表示单位重量干物质在 单位时间内的干物质增长量。作物干物质的增长是在原有物质的基础上进行的,原来株体越大,其生产的效能就越高,形成的干物质就越多。RGR 反映干物质在原有基础上的增长速度,其计算公式为: w L L SLA = 121 2111t t nw nw dt dw W RGR --= ?=

实验数据和结果的分析

专题四:实验数据和结果的分析 【例题】2007广东高考22. “碘钟”实验中,3I- + S2O82- = I3- + 2SO42-的反应速率可以用I3-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①②③④⑤ c(I-)/mol·L- 0.040 0.080 0.080 0.160 0.120 c (S2O82-)/mol·L-0.040 0.040 0.080 0.020 0.040 t /s 88.0 44.0 22.0 44.0 t1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 (2)显色时间t1= 。 (3)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一般规律,若在40℃下进行编号③对应浓度的实验,显色时间t2的范围为(填字母) A、<22.0s B、22.0~44.0s C、>44.0s D、数据不足,无法判断 (4)通过分析比较上表数据,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1、命题意图分析 该高考题以“碘钟”实验为背景,考查了学生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如浓度、温度及其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对图表的观察、分析以及处理实验数据归纳得出合理结论 的能力,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整理、归纳等方面的思维能力。体现出考纲对学生根据实 ... 验试题要求,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的要求。 2、审题要点 该类题目的审题要点主要在于数据图表的解读以及如何将图标数据中的信息与实验目的紧密联系。本题的实验目的是测定反应速率,给出的实验数据是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时间, 则该实验应该主要探讨的是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 ..........的关系,只有明确了实验目的,才能找准要分析的目标,有的放矢。 3、解题思路分析 本题探讨的是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但是题目给出的反应物浓度有两种,如何综合考虑两种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呢?我们可以将其作为两个变量,分析当其中一个变量(即一种反应物浓度)保持不变时,反应速率的变化,然后分析当两个变量同时变化一定的倍数时,反应速率的变化,就可以看到其中的规律。

大数据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册 (理工类) 课程名称:大型数据库技术专业班级: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学生学号:学生姓名: 所属院部:计算机工程学院指导教师:陈爱萍

2014——20 15学年第2 学期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

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实验报告原则上要求学生手写,要求书写工整。若因课程特点需打印的,要遵照以下字体、字号、间距等的具体要求。纸张一律采用A4的纸张。 实验报告书写说明 实验报告中一至四项内容为必填项,包括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仪器和设备;实验内容与过程;实验结果与分析。各院部可根据学科特点和实验具体要求增加项目。 填写注意事项 (1)细致观察,及时、准确、如实记录。 (2)准确说明,层次清晰。 (3)尽量采用专用术语来说明事物。 (4)外文、符号、公式要准确,应使用统一规定的名词和符号。 (5)应独立完成实验报告的书写,严禁抄袭、复印,一经发现,以零分论处。 实验报告批改说明 实验报告的批改要及时、认真、仔细,一律用红色笔批改。实验报告的批改成绩采用百分制,具体评分标准由各院部自行制定。 实验报告装订要求 实验批改完毕后,任课老师将每门课程的每个实验项目的实验报告以自然班为单位、按学号升序排列,装订成册,并附上一份该门课程的实验大纲。

实验项目名称:Oracle数据库安装与配置实验学时: 1 同组学生姓名:实验地点:1316 实验日期:2015/3/27 实验成绩: 批改教师:陈爱萍批改时间:

实验1:Oracle数据库安装与配置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Oracle数据库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2)了解如何检查安装后的数据库服务器产品,验证安装是否成功。 (3)掌握Oracle数据库服务器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4)完成Oracle 11g数据库客户端网路服务名的配置。 (5)检查安装后的数据库服务器产品可用性。 (6)解决Oracle数据库服务器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实验设备、环境 设备:奔腾Ⅳ或奔腾Ⅳ以上计算机 环境:WINDOWS 7、ORACLE 11g中文版 三、实验步骤 (1)从Oracle官方网站下载与操作系统匹配的Oracle 11g数据库服务器和客户机安装程序。 (2)解压Oracle 11g数据库服务器安装程序,进行数据库服务器软件的安装。

回归分析方法及其应用中的例子

3.1.2 虚拟变量的应用 例3.1.2.1:为研究美国住房面积的需求,选用3120户家庭为建模样本,回归模型为: 123log log P Y βββ++logQ= 其中:Q ——3120个样本家庭的年住房面积(平方英尺) 横截面数据 P ——家庭所在地的住房单位价格 Y ——家庭收入 经计算:0.247log 0.96log P Y -+logy=4.17 2 0.371R = ()() () 上式中2β=0.247-的价格弹性系数,3β=0.96的收入弹性系数,均符合经济学的常识,即价格上升,住房需求下降,收入上升,住房需求也上升。 但白人家庭与黑人家庭对住房的需求量是不一样的,引进虚拟变量D : 01i D ?=?? 黑人家庭 白人家庭或其他家庭 模型为:112233log log log log D P D P Y D Y βαβαβα+++++logQ= 例3.1.2.2:某省农业生产资料购买力和农民货币收入数据如下:(单位:十亿元) ①根据上述数据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 1.01610.09357y x =+ 20.8821R = 0.2531y S = 67.3266F = ②带虚拟变量的回归模型,因1979年中国农村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引入虚拟变量来反映农村政策的变化。 01i D ?=?? 19791979i i <≥年 年 建立回归方程为: ?0.98550.06920.4945y x D =++ ()() () 20.9498R = 0.1751y S = 75.6895F = 虽然上述两个模型都可通过显着性水平检验,但可明显看出带虚拟变量的回归模型其方差解释系数更高,回归的估计误差(y S )更小,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更高,代表性更好。 3.5.4 岭回归的举例说明 企业为用户提供的服务多种多样,那么在这些服务中哪些因素更为重要,各因素之间的重要性差异到底有多大,这些都是满意度研究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国际上比较流行并被实践所验证,比较科学的方法就是利用回归分析确定客户对不同服务因素的需求程度,具体方法如下: 假设某电信运营商的服务界面包括了A1……Am 共M 个界面,那么各界面对总体服务满意度A 的影响可以通过以A 为因变量,以A1……Am 为自变量的回归分析,得出不同界面服务对总体A 的影响系数,从而确定各服务界面对A 的影响大小。 同样,A1服务界面可能会有A11……A1n 共N 个因素的影响,那么利用上述方法也可以计算出A11……A1n 对A1的不同影响系数,由此确定A1界面中的重要因素。 通过两个层次的分析,我们不仅得出各大服务界面对客户总体满意度影响的大小以及不同服务界面上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同时也可综合得出某一界面某一因素对总体满意度的影响大小,由此再结合用户满意度评价、与竞争对手的比较等因素来确定每个界面细分因素在以后工作改进中的轻重缓急、重要性差异等,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 3.5.4:对某地移动通信公司的服务满意度研究中,利用回归方法分析各服务界面对总体满意度的影响。 a. 直接进入法 显然,这种方法计算的结果中,C 界面不能通过显着性检验,直接利用分析结果是错误

层次分析法例题94055

。数 学 建 模 作 业 班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姓名:林志许、朱金波、任宇龙

。 学号:1211020115、1211020126、1211020134 层次分析法 某物流企业需要采购一台设备,在采购设备时需要从功能、价格与可维护性三个角度进行评价,考虑应用层次分析法对3个不同品牌的设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和排序,从中选出能实现物流规划总目标的最优设备,其层次结构如下图所示。以A 表示系统的总目标,判断层中1B 表示功能,2B 表示价格,3B 表示可维护性。1C ,2C ,3C 表示备选的3种品牌的设备。 解题步骤: 1、标度及描述 人们定性区分事物的能力习惯用5个属性来表示,即同样重要、稍微重要、较强重要、强烈重要、绝对重要,当需要较高精度时,可以取两个相邻属性之间的值,这样就得到9个数值,即9个标度。 为了便于将比较判断定量化,引入1~9比率标度方法,规定用1、3、5、7、9分别表示根据经验判断,要素i 与要素j 相比:同样重要、稍微重要、较强重要、强烈重要、绝对重要,而2、4、6、8表示上述两判断级之间的折衷值。 目标层 判断层 方案层 图 设备采购层次结构图

注:a ij 表示要素i与要素j相对重要度之比,且有下述关系: a ij =1/a ji ; a ii =1; i,j=1,2,…,n 显然,比值越大,则要素i的重要度就越高。 2、构建判断矩阵A 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基本信息,也是进行权重计算的重要依据。根据结构模型,将图中各因素两两进行判断与比较,构造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B A-(即相对于物流系统总目标,判断层各因素相对重要性比较)如表1所示; ●判断矩阵C B- 1(相对功能,各方案的相对重要性比较)如表2所示; ●判断矩阵C B- 2(相对价格,各方案的相对重要性比较)如表3所示; ●判断矩阵C B- 3(相对可维护性,各方案的相对重要性比较)如表4所示。 B A- C B- 1 C B- 3 3、计算各判断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及一致性检验指标 一般来讲,在AHP法中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必不需

前后测统计与对比分析合集

《联系实际取材、巧创数学教学情境,培养小 学高年级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前后测统计与对比分析 实验教师——陈海 后测类别:问卷 后测时间:2010、4、1 调查目的: 了解通过子课题的实验研究学生对数学的热爱程度,关注数学情境创设的状况,及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有提高。根据实验因子及非实验因子实验前后的变化,验证子课题的研究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调查对象:实验因子――五年二班30名学生;非实验因子――五年一班35名 学生 主持人:陈海 问卷题目: ()1、你现在喜欢上数学课吗?A、喜欢B、一般C、不喜欢 ()2、你喜欢上什么样的数学课? A、数学课上,在生动、形象的生活情景中,能够提出具有思考性的数学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 B、数学课上教师讲,我听 C、教师直接提出问题,我自己研究,在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听教师讲()3、你不喜欢上什么样的数学课? A、教师讲,我们听,不用动脑想的数学课 B、数学问题脱离了我们的实际生活,理解起来很吃力的数学课。或是课上热热闹闹,但课后解决问题我感觉仍然无从下手 C、以上两种数学课我都不喜欢 ()4、数学课上你愿意并能够做做到主动参与数学问题的探究吗? A、自己主动参与数学问题的探究 B、在教师的要求下参与问题的探究 C、以旁观者的态度面对问题的探究 ()5、数学课上,教师提出的问题,你怎样才能够解决? A、经过思考、探究才能解决 B、不需要思考,结论随口而出 C、问题很难,摸不着边际,无法回答 ()6、你喜欢怎样的教学情境 A、联系我们的实际具实践性、趣味性的情境 B、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蕴含有思考空间的问题的情境 C、不喜欢任何情境,只要教师把所要学习的内容讲清楚就可以了 ()7、现在的数学课,有情境的创设吗? A、经常有 B、有时有 C、没有 ()8、如果有,多是哪种情境? A、书上的情境 B、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蕴含有思考空间的问题情境 C、联系我们

层次分析法(20210228082427)

湖南科技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问题描述:某企业由于生产效益好,年底取得一笔利润,领导决定拿出一部分资金分别用于: (1)为企业员工发年终奖金。(2)扩建集体福利设施;(3)引进高薪技术人才和设备;为了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制定分配方案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质量,改善企业员工的生活条件。 当然上述三个方面都要考虑到,但困难在于,年终奖发多少?扩建集体福利设施支出多 少?拿多少资金用于引进高薪技术人才和设备。 试建立层次分析法模型,提出一个较好的资金分配方案。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法,是美国著名的运筹学家 T. L. Satty于1973年提出的,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AHP 吸收利用行为科学的特点,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给予量化,在目标(因素)结构复杂而且缺乏必要的数据情况下,采用此方法较为实用,是系统科学中常用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从处理问题的类型看,主要是决策、评价、分析、预测等。 AHP g求的递阶层次结构一般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 * 目标层(最高层):指问题的预定目标; * 准则层(中间层):指影响目标实现的准则; * 方案层(最低层):指促使目标实现的措施; 合理分配

模型的假设: (1) 假设这笔资金不会因为发生紧急情况 而被调用。 (2) 假设这笔资金都以供选择方案的形式用于企业的发展。 目标层为乙准则层为C,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企业技术水平、改善职工生活条件分别用 C1、C2、C3来表示,措施层为P ,发奖金、扩建福利事业、引进新设备分别用 P1、P2、P3来 表示。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分别如下: 合理分配利润 求解过程: 1.构造判断矩阵Z-C 判断矩阵表示在层次结构模型中,针对上一层次某元素来说,本层次有关元素之间相对重要 性的比较。如果A 层因素中Ak 与下一层次C 中的G ,C 2厂,C n 相关,则判断矩阵可用表示为: 缶 C 12 Gn C 21 C 22 C 2n C n2 Gn J q >0,q "/C jjg i,j “,2…n ); C j 表示对Ak 而言,C i 对C j 相对重要性的数值表 示。此时称A 为正互反矩阵。当判断矩阵中元素满足 C ij = Ck C kj (i,j,k 二1,2, ,, ,n )时, 则称判断具有一致性 由于指标的确定和分值的给定带有主观臆断性,为减小主观因素的影响,我们采用 T ?L ? Satty 提出的“ 1~9比率标度法”表进行定量评价,其标度含义如表 2所示: 目标层z : 准则层C : 调动积极性cl 提高企业质量C2 改善生活条件c3 方案层p : 发奖金pl 扩建福利设施p2 引进人才和设备p3 其中,

实验1作物生长分析法

实验1 作物生长分析法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生长分析法的测定与计算。 2.分析各生理指标间的关系。 3.学会使用各种仪器。 二、材料及用具 玉米植株、钢卷尺、电子天平、剪刀、牛皮纸袋、干燥箱、真空干燥器 三、内容说明 生长分析法是以作物生育过程中干物质增长过程为中心进行研究的,在测定干物质增长的同时,也测定叶面积。生长分析法的基本观点是作物产量以干物质重量来衡量,作物生育进程也以植株干物质增长过程为中心进行研究。其具体做法是每隔一定天数进行取样调查,测定植株不同器官的干物重并同时测定叶面积。下面是一些重要的生长分析法考察的生理指标。 1.叶面积指数(LAI) 叶面积指数是指作物群体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土地面积的比值。即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作物大田生产通常是依靠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作物群体来进行的,所以计算叶面积指数时要以单位土地面积上的群体叶面积为准而不能以单株叶面积为准。 表1为2001年6月13日取样时,高粱的单个叶片叶面积数据。取样株数为5株。通过下表可计算6月13日的叶面积指数。 表1 2001年高粱资料(叶长、叶宽单位cm。株距20cm,行距50 cm)

高粱的单叶叶面积=叶长×叶宽× 单株叶面积=各绿叶叶面积的和 叶面积指数=平均单株叶面积/平均单株土地面积=平均单株叶面积/(株距×行距)同学们在学习叶面积指数时,可以先以上面的数据计算各处理的叶面积,加深自己的印象。 2.光合势(LAD) 光合势是指在某一生育时期或整个生育时期内群体绿叶面积的逐日累积,光合势的单位以万m2·d/ hm2来表示。计算某一时期内的光合势的方法,一般是以这一时期内单位土地上的日平均叶面积乘以这一时期延续的天数。在群体生长正常的条件下,群体干物质积累数量与光合势呈正相关。 假设在t1~t2时间内,平均有l/2(L1十L2)的叶面积进行光合生产,这一期间的阶段光合势为: LAD=1/2(L2+L1)(t2—t1) 全生育期总光合势为:

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

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

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 一.问题阐述 实验现象和数据是定量实验结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亦是定量研究结果的主要证据。数据对于实验教学来讲,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然而在我们的教学中,不尊重事实,漠视实验数据的现象仍经常出现,具体分析,在小学科学实验数据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数据收集存在的问题 1.数据收集不真实 如《摆的研究》一课教学中,由于测量的次数多,时间紧,而测同一摆重或同一摆长前后时间又几近相同,于是有小组就根据前面的实验数据,推测了后面的数据。又如教学《热是怎样传递的》一课时,有一小组的火柴掉下来的顺序明明不是有规律地从左往右,但听到其他小组火柴都是从左往右有顺序地掉下来,于是他们也修改了自己的数据。 2.数据收集不准确 如教学《水和食用油的比较》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把水和食用油分别装入相同的试管中来比较,结果教学中却出现了相反的现象——装油的试管比装水的试管还要重,原来是装水的试管壁薄,装油的试管壁厚,实验准备时教师并没有发现这个现象,结果出现了上述问题。 3.数据收集不全面 教师在收集数据过程中,各小组虽然都做了同一个实验,但教师只挑选1-2个组的实验表进行展示汇报,而其他组的实验数据一概不论,就草草作结论,这样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很难说服所有人,也很容易出错。 (二)数据整理存在的问题 1.整理方式简单 课堂上教师比较重视设计小组或个人填写的实验数据表格,但对全班汇总的实验数据形式容易忽视,呈现方式比较简单。在数据呈现时,要么逐一呈现小组原始记录单,要么按小组顺序呈现数据,平时更少使用统计图来整理。黑板上数据显得杂乱无章,不易发现其中的规律。 2.数据取舍不清

3层结构实验报告

专业技能训练报告 学院:计算机学院 课程名称:网络应用开发专业技能训练 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学生:学号: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黄涛 完成时间:2015年6月27日

目录 1网络应用开发实验 (3) 1.1问题描述 (3) 1.2需求分析 (3) 1.3概要设计 (4) 1.4流程图 (4) 1.5详细设计 (5) 1.6调试分析 (20) 1.7运行结果及分析 (20) 《网络应用开发》评分表 (22)

1网络应用开发实验 1.1问题描述 一个数据库中,有两个数据表。其中custom,department表如下结构。 Custom与departmen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设计一个基于Web的应用程序,采用3层结构的方式实现对custom,department 表中的记录进行:插入、修改、删除、查询的操作。 使用语言:C#语言 编译环境:visual studio 2013 1.2需求分析

使用三层架构来开发系统和,开发人员可以只关注整个结构中的其中某一层;可以很容易的用新的实现来替换原有层次的实现;可以降低层与层之间的依赖;有利于标准化;利于各层逻辑的复用;结构更加的明确;在后期维护的时候,极降低了维护成本和维护时间。 1.3概要设计 三层架构(3-tier architecture) 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Presentation layer)、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 我们先设计一个model,用于传递和记录相应表的一行数据值,简化传参的过程。然后设计数据访问层(DAL),用于对数据表的数据处理;同时设计一个相应的SQLhelper 类,用于对数据库的操作(增加、删除、修改、查询)进行封装。接着再设计业务逻辑层(BLL),用于操作数据访问层,解决具体业务问题,最后设计表现层,可用web页面或者winform页面,主要对用户的请求接受,以及数据的返回,为客户端提供应用程序的访问 1.4流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