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学能到生物能

从化学能到生物能
从化学能到生物能

从化学能到生物能

]

线粒体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是因为:①增殖不与细胞同步;②能够自主合成部分蛋白质。

3.细胞呼吸的过程

(1)有氧呼吸是高等动物和植物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因此,通常所说的呼吸作用就是指有氧呼吸。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氧化的有机物最多的是葡萄糖(约占全部的70%)。如果选择适当的催化剂使葡萄糖燃烧,一步就被氧化成CO2和水,而在细胞中葡萄糖的氧化是要经过许多步骤才产生CO2和水的。

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要点提炼

物质在细胞内氧化分解最大特点是: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逐步释放出来的。

第一阶段:1分子葡萄糖分解为2分子的丙酮酸(C3H4O3),同时产生少量的氢和少量的能量,这些能量能产生2分子ATP。这个过程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C6H12O62C3H4O3+4H]+2ATP第一阶段可称为:葡萄糖的分解。

第二阶段:丙酮酸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氢,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这些能量能产生2分子ATP。这个阶段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

2C3H4O3+6H2O6CO2+20H]+2ATP第二阶段可称为:丙酮酸的彻底分解。第三阶段:前两个阶段产生的氢,经过一系列反应,与氧结合成水,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能产生34分子ATP。这个过程是在线粒体内膜(嵴)上进行的。第三阶段可称为:水的产生。

24H]+6O212H2O+34ATP

以葡萄糖为底物的细胞呼吸的总反应式是:

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全析提示

总反应式两侧的水不可以约掉,因为不是在一个阶段中参与的反应。

综合上述每氧化1摩尔葡萄糖,生成6摩尔的二氧化碳和12摩尔的水,同时生成38摩尔ATP。每氧化1摩尔葡萄糖释放出来的总能量是2870kJ,其中只有1161kJ转移至ATP的高能磷酸键上,能量转变效率只有40%左右,其余部分(1709kJ)的能量就以热能形式散失掉了。

(2)无氧呼吸

无氧呼吸也包括许多类型,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氧气不参与反应,并且呼吸底物只是部分地被氧化,所以最终形成的产物有酒精、乳酸等。左栏中的一组数据是一定要掌握的。

第一阶段:1分子葡萄糖分解为2分子的丙酮酸(C3H4O3),同时产生少量的氢和少量的能量,这些能量能产生2分子ATP。这个过程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C6H12O62C3H4O3+4H]+2ATP要点提炼

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相同,可以看出这一阶段并不需要氧气存在。

第二阶段:生物种类不同,终产物有两种。

①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酵母菌和其他一些微生物,甚至一些高等植物,在缺氧条件下,都以酒精无氧呼吸的形式进行呼吸。全析提示

无氧呼吸全过程中,这是唯一的释放能量的过程。

无氧气存在时,丙酮酸就在丙酮酸羧化酶的作用下,脱羧成为乙醛。乙醛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被第一阶段产生的H]还原为酒精(乙醇)。这些反应可以用下列的反应式来表示:

2CH3COCOOH2CH3CHO+2CO2

2CH3CHO+2H]2C2H5OH思维拓展

这一过程可以看出,H]中贮存的能量随之进入了酒精。

酒精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是: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②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高等动物和人体的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无氧呼吸也不需要氧的参与,而只依靠酶的作用就能把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乳酸,并且产生2分子ATP。https://www.360docs.net/doc/db15420343.html,全析提示

从反应式中可以看出,物质在反应前后依然是平衡的。

2CH3COCOOH+2H]2CH3CHOHCOOH

乳酸发酵的总反应式是:

C6H12O62C3H6O3+能量

此外,还有一些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在进行无氧呼吸时也可以产生乳酸,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等。左栏中的反应式中也有丙酮酸被还

原的过程:羰基被还原成了羟基。

总之,无氧呼吸的效率虽然远比有氧呼吸低,但作为一种应急措施是必要的。从生物的进化历史来看,无氧呼吸也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在绿色植物出现之前没有光合作用,因而大气中没有氧气。这时的原始生物必然是靠无氧呼吸获得它们所需的能量。

在无氧呼吸中,分解葡萄糖时释放的能量是196.65kJ/mol,本章第一节中ATP水解时,释放能量的值是30.54kJ/mol,所以无氧呼吸中产生的2molATP中的能量是61.08kJ。

细胞呼吸释放出来的能用于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过程。细胞生长、分裂时需要合成许多物质,因而都要耗能。恒温动物体温的维持也需要能。在低温下,生物生长非常缓慢,甚至停滞,原因之一就是呼吸作用十分低微,生物合成十分缓慢。细胞的主动运输也是一种耗能过程。植物根系在氧分压很低的情况下对K+的吸收大大减少,就是因为在氧分压低时呼吸作用微弱,不能产生足够的自由能之故。某些特殊的生物,如萤火虫、电鳗等的光能、电能等都是由ATP中的化学能转换而来的。动物的机械活动所消耗的能,也都来自呼吸作用中产生的ATP。要点提炼

①只需相应的酶,不需O2,在有O2存在时,无氧呼吸会受抑制。②物质变化:由于缺氧,C6H12O6不能彻底氧化分解,而产生不彻底氧化产物,如C2H5OH或C3H6O3。③能量变化:因为分解不彻底,氧化产物中还贮存着能量,所以释能少。

呼吸作用中的能量形式的转变:稳定的化学能(有机物)活跃的化学能(ATP)生物能(萤火虫、电鳗的光能等)。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能量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能量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的参与,能量是生命活动的动力,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物质的合成和分解伴随着能量的储存和释放。在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到能量知识,本文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个体水平、生态系统水平四个层次总结了与能量有关的问题。 1分子水平的能源物质 生物体内的各种有机物都可作为能源物质,但在能量代谢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又有所不同。按作用不同可分为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主要能源物质、储能物质、高能化合物等。虽然糖类、脂类、蛋白质都可以作为能源物质,但供能先后顺序却不同,它们在动物体内供能的先后顺序是糖类→脂肪→蛋白质。 1.1直接能源 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是ATP,ATP水解时释放的能量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而其他形式的能源物质中所贮存的能量都必须转移到ATP中才能用于各项生命活动。ATP与ADP之间的转化实现能量的释放和储存,植物生成ATP的途径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而动物生成ATP的途径只有呼吸作用。 1.2主要能源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中都含有大量的能量,这些有机物氧化分解后释放的能量转移到ATP中,用于各项生命活动。但是,生命活动所利用的能量约70%是由糖类提供的。所以,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3储备能源 在生物体内长期贮存能量的物质是脂肪。脂肪贮存能源的效率最高,lg脂肪所贮存的能量是蛋白质和糖类的2倍多,所以在进化过程中,生物体选择脂肪作为长期贮存能量的物质。 1.4辅助能源 在生物体内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中除了ATP外,还有磷酸肌酸。但是磷酸肌酸中贮存的能量并不能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必须转移到ATP中后才能被生命活动利用。反应方程式为:ADP+磷酸→ATP+肌酸,这个反应进行的速度很快,特别是当生物体内储存的ATP被大量消耗时,磷酸肌酸中的高能磷酸键转移到ATP中的速度比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转移到ATP的速度要快得多,能及时满足生理需要,但由磷酸肌酸转化生成的ATP的量不能满足长时间供能,随着磷酸肌酸的消耗,生物体内有机物(主要是糖类)氧化分解供能系统己逐渐启动,后续的ATP 消耗主要由呼吸作用提供,因此,磷酸肌酸被称为辅助能源。 2细胞水平的能量变化 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蕴含着细胞水平的能量变化,两者构成了能量代谢的细胞学基础。绿色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同吋储存能量;生物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同时释放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 2.1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在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是把光能转换成电能,再把电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2)掌握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化学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探究、交流、合作意识,进而学会分析及处理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在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观点的建立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和感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正确的能量观、节能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2.难点: (1)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概念的形成; (2)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实验创设情境的理论探究法 四、教学工具:多媒体、适当实验仪器、药品。 五、教学过程

把上面的实例抽象为一个图表,类比放出能量反应, 和老师一起完成ppt上的图例。 水从低处流往高处要吸收能量。通过类比,要求学生完成吸热反应的图表 【提问】通过以上分析,如何从宏观判断一个化学反 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 吸收能量:生成物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 放出能量: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追问】看图回答: 从图中你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放出能量:化学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量 吸收能量:其他形式的能量可以转为为化学 能。 说明化学能可以和其他形式的能量进行转 化,并且在转化过程中能量守恒。 【过渡】自然界中存在两个基本的守恒——质量守恒 和能量守恒。化学反应中不仅质量守恒也存在能量守 恒,所以化学反应不仅有新物种生成并且一定伴随能 量变化。 思考,聆听 【追问】通过我们常见的化学反应知道化学反应中的 能量变化常常是以热能的形式变化的,那我们能否对 化学反应重新进行分类? 思考回答 根据反应是否放热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 应。 【板书】放热反应:在化学反应中放出热量的反应 吸热反应:在化学反应中吸收热量的反应。 【提问】我们如何知道一个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 热反应呢? 燃烧是放热反应 【追问】除了燃烧是放热反应以外,还有哪些是放热 反应,哪些是吸热反应?我们如何来观察或者测定反 应放出了热量或者吸收了热量。 可以用手摸,或者用温度计测量反应前后的 温度。 【演示实验2-1】铝与盐酸的反应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演示实验2-2】Ba(OH)2?8H2O与NH4Cl反应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设疑】化学反应中确实存在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还有哪些是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呢?我们是不是要一 一通过实验验证呢?有没有简单的方法可以对常见的 反应进行吸热与放热反应的归类呢?下去分组思考, 讨论,下节课我们共同来探讨 聆听思考

化学能与热能练习题

6、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矾加热变成白色粉末③浓硫酸稀 释④ KClO3分解制O2 ⑤生石灰与水生成熟石灰 A、①④ B、②③ C、①④⑤ D、②④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化学反应发生时同时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例如煤、石油、天然气这三种我们非常熟悉的燃料,它们在燃烧时便能释放出热能。在初中化学里我们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等相关知识。那么化学反应中产生的能量变化,比如热能的释放,其从何而来?它与化学物质及其化学反应是否有所联系?在本节的学习中,我们将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即从本质上去分析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主要是热能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观。 本节的学习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1.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这部分内容里,我们将运用已有的化学键的初步知识去分析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关系,在学习中应深刻理解以下要点: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 2.任何化学反应除遵循质量守恒外,同样也遵循能量守恒。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热量形式表现即为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E反:反应物具有的能量;E生:生成物具有的能量):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应该重视实验探究方法在学习新知识中的作用,通过科学探究可以帮助和加深我们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相互转化及其研究过程的认识,学会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了解生物体内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能源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建立起正确的能量观。除了课本知识外,也应通过阅读科普读物、多听科普讲座、多读书和看报纸等多种途径去获取这些方面的知识。

目前最科学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附人体24小时生物钟)

目前最科学、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附人体24小时生物钟)! 7:30:起床。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在早上5:22―7:21 分起床的人,其血液中有一种能引起心脏病的物质含量较高,因此,在7:21之后起床对身体健康更加有益。 打开台灯。“一醒来,就将灯打开,这样将会重新调整体内的生物钟,调整睡眠和醒来模式。”拉夫堡大学睡眠研究中心教授吉姆·霍恩说。 喝一杯水。水是身体内成千上万化学反应得以进行的必需物质。早上喝一杯清水,可以补充晚上的缺水状态。 7:30―8:00:在早饭之前刷牙。“在早饭之前刷牙可以防止牙齿的腐蚀,因为刷牙之后,可以在牙齿外面涂上一层含氟的保护层。要么,就等早饭之后半小时再刷牙。”英国牙齿协会健康和安全研究人员戈登·沃特金斯说。 8:00―8:30:吃早饭。“早饭必须吃,因为它可以帮助你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营养师凯文·威尔伦说。早饭可以吃燕麦粥等,这类食物具有较低的血糖指数。 8:30―9:00:避免运动。来自布鲁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早晨进行锻炼的运动员更容易感染疾病,因为免疫系统在这个时间的功能最弱。步行上班。马萨诸塞州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每天走路的人,比那些久坐不运动的人患感冒病的几率低25%。 9:30:开始一天中最困难的工作。纽约睡眠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大部分人在每天醒来的一两个小时内头脑最清醒。 10:30:让眼睛离开屏幕休息一下。如果你使用电脑工作,那么每工作一小时,就让眼睛休息3分钟。 11:00:吃点水果。这是一种解决身体血糖下降的好方法。吃一个橙子或一些红色水果,这样做能同时补充体内的铁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 13:00:在面包上加一些豆类蔬菜。你需要一顿可口的午餐,并且能够缓慢地释放能量。“烘烤的豆类食品富含纤维素,番茄酱可以当作是蔬菜的一部分。”维伦博士说。 14:30―15:30:午休一小会儿。雅典的一所大学研究发现,那些每天中午午休30分钟或更长时间,每周至少午休3次的人,因心脏病死亡的几率会下降37%。 16:00:喝杯酸奶。这样做可以稳定血糖水平。在每天三餐之间喝些酸牛奶,有利于心脏健康。 17:00―19:00:锻炼身体。根据体内的生物钟,这个时间是运动的最佳时间,舍菲尔德大学运动学医生瑞沃·尼克说。 19:30:晚餐少吃点。晚饭吃太多,会引起血糖升高,并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影响睡眠。晚饭应该多吃蔬菜,少吃富含卡路里和蛋白质的食物。吃饭时要细嚼慢咽。 21:45:看会电视。这个时间看会儿电视放松一下,有助于睡眠,但要注意,尽量不要躺在床上看电视,这会影响睡眠质量。 23:00:洗个热水澡。“体温的适当降低有助于放松和睡眠。”拉夫堡大学睡眠研究中心吉姆·霍恩教授说。 23:30:上床睡觉。如果你早上7点30起床,现在入睡可以保证你享受8小时充足的睡眠。 【编者按】虽然没有必要一一照做,有的地方甚至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时间冲突很大,但这个作息时间表还是颇有参考价值的。我们只有一个身体,请善待之。 另外附人体24小时生物钟 1时:大多数人已入眠数小时,度过了睡眠的各个阶段,进入了容易催醒的浅睡阶段。此时,人对痛觉特别敏感。 2时:除了肝脏外,体内的大部分器官工作节律极慢。肝脏利用这段较为安静的时间正加紧把代谢后的有毒、有害物质排出体外,这仿佛清洁工正在进行全面地清洁、大扫除。

随堂练习第三单元第二章第四节从化学能到生物能阳信县第二

随堂练习 第三单元第二章第四节 从化学能到生物能 阳信县第二高级中学冯兴洋 1.下列有关线粒体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线粒体具有内外两层膜,内膜折叠成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 B.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C.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时必须有氧的参与 D.细胞产生 CO2的部位一定是线粒体 2.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进入细胞的氧将() ①与氢结合生成水②与碳结合生成二氧化碳③在线粒体中被消耗④在线粒体与细胞质基质中被消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在温室中栽培农作物,如遇持续的阴雨天气,为了保证农作物产量,对温度的控制应当()A.降温,保持昼夜温差 B.升温,保持昼夜温差 C.升温,昼夜恒温 D.降温,昼夜恒温 4.在水稻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叶绿体基质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分别是()A.二氧化碳、丙酮酸、葡萄糖 B.丙酮酸、葡萄糖、二氧化碳 C.丙酮酸、二氧化碳、葡萄糖 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5.人的红细胞无线粒体但能携带氧。红细胞所需能量的来源主要是利用()A.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 B.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 C.乳酸,进行有氧呼吸 D.乳酸,进行无氧呼吸 6.在一个普通的密闭锥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如图1,在下列的有关坐标图中,不正确的是() 图1

AB C D 7.玉米种子萌发时缺氧,会导致烂种,这时导致胚中毒死亡的物质是()A.酒精 B.乳酸C.尿素 D.二氧化碳 8.若细胞呼吸有二氧化碳放出,则可判断此过程() A.必定是有氧呼吸 B.只能是无氧呼吸 C.绝不是产物为酒精的无氧呼吸 D.一定不是产物为乳酸的无氧呼吸 9.如果人体在一段时间内不进行体力与脑力活动,并且体重不变,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主要转变为() A.电能 B.热能C.机械能 D.渗透能 10.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如下(图2): 图2 请据图回答: (1)反应①②③④中,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____________。 (2)粮食贮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食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11.图3是外界条件对植物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曲线图,请根据图分析说明:

最新整理高一化学教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docx

最新整理高一化学教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热 能》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有所了解,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本节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在学习物质结构初步知识之后,从本质上认识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化学能与热能的探究性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2、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合作完成科学探究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本节教学重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本节教学难点: 1、从本质上(微观结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 2、学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定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首先让学生观看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录像、图片等,或提出一个有关能源的社会实际问题进行讨论→进入实际应用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

应所释放出的能量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重要意义。 [板书]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1、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学生实验]课本实验2-1 [思考]为什么要用砂纸打磨铝片? [学生思考回答]因为铝片表面有氧化膜,它阻止铝片与酸的接触,使反应不能进行。 [分组探究]实验中不能用眼睛直接观察到热量变化,那我们应换什么方法去了解热量变化呢? [学生思考]讨论出多种方案,同时纪录实验现象,完成下面表格 实验步骤* 眼睛看到的现象 用手触摸的感觉 用温度计测量的数据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6mol/L的盐酸溶液 向含有盐酸溶液的试管中插入用砂纸打磨光的铝条 结论 [演示实验]课本实验2-2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 1、为什么要将八水氢氧化钡晶体磨成粉末? 2、为什么混合后要立即用玻璃棒搅拌? 3、反应后有什么气体产生,应如何处理?

人体生物钟与四季关系详解

人体生物钟与四季关系详解(一)
东汉哲学家王充在其《论衡》中写道:“人本于天,天本于道, 道本于自然,顺乎自然,即是最上养生之道。”由此可见,人在后天 若能顺乎生命的自然规律,采用自然科学的养生方法来养护身体,那 么就能够有效地增强人的身体功能,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科学研究 证明,节律养生是提高生活质量与工作、学习效率,放松身心,减少 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最有效、最实际和最经济的一种方法。 人的生命中有许多隐性“钟摆”,这些“钟摆”维持着人的正常 生命节律。 只有顺应生命节律, 减少生物钟磨损, 保证生物钟 “准点” , 才能提高生命质量,健康长寿! 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只要正视自然节律,尊重自然节律,奏好 生命的和弦,就会百事俱兴,延年益寿。 科学家研究证实, 人体生理有节律地发生周期性变化, 如体温在 清晨 2~6 点偏低,下午 5~6 点偏高;血压早晨最低,傍晚偏高;正 常人的呼吸是白天快,夜里慢;人体排尿的量和尿中成分随着昼夜而 发生周期性改变。另外,人体内细胞的分裂、血液成分、眼压和瞳孔 的光反射等,也都有昼夜的周期性变化。就拿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女 性的月经周期恰与月亮盈缺周期相似。也许还有不少人有过这种体 验:即使没有闹钟的铃声,也能每天按时醒来,误差甚至可少于 1 分
1

钟??花有花开花谢,月有阴晴圆缺,人的生命也有成长周期,也有 从新生到强壮,到衰老的过程。这些自然现象,生物学家称是由“生 物节律”作用引起的,这种生物节律也称为“生命节奏”,其所显示 的周期性循环犹如时钟的运转,故被称为“生物钟”。 人体内有许许多多的生物钟,它们对人类的健康、长寿、美容、 养生、生育,以及保证高效的生活、工作等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和意 义。 顺应生物钟的运转, 会使身体各组织器官都高度规律化、 自动化, 获得最佳的生理效益,并提高工作、学习的效率。相反,人为打乱生 物钟的节奏,生活无规律,就会使身体各器官处于紧张状态,功能发 生紊乱,这是造成疾病与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你的健康你做主!就算你不是医生,不会开方抓药,但是顺应自 己的身体发出的各种信号,合理地安排日常的作息,如吃饭、排泄、 运动等,总该没问题吧?其实,这种做法就是节律养生,其概念是顺 应人体的生物节律来养生。主动顺应生物节律,趋利避害,进行合理 的生活与工作,使你的身心与大自然的节律相顺应并保持在最佳状 态。 自然界除了昼夜日节律、年节律外。还有月节律,即,月球的 运转能引起潮汐等变化,对人的生理也有影响。
2

3.2.4从化学能到生物能 每课一练(中图版必修1) (1)

3.2.4从化学能到生物能 1.下列不.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物的是() A.水B.氢 C.丙酮酸D.ATP 解析:选A。本题考查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C6H12O6转变为丙酮酸,脱去氢,生成ATP,而水是第三阶段生成的。故正确答案为A。 2.在细胞呼吸过程中,分解水和合成水分别发生在() A.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B.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C.第三阶段和第一阶段 D.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 解析:选B。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在细胞呼吸过程中,分解水发生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而合成水是在第三阶段。 3.蔬菜和水果长时间储藏、保鲜所需要的条件应为() A.低温、干燥、低氧B.低温、湿度适中、低氧 C.高温、干燥、高氧D.高温、湿度适中、高氧 解析:选B。蔬菜和水果不断地进行细胞呼吸,消耗含有的有机物,要想保证有机物尽量少被消耗,需要降低细胞呼吸。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所以低温、低氧能够降低细胞呼吸,而保鲜则需要适宜的湿度,不同的蔬菜、水果需要的湿度不同。故正确答案为B。 4.在细胞呼吸中,有CO2放出时,可判断此过程() A.一定是无氧呼吸B.一定是有氧呼吸 C.一定不是酒精发酵D.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解析:选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过程都有CO2的释放,故A、B、C全错,只有乳酸发酵不产生CO2。故正确答案为D。 5.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元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 解析:选D。丙酮酸是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无氧呼吸的终产物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A选项错误;有氧呼吸产生的[H]是在线粒体的内膜上与氧结合生成水的,B选项错误;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中并无[H]的积累,C选项错误;脂肪分子中O的含量远远少于糖元,而H的含量多于糖元,所以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元,脂肪有氧氧化分解时所需要的O2多,放出的能量也多。 6.下图为细胞呼吸过程,其中a、b表示物质,①~④表示主要步骤,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表示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②、③过程中都有CO2产生,其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①除产生能量外,还产生________;在①~④过程中释放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 (4)②和④过程一般不会同时发生在同一生物体内,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图中a和b分别表示丙酮酸、乳酸。②、③过程分别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在过程①中除产生能量外,还可以产生[H],在①~④过程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③释放的能量最多。不同生物体细胞中,由于酶的种类不同,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

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热能》教案

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热能》导学案 【思考】: 1、什么是能量守恒定律? 2、一个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是不是全部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举例说明。 3、一定量的铁在纯氧中燃烧放出的总热量与在空气中缓慢氧化所放出的总热量相比,哪一个放出的热量多? 4、哪些是典型的放热反应?(举例说明,越多越好) 5、哪些是典型的吸热反应?(举例说明,越多越好) 6、人类利用能源包含哪三个阶段?我们现在处在哪个阶段? 【练习】: 1.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Al+稀盐酸 B、Ba(OH)2·8H2O+NH4Cl(固体) C、CaCO3受热分解 D、CaO+H2O E、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 F、木炭的燃烧 G、钢铁制品生锈的反应 H、葡萄糖在人体内的氧化反应是个放热反应 I、酸碱的中和反应 J、食物氧化腐败 K、炸药爆炸

L、煤和高温水蒸气反应生产水煤气 2.关于吸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凡需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只有分解反应才是吸热反应 C.使用催化剂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D.C02与CaO化合是放热反应,则CaC03分解是吸热反应 3.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 B.灼热的木炭与COz反应 C.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水汽化需要吸收能量,所以水汽化属于吸热反应 C.可燃物的燃烧都是放热反应 D.1mol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5. “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其内层使用铝箔包裹的并加工好的真 空包装食品,外层则是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化学物质反应,放出的热量便可对物质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最适合的选择是() A.浓硫酸与水B.生石灰和水 C.熟石灰和水 D.氧化钠和水

人体器官24小时运行规律

人体器官24小时运行规律表 人体有自己的运行生物钟,一天内,脏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在中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以一日分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的记载。 现代研究也表明,人体各种指标,如体温、脉搏、血糖、血压、肝脏的代谢等,几乎都有24小时节律性的变化。今天,我们从中医学的角度,结合现代医学对器官功能生理变化的认识,谈谈一日之中24小时、十二时辰养生的方法。 不过,养生的奥妙在于阴阳平衡,关键全在细节。动静结合,顺应天时才是最好的养生方法。所以,该吃时吃,该睡时睡,将心放宽,虽然简单,却是最好的养生法。 23:00~1:00(子时)——胆经最旺:最适宜做的事情:睡觉 23:00阳气微弱,人体机能下降,逐渐进入深度睡眠,而体内大量的细胞正在紧张修复。如果长期不能得到较好睡眠,人体的疲劳无法缓解,细胞就会因无法修复而累积癌症隐患。 24:00人体气血一天之中最微弱的时候,也是睡眠最深的时候,这个时候最好休息,不宜活动。 子时胆经最旺的时候,是胆推陈出新、排毒的时间,而胆的这种功能需要机体进入熟睡状态才能进行。此时睡觉,是对胆最好的养护,可养胆气,排毒气,护阳气。“胆有多清,脑有多清”,晚上觉睡好了,白天头脑才清醒。中医养生学中叫“子时觉”,可见睡好这个觉,是非常重要的。 1:00~3:00(丑时)——肝经最旺:最适宜做的事情:深度睡眠 1:00浅睡易醒阶段,对痛敏感,也是青少年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候。儿童如果长期不能在此时处于深睡眠状态,会影响身高。 2:00绝大多数器官处于一天之中效率最低下的时候,但是肝胆却在加紧代谢,为人体排毒。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此时血液开始变得粘稠,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目受血方能视”。所以此时是人视力最差的时候。汽车司机朋友应多休息,尽量避免开车。 丑时是肝经最旺、最强的时候,也是肝的排毒时间,我们能做的只有睡眠,为肝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人体的机能活动需要血液支持才能完成。废旧的血液需要更新,新鲜的血液也要不断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而“人卧则血归于肝”,机体只有处于睡眠状态,才有足够的血液回归肝脏,完成新陈代谢。 所以,除非万不得已,丑时应该深深入睡,肝气充盈,疏泄如常,则儿童更易长高;女性不易脸上生斑,情绪更趋稳定,月经正常;喝酒的人少生肝病,同时对于保护视力也大有裨益。 3:00~5:00(寅时)——肺经最旺:最适宜做的事情:睡觉 3:00处于深度睡眠中,肌肉完全放松,血压降低,呼吸脉搏减少。 4:00是黎明前的黑暗时刻,脑供血量最少,血压较前更低,血糖低下,是最容易发生意外的时候。老年人容易出现脑血管意外,糖尿病人易出现低血糖,心血管病人易发生心梗等病症。 寅时是肺经最旺的时候,也是肺排毒的时间。肺在寅时对全身的气血重新分配,此时也应该

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练习题部分答案

1.如何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 (1)一切有机体都有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2)细胞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细胞是代谢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细胞是有机体发育的基本单位 (4)细胞是物质结构,能量和信息过程精巧结合的综合体 (5)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6)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 (7)细胞是多层次,非线性与多层面的复杂结构体系 (8)细胞是高度有序的,具有自组装和自组织能力的体系 2.为什么说直径仅0.1um的支原体PPLO是细胞,而体积相近的疱疹病毒就不是细胞? 支原体PPLO具有以下特征:能在培养基上生长,具有典型的细胞质膜,一个环状的双螺旋DNA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mRNA与核糖体结合为多聚核糖体,指导合成700多种蛋白质,以一分为二的方式分裂繁殖,体积仅为细菌的1/10,能寄生在其他细胞内繁殖,以上都是细胞的特征,所以说支原体PPLO是细胞。 病毒虽然具备了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复制与遗传),但不具备细胞的形态结构,是不“完全”的生命体。因为它们主要的生命活动必须在细胞内才能变现,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病毒自身没有独立的代谢体系和能量转换系统,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结构、“原料”、能量与酶系统进行增殖,因此,病毒是彻底的寄生物。 3.显微水平与超显微水平的界限是0.2um,这是依据什么划分的? 显微镜分辨率的高低取决于光源的波长λ,物镜镜口角α和介质折射率N,其关系为: ,通常α最大值可达140度,空气中N=1,最短的可见光波 长为450nm,此时分辨率D=292nm,约3um。若在油镜下,N可提高至1.5,D则可达0.2um,所以普通光学显微镜和超显微镜的界限是0.2um. 4.细胞连接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功能? (1) 封闭连接:细胞质膜上,紧密连接蛋白形成分支的链索条,与相邻的细胞质膜上的链条对应结合,将细胞间隙封闭。 (2)锚定连接:通过中间纤维或微丝将相邻细胞或细胞与基质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坚挺有序的细胞群体、组织与器官。 (3)通讯连接:介导相邻细胞间的物质转运、化学或电信号的传递 5.由间隙连接执行的细胞间通讯有哪些生理作用? (1)允许小分子代谢物和信号分子通过,是细胞间代谢耦联的基础 (2)在神经冲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作用: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通过突触完成神经冲动的传导 (3)在卵泡和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保证卵泡正常发育 6.细胞表面的黏着因子分为哪几种类型,各有何作用? (1)钙粘蛋白:对胚胎发育中的细胞识别、迁移和组织分化以及成体组织器官构成有重要作用。 (2)选择素:能与特异糖基识别并结合 (3)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介导同亲型细胞黏着,或介导异亲型细胞黏着 (4)整联蛋白: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胞外基质间的黏着 7.植物细胞壁及胞间连丝的主要结构及功能 细胞壁结构:由大分子组成,主要成分是多糖,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等;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地位和功能: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该内容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在初中已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高中选修4中还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再学习。因此本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4奠定必要的基础。 能量是本章最核心的一个关键词,能源更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本节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重大价值的知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总之,化学能对人类的重要性决定了本节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初步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这将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知道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通过实例和实验,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应用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形成吸热和放热的概念;通过科学探究和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认识和感受化学能和热能之间相互转化,体会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实验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知生物体内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能源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深刻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正确的能量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的能力,体现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教材重难点 重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难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概念的形成及科学能量变化观的建立。 四、教学方法 阅读、交流讨论、实验探究。 五、教学用具 ①多媒体课件; ②试管、6 mol/L盐酸、砂纸、铝条、温度计、Ba(OH) 2·8H 2 O晶体、NH 4 Cl 晶体、烧杯(3)、玻璃片、玻璃棒、2 mo/L盐酸、量筒。 六、教学设计思路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电化学原理作业(全国通用)

特训9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电化学原理 单项选择题 1.(2018·无锡期中)以下是大气中碳循环所涉及的部分重要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6CO2(g)+6H2O(g)===C6H12O6(s)+6O2(g)ΔH1=a kJ·mol-1 ②C6H12O6(s)+6O2(g)===6CO2(g)+6H2O(g)ΔH2=b kJ·mol-1 ③2C6H12O6(s)===6CO2(g)+6CH4(g)ΔH3=c kJ·mol-1 ④CH4(g)+2O2(g)===CO2(g)+2H2O(g)ΔH4=d kJ·mol-1 A.由反应①可知a<0 B.c+6d+2a=0,b+a=0 C.反应②、③的ΔS<0 D.反应CH4(g)+2O2(g)===CO2(g)+2H2O(l)的ΔH>d kJ·mol-1 解析A项,①的逆反应为葡萄糖的氧化,为放热反应,所以反应①为吸热反应,错误;C项,反应②、③均为熵增的反应,错误;D项,反应④-D中反应得:2H2O(l)===2H2O(g) ΔH5=d-ΔH>0,ΔHMgBr2>MgCl2>MgF2 C.常温下氧化性:F2

解析A项,Mg和Cl2反应制MgCl2是放热,则MgCl2制取Mg是吸热过程,错误;B项,能量越低越稳定,错误;C项,氧化性:F2>Cl2>Br2>I2,错误。 答案 D 3.(2018·南京三模)CO、H2、C2H5OH三种燃料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O(g)+1/2O2(g)===CO2(g) ΔH1=a kJ/mol ②H2(g)+1/2O2(g)===H2O(g)ΔH2=b kJ/mol ③C2H5OH(1)+3O2(g)===2CO2(g)+3H2O(g) ΔH3=c 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ΔH1>0 B.2H2O(l)===2H2(g)+O2(g)ΔH=-2b kJ/mol C.CO2与H2合成C2H5OH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D.2CO(g)+4H2(g)===H2O(g)+C2H5OH(l) ΔH=(2a+4b-c)kJ/mol 解析A项,CO燃烧是放热反应,错误;B项,题给反应②是气态水,错误;C项,2CO(g)+4H2(g)===H2O(g)+C2H5OH(l)还有水分子生成,原子利用率不是100%,错误。 答案 D 4.(2018·苏锡常镇一调)电石(主要成分为CaC2)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已知2 000 ℃时,电石生产原理如下: ①CaO(s)+C(s)===Ca(g)+CO(g)ΔH1=a kJ·mol-1平衡常数K1 ②Ca(g)+2C(s)===CaC2(s)ΔH2=b kJ·mol-1平衡常数K2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K1=c(Ca)·c(CO) B.反应1 2Ca(g)+C(s)=== 1 2CaC2(s)平衡常数K=K2 C.2 000 ℃时增大压强,K1减小,K2增大 D.反应2CaO(s)+CaC2(s)===3Ca(g)+2CO(g)ΔH=(2a-b)kJ·mol-1解析C项,K只与温度有关,与压强无关,错误。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湖北专用

《2.1化学能与热能》教案(1)(湖北专用)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获得化学能与热能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化学实验。2.形成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化学能与热能的探究性的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2.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合作完成科学探究实验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 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能与热能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能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和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掌握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设计探究实验引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 教具准备:温度计、玻璃棒、烧杯、50ml量筒、玻璃片、砂纸、试管。6 mol.L—1HCl , 2mol.L—1HCl , 2mol.L —1NaOH, Ba(OH)2.8H2O , NH4Cl . CuSO4.5H2O晶体,铝条。大烧杯(500ml)3只、硬纸板(有孔)3块、小烧杯(100~150ml)3只、带圈玻璃搅拌器3支、温度计(100℃,1/10)3支、碎纸条3只、量筒(50ml) 6只、保温杯3只、盐酸(1.00mol/L)、氢氧化钠溶液1.1mol/L)。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化学反应都有新物质产生,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变化。人们利用化学反应,有时主要是为了制取所需要的物质,有时却主要是为了利用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例如,人们利用氢氧焰来焊接金属,主要就是利用氢气和氧气化合时所放出的能量。 [板书]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A.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第一节__化学能与热能(导学案)

化学能与热能 一、化学反应和物质能量的关系 1.各种物质都储存有_______能,不同的物质储存的_________不同。 2.当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时,反应为反应; 当反应物总能量 < 生成物总能量时,反应为反应。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能量(E反)、生成物总能量(E生)、放出的能量(E)之间的关系:放热反应中: 吸热反应中: 二、化学键和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3.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⑴化学键的和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⑵化学反应的实质用化学键理论可表述为旧化学键的和新化学键的。 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 吸热反应: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属于( )。· A.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 C.既是吸热反应也是放热反应 D.都不是 2.“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会制冷。 该化学物质可能是( )。 A.氯化钠 B.固体硝酸铵 C.生石灰 D.蔗糖 3.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显著放热的是( )。 A.生石灰 B.固体NaCl C.无水乙醇 D.固体NH4N03 4.对于放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物H20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 B.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 C.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等于产物H。O所具有的总能量 D.反应物H2和02具有的能量相等 5.关于吸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凡需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只有分解反应才是吸热反应 C.使用催化剂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D.C02与CaO化合是放热反应,则CaC03分解是吸热反应 6.已知金刚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石墨是放热的。据此,以下判断或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金版》高中生物 第三单元 第四节从化学能到生物能测试卷 中图版必修1

第三单元第二章 第四节从化学能到生物能 一、选择题 1.(2009年盐城高一检测)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光合作用一定要在叶绿体中进行②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④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一定是37 ℃ A.部分正确 B.②③ C.①②③④ D.全都不对 【答案】 D 2.(2009年上海十二校联考)把鼠的肝细胞磨碎后高速离心,细胞匀浆分成a、b、c、d 四层。往c层加入葡萄糖,没有CO2和ATP产生,再加入丙酮酸后,马上就有CO2和ATP产生,则c层必定含有( ) ①线粒体②核糖体③细胞质基质④ADP A.①和③ B.②和④ C.①和④ D.②和③ 【解析】因为c层可分解丙酮酸,而不能分解葡萄糖,所以可确定该层匀浆中一定含有线粒体而一定不含有细胞质基质,另外ADP是合成ATP的原料,故选C。 【答案】 C 3.(2009年巢湖模拟)如下图为某植株在夏季晴天一昼夜内CO2吸收量的变化情况,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①该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区段是bg ②植株在a和h时刻只进行细胞呼吸,不进行光合作用③影响bc段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只有光照强度④ce段与fg段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相同⑤若c、f时刻的光合速率相等,则植株呼吸速率为c时刻大于f时刻⑥该植株处于生长时期 A.①③ B.②④ C.①⑤ D.②⑥ 【解析】根据图中曲线可知,该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区段在ah段,bg段内是植株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不断积累有机物;a、h两时刻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不进行光合作用;在bc段影响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有多种,如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等。曲线中ce段下降原因是夏季中午蒸腾作用旺盛,散失过多水分,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fg段下降原因是午后光照强度下降;c、f时刻时,所处的外界环境温度不同细胞呼吸强度是不同的,一般夏季的午后即f时刻温度高于c时刻。图中曲线与横坐标围成的面积代表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

学科:高中化学姓名:何安雄单位:清镇市七砂中学《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教学设计取材于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从生活中最常见的吸放热现象入手,提出“放热反应中热能从何而来,吸热反应中提供的热能又起什么作用”的思考,在提高学生从微观看物质世界的同时,学会通过给定键能判断吸放热反应,学会通过键能计算吸放热数值。 二、学情分析: 我校学生的认知水平一般,但根据我校“先学后教、当堂导练、自辅落实”的教学策略,本节课通过先学任务的布置,让学生课前先期对结构式作充分熟悉,为课堂突破教学难点做准备,把课堂上的时间集中在给定键能进行吸放热值分析和计算上,这样学生就能够顺利学习本节课内容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到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学会利用键能判断吸放热反应; 3、学会利用键能计算吸放热值。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先学任务的完成,使学生从微观上进一步认识结构式的知识; 2、通过阅读理解形成对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的认识; 3、通过问题呈现、小组交流的方式,学会利用键能判断吸放热反应及利用键能计算吸放热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阅读理解、小组交流、表达呈现培养学生情感控制、语言表达、团队合作等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不断进取、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点:

1、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的认识; 2、利用键能判断吸放热反应及利用键能计算吸放热值。 教学难点: 利用键能计算吸放热值。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自主思考、小组交流、表达呈现、反思内化。 六、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改理念和我校“先学后教、当堂导练、自辅落实”的教学策略的要求,课前先学感知,课堂强调教师主导性地位、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以问题为导向,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七、先学任务: 1、1个H 2中有个H—H键;1个N 2 中有个N≡N键;;1个H 2 O中有个 H—O键;1个NH 3中有个 N—H键;1个CO 2 中有个C=O键。 2、1molH 2中有 molH—H键;1molN 2 中有molN≡N键;;1molH 2 O中有 molH—O键;1molNH 3中有 molN—H键;1molCO 2 中有 molC=O键。 八、教学过程: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导学案

高一化学 HX-2010-01-12-000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导学案 编写人:苗海军审核人:编写时间:2010-1-12【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2、通过实验活动及结果分析获得正确的认识。通过逐步深入的讨论交流建立知识结构。通过实际应用检验学习成果,体验学习成就。 3、在实践中获得学习成果,体验科学认知过程。共享信息,形成互助的学习氛围,提高个体学习的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以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重大意义。 难点:从本质(微观结构角度)上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 【学法指导】 问题探究、比较推理、讨论归纳 【知识链接】 已经学习过的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的热量变化 【学习过程】 一、实验探究 实验目的:探究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实验药品:生石灰、水、Zn、盐酸、Ba(OH)·8H 【思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这些能量变化通常又表现为热能变化。为什么有的化学反应吸热,而有的化学反应放热?

二、预测分析 1、各种物质都储存有化学能,不同的物质储存的化学能不同。 ..........................看书33页图示: 当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时,反应为反应; 当反应物总能量< 生成物总能量时,反应为反应。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能量(E反)、生成物总能量(E生)、放出的能量(E)之间的关系: 放热反应中: 吸热反应中: 例:已知H2和Cl2反应生成HCl是放热反应,比较反应物H2和Cl2的总能量(E反)与生成物HCl的总能量(E生)之间的大小关系: 2、强酸与强碱反应的实质是H++OH-=H2O,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酸与碱发生 生成称为中和热。 3、大胆预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从哪里来? ............. 请你以H2和Cl2化合生成HCl的反应为例从化学键角度分析其中的能量变化。 已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拆开化学键需要的总能量(E拆)、形成化学键的总能量(E成)与放出的能量(E)之间的关系:。 三、实际应用 [思考]:阅读课本34~36页,人类如何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 【归纳小结】 【当堂检测】 1、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颜色(若不正确,请举反例:) B.状态(若不正确,请举反例:) C.化学键(若不正确,请举反例:) D.原子核(若不正确,请举反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