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

《长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
《长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

《长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来自殷都实验小学的贾改霞。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方体的表面积》。首先我来说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切身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一、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活动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因此我从两个方面谈学生。

1、学生的基础资源。生活中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已经接触过长方体,并且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一切都是学生学习本课时非常宝贵的基础资源。

2、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表面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显得有点抽象。虽然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学习目标

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是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宽各是多少。

三、学习准备

要求学生准备的是长方体纸盒、剪刀,教师准备的是多媒体课件,

四、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摸一摸、看一看、剪一剪、想一想等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和发展能力的目的。教学中做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武冈市邓元泰镇中学潘用江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下面我从教材分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探究性实验课,是对天平和量筒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和对量筒的正确使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2、实验重难点 重点知识: (1)学会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测体积; (2)会用密度公式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 难点知识: 如何用量筒测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实验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密度的概念。

②、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 有关的物理现象。 ③、学会量简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使学生学会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并且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尽量做到仔细、客观、认真,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说教法 教法突出以学为本,因学论教。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法与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亲自动手实验,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相互合作交流得出物理规律。通过媒体展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引发猜想 学生体验:实验桌上放着两个完全相同的铝块和铅块,你能用什么方法鉴别它们?

《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开课教案

《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开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由此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2、能根据现实情景和信息,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观察思考等方法,去探求长方体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探求意识和探求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复习长方体的特征。师:同学 们,我们上节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知道它们是 由 6 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那么它们都有哪些特征?生: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都已经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长方体,一起来探究一下长方体的面。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师: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长方体纸盒,昨天同学们回家也都做了一个,刚才我们说长方体有6 个面,他们分别是,(边说边指),那么如果我们沿着长方体

的某些棱剪开,再展开,会是什么形状呢? 接下来学生动手剪(强调要求)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展开后,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原来的立体图形变成了平面图形。 生:我发现长方体展开后还是由6 个长方形组成的。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演示(实物展开后贴在黑板上)师:同学们,你们现在还能像中一样找到刚才指出的前面吗?后面又在哪里呢?你还能找出上、下、左、右分别在什么地方吗? 生:能。师:那么请你们在自己的长方体展开图中标出上、下、左、右、前、后。 师:观察长方体展开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我们知道长方体有 6 个面,哪些面的面积是相等 的? 生:前后面,左右面,上下面是相等的 师:为什么? 生: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2)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同桌合作) 生:上、下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长和宽,每个面的面积是长x 宽;前、后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长和高,每个面的面积是长x 高;左、右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高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简的使用方法,即用量简测量液体体积的办法,以及用量筒测不规则形状的物体体积的办法. 4.通过使用天平,加深对某些题目的理解.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正确使用天平、量筒能做到尽量周全. 2.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并且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尽量做到仔细、客观、认真,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用量筒测固体、液体的体积. 2.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 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 教学方法 1.实验法:会通过实验,间接地利用公式测量物体. 2.观察法:用正确的方法给天平和量筒读数. 教具准备 天平、砝码、量筒、水、铁块、铜块、铝块、细线、花岗岩、刻度尺、三角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密度的计算公式,如何用实验的方法测量?用什么仪器可以测量密度? [生]可以先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然后用量简测出液体的体积,根据密度的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的密度. [师]回答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具体学习一下测量物体的密度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 [师]今天,我们来动手做一个实验,测物体的密度.同学们先分组(三人一组). [师]大家看自己的实验台上,有这样一些实验器材:天平一架,砝码一盒,量筒一只,烧杯中装有水、铁块、铜块、铝块各一个,另外还有一根细线,一块花岗岩,一副三角板,刻度尺. [师]今天我们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投影] 一、测铝块、铁块、铜块的密度. 二、测水的密度. 三、测不规则物体――花岗岩矿石的密度. [师]根据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同学们会测吗? [生]测三种金属圆柱体的密度分为几步: (1)先用天平测出铜、铁、铝各自的质量. (2)接下来测三个物体的体积. 即上节课讲过的,采用体积差的方法测它的体积:即先用量简量取一定量的水,记下示数V1,将物块全部浸入水中,再记下这时的示数V2.所以囱块的体积即为V2-V1. [师]讲得非常好.下面提一个问题:能不能先测体积后测质量? [生]这要看怎样测体积了,如果是采用第一种方法测体积,则先测体积还是先测质量都无所谓,如果是采用第二种方法测体积,则必须先测质量,后测体积.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如果采用后一种方法测体积,则物块要沾上水,我们知道,天平在使用时是不能沾上水的,同时物块沾上水后质量有可能会变大,因此应测质量后测体积,[师]总结得非常精彩.通过大家群策群力,我们已经找到了测铁块、铜块、铝块密度的方法.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在测量中.由于仪器、操作方法及操作人的因素影响,必定会产生一些误差.如何来减小这些误差呢? [生]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改进测量工具、完善测量手段等,但我认为最有效.也是最容易办到的还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最有效. [师]说得很好,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在我们的实验过程中是一种有效地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测几次好呢? [生]三次为宜. [师]对,咱们做本实验时三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有效地减小误差. [生]今后的实验过程中是不是都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呢?

四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美化班级课程表说课稿

《美化班级课程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____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美化班级课程表》。下面我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展开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电子工业出版社第四册第一单元第3课的内容,上节课我们将班级课程表制作并加以编辑,但看上去比较简单,还需要对其进行美化,这节课我们将来学习下如何美化Word 中的表格。在教学内容上,先对表格文字进行修饰,然后对表格的边框进行设置,最后对表格的背景进行修饰。 1、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更加熟悉各种字体、字号、字形和颜色的使用,理解它们的作用,从而对表格中的文字进行一定的修饰;另外,要让学生掌握设置表格边框的颜色。线型以及填充表格底纹的方法。 2、教学重点 设置表格单元格中的文字格式 设置表格边框的颜色、线型 填充底纹效果 3、教学难点 选中并设置不同单元格的边框颜色和线型 选中并填充不同单元格的底纹效果 二、说学情 通过上节课的班级课程表编辑,同学们对Word的兴趣很高,在此基础上,这节课我们更加深入的学习Word的美化功能。 三、说教法 由于信息技术课大部分的上课都是在计算机上面完成的,使得信息技术拥有与其他课程不一样的特殊性,这样一来,信息技术课程,采用最多的教学方法就是案列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对比法等。可以采用网络教学软件边讲解边演示给学生们看,增加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四、说学法 学法和教法相应,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一部分是通过教师的讲解,但是大部分是动手操作来消化教师的教学内容。当教师通过网络教学软件演示和讲解的时候,学生会边看边想,然后在自己的电脑上面操作教师布置的案例或者其他任务。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网络教学软件向同学们展示上节课编辑过的班级课程表,引导学生们回忆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巩固相关的知识点;然后打开美化过的班级课程表,将两个课程表在屏幕上做对比,让同学从中看出不同点。 2、合作探究,新课教学 在对比当中,让同学们来说一说那些地方做了修改,这样修改是不是更符合实际情况等。这样顺其自然的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①、设置文字格式 打开课程表→选中表格第一行→设置第一行格式→设置其他文字格式

《长方体的表面积》课堂实录

<长方体的表面积>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去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并从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 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课件、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有效铺垫 图形的世界中我们认识了很多好朋友,一起看大屏幕(出示长方形),认识吗?你知道长方形面积怎么计算吗?(指名说,师板书) 再来看(出示长方体),这是新认识的长方体,你还记得长方体的面、顶点、棱的特征吗?(重点板书:长方体6个面)(前—后,左—右,上—下) 二、寻找联系、引入新知 1、审题读取数据 (出示相关数据)关于这个长方体,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引导学生读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并发现相对的面,颜色相同。) 同学们手中也有一个相同的长方体,你能像老师这样摆放,并标出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吗?(试一试,并指名指一指) 2、动手填写数据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展开与折叠,谁能说一说将这样一个长方体纸盒展开后,将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将得到一个六个面相连接的平面图形,即长方体展开图)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还知道由于剪的方法不同,得到的长方体的展开图也是不一样的。下面,老师就将这个长方体展开,得到的一个像这样的展开图(出示展开图)。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长方体以及它的展开图,你能分辨得出这个长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对应于展开后图形中的哪个部分吗? 同学们手中都有一个展开图,请同学们一起来动手做一个活动,先看要求,(出示) 活动要求: (1)判断长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对应于展开图的哪个部分,将上下左右前后标在展开图的各个面上。 (2)根据长方体各条棱的长度,将合适的数据填在展开图的方框中。 明白了吗?动手试试看。

机械基础铰链四杆机构说课稿

平面铰链四杆机构 我说课的题目是:平面铰链四杆机构,平面铰链四杆机构是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它是《机械基础》课程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平面铰链四杆是本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基础理论,所以在授课中要准确地把握它在各学科中承上启下的纽带作。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这门课程的重点之一,现从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首先来看教学分析,它共有4个部分: 一、教学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所讲的内容属于第四版《机械基础》中第七章的第3节。 整个第七章讲的是平面连杆机构,它作为常用机构中应用最广的一类为学习其他机构提供了分析方法,也是学生今后使用、改造各类机械的理论基础。 而该章的第3节“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一共阐述了三大问题:急回特性、死点位置和曲柄存在的条件。本次说课中只对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两个问题进行讲解,这一部分内容含概的知识点多,理论性较强,是前两节内容的深化和提升,又是后面学习铰链四杆机构演化的基础和铺垫,并对生产实践起着重要指导意义。所以这部分内容是第七章乃至整本书的重点。 2、学情分析 要想讲好一堂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只有对授课对象也就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掌握,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曲柄摇杆机构的组成,以及曲柄或摇杆为主动件的运动关系,而且也有一定的力学知识,所以学生已经具备了探究本节内容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和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且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又正处于叛逆心理较重的青春期。基于学生的这些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首先要营造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设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授课内容多给出几组实例,把理论性较强的课本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并把各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天长市中小学教师物理实验说课评选 测量物质的密度 二0一六年四月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这节内容我是按如下几个方面理解的。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117页测量物质的密度。 2、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探究性实验课,是对天平和量筒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前面两节所学的天平的使用,和对量筒的正确运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2)知道一些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测量的步骤;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探究方法、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两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4、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 难点:利用公式ρ=m/V进行有关实验去解决密度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测出待测物质的密度,加上本节教材中又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这也就需要和学生先讨论如何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将所要测的各个量具体实验得出。 结合学生实际,为了增强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借助已有的实验设备,在实验室完成教学。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法与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以及物质密度与物质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对于刚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再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学习方法。 从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并达到提高学生的探究的能力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说过程 1、引入新课 从密度表可以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要知道一个物体是什么物质做的,只要测量出它的度,把测量的密度跟密度表中的密度值一比较,就知道该物质是什么物质了。 要测出物质的密度,根据公式ρ=m/V,测出物质的质量和物质的体积,就可以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2、师生互答

《表格规划与修饰》说课稿

《表格规划与修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表格规划与修饰》 一、教材分析: 《表格规划与修饰》是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的第四单元第二节的内容。这是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的前期活动,是在学生学会建立工作簿后,学习怎样对工作表进行编辑修改、美化,是学生继续学习数据统计及图表的基础,关系到学生对数据的统计、处理,分析工作,是学好数据处理的关键内容之一,也是本章的重点。 教材以活动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灵活使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在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及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相互探讨,协作学习,最终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同时讲解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把Excel与前面所学的Word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学习,这样有助于知识融会贯通,让学生学会迁移学习。 二、学生分析: 在知识的准备上,通过本章的第一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已建立了工作表、工作薄的概念,学会了建立工作表。前一阶段学习的word表格的编辑,这些都为学习工作表的编辑打下了基础。但不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在任务布置上要注重按照任务难度分层作业,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缩小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距。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知目标:了解工作簿与工作表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字段与属性的关、字段与记录的关系。 技能目标:掌握工作表的增加、删除、复制、移动、重命名等操作;掌握调整行高、列宽的方法;掌握设置单元格格式的各种功能。能对一个工作簿或工作表进行合理地规划,并运用背景色、字体等来进行个性化修饰。 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帮助来积极探索,自主完成工作表格式的设置和修饰,并分层次完成任务,最后用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经典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授课教案 学员姓名:授课教师:所授科目:

四、课堂练习 一、填空。 1、正方体是由()个完全相同的()围成的立体图形,正方体有()条棱,它们的长度都(),正方体有()个顶点。 2、因为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的长方体,所以正方体是()的长方体。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棱长之和是(),当A=6厘米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厘米。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5、一根长96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厘米。 6、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80厘米,长10厘米,宽是7厘米。高是()厘米。 7、至少需要()厘米长的铁丝,才能做一个底面周长是18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框架。 8、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扩大2倍,它的表面积就()。 9、一个长方体最多可以有()个面是正方形,最多可以有()条棱长度相等。 二、应用题。 1、一个面的面积是36平方米的正方体,它所有的棱长的和是多少厘米? 2、用一根铁丝刚好焊成一个棱长8厘米的正方体框架,如果用这根铁丝焊成一个长10厘米、宽7厘米的长方体框架,它的高应该是多少厘米? 3、天天游泳池,长25米,宽10米,深1.6米,在游泳池的四周和池底砌瓷砖,如果瓷砖的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那么至少需要这种瓷砖多少块? 4、把棱长12厘米的正方体切割成棱长是3厘米的小正方体,可以切割成多少块?

5、一种长方体硬纸盒,长10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有2平方米的硬纸板210张,可以做这样的硬纸盒多少个?(不计接口) 6、一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72厘米,它的长是9厘米,宽6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7、一个长4分米、宽3分米、高2分米的长方体,它占地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米?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8、.用72分米长的铁丝做一个正方体的框架,然后在外面贴上一层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纸? 9、一只无盖的长方形鱼缸,长0.4米,宽0.25米,深0.3米,做这只鱼缸至少要用玻璃多少平方米?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精编版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天长市中小学教师物理实验说课评选 测量物质的密度 二0一六年四月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这节内容我是按如下几个方面理解的。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117页测量物质的密度。 2、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探究性实验课,是对天平和量筒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前面两节所学的天平的使用,和对量筒的正确运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2)知道一些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测量的步骤;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探究方法、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两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4、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 难点:利用公式ρ=m/V进行有关实验去解决密度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测出待测物质的密度,加上本节教材中又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这也就需要和学生先讨论如何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将所要测的各个量具体实验得出。 结合学生实际,为了增强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借助已有的实验设备,在实验室完成教学。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法与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以及物质密度与物质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对于刚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再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学习方法。 从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并达到提高学生的探究的能力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说过程 1、引入新课 从密度表可以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要知道一个物体是什么物质做的,只要测量出它的度,把测量的密度跟密度表中的密度值一比较,就知道该物质是什么物质了。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完整版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天长市中小学教师物理实验说课评选 测量物质的密度 二0一六年四月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这节内容我是按如下几个方面理解的。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117页测量物质的密度。 2、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探究性实验课,是对天平和量筒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前面两节所学的天平的使用,和对量筒的正确运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2)知道一些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测量的步骤;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探究方法、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两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4、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 难点:利用公式ρ=m/V进行有关实验去解决密度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测出待测物质的密度,加上本节教材中又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这也就需要和学生先讨论如何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将所要测的各个量具体实验得出。 结合学生实际,为了增强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借助已有的实验设备,在实验室完成教学。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法与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以及物质密度与物质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对于刚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再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学习方法。

01《Excel数据分析图表化》说课稿

E xcel数据分析图表化说课稿 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满族中学邱柏林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河北大学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第三章"电子表格第5节Excel数据图表制作",以数据处理见长的excel在数据与图形完美的结合中显示出完全不同的韵味,作为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它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更能体现编者的意图。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八年级学生在学习了Excel有关数据处理的知识,掌握对Excel的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为什么使用图表,怎样创建图表以及如何利用图表进行问题的分析。 二、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本节课教学主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展示,协作互助。在设计任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接受能力的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别提出恰当的基础目标、发展目标和开放目标,在此基础上设计具有一定容量、一定梯度的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水平来选择能够完成的任务。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和技能目标: ①掌握图表的建立方法,理解在excel中图表显示分析结果的优势; ②了解几种常见的图表类型。 ③能够通过自主探究来学习图表基本的建立、编辑。 2、过程和方法: 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以任务驱动为主,培养乐于合作、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的习惯,学会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相互协作的良好沟通习惯和大胆实践创新的勇气。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利用图表向导建立图表; 2、根据实际问题来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 【教学难点】 1、数据源的选择; 2、图表类型的选择。 五、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对比引入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探究法、分层练习法。 2、学法分析:本节课主要以主体性教学策略(主体参与,合作学习,差异发展,体验成功)、任务驱动策略、自主探究策略、合作学习策略、分层推进等策略完成教学。 采取的形式:创设任务情境——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探索创新。 六、教学准备分析 网络教室,书签(印有本节内容,激励学生演示操作),教学采用IEBOOK制作的课件,学件为专题学习网站。学生可以通过浏览专题学习网站来自学本节的练习任务,它还有在线测试、在线交流等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第六章《密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深化了质量这一知识,又引发学生思考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全册而言为今后学习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等知识做准备,并且“比值定义法”是今后学习很多物理量的重要方法。基于此新课程标准把“密度”列为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之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知道密度的公式,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同时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围绕教学目标我将重点确定为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公式,并会进行简单计算。难点为通过探究实验对密

度概念的建立和理解。 二、教法分析 《物理课程标准》认为:让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是与学习科学知识同等重要的,与以前的课程标准相比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所以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运用多种教具和多媒体课件,采用探究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亲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能力的发展。 教具学具准备:天平、量筒、立方体组、铁钉、铁球、细线、烧杯、水。 三、学法指导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应用物质的气味、颜色等特征来区别不同物质,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但是对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以及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还没有涉及。所以这节课要引导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感悟、去探索 学法指导:基于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法、比较法、分析综合法、讨论交流法。 四、教学流程 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过程。突出重难点,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激趣导入—探索新知—学以致用—回放反思—作业设计(一)激趣导入 我先播放一段视频,这是《汶川不相信眼泪》的电影片段,在生活中

小学信息技术《美化班级课程表》优秀说课稿

小学信息技术《美化班级课程表》优秀说课 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四册第三课《美化班级课程表》,本节课是在前一节“编辑课程表”的基础上进行人为的修饰和加工,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内容,也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此外,还能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能够更加熟悉的使用文字的修饰,理解它们的作用,掌握边框颜色、线型的设置以及底纹的应用。 2。通过学习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实践和自学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各种字体、字号、字体颜色的综合运用,以及各种边框和底纹的特殊效果的知识。 教学难点:设置边框和底纹的具体方法以及创造性地美化表格 课前准备:课件教案素材多媒体演示软件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任务驱动

的教学方法,把本课的新知由易到难,层层设疑,让学生在问题中合作、探究,不断掌握本课的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这点。我开课前,创设有趣的问题环境,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我让学生多观察欣赏,讨论后回答,演示讲解过程,小组合作等形式,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积极的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首先,播放《西游记》主题曲,学生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 我抓住时机:看了这组图片都知道是西游记的故事,同学们知道他们闯了多少关吗?我设计的意图:以《西游记》的主题曲开头,让会唱的学生跟着唱,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对动画片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积极的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同学们,老师带领你们进入第一关 提示打开————课程表,选中课程表第一行,选择“格式”—————“字体”命令,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形、字号和颜色。 下面我们进入闯关游戏第一关:“设置表格文字格式” 请学生分小组探究设置文字格式的方法,如果有问题,

7.3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探究:物质的密度 邛崃市宝林中学郑睽 一、教材和学情 1、教材分析: 本节是沪科版教材八年级物理的第七章第3节,是力学的基础部分,与前几章的“简单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本节既是质量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沉条件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的公式和密度单位、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材首先由鉴别外表相同,实质不同的物体这一问题开始,用一个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来认识物质密度这一特性,通过学生的交流、合作和讨论得出密度公式和单位,进而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以及查看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表并找寻特点进入密度知识的应用,通过练习的形式将之具体化:一是根据密度的大小比较,来鉴别物质、发现物质;二是通过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来研究空心问题。 2、学生情况 我所教学生现阶段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较弱,许多学生已建立了“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不正确概念。大多数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同时动手操作的欲望比较强,乐于参与实验,但是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进行深入科学探究的经验相当欠缺,本课将通过猜想、实验、讨论、辨析、归纳、交流和训练,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思维和方法。 3、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了解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知道水的密度大小。初步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和比较概括的方法,认识到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体会比值定义法在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⑶情感态度目标:用实验探究引起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直觉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密度是物质本身特性的讨论,把有关密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4、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认识到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明确密度计算公式和单位的由来及意义。 2、难点:让学生相对完整地体验对一个问题进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二、教学方法 本节是概念教学,物理概念的建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避免把密度概念直接灌输和强加给学生,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育心理学原理,在密度概念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形象化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建构密度概念,教师作为是学生概念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为此,本节课采用“科学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学生由于日常生活的经验积累了一些与质量、体积有关的感性认识,但是初二学生

小学信息技术《美化班级课程表》说课稿

小学信息技术《美化班级课程表》说课稿 让学生通过两张效果不同的课程表的对比,强烈感觉到修改表格的意义、效果,从而引出本课教学内容:设计你的课程表。 通过分析对比作品,学生会发现第二张表格比第一张表格增加了边框、底纹和斜线表头,直观地发现修改了的表格更加形象、生动,从而体会到了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为了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愉快的,我大胆地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自主完成任务。这样,教师也有了充足的时间去进行分层辅导。 学生打开学习资料,学习设置“边框、底纹和斜线表头”。 分组尝试新知学习: 第一组尝试边框的设置 第二组尝试底纹的设置 第三组绘制斜线表头

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新知识的巩固,我让每组选一学生演示如何操作: (1)边框设置 单击工具栏上的`“表格和边框”按钮,出现“表格和边框”工具栏。选择“边框线型、边框粗细、边框颜色、外侧框线”进行设置。 (2)底纹色彩 单击工具栏上的“表格和边框”按钮,出现“表格和边框”工具栏。选择相应的单元格,利用“底纹颜色“按钮,为这些单元格设置底纹。 (3)斜线表头的制作 选择“绘制表格“工具,鼠标指针变为铅笔形状,在表格左上角画出相应的斜线。 学生打开学习资料中的挑战任务,在舒缓的音乐声中,自由地设计自己的课程表。

教师给予学生提示,除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以外,还可添加图片, 艺术字表名及页面边框等。 为节省时间,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图片素材。 选几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欣赏并根据评比标准(底纹色彩搭配、表格边框的样式、独特的创意、漂亮的页面边框)进行点评。 在这个环节中,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功能展示学生有特色的作品,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同学们,今天我们发挥了聪明才智,设计出了很有个性的课程表,你们发现得真不错!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加上图片等,设计出更时尚、更酷的课程表,用打印机打印出来,贴在教室里。 计算机教育专家谭浩强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谁有‘无机教学’法,我就会发现‘无水游泳’法!”,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离不开计算机,离不开硬件的支撑。

物体密度的测量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学会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3.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2.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对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过程中,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以及密度计算公式后进行,具体包括了量筒的使用、测量固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这些知识。让学生掌握利用密度公式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本节课起到了巩固前面所学内容的作用,是密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体现,也有助于以后压强、浮力知识的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重要作用。在这个实验中,要求学生在前面学习质量、密度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天平的使用,并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步骤,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要能理解实验原理、注意实验仪器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根据数据得出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这些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重点:用量筒测物体的体积,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中,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 三、教学策略

在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对质量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习了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的使用方法,对密度概念与计算公式已有所了解。因为已经熟练掌握了温度计的读数方法,可以直接通过观察结构得出用量筒测液体体积的方法,学生观察思考就能操作,重点是引导学生观察水面的形状,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以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对于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同学们也能设计出大致方案,但在该实验中如何减小实验误差、制定最佳测量方案,学生不是很容易注意到,所以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实际进行测量固体或液体密度实验时,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教师可以利用画简图的方法,把设计方案画出了,先不作评价,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哪一步骤会造成物理量增大或减小,从而得出最佳方案。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量筒、小石块、盐水等。 五、教学过程 密度公式

五年级上信息技术教学说课稿美化表格_通用版

《美化表格》说课稿 课题名称:《美化表格》教学内容: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五年级第21课《美化表格》(P66 -67 页)这是本课的教学流程图。(课件) 请看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课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在自己喜爱的情境中,学会美化表格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 力,设计出一个富有个性的表格。 情感目标: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情境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培养学生的 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表格与边框”工具栏中常用工具的使用。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的创意,设计自己的表格学习者特征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因此,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在全课教学中,我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模式,并创设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情境,开展教学活动。 学习环境与资源: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软件Net Op以及为学生准备的素材库。 教学过程: 本课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进入冒险岛;第二环节,关前充电,装备披挂;第三环节:自 主探究,获取武器;第四环节:加油闯关;第五环节,开启宝藏,结束本课) 第一环节,进入冒险岛。 上课伊始,我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探险吗?生:喜欢。师:老师知道一个神奇的地方,叫冒险岛。你们想去吗?(想)好,今天我们就去那里夺宝”。进入游戏画面(课 闯关件) 师:在这里,让我们运用已学过的知识作为装备,获取的新知识作为武器,

开始你的冒险之旅。(出示课题《2 1美化表格》) 此游戏情境,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好奇心及探索知识的欲望,每个学生的兴致 极高,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下步是什么,都有哪些内容,真正做到了激发兴趣 的目的。 第二环节,关前充电,装备披挂(复习旧知)(课件) 师:那先来看看我们有什么装备?(课件,人物及装备) 师:我们的装备有白棉T 恤上衣、蓝牛仔短裤、红橡胶长靴。这时有学生迫不及待的问:“那我们怎样获得它们呢” 。 师:只要答对装备下面的问题,就能获得。〔复习表格的移动和调整大小,复习插入图片、艺术字、背景图片。〕 师:谁想获得这件装备。这时学生纷纷举手。 师:出示已准备好的表格,根据装备要求,让学生到前边来操作。(课件表) 生:边操作边说明。这是学生变后的表格。(出示表)因为是复习旧知,所以这一部分学生操作得很顺利。 第三环节:自主探究,获取武器(掌握新知) 师:我们已经有了装备,现在我们就来获得这把武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并上机试着操作,如何给表格加上美丽的框线。 这时学生开始自学,教师巡视辅导,并适时提示“表格与边框工具栏”的显示与隐藏。 师:给表格加上美丽的框线的步骤哪个小组愿意总结一下: 学生利用Ntop 汇报制作步骤:有的汇报(利用表格与边框工具栏)首先选中表格,然后选线型,再选粗细 1.5 磅,选颜色红色,再选边框上的按钮。也有学生汇报说,有不同的做法。选中表格后还可以用鼠标右单击,选择“边框和底 纹”进行修饰,对表格的行和列的修饰也比较方便,还有的孩子说用绘制表格的 方法对局部改动比较方便,这时我都及时给予肯定。“你们说得很对,你的知识 面可真广。”并且总结说:不管你对表格的哪一部分进行操作,选中相应的区域 是很重要的。” 接下来师概括步骤为:①选中表格②选线型③选粗细④选颜色⑤单击〔外部 框线〕按钮进行选择。(课件)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第六章《密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深化了质量这一知识,又引发学生思考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全册而言为今后学习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等知识做准备,并且“比值定义法”是今后学习很多物理量的重要方法。基于此新课程标准把“密度”列为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之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知道密度的公式,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解决简 单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用“比值定义 法”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 拓展,同时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围绕教学目标我将重点确定为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公式,并会进行简单计算。难点为通过探究实验对密度概念的建立和理解。

二、教法分析 《物理课程标准》认为:让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是与学习科学知识同等重要的,与以前的课程标准相比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所以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运用多种教具和多媒体课件,采用探究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亲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能力的发展。 教具学具准备:天平、量筒、立方体组、铁钉、铁球、细线、烧杯、水。 三、学法指导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应用物质的气味、颜色等特征来区别不同物质,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但是对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以及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还没有涉及。所以这节课要引导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感悟、去探索 学法指导:基于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法、比较法、分析综合法、讨论交流法。 四、教学流程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激趣导入—探索新知—学以致用—回放反思—作业设计 (一)激趣导入 我先播放一段视频,这是《汶川不相信眼泪》的电影片段,在生活中的房屋是用钢筋水泥建成的,那影视拍摄中如果也使用这样的材料,就会把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