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xWorks网络设备的加载及协议栈初始化

一.MUX中间层

为了能够兼容更多的网络设备和网络协议,VxWorks操作系统专门在网络设备驱动程序和网络协议层之间增加了MUX接口层。网络设备驱动程序不关心用户通过何种网络协议访问设备,只需要将数据传递给MUX层,或者从MUX层获取需要发送的数据;同样,协议层中的协议也不需要关心用户使用何种网络设备,将数据发送给MUX层或者从MUX层读取数据即可。

MUX层位于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协议层之间,它提供协议和设备的衔接,管理着网络协议接口和底层设备驱动之间的通信。

MUX层的加入有效隔离了网络设备驱动程序和协议层协议,MUX层的统一标准接口屏蔽了底层网络设备的差异性和上层网络组件的特殊性,降低了网络设备的增加和网络组件的扩展的复杂度。

二.END & NPT

MUX层支持两种网络设备驱动程序:END(Enhanced Network Driver)和NPT(Network Protocol Toolkit)。

这两种网络设备驱动程序的大体结构相似,与MUX接口也几乎相同,MUX装载两者的方式也相同。不同的是,END模型基于帧(frame)传递数据,NPT模型基于包(packet)传递数据。在这里,帧和包的区别在于,帧包含了网络传输的全部数据,也就是数据包和MAC地址等链路层数据;而包仅仅包括数据包,不包括链路层信息。

NPT驱动程序模型可以看作是对END模型的一个扩展。END模型是VxWorks推荐的实现方式。

三.END网络设备相关数据结构

1.struct END_OBJ

网络设备驱动程序的接口数据结构是END_OBJ,如下所示。

/* endObject - the basic end object that everyone derives from */

typedef struct end_object

{

NODEnode;

/*...*/

DEV_OBJdevObject; /*Root of the device heirarchy*/

STATUS (*receiveRtn)(); /*MUX routine to call on reception*/

structproto_entry* pSnarf; /*First snarf protocol*/

structproto_entry* pTyped; /*First typed protocol*/

structproto_entry* pPromisc; /*First promiscuous protocol*/

structproto_entry* pStop; /*End of protocols*/

UINT32nProtoSlots; /*Number of slots in protocol table*/

intendStyle; /*END, NPT, MULTI, ...*/

BOOLattached; /*Indicates unit is attached*/

SEM_IDtxSem; /*Transmitter semaphore.*/

longflags; /*various flags.*/

structnet_funcs* pFuncTable; /*Function talbe.*/

M2_INTERFACETBLmib2Tbl; /*MIB II counters.*/

LISTmultiList; /*Head of the multicast address list*/

intnMulti; /*Number of elements in the list*/

structprotocol_binding* outputFilter; /*Optional output filter*/

NET_POOL_ID pNetPool; /*Memorycookie used by MUX buffering*/

M2_ID*pMib2Tbl; /*RFC 2233 MIB objects*/

structend_object* dummyBinding; /*dummy protocolbinding*/

}END_OBJ;

结构中的NODE节点用于链化所有的网络设备;DEV_OBJ数据机构用于描述设备,包括名称、描述、设备索引以及指向设备数据结构的指针等信息;结构net_protocol/proto_entry 用于挂接网络协议;结构net_funcs则包含了网络设备驱动程序向MUX层提供的回调函数接口。

2.struct NET_FUNCS

/*NET_FUNCS - driver functiontable*/

typedef struct net_funcs

{

STATUS (*start)(END_OBJ*);/*Driver's start func*/

STATUS (*stop)(END_OBJ*); /*Driver's stop func*/

STATUS (*unload)(END_OBJ*);/*Driver's unload func*/

STATUS (*ioctl)(END_OBJ*,int, caddr_t); /*Driver's ioctl func*/

STATUS (*send)(END_OBJ*,M_BLK_ID); /*Driver's send func*/

STATUS (*mCastAddrAdd)(END_OBJ*,char*); /*Driver's mcast add func*/

STATUS (*mCastAddrDel)(END_OBJ*,char*); /*Driver's mcast delete func*/

STATUS (*mCastAddrGet)(END_OBJ*,MULTI_TABLE*); /*Driver's mcast get func*/ STATUS (*pollSend)(END_OBJ*,M_BLK_ID); /*Driver's polling send func*/

STATUS (*pollRecv)(END_OBJ*,M_BLK_ID); /*Driver's polling recv func*/

M_BLK_ID(*fromAddress)(M_BLK_ID,M_BLK_ID, M_BLK_ID, BOOL); /*Driver's addrformation func*/

STATUS (*packetDataGet)(M_BLK_ID,LL_HDR_INFO*); /*Driver's packet data get func*/

STATUS (*addrGet)(M_BLK_ID,M_BLK_ID, M_BLK_ID, M_BLK_ID, M_BLK_ID);

/*Driver'spacket addr get func*/

int (*endBind)(void*,void*, void*, long type); /*information exchangebetween network service and network driver*/

}NET_FUNCS;

3.struct END_TBL_ENTRY

END_TBL_ENTRY为设备程序入口表。

/*This is the structure that is usedby the BSP to build up a table

* of END devices to be started at boot time.

*/

typedef struct end_tbl_entry

{

int unit; /*This device's unit #*/

END_OBJ*(*endLoadFunc)(char*,void*); /*Theload function*/

char*endLoadString; /*The load string*/

BOOLendLoan; /*Do we loan buffers?*/

void*pBSP; /*BSP private*/

BOOLprocessed; /*Has this been processed?*/

}END_TBL_ENTRY;

全局数组END_TBL_ENTRY endDevTbl[];记录了所有网络设备END_OBJ的endLoadFunc,以便在系统网络设备初始化时,逐一创建初始化END_OBJ。

四.END网络设备驱动的初始化

END网络设备初始化函数调用路径如下:usrNetworkInit()->usrNetEndLibInit(),在usrNetEndLibInit()中调用muxDevLoad()/muxDevStart()加载并初始化MUX/END接口。#ifdef INCLUDE_END

STATUS usrNetEndLibInit()

{

intcount;

END_TBL_ENTRY*pDevTbl;

void*pCookie = NULL;

/*Add in mux ENDS*/

for(count=0,pDevTbl=endDevTbl;

pDevTbl->endLoadFunc!=END_TBL_END;pDevTbl++,count++)

{

/*make sure that WDB has not already installed thedevice*/

if(!pDevTbl->processed)

{

pCookie= muxDevLoad(pDevTbl->unit,

pDevTbl->endLoadFunc,

pDevTbl->endLoadString,

pDevTbl->endLoan,pDevTbl->pBSP);

/*...*/

muxDevStart(pCookie);

/*...*/

}

/*...*/

}

/*...*/

}

#endif

1.加载网络设备:muxDevLoad()->endLoad()

muxDevLoad()函数将网络设备驱动程序挂接到MUX层中。这个函数返回一个标识设备的cookie,以后所有其他涉及到该设备的调用都会用到这个cookie。

/*muxDevLoad - load a driver intothe MUX*/

void* muxDevLoad(int unit,/*unit number of device*/

END_OBJ*(*endLoad)(char*, void*), /*load function of thedriver*/

char*pInitString, /*init string for this driver*/

BOOLloaning, /*we loan buffers*/

void*pBSP /*for BSP group*/

)

{

/*Loading a device is a two pass algorithm.*/

endLoad(devName,NULL); /*pass 1*/

endLoad(initString,pBSP); /*pass 2*/

pNew->receiveRtn = muxReceive; /*END_OBJ::receiveRtn*/

}

endLoad()中将调用netPoolInit()完成内存池的创建,完成rx/tx操作相关的数据结构(DMA descriptor ring and associated mbuf/sk_buff)的创建,以及mac/phy、mdio/gpio 等相关初始化工作。最终返回描述驱动的数据结构END_OBJ。其中调用endObjInit(),传递net_funcs*END_OBJ::pFuncTable。

STATUS endObjInit(

END_OBJ*pEndObj, /*object to be initialized*/

DEV_OBJ*pDevice, /*ptr to device struct*/

char*pBaseName, /*device base name, for example,"ln"*/

int unit,/*unit number*/

NET_FUNCS*pFuncTable,/*END device functions*/

char*pDescription

);

关于END_OBJ::receiveRtn

一般在RX ISR(Interrupt Service Routine)中调用宏

END_RCV_RTN_CALL(END_OBJ*,M_BLK_ID),即

END_OBJ::receiveRtn->muxReceive()将接收到的数据包(M_BLK_ID)通过MUX层上交给TCP/IP协议栈处理(pass the packet to the TCP/IP stack through the MUX layer)。

2.启动网络设备:muxDevStart()->endStart()

一旦网络设备被成功加载,就可以使用muxDevStart()激活它。

/*start a device by calling its start routine*/

STATUS muxDevStart(

void*pDevCookie /*device identifier from muxDevLoad()routine*/

)

{

/*...*/

END_OBJ*pEnd = PDEVCOOKIE_TO_ENDOBJ(pDevCookie);

pEnd->pFuncTable->start(pEnd);/*net_funcs::start()*/

/*...*/

}

endStart()会激活驱动程序并且会依照所使用的BSP和处理器结构为驱动程序注册一个正确的中断服务程序(connects the driver ISR and enablesinterrupts)。

一般调用SYS_INT_CONNECT()宏-intConnect()函数挂接中断;调用

SYS_INT_ENABLE()宏-intEnable()函数使能中断。

五.绑定网络协议

usrNetworkInit()在调用usrNetEndLibInit()后,将进一步调用usrNetIpAttachCommon(pDevName,uNum,"IPv4",ipAttach);将以太网设备附加到IP协议

栈。ipAttach()调用muxBind()把网络协议栈通过MUX层绑定到一个网络设备驱动程序。一旦这一步完成,网络协议就准备在相应的设备上进行数据的收发了。

/* ipAttach - a generic attach routine for the TCP/IP network stack */

int ipAttach

(

intunit, /* Unit number */

char*pDevice /*Device name (i.e. ln, ei etc.). */

)

{

/*...*/

/* END device */

pDrvCtrl->pIpCookie = muxBind (pDevice, unit,

(FUNCPTR)ipReceiveRtn,(FUNCPTR) ipShutdownRtn, (FUNCPTR)ipTxRestart, (VOIDFUNCPTR) ipError,ETHERTYPE_IP, "IP 4.4 TCP/IP", (void *) pDrvCtrl);

/*...*/

}

六.TCP/IP协议栈的初始化

/* initialize various protocols */

LOCAL STATUS usrNetProtoInit (void)

{

ipLibInit(&ipCfgParams); /* has to included by default */

rawIpLibInit(); /* has to included by default */

rawLibInit();

#ifdef INCLUDE_UDP

udpLibInit(&udpCfgParams); /* udp protocol initialization */

#endif

#ifdef INCLUDE_TCP

tcpLibInit(&tcpCfgParams); /* tcp protocol initialization */

#endif

#ifdef INCLUDE_ICMP

icmpLibInit(&icmpCfgParams); /* icmp protocol initialization */

#endif

#ifdef INCLUDE_IGMP

igmpLibInit(); /* igmp protocol initialization */

#endif

return(OK);

}

usrNetProtoInit()被bootLoad()调用,关于bootLoad()及之前的流程参考后续对VxWorks引导及启动过程的分析。

七.RX Flow & TX Flow

RX Flow:rx

ISR->muxReceive()->ipReceiveRtn()->ip_input()->...->tcp_input()->recv(),用户通过socket的recv()接口从STREAM套接字上收取从以太网驱动上到TCP/IP协议栈的数据包。

TX Flow:

send()->...->tcp_output()->...->ip_output()->ipOutput()->...->ipTxRestart()->ipTxStart up()->muxSend()->END_OBJ::pFuncTable->send()。用户通过socket的send()接口在STREAM套接字上发送数据包,经过TCP/IP协议栈下传,最终通过MUX层传递给设备驱动的发送函数将数据包发送出去。

参考:

《VxWorksBSP for x86 AMD》

《VxWorks网络协议栈初始化流程》

《VxWorks网络程序员指南》

《vxworks下设备驱动程序及bsp开发指南》

《VxWorks内核、设备驱动与BSP开发详解》

《linux-Tcp IP协议栈源码阅读笔记》

VxWorks常用命令汇总

VxWorks常用的命令 1.与任务相关的命令 sp function,[arg1],...,[arg9] -启动任务,最多接受9个参数,默认的优先级100、堆栈20000字节 period n,function,[arg1],...,[arg8] -创建一个周期调用function的任务,周期为n秒,最多接受8个参数 repeat m,function,[arg1],...,[arg8] -创建一个反复调用function的任务,调用次数为m,m=0时永久调用,最多也是8个参数 ts tidX -挂起任务 tr tidX -恢复挂起的任务 td tidX -删除任务 i tidX -显示任务基本信息,参数为0时显示全部任务 ti tidX -显示任务详细信息,包括寄存器、堆栈等 tt tidX -显示任务的函数调用关系 checkStack tidX -显示任务堆栈使用的历史统计,参数为0时显示全部任务 [其中tidX可以为任务ID 也可以为任务名] 2、系统信息 lkup ["string"] -在系统符号表中查找并列出含有"string"字符的函数及全局变量,有两个特殊参数: 0,给出符号表统计;""(空字符串),列出全部符号 lkAddr addr -显示addr地址附近的符号表 l addr,[n] -显示addr地址开始的n条指令的反汇编,n省略时默认为10条指令 h [n] -n为0时列出最近执行的shell命令,默认20条;n非0时,设定shell记录的历史命令的数目 d [addr,[number],[width]] -显示addr地址开始的number个单元的内容,width定制每个单元的宽度,可以是1、2、4、8 m addr,[width] -按width宽度修改addr地址的内容,width可以是1、2、4、8 memShow 1 -显示系统分区上空闲和已分配空间的总数等 printErrno value -打印系统定义的错误码的宏 3、与网络相关的命令 ifShow ["ifname"] - show info about network interfaces inetstatShow - show all Internet protocol sockets tcpstatShow - show statistics for TCP udpstatShow - show statistics for UDP ipstatShow - show statistics for IP icmpstatShow - show statistics for ICMP arpShow - show a list of known ARP entries

单片机_C语言函数_中断函数(中断服务程序)

单片机_C语言函数_中断函数(中断服务程序) 在开始写中断函数之前,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单片机的中断系统。 中断的意思(学习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同学,没学过单片机,也应该知道),我们在这里就不讲了,首先来回忆下中断系统涉及到哪些问题。 (1)中断源:中断请求信号的来源。(8051有3个内部中断源T0,T1,串行口,2个外部中断源INT0,INT1(这两个低电平有效,上面的那个横杠不知道怎么加上去))(2)中断响应与返回:CPU采集到中断请求信号,怎样转向特定的中断服务子程序,并在执行完之后返回被中断程序继续执行。期间涉及到CPU响应中断的条件,现场保护,现场恢复。 (3)优先级控制:中断优先级的控制就形成了中断嵌套(8051允许有两级的中断嵌套,优先权顺序为INT0,T0,INT1,T1,串行口),同一个优先级的中断,还存在优先权的高低。优先级是可以编程的,而优先权是固定的。 80C51的原则是①同优先级,先响应高优先权②低优先级能被高优先级中断③正在进行的中断不能被同一级的中断请求或低优先级的中断请求中断。 80C51的中断系统涉及到的中断控制有中断请求,中断允许,中断优先级控制 (1)3个内部中断源T0,T1,串行口,2个外部中断源INT0,INT1 (2)中断控制寄存器:定时和外中断控制寄存器TCON(包括T0、T1,INT0、INT1),串行控制寄存器SCON,中断允许寄存器IE,中断优先级寄存器IP 具体的是什么,包括哪些标志位,在这里不讲了,所有书上面都会讲。 在这里我们讲下注意的事项 (1)CPU响应中断后,TF0(T0中断标志位)和TF1由硬件自动清0。 (2)CPU响应中断后,在边沿触发方式下,IE0(外部中断INT0请求标志位)和IE1由硬件自动清零;在电平触发方式下,不能自动清楚IE0和IE1。所以在中断返回前必须撤出INT0和INT1引脚的低电平,否则就会出现一次中断被CPU多次响应。 (3)串口中断中,CPU响应中断后,TI(串行口发送中断请求标志位)和RI(接收中断请求标志位)必须由软件清零。 (4)单片机复位后,TCON,SCON给位清零。 C51语言允许用户自己写中断服务子程序(中断函数) 首先来了解程序的格式: void 函数名() interrupt m [using n] {} 关键字 interrupt m [using n] 表示这是一个中断函数 m为中断源的编号,有五个中断源,取值为0,1,2,3,4,中断编号会告诉编译器中断程序的入口地址,执行该程序时,这个地址会传个程序计数器PC,于是CPU开始从这里一条一条的执行程序指令。 n为单片机工作寄存器组(又称通用寄存器组)编号,共四组,取值为0,1,2,3 中断号中断源 0 外部中断0 1 定时器0 2 外部中断1 3 定时器1中断 4 串行口中断 (在上一篇文章中讲到的ROM前43个存储单元就是他们,这5个中断源的中断入口地址为: 这40个地址用来存放中断处理程序的地址单元,每一个类中断的存储单元只有8B,显然不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VxWorks入门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VxWorks入门 VxWorksVxWorks操作系统是美国WindRiver公司于1983年设计开发的一种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RTOS),它以其良好的可靠性和卓越的实时性被广泛地应用在通信、军事、航空、航天等高精尖技术及实时性要求极高的领域中,如卫星通讯、军事演习、弹道制导、飞机导航等。在美国的 F-16、FA-18 战斗机、B-2隐形轰炸机和爱国者导弹上,甚至连1997年4月在火星表面登陆的火星探测器上也使用到了VxWorks。VxWorks原先对中国区禁止销售,自解禁以来,在我们的军事、通信、工业控制等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VxWorks的实时性体现在能于限定的时间内执行完所规定的功能,并能在限定的时间内对外部的异步事件作出响应。因此,实时性系统主要应用于过程控制、数据采集、通信、多媒体信息处理等对时间敏感的场合。本文将对这个操作系统进行一个入门级的、全面的介绍。为力求展示其全貌,全文共分五章: (1)搭建VxWorks嵌入式开发环境; (2)简要介绍VxWorks的基本组成,内核的基本结构; (3)概述VxWorks板级支持包(BSP)的概念及VxWorks的启动过程; (4)介绍VxWorks设备驱动的架构及编写方法; (5)指明VxWorks应用开发的思路,任务调度及任务同步、中断与任务的同步机制。 以上各章中将贯穿着许多实例,由于本文定位于入门级教程,所以文中的实例都将十分简单。下面我们进入第一章内容的讲解。 嵌入式系统的调试调试方法一般为通过PC(宿主机)上的集成开发环境交叉编译针对特定电路板(目标机)的程序,然后将程序通过目标板的JTAG、串口或网口等途径下载到目标板上运行。因此,为了构造一个嵌入式系统的学习环境,拥有一块包含CPU、存储器及I/O 电路(构造计算机系统)的目标电路板往往是必要的。虽然许多集成开发环境附带模拟软件,但仅限于指令集的模拟,均无法模拟物理的目标机硬件平台,因而在其上只能进行应用程序的象征性模拟开发。但是,并非所有人都能拥有一块物理的电路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构造一个模拟的开发环境,其学习效果就如同拥有完全真实的电路板一样呢?本文试图解答此问题,主体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1) 利用VMware等软件模拟真实的目标机; (2) 构建VMware虚拟PC上VxWorks BSP,建立Bootrom和OS映像; (3) 修改Tornado相关设置,连接宿主机与目标机,建立调试通道; (4) 写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并下载到目标系统运行。 图1 嵌入式系统的调试 本章工作的最终目标为: (1)VxWorks在VMware启动成功并顺利运行,的开发模型: 图4 PC作为目标机 很遗憾,这种方法实际上非常麻烦,同时开动两台PC进行调试将使你和你的室友饱受折磨,既然他如此地热切于游戏和上网。因此,我们可以借助VMware来在本机上虚拟出另一PC。 VMware的确是天才的作品!在同一PC上,利用VMware几乎可以安装所有的操作系统,而且操作系统之间的切换不需要重新启动电脑。VM的意义是Virtual Machine,即虚拟出一个逻辑的电脑,它可以提供基于Intel CPU的虚拟PC系统环境,包括CPU、内存、BIOS、硬盘和其他外围硬件设备。 下面我们讲解用VMware来建立一台虚拟PC的步骤: (1)并安装VMware; (2)使用VMware向导建立一个针对VxWorks的虚拟机;

vxWorks开发环境构建步骤及开发资源

vxWorks开发环境构建步骤及开发资源 技创科技(Technique Innovator Inc.) https://www.360docs.net/doc/d917288731.html, 一、Tornado集成开发环境构成 Tornado是集成开发环境的名称,主要由帮助及参考文档、操作系统vxWorks、开发工具(编译器、调试器、编辑器、target server等,据统计,挂接在Tornado下的可选工具和第三方有数百个)等三部分构成,分别对应三个目录: i.docs/ 所有文档都集中在该目录中, books.html是根索引,入门级开发请务必查看 以下文档: ●如果要熟悉使用界面及Tornado使用、创建工程,请参考:Tornado用户手册 及Tornado集成开发环境的HELP->content调出来的联机帮助文档; ●vxWorks的编译是使用标准GNU Makefile来编译连接的,要了解Makefile语 法请参考”GNU Make”;具体的Make rules存放在target/h/make/目录下。 ●如何调试?请参考“Debugging with GDB” ●vxWorks构成、特点及kernel,编程等:请参考:VxWorks Programmer's Guide, 系统调用、库函数接口标准等,请参考:VxWorks Reference Manual ●有关BSP(board support package)的构成、初始化、底层驱动等,请参考“BSP Reference” ●网络应用编程指南(socket编程): “VxWorks Network Programmer's Guide” ii.host/ 该部分存放主机端(开发机)的工具,如Tornado.exe,make.exe,编译器、调试器及TCL命令解释器等等,开发中要用到的工具都存放在目录 host\x86-win32\bin 下,部分命令是.exe文件,部分是.bat的,其中有torvars.bat文 件,是设置Tornado集成开发环境的环境变量用的,在使用其他工具前,要运行它 设置正确的环境变量及可执行文件搜索路径。 iii.target/ vxWorks操作系统、源码、BSP、设备驱动、头文件、配置文件等config/ BSP的存放地方,底层开发者绝大部分时间在该目录下度过,该目录下除了all/和comps/外,其他每个目录对应一种硬件板的BSP,开发者在 做BSP开发时,原则上除了对应BSP目录能修改外,target/目录下的其他 所有目录都不应该作出改动,否则会影响到其他BSP,常用BSP有: pid7t/ →ARM公司推出的pid7 ARM7TDMI评估板的BSP integratorX/ →ARM公司推出的integratorXXX评估板的BSP tk4510a/ →我们要使用的S3C4510B板的BSP SNDS100/ →三星公司推出的SNDS100(KS3C50100/S3C4510B)板的 BSP h/ 头文件存放地点,包括vxWorks的及所有其他组件的 arch/arm/ ARM体系结构相关头文件 make/ 编译连接时要用到的规则都存放在这里 vxWorks.h wind Kernel(vxWorks的核心”Wind Kernel”的API及常量说明) lib/ vxWorks是一个商用操作系统,其不开放源码部分的.o文件及.a(库文件)文件存放在这里(当然,除了config/目录外,所有其他目录下的*.c源码在编

vxworks653编程手册

一.V xWorks653运行时系统 1.1. 运行时层 一个vxworks653模块由下面四层组成: ■core OS—必需 ■partition—至少需要一个(vThreads 或COIL-based),每个都在一个分区的操作系统之中■APEX shared library—ARINC 653 应用所需 ■POSIX shared library—POSIX 应用所需 1.1.1.Core OS层 核心操作系统提供服务给分区。 缺省的,核心操作系统使用ARINC653规范中的时间抢占的调度(TPS)来调度分区。Vxworks653的核心操作系统还可以采用APPS调度策略在TPS调度的空闲时间内调度优先级

抢占调度(PPS)使能的分区。 核心操作系统提供给每个VThreads分区操作系统的服务包括: ●分区系统资源 ●调度分区 ●代表分区的操作系统执行trap异常 ●定义和强制分区边界 ●装载分区 ●使用端口和通道在分区间传递消息 ●处理I/O ●代表应用完成系统调用 ●支持分区的调试 ●监控分区和系统的健康 1.1. 2.vThreads 层 vThreads分区操作系统在核心操作系统分配给该分区的时间内调度vThreads中的线程。vThreads不直接与设备交互,而是通过核心操作系统的系统调用。 1.1.3.APEX 层 构建在vThreads之上,遵循ARINC653规范,并且提供相应功能和API。 1.1.4.POSIX层 构建在vThreads之上,遵循用于实时扩展的POSIX标准(1003.1b)。 1.2. 装载和启动 当目标板加电时,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装载和启动 ●初始的启动码装载核心操作系统,分区操作系统,共享库,以及应用 ●核心操作系统初始化自身,启动它自己的子系统 ●核心操作系统创建分区 ●核心操作系统启动分区调度器,并且让应用初始化自身 核心操作系统可以在初始化完成之后下载在线装载的应用程序到分区。应用可以在分区运行之时装载到分区。

VxWorks下几种定时延时方法的小结

编程过程中,出于需要,大家或多或少要用到定时/延时。VxWorks下提供了几种定时/延时机制,根据收集的一些资料和VxWorks相关文档,在学习和上机实验的基础上,对它们的使用以及我所遇到的问题做一个总结,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不正确之处,恳请斧正。 1 taskDelay taskdelay()提供了一个简单的任务睡眠机制,也常用于需要定时/延时机制的应用中。它的格式是STATUS taskDelay(int ticks /* number of ticks to delay task */),可以看出使用该函数实现延时的单位为tick(一般系统中一个tick都是ms级的)。在VxWorks下可以这样使用taskDelay()函数:taskDelay(sysClkRateGet()*1)。函数sysClkRateGet()返回系统的时钟速率,单位是tick数/每秒(利用函数sysClkRateSet()可以改变系统的时钟速率)。在POSIX中有一个与taskdelay()相对应的函数――nanosleep()(下文中有介绍)。这两个函数仅仅是延时单位不同,效果是相同的。 利用taskdelay(),可以将调用的任务移动到具有相同优先级的就绪队列尾部。特别的,可以通过调用taskdelay(0),将cpu交给系统中其他相同优先级的任务。延时为0的调用只能用于taskdelay()中,nanosleep()认为这种调用是错误的。 taskdelay()会导致调用的任务在指定的延时期间(以ticks计数)放弃cpu,使任务处于DELAY状态(因此,其不能用于中断服务程序中)。通常其受到任务调度的影响,但在等待一些与中断无关联的外部条件时,其是有用的。如果调用的任务受到一个信号,指出其没有被阻塞或被忽略,taskDelay()将返回ERROR,并在信号处理程序运行后设置errno为EINTR。 2 WatchDog VxWorks提供了一个看门狗定时器(watchdog timer)机制,利用提供的函数,任何任务都可以创建一个看门狗定时器,经过指定的延时后,实现在系统时钟ISR的上下文中运行指定的程序。在VxWorks中,看门狗定时器作为系统时钟中断服务程序的一部分来维护。因此,与看门狗定时器相联系的函数运行在系统

VxWorks操作系统RTP介绍和使用方法

VxWorks 操作系统RTP 介绍和使用方法 从VxWorks 6.x开始引入RTP(VxWorks real time process projec模t) 式编程,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应用程序相互独立,互不影响,而且增加了内核的稳定性,缺点是由于“内核态”与“用户态”的内存拷贝,其执行效率有所降低,随着CPU 速度越来越快,这点效率的牺牲已经越来越不重要。相比较于传统的DKM (downloadable kernel module project ),RTP适合多个团队独立运作,然后汇总 联试,这种模式除了全局函数不能再shell 里直接调用外,其对应用程序几乎不 做任何约束,原有的DKM 工程代码稍作修改即可正常运行。内核变化较大,需 要添加较多的组件,内存需要较好的划分,为保持应用程序直接调用函数调试的 习惯,需要封装接口供用户使用。 现简单的介绍RTP使用方法,并给出demo 代码供参考。 1. 新建并编译工程: (1) File->new-> VxWorks real time process projec如t, 图【1】 图【1】 (2) 一路next 后,选择如图【2】所示的编译器

图【2】 (3) 选择Finish 后,工程新建完毕。 (4) 导入源文件:这里的源文件名称是fooRtpApp.c ,一种较快捷的方式是选 中新建的工程,按下F5,源文件会出现在工程中. (5) 右键选择编译,出现如图【3】,选择Continue 继续。 图【3】 编译完成后,会生成vxe 格式的可执行文件,此处为usrAppA.vxe 。 2. 下载可执行性文件 待板子启动后,使用ftp 将vxe 文件下载到板子中。步骤如下: (1)运行->cmd,打开对话窗口,如图【4】所示:

中断服务程序流程图

第一讲: 第六章I/O接口原理-接口、端口、编址 回顾:微机系统的层次结构,CPU、主机、接口电路及外部设备之间的结构关联,输入/输出的一般概念。 重点和纲要:微机系统主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包括I/O端口的寻址方式,输入/输出的传送控制方式。 讲授内容: 6. 1 输入/输出数据的传输控制方式 一、输入/输出的一般概念 1.引言 输入/输出是微机系统与外部设备进行信息交换的过程。输入/输出设备称为外部设备,与存储器相比,外部设备有其本身的特点,存储器较为标准,而外部设备则比较复杂,性能的离散性比较大,不同的外部设备,其结构方式不同,有机械式、电动式、电子式等;输入/输出的信号类型也不相同,有数字信号,也有模拟信号;有电信号,也有非电信号;输入/输出信息的速率也相差很大。因此,CPU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技术比较复杂。 CPU与外设之间的信息交换,是通过它们之间接口电路中的I/O端口来进行的,由于同一个外部设备与CPU之间所要传送的信息类型不同,方向不同,作用也不一样(例如数据信息、状态信息、控制信息、输入/输出等),所以接口电路中可以设置多个端口来分别处理这些不同的信息。 2.输入/输出端口的寻址方式 微机系统采用总线结构形式,即通过一组总线来连接组成系统的各个功能部件(包括CPU、内存、I/O端口),CPU、内存、I/O端口之间的信息交换都是通过总线来进行的,如何区分不同的内存单元和I/O端口,是输入/输出寻址方式所要讨论解决的问题。

根据微机系统的不同,输入/输出的寻址方式通常有两种形式:(1).存储器对应的输入、输出寻址方式 这种方式又称为存储器统一编址寻址方式或存储器映象寻址方式。 方法:把外设的一个端口与存储器的一个单元作同等对待,每一个I/O端口都有一个确定的端口地址,CPU与I/O端口之间的信息交换,与存储单元的读写过程一样,内存单元与I/O端口的不同,只在于它们具有不同的的地址。优点: ①CPU对I/O端口的读/写操作可以使用全部存储器的读/写操作指令,也可 以用对存储器的不同寻址方式来对I/O端口中的信息,直接进行算术、逻辑运算及循环、移位等操作。 ②内存与外设地址的分配,可以用统一的分布图。 ③不需要专门的输入、输出操作指令。 缺点: ①内存与I/O端口统一编址时,在地址总线根数一定的情况下,使系统中 实际可以直 接寻址的内存单元数减少。 ②一般情况下,系统中I/O端口数远小于内存单元数,所以在用直接寻址方 式来寻址这些端口时,要表示一个端口地址,必须用与表示内存单元地址相同的字节数,使得指令代码较长,相应地读/写执行时间也较长,这对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是不利的。 Mortorola公司的M6800CPU等均采用这种寻址I/O端口的方式。 3. CPU与外设之间所传送的信息类型 CPU与I/O端口之间所交换的信息,可以有下列几种类型: ①数据信息:包括数字量、模拟量、开关量等,可以输入、也可以输出 ②状态信息:这是I/O端口送给CPU的有关本端口所对应的外设当前状态 的信息。供CPU进行分析、判断、决策。 ③控制信息:这是CPU送给I/O端口的控制命令,使相应的外部设备完成 特定的操作。 数据信息、状态信息和控制信息是不同类型的信息,它们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但在8086/8088微机系统中,这三种不同类型的信息的输入、输出过程是相同的。为了加以区分,可以使它们具有不同的端口地址,在端口地址相同的情况下,可以规定操作的顺序,或者在输入/输出的数据中设置特征位。

EPON常用命令讲解

EPON常用命令讲解 ?数据业务基本排查 ?语音业务基本排查 ?930软件脚本简介 ?其他常用命令 ?典型案例分析 数据业务基本排查 基本思路: 在PON系统内GSWC、EC2、ONU各业务环节上应保证: 配置正确 配置生效 MAC地址正确转发 ?FTTH型ONU ?FTTB型ONU 配置核查 Onu switch目录: show vlan all显示所有端口vlan; show vlan 查看交换芯片单个vlan及其所属端口的信息,如果此端口配置为出口剥离vlan,相应端口显示为UN;反之显示为VF show vlan default 显示所有端口的untag属性的vlanid; Onu Debug下相关命令: ddd show port [|all] vlan config显示系统QinQ不使能下的Fe端口vlan的配置信息show port [|all] vlan service显示系统QinQ使能下的Fe端口vlan的配置信息show port [|all] vlan translation table显示端口的软件vlan转换表 EC2 Pon目录: show qinq_config <1-2> <1-24> 查询qinq模式下ONU端口业务信息 端口检查 show port status查看交换芯片端口的状态,可以查看用户端口是否接了终端,工作模式是否正确等 查看地址转发表

ONU swtich目录 show arl查看mac地址转发表,会显示学习到的端口、vlanid和mac地址,如果用户的vlan id同时上下行数据中学到,其中26端口( CPU端口)表示下行数据正常,用户端口1-24表示上行数据正常; OLT fdb目录 show fdb slot <1-8,11-18>查看上行数据时,查看业务卡(EC2)fdb表 show fdb slot 29查看下行数据时,查看上联口fdb表 主控盘学的地址的VID应该是最外层VLAN的VID。 如果,上下行fdb表都正确,但是拨号拨不上去,可以在OL T的上连口抓包,查看进出的包内容。如果有出去的包而无回来的包,则可以判断出是上游设备出问题。 如果fdb表学习不正确,则VLAN配置有问题,可以根据fdb表的情况,先判断问题出现在哪一个设备上,再查看VLAN配置有无问题。 其他处理方式: 如时延大、丢包、组播业务等问题,可分别在EPON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接口处利用抓包工具查看定位,由于上联口只能封装单层vlan,Qinq和单层vlan方式会略有差别。 FTTN型ONU 与其他ONU差异 FTTN型ONU相对其他类型ONU比较独立,对于普通的数据、语音业务,OLT相当于“透传”的通道。 配置核查: FSWB Profile目录下 创建/修改/查看ADSL2+端口模板参数: add xaplus profile ; set dsl-profile ; show dsl-profile ; 主要查看4个方面: 1.编码类型(lineCoding) 一般编码类型在开通的下行速率低于8Mb/s时采用G .dmt,大于8M时采用adsl2plusauto。 2.线路类型(channelMode) 线路类型采用interleaved更为稳定 3.训练速率(dnFastMaxTxRate,dnIntlMaxTxRate,upFastMaxTxRate,upIntlMaxTxRate) ADSL 一般最大上行可达速率为800Kb/s,下行可达速率为8Mb/s ADSL2+一般最大上行可达速率为1Mb/s,下行可达速率为28Mb/s 配置时上行速率不要超过1Mb/s,推荐640Kb/s

VxWorks操作系统MakeFile

VxWorks操作系统MakeFile(一) 时间:2008-8-24 夜 版权申明:本文为水煮鱼为水煮鱼@博客园撰写,不得用于商业用途,如需摘用,请与水煮鱼联系。 1、介绍 本文将介绍为什么要将你的C源代码分离成几个合理的独立文档,什么时候需要拆分,那又怎么拆分呢? 然后再介绍如何使用GUN Make使你的编译和链接步骤自动化。可能你使用的是其他的make工具,但是其实道理都差不多。当然如果你对自己的编程工具有怀疑的话,可以不妨实际的试试。 2、多文件项目介绍 a. why? 为什么使用多文件项目?他们有什么好处呢? 从表面上看,多文件项目是够复杂的了,又要头文件,又需要extern申明,并且如果你要查找一个文件的话,还需要在更多的文件里搜索。 但是如果把其考虑成一个项目,那一个项目根据功能划分为小的模块,那就不难理解了。 想想如果是一个一万行代码,如果你把其放到一个文件里,则在编译的时候,则需要对一万行代码进行重新编译。不过如果你如果把其放到不同的文件里,那修改一行,则只需要编译一个文件就可以了。可能你会说,一万行代码,就算全部编译,那点时间也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实际情况是,在一个大的系统里,可能代码达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行代码的规模。以我们的项目为例,目前代码规模已经达到了上千万行的级别,如果全部重新编译,则将耗费几个小时甚至半天的时间。如果将其划分多多个文件,则修改一行所引入的编译代码,将不会随着你代码规模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多个文件的优点不言自明了。 不过对于不便于搜索的问题,其实只要文件划分得当,也并不会造成多大的困难。其实,从多个目标文件生成一个程序包比从一个单一文件生成程序包要好的多。当然,实际上这是不是一个优势还与你所使用的系统有关。但是当使用gcc/ld(一个GUN C编译器/连接器)把一个程序包连接到一个程序时,在连接的过程中,它会尝试不去连接没有使用到的部分,但它每次只能从程序包中把一个完整的目标文件排除在外。因此,如果你修改了一个程序包中某一个目标文档中任何一个符号的话,那么这个目标文件整个都会被连接进来。要是一个程序包被非常充分的分解的话,那么经过链接后,得到的可执行文件会比从一个大目标文件组成的程序包连接得到的文件小的多。 并且常常我们的程序是模块化的,高内聚,低耦合,使得文件之间共享部分被减少到了最少,因此采用多文件的方式,可以比较容易的找到代码中的bug。 b.when? 那什么时候分解你的项目? 如果你开发的是一个大项目,在开始前,应该好好考虑一下你将如何实现,并且将生成几个文件来存放你的代码。当然,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你可以建立新的我文件,但是这将打乱你的整体布局,可能造成你整体结构的调整。因此特别建

Vxworks中断服务程序解析

Vxworks中断服务程序解析 中断服务程序用来处理来自硬件的中断,是设备驱动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及时响应外部中断,防止中断丢失.中断服务程序应该尽量的小,只把最必要的任务放在中断服务程序里面执行。一般在系统启动,硬件设备成功初始化之后将ISR与中断向量挂上:也可以在系统启动后的任何时刻挂中断向量。调试中经常采用后一种方式。在VxWorks中有两个不同的函数可提供挂中断:intConnect和pciIntConnect。两者的区别是intConnect使用的中断向量是独占的,pcilntConnect则可在各个不同的ISR之间共享中断向量。实际上pcilntConnect 内部调用了 intConnect函数,在内部使用一个链表来管理多个不同的ISR。pcilntConnect 要求每次进入ISR都要检查硬件的寄存器,证实中断的确是由ISR服务的硬件产生。如果硬件的寄存器表明该硬件并未产生中断,则ISR立即退出,以让挂在同一个中断向量上的其它ISR有机会检查是否有中断产生。pcilntLib.c中的代码清楚的说明了这个问题:void pciInt (int irq ){ PCLlNT RTN *pRtn; for (pRm = (PCI_INT_RTN*)DLL_FIRST(&pcilntList[irq]); pRtn!=NULL; pRtn =(PCI_INT_RTN*)DLL_NEXT(&pRtn->node)) (*pRtn->routine) (pRtn->parameter); } 当PCI总线上有中断发生时,系统调用void pcilnt(int irq)函数,再由pciInt使用内部的链表来依次调用挂在该中断上的ISR。如果某个ISR不能正常退出,就会影响到其它ISR的运行。在调试时为了检查中断向量是否已经和ISR可靠的连接上,可以在命令行上或程序中直接调用pciInt来查看ISR是否被触发。在硬件确定的情况下,可以小心设计保证各个硬件使用不同的中断,这样对PCI上的设备也可直接使用intConnect来挂中断。 需要说明的是ISR挂上中断向量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在向量表中设置中断向量值。VxWorks 除了设置中断向量值以外,还在与中断向量相连的ISR加上了一层薄薄的包装,包括IsR执行前保存寄存器值.设置堆栈以及IsR执行后恢复寄存器和堆栈。在中断频繁的场合,系统中中断堆栈有可能被耗尽而溢出。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必须修改系统的中断堆栈大小,即在config.h中加入以下代码: #define INCLUDE_KERNEL #define ISR_STACK_SIZE 0xl000 //表示系统中中断堆栈的大小为4k 由于中断处理程序的特殊性,中断处理程序中不能使用可能导致阻塞的函数,如printf,semTake等,具体不可使用的函数列表可以在<>中查到。有时候为了调试方便,希望在ISR中打印一些信息,系统提供了一个与prinf等价的函数sysLog,该函数可接受 7个参数。它是非阻塞的。比较而言,prinf函数要在打印任务完成后才返回,sysLog只把打印任务放到系统的打印队列中就返回。在ISR中虽然不可以使用semTake,但可以使用semGive(互斥类型的除外)。一般使用semTake和semGive在ISR和普通程序间通信:当一个中断产生,ISR 完成必要的任务后,调用semGive通知另外一个使用semTake等待ISR信号的任务,该任务收到semGive释放的信号后,继续完成ISR中不便处理的任务。

VxWorks实时操作系统SIGNAL机制的应用

[摘要] 介绍VXWORKS实时操作系统的信号机制以及各种处理方法,特别是利用该机制实现异常情况的恢复和处理。 1.概述 信号可用来在同一任务内部或不同任务之间实现异步通信,从而改变对多个任务的控制流程。所有任务或中断服务程序均能向指定的任务发送信号,该信号的接收任务将立刻挂起当前的执行线程,而激活任务指定的信号处理程序。信号处理程序是由用户定义的,它关联与特定的信号,而且任务接收到该指定信号时的所有必要处理都在该程序中实现。信号的这种机制使得它特别适合于用来实现差错和异常处理。 2.信号屏蔽 在信号处理时,可通过信号屏蔽来选择需要进行处理的信号,接收到被屏蔽的信号,即使指定了相应的处理程序,也不作任何处理。 为了实现对信号的屏蔽,需要定义数据类型为sigset_t的变量,同时必须包含头文件“signal.h”。 下面介绍实现这一功能的函数: int sigemptyset ( sigset_t *pSet ) 该函数初始化信号集,使得该信号集不包含任何信号; int sigfillset ( sigset_t *pSet ) 该函数初始化信号集,使得该信号集包含所有信号; int sigaddset ( sigset_t *pSet , int signo ) 该函数向信号集中增加新的信号; int sigdelset ( sigset_t *pSet , int signo ) 该函数删除信号集中的信号; int sigismember ( sigset_t *pSet , int signo ) 该函数用来判断信号集是否包含某信号; int sigprocmask ( int how, const sigset_t *pSet, sigset_t *pOset ) 该函数用来设置信号屏蔽;这里,pSet为新的信号集,pOset为当前的 信号集,而how则指示处理方式,其取值与处理方式对应关系如下: SIG_BLOCK 结果信号集为当前信号集和指定信号集二者的并集,通过这种方式,可向当前信号集增添指定的元素; SIG_UNBLOCK 结果信号集为指定信号集的补集和当前信号集二者的交集;通过这种方式,可从当前信号集删除指定的元素;

MPC8377硬件环境下vxworks仿真的建立过程

MPC8377硬件环境下vxworks仿真的建立过程 2012-8-7 U-BOOT常用命令: 重启:reset 查看环境变量:printenv 修改环境变量:例如修改PC机IP,setenv serverip “……” 保存环境变量:saveenv 下载bootrom:run laodvx 如果需要用到其他命令,在命令行输入“?”查看。 1.首先,需要在FLASH中烧写好U-BOOT,把串口和网线连接好(如果多串口和网口的话,请检查并接在正确的位置),打开串口调试工具并设置在数据读取状态,然后上电,在倒计时读秒完成前在命令输入行输入任何信息进入U-BOOT层。 命令行 U-BOOT读秒区 2.在命令行输入printenv命令会显示U-BOOT的信息,如果ip不是我们想要的,可以通过setenv serverip “……”来修改,如下图中就把ip从192.168.1.24

改为192.168.1.43,修改完成后需要saveenv,然后reset,整个修改完成。 Printenv命令后的ip信息 Setenv serverip ”192.168.1.43” 后的结果 3.下载bootrom。先找到vxworks编译好的bootrom.bin文件,例如:本PC 上的路径C:\WindRiver-GPPVE-3.6-PPC-Eval\vxworks-6.6\target\config\mds837x,如下图。 需要的bootrom文件 把bootrom复制到tftp软件所在的位置,如下图。

放置好的bootrom文件 然后启动tftp软件,并在命令行输入:run loadvx,成功后如下图,至此bootrom 下载完毕。 下载成功后tftp显示信息 4.Vxworks下载。首先启动Vxworks6.6自带的ftp server,并配置好登陆用户和密码以及相关设置,主要有两部分设置,如下图。

vxWorks中断处理

Vxworks作为一个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通常采用中断的方式来满足系统实时性的要求,因此,熟悉其中断的处理过程对于VxWorks操作系统的开发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编写和调试基于AT91RM9200处理器的VxWorks嵌入式操作系统的BSP,来讨论VxWorks操作系统的中断机制。 1 VxWorks中断处理机制及AIC AT91RM9200使用一个8优先级,可单独屏蔽中断的中断向量控制器AIC。在ARM体系结构中,有7种异常中断,对应有一个异常中断向量表。ARM体系结构要求这个异常中断向量表从0地址处开始,对于外部中断请求IRQ,系统又增加了一块由中断控制器控制的中断向量表。 2 AT91RM9200 BSP的中断驱动的实现 2.1 中断驱动中定义的函数 STATUS at91rm9200LvlVecChk (int*,int*); STATUS at91rm9200LvlVecAck(int,int); STATUS at91rm9200LvlEnable(int); STATUS at91rm9200LvlDisable(int); 2.2 高级中断控制器AIC的初始化 在usrInit()中excVecInit()函数对异常中断向量进行初始化.整个中断库,以及中断控制器的初始化都是在syslib.c中的sysHwInit2()函数中完成的.该函数在sysClkConnect()中被调用,因为系统时钟中断要在内核开放中断后就要使能,因此内核在初始化为一个多任务环境后,就产生一个usrRoot()的任务,在该任务中要建立系统时钟中断,因此调用了sysClkConnect()函数,中断库以及中断控制器的初始化也就完成了。 高级中断控制器必须进行初始化,其初始化是在板级支持包BSP的中断驱动程序中。具体的实现函数是void at91rm9200IntDevInit(void)。该函数在文件syslib.c的sysHwInit2()函数中调用。 at91rm9200IntDevInit(void)函数中主要是配置系统的钩子函数,然后对中断源向量寄存器和中断模式寄存器进行配置,同时要清除并禁止AIC中所有的中断。 2.3 中断驱动中的回调函数 在intEnt中,程序很快就进入了特权模式(SVC32),如果是中断可嵌套模式,要设置该模式下的堆栈,并且将中断深度intCnt值加1.然后跳转到intIntRtnPreempt中,在intIntRtnPreempt中为后来调用中断驱动中的函数开辟了32个字节的堆栈空间,并且将程序指针拉到at91rm9200LvlVecChk函数处执行,at91rm9200LvlVecChk函数是在中断驱动中定义的函数,是用来检测当前挂起的中断中,优先级最高的中断源。检测出最高优先级的中断后,首先要禁止该中断,因此要调用at91rm9200LvlDisable函数,该函数也在中断驱动中定义。在禁止中断的过程中,需要通过intLock和intUnLock函数来保护临界代码不被新的中断打断。

实时操作系统包括硬实时和软实时的区别

一.什么是真正的实时操作系统 做嵌入式系统开发有一段时间了,做过用于手机平台的嵌入式Linux,也接触过用于交换机、媒体网关平台的VxWorks,实际应用后回过头来看理论,才发现自己理解的肤浅,也发现CSDN上好多同学们都对实时、嵌入式这些概念似懂非懂,毕竟如果不做类似的产品,平时接触的机会很少,即使做嵌入式产品开发,基本也是只管调用Platformteam封装好的API。所以在此总结一下这些概念,加深自己的理解,同时也给新手入门,欢迎大家拍砖,争取写个连载,本文先总结一下实时的概念,什么是真正的实时操作系统 1. 首先说一下实时的定义及要求: 参见Donal Gillies 在Realtime Computing FAQ 中提出定义:实时系统指系统的计算正确性不仅取决于计算的逻辑正确性,还取决于产生结果的时间。如果未满足系统的时间约束,则认为系统失效。 一个实时操作系统面对变化的负载(从最小到最坏的情况)时必须确定性地保证满足时间要求。请注意,必须要满足确定性,而不是要求速度足够快!例如,如果使用足够强大的CPU,Windows 在CPU空闲时可以提供非常短的典型中断响应,但是,当某些后台任务正在运行时,有时候响应会变得非常漫长,以至于某一个简单的读取文件的任务会长时间无响应,甚至直接挂死。这是一个基本的问题:并不是Windows不够快或效率不够高,而是因为它不能提供确定性,所以,Windows不是一个实时操作系统。 根据实际应用,可以选择采用硬实时操作系统或软实时操作系统,硬实时当然比软实时好,但是,如果你的公司正在准备开发一款商用软件,那请你注意了,业界公认比较好的VxWorks(WindRiver 开发),会花光你本来就很少的银子,而软实时的操作系统,如某些实时Linux,一般是开源免费

51单片机串行口中断服务程序

51单片机串行口中断服务程序 ---------------------------------------------------------------------------- //串口中断服务程序,仅需做简单调用即可完成串口输入输出的处理 //编程:聂小猛。该资料来自“51单片机世界”https://www.360docs.net/doc/d917288731.html,/~dz2000,欢迎访问。 //出入均设有缓冲区,大小可任意设置。 //可供使用的函数名: //char getbyte(void);从接收缓冲区取一个byte,如不想等待则在调用前检测inbufsign是否为1。 //getline(char idata *line, unsigned char n); 获取一行数据回车结束,已处理backspce和delete,必须定义最大输入字符数 //putinbuf(uchar c);模拟接收到一个数据 //putbyte(char c);放入一个字节到发送缓冲区 //putbytes(unsigned char *outplace,j);放一串数据到发送缓冲区,自定义长度 //putstring(unsigned char code *puts);发送一个字符串到串口 //puthex(unsigned char c);发送一个字节的hex码,分成两个字节发。 //putchar(uchar c,uchar j);发送一个字节数据的asc码表达方式,需要定义小数点的位置 //putint(uint ui,uchar j);发送一个整型数据的asc码表达方式,需要定义小数点的位置 //CR;发送一个回车换行 //************************************************************************* #include //该头文件包括了51,52,80320的特殊寄存器,用在51,52上也可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OLEN 64 /* size of serial transmission buffer */ idata unsigned char outbuf[OLEN]; /* storage for transmission buffer */ unsigned char idata *outlast=outbuf; //最后由中断传输出去的字节位置 unsigned char idata *putlast=outbuf; //最后放入发送缓冲区的字节位置 #define ILEN 2 /* size of serial receiving buffer */ idata unsigned char inbuf[ILEN]; unsigned char idata *inlast=inbuf; //最后由中断进入接收缓冲区的字节位置 unsigned char idata *getlast=inbuf; //最后取走的字节位置 bit outbufsign; //输出缓冲区非空标志有=1 bit inbufsign; //接收缓冲区非空标志有=1 bit inbufful; //输入缓冲区满标志满=1 #define CR putstring("\r\n") //CR=回车换行 //***************************** //放入一个字节到发送缓冲区 putbyte(char c) {uchar i,j; ES=0; /*暂停串行中断,以免数据比较时出错? */ if (outlast==putlast ) { i=(0-TH1); do{i--;j=36; do {j--;}while(j!=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