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常识第06册教案(浙教版)

1、人们的衣服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说出衣服的主要作用:保暖、御寒、保护皮肤、吸汗等。确认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场合,人们需要不同的衣服。

2、技能

初步学会在不同的季节,场合选择不同的衣服。

3、情感

培养在衣着方面的文明习惯

二、教具准备:挂图各类衣服

三、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提示课题

1、出示挂图,请学生补充衣服

夏天,小明穿_______,冬天,小明穿_______

问题:不穿这样的衣服行吗?我们为什么要穿衣服呢?

(二)引入新课,研究问题

1(1)谁能根据图中情况,说说带可以穿什么衣服?

那么这都是一些怎么样的衣服?

(2)想一想,家里你自己的脱衣服都一样吗?都有哪些脱衣服?

(30你为什么需要这些各类衣服呢?

(4)小结板书:为了适应不同的季节,人们需要各种不同的衣服。

2、(1)夏天到了,同学们打算穿什么衣服?

(2)夏天的清晨,学校举行升旗仪式,小明穿着合适的夏天穿的衣服--汗背衣,你认为有什么问题?那么应该穿什么衣服参加升旗仪式,才适合这个场合?

(3)小明有两套春天穿的衣服,(茄克衫长袖汗衫)在下面两个场合中应怎么穿?并说明理由(在家里在学校上课)

(4)六一节到了,小明打算外出游玩,你认为他应该穿怎么样的衣服?(5)上体育课了,小明是穿儿童西装,皮鞋上课的,老师认为他穿得很漂亮,同学们有什么意见?

(6)讨论:穿衣服除了要注意季节不同选择不同的衣服之外,还应注意什么?

3、(1)大街上,人来人往,大家穿的衣服一样吗、这些衣服有共同的地方吗?

(2)你能在其中把解放军、警察认出来吗?根据什么认出来的?

(3)其它你还知道哪些人穿的衣服都是相同的?

(三0巩固新课,应用生活

1、像大人们也有很多衣服:这些衣服在不同的季节应如何穿着?

3、在不同的场合应如何穿着?为什么这样穿?

(四)研究问题,实际应用

通过今天我们的研究,你知道了穿衣服的哪些学问?

2、衣服的制作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说出棉布、绸缎、呢绒分别是什么原料制成的,说出衣服的两种制作方法。提供实例,学生能正确说出常见布料的名称,说出棉花加工成棉布和制作衣服的主要过程。

2、技能

会区分纱、线直接织成的衣服和由布料裁剪,缝纫而成的衣服。

3、情感

激发对衣服设计的兴趣,体验衣服制作的辛勤劳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衣服的两种制作方法及制作过程

难点:布料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

(一)体会衣服与人的关系,引出今天所学内容

1、今天冷不冷?

2、你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

二、认识衣服制作的方法。

1、你会不会做衣服,我们一起来做衣服好不好、

2、以同学们的穿着为例,说说衣服是怎样做出来的。一般分成两种方法来研究。

3、小结

衣服的制作方法有:

(1)由布料裁剪,缝纫而成。

(2)由纱、线直接织成

三、衣服的制作过程

1、你在裁缝店里做的经过

2、概括四个步骤

(1)量身:不知人的大小能做,量向在以使衣服做得更全身,美观。

(2)裁剪:在布上面画上样片,进行裁剪。

(3)缝纫:把裁好的布料进行“拼合”做成衣服。

(4)熨烫

3、那么做一大批同类衣服怎么办呢?

4、小结:布料裁剪、缝纫而成的衣服教经过量身,裁剪缝纫、熨烫四个过程。

5、方法二:由纱、线直接织成

四、认识常见的衣料。通过学生的实物介绍、让学生认识常见的三种衣料及各自的质地。

1、为什么两件样子一样的衣服标价不一样呢?

2、请介绍你知道的衣料,最好拿出实物给大家看,让大家都会识别。

3、小结:棉布--棉花绸缎--蚕丝呢绒--动物纤维

4、你知道布是怎样形成的吗?以棉布为例看挂图,讲讲。

五、总结

六、设计、激发学生对衣服设计的兴趣

3、衣服的选择和穿着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知道应该选择美观、大方、实用、方便的脱衣服

说说衣服美观、大方、实用、方便的主要内容

提供不同季节、不同场合的引导性语言,能选择美观、大方、实用的脱衣服2、技能

能在成人的指导下,进行仿效性的洗涤、折叠、收藏自己衣服的洛桑。

初步学会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场合选择穿着合适的衣服。

3、情感

培养良好的穿着习惯

二、教具准备

1、从原始人到现代人的服装演示图片

2、童装若干件:夏秋穿着各一件,春天穿着的三件,质地、式样花色

相同,其中大号一件,小号两件,小号一件整齐清洁、另一件不整齐清洁,还有一条童裤。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原始人的衣服“我国古代宽袍,近代人的长衫和现代人的衣、裤、裙等图片。问:现代人的衣服与祖先相比有哪些优点。原始人的衣服简单、粗糙、不美观;古代人衣服不方便、不实用,现代的衣服美观、大方、实用。

2、随着科学的发展,衣料的品种越来越多彩,怎样先把衣服,这里也有许多科学道理。

3、出示课题:衣服的先把和穿着。

(二)怎样选择衣服

1、选择衣服应有个标准,你按什么标准去先把衣服?

2、说说你对“实用、方便、美观、大方”的理解。

3、出示六件不同季节穿着的,大小不同、整洁程度不同的上衣后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如果请你从这些衣服中选一件适合自己穿着的,你选哪一件?

4、为什么都先把羊毛衫而不先把棉大衣和衬衫?衣服的先把要适应季节的冷热。

5、都是春季穿着的衣服,为什么你选大号的他选小号的?

衣服的大小要合身。

6、丝绸的透气性比较好,棉布的吸湿性较强,人造纤维比较牢但透气性和吸湿性比较差,呢绒和皮毛的保暖性特别强。小明缺少一件内衣,他应该先把哪一种材料做的衣服才好?小红要挑选夏季的衣服,又应该选哪一种材料做的衣服?为什么?

要考虑衣服的透气性和吸湿性。

7、指着两件大小、式样相同、整洁程度不同的羊毛衫问:“你们为什么先把这件而不选那件?

穿着要整齐、清洁

8、先把实用、方便、美观、大方的衣服,你认为还要注意什么?

(三)重视穿着的整齐与清洁

1、再好的衣服穿几天也会变脏起皱,怎样做才能保持你的穿着整齐又清洁?(注意卫生、勤换洗、晒、会折、收藏)

(四)小结

你认为先把怎样的衣服穿着最好?

四、人们的住房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知道住房的作用,要求和发展状况

(2)知道不同地区住房的特点及人们对住房的基本要求

(3)说出我国不同地区建造不同住房的原因

2、技能:学习维护住房的安全保护室内的卫生

3、情感:感受到住房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爱护住房的情感

二、教具准备

1、原始人和现代的房屋图片及不同地区的房屋图片

2、一张住房的剖面图,展示室内的各种设施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你家的住房是怎样的?

2、住房的作用和变化

(1)谈谈远古时候,人们最早是住在什么地方的?

(2)为什么要住在树上、洞穴里?

(3)随着生产不断发展、后来会怎样?

(4)发展到癸,人们的住房是怎样的?

(5)出示:远古时代和现代住房的图片

比较:远古时代的住房与现代的住房的异同点

3、不同地区的住房有不同的特点

(1)出示:农舍、高楼大厦、蒙古包、竹楼的图片

(2)讨论:这些住房的特点?

(3)小结:

4、住房的要求

(1)谈谈自己的住房有些什么设施和要求

(2)讨论这些设施有什么作用

(3)讨论怎样维护住房的安全,保持室内的卫生。

5、小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5、各种各样的房屋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知道房屋按用途可分住房、厂房、商店、旅馆和校舍等;说出不同房屋的不同胜任和建筑风格

2、技能:学着对房屋进行分类

3、情感:培养节约用地的意识

二、教具准备:专门录制的像带,各种用途及不同风格的房屋的图片或幻灯片

三、教学过程

1、引题

今天,我要请大家一起坐上汽车看看舟山的美景

录像

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描述0

出示课题:各种各样的房屋

这些房屋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去浏览一下。

2、房屋的用途:

(1)(宿舍楼)你看到房屋里有什么?

我们把这类用途的房屋称为什么?

(住房)你能说说我们周围哪些房屋称为住房?

(2)学校我们把这类房屋称为什么?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校舍哪些地方的房屋也称为校舍?

(3)解百、校办厂、饮食店

你去过这些地方吗?它们各有什么用途?

你能说出和它们同类的房屋吗?给每一类房屋取名?

(4)你知道房屋的其他用途吗?

(5)以组为单位,观察不同用途的房屋较图片,把序号填入相应的用途格里。

用途商店博物馆会堂庙宇厂房影院

类型:

(6)小结:房屋按用途不同,可分为住房、厂房、商店、旅馆和校舍等。3、建筑发展

观察比较:以前的房屋和现在的有什么不同?发生了哪些变化?

高层建筑有什么好处与不是?

4、房屋的建筑风格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审美观念也越来越强,房屋的建筑风格也多种多样。

(1)你见到过的房屋都有哪些结构?

(2)比较帮宫与民房的不同

(3)说说自己的学校的建筑特点有哪些是自己喜欢的?

(4)学生分组交流有关建筑物的图片,以扩大眼界。

6、房屋的建筑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说出建造房屋的主要材料;说出建造房屋的简单过程懂得房屋来之不易

情感目标:培养爱护房屋、节约有地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准备

建造房屋的主要材料

建筑工地图片

建筑房屋过程的投影片

吹塑纸、胶水、颜料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房屋的要求会越来高,你不没有想过把我们的学校建造得更好些、要想把房屋建造得更牢固、美丽、舒适,我们得先学习一些善于建筑的一些知识。

二、建造房屋的一般过程和所需材料

1、出示投影片

图上的人在干什么?从哪里看出来?

2、你知道建造房屋需要哪些建筑材料吗?讨论。

3、汇报,老师出示实物

这些建筑材料是怎样生产出来的?看书P18页的四幅图并讨论

4、在建筑工地上,除了可看到成堆的建筑材料,建造中的房屋外,还可看到哪些建筑机械?

5、讨论:它们分别是干什么用的?

6、使用现代化的建筑机械有什么好处呢?

三、小结

1、回忆一下,通过这课学习你弄懂了哪些问题?

2、教师补充

3、讨论:为保护好校舍,你认为我们在使用中应注意什么?

四、造房游戏

7、丰富的文娱生活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

知道人除了衣食住等物质生活以外,还需要有精神生活。

知道文娱生活的主要内容:唱歌、跳舞、书法、摄影、看电影、电视、戏剧等,它的说要作用:愉悦心情、活跃生活、学到知识,开发智力,培养兴趣,爱好特长;锻炼意志等作用。还要知道:少年宫、儿童公园等地方的主要设施。

2、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能学着浓度判断对文娱活动的内容是否健康、有益的鉴别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参加文娱活动的兴趣及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具准备

若干图片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幻灯

2、这些活动一般是在什么时候进行的?

3、请你仔细观察这几张图,从中我想到了什么?

4、讨论:把你想到的东西告诉大家

5、总结:出示课题

二、介绍文娱生活的内容

1、讨论:我们每天在课后,还有哪些丰富的文娱生活呢?

2、总结:适当表扬。同学们说的这些都是大家很喜欢,也经经常参加的文娱活动,我们班里有很多小朋友在这方面有一技之长。今天,我们就请这些小朋友来露一手、

3、学生表演

4、看了、听了后你有何感想。

5、讨论:文娱生活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6、总结:对了,健康有益的文娱活动不仅能使我们学到知识,还能锻炼意志和品质。

三、辨别哪些活动对我们是否健康有益

1、举例说说哪些文娱活动是健康,有益的,哪些文娱活动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为什么?

2、我们应该经常参加哪些健康有益的文娱活动?

3、总结

四、文娱活动的场所

1、那些健康,有益的文娱活动,我们可以哪里进行呢?

2、学生讨论:文娱活动的场所

3、总结:学了这节课你有何收获。

8、水到哪里去了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知道水慢慢变成水蒸气的现象叫蒸发

(2)说出影响水蒸发快慢的条件,懂得水蒸发时需要吸收热量。

(3)说出水的蒸发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

能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水的蒸发的对比实验

3、情感目标

激发探究蒸发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抹布载玻片温度表纱布电扇滴管装有清水烧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用干净的湿抹布在干净的黑板上写一个“水”字,然后问学生“黑板上的这个字是什么字?当黑板上的字迹渐渐隐去时,教师问”黑板上的“水”字到哪儿去了?

(二)水的蒸发现象

1、取下一周前放在窗台上的,有清水的杯子。

(1)讨论烧杯里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烧杯里的水为什么会慢慢地减少了

(2)出示水表面的水分子飞到空气里去了的幻灯片

(3)衣服中的水到哪里去了叱?

(4)归纳

2、用湿布在玻璃上抹上水迹,观察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

讨论:你看取水蒸气的颜色了吧?

你闻到水蒸气的气味了吗?

请你用一句话来说说水蒸气是怎样一种气体

3、提问:平时你还看到过哪些蒸发现象

(三)影响水蒸发快慢的条件

讨论:湿衣服为什么会变干?

湿衣服晾在什么地方干得快、

为什么晾在太阳光下会干得快?

这个事实告诉我们什么?

2、出示幻灯

盆子和瓶子口有什么不同

同样多的水,装在哪里干得快

为什么同样多的水装在盆子里面干得快呢?

这个事实告诉我们什么?

3、在黑板两端都用湿抹一下,一端请一位学生用扇子

黑板的哪一端干得快

为什么扇子的那一端干得快

这个事实告诉我们什么?

4、总结

1、用滴管将烧杯内的清水,薄薄地涂一层在左手手背上。

讨论:手背上有什么感觉、

水干掉后是否还有这种感觉

手背上水慢慢干了的现象是什么现象?

同时你感到手背凉快又说明了什么?

2、指导学生做书本P26页的实验二、然后讨论:为什么温度计的温度会低?

3、总结

(五)蒸发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9、怎样溶得快

一、教学目标

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叫溶解,知道水能溶解哪些物体?

说出食盐在水中溶解得快的条件

说出溶解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

能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有关溶解的对比实验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探究溶解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出示课题

(二)溶解的概念

1、学生实验:把少量的沙子,高锰酸钾分别慢慢地放入盛水的杯子里,仔细观察,讨论沙和高锰酸钾在水中有什么不同?

2、汇报实验结果

3、“高锰酸钾还在不在水中?你能用眼睛把水和高锰酸钾分出来吗?

4、说说溶解是怎么回事?

(三)水能溶解哪些物体?

1、水除了能溶解盐和高锰酸钾外,还能溶解哪些物体?

2、学生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四)怎样才能使物体在水中溶得快呢?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根据学生回答分组实验

(1)把少量的食盐旷在两杯水中,一杯用玻棒搅拌,一杯不搅拌,看哪一杯溶得快?

(2)一组放细盐,一组放粗盐,看哪一组溶快?

3)把粗盐分别入在热水和冷水中,看看哪杯溶得快?

小结:

巩固:取一快糖,谁能使这块糖以最快的速度溶解在水中?

(五)溶解现象在生产、生活中应用

平时你看到溶解现象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哪些应用呢?

你打算怎样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

10、水的净化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知道自然水域中的水是不纯净的,必须经过净化处理。

(2)能根据水中的杂质,说出净化水的一些方法。

使用酒精灯:

(1)知道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

(2)说出使用酒精灯为什么要注意这几点。

2、技能目标:初步学会使用酒精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究自然水域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烧杯、酒精灯、火柴、木夹、玻璃片、玻璃棒、明矾、漏斗、铁架、过滤纸、自然水域的水,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图。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入课题

我们平常饮用的水是从哪里来的?这些自然水域中的水纯不纯净?

2、认识自然水域中的水是不纯净的?

(一)脏水观察:水是透明的还是浑浊的?水中有不溶于隶的杂质吗?

水有气味吗?水中有没有微生物?水中有没有溶于水的杂质?

(2)师生共同归纳

(二)取清洁自来水和井水各一杯,进行观察

清洁的水是纯净的吗?

分组讨论:设计实验,研究井水

实验指导:使用酒精灯应该注意,按以下步骤进行。

(1)打开灯帽(2)自下往上点(3)用外焰加热,给玻璃加热,应均匀受热。(4)熄火应用灯帽盖,而不能用嘴吹。

实验结果:玻璃片上留下班迹,这班迹是什么?

师生共同归纳:斑迹是溶解在水中的杂质,井水也是不纯净的。

3、饮用水必须进行净化处理

刚才这些自然水域的水能否直接饮用呢?为什么?

小结:自然水域中的水是不纯净的,不除去水中有害人体健康的杂质和微生物,就不能饮用。要除去这些东西必须经过净化处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自然水域中取来的水能够直接供人饮用吗?为什么?哪么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二、研究净化水方法

1、沉淀:除去不溶于水的杂质

(1)欠知道在池塘水、河水、井水中有许多不溶于水的杂质,那么我们可用什么方法把它去掉呢?

(2)用沉淀的方法进行实验

2、过滤:除去不溶于水的杂质

(1)用过滤的方法把不溶于水的杂质过滤掉(注意三碰)

(2)学生观察过滤以后的水,看水中的杂质还在吗?水是否变透明了。

小结:

3、煮沸和消毒杀死水中的微生物

我们已经将水中不溶于水的杂质去掉了,那么这种水能饮用吗?为什么?

(1)煮沸是民间常用的小规模、经济实惠的净化方法

(2)给井水,河水消毒、规模大,水量多、用煮沸的方法不经济实惠,那么用什么方法好呢?

为什么说要“适量”呢?

三、自来水是怎样净化的

1、我们平常饮用的自来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

2、自来水厂运用了哪些净化方法?每部分各有什么作用?

3、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吗?为什么?

四、农村井水怎样净化处理

1、学生观看井水净化过程图,并说说各部分的作用

2、家中有井的同学说说自己家对井水是怎样净化的。用了哪些净化方法。

3、井水能直接饮用吗?为什么?

五、复习巩固提高

11、水域的污染和保护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水的用处、确认人类在使用水的同时也往往使水域受到污染。说出水域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

根据水域污染的原因提出保护水域的主要措施。

2、情感目标:愿意接受保护水源的教育,培养自学保护水域不受污染。

二、教学准备

取水用具、盛水样瓶子、考察报告纸、带学生实地考察自然水域情况,取水样二、教学过程

(一)人类生存离不开水。

1、

12、压缩空气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会产生弹力,了解压缩空气与生活、生产的关系。

2、能仿做压缩空气的实验,激发探究压缩空气的兴趣

3、培养观察、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实验中观察和感觉中概括出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三、课前准备

1、按组准备小皮球、一次性塑料针筒

2、一支空气枪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谈话。引入新课

1、游戏引入

2、玩了这个游戏后,你有什么问题,想一想,为什么。

二、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1、出示针筒,我现在将针筒的活塞拉到套管上面部分,让针筒吸进空气,用橡皮把出口堵住,然后用力压活塞,看它窨有什么变化?等压不动时,松手,看到什么现象?一压一松,反复做几次,手有什么感觉?

2、活塞被压下去,空气到那儿去了?松开手时,活塞为什么会弹起来?压其它物体时有这种现象吗?这些现象说明了佬问题?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然后汇报。

3、每组小朋友再试一试,不封住出口,推活塞,手的感觉是怎样的?松开推活塞的手,活塞会弹回吗?

4、根据学生回答,概括,空气可以被用力村挤到一块,说明空气可以被压缩。

5、现在,再想想小皮球为什么可以被揿压呢?被揿压后又为什么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呢?

三、压缩空气的利用

1、说说哪些物品是用压缩空气在工作的。

四、小结

13、空气的流动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确认空气流动产生风,能讲出风形成的原因,知道自然风成因,说出风和人类的关系。

2、技能:参仿做风形成模似实验,通过比较分析风的成因。

3、情感目标:激发探索风的兴趣

二、教具准备

酒精灯火柴风形成演示箱等。

三、教学过程

1、什么东西会飞到空中去?

2、出示塑料袋,想什么办法使它飞到空中去?

3、点燃酒精灯,请一生上来,感觉一下周围的空气,有什么感觉?

4、做塑料袋升空实验

6、想一想,为什么塑料袋会飞上去?

7、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热空气上升了,什么来补充?

8、能不能证实,热空气上升后,冷空气会来补充呢?

9、学生设计实验,在实验中有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把现象和结论写在纸条上。

10、窗外的树叶为什么会动?

11、联系刚才的实验想一想,自然界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12、在平常生活中,还可使用什么办法形成风?

13、风对人类有好处还是有害处呢?

14、总结: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13、空气的流动

太阳热量热空气上升冷空气过来补充

使空气产生流动风

14. 空气与燃烧

教学目标

1、知道能帮助物体燃烧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2、培养实验操作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3、激发了解火与人们的利害关系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按组准备蜡烛、玻璃瓶、火柴、水

2、几瓶氧气、燃烧匙、细铁丝、酒精

一、导入

1、出示小瓶、大瓶,问里面有什么?(板书:空气)

2、哪只瓶的空气多?

3、现在老师手中有三根一样长的蜡烛,我们分别给它取名叫1号蜡烛,2号蜡烛,3号蜡烛。下面老师把它们点着,大家观察,你看到蜡烛怎么样了?(板书:燃烧)

4、这三根蜡烛在什么地方燃烧呢?

6、那么大家想一想,燃烧可能需要什么?(板书:与)

7、不过,这是我们的一个猜想。到底是不是有这种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空气与燃烧》(点题)。大家想一想,我们最好用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对实验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大家以后碰到疑问时,我们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来解决。

二、验证燃烧与空气有关。

实验一

1、现在老师给1号蜡烛戴一顶小帽子,给二号蜡烛戴一顶大帽子,(同时扣下)现在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有什么现象发生?

2、想一想,1号蜡烛为什么一会儿就灭了,2号蜡烛过了好一会儿才灭,而3号蜡烛却还在燃烧,不会灭呢?从这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从这里,我们确实发现燃烧跟空气有关系。

4、而且燃烧的时间长短与什么有关?

(板:燃烧的时间长短和空气的多少有关)

三、能帮助物体燃烧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1、1号、2号都熄灭了,可3号蜡烛还在燃烧,谁能用只瓶子帮老师把它熄灭呢?

2、大家看,蜡烛都熄灭了,瓶内还有空气吗?

3、不管是有还是没有,都只过是我们的一种猜想,我们要用实验来证明他。

4、老师给每组都准备了有一个水槽、一根蜡烛、一只瓶子和火柴,我们要用用这些实验器材设计出一个实验来证明蜡烛灭了瓶内还有空气?大家先小组里讨论一来,怎样来设计实验比较好,比一比看哪一组设计得最好。

5、学生讨论

3、反馈学生的讨论的实验方法,并请学生说一说按照这样的设计,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你又可推理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根据讨论,选择出比较可行的实验方案)

4、讲解实验注意事项

(1)瓶子扣下去后,手就拿开,不要再去把瓶子拿起来。

(2)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说明什么呢?

(3)讨论瓶内还有没有空气?为什么?

5、学生实验、讨论。

5、你看到了什么?(蜡烛灭了,瓶中的水位上升了)

6、水位上升了说明了什么呢?

7、瓶里还有没有空气呢?为什么这样认为?

8、学生讨论

9、刚才瓶内既然还有那么多的空气,而蜡烛却熄灭了,说明什么呢?

10、大家看,剩下的空气不能帮助燃烧,那么刚才少了的这部分空气呢?

11、根据以上的实验和推理,你认为空气至少可以分成哪两类?(讨论)

12、你知道能帮助物体燃烧的是空气中的什么气体吗?

13、空气中除了氧气外,还有什么气体呢?

14、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氢气、氦气、水蒸气等气体组成的。(板书)

三、物体在纯氧中燃烧

1、刚才我们做的是让物体在空气中燃烧,但如果让物体在纯氧中燃烧,所产生的现象是不是一样呢?

2、大家看,(点燃火柴后,吹灭火苗)现在不再燃烧了,只剩下火星,老师把它放入纯氧中,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3、老师实验,学生观察。

4、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和火柴在空气燃烧比较一下,有什么不一样?这说明什么呢?

5、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有没有看到过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呢?有什么办法可以看到它的燃烧呢?(学生讨论)

教师实验

6、你看到了什么?

7、从这两个实验中,你可得出什么结论呢?

(剧烈)(板书:物体在纯氧中燃烧得更加剧烈)

四、燃烧与人类的关系

1、通过学习燃烧之后,你认为燃烧和我们的关系怎样呢?(有利有有害)

2、那么燃烧对我们有哪些好处呢?

3、燃烧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害处呢?

4、讨论如果发生森林火灾该怎么办?

5、讨论如果家里的油着火了,该怎么办?

6、刚才大家都讲得很好,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实战演习,谁是勇敢聪明的消防员。要是谁做得好,老师送给他一个礼物。

一天,小红在做实验时,不小心打翻了点燃着的酒精灯,(把酒精倒在脸盆底上,并点燃)顿时桌上着了火,(点燃火)小红很害怕,谁能帮助小红把桌上的火扑灭呢?

7、学生上来用各种方法灭火。

8、燃烧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那么你认为如何才能做至安全用火和防火呢?

五、刚才大家的灭火方法都很好,希望大家在今后要注意安全,预防火灾。也希望大家以后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多动脑筋,把自己培养成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板书:

空气与燃烧

一、燃烧需要空气

燃烧时间长短和空气的多少有关

二、帮助物体燃烧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氢气、氦气、水蒸气等气体组成的。

三、燃烧对人类有利也有害

15、空气的污染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知道哪些地方空气新鲜,说出空气污染地原因和危害,通过校外活动,培养良好的活动习惯。能根据空气的污染源说出控制和减轻空气污染的一些措施。

2、技能目标:仿做尝试,能在成人指导下进行仿效性的识别空气污染和防治空气污染的活动。

3、情感目标:接受培养,接受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二、教学准备

实验报告每学生一份

三、教学过程

(一)准备

这堂课我们要到校外搞一个考察活动,通过这堂课的活动,要知道空气的污染的原因和危害及如何控制和减轻空气污染。首先我们要知道如何识别空气是否被污染。

学生思考讨论:闻:有气味

看:看不清空气穿透力差

这一堂课我们就用闻、看、考察研究等方法来了解空气污染的情况。并想办法来控制和减轻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

(二)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步行来到溪边

(1)学生闻气味,并讨论有这种气味的原因。

长期生活在这里人会怎样?

(2)学生看身边及远处空气里有些什么?

得出结论:空气污染严重。

(3)考察研究:空气污染严重

学生沿街注意观察河边工厂,垃圾堆、卫生院、生活区等给空气造成的污染并进行讨论。

(三)控制和减轻空气污染

(1)有哪些办法可以控制和减轻空气污染。

(2)回教室,总结这堂课的内容,并讨论我们周围的哪些地方空气比较清新。

(四)填写实验报告

题目班级:姓名:

地点:

空气污染原因

控制污染方法

体会

16、怎样认方向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确认太阳和我们周围的一些地物帮助我们辨别方向;说出太阳能帮助我们辨别方向的原因;说出怎样在早上和傍晚利用太阳辨别东南西北四主要方向。

2.技能目标:确认指南针是我国劳动人民在两千多年前的伟大发明;指出指南针的一端和指北的一端;说出用指南针认方向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用指南针或利用太阳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3、情感目标:通过对指南针的认识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教具准备:

1、准备和课文配套的投影片

2、用厚纸做一太阳的头饰

3、有长轴支撑可放在投影机上显示的指南针及十二只作学具用的小指南针。

4、做好一个简易指南针。

三、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回忆第一册常识第九课知道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晚从西边落下,引出课题<<怎样认识方向>>.

2、看太阳认方向

(1)出示幻灯片,一学生面对太阳的这一面是东方,那背后是哪一个方向呢?(认识东西方向)

(2)早上,当小明面对太阳伸开两臂,他的右臂和左臂又是指什么方向?(讨论)

(3)傍晚,面对着西落的太阳,小明的背后、左、右臂又表示什么方向?(讨论)

(4)请一同学戴上表示太阳的头部,任意站在一个方位表示什么东方,请学生认出东、南、西、北方向。

(5)你还知道利用哪些自然界的物体来辨别方向的。讨论汇报

看北斗星观察树轮山坡植物生长茂盛为阴坡北,植物生长较差为阳坡指南植物树冠较密为地,反之为北

3、认识指南针并学会用它认方向

(1)如果我们在沙漠中或海洋上旅行,见不到太阳,见不到星星,周围又没有地物帮助我们辨别方向,那怎么办呢?

(2)指南针能帮助我们辨认方向,它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发明了这种认方向的工具,出示指南针。

(3)请你说说指南针的作用

(4)认识指南针由底盘和磁针组成。底盘上有很多格子,其中有一格表示南、有一格表示北,指针红的一头表示北。另一头表示南。

(5)用指南针认方向,把指南针放在桌上,使磁针摆动,停止后,红色这一头即北方,转动底盘,命名盘上北字对准磁针红色一端,这时底盘上所标的各个方位便是地面上实际方位。

(6)分组活动

根据指南针说说我们的教室和拐卖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4、指南针的实际运用

5、你想有一只指南针吗?我们自己来做一只指南针好不好。

介绍制作简易指南针。

17、天气的观测与预报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说出天气预报的作用认识百叶箱风向标,雨量器、蒸发器等主要的气象仪器。说出主要气象仪器的用途。写出风符号,指出方位图上的八个方位;确认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出目测风向的方位及其道理;提供彩旗、烟囱、风向标等物的指示方向,会判断风向。

技能目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着观测当时当地的天气情况,并会用符号记录天气情况。

3、情感目标:培养观测天气的兴趣。

自然笔记教案.doc

自然笔记教案 一教学资料1 作者简介:杨文丰(1957-),男,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写作理论研究. 作者单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人文社科系2 写作背景:(略)3 课文分析这篇文章出自一位科学家笔下。他凭卓越的想象力,以美妙而丰富的联想,华丽而灵动的笔触,将自然界种种令人叹为观止的瑰丽雄奇的景观,描绘得美轮美奂,在传授自然科学常识的同时,又给读者一无限美好的享受。作者用小标题的形式结构全文,对象明确,有条不紊地向我们描述了地球地色彩,晨昏的更替,空气的流动,分级的设定,年轮和位置的关系,降雨的异象等自然现象的种种奥秘,每一段落既保持了全文一以贯之的文风,寓科学性于文学性之中,又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丰富多彩的表达形式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二教学设计与案例1 解题自然:自然界,一般指无机界和有机界。有时也指包括社会在内得整个物质世界笔记: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得著作体裁,多由分条的短篇汇集而成。2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3分析课文朗读阅读提示:(作者以细致的科学观察和广远的艺术想象生动描述了地球的色彩,空气的流动,以及光照、降雨的作用和异象。读这篇文章,我们既能获取许多科学知识,又能得到美的享受。一位自然科学家又如此美妙的文笔,令人赞叹。我们不妨也用文学随笔的写法,来阐释某种自然科学的知识。)从阅读提示中,我们获得了什么重要信息?参考答案:阐释自然科学知识,寓科学性于文学性之中。让我们来梳理一下文章每一部分阐释的自然科学知识。蓝地球:由于太阳光的波长不同,遇到空气中的微型物质形成散射

和漫射,形成“蓝地球”。“晨昏线”寓言:白天和黑夜在地球表面上的交界线。包容一切的空气:空气无处不在,她的特征和作用。蒲福风级:英国海军大将蒲福18XX年以海陆之上的自然景物的“表现”来划分的风级。位置:树木生长位置不同,生长状况很不同。黄花雨:形形色色,略显异常的雨。问一个问题:你最欣赏哪一段?再问一个问题:最打动你的是哪几句话?学生自由发挥参考:有关“蓝地球”和“蔚蓝色苍穹”的提法,大家早已是耳熟能详了。作者以诗化的语言、瑰丽的想象描绘了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告诉我们,这不过是一种流传广泛的“错觉”。“笼罩地球的一片蓝,是阳光与空气精心写作的‘魔术’。”在这一段,作者将比喻和比拟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把光学的一些知识描写得灵动飘逸,使七色阳光、空气与地球具有了人格化的含义。相对于“蓝地球”,晨昏线是一个不容易说清楚的概念。但作者的巧思妙想和妙笔生花却使晨昏线如同一幅生动的画面剪辑,深深地映入读者的脑海。“晨昏线过处,无非是白绸缎刚刚飘然过去,黑披风就急急拂脸而来。沧海桑田,云去云飞。黑夜和白天,对自己体下的江山万物,施行着轮回的恩泽和压迫。”作者在这里的用意并不仅仅局限于解释自然现象,他还从晨昏线引申出了光明与黑暗相互依存、互有攻守的哲理,由于有自然宇宙的大境界作铺垫,因此,文章极具感染力。“包容一切的空气”是地球和人类最忠实的保姆,作者用生动的拟人手法和流云般的排比句式把“包容一切的空气”写得如诗 如画,如梦如幻。作者先用“抽象得像光,缥缈得如雾,飘泊得似水”概括了空气的特点,然后强调了空气和你我的关系:她中有你,你中有她。接着又用一连串的比喻,对地球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着重介绍了空气是如

急救常识教学设计

第八课《学习急救知识》教学设计 一、整体设计 1.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是识别各种危急情况,学会和运用各种急救方法,帮助学生储备日常救护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 2. 教学设想 新课程倡导“立足实际”,以解决现实情景中的真实问题为目标的探究过程。本节课的最大特点通过创设不同的情景,设计不同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亲力亲为,在现实生活中捕捉问题。在探究问题中掌握知识,熟悉方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关爱生命、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与价值观。 本节课的处理应突出以下两点: 1.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景创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增强探究意识。体现诱思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2.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让学生意识到,在很多时候,团结合作才是一切成功的保障。 借助的教学平台: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学会正确拨打“120”等急救电话。 2. 学会人工呼吸、人工胸外心脏挤压、煤气中毒等急救方法。 3. 学会对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的初步护理方法。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自学探究、综合分析能力。 2. 通过分析资料来提高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3. 通过实践操作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提高学生自救和救助他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乐于助人的美好情感。 2. 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4. 教学重点 1. 掌握各种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的初步护理方法。 2. 珍爱生命、乐于助人的教育。 5.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过程 1、探究急救电话的打法 教师设疑 (1).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什么样的危急时刻呢? (2).遇到这样的时刻我们作为一名中学生首先应怎样做? (3).打电话应该打给谁?注意什么问题? 2、煤气中毒的急救 教师质疑: (1).什么是煤气中毒? (2).遇到煤气中毒时,小袁媛是如何应急的?

最新急救知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让同学们通过多媒体技术和实际操作,初步掌握现代救护技能,为广大同学服务。 二、教学重点难点 现代基本救护技能的掌握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实际操作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引入 说明此次急救知识培训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学习新知 (一)急救的定义

(二)急救的目的及原则 使伤病员脱离危险,并在急救过程中不会对伤病员造成二次伤害。 (三)主要的自救急救技术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外伤固定、搬运 (四)急救步骤及病情评估 1.初级检查 D.确保周围环境安全,适合抢救 R.判断伤病员的意识情况 A.判断伤病员的呼吸道是否通畅 B.判断伤病员的呼吸是否正常 C.判断伤病员的心跳是否正常 2.进一步检查 从头部开始→双耳→双眼→鼻部→口腔→面部→颈部→胸部→腹部→骨盆→下肢,检查过程中

注意有无出血、水肿、骨折等情况。 3.处理方法 ①如果伤者无意识,有呼吸,有心跳,应采取侧卧式,注意观察,等待救援。②如果伤者无意识,无呼吸,无心跳,应立即就地实施心肺复苏术。 四、模拟灾难现场,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五、学生分组练习 六、现场考核 对无意识,有呼吸,有心跳的伤者该如何处理?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引入 说明“七步洗手法”培训的意义和必要性

三、学习新知 (一)概念 1.洗手 2.卫生手消毒 (二)“七步洗手法”的步骤 第一步:洗手掌。 流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洗背侧指缝。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三步:洗掌侧指缝。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洗拇指。

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

四年级第一学期《人。自然。社会》教案 课题:1、安全使用家电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辨析、调查等活动,获得安全使用家电的基础常识。 2、掌握一些常用家电的正确操作方法。 3、养成正确使用家电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一些常见家电的使用说明书。 活动过程: 一、认一认书上呈现的各种家用电器,说一说:自己家里有哪些家用电器?各有什么作用? 二、小组交流: 1、家用电器使用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2、把自己知道的使用电器的安全注意事项写在书本“我还知道”栏里,再说给大家听听。 3、教师归纳: 使用家电前要看懂说明书;有些家电使用时人不能离开;使用后要注意关闭电源。 三、辨析: 1、仔细看看书上的几种操作方法,评一评,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2、集体朗读“提示”内容,明确正确的操作事项。 3、评一评,自己安全使用家电吗?平时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需要改正? 四、课外延伸: 回家与父母、家人一起阅读家电使用说明书,对照有关条目,检查自己平时操作是否正确,有哪些行为需要改进。

课题:2、触电的预防与急救 教学目标: 1、知道电压与安全电压的基础知识,了解造成触电事故的一些原因和防止触电的方法。 2、学会一些基本的发生触电事故的应急措施。 3、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 教学准备: 课前要求学生调查本地区触电事故情况。 教学过程: 一、教师提问:触电是怎么回事?怎样预防触电?当有人触电时,又该怎么办? 二、学生读课文第2、3、4自然段,说说:触电是怎么回事?家庭照明用电压和电器电压一般为多少伏?工业用电电压为多少伏?高压输电电压在多少伏以上?人体安全电压为多少伏?触电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三、说一说:哪些行为、哪些地方容易发生触电事故?请你告诉大家一个触电事故的案例。 四、看课文插图,说说怎样预防触电? 五、演一演,有人触电时该怎么做的情景。师生评议。 六、读一读儿歌,说说触电急救的基本步骤。 七、课外延伸: 回家与父母一起做个小调查,调查家里用电的做法。预防触电,养成安全用电的自觉行为。

浙教版科学七上科学在我们身边科学并不神秘教案1.doc

§1-1科学在我们身边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并找出相应问题答案的学问; (2)知道通过探究和实验可以了解自然现象并对一些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3)理解科学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造过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4)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树立学好《科学》的良好习惯和决心。 [教学重点] 知道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并找出相应问题答案的学问;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春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 讨论式、探究式。 [课前准备] 淘米汤、碘酒、白纸、气球、小石块、沙、大烧杯、玻璃棒、筷子、CAI媒体课件

-、从科学家探究的故事过渡到H常生活中的探究1、出ZK CAI课件:金鱼在金鱼缸内上下游动让 学生观察金鱼游动并描述现象,然后提问。 2、确定探究问题: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上浮或 下沉? 3、建立假设 4、演示实验「① 把软木塞浸没在水中后放手, J观察现象 [②把小石块浸没在水中放手,观 '察结果 联想解释金鱼为什么能自由上、下运动? 观察金鱼游动情况,提问: "①鱼怎么生活在水中闷不 死? 〈②鱼怎么繁殖? %1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 l 上下游 %1…… 学生讨周围论后,做出多种 猜想并全班交流。 看见软木塞上浮 看见小石块下沉 自由发言:G>F浮一下沉 G VF浮一上浮

各种 科学探究A 自然现象 科 [板书设计] §1.1科学在我们身边 伊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各种答案的学问 J 科学 科技改变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要保护 I 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浮习科学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资料] 1、 不明飞行物(UFO ):是宇宙中的一种神秘现象,是出现在天空或地面附近会移动的光 或物

四年级人自然社会全册最新教案(完整版)

人·自然·社会

第一课触电的预防与急救 教学目标: 1.知道电压与安全电压的基础知识,了解造成触电事故的一些原因和防止触电的方法。 2.学会一些基本的发生触电事故的应急措施。 3.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 教学准备: 课前要求学生调查本地区触电事故情况。 教学过程: 一、教师提问:触电是怎么回事?怎样预防触电?当有人触电时,又该怎么办? 二、学生读课文第2、3、4自然段,说说:触电是怎么回事?家庭照明用电压和电器电压一般为多少伏?工业用电电压为多少伏?高压输电电压在多少伏以上?人体安全电压为多少伏?触电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三、说一说:哪些行为、哪些地方容易发生触电事故?请你告诉大家一个触电事故的案例。 四、看课文插图,说说怎样预防触电? 五、演一演,有人触电时该怎么做的情景。师生评议。 六、读一读儿歌,说说触电急救的基本步骤。 七、课外延伸: 回家与父母一起做个小调查,调查家里用电的做法。预防触电,养成安全用电的自觉行为。 第二课火灾可预防 教学目标: 1.知道火灾的危害。 2.能发现生活中的一些火灾隐患,知道基本的预防活灾的措施和方法。 3.积极参加消防活动,增强消防意识。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收集一些火灾的案例,熟悉一些消防知识。 教学过程: 一、了解火灾危害: 根据课文第一自然段提供的材料,向大家介绍一下浙江省及本地发生的火灾案例。说说火灾灰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怎样的损失? 二、知道火灾怎样引起: 引导学生看插图,读课文,说说引发火灾的一些原因。 三、怎样预防火灾? 让学生结合插图读懂课文内容,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预防火灾的方法?你还有哪些预防火灾的办法?(先同桌互说,再指名交流)最后,教师归纳并向学生具体介绍预防电器起火和燃气起火的方法及家庭防火措施。 四、认一认,连一连课文中的消防安全标志——禁止标志并说说这些消防安全标志分别在哪些公共场所出现。 五、课后实践活动: 与家长一起进行家庭防火大检查,消除家庭火灾隐患。 第三课火灾逃生 教学目标: 1.道发生火灾时的一些基本应变措施。 2.会火灾中自救与逃生的一些基本技能。 3.察学校与家庭的火灾逃生线路,提高消防意识。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消防知识的资料或搜索消防网站。 2.查本地区发生火灾的案例。 活动过程: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教学设计

第二章用药和急救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2、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3、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本章主要介绍了生活基本的用药常识,重点要知道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自己到药店买一些药物,如,新速效感冒药、大青叶、阿莫西林胶囊、乘晕宁、硝酸甘油等,要让学生知道它们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以便在生活中用到,此问题的解决可以尽量让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经历,将结论得出。 2、教学重点: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3、教学难点: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 三、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部分药品的使用说明书 回忆自己生病、治病的经历 四、教学策略 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介绍安全用药,学习掌握一些安全用药的常识对于自己的生活、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采用这种方法来管理药房和药品,这也是国家药品管理的要求和趋势。 结合自己带来的药品说明书,或教材中的资料分析,可以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教师需要

在上课的前一天布置作业,以备上课使用。教师在每组同学报告后给以点评。 对于旅行小药箱的设计,应该请每个同学都自己设计一个,同学们设计的小药箱没有对于错之分,只有合适与不合适之分。 五、教学过程 请同学回忆一下自己或家人的一些亲身经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身体不适,诸如感冒、腹泄、手不小心被刀切伤等一些小毛病怎么办?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刚才同学们说了,有一些小毛病一般都不去医院,而是直接吃几片药就好了,即节省时间又能及时治病,不耽误工作和学习,但是这样做的前提是什么?(生讨论回答) 前提是我们需要具有一定的医学常识,能够对轻微病症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用药,否则,我们不能冒然用药,那我们怎样才能知道何种药治何种病呢? (生讨论回答;答案可能会出现多种)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学习一些用药的常识,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些常用药:新速效感冒片、大青叶、牛黄解毒片、小柴胡颗粒、荆防颗粒、阿莫西林……它们都是用来干什么用的? (生讨论回答) 这些药物我们可以在哪些地方买到? 生答出:医院、药店、超市等。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象上述这些药我们可以不用医师开药方,直接去买到,按照说明书使用即可,这一类药称为非处方药,简称OTC(是英文overthe counter缩写),非处方药用于治疗一些消费者容易诊断,自我治疗的常见轻微病症。比如,同学们有时觉得自己在发烧、流鼻涕等症状,就判断自己患感冒,便自己去购买一些感冒药,这种现象在生活中经常发生,也体现了非处方药的优越性,质量稳定,疗效好,使用方便。

急救常识教学设计

急救常识》——教学设计 一、整体设计 1. 教材分析本节主要是识别各种危急情况,学会和运用各种急救方法,帮助学生储备日常救护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 2. 教学设想新课程倡导“立足实际”,以解决现实情景中的真实问题为目标的探究过程。本节课的最大特点通过 创设不同的情景,设计不同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亲力亲为,在现实生活中捕捉问题。在探究问题中掌握知识,熟悉方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关爱生命、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与价值观。 本节课的处理应突出以下两点: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景创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增强探究意识。体现诱思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2.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让学生意识到,在很多时候,团结合作才是一切成功的保障。借助的教学平台:自 制的多媒体课件 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正确拨打“ 120”等急救电话。 2.学会人工呼吸、人工胸外心脏挤压、煤气中毒等急救方法。 3.学会对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的初步护理方法。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自学探究、综合分析能力。 2. 通过分析资料来提高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提高学生自救和救助他人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乐于助人的美好情感。 2. 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4. 教学重点 1. 掌握各种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的初步护理方法。 2. 珍爱生命、乐于助人的教育。 5.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设计目的:一个贴近生活的小疑问 把学生的思维打开,体现新课程倡导 “立足实际”,以解决现实情景中的真 实问题为目标的探究过程。 教与学的方法: 教师设疑,学生模拟探究。 等。 怎样做? 3.打电话应该打给谁?注意什么问题? 学 生发 言交 流: 各种 危急 时刻 如溺 水、 触 电、 煤气 中 毒、 创伤 出 血、 骨 折、 中 暑、 突然 昏迷

最新整理初中科学教案浙教版七年级

科学上册《科学 测量》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测量》教案 教学课题: 1.4科学测量(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长度的概念及长度的单位;了解长度的测量工具及正确选择刻度尺。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培养学生估测能力和正确细致的实验习惯,提高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 教学 重难点: 正确使用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时做到选、放、看、读、记、五正确。 微小物体的测量 教学辅助:

米尺,木块,最小刻度为厘米的甲刻度尺,最小刻度为毫米的乙刻度尺(以上学生、教师每人各一套),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投影片,录像片。 教学设 计思想: 长度的测量这部分基本的技能学生非常熟悉,但如果从科学的要求上来看,学生掌握不科学也不系统。本节课旨在从科学的角度更加精细、标准的来学习长度的测量,将学生生活中的技能上升到科学的高度。另外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以及单位的换算,特别是单位的换算和科学计数法是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教学中一定将这部分知识落实。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随堂记录 3分钟 新课引入 学生估计并测量,对比自己的估计是否准确。 让学生估计教室的门窗、书本等的长度 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也能真正体会测量的重要性。 2分钟 测量的定义

学生倾听、思考并理解速记 提出问题:什么叫测量? 学生不知道测量是一个比较的过程。 20分钟 单位的换算,科学计数法。 学生倾听并进行练习 教师讲授 单位的换算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要学生比较熟练的掌握还需进一步的练习。过程中学生表现的比较好。 13分钟 测量工具的使用 学生根据老师讲解进行练习使用刻度尺 老师巡视并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 学生对读数和记数还有一定的困难。 2分钟 课堂小结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结 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学生基本能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日志与反思 总体感觉

触电的急救措施教案

触电的急救措施教案 触电的危害非常大,所以在使用电的过程中,我们应采取措施预防触电事故的发生,但一旦发生触电事故就应该即使采取急救方法进行救助。以下是橙子整理的资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触电的急救措施教案 一、触电急救的要点 触电急救的要点是:抢救迅速和救护得法。就是用最快的速度在现场采取积极措施,保护触电者生命,减轻伤情,并根据伤情需要迅速联系医疗救护等部门救治。 大家想一想,一旦发现有人触电了,首先要干嘛?!首先应迅速拉闸断电,尽快使其脱离电源。然后将触电者迅速抬到宽敞、空气流通的地方,让他平躺在硬板床上,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在医生到来之前,应该不间断的对触电者进行救护。低压触电通常都是假死,可能呼吸脉搏都没有了,但是这仍然不能确定这个人就死亡了,要耐心抢救到触电者复活为止,或者经过医生确定停止抢救方可停止,抢救过程中隔几分钟就判定一次触电者的呼吸和脉搏的情况,医护人员未到来之前,不得放弃抢救,触电急救十分辛苦,有时要不间断的抢救好几个小时才可以。(触电急救的案例) 二、解救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 刚才我们说到发现有人触电时,首先应该迅速断电,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那同学们知道哪些使触电者脱离低压电源触电的方法? 脱离高压电源的方法: 发现有人在高压设备上触电时,救护者应戴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鞋后拉开电闸,然后解脱触电者 三、触电急救的方法 对触电者采用的急救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1)简单诊断 触电者一经脱离电源,应立即进行检查。 1>移至通风、干燥处,将其仰卧,松开上衣和裤带; 2>观察曈昽是否放大。假死状态时,瞳孔放大; 3>观察有无呼吸,颈部动脉有无脉搏 2)对“有心跳而呼吸停止”的触电者的急救----口对口人工呼吸 1)病人取仰卧位,即胸腹朝天。 2)松开衣服和裤带,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清除口中异物。 3)抢救者跪在病人的一边,使患者鼻孔朝天后仰,以保持呼吸道畅通。 4)用一只手捏紧触电者的鼻子,另一只手托在触电者颈后,将颈部上抬,深深吸一口气,用嘴紧贴触电者的嘴,大口吹气。 5)然后放松捏着鼻子的手,让气体从触电者肺部排出,如此反复进行,每5S吹气一次,坚持连续进行,不可间断,直到触电者苏醒为止 3)对“有呼吸而心跳停止”的触电者的急救----胸外心脏挤压法

二年级第二学期自然教案解析

探究要求: 1.探究事物由什么组成。 2.探究事物的性质、结构与功能(1)。 第一单元常见材料 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的设计目的是以木材、橡胶、常见商品的包装材料和家庭装潢材料为研究对象,让学生在“看看、做做、想想、讲讲”中认识常见材料,了解它们的来源、基本特点和用途。 本单元的设计思路是从具体到一般。首先分别以木材和橡胶为认识对象,通过一系列观察、讨论和操作活动,了解它们的来源、基本特点和用途,培养节约材料的意识;然后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商品包装材料,借助“选择包装材料”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包装的用途,直到对一些物品进行适当包装是必要的;接着组织学生对常见的家庭装潢材料进行讨论,对家里的木板、瓷砖等材料进行比较,使学生初步了解木板和瓷砖的基本特点,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识别木材、橡胶等材料,了解它们的来源、基本特点和用途。 2.识别一些常见商品的包装材料,知道对一些物品进行适当包装是必要的,而 过渡包装是一种浪费。 3.识别一些常见的家庭装潢材料,初步了解它们的用途和特点。 4.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5.培养节约材料的意识。 三、单元评价建议: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对纸、棉布、羊毛、蚕丝、石头、沙子、泥土等材料的特点和用途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结合本单元对木材、橡胶等材料的学习,本单元学习评价内容是请学生从已经认识的材料中选择两种,对它们的特点和用途进行比较,记录自己的研究结果,并且将记录的内容与同学分享。 评价分五步进行: (一)记录:记录两种材料的特点和用途。 (二)交流:将记录的内容与同学分享。 (三)我的发现:将自己与同学交流后新的发现记录下来。 (四)自我评价:对所选材料的认识程度作出自我评价。

急救常识教案

急救常识教案 初一年级九班胡惠芳 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急救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方法。2、提高学生的急救技巧3、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助人于危难之时。 教学重点:常用的急救方法。 教学难点:急救知识与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毛泽东同志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说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古人云:“天有不测风云”。日常生活中难免发生或遇上各种意外事件,来不及就医,需要立即处理,这就要我们学一点急救知识、方法来自救或互救。 一、急救的基本知识: 1、重要的生命体征及观察。 2、体温:正常37 ℃。37.5 — 38℃为低热,38 — 39 ℃为中热39 — 40℃高热。平静时,心跳每增加20 次,温度上升1 ℃左右。 3、脉膊:正常人在安静状态60 — 100 次/ 分,一般人在70 次/ 分。(自测脉膊) 4、呼吸:正常人平静状态下16 — 20 次/ 分。 5、血压:血管内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收/ 舒= 100 — 120 mm Hg / 60 — 80 mm H g收> 140 mmH g 舒> 90 mm H g 6、瞳孔:光照射一侧瞳孔后,双侧瞳孔均能缩小,停照后恢复原状 二、急救中心:电话号码:120:求救注意事项:①在电话中说明病人或伤员人数、病情、伤势,有利医生准备。另外全国统一报警电话:匪警:110,火警:119.交通事故报警:122. 1、说清病员或伤员的详细地点,附近明显建筑物,联系人电话、姓名。 2、有条件的派人到路口引路,及时清除路碍 3、求助及时向身边的人员求助,邻居、心理善良的热心人在危难时,都能伸出帮助之手。 三、常用的急救方法 1、外伤止血法: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8 % ,50kg 的人血液为4000 mL ,失血1 / 3 时会有生命危险。(1)出血特点: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皮下出血(困跌、撞、挤、挫伤)(2)止血方法:a 、指压止血法:用手指压迫出血血管的靠近心脏的一端,使血管压在骨骼上,达到止血的目的。如:桡动脉上臂中段,肱二头肌肉外侧沟处。(学生动手)b 、加压包扎止血法:先用消毒纱布,垫在伤口,再加棉花、纱布、毛巾等放在伤口处,再紧紧包扎,常用于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c 、止血带止血法:用于四肢大动脉的出血,止血带有:橡胶管、布条、绷带、三角巾,每隔30 — 60 分钟松解2 — 3 分钟。d 、加垫屈肢法:用于前臂、手和小腿、足的出血,将棉垫放在肘窝或腘窝、使肘、膝关节尽量屈曲,并作“8”字型包扎,有时候还需要固定,骨折固定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类固定方法:a、前臂骨折固定法。b、上臂骨折固定法。c、锁骨骨折丁字夹板固定法。 2、人工呼吸:人缺氧4 — 6 分钟就会引起死亡,人工呼吸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最有效的急救方法。①检查病人有无自主呼吸,确认病人呼吸已停止或极微弱时才能施行。②保啊呼吸:16 — 20 次 3、心脏按摩:让病人仰卧地上,抢救者站在左侧、双手重叠、手掌平放在病人的胸骨下处,用掌跟用力向下挤压,每分钟60 ~ 80 次,并随时观察病人的颈动脉,颈动脉有博动时,证明有效。 4、触电的急救方法:首先切断电源[ 关闭开关或用木棒、竹竿等绝缘体把电线挑开] ,触电后会出现心悸、头晕、局部皮肤灼痛、严重的会出现呼吸和心跳停止;需用人工呼吸、

自然灾害安全教育教案

自然灾害安全教育教案 防暴风雨、山洪、雷电等自然灾害安全教育教案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学会在遇到暴风雨、山洪、雷电等自然灾害能学会自我救助。 2、掌握科学合理的安全常识 教学重点 自然灾害安全常识的教授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防雷 1、雷雨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在户外空旷处不宜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 2、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 3、不宜在大树下躲避雷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保持3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 4、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并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 5、如果在户外遭遇雷雨,来不及离开高大物体时,应

马上找些干燥的绝缘物放在地上,并将双脚合拢坐在上面,切勿将脚放在绝缘物以外的地面上,因为水能导电。 6、在户外躲避雷雨时,应注意不要用手撑地,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击。 7、当在户外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时,说明正处于近雷暴的危险环境,此时应停止行走,两脚并拢并立即下蹲,不要与人拉在一起,最好使用塑料雨具、雨衣等。 8、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锄头等;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雷暴天气进行高尔夫球、足球等运动是非常危险的;不宜在水面和水边停留;不宜在河边洗衣服、钓鱼、游泳、玩耍。 9、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快速开摩托、快骑自行车和在雨中狂奔,因为身体的跨步越大,电压就越大,也越容易伤人。 10、如果在户外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此时应提高警惕,因为高压线断点附近存在跨步电压,身处附近的人此时千万不要跑动,而应双脚并拢,跳离现场。 有雷击发生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自我保护: 1、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这样做是为了防止雷电反击和跨步电压伤人。 2、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烟囱、旗杆,如有

《第二节急救常识》教案.doc

《第二节急救常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正确拨打“ 120等”急救电话。 2、学会人工呼吸、人工胸外心脏挤压、煤气中毒等急救方法。 3、学会对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的初步护理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学探究、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分析资料来提高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提高学生自救和救助他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乐于助人的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各种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的初步护理方法。 2、珍爱生命、乐于助人的教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一:如果身边有心脏病发作的人,你会怎么办? 情景二:妈妈切菜的时候不小心切到手了,你该怎么做? 情景三:哥哥煤气中毒了,你该怎么吧? 教师设疑: 1、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什么样的危急时刻呢? 2、遇到这样的时刻我们作为一名中学生首先应怎样做? 3、打电话应该打给谁?注意什么问题? 创设新的情景: 假如在我们美丽的烟台海边有一位外地游客溺水昏迷,呼吸与心跳停止,正好你经过,你想帮助他吗? 设疑: 1、首先应该干什么? 2、在人工呼吸前要做什么? 3、怎么进行人工呼吸? 4、人工呼吸的次数为多少? 5、怎么证明人工呼吸有效? 多媒体课件演示: 1、呼吸运动过程 2、人工呼吸的视频资料 质疑:心跳同时停止是否有方法抢救? 1、怎样进行心脏复苏?

2、怎样进行人工胸外心脏挤压? 3、人工胸外心脏挤压的频率是多少? 4、怎样证明抢救有效? 过渡:生活中最常见的是出血,同学们肯定都经历过,你是怎么处理的? 教师总结:毛细血管出血的症状及处理方法。 教师质疑: 1、有没有止不住的出血? 2、如何判断不同血管的出血症状? 3、动脉出血和静脉出血如何处理? 建议:回顾血管的分类,参考教材来探究释疑。 拓展 :(多媒体演示) 止血带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过渡:每年因为煤气中毒而死亡的人也有很多,当我们遇到煤气中毒的人,我们应该怎么样救他? 教师总结:煤气中毒的原因以及急救方法。 作业设计: 要求:下列作业选做一项 1、通过查阅书籍、上网、上图书馆,了解骨折并探究骨折的处理方法。 2、小组合作,设计一条从学校到医院的最佳路线。 3、列表比较生活中的各种危急现象与急救方法。

《面对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面对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北留中心校张立明 教学科目:品德与社会 教学内容:面对自然灾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巨大破坏,了解人们为了保证农业生产与自然灾害所作的斗争。 能力目标:2、在收集资料、调查中初步形成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态度目标:3、体验人类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知道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巨大破坏,了解人们为了保证农业生产与自然灾害所作的斗争。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各种自然灾害的材料,包括灾害发生时的损失,如何防治等方面。 教师准备:有关雪灾以及其他自然灾害的课件、搜集防治这些自然灾害的方法与措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类和大自然是好朋友,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和风细雨、鲜花绿草、鸟语花香,可它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灾难,在刚刚过去的5.12大地震大家一定不会忘记吧,我们一起回顾一段触目惊心的短片,(出示地震视频) 师:从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 汶川一震,举国同悲,看到这个场面我们的心情非常沉重,这就是地震给我们造成的灾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面对自然灾害。 二、小小主播,讲述灾害 1、教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有关自然灾害的资料,下面就进入我们的“新闻会客厅”,由小主播们播报新闻。 2、学生交流资料。 3、教师出示新闻资料 生谈感受。 三、话题一:农业灾害知多少 下面就进入第一个话题“农业灾害知多少”(课件出示)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57-59页,结合自已收集到的资料,思考:农业遭受的自然灾害有哪些?这些自然灾害有哪些破坏? 1、生阅读课本。 2、师生交流(教师提示可结合实例略) 教师相机补充:雹灾的危害很大,每次降雹的范围都很小,一般宽度为几米到几千米,长度为20~30千米,所以民间有“雹打一条线”的说法。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打死的情况也常常发生。因此,雹灾是我国严重灾害之一。) 3、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种种自然灾害,导致受灾地区单产不高,总产不稳,农民收入不稳定。面对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广大农民是怎样做的呢? 四、话题二:七嘴八舌话抗灾 1、请同学们再次阅读57-59页,思考:面对自然灾害,广大农民是怎样做的,请结合

急救知识培训教案

急救知识培训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让同学们通过多媒体技术和实际操作,初步掌握现代救护技能,为广大同学服务。 二、教学重点难点 现代基本救护技能的掌握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实际操作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薛芳芳主讲)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引入 说明此次急救知识培训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学习新知 (一)急救的定义 (二)急救的目的及原则 使伤病员脱离危险,并在急救过程中不会对伤病员造成二次伤害。 (三)主要的自救急救技术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外伤固定、搬运 (四)急救步骤及病情评估 1.初级检查 D.确保周围环境安全,适合抢救 R.判断伤病员的意识情况 A.判断伤病员的呼吸道是否通畅 B.判断伤病员的呼吸是否正常 C.判断伤病员的心跳是否正常 2.进一步检查 从头部开始→双耳→双眼→鼻部→口腔→面部→颈部→胸部→腹部→骨盆→下肢,检查过程中注意有无出血、水肿、骨折等情况。 3.处理方法 ①如果伤者无意识,有呼吸,有心跳,应采取侧卧式,注意观察,等待救援。 ②如果伤者无意识,无呼吸,无心跳,应立即就地实施心肺复苏术。 四、模拟灾难现场,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五、学生分组练习 六、现场考核 对无意识,有呼吸,有心跳的伤者该如何处理? 第二课时 (白谪仙主讲)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引入

说明“七步洗手法”培训的意义和必要性 三、学习新知 (一)概念 1.洗手 2.卫生手消毒 (二)“七步洗手法”的步骤 第一步:洗手掌。 流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洗背侧指缝。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三步:洗掌侧指缝。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洗拇指。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五步:洗指背。 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六步:洗指尖。 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七步:洗手腕、手臂。 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四、观看视频 五、学生一起动手跟着视频练习 六、现场抽查学生 第三课时 (薛芳芳主讲) 一、组织教学 二、概念引入 是指对心跳、呼吸停止的伤病员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抢救技术,以恢复血液循环及气体交换。 三、学习新知 (一)心肺复苏操作程序 (1)判断意识 (2)高声呼救 (3)将伤病员翻成仰卧姿势,放在坚硬的平板上 (4)打开气道 ①解开衣领、腰带,检查并取下活动义齿。 ②清除口鼻分泌物。 ③就地抢救,复苏体位,可背垫木板或仰卧于平地上。 ④打开最常用的气道方法:仰头举颏法。 (5)判断呼吸、心跳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目录及教案全集

目录 1.1水在哪里 课题 1.1 水在哪里 课题 1.2 水的组成 课题 1.3 水的密度 课题 1.4 水的压强 课题 1.5 水的浮力 课题 1.6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课题第7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课题 1.8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课题 1.9 水的利用和保护 1.1水在哪里 课题 1.1 水在哪里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河分布,并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 2、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3、通过学习,认识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观念。 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及特点 难点:地球上水循环产生的原因 一、引入: 地球是一颗“水”的行星,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大气、岩石和生物等圈层中。在地球引力和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组成了地球上连续但不规则的水圈。 让学生谈谈对水的认识。 二、地球上水的组成及分布: 海洋水 96.53% 冰川冰 68.69% 陆地淡水 2.53% 地下淡水 30.06% 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 0.94% 2、多水体是相互联系的——水有三态,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三、水的重要性: 1、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见P4表实验:黄瓜放糖 2、水参与地球生命体的活动过程

举例:绿色植物A.光合作用 B.承担输送养分的任务 C.蒸腾调温 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举例:气根、叶刺、骆驼) 四、水的循环——水体运动的重要形式 1、水循环的过程特点:蒸发,蒸腾,凝结,降水,径流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出现。 导致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水循环:(1)小循环1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2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2)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2、水循环的重要性: 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的系统。 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五、小结: 【讨论】如何节水?即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课题 1.2 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重点: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的重要性质 难点: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 【复习】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怎样的变化? 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引入】若把水通直流电,又有什么现象产生? 一、水的电解: 1、介绍实验装置及电路连接。 2、观察内容及步骤: A.电极上产生的现象: B.两支玻璃管内液面出现的变化: C.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 D.验证让两种气体所采用的不同的方法:

七年级科学上册 科学在我们身边教案 浙教版

§1—1 科学在我们身边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并找出相应问题答案的学问; (2)知道通过探究和实验可以了解自然现象并对一些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3)理解科学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造过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4)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树立学好《科学》的良好习惯和决心。 [教学重点] 知道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并找出相应问题答案的学问;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 讨论式、探究式。 [课前准备] 淘米汤、碘酒、白纸、气球、小石块、沙、大烧杯、玻璃棒、筷子、CAI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主导)学生活动(主体)

引入1、小调查:有经历过外出旅游的同学的人数。请 其中几位同学讲述看到的难忘的景象。 2、过度:我们都生活在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其 中有无数奇妙的景象。(出示CAI课件:奇妙 的自然现象) 3、问:你们见过吗?知道他们是什么吗? 4、过度: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还会发现大自然中 的各种事物都在发生变化,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不 仅是一种美的享受,还有无穷的奥秘等待我们去 探索。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的课程—— 科学。科学是一门非常有趣而且有用的学科。 感受丰富多彩大自然,激发对 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学生举手讲述、补充,教师给 予恰当评判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1、出示CAI课件:不断变化的自然界 春夏秋冬四季变化 种子长成了幼苗 鸡蛋会孵出小鸡 大雁迁徙 实验:直筷子插入水中 要想知道筷子为什么“断了”你必须要学懂有关 科学知识(造成悬念) 感受可变的大自然,知道各种 事物都在变化(即在运动) 雨后出现了彩虹 晴朗的夜空会出现流星 2、过度并提出讨论的问题:大自然除了这些还 有许多自然现象,谁能说说你最感兴趣的自然现 象是什么? 讨论:你最感兴趣的自然现象是什么? 昆虫蜕皮 青蛀冬眠 自由发言火山地震 刮风下雨 日出日落 ……

第二章-用药和急救教案2

《用药和急救》教案 一、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了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倡导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学生为本,教学上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的职能,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运用实践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等多元教学法,营造快乐而严肃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扎实地掌握用药和急救的方法。同时指导学生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一种技能应用到实际中去,让它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并为他们今后健康地生活指明方向。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用药经验,具备了读懂《药物使用说明书》的能力,通过七年级和八年级上学期的生物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在课堂和课下的分组合作中积累了一定的探究能力,为本课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区别一些常见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学会阅读药物使用说明,说出急救方法与基本常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分析、交流、情景模拟,观察课件等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安全用药和急救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健康的生活。 四、教学重点:1、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2、运用一些急救方法。 教学难点: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操作方法;把用药和急救的方法应用到日 常生活中去。 五、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联系生活实际,讲一个自作聪明的母亲随意用药致使孩子的病情加重的故事导入新课,让学生高度重视安全用药,感受所学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了解用药常识的兴趣。(二)自主学习个人尝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