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标准化述论_孙建伟

汉字标准化述论_孙建伟
汉字标准化述论_孙建伟

汉字标准化述论

孙建伟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 100875)

摘 要:计算机时代所说的汉字标准化主要指汉字交换码的统一,是汉字规范的要素之一。汉字编码标准化经历了由国家标准到国际标准,再由国际标准实现为国家标准的过程。汉字编码标准目前主要存在以下4个问题:认同规则需进一步科学化,已编码字需进一步考察确认,未编码字需进一步提取,与汉字编码相关的理论问题需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汉字 规范 标准 编码

Summary and Comment on Standardiz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SUN Jian-wei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

Abstract: In computer age, the Chinese characters standardization mainly refers to unification the Chinese characters exchange code, which is one of the elements of Chinese characters norm . Chinese characters coding standardization developed form national standards to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then to national standards. Nowadays, Chinese characters coding standard mainly has four questions: identification rules needs to be more scientific, encoded words need to be further reviewed and confirmed, no coding words need to be extracted, and theoretical problems about the Chinese characters coding need to be deeper discussed.

Keywords: Chinese characters , norm standard , coding

1 汉字规范与汉字标准化

汉字自产生起,便与“规范”结下了不解之缘。一般认为秦朝的“书同文”是对汉字首次系统的规范,汉许慎著《说文解字》的目的之一即针对当时“俗儒啚夫,翫其所习,蔽所希闻,不见通学,未尝睹字例之条……人用己私,是非无正,巧说邪辞”[1]等用字混乱现象。魏晋南北朝至唐初,社会动乱,汉字使用的混乱局面又到了一个高峰。《颜氏家训?杂艺篇》云:“北朝丧乱之馀,书迹鄙陋,加以专辙造字,猥拙甚于江南。”[2] 《字林》、《玉篇》、《千字文》在改变这种状况方面功不可没。此外,尽管“正始三体石经”的主要目的是“以弘儒训,以重儒教”,但石经文字有校正文献内容与文字、书体之功用,在汉字规范方面同样功不可没。唐时更加重视对社会用字的规范,汉字规范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程,即“字样学”的建立和发展,《干禄字书》、《五经文字》、《九经字样》均因此而成。同魏晋石经一样,唐代“开成石经”在字形规整、统一方面也功勋非凡。到宋时雕

作者简介:孙建伟(1984-)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学。

29

版技术兴起,汉字的规范程度较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明清之际,相关字书的编纂,比如《字汇》、《正字通》、《康熙字典》等,都对当时的社会用字有很强的规范作用。到了上世纪,汉字规范更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汉字拼音标记、汉字简化、异体字整理、新旧字形的处理等。

纵观传统的汉字规范,其所涉及的问题主要是汉字的形、音、义、序、用,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汉字的规范涉及到一个新问题,即如何统一汉字的交换码。汉字要想实现数字化,就必须有科学合理的输入码、内码、交换码以及字型码。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之间要想通畅地处理汉字信息,则需要统一制定的交换码。汉字交换码指不同的具有汉字处理功能的计算机系统之间在交换汉字信息时所用的代码标准。于是,计算机时代的汉字规范新增了一个规范的要素:码的规范。上世纪50年代国家提出过汉字标准化,主要指“四定”,即定量、定形、定音、定序;而到计算机时代,汉字标准化则主要指汉字计算机交换码的统一。只有完全一致的汉字交换码,才能使得使用汉字的不同国家、地区间畅通无阻地交流信息。

2 汉字标准化的进程

字符的编码是信息处理的基础,汉字编码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汉字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同时也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便已制定了英文字母和数字的国家标准,全称为《美国信息处理交换用字符编码标准》,简称ASCII码(后来国际标准化组织将其定为国际标准ISO 646)。就汉字计算机编码而言,总体上来说是从国家标准到国际标准,再从国际标准到国家标准这样一个过程。

2.1 汉字信息技术编码国家标准

1978年,日本基于ISO 2022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汉字编码字符集JIS C 6226。我国对汉字的统一编码主要有两个,一是大陆的GB码系列,一是台湾的工业标准BIG5码。

1980年,大陆地区公布了GB 2312-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基本集》[3] ,1981年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个汉字统一编码字符集。收字标准上,《基本集》主要参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955),《简化字总表》(1964),《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1965)等相关汉字规范标准,同时依据当时社会信息处理的需要,按汉字使用频度的高低、构词能力的强弱等为参照原则;字形上,《基本集》以《印通表》为准,《印通表》缺的字以《新华字典》(1979)、《现代汉语词典》(1979)、《辞海》(1979)为参考;读音上,《基本集》以《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1963)为准,《初稿》缺的以《汉字正字小字汇(初稿)》(1966)、《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为参照。《基本集》采用一字一码的原则,共收录7,445个字符,非汉字符号682个,汉字6,763个。所收汉字又分为两级,第一级汉字3,755个,以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同音字以笔画顺序排列,起笔相同的按第二笔,置于16区至55区;第二级汉字3,008个,按部首排列,同笔画数的字再按起笔顺序排列,置于56区至87区。《基本集》是我国第一个汉字计算机编码标准,是我国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基础标准。这一标准在推动汉字信息化和整个社会的信息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它奠定了我国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发展的基础。

其后又不断扩充《基本集》,制定相关辅助集,即基本集以外的汉字编码字符集。主要有GB 12345-9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第一辅助集》,GB 7589-87《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第二辅助集》,GB 13131-91《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第三辅助集》,GB 7590-87《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第四辅助集》,GB 13132-91《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第五辅助集》,GB 16500-98《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第七辅助集》,SJ 11239-01《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第八辅助集》。其中,《基本集》、《第二辅助集》、《第四辅助集》是简体字集,《第一辅助集》、《第三辅助集》、《第五辅助集》分别是前三者的繁体字映射集,对应的简繁体字在两个字集中编码相同。上面6个字符集统一采用双7位编码方式,每个7位选取94个编码位置,也就是每个字符集分为94个区位,前15区为非汉

30

字区或保留待用,16区至94区为汉字区。《第七辅助集》收录了GB 13000.1未收录的3,778个汉字,依照GB 13000.1的排列顺序排列;《第八辅助集》收录了GB 2312和GB 7590之外的2,501个汉字。

为了推动国字标准化政策实施,自1969年起,台湾“教育部”奉“中央”指示,开始运用比较科学的方法整理国字。1970年,“教育部”制定了“研订公布常用字、制定标准字体,以划一印刷字体字模”的政策。1973 年,“教育部”正式委托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成立项目小组,负责研订国民常用字及标准字体。1975年9月15日“教育部”社教司印行《国民常用字表初稿》,分赠各界参考,共收4,709字。1982年又颁布了《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4,808字)和《次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6,341字)。1983年10月,“教育部”印行《罕用国字标准字体表》(18,388字)。1984年3月,“教育部”印行《异体字表》(18,588字,补遗22字)。1994年7月,“教育部”编订《国字标准字体<教师手册>》,供教育界教学参考。1995年5月颁布《常用国字标准字体笔顺手册》,规定国字标准的笔顺写法。1997年颁布《国字标准字体研定原则》。在进行汉字整理与规范的同时,台湾地区也着手推进汉字的统一编码。1983年,台湾“国家科学委员会”、“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中央标准局”等共同制定了《通用汉字标准交换码》(CNS 11643-83),经过修订后于1992年以《中文标准交换码》(CNS 11643-92)的名称公布。BIG5码正是在上面标准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内码,采用双字节编码方案,共收录汉字13,060个。其中常用字5,401个,具体有常用《标准字体表》的4,808个,教科书常用的587个,异体字6个。BIG5码是目前台湾、香港地区使用非常普遍的区域性编码标准。

除中国外,日本、韩国、越南等国,也有自设的汉字交换码,致使汉字编码上莫衷一是,各抒己见,给汉字信息化以及各国、地区间的信息、文化交流带来极大的不便。这种汉字使用“书同文”难以实现的背景下,势必要求实现“编同码”,于是便催生了汉字国际统一编码。

2.2 汉字信息技术编码国际标准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全世界所有不同文种之间的信息交换,198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文字编码委员会(SC2)决议制定出统一的编码规格来处理世界上的文字,同时成立工作小组(WG2)。此编码最初的构想是采用16位,将中国、日本等国的汉字编码原则照实采用,但这样无法实现大一统。后于1989年提出将各国汉字统合的构想,1990年完成了ISO 10646的草案,但这个构想仍是各汉字使用区分别编码,于统一大计无益,后被否决。除ISO 10646项目外,由多语言软件制造商组建的统一码联盟(Unicode Consortium)也致力于创建不同文种的统一编码。两项目最初采用了不同的标准,从1991年开始,统一码联盟与WG2达成协议,计划制定全球统一编码字符集,并成立了中日韩联合研究小组。

该小组重新定义规范、制定ISO 10646统一码。199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联合技术委员会第二分委员会(SC2,负责字符集及信息编码)下属的第二工作组(WG2)共同发布了一个编码标准ISO/IEC 10646.1-1993,即Universal Multiple-Object Code Character Set(UCS,大陆译为《信息技术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台湾译为《广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它将全球范围内迄今为止尚存的语言按其文字进行统一编码,其宗旨即为全球所有文字统一编码,支持世界各国文字信息的统一处理。这一体系中,表意文字工作组(IRG)制定了CJK《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较好地解决了汉字使用区各自为阵所造成的问题,从而极大地便利了数字出版、网页显示、古籍数字化及多语言交际等活动,也为全球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

“CJK统一汉字字符集”与工业标准Unicode码完全兼容,其1.0版本《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共收汉字20,902个,每组均按中国大陆、台湾、日本、韩国这样的顺序排列,通过预先制定的认同规则,为认同之后的文字编制唯一的计算机交换码。CJK字符集所收的字主要来源于中国大陆的《基本集》、《第一辅助集》、《第三辅助集》、《第五辅助集》、《第七辅助集》、《第八辅助集》。《第二辅助集》、《第四辅助集》的简化字大多是从《第三辅助集》、《第五辅助集》的繁体字类推而来,实用性很小,因此没有参与CJK的甄选和认同,这

31

也是《汉语大字典》等工具书收录的部分类推简化字无法录入电脑的原因所在,台湾的《中文资讯交换码》(CCCII)中的常用字集、《通用汉字标准交换码》(CNS 11643)中的常用汉字集、次常用字集、使用者加字区字集,日本的《信息交换用汉字字符集》(JIS X 0280-90)、《信息交换用汉字辅助集》(JIS X 0212-90),韩国的KS C 5601-87、KS C XXXX-91(草案)。经过统一的认同规则,整理收集了20,902个汉字,采用多8位编码方式,排序方式以《康熙字典》、《大汉和辞典》、《汉语大字典》、《大字源》4种大字典的合并偏旁部首为序。

其后,CJK字符集又不断扩容,现已完成的有扩展A区(2000年,6,582字)、扩展B区(2001年,42,711字)、扩展C区(2003年,4,149字)、扩展D 区(2010年,222字,又称作“急用汉字”),扩展E 区已提交,计有1,303字,扩展F区的搜集工作已经展开。至2012年发布的CJK 6.1版本,共收录汉字74,617个,这里面尚不包括扩展E区、扩展F区的汉字。

2.3 汉字信息技术编码国际标准的国家化

虽然CJK字符集包含了GB 2313-80中的全部汉字,但两者的编码和排列方式完全不同,也意味着CJK字符集与国内已有计算机系统不兼容。《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发布之后,为了实现与国际接轨,国内先后制定了GB 13000.1-93、GBK、GB 18030-2000等3个规范标准。这3个标准中的第一、第三为国家标准,GBK为国家规范。

1993年,我国等同采用了ISO/IEC 10646-1的标准,制定了GB 13000.1-93《信息技术 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UCS)第一部分:体系结构与基本多文种平面》。从性质上来说,该标准是ISO 10646.1-1993国际标准的国家化,收录了《简化字总表》(1988)、《现代汉语通用字表》(1988)中的全部汉字,与GB 2312-80《基本集》完全兼容,共有汉字和偏旁21,003个。但由于此编码体系与我国现已通用的操作系统、外部设备等不兼容,因此,这个标准的施行需要一个过程。

GB 13000.1-93是国际标准的国家化,还不能够直接作为工业实践中的具体操作规范。1996年,国家制定并发布《汉字内码扩展规范1.0版》(GBK),是GB 2312-80标准的扩展规范,采用双字节编码方案,共23,940个码位,收录汉字21,003个,包容了台湾地区BIG5中的全部汉字,支持国际标准ISO/IEC 10646-1以及国家标准GB 13000.1中的全部中日韩汉字,其中GB 2312-80部分的汉字和符号保持不变,其余的按CJK顺序排列。微软1995后的操作系统,简体中文版大都支持GBK编码方案。总体上说来,GBK并非国家标准,而是技术规范指导性文件,是从GB 2312-80向ISO/IEC 10646-1过渡的规范。

此后,于2000年又发布了GB 18030-2000《信息技术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基本集的扩充》,是继GB 2312-80、GB 13000.1-93之后最重要的汉字编码标准。该标准双字节部分收录了GB 13000.1的全部CJK统一汉字字符,GB 13000.1的CJK兼容区挑出来的21个汉字,此外还有其他非汉字符号;四字节部分还包括CJK统一汉字扩充A在内的GB 13000.1中的全部字符,最终形成包括27,484个汉字在内的兼容性、前瞻性并重的方案。技术支持上,GB 18030-2000涵盖了GBK的所有内容,因此,GB 18030-2000是大陆最新的通用字符集。因原始GB 13000.1字符集业界并未使用,从而GB 18030-2000在技术上兼容的是GBK而非GB 13000.1。

随着CJK统一汉字字符集的不断扩容,GB 18030-2000也进一步扩展。2005年,国家修订了GB 18030-2000,发布了GB 18030-2005《信息技术 中文编码字符集》。GB 18030-2005标准与第一版相比,增加了编码汉字的数量,四字节部分增收了CJK扩展B区的汉字,共收录汉字70,244个,是目前我国收录汉字最多的国家标准。

3 汉字标准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已经编码的汉字有75,000之多,对于一般情况下的汉字使用来说足够了,但对于更深层次的应用和研究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目前来看,对于CJK统一汉字字符集的研究多限于CJK本身,而我们也需要对更重要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

3.1 认同规则有待清理

随着汉字编码的国际化,各国各地区所适用的同一个字只能有一个计算机交换码的情况下,就需要对来自不同地区的汉字进行认同。《CJK汉字的认

32

同程序和排序》中,有对CJK汉字认同范围、程序、原则等的详细图解,就现有研究来看,该规范有进一步清理的必要。具体操作上,需要我们将已编码字与认同规则逐条对照,看现有规则合理与否,不合理的就需要重新考虑、重新归纳。

3.2 已编码字字形有待逐一考察

总体上来看,中国大陆所提交编码的汉字,除了已经系统整理过的《基本集》、《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简化字总表》等国家发布的规范字表外,大量的是出自《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词源》、《辞海》、《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殷周金文集成引得》、《中华字典》等工具书以及《中国大百科全书》、《四库全书》等实际文献,这些工具书及实际文献中的字形将直接影响CJK字表的质量。就目前的研究水平来看,我们对上述工具书和普通文献中的文字的形体、字际关系的整理是非常初步的。《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可以说是目前对楷字整理的最新、最高水平的成果,但其字头形体、字际关系等仍然问题重重,其余的工具书所收录的汉字亦难免此种问题。

具体来说,需要首先整理相关工具书中所收录的文字的形体、字际关系,梳理每一个汉字在历代字书中的流变情况,再拿已编码的汉字跟梳理的结果一一比对,以便验证编码字正确与否。杨宝忠《ISO-10646 国际编码字符集存在的问题》[4] 一文,从字形、简化、笔画数、归部、部首写法等7个方面,对扩展B区的汉字进行了研究。此外,杨氏的《台湾<次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存在的问题——以<丙表>心部字为例》[5] 一文,对国字标准字体《次常用字表》从收字、字形、排序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客观上来说,每个现有字表都需要从其本身出发,结合收字来源,逐一考察。

3.3 未编码字需要进一步提取

尽管已编码汉字有75,000之多,但事实上我们会发现,古代文献中仍然有不少字是未经编码的。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必须尽快整理出汉语文献中的未编码字,以实现全汉字编码的宏愿。从操作层面而言,我们需要先整理字书中的汉字。一般来说,楷体汉字整理对象主要有两大部分,一类是普通文本,一类是字书。与普通文本相比较,字书中的字头具有较丰富的信息,因为字书中的字头大多是字书编纂者从实际文本中搜集出来并整理过的,具有形体、读音、意义、结构、排序、正俗等多种属性,这些属性是全面整理汉字的基础和快捷方式。通过整理字书中的字头及与之相关的信息,一方面可以在短时期内用最少的材料提取尽可能多的字头,另一方面可以获取大量相关文字的属性。从操作层面而言,对汉字进行整理时,先整理字书中的文字,再整理普通文本中的文字,是合乎科学规律的。整理出字书中的未编码字后,再对普通文本中的用字进行全面、系统的清理。因为涉及的数据量非常大,对整理者的要求也更高。

3.4 进一步深入汉字相关理论研究

汉字国际编码中的重要理论问题,比如什么是一个字,如何定义字的相关单位,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都会影响认同规则,而认同规则的不同则直接关系到某些字是否已经编码,某些字是否需要编码。此外,跟认同规则相关的,需要探究广义汉字研究相关问题,只有从使用汉字的各主体出发去考察,才能制定出合理又科学的认同规则。

许慎.说文解字[M] .北京:中华书局,1963.

颜之推.颜氏家训[M].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

中国标准出版社编.字符集和信息编码国家标准汇编(上、下)[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8.

杨宝忠. ISO-10646国际编码字符集存在的问题[J]. https://www.360docs.net/doc/e6464124.html,/CDF/.

杨宝忠.台湾<次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存在的问题——以<丙表>心部字为例[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参考文献

[1]

[2]

[3]

[4]

[5]

(责任编辑:邵雅文)

33

现代汉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第二章汉字第五节现代汉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一、现代汉字的标准化 现代化社会要求各项事物标准化,以提高使用效率,便于多方交流;信息化的发展推动图书情报、印刷排版、生产管理、办公室事务等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逐步实现自动化和现代化。为此,人们要求现代汉字有一个数量限制,要求汉字字形稳定而明确,要求字音按照规范的普通话确定标准读音,要求汉字字序规范化,统一字典的查字法。就是说,要求在对现代汉字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整理的基础上做到四定—定量、定形、定音、定序,以提高用字的规范。 (一)定量 “定量”主要是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总量,包括常用汉字、通用汉字及各类专业用字的数量。确定了标准用字量,有利于人们的学习和运用。在教学方面,可以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规定识字教学的要求;在出版印刷方面,可以准备固定数量的字模,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在新闻通讯方面,能加快传送消息的速度;在汉字信息处理方面,能减少工序。总之,确定了汉字用字的标准量,就可以极大地提高效率,大大地减少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 1981年,国家标准局公布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供电脑中文信息作为交换码使用,《辅助集》也已于1990年公布。1988年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并公布了《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从而确定了常用字量和通用字量。这一系列规范化基础工程的完成,是定量工作所取得的具体成果。 汉字定量研究中还有一些未完全解决的问题,这主要是指姓名用字、地名用字、方言字、科技专用字、翻译用字中的生僻字和新造字。按照汉字定量的要求,姓名用字、地名用字、方言字、科技专用字、译音用字都有必要制订字表,加以适当的限制。 (二)定形 定形是为所有现行汉字确定标准字形。无论印刷体、手写体都要有明确的字形标准。 我国在汉字定形方面,先后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955年1月,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废除了1055个异体字;1956年,国务院又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1964年文字改革委员会编辑出版了《简化字总表》,收入2236个简体字(1986年重新发表时又略有调整)。这样,消除了汉字长期以来繁简并存,多体并存的混乱情况,统一了汉字的形体,初步建立起汉字字形的规范。 1965年1月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了《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作为一般书刊等出版物汉字印刷体字形的标准。《字形表》规定了6196个汉字的标准印刷字体,对汉字的笔画数目、笔画形状、笔画顺序、结构方式都作了说明,建立了印刷用汉字字形的规范,使印刷体与手写体基本达到一致。现在一般书、刊、报中所使用的字体,依据的就是这个字形表。 1988年3月,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公布了《现在汉语通用字表》,字表收字7000个,不但规定了现代通用字数量,而且规定了每个汉字的规范字形,包括笔画数和笔形,所以是一个规范字形的字表。 目前,汉字定形需进一步整理异体字。异体词的整理也亟待进行。如“笔画—笔划”、“繁琐—烦琐”之类同音、同义而异形的词语。另外,汉字笔画的种类、名称和具体写法,汉字部件的数量、名称和具体写法,也需要进行研究,定出具体的规范。 (三)定音

论汉字的简化及其优劣

论汉字的简化及其优劣 摘要:由于繁体字过于复杂、繁难,于是人们通过“述而不作”、“约定俗成,稳步前进”的原则及各种方法将其简化。简化之后的文字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与此同时,繁体字的简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后果。 一、简化的原因 古代的汉字属于表意性文字,字形结构的标音表义倾向,使得汉字的笔画、结构日益复杂起来,或者是因为一个字从单义变成了多义,因此,出于字形上分化区别意义的需要,往往也在原有的汉字上增添成分。例如“益”,本字就是表示水在器皿上,表示溢出,会意字,后来表示又产生了更加这样的意义,例如“精益求精、老当益壮”,所以本义就另外创造一个“溢”来表示,这样汉字的结构就复杂起来了。有些字结构上叠床架屋,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繁难。 俗话说物极必反,汉字结构繁化到登峰造极的时候,其不便使用的弊端也充分暴露出来了,于是人们又在使用过程中开始简写汉字,省改笔画,形成了一大批的简化字。 二、简化原则与方法 1、简化原则 汉字简化的原则是:“述而不作”、“约定俗成,稳步前进”,也就是说尽量采用已经在民间长期流行的简体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不擅自造字。 2、简化方法 (1)、采用比画简单的古字或俗字。如“网”、“启”、“礼”(采用古字);“灶”、“粮”、“吊”(采用俗字)等等。 (2)草书楷化。如“专”、“东”、“汤”、“乐”、“当”、“买”、“农”、“孙”、“为”等。 (3)用简单的符号代替复杂的偏旁。如“鸡”、“观”、“戏”、“邓”、“难”、“欢”、“区”、“岁”、“罗”、“刘”、“齐”等。 (4)仅保留原字的有特征的部份。如“声”、“习”、“县”、“医”、“务”、“广”、“条”、“凿”等。 (5)原来的形声字改换简单的声旁。如“辽”、“迁”、“邮”、“阶”、“运”、“远”、“扰”、“犹”、“惊”、“护”等。 (6)保留原字轮廓。比如“龟”、“虑”、“爱”等。 (7)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同音字合并为简单的那个字。比如“里程”的“里”和“里面”的“里”合并,“面孔”的“面”和“面条”的“面”合并,“皇后”的“后”和“以后”的“后”合并,“忧郁”的“郁”和“郁郁葱葱”的“郁”合并。 三、简化后的优劣 1、简化后的优点 (1)减少了汉字的笔划数目,使汉字变得易于书写。原来的繁体字平均笔画是16画,简化后平均笔画是10.3画。 (2)提高了阅读的清晰度。 (3)减少了通用汉字的字数。 (4)简化后产生了一些新形声字表音比繁体字准确。 (5)有些简化字便于分解和称说。 2、简化后的缺点

语文教师熟练掌握汉字规范标准样本

专任教师纯熟掌握中文规范原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指引,以优化学校语言文字校园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师生素质为目的,制定语文教师纯熟掌握中文规范原则。 一、规范中文含义和原则 中文规范化,就是依照中文发展规律确立形体和书写统一正字原则。规范中文涉及通过整顿简化字和未整顿简化传承字。通过整顿简化字是指国家正式发布《简化字总表》、《第一批异体字整顿表》、《当代汉语通用字表》所收字。以上字表所收录字范畴内,三个字表规定就是规范中文原则。未整顿简化传承字是指以上字表未收录社会公认中文,以国家审定《新华字典》、《当代汉语词典》、《中华大字典》为原则。凡不属国家发布和审定字,都不是规范字,其中涉及一切错别字、已经发布废除异体字、繁体字、旧印刷字、《第二次中文简化方案(草案)》中简体字和自造简体字。 二、教师用字规范意义 教师职责是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不但在中文规范化方面要率先垂范,并且应当认真教诲学生读写规范中文。这是国家法令规定,也是职业道德规定。教师如果在授课板书和批改作业时,用字不规范,就会误人子弟。事实表白,中学毕业生仍写错别字因素之一,与中小学教师用字不规范有密切关系。当前,社会上语言文字规范

意识比较淡薄,滥用繁体字,乱用不规范简化字现象相称严重。针对这一状况,教师在用字规范方面,要更尽职尽责。为此,必要采用办法让广大教师确立用字规范意识,认真进行掌握规范中文训练。语文教师板书、教案、批改作业和编制试卷用字必要规范。 三、教师掌握书写基本功意义和规定 中文书写基本功指掌握对的执笔办法、写字姿势和用笔办法,写出笔画清晰有力、构造工整匀称,力求美观中文,并按照行款格式,纯熟地进行实用书写技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有书写工具——毛笔,体圆锋尖,刚柔相济,富有弹性,在善书者手中,可以随心所欲,八面出锋,写出来笔画变化无穷,并能体现出书者精神风貌。近年来,由于钢笔、粉笔长期、广泛使用和某些有志之士努力,在毛笔书法基本上,又产生了硬笔书法这一新艺术品种,并因受到广大群众爱慕而方兴未艾。 (一)教师掌握书写基本功意义 在中小学校中,中文不但是教学工作重要工具,也是一项重要教学内容。与否能写规范工整和比较美观中文,直接关系到教诲教学效果和教师威信,也会对学生产生成积极或悲观影响。对学生中文书写进行示范、指引和严格规定,不但是语文和写字课教师重要任务,也是各科教师共同任务。使青少年掌握中文书写技能,不但是一种知识技能教诲,也

论汉字的性质

论汉字的性质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论汉字的性质 摘要: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 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文字的性质是由文字使用的符号的性质决定的。文 字是语言的符号,作为语言的符号的文字,跟文字本身所使用的符号是不同层次上 的东西。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而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的汉字究竟有什 么样的性质和特点?本文将做一个简单探讨。 关键词:汉字;性质;特点 引言 汉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为上古时代的华夏族人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才被取名为“汉字”。二十世纪初以来,汉字性质问题的研究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外的许多语言文字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很多论文字性质的着作都会提到此问题,汉字性质问题已然成为汉字研究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 正文 一、汉字表音与表意 关于汉字究竟是属于什么性质的文字,历来都有几种说法,包括表意文字说、表音文字说、语素文字说、象形文字说、语符文字说等近十种。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表意文字说、表音文字说和音义结合说。 (一)汉字的表意 “表意文字”是最早最明确地指出汉字性质的学说。索绪尔提出:“一个词只用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却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无关。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示的观念发生关系。这种体系的典范例子就是汉字……”

索绪尔之后的许多学者也主张汉字是表意文字。但学者们对“表意”的阐释又不尽相同。如张世禄的说法:“中国现行的文字——汉字——就是现今世界上表意文字唯一的代表”。他从文字的构形和社会功能两个角度阐释汉字性质,这和西方学者对表意文字的理解不同。此外,梁东汉也支持汉字为表意文字的说法。他说“方块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由黄伯荣、廖旭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四版>》即采用表意说。 (二)汉字的表音 吉林大学古文字研究所1979年在《古文字研究》上曾写文章说古代汉字是表音文字。此后姚孝遂做了进一步阐述。从汉字功能的角度出发,他提出“就甲骨文的整个体系和就它的根本功能和作用来说,它的每一个符号都有固定的读音,完全是属于表音文字的体系,已经发展到了表音文字阶段。” (三)汉字的意音 周有光最先提出此学说:“综合运用表意表音两种表达方法的文字,可以称为‘意音文字’。汉字就是意音文字之一。” 19世纪20年代,沈兼士在北大讲授《文字形义学》时把世界文字总括为“意字”和“音字”,并认为汉字一部分属于意字,一部分属于音字。 裘锡圭也提出同样的观点:“如果一定要为这两个阶段的汉字分别安上名称的话,前者似乎可以称为意符音符文字,或者像有些文字学者那样把它鉴定为意音文字;后者可以称为意符音符记号文字。考虑到后一个阶段的汉字里的记号几乎都是由义符和声符变来,以及大部分字仍然由意符、音符构成等情况,也可以称这个阶段的汉字为后期意符音符或后期意音文字。” 二、汉字的结构特点与演变 (一)汉字字符的类型 “字符”也就是汉字符号,是汉字的最基本的单位,也就是直接跟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符号,各种汉字的字符大体上可以归纳成三大类,即“意符”、“音符”和“记号”。汉字系统中的字符跟汉字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字符是记号。记号来源于原始的契刻符号,如古汉字里的“X” (五)、“八”(六)、“十”(七)、“八”(八)等等,记

小学生规范使用汉字的评价标准及方法

^ 小学生规范使用汉字的评价标准及方法 一、小学生语文字词能力 小学生语文字词能力是指学生在小学年龄段掌握汉语拼音这 一工具进行拼读、认读汉字及注音、书写、使用字词,积累词语的能力。这种能力既反映在学习拼音、识记汉字、积累字词的过程中,更体现在使用拼音、汉字和对字词的掌握应用上。这一基本能力的及早培养和形成,不仅为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也是一个人终生学习的基础,同时还是一个人走进精神文明的第一步,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把字词能力作为小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子项来研究与评价,可以促进小学字词教学的变革,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良好地学习行为是小学生积累字词和正确运用字词的保障。因此,小学生字词能力不仅体现在知识的应用上,还体现在其学得和习得的学习行为中。 小学生的字词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表现为学生能否见词知音、见词知义。 [ (二)表现为学生是否有一定量的词语积累。 (三)表现为学生能否正确写出(输出)字形、字音和字义。 (四)表现为学生是否具有初步的拼音意识、词语构词的意识等。 字词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的。在学习活动中进行字词能力的形成性评价,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评价反思,强化对字词知识和字词学习方法的掌握,同时承认学生对字词积累的差异性,给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空间,帮助学生将字词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学得向习得迁移。 二、小学生语文字词能力评价 (一)字词能力评价的总目标 ⒈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⒉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并了解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 ⒊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能根据读写的需要使用汉字,能独立识字。

要求规范汉字书写

《规范汉字书写》 教学目标: 1、明确规范汉字书写的要求。 2、指导学生练习,使学生规范、端正地书写汉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规范汉字书写的要求 (一)执笔姿势 怎样掌握正确的执笔姿势呢? 首先,在执笔的手上找准四个与笔的接触点,第一点在拇指指尖;第二点在食指指根骨节凸起处;第三点在食指指尖;第四点在中指第一关节与指甲边中间的位置。 然后,把拇指及食指合成蟹钳形状,拇指和食指把笔杆钳合起来,当中指稍用力向上顶,拇指和食指向下压,笔杆便可锁紧,做到指实掌虚。 正确执笔姿势首先在执笔的右手或左手点四点记号: 第一点:在拇指指尖。 第二点:在食指指根骨节凸起处。 第三点:在食指指尖。 第四点:在中指第一关节与指甲边垂中间的位置。 【四点记号】熟悉后,进入第二步骤,执笔的手作【手枪形状】 「手枪形状」有五点必须留意: (1)食指要平直。 (2)三只辅助手指轻微弯曲,指尖指向自己身体。 (3)弯曲距离四厘米。 (4)弯曲指尖至拇指位置。 (5)三只辅助手指形成三级(参照正确执笔手势图下中指、无名指及尾指)。

快速检验握笔姿势的十个要点: 1.食指,笔杆靠于此,不靠于虎口。 食指 2.食指两段弯曲,勿三段弯。 3.食指低于拇指才轻松。 拇指 4.拇指右半侧握笔,右上指尖对食指。中指 5.笔杆约靠于中指指甲根部之高度。

小指 6.小支点以小指末端关节为中心。 7.距离掌心适当距离,不可过近。大支点 8.大支点在手腕掌根。 手腕 9.手腕自然上扬,不左右。 掌心 10.掌心朝右30度。 (二)笔顺规则 笔顺规则大致有这样几种: 一般规则: 1、先撇后捺:人八入 2、先横后竖:十王干 3、从上到下:三竟音 4、从左到右:理利礼明湖 5、先外后里:问同司 6、先外后里再封口:国圆园圈 7、先中间后两边:小水承

汉字的标准化

汉字的标准化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第三节汉字的标准化文字作为辅助语言的交际工具必须实现标准化。汉字标准化的主要内容是“四定”,就是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一、定量 定量就是确定现代汉字的字量,包括各种专门用字的字量,实现汉字字有定量。 汉字自古至今的总字数多达数万。《康熙字典》收字47000多字,《汉语大字典》收字54000多字,1994年出版的《中华字海》收字86000多字。在这86000多字中,大部分是文言古语用字,只有一万多个是现代汉字。在这一万多个现代汉字中,使用的频率并不相等,有的高有的低。据统计,按照字频由高到低排列,序号和覆盖率的关系大致如下: 序号:1000 2400 3800 5200 6600 覆盖率:90% 99% % % % 频率最高的1000字在现代白话文中的覆盖率高达90%。这就是说,在100000字的文章中大约有90000字,是用这1000字写成的。这样的统计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汉字的分级定量。 (一)常用字 常用字是教学用字,包括小学、初中等几个级别的教学用字。根据汉字字频和覆盖率的关系,我们知道:2400个常用字覆盖率99%,可以作为小学的识字量;3800 个常用字覆盖率是%,可以作为初中的识字量。

选定常用字要综合考虑以下四个方面因素:第一,频率高的;第二,学科分布广的;第三,构词能力和构字能力强的;第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 1988年1 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公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常用字3500字。又分为两级:一级常用字2500字,二级次常用字字1000字。经检测,一级常用字的覆盖率是%,二级次常用字的覆盖率是%,合计是%。 (二)通用字 通用字是印刷出版用字,是记录现代汉语一般要用到的字。从全部现代汉字中除去罕用字,得到的就是通用字。选定通用字对于印刷出版、辞书编纂、汉字的机械处理和信息处理都有重要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府主管语言文字的部门公布过四个通用字表。⑴1965年1月,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公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收通用字6196字。⑵1974年邮电部编辑出版的《标准电码本》,收通用字9317字,其中包括已经废除的繁体字、异体字、日本汉字等。1983年出版的《标准电码本》(修订本),用简化字代替了繁体字,删除了异体字和生僻字,又增加了106 字,共有7292字。⑶1981年5月,国家标准局公布的《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收6763字,分两级:一级是常用字3755字,二级是次常用字3008字。⑷1988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公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通用字7000字。

研究论文:谈汉字的简化

97794 汉语言文学论文 谈汉字的简化 作者简介:聂琦(1991-),女,汉族,贵州省威宁县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xx年3月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有代表提出:“建议用十年的时间,分批废除简体汉字,恢复使用繁体汉字。”此消息一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而前段时间,一条名为“简体字下,丢失了什么?”的微博在网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邸北涑闪恕鞍?”――没有心,如何爱?“?x”变成了“义”――不讲道义,因为不关我事,“?H”变成了“亲”――不能相见,怎能相亲?再次把关于汉字繁简体的争论推到了风口浪尖。在生活中我也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繁体字,特别是在粤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上靠近港澳地区的缘故,繁体字的使用更加频繁。关于繁简字的利弊之争早已有之,近年来,很多人对汉字简化所表现出来的弊端指责过激,认为汉字简化罪不可赦,不少人甚至把使用繁体字看做了是否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的标准。这不禁引发了我对汉字繁简体的思考。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世界上另外的几种古老的文字,如楔形文字、玛雅文字,现在都已经成为了死的文字,只有汉字沿用至今,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汉字从最早的整体图画中切分出个体来,经历了从文字图画到图画文字的转变,他记录了中华民族太多的文化,语言承载能力太大,养成了中华民族的语素意识,他具有拼音文字无法超越的优点,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但是汉字发展至今,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汉字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应该越简便越好,自古以来,他确实也是这样发展的。从春秋时期开始,到秦统一,确立了小篆的文字规范,小篆比大篆已经有所简便,但在民间仍不普及,于是产生了书写更为快捷的隶书,而“隶变”也成为了汉字古今文字的分水岭,而之后产生的草书、行书、楷书,都是在民众为了书写交流普及方便的强烈愿望中产生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由繁到简是汉字发展的一个基本的趋势,汉字在几千年中也一直沿着这个趋势发展,除了少数反而有繁化外,汉字在字体和字形上都是趋于简化的,笔画逐渐减少,结构更加简单,音义更加明确,这是由他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 我相信,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让汉字发展,他必定能简化出一套完美的汉字规范。但是近代以来,中国受到的欺辱改变了这种状况,积贫积弱的中国急于改变国家的落后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题 姓名: 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对应的答题卡里。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 B 。 A.汉语和汉字 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C.国语和简化汉字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家机关以 B 为公务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汉语和汉字 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C.普通话和汉字 3.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B 。 A.义务 B.权利 C.责任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A 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A.普通话 B.普通话、方言 C.具有一定方言特点的普通话 5.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批准,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 A 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A.汉语文课程 B.语文课程 C.各种课程 6.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 C 。 A.北京市周围的语音 B.北京市城区的语音 C.北京话的语音系统 7.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88年1月26日发布的《现代汉语常

用字表》包括常用字和次常用字共 A 个。 A.3500 B.4500 C.5500 8.在我国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应以 A 为基本的用语用字。 A.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B.简化字和繁体字 C.中文和英文 9.因公共服务的需要,招牌、广告、标志牌等使用外国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的,应当使用C 。 A.简化汉字 B.印刷体汉字 C.规范汉字 10.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异体字在以下所列的 C 中可以保留使用。 A.地名 B.人名 C.姓氏 11.数目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 C 。 A.繁体字 B.异体字 C.大写形式 12.经国务院批准,从1998年起,每年9月份的第 C 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A.1 B.2 C.3 13.在普通话中,“赵钱孙李”这四个字的声调排列顺序是 A 。 A.去声、阳平、阴平、上声 B.去声、阴平、阳平、上声 C.上声、阴平、阳平、去声 14.下列3个词,轻声和不轻声的意义不同的是 C 。 A.学生 B.西瓜 C.运气 15.在普通话中,下列三组词语中每个字的声母都是翘舌声母的一组是 B 。 A.成长、手术、暂时、展示 B.师生、战术、顺畅、生产 C.神舟、注释、珠算、申诉 16.在普通话中,下列三组词中所有字韵母都相同的一组是 B 。 A.进行、亲近、清新、信心 B.风筝、奉承、升腾、逞能 C.轰动、冷冻、生动、工农 17.在普通话中,“发”字在下列三组词语中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 A.发生、发现、开发 B.发生、发扬、理发 C.发型、发育、奋发 1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是 A 。 A.前仆(fù)后继 B.砖坯(pī) C.恐吓(hè) 1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是 B 。 A.阿(ā)罗汉 B.挨(ái)近 C.十里堡(pù) 20.在下列词语中, A 中的“恶”读作“ě”。 A.恶心 B.好恶 C.邪恶 21.汉语人名的结构是姓在前,名在后。在外事公务中用汉语拼音拼写运动员“王励勤”的姓名时, B 。 A.按西方“名在前,姓在后”的习惯,拼作Liqin Wang B.按《汉语拼音正词法基

汉字各项规范标准

小学汉字各项规范标准 工作教育培训制度 为做好师生规范汉字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师生规范汉字素养,特制定本制度。 1.教师要积极参与规范汉字培训和测试,不断提高自身规范用字水平,把规范汉字的要求纳入到教师业务考核和教学基本功能力考核中,考核结果作为聘用、晋级和评优的条件之一。 2.学校每学年开展推普周活动,对师生进行语言文字法规及常识的宣传、培训,活动要求全员参与,积极投入,出勤率和表现与评选语言文字先进个人挂钩。 3.学校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规范汉字教育培训工作,在各项工作和活动中以身作则,严格管理。 4.语文教师要立足课堂教学和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知识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接受规范汉字的听说读写能力教育培训,90%以上的学生掌握应知应会的汉语拼音和规范汉字。学校将写字作为评价教学业绩的重要依据。 5.其他学科教师也要立足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对学生进行用语用字规范化的指导和管理。 开封市联合小学 2016年 规范汉字书写评价标准 优秀——写规范字,书写笔顺正确,笔画正确且到位,字体正确;字迹工整、端正;行款整齐,布局合理、匀称,整体效果好;用笔有提、按、顿、挫的变化,字迹明显入端正、规范楷体有书法美感;纸面整洁;书写速度较快;写字姿势正确。 良好——写规范汉字,笔顺正确,笔画正确,字迹工整、端正;行款较为整齐,布局匀称;用笔有提、按、顿、挫的变化;纸面整洁;书写有一定的速度;写字姿势正确。

合格——写规范汉字,笔顺正确,笔画正确,字体正确;字体端正,大小匀称;不写怪体字;纸面比较整洁;书写有一定的速度;写字姿势正确。 不合格——写字不规范,有多个错字;字体不端正,结构比例失调,歪斜不稳;纸面不整洁;书写速度慢;写字姿势欠正确。 权重——规范、正确:20%;工整、端正:20%;匀称、美观:20%;整洁、无污:20%;写字姿势:10%;书写速度:10%。 开封市联合小学 2016年 规范汉字书写工作奖惩制度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汉字书写规范化水平,在学校营造人人都是语言文字工作者的良好氛围,特制定本制度。 一、教师 l.在教学、行政管理工作中正确使用国家通用的规范汉字,较好达到要求的学校各项评先创优活动优先考虑,严重违反规定的不得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不得评为先进个人。 2.每年度评选规范汉字书写工作先进个人,在教职工大会上予以表彰和宣传,并在年度考核、评选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时予以优先考虑。 3.对于在语言类、文字类竞赛中获奖的教师,其奖按学校奖励制度。 二、学生 l.对无违规用语用字的学生,当年度综合素质测评加奖励分1分; 2.对因违规用语用字而被学校通报批评的学生,取消其当年度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资格;

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布个汉字

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布个汉字 历时10多年、先后修改90余稿的《通用规范汉字表》正式发布。2013年8月27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专门对字表进行解读,共为8105个汉字颁发了“身份证”,其中,45个异体字改头换面,加入规范字行列。分三级收录8105字 《通用规范汉字表》收字8105个,分为三级。一级字表为常用字集,收字3500个,主要满足基础教育和文化普及的基本用字需要,也可以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识字标准。二级字表收字3000个,常用度仅次于一级字。 一、二级字表合计6500字,主要满足出版印刷、信息处理等方面和社会生活的一般用字需要。三级字表收字1605个,是姓氏人名、地名、科学技术术语和中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用字中未进入一、二级字表的较通用的字,主要满足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门领域的用字需要。 此外,《通用规范汉字表》还有两个附表。一个是《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呈现了规范字和繁体字、异体字之间的对应关系,以指导人们正确使用《通用规范汉字表》,方便古籍阅读和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信息交流。另一个是《〈通用规范汉字表〉笔画检字表》,供查检使用。 常用字表替换103字 在基础教育领域,《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列出了3500个常用汉字,

基础教育领域将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识字标准,按学段合理安排识字教学。 过去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的依据是“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也是3500字,虽然字量与“一级字表”相同,但随着语言变化,用字在不断变化。研究显示,原来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有很多字已经不在“一级字表”中,例如许多与农耕有关的字,现在使用频率很低,已经不再是常用字。 为了提高识字写字教学效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根据“一级字表”进行调整,替换了103个基本常用字。例如畦、凫、苫、揖、蛹、蛊等不再作为常用字进入一级字表,而丫、斌、桔、尧、绚、贻、亢、妮等作为一级常用字,中小学生需要掌握。 认595个字能懂八成语言资料 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说,根据监测,认识595个常用字可以覆盖80%的语言资料,认识960字,可以覆盖90%的语料,而2388字就可以覆盖99%的日常语料。因此,600字以内是我国居民最常用的汉字。通用字少了500个 《通用规范汉字表》一、二级字表共有6500字,其功能相当于《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7000通用字。从数量上看,新字表少了500字。 据了解,《通用规范汉字表》一、二级字表新收《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以外的56字,如“唰”、“皙”、“

论汉字的性质(一)

论汉字的性质(一) 讨论一种文字的性质,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呢?对此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这里主要介绍三种很有影响的说法。 第一、二种是“三方面”说和“三相”说。提出“三方面”说的是王伯熙先生。他在《文字的分类和汉字的性质》1]一文中指出,可以从“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文字的符号形式”、“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这三方面去讨论一种文字的性质。所谓“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是指文字记录语言时、其独立符号——往往是字——同什么样的语言单位发生对应关系,也就是看一个字所记录的是一段话、一个词、一个语素、一个音节,还是一个音素。“文字的符号形式”是指文字的外部形态、外形特征。“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是指对于某种文字来说,大致是凭借什么样的手段去记录语言的,也就是说文字符号是直接记录语言的音还是义。 “三相”说是周有光先生在《文字类型学初探》2]一文提出来的。第一是“符号相”,这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的符号形式”,这要看文字的外形究竟是图符、字符还是字母。第二是“语段相”,这基本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这要看文字所表达的是篇章、章句(这两者叫长语段)还是语词、音节、音素(这三者叫短语段)。第三是“表达相”,这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这要看文字所采取的方式是表形、表意还是表音。第三种是两方面说。这是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3](P14)一书中提出来的。裘锡圭认为,考察文字的性质,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方面是看一种文字使用什么字符。字符包括意符(包括形符、义符)、音符和记号。裘锡圭认为在汉字象形程度较高的早期阶段,基本上是使用意符和音符的一种文字体系,后来随着字形和语音、字义等方面的变化,逐渐演变成为使用意符、音符和记号的一种文字体系。第二方面即看文字是表达语言中的什么单位,裘锡圭认为汉字应称为语素——音节文字。裘锡圭提出的第二个方面,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相当于周有光的“语段相”。而裘锡圭提出的第一个方面,其实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的符号形式”和“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之和,相当于周有光的“符号相”和“表达相”之和。 下面讨论汉字性质时,基本采用“三方面”说,也就是说,这里要从三个角度来讨论汉字的性质。第一个角度,讨论汉字中的一个独立符号(字)跟什么样的语言单位对应,是词、语素,还是音节?第二个角度,是讨论汉字记录语言的方式,看汉字是表形、表意、表音,还是区别(字符中的记号能把代表不同语素的文字区别开来)。以上两个角度是着眼于文字的内容方面。第三个角度是汉字的符号形态,是用图符、字符,还是用字母?这个角度着眼于文字的形式方面。 下面先从第一个角度来看汉字的性质,即汉字到底跟什么样的语言单位对应。考察一种文字的性质,首先要看这种文字表达语言中的何种要素。据此把人类的文字分为表词文字、词素文字、音节文字、音素文字等等。在考察文字表达何种要素时,究竟着眼于文字的何种单位呢?是一个字呢?还是字符呢?就这个问题,裘锡圭提出了他自己的看法。他说:“有的人是因为看到汉字里一个字通常代表一个语素,称汉字为语素文字的。像这样撇开字符的性质,仅仅根据文字书写的基本单位所代表的语言成份的性质来给文字体系定名,也是不妥的。”3](P15)裘锡圭认为,给拼音文字定性时,是看一个字中的字母表达了语言的什么成分;既然如此,给汉字定性也不能看一个字表示了什么成分,而应看一个字中的字符跟语言中什么成分发生关系。我们认为,这样的看法是值得商榷的。在谈论汉字性质时,不能把一个汉字跟西方拼音文字中的一个字等同。西方文字(如英文)中的一个字都是一个词的书写形式,比如kaiser是一个字。而现代汉语一个词的书写形式多数不是一个汉字,如“矛盾”中的“矛”不是词的书写形式。跟西方文字一个字相当的,是“人民”、“革命”、“布尔什维克”这类汉字组。一个个汉字,其实只跟西方文字中的一个个字母相当。理由如下:

语文教师熟练掌握汉字规范标准

专任教师熟练掌握汉字规范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指导,以优化学校语言文字的校园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师生素质为目标,制订语文教师熟练掌握汉字规范标准。 一、规范汉字的含义和标准 汉字规范化,就是根据汉字发展的规律确立形体和书写的统一正字标准。规范汉字包括经过整理简化的字和未整理简化的传承字。经过整理简化的字是指国家正式发布的《简化字总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所收的字。以上字表所收录字的范围内,三个字表的规定就是规范汉字的标准。未整理简化的传承字是指以上字表未收录的社会公认的汉字,以国家审定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中华大字典》为标准。凡不属国家公布和审定的字,都不是规范字,其中包括一切错别字、已经公布废除的异体字、繁体字、旧印刷字、《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简体字和自造简体字。 二、教师用字规范的意义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不但在汉字规范化方面要率先垂范,而且应当认真教育学生读写规范汉字。这是国家法令的要求,也是职业道德的要求。教师如果在讲课板书和批改作业时,用字不规范,就会误人子弟。事实表明,中学毕业生仍写错别字的原因之

一,与中小学教师用字不规范有密切的关系。目前,社会上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比较淡薄,滥用繁体字,乱用不规范的简化字的现象相当严重。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用字规范方面,要更尽职尽责。为此,必须采取措施让广大教师确立用字规范的意识,认真进行掌握规范汉字的训练。语文教师板书、教案、批改作业和编制试卷用字必须规范。

三、教师掌握书写基本功的意义和要求 汉字书写基本功指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写字姿势和用笔方法,写出笔画清楚有力、结构工整匀称,力求美观的汉字,并按照行款格式,熟练地进行实用书写的技能。 中国特有的书写工具——毛笔,体圆锋尖,刚柔相济,富有弹性,在善书者手中,可以随心所欲,八面出锋,写出来的笔画变化无穷,并能表现出书者的精神风貌。近年来,由于钢笔、粉笔的长期、广泛使用和一些有志之士的努力,在毛笔书法的基础上,又产生了硬笔书法这一新的艺术品种,并因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而方兴未艾。 (一)教师掌握书写基本功的意义 在中小学校中,汉字不仅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否能写规范工整和比较美观的汉字,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和教师的威信,也会对学生产生成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对学生的汉字书写进行示范、指导和严格要求,不仅是语文和写字课教师的主要任务,也是各科教师的共同任务。使青少年掌握汉字书写技能,不仅是一种知识技能的教育,也是德育、美育的一项内容;而它又是一项繁难的教育教学工作。只有全体教师串先垂范,齐抓共管,才能达到国家和社会的要求。至少在课堂板书、批改作业和指导课外活动时,不能对学生的书写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书写基本功是一个合格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必备

论题三 正方:简化字要比繁体字好用

正方:简化字要比繁体字好用 中央电大新疆兵团分校2015汉本学员张玉明2001年,中国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正式在立法上确定了“简体字”的法律地位(即“正体字”)。 中国应用语言学会会长、原国家语委副主任陈章太透露,根据联合国决定,从2008年后,在联合国使用的中文一律用简体字。被联合国认定的标准汉字是不是代表简化汉字确实是发展潮流。 我认为,汉字本身是一种思想的媒介,汉字的演变有其内存的规律,简化字和繁体字相比有很多的优点,而这些优点证明了简化字要比繁体字好用,下面一一说明这些优点:一、简化字符合历史发展趋势。中国文字一直在简化,是历史发展的前进趋势,不是那一个人能阻挡的。从甲骨文.发展到隶书.一直都是在朝简化易写的方向发展.除中国大陆外,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在效行。台湾新竹市长林政则曾经指示该市教育局,找出500到1000个常用简体字,以繁简对照方式,做为二、三年级中学生的补充教材,台汉字由繁入简是历史趋势。是大势所趋。即使从哲学上来讲,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完全固定不变的事物不存在的。 二、简化字的推行有着深远的意义,打破了繁体字掌握在少数人手里面的垄断,建国后,汉字的简化使更多人有机会学习文化,使得亿万民众都能读懂官方的法律文告,这是20世纪中国的伟大壮举。文字的简化带动了文化的传播与普及.原是功德无量之事。 三、我们现在的简化字绝大多数简体字来源于书法作品。本质区别也在是否简捷.书法家是简化汉字的先行者。。简体字的主要参考来源是王羲之的正草十七帖。年龄也在1500年左右。“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有324个字,其中102个是简化字,占总字数的三分之一(31%)。欧阳询的《九成宫》有1019个字(字迹不清的不算),其中164个是简化字,占总字数的六分之一(16%)。也有部分从宋朝徽宗的行草千字文"天地玄皇,宇宙洪荒"中衍出。晚了500年。比如王羲之的作品中,爱字就已经有这个写法的了,所以,说爱无心的是一种无知。简化能成功,并非凭空创造。很大程度上是先有书写上的普遍简化存在,符合某些因习惯造成的变化的规律。 四、简化字规范化,利于普及教育,扩大了知识普及面。减少了汉字的笔画数和汉字的数目,一字多义化看上去增加了学习难度,但减少了记忆的字量。降低汉字难度,加快书写速度,废除繁体中的异体字便于民众交流。 五、简化字易学,易记,笔画少,写得快。好写,好认,实用而美观。简体字好教,小学生容易认,容易写。相比繁体字难学,难记,笔画多,简体字适合于硬笔书写,比如钢笔。但是书写快,无疑也是优点而不是缺点。汉字简化后,党内无黑,团中有才,国含宝玉,爱因友存,美还是美,善还是善。 六、简化字比繁体字数字设备显示更清晰,减少字库节约社会成本。简化字笔画较简单,文字大小有限,在电脑、手机、PDA等数字设备上显示较清楚,在同等屏幕、同等像素、屏幕分辨率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显示简体字要比繁体字更清晰。从这一点来看简化字比繁体字更适合数字时代。 简化字是汉字演变的逻辑结果。其从繁到简,始终向便于书写,代表着发展潮流。从以上的几点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简化字要比繁体字好用。

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第四节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一、填空题 1、五十年代中期,国家制订了积极而稳步地进行文字改革的方针,确定了、、为文字改革的三项任务。 2、汉字整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二是。 3、汉字标准化,要求对汉字进行“四定”:即、、、。 4、一般说来,一个汉字都有它的、、三个要素。 5、在现代汉语用字数量统计方面近来做了许多研究工作,1988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公布了《()》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前者收字3500个,后者收字7000个。 6、在现代汉字定形方面,有关部门做了许多工作,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等文件,从异体字整理、汉字简化、印刷体字形规范等方面做好定形工作。 二、判断题 ()1、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把汉字规范化和标准化作为当前汉字工作的主要任务。 ()2、汉字简化遵循从俗从简的原则。 ()3、汉字定形有两大任务。一是整理异体字,二是整理异形词。 ()4、汉字排列方法有义序法、音序法、形序法和号码法。 ()5、汉字编码是指把汉字变换成代码,主要指汉字输入码的编制。 三、问答题 1、《简化汉字总表》采用了哪些简化方法?举例说明。 2、什么是异体字?为什么要整理异体字? 3、汉字标准化包括哪些内容? 4、笔画法、部首法,在汉字的排列方面还有什么问题?应该怎样解决? 5、汉字编码的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订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 2、简化笔画、精减字数; 3、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4、形、音、义; 5、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6、简化字总表 二、判断题 1、√ 2、√ 3、 4、×√ 5、√ 三、问答题 1、(1)简化部件(2)同音和异音代替(3)草书揩化(4)换用简单符号(5)保留特征和 轮廓(6)构成新的形声字和会意字 2、异体字是音同、义同而形体不同的字。异体字是不折不扣的累赘,没有任何积极的作用,只会增加人们的负担,在学习和应用中浪费时间和精力,在印刷、打字等工作中浪费物质财富。因而必须要进行异体字的整理。 3、汉字标准化包括:定量、定形、定音、定序。(1)定量是规定汉字使用的数量。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为依据。(2)定形是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字形。以〈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简化字总表〉、〈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为基础。(3)定音是指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读音。以〈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为依据。(4)定序是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排列顺序。一般有音序、义序、形序为排列方法。 4、汉字编码概括起来主要有字形编码法、字音编码法和形音编码法。形码是根据汉字的笔 画、部件、部首等进行分解编码。音码是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编码的基础。形音结合是兼取字形和字音的特点进行编码。

规范汉字书写的重要性

规范汉字书写的重要性 北马路小学郝美玲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文字。从殷墟甲骨时代至今,已经有三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作为文化和信息的载体,它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至今仍在为四化建设服务着。同时,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汉语内部的方言也是多且复杂,这些都给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们的交际带来一些困难。作为唯一能够跨越汉语方言隔阂,沟通各兄弟民族交际的普通话就成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共同语。而规范汉字,则是记录这种共同语的最好工具。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意义重大。 可是,当我们闲暇时,漫步于大街小巷,就能发现处处都是语文,但细心一看,街头的店名、标语、匾额都不太统一,有的是简体字,有的是繁体字,有的是冷僻字,有的甚至是错别字……各种各样,参差不齐。这都是有因为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规范街头用字的重视力度不足,相关部门管教不严,使至此等现象越来越严重。我认为:不规范用字的情况是不容忽视,如:有的把螃蟹的“蟹”写成“蚧”;有的把夜宵的“宵”写成“肖”;有的把兰花的“兰”写成“兰”等。这些字给我们带来多多少少的影响,刚刚入学的小学生,对语文的掌握不太深,接触到这些不规范的字后,久而久之,而“以错替对”,这是多么不应该啊! 不仅此例,当下社会,出现了许多亵渎汉语言文字的行为表现,诸如“牙口无炎”、“默默无蚊”……这些乱用“谐音”的做法,扰

乱了优美的汉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对我们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是很不利的。 我认为,适当的幽默没什么不可以,但不能扰乱了优美的汉语言文字的规范性。比如消防宣传中“防范于未然”故意写作“防范于未燃”……这样的文字看多了,即便是成年人,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难免会有混淆弄错的时候,很难想象对在语言学习阶段的中小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为此:我提出以下建议:一、工商部门在批核群众门牌时,要严加管理,因为这是导致街头用字不规范的源头,要在此先杜绝。二、有关部门勤检查,防止有“漏网之鱼”,使街头用字统一、规范。三、多以媒体的形式宣传规范街头用字的重要性,加强市民群众的意识。 四、市民要做到自律,特别是一些政要与名人,他们为商厦、公司所题词、题匾时,都不要以习惯为由,随心所欲抒发出他们认为是“字”的“字”。各人做好自己的本份,那么不规范的字就会大大减少。五、对于不够规范的店铺用语实行警告,屡教不改者实施适当的处罚。 六、学校多组织此类有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让祖国的花朵从小了解这方面的内容,提高意识。 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在全社会大力推行规范汉字,电台、电视台、报刊、出版物和公务用语用字、公共场所用语用字等,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汉语有“雅言”的传统,作为文化节的口号用语更应该使用雅正的书面语,语言风格优雅。《淮南子》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说明文字的功用,可以惊天地泣鬼神。汉语言文字,字型优美,内涵丰富,表情达意,传达信息,我们要好好爱护它,不可随意乱用,否则会糟蹋了这份宝贵的人类财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