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校文化建设成为“高校课堂”的助力器2

让学校文化建设成为“高校课堂”的助力器2
让学校文化建设成为“高校课堂”的助力器2

苏合初中阶段性工作汇报

——让学校文化建设成为“高校课堂”的助力器

学校文化是学校凝聚力、竞争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主要载体;是培养师生情感的平台;更是为课堂提供养料的沃土。我校对学校文化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分别有“三认识”和“一探究”。“三认识”是对校园文化建设而言的,即:第一认识是表层的实体文化,如学校的整体布局、文化设施等硬件建设;第二方面的认识是以各项文体活动为载体,实现对学生凝聚力、竞争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第三方面的认识是以师生良好习惯培养为目的的教研活动。“一探究”是对课堂教学改革而言的,即:探究究竟什么是课改的问题。

一、以方便师生生活为目的,积极配备硬件。

学校极力改善优化师生生活条件。一直以来在抓好校园建设,包括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卫生建设等的同时,还多方努力,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支持的同时,自筹资金,不断加大改善办学条件的力度,加强其他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学校先后修筑后院围墙75米,新建的教师办公楼、学生食堂楼竣工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改善了教师的办公条件,解决了600多名学生就餐难的问题,赢得了全体学生和社会的一致好评。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兰州铁路局天水铁路分局援建我校的51台电脑、6部多媒体投影仪、2台移动多媒体播放系统也投入使用,所有班级都能够进行多媒体教学,实现了网络资源共享,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今年学校相继建了70平方米的锅炉房,打了9米深的水井,修筑了学生澡堂。学校积极争取到了县精神文明办“乡村少年宫”援建项目,将援建我校师生健身场地和器材,建成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标准化设施,学校环境将更加优美,同时保证了师生学习生活环境的安全和便利。

二、以各项文体活动为载体,实现对学生凝聚力、竞争力和创

造力的培养。

1、在课间大力推广阳光体育系列活动,促进学生健康体魄、凝聚力、竞争意识的提升。

学校每学期计划五次阳光体育系列活动,各项活动参与人数多、持续时间长,真正意义上实现每日三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在效校历上已安排,学生会根据不同时期举办的活动,在课件进行相应训练,班主任会在赛前组织预选,比赛期间基本不占用上课时间,选在课间和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进行。从上学期至今举行的阳光体育系列活动有:

上学期:

(1)九月份举行了阳光体育系列活动之“拔河比赛”;学校师生全员参与,为增强班级凝聚力和荣誉感发挥了重要作用。

(2)十月份举行了“苏合初中首届广播体操比赛”,比赛中各班在规范体操比赛动作的同时,积极进取,大力创新,办出了特色;

(3)学校在十一月份积极筹备并如期举办了“骄阳杯”跳绳比赛,比赛中同学们积极拼搏,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给我们表现了充满团结凝聚力的苏合初中。

(4)在十二月份学校举行的阳光体育活动之“花蕾杯”踢毽子比赛,比赛共有全校130名同学参加,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在我们没有操场的条件下,充分发挥了阳光体育活动的积极作用。

本学期计划:

(1)第四周阳光体育系列活动之(一)“师生乒乓球”赛,活动已举行,比赛中展现了苏合初中师生对乒乓球这项运动的极大热情,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凝聚力与竞争意识。

(2)第六周阳光体育系列活动之(二)“拔河比赛”,活动已举行,活动后,同学们班级集体荣誉感加强了,尤其体现在学校集体活动和课堂上。

(3)第八周阳光体育系列活动之(三)“骄阳杯”跳绳比赛。师生共同参与。

(4)第十二周阳光体育系列活动之(四)“花蕾杯”踢毽子比赛,师生共同参与。

(5)第十四周阳光体育系列活动之(五)“师生羽毛球”比赛,师生共同参与。

2、学校提供创新性展示平台,让教育内化于心,实践于行。

(1)学校“青青草文学社”每月出版一期校报,由语文组教研组长南剑波担任社长。校报内容由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主要包括校园动态、风雅笔苑、心灵驿站、教研之窗、师生经典范文、学校管理等。目的在于培养师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构建人文校园,为师生搭建交流平台。迄今共出刊“青青草”45期,并结集合订本“寸草心”两期,全部作品出自师生原创。培养了广大师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写作能力,开拓了学生视野,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习作,部分优秀文章在相关刊物发表。

(2)“追梦少年广播站”周一到周五午间1:30——2:00广播,由团支部书记韩彦龙担任站长。给学生搭建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播音。目的在于宣传学校各项工作、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拓学生视野,建立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开设的栏目主要有:青春随想、国学经典、今日校园、美文在线、每日一歌等;并且不定时地开展一些特别节目,比如“四月为你读书”、“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带上耳朵去旅行”等。广播站的各项节目得到了各位师生的关注和喜爱,并且全体广播站成员在不断尝试创新,开发新的栏目。

(3)每学期对全校师生征集感言,学校并设立展示平台,感言内容主要包括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校园文化等方面内容,是对师生认知的提炼,是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情感体验的展现。有效地促进了师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升。推动了教育教学工作的良好运行。

(4)每月一次进行学校校园橱窗更新,内容展示校园风貌、教育教学活动;宣传教育动态发展,学生才艺展示,教法学法指导;

优质案例展评;优秀师生的风采展示。形成了学习型、人文型的独特校园风景线。

3、成立“兴趣小组”、“家长委员会”,拓宽办学空间,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

学校属“乡村少年宫项目学校”,有效利用这一阵地,开办了体育综合活动室、书法绘画活动室、手工制作室、音乐舞蹈兴趣活动室、经典诵读与表演活动室、棋艺活动室;学校充分利用这些活动室有计划地开展了相关活动,师生积极参加,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组织兴趣小组成员积极参加全县“才艺大赛”、“文艺汇演”,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职能,家校合作;开展了送文艺下村,如:乡村文明示范户表彰会上文艺演出、新农村文化建设文艺演出、小学及幼儿园校址落成文艺演出等,同时与“家长委员会”沟通,聘请乡村有才艺的村民来我校对各活动室的工作进行辅导。从根本上拓宽了学校办学空间,为学生多途径提供了参与社会实践的平台,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4、做好学校制度建设,保障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

(1)、与教师签署“西和县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承诺书”与“西和县中小学教师廉政承诺书”;学校一直注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认真落实好党风廉政责任制,带头遵守和执行廉洁自律的相关规定。

(2)、依托“乡村少年宫”活动满足农村少年儿童课外生活需求,让农村少年儿童能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到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各种教育。通过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我校本学期已经进行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征文活动,演讲赛;以及为我县患病学生胡洋献爱心捐款活动。各项活动都深入人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营养早餐实施要求做到统一管理,细心操作。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不定期地对学生营养早餐的标准、卫生安全以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核查,做到专款专用,每月对

资金开支及落实情况向学生和社区群众进行公示,增强管理的透明度,并接受老师、学生、家庭、社会的监督。至从营养早餐实施以来,学生的体质明显增强了,留守儿童的辍学现象也得到了控制。

(4)、为了保障学生安全,学校建立安全台帐,制定和学习安全紧急预案,制定安全管理计划:开学进行“安全第一课”主题班会教育活动;邀请派出所工作人员进行安全进校园法律宣讲活动;由学生会进行文明监督岗工作;一学期定期进行四次安全避险演练,同时不定期进行预警避险演练等活动,我校近年来没有出现过安全事故。

三、以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为载体,实现对师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1、各教研组开发特色教研活动

(1)政史地教研组开发的情景剧表演,通过情景剧角色扮演,学生不但能够对历史有了深切的感受,而且对当时的社会环境有了相对明朗的认识。

(2)英语组开发的英语速写大赛,比赛涉及面广,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英语的书写兴趣,规范学生英语书写,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3)语文教研组定期举行主体性作文竞赛,一个月举行一次,优秀习作在校报“青青草”上刊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常态化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事物观察的情感抒发与描写,充分渲染了校园文化氛围。

(4)其它教研组按月开展主题性教学现象的研究,进行组内讨论解决,并整理成教研笔记。

2、开展不定期阶段性学科抽测

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督促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学情,阶段性学习目标明确化,最终实现学生对各学科知识双基的巩固;我校采取“确定小目标(课外)——解决小目标(课堂)——诊断活动—

—结果分析、探讨补救措施——奖励巩固——预期目标再检测”的方式实现教学成果双基的巩固。

3、开展教师公开课活动

教师人人执教公开课,把平时公开课情况与学期末三优评选想结合,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我校课堂教学的规范性和实效性,培树先进典型,以点带面,全面铺开。通过教师人人执教公开课活动,进一步将有效课堂教学改革活动推向高潮,切实引导广大教师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依赖、教师包办、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能力差等突出问题,深入探讨课堂教学规律,不断探索教学艺术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教学进一步焕发激情与活力,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4、扎实开展“一师一优课”活动

结合目前开展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学校从开学开始结合课堂教学改革情况分阶段对各位科任教师进行了“构建式课堂”的培训和听评课活动,并根据评选情况进行优质课的录制,在五月初进行了优质课上传工作,我校共录制优质课7节,全校所有教师都上传了教学设计。这次活动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全员参与,争取在学期末人人都有优质课。

四、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究

至从全县提倡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我校一直在探讨什么是课改?课改改什么?课改的目的是什么?

就笔者的观察,我校的教学现状有三种:第一种为不思进取,按制度完成任务,应付检查和考核;第二种处于摸索状态,但对课改的认识便是形式上拉开小组,思想上形成模式,按部就班,在个别知识的解决上偶尔有所创新。第三种是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上课风格,本人课堂教学驾驭能力强,善于学习,能与学生积极互动。基于以上三种现状,我们在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是这样的。

1、对“什么是课改?”的思考,以及结合本校具体情况采取的措施。

笔者认为课改应该是探索教育本源的过程,是抓住学生发展本源,探寻最有效的教学途径,使教育效果最大化的过程。

我校在前期,收集教师发现的课堂上以及课外学生表现出的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围绕学生想要什么样的课堂设计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了一系列改变,如:拉开课桌,建立形式上的小组,从形式上在课堂上组间、组内进行交流展示;凭借主观感受,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按照模式流程进行授课,按照小组管理要求进行,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展示。目的在于引发教师基于对教学的思考,开始引导教师针对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的现状进行改变。提出构建式课堂教学模式,其课堂流程如下:

趣味导入→展示学习目标→构建知识框架→明确问题→自主学习

课堂小结←课堂检测(展示)←学生展示、教师点拨←合作交流通过“构建式课堂教学模式”的试验,改变了以前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缺乏对所授内容的思考,实现了授课内容问题化,而且在流程中较好的点为课堂趣味导入和构建知识框架,对导入的用心设计,集中了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构建知识框架让老师在授课前对授课内容有了比较系统的把握。最终开发出了学校导学案的模版,本模版不是最好的,但在目前来说能够引发教师对所授内容的认真研读,形成问题,并且能根据学情设置有梯度的问题。但是并不是有了模式才是课改,拉开课桌才是小组建设。笔者认为模式的形成是为了引导教师对教学进行思考,用流程的操作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督促教师对课堂教学新理念的学习。小组建设应该存在于教师心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和学生本身的差异随时形成小组,开展合作式学习。

2、对“课改改什么?”的思考

根据以上第一个问题的探索,笔者认为,课改首先应该改的是教师教育观念,重塑教师师德,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

长,随着社会发展,教育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学习教育新理念,整合教育资源,把握教育的发展方向,把有助于学生发展的一切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以达到教育最优化。我校在师生观念的转变上把学校文化建设和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学校文化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凝聚力、竞争力和创造力。

3、对“课改的目的是什么?”的思考

笔者认为,课改的目的应是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需要我们根据学校现状,把握学生需求,实事求是,找准学生最有效的发展途径,建立不同层次学生发展平台,让其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使教育效果最大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