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聚类实验报告(附代码)

数据聚类实验报告(附代码)
数据聚类实验报告(附代码)

实验题目: 数据聚类实验 1 实验目的

(1)了解常用聚类算法及其优缺点;

(2)掌握k-means 聚类算法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划分方法。

(3)利用k-means 聚类算法对“ch7 iris.txt ”数据集进行聚类实验。

(4)熟悉使用matlab 进行算法的实现。

2 实验步骤

2.1 算法原理

聚类就是按照某个特定标准(如距离准则)把一个数据集分割成不同的类或簇,使得同一

个簇内的数据对象的相似性尽可能大,同时不在同一个簇中的数据对象的差异性也尽可能地

大。即聚类后同一类的数据尽可能聚集到一起,不同数据尽量分离。

k-means 是划分方法中较经典的聚类算法之一。由于该算法的效率高,所以在对大规模

数据进行聚类时被广泛应用。目前,许多算法均围绕着该算法进行扩展和改进。

k-means 算法以k 为参数,把n 个对象分成k 个簇,使簇内具有较高的相似度,而簇间

的相似度较低。k-means 算法的处理过程如下:首先,随机地 选择k 个对象,每个对象初

始地代表了一个簇的平均值或中心;对剩余的每个对象,根据其与各簇中心的距离,将它赋

给最近的簇;然后重新计算每个簇的平均值。 这个过程不断重复,直到准则函数收敛。 通常,采用平方误差准则,其定义如下:∑∑=?-=k

i C p i i

m p E 12

,这里E 是数据集中所有对象的平方误差的总和,p 是空间中的点,i m 是簇i C 的平均值。该目标函数使生成的簇尽

可能紧凑独立,使用的距离度量是欧几里得距离,当然也可以用其他距离度量。

本实验便采用k-means 聚类方法对样本数据对象进行聚类。该方法易实现,对不存在极

大值的数据有很好的聚类效果,并且对大数据集有很好的伸缩性。

2.2 算法流程

本实验采用的是k-means 聚类算法,类中心的选择基于簇中对象的平均值。

(1)获取用户的类中心数目k 和具有n 个对象的数据集;

(2)任意选取k 个对象作为初始的簇中心;

(3)根据簇中对象的平均值,将每个对象重新赋给最类似的簇;

(4)更新簇的平均值,即类中心,重新计算每个簇中对象的平均值;

(5)如果新的平均值发生改变,转至(2)步;

(6)新的平均值不在发生改变,算法聚类结束。

2.2 算法流程图

开始

选择k值,选取k个

对象作为平均值

聚类

对新生成的簇重新

计算平均值Y

新的平均

值改变

N

结束

图1 k-means算法流程图

k-means算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k-means算法中的k,由用户输入,最终得到的类别数即为用户输入的数目。聚类过程中,涉及到初始类中心的选择。在程序中,对于类中心,是选择前k个作为初始类中心,对于数据的组织,前k个数据有较大差别,可以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和分类结果的准确率。

3 实验结果分析

在实验中,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对“ch7 iris.txt”数据集进行聚类实验。

当k=3时,k-means算法聚类效果如图2所示:

当k=4时,k-means算法聚类效果如图3所示:

图3 k=4时聚类效果

K-means聚类算法的收敛性和初值的选取有关。初始的聚类中心的不同,对聚类结果没有很大的影响,而对迭代次数有显著的影响。数据的输入顺序不同,同样影响迭代次数,而对聚类结果没有太大的影响。

4 实验结论

K-means聚类算法对于类别数的选择k值有较高的要求,如果类别数较少,则不能区分数据。K-means聚类算法找出平均误差最小的k个划分。当结果簇是密集的,而簇与簇之间的区别明显时,它的效果较好。该算法只有在簇的平均值被定义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对于初始类中心的选择,特别重要。对于分类的准确度和距离影响明显。而且该算法对孤立点是敏感的。所以如果数据集中存在有极大值的对象,应该消除这种敏感性。

5 实验心得体会

1、初始值可的选取

K-means聚类算法对于类别数目的选择,需要使用该算法的人员对于数据分类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可以根据观察部分原始抽样数据,得出该样本数据的大致类别数目,否则,应用该方法的聚类可能会出现较大的错误率。

2、初始类中心的选取

初始类中心的选择对聚类的准确度有较大的影响。在初始类中心的选择时,最好选择两两距离较大,且能代表不同数据样本类别的点作为初始的类中心点。

参考文献

[1] 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加)韩家炜,(加)坎伯(Kamber,M.)著;范明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8 .

[2] 效琴,戴汝源.数据挖掘中聚类分析的技术方法[J].微计算机信息,2003,19(1).

[3] 贺玲,吴玲达,蔡益朝.数据挖掘中的聚类算法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24(1):10-13.

[4] 孙吉贵,刘杰,赵连宇.聚类算法研究[J].软件学报,2008,19(1):48-61.

[5] 冯晓蒲,张铁峰.四种聚类方法之比较[J].微型机与应用,2010,16.

附录(源代码)

Matlab

%K-means算法主程序

k=3;

x= [0.224 0.624 0.067 0.043

0.749 0.502 0.627 0.541

0.557 0.541 0.847 1.000

0.110 0.502 0.051 0.043

0.722 0.459 0.663 0.584

0.776 0.416 0.831 0.831

0.196 0.667 0.067 0.043

0.612 0.333 0.612 0.584

0.612 0.416 0.812 0.875

0.055 0.584 0.067 0.082

0.557 0.541 0.627 0.624 0.165 0.208 0.592 0.667 0.027 0.376 0.067 0.043 0.639 0.376 0.612 0.498 0.667 0.208 0.812 0.710 0.306 0.710 0.086 0.043 0.196 0.000 0.424 0.376 0.612 0.502 0.694 0.792 0.137 0.416 0.067 0.000 0.471 0.082 0.510 0.376 0.694 0.416 0.761 0.831 0.416 0.831 0.035 0.043 0.361 0.376 0.439 0.498 0.416 0.333 0.694 0.957 0.306 0.792 0.051 0.125 0.361 0.416 0.592 0.584 0.612 0.416 0.761 0.710 0.388 0.749 0.118 0.082 0.529 0.082 0.592 0.584 0.945 0.251 1.000 0.918 0.306 0.584 0.118 0.043 0.443 0.502 0.643 0.459 0.722 0.502 0.796 0.918 0.082 0.667 0.000 0.043 0.557 0.208 0.663 0.584 0.945 0.333 0.965 0.792 0.137 0.584 0.153 0.043 0.584 0.376 0.561 0.498 0.667 0.541 0.796 0.831 0.196 0.584 0.102 0.125 0.694 0.333 0.643 0.541 0.529 0.333 0.643 0.710 0.251 0.584 0.067 0.043 0.471 0.376 0.592 0.584 0.584 0.333 0.780 0.831 0.137 0.459 0.102 0.043 0.333 0.169 0.475 0.416 0.863 0.333 0.863 0.749 0.251 0.875 0.086 0.000 0.416 0.290 0.490 0.459 0.584 0.333 0.780 0.875 0.165 0.459 0.086 0.043 0.306 0.416 0.592 0.584 0.498 0.251 0.780 0.541

0.333 0.624 0.051 0.043 0.667 0.459 0.627 0.584 0.557 0.584 0.780 0.957 0.027 0.416 0.051 0.043 0.361 0.416 0.525 0.498 0.471 0.416 0.643 0.710 0.196 0.624 0.051 0.082 0.333 0.251 0.576 0.459 0.667 0.459 0.780 0.957 0.027 0.502 0.051 0.043 0.416 0.251 0.510 0.459 0.416 0.290 0.694 0.749 0.224 0.749 0.153 0.125 0.361 0.290 0.541 0.498 0.667 0.541 0.796 1.000 0.224 0.749 0.102 0.043 0.388 0.376 0.541 0.498 0.557 0.208 0.678 0.749 0.278 0.710 0.086 0.043 0.224 0.208 0.337 0.416 0.529 0.584 0.745 0.918 0.165 0.416 0.067 0.043

0.584 0.502 0.592 0.584 0.416 0.290 0.694 0.749 0.082 0.459 0.086 0.043 0.333 0.125 0.510 0.498 0.557 0.376 0.780 0.710 0.306 0.792 0.118 0.125 0.388 0.333 0.592 0.498 0.918 0.416 0.949 0.831 0.196 0.584 0.086 0.043 0.165 0.169 0.388 0.376 0.835 0.376 0.898 0.710 0.165 0.459 0.086 0.000 0.251 0.290 0.490 0.541 0.804 0.667 0.863 1.000 0.137 0.584 0.102 0.043 0.443 0.416 0.541 0.584 0.584 0.290 0.729 0.749 0.000 0.416 0.016 0.000 0.498 0.376 0.627 0.541 0.388 0.208 0.678 0.792 0.388 1.000 0.086 0.125 0.667 0.459 0.576 0.541

0.224 0.624 0.067 0.082 0.416 0.290 0.525 0.376 0.945 0.749 0.965 0.875 0.224 0.749 0.086 0.082 0.361 0.208 0.490 0.416 0.471 0.082 0.678 0.584 0.224 0.710 0.086 0.125 0.498 0.333 0.510 0.498 0.361 0.333 0.663 0.792 0.224 0.541 0.118 0.165 0.498 0.333 0.627 0.459 0.557 0.290 0.663 0.710 0.196 0.416 0.102 0.043 0.639 0.416 0.576 0.541 0.804 0.502 0.847 0.710 0.251 0.624 0.086 0.043 0.667 0.416 0.678 0.667 0.498 0.416 0.510 0.710 0.110 0.502 0.102 0.043 0.388 0.251 0.424 0.376 0.804 0.416 0.812 0.624 0.306 0.584 0.086 0.125

0.333 0.169 0.459 0.376

1.000 0.749 0.914 0.792 0.333 0.918 0.067 0.043 0.471 0.290 0.694 0.624 0.557 0.333 0.694 0.584 0.196 0.502 0.035 0.043 0.471 0.584 0.592 0.624 0.945 0.416 0.863 0.918 0.165 0.667 0.067 0.000 0.557 0.125 0.576 0.498 0.584 0.459 0.761 0.710 0.224 0.584 0.086 0.043 0.333 0.208 0.510 0.498 0.722 0.459 0.745 0.831 0.055 0.125 0.051 0.082 0.498 0.416 0.612 0.541 0.722 0.459 0.694 0.918 0.196 0.624 0.102 0.208 0.196 0.125 0.388 0.376 0.694 0.502 0.831 0.918 0.137 0.416 0.067 0.082

0.667 0.416 0.714 0.918

0.082 0.502 0.067 0.043

0.529 0.376 0.561 0.498

0.612 0.416 0.714 0.792

0.196 0.541 0.067 0.043

0.388 0.333 0.525 0.498

0.443 0.416 0.694 0.710 ];

[n,d] = size(x);

bn=round(n/k*rand);%第一个随机数在前1/K的范围内

nc=[x(bn,:);x(2*bn,:);x(3*bn,:);];%初始聚类中心

%nc=[x(bn,:);x(2*bn,:);x(3*bn,:);x(4*bn,:);];% 4类

[cid,nr,centers] = kmeans(x,k,nc)%调用kmeans函数

for i=1:150

if cid(i)==1,

plot(x(i,1),x(i,2),'r*') % 显示第一类

hold on

else

if cid(i)==2,

plot(x(i,1),x(i,2),'b*') %显示第二类

hold on

else

if cid(i)==3,

plot(x(i,1),x(i,2),'g*') %显示第三类

hold on

%else

%if cid(i)==4,

%plot(x(i,1),x(i,2),'k*') %显示第四类

%hold on

%end

end

end

end

end

strt=['红色*为第一类;蓝色*为第二类;绿色*为第三类;黑色*为第四类' ]; text(-4,-3.6,strt);

%kmeans.m主类

function [cid,nr,centers] = kmeans(x,k,nc)

[n,d] = size(x); % 设置cid为分类结果显示矩阵

cid = zeros(1,n);

oldcid = ones(1,n);

nr = zeros(1,k);

maxgn= 100;

iter = 1;

while iter < maxgn

%计算每个数据到聚类中心的距离

for i = 1:n

dist = sum((repmat(x(i,:),k,1)-nc).^2,2);

[m,ind] = min(dist); % 将当前聚类结果存入cid中

cid(i) = ind;

end

for i = 1:k

%找到每一类的所有数据,计算他们的平均值,作为下次计算的聚类中心

ind = find(cid==i);

nc(i,:) = mean(x(ind,:));

% 统计每一类的数据个数

nr(i) = length(ind);

end

iter = iter + 1;

end

maxiter = 2;

iter = 1;

move = 1;

while iter < maxiter & move ~= 0

move = 0; % 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再次判断,寻求最佳聚类结果

for i = 1:n

dist = sum((repmat(x(i,:),k,1)-nc).^2,2);

r = cid(i); % 将当前数据属于的类给r

dadj = nr./(nr+1).*dist'; % 计算调整后的距离

[m,ind] = min(dadj); % 早到该数据距哪个聚类中心最近

if ind ~= r % 如果不等则聚类中心移动

cid(i) = ind;%将新的聚类结果送给cid

ic = find(cid == ind);%重新计算调整当前类别的聚类中心

nc(ind,:) = mean(x(ic,:));

move = 1;

end

end

iter = iter+1;

end

centers = nc;

if move == 0

disp('No points were moved after the initial clustering procedure.') else

disp('Some points were moved after the initial clustering procedure.')

end

完整word版,SPSS聚类分析实验报告.docx

SPSS 聚类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理解聚类分析的相关理论与应用 2、熟悉运用聚类分析对经济、社会问题进行分析、 3、熟练 SPSS软件相关操作 4、熟悉实验报告的书写 二.实验要求: 1、生成新变量总消费支出=各变量之和 2、对变量食品支出和居住支出进行配对样本T 检验,并说明检验结果 3、对各省的总消费支出做出条形图(用EXCEL做图也行) 4、利用 K-Mean法把 31 省分成 3 类 5、对聚类分析结果进行解释说明 6、完成实验报告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准备工作:把实验所用数据从 Word文档复制到 Excel ,并进一步导入到 SPSS数据文件中。 分析:由于本实验中要对 31 个个案进行分类,数量比较大,用系统聚类法当然也 可以得出结果,但是相比之下在数据量较大时, K 均值聚类法更快速高效,而且准确性更高。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1.用系统聚类法对所有个案进行聚类:

生成新变量总消费支出 =各变量之和如图所示: 2.对变量食品支出和居住支出进行配对样本 T 检验,如图所示:

得出结论: 3.对各省的总消费支出做出条形图,如图所示: 4.对聚类分析结果进行解释说明: K均值分析将这样的城市分为三类: 第一类北京、上海、广东 第二类除第一类第三类以外的 第三类天津、福建、内蒙古、辽宁、山东 第一类经济发展水平高,各项支出占总支出比重高,人民生活水平高。第二类城市位于中西部地区,经济落后,人民消费水平低。第三类城市位于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好。

初始聚类中心 聚类 123 食品支出7776.983052.575790.72衣着支出1794.061205.891281.25居住支出2166.221245.001606.27家庭设备及服务支出1800.19612.59972.24医疗保健支出1005.54774.89617.36交通和通信支出4076.461340.902196.88文化与娱乐服务支出3363.251229.681786.00其它商品和服务支出1217.70331.14499.30总消费支出23200.409792.6614750.02 迭代历史记录a 聚类中心内的更改 迭代123 11250.5921698.8651216.114 2416.86470.786173.731 3138.955 2.94924.819 446.318.123 3.546 5849.114319.1791362.411 6805.00415.199606.915 7161.001.72475.864 832.200.0349.483 9 6.440.002 1.185 10 1.2887.815E-5.148

arcgis栅格数据空间分析实验报告课案

实验五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 一、实验目的 理解空间插值的原理,掌握几种常用的空间差值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 根据某月的降水量,分别采用IDW、Spline、Kriging方法进行空间插值,生成中国陆地范 围内的降水表面,并比较各种方法所得结果之间的差异,制作降水分布图。 三、实验原理与方法 实验原理:空间插值是利用已知点的数据来估算其他临近未知点的数据的过程,通常用于将 离散点数据转换生成连续的栅格表面。常用的空间插值方法有反距离权重插值法(IDW)、 样条插值法(Spline)和克里格插值方法(Kriging)。 实验方法:分别采用IDW、Spline、Kriging方法对全国各气象站点1980年某月的降水量 进行空间插值生成连续的降水表面数据,分析其差异,并制作降水分布图。 四、实验步骤 ⑴打开arcmap,加载降水数据,行政区划数据,城市数据,河流数据,并进行符号化,对 行政区划数据中的多边形取消颜色填充 ⑵点击空间分析工具spatial analyst→options,在general标签中将工作空间设置为实验数据所在的文件夹

⑶点击spatial analyst→interpolate to raster→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在input points下拉框中输入rain1980,z字段选择rain,像元大小设置为10000 点击空间分析工具spatial analyst→options,在extent标签中将分析范围设置与行政区划一致,点击spatial analyst→interpolate to raster→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在input points下拉框中输入rain1980,z 字段选择rain,像元大小设置为10000

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实验报告

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实验报告 1.方法背景 聚类分析又称群分析,是多元统计分析中研究样本或指标的一种主要的分类方法,在古老的分类学中,人们主要靠经验和专业知识,很少利用数学方法。随着生产技术和科学的发展,分类越来越细,以致有时仅凭经验和专业知识还不能进行确切分类,于是数学这个有用的工具逐渐被引进到分类学中,形成了数值分类学。近些年来,数理统计的多元分析方法有了迅速的发展,多元分析的技术自然被引用到分类学中,于是从数值分类学中逐渐的分离出聚类分析这个新的分支。结合了更为强大的数学工具的聚类分析方法已经越来越多应用到经济分析和社会工作分析中。在经济领域中,主要是根据影响国家、地区及至单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水平的各项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然后很据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以便得出科学的结论。 2.基本要求 用FAMALE.TXT、MALE.TXT和/或test2.txt的数据作为本次实验使用的样本集,利用C均值和分级聚类方法对样本集进行聚类分析,对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感性认识。 3.实验要求 (1)把FAMALE.TXT和MALE.TXT两个文件合并成一个,同时采用身高和体重数据作为特征,设类别数为2,利用C均值聚类方法对数据进行聚类,并将聚类结果表示在二维平面上。尝试不同初始值对此数据集是否会造成不同的结果。 (2)对1中的数据利用C均值聚类方法分别进行两类、三类、四类、五类聚类,画出聚类指标与类别数之间的关系曲线,探讨是否可以确定出合理的类别数目。 (3)对1中的数据利用分级聚类方法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果,体会分级聚类方法。。(4)利用test2.txt数据或者把test2.txt的数据与上述1中的数据合并在一起,重复上述实验,考察结果是否有变化,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写出体会 4.实验步骤及流程图 根据以上实验要求,本次试验我们将分为两组:一、首先对FEMALE 与MALE中数据组成的样本按照上面要求用C均值法进行聚类分析,然后对FEMALE、MALE、test2中数据组成的样本集用C均值法进行聚类分析,比较二者结果。二、将上述两个样本用分即聚类方法进行聚类,观察聚类结果。并将两种聚类结果进行比较。 (1)、C均值算法思想

第五章 GIS的基本空间分析

练习 5 1.空间分析的基本操作 空间分析模块 (1) 1. 了解栅格数据 (2) 2. 用任意多边形剪切栅格数据(矢量数据转换为栅格数据) (4) 3. 栅格重分类(Raster Reclassify) (7) 4. 栅格计算-查询符合条件的栅格(Raster Calculator) (8) 5. 面积制表(Tabulate Area) (9) 6. 分区统计(Zonal Statistic) (11) 7. 缓冲区分析(Buffer) (13) 8. 空间关系查询 (16) 9. 采样数据的空间内插(Interpolate) (18) 10. 栅格单元统计(Cell Statistic) (21) 11. 邻域统计(Neighborhood) (23) 空间分析模块 本章的大部分练习都会用到空间分析扩展模块,要使用“空间分析模块”首先在ArcMap中执行菜单命令<工具>-<扩展>,在扩展模块管理窗口中,将“空间分析”前的检查框打上勾。然后,在ArcMap 工具栏的空白区域点右键,在出现的右键菜单中找到“空间分析”项,点击该项,在ArcMap中显示“空间分析”工具栏。

执行“空间分析”工具栏中的菜单命令<空间分析>-<选项>设定与空间分析操作有关的一些参数。这里请在常规选项中设定一个工作目录。因为在空间分析的过程种会产生一些中间结果,默认的情况下这些数据会存储在Windows 系统的临时路径下(C:\temp),当设置了工 作目录后,这些中间结果就会保存在指定的路径下。 1. 了解栅格数据 在ArcMap中,新建一个地图文档,加载栅格数据:Slope1,在TOC 中右键点击图层Slope1, 查看属性

SPSS的聚类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课程名 统计分析SPSS软件实验室 称 成绩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SPSS的聚类分析 1、实验目的: 掌握层次聚类分析和K-Means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具体,并能够对分析结果进行解释。 二、实验题目: 1.、现要对一个班同学的语文水平进行聚类,拟聚为三类,聚类依据是 两次语文考试的成绩。数据如下表所示。试用系统聚类法和K-均值法进 行聚类分析。 人名第一次语文成绩第二次语文成绩 张三9998 王五8889 赵四7980 小杨8978 蓝天7578 小白6065 李之7987 马武7576 郭炎6056 刘小100100

3、实验步骤(最好有截图): 1.先打开常用软件里的SPSS 11.5 for Windows.exe,在Variable View 中根据题目输入相关数据,如下图所示 2.在Data View中先输入数据,结果如下图所示 3. 首先试用系统聚类法对相关数据进行聚类 4. 选择菜单:【Analyze】→【Classify】→【Hierarchical Cluster】,然后选择参与层次聚类分析的变量两次语文考试的成绩到【Variable(s)】框中,再选择一个字符型变量“人名”作为标记变量到【Label Cases by】框中。

5.按“Plots”后进行选择 6.按“Statistics”后进行选择

7.按“Method”后进行选择

8.对第一个表格进行保存,并且命名为“语文水平.sav”,同时保存输出结果 4、实验结果及分析(最好有截图): 第一题: 1. 首先试用系统聚类法对相关数据进行聚类

聚类分析实验报告记录

聚类分析实验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 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山东省17个市的产业类型 的差异化 学生班级:统计0901 学生姓名:贾绪顺杜春霖陈维民张鹏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张艳丽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日期:2011.12.12

一,实验内容 根据聚类分析的原理,使用系统聚类分析的COMplete linkage (最长距离法)和WARD(离差平方和法),运用SPSS软件对2009年山东省17个城市生产总值的数据进行Q型聚类,将17个城市分为5类,发现不同城市产业类型的差异化,并解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二,实验目的 希望通过实验研究山东省17个市的生产总值的差异化,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化的原因,可以更深刻的掌握聚类分析的原理;进一步熟悉聚类分析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技能;达到能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锻炼收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的目的;希望能会调用SPSS软件聚类分析有关过程命令,并且可以对数据处理结果进行正确判断分析,作出综合评价。 三,实验方法背景与原理 3.1方法背景 聚类分析又称群分析,是多元统计分析中研究样本或指标的一种主要的分类方法,在古老的分类学中,人们主要靠经验和专业知识,很少利用数学方法。随着生产技术和科学的发展,分类越来越细,以致有时仅凭经验和专业知识还不能进行确切分类,于是数学这个有用的工具逐渐被引进到分类学中,形成了数值分类学。近些年来,数理统计的多元分析方法有了迅速的发展,多元分析的技术自然被引用到分类学中,于是从数值分类学中逐渐的分离出聚类分析这个新的分支。结合了更为强大的数学工具的聚类分析方法已经越来越多应用到经济分析和社会工作分析中。在经济领域中,主要是根据影响国家、地区及至单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水平的各项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然后很据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以便得出科学的结论。 聚类分析源于很多领域,包括数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生物学和经济学。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很多聚类技术都得到了发展,这些技术方法被用作描述数据,衡量不同数据源间的相似性,以及把数据源分类到不同的簇中。聚类分析的主要应用,在商业方面,最常见的就是客户群的细分问题,可以从客户人口特征、消费行为和喜好方面的数据,对客户进行特征分析,充分利用数据进行客户的客观分组,使诸多特征有相似性的客户能被分在同一组内,而不相似的客户能被区分到另一些组中。在生物方面,聚类分析可以用来对动植物进行分类,对基因进行分类等,从而获取对动植物种群固有结构的认识,对物种进行很好的分类。在电子商务方面,聚类分析在电子商务中网站建设数据挖掘中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对客户的浏览行为、浏览网站、客户的年龄等,对客户进行分析,找出不同客户的共同特征,通过共同特征对客户进行分类,可以帮助电子商户更好的了解他们的客户,并向客户提供更合适的服务。在保险行业上,根据产、寿险进行分类,不同类别的公司进行分类,对保险投资比例进行分类管理,从而提高保险投资的效率。 3.2实验的方法与原理 聚类分析是研究“物以类聚”的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做聚类分析时,出于不同的目的和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统计量和聚类方法。 聚类分析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是系统聚类法,其基本思想是:先将待聚类的n个样品(或者变量)各自看成一类,共有n类;然后按照选定的方法计算每两类之间的聚类统计量,即某种距离(或者相似系数),将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类合为一类,其余不变,即得到n-1类;再按照前面的计算方法计算新类与其他类之间的距离(或相似系数),再将关系最为密切的

mapgis实验三 空间分析

实验报告实验项目3:空间分析综合实验课程:_GIS软件及其应用

实验指导 空间分析综合实验 所属课程名称:GIS软件及其应用 实验属性:综合 实验学时:6 (1)指导思想 在具体工作中会遇到空间分析的问题,本实验拟解决两个实际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同学熟练掌握软件的相关功能,开阔解决问题的思路。 (2)实验目的和要求 目的和要求: 1、掌握空间分析的基本方法 2、掌握图件中相关属性的转移办法 3、掌握图件空间分析求的相关面积和影响测算方法 4、解决实际工作中容易碰到的问题 一、实验步骤 (一)矢量化房屋与湖面。 将数据文件导入新建的文件工程中,在“工程文件”列表中单击右键,选择“新建区”,使用【区编辑】|【输入弧段】工具,照着已有的房屋矢量化。完成后选择【区编辑】|【区编辑】|【输入区】,再单击各个房屋即可得到区文件,命名为“房屋”。 使用相同的办法新建一个区文件,矢量化湖泊,并且命名为“湖泊”。结果如图1. 图1

(二)将居民数、楼房号变成相应属性 在区文件“房屋”的属性中添加字段“楼房号”与“居民数”,并输入如图2的数据。其中居民数应该使用整型字段而不是双精度,因为人数不可能出现小数位,只是当时没有在意这点,好在也不影响结果。 图2 将点文件的楼房号与居民数分别输入到区文件“房屋”的相应字段中。打开【库管理】|【属性库管理】,在菜单栏中点击【文件】|【装区文件】,将“房屋”打开,选择【属性】|【编辑单个属性】|【编辑单个区属性】,在弹出的对话框中一个个输入对应值。如图3. 输入完成后最终结果如图4. 图3 图4 输入属性这个步骤,本来应该使用属性表连接的方式比较快,不过在这个实验中,两个点文件本身都没有自带的相应属性,所以用不成。如果两个点文件自带属性,那么属性表连接具体步骤如下:打开点文件,点击【属性】|【属性输出】,选择 id、居民点、楼房号属性。输出类型为默认的mapgis表格(*.wb),输出文件则 自己设置,再打开需要连接这两种属性的区文件“房屋”,点击【属性】|【属性 连接】,在弹出的对话框,“连接文件”选择区文件“房屋”,“被连文件”则选择刚刚的表格文件,根据字段连接,在“连入字段”框框中选择需要的字段,确定即可。如下图。

数据挖掘实验报告三

实验三 一、实验原理 K-Means算法是一种 cluster analysis 的算法,其主要是来计算数据聚集的算法,主要通过不断地取离种子点最近均值的算法。 在数据挖掘中,K-Means算法是一种cluster analysis的算法,其主要是来计算数据聚集的算法,主要通过不断地取离种子点最近均值的算法。 算法原理: (1) 随机选取k个中心点; (2) 在第j次迭代中,对于每个样本点,选取最近的中心点,归为该类; (3) 更新中心点为每类的均值; (4) j<-j+1 ,重复(2)(3)迭代更新,直至误差小到某个值或者到达一定的迭代步 数,误差不变. 空间复杂度o(N) 时间复杂度o(I*K*N) 其中N为样本点个数,K为中心点个数,I为迭代次数 二、实验目的: 1、利用R实现数据标准化。 2、利用R实现K-Meams聚类过程。 3、了解K-Means聚类算法在客户价值分析实例中的应用。 三、实验内容 依据航空公司客户价值分析的LRFMC模型提取客户信息的LRFMC指标。对其进行标准差标准化并保存后,采用k-means算法完成客户的聚类,分析每类的客户特征,从而获得每类客户的价值。编写R程序,完成客户的k-means聚类,获得聚类中心与类标号,并统计每个类别的客户数

四、实验步骤 1、依据航空公司客户价值分析的LRFMC模型提取客户信息的LRFMC指标。

2、确定要探索分析的变量 3、利用R实现数据标准化。 4、采用k-means算法完成客户的聚类,分析每类的客户特征,从而获得每类客户的价值。

五、实验结果 客户的k-means聚类,获得聚类中心与类标号,并统计每个类别的客户数 六、思考与分析 使用不同的预处理对数据进行变化,在使用k-means算法进行聚类,对比聚类的结果。 kmenas算法首先选择K个初始质心,其中K是用户指定的参数,即所期望的簇的个数。 这样做的前提是我们已经知道数据集中包含多少个簇. 1.与层次聚类结合 经常会产生较好的聚类结果的一个有趣策略是,首先采用层次凝聚算法决定结果

实验4-1 GIS空间分析(空间分析基本操作)

实验4-1、空间分析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基于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基本空间分析的原理和操作。 2. 掌握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间的相互转换、 栅格重分类(Raster Reclassify)、 栅格计算-查询符合条件的栅格(Raster Calculator)、 面积制表(Tabulate Area)、 分区统计(Zonal Statistic)、 缓冲区分析(Buffer) 、采样数据的空间内插(Interpolate)、 栅格单元统计(Cell Statistic)、 邻域统计(Neighborhood)等空间分析基本操作和用途。 3. 为选择合适的空间分析工具求解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实验准备 预备知识: 空间数据及其表达 空间数据(也称地理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空间数据是指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经济景观数据,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表格和数字等。它是GIS 所表达的现实世界经过模型抽象后的内容,一般通过扫描仪、键盘、光盘或其它通讯系统输入GIS。 在某一尺度下,可以用点、线、面、体来表示各类地理空间要素。有两种基本方法来表示空间数据:一是栅格表达; 一是矢量表达。两种数据格式间可以进行转换。 空间分析 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的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空间信息或者从现有的数据派生出新的数据,是将空间数据转变为信息的过程。 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空间分析能力(特别是对空间隐含信息的提取和传输能力)是地理信息系统区别与一般信息系统的主要方面,也是评价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指标。 空间分析赖以进行的基础是地理空间数据库。空间分析运用的手段包括各种几何的逻辑运算、数理统计分析,代数运算等数学手段。空间分析可以基于矢量数据或栅格数据进行,具体是情况要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空间分析步骤 根据要进行的空间分析类型的不同, 空间分析的步骤会有所不同。通常,所有 的空间分析都涉及以下的基本步骤,具体 在某个分析中,可以作相应的变化。 空间分析的基本步骤: a) 确定问题并建立分析的目标和要满足 的条件 b) 针对空间问题选择合适的分析工具 c) 准备空间操作中要用到的数据。 d) 定制一个分析计划然后执行分析操作。 e) 显示并评价分析结果

GIS空间分析报告实验报告材料

标准文案 本科学生综合性、设计性 实验报告 姓名_任富祖_学号_134130412 专业地理信息系统班级2013级GIS 实验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指导教师_董铭_ 开课学期 2014 至_2015 学年_下学期 上课时间 2015_年 3-6月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图一 (三)空间分析 (1)在界面中观看加载进来的两个面图层,发现在安徽省境界外仍然有湖的存在,而在省外的是我们不考虑的,所以我们要将它删掉。如图二所示

图二 (2)选择“arctoolbox”中“extract”选项下的“clip”选项,将“湖”当做输入 图层,“城市区域”当做裁剪图层。如图三 图三 (3)图层输出了以后,发现湖在省外的部分都没有了,打开“湖—clip”的属性表, 点击字段下面的自动计算更新一下数据,发现数据和以前的也不一样了。如图四,当 所以数据都更新好之后进入下一步。

图四 (4)这一步要做的是计算土地面积,土地面积就是行政区域减掉湖的面积,所以这一步我们要用的空间叠合分析中的另外一个工具“erase”。打开“arctoolbox”,点击“overlay”选中“erase”工具,双击,出现了如图五的对话框,我们选择“城市区域”为输入图层,而“湖—clip”为擦去图层,点击OK,生成了“城市区域—Erase” 图层。 图六

(5)点击右键,打开属性表,更新一下数据,这些土地的面积就是减掉湖的面积之后所剩下的了。如图七 图七 图八是之前没有减掉湖面积的属性表,我们可以进行一下对比。 图八 (6)添加字段“人口数”这些是从网上查找下来的资料,每个城市的总人数,知道人口数和土地面积了以后,我们就可以计算人口密度了。新建一个字段“人口密度”点击右键,选择“field Calculator”选择人口密度=[人口数]/[面积],这样字段下面就会自动计算出各个城市的人口密度了。如图九

聚类分析实验报告

聚类分析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聚类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在spss中的实现过程。 2.通过对指标进行聚类,体会降维的处理过程。 3.通过不同性质指标对样本进行聚类,体会归类的思想。 二:实验原理 聚类分析就是根据事物本身的特性来定量研究分类问题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其基本思想就是同一类中的个体有较大的相似性,不同类中的个体差异较大,于就是根据一批根据一批样品的多个观察指标,找出能够度量样品(或变量)之间相似度的统计量,并以此为依据,采用某种聚类法,将所有的样品(或变量)分别聚合到不同的类中。 三:实验过程 本实验就是通过对上市公司分析所得。由基本经济知识知道评价一个上市公司的业绩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经营能力。所以我分别从这四个方面共选取了19个指标来对上市公司的业绩进行评价。具体数据请见EXCEL。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评定一个上市公司业绩的指标有四类,但我们瞧EXCEL可知,每一类下面有4-5个指标,每类指标有较强相关性,存在多重共线性与维数过高而不易分析得影响。所以首先采用系统聚类法对每类指标进行聚类,再采用比较复相关系数得出每类最具代表的指标,达到降维的目的。(注:以下对指标分析均采用主间连接法,度量标准为person相关性) 以下就是实验截图: (1):对盈利能力指标

从上表分析我们可将盈利能力的4个指标分为两类,即“毛利率”为一类,“销售净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与“资产净利润”为一类。所以“毛利率”为一类,另外再对“销售净利润”、“成本费用利润率”与“资产净利润”分别作对另3个指标的复相关系数,结果如下: ①、以“销售净利润”为因变量,其余为自变量得: 模型汇总 模型R R 方调整 R 方标准估计的误 差 1 、980a、960 、957 、20721755 a、预测变量: (常量), Zscore: 资产净利率(%), Zscore: 毛利率(%), Zscore: 成本费用利润率(%)。 ②、以“成本费用利润率”为因变量,其余为自变量得: 模型汇总 模型R R 方调整 R 方标准估计的误 差 1 、978a、957 、953 、21603919 a、预测变量: (常量), Zscore: 销售净利率(%), Zscore: 毛利率(%), Zscore: 资产净利率(%)。 ③、以“资产净利润”为因变量,其余为自变量得: 模型汇总 模型R R 方调整 R 方标准估计的误 差

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实验报告

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实验报告 徐远东 任争刚 权荣 一、 基本要求 用FAMALE.TXT 、MALE.TXT 和/或test2.txt 的数据作为本次实验使用的样本集,利用C 均值和分级聚类方法对样本集进行聚类分析,对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感性认识。 二、 实验要求 1、 把FAMALE.TXT 和MALE.TXT 两个文件合并成一个,同时采用身高 和体重数据作为特征,设类别数为2,利用C 均值聚类方法对数据进行聚类,并将聚类结果表示在二维平面上。尝试不同初始值对此数据集是否会造成不同的结果。 2、 对1中的数据利用C 均值聚类方法分别进行两类、三类、四类、五类聚类,画出聚类指标与类别数之间的关系曲线,探讨是否可以确定出合理的类别数目。 3、 对1中的数据利用分级聚类方法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果,体会分级聚类方法。。 4、 利用test2.txt 数据或者把test2.txt 的数据与上述1中的数据合并在一起,重复上述实验,考察结果是否有变化,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写出体会 三、 实验步骤及流程图 根据以上实验要求,本次试验我们将分为两组:一、首先对FEMALE 与MALE 中数据组成的样本按照上面要求用C 均值法进行聚类分析,然后对FEMALE 、MALE 、test2中数据组成的样本集用C 均值法进行聚类分析,比较二者结果。二、将上述两个样本用分即聚类方法进行聚类,观察聚类结果。并将两种聚类结果进行比较。 一、(1)、C 均值算法思想 C 均值算法首先取定C 个类别和选取C 个初始聚类中心,按最小距离原则将各模式分配到C 类中的某一类,之后不断地计算类心和调整各模式的类别,最终使各模式到其判属类别中心的距离平方之和最小 (2)、实验步骤 第一步:确定类别数C ,并选择C 个初始聚类中心。本次试验,我们分别将C 的值取为2和3。用的是凭经验选择代表点的方法。比如:在样本数为N 时,分为两类时,取第一个点和第()12/+N INT 个点作为代表点;分为三类时,取第一、

ArcGIS空间大数据处理实验报告材料

实验四空间数据处理 实验容: 掌握空间数据的处理(融合、拼接、剪切、交叉、合并)的基本方法和原理,领会其用途。掌握地图投影变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ArcGIS中投影的应用及投影变换的方法和技术,并了解地图投影及其变换在实际中的应用。 实现方法: (一)空间数据处理 打开ArcMap,在菜单栏中选择“地理处理->环境”,打开环境变量对话框。在环境变量对话框中的常规设置选项中,设定“临时工作空间”为“D:\04实验四\04实验四\Exec4”,如图1所示。 图1 第1步裁剪实体 在ArcMap中,添加数据“县界.shp”、“clip.shp”(Clip中有四个实体),添加完后如图2所示。

图2 ●开始编辑,激活Clip图层,选中Clip图层中的一个实体,如图3所示。 图3 ●点击工具栏上按钮,打开ArcToolBox,选择“分析工具->提取->裁剪”, 如图4所示,弹出裁剪对话框,指定输入的实体为“县界”,剪切的实体为“Clip”(必须为多边形实体),并指定输出实体类路径及名称为“县界_Clip1”,如图5所示。裁剪完成后弹出如图6所示的对话框。

图4 图5

图6 ●依次选中Clip主题中其他三个实体,重复以上操作步骤,完成操作后得到四 个图层——“县界_Clip1”,“县界_Clip2”,“县界_Clip3”,“县界_Clip4”,如图7所示。完成操作后,保存编辑。 图7 第2步拼接图层 ●在ArcMap中新建一个地图文档,加载在上一步操作中得到的4个图层,如 图8所示。

图8 ●在工具箱中选择“数据管理工具->常规->追加”,设置输入实体和输出实体,拼 接效果如图9所示。 图9 ●右键点击图层“县界_Clip1”,在出现的右键菜单中执行“数据->导出数据”,弹 出导出数据对话框,将输出的图层命名为“YONK.shp”,如图10所示。

实验三K均值聚类算法实验报告

实验三 K-Means聚类算法 一、实验目的 1) 加深对非监督学习的理解和认识 2) 掌握动态聚类方法K-Means 算法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环境 1) 具有相关编程软件的PC机 三、实验原理 1) 非监督学习的理论基础 2) 动态聚类分析的思想和理论依据 3) 聚类算法的评价指标 四、算法思想 K-均值算法的主要思想是先在需要分类的数据中寻找K组数据作为初始聚类中心,然后计算其他数据距离这三个聚类中心的距离,将数据归入与其距离最近的聚类中心,之后再对这K个聚类的数据计算均值,作为新的聚类中心,继续以上步骤,直到新的聚类中心与上一次的聚类中心值相等时结束算法。 实验代码 function km(k,A)%函数名里不要出现“-” warning off [n,p]=size(A);%输入数据有n个样本,p个属性 cid=ones(k,p+1);%聚类中心组成k行p列的矩阵,k表示第几类,p是属性 %A(:,p+1)=100; A(:,p+1)=0; for i=1:k %cid(i,:)=A(i,:); %直接取前三个元祖作为聚类中心 m=i*floor(n/k)-floor(rand(1,1)*(n/k)) cid(i,:)=A(m,:); cid; end Asum=0; Csum2=NaN; flags=1; times=1; while flags flags=0; times=times+1; %计算每个向量到聚类中心的欧氏距离 for i=1:n

for j=1:k dist(i,j)=sqrt(sum((A(i,:)-cid(j,:)).^2));%欧氏距离 end %A(i,p+1)=min(dist(i,:));%与中心的最小距离 [x,y]=find(dist(i,:)==min(dist(i,:))); [c,d]=size(find(y==A(i,p+1))); if c==0 %说明聚类中心变了 flags=flags+1; A(i,p+1)=y(1,1); else continue; end end i flags for j=1:k Asum=0; [r,c]=find(A(:,p+1)==j); cid(j,:)=mean(A(r,:),1); for m=1:length(r) Asum=Asum+sqrt(sum((A(r(m),:)-cid(j,:)).^2)); end Csum(1,j)=Asum; end sum(Csum(1,:)) %if sum(Csum(1,:))>Csum2 % break; %end Csum2=sum(Csum(1,:)); Csum; cid; %得到新的聚类中心 end times display('A矩阵,最后一列是所属类别'); A for j=1:k [a,b]=size(find(A(:,p+1)==j)); numK(j)=a; end numK times xlswrite('data.xls',A);

实验报告三:空间分析实验—市区择房

实验三:空间分析实验—市区择房 一、实验目的 熟练掌握ArcGIS缓冲区分析和叠置分析操作,综合利用各项空间分析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二、仪器设备 计算机,Arcgis. 城市市区交通网络图(network.shp) 商业中心分布图(Marketplace.shp) 名牌高中分布图(school.shp) 名胜古迹分布图(famous place.shp) 三、实验任务 找出符合要求的住房区 1.所寻求的区域要满足以下条件: ①离主要交通要道200m之外,以减少噪音污染(ST为道路数据中类型为交通要道的要素)。 ②在商业中心的服务围之,服务围以商业中心规模大小(属性字段YUZHI)来确定。 ③距名牌高中在750m之,以便小孩上学便捷。 ④距名胜古迹500m之,环境幽雅。 2.对每个条件进行缓冲区分析,将符合条件的区域取值为1,不符合条件的取值为0,得到各自的分值图。 3.运用空间叠置分析对上述4个图层叠加求和,并分等定级,确定合适的区域。 四、实验要点及流程 1.加载缓冲区工具 点击菜单Tools—>Customize… 在“Customize”对话框选择Tools—>Buffer Wizard…,按住鼠标右键将Buffer Wizard 拉入工具栏中。 2.打开地图文档 点击菜单File—>Open,打开D:\GIS_Data\Ex1\city.mxd文件。 (1)主干道噪音缓冲区的建立 ①在交通网络图层(network.shp)上右键选择Open Attribute Table,打开属性表。 ②单击Option按钮,选择Select by Attributes,打开Attributes of network对话框。 ③在SQL表中,设置查询条件表达式:“TYPE”=‘ST’(需点击“Field”下的“TYPE”,而后单击“Get Unique Values”按钮,则将“TYPE”的全部属性值加入上面列表框中),单击“Apply”按钮,选择出市区的主要道路(图6)。 ④对选择的主干道建立缓冲区:点击缓冲区按钮,打开缓冲区生成对话框。参数如下: A.The features of a laver:network。 B.选中Use Only the Selected Feature复选框。

聚类分析实验报告.doc

聚类分析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班级: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聚类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在spss中的实现过程。 2.通过对指标进行聚类,体会降维的处理过程。 3.通过不同性质指标对样本进行聚类,体会归类的思想。 二:实验原理 聚类分析是根据事物本身的特性来定量研究分类问题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同一类中的个体有较大的相似性,不同类中的个体差异较大,于是根据一批根据一批样品的多个观察指标,找出能够度量样品(或变量)之间相似度的统计量,并以此为依据,采用某种聚类法,将所有的样品(或变量)分别聚合到不同的类中。 三:实验过程 本实验是通过对上市公司分析所得。由基本经济知识知道评价一个上市公司的业绩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经营能力。所以我分别从这四个方面共选取了19个指标来对上市公司的业绩进行评价。具体数据请见EXCEL。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评定一个上市公司业绩的指标有四类,但我们看EXCEL可知,每一类下面有4-5个指标,每类指标有较强相关性,存在多重共线性和维数过高而不易分析得影响。所以首先采用系统聚类法对每类指标进行聚类,再采用比较复相关系数得出每类最具代表的指标,达到降维的目的。(注:以下对指标分析均采用主间连接法,度量标准为person相关性) 以下是实验截图: (1):对盈利能力指标

从上表分析我们可将盈利能力的4个指标分为两类,即“毛利率”为一类,“销售净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和“资产净利润”为一类。所以“毛利率”为一类,另外再对“销售净利润”、“成本费用利润率”和“资产净利润”分别作对另3个指标的复相关系数,结果如下: ①、以“销售净利润”为因变量,其余为自变量得: 模型汇总 模型R R 方调整 R 方标准估计的误 差 1 .980a.960 .957 .20721755 a. 预测变量: (常量), Zscore: 资产净利率(%), Zscore: 毛利率(%), Zscore: 成本费用利润率(%)。 ②、以“成本费用利润率”为因变量,其余为自变量得: 模型汇总 模型R R 方调整 R 方标准估计的误 差 1 .978a.957 .953 .21603919 a. 预测变量: (常量), Zscore: 销售净利率(%), Zscore: 毛利率(%), Zscore: 资产净利率(%)。 模型汇总 模型R R 方调整 R 方标准估计的误 差

聚类分析实验报告

聚类分析实验报告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聚类分析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班级: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聚类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在spss中的实现过程。 2.通过对指标进行聚类,体会降维的处理过程。 3.通过不同性质指标对样本进行聚类,体会归类的思想。 二:实验原理 聚类分析是根据事物本身的特性来定量研究分类问题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同一类中的个体有较大的相似性,不同类中的个体差异较大,于是根据一批根据一批样品的多个观察指标,找出能够度量样品(或变量)之间相似度的统计量,并以此为依据,采用某种聚类法,将所有的样品(或变量)分别聚合到不同的类中。 三:实验过程 本实验是通过对上市公司分析所得。由基本经济知识知道评价一个上市公司的业绩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经营能力。所以我分别从这四个方面共选取了19个指标来对上市公司的业绩进行评价。具体数据请见EXCEL。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评定一个上市公司业绩的指标有四类,但我们看EXCEL可知,每一类下面有4-5个指标,每类指标有较强相关性,存在多重共线性和维数过高而不易分析得影响。所以首先采用系统聚类法对每类指标进行聚类,再采用比较复相关系数得出每类最具代表的指标,达到降维的目的。(注:以下对指标分析均采用主间连接法,度量标准为person相关性) 以下是实验截图: (1):对盈利能力指标 从上表分析我们可将盈利能力的4个指标分为两类,即“毛利率”为一类,“销售净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和“资产净利润”为一类。所以“毛利率”为一类,另外再对“销售净利润”、“成本费用利润率”和“资产净利润”分别作对另3个指标的复相关系数,结果如下: 模型汇总 模型R R 方调整 R 方标准估计的误差

arcgis空间分析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arcgis空间分析实验报告 篇一:arcgis栅格数据空间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五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 一、实验目的 理解空间插值的原理,掌握几种常用的空间差值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 根据某月的降水量,分别采用IDw、spline、Kriging 方法进行空间插值,生成中国陆地范 围内的降水表面,并比较各种方法所得结果之间的差异,制作降水分布图。 三、实验原理与方法 实验原理:空间插值是利用已知点的数据来估算其他临近未知点的数据的过程,通常用于将 离散点数据转换生成连续的栅格表面。常用的空间插值方法有反距离权重插值法(IDw)、 样条插值法(spline)和克里格插值方法(Kriging)。

实验方法:分别采用IDw、spline、Kriging方法对全国各气象站点1980年某月的降水量进 行空间插值生成连续的降水表面数据,分析其差异,并制作降水分布图。 四、实验步骤 ⑴打开arcmap,加载降水数据,行政区划数据,城市数据,河流数据,并进行符号化,对 行政区划数据中的多边形取消颜色填充 ⑵点击空间分析工具spatialanalyst→options,在general标签中将工作空间设置为实验数据所在的文件夹 ⑶点击spatialanalyst→interpolatetoraster→inversedistanceweighted,在inputpoints下拉框中输入rain1980,z字段选择rain,像元大小设置为 10000 点击空间分析工具spatialanalyst→options,在extent标签中将分析范围设置与行政区划一致,点击spatialanalyst→interpolatetoraster→inversedistanceweighted,在inputpoints下拉框中输入rain1980,z字段选择rain,像元大小设置为 10000 点击空间分析工具spatialanalyst→options在

聚类分析实验报告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 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山东省17个市的产业类型 的差异化 学生班级:统计0901 学生姓名:贾绪顺杜春霖陈维民张鹏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张艳丽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日期:2011.12.12

一,实验内容 根据聚类分析的原理,使用系统聚类分析的COMplete linkage (最长距离法)和WARD(离差平方和法),运用SPSS软件对2009年山东省17个城市生产总值的数据进行Q型聚类,将17个城市分为5类,发现不同城市产业类型的差异化,并解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二,实验目的 希望通过实验研究山东省17个市的生产总值的差异化,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化的原因,可以更深刻的掌握聚类分析的原理;进一步熟悉聚类分析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技能;达到能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锻炼收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的目的;希望能会调用SPSS软件聚类分析有关过程命令,并且可以对数据处理结果进行正确判断分析,作出综合评价。 三,实验方法背景与原理 3.1方法背景 聚类分析又称群分析,是多元统计分析中研究样本或指标的一种主要的分类方法,在古老的分类学中,人们主要靠经验和专业知识,很少利用数学方法。随着生产技术和科学的发展,分类越来越细,以致有时仅凭经验和专业知识还不能进行确切分类,于是数学这个有用的工具逐渐被引进到分类学中,形成了数值分类学。近些年来,数理统计的多元分析方法有了迅速的发展,多元分析的技术自然被引用到分类学中,于是从数值分类学中逐渐的分离出聚类分析这个新的分支。结合了更为强大的数学工具的聚类分析方法已经越来越多应用到经济分析和社会工作分析中。在经济领域中,主要是根据影响国家、地区及至单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水平的各项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然后很据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以便得出科学的结论。 聚类分析源于很多领域,包括数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生物学和经济学。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很多聚类技术都得到了发展,这些技术方法被用作描述数据,衡量不同数据源间的相似性,以及把数据源分类到不同的簇中。聚类分析的主要应用,在商业方面,最常见的就是客户群的细分问题,可以从客户人口特征、消费行为和喜好方面的数据,对客户进行特征分析,充分利用数据进行客户的客观分组,使诸多特征有相似性的客户能被分在同一组内,而不相似的客户能被区分到另一些组中。在生物方面,聚类分析可以用来对动植物进行分类,对基因进行分类等,从而获取对动植物种群固有结构的认识,对物种进行很好的分类。在电子商务方面,聚类分析在电子商务中网站建设数据挖掘中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对客户的浏览行为、浏览网站、客户的年龄等,对客户进行分析,找出不同客户的共同特征,通过共同特征对客户进行分类,可以帮助电子商户更好的了解他们的客户,并向客户提供更合适的服务。在保险行业上,根据产、寿险进行分类,不同类别的公司进行分类,对保险投资比例进行分类管理,从而提高保险投资的效率。 3.2实验的方法与原理 聚类分析是研究“物以类聚”的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做聚类分析时,出于不同的目的和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统计量和聚类方法。 聚类分析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是系统聚类法,其基本思想是:先将待聚类的n个样品(或者变量)各自看成一类,共有n类;然后按照选定的方法计算每两类之间的聚类统计量,即某种距离(或者相似系数),将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类合为一类,其余不变,即得到n-1类;再按照前面的计算方法计算新类与其他类之间的距离(或相似系数),再将关系最为密切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