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形、政策取向与投资战略选择

当前经济形势、政策取向与投资战略选择

——美国救市方案与次债危机的另类思考及全球经

济形势的逻辑判断

吕随启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

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我今天要讲的这个题目是“当前经济形势政策取向跟投资战略选择”,但是我这个题目的讲法恐怕讲的不是那么细的,是粗线条的给大家讲,也就是说更多的可能是从国际框架的角度来讲,尽量的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性的东西。讲的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一、美国救市方案与次债危机的另类思考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第一个就是关于美国的救市方案跟次贷危机的另类思考。从2008年底开始,发生了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当时这场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大家众说纷纭。

在这个众说纷纭的声音比较突出的,比如当我们的股票市场从6124点跌到的1664点的时候,市场上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比如说谢国忠告诉大家,股市还会再跌到800点或500点。

在那个时间的话,《货币战争》的作者宋鸿兵告诉大家,2009年9月,第二波金融海啸就要来临,面对这样的声音的时候,结果很多人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和选择,在股票市场上一再犹豫,最终的结果错过了一个很好的牛市的行情。到底为什么这么著名的人士会犯这么明显的错误?

这就涉及到一个什么概念,要判断对金融形势的要进行判断的话,对未来的演变要进行预测的话,我们绝不能就事论事的看问题,只要就事论事的看问题,它会导致危机的严重程度被夸大,在一些重大的投资策略当中的话,我们可能会缩手缩脚,这种就会丧失明显的投资机会。要正确的判断金融危机的形势,从逻辑上来看,我们要有下面一些值得反思的一些东西。

比如说第一个我们要当时应该看到什么,是美国救市方案出台的时机,在2008年的10月份,美国政府开始救市的时候,这个救市方案出台的时机是在美国大选还有两个星期即将

开始的时候出台的。这样一种背景,它提醒我们,要思考以下问题,也就是说,在政治经济周期在这其中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再比如说谁最有动因在这个敏感的时候出台这样一个救市的计划,美国大选跟利益集团的博弈,是否对于美国的救市方案的出台有影响,这点的话我想大家都是做组织工作的,就想一想我们国家每次两会召开前夕,所有的事情几乎都要给两会让路,大家注意,美国救市方案出台的时机跟这个大选也应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但是大家回忆一下,当时关于金融危机讨论的热火朝天,但是那些炙手可热频频曝光的人士直到现在对于美国救市方案出台它政治因素起了多大的作用,到现在还没有一个人去提甚至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这是一个要注意的。

第二个,我们要看美国救市方案出台前后金融危机的反差。大家可以回忆一下,比如说在美国的救市方案没有出台之前,我们感觉金融危机似乎还没有那么严重,相反美国政府的救市方案出台以后的话,给人的印象金融危机的程度反而是加重了。按照道理来讲,美国的救市方案一出台,然后美国的信用背景加在里面以后,金融危机的局势应该好转,而不是进一步恶化。这个巨大的反差实际上它也是很说明问题的,为什么这样子的,大家注意,大家可以想,也就是说在美国的救市方案没有出台之前,所有的问题都是微观领域的问题,每一个金融机构如果蒙受了损失,都只能它独自去承担,这个时候各类的机构就担心,一旦问题被媒体披露出来,然后自己公司的股票就有可能遭到抛售,这家企业或银行就有可能沦为破产这样的命运,因此大家就会有意无意把它的真相和亏损的严重程度给它掩埋一些、缩小一点,这是一个。但是到美国政府开始救市以后,意味着什么呢,美国政府这个救市方案拿出来一个大蛋糕,这个蛋糕要切给各个有问题的金融机构来对他们进行救助,就意味着谁能得到这些救助资金了,只有有问题的金融机构才能得到,问题严重的多得一点,问题不严重的少得一点,这个时候大家注意,哪一个金融机构如果说自己没问题,那就是傻子,因此,它不仅不会说自己没问题,反而会有意无意的把自己的问题适当的夸大。从而就会导致美国救市方案出台前,金融危机的实际情况被掩埋了,而显得没有这么严重,美国政府救市方案出台以后,金融危机的严重程度被适当夸大了,才显得更加恶化,这个反差应该是这样形成的。

第三个,我们知道,当时巴克莱银行要收购雷曼兄弟的股权,在美国政府救市方案出台之前,巴克莱银行曾经表达要收购雷曼兄弟,但是在美国政府救市方案出台之后,巴克莱银行反而宣布放弃收购,这个反差实际上也告诉我们的是同样的东西,为什么。也就是说在美国救市方案出台之前,巴克莱银行要收购雷曼兄弟,它内涵是什么,按照市场价值或者说按照市场原则的话,把雷曼兄弟的股权是有并购的价值。从道理上来讲,如果美国政府开始救市,美国政府的信用背景加在这里面,雷曼兄弟的股权是不是应该更有并购价值才对,但是

巴克莱银行却宣布放弃收购。原因是什么,在美国政府没有救市的时候,所有的收购行为都是按照市场的原则来进行评估的。但是当美国政府开始救市的时候,大家注意,已经不是一个纯市场行为,这个时候大家注意,巴克莱银行为什么要施加这种压力呢,大家注意,如果美国政府的信用背景能够在雷曼兄弟里面多注入一些东西,那么雷曼兄弟的股权应该更有并购价值,这样巴克莱银行就能够买到含权量更高的股权。这个并购应该是更合算的。当它的要求得到满足的时候,你就不难理解它为什么会放弃收购,所以这一波三折传达的是同样的事情。

第四个,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在美国的救市方案推出以后,德国跟没有的最初表态跟欧盟最终协调救市的反差。美国的救市方案推出以后,大家注意,德国跟法国在第一时间的表态是什么,说欧盟没有必要向美国那样去协调救市,是没有必要的,也就是说,但是最终整个欧盟却协调救市了,这个反差说明什么呢,也就是说德国跟法国在第一时间的反映应该是它的一个本能的反映,这个本能的反映应该反映的是德国跟法国甚至欧盟的真实的状况,换句话说从德国跟法国的立场来看,金融危机的发生至少在欧盟没有像在美国那么严重,没有必要大规模的协调救市,但是最终它为什么又去协调救市了,大家注意,一场金融危机发生了,美国作为整个世界经济的老大哥和火车头都已经救市了,就表明这场金融危机严重到让人不可想象的地步,这个时候谁也不敢打保票下一步金融危机是否会进一步恶化。这样的话就会导致欧盟的更其他一些小国对金融危机的前景可能会充满忧虑。当这些小国充满忧虑的时候,对于德国和法国就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坚持我的立场不协调救市,那么这个时候只有金融危机确实没有严重,然后才能证明德国跟法国是不是有先见之明,但是一旦金融危机由于不可预料的原因恶化,所有的指责会不会都会落到德国跟法国头上,是这样一个东西,所以德国跟法国坚持不协调救市会冒这样一个风险。另外一个选择就是协调救市,对于德国跟法国会选择哪个呢,那么只要有其他国家有分歧,它一定会选择协调救市。为什么呢,救比不救好,总之市场会变得更稳定,防患于未然。实际上这个反差告诉我们什么呢,实际上欧盟当时没那么严重,协调救市并不表明它严重,这是第四个要分析的。

第五个,美国救市方案出台了以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潜台词,我想在2008年10月、11月的时候大家注意,当美国政府开始救市以后,我们原来一直执行的双紧、双防的货币政策,当美国政府开始救市以后,我们的货币政策是不是来了一个180度的调头,从原来的一个从紧变成了适度宽松。但是,大家不知道有没有印象,当时温总理说的是什么,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是健康的,既然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是健康的,中国的货币政策为什么在短短的几天内就来了一个180度的调头,这里面就出现一个矛盾,出现什么矛盾呢,

如果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是健康的,我们的宏观经济基本面不可能在几天内从健康变成不健康,那样的话就证明我们当时匆匆忙忙的跟着美国去货币政策调头,就是没必要。反过来讲的话,如果当时我们货币政策调头,出台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是正确的,反过来讲,温总理说的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是健康的就是不真实的,对不对,这二者之间就有这个矛盾。这里面它背后的潜台词是什么,也就是说从中央的角度来讲,首要的任务是抑制通胀,但是一旦金融危机发生以后,这个任务可能就变了,也就是说要保增长。要保增长的话,什么概念,为什么我们急急忙忙跟着美国去救市了呢,我们开句玩笑说,说这个人是北大的,那个是人人大的,很有可能当时货币政策匆匆调头里面存在“吓大”的因素,存在了是这样一个原因,这是第五的。

第六个,我们可以看得是什么呢?股票市场的走势它传递的信息也是一样的。在美国救市方案出台之前,美国的股票市场基本上是一个大涨大跌的剧烈振荡的格局,比如说今天跌了80%,明天涨了6%,后天跌了9%,大后天涨了7%,基本上是一个大涨大跌的剧烈的振荡的格局。但是在美国的救市方案出台之后,股票市场破天荒连拉了四根阳线,就是在美国大选结束那一天,股票市场调整的幅度也只有4%,远远低于以前的水平,这个4%告诉我们的是一个什么积极的而不是一个消极的信号。与此同时,从中国来看,我们的股票市场在伦敦G20峰会落幕以后也是连续上涨的,所以这种强势振荡整理的格局它告诉我们的也是同样的信息,因为股市是经济周期的一个晴雨表,这是第六。

第七个问题就是次级债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大家注意,有人说次级债危机的影响,也就是说在2008年底,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很多人说次级债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刚刚开始,是不是这么说的,说未来三到五年才能看清楚。但是大家注意,到底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我们大家要注意,也就是说从2007年10月开始,你比如说既然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是健康的,但是股票市场却调头一泻千里,从6124点一路下跌跌到1664点,对不对,如果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是健康的,股市是经济周期的晴雨表,那它就没有理由变成这么一个大熊市,既然变成这么一个大熊市,实际上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早在金融危机刚刚初露端倪的时候,实际上它的影响就通过股票市场这个经济周期的晴雨表最先传导到中国的金融市场,进而开始影响中国的实体经济。换句话说,次级债危机对中国宏观经济、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实际上从2007年就已经开始了,而不是2008年,这是第七的。

第八个问题就是次级债危机的影响说在未来三到五年才能看清楚?当时大家这样说的。大家对实体解决的影响如果都看清楚,那意味着什么?通常的格局是这样子,也就是说股市

是经济周期的晴雨表,它通常是要超前反映的,实体经济的反应是慢半拍。如果大家注意,大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如果都看清楚了,股市早就已经涨到半山腰了。意味着补涨格局带来投资机会的结束和板块轮动的开始,意味着你的信心恢复了,但是却总是跟不上板块轮动的节奏,意味着普涨带来的投资机会消失。大家想一想,比如说在2008年底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次级债的影响未来三到五年才能看清楚,比如说谢国忠告诉你,股指还会告诉你跌到800到500,宋鸿兵告诉你第二波金融海啸就要来临,那个时候谁要说金融危机股市到底了,金融危机也是到这儿是最严重的时候,对吧,那个时候大家注意没有人听你的,更多的人都是倾向于听这种悲观的声音对不对,当时什么概念呢?如果听这种悲观的声音,当时大家信心不足,会不会去买股票,肯定不会。但是如果大家都对实体经济的信心恢复了,股指已经涨到半山腰了,这个时候你可以去买股票,但是往往都已经追高了,所以的话这里面是非常非常有意思,非常有意思,所以这里面就有个问题,你比如说你要是做金融投资的话,就意味着什么,不能以实体经济的眼光去看金融问题。

假如说有一个人,他现在在2008年底他认为金融危机是最严重的时候,股市已经到了谷底的时候,假设他想买钢铁类的股票,如果自己么判断他可能就真的买了,买了以后在2009年他赚得非常多,但是不幸的是如果他们家有一个亲朋好友在某一个钢铁厂当销售总经理,你会发现什么问题,他打一个电话说我想买你那个企业的股票,这个钢铁厂的销售总经理告诉他千万别买,我们现在面临历史上最困难的时候,未来的前景也不会好到哪儿去,你肯定会错过这个机会,你要听了他的建议,你肯定不会买你肯定会错过这个会,但这里面为什么说错过呢,对于这个主管销售的钢铁厂的副总经理来讲,他看到什么时候他才认为钢铁行业好转了,他得看到跟2006、2007年钢铁厂门口想买钢材的人排着队找他批条子都买不着的时候,能出现那个局面,他才会认为钢铁这个行业好转。到了那个时候股指都在最高点了,对吧,大家注意那就没意义了,换句话说金融是超前反应,所以当我们判断金融危机的形势,当我们判断股票市场的走势的时候,必须用金融类的眼光去看问题,不能眼睛死盯着实体经济去做金融决策,通常是落后的,那是不可以的。

第九个大家注意,大家对次级债危机的影响当时为什么那么悲观的,正确的思维应该是什么的,对次级债危机的影响为什么这么悲观呢,也就是说实际上是这样一个东西,也就是说假设各国经济受金融危机冲击的各国经济是病人,各国政府出台救市方案的各国政府是不是就是医生?对吧,是医生。然后美国的救市方案出台之前,相当于什么呢,这些病人没有去过诊所,没有看过医生,没有吃过药没有打过针,如果要是这样的话,这个病人的病情会越来越恶化,病情就会往死了方向发展,对吧,但是当美国的救市方案出台以后相当于什么,

这些病人都去过诊所,看过医生,吃过药,打过针了,虽然病人的病情会严重,病人的病情会有反复,但是从美国政府救市方案出台开始,一定会往逐渐好了方向反复,而不是往死了的方向恶化。什么概念呢,大家对次级债危机的影响为什么如此悲观了,很多人用这个病人没有去过诊所,看过医生,吃过药,打过针的眼光去判断这个病人病情未来的发展,他必然会得出这个病人的病情会越来越恶化的结论,因为它是就事论事的。

所以我们按照这个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当时次级债危机的影响和严重程度是被严重夸大了。然后还有G20峰会的落幕应该会逐渐看得更加清楚。大家注意,当时就是基于这样一个判断,在2008年11月3号在西安召开的一个会上,然后我就明确的告诉大家,闭着眼买股票,买了股票闭着眼别看买什么东西,这个结论就是这样作出的,大家注意。这是第一个。

二、全球经济形势的逻辑判断

但是,第一个标题我们讲的都是什么呢,都是一些模模糊糊的一些东西。第二个我试图给大家一个全球经济形势的逻辑判断。

(一)金融危机发生后的逻辑判断

所以我们要看要判断这轮问题不出错,我们怎么来判断,我们要有基本的逻辑。我们首先来看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我们的逻辑判断应该是什么的,逻辑判断第一个理由是什么的,你假如说假设受金融危机冲击的各国的经济是垂危的病人,各国政府是医生,那么当美国政府、中国欧盟、日本等过不约而同的救市的时候,相当于这些病人什么呢,已经去过诊所,看过医生,吃过药了,虽然这些病人都病得很重,未来很长时间,比如就像有人说的三到五年才能看清楚,才有可能完全康复,期间病情会有反复,但是一定是向好的方向反复,而不是向病情恶化的方向反复,这是第一个。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也是一样的,金融危机很严重,它的局势会有反复,但是从各国政府开始救市开始,一定是向什么止跌企稳,复苏、成长、繁荣的方向发展,而不是进一步恶化。所以的话,大家是用病人没有去过的这个眼光去判断未来的病情,就会导致过度悲观的一个后市的预期,从而错过一个投资机会,这是第一个。

逻辑判断的第二个理由是什么呢?大家注意,逻辑判断的第二个理由是什么的,各国政府的货币政策当时已经变得日趋宽松,财政政策变得极其积极,政策信号的转变表明政府已经成为一个注水机,也就是说原来在各国政府,比如说假设以中国政府为例,在我们执行双紧、双防政策的时候,政府就像一个抽水机,政府每从紧一点,相当于从这个经济体系里面抽出一点流动性,假设股市是一个水库,这个水位的下跌就不是以每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问题是当货币政策,当这个信号转变,货币政策变成适度宽松的时候,政府就已经从原来的抽水机变成了一个注水器,这个时候大家注意,政府货币政策每宽松一点,相当于往经济体系里面注入一点流动性,这样的水位的升高就不以人的意志和忧虑为转移的,谢国忠和宋鸿兵越忧虑,政府货币政策宽松的力度会越大,注入的流动性会越高,水位升高的速度会越快,这是第二个理由。最后他们之所以能得出那个错误的判断是什么呢,是闭着眼,不管中国政府注入多少流动性,这个经济体系里面那么漏出的流动性比那个注入的还多,那样注的都不是地方。大家注意,这些置疑都是没有道理的,换句话说你可以质疑4万亿经济刺激以后出的时机对不对可以质疑它注入的方式合不合理,但是你不能质疑,这个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它对这个经济的影响的方向,不能质疑这个方向,如果你质疑这个方向就是没脑子,没逻辑,这是第二个理由。

逻辑判断的第三个理由就是,十七大还有G20峰会的召开,它对于金融危机的形势的好转是一个更明确的信号。为什么这么说了大家注意,从十七大和G20峰会召开开始大家注意,原来是各自为政的救市变为一个全球的协调救市。也就是说什么概念,也就是说在伦敦G20峰会召开之前,每个国家都各自出台了自己的救市方案,对不对,出台了自己的救市方案,这个是单独救市。然后到G20峰会的时候,是各个国家的人凑到一起讨论全球怎么来协调救市,已经不再是一个国家的事情。第二个的话原来是分散的救市资金转变为共同出资的救助,也就是说在原来的救助方案当中,每个国家依据本国金融危机的严重程度,拨出来资金然后来救市,各个国家的出资的多少是存在差异,但是G20峰会召开以后是每个国家都出点资,然后注入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里面,大家成立一个东西来共同的讨论如何防范金融危机,是共同出资的一个救助。第三个方面就是,原来的单独的救市是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的,G20峰会召开之后,上升到一个制度层面的协调,也就是说现在不是各自为政了,不是随意的了,而是大家坐在一起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来协调安排全球经济怎么避免金融危机。第四个转变就是原来是因国而异的一个亡羊补牢,是事后的,现在转变为具有趋同标准的监管的协调,也就是说在金融危机没有发生以前,大家通过趋同的一个监管的标准来共同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如果说原来各国国家单独救市的时候,相当于各国医生在自己的诊所里单独给自己的病人看病。伦敦G20峰会告诉的是什么,全球医生云集一堂专家会诊。这个时候大家注意,只有假设全世界的政府都是“庸医”,才能支持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形势会进一步恶化的结论。

所以按照这样三个逻辑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时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已经开始

好转,最悲观的时刻实际上已经过去。危机发生以后它的逻辑判断。

(二)目前的逻辑判断:后危机时代

我们现在看目前的逻辑判断,也就是说后危机时代逻辑判断应该怎么判断,这里面也是有一系列的逻辑理由,第一个逻辑理由是什么呢,这个病人的病情是怎么演化的呢,金融危机刚开始发生的时候,各国经济甚至全球经济就像一个垂危濒临死亡的一个病人,当各国政府开始协调救市的时候,是什么,病情好转但是仍然虚弱的一个病人,病情开始好转,但是仍然虚弱的病人。然后当全球经济发展到目前这样一个状况的话,实际上它已经变成一个什么呢,是不想吃药或者不需要再吃药的病人。也就是像德国跟法国,早在几个月之前就已经开始讨论经济刺激计划是否该退出的问题,下一步它发展的方向应该是什么呢,整个世界经济完全走出危机,这个病人会变成一个完全好转的病人,也就是说在这后危机时代,现在我们争论的问题跟当年危机刚发生的时候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危机刚发生的时候大家都质疑的是什么呢,第一该不该救市,第二个救市能不能收到效果,第三金融危机的形势会不会进一步恶化,是不是,再就是会不会埋下很多的隐患,是不是都这些问题,现在争议都变成什么了,第一个就是各国病人是不是到了该一起出院的时候了,这是一个。第二个政府作为医生是否到了该下岗的时候,也就是说政府推出的经济刺激计划是否到了该退出的时候了,现在争论的已经是这些问题的,换句话说今天我们担心的问题跟当年我们忧虑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层面了,对吧,已经不是一个层面了,这是第一个理由。换句话说,即使目前仍然有这些争议,这个争议是什么呢,是如何克服经济复苏以后经济的二次探底,以及整个经济体系泡沫化的问题,所以是这样一个东西,而不是在担心金融危机的形势会进一步恶化,这是第一个逻辑理由。

第二个逻辑理由我们可以从政策面来看,比如说最开始的时候各个国家实行的政策是什么呢,各个国家是共同的普遍宽松。然后有些国家采取在普遍宽松的基础上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中国来讲的话就走了一个极端,名义是是适度宽松,实际上是极度宽松,再到下面发展到一步,就是因国而异的适度结构微调,然后再下面就是为了抑制通胀预期在加息。

从政策的趋向上来看,实际上在这个阶段是没有变的。大家注意,既然这个政策趋向没变,比如说德国跟法国在讨论经济刺激计划是否要推出的时候,美国的经济已经开始强劲复苏,中国现在面临的是经济过热的问题,包括房价过高的问题,在以色列、挪威、澳大利亚已经开始相继加息,但是在这个阶段大家注意,实际上政府仍然是经济体系的注水器,没有

重新变成抽水机,尽管人们充满了忧虑,水位仍然是继续升高,经济形势无疑应该是继续好转。关于中国货币政策的趋向,后面还有一部分内容还会更详细的讲,现在先到这个地方,大家不要着急。

第三个理由就是,G-20匹兹堡峰会的召开是全球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的明确信号。比如说我们可以看这三个阶段,2008年10月我们推出了经济刺激计划,这个时候相当于各国医生在自己的诊所里给本国病人看病,病情的发展取决于医术水平,也就是说各国经济复苏的程度取决于各国政府对经济体系进行救助的能力。由于中国政府的措施已经得力,中国经济是率先复苏的。

2009年4月,G20伦敦峰会,这个我们前面提过,相当于全球医生云集一堂专家会诊,这个时候只有假定全世界的医生都是庸医,也假定各国政府都是无能的,那么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形势才会进一步恶化,这是第二个判断。

第三个到了2009年8月G20比斯堡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如果前面是病情的诊断阶段,到了这个时候实际上是一个病情的复查阶段,也就是说我们讨论的问题是什么呢,这些病人应该相互串门还是应该闭门谢客,也就是说各国经济应该采取自保的措施还是应该采取互保的措施,如果是采取互保的措施那应该加大经济体系的开放的力度,然后促进整个世界贸易的发展。如果要采取自保的措施,那就采取贸易保护主义,鼓励自己的出口,抑制本国的进口,是这样一个东西。每个国家根据自己的状况不同,大家选择的措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美国在自保的倾向就非常明确,是这样一个东西。对于中国来讲,一方面采取自保促进本国的出口,另一方面也是跟其他国家推进互保,是这样一种思路。与此同时第二个问题大家讨论的是什么,参与全球会诊的这些医生如何表彰,什么意思,翻译过来就是什么呢,参与对金融危机提供救助的这些各国政府应该怎么去分脏,就是利益格局,在后危机时代这个利益格局怎么重新调整,重新确立,讲到这样一个问题。第三个问题既然全球专家会诊这个制度收到了效果,下面还要不要这样做,如果要这样做的话,全球专家会诊这个做法如何制度化,讲的都是这样一个问题。

(三)中国经济走势的判断

从这三个理由来看,实际上现在整个世界经济它的走势仍然是相对较好。这里面附带要提一句,就是中国经济走势的一个判断。关于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势,可能主要有以下这样几种论调,一个是V型,一个是L型,一个是W型,还有一个是U型,这个东西怎么判断?

我的一个理解是什么,首先要注意的是什么呢,中国经济它的走势不可能是一个V型

反转,为什么不可能是V型反转呢,大家注意,如果是V型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经济一落千丈,落入谷底,中国政府采取救市的措施,立竿见影,迅速走出谷底对吧,这点的话大家只要看一看,也就是说在2009年的下半年有些人说,事实证明中国经济是V形反转的,但是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的,就是这样一些认为是V型反转的人在2008年底、2009年初的时候,是怎么说的,对金融危机的前景,对中国经济复苏的前景是充满忧虑的,当时政府推出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这些人总是对它的结果充满质疑的,也就是说这个质疑至少持续了四五个月,当时他们质疑的是政府推出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这些经济刺激计划最早也得在2009年三季度和四季度是不是才能见到效果,对不对,换句话说他们当时认为是V型反转吗,并不是,换句话说是什么概念呢,中国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中国虽然推出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在这些政策还没有收到效果之前,它在底部徘徊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这就不是V型反转了。从政府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政策选择它不会选择这种大起大落的路径,它也不愿意选择这种大起大落的路径。为什么呢,我们吃这种大起大落的苦头已经足够多了,其中的教训已经多得数不过来了。

其次,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势也不会是L型,如果是L型什么意思,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一落千丈,落入谷底,然后不管中国政府怎么救市,中国经济长期在底部徘徊,一蹶不振,是这样一个东西。大家注意,如果中国经济未来走势是L型,它就告诉我们的是什么,中国政府不管怎么刺激经济,那些政策措施都收不到效果。那么这就假定中国政府是一个无能的政府,对不对,事实上不是,你说什么概念,我们的政府不是一个无能的政府,我们的政策不可能收到效果,我们的政策不可能收到效果,我们的经济在金融危机之后不可能长期在底部徘徊,一蹶不振,所以它也不可能是L型。

第三个如果是W型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宏观经济一落千丈,跌入谷底,然后中国政府一救市,迅速走出谷底达到高峰,然后第二波金融海啸来临,经济二次探底,再次跌入谷底,中国政府再采取措施又迅速走出谷底。大家注意这个也是不可能的,除非所谓的第二波金融海啸呼啸而来,愈演愈烈,除非在G20峰会上那些个全球专家会诊的医生和各国政府都是庸医,否则所谓的W形应该是杞人忧天,这是第三个。

然后我的看法是什么的,我们应该是什么呢,实际上它也不是一个U型,U型什么呢,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跌入谷底,中国政府开始救市,在底部徘徊一段时间,然后迅速走出谷底,然后直线上升,实际上也不是这样的。为什么不是这样的呢,我们实际上的情况应该是这样的,也就是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宏观经济迅速跌入谷底,然后随着政府开始救市,然后经济可能在底部徘徊一段时间,然后随着中国经济开始复苏,大家注意,然

后中国经济可能是这样的。所以的话,什么概念,这里面就告诉什么呢,也就是说前面我们走出的是U型的左半边没有什么问题,目前属于右半边的一个进步的区域,比如可能在这种地方,但后市的话,它不会以一飞冲天的势头走出一个完全对称的U型,仍然是一个缓慢复苏的路径,也就意味着什么呢,走出来应该是一个抛物线的现状,大概是这样的,所以没法用字母去描述它。

(四)关于世界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

然而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关于世界经济形势的一个总体判断,我们怎么判断,我们注意美国从2009年的三季度开始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强势增长,其中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率高达5.7%,是六年以来的新高。与此同时整个世界经济2010年预计增长是3-到40%,2010年预计达到4.7%,中国经济在2010年预计增长10%,虽然我们定的目标是8%,但是像世界银行这些国际金融组织他们的预计是10%,大体上这样一个东西。所以这里面我们要注意的是什么,从全球经济来看,大家注意前些年当美国经济增长达到百分之二三的时候,我们就常说美国经济强劲增长,它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现在当美国经济增长率年率达到5.7%的时候,大家注意美国经济强劲增长已经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换句话说如果从内在的质量上来看,大家注意人家的年化的增长率是5.7%,加上美国这么大一个基数,搞不好人家比我们的8、9%还厉害,所以的话这个是值得注意的一个东西。如果美国经济的增长势头这么好的话,大家注意,整个世界经济就没有恶化的理由。所以欧盟出现的问题只是暂时的。相反中国可能现在增长的势头跟美国相比的话,我们可能还赶不上人家,为什么,也就是说人家增长率、增长速度达到这个水平的时候,大家注意人家还没有出现通货膨胀率过高,股市剧烈动荡等等一系列的问题,现在我们是也就是说经济仍然在高速增长,但是里面面临很严重的泡沫的问题,包括房价大幅度上涨导致的民生的压力的问题这些问题。所以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要比美国要多得多,因此我们这块增长的东西在今年这一年里面,实际上中国政府做了一个保守的估计,人家预测10%,我们定的目标8%,是比较现实的,大体上是这样一个东西,这是我们讲的第二个问题。

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摘要: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辆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由此可见,投资是国民经济增民经济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投资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一方面投资对经济增长有着不可替代的贡献,是经济增长动力之一,一方面经济增长又是扩大投资赖以存在的基础,对投资起决定作用。 关键词:投资经济增长 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含义。投资就是资本的使用和配置,它是一个变量运动和增值的过程。投资时经济主体为获取经济利益而垫付货币和其他资源于某项事业的经济活动。为了强调投资与资本的联系,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一书中对投资进行了定义:“对于经济学家而言,投资总是指实际资本的形成——增加存货的生产,或新工厂、房屋和工具的生产。”经济增长的含义。经济增长是也是一种综合的社会现象,经济学家对此也有着不同的解释,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一书中关于“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潜在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产出(GNP)的增加”的论述比较有代表性。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给经济增长做了一个经典性的定义,即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是指提供给居民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能力的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的技术和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调整的基础上。 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投资的两个方面来实现的,即投资需求效应和投资供给效应来实现的。在投资过程中和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不断运用资金,购买生产资料如电力、水泥、钢材、电力等,从而导致对投资品和消费品的大量需求,引起国民经济中需求总量的增加,推动相应行业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投资的供给效应表现为投资项目建成后投入使用,会扩大社会的生产能力,从而给社会生产处更多的产品,导致国民经济供给总量的增加,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由此可以看出,投资对经济增长既有供给效应,又有需求效应,既会促进经济增长,又会诱发经济波动,具有“双刃剑”的作用。投资应服从和服务于消费,消费产生需求,投资产生供给,投资像细线能拉不能推。我们在处理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时,既要重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又不能盲目扩大投资:既要重视投资的需求效应,也要重视投资的供给效应。投资的项目或形式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其中起着主要作用的是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对宏观经济的作用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短期的需求效应,即投资是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投资增长能够直接拉动总需求的增长,从而带动总产出水平的增长。二是长期的供给效应,也就是从供给方面来说,投资可以形成新的后续生产能力,并且为长期的经济增长提供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由此不难得出结论,投资不但创造了当年国民经济总需求而且增加了下一年国民收入的总供给。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均表明,要想持续扩大社会再生产,必须增加固定资产、改善劳动手段和提高技术水平。我国的投资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以通过近年来的投资率可以通过一些数据来表明:我国投资率80年代前期34.1%,后期增加到36.8%,90年代的平均水平为38.6%,2001年投资贡献率为46%左右,2002年提高到70%,由此可以看出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我国经济增长已离不开投资的贡献。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另一方面只有经济增长才能给扩大投资提供坚实的基础,没有经济增长,投资就成了无源之水。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使投资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在现实中必然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盲目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以及采取合理途径从而发挥投资的积极作用。首先,现阶段我国的众多小型企业以及个人为了盈利投资的方式呈现出不科学性和盲目性导致经济的不正常发展,所以解决投资的盲目性从而保持适度投资规模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现阶段保持投资的稳定增长,避免经济的剧烈波

技术方案经济效果评价

1Z101020技术方案经济效果评价 一、技术方案经济效果评价基本内涵 技术方案是工程经济最直接的研究对象,获得最佳的技术方案经济效果则是工程经济研究的目的。 经济效果评价就是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行业、地区发展规划的要求,在拟定的技术方案、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技术方案的财务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为选择技术方案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表3-1 技术方案经济效果评价基本内涵 1Z101021经济效果评价的内容 基本内容 方法与程序 方案与计算期 1Z101022 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1Z101023 投资收益率分析 1Z101024 投资回收期分析 1Z101025 财务净现值(FNPV )分析 1Z101026 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分析 1Z101028偿债能力分析 图3-1 基本知识结构 总投资收益率(ROI ) 资本金净利润率(ROE ) 借款偿还期(P d ) 利息备付率(ICR ) 偿债备付率(DSCR ) →1Z101027 基准收益率的确定

二、经济效果评价内容与操作程序

2009年真题] 建设技术方案财务评价时,可以采用静态评价指标进行评价的情形有( )。 A.评价精度要求较高 B.技术方案年收益大致相等 C.技术方案寿命期较短 D.技术方案现金流量变动大 E.可以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答案:BCE 偿债能力分析 利息备付率ICR 偿债备付率DSCR 借款偿还期P d 静态盈利能力分析 总投资收益率ROI 资本金净利润率ROE 投资各方现金流量分析 (投资各方IRR ) 图3-2 经济效果评价的内容与操作程序 融资前分析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融资后分析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考卷与答案

1、按收入法计算GDP,包括( ) A.出口; B.资本消耗补偿; C.进口; D.政府购买. 2、本国国外净要素收入大于零,则( ) A.GNP=GDP; B.GNP=NI; C.GNP>GDP; D.GDP>GNP. 3、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4,那么( ) A.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8; B.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6; C.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2; D.边际消费倾向等于 0.4. 4、下列哪一种情况不会使收入水平增加( ) A.自发性支出增加; B.自发性税收下降; C.自发性转移支付增加; D.净税收提高. 5、当r=10%,货币乘数为( ): A.4; B.6; C.8; D.10. 6、一般地说,位于IS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 ) A.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 B.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 C.投资等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 D.不易确定. 7、在古典区域内货币政策效应( ) A.等于零; B.最小; C.为一常数; D.最大. 8、若货币需求函数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10,则会使LM( ) A.右移10k; B.左移10k; C.右移k/10; D.左移k/10 9、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右移,若要使均衡收入变动接近LM的移动量,则必需:() A.LM平缓IS陡峭; B.LM和IS一样平缓; C.LM陡峭,IS平缓; D.LM和IS一样陡峭. 10、按哈罗德增长模型,要使经济在充分就业情况下稳定增长,条件是( ) A. G=Gw; B.G=Gn; C.G>Gn; D.G=Gn=Gw.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图示政府购买的变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2、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货币市场均衡的调整如何? 3、利用产品市场均衡条件,推导IS模型。 4、比较说明乘数和加速数的异同点。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经济学系做1、3题,其他各系做1、2题) 1 图示说明产品市场及货币市场的失衡及均衡调整过程。 2、什么是通货紧缩。在严重的通货紧缩形势下,政府应采取何种经济政策来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3、比较说明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模型、新剑桥模型的异同点。 六、计算题(第题10分,共20分) 1、假设:某经济社会的b=0.75,t = 0.2,如果该经济社会此时存在1000¥的通货紧缩缺口,用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填补缺口,政府支出的变动额是多少? 2、假定某社会消费为C=100+0.8Y,投资I=150–6r,货币供给M=150(价格水平为1),货币需求L=0.2Y–4r. 求(1)IS曲线和LM曲线;(2)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利率与收入。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A、国内生产净值 B、个人收入 C、个人可支配收入 D、国民收入 E、国内生产总值 2、下列哪一项应计入GDP中: A、面包厂购买的面粉 B、购买40股股票 C、家庭主妇购买的面粉 D、购买政府债券 E、以上各项都不应计入。 3、计入GDP的有: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折算合成的收入 B、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C、出神股票的收入 D、晚上为邻居照看儿童的收入 E、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困难补助收入 4、在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中的注入因素是A、投资;B、储蓄;C、净税收;D、进口。 5、政府支出乘数A、等于投资乘数B、比投资乘数小1C、等于投资乘数的相反数D、等于转移

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以内蒙古1985年—2005年的统计数据为例 摘要: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单位根检验、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然后对内蒙古1985—2005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反映两者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经济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同时得出滞后一期的误差修正项对长期稳定趋势的偏离起到了比较明显的收敛作用。 关键字:固定资产投资;国内生产总值;协整;误差修正模型 一、问题的提出与分析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逐步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加大,从而引起投资率上升、消费率下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发展的经济发展阶段,积累和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投资拉动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需要保持投资较快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2%,超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14.5%的增速,在保证GDP年均增长9.4%的同时,也使得投资率保持较高水平。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对投资拉动的依赖较强,投资率高于国外相同发展阶段水平,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不仅会造成消费对投资的制约,影响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而且可能诱发通货膨胀,导致宏观经济大起大落。因此,现阶段就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对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提出政策建、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等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方法的选择 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国外许多著名经济学家提出了不少理论及模型,最具代表性的有: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哈罗德—多马模型、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加速数理论及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他们都把投资视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以上这些理论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投资理论的进步和发展,然而它都缺乏严格统计意义上的逻辑论证。本文通过研究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在数量上的依存关系,发现从长期来看,二者都有趋同的上升趋势,体现出长期均衡发展的特点。(如图一:GDP与FAI关系图)因此,本文采用符合这一特点的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反映二者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选取内蒙古1985年至2005年间的数据进行分析。 (三)理论综述 在对经济现象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时,一般都要求所用的时序资料是平稳的,否则将会产生“伪回归”问题。但是现实经济时序资料通常都是非平稳的,为了避免产生这种现象,传统的处理方法总是先对变量进行差分,然后对差分序列进行回归,这样做可能会导致所研究变量间长期关系信息的损失,而这些信息对分析问题又是必要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美国经济学家、纽约大学金融学教授罗伯特?恩格尔和英国经济学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荣誉教授克莱夫?格兰杰于1987年正式提出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该理论的问世可以极大地避免“伪回归”问题。

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

现代商业MODERN BUSINESS 142区域经济District economy 一、理论基础从概念上讲,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潜在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或国民收入的增加。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投资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而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所谓的固定资产投资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即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固定资产再生产过程包括固定资产更新(局部和全部更新)、改建、扩建、新建等活动。在理论上, 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一方面, 经济增长水平决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水平; 另一方面, 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对经济总量增长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 用。二、模型建立及数据分析(一)模型建立在经济活动中许多经济变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性,其中一个变量的变化 会引起与其相关变量的变动。在宏观经,济学中从增长理论的研究可知固定资产投资与生产总值之间也同样存在着关联作 用,为研究他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拟建立一元回归方程: Yt=B1+B2Xt+ut,t=1,2,3…n(1) 其中Yt为地区生产总值(GDP),Xt为固定资产投资(I);B1, B2为待测参数,ut为随机干扰项。所以以上(1)式也可以写成:GDPt=B1+B2It+ut ,t=1,2,3…n(2)(二)数据分析1、相关性分析:相关分析是对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分析,其主要目标是考察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内在依存关系,并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通过绘制散点图判断因变量和自变量 之间有无明显线性关系,通过选取2002到2008年数据作图,如下:从上海市GDP总量和固定资产投资相关性的散点图可见,多数年份的散点都分布在一条直线附近,可以基本判定GDP总量和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线性相关。2、数据回归分析选取上海的数据,对LnGDP和LnI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行回归分析 运用最小二乘法估计,结果如下:LnGDP=2.527401+0.768019LnIS= 0.188076 0.029487T= 13.43819 26.04617R-squared=0.963089结果表明LnGDP和LnI有协整关系,也就是说上海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序列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回归系数0.768019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增加1%,GDP总值增加约0.768019%,从回归系数看固定资产投资对GDP增长的影响很显著。三、结论及政策建议1、通过运用回归分析,得知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与区域生产总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固定资产每增加一个百分点,GDP就相应增加0.768个百分点。所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能较好地反映了实际情况。2、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在拉动经济增长的消费、投资和进出口“三驾马车”中,固定资产投资是上海市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拉动因素。固定资产投资的不断加大,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反之,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足,将制约经济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具有多级传导和扩散的功能,通过对相关产业的影响,拉动经济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不仅可直接促进工业,房地产等行业生产的增长,对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品市场的繁荣也起到了间接的推动作用。为了实现上海经济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必须在调整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和优化投资结构上进行重点突破。固定资产投资 与经济增长关系 【文章摘要】以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理论为依据,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 对上海 市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固定资产投资是刺激经济的主要手段,拉动经济增长作用越来越强。【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国民生产总值;经济增长;计量经济学模型王悦然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200241 【参考文献】1、王勇 固定资本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经济师》2004 年第11 期2、杨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现状与发展分析《建筑经济》2007年第6 期3、上海经济社会统计年鉴 2002

一建《工程经济》考点:技术方案经济效果评价.doc

2018年一建《工程经济》考点:技术方案经 济效果评价 为您整理“2018年一建《工程经济》考点:技术方案经济效果评价”,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2018年一建《工程经济》考点:技术方案经济效果评价 1、经济效果评价的内容 ⑴、所谓经济效果评价就是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行业、地区发展规划的要求,在拟定的技术方案、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技术方案的财务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为选择技术方案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⑵、在实际应用中,对于经营性方案,经济效果评价是从拟定技术的角度出发,根据国家现行财政、税收制度和现行的市场价格,计算拟定技术方案的投资费用等。 ⑶、对于非经营性方案,经济效果评价应主要分析拟定技术方案的财务生存能力。 ⑷、独立型与互斥型方案的区别(了解即可) ①、

独立型:这种对技术方案自身的经济性的检验叫做“绝对经济效果检验”即不需要横向比较 ②、 互斥型:包含两部分内容1、考察各个技术方案自身的经济效果,即进行“绝对经济效果检验”。2、考察那个技术方案相对经济效果最优,即“相对经济效果检验” ⑸、技术方案的计算期是指在经济效果评价中为进行动态分析所设定的期限,包括建设期和运营期。 ⑹、运行期分为投产期和达产期两个阶段 ⑺、运营期一般应根据技术方案主要设施和设备的经济寿命期(或折旧年限)、产品寿命期、主要技术寿命期等多种因素综合确定 2、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⑵、静态分析指标的最大特点是不考虑时间因素 ⑶、静态指标的适用范围 1 对技术方案进行粗略评价 2 对短期投资方案进行评价

2011.4投资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011年4月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投资经济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嵌资经济学在投资学科体系中居于基础科学地位,它是一门()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证券投资学 D。投资项目管理学 2.非生产经营性投资的特点是() A。回收性 B。非回收性 C。盈利性 D。非财政性 3.调控投资的金融政策和手段,主要是指在以下哪种体制下的货币政策体系() A。中央银行B。财政预算C。商业银行D。政府主导 4.用决策树法进行投资项目决策时,决策点用以下符号表示() A。□ B 。О C。△ D。▽ 5.投资决策主体依照惯例而进行的决策是() A。确定型投资决策B。风险型投资决策 C。非常规投资决策D。常规投资决策 6.项目建成后,对社会的收人分配、劳动就业、科技进步、生态平衡等方面所做的贡献是()A。投资的经济效益 B。投资的财务效益 C。投资的社会效益 D。投资的实物效益 7.当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社会折现率时,较优的方案为() A。投资大的方案 B。投资小的方案 C。折现期长的方案 D。折现期短的方案 8.研究和分析当影响项目投资效益的各个主要因素发生变化时,拟建项目的投资效益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以便为正确的投资决策提供服务的工作是() A。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 B。投资项目敏感性分析 C。投资项目风险分析 D。投资项目概率分析 9.制约投资供给总量供给的最主要因素是() A。国民收入积累率 B。投资率 C。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 D。经济增长 10.资投区域结构优化的目标是() A。利润最大化 B。规模最大化 C。结构合理化 D。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11.实以际产量表示的盈亏平衡点BEPQ越值小,说明该项目承受生产规模变动风险的能力() A。越小 B。越大 C。中等 D。不受影响 12.按表现形式的不同,投资效益可分为() A。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 B。投资实物和投资价值经济效益 C。投资消耗和投资占用经济效益 D。投资静态和动态经济效益 13.实现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国民经济现代化的迫切要求是() A。大力发展第一产业 B。大力发展第二产业 C。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D。三大产业同步发展 14.资投区域结构优化的措施主要是() A。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B。调整落后地区投资结构 C。提高落后地区投资比重 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第二章技术方案经济效果评价

第二章技术方案经济效果评价 第一节(技术方案)经济效果评价的内容 一、经济效果评价的基本内容 1.简述经济效果的评价的基本内容? 答:经济效果评价的内容一般包括: (1)盈利能力; (2)偿债能力; (3)财务生存能力。 经济效果评价是对技术方案的财务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为选择技术方案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简述技术方案盈利能力分析的对象和分析指标? 答:(一)技术方案盈利能力分析的对象:技术方案计算期的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 (二)技术方案盈利能力的分析指标包括: (1)财务净现值; (2)财务内部收益率; (3)静态投资回收期; (4)总投资收益率; (5)资本金净利润率。 3.简述技术方案偿债能力分析的对象和分析指标?答:(一)技术方案偿债能力分析的对象: 财务主体 (二)技术方案偿债能力的分析指标主要包括: (1)利息备付率; (2)偿债备付率; (3)资产负债率; (4)借款偿还期; (5)流动比率; (6)速动比率。 4.简述技术方案的财务生存能力分析对象及分析指标? 答:财务生存能力分析也称资金平衡分析: (一)对象: 分析技术方案是否有足够的净现金流量维持正常运营,以实现财务可持续性。 (二)根据: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三)计算指标:净现金流量和累计盈余资金。 (四)判别标准: 基本条件:有足够的经营净现金流量必要条件:整个运营期内,允许个别年份的净现金流量出现负值,但累计盈余资金不能出现负值。 (五)经营性技术方案分析的内容对于经营性方案,现行市场价格,分析拟定技术方案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财务生存能力,据此考察拟定技术方案的财务可行性和财务可接受性, (六)非经营性技术方案分析的内容对于非经营性方案,经济效果评价应主要分析拟定技术方案的财务生存能力。 二、经济效果评价的方法 5.简述经济效果评价的方法? 答:(一)经济效果评价的基本方法: (1)确定性评价。 (2)不确定性评价。 (二)按评价方法的性质分类 (1 )定量分析。 (2)定性分析。 (三)按评价方法是否考虑时间因素分类: (1)静态分析。(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2)动态分析。(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四)按评价方法是否考虑融资分类: (1)融资前分析(不考虑融资方案,分析投资总体获利能力); (2)融资后分析(在拟定的融资条件下,分析三个能力,以便融资决策。) (五)按技术方案评价的时间分类: (1)事前评价(实施前); (2)事中评价(实施过程中的跟踪评价); (3)事后评价(实施完成后的后评价)。 6.简述按照是否考虑融资分类?答:步骤:融资前分析;初步确定融资方案;融资后分析。 (一)融资前分析 (1)不考虑融资方案,分析投资总体获利能力; (2)编制技术方案投资现金流量表,计算技术方案投资内部收益率、净现值和静态投资回收期等指标; (3)初步投资决策和融资方案的依据和基础。 (二)融资后的分析以融资前和初步的融资方案为基础,考察技术方案在拟定融资条件下的盈利能力、

西方经济学试卷及答案(南开)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 1、若一条直线形的需求曲线与一条曲线型的需求曲线相切,则在切点处两曲线的需求价格弹性()。 A. 相同 B. 不同 C. 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D. 依切点所在位置而定 2、总效用曲线达到顶点时,( )。 A. 边际效用曲线达到最高点; B. 边际效用为零; C. 边际效用为负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要素的市场需求曲线不能用横向加总单个厂商要素需求曲线的方法导出,是因为()。 A. 行业产品的需求会发生变化 B. 厂商的需求曲线缺乏弹性 C. 行业产品的价格会因供给变动而变化 D. 其他原因。 4、全部收入用于购买x,y,z三种商品。在x商品价格上升时,对y商品的需求变化表述正确的为()。 A. y与x替代,并且为正常商品时,需求一定增加 B. y与x替代,并且为低档品时,需求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C. y与x互补,并且为奢侈品时,需求一定减少 D. y与x互补,并且为低档品时,需求一定减少 5、有关企业成本的表述,不正确的说法为()。 A. 边际成本是追加生产一单位商品所花费的成本 B. 可变成本加固定成本构成总成本 C. 在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其斜率为零 D. 平均成本曲线通过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6、严格地说,边际消费倾向是表示()。 A.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量也增加的现象 B. 收入增量与消费增量之间的关系 C.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增量相对减少的现象 D. 收入总量与消费总增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7、货币中性是指()。 A. 货币供给量对价格水平的影响是温和的 B. 货币供给量对总产量的影响不大 C. 货币供给量对价格水平没有影响 D. 货币供给量对总产量没有影响 8、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之一是()。 A. 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居民的实际财富下降,他们将增加消费 B. 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居民的实际财富增加,他们将增加消费 C. 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居民的实际财富下降,他们将增加消费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5.10

封面

目录 (一)、背景简介 (6) (二)、文献综述 (6) (三)、分析思路和方法 (7) (一)、我国FDI的发展历程 (8) 1.缓慢增长阶段(1983-1991): (8) 2.快速增长阶段(1992-1995): (8) 3.调整稳步发展阶段(1996-2001年): (9) 4.高速增长阶段(2002-2011): (9) (二)、FDI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9) 1.外商涉及的产业领域越来越广,且趋向独资化 (9) 2.外商投资区域格局变化较小 (10) 3.香港和自由港的资金投入占外商直接投资比重增加 (11) 4.我国房地产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为显著 (11) 5. 2012年我国吸入外资额持续下降,吸收外资压力增大 (12) (一)、增加资本供给,弥补建设资金 (13) (二)、增加财政税收,提高外汇储备 (13) (三)、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经济活力 (13) (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升级 (14) (一)、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15) (二)、级济发展服务业,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 (15) (三)、建立健全外商直接投资的法律法规体系 (15)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学生姓名:指导老师:

一、直接投资的概念和特点 (一)、背景简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国际资本流动日益活跃,直接投资(FDI)成为主要的资本流动方式,也成为发展中国家获取外部资本的主要渠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国经济这种持续快速增长,与改革开放以来所推行的市场化改革,特别市所有制改革密切相关。FDI大量涌入我国,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吸引FDI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直接投资吸收国,外资成为了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可缺少的拉动力。那么,我们有必要清楚地知道,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到底带来了哪些好处,收到了什么样的经济效应,并且应该弄清楚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到底有多大。同时要清楚的认识到,在我国的经济建设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积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来加快经济建设。 研究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经济效应重点在于探讨FDI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影响这些效应的因素是什么和这些效应产生的机制和路径是怎样的。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体现为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根据以往有关FDI和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从经济理论的发展中挖掘FDI对增长作用的思想渊源;从我国经济增长与FDI的关系进行考察,理清FDI与经济增长联系的脉络。此外,要重点研究我国FDI发展历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正负面影响,影响到什么程度,以及我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避免对本国企业的冲击。通过对我国FDI的现状、我国FDI存在的问题及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双重影响的研究,为我国进一步执行合理的FDI政策和经济发展方针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因此,研究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文献综述 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增长效应的分析与探讨,主要形成里两大派系。一是以Solow为代表的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外国直接投资知识增加了资本积累,因为只能对短期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政策性变量对经济增长只产生短期作用。因此,任何鼓励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都是短效的。另一种是以Barro,Sala.I.Martin为代表的内生增长理论,认为通过某种渠道,外国直接投资可以对经济增长产生长期作用。按照内生增长理论,政策变量可以

投资经济学试卷习题与包括答案.doc

2008 年 4 月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投资经济学试卷( 课程代码508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未选均无分。 1、投资者通过购买有价证券以使其增值的投资行为是() A 企事业单位投资B个人投资 C 经济性投资 D 金融性投资 2、债券投资属于() A 金融性投资B经济性投资C积极性投资D消极性投资 3、我国改革前后的实践证明,对如下因素确定不同而导致的不同投资体制,投资效率是大不相同的() A 投资主体B投资渠道C投资方式D投资范围 4、决策所涉及的外部因素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但这种不可控因素所发生的作用程度引发的各种自然状态 出现的概率可以估算,我们称之为() A 确定性投资决策B风险型投资决策C非确定性投资决策D非常规投资决策 5、投资大中型项目的决策程序一般包括提出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评估、项目审批四个 步骤,其投资主体为() A 企业B国家C社团D个人 6、某企业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其生方案、产品销路情况及不同情况下的收益如下表: 自 然状态 销路好销路一般销路差 方案 改进生产线180 120 -40 新建生产线240 100 -80 与其他企业协作100 70 16 如果按照最小最大后悔值法,应选择方案() A 改进生产线 B 新建生产线 C 与其他企业协作 D 改进生产方案 7、从整个国民经济的角度,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考察项目投资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称为() A 投资的经济效益 B 投资的财务效益 C 投资的社会效益 D 投资的实物效益 8、当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 >社会折现率时,较优的方案是() A 投资大的方案 B 投资小的方案 C 折现期长的方案 D 折现期短的方案 9、以销售价表示的盈亏平衡点BEPP值越小,说明该项目承受风险的能力() A 越小 B 越大 C 中等 D 不受影响 10、投资需求总量适当与否,一般采用的评价指标是() A 国民收入积累率 B 投资供求差率 C 国定资产交付使用率 D 国内生产总值投资率 11、投资结构优化的目标是() A 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B 规模最大化 C 结构合理化 D 利润最大化 12、一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 第一产业的比重B第二产业的比重C第三产业的增长率D投资结构调整的适应性 13、投资项目的规模结构是指何种投资项目的投资额在全部投资额中所占的比重() A 大中小型B三次产业C农轻重D行业

政府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政府投资如何促进经济增长

政府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政府投资如何促进经济增长 对于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务等项目来说,由于这些行业或部门一般具有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收期长、风险大等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单纯依靠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往往难以达到有效率的供给水平,出现所谓的“市场失灵”。这在客观上要求政府介入,通过公共投资的方式配置资源,实现资源在各产业部门间的均衡配置,提高使用效率。所以从性质上讲,公共投资是弥补市场失灵的产物和有效手段。 政府公共投资虽然主要投向农业等基础产业和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讯、给水工程等基础设施,但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是经济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该领域的投资与资本形成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直接影响着经济各领域资源配置的效率水平,从而制约着经济增长。 公共物质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并且,两者的驱动机制更多地表现为公共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政府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科技研发等的支出,增加了经济中的人力资本存量,通过全要素生产率及外部效应等提高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 答:政府投资范围原则上应当主要包括如下领域: 第一类,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纯公共产品,如国防、司法、行政、邮政、防灾救灾、卫生防疫、大江大河治理、重大科研计划、消防、公共博物馆和图书馆等,政府部门的直接投资是这类产品的唯一供给方式。政府直接投资上述领域,并不意味着此类公共产品的全部投资与运营责任都需要政府部门承担。上述产品与服务领域仍然可以作更为细致的分类,将竞争性业务与普遍服务性业务分业经营。政府投资与补贴只负责保障提供普遍服务。政府也可以借助市场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优势与能力,来生产这些公共产品。 第二类,带有显著外部收益、能够创造社会公平的准公共产品和服务,如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基础教育、公共医疗卫生、公有住房、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这些领域可以是政府投资的范围,也可通过政府补贴和特许权经营引入非营利组织和企业投资经营。政府介入程度的高低取决于政府的财力及经营的效率,在政府财力有限和经营效率低下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借助社会及市场的力量。但是,社会化及市场化的范围和程度要有明确的限制,同时,要对社会化和市场化提供的公共产品及服务(准公共产品及服务)进行科学的规划、组织,并实行严格的监管和控制。当政府财力充裕的时候,政府部门应当在具有显著外部效应(如城市道路、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类,以电力、铁路、电信、地铁、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广播电影电视等为代表的自然垄断产品。这些产品和服务或具有排他性,或具有竞争性,存在着超额需求,消费者愿意直接付费,这就为社会资本通过市场供给提供了现实可能性。这些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供给形式可以有两种。其一,社会资本的完全供给,即公共产品的投资、生产以及运营由私人单独完成,私人通过收费的方式向消费者收取费用;其二,社会资本与政府的联合供给,政府对私人提供一定的补贴和优惠政策,或政府根据合同进行采购。此类产品和服务必须实施政府管制,包括价格管制和市场准入管制,以避免由于企业拥有市场垄断地位,或因厂商盲目竞争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阶段,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市

消费出口和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基于20072017年数据的SPSS统计分析

消费、出口和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2007-2017年数据的SPSS统计分析

1 引言 2007年以来,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至今余波未平。一方面,金融危机严重拖累中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通过供给侧改革和“一带一路”建设,努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中国经济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考验。但是,世界经济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经济依然面临着许多风险和挑战。 本文通过综合整理2007-2017年的数据,运用SPSS17.0分析消费、出口和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探讨今后经济发展的可行路径。经济增长、消费、出口、和投资分别用GDP、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净出口(即出口额-进口额)、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衡量,单位均为万亿元人民币,数据取自历年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 统计分析 2.1 基本情况 如图1所示,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总体上呈现增长态势。2017年,中国

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8万亿元人民币,较之2007年有较大幅度增长。消费和投资也有大幅增长,净出口的增长总体比较平稳。 表1 2007年中国GDP、投资、净出口和消费情况 图1 2007-2017年GDP、投资、净出口和消费增长态势 GDP 投资净出口消费 2 210 2 2291 20868 108488 2 4846 2 814 8 2 3919 2 4676 2 810 2 2761 23489 262394 2 931 2 6466 3352 3 332316 2 1238 28718 366262

2.2 描述性统计 通过SPSS运算得到如下结果: 根据运算结果,GDP的方差和标准差较大,说明2007-2017年,中国经济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净出口的方差和标准差最小,说明这十年来,波动比较小,增长比较平稳;投资和消费的结果表明两者也在经济增长的背景下有比较多的增长。 2.3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所谓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这三个因素和经济增长有一定具有某种相关关系。下面的散点图矩阵也揭示了“三驾马车”和经济增长的某种相关关系。

2011年7月投资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011年7月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投资经济学试卷 一、单选 1.企业和个人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其投资动因的支配因素是 A。经济动因 B。社会动因 C。政治动因 D。预期动因 2.非生产经营性投资的特点是 A。回收性 B。非财政性 C。盈利性 D。非盈利性 3.某企业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其生产方案,产品销路情况及不同情况下的收益状况如下表: 如果按照拉普拉斯法,应选择方案 A。改进生产线B。新建生产线 C. 与其他企业协作D。改进生产方案 4.财政用于投向基础设施等瓶颈产业和重点建设项目,以促进国民经济结构合理化,财政集中资金的方式为 A。企业债券 B。证券 C。国债 D。货币 5.具有全局性和长期性,且影响重大和深远的投资决策是 A。多元性投资决策 B。常规投资决策 C。战略性投资决策 D。战术性投资决策 6.按规定,每次招投标活动要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投标方参加投标,这体现了建设工程招投标的 A。平等性 B。开放性 C。直接性 D。竞争性 7.财务净现值的计算应注意选取恰当的计算期,折现期一般控制在 A.5-10年 B.10-15年 C.15-20年 D.20-25年 8.以年销售收人表示的盈亏平衡点中BEP越值大,该项目承受风险的能力 A。越小 B。越大 C。中等 D。不受影响 9.投资项目风险概率分析法中,应考虑的每种风险因素可能发生的概率总和 A。必须小于1 B。必须等于1 C。必须大于1 D。大于0小于1 10.投资再生产结构是指如下投资在投资总额中的比例关系 A。基本建设投资 B。更新改造投资 C。基本建设投资和更新改造投资 D。大中小型项目投资 11.宏观投资效益受哪种因素的影响,由此决定了生产潜力在多大程度上能发挥出来 A。投资体制是否健全 B。投资结构是否合理

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完)

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总投资收益率 投资收益率 静态分析资本金净利润率 (不考虑时间因素)静态投资回收期 盈利能力分析 财务内部收益率 动态分析 财务净现值 确定性分析 利息备付率 偿债备付率 借款偿还期 偿债能力分析资产负载率 经济效果评价 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 盈亏平衡分析 不确定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

投资收益率:衡量(技术方案获利水平)的评价指标 公式:00100I A R ?= R —投资收益率;A —年经收益额或年平均净收益额;I —投资 判别标准:若C R R ≥,则技术方案可以考虑接受;反之技术方案不可行(c R :基准投资收益率) 总投资收益率(ROI ):衡量整个技术方案的获利能力 公式:00100TI EBIF ROI ?= (高于同行业的收益率参考值,表明技术方案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投资收益率 EBIF —运营期内年平均息税前利润;TI —总投资(建设投资,建设起贷款利息,全部流动资金 资本金净利润率(ROE ):衡量技术方案资本金的获利能力 静态分析 公式:00100EC NP ROE ?= (高于同行业的净利润率参考值,表明技术方案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NP —运营期内年平均净利润,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EC —资本金 优劣:没有考虑投资收益的时间因素,忽视了资金具有时间价值的重要性;主要用在技术方案制定的早期阶段或研究过程,且计算期短, 不具备综合分析所需详细资料的技术方案 静态投资回收期(返本期):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以技术方案的的净收益回收期总投资所需要的时间,一般以一年为单位 公式: 0) (0 =-∑=t P t t CO CI t P —静态投资回收期;CI —现金流入量:CO —现金流出量:t )(CO -CI —第t 年净现金流量 判别标准:若c t P P ≤,技术方案可以考虑接受;反之,不可行 (c P :基准投资回收期) 优劣: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资本的周转速度。因此在技术方案经济效果评价中都要求计算静态投资回收期,以反映技术方案原始投资的

《投资项目评估》作业题参考答案

《投资项目评估》作业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在技术经济分析中,把各个时间点上实际发生的资金流出或资金流入称为现金流量。 2.设备更新的时期,一般取决于设备的技术寿命和经济寿命。 3.项目建设投资最终形成相应资产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 4.经济效果评价是投资项目评价的核心内容。 5.设备在使用(或闲置)过程中会发生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两种形式。 6. 进行资金等值计算中使用的反映资金时间价值的参数称为基准折现率 . 7.盈亏平衡分析的目的就是找出临界值,判断投资方案对不确定因素变化的承受能力,为决策提供依据。 8.静态评价指标主要用于技术经济数据不完备和不精确的项目初选阶段;动态评价指标则用于项目最后决策前的可行性研究阶段。 9.净现金流序列符号只变化一次的项目称常规项目。 10.基准折现率不仅取决于资金来源的构成和未来的投资机会,还要考虑项目风险和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 11.企业常用的计算、提取折旧的方法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产量)法和加速折旧法等。 12.资本回收系数与偿债基金系数之间存在 A/P ,i ,n)=(A/F ,i ,n)+i 13.内部收益率的经济涵义可以这样理解:在项目的整个寿命期内按利率i=IRR计算,始终存在未能收回的投资,而在寿命结束时,投资恰好被完全收回。 14. 经营成本=总成本费用- 折旧与摊销费 - 借款利息支出 . 15. 影响资金时间价值的大小是多方面的,从投资角度来看主要有投资收益率、通货膨胀因素、风险因素。 16.在技术经济分析中,一般采用复利计息. 17.如名义利率为r,一年中计息次数为m,实际利率为I,则它们的关系是 I=(1+r/m)m-1 . 18.现金流量图中时间轴上的点称为时点 .通常表示的是该年的年末 . 19.将未来某一时点的资金金额换算成现在时点的等值金额称为折现或贴现 . 20.企业投资活动有三种资金来源: 借贷资金 , 新增权益资本 ,和企业再投资资金 . 21.NPVI指标仅适用于投资额相近且投资规模偏小的方案比选. 二.简答题 1。在决策时为什么不考虑沉没成本? 答:沉没成本是指以往发生的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经济活动在时间上是具有连续性,但从决策的角度上看,以往发生的费用只是造成当前状态的一个因素,当前状态是决策的出发点,要考虑的是未来可能发生的费用及所能带来的收益,未来的行动才会受现在所选方案的影响,而沉没成本是过去发生的,目前决策不能改变的,与技术经济研究无关;同时,不考虑沉没成本并不会影响决策的正确性,所以在决策时,不考虑以往发生的费用—即沉没成本。 2。在学习评价方法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应注意: 1)应深刻理解公式中各项费用及计算结果的经济含义; 2)要正确掌握不同方法的使用范围,及各方法间的可比条件; 3)能正确地运用计算结果进行经济分析和决策; 3。你认为动态评价指标有哪些优点? 答:1)能全面反映资金的时间价值; 2)考察了项目在整个寿命期内收入与支出的全部经济数据; 4.什么是技术?什么是经济?技术经济学中的经济含义主要是指的什么? 答:技术是指人们改造自然、从事生产的手段和知识的总和,是人们运用科学知识的一种“艺术”。经济是泛指社会生产、再生产和节约。 技术经济学中的经济是指技术的经济效果,是指通过采用的技术方案、技术措施和技术政策所获得的经济效果。 5。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的概念在项目决策中有什么价值? 答:机会成本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寻找出利用有限资源的最佳方案,可以看成是一种对得失的权衡;而沉没成本的目的是提醒人们,在进行一项新的决策时要向前看,不要总想着已发费而不能收回的费用,而影响未来的决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