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细胞增殖课后题答案free

第十章细胞增殖课后题答案free
第十章细胞增殖课后题答案free

第11章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1.高等生物内所有细胞依繁殖状态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征?

答:大体可以分为四类:

(1)G1期细胞(DNA合成前期):细胞代谢活跃,细胞生长、体积增大,主要进行大部分蛋白质和RNA的合成工作。

(2)S期细胞(DNA合成期):此阶段细胞内完成DNA的复制,以及组蛋白、非组蛋白合成与核小体结构的复制。

(3)G2期细胞(DNA合成后期):此阶段的细胞做分列前的最后准备,合成周期蛋白、微管蛋白等。

(4)M期:细胞进入分裂过程,分裂中,细胞内生化合成活动减弱,例如:RNA合成停止,蛋白质合成减少,此期仍有少量非组蛋白合成。又分前、中、后、末四个状态。

(a)前期

主要事件:染色体凝缩,分裂极确定,核仁解体和核膜消失。

(b)中期

此期染色体全部移到赤道板位置排列“染色体列队”,是由于以两极对染色

体牵引为动态平衡所致。

(c)后期

此期主要事件:染色体着丝粒粒区纵向断裂,一分为二。两姐妹染色单体分

别趋向两极。

(d)末期

此期的主要事件:子核形成的胞质分裂。胞质分裂是指核分裂以外的细胞质

部分分裂。动物细胞是以中部缢缩方式,而植物细胞是以形成细胞壁方式进

行胞质分裂的。

2.运用3H—TdR的脉冲标况技术如何测定推测细胞周期?

答:此内容不考,飘过。

P.S.要看看细胞周期同步化的内容。

3.简述细胞周期中DNA、RNA,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的合成概况。

答:见习题1。

4.细胞周期中有哪几个重要的检验点,各有何作用?

答:所熟知的有3个检验点:

(1)G1->S的检验点:检查G1期的蛋白质、RNA合成工作是否完成。细胞增殖行为会在G1期之后发生分歧,分为周期细胞和G0期细胞或终端分化细胞。

(2)G2->M期的检验点:检查M期之前的物质、能量准备工作,并进行G2向M期的转变。该过程由CDK激酶进行调控,CDK1使组蛋白H1磷酸化,促进染色质凝

集;使核纤层蛋白磷酸化,使核纤层解聚;核仁蛋白磷酸化,促使核仁解体等

等。

(3)中期到后期转换点:主要检查纺锤体的装配是否完成。

5.何为PCC现象,PCC的几种不同现象说明什么?

答:PCC即染色体超前凝集现象。G1、S、G2期的细胞与M期的细胞融合后,他们的染色体分别呈单线、粉末和双线状。这说明M期细胞中有细胞的促成熟因子(MPF)。

6.解释CDK活性调控规律及在细胞周期中导致的下游事件?

答:CDK激酶由两部分组成:催化亚单位:CDK和调控亚单位:周期蛋白。我们所熟知的G2/M 期调控是由CDK1/周期蛋白B完成的。P34cdc2是cdc2基因的产物——P34蛋白,其单独存在时无激酶活性,当进行M期时与细胞周期蛋白B相结合。其Thr14,Tyr15,Thr161磷酸化,随后在磷脂酶cdc25c的催化下Thr14,Tyr15去磷酸化,才表现出CDK激酶活性,但到分裂中期以后,由于Cyclin的脱落,经S期促进因子APC作用,周期蛋白循泛素化途径降解,导致其激酶活性丧失。

MPF导致的下游事件:

分裂前期:染色体凝集,核纤层解聚,核仁解体,纺锤体开始组装等。

分裂末期:染色体分离、解螺旋,核膜核纤层重建,纺锤体解体,胞质分裂等。

7.概述简数分裂基本特征及生物意义。

答:基本特征:是生殖细胞成熟过程中的特殊有丝分裂,其特点是:一次DNA复制,连续两次细胞分裂,结果为染色体数目减半。

其生物学意义:

(1)是使亲代与子代之间的染色体数目保持恒定,遗传稳定性,保持物种的稳定遗传。

(2)在其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随机组合,以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局部区域的交换重组,从而增加遗传变异,增强生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遗传变异性)。

8.说明分裂期的染色体分裂向两极移动的机理。(详见书上P411文字和P412图)

答:简单说就是:动粒微管动粒端解聚将染色体拉向两极;连续微管重叠区上的马达蛋白向微管正极运动,使连续微管变长,推动胞质分裂。

9.简述联会复合体的结构与功能。

答:同源染色体配对的过程称为联会。在联会部位形成的一种特殊结构即联会复合体(SC)。

联会时,同源染色体之间纵向平行联结在一起,电镜下可见,其联结间隙中有SC结构,这种亚微结构在各种动、植物中都基本一致。SC主要由碱性蛋白质组成,含有RNA 及微量DNA。其结构形式为:在紧密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间隙两侧,各有一条深色的纵向分布的侧生组分,这两条侧生组分之间是100nm宽的明亮中间区,向中间区中央有一条较浅的纵向分布的中央组分,其次,在侧生组分与中央组分之间又横向排列有许多L-C纤维,所以SC结构像“梯子”。

SC的功能:

1.维持同源染色体精确配对的结构

2.确保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DNA片段交换的机构

细胞增殖及细胞活力检测方法

细胞增殖及细胞活力检测方法 目前主要有两种用于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方法。一种是直接的方法,通过直接测定进行分裂的细胞数来评价细胞的增殖能力。另一种是间接的方法,即细胞活力(cell viability)检测方法,通过检测样品中健康细胞的数目来评价细胞的增殖能力。显然,细胞活力检测法并不能最终证明检测样品中的细胞是否在增殖。如细胞在某一培养条件下会自发启动凋亡程序,但药物的干扰可抑制凋亡的发生;这时若采用细胞活力检测法,显然可以区分两种条件下的细胞数量,但我们并不能从药物干扰组细胞数大于对照组的事实说明药物可促进细胞增殖的结论。所以最直接的证据应该采用方法一。 用于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最经典的方法是用氚标记的胸腺嘧啶核苷处理细胞,再检测DNA链中氚含量。若细胞具有增殖能力,DNA合成过程中将会采用氚标记的胸腺嘧啶核苷作为合成原料,因此检测细胞DNA链内标记核苷酸的量可判断细胞是否进行DNA 的合成。 但更为常用的方法是BrdU检测法。用BrdU预处理的细胞中,BrdU可代替胸腺嘧啶核苷插入复制的DNA双链中,而且这种置换可以稳定存在,并带到子代细胞中。细胞经过固定和变性处理后,可用免疫学方法检测DNA中BrdU的含量(如采用鼠抗BrdU单克隆抗体特异识别BrdU,再采用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山羊抗鼠IgG二抗标记,最后用比色法或荧光的方法进行定量测定),从而判断细胞的增殖能力。Calbiochem/EMD公司提供一种BrdU检测试剂盒,以微孔板的形式,合并所有清洗、固定、变性的步骤以单一试剂当中。比色检测在一抗二抗标记后在450nm下读数,

所有操作在3小时内结束。而且该试剂盒的灵敏度与市场上其他同类产品相比是最强的。1000个细胞以上水平的检测只需用BrdU预孵育2小时,100个细胞则采用过夜预孵育,即可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 BrdU法的一个缺点是需要固定和变性等破坏DNA的处理。有些情况下,研究者可能希望在测定细胞增殖能力的同时检测细胞的总DNA含量,然而,在变性条件下,DNA 的双链结构将被破坏,DAPI和Hoechest 33342等核酸标记探针就不再能识别DNA,因而也无法估计DNA总量。Molecular Probes公司的Click-iT EdU检测试剂盒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方法不需要变性步骤,因为荧光探针标记的叠氮化物小分子,而不是庞大的抗体分子,可以很轻易的识别并结合未变性DNA双链中的EdU分子。采用BrdU方法时,你必须非常小心的去对DNA进行变性,才能一方面使BrdU抗体进入细胞,另一方面又保留足够的双链DNA分子来进行细胞周期的分析。有了EdU 后则不同,由于你不再需要变性,这一切都很简单了;另外,常常用于DNA变性的HCl,可能破细胞内坏蛋白的抗原识别位点,因而限制了BrdU检测法中同时检测其他蛋白的应用,但这种情况在EdU法中不存在。 图1:EdU及BrdU原理示意图(摘至invitrogen说明书) 在一些情况下,细胞活力的检测相当于细胞增殖能力的测定。用于细胞活力检测的方法又很多,这些方法主要采用特殊的试剂来测定细胞的代谢活力,Alamar Blue,MTT及其他四唑盐。它们通过检测细胞的氧化还原活性来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所以这是一种间接的方法。 Calbiochem的快速细胞增殖试剂盒,或者,严格来说,叫细胞活力试剂盒,采用一

细胞生物学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

细胞生物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作业一 ●一切活细胞都从一个共同的祖先细胞进化而来,证据是什么想像地球上生命进化的很早时期。可否假设那个原始的祖先细胞是所形成的第一个仅有的细胞 1、关于一个共同祖先的假说有许多方面的证据。对活细胞的分析显示出其基本组分有着令人惊异的相似程度,例如,各种细胞的许多新陈代谢途径是保守的,在一切活细胞中组成核酸与蛋白质的化合物是一样的。同样,在原核与真核细胞中发现的一些重要蛋白质有很相似的精细结构。最重要的过程仅被“发明”了一次,然后在进化中加以精细调整去配合特化细胞的特定需要。●人脑质量约1kg并约含1011个细胞。试计算一个脑细胞的平均大小(虽然我们知道它们的大小变化很大),假定每个细胞完全充满着水(1cm3的水的质量为1g)。如果脑细胞是简单的正方体,那么这个平均大小的脑细胞每边长度为多少 2、一个典型脑细胞重10-8g (1000g/1011)。因为1g水体积为1 cm3,一个细胞的体积为10-14m3。开立方得每个细胞边长2.1 × 10-5m即21 μm。 ●假定有一个边长为100μm,近似立方体的细胞 (1)计算它的表面积/体积比; (2)假设一个细胞的表面积/体积比至少为3才能生存。那么将边长为100μm,总体积为1 000 000μm3的细胞能在分割成125个细胞后生存吗 3、(1) 如图1所示,该细胞的表面积(SA)为每一面的面积(长×宽)乘以细胞的面数,即SA=100 μm ×100 μm ×6 = 60 000 μm2。细胞的体积是长×宽×高,即(100 μm)3=1 000 000 μm3因而SA/体积的比率=SA/体积=60 000μm/ 1 000 000μm= 0. 06 μm-1。 (2) 分割后的细胞将不能存活。125个立方体细胞应有表面积300 000μm2, SA/体积的比率为0.3。如果要使总表面积/体积达到3,可以假设将立方体边长分割成n份,每个小方块的表面积为SA l,总面积为SA t则有: 分割后的小方块表面积为SA l = 6 × (100/n) 2(1) 总面积为SA t = 6 × (100/n) 2 × n3(2) 根据细胞存活要求SA t/V = 3 (3) 即: 6 × (100/n) 2 × n3 / 1003 = 3 (4) 由(4)可知n=50,即细胞若要存活必须将其分割成125000个小方块。 ●构成细胞最基本的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 和完整的代谢系统。 4、基因组,细胞质膜和完整的代谢系统 图1 边长为100μm的立方体与分割成125块后的立方体

医学细胞生物学 课后思考题

课后思考题 1.请描述细胞的发现与“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1604年荷兰眼镜商詹森发明了第一台显微镜 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虎克最早观察到细胞 1675年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现活细胞 细胞学说:施来登和施旺 1、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细胞是生物体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 3、“细胞来源”:一切细胞只来源于原来的细胞,一切病理现象都基于细胞的损伤 2. 如何理解细胞生物学说在医学科学中的作用地位 细胞生物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基础理论。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有助于医学重大课题的解决,治病机理的阐明、诊断、治疗、预防都依赖于(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发展 4.简述DNA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结构特点: (1)两条脱氧核苷酸组成双链,为右手螺旋。两条单链走向相反,一条由5'-3',另一条由3'-5' (2)亲水的脱氧核糖——磷酸位于螺旋的外侧。 (3)双螺旋内侧碱基互补配对:A=T;C≡T;A+G=C+T(嘌呤数等于嘧啶数) (4)碱基平面垂直螺旋中心轴,每10对碱基螺旋一周,螺距 功能: (1)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遗传信息的载体; (2)表达:产生生物的遗传性状——作为模版转录RNA,从而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3)突变:产生变异,引导进化

6.试比较DND和RNA的异同 相同点: (1)其基本单位都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碱基构成 (2)都含有磷酸二酯键 不同点: (1)两者基本单位的五碳糖不同,DNA的是脱氧核糖,RNA的是核糖 (2)DNA的碱基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RNA的碱基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尿嘧啶 (3)DNA为双链,RNA为单链 7.试描述蛋白质的各级结构特征 (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 (2)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局部或某一段肽链的空间结构,由氢键维持。有以下几种构象单元: 1.α-螺旋:右手螺旋,每一周有3.6个氨基酸,螺距0.54nm 2.β-折叠:锯齿状,不同肽链间由氢键维系 3.其余有β-转角、无规则卷曲、π螺旋等 (3)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主要依靠R基团(侧链)间的相互作用维持 (4)蛋白质的四级结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多肽链所组成的蛋白质中各亚基的空间排列和相互接触的布局 8.简述膜脂和膜蛋白的类型以及各自的特点 膜脂: (1)磷脂:是细胞膜中最重要的脂类,通常大于膜脂总量的50%,磷脂酰碱基+甘油基团(鞘氨醇)+脂肪酸,前二者为极性头部(亲水),后者为非极性尾部(疏水) A 甘油磷脂:以甘油为骨架的磷脂类,因丙三醇柔性好,故甘油磷脂分子较柔软; B 鞘磷脂:以鞘氨醇为骨架的磷脂类。鞘氨醇分子刚性强,故鞘磷脂分子较硬(2).胆固醇,有极性头部(羟基)、非极性的固醇环和烃链。散布于磷脂分子间,其功能是增加膜的稳定性,调节膜的流动性 (3).糖脂:寡糖+鞘氨醇+脂肪酸 由糖基和脂类组成,占膜脂总量的5%以下。在神经细胞膜上糖脂含量较高,约占5-10%,糖脂也是两性分子。其结构与SM相似,只是由一个或多个糖残基代替了磷脂酰胆碱而与鞘氨醇的羟基结合 膜蛋白: 1.内在蛋白(整合蛋白):占膜蛋白的70-80%,是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运输蛋白、酶、受体等)。不同程度地镶嵌在类脂双分子层中,有的为跨膜蛋白。以疏水键和共价键镶嵌在膜内,与膜结合紧密

最新细胞生物学翟中和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细胞膜与细胞表面 1、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这些特征与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联系? 以极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的磷脂双分子层是组成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成分,蛋白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脂双分子层中或结合在其表面。生物膜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即膜的不对称性和膜的流动性:1)、生物膜结构的不对称性保证了膜功能的方向性,使膜两侧具有不同的功能,有的功能只发生在膜外侧,有的则在膜内侧,这是生物膜发生作用所必不可少的。如调节细胞内外Na+、K+的Na+—K+ATP酶,其运转时所需的ATP是细胞内产生的,该酶的ATP结合点正是处于膜的内侧面;许多激素受体等接受细胞外信号的则处于细胞外侧。2)、膜的流动性与物质运输、能量转换、细胞识别、药物对细胞的作用密切相关。可以说,一切膜的基本活动均在生物膜的流动状态下进行。 2、何为内在膜蛋白?它以什么方式与膜脂相结合? 内在膜蛋白又称整合膜蛋白,这类蛋白部分或全部插入脂双层中,多数为横跨整个膜的跨膜蛋白。它与膜结合的主要方式有:1)、膜蛋白的跨膜结构域与脂双层分子的疏水核心的相互作用。2)、跨膜结构域两端携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如精氨酸、赖氨酸等与磷脂分子带负电的极性头形成离子键,或带负电的氨基酸残基通过Ca+、Mg+等阳离子与带负电的磷脂极性头相互作用。3)、某些膜蛋白通过自身在细胞质基质一侧的半胱氨酸残基上共价结合的脂肪酸分子,插到膜双层之间,进一步加强膜蛋白与脂双层的结合力,还有少数蛋白与糖脂共价结合。 3、从生物膜结构模型的演化,谈谈人们对生物膜的认识过程。 生物膜结构模型的演化是人类认识细胞膜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随着实验技术和方法的改进而不断完善的:1)、1925年:质膜是由双层脂分子构成的;2)、1935年:提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明治式的质膜结构模型,这一模型影响达20年之久;3)、1959年提出单位膜模型,并大胆推测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单位膜构成;4)、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强调:①膜的流动性,膜蛋白和膜脂均可侧向运动;②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有的镶嵌在膜表面,有的嵌入或横跨脂双层分子。5)、“液态晶模型”和“板块镶嵌模型”等的提出,可看作是对流动镶嵌模型的补充。6)、1988年“脂筏模型”。从生物膜结构模型的演化过程可知,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入、逐渐完善的过程。 4、红细胞膜骨架的基本结构与功能是什么? 膜骨架是细胞质膜与膜内的细胞骨架纤维形成的复合结构。红细胞膜骨架蛋白主要包括:血影蛋白或称红膜肽,锚蛋白,带4、1蛋白和肌动蛋白。血影蛋白和肌动蛋白在维持膜的形状和固定其它膜蛋白的位置方面起重要作用。功能:参与维持细胞的形态,并协助细胞质膜完成多种的生理功能。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 1、比较载体蛋白与通道蛋白的特点。 1)、膜转运蛋白可以分为两类: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又称离子通道)。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辨别溶质。2)、载体蛋白是几乎所有类型的生物膜上普遍存在的多次跨膜的蛋白质分子。每种载体蛋白能与特定的溶质分子结合,通过一系列构象改变介导溶质分子的跨膜转运。具有高度选择性;具有类似于酶与底物作用的饱和动力学特征;对PH有依赖性。3)、离子通道有3个显著特征:①极高的转运速率②没有饱和值③非连续性开放而是门控的。离子通

细胞增殖练习题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一、选择题 1.要观察植物细胞的细胞板结构,所选择的细胞应处于有丝分裂的()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解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位置上由高尔基体形成细胞板逐渐扩展成为细胞壁,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答案:D 2.下列选项中,两类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均可呈周期性变化的是() A.蛙的红细胞与淋巴细胞 B.小鼠骨髓瘤细胞与皮肤生发层细胞 C.人的胚胎干细胞与成熟红细胞 D.牛的精细胞与精原细胞 解析:染色体数目呈周期性变化的细胞必须是能进行连续分裂的细胞,A选项中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无染色体变化;C选项中人的成熟红细胞、D选项中牛的精细胞都不再分裂;B选项中小鼠的骨髓瘤细胞与皮肤生发层细胞均能进行连续的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呈周期性变化。 答案:B 3.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对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DNA和染色体的数目增加一倍 B.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适于染色体计数和形态观察 D.细胞分裂末期,在细胞中央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一个由膜构成的细胞板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间期复制的结果是DNA含量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只发生在动物细胞和部分低等植物细胞中;细胞板没有膜结构。 答案:C 4.在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以及鸡的红细胞中均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A.中心体发出星射线 B.细胞膜中央凹陷 C.ATP合成 D.着丝点分裂 解析: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复杂的细胞器,所以不能分裂,但是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和ATP。蛙的红细胞能够进行无丝分裂,先核分裂,然后细胞膜中央凹陷,缢裂形成两个子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水和ATP。鸡的红细胞有细胞核和各种具膜的细胞器,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水和ATP。 答案:C 5.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以下操作和结论正确的是() A.剪取5 cm根尖,用酒精和吡罗红混合液解离染色 B.右图是高倍显微镜下调节细准焦螺旋看到的视野 C.持续观察,视野中的K细胞将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D.视野中,N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M细胞的一半 解析:解离时用的解离液是酒精和盐酸混合液,且剪取的根尖长2~3 mm。该实验所观察的细胞在解离时已经死亡,不会继续分裂。M细胞的着丝点尚未分裂,染色体数目并没有加倍;N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N细胞的染色体数是M细胞的两倍。

细胞生物学课后题

一、细胞内膜泡运输的概况、类型及其主要功能 膜泡运输是蛋白质分选的一种特有的方式,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在转运过程中不仅涉及蛋白质本身的修饰、加工和组装,还涉及多种不同的膜泡靶向运输及其复杂的调控过程。主要分为一下三种类型: COPⅠ包被小泡:负责回收、转运内质网逃逸蛋白返回内质网。 COPⅡ衣被小泡:介导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物质运输。 网格蛋白衣被小泡:介导质膜→胞内体、高尔基体→胞内体、高尔基体→溶酶体、植物液泡的物质运输 二、试述物质跨膜的种类及其特点 主要有三种途径: (一)被动运输: 指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动力来自物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提供代谢能量。 1、简单扩散:也叫自由扩散(free diffusion)。特点:①沿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扩散; ②不需要提供能量;③没有膜蛋白的协助。 2、促进扩散:特点:①比自由扩散转运速率高;②运输速率同物质浓度成非线性关系; ③特异性;④饱和性。 (二)主动运输: 是由载体蛋白所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浓度低的一侧向高的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 主动运输的特点是:①逆浓度梯度(逆化学梯度)运输;②需要能量;③都有载体蛋白。(三)吞排作用 真核细胞通过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完成大分子与颗粒性物质的跨膜运输。 三、试述Na+—K+泵的工作原理 Na+—K+ATP酶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发生构象的变化,导致与Na+、K+的亲和力发生变化。在膜内侧Na+与酶结合,激活ATP酶活性,使ATP分解,酶被磷酸化,构象发生变化,于是与Na+结合的部位转向膜外侧;这种磷酸化的酶对Na+的亲和力低,对K+的亲和力高,因而在膜外侧释放Na+、而与K+结合。K+与磷酸化酶结合后促使酶去磷酸化,酶的构象恢复原状,于是与K+结合的部位转向膜内侧,K+与酶的亲和力降低,使K+在膜内被释放,而又与Na+结合。总的结果是每一循环消耗一个ATP;转运出3个Na+,转进2个K+。 四、试述胞间通信的主要类型 1)、细胞间隙连接 细胞间隙连接:是一种细胞间的直接通讯方式。两个相邻的细胞以连接子相联系。连接子中央为直径1.5nm的亲水性孔道。 2)、膜表面分子接触通讯 是指细胞通过其表面信号分子(受体)与另一细胞表面的信号分子(配体)选择性地相互作用,最终产生细胞应答的过程,即细胞识别。 3)、化学通讯 细胞分泌一些化学物质(如激素)至细胞外,作为信号分子作用于靶细胞,调节其功能,这种通讯方式称为化学通讯。根据化学信号分子可以作用的距离范围,可分为以下3类: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

Brdu细胞增殖检测实验

Brdu检测细胞增殖实验 实验操作: 孵箱中培养72h(细胞密1.铺细胞,每个3.5cm dish 10万个,在37℃、5%CO 2 度至50-60%左右)。 2.Brdu(5-溴-2′-脱氧尿苷)加入培养细胞中,1mg/ml,标记48h。(量:Brdu 以铺满整个dish底面为准。) 3.固定:PBS洗细胞爬片3次,每次5min,在摇床上晃动清洗,4%PFA固定30min。4.变性:将固定好的细胞爬片用PBS洗3次,每次5min,2mol/L的HCl在37℃条件下变性5min,可放置于37℃恒温孵箱,应用封口膜把培养皿封好。(120r/m)5.中和:0.1mol/L的硼酸钠(PH8.3)中和10min,PBS洗3次,每次5min。(50r/m)6.加入1ml的0.2%TritonX-100,10min。 7.吸出TritonX-100,用PBS洗3次,每次5min。 8.加入1ml 3%的BSA封闭,室温1h,可在摇床上晃动。 9.吸出BSA,用PBS洗3次,每次5min。 10.加一抗(尿嘧啶脱氧核苷Brdu(鼠单抗)1:200),用1%BSA稀释,4度过夜。11.将孵好一抗的细胞爬片用PBS洗3次,每次10min。 12.加二抗(羊抗鼠IgG/Alexa Fluor 594 1: 100),用1%BSA稀释,避光室温孵育1h。(60 r/min) 13.将孵好二抗的细胞爬片用PBS洗3次,每次10min。 14.加DAPI染细胞核,储存浓度为1mg/ml,应将DAPI完全混匀,可用手弹几下,一般稀释比例为1:1000(用PBS稀释),避光室温反应10min。 15.将DAPI染好的细胞爬片用PBS洗3次,每次10min。 16.中性树胶封片,荧光显微镜观察,200×镜下取5个视野,计数Brdu阳性细

高三生物专项训练试题:细胞的增殖(含答案)

专项训练试题:细胞的增殖 一、单选题 1.a、b、c、d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B. b图表示人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 c图细胞分裂后将产生两个染色体数目不同的细胞 D. d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2.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下列叙述最可能属于该三 种细胞分裂方式共性的是() A. 染色质丝先螺旋化变成染色体,再解螺旋变成染色质丝 B. 同源染色体先两两配对,再彼此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C. 细胞完成分裂后,每个子细胞都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D. 子染色体在纺锤丝或星射线的牵引下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3.将全部核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的1个果蝇精原细胞置于不含32P标记的培养基培 养,先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再经过一次减数分裂,产生了8个精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有丝分裂中期和1个减Ⅰ中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相同,标记的染色单体数不同 B. 有丝分裂后期和1个减Ⅰ后期细胞内染色体数不同,标记的染色体数也不同 C. 1个减Ⅰ后期和1个减Ⅱ后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相同,标记的染色体数不同 D. 产生的8个精细胞,每个细胞内含有4条染色体,均有2条被标记 4.下图表示人体内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干细胞与白细胞的基因型不同,但合成的mRNA和蛋白质的种类相同 B. 红细胞可以通过无丝分裂增殖 C. 图示所有的细胞中,干细胞具有细胞周期,而且其分裂能力较强 D. 白细胞能够穿过血管壁去吞噬病菌,这是因为细胞膜的选择透 过性 5.如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不能得出的推断是 () A. I时期一定发生DNA复制 B. II时期可出现四分体 C. 细胞周期开始于a D. 在做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应尽可能选择Ⅱ 比值大的作实验材料 ⅠⅡ 6.实验室培养甲、乙、丙、丁四种不同类型细胞,测得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比例如 下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四种细胞中丙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最长 B. 不同温度下培养以上四种细胞,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都会发生变化 C. 加入DNA复制抑制剂,停留在分裂间期细胞数量最少的是丁 D. 正常情况下四种细胞在分裂间期可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化 7.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含量以分析细胞周期.下表是三组DNA、细胞数的相对 量.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甲组的大部分细胞处于G1期 B. 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细胞生物学课后答案

细胞生物学课后答案 【篇一:细胞生物学课后答案】 txt>1、如何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 1)一切有机体都有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2)细胞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3)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 5)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 6)细胞是多层次非线性的复杂结构体系 7)细胞是物质(结构)、能量与信息过程精巧结合的综合体 8)细胞是高度有序的,具有自装配与自组织能力的体系 2、为什么说支原体可能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存在形式? 1)支原体能在培养基上生长 2)具有典型的细胞膜 3)一个环状双螺旋dna是遗传信息量的载体 4)mrna与核糖体结合为多聚核糖体,指导合成蛋白质 5)以一分为二的方式分裂繁殖 6)体积仅有细菌的十分之一,能寄生在细胞内繁殖 3、怎样理解“病毒是非细胞邢台的生命体”?试比较病毒与细胞的区别并讨论其相互的关系。 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芯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的,是 非细胞形态的 生命体,是最小、最简单的有机体。仅由一个有感染性的rna构成 的病毒,称为类病毒;仅由感染性的蛋白质构成的病毒称为朊病毒。病毒具备了复制与遗传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特征,但不具备细胞的 形态结构,是不完全的生命体;病毒的主要生命活动必须在细胞内 才能表现,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病毒自身没有独立的代谢与能 量转化系统,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结构、原料、能量与酶系统进行增殖,是彻底的寄生物。因此病毒不是细胞,只是具有部分生命特征 的感染物。 病毒与细胞的区别: (1)病毒很小,结构极其简单; (2)遗传载体的多样性 (3)彻底的寄生性

(完整版)细胞增殖的练习题及答案(2)

细胞的增殖作业 一、选择题: 1、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 B.染色体数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 C.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D.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复制 2.科学家用15N的硝酸盐作为标记物浸泡蚕豆幼苗,追踪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数据如下,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在蚕豆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活动旺盛 B.蚕豆根尖细胞的DNA分子结构稳定性最低的时期有0—2h、19.3—21.3h、 38.6—40.6h C.基因重组可发生在19.3—21.3h D.蚕豆根尖细胞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为19.3h 3.下列有关“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现象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A.分生区的细胞呈正方形 B.根尖的整体呈乳白色,尖端(根冠)略显淡黄 C.处于分裂前期的细胞均无核仁 D.向左下方略移动装片,图像向右上方移动 4.种子萌发时,在利用光能之前,不会发生下列哪种现象() A.细胞分化B.细胞分裂 C.细胞呼吸D.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5.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化只发生在人的胚胎时期 B.分化过程中,细胞器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改变 C.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D.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是细胞发生分化的过程 6.癌细胞属于恶性分化的细胞,表现为() A.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B.存在大量游离核糖体 C.细胞代谢速率下降D.细胞含水量急剧下降 7.下图中甲—丁为某动物(染色体数=2n)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叙述中错误 ..的是()

细胞生物学复习题 含答案

1.简述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以及细胞生物学发展的主要阶段。 以细胞为研究对象,经历了从显微水平到亚显微和分子水平的发展过程,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从而探索细胞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变异代谢衰老及进化等各种生命现象的规律的科学;主要阶段:①细胞的发现与细胞学说的创立②光学显微镜下的细胞学研究③实验细胞学研究 ④亚显微结构与分子水平的细胞生物学. 2.简述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一切生物,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动物和植物均有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魏尔肖后来对细胞学说作了补充,强调细胞只能来自原来的细胞。 3.简述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 1). 结构简单 DNA为裸露的环状分子,无膜包裹,形成拟核。 细胞质中无膜性细胞器,含有核糖体. 2). 体积小直径约为1到数个微米。 4.简述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 5.简述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① DNA分子由两条相互平行而方向相反的多核苷酸链组成。②两条链围绕着同一个中心轴 以右手方向盘绕成双螺旋结构。③螺旋的主链由位于外侧的间隔相连的脱氧核糖和磷酸组

成,内侧为碱基构成。④两条多核苷酸链之间依据碱基互补原则相连螺旋内每一对碱基均位于同一平面上并且垂直于螺旋纵轴,相邻碱基对之间距离为0。34nm,双螺旋螺距为3。4nm。 6.蛋白质的结构特点。 以独特的三维构象形式存在,蛋白质三维构象的形成主要由其氨基酸的顺序决定,是氨基酸组分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一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排列顺序的差异使蛋白质折叠成不同的高级结构。二级结构是由主链内氨基酸残基之间氢键形成,有两种主要的折叠方式a-螺旋和β—片层。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折叠形成三级结构,不同侧键间互相作用方式有氢键,离子键和疏水键,具有三级结构既表现出了生物活性。三级结构的多肽链亚单位通过氢键等非共价键可形成更复杂的四级结构。 7.生物膜的主要化学组成成分是什么? 膜脂(磷脂,胆固醇,糖脂),膜蛋白,膜糖 8.什么是双亲性分子(兼性分子)?举例说明。 既含有亲水头部又含有疏水的尾部的分子,如磷脂一端为亲水的磷酸基团,另一端为疏水的脂肪链尾. 9.膜蛋白的三种类型。 膜内在蛋白(整合蛋白),膜外在蛋白,脂锚定蛋白 10.细胞膜的主要特性是什么?膜脂和膜蛋白的运动方式分别有哪些? 细胞膜的主要特性:膜的不对称性和流动性;膜脂翻转运动,旋转运动,侧向扩散,弯曲运动,伸缩和振荡运动。膜蛋白旋转运动和侧向扩散. 11.影响膜脂流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①脂肪酸链的饱和程度,不饱和脂肪酸越多,相变温度越低其流动性也越大。 ②脂肪酸链的长短,脂肪酸链短的相变温度低,流动性大。 ③胆固醇的双重调节,当温度在相变温度以上时限制膜的流动性起稳定质膜的作用,在相变 温度以下时防止脂肪酸链相互凝聚,干扰晶态形成。 ④卵磷脂与鞘磷脂的比例,比值越大流动性越大. ⑤膜蛋白的影响,嵌入膜蛋白越多,膜脂流动性越小 ⑥膜脂的极性基团、环境温度、pH值、离子强度及金属离子等均可对膜脂的流动性产生一 定的影响。 12.简述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及其优缺点。 膜中脂双层构成膜的连贯主体,他们具有晶体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又有液体的流动性,膜中蛋白质以不同的方式与脂双层结合.优点,强调了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缺点,但不能说明具有流动性性的质膜在变化过程中怎样保持完整性和稳定性,忽视了膜的各部分流动性的不均匀性。 13.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有哪几种? 被动运输:简单扩散,易化扩散,离子通道扩散.主动运输:ATP直接供能,ATP间接供能。 14.简述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区别。 被动运输不消耗细胞能量,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主动运输逆电化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能量,都有载体蛋白介导。 15.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有哪几种? 胞吞作用(吞噬作用,胞饮作用,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胞吐作用(连续性分泌作用,受调性分泌作用) 16.简述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 小肠上皮细胞顶端质膜中的Na+/葡萄糖协同运输蛋白,运输2个Na+的同时转运1个葡萄糖分子,使胞质内产生高葡萄糖浓度;质膜基底面和侧面的葡萄糖易化扩散运输蛋白,转运葡萄糖离开细胞,形成葡萄糖的定向转运.Na+—K+泵将回流到细胞质中的Na+转运出细胞,维持Na+穿膜浓度梯度。

细胞生物学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细胞生物学 第一章绪论 1. 细胞生物学的任务是什么?它的范围都包括哪些? (一)任务:细胞生物学的任务是以细胞为着眼点,与其他学科的重要概念兼容并蓄,来各级结构 层次生命现象的本质。 (二)范围: 阐明生物 (1 )细胞的细微结构; (2 )细胞分子水平上的结构;(3)大分子结构变化与细胞生理活动的关系及分子解剖。 2. 细胞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 )地位:以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探索生命活动规律,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胞水平 上的结合。 (2 )关系:应用现代物理学与化学的技术成就和分子生物学的概念与方法,研究生命现象律。 育在细 及其规3. 如何理解E.B.Wilson 所说的“一切生物学问题的答案最终要到细胞中去寻找” 。(1 )细胞是一切 生物体的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所谓生命实质上即是细胞属性的体现。生物体的一切生命现象,如生长、发育、繁殖、分化、 代谢和激应等都是细胞这个基本单位的活动体现。 (3 )生物科学,如生理学、解剖学、遗传学、免疫学、胚胎学、组织学、发育生物学、分等,其研究的最终目的都是要从细胞水平上来阐明各自研究领域中生命现象的机理。 遗传、子生物学 4)现代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的交叉汇合是21 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也要求各个学科 都要到细胞中去探索生命现象的奥秘。 (5)鉴于细胞在生命界中所具有的独特属性,生物科学各分支学科若要研究各种生命现象的机理,都必须以细胞这个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为研究目标,从细胞中研究各自研究领域中生命现象的机理。4. 细胞生物学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1 )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 (2)生物膜与细胞器; (3)细胞骨架体系; (4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5)细胞分化及其调控; (6)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7)细胞起源与进化; (8)细胞工程。 5. 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以及细胞基本生命活动研究的重大课题是什么?研究的三个根本性问题:

(完整版)高中生物《细胞的增殖》练习题

细胞的增殖练习 一.选择题 1.高等动物器官的大小主要决定于( ) A.细胞体积的大小,B.细胞数量的多少 C.细胞体积的大小和数量的多少D.细胞大小一般无明显差别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只能适度增大,不能无限增大B.细胞越小越好 C.生物细胞的大小可以各种各样D.细胞越大越好 3.在一个细胞周期中( ) A、分裂间期占有的时间长 B、分裂间期占有的时间短 C、分裂期占有的时间长 D、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占有的时间相当 4.关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的形态较稳定,数目较清晰 B.每条染色体都有两条染色单体 C.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位置上 D.每条染色体中只有一个DNA分子 5.细胞核中每条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为两个,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彼此分开的时期是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 6.植物有丝分裂期中,不具有姐妹染色体的是( )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7.动物细胞中心粒倍增的时期是( ) A.分裂间期 B.分裂前期 C.中期 D.后期 8.生物有丝分裂使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这是因为 ( ) A.子代细胞和亲代细胞的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DNA不变 B.分裂间期染色体和DNA自我复制一次 C.分裂后期染色体和DNA分子平均分配了一次 D.分裂期细胞平均分裂了一次 9.动物细胞的无丝分裂中( ) A.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中部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核 B.一般是整个细胞先延长,中部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 C.有纺锤丝的出现 D.也有染色体的出现 10.人体皮肤受伤后,伤口处细胞分裂促使伤口愈合,这种细胞分裂是( ) A.无丝分裂B.有丝分裂C.减数分裂D.分裂生殖11.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你观察时,处于哪一个时期的细胞最多A.分裂中期B.分裂后期C.分裂前期或分裂末期D.分裂间期( ) 12.洋葱根尖细胞染色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主要是因为 A.易使细胞染色 B.细胞质着色( ) C.细胞壁着色 D.染色体着色 13.有丝分裂中“丝”指的是( ) A.染色质丝 B.染色体 C.姐妹染色体 D.纺锤丝 14.细胞既不能无限长大,也不能无限小,细胞最小的限度是由什么决定的( ) A.生物的种类所决定 B.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

细胞增殖MTT检测经验总结

细胞增殖检测:MTT实验经验总结 MTT分析法以活细胞代谢物还原剂3-(4,5)-dimethylthiahiazo (-z-y1)-3,5-di- phenytetrazoliumromide,MTT噻唑蓝为基础。MTT为黄色化合物,是一种接受氢离子的染料,可作用于活细胞线粒体中的呼吸链,在琥珀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C的作用下tetrazolium环开裂,生成蓝色的formazan结晶,formazan结晶的生成量仅与活细胞数目成正比(死细胞中琥珀酸脱氢酶消失,不能将MTT还原)。还原生成的formazan结晶可在含50%的N,N-二甲基甲酰胺和20%的十二甲基磺酸钠(pH 4.7)的MTT溶解液中溶解,利用酶标仪测定490 nm处的光密度OD值,以反映出活细胞数目。也可以用DMSO来溶解。 MTT粉末和溶液保存时都需要避光,用铝箔纸包好就可以。实验的时候我一般关闭超净台上的日光灯来避光,觉得这样比较好。 一、步骤 1、接种细胞 用含10%胎小牛血清得培养液配成单个细胞悬液,以每孔1000-10000个细胞接种到96孔板,每孔体积200ul。 2、培养细胞 同一般培养条件,培养3-5天(可根据试验目的和要求决定培养时间)。 3、呈色 培养3-5天后,每孔加MTT溶液(5mg/ml用PBS 配)20ul.继续孵育4小时,终止培养,小心吸弃孔内培养上清液,对于悬浮细胞需要离心后再吸弃孔内培养上清液。每孔加150ul DMSO,振荡10分钟,使结晶物充分融解。 4、比色 选择490nm波长,在酶联免疫监测仪上测定各孔光吸收值,记录结果,以时间为横坐标,吸光值为纵坐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 二、注意事项 1、选择适当得细胞接种浓度。 2、避免血清干扰:一般选小于10%的胎牛血清的培养液进行试验。在呈色后尽量吸尽孔内残余培养液。 3、设空白对照:与试验平行不加细胞只加培养液的空白对照。其他试验步骤保持一致,最后比色以空白调零。 MTT实验吸光度最后要在0-0.7之间,超出这个范围就不是直线关系, IC50是半抑制率,意思是抑制率50%的时候药物的浓度。把药品稀释成不同的浓度,然后计算各自的抑制率,以药品的浓度为横坐标,抑制率为纵坐标作图,然后得到50%抑制率时候的药品浓度,就是IC50。要点:药品2倍稀释,多做梯度,做点线图即可! 三、举例 各组浓度0.1、0.01、0.001、0.0001、0.00001、0.000001,稀释倍数为10,最大浓度为0.1,抑制率为0.95、0.80、0.65、0.43、0.21,0.06。代入计算公式:

必修16.1细胞的增殖基础知识填空及练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6.1 细胞的增殖 一、不能无限长大 1、细胞与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即: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细胞物质运输的效率也越。 2、细胞的所有生命活动都受的控制,一般细胞核中的DNA 不会随细胞体积的增大而增加,细胞太大,细胞核的“负担”就会过重。 二、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1、细胞以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包括和整个连续的过程。 2、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 三、有丝分裂 1、细胞周期即的细胞,从时开始,到时为止。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和两个阶段。 2、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为分裂期进行物质准备,完成 和,同时细胞。 3、分裂期是一个的过程,为了研究方便,人为的将其分成四个时 期:、 、、。 (1)前期:a、染色质成为,一条染色体包括两 条; b、核仁逐渐、核膜逐渐; c、细胞两极发出形成; d、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中央。 (2)中期:a、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上; b、染色体的形态稳定、数目清晰。 (3)后期:a、着丝点,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分别移向两极; b、染色体数目,到两极。两极各有。(4)末期:a、染色体变成; b、逐渐消失; c、重现; d、在赤道板位置出现,它形成新的细胞壁。 有丝分裂的意 义:。 四、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点 1、。 2、。 五、无丝分裂 细胞无丝分裂过程比较简单,一般是先延长,核的中部,缢裂成为;接着。分裂过程中没有和变化,所以叫做无丝分裂。例如:。 六、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 染色体易被染料着色,如和。 装片制作过程:———

练习题 1、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最主要的差别是无丝分裂( ) A、没有DNA 的复制 B、核物质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C、染色体数目有规律的变化 D、不出现纺缍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2、在细胞周期中,要辨认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应选择() A.间期B.前期C.中期D.后期 3、下列有关细胞分裂时期的四个叙述中,其中有一个叙述与另外三个叙述不在同一时期,这个叙述是( ) A、染色体数目加倍 B、染色体的着丝点数目加倍 B、DNA 分子的数目加倍D、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 4、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体细胞数相同,而DNA 数不同的时期是( ) A、后期和末期 B、前期和后期 C、前期和中期 D、中期和后期 5、某植物体细胞内有 4 条染色体,那么在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分子和脱氧核苷酸链数依次是( ) A、4、4、4、8 B、4、4、4、6 C、4、8、8、16 D、4、8、16、32 6、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蛙的红细胞与哺乳动物红细胞染色体数目均可呈周期性变化 B.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处于细胞周期中 C.抑制 DNA 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D.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 7、下面的a、b、c、d 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a 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B.b 图表示人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c 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甲→甲是一个细胞周期 D.d 图细胞中含有 8 条染色单体 8、某同学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并绘制出下图。据此推测高尔基体的活动明显增强的是( ) 9、某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染色体数目为16 个,那么该物种染色体数为:()

《细胞生物学》题库参考答案

《细胞生物学》题库参考答案 第九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一、名词解释 1、亲核蛋白一般都含有特殊的氨基酸序列,这些内含的特殊短肽保证了整个蛋白质能够通过核孔复合体被转运到细胞核内,这段具有“定向”,“定位”作用的序列被命名为核定位序列或核定位信号(NLS)。 2、染色质是指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以及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的形式。染色体是指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而成的棒状结构。 3、二级结构是指两条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绕所生成的双盘旋结构。 4、非组蛋白主要是指染色体上与特异DNA序列相结合的蛋白质,所以又称序列特异性DNA 结合蛋白。 5、核型是指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包括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特征等。 6、用核酸酶与高盐溶液对细胞核进行处理,将DNA、组蛋白和RNA抽取后发现核内仍残留有纤维蛋白的网架结构,将其称之为核基质。因为它的基本形态与胞质骨架很相似,又与胞质骨架体系有一定的联系,因此也称为核骨架。 7、一个生物储存在单倍染色体组中的总遗传信息,称为该生物的基因组(genome)。 8、常染色质(euchromatin)是指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那些染色质。 9、异染色质(heteromatin)是指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聚缩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深的那些染色质。 10、结构异染色质(constitutive heterochromatin)是指各种类型的细胞,除复制期以外,在整个细胞周期均处于聚缩状态,DNA包装比在整个细胞周期中基本没有较大变化的异染色体。 11、兼性异染色质(facultative heterochromatin)是指某些细胞类型或一定的发育阶段,原来的常染色质聚缩,并丧失基因转录活性,变为异染色质。 12、端粒酶(telomerase)是一种核糖核蛋白复合物,具有逆转录酶的性质,一物种专一的内在的RNA作模板,把合成的端粒重复序列在加到染色体的3′端。 13、在某些生物的细胞中,特别是在发育的某些阶段,可以观察到一些特殊的﹑体积很大的染色体,包括多线染色体和灯刷染色体,这两中染色提总成为巨大染色体(giant chromosome)14、灯刷染色体是卵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停留在双线期的染色体,它是一个二介体,包含4条染色单体,此时同源染色体尚为完全解除联会。 15、多线染色体来源与核内有丝分裂,即核内DNA多次复制而细胞不分裂,产生的子染色体并行排列,且体细胞内同源染色体配对,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阻止染色质县委进一步聚缩,形成体积很大的多线染色体。 16、如用很低浓度的DNaseI处理染色质,切割将首先发生在少数特异性位点上,这些特异性位点叫做DNaseI超敏感位点(DNase I hypersensitive) 17、基因座控制区(LCR)是染色体DNA上一种顺式作用元件,其结构域含有多种反式作用因子的结合序列,可能参与蛋白质因子的协同作用,是启动子处于无组蛋白状态。 18、隔离子(lasulator)能防止处于阻抑状态与活化状态的染色质结构域之间的结构特点向两侧扩展的染色质DNA序列,称为隔离子(insulator) 19、高等真核细胞的间期核内除染色质与核仁结构外,最近几年在染色质之间的空间还发现含许多形态上不同的亚核结构域,统称为核体(NB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