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学考试大纲 精心编制 绝对经典

中学教育学考试大纲   精心编制  绝对经典
中学教育学考试大纲   精心编制  绝对经典

中学教育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广义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教育: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词解,广狭义都要说)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以制度化教育为参照,之前的非正式、非正规教育归为前制度化教育,之后的非正式、非正规化教育为非制度化教育(填空)

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一、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二、制度化教育: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在19世纪下半期已经基本形成。(填选)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其它专业课程和机构。我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我国颁布的最早学制。中国形成系统学堂与制度化教育。

三、非制度化教育:其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相对于制度化教育,其所改变的不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

4、现代教育制度的(二战后)发展趋势简答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180多国家中有2/3以上实行了9年或9年以上义务教育制度。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一个以升学为目标,一个以就业为目标。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中学普通化的趋势。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随着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社会教育程度越来越高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学制、学位、学分等的互通性)

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知识点)

▲古代中国: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1)《孟子》中说“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

2)西周以后,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并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

3)春秋战国时,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成为显学。

4)汉代武帝以后,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5)魏晋南北朝“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严格等级制度

6)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限制了知识分子思想和人格

7)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缩减为四书五经

8)明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直到1905年,清政府才废科举开学堂

▲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教条是指导思想,《吠陀》是主要教育内容,僧侣是唯一教师

▲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其教育的一大特征

▲古代雅典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

▲古代斯巴达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中世纪:神学教育,学习内容主要是神学和七艺,其次是骑士教育

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填空)

(1)阶级性:统治阶级享有教育特权

(2)道统性: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与伦理道德是唯一被认可的

(3)专制性:教育过程是管制、灌输的过程

(4)刻板性:教育方法死记硬背,机械模仿

(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受教育的目的只是受教育本身

6、近代教育(巨大变化)

(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机械化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电气化工业革命的兴起,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并为初等教育的普及提供了物质基础。(选择题)

(3)教育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7、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简答)

(1)教育的终身化:对于将人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学习结束后阶段的否定

(2)教育的全民化:所有人受教育,特别是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所有中青年都脱盲

(3)教育的民主化: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专制性的否定

(4)教育的多元化: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并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的目的:是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并为教育的发展和改进提供依据,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提供理论选择与指导。

1、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其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中。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差异主要为后天形成

于是主张,有教无类——教育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应接受教育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重视启发教育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强调因材施教

“学而知之”

▲墨翟:兼爱,非攻

▲道家: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礼记》中《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主张: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教育的重要性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君子之教,喻也——主张启发式教学

学不躐等——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古希腊三杰)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

苏格拉底问答法分三步:

第一步称苏格拉底讽刺;

第二步叫定义;(经过反复诘难与归纳,得出定义和概念)

第三步叫助产术。(引导学生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过程中起助产作用。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中:通过教育,人才能从现实世界走向理念世界

▲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政治学》中:他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这是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

(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夸美纽斯(捷克)的《大教学论》(1632,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教育学形成规范学科的开始)(萌芽)(选择)

▲夸美纽斯受人文主义精神影响,年轻时强调教育的自然性:首先,人都有相同的自然性,都应受到同样的教育;其次,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三是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卢梭《爱弥尔》: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但被现存的环境和教育破坏了,假如能造就健康的环境与教育,人类就能在更高阶段回归自然。“泛爱教育”

▲康德(卢梭对其影响很大)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任务根本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人都成为本来的自我,都得到自我完善。

▲进入近代,国家教育的思想与民主的教育思想都在发展,这在英国哲学家洛克身上得到集中体现。一方面,他提出“白板

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另一方面,他主张的又是绅士教育……轻视国民教育。(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

▲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为标志。美国杜威及其《民本主义与教育》(1916)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1835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教育学讲授纲要》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其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填空)

▲赫尔巴特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杜威的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针锋相对,代表作《民本主义与教育》在体系上也与《普通教育学》大不相同。(选填)

▲杜威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为此,他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发现真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他强调的“三中心”是“学生中心、生活中心、活动中心”)

3、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 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凯洛夫的《教育学》,基本吸收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分为总论、教学论、德育论、学校管理论四个部分。主要特点是重视智育,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共产主义人生观;肯定了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该书1951年被译成中文,成为我国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对我国教师产生过重大影响。

▲凯洛夫教育学之不足:

(1)在国家行政领导与学校关系上,忽视了学校的自主性;

(2)在学校与教师的关系上,忽视了教师的自主性;

(3)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

(4)过于强调课程、教学大纲、教材的统一性、严肃性,忽视了它们的灵活性和不断变革的必要性。

▲20世纪6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布鲁纳的课程结构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生论,赞可夫等人的教学发展思想……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教育学的建设。

▲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使得教育学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受到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文化背景、文化传统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并对这些因素产生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科学技术发展功能。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动的地位。”近年来,党中央又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培养什么样的人)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不能忽视办学规律,不能以政治取代教育)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接班人,这是教育作用于经济的主要途径)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总之,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这种影响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力量,变得越来越重要。当然,我们不能把教育的作用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变革不起决定作用。

第二节教育与生产力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

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高等中级教育的要求

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结构的变化(不同类型教育组合比例构成)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课程设置,教学手段与设备)

(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劳动力的质量与数量)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科学知识的学习掌握与普及传播)

补:人力资本理论

传统西方经济学把土地、劳动、资本看作生产的三要素。1960年12月,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该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首)要因素。(舒尔茨推算,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3%)

第三节教育与科学技术

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记要点)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

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科学知识传给更多的人)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职业科学家、科研机构的出现)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传播知识的同时,直接进行科研工作)

(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科学成果在教育上运用的技术化要求)

3、信息技术与教育(简答)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数量与质量)

(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师生交互模式,学习不受时空限制)

(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信息技术智能化使因材施教真正成为现实;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使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成为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信息技术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信息技术三次革命性突破:

第一次是电报、电话、无线电的诞生与推广应用;

第二次是电视机、计算机、人造卫星的发明与应用;

第三次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时代。

▲传统的学校教育与网络教育的不同?P35

(1)传统学校教育是“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网络教育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

(2)传统学校教育由他人掌握的“筛选制度”评定优劣,网络教育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

(3)传统学校教育是较严格的“年龄段教育”,网络教育是“跨(无)年龄段教育”;

(4)传统学校教育存在时空限制,网络教育是跨时空的教育.

▲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判断)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B.泰勒《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下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

(1)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传递和深化文化、构成文化本体的双重性)。

(2)教育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学校文化: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词解)

2、学校文化的特性: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学校是一个社会组织)

(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4)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

▲校园文化的构成:

(1)学校物质文化(包括校园环境文化、设施文化)

(2)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组织形态,规章制度,角色规范)

(3)学校精神文化

(4)学校各种亚文化

▲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填空)

▲学校精神文化分为四种基本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

●校风是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良好的校风具有鲜明的教育作用。

4、学生文化的成因:

(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2)同伴群体的影响

(3)师生的交互作用

(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5)社区的影响

5、学生文化的特征:

(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过渡性产物。

(2)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

(3)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种族,民族,经济背景,性别,年龄)

(4)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对学校文化的互补)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第一节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指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这是人的各方面的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词解

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及启示)P43—44

(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认识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性,可以使我们重视学校教育中促进人的社会化这一重要任务,重视学校教育的社会意义,重视学校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重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人的能动性能否较好发挥,是一个人的发展能否达到较高水平的重要因素。

3、个人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

●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词解)

孟子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

奥地利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

美国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人的机体机能发展顺序受到生长规律的制约。

(2)外铄论:

●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学校的教育等。

对于人自身的因素,有的认为是需要改造的,如性恶论的代表人物荀子持这样观点。而有的认为,人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英国洛克“白板说”是此论的代表。

外烁论的另一个典型的代表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词解)

(内在:先天遗传素质,机体成熟机制)(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主客观条件大致相似的情况下,个体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对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因此,我们把实践、把个体积极投入实践的活动,看作是内因和外因对个体身心发展综合作用的汇合点,也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直接的、现实的力量。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简答选择)

(1)顺序性——如身体发展遵循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心理的发展总是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由喜怒哀乐等一般情感到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复杂情感)不要“拔苗助长”、“凌节而施”;(2)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每过一段时间,发展由量变到质变。

(3)不平衡性——首先是同一方面(如身高)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如心理方面,感知、思维、情感先后成熟)。对此,提出关于发展的关键期的概念: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教育不要错过关键期

(4)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其次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人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这告诉我们,发展的可能性有些是直接可见的,有些却是隐现的,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发挥其潜质)

(5)个别差异性——群体差异与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不能“一刀切”、“一锅煮”

第二节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填空)

(一)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的意义:

(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瞎子不好当画家)

(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遗传决定论是错误的。

(二)成熟:●是指儿童个体长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主要标志是:生理上有生殖能力,心理上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成熟决定论”夸大了……

(三)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大环境,小环境)——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但同一小环境中,人的发展水平也不会完全相同)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因为人有主观能动性,能改造环境,发展自身。)环境决定论(华生的外烁论)是错误的;

(四)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按照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3)学校教育对个体的发展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对人的长远意义)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反对“教育万能论”)

(五)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第一层次:人的生理活动(维持人的生命,是其他方面发展的基础)

第二层次:人的心理活动(对外部世界和对自己的反映与意识,其中最基本的是认识活动)

最高层次:社会实践活动(是人与环境之间最富有能动性的交换活动)

第三节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

1、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

2、教育对人的潜力的发掘

3、教育对人的力量的发挥

4、教育对人的个性的发展

●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2、教育怎样使人的价值得到发现?P55(看一下不要背)

教育要提高人们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提高人们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价值、主体地位及尊严;教育教给人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教会人们驾驭和怀疑知识、技能;应使人们认识到,知识是为人所用的,不应由知识来奴役人。

●人的潜能: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能够把未成熟的人培养为成熟的人,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

●人的力量:是人的身体力量与精神力量的综合。教育不仅要分别培养和发展人的身体之力和精神之力,而且要力图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充分的发展。

●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个性又是人的共同性与差别性在每个个体身上的具体统一。)

2、教育如何发展人的个性:

要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把人的差别性表现出来,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自主性和独特性,实现生命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我国学校教育,多数来说,重视共同性有余,重视差别性不足。

▲少年期年龄特征(13、14—16、17岁):

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在这一时期,儿童将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少年期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这是人生过程中由单纯对外部生动形象的世界的探究到关注内部精神世界变化的转折时期。

▲青年期的年龄特征(16、17—19、20岁):

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人的社会化也基本完成。“未来”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这是人生的定向时期、个性的定型时期、个体从准备投入到正式投入到社会生活的转变时期。他们形成了对外部世界和自己内部世界的较清晰和较深入的认识,并在两种世界间建起具有个人发展意义的桥梁。

▲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是什么?(喻为“帮助少年起飞”)(看一下四个方面)

总体上:给少年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具体来讲:(1)在生理上,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

(2)在认知方面,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

(3)在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4)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

▲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不背,看一下)

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注意提高学生自我调节生活和心理状态的能力。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此,要解决认识问题和价值问题,这是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特殊任务。要帮助青年确定远大而又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找到实现个人抱负的现实道路。

第四章教育目的

●广义的教育目的: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P59

▲教育目的的意义(填空):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激励、评价(填空)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教育效果的评价,都受到教育目的的制约(看一下)

▲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但它不能代替各级各类学校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判断)

●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P61

(1)国家的教育目的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3)教师的教学目标

三者关系: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他们彼此相关,但不能相互取代,目的与目标根本不同,你能测量目标,但不能测量目的。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希望学生在认知、情感、行为和身体诸方面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P62—65

(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客观依据)

1、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阶级性

2、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美国追求的“民主、平等”;前苏联的共产主义。

3、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英国的“绅士”,德国注重科技教育。

(二)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有主观性质,是存在于人头脑中观念形态的东西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理论基础)

●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根本途径)(强调)。

▲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该教育目的反映出的基本精神:(简答)

(1)我们要求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德才兼备)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你是如何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的?(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或曰本质)

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不仅是民主的基本理念,也是学生的基本权利)

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五育概念都要看)

(1)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2)智育:●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3)体育:●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4)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重要)(5)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强调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对学生的基本方面的发展有统一的要求,又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要求、不同的教育模式、不同的评价方案,从而把学生的差异性显示出来并加以发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人。

四、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创新能力离不开智力活动及大量具体知识,但决不仅仅是智力活动,它不仅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运用及对新思想、新技术的发明,而且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

(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

(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也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学生

▲学生首先是人,具有人的本质属性,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社会属性的人,但人共有的本质属性不能代替学生特有的本质属性。

学生特有的本质属性表现在——

一、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

(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2)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与环境对个体自发的、零碎的、偶然的影响相比,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主导作用。)教育意义——

学生具有依赖性和向师性,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权威性,这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并不是盲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不同的特殊素质及个人的独立意志。教师只有在尊重并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合理并巧妙运用自己的权威,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发展,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不珍惜甚至滥用权威,将阻碍学生的发展。

2、学生的社会地位如何?(看一下)

▲传统的认识——整个社会没有把青少年儿童看作是有个性的独立存在的人,儿童或学生在社会上处于从属和依附的地位,儿童对于双亲或学生对于教师要绝对服从,社会上存在鞭挞、体罚儿童或学生的习俗。

▲现代的认识——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体现这一精神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学生是权利的主体,享有法律所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

(1)人身权:除了对学生的人身权进行一般保护外,还对未成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进行特殊保护。

(2)受教育权:这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

第二节教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概念进行了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这一界定包含两方面内容(教师职业的性质):P78

(1)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职业是是一种专门职业;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教师职业的本质(或说教师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

3、教师职业的特点是什么?P79(可能简答)——最大特点: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

(4)管理者角色;(5)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

4、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简答)

一、学科专业素养:

(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二、教育专业素养:

(1)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

教师要具有热爱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愿意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信念。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教育观、学生观。(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本领,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方式、效率)

例如:对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语言准确、明了、有逻辑性;富有感情,有感染力;有个性。要掌握对话艺术,善于独白。在对话过程中,善于对学生的谈话作出迅速而有针对性的语言反应,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完整准确地表达思想,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不能照本宣科,在行动中研究)

●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第三节学生和教师的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最基本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师生关系包括三个方面:

(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是授受关系;

(2)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

(3)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A、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人—人关系;B、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

2、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不成熟到成熟,最终促成学生不再依赖教师,学会学习、判断、选择。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世界发展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多元化。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不可能终身不变,在学校就必须认可并鼓励学生善于根据变化的实际情况作出判断、选择、发挥。

第六章课程

第一节课程概述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研究与教学研究同样重要。……课程论侧重研究“教什么”,教学论侧重研究“如何教”……课程,指课业及其进程……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我们研究的课程是广义的,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根据课程任务划分—— P88

(1)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2)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

(3)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

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划分——(看一下)

(1)国家课程: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国家级课程是一级课程

(2)地方课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课程

(3)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词解,要背

▲根据课程功能划分: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

▲根据组织核心划分: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

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社会、知识、儿童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社会)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知识)

(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儿童)

(4)课程理论。

第二节课程目标(看一下)

▲课程目标的依据有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

▲由于学生、社会、学科三个因素是交互起作用的,对任何单一因素的研究结果都不足以成为课程目标的唯一来源。如果过于强调某一因素,就会走到极端。课程史上出现过的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学科中心课程就是这类典型的例子,基本上都以失败而告终。

以目的和目标的概括性程度为准则,可以依次区分为四种不同的目标

(1)教育目的(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

(2)培养目标(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

(3)课程目标(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有四个方面的规定性: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

(4)教学目标(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

第三节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最狭义的理解是指制定某个学程的具体过程,最广义的理解几乎涉及所有形式的课程变化。总的说来,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的系统化活动。(看一下)

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1)教学计划(也叫课程计划)

(2)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

(3)教科书

●教学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它教材的依据。(词解)

初、高中阶段培养目标:p97-98

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备的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填空)

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开设哪些科目;中小学的教学科目设置,基本以科学的分类为依据。

●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词解,更重要一些)它一般由说明和本文两部分组成。学科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依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

第四节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其结构(过程):(简答)

(1)安排课程表(应遵循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生理适宜性原则);

(2)分析教学任务;

(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

(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

(6)组织教学活动;(是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

(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第五节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

●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包括量的评价和质的评价。(看一下)

3、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哪些?

(1)目标评价模式:(以课程目标为中心而展开,针对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基础上形成的);

(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由美国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而提出,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

(3)CIPP评价模式(包括四个步骤: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第七章教学(上)

第一节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包括三个方面(看一下):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教学的意义(教学的作用)是什么?

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是“五个育”的主要(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填空)▲教学的意义(教学的作用)是什么?

一、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主要手段;

二、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1、使个体的认识突破时空及个体直接经验的局限,扩大了个体认识范围,加快认识的速度;

2、使个体的身心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在统一的过程中实现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三、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要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学的一般任务(或说普通学校教学任务有哪些?)(简答题)

教学任务受人们追求的教学价值取向决定,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教学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

一、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首要任务)

二、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所谓智力,一般指人们的认识的能力,主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其中,思维力是核心。创造才能是指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智能去探索、发现和掌握未知晓的知识的能力。//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发展以思维力为核心的认识能力;不仅要发展学生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体力,注意教学卫生,保护学生视力,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自觉锻炼的习惯,有规律、有节律地学习与生活。要通过发展性教学,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探索发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要求。)

三、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四、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协调学生知识、智力、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因素,追求教学与教育的统一,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教学激励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他们不仅有现代科技文化知识,而且有自觉能动性、独立性和开拓创新性,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平等观念和合作精神。)

历史上对教学过程的各种理解P113

▲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夸美纽斯:主张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

▲赫尔巴特:,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杜威: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

▲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的本质:

1、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受一般认识过程普遍规律所制约)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由教师引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间接认识世界

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可出单独简答题)

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或说基本规律)(简答)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教学中往往将直接经验典型化、简约化,主要方式是实验、演示、教学录像,参与一定的生产劳动、社会调查,设置模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等。选择的经验材料是经过改造的、少量、且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单独简答)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知识与智力相互转化,一般来说应注意以下条件:

(1)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

(2)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和发现,让学生学会学习与创造。

(3)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三、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赫尔巴特率先明确提出的观点。他主张把知识涵养与人格成长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

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单独简答)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词解,上面的四个任务)

▲教学过程的结构(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简答)

(1)引起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领会知识,它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对组织进行教学过程具有指导意义,但要防止在运用中出现简单化和形式主义的偏向,因此,在运用中要注意:

1、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2、注意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要割裂

3、每个阶段的功能都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第三节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会出论述与案例分析)

●教学原则: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区别:教学规律是教与学内部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人们只能发现它,掌握它,但不能制造它。教学原则是人们在认识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一些教学的基本准则,它反映教学规律。对教学规律的不断发现和掌握,才会使人所制定的教学原则不断发展完善。

▲我国中学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怎样理解直观性原则? P121—122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4、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重要)

启发性原则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

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均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首先要注意提问、激疑,然后因势利导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5、巩固性原则的含义及要求是什么? P123—124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并不否认某些机械记忆);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要向学生提出复习与记忆的任务,安排好复习时间,注意复习方法多样化。指导学生掌握记忆方法,学会通过整理编排知识、写成提纲、口诀帮助记忆)

(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6、什么是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学记》提出的“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均体现了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7、试述因材施教原则P125

因材施教原则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别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贯彻的基本要求:

(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特殊才能)

8、说明理论联系实际原则P125—126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贯彻要求: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根据——(简答,很重要)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特点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选填)

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可分讲述、讲解、讲演。基本要求是: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2、注意启发;3、讲究语言艺术(重要,常用的,简答)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基本要求(看一下):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即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3、要善于启发诱导。4、要做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地掌握知识。

讨论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辩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1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2、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3、做好讨论小结。

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出的多,选择)注意: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2、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过程,使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3、通过演示,使所有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学生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练习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1、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方法与原理;2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时间,逐步提高;3、严格要求。

实验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1、明确目的,精选内容,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2、重视指导、示范;3、要求学生独立操作,亲自操作,及时检查结果,写出实验报告。

第八章教学(下)

▲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教师应如何备课?(即备课的内容包括)130—131

(1)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阅读有关参考书)

(2)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平时对学生发展情况的了解,研究当前所讲知识内容在学生学习时,可能产生的消极或积极态度、可能遇到的问题,确定如何针对学生和教学特点,启发学生,在教学哪一阶段,由哪些学生进行问答活动等。然后将这些研究、分析的结果,纳入课时计划。)

(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教师怎样写好课时计划(教案)? 131—132(看一下)

进一步研究教材,确定教学重点和要注意解决的难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的;考虑进行的步骤,确定课的结构,分配教学进程中各个步骤的时间;考虑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具的准备和使用方法及板书设计;最后写出课时计划。完整的课时计划,包括以下项目: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题目、教学目的、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备注。

3、上课是教学工作诸环节中的中心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

课的类型根据教学任务分为:

传授新知识课(新授课)

巩固新知识课(巩固课)

培养技能技巧课(技能课)

检查知识课(检查课)

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课的类型可划分为:单一课、综合课;

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手段可分为: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

▲课的一般结构(主要指综合课的主要环节)包括: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填空)

▲一堂好课的标准: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气氛热烈。

▲学业成绩的考查与评定,俗称测验或考试。

●测验的效度:指一个测验能测出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

●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可靠度,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

●测验的难度: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

●测验的区分度: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

能力。

第二节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总是以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比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道尔顿制(填空)●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词解)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人和自己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出版了《大教学论》。该书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基础。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后,班级授课制在全国广泛推行,直至现在,它仍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简答)

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缺点: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适应学生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分组教学,就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分为两类: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

●外部分组是指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

●内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等编组。

▲设计教学法就是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任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道尔顿制是指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看一下)

第三节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

2、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

3、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

(1)内容型策略(2)形式型策略(3)方法型策略(4)综合型策略

4、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提供学习内容是教学策略的核心内容。具体讲,有两条途径:

(1)结构化策略(2)问题化策略 p143-144

第九章德育

第一节德育的意义、目标和内容

●德育: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大概念)

▲它相对于体育、智育而言,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总称。(填空)

▲德育形式: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

●学校德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使受教育者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动。(词解)2、德育的意义(以前不要求,记三大点)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初高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从三方面要求:思想政治,道德行为,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具体内容看一下)148-149

4、我国学校的德育内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填空,四点)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三方面: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择业指导(填空)

第二节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词解)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区别(辨析题,看一下)152

▲德育过程的结构:指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重要)

一、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填)。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或者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情即道德情感,它伴随品德认识产生发展并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意即道德意志,是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行即道德行为,它受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支配、调节,同时又影响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作用的,“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德育最后就是要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教育者应把组织活动和交往看作德育过程的基础。(填)

三、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德育过程即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要实现“两化”,必然伴随着一系列的思想矛盾与斗争。)

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长期抓,反复抓,抓反复)

第三节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德育原则: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2、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或说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简答与案例分析

一、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有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结合起来。

二、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2)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作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3)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四、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的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贯彻的基本要求:

(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3)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五、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6、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填)

(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劳动(4)共青团活动(5)班主任工作

7、德育方法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

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说服法: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运用说服法要注意:

(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简答)

▲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属于锻炼法

●陶冶法: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概念重要,词解)

第四节德育模式

▲认知模式重知,体谅模式重情,社会模仿模式重行。

1、认知模式,当代最具影响的德育模式,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此模式实施德育的方法

和策略包括:(看一下)

(1)了解学生当前道德判断发展水平;

(2)运用道德难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

(3)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

(4)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合理的推理方式;

(5)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实施。

2、德育认知模式中“道德两难”问题的教育意义P164(看一下)

(1)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促进儿童的道德判断力的发展;

(2)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敏感性,使他们自觉意识到自己的道德规范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的矛盾和冲突;(3)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提高学生在道德问题上的行动选择能力;

(4)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深化学生对各种道德规范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道德两难问题的素材,一般有三种来源:

(1)虚构的道德两难故事

(2)以学科内容为基础的道德两难问题

(3)真实的或实际发生的两难问题

▲体谅或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70年代,为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它以一系列的人际与情境问题启发学生的人际意识与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社会模仿模式主要是美国的班杜拉创立的,该模式吸取了认知发展论的某些观点,与行为主义的合理内核相结合,创立了新的认知—行为主义学说。……该理论强调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学习方法……

第十章班级管理

第一节班级管理的意义

▲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填空)……班级具有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矫正学生的行为等功能

▲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

▲19世纪初英国学校出现了“导生制”管理模式,对班级组织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最早采用班级组织形式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填空)

班级管理的功能:P174

(1)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第二节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 P174—176。

一、常规管理: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二、平行管理: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词解,重要)该理论源于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教育思想。

三、民主管理: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四、目标管理: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目的是为了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

第三节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受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为解决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论述题)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学生即是对象,又是目的。因此,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既是班级活动的出发点,又是班级活动的最终归宿。班级管理的实质就是要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尽可能的开发。)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

(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适当增加“小干部”岗位,进行选举、轮换,把小干部由教师的助手变成学生的代表,

把班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

第四节班集体的形成(非常重要)

●班级:是学校最基本的基础组织,是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

但学生群体还不能称为班集体,班集体还要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明确的共同目标;

(2)一定的组织结构;

(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2、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3、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简答,重要)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第五节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教育者(填空)

1、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2、班主任的领导影响力:

(1)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包括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

(2)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取决于班主任自身对教育工作的情感体验、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高度发展的控制自己的能力。

3、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

▲当前班级管理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教多:

“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论述题)

一、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了解学生的内容——

(1)了解学生个人;

(2)了解学生的群体关系;

(3)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了解学生的方法——

(1)通过阅读学生的有关材料来了解学生;

(2)通过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从各个侧面间接了解学生;

(3)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

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简答,重要)(前面有)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三、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1)充分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

(2)协助和指导班级团队活动

(3)争取和运用家庭和社会教育力量

新闻编辑学考试题库 3

新闻编辑学考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第二章报纸设计 1、报纸设计——报纸编辑根据报纸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在确定编辑方针的前提下,对报纸的规模、结构和形象进行整体设计 2、编辑方针——根据办报方针对报纸编辑工作作出的决策,它规定了报纸的读者对象、传播内容、报纸水准与风格特色,是报纸编辑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 第五章新闻标题 1、新闻标题——新闻标题是用以揭示、评价新闻内容的一段最简短的文字,用大于正文的字号刊于新闻之前 2、大标题——多条新闻共有的标题,用以概括这些新闻的共同主题;可以对新闻事实加以揭示,也可以提出观 点、发出号召 3、提要题——传统意义的提要题指在重要的长新闻的主题之下,所加的“内容提要”式的长副题,较详细地概 括新闻最主要的内容。近年来提要题有新的发展,内容、形式和位置都可有所变化。 4、小标题——又称分题、插题,通常用于篇幅较长的稿件,具有长文短化、方便读者选择阅读的作用。在不影 响内容表达的前提下,小标题的结构、字数应尽量相近,所辖文字长短也相近,富有节奏感,层次更分明 第六章版面设计与排版 1、报纸版面——各类稿件在报纸上编排布局的整体产物,是读者第一接触的对象 2、版心——除去周围留的空白,一块版面上真正容纳文字与图片的区域 3、基本栏——横排报纸的版心纵向等分为若干栏,称基本栏,一般为5-8栏之间 4、报眉——眉线上方所印的文字,一般刊登该版名称、版序、出版日期、版面内容标识等 5、大头条——在版面上占有绝对地位,是本版最重要的稿件,一般占四至六栏宽。 6、小头条——处于版面重要位置,但实际并非头条的稿件。一般位于真正的头条之上、之左,标题小于头条, 涉及重要人物、机构、活动,但无实质性的重要内容,字号多为一号 7、版面语言——指版面特有的表现手段。版面语言的基本形式包括:版面空间,编排手段,版面的布局结构。 8、版面空间——版面所提供的表现编排思想和内容的空间。包含的主要因素是:区域、面积、距离、形状。 9、编排手段——安排稿件所采用的物质手段,是版面语言的一种基本形式,包括:字符、图像、线条、色彩 10、综合式版面——整个版面包含的稿件较多,虽有主次之分,但不强调稿件之间的轻重差别 11、重点式版面——特别强调版面的某一局部,使其成为版面上的重点 12、集中式版面——用整个版面或版面的绝大部分刊登有关同一主题的稿件 13、编排思想——依据报道思想对版面编排的决策,是版面编辑根据对各篇稿件的评价对在版面上恰当安排这些稿件的整体构想 14、同题集中、专栏集中、集纳性专栏、单一性专栏 15、集纳——将几篇有联系的稿件组合在一起,使之或相互补充,或相互映衬、比较 补充:新闻图片:图片的一个子概念,广义指在新闻媒体上出现的全部图片,狭义仅指与新闻保持着直接与密切关系的图片,或者直接反映新闻,直观传递新闻信息,或者评价新闻事实,表达媒体观点。 二、简答题 第一章概论: 1、你认为当前报纸版面编辑出现了哪些新特征或趋势。大信息量;版面简洁;图像化;强化新闻版;专刊、副

预算编制说明模板

预算编制说明模板 预算编制说明是预算报表编制与预算管理工作情况的说明,是预算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工作要求,预算编制说明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企业基本情况(简要说明) 简要说明本企业治理与组织结构、集团或上级企业对本企业的发展定位(如为利润中心或成本中心等)、所处行业、经营范围等。 二、上年度预算工作简述(简要说明) (一)对上年度主要指标调整情况进行说明并分析其原因。 (二)对上年度主要财务指标进行预算差异分析,陈述导致差异的影响事项,重点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 (三)上年度预算工作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整改措施。 三、本年度预算编制基础(简要说明) (一)本年度预算的合并范围及其变化情况说明,以及未纳入年度预算编制范围的子企业名单、级次、原因及其对预算的影响等。 (二)本年度预算编制依据,包括所采用的基本假设(如利率、汇率、税率等)及其论证依据、所选用的会计制度与政策(含利润分配办法)等。 四、本年度主要业务预算说明(主要部分) (一)本年度主要商品(业务)市场形势分析

分析所处行业本年度市场形势,分产品线或商品大类对本年度主营商品市场走势的分析判断,并据此对主要业务或商品的经营模式进行分析。 (二)本年度主要商品(业务)经营情况预测 分产品线或商品大类对本年度主营商品经营情况进行预测判断,主要包括成本与价格预测,经营数量或产量等,分析方法应采用本年度与上年度两年对比的方式。 该部分编制说明的基础信息应由各单位业务经营部门提供,财务部门汇总整合后形成预算单位整体业务预算说明,说明文字应简洁明确、前后一致,避免数据和资料简单罗列。 五、本年度财务预算说明(主要部分) (一)关键业绩指标预计完成情况 具体分析说明本年度关键业绩指标预算与上年预计完成之间的差异,并说明本年特定预算安排的主要原因。所述关键业绩指标包括但不限于营业收入、营业成本、三项费用、利润总额、资产规模及结构以及现金流等,其中所述资产规模及结构的核心内容为库存控制与资产负债率控制。

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合同协议书范本

发包人: 编制人: 发包人委托编制人承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本合同依据下列文件签订: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的通知”,___________省计划委员会、___________省物价局晋价房子[___________]第 ___________号文件中印发“我省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有关咨询收费标准的通知”。 1.2国家及地方有关管理法规和规章。 1.3建设工程批准文件。 第二条本合同编制项目的内容:名称、规模、标准、投资及编制费等见下表: 第三条发包人应向编制人提交的有关资料及文件:

第四条编制人应向发包人交付的资料及文件: 第五条本合同编制收费估算为___________元人民币。编制费支付进度详见下表。

说明: 1.提交各阶段编制文件的同时支付各阶段编制费。 2.在提交最后一部分编制内容的同时结清全部编制费,不留尾巴。 3.实际编制费与估算编制费出现差额时,双方另行签订补充协议。 4.本合同履行后,定金低作编制费。 第六条双方责任 6.1发包人责任: 6.1.1发包人按本合同第三条规定的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编制人提交资料及文件,并对其完整性、正确性及时限负责,发包人不得要求编制人违反国家有关标准进行编制。 发包人提交上述资料及文件超过规定期限15天以内,编制人按合同第四条规定交付编制文件时间顺延;超过规定期限15天以上时,编制人员有权重新确定提交编制文件的时间。 6.1.2发包人变更委托编制项目、规模、条件或因提交的资料错误,或所提交资料作较大修改,以致造成编制人编制需返工时,双方除需另行协商签订补充协议(或另订合同)、重新明确有关条款外,发包人应按编制人所耗工作量向编制人增付编制费。 在未签定合同前发包人已同意编制人为发包人所做的各项编制工作,应按收费标准,相应支付编制费。 6.1.3发包人要求编制人比合同规定时间提前交付编制资料及文件时,如果编制人能够做到,发包人应根据编制人提前投入的工作量,向编制人支付赶工费。 6.1.4 发包人应为派付现场处理有关编制问题的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及交通等方便条件。 6.1.5 发包人应保护编制人员的投标书、设计方案、文件、资料图纸、数据、计算软件和专利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doc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 目笔试考试大纲》 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8年4月

编制说明 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 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 动的社会服务组织。我国事业单位涉及领域广泛,种类繁多,是 专业技术人员的主要聚集地。事业单位人才队伍是我们党执政兴 国的重要依靠力量,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有力支撑,是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人才保障。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颁布实施以来,事业单 位公开招聘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全覆盖。公开招聘制度是事业单 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事业单位进人的主渠道。公开招 聘考试作为体现公平择优原则的主要手段,社会各界和广大考生 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广泛支持。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积极探索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办法,增强公开招聘考试的规范性、 针对性和科学性,对促进高质量就业,实现事业单位选人用人考 试评价目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依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 事制度改革的意见》的规定和要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事考

试中心组织多领域专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全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研究,提出了针对不同行业、专业和岗位特点的公开招聘分类实施意见,研究制定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 本大纲主要适用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新进人员,供有关部门和考生参考使用。 [郑重声明] 本大纲仅供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实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和应试考生备考使用。该大纲已申请国家版权保护。未经许可,任何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进行印刷出版、转载,不得以盈利为目的使用。

预算编制说明模板

XX公司 XX年度预算编制说明 (参考格式) 一、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名称、成立时间、经营范围等基本情况。 二、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 上年度,XX公司利润预算指标执行较低,但各项费用指标控制较好,详见下表: 金额单位:万元

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如投资收益完成预算XX%,原因是XXX.。三、201X年度预算编制基础简要说明 (一)基本假设 1.201X年被投资单位(指联营企业,不包括子公司)盈利假设 因无法取得各被投资单位201X年度预算数据,为了预测XX公司201X年投资收益,需要合理估计被投资企业201X年盈利情况。本次预算,以XX提供的被投资单位201X年度净利润预计数据为基础,据以预算201X年度投资收益。 2.银行借款、资金成本假设 1 参照目前资金市场情况,假定201X年XX公司新增借款资金成本率为XX%。 (二)采用的主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本次预算编制采用了与XX公司《会计核算办法》一致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三)税费计提比例 本次预算编制涉及税金与国家现行税收政策一致,主要包括:增值税17%;营业税按照预算的应税收入的5%计提;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分别按照应交营业税的7%、3%和2%计提;企业所得税按照利润总额的25%进行计提;借款合同按照合同价款的0.05‰贴花。

(四)利润分配 1.根据《公司章程》等规定按净利润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2.按照国资经营预算等要求,201X年预计向股东分红XX亿元,。 四、201X年度业务实施计划情况 (一)投资计划 XX。 (二)融资计划 1.年度资金需求分析 201X年,XX公司计划资金需求XX亿元,明细如下: 2.年度资金收入计划 201X年预计收到现金XX亿元,明细如下: 3.计划融资 XX公司201X年初货币资金XX亿元,结合上述资金需求和来源情况分析,预计201X年新增融资XX亿元。 五、201X年度财务预算指标说明 根据初步预算,XX公司201X年预计实现利润总额XX亿元,年末资产总额XX亿元,负债总额XX亿元,净资产XX亿元。 2 (一)利润预算表主要项目 金额单位:万元 项目上年数本年预算数增减率(%) 一、营业总收入 二、营业总成本

工程预算编制报告(范本)

渝银咨(2014)第号 工程量清单、预算价编制报告(初稿) ——重庆市涪陵区委党校改扩建项目 涪陵区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本公司接受贵单位委托,对贵单位“重庆市涪陵区委党校改扩建项目”的清单、预算价进行编制,现将编制情况报告如下: 一、编制目的: 合理确定工程预算造价,为委托方限价招标提供合理的工程限价标准。 二、编制范围及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重庆涪陵党校改扩建工程,由学员宿舍、图书馆、多功能综合楼、车库等组成。学员宿舍为地下3层,地上7层的的公共建筑;图书馆为6层的公共建筑,多功能综合楼为地下2层,地上3层的公共建筑,地下车库为Ⅳ类车库,作为停车库、设备用房用途。 原教学楼改造包括钢结构和外立面装饰。 工程范围:原教学楼立面整治、综合管网、场平、多功能综合楼、学员宿舍楼、图书馆及车库等,招标文件、施工图所示范围内的全部内容。 原教学楼外立面改造工程主要包括:轻钢结构屋架,屋面为彩钢瓦,立面GRC造型柱,立面GRC窗套线,GRC线条,空调板加塑钢百叶,外墙砖剔打、重贴外墙砖,外窗更换为塑料框中空玻璃5+9A+5、内墙天

棚刷乳胶漆等。 三、委托单位责任与咨询单位责任: 提供预算编制的相关资料,并保证其预算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是委托单位的责任;按行业规范要求出具工程预算编制报告,并保证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是本公司的责任。 四、编制依据: 1、《工程造价咨询合同》。 2、《重庆市涪陵区委党校改扩建项目工程招标文件》。 3、《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重庆市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则》(CQQDGZ0-2009)、2008年《重庆市建设工程费用定额》、2008年《重庆市市政工程计价定额》、2008年《重庆市建筑工程计价定额》、2008年《重庆市装饰工程计价定额》、2008年《重庆市房屋修缮工程计价定额》、2008年《重庆市安装工程计价定额》、以及相关配套文件。 4、重庆同乘工程咨询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的“重庆市涪陵区委党校改扩建项目施工图”,重庆大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的“区委党校教学楼外立面装饰改造工程钢结构设计图”和“区委党校教学楼外立面装饰改造工程设计图”。 5、本工程人工及材料价格参照涪陵区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2011年10月份公布的价格信息进行调差,没有的按同期《重庆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并接合市场价调差。 五、工程类别:按照2008年《重庆市建设工程费用定额》之建筑安装工程类别划分标准划分。 六、计算说明: Ⅰ.土建部分

新闻编辑学考试题库附答案

新闻编辑学考试题库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 第二章报纸设计 1、报纸设计——报纸编辑根据报纸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在确定编辑方针的前提下,对报纸的规模、结构和形象进行整体设计 2、编辑方针——根据办报方针对报纸编辑工作作出的决策,它规定了报纸的读者对象、传播内容、报纸水准与风格特色,是报纸编辑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 第五章新闻标题 1、新闻标题——新闻标题是用以揭示、评价新闻内容的一段最简短的文字,用大于正文的字号刊于新闻之前 2、大标题——多条新闻共有的标题,用以概括这些新闻的共同主题;可以对新闻事实加以揭示,也可以提出观 点、发出号召 3、提要题——传统意义的提要题指在重要的长新闻的主题之下,所加的“内容提要”式的长副题,较详细地概 括新闻最主要的内容。近年来提要题有新的发展,内容、形式和位置都可有所变化。 4、小标题——又称分题、插题,通常用于篇幅较长的稿件,具有长文短化、方便读者选择阅读的作用。在不影 响内容表达的前提下,小标题的结构、字数应尽量相近,所辖文

字长短也相近,富有节奏感,层次更分明 第六章版面设计与排版 1、报纸版面——各类稿件在报纸上编排布局的整体产物,是读者第一接触的对象 2、版心——除去周围留的空白,一块版面上真正容纳文字与图片的区域 3、基本栏——横排报纸的版心纵向等分为若干栏,称基本栏,一般为5-8栏之间 4、报眉——眉线上方所印的文字,一般刊登该版名称、版序、出版日期、版面内容标识等 5、大头条——在版面上占有绝对地位,是本版最重要的稿件,一般占四至六栏宽。 6、小头条——处于版面重要位置,但实际并非头条的稿件。一般位于真正的头条之上、之左,标题小于头条, 涉及重要人物、机构、活动,但无实质性的重要内容,字号多为一号 7、版面语言——指版面特有的表现手段。版面语言的基本形式包括:版面空间,编排手段,版面的布局结构。 8、版面空间——版面所提供的表现编排思想和内容的空间。包含的主要因素是:区域、面积、距离、形状。 9、编排手段——安排稿件所采用的物质手段,是版面语言的一种基本形式,包括:字符、图像、线条、色彩

关于申请增加人员编制的请示范文

关于申请增加人员编制的请示范文 不少单位人员不足时会申请增加编制人员,那么,关于申请增加人员编制的请示不会写怎么办?那么,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关于申请增加人员编制的请示范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申请增加人员编制的请示范文1 地区编制委员会: 地区安监局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地区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充分肯定,已连续6年获得自治区安全生产先进地区。但随着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发展,安全监督监管人员严重不足,地区安全生产工作压力日益具增,已无法满足当前安全生产监督监管工作的需要。 一是安全生产压力逐年加大,事故控制指标逐年减少,自治区人民政府下达的死亡控制指标由xxx4年的157人下降到今年的93人,下降41%。全地区车辆饱有量由xxx4年的5万辆上升到去年的.5万辆,上升150%。而随着哈密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工业企业迅速崛起,煤化工、煤电化基地、正负800超高压输变电等大企业进一步带动哈密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矿山、化工等资源能源型企业发展迅猛,有逐年增加的态势。加之地区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企业点多面广线长,交通不便,特别是矿山企业地处戈壁深处,距市区都在100公里以上,最远的矿山达到350公里,到企业检查一次,往返需要2-3天时间。目前地区区域内有矿山、化工企业280余家,工业企业500余家,其中矿山企业比重大,约占全疆井工矿山的1/3,安全监管监察任务极为繁重,人员短缺的矛盾更加突现。 二是按照自治区安全生产责任书指标要求,要求各地州市新增安全生产协调与行业管理科、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科。而我局三定方案新核定编制中也已增加了这两个科室。安全生产协调与行业管理科的工作基本上属于地区安委办的日常工作,也是我局最为繁重的一项重大工作。目前因人员不到位而不能正常运作。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这项职责在xxx1年机构改革时由地区卫生局划转至我局,而人员没有调剂,迫使我局人员更加紧缺。以上两个科室因人员不到位而一直未能成立。 鉴于以上原因,我局人员编制在地区编委《关于印发哈密地区安全生产监

考试大纲(模板)

《机械制图》课程考试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学习专业技术课和培养专业岗位能力服务。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要求: (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了解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基本画法;掌握用换面法求线段实长、平面图形真形的方法。 (2)能正确使用一般的绘图工具和仪器,掌握绘图的基本技能,做到作图准确、图线分明、字体工整、图面整洁。初步掌握徒手画草图的技巧。 (3)能正确绘制和阅读一般的零件图和中等复杂的装配图。在绘图和读图过程中,具有相应的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4)能严格遵守《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会查阅本课程所涉及的标准结构、标准零件以及《极限与配合》等的国家标准。 (5)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发展概况及其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和计算机绘图系统的组成及图形输入偷出设备的主要功能,并会初步运用绘图软件绘制简单的机械图。 此外,在本课程的学习和作业训练的过程中,考生还应注意树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学习本课程之前,需有金工实践的知识,同时本课程与中学的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也有一定的衔接关系。本课程涉及到的有关结构、工艺等专业知识,应在有关的后续课程中获得解决。 本课程只能为考生的绘图、读图能力奠定必要的基础,该能力还需要通过后续课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本课程计算机绘图部分的教学要求,也仅限于二维的范围,为能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还须在有关后续课程中补充三维的计算机绘图内容。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本课程的内容除绪论外,包括: I.投影基础部分 Ⅱ.制图基础部分 Ⅲ.机械图部分 Ⅳ.计算机绘图基础部分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绪论的学习,要求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并在具体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中,还要求理解有关投影法的基本知识和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正投影图的主要特点及优点,为以后学习点、线、面的投影作必要的知识准备。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为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第二节为投影法的基本知识。第三节为机械工程上常用的两种图示方法。第四节为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要求和学习方法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格式要求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824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Let All Personnel Enhance The Executive Power, Avoid Self- Development And Collective Work Planning Violation, According To The Fixed Mode To Form Daily Report To Hand In, Finally Realize The Effect Of Timely Update Progress, Quickly Grasp The Required Situa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格式要求通用范 本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格式要求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报告文件可用于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可行性研究报告格式 1、总论 项目提出的背景(改扩建项目要说明企业现有概况),投资的必要性和意义、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 2、需求预测和拟建规模 国内外市场需求情况的预测、国内现有生产能力的估计、销售预测、价格分析、产品竞争能力、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景等、拟建项目规模、资金来源、投资总额、产品方案和发展方向的技术经济比较和分析; 3、资源、原材料、燃料及公用配套设施情

2017年考试大纲

2017年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技术》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考查专业技术人员运用安全技术和标准,辨识、分析和评价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采取相应防范技术措施,消除和降低事故风险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1.机械安全技术。运用机械安全相关技术和标准,辨识和分析作业场所存在的机械安全隐患,解决转动、传动和加工等机械安全技术问题;运用安全人机工程学理论和知识,解决人机结合的安全技术问题。 2.电气安全技术。运用电气安全相关技术和标准,辨识和分析作业场所存在的电气安全隐患,解决防触电、防静电、防雷击和电气防火防爆等电气安全技术问题。 3.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运用特种设备安全相关技术和标准,辩识和分析特种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解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问题。 4.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掌握火灾、爆炸机理,运用防火防爆安全相关技术和标准,辨识和分析火灾、爆炸安全隐患,采取相应预防和控制措施,预防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5.职业危害控制技术。运用职业危害控制相关技术和标准,根据作业场所生产性粉尘、毒物和物理因素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式和途径,辨识和分析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采用工程控制技术措施和个体防护技术措施,消除或减少职业危害。 6.交通运输安全技术。运用交通运输安全相关技术和标准,辨识和分析道路交通、轨道交通、水运、航空等主要事故隐患,采用相应技术措施,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7.采矿安全技术。运用矿山安全相关技术和标准,辨识和分析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采用相应技术措施,预防事故发生,重点预防瓦斯灾害、地压灾害、水害、火灾、尾矿库溃坝和排土场泥石流等主要事故;运用油气田安全相关技术和标准,辨识和分析油气田勘探、开发和储运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采用相应技术措施,预防事故发生,重点预防井喷、火灾、爆炸、中毒等主要事故。

申请编制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12970 申请编制报告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申请编制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资金申请报告编制要点 一、项目的背景和必要性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产业关联度分析,市场分析; 二、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包括所有制性质、主营业务、近三年来的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固定资产、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等级、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及主要股东的概况; 三、项目的技术基础成果来源及知识产权情况,已完成的研究开发工作及中试情况和鉴定年限,技术或工艺特点以及与现有技术或工艺比较所具有的

优势,该项技术的突破对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四、建设方案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建设规模、采用的工艺路线与技术特点、设备选型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招标内容(适用于申请国家投资补助资金500 万元及以上的项目)、产品市场预测、建设地点、建设工期和进度安排、建设期管理等; 五、各项建设条件落实情况包括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节能措施、原材料供应及外部配套条件落实情况等;其中节能分析章节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7]2787 号)要求进行编写。 六、投资估算及筹措项目总投资规模,投资使用方案、资金筹措方案以及贷款偿还计划等; 七、项目财务分析、经济分析及主要指标内部

公共卫生学院353《卫生综合》考试大纲编制

中南大学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卫生综合》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由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委员会于2012年7月7日通过。 I.考试性质 卫生综合考试是我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一门入学专业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及卫生学(包括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环境卫生学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内容)等3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其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和卫生学的专业知识,有利于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II.考查目标 卫生综合考试涵盖高等学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的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和卫生学等3门专业课程。要求考生: (1)准确地掌握该三门课程内容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2)熟悉职业环境、自然环境和食品中主要的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因素、对健康损害的特点及识别、评价、预防和控制这些危害的原则和方法。 (3)能灵活运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环境卫生学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4)掌握各类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设计原理,实施及质量控制原则与资料分析方法,以解决疾病预防控制中的实际问题。 (5) 掌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及影响因素,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熟悉慢性病的“三级”预防的基本含义,疾病监测的定义和应用。 (6) 掌握卫生统计工作的四个基本步骤、变量类型、统计学中常用的总体、样本、概率等基本概念。 (7) 掌握不同类型资料的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方法,并能理解各统计参数的实际意义。

事业单位考试大纲范文

一、事业单位及其管理制度知识(一)事业单位概述 (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1、岗位设置管理制度 2、公开招聘制度 3、聘用制度 4、职称制度 5、工资制度 6、培训制度 7、考核制度 8、事业单位人事争议处理 二、政治基础知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 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物质和意识 3、唯物辩证法 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5、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二)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2、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 3、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4、统一战线 5、人民战争和人民军队 6、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7、思想政治工作 8、政策和策略 9、国际关系和外交方针 10、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1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三)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3、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根本任务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社会主义改革 6、社会主义对外开放 7、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9、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1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1、“一国两制”构想与祖国统一 12、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

13、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五)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六)十八大报告 1十八大报告知识 2、党章知识 三、经济学知识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商品与货币 2、经济制度及其类型 3、资本与剩余价值 4、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经济体制 2、市场经济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 1、微观经济 2、宏观经济 四、法律基础知识 (一)法理学 (二)宪法 1、宪法 2、立法法 (三)行政法法律制度 1、行政法 2、行政处罚法 3、行政许可法 4、行政复议法 5、行政诉讼法 6、国家赔偿法 (四)民事法律制度 1、民法 2、合同法 3、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4、婚姻法 5、继承法

新闻编辑期末重点测试题与答案

新闻编辑期末测试题与答案 总计: 5 大题,49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 一、单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分析是新闻编辑分析与选择稿件的第一步。 A.新闻价值 B.社会效果 C.媒介适宜性 D.媒介容量 2.在所有稿件中,根据新闻价值分析挑选出真正意义上的新闻稿件。这是选稿操作的第一步,目的是()。 A.淘汰那些不具有新闻价值的稿件,因为这类稿件往往在所有稿件中占有不小的比例。由于它们根本不是新闻,所以不需再做进一步的考虑 B.淘汰那些具有负面社会影响、导向不正确的稿件 C.淘汰那些不满足媒介容量大小的稿件 D.淘汰那些与媒体定位及编辑方针不符的稿件 3.在报纸编辑部内部的第()次分工中,有了专门负责与读者、作者和通讯员联系的“通联”,负责接受各方面的新闻线索和来稿。 A.1 B.2 C.3 D.4 4.()是版面分配的重要手段。 A.线条 B.图片 C.色彩 D.空白 5.()则接近线的属性,更具流程感、指向感。 A.“点” B.“色彩” C.“面” D.“箭头” 6.()又称刊头,报纸专版专刊上标出名称、期数等内容的部分。

A. 题头 B.栏头 C.版头 D.报花 7.引题:“车辚辚马萧萧凯歌贯云霄”。主题:“最可爱的人回来了”。这个引题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引出主题的?() A.交代事件的背景与经过 B.交代事件的目的 C.描写新闻场景与气氛 D.说明主要新闻事实的性状 8.新闻标题能对新闻稿件中最重要的新闻事实进行简要的提示,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新闻说的是什么,这是新闻标题必须具备的一种功能。这体现了新闻标题功能中的()A.划分与组织新闻内容 B.揭示新闻内容 C.吸引读者阅读 D.美化版面并表现风格 9.()有两种:一种是在报纸版面上位置相对固定、有专门名称的一种以照片为主、标题和文字说明为辅的专栏,以连续的、有规律的方式出现。另一种是临时根据报道需要组织的专栏,也是以照片为主,标题与文字说明为辅。 A.独立编发的新闻照片 B.配合文字稿件的照片 C.照片专栏 D.照片专版 10.()是指无法事前预知的突发事件的报道策划,如地震、台风、水灾等自然灾害以及交通事故、恐怖袭击等。 A.可预见性报道策划 B.非独立型报道策划 C.非周期性报道策划 D.非可预见性报道策划 二、多选题(该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 11.“春运”报道属于新闻报道策划的哪种类型?() A.周期性报道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排版格式规范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排版格式规范 为使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资料编制规范化、标准化,根据《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和有关标准,制订以下规范。 一、封面 项目名称宜用小1号宋体加粗,“可行性研究报告”七个字宜用小初号黑体,单位名称宜用3号黑体或者3号宋体加粗,日期宜用3号宋体。样式见附录:封面样式。 二、封二 本页为编制人员名单页,顺序为:审定、审核、校核、编写人员、参编人员,字体宜用3号宋体加粗,人员名称宜用3号宋体,样式见附录:封二样式。本页视情况可以省略。 三、目录 1.正文目录 “目录”两字用三号黑体字,单列一行居中书写,下空一行再编写目录内容。目录内容建议只编排至文中的第二层标题,一般不超过第三层标题。第一层标题内容用四号黑体字,第二层标题用四号宋体字,并注明各章节起始页码,题目和页码之间用“……”相连。格式如下所示。

推荐使用Word文档中自动生成目录方式: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目录。 样式见附录:目录样式。 2.附件目录 “附件”用三号黑体字左顶格,下面用阿拉伯数字左空二格,以发文单位、文件号及《文件名称》排列,格式如下所示: 四、正文排版格式 1.层次划分与标题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按其内容分成若干层次进行叙述。层次的划分一般不超过四层,四层以下采用分行并列叙述时,先以括号为序,如(1),(2)……;再以圈圈为序,如①,②……或1),2)……。各层次的题序与标题样式见表1、表2和表3。 表1 采用阿拉伯数字的层次代号、标题及说明(内容40页以上推荐使用)

表2 采用阿拉伯数字的层次代号、标题及说明(内容40页以上推荐使用) 表3 采用中文数字的层次代号、标题及说明(内容40页以下推荐使用) 2.正文内容编排 (1)字形字号:层次标题以下的正文内容采用小四号或者四号宋体字型或者仿宋体字型,数字和西文均采用四号Times New Roman字型。正文中图、表的标题用五号或者小四号宋体字居中,表格内容用五号或者小四号宋体字。 (2)纸张设置:国际标准A4纸(210mm×297mm)单面打印。 (3)页边距设置:上2.5cm,下2.5 cm,左2.5 cm,右2.0~2.5 cm;

程序员考试大纲

一、考试说明 1.考试目标 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能根据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和软件工程的要求按照程序设计规格说明书编制并高度程序,写出相应的程序文档,产生符合标准规范的、实现设计要求的、能正确可靠运行的程序。具有助理工程师(或技术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2.考试要求 (1)掌握数制及其转换、数据的机内表示、算术和逻辑运算、应用数学的基础知识; (2)了解计算机的组成以及各主要部件性能指标; (3)掌握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 (4)熟练掌握基本数据结构和常用算法; (5)熟练掌握C程序设计语言以及C++、Java中的一种程序设计语言; (6)熟悉数据库、网络和多媒体的基础知识; (7)了解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软件过程基本知识、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的常识;(8)了解常用信息技术标准、安全性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知识; (9)了解信息化及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 (10)正确阅读和理解计算机领域的简单英文资料。 3.考试科目设置

(1)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基础知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选择题;(2)程序设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问答题。 二、考试范围 考试科目1: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基本知识 1.计算机科学基础 1.1数制及其转换 二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等常用数制及其相互转换 1.2 数据的表示 数的表示 非数值数据的表示 1.3 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计算机中二进制数的运算方法 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 1.4 数学应用 常用数值计算(矩阵、近似求解、插值) 排列组合、应用统计 编码基础 1.5 常用数据结构 数组 线性表及链表 队列、栈 树

图 1.6 常用算法 算法与数据结构的关系 算法设计和算法描述 常用的排序算法 查找算法 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 字符串处理算法 递归算法 最小生成树、拓扑排序和单源点最短路径求解算法 2.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2.1 硬件基础知识 2.1.1 计算机的类型和特点 微机(PC机)、工作站、服务器、主机、大型计算机、巨型计算机、并行机2.1.2 中央处理器CPU CPU的组成 常用的寄存器 指令系统,寻址方式 指令执行控制、中断控制、处理机性能 2.1.3 主存和辅存 存储介质 高速缓存(Cache)、主存

蔡雯《新闻编辑学》(第2版)配套题库(模拟试题)【圣才出品】

第四部分模拟试题 蔡雯《新闻编辑学》(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概念题(5×5=25分) 1.珠江模式 2.独立型报道策划 3.说明性按语 4.核对法 5.纯净版面 二、简答题(10×3=30分) 1.简述报道策划中如何把握受众心理。 2.简述报道配置的若干方式。 3.新闻的发掘有哪些方法? 三、论述题(15×3=45分) 1.试述新闻传播编辑把关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2.论述新闻照片选择的标准。 3.试论新闻报道策划的客观性表现。 四、实务题(50分)

请将下列稿件改成500字以内的短消息。 本报讯来自中国大连、出生于1956年6月的王刚义和随行记者薛冠超于今天中午乘智利空军大力神运输机到达乔治王岛,由长城站站长王建国等接至长城站。王刚义原计划于昨天到达,因乔治王岛暴风雪,飞机到达机场上空后无法降落,又折返彭塔阿雷纳斯。 在王刚义用完午餐后稍事休息时,王建国站长紧急布置考察队员在站前海湾测量了风力、风速、水温和气温,并由橡皮艇从长城站码头至阿德雷岛之间进行了实地勘察,尽可能做了各项准备。经过连日罕见的暴风雪后,今天下午是长城站少有的好天气,虽然是阴天,但风力仅4级,风速6米/秒,气温1摄氏度,水温1.4摄氏度。据气象预报,一个新的气旋正在逼近,为抓住有利时机,王站长与王刚义商定,下午就下水。 下午4时(北京时间8日上午4时),在长城站餐厅举行了一个简短而隆重的仪式。王建国站长代表长城站与王刚义签订了一份协议,明确长城站可能提供的支持和救助手段,但不能提供安全保证,对意外事故不承担任何责任。我作为见证人之一,也在协议上签字。接着王刚义宣布了他的目标,表明他必胜的信心,并告诉大家在他上岸后如何配合他恢复的注意事项。考察队越冬女队员、北京同仁医院医师林清为王刚义做了体检。他状态良好,体温37度,血压110/160,脉搏每分钟120次。王站长对两条橡皮艇上救助人员的配置、救助办法及应急措施做了安排,长城站人员全体出动,全力以赴。 下水前,王刚义向大家展示,他的全部装备是游泳帽、防护眼镜、游泳裤、手套和脚套。4时40分,王建国站长吹响出发哨后,王刚义在长城站码头下水,向阿德雷岛方向游去,两条橡皮艇在他的前后引导和防护。我在第一条橡皮艇上,是两位计时员之一。据事前测量,这段距离736米。今天的长城湾称得上风平浪静,尽管远处有巨大的冰山,附近飘荡着浮冰,有时还能见到企鹅和海豹的踪影。王刚义一路游得非常顺利,大约22分钟后,他在阿德雷岛岸边折返。按事前约定,我在30分钟和35分钟时大声报时,此后每1分钟报一次。

公立医院年度预算编制说明模板

公立医院年度预算编制说明模板 一、医院基本情况 医院名称、医院类型、注册资本?编制床位、科室设置、人员情况等. 二、上年度调整预算情况、预算执行及结转和结余资金情况 三、当年预算申报情况 (一)预算申报总体情况. (二)预算收入情况。 1.医疗收入。结合年度工作量、次均费用、床位开放、大型设备检查等情况进行说明. 2.财政补助收入.结合上年度财政资金安排情况及本年度财政资金申报情况进行说明. 3.科教项目收入。结合医院预期获得科教项目收入情况进行说明, 4.其他收入。分析其他收入来源,结合以往年度情况进行说明。 (三)预算支出情况。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及测算说明。 (四)重要支出情况, 1.与。三重一大"经济事项有关的支出预算及测算说明 2.人员支出预算及测算说明.结合人员(在编、合同制、临时工、退休人员等)数量、职务职称、奖金分配政策、离退休工资政策?住房补贴政策?绩效考核政策、工资总额等情况进行说明。 3.药品及卫生材料支出预算及测算说明,结合库存物资盘点情况、以往年度消耗情况、医疗收入情况、药品及卫生材料管理制度等情况进行说明。 4.“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支出预算及测算说明. 四、长期负债变动情况

预计新增或减少长期负债情况, 五、对外投资收益及变动情况 年度对外投资计划、预计收益、变动情况及测算说明。 六、固定资产投入情况说明 政府采购计划、新增资产配置情况(所有使用财政性资金及其他资金购置车辆、单位价值200万元及以上的大型设备支出情况、房屋、土地等重大资产购置事项等)、固定资产修缮维修支出情况等。 七、其他重大事项 其他需要说明的重大事项。 ****** 医院 20**年*月*日

测试报告书编写格式、范文

测试报告书编写格式 测试报告书是测试阶段最后的文档产出物,“优秀的测试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文档编写能力,一份详细的测试报告书应该包含足够的信息,包括产品质量和测试过程的评价,测试报告基于测试中的数据采集以及对最终的测试结果分析。 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就是把测试的过程和结果写成文档,并对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分析,为纠正产品的存在的质量问题提供依据,同时为产品验收和交付打下基础。 一、测试报告书内容 测试报告书的内容可以总结为以下目录: (1)首页 (2)引言 目的 背景 缩略语 参考文献 (3)测试概要 测试方法 测试范围 测试环境 测试工具) (4)测试结果与缺陷分析 功能测试 性能测试 (5)测试结论与建议 项目概况 测试时间 测试情况 结论性能汇总 (6)附录 缺陷统计 二、测试报告书各部分的格式内与容

1、首页 (1)测试报告名称 产品名称 版本号 XX测试报告 (2)测试报告委托方 报告责任方 报告日期等 (3)测试版本变化历史 (4)测试密级 2、引言 2.1 引言编写 引言编写目的是简单的阐述该测试报告的具体编写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范围。 实例:本测试报告为XXX项目的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需求(或达到XXX功能目标)。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2.2 项目背景 对项目目标和目的进行简要说明。必要时包括简史,这部分不需要脑力劳动,直接从需求或者招标文件中拷贝即可。

2.3 系统简介 如果设计说明书有此部分,照抄。注意必要的框架图和网络拓扑图。 2.4 术语和缩略语 列出设计本系统/项目的专用术语和缩写语约定。对于技术相关的名词和与多义词一定要注明清楚,以便阅读时不会产生歧义。 2.5 参考资料 (1)需求、设计、测试用例、手册以及其他项目文档都是范围内可参考的资料。 (2)测试使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指标、公司规范和质量手册等等。 3、测试概要 3.1 测试的概要介绍 包括测试的一些声明、测试范围、测试目的等等,主要是测试情况简介。 3.2 用例设计方法 简要介绍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 3.3 测试环境与配置 简要介绍测试环境及其配置。 提示:清单如下,如果系统/项目比较大,则用表格方式列出数据库服务器配置。 4、测试结果与缺陷分析 整个测试报告中这是最重要的部分,这部分主要汇总各种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