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源《漫谈书法教育和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

田源《漫谈书法教育和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
田源《漫谈书法教育和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

漫谈书法教育与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

作者:田源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历三千年的积淀更显其卓著的独特魅力。甲、金、大、小篆,隶、楷、草、行、现,渊源流长,万古醇香。书法展现的不仅是艺术的审美,更是民族文化的传递。而识字教学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所以书法教育与情与理都应该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互融互进,相得益彰。那么,如何让书法教育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呢?经过日常的教学实践,结合教学中所观、所见、所悟、所思,笔者认为以下六点极为关键。

一、情是基石

所谓情,即是对中华民族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是对书法的喜爱之情。在书法教育中不能单独的去纯粹的教学书法,要让学生了解书法的历史,更要强调书法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爱书法的情操。历史上有文字的记载,就有着书法的出现。书法的演变,有着历史的见证,更有着不同时期审美和艺术的风范。只有了解历史和文字,才能够客观的了解书法,明白书法的意蕴之所在。

爱国之情不是口头的表达,而是内心的蓬发。作为教育者有义务更有责任教育和引导学生激发爱国的情感。心中有爱,情自生。了解书法、了解历史,在了解中培养,在了解中熏陶。书法是国粹,汉语是国家母语,语文课堂是学习母语的舞台,三者紧密相连。爱国主义情感不能苍白无力的说教,书法教育也不能摒弃爱国的单独教学。在书法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在爱国情感中激发对书法的热爱。借助爱国情感的依托,开展书法教育和课堂教学,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趣是源泉

何谓趣?趣由情生。一切的兴趣都源自于心中的良好情感。书法中优显毛笔字。毛笔字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促进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当前大力推广的传统文化教育和国学经典教育就是对爱国主义的弘扬。书法教育和语文课堂教学要想有真正意义的效果,就要挖掘学生的兴趣。

书法教育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要求学生具备循序渐进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这也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自从教育部在《中小学生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规定从2013年春季开学开始,把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以来,全国上下掀起了书法教育的热潮,但是在实际的书法教学中操作却有很多的障碍,这其中激发学生学书法的兴趣至关

重要。书法教育大力推行,书法教育极力倡导,而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应首当其冲。在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中给学生展示古往今来的名家字迹,指出价值所在,学生们都很惊异书法的价值。同时给学生讲解古人练字的典故,解说书法练习随时随地的特点,学生的情趣一下了就被激发了出来。后来通过一些小活动的加强,不间断的展示书法进步的学生作品,学生的兴趣日益培养起来。现在我们的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很高。

三、感是动力

感是什么?在这里所讲的感,就是对书法和语文课堂的直观感受。书法是文化也是艺术,为了增强学生的感官印象,我从收集的字帖中选择好贴、名家贴,从多媒体上搜索名家字,通过多渠道多方面来加深学生的感官系统,指导学生如何去辨别不同体的字,如何去欣赏不同书法家的字。书法欣赏是书法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学生只有懂得欣赏书法之美,才会喜爱书法。

语文课堂上,在教学中板书我都是一笔一划书写正楷字,要求学生作业也学写正楷字,一是要注重书法学习基础字练习的重要性,二是教师板书榜样性引导。因为我知道一个龙飞凤舞板书的教师是培养不出工工整整书写的学生的。教师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正是作为语文教师的我平时注重细节,学生的作业即便有错时也是工工整整的,细节成就习惯。

四、悟是心声

什么是悟?就是指学生在书法教育和语文教育中的理解和感受。有句话说得好: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告诉我们,经历的不同,环境的不同,成长的不同,即便针对同一事物,那么感受也是不一样的。书法上的艺术,书法上的特色,注定也会给每一个学生不一样的感受。不管如何只要是积极的感受,只要是有利进步的感受,只要是上进的感受,就是好的感受。

无论是在书法教学上,还是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展示的书法作品也好,给学生出示的优美语段也罢,我都让学生积极发言观后感受,不是说好就可以,鼓励学生说出好的地方,或激起心灵的共鸣,或淋漓尽致的舒畅,或气势磅礴的震撼,或恰如其分的称心等等。书法志在妙笔生花,语文趣在高山流水。书法之意境是心之境,情之所,艺之归。伯牙绝弦知音去,书法教育与语文课堂教学正是悟之通。有悟有感方升华。

五、意是精髓

在书法和语文中,意是最关键和最重要的内容。字无意而无声,语无意而无形,书法和文章无意就会失去神。这里所说的意是指一种精神,一种超出本身的内涵。比如:很多人都知道金银珠宝的贵重,但是对文物古迹的历史价值未必就了解了。古往今来,不同的书法家风格各有千秋,即便书写同一种字体也是各有特点,这区别就在于意不同。一个好字、一篇好文,要想清楚好所在,就要了解作者的简介及经历。

在一次书法教学上,我在指导后让学生练写“和”字时,发现一个学生书写的和往常不一样,不仅没有注意笔画的摆放,而且整个字四分五裂,书写很是潦草。我发现了异常后没有当面指出,下课后我找他谈心,了解到:他和班里一个同学以前很好,因为闹了别扭,一天都没有来往了。我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我对他讲了友谊的珍贵,和传统文化的礼仪,他认识到自己的不对,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和同学互相道了歉,和好了关系。在补交的作业上,“和”字书写匀称而大方。

所以,在学生书法和写作时,不仅把意融进书法和文章里,而且通过书法和文章还能够呈现出来。正所谓“字如其人”,“一切景语皆情语”。在书法教育中通过学生的书写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情况,把握学生的状态有利于语文课堂的教学,两者互为促进。

六、创是收获

创即创作、创新。不仅有坚实的基础,而且要有思想和突破。这才是发展之所在,前进之所自在。书法教育不是培养学生的字都如打印一样统一字体,语文课堂教育的学生也不是像机器生产的一样统一尺寸标准。因此创是两者共同的特点。正是因为创,书法上诞生出王羲之、颜真卿等很多名传数代的书法家,文学上铸就了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精典。

虽然说书法教育不只是书法教师的事,但是可以说书法教育却与语文教师有着密切相连的关系,书法教育的成败,语文教师、语文课堂教学至关紧要。书法教育中的书写训练内容,与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内容基本一致,都是汉字;小学生硬笔书法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语文教师的悉心指导;汉字的识认和书写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点。

诚然,书法教育又岂是一两篇文章所能诠释起蕴涵,而书法教育和课堂的融合更是一个摆在教师眼前的挑战。无谓艰辛,无谓磨难,只要是教育的倡导,教育者就一定要践行历练,坚信通过探讨和研究,书法教育和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平坦,未来一定会更好。让书法教育和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真正成为弘扬爱国主义教育、传播文化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摇篮!

中心小学创书法特色学校的实施方案

中心小学创书法特色学校的实施方案

梁村镇中心小学创立书法特色学校方案 一、创立书法特色学校的背景 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关于全国中心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4号和【】44号文件精神。为了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积极响应在教育系统广泛开展“创立书法教育示范学校”活动的号召,充分利用我校书法教育资源(我校高庆发老师是广东省书法协会会员,在学校成功举办了四届“邮政杯”师生书画展,至今有80余名学生在省市县各级比赛中获奖,至连续三届肇庆市举办的“砚都杯”青少年书法大赛中获得佳绩,并荣获“优秀辅导单位”的称号),继续发扬我校书法的优良传统,以书法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经学校研究决定创立书法特色学校,特制定此方案。 二、创立书法特色学校的必要性 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奠基工程,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完善人格的重要时期。写字教育对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着直接功能,对学生意志的磨炼、情操的陶冶,良好习惯的形成,意志的培养、想象力、创造力的开发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不能把汉字文化作为首要的文化因素之一传授给学生,不但会给她们造成终身

遗憾,而且会损害作为文化根基的教育。书法特色学校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积淀而成,形成我校独特的风格,彰显学校的个性风采,因此创立书法特色学校势在必行。 三、创立特色学校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以国家教委《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为依据,以语文教学改革为龙头,坚持做到“四全”,即:领导、教师全员参与;始终面向全体学生;抓实教学全程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写字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推动其它学科的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小学素质教育,为培养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四有”人才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二)、阶段目标:一年初见成效三年推出成果五年创立示范 1、一年初见成效:面向全体学生,从抓“双姿”起步,力争90%以上的学生写字姿势、握笔姿势符合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100%的教师“双姿”达标,建立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对其实行段位评价;建立完善的书法教育的档案资料。 2、三年推出成果:三年内建立起一支合格的具有一定实力的写字教师队伍;建立起一支写字教学科研队伍,并有一定数量的论文在省、市、县级发表;使全校90%以上的学生书写达到正确、规范和美观的水平;培养出一批可堪造就的书写能手,在各

书法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书法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一、书法课堂教学的主要内涵 所谓书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书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进行师生之间双向的互动和交流,用最少的时间,投入最小的精力,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满足社会以及个人教育价值的各种需求,从而取得学校、家庭和师生的共同认可。具体可以从5个方面来认识:一是高中书法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放到首位;二是在书法教学中,要重视教学效益的开发,即利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收益,获得学生的肯定;三是书法教学要充分重视教师自身的发展,教师要做到品德高尚、书法艺术高超、教学水平一流;四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五是要关注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创新教学手段,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 二、提高书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 1.书法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但由于部分教师对于新课改的精神实质把握不够准确,过分追求新理念,在书法课堂教学中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书法水平的差异性,一味强调学生的作用却忽视了教师的引导性,过分关注情感目标教学却轻视技能目标,致使书法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因此,提高书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2.书法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提高书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活动发展的客观要求,教师应通过落实良好的教学效果来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从而真正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在书法教学中通过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可以促进学生掌握对书法学习的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书法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效率,让学生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乐趣,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 3.书法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需要 书法教学是高中教学中一门新的课程,学好书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当前书法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地探究和分析,有助于书法教学的进步。对于当前的高中书法教育工作者来说,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积极改进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总

生本为先融合教育

生本为先融合教育 李锦芳 【摘要】在核心素养理念下,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是未来教育的导向,也是高效率实现人本育人价值的根本。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特殊教育学校的育人管理也应该向着差异化的因材施教来进行,而融合教育理念是目前众多特殊教育学校育人管理的最新理念。文章结合生本为先、融合教育为辅的教育管理理念来谈特殊教育学校的育人管理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生本为先;融合教育;特殊学校教育;育人管理 20XX年,教育部在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发布“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发布,预示着新一轮课程育人革新又迈向一个全新的高度。对于特殊学校而言,儿童的教育管理难度较大,最主要的是要结合儿童的个性化和儿童的特殊需求创设更加适合儿童成长的环境,而这一点也是当下特殊教育学校儿童管理的核心。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点考量,来探究如何基于生本教育理念,采用融合教育来全面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儿童管理的效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育人的价值。 一、特殊教育学校的育人管理中的生本教育与融合教育 生本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由来已久,基本和新课程理念是同步的。生本理念的价值内涵在于“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根本来计划和实践教育雄伟”。学生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是学生的辅助者和课堂的协调者、引导者。但是在具体的教育落实过程中,很多学校根本做不到坚持生本理念,依旧是教师完全主导和监控课堂。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而言,因为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差异性较大,如果采用统一的育人模式就可能出现众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而对于特殊学校的学生教育管理而言,更要积极落实“生本教育”,并且从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育管理、个性化教学活动开发等几个方面来积极落实教育。这些育人理念综合起来就是“融合教育”的核心理念。融合教育是一种让特殊性积极存在的育人思想,允许在一个普通班级中混合编入有身心障碍的儿童,并和其他儿童一起参与学习。这样一来,整个学习环境是平等的,也是丰富多彩的。虽然课堂教育管理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如果采用科学规范的教育引导,就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实现较好的育人效果。融合

书法课教学案例

书法课教学案例 课前要求: 1、选定一本自己最喜欢的楷书(硬笔书法、毛笔小楷)帖。 2、准备一本书法笔记本,记录我们所要学习的书法理论知识。 3、遵守课堂纪律,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和课堂笔记。 4、执笔:拇指与食指夹住笔杆,其它三个指头辅助运笔,指实掌虚。 5、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课题:临、摹和创造的关系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临摹的方法和作用;了解临、摹和创造的关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重点难点:掌握临、摹的方法,了解只有继承才有创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1分钟) <二>、讲授新课: 临摹,是学习书法的第一步,是习字过程的必经阶段。但从学习的目的来说,却不能以此为止境。在初学的时候,总是越摹越不对,越临越不像,甚至无意再临摹下去了。不如干脆自己来个创造吧!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古代优秀的书法作品,是积累了很多年和无数人的写字经验(直接地学习和间接地学习)而创造出来的。所谓创造,并不是凭空出现,而是在继承了前人的经验以后,再进一步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只能是由学习中间达到熟能生巧,融会贯通,然后可以

自出新意,变化笔法,别具形体,创造出自己的独特风格。要知道号称“书圣”的王羲之,也是从艰苦的实践和体验中成长起来,不是生来就是大书家的。 一、摹法: (1)描红: 小学生初学写字,要先描“红模”。红模是印好的红字范本,用墨笔照样填上;填得多了,手就熟了,对于每个字的形体,在心中手上都能有个大概。 (2)摹书: 把油纸或其他透明而不浸墨的纸,罩在碑、帖上面来摹写,古人叫作“响拓”。 初学写字不先摹写,就不容易入手,如用透明的纸蒙在上面,笔随影写,练习久了,字的结构自然就会写好,所以“对临”(是对着碑、帖临写的意思)之先,应从摹写开始,可以事半功倍。 二、临法: (1)方格临写: 凡是临写楷书,要用有方格的纸来临,这是为把字体大小、笔画长短排列匀称,有些依*。将碑、帖放在对面或旁边,看一字,临一字。 (2)去格临写: 如临行、草书,应用无格的纸,就其行笔连接的地方,注意临写;所以用无格的纸,是为了免受拘束。(以上两种方法都算作“对临”。) (3)分临: 就碑、帖中笔画最清楚无缺损的字选择一个,把这一个字分拆开来,看它一点一画的安顿,学它的结构;再看它每一点、一画的起止转折,学它的笔法。每天一字,至多三、五字,不可贪多。 (4)空临: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为21世纪培养的新学生首先应该是富有民族气节,遵纪守法,热爱自己祖国的爱国主义者。近几年来,中学生、大学生崇洋媚外,伟法乱纪屡见不鲜,这正说明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基础薄弱。因此,从小学开始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打好思想政基础是新世纪的需要,也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凭借教材进行应该是主渠道。语文,渗透德育教育重要学科,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政治思想教育,让学生从小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尊敬守法,做新世纪有用人才的教育。根据小学语学科的性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明确内容的广泛性 教材中,德育教育的内容上多方面的,如《日月潭》、《黄山奇石》、《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等反映我们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幅员辽阔;《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是反映新世纪祖国崭新的社会新风尚;《英雄王二小》、《珍贵的教科书》等反映祖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时英勇反抗的民族精神。这一篇篇教材构成了一个个德育教育的整体。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从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通过祖国的山、水、物等一个个事例,逐步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和人民的了解,深化对祖国人民的认识,以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 二、语文科的特殊性 语文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辨证统一。因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潜移默化,要在渗透上下功夫,要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受到洗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就会受到爱国激情的感染,从中接受教育。 三、德育教育要注意阶段性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分年段,因人而异。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突出德育教育的阶段性。认真做到德育教育要有阶段、有顺序。根据小学生知识差距,心理差异,年龄跨度,一般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 低年级通过入学教育中“升国旗”、看图学词学句中“北京天安门”等教材,让学生明白国旗代表我们国家,升旗时行注目礼,是对国家的尊重,对祖国的热爱。 中年级,要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工作,激发他们的爱热情,如:通过。《美丽的小兴安岭》、《林海》等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国的美丽,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高年级,除教材中的课文外,还要通过一些课外阅读、习作、时事政治等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四、德育教育要讲求实效性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既要挖掘教材德育教育内容的同时,又要延伸好教材内容,鼓励学生重在实践,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开展好课外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接受教育,从活动中树立优秀的思想。要对学生树立德育榜样,积极鼓励学生要向榜样学习,从小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书法教学及评价指导意见

书法教学及评价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更新观念,改进方法,重建制度。也就是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建立新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评价制度。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也促进教师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有三层含义: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第二,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与学的内容和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的一段愉悦情绪生活和积极情感体验。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在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要把课程蕴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资源充分开发出来,把课程已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帮助学生建立爱心、同情心、责任感。 二、教学及评价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是一种尊重学生人格和潜能,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教学理念。小学写字课堂教学评价要突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要关注人的可持续性发展,

以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宗旨,树立“一切为了师生的发展”的意识。 (二)科学性原则。祖国的文字具有严肃性:它代表着民族的尊严、民族精神,写好民族文字,是热爱祖国的表现,规范、工整、美观的字,是一个人的第二形象。全面发挥写字育人的功能,提高学生素质,我们不仅要重视写字技能的训练,更要发挥育人的功能,通过写字育德、启智、求真、养心、健体。 (三)灵活性原则。书法千变万化的笔姿和结构态势,足以涵尽一切自然现象和人类创造的博大精深。因此教学及评价决不能僵化、死板,而应该丰富多样、灵活。从1-6年级,要求逐步提高。主要从笔画是否正确、大小是否合适、结构是否匀称、字体是否美观、卷面是否整洁等方面评价。小学写字课堂教学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发展是动态的,很难用整齐划一的标准去穷尽可能发生的一切。因此,小学写字课堂教学的评价也应该是开放的。小学写字课堂教学评价要注重用客观的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主体,以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目的。以学生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教师相结合。 (四)实效性原则。小学书法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步骤要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针对性,有较强的实用性,以方便师生的教学活动,真正为教学起到导向作用。 三、实施方案 1、建全写字教育管理网络。成立学校写字教学领导小组,严格把关全过程管理。各年级成立写字教研组,定期活动、研究,学科间

融合教育课堂教学策略

融合教育课堂教学策略 现代技术发展给知识的产生、传播、获取、管理与利用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人类学习的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相应的,校园里传统的教与学的知识传授模式正在经受数字技术的洗礼和冲击。这样一个时代,技术到底如何作用于教育? 以前,我们对数学以及数学教学的认识总是和黑板粉笔或者纸笔联系在一起,人们局限在有限的空间中,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计算机使人脑得以大大的扩展和延伸,同时为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实,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感到很惭愧,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其实很少,几何画板这个在数学教学中非常好用的工具,我也是最近才开始研究的。下面仅就几何画板辅助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谈谈几点思考。 首先是几何画板的作用:(1)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增大知识的覆盖面。能给学生以更多的操作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做中学”(2)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由于情况的快速反馈,老师的讲课时更具有针对性,并能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节奏。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动态展示教学内容或数学问题,把抽象的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直观。(3)有助于培养学生敏捷思维和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数学实验,让学生自主“研究数学”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进行快速训练,有助于个性特长的培养和发挥。 我再来举几个常见的例子:几何画板可以动态展示教学内容或数学问

题,把抽象的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直观数形结合思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学家华罗庚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几何画板》为“数形结合”创造了一条便捷的通道,它不仅对几何模型的绘制提供信息,同时,可以解决学生难以绘制的图形,而且提供了图形“变换”的动感,丰富多彩的“动画”模型,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使学生从画面中去寻求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和依据,并从画面中去认清问题的本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基本概念。例如:在证明成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应用几何画板就可以让学生很直观的看到全等的结果。二次函数图象变化,可以看出a、b、c对开口方向等的影响。(见几何画板) 创新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突破重点和难点,前形势下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数学只是符号与公式的组合,因此难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几何画板》改变了常规教学的陈旧模式,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和生动。在《几何画板》中任意拖动图形、观察图形、猜测和验证结论,在观察、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增加对各种图形的感性认识,形成丰厚的几何经验背景从而更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和理解,从而揭示问题本质。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从心理上所反映出来的是惊喜和兴奋,进而有一种强烈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学习活动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如图所示,在勾股定理教学时,改变B点的位置和AC的长度,让同学观察相应地正方形面积的变化有何特点,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进行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同时,由于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发挥语文教学德育功能时,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渗透品德教育 作者每写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创作动机,或阐明某种观点,或抒发某种情感,或说明某个道理,不过这些内容不是像画家和演员那样直接用形象表现出来的,而是以语言文字为中介、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因此,我们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接受品德教育,必须在“有机渗透”.上下功夫,要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中,从引导学生“读文”入手,进而达到“悟道”的目的,决不能在知识讲完以后,来一段“课后语”,另搞一套政治说教。换句话说,语文教学渗透德育,要做到水乳交融,而不是油水分离。如第九册《金色的鱼钩》,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老班长的话,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就皱着眉头硬咽了下去。教这段话时,我抓住“硬”字让学生理解,“硬咽”是什么意思?老班长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明白了,这里的“硬咽”是明明咽不下去,还要勉强往下咽,班长这样做是为了把鱼汤省下来给小战士吃,好让他们坚持走出草地。这样,在词和句的教学中,学生体会到了老班长为了战友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受到了舍己为人思想的教育。 二、准确地把握住教材的德育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能否进行成功的思想教育,首先取决于对教材德育因素把握的准确与否,这包括三个方面: 1.结合教材特点要准确。小学语文教材编选的每一篇课文,都有其思想教育的不同侧重点,教师应该从教材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某一方面的品质教育,切忌牵强附会,无限上纲。如有的课文介绍祖国的大好河山,笔者认为,就应借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有的课文赞颂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就教育学生继承、发扬革命传统;有的课文描写旧社会儿童的悲惨命运,就借此教育学生热爱新中国…… 2.把握教材德育内容要准确。教材是我们教学的凭借,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通过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准确地把握德育内容。如讲述《我爱故乡的杨梅》,如果只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表达的是作者对杨梅的热爱,就没有把握准确课文的德育内容;如果进而启发学生,作者描述故乡杨梅的可爱,实际是表达对故乡的热爱之情,这样,课文的德育内容就把握得比较准确了。 3.引导学生的认识要准确。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处于表面、简单的水平,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准确地受到思想教育。例如学习《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一文时,学生往往提出“董存瑞为什么不想其它办法炸碉堡,为什么用手托着,牺牲自己呢?”这时就需要加以指导,引导学生认识当时情况的紧急和董存瑞的献身精神,把学生从认识的偏差中拉回来,即可以在加深认识中受到教育。 三、让学生在情感参与中受到品德教育 语文教学的品德教育要以情动人,激发学生情感是影响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一种强大动力。因此,要求教师在讲课中要有良好的情感参与,讲解中或褒或贬、或抑或扬,充满激情,使人感悟,令人振奋,从而博得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在入情入境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如笔者在教学《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时,用充满激情的语调总结全文:回顾这篇课文,作者离开自己的祖国,心情异常复杂。这包括对亲友送别的由衷感激,对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眷恋,对自己离国而去的深深自责,对祖国前途命运的热切希望。从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刻感受到了郑振铎先生的殷殷爱国志、拳拳爱国情。教师的激情,感染了学生,使他们对作者无比热爱祖国的感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受到了爱

小学生毛笔书法课教案

磻溪中心小学书法兴趣小组教案 课题:第一课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学会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坐姿和执笔方法。 教具准备:书写用具、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巡视用具摆放位置。 二、用几分钟时间讲一个书法家学习的小故事,教师出示坐姿挂图,让学生观察。 三、讲授新课。 通过挂图,老师和同学一起总结出坐姿,先板书课题:第一课:写字姿势(其它内容待挂图出示后再补上)。坐姿要求:头正,身直稍向前倾,两肩要平,两臂自然分开,坐正,两脚放平和肩同宽(请同学们说出与写硬笔字坐姿的区别:左手放的位置不同)。老师巡视行间,纠正坐姿。老师出示站姿挂图,和同学们一起总结出要领:头正、身直(稍前倾)、肩平、臂开、左手伏案、脚放平与肩同宽。老师出示执笔挂图,同时补课题:执笔方法。老师和同学一起总结执笔方法: (一)捏:大拇指和食指末节捏住笔管(虎口成圆形或扁圆形)。(二)勾:中指勾住笔管,紧贴食指。

(三)顶:用无名指末节的背部(指甲和肉相连部)向外顶住笔管。 (四)靠:小拇指靠着无名指,不接触笔管。 (五)指要实在地握住笔管,掌心空,掌要竖起来,手腕要平。老师边演示,边让学生练习,边纠正。学生可能有些紧张,用力过大,老师要提醒。小结:坐姿、执笔一块总结。再练习一下站姿。 四、巩固练习:完成硬笔部分的作业,要求和字头像,老师巡视行间,纠正一些毛病。 五、总结:展示作业,给予表扬,号召同学们课下练习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课题:第二课米字格和笔画名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认识米字格和笔画名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写字习惯。 教学重、难点:认识米字格和笔画名称。 教具准备:书写用具、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融合教育教案:《识字头》

《识字“头”》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

技术 评价方案设计 【主要内容】 1. 在课件的图片中圈出身体部位“头”;在课堂趣味活动中点击头的图片。 2.读儿歌,模仿做动作:这是头,摸摸头,点点头,摇摇头。 3.利用白纸正确朗读爆破音“t”以及生字“头”的读音,跟读、自由读、轮流读,观察白纸是否有被吹动。 4.字卡分组分类练习:A组学生把生字“头”和“人”做区别辨认并读一读;B组学生把图文卡“头”和“人”做区别辨认并读一读;C组学生把图文卡“头”和“人”做区别辨认。 【评价方式】 1.利用多媒体课件,趣味检测学习内容。 2.通过白纸的颤动,检测学生是否发音正确。 3.字卡分类练习,检测学生是否掌握生字字形。

【主要内容】 1. 与家长一起练习儿歌,模仿做动作或听儿歌做动作。 2.在家进行字卡认读和分类练习,巩固学习内容。 3.常做头部运动,舒缓放松头部。 【评价方式】 以家庭作业形式巩固学习内容,特殊学生记忆力和理解力较弱,需联系生活场景多次反复练习。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 1. 教师利用蒙层擦出一幅卡通人物“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请学生猜一猜他们是谁;仔细观察,说一说他们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他们叫“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呢? 2. 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3. 创设情境:今天这两个特殊的人物想跟我们一起学习,但是他们在来的路上被困住了,需要我们完成四个学习任务,才能把他们救出来。(教具箱展示困住的两个卡通人物玩偶,四个任务卡片贴在箱子的锁上。) 【设计意图】 1. 用蒙层擦出可爱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表达。 2. 通过创设任务情境,真实卡通人物玩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任务一:我会做,认识头的位置 】 1.师:头在我们身体的顶端,是身体重要的部位。 (1)教师示范,指着自己的头说“这是头”;在PPT 上圈出人物的头,说“这是头”。 (2)请学生指一指自己的头。 2.跟着儿歌做动作:这是我的头,摸摸头,点点头,摇摇头。 (1)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做动作。 (2)教师说口令,学生做动作。(A 、B 组学生) 3.教师点评学生的动作,完成后撕掉箱子的任务一卡片。 【设计意图】 1.视觉图片和视觉动作是一年级特殊学生学习的优势通道,通过图片和动作示范,让学生模仿学习认识头的位置,达到更佳的学习效果。 2.通过简短的儿歌设计三个与头有关的动作,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的同时能适时调整学习状态。 【 任务二:我会读,认读生字,指导朗读 】 1.初读生字,了解学生的发音,感知学生的发音。 2.老师指导发音:舌头抵住下齿,向外吐气,嘴巴圆圆的,第二声调。 3.突破难点,发音t :老师用白纸放在嘴边,让学生观察,发声母t 的音时,白纸有什么变化:发音时白纸会因为气流颤动。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教师的天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就是启迪人类的智慧,传播人类文明。”“解惑”就是传授知识。“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一直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内容都不同,我们小学教师培养的对象就象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师进行加工,才能现出瑰丽的玉石,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赋实效。现就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思想教育必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知识无阶级性,而教育则是有阶级性的,教育从来都是从属于一个阶级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讲文明、守纪律的一代新人。我们语文书中的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郑成功》、《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等等各篇无不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活的教材。它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从我做起,从小做起,这样必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根基。 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把握儿童心理特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 在语文教学中掌握儿童心理特征,激发兴趣十分重要,学生虽然年幼,可心灵十分纯洁,他们都希望表扬,表扬会使他们加自尊自荣。为此,我常用激励性

浅谈小学书法课堂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书法课堂教学策 略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浅谈小学书法课堂教学策略 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视觉造型艺术,人们在欣赏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时,无疑会得到美的享受,艺术的陶醉。以汉字教学为基础的书法教学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水平的重要途径,学生写好字既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又是加强学生情感、意志等良好心理品质培养及身体机能训练的有效手段。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教师如何正确、有趣的引导,并针对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适时、适度、适量的加以培养,使书法艺术能够真正的继承并弘扬,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责任和义务。那么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呢经过日常的教学实践和训练,我积累了一些点滴体会,也总结出几点粗浅的教学方法,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把握儿童心理,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绪,成了书法教学的第一课。学生写好字的关键是对书法感兴趣,教师只有将学生兴趣激发起来了,学生学习时的思维才最活跃、最有效。在书法教学过程中,欣赏书法作品和讲小故事的方法能收到不错的效果。书法欣赏是书法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学生只有懂得欣赏书法之美,才会喜爱书法。人们常说“眼高手低”,其实书法学习的规律就是这样:先是眼高——它代表认知水平,其次才可能有手高——它代表实际创作水平。眼高手低的规律即是认知先于动作,由此可见,欣赏是进入书法艺术学习的最初的台阶,学生对书法兴趣的产生最初来源

于欣赏。如果没有学生对祖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的认识,没有学生对历代书法名家及名作的崇拜与热爱,则任何技法训练都毫无意义。兴趣、喜欢、崇拜、热爱,虽然只是停留在感知程度上的欣赏,但这足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点燃学生学习书法的激情了。因此,书法教学要先多上欣赏课,等到学生的“胃口”调足了,开展其他内容的教学就自然水到渠成了。生活中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都喜欢听故事,课堂上利用古今书法家故事,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在书法教学过程中适当插入故事可以调节学生的手指肌肉和大脑的疲劳,提高练习效率,学生感兴趣亦会产生奋发图强的动力,增强了练习书法的毅力。如张芝临池,池水尽墨;智永习字闭门不出十余载,退笔成冢;黄庭坚观看船夫划桨而行笔法等。通过讲述古代书法家的故事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又可以陶冶性情。在故事中再适当渗入教师示范和学生的练习,通过师生互动,把抽象的书法练习和形象的故事自然的融合在一起,课堂显得生动活泼,更可以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 二、坚持老师精讲、演示和学生多练,巡视辅导相结合的原则。 传统的教学,大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的多,粉笔示范的多,这就造成有的学生在台下心不在焉,似懂非懂,练习的时候也不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精讲就是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写字姿势、执笔方法、运笔技巧、间架结等,给学生做精简的讲解,并加以演示,让学生通过听讲、观察,对字的用笔有所了解后,做到“胸有成竹”,再开始临摹。教学的直观性对学生学书法也是非常重要,在教学中一定尽量让学生直接感触到客观具体事物,形成鲜明的视觉印象。演示中让学生看清笔的走向,看清起笔、行

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docx

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在学校课题组、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结合我校的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和教育研究实践的经验,区级课题《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方法与策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有了一些思考和做法,现汇报如下。 一、学习有指导性的教育教学理论 理论研究使我们认识到,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教育培养能够自立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人,要求教育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要求教育全方位地面向社会开放,要求改革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课题研究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的教育与信息时代的发展相一致,满足了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理论研究还使我们认识到,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高低体现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高低上,而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高低又取决于一个人文化背景的广阔与否和文化底蕴的深厚与否,这便是一个人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中所形成的语文素质所起的作用。根据这一发现,我们确定了课堂教学与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并不单纯是一门学科,它是人类生活的浓缩,它的内涵极为丰富,包括了自然、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语文课程的学习,绝不能仅仅局限在语文

课程本身和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那么怎样拓宽呢?运用现代教育科技手段,丰富语言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教学内容的开放指的是在教学中改变由教师确定教学内容,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现象,把决定学习内容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不仅可以选择教科书上的内容,而且可以选择教科书以外的内容,如报刊杂志上的文章,互联网上的报道,社会生活中的内容,都应该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 教学形式开放包括教学过程的开放、教学空间的开放和教学方式的开放。教学过程和教学空间的开放指课堂教学的内容可以向课前、课后、家庭、社会开放。学生可以预先知道所学内容,课前查找资料、思考问题,做好预习。可以将课内未解决的问题带出课外、带向图书馆、带向家庭、带向社会、带向生活,去查阅、去观察、去思考、去与不同的人进行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寻找答案。教学方式的开放指采用不同的课型调动学生学习、创新的积极性,如质疑式、讨论式。辩论式、采访式、实验式、演出式、条馆式。小组式、实话实说式等等,最大限度地开发。 为使课题研究中,更好地把学语文和学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理论的学习: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摘要】语文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语文学科的知识性、工具性,还要重视它的思想性,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育;感知美;审视美;表现美;创造美 Content abstract: In not only the language teaching must take the language discipline knowledgeable, utilizable, but also must take its ideological nature, fully carries on the esthetic education using the language discipline characteristic to the student, raises student’s esthetic ability. Key word: The language teaching, the esthetic education; The sensation beautiful, carefully examine beautifully; Display beautifully; Create America 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平时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渗透。 1 运用语文教材,感知美 利用现行教材中的美文,挖掘有价值的审美观点,如人物的形象美、事物的形态美、诗歌散文的意境美、语言的诗意美、结构的形式美等,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认识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如《雨中登泰山》一文,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把握结构线索,想象雨中登山的奇特美景,领略那“独得”的“雨趣”,更要通过作者冒雨登山的壮举,唤起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和悠久文化传统的热爱之情,让学生体会到文章表达的人格美——不畏艰险,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 2 在文学欣赏中,审视美 中学阶段的文学欣赏课,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课堂。在课内学习了著名作家的作品后,就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欣赏相关的作品。或者课内学习的名著片段章节,运用文学欣赏课组织学生观看名著改编的影视剧或指导阅读原著。如课内学习了《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阿Q正传》、《雷雨》、《威尼斯商人》等名著节选后,由于课文部分内容有限,只能管中窥豹,还必须让学生阅读原著,来领会作品的意蕴,让学生自己去玩味、去感受,进行一番再创造的工作,进而抓住美的内涵。 3 在写作教学中,表现美 从某种意义上说,作文就是学生心灵的外化。在作文指导中要渗透审美素质教育,让学生写作的同时,感受审美的愉悦,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因而语文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中,指导学生将生活中积累的美感材料,通过思维的加工,熔铸笔端

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案例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为一个教师,只要把功课教好还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关心学生健康成长。”《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坚持教文育人,要利用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挖掘从文内涵和美学情趣,以美怡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文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成为更纯洁、更善良的具有美好心灵的健全的人。 但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使学生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及一般的思想教育上,而应该根据不同的文章,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深入的细致的多方面多角度的思想品德教育。下面仅就《我爱这土地》一课谈谈语文课中如何适时渗透德育教育。 一、在审明课题、介绍时代背景中渗透 课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的眼睛,我每授一课,必定紧扣课文题目,引导审题,使学生从题目入手,先初步感知,获得轮廓印象。介绍时代背景,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二者都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教学《我爱这土地》时,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读题。问:作者深爱这土地,说明了什么?他为什么要深爱这土地?不用多说,学生肯定被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打动。接着时代背景的介绍,问:1937年至1945年在我们的国土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日本侵略者在我们的家园都干了些什么?从学生的神情上便能感受到他们对侵略者的

憎恨,学生的爱国情感进一步得到加深。 二、在观察图片,领悟图意中渗透 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日本侵略者在我国土地上的惨无人道的画面,其中有老人、小孩、妇女等。一张张画面向下翻滚,一声声感叹声油然而生。老师问:看到这些画面,你有何感受?(举手回答)顿时,学生纷纷站起,控诉着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憎恨之意尽显其颜,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 三、在朗读课文中渗透 一篇课文的朗读,往往能让听者感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情感的交融,思想的共鸣。《我爱这土地》是一首抒情诗,更是要读出感情。首先教师范读,接着学生自读,再请学生试读。问: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这首小诗?(悲痛中更有憎恨)那么,哪些地方要重读?哪些地方要低沉,要放慢速度?哪些地方要高昂,要愤怒?分析后,教师再范读,学生再试读,这次效果明显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感得以表达。 四、在分析讲解课文时渗透 “文以载道”,课文是思想内容的载体,两者密不可分。因而在教学中如能把二者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又能使思想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境界。 《我爱这土地》这首小诗,全诗只有短短10句话,110个字,却句句流露出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字字控诉着侵略者灭绝人性的暴行。用多媒体出示几个问题,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然后中心发言人

小学生毛笔书法课教学教案

小学生毛笔书法课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的: 毛笔书法入课堂,墨香满校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开展毛笔书法课艺术普及教育,培养小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和实际表现水平,组织学生自愿参加各种竞赛活动。 二、教学形式: 通过课堂教学,辅之以互相观摩、单独辅导、组织小型展览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三、展览形式: 书法班的展览可分为作业展览和作品展览两大部分。作业展览是根据教学计划和步骤,选择完成较好的作业进行展览;作品展览是在教学工作进行到一半,学生掌握了一定基础之后,规定容,完成作品,在学期中及学期末举办作品展示活动。 四、教学进度: 以每周两次的课程设置,完成相应的教学计划和容。 五、教学容:

本学期的书法教学主要以基本笔画的教学为主,在掌握基本笔画的同时,把笔画应用到简单的字当中。 六、教学容及目标要求: 第一周 1、为书法课程作好准备. 介绍文房四宝及书法习惯(执笔.坐姿.用笔) 了解书法的基本常识,能够初步认识中国书法 2、用笔技法的基础训练。掌握书法的基本姿态,为今后的书法学习作铺垫 第二周包含横的简单字练习了解横画在字中的不同表现方法,能较好的完成字型练习 1、毛笔楷书笔画的写法-----横掌握横画的基本写法 2、第三周 1、毛笔楷书笔画的写法-----竖掌握竖画的基本写法 2、包含竖的简单字练习了解竖画在字中的不同表现方法,能较好的完成字型练习 第四周 1、毛笔楷书笔画的写法-----撇掌握撇画的基本写法

法,能较好的完成字型练习 第五周 1、毛笔楷书笔画的写法-----捺掌握捺画的基本写法 2、包含捺的简单字练习了解捺画在字中的不同表现方法,能较好的完成字型练习 第六周 1、毛笔楷书笔画的写法-----提掌握提画的基本写法 2、包含提的简单字练习了解提画在字中的不同表现方法,能较好的完成字型练习 第七周 1、毛笔楷书笔画的写法-----点掌握点画的基本写法 2、包含点的简单字练习了解点画在字中的不同表现方法,能较好的完成字型练习 第八周 1、毛笔楷书笔画的写法-----钩掌握钩画的基本写法 2、包含钩的简单字练习了解钩画在字中的不同表现方法,能较好的完成字型练习 第九周 1、毛笔楷书笔画的写法-----折掌握折画的基本写法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作者:葛海婷专业:汉语言文学 摘要:创新教育如何巧妙的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理解现代教学含义、创设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改革,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育 引言 当前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其崭新的教育理念撞击着传统教育的方方面面。而创新教育,早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创新教育关系着未来人才的素养。创新教育这一课题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的融入语文课堂教学,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因此如何把创新教育有机的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使其为语文学科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 1 理解现代教学含义,渗透创新教育 现代“教学”的含义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求知,创新教育是建立在文化、专业、心理和思想素质基础上的一种高层水准的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手段,也就是说,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对传统教育的教育思想、体制、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更新教学观念。教师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践行者,是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要顺利实现课程改革,致力推进素质教育,必须要提高素质,更新观念,实施课堂教学创新。素质教育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实践证明没有创新的教育,直接影响到了人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使教育走进了死胡同。为此,教师定要有更新的创新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师从思想上必须彻底根治以教师替代一切的陈旧模式。摆正各自的位置和角色,充分发挥教学的民主性,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同时,不断开放教学空间。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心智应是开放的、自由的、不是压抑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创新。 2 创设教学方法,激发创新精神 传统的语文教法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教学模式“八股”化,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由于没有注入创新因素而导致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内容则没有落到实处,教师一时口舌快活,而学生却“雾里看花”,结果却是收效甚微。因此,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改变教法,渗透创新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