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暴露在空气中的危害

润滑油暴露在空气中的危害

润滑油暴露在空气中的危害

润滑油里混入的空气主要有三种:溶解在油里的空气(肉眼看不见),悬浮、滞留在油液内部不能释放的气泡,油面的泡沫。其中,对机器和润滑油危害最大的是悬浮、滞留在油液内部的气泡。

泡沫会聚集、漂浮在油面,体积相对较大,如果出现泡沫,一般要提防油液内部往往已经有气泡形成。气泡悬浮、滞留在油液内部,体积较小,但是危害很大。气泡会引起油液浑浊,如果油液浑浊不清,可以取点油样,如果出现分层,那么润滑油的浑浊是水或者其它液体污染造成。如果静置一段时间,油样恢复清澈,则油里混入了气泡。

润滑油里有气泡的原因:

许多原因会引起润滑油里的气泡、泡沫增加,其中最常见的是润滑油里进了水。当油里混入了水,油液的表面张力会降低,不能形成大的气泡漂浮到液面,而是碎裂成细小的气泡悬浮在油液内部。

润滑油受到污染:油里混入其它液体、清洁剂、溶剂等物质。

润滑油氧化:油发生氧化造成油液抗泡性降低,有些油在使用时间长了之后会出现泡沫增多的情况,常见的原因就是因为油氧化。

添加剂耗尽:抗泡剂损耗也会造成气泡增加,应注意一点:抗泡剂加多了也会出现气泡问题。有的用户看见泡沫增多或者抗泡剂被消耗,会补加抗泡剂,抗泡剂加多了也会造成气泡问题。

泄露:油管、密封件等部位漏气。

油箱设计不良:油箱过小,没有加装过滤气泡的滤网、挡板,回油管和吸油管距离太近、油的流速较快来不及释放气泡。

润滑油的黏度选择不当。

润滑油里有气泡、泡沫的危害:

气泡和泡沫对润滑油和机器都有危害,气泡会加速润滑油的氧化变质速度,加速消耗添加剂,影响散热、不能形成完整的润滑油膜,对设备造成磨损。气泡在高压系统里还会造成局部高温,使油迅速变质。

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

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

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 一、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概念 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破损皮肤包括皮炎、倒刺、割伤、擦伤、磨伤和座疮等。 二、“标准预防”的概念与基本原则 (-)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 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基本原则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1.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视为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预防。 2.强调防止疾病从患者传染至医务人员,也强调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染至患者和从 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再传至患者的双向防护。 3?降低医务人员与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危险性。 三、“普遍预防"的概念 是控制血源性病原体传播的策略之一,其理念就是将所有来源于人体血液或体液的物质都视作已感染了HBV、HCV、HIV或其他血源性病原体而加以防护。 四、“标准预防”与“普遍预防”的区别 1-普遍预防隔离的物质只包括患者的血液及部分体液(不包括患者的尿、大便、痰、 鼻分泌物、泪液及呕吐物,除非有明显的血液污染),所以在采取预防措施时容易引起混

乱,因此不能防止非血源性疾病传播;而标准预防隔离的物质不仅包括患者的血液、全部体液,还包括患者的分泌物与排泄物等。 2?普遍预防主要采取接触隔离,因此不能防止空气与飞沬传播的疾病,而标准预防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沬隔离。 3.普遍预防的措施主要是防止医务人员受到感染,对患者间的防护较差;而标准预防强调不仅要防止医务人员发生医院感染,同时也强调防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 五、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额外预防的概念 在确保标准预防的同时,应采取额外预防的措施,额外预防措施包括: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预防、经飞沬传播疾病的预防、经接触传播疾病的预防。 六、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穿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 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护理人员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每天不得不暴露于各种各样的职业危险因素之中,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往往又只注重病人的安全,而忽略了护理人员自身的职业安全,护理人员的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护理工作主体的护理人员应该怎样做好职业安全防护及职业暴 露后的处理,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下.护理人员工作的医院内,由于病人高度聚集,加上各种诊断,治疗技术的应用,形成了医院特有的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环境;同时由于护理工作高强度性,使护理人员经常处于心理学和工效学的高度应激状态。如何有效避免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加强护理人员的主动防护意识,已迫在眉睫。 有记载的医源性感染: 1924年,第一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白喉 1949年,第一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肝炎 1984年,美国首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HIV 1987年,意大利首例ICU护士感染HIV 1992年,美国医生被留置针扎伤感染HIV 2003年,美国报道实验室感染HIV+HCV 2009年,我国广东某医院某护工感染HIV…… 这么多医护人员遭受职业暴露, 那什么是职业暴露呢 职业暴露的定义.

定义:职业暴露是指因职业原因暴露在某种危险因素中,有感染或引发某种疾病的潜在危险; 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实验室、医护、预防保健人员以及有关的监管工作人员。护理人员位居高危之首; 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SARS &2002.11-2003.6,内地诊断病例5326例,其中医务人员1002例;死亡病例中约30%是医务人员;另据报道: 某医院在一次意外伤急诊抢救中,6名医务人员均因无保护措施参加抢救,在抢救中均直接接触血液,频率最多的那位重伤员,后经检测证实是艾滋病人,致使6名医务人员全部遭受艾滋病毒职业暴露。半年后有2名血液检出艾滋病毒抗体阳性,造成一起医务人员艾滋病毒职业暴露的悲剧; 为什么护理人员易发生职业暴露呢?(图) 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缘于:工作环境特殊:病原微生物集中;工作对象:易感人群;遭受职业伤害的机会和频率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与制度;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危害的因素都有哪些呢 1. 生物性因素 主要包括由呼吸道传播的疾病;HIV、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禽流感病毒、结核杆菌、流感病毒;护理人员经常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经常接触各种感染患者,易受到职业伤害;大量调

公司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电厂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1、煤气 (1)健康危害:煤气吸入人体后,与血液中血红蛋白极易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阻碍了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人体各个器官的组织细胞得不到氧气,特别是大脑层细胞,就会丧失活动能力,以至丧失生命。 (2)理化特性:无色无味、无臭、无刺激性气体,易发生中毒、火灾和爆炸事故。 (3)应急处理:救护者采取自保措施进入煤气区域,将伤员移到空气流动处;松解伤者衣扣及裤带,盖好衣物及被子,注意保暖;若喝水给予热糖茶水,必要时可针刺人中穴;对呼吸困难或刚停止呼吸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挤压术;中毒者在恢复知觉前,不得送往较远的医院。 (4)注意防护:穿防护服、注意通风、戴防毒面具 2、粉尘 (1)健康危害: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作业人员,当吸入的粉尘达到一定数量时即引发尘肺病。还可以引发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皮疹、皮炎、眼结膜损害等。 (2)理化特性:无机性粉尘 (3)应急处理:发现身体状况异常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4)注意防护: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按时、按规定对身体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对除尘设施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除尘设施运转正常。 3、噪声 (1)健康危害:致使听力减弱、下降,时间长可引起永久耳聋,并引发消化不良,呕吐、头痛、血压升高、失眠等全身性病症。 (2)理化特性:声强和频率的变化都无规律,杂乱无章的声音。 (3)应急处理:使用防声器如:耳塞、耳罩、防声帽等。如发现听力异常,则到医院检查、确诊。 (4)注意防护:利用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来吸收声能:佩戴耳塞,将空气中传播的噪声挡住、隔开。 4、高温 (1)健康危害:对人体体温调节、水盐代谢等生理功能产生影响的同时,还可导致中暑性疾病,如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 (2)理化特性:热辐射 (3)应急处理: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服,用毛巾或冰块敷头部、掖窝等处,并及时送医院。 (4)防护措施:隔热、通风;个人防护、卫生保健和健康监护;合理的劳动休息。 被告知人签名: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害及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害及防护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人为本的意识的提高,医务人员正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的危险,直接影响到身心健康及医院发展。 1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害因素 1.1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 1.1.1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α射线等,医院中电离辐射多见于放射科、核医学治疗室、手术室等科室。 1.1.2非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包括射频辐射、红外辐射和紫外线辐射、激光等,多见于理疗室、介入室和外科等。 1.1.3噪声医院噪声主要分布于洗衣房、锅炉房、供应室、空调室等地。 1.1.4医疗锐器伤在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常常被针头、刀片、缝合针等医疗锐器伤害。门诊抽血室、注射室、急诊室和手术室是医疗锐器伤害较重的岗位,特别是护士为高暴露群体。 1.1.5强制体位与运动功能性危害医务人员因移动病人、搬运重物或其他负荷过重的医疗用品时常造成脊柱损伤。护理危重病人、手术时间长,导致站立过久而引起腰背酸痛、下肢静脉曲张等。加上长期饮食的不规律还易导致胃肠疾病,形成躯体压力。 1.2化学性职业危害因素 1.2.1化学消毒剂及清洁剂的危害消毒剂或清洁剂可造成空气污染,对人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神经系统等都有损害,轻者可致过敏性皮炎、结膜炎、鼻炎、气管炎、哮喘,重者可致中毒、肝损害或致癌。 1.2.2抗肿瘤药物的危害随着抗肿瘤药物的不断开发和应用,其毒性、致畸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也渐被证实。 1.2.3麻醉剂的危害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注意到吸入麻醉剂可导致胚胎毒性发生流产等不良的生育结构。 1.3生物性职业危害因素 1.3.1病原微生物对医院候诊室、病房进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细菌总数超标率分别为20.4%、14.1%。对听诊器污染情况的调查显示:被检测的听诊器全部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听诊器使用次数越多,污染越严重。

2017年最新版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示例

工作场所存在粉尘,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 粉尘 理化特性 健康危害 无机性粉尘 有机性粉尘 混合性粉尘 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作业人员,当吸入的粉尘量达到一定数量即 可引发尘肺病,还可以引发鼻炎、 咽炎、支气管炎、皮疹、眼结膜损 害等。 应急处理 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按时、按规定对身体状况进行定期 检查、对除尘设施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除尘设施运转正常。 防护措施 采取湿式作业、密闭尘源、通风除尘,对除尘设施定期维护 和检修,确保除尘设施运转正常,加强个体防护,接触粉尘 从业人员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减少身体暴露部位,根据 粉尘性质,佩戴多种防尘口罩,以防止粉尘从呼吸道进入, 造成危害。 标准限值:8mg/m 3 检测数据: 检测日期: 急救电话:120消防电话:119职业卫生咨询电话:

工作场所存在噪声,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 噪声 理化特性健康危害 声强和频率的变化 都无规律、杂乱无章 的声音。 致使听力减弱、下降,时间长可引 起永久耳聋,并引发消化不良、呕 吐、头痛、血压升高、失眠等全身 性疾病。 应急处理 使用防声器,如:耳塞、耳罩、防声帽等,并紧闭门窗。如发现听力异常,则到医院进行检查、确诊。 防护措施 利用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来吸必声能;佩戴耳塞;使用隔声罩、隔声间、隔声屏,将空气中传播的噪声挡住、隔开。 标准限值:85[dB(A)]检测数据:检测日期: 急救电话:120消防电话:119职业卫生咨询电话:

工作场所存在二氧化硫,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 二氧化硫 理化特性健康危害 无色,常温下为无色有 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 体,密度比空气大,易 液化,易溶于水。 易被湿润的粘膜表面吸收生成亚硫酸、 硫酸。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 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 声带痉挛而致窒息。 应急处理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 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 饮牛奶或生蛋清。就医。 防护措施 工作场所空气中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不超过5mg/m3,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不超过(PC-STEL)10mg/m3。严加密闭,提 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 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 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标准限值:PC-TWA:5mg/m3 PC-STEL:10mg/m3检测数据:C TWA= C STEL= 检测日期: 急救电话:120消防电话:119职业卫生咨询电话:

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

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 一、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概念 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破损皮肤包括皮炎、倒刺、割伤、擦伤、磨伤和痤疮等。 二、“标准预防”的概念与基本原则 (一)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二)基本原则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1、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视为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预防。 2、强调防止疾病从患者传染至医务人员,也强调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染至患者和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再传至患 者的双向防护。 3、降低医务人员与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危险性 三、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穿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6、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7、严格执行手卫生。 四、个人防护用品 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 五、暴露于血液、体液后局部处理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害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害 目的分析、收集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害,为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收集我院在2014年2月~2015年1月医院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资料,对他们的情况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我院一共有45名医护人员出现了职业暴露情况,高危科室是外科,占22例;主要是的职业暴露原因是锐器伤,有40例;高危风险人群是护士,有36例;最主要是的职业暴露源为血源性疾病,有38例。结论医护人员面临着严重的职业暴露危害,会对身体和精神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要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培训,提高医护人员职业保护意识,及时处理伤口进行合理的用药,减少职业暴露危害。 标签:职业暴露;医护人员;危害 医护人员在进行工作过程中,经常会接触到有害物质、有毒物质、病原体等对身体有害的物质,这些职业暴露会对医护人员的身体和精神产生严重的影响,是医护人员需要注意的事项。在临床工作中,医院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培训工作,让他们能够正确的对待职业暴露,采用有效地手段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加强身体的保护。 1 物理性职业暴露危害 1.1 电离辐射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电离辐射,主要是Y 射线、X射线等,医院的核医学诊疗室、放射科、手术室等经常会遇到各种电离辐射。随着科技的进步,临床上的诊断治疗率得到了迅速的提高,但是电离辐射同时也造成了各种职业危害,医护人员经常会出现不良生育结构、白细胞减少、致癌、放射病等疾病。在冠心病监护室工作的医护人员,因为在核算检查或者是起搏器、漂浮导管插入的时候,就会处在小剂量的放射环境中,经常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就会造成身体的损伤,出现致畸、致癌的现象。我国在1997年对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的时候显示, 2.5万左右的医护人员恶性肿瘤发病情况显示,他们在X线片的工作过程中,就会出现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总数、血小板等指标都会明显降低,X射线接触的医护人员微核细胞率高于其他工作人员,医护人员的畸变细胞率、染色体畸变率、总断裂率都高于其他人。 1.2 非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主要是红外辐射、射频辐射等,在外科、理疗室、介入室中经常出现。王方[1]在《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对策》一文中写道,矫形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进行激光手术的时候,就会受到辐射的损害。医院的紫外线消毒也会引起皮肤癌。 1.3 噪声噪声主要是医院的消毒供应室、锅炉房、洗衣房、空调室等,医院的洗衣房造成大于85db,消毒室真空排气的时候,会达到86.1db,这些都会对医护人员的听力造成损伤。 1.4 医疗锐器伤医护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经常会被缝合针、刀片、针头等

护理职业暴露与防护

护理职业暴露与防护 一、什么是护理职业暴露 护理人员工作在医院特定的环境中,周围存在着生物、物理、化学及社会心理因素。在为病人的护理活动中,经常暴露(置于、显露)于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中,如:接触污染的注射器、针头、各种导管等,还有各种理化损伤因子,如:光、热、电磁辐射等及工作压力的影响,有感染某种疾病的危险,即职业暴露。 自有医疗护理事业后,就有职业暴露,如古代的神农尝百草,因中毒而死亡,白求恩大夫手术中感染破伤风,2003年SARS流行中医生护士感染SARS 而牺牲,2005年12月14日安徽省三医院神经外科34岁护士长丁艾梅身患重病坚持工作,以身殉职等。 二、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环境的危险因素 (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客观存在的各种物质条件的总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外部条件,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由空气、土壤、水、阳光各种植物等组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物质体系,包括生产关系、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受到社会政治、经

济、文化、教育、风俗习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医务人员暴露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 (二)护理职业暴露环境危险因素 构成护理职业暴露环境的危险因素有: 1、生物危险因素:主要指细菌、病毒等。细菌主要有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常见的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病原菌。 细菌可广泛存在于患者的呼吸道、血液、尿液、粪便、积液、脓液等各种分泌物和排泄物中,也可存在病人的衣物及用过的器具中。 病毒常见的有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冠状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消化道及血液中。 细菌与病毒可通过病人的呼吸道、排泄物及血液污染环境,医务人员受到感染。 2、化学因素 主要有消毒剂、麻醉剂、化疗药品,如氯制剂、醛类、细胞毒类化疗药等。 3、物理因素 主要有噪声、高温、光、电离辐射。如:X线、非电离辐射、微波、超声波、紫外线等以及锐器切割伤、针刺伤等。 4、运动功能性因素 护理工作中由于负重过度,搬病人、用物。用力不当,不正确的弯腰,造成肌肉骨骼损伤。超时静立、走动,引起静脉曲张等。 5、社会心理因素

职业暴露与防护试题

职业暴露与防护试题(58题) 一、单项选择(10题) 二、多项选择(15题) 三、填空题 (18题) 四、判断题(13题) 五、简答题(2题) 一、单项选择(10题) 1、职业暴露的原因有(D) A 针刺 B 切割 C 直接接触 D 以上都对 2、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控理念是什么?(B) A 一般预防 B 标准预防 C 接触隔离 D 以上都对 3、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D) A 同性恋者??? B 性滥交者? ? C 静脉吸毒者?? D 医护人员 4、以下哪项不是艾滋病毒的传播方式?(C) A 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 性接触 C 日常生活接触 D 母婴传播 5、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艾滋病人的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 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以下那种做法是错误的(D) A 戴手套 B防渗透性能的口罩 C 戴防护眼镜 D 戴纱布口罩 6、为防针刺伤,错误的做法是(D) A 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B 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 C 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D 针头用后立即套回针套,以防扎伤别人 7、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下列哪项确定为三级暴露(C) A 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 B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C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D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8、艾滋病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以下属 于轻度的是(A) A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 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B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 症状、CD4计数低者 C 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D 上述都不对 9、艾滋病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以下 属于重度的是(B) A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 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B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 症状、CD4计数低者 C 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D 上述都不对 10、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多久应用最好(D) A 72小时内 B 36小时内 C 24小时内 D 4小时内 二、多项选择(15题) 1、体液包括:(ABCDE) A 胸腔液 B 羊水 C 心包液 D 阴道分泌物 E 脑脊液 2、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登记的内容包括: (ABCDE) A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 B 暴露方式 C 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 D 暴露源种类和含有艾滋病病毒的情况 E 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 3、下列哪些情况属于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ABCD) A 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 B 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

职业暴露对手术室护士的危害及其防护

职业暴露对手术室护士的危害及其防护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方法:对手术室护士进行职业危害因素及相关防护内容进行调查、分析,采取有效的职业防护措施。结果: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高达90%,经常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高达100%,并且长期与C臂机、化学消毒剂、麻醉废气长期接触。结论:手术室护士在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患者血液、体液,在护理操作中被锐器刺伤的几率高,而防护意识不足是导致职业感染的主要因素,手术过程中C臂机、各种化学消毒剂使用以及麻醉废气的污染都对手术室护士造成潜在的不安全。 标签:职业危害;职业感染;职业防护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12-0087-02 在医院特定的环境下,护士为患者实施护理措施的过程中,其护理活动的空间、地点、周围存在着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护士时刻有感染某种疾病的危险,其危险即为职业暴露[1]。手术室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在进行各项操作的过程中,经常会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及分泌物,也可能接触污染的注射器、针头、各种引流导管等,可能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而且随着影像学增强器的使用,手术室护士经常受到C臂机X线的照射,手术室长期使用的化学消毒剂、麻醉废气等都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危害。而防护意识不足是导致职业感染的主要因素。有研究表明,我国目前人群中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率高达60%左右,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进入快速增长期,性病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2]。长期接觸X线、化学消毒剂会引起造血功能底下、皮肤癌等。为了解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的职业防护现状,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强化防护行为,现对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护士进行职业防护调查,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护理人员30人,其中40岁以上7人,40岁以下23人,平均年龄28岁。学历:本科6人,专科22人,中专2人。职称:副主任护师3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4人,护士19人。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问卷法调查,发放问卷30份,回收30份,回收率100%。调查内容分为5部分。(1)一般资料:包括学历、工作、职称、职务、年龄。(2)护理工作中被锐器刺伤的原因,被血液体液污染的情况。(3)术中定位照片,使用C臂机的情况。(4)使用各种化学消毒剂消毒,全麻患者废气污染情况。(5)护理人员自我防护行为。(6)医院防护措施,用具是否足够,宣传是否到位。

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试题汇总

练习材料 项目一认识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 一、名词解释: 1.护士职业危害 2.护士职业防护 3.生物性危害 4.物理性危害 二、填空题 1.医疗机构是一个工作场所,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地方,在医疗机构工作的护士面临着巨大的。 2.护士工作的社会环境包括、、等。 3.化学性危害是指工作中所接触的有毒化学物质所致的危害。如:、、麻醉剂气体等引起局部或全身的损害。 4.近年来,我国护士职业危害的防护工作越来越被重视,已列入管理。 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运动性危害最常见的损害: A.腰椎间盘突出症 B.腰肌劳损 C.下肢静脉曲张 D.腿扭伤 E.腰痛 2.下列哪条不是2006年卫生部颁布实施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十五条中的规定: A.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的具体措施 B.提供必要的防护物品 C.为医务人员注射防护疫苗 D. 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 E.进行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专业技术知识等的培训

3.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高,而由锐器伤职业暴露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比例高,其中的头号杀手是: A.肝炎和艾滋病 B.梅毒 C.弓形虫病 D疟疾 E.伤害 4.2008年5月12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了以下条例: A.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C.护士条例 D.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E.艾滋病防治条例 四、简答题 1.护士职业危害的类型包括哪几类? 2.护士职业防护的意义主要有哪些? 3.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护士职业防护研究进展较快,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论述题 护士应该怎样做才能使自己在执业过程中免受职业危害? 项目二学会护士职业防护的一般技术 一、名词解释: 1.个人防护用品 2.洗手 3.外科手消毒 4.暂居菌 5.感染性废物 二、填充题

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危害及防范措施(本科)

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危害及防范措施(本科) 题目: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危害及防范措施 目录 摘要(详见正文) 前言 1 职业暴露的概念 2 职业暴露的认识 3 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及防护措施 4 小结 1 危害因素 2 防护对策 参考文献 以下是论文正文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高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术室这一特殊的科室,目前已被列入医院的高危易感染科室。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节奏快,任务繁重,劳动强度大,每天有大量不良环境及污染等因

素的存在,极易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性的威胁。因此,如何科学的自我防护,防止因职业暴露而导致的疾病,势在必行。 【关键词】手术室职业暴露危害性自我防护 前言 1 职业暴露的概念 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临床诊疗、护理及科学实验等职业活动过程中被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有害因素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的情况。 2 职业暴露的认识 职业危害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各种医疗设备、技术及化学药物的不断更新和广泛应用,医护人员常常暴露于各种职业危害中,这给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实验室、医护、预防保健人员以及有关的监管工作人员,被认为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而护理人员位于职业暴露高危人群之首。手术室是进行诊治和抢救的重要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在这高危科室里,护士每天都要与血液、体液、分泌物接触,其自身防护问题尤为重要,也

是国内外同行关注的焦点。科学合理的防护措施和制度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有效方法,而从观念上转变自身防护意识是推行防护措施的基本条件,使之能够在临床工作中变被动防治为主动防控。 3 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及防护措施 手术室特殊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性质使其成为职业损伤的高危科室。环境中的各种有害因子如微生物、化学消毒剂、麻醉气体、射线等的存在对手术室工作人员造成潜在的健康威胁;手术室护士的特殊工作性质如长时间站立或走动、注意力高度集中、进食不规律等使得这一群体成为职业损害的高危群体;法律知识的匮乏使得手术室护士缺少自我保护的意识,造成自我伤害的同时也损害了患者的利益。防护措施有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正确使用安全器具及免疫接种;规范操作行为;完善锐器伤处理及报告制度。 4 小结 《护士条例》的颁布明确了护士各种合法权益和义务,规范了护理人员职业行为,并首次上升到了法律层面。手术室既是医院的重点科室,同时也是高风险科室,因此医院应高度重视,加强职业危害的宣传教育,采取有效的职业防护措施,保障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手术室护士在职业行为中应当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学习职业危害防护知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全套)

作业场所产生粉尘,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 健康危害理化特性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作业人员,当吸入的粉尘 粉尘量达到一定数量即可引发尘肺病,还可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 以引发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皮疹、眼结尘、混合性粉尘 膜损害等。 应急处理 发现身体状况异常时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注意防护 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按时、按规定对身体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对 注意防尘 除尘设施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除尘设施运转正常,作场所禁止饮 食、吸烟 急救电话:120 消防电话:119 职业卫生咨询电话: 1031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作业场所产生噪声,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 健康危害理化特性 噪声致使听力减弱、下降,时间长可引起永久耳 聋,并引发消化不良,呕吐、头痛、血压升声强和频率的变化都 无规律,杂乱无章的声Noise 高、失眠等全身性病症。 音。 应急处理 使用防声器如:耳塞、耳罩、防声帽等。如发现听力异常,则到医院 检查、确诊。 注意防护 利用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来吸收声能:佩戴耳塞、隔声间、隔声屏,噪声有害 将空气中传播的噪声挡住、隔开。 急救电话:120 消防电话:119 职业卫生咨询电话: 1031

作业场所产生高温,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 健康危害理化特性 对人体体温调节、水盐代谢等生理功能产生 高温影响的同时,还可导致中暑性疾病,如热射 病、热痉挛、热衰竭。热辐射 应急处理 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服,用毛巾或冰块 敷头部、掖窝等处,并及时送医院。 注意防护 隔热、通风;个人防护、卫生保健和健康监护;合理的劳动休息。 注意高温 急救电话:120 消防电话:119 职业卫生咨询电话: 1031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作业场所产生电离辐射,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 健康危害理化特性 电离辐射可引起放射病,短时间内接受照射具有波的特性和穿透电离辐射 可引起机体是的急性损伤,长时间接受可引能力,分为外照射和内 起慢性放射性损伤,造血障碍,白细胞减少照射。 应急处理 设备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关闭设备电源,发现身体不适时及时到 医院检查、救治 注意防护 外照射采取间隔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内照射采取围封隔离、 当心电离辐射除污保洁和个人防护。 急救电话:120 消防电话:119 职业卫生咨询电话: 1031

职业暴露预防措施.doc

职业暴露预防措施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采取正确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现就医务人员存在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如下。 1.加强对职业暴露安全防护的管理与教育 SARS流行期间,我国医护人员SARS感染率是一般居民的38倍,医务人员作为直接接触患者的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度很高,而目前我国关于职业暴露的管理监控力度仍欠缺。医疗机构管理层应完善有关职业暴露防护的规章制度,制定有关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配置充足的防护用具及设备,加强对医务人员有关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职业暴露重在防护,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采取正确有效的防护措施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之一。 2.防止和减少意外针刺伤的发生正确处理污染针头是防止针刺伤的关键之一。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注意力要集中;手持针头和锐器时,不要让锐利面对着自己或他人;避免将用过的针头套回针帽,防止刺伤自己;将用过的针头丢入贴有标签的耐刺容器内;针头用过后及时处理,不要留在操作台上。 3.洗手医务人员在接触血液、体液后要洗手,包括脱手套后。皮肤若意外接触到血液、体液,应立即用肥皂流动水按六步洗手法洗手至少3分钟,之后用清洁毛巾擦干手,再用75%的酒精或碘伏消毒液原液擦拭双手至少1分钟。洗手是预防感染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既可保护自己,也可以保护患者。

4.戴手套医务人员每天需完成大量的手术、穿刺、注射、抽血、输液、吸痰、导尿、灌肠等治疗工作,戴手套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减少血液、体液暴露的最主要的措施之一。戴手套能减少接触血液、体液的次数并且减少皮肤损伤。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针头刺破一层医用胶乳手套,该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因此戴医用胶乳手套是医务人员防范职业暴露有效的防护措施,它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皮肤与血液、体液的接触。 5.着装应规范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着装应规范,穿工作服和或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更换工作鞋,必需时戴护目镜。工作服或隔离衣要有一定厚度,吸水性强,口罩必须遮住口鼻,工作鞋必须遮盖脚背。口罩、帽子、工作鞋、工作服、隔离衣及护目镜要定期清洁消毒,污染时及时更换。着装规范是防范职业暴露有效的防护措施,它能对医务人员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6.清洁消毒当地面、台面、物品、医疗器械被血液污染时,应先用消毒液浸泡30min~60min后再清洁,对不能浸泡的物品或医疗器械可用消毒液擦拭消毒。正确有效的清洁消毒能避免交叉感染,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之一。 7.医疗废物的处理医疗护理工作产生的相关医疗废物如一次性输血器、输液器、注射器、针头、标本应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并醒目标识。正确处理医疗废物,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 8.健康监测医务人员必须每年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建立个人

护士职业暴露的危害及对策

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护士职业暴露已成为人们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热点问题,本文介绍了护士职业暴露常见的危险因素以及职业防护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护士;职业暴露;危害;对策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各种诊疗技术的推广,尤其是近几年新的化学药物的广泛应用,临床护士因与患者和污染物品直接接触的机会较多,发生职业暴露的几率也较大。但目前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的危害认识不足,对工作中所接触的各种传染源防护意识不到位.个别护理人员怕麻烦而延续长期不规范的操作习惯,使职业暴露的危险性明显增加,严重威胁护理人员身心健康,这成为目前护理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其主要问题进行如下讨论。 1 护士职业的危险性 1.1锐器伤 锐器“杀伤力”很大,由注射针头及安瓿碎片等一切锐器造成的使皮肤出血的意外伤害发生部位多在手部,输液结束拔针、用毕的注射器毁形、手掰玻璃安瓿这3个环节是最易发生锐器伤的环节1。此外,安装针头时被扎伤,经针刺传播的传染病中,最常见的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它们通过血液传播的几率极高。 1.2物理因素 各类环境进行紫外线、臭氧空气消毒时,气体对护理人员产生不

良后果,导致眼部灼伤,损伤眼睛引发结膜炎、白内障;照射皮肤可出现急性红斑反应。 1.3化学制剂 手术科室浸泡标本用的40%甲醛,刺激黏膜可致职业性哮喘,大剂量接触可导致肺水肿;2%戊二醛溅到皮肤黏膜可致过敏性结膜炎、各型皮炎;含氯消毒剂对皮肤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作用,体温计破损后汞的挥发,也可能对护士造成危害。 2 发生护士职业暴露的原因 2.1 技术不熟练、缺乏经验 护士在临床操作,特别是抽血或静动脉穿刺或拔针时可能伤及自己造成针刺伤。 2.2 消毒隔离工作不完善 护士经常处于病原微生物高度密集的环境里,自然成为患病的高危人群。忽略了自身防护。 2.3 客观环境因素 护理工作琐碎繁杂,护士是医疗行为的第一执行者,其语言不当,操作不慎,轻则引起患者家属不满,重则导致护患纠纷。 3 护士职业暴露的安全防护 3. 1锐器损伤的防护 3.1.1加强防护意识 护士每天都要从事损伤性操作,所以工作中必须注意力集中,尤其在静脉穿刺、术中配合、备皮、换药等过程中要防止锐器刺伤。必要的

职业暴露与防护试题答案

职业暴露与防护试题 姓名:性别:科室: 一、单项选择 1、职业暴露的原因有() A 针刺 B 切割 C 直接接触 D 以上都对 2、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控理念是什么?() A 一般预防 B 标准预防 C 接触隔离 D 以上都对 3、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A 同性恋者 B 性滥交者 C 静脉吸毒者 D 医护人员 4、为防针刺伤,错误的做法是() A 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B 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 C 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D 针头用后立即套回针套,以防扎伤别人 二、多项选择 1、体液包括:() A 胸腔液 B 羊水 C 心包液 D 阴道分泌物 E 脑脊液 2、为防针刺伤,正确诊疗操作是:() A 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B 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 C 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D 将针套套回针头,以防扎伤别人 E 针头做为医疗废物放于双层黄色垃圾袋内收集 3、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处理正确的是()

A 使劲挤压伤口,尽量多挤出血液 B 依靠重力作用尽可能使损伤处的血液流出,禁止进行伤口的局 部挤压 C 有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的乙醇、0.5% 的碘伏进行消毒 D 粘膜暴露可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污染的粘膜,直至冲洗干净 E 眼部暴露时用洗眼器对眼睛进行彻底冲洗 4、暴露源患者HBsAg(+)时对暴露者的处理() A 暴露者抗-HBs阳性,不必处理 B 暴露者抗-HBs阴性,立即注射HBIG200—400U,并同时不同部位 注射乙肝疫苗(20μg),1个月、6个月分别复查第二针、第三针 C 暴露者抗-HBs阴性,暴露后3个月、6个月检查HBsAg、抗-HBs、肝功 D 暴露者抗-HBs不详,按照抗-HBs阴性处理 E 暴露者抗-HBs不详时不必处理 三、填空题 1、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原则,对所有病 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 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 理操作时必须。

护士职业暴露风险与防范

护士职业暴露风险与防范 [摘要] 在医学领域里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原性疾病的情况,多是由于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地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或者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从而感染了某种可以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病原体。针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暴露风险分析、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供最新和最实用的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技术和信息,以达到正确地预防和治疗职业伤害的目的。 [关键词] 护理职业暴露;暴露风险;防范措施 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上就开始了“关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血原性疾病”的相关研究,Mishal等[1]采用前瞻性研究,探讨医务人员暴露于患者血液和体液的概率和分布情况,并定义医务人员为高危人群,其中护士是最危险的人群。近年来,随着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血液传播途径传染病患病率的上升,护士因职业暴露而引发血原性疾病感染的潜在危险也日趋加重。为此提出暴露风险与防范措施与大家商榷。 1护理职业暴露 自有医疗护理事业后,就有职业暴露。护理人员工作在医院特定的环境中,周围存在着生物、物理、化学及社会心理因素,在为病人进行护理操作时,其经常暴露(置于、显露)于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中,存在着诸多的暴露危险,应引起高度注意,并加以防范,进行全面和标准的预防。

全面预防是指无论病人是否患有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所有病人的血液及特定体液均被视为可能具有艾滋病、乙肝、丙肝及其他经血液传播的病原体,医务人员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是将全面预防和体物隔离主要特点的综合。专家指出,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程度取决于人群中血液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率。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国之一,乙肝病毒携带者约有1.2亿[2],丙肝的感染率也达到1.7%,艾滋病在我国也已进入快速增长期[3],我国的医务人员正面临着严重的职业暴露危险。 2职业暴露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的特点 2.1需要的血量非常少 如感染乙肝只需0.4 μml[4]。 2.2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途径 皮肤刺伤(80%),皮肤接触(27%~43%),黏膜接触(<10%)。 发生暴露后感染HBV的几率:6%~30%;感染HCV的几率:感染3%~10%;HIV的几率:0.2%~0.5%。 3血原性传播疾病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 3.1传播途径 病人血液中会有致病因子,是造成医务人员感染血原性传播疾病的先决条件,医务人员经常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等,职业暴露后感染的几率较常人高。血原性致病因子对医务人员传染常发生于锐器和针刺损伤皮肤黏膜或破损皮肤接触等方式传播,多发生于护士,其次是检验科人员及医生。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12种)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12种) 1、煤气 (1)健康危害:煤气吸入人体后,与血液中血红蛋白极易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阻碍了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人体各个器官的组织细胞得不到氧气,特别是大脑层细胞,就会丧失活动能力,以至丧失生命。 (2)理化特性:无色无味、无臭、无刺激性气体,易发生中毒、火灾和爆炸事故。 (3)应急处理:救护者采取自保措施进入煤气区域,将伤员移到空气流动处;松解伤者衣扣及裤带,盖好衣物及被子,注意保暖;若喝水给予热糖茶水,必要时可针刺人中穴;对呼吸困难或刚停止呼吸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挤压术;中毒者在恢复知觉前,不得送往较远的医院。 (4)注意防护:图标标识:穿防护服、注意通风、戴防毒面具(5)图标:当心有毒气体 2、钒 (1)健康危害:人体如果吸入过多的钒,可刺激呼吸、消化及神经系统,也可损害皮肤、心脏和肾脏,长期吸入钒矿粉会造成肺水肿,引起血液循环、呼吸器官、神经系统和代谢等方面的变化。 (2)理化特性:高熔点稀有金属,经口吸入毒性低,呼吸道毒性大. (3)应急处理:立即脱离中毒环境,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换去污染的衣物,清除体表污染的毒物,立即送往医院抢救。 (4)注意防护:图标标识:穿防护服、注意通风、戴防毒面具; (5)图标:当心中毒。 3、粉尘 (1)健康危害: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作业人员,当吸入的粉尘达到一定数量时即引发尘肺病。还可以引发鼻炎、咽炎、支气管炎、

皮疹、皮炎、眼结膜损害等。 (2)理化特性: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混合性粉尘 (3)应急处理:发现身体状况异常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4)注意防护: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按时、按规定对身体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对除尘设施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除尘设施运转正常。图标标识:戴防尘口罩、注意通风。 (5)图标:注意防尘。 4、噪声 (1)健康危害:致使听力减弱、下降,时间长可引起永久耳聋,并引发消化不良,呕吐、头痛、血压升高、失眠等全身性病症。 (2)理化特性:声强和频率的变化都无规律,杂乱无章的声音。 (3)应急处理:使用防声器如:耳塞、耳罩、防声帽等。如发现听力异常,则到医院检查、确诊。 (4)注意防护:利用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来吸收声能:佩戴耳塞、隔声间、隔声屏,将空气中传播的噪声挡住、隔开。图标标识:戴护耳器。 (5)图标:噪声有害。 5、高温 (1)健康危害:对人体体温调节、水盐代谢等生理功能产生影响的同时,还可导致中暑性疾病,如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 (2)理化特性:热辐射 (3)应急处理: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服,用毛巾或冰块敷头部、掖窝等处,并及时送医院。 (4)防护措施:隔热、通风;个人防护、卫生保健和健康监护;合理的劳动休息。图标:穿防护服、注意通风 (5)图标:注意高温 6、苯 (1)健康危害:可吸入,经口和皮肤进入人体,大剂量会致人死亡;高浓度会引起瞌睡、眩晕、头痛、心痛、心跳加快、震颤、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