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必备-物理专题复习教案[整套]

2012高考必备-物理专题复习教案[整套]
2012高考必备-物理专题复习教案[整套]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整套]

第一讲平衡问题

一、特别提示[解平衡问题几种常见方法]

1、力的合成、分解法:对于三力平衡,一般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力等大反向”的关系,借助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手段求解;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这两个分力必与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对于多个力的平衡,利用先分解再合成的正交分解法。

2、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三个不平行外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在同一平面上,而且必有共点力。

3、正交分解法:将各力分解到x 轴上和y 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00(∑∑==y x F F 多用于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值得注意的是,对x 、y 方向选择时,尽可能使落在x 、y 轴上的力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

4、矢量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利用三角形法求得未知力。

5、对称法:利用物理学中存在的各种对称关系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叫做对称法。在静力学中所研究对象有些具有对称性,模型的对称往往反映出物体或系统受力的对称性。解题中注意到这一点,会使解题过程简化。

6、正弦定理法:三力平衡时,三个力可构成一封闭三角形,若由题设条件寻找到角度关系,则可用正弦定理列式求解。

7、相似三角形法:利用力的三角形和线段三角形相似。

二、典型例题

1、力学中的平衡:运动状态未发生改变,即0=a 。表现: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1)在重力、弹力、摩擦力作用下的平衡

例1质量为m 的物体置于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面上,现对它

施加一个拉力,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问拉力与水平方向成多大夹角

时这个力最小?

解析取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受到重力mg ,地面的支持力N ,

摩擦力f 及拉力T 四个力作用,如图1-1所示。

由于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则N f μ=,将f 和N 合成,得到合力F ,由图知F 与f 的夹角:

μ==αarcctg N

f arcct

g 不管拉力T 方向如何变化,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不变,即F 为一个方向不发生改变的变力。这显然属于三力平衡中的动态平衡问题,由前面讨论知,当T 与F 互相垂直时,T 有最小值,即当拉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μ=μ?=θarctg arcctg 90时,使物体做匀速运动的拉力T 最小。

(2)摩擦力在平衡问题中的表现

这类问题是指平衡的物体受到了包括摩擦力在内的力的作用。在共点力平衡中,当物体虽然静止但有运动趋势时,属于静摩擦力;当物体滑动时,属于动摩擦力。由于摩擦力的方向要随运动或运动趋势的方向的改变而改变,静摩擦力大小还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因此包括摩擦力在内的平衡问题常常需要多讨论几种情况,要复杂一些。因此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两点

①由于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都要随运动趋势的改变而改变,因此维持物体静止状态所需的外力允许有一定范围;又由于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所以使物体起动所需要的力应大于某一最小的力。总之,包含摩擦力在内的平衡问题,物体维持静止或起动需要的动力的大小是允许在一定范围内的,只有当维持匀速运动时,外力才需确定的数值。

②由于滑动摩擦力F=N F μ,要特别注意题目中正压力的大小的分析和计算,防止出现错误。

例2重力为G 的物体A 受到与竖直方向成α角的外力F 后,

静止在竖直墙面上,如图1-2所示,试求墙对物体A 的静摩擦力。

分析与解答这是物体在静摩擦力作用下平衡问题。首先确定研

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A 受竖直向下的重

力G ,外力F ,墙对A 水平向右的支持力(弹力)N ,以及还可能有

静摩擦力f 。这里对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是极其重要的。物

体之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它们之间就有静摩擦力;物体间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它们之间就没有静摩擦力。可以假设接触面是光滑的,若不会相对运动,物体将不受静摩擦力,若有相对运动就有静摩擦力。(注意:这种假设的方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是常用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方法。)具体到这个题目,在竖直方向物体A 受重力G 以及外力F 的竖直分量,即α=cos 2F F 。当接触面光滑,αcos F G =时,物体能保持静止;当α>cos F G 时,物体A 有向下运动的趋势,那么A 应受到向上的静摩擦力;当α

从这里可以看出,由于静摩擦力方向能够改变,数值也有一定的变动范围,滑动摩擦力虽有确定数值,但方向则随相对滑动的方向而改变,因此,讨论使物体维持某一状态所需的外力F 的许可范围和大小是很重要的。何时用等号,何时用不等号,必须十分注意。

(3)弹性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

例3如图1-3所示,一个重力为mg 的小环套在竖直的半径为r

的光滑大圆环上,一劲度系数为k ,自然长度为L (L<2r )弹簧的一端

固定在小环上,另一端固定在大圆环的最高点A 。当小环静止时,略去

弹簧的自重和小环与大圆环间的摩擦。求弹簧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

?

分析选取小环为研究对象,孤立它进行受力情况分析:小环受

重力mg 、大圆环沿半径方向的支持力N 、弹簧对它的拉力F 的作用,

显然,

)

cos 2(L r k F ??=

解法1运用正交分解法。如图1-4所示,选取坐标系,以小环所

在位置为坐标原点,过原点沿水平方向为x 轴,沿竖直方向为y 轴。

∑=?+??=0

2sin sin ,0N F Fx

∑=?????=0

2cos cos ,0N mg F Fy 解得)

(2arccos mg kr kL

?=?解法2用相似比法。若物体在三个力F 1、F 2、F 3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三个力必组成首尾相连的三角形F 1、F 2、F 3,题述中恰有三角形AO m 与它相似,则必有对应边成比例。

r

N r mg r F ==?cos 2)

(2arccos mg kr kL

?=?

(4)在电场、磁场中的平衡

例4如图1-5所示,匀强电场方向向右,匀强磁场方向垂直

于纸面向里,一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微粒以速度v 与磁场垂直、

与电场成45?角射入复合场中,恰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求电场强度E

的大小,磁感强度B 的大小。

解析由于带电粒子所受洛仑兹力与v 垂直,电场力方向与电

场线平行,知粒子必须还受重力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假设粒子带负

电受电场力水平向左,则它受洛仑兹力f 就应斜向右下与v 垂直,这样粒子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粒子应带正电,画出受力分析图根据合外力为零可得,

°

=45sin qvB mg (1)°=45cos qvB qE (2)由(1)式得qv

mg B 2=,由(1),(2)得q mg E /=(5)动态收尾平衡问题

例5如图1-6所示,AB 、CD 是两根足够长的固定平行金属导

轨,两导轨间距离为l ,导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在整个导轨

平面内都有垂直于导轨平面斜向上方的匀强磁场,磁感强度为B 。在

导轨的A 、C 端连接一个阻值为R 的电阻。一根垂直于导轨放置的金

属棒ab ,质量为m ,从静止开始沿导轨下滑。求ab 棒的最大速度。

(已知ab 和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导轨和金属棒的电阻不计)

解析本题的研究对象为ab 棒,画出ab 棒的平面受力图,如图1-7。

ab 棒所受安培力F 沿斜面向上,

大小为R v l B BIl F /22==,则ab 棒下滑的加速度

m F mg mg a /)]cos (sin [+θμ?θ=。

ab 棒由静止开始下滑,速度v 不断增大,安培力F 也增大,加速度a

减小。当a =0时达到稳定状态,此后ab 棒做匀速运动,速度达最大。

0)/cos (sin 22=+?R v l B mg mg θμθ。

解得ab 棒的最大速度

22

/)cos (sin l B mgR v m θμθ?=。

例6图1-8是磁流体发电机工作原理图。磁流

体发电机由燃烧室(O )、发电通道(E )和偏转磁场

(B )组成。在2500K 以上的高温下,燃料与氧化剂

在燃烧室混合、燃烧后,电离为正负离子(即等离子

体),并以每秒几百米的高速喷入磁场,在洛仑兹力的

作用下,正负离子分别向上、下极板偏转,两极板因聚

积正负电荷而产生静电场。这时等离子体同时受到方向相反的洛仑兹力(f )与电场力(F )的作用,当F=f 时,离子匀速穿过磁场,两极板电势差达到最大值,即为电源的电动势。设两板间距为d ,板间磁场的磁感强度为B ,等离子体速度为v ,负载电阻为R ,电源内阻不计,通道截面是边长为d 的正方形,试求:

(1)磁流体发电机的电动势ξ?

(2)发电通道两端的压强差p ??

解析根据两板电势差最大值的条件

dB

B E v F f ξ===得所以,磁流发电机的电动势为Bdv

=ξ设电源内阻不计,通道横截面边长等于d 的正方形,且入口处压强为1p ,出口处的压

强为2p ;当开关S 闭合后,发电机电功率为R

Bdv R P 2

)(2==ξ电根据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有

v

d p v d p v F v F P 222121?=?=电所以,通道两端压强差为

R

v B p p p 221=?=?(6)共点的三力平衡的特征规律

例7图1-9中重物的质量为m ,轻细线AO 和BO 的A 、B

端是固定的,平衡时AD 是水平的,BO 与水平的夹角为θ。AO

的拉力F 1和BO 的拉力F 2的大小是:

A 、θcos 1mg F =

B 、θ

mgctg F =1

、θsin 2mg F =D 、θ

sin /2mg F =解析如图1-10,三根细绳在O 点共点,取O 点(结点)为研究对象,分析O 点受力如图1-10。O 点受到AO 绳的拉力F 1、BO 绳的拉力F 2以及重物对它的拉力T 三个力的作

用。

图1-10(a )选取合成法进行研究,将F 1、F 2合成,

得到合力F ,由平衡条件知:

mg

T F ==则:θ

θmgctg Fctg F ==1θ

θsin /sin /2mg F F ==图1-10(b )选取分解法进行研究,将F 2分解成互相垂直的两个分力x F 、y F ,由平衡条件知:

1

,F F mg T F x y ===则:θ

θsin /sin /2mg F F y ==θ

θmgctg ctg F F F y x ===1问题:若BO 绳的方向不变,则细线AO 与BO 绳的方向成几度角时,细线AO 的拉力最小?

结论:共点的三力平衡时,若有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另一个力的方向不变,则第三个力一定存在着最小值。

(7)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问题

如图1-11所示,质量为M 的木箱放在水平面上,木箱中的立杆上

着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开始时小球在杆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后,小球

沿杆下滑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二分之一,则在小球下滑的过程中,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mg Mg 2

1+

。因为球加速下滑时,杆受向上的摩擦力f 根据第二定律有ma f mg =?,所以mg f 2

1=。对木箱进行受力分析有:重力Mg 、地面支持力N 、及球对杆向下的摩擦力mg f 2

1=。由平衡条件有mg Mg mg f N 21+=+=。2、电磁学中的平衡

(1)电桥平衡

若没有R ,则R 1和R 2串联后与R 3和R 4串联后再并

设通过R 1的电流为I 1,通过R 3的电流I 2

如有:I 1R 1=I 2R 3,I 1R 2=I 2R 4则R 两端电势差为0所

以R 中的电流为0,即电桥平衡。

(2)静电平衡

例8一金属球,原来不带电。现沿球的直径的延长线放置一均匀带电的细

杆MN ,如图1-12所示。金属球上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在球内

直径上a 、b 、c 三点的场强大小分别为a E 、b E 、c E ,三者

相比,

A 、a E 最大

B 、b E 最大

C 、c E 最大

D 、

a E =

b E =c

E 解析:

当金属球在带电杆激发的电场中达到以静电平衡时,其内部的场强为0,即细杆在a 、b 、c 产生的场强与金属球上的感应电荷在a 、b 、c 产生的场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答案C 正确。

3、热平衡问题

例9家电电热驱蚊器中电热部分的主要元件是PTC ,它是由

钛酸钡等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电阻器,其电阻率ρ与温度t 的个关系

图象如图1-13。电热驱蚊器的原理是:通电后电阻器开始发热,温

度上升,使药片散发出驱蚊药,当电热器产生的热与向外散发的热

平衡时,温度达到一个稳定值。由图象可以判定:通电后,PTC 电阻器的功率变化情况是,稳定时的温度应取区间的某一

值。

分析通电后应认为电压U 不变。随着温度的升高,在(0~t 1)

范围内,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电阻减小,电功率增大,

驱蚊器温度持续上升;在(t 1~t 2)范围内,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电阻增大,电功率减小。当电热器产生的热与向外散发的热平衡时,温度、电阻、电功率都稳定在某一值。

解答功率变化是先增大后减小,最后稳定在某一值。这时温度应在t 1~t 2间。

4、有固定转轴物体的平衡。

例10重3100(N )的由轻绳悬挂于墙上的小球,搁在轻

质斜板上,斜板搁于墙角。不计一切摩擦,球和板静止于图1-14

所示位置时,图中α角均为30°。求:悬线中张力和小球受到的

斜板的支持力各多大?小球与斜板接触点应在板上何处?板两端

所受压力多大?(假设小球在板上任何位置时,图中α角均不变)

解析设球与板的相互作用力为N ,绳对球的拉力为T ,则对

球有ααsin cos G T =,ααcos sin G N T =+,可得N T 100=,

N=100N 。球对板的作用力N 、板两端所受的弹力N A 和N B ,板在

这三个力作用下静止,则该三个力为共点力,据此可求得球距A 端距离4/sin 2AB a AB x ==,即球与板接触点在板上距A 端距离为板长的1/4处。对板,以A 端为转动轴,有x B N a AB N =??sin 对板,以B 端为转动轴,有)(cos x AB N a AB N A ?=??。可得N N A 350=,N N B 50=。

第二讲匀变速运动

一、特别提示:

1、匀变速运动是加速度恒定不变的运动,从运动轨迹来看可以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曲线运动。

2、从动力学上看,物体做匀变速运动的条件是物体受到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恒力的作用。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决定。

3、原来静止的物体受到恒力的作用,物体将向受力的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和初速度方向相同的恒力,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和初速度方向相反的恒力,物体将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所受到的恒力方向与初速度方向有一定的夹角,物体就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二、典型例题:

例1气球上吊一重物,以速度0v 从地面匀速竖直上升,经过时间t 重物落回地面。不计空气对物体的阻力,重力离开气球时离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解方法1:设重物离开气球时的高度为x h ,对于离开气球后的运动过程,可列下面方程:20021)(x x x gt v h t v h ??=?,其中(-h x 表示)向下的位移x h ,0

v h x 为匀速运动的时间,x t 为竖直上抛过程的时间,解方程得:g

t v t x 02=,于是,离开气球时的离地高度可在匀速上升过程中求得,为:)2()(000g t v t v t t v h x x ?

=?=方法2:将重物的运动看成全程做匀速直线运动与离开气球后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显然总位移等于零,所以:

0)(2120

0=??v h t g t v x 解得:)2(00g t v t v hx ?

=评析通过以上两种方法的比较,更深入理解位移规律及灵活运用运动的合成可以使解题过程更简捷。

例2两小球以95m 长的细线相连。两球从同一地点自由下落,其中一球先下落1s 另一球才开始下落。问后一球下落几秒线才被拉直?

解方法1:“线被拉直”指的是两球发生的相对位移大小等于线长,应将两球的运动联系起来解,设后球下落时间为ts ,则先下落小球运动时间为(t+1)s ,根据位移关系有:

解得:t=9s

方法2:若以后球为参照物,当后球出发时前球的运动速度为s m gt v /100==。以后两球速度发生相同的改变,即前一球相对后一球的速度始终为s m v /100=,此时线已被拉长:)(51102

12122m gt l =××==?线被拉直可看成前一球相对后一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生了位移:

)

(90595m l l s =?=??=∴)(910

900s v s t ===评析解决双体或多体问题要善于寻找对象之间的运动联系。解决问题要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如本题变换参照系进行求解。

例3如图2-1所示,两个相对斜面的倾角分别为37°和

53°,在斜面顶点把两个小球以同样大小的初速度分别向左、

向右水平抛出,小球都落在斜面上。若不计空气阻力,则A 、

B 两个小球的运动时间之比为()

A 、1:1

B 、4:3

C 、16:9D\9:16

解由平抛运动的位移规律可行:

t

v x 0=221gt y =∵x y /tan =θ∴g

v t /tan 20θ=∴16

953tan 37tan =°°=B A t t 故D 选项正确。

评析灵活运用平抛运动的位移规律解题,是基本方法之一。应用时必须明确各量的物理意义,不能盲目套用公式。

例4从空中同一地点沿水平方向同时抛出两个小球,它们的

初速度方向相反、大小分别为0201v v 和,求经过多长时间两小球

速度方向间的夹角为90°?

解经过时间t ,两小球水平分速度01v 、02v 不变,竖直分

速度都等于gt ,如图2-2所示,t 时刻小球1的速度x v 与1轴正

向夹角1a 为

01

1/tan v gt a =小球2的速度x v 与2轴正向夹角2a 为

02

2/tan v gt a ?=由图可知2

12π

+=a a 联立上述三式得g

v v t /0201=评析弄清平抛运动的性质与平抛运动的速度变化规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例5如图2-3所示,一带电粒子以竖直向上的初速度0v ,自A

处进入电场强度为E 、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它受到的电场力恰

与重力大小相等。当粒子到达图中B 处时,速度大小仍为0v ,但方

向变为水平向右,那么A 、B 之间的电势差等于多少?从A 到B 经

历的时间为多长?

解带电粒子从A →B 的过程中,竖直分速度减小,水平分速度增大,表明带电粒子的重力不可忽略,且带正电荷,受电场力向右。依题意有

Eq mg =根据动能定理:)

(动能不变=?mgh q U AB 在竖直方向上做竖直上抛运动,则

gt v gh v ==?020,20解得:g

v t g v h 0,22==。∴g

Ev gq Eqv g v q mg q mgh UAB 222202020==?==评析当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不是类平抛运动,而是较复杂的曲线运动时,可以把复杂的曲线运动分解到两个互相正交的简单的分运动来求解。

例6如图2-4所示,让一价氢离子、一价氦离子和二价氦离子

的混合物由静止经过同一加速电场加速,然后在同一偏转电场里偏

转,它们是否会分成三股?请说明理由。

解设带电粒子质量为m 、电量为q ,经过加速电场加速后,再

进入偏转电场中发生偏转,最后射出。设加速电压为U 1,偏转电压

为U 2,偏转电极长为L ,两极间距离为d ,带电粒子由静止经加速电

压加速,则U 1q=221mv ,m

q U v 12=。带电粒子进入偏转电场中发生偏转,则水平方向上:vt L =,竖直方向上:d

U L U dmv qL U t dm q U at y 122222222422121==?×==。可见带电粒子射出时,沿竖直方向的偏移量y 与带电粒子的质量m 和电量q 无关。而一价氢离子、一价氦离子和二价氦离子,它们仅质量或电量不相同,都经过相同的加速和偏

转电场,故它们射出偏转电场时偏移量相同,因而不会分成三股,而是会聚为一束粒子射出。

评析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具有加速作用和偏转作用。分析问题时,注意运动学、动力学、功和能等有关规律的综合运用。

第三讲变加速运动

一、特别提示

所谓变加速运动,即加速度(大小或方向或两者同时)变化的运动,其轨迹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从牛顿第二定律的角度来分析,即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是变化的。本章涉及的中学物理中几种典型的变加速运动如:简谐运动,圆周运动,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和重力场等的复合场中的运动,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中电子绕原子核的圆周运动等。故涉及到力学、电磁学及原子物理中的圆周运动问题。

二、典型例题

例1一电子在如图3-1所示按正弦规律变化的外力作用下由静

止释放,则物体将:

A 、作往复性运动

B 、t 1时刻动能最大

C 、一直朝某一方向运动

D 、t 1时刻加速度为负的最大。

评析电子在如图所示的外力作用下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知,先向正方向作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历时t 1;再向正方向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历时(t 2~t 1);(0~t 2)整段时间的速度一直在增大。紧接着在(t 2~t 3)的时间内,电子将向正方向作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历时(t 3~t 2);(t 3~t 4)的时间内,电子向正方向作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根据对称性可知,t 4时刻的速度变为0(也可以按动量定理得,0~t 4时间内合外力的冲量为0,冲量即图线和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其中(0~t 2)时间内加速度为正;(t 2~t 4)时间内加速度为负。正确答案为:C 。

注意公式ma F =中F 、a 间的关系是瞬时对应关系,一段时间内可以是变力;而公

式at v v +=01或202

1at t v s +=只适用于匀变速运动,但在变加速运动中,也可以用之定性地讨论变加速运动速度及位移随时间的变

化趋势。

上题中,如果F-t 图是余弦曲线如图3-2所示,则情况又如何?

如果F-t 图是余弦曲线,则答案为A 、B 。

例2如图3-3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a 和b ,分别在光

滑的水平面和浅凹形光滑曲面上滚过相同的水平距离,且始终不离

开接触面。b 球是由水平面运动到浅凹形光滑曲线面,再运动到水平

面的,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 1和t 2,试比较t 1、t 2的大小关系:

A 、t 1>t 2

B 、t 1=t 2

C 、t 1

D 、无法判定

评析b 小球滚下去的时候受到凹槽对它的支持力在水平向分

力使之在水平方向作加速运动;而后滚上去的时候凹槽对它的支持力在水平方向分力使之在水平方向作减速运动,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知,最后滚到水平面上时速度大小与原来相等。故b 小球在整个过程中水平方向平均速度大,水平距离一样,则b 所用时间短。答案:A 。

例3如图3-4所示,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木块B

相连。木块A 放在B 上。两木块质量均为m ,竖直向下的力F 作用在A 上,A 、B 均静止,问:

(1)将力F 瞬间撤去后,A 、B 共同运动到最高点,此时B 对A 的

弹力多大?

(2)要使A 、B 不会分开、力F 应满足什么条件?

评析(1)如果撤去外力后,A 、B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互不分离,则系

统在竖直向上作简揩运动,最低点和最高点关于平衡位置对称,如图3-5所示,

设弹簧自然长度为0l ,A 、B 放在弹簧上面不外加压力F 且系统平衡时,如果

弹簧压至O 点,压缩量为b ,则:Kb mg =2。外加压力F 后等系统又处于

平衡时,设弹簧又压缩了A ,则:)(2A b K F mg +=+,即:KA F =。

当撤去外力F 后,系统将以O 点的中心,以A 为振幅在竖直平面内上下作简谐运动。在最低点:F KA mg A b k F ==?+=2)(

合,方向向上,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知,该瞬间加速度:m

F a 2=,方向向上;按对称性知系统在最高点时:m

F a 2=,方向向下。此时以B 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3-6所示,按牛顿第二定律得:

2

)(F

mg a g m N a m N mg B B ?=?=??=?(2)A 、B 未分离时,加速度是一样的,且A 、B 间有弹力,同时最高点最容易分离。分离的临界条件是:mg F F mg N N B B 202

0=?=?=?=(或者:在最高点两者恰好分离时对A 有:ma mg =,表明在最高点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将要开始分离,即只要:mg F K

mg K F b A 22>?>?>时A 、B 将分离)。所以要使A 、B 不分离,必须:mg F 2≤。例4如图3-7所示,在空间存在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图中未画

出)和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图中已画出),电场强度为E ,磁感

强度为B 。在某点由静止释放一个带电液滴a ,它运动到最低点恰与一

个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的带电液滴b 相撞,撞后两液滴合为一体,并沿水

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已知a 的质量为b 的2倍,a 的带

电量是b 的4倍(设a 、b 间静电力可忽略)。

(1)试判断a 、b 液滴分别带何种电荷?

(2)求当a 、b 液滴相撞合为一体后,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的速度v 及磁场的方向;

(3)求两液滴初始位置的高度差h 。

评析(1)设b 质量为m ,则a 带电量为4q ,因为如果a 带正电,a 要向下偏转,则必须:qE mg 42<;而对b 原来必须受力平衡,则:qE mg =。前后相矛盾,表明a 带负电,b 带正电。

(2)设A u 为a 与b 相撞前a 的速度,a 下落的过程中重力、电场力做正功,由动能定理有:222

1)24(A mv h mg qE ?=+。由于b 原来处于静止状态:qE mg =。由以上两式可得:gh

v A 6=

、b 相撞的瞬间动量守恒:v m m mv A )2(2+=。得A v v 3

2=

而电荷守恒,故:)(34负电总q q q q =?=a 、b 碰撞后粘在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按平衡条件得:mg qE qvB 333+=,则:

B E v 2=。所以:2

223gB E h =

例5如图3-8所示,一单匝矩形线圈边长分别为a 、b ,电阻为

R ,质量为m ,从距离有界磁场边界h 高处由静止释放,试讨论并定性

作出线圈进入磁场过程中感应电流随线圈下落高度的可能变化规律。

评析线圈下落高度时速度为:gh v mv mgh 22

1020=?=下边刚进入磁场时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gh Bb Blv E 20==。产生的感应电流:I=

gh R

Bb R E 2=,受到的安培力:gh R b B BIl F 22

2==安讨论(1)如果安F mg =,即:gh R

b B mg 22

2=,则:线圈将匀速进入磁场,此

时:Bb

mg

I b BI mg ===00(变化规律如图3-9所示)(2)如果安F mg >,表

明h 较小,则:线圈加速进入磁场,但随着↓↑←↑→a F v 安有三种可能:

①线圈全部进入磁场时还未达到稳定电流I 0(变化规律如图3-10所示)

②线圈刚全部进入磁场时达到稳定电流I 0(变化规律如图3-11所示)

③线圈未全部进磁场时已达到稳定电流I 0(变化规律如图3-12所示)

(3)如果安F mg <,则:线圈减速进入磁场,但随着m

mg F a F v ?↓=

↓?↓→安安,故线圈将作a 减小的减速运动。

有三种可能:

①线圈全部进入磁场时还未达到

稳定电流I 0(变化规律如图3-13所示)

线圈刚全部进入磁场时达到稳定电流I 0(变化规律如图3-14所示)

③线圈未全部进入磁场时已达到稳定电流I 0(变化规律如图3-15所示)

例6光从液面到空气时的临界角C 为45°,如图3-16所

示,液面上有一点光源S 发出一束光垂直入射到水平放置于液

体中且到液面的距离为d 的平面镜M 上,当平面镜M 绕垂直

过中心O 的轴以角速度ω做逆时针匀速转动时,观察者发现水

面上有一光斑掠过,则观察者们观察到的光斑的光斑在水面上

掠过的最大速度为多少?

评析本题涉及平面镜的反射及全反射现象,需综合运用

反射定律、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等知识求

解,确定光斑掠移速度的极值点及其与平面镜转动角速度间的关系,是求解本例的关键。

设平面镜转过θ角时,光线反射到水面上的P 点,光斑速度

为v ,如图3-17可知:θ

2cos 1v v =,而:ωθ

ω22cos 21?=?=d l v

:θ

ω2cos 22d v =,↓↓→↑→v )2(cos θθ,而光从液体到空气的临界角为C ,所以当°==452C θ时达到最大值max v ,即:

d C

d v ωω4cos 22max ==

例7如图3-18所示为一单摆的共振曲线,则该单摆的摆长

约为多少?共振时单摆的振幅多大?共振时摆球简谐运动的最大

加速度和最大速度大小各为多少?(g 取10m/s 2)

评析这是一道根据共振曲线所给信息和单摆振动规律进行

推理和综合分析的题目,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受迫振动、共振的

概念和规律、单摆摆球做简谐运动及固有周期、频率、能量的概念

和规律等。由题意知,当单摆共振时频率Hz f 5.0=,即:

Hz

f f 5.0==固,振幅A=8cm=0.08m ,由

g l f T π21==得:m m f g

l 15

.014.341042222≈××==π

如图3-19所示,摆能达到的最大偏角°<5m θ的情况下,共振时:

l

A mg mg mg F m m m =≈=θθsin ,(其中m θ以弧度为单位,当m θ很小时,m m θθ≈sin ,弦A 近似为弧长。)所以:2

/08.010s m l

A l g m F am m ?===2/8.0s m =。根据单摆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可得:

)cos 1(212m m mg mv θ?=。其中:

s m l l g A vm l

A m m m /1008.0)(22sin 2)cos 1(222×==?==?很小θθθs m /25.0=例8已知物体从地球上的逃逸速度(第二宇宙速度)E E R GM v /22=,其中G 、M E 、R E 分别是引力常量、地球的质量和半径。已知G=6.7×10-11N ·m 2/kg 2,c=3.0×108m/s ,求下列问题:(1)逃逸速度大于真空中光速的天体叫做黑洞,设某黑洞的质量等于太阳的质量M=2.0×1030kg ,求它的可能最大半径(这个半径叫Schwarhid 半径);(2)在目前天文观测范围内,物质的平均密度为10-27kg/m 3,如果认为我们的宇宙是这样一个均匀大球体,其密度使得它的逃逸速度大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 ,因此任何物体都不能脱离宇宙,问宇宙的半径至少多大?(最后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可知,任何天体均存在其所对应的逃逸速度R GM v /22=,其中M 、R 为天体的质量和半径,对于黑洞模型来说,其逃逸速度大于

真空中的光速,即c v >2,所以:)(100.3)

100.3(100.2107.62232830

112m c GM R ×=×××××=

(2)把宇宙视为一普通天体,则其质量为334R V m πρρ?

=?=,其中R 为宇宙的半径,ρ为宇宙的密度,则宇宙所对应的逃逸速度为R GM v /22=,由于宇宙密度使得

其逃逸速度大于光速c 。即:c v >2。则由以上三式可得:m G

c R 262

100.483×=>πρ,合4.2×1010光年。即宇宙的半径至少为4.2×1010光年。

第四讲动量和能量

一、特别提示

动量和能量的知识贯穿整个物理学,涉及到“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从动量和能量的角度分析处理问题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条重要的途径,也是解决物理问题最重要的思维方法之一。

1、动量关系

动量关系包括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1)动量定理

凡涉及到速度和时间的物理问题都可利用动量定理加以解决,特别对于处理位移变化不明显的打击、碰撞类问题,更具有其他方法无可替代的作用。

(2)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普通适用的规律,大到宇宙天体间的相互作用,小到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无不遵守动量守恒定律,它是解决爆炸、碰撞、反冲及较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类问题的基本规律。

动量守恒条件为:

①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

②在某一方向上,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该方向上动量守恒。③系统内力远大于外力,动量近似守恒。

④在某一方向上,系统内力远大于外力,该方向上动量近似守恒。

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确定研究对象,选取研究过程;分析内力和外力的情况,判断是否符合守恒条件;选定正方向,确定初、末状态的动量,最后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列议程求解。

应用时,无需分析过程的细节,这是它的优点所在,定律的表述式是一个矢量式,应用时要特别注意方向。

2、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1)能量守恒定律的具体表现形式

高中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学、原子物理”五大部分内容,它们具有各自的独立性,但又有相互的联系性,其中能量守恒定律是贯穿于这五大部分的主线,只不过在不同的过程中,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如:

在力学中的机械能守恒定律:2

211p k p k E E E E +=+在热学中的热力学第一定律:Q

W U +=?在电学中的闭合电路欧姆定律:r R E I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t n E ??=φ,以及楞次定律。在光学中的光电效应方程:W hv nw m ?=22

1在原子物理中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2

mc E =(2)利用能量守恒定律求解的物理问题具有的特点:

①题目所述的物理问题中,有能量由某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②题中参与转化的各种形式的能,每种形式的能如何转化或转移,根据能量守恒列出方程即总能量不变或减少的能等于增加的能。

二、典题例题

例题1某商场安装了一台倾角为30°的自动扶梯,该扶梯在电压为380V 的电动机带动下以0.4m/s 的恒定速率向斜上方移动,电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为4.9kkw 。不载人时测得电动机中的电流为5A ,若载人时传颂梯的移动速度和不载人时相同,设人的平均质量为60kg ,则这台自动扶梯可同时乘载的最多人数为多少?(g=10m/s 2)。

分析与解电动机的电压恒为380V ,扶梯不载人时,电动机中的电流为5A ,忽略掉电动机内阻的消耗,认为电动机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相等,即可得到维持扶梯运转的功率为

W

A V P 190053800=×=电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为

kW P m 9.4=可用于输送顾客的功率为kW

P P P m 30=?=?由于扶梯以恒定速率向斜上方移动,每一位顾客所受的力为重力mg 和支持力N F ,且F N =mg

电动机通过扶梯的支持力F N 对顾客做功,对每一位顾客做功的功率为

P 1=F n vcosa=mgvcos(90°-30°)=120W 则,同时乘载的最多人数人25120

30001==?=P P n 人点评实际中的问题都是复杂的,受多方面的因素制约,解决这种问题,首先要突出实际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把复杂的实际问题抽象成简单的物理模型,建立合适的物理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点,也是难点。

解决物理问题的一个基本思想是过能量守恒计算。很多看似难以解决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能量这条纽带联系起来的,这是一种常用且非常重要的物理思想方法,运用这种方法不仅使解题过程得以简化,而且可以非常深刻地揭示问题的物理意义。

运用机械功率公式P=Fv 要特别注意力的方向和速度方向之间的角度,v 指的是力方向上的速度。本题在计算扶梯对每个顾客做功功率P 时,P 1=F n vcosa=mgvcos(90°-30°),不能忽略cosa ,a 角为支持力F n 与顾客速度的夹角。

例题2如图4-1所示:摆球的质量为m ,从偏离水平方向30

°的位置由静释放,设绳子为理想轻绳,求小球运动到最低点A 时

绳子受到的拉力是多少?

分析与解设悬线长为l ,下球被释放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

直到下落高度为h=2lsin θ,处于松驰状态的细绳被拉直为止。这时,小球的速度竖直向下,大小为gl v 2=。

当绳被拉直时,在绳的冲力作用下,速度v 的法向分量n v 减为零(由于绳为理想绳子,能在瞬间产生的极大拉力使球的法向速度减小为零,相应的动能转化为绳的内能);小球以切向分量°=30sin 1v v 开始作变速圆周运动到最低点,在绳子拉直后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222

1)60cos 1()30sin (21A mv mg v m =°?+°在最低点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l

v m mg F 2

=?所以,绳的拉力mg l

v m mg F 5.32

=+=点评绳子拉直瞬间,物体将损失机械能转化为绳的内能(类似碰撞),本题中很多同学会想当然地认为球初态机械能等于末态机械能,原因是没有分析绳拉直的短暂过程及发生的物理现象。力学问题中的“过程”、“状态”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不可粗心忽略。

例题3如图4-2所示,两端足够长的敞口容器中,有两

个可以自由移动的光滑活塞A 和B ,中间封有一定量的空气,

现有一块粘泥C ,以E K 的动能沿水平方向飞撞到A 并粘在一

起,由于活塞的压缩,使密封气体的内能增加,高A 、B 、C 质

量相等,则密闭空气在绝热状态变化过程中,内能增加的最大

值是多少?

分析与解本题涉及碰撞、动量、能量三个主要物理知识点,

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问题,但如果总是的几个主要环节,问题将迎刃而解。

粘泥C 飞撞到A 并粘在一起的瞬间,可以认为二者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初速度为0v ,末速度为1v ,则有

102mv mv =①

在A 、C 一起向右运动的过程中,A 、B 间的气体被压缩,压强增大,所以活塞A 将减速运动,而活塞B 将从静止开始做加速运动。在两活塞的速度相等之前,A 、B 之间的气体体积越来越小,内能越来越大。A 、B 速度相等时内能最大,设此时速度为2v ,此过程对A 、

B 、

C 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气体的质量不计):

203mv mv =②

由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可得:在气体压缩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减少量等于气体内能的增加量。所以有:

222132

121mv mv E ?=?③解①②③得:K E mv E 61216120=×=?点评若将本题的物理模型进行等效的代换:A 和B 换成光滑水平面上的两个物块,A 、B 之间的气体变成一轻弹簧,求内能的最大增量变成求弹性势能的最大增量。对代换后的模型我们已很熟悉,其实二者是同一类型的题目。因此解题不要就题论题,要有一个归纳总结的过程,这样才能够举一反三。

物理中考的综合能力题专题

2014年物理中考的综合能力题专题 班别 姓名 第1种类型:阅读理解题 中考物理的阅读理解题,也叫做信息给予题,是在近5年的汕头中考题中都出现过的新题型,它是声、光、电、力、热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通过阅读,理解,思考和分析,从中筛选出有关的信息,然后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决问题。 解题技巧: 1、阅读信息:通过阅读,了解信息的主要内容,理解材料涉及的物理知识。 2、发挥联想:将背景中的信息,转化为熟悉的物理现象,物理知识,排除与问题无关的干扰信息。 3、提炼信息:结合问题,提炼出信息中的解题信息 4、解决问题: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抓住关键词语,准确地利用物理知识解题。 习题1、美国建筑师凯文?朔普费尔设计出了一种能漂浮在水中的城市(如图1所示),漂浮城市装有动力装置,可以移动.该漂浮城市三角形建筑的主体结构是中空的,强风能从中通过,可以确保当飓风来临时,把飓风对建筑的破坏降至最低.该漂浮城市高达360m ,占地270万平方米,可容纳多达4万居民.酒店、商店只要是普通城市有的,这里都一应俱全.漂浮城市的表面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接收太阳能的功率为8.0×108W . (1)若三角形建筑空洞的面积为2.0×104m 2,某次飓风正好垂直于空洞的表面吹入,1s 钟流入空洞的空气质量是1.92×106kg ,该地的空气密度是1.2kg/m 3.则飓风的风速是 m/s . (2)若电池板吸收的太阳能只用来提供推动漂浮城市前进所需的能量,漂浮城市在平静的水面上沿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不变.从某一时刻开始,漂浮城市受到水平方向的牵引力F 随运动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2-甲所示,漂浮城市的运动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2-乙所示. ①从第50s 钟到100s 钟内牵引力做的功为 J . ②漂浮城市在匀速运动过程中,太阳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 习题2、纳米陶瓷作为高新科技应用广泛.贴于“神舟七号”飞船外表面的“太空”纳米陶瓷,具有永久、稳定的防静电性能,且有耐磨、耐腐蚀、耐高温、防渗透等特点,采用氧化锆材料精制而成的纳米陶瓷刀,具有金属刀无法比拟的优点:刀刃锋利,能切割钢铁等物质,能削出如纸一样薄的肉片;硬度高,其耐磨性是金属刀的60倍;完全无磁性;不生锈变色,健康环保;可耐各种酸碱有机物的腐蚀;为全致密材料,无孔隙,不玷污,易清洁,纳米陶瓷充分体现新世纪、新材料的绿色环保概念,是高新技术为现代入奉献的又一杰作. (1)“神舟七号”飞船发射升空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呈炽热状态时,飞船舱不至于被烧毁的原因之一是飞船外表面的陶瓷且有 的特点. (2)纳米(nm )是1m 的十亿分之一,糖分子的直径约为1nm= m . (3)纳米陶瓷刀的耐磨性好,是因为它的 高. (4)如图所示是陶瓷纳米刀、合金钢刀、普通菜刀磨损程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中能反映纳米陶瓷刀特点的是曲线 (填表示曲线的字母) 习题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无砟(zhǎ)轨道的高速列车 无砟轨道(如图甲)的路基不用碎石,铁轨和轨枕直接铺在混凝土上.这可减少维护、降低粉尘等.沪宁城际高速铁路在2010年7月1日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我省进入了高速铁路时代.高速列车在无砟轨道上运行时如子弹头般穿梭而过,时速可达350km (如图乙).传统铁路的钢轨是固定在枕木上,之下为小碎石铺成的路砟(如图丙). (1)列车设计为子弹头型,目的是: (2)列车在匀速行驶过程中,列车的动力 阻力(填“>”、“<”或“=”).快到站点时,列车鸣笛声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 (3)小明坐在车上看到窗外铁路线旁的村后飞速向后退去,小明以 为参照物. (4)传统的铁路轨道路砟和枕木的作用是( ) ①增大受力面,防止铁轨因压力太大而下陷到泥土里 ②可以减少噪声和列车振动 ③可以减少维护、降低粉尘 ④可以吸热、增加透水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13.1 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 2.能解释某些热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课程内容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重点——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具——玻板、水、水槽、弹簧测力计等 ★过程 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1、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 m 。 2、物质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 二、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见书P124图) a.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小结得出——扩散速度:V 气﹥V 液 ﹥V 固 演示: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情况 b.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分子热运动,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观察弹簧测力计上示数变化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关系。 ①引力=斥力 d=r

②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减小,则引力减慢,显示引力) d ﹥r ③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增大,则引力增大慢,显示斥力) d ﹤r ★小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结,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13.2(1)内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课程内容 1、 内能的定义 2、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3、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重点——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难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过程 一、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热能) 二、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质量、温度、状态变化 物体温度升高,则内能增大;物体温度降低,则内能减少。(不能逆说) 三、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四、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讲:P 129 空气压缩仪)

初三物理全套总复习教案(必看)

简单电路 【知识导航】 一、电路 1、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等元件所组成的电流路径。 2、电路中元件的作用: (1)电源: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是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装置,是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用电器:用电流来工作的设备,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3)开关:接通或断开电路,控制用电器工作。 (4)导线:连接电源、用电器、开关,让电流形成通路,起传输电能的作用。 3、电路的三种状态: (1)通路:在电路中当开关闭合时,电路中会有电流的电路叫做通路。 (2)开路:当开关断开,或电路某处断开,电路中不再有电流的电路叫做开路。 (3)短路:不经过用电器,用导线直接连接电源的电路,叫做短路。 (短路有两种情况:用电器部分短路和电源短路) 4、如图1所示,几种元件的符号: 图1 图2 5、如图2所示,短路有两种:一是电源短路,即将电源的正、负极直接用导线相连,这样可能会烧坏电源; 二是局部短路,即将用电器(或电表)的两端用导线直接相连,这样会导致被短路的用电器(或电表)不能工作,但不会烧坏。 二、串并联电路 串联并联 定义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首— 尾—首—尾) 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首— 首、尾—尾) 特征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段开所 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 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支 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开关作用控制整个电路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中 的开关控制该支路,控制该支路的用 电器。 电路图

实例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 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 (1)电流分析法:根据“电源正极→用电器→电源负极”的方法分析电路中的电流,若电流在途中不分流, 则用电器串联;若在某处分流,则用电器并联。 (2)断开法:去掉任一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 作则用电器并联。 (3)经验法:如路灯、家庭电路中的用电器是并联;电灯与控制它的开关之间是串联;节日小彩灯是串联等。 三、电流(用字母I表示) 1.电流是导体中的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物理学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2.电流的单位: (1)国际单位: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2)常用单位:毫安 (mA)、微安(μA)。 (3)换算关系:1A=103mA=106μA 3.一些电流值:台灯和手电筒中的电流都约0.2A,计算器中的电流约100μA,电冰箱中的电流约1A等。 4.电流用电流表来测量,其使用方法是(两要两不要): (1)要串联在待测电路中; (2)要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3)被测电流不要超出电流表的量程;若超出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表 被烧坏。 (4)不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接在电源两端。否则造成电源短路,可能会烧毁电源和电流表,原因 是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电阻很小。 四、电压(用字母U表示) 1.电压的作用: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某段电路中有电流必有电压,而有电压时不一定有电流。 2.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 (2)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3)换算关系:1kV=103V,1V=103mV=106μV。 3.一些电压值:1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一个蓄电池的电压为2V,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手机锂电池的电压为3.6V。 4.电压的测量:电压用电压表测量,其正确使用方法: (1)必须把电压表和被测电路并联。 (2)必须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3)被测电压不得超过电压表的量程。若超出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 坏电压表。 (4)电压表可以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把电压表接在电源两端,此时测得的电压是电源两端的电压。不会造成 电源短路,原因是电压表相当于一个很大的电阻。 5.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异同点: 比较项目电流表电压表 A V 不符号 连接方式串联并联

高三物理的教学计划

高三物理的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高中前两年已经基本完成了高中物理教学内容,高三年级将进入全面的 总复习阶段,为了配合高三的总复习,学校统一订购了由光明出版社编写的《三维设计》 作为高三复习教材,该书以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为指导,以2021年普通高 考考试说明为依据编写,作为本学年参考用,本学期拟定完成本书的第一至第十三章的第 一轮复习。 二学情分析: 1、课堂情况:由于是高三年级,即将面临着高考的选拔考试,大多数的学生对基础 知识的求知欲望比较强烈。所以课堂纪律比较好,都比较认真地听课,自觉地与老师互动,完成教学任务。 2、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高三279,275为理科基础班,虽然相对来说物理基础较差, 但学习能力有着较大的差异,根据前段时间的观察和摸底,大多数的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 握不够牢固,各章各节的知识点尚处于分立状态,不能很好地利用知识解决相应的基本问题,所以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有待地提高。 3、解题技能:利用物理知识解决有关综合问题的能力很差,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还 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 加强和利用知识点的复习,尽快帮助学生把各章分立的知识点建立成为网状的状态, 掌握物理思想的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具 体地说: 1、知识方面,应达到熟练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的要求,即看到一个题目以后,题中包 含了哪些知识点要一清二楚,不能模模糊糊,并且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要清楚, 2、技能方面,主要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到常规思维、 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相结合,同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 解题速度。 3、情感与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使学生在物 理美中陶冶自己的情操,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三、方法与措施

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案欧姆定律

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案欧姆定律 一、单元复习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概括本章内容 (2)、知道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会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 掌握欧姆定律 (3)、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创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根据已有的知识猜测未知的知识。 ②经历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并掌握实验的思路、方法。 ③能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估,找到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让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事物并能设计实验方案证实自己的猜测。 ②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形成严谨的科学精神。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19世纪的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得岀了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匸U/R 伏安法: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定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串联电阻: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并联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电路中串联的电器越多,电流越小每个电器的电压越小串联分压限流并联的电器越多,总电流越大,各电器的电压不变。、 重点是欧姆定律的应用和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三、知识梳理 作用 电压单位 测量仪器:电压表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电阻单位 应用:滑动变阻器 内容表达式 I 应用: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安全用电 五、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内容 1、电阻 (一)定义及符号: 1、定义: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符号:R (二八单位: 1、国际单位:欧姆。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1 Q。 2、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3、换算:1M Q =1000K Q 1 K Q =1000 Q 4、了解一些电阻值: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的 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实验室用的铜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电流表的内阻为零点几欧。电压表的内阻为几千欧左右。 (三)影响因素: 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也可以用串联在 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所以定论“电阻的大小与哪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指明“相同条 件” 3、实验分析: ①实验结论:相同条件下导体的电阻大小跟导体的材料有关。 ②实验结论:相同条件下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③实验结论:相同条件下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④实验结论:相同条件下导体的电阻跟温度有关。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少数导体,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_______________ 还与温度有关。 (四)、分类

高三物理教案全集(共250页)

力学 一、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高中学习的各种力的概念; (2)掌握高中学习的各种力的公式、单位及矢量性; (3)掌握高中学习的各种力之间的联系. 2.能力目标; (1)要求学生做到恰当选择研究对象,增长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2)要求学生做到准确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会把运动物体抽象为正确的物理模型; (3)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1)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渗透物理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方法,以及注重理性思维的科学态度; (2)用科学家的言行教育学生如何做人.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对高一、高二学习的各种力进一步加深理解,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 2.引导学生正确选取研究对象,掌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的一般方法. 3.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而受力分析又是解决物理问题最关键的步骤,熟练进行受力分析既是本节复习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对复习的几点建议 1.提倡“三多、三少”.“三多”即多做小题,多做小综合题,多做变式型的常见题;“三少”即少做大题,少做大综合题,少做难题. [例1] 如图1-1-1所示,斜劈B置于地面上静止,物块A置于斜劈B上静止,求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 方法一:分别选A、B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以求得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为零.

方法二:选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迅速得出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为零. 可见,一道简单的题目,可以做得较复杂,也可以做得相当简单.此题关键在于研究对象选取是否巧妙.此外,若采用方法一,必须很明白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这两种方法,学生都应该熟练掌握. 此题变式型为: [例2]斜劈B置于地面上静止,物块A在斜劈B上沿斜面匀速下滑,求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利用上述方法一,受力情况完全相同,所以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为零. [例3]倾角为θ的斜劈B置于地面上静止,物块A在沿斜面向上F力的作用下沿斜面匀速上滑,求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 分别选A、B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以求得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为Fcos . [例4]倾角为θ的斜劈B置于地面上静止,物块A在沿斜面向上F力的作用下沿斜面以加速度a匀加速上滑,求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 分别选A、 B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以求得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为Fcos θ-macosθ. 由此可见,多做小题、变式型题可以帮助你掌握巩固基础知识,还可以帮助你灵活应用这些知识.只有基础知识巩固,才能在做难题时能力得到发挥. 2.自我诊断:错题改正,定期复习,做好标记. 在复习过程中,要不断地回顾,考察自己在哪个知识点容易出错.只有不断地对自己进行自我诊断,才能明确地知道自己的弱点,才能更有效地利用时间,提高成绩.值得注意的是:千万别盲从,不要看见别人干什么,自己就干什么.抓不住自己的重点.总做一些对自己提高成绩帮助并不太大的事,那样会得不偿失的. 要经常进行错题改正,建立错题档案本.错题不能只抄在本上,就完事了.必须要做定期复习,并且做上标记.一道错题,若第一次复习时做对了,可以做上标记,时间过得长一些再复习,若复习三次做对了,可以做上标记暂时不用管了,以后放寒假、暑假或一模、二模前再复习.这样,虽然你抄的错题越来越多,但通过每次的定期复习,不会做的,再做错的题目应该越来越少. 关于做错题本的建议: (1)分类别抄错题; (2)抄错题本身就是一次复习.用明显的颜色总结、归纳错误原因,以及得出的小结; (3)将题目抄在正页,在反面抄录答案,每一页在页边上开辟空白行,专供写错误原因、得出的小结以及复习的标记(日期、第几次)等用. 3.平时要经常准备“备忘录”.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案设计(精品)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1单元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的改变(平动、转动、直线、曲线、圆周) 参考系: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1) 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2) 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3)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2、 质点:在研究物体时,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把物体看成是有质量的点,或者 说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整个物体,这个点叫做质点。 (1) 质点忽略了无关因素和次要因素,是简化出来的理想的、抽象的模型,客观 上不存在。 (2) 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就能看成质点。 直 线 运 动 直线运动的条件:a 、v 0共线 参考系、质点、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 速度、速率、平均速度 加速度 运动的描述 典型的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s=v t ,s-t 图,(a =0) 匀变速直线运动 特例 自由落体(a =g ) 竖直上抛(a =g ) v - t 图 规律 at v v t +=0,2021at t v s + =as v v t 2202=-,t v v s t 2 0+=

(3) 转动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平动的物体不一定总能看成质点。 (4) 某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看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否能被忽略以及要求的精确程 度。 3、时刻:表示时间坐标轴上的点即为时刻。例如几秒初,几秒末。 时间:前后两时刻之差。时间坐标轴线段表示时间,第n 秒至第n+3秒的时间为3秒 (对应于坐标系中的线段) 4、位移:由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位移是末位置与始位置之差,是矢量。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之长,是标量。路程不等于位移大小 (坐标系中的点、线段和曲线的长度) 5、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 是矢量。 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υ=s/t (方向为位移的方向) 平均速率:为质点运动的路程与时间之比,它的大小与相应的平均速度之值可能不相同(粗略描述运动的快慢) 即时速度:对应于某一时刻(或位置)的速度,方向为物体的运动方向。(t s v t ??=→?0lim ) 即时速率:即时速度的大小即为速率; 【例1】物体M 从A 运动到B ,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 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 2,那么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D ) A .(v 1+v 2)/2 B .21v v ? C .212221v v v v ++ D .21212v v v v +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电流和电路教案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电流 和电路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电流和电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和电路图。 (2)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简单的电路连接,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学科知识。 (2)连接电路,认识电路和电流,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物理学习经历的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的过程。经历实验、类比等方法分析问题,体会科学方法、锻炼探究能力。 (2)用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元件,绘制简单的电路图,领悟物理学科知识的美。 二、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电流和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教学难点:电流的形成和方向。 三、教学用具准备 1、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小电风扇; 2、学具:(2人一组)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二极管、小电风扇。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夜景图片。

分析:通过夜景图片唤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学习的积极情感,通过师生交流逐步引入关于电的课题《电流和电路》。 2、活动探究,新课教学 (1)活动1 让小灯泡亮起来 ①教师出示一只小灯泡,提出问题:“你们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 分析:连接电路是学生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可能会让学生在直接体验中被一些有趣的现象所吸引,而忘记了探究的目的和对象,不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这是探究成功的最大阻力。因此,通过小组比赛的活动调动学生的活跃思维是探究成功的保证。 ②学生动手连接电路,小组互相合作。 分析: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实验带来的乐趣。同时及时对学生实验进行评估,有效的评估是实验的重要环节,不仅让学生顺利形成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实验过程中提倡那些先让灯亮起来的小组帮助灯没亮起来的小组,体现了合作、互助的精神。 (学生连接可能有不同的方案,如果有,针对学生的生成,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③以学生连接的电路为例,引导学生得出电路的组成 和各元件的作用。 分析:电路元件学生有充分的感性认识,电路元件的 作用学生也有一定的体验,因此本节内容稍作引导学生能 自主掌握。 ④引导学生思考建立电流的概念。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01)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1 第一章声现象 一、单元复习目的 (一)知识和技能: 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 识。 3、会利用声速及运动的速度等知识解答简单的回声计算题 4、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的考查形式。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 二、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征,防止噪声的途径。其中尤以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的三个特性、噪声的控制为热门考察对象。 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复习内容 本章讲述的是一些声学的初步知识。讲述的内容有声音的发生的传播、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本章的重点是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它是解释各种声现象的基础。 四、知识梳理 传播条件 传播形式 传播速度: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来源和危害 定义 防治 声传递信息 声传递能量 五、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引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人们通过语言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生厌的噪声分散人的注意力,影响工作,妨碍休息,甚至影响人的健康。各种物体的共振现象及其应用是中国人在声学上大量发现之一。课本阅读材料中提到的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也都是古代中国人利用声学原理创造出来的奇迹。 二、基础练习 做下面一组填空题。 ⒈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 ⒉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⒊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0.1秒,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⒋乐音特征是:音调,响度,音色。其中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⒌噪声减弱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_,在传播过程中减弱_,在耳朵处减弱_。 三、复习过程:基础知识讲解(教师边讲基础边穿插基础题目练习): 1、声音的产生: A、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就停止,但声音可继续传播。 B、固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敲打门、桌子、人在楼层上走动等等皆可使固体振动发声。 C、也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海水拍打海岸产生海浪声,又如著名的钱塘江大潮所产生的巨大的涛声。 D、气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子弹、炮弹快速穿过空气时产生的声音,秋风怒号。 2、声音的传播 A.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传声的介质有:空气(声波传播)、固体、液体(比较这几种物质传声速度、优劣) B.声速:是一个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每秒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声速与物质的温度、物质的种类有关。一般而言,有v固>v液>v气。 15℃空气中声音速度为340m/s。 3.人听到声音的条件:A.声源在振动发声.B.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如空气。C.听觉器官完好. 教师简要讲述人耳的结构,着重讲清楚鼓膜(形成起振)、听小骨(放大震动)、听神经(传到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形成听觉)这些部分的功能。 骨传导:人的头骨、颌骨等可接受声音刺激形成神经兴奋,并可把这些兴奋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1)、例题分析 例题1:莱芜市200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北京市高三物理二轮复习 恒定电流专题教学案(一)

高考综合复习恒定电流专题 一、电流和电流强度I 二、电阻R 1、定义式: 2、电阻定律:,ρ为电阻率。 3、测量:伏安法测电阻,欧姆表。 4、超导体 三、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1、U—I关系曲线 2、电源的输出功率、内阻消耗的电功率、电源的总功率P总=Iε P出=IU P内=I2r 当外电路电阻与内阻相等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 例题分析: 例1、一个电源的电动势为ε、内阻为r,在外电路上接一个电阻R0和一滑动变阻器R,求①滑动变阻器消耗的最大电功率是多少?②定值电阻R0消耗的最大电功率是多少?

分析:(1)由前面的知识复习,已知道:若外电路电阻与内电路电阻阻值相等,则外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最大。因此,我们可以用等效思想将R0与r看作新电源的内阻(r+R0),新电源的电动 势仍为ε。这样,当R的阻值与内阻(r+R0)相等时,变阻器R消耗的电功率最大,等于。 (2)第2问与第1问的问题看起来相似,但实际上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问题。区别就在于第2问涉及的是一个定值电阻消耗的最大电功率问题。由电功率定义知,R0消耗的电功率P=I2R0,可见, I取最大值时,R0消耗的电功率最大,由于,所以R取最小值即R等于零时,定值 电阻消耗的功率最大,等于。 小结:此题两问分别涉及定值电阻与可变电阻消耗的最大电功率问题,处理方法不同。切不可将“外电路电阻与内电阻相等时,外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最大”这一结论无条件地、任意的推广。 例2、如图,直线A为电源的路端电压U与电流I的关系图象,直线B是电阻R的两端电压与其中电流I的图象。用该电源与电阻R组成闭合电路,则电源的输出功率为___________,电源的效率为_____________。 分析:A图线是U—I特性曲线,从A图线上可以获取的信息是:纵轴截距—ε,横轴截距—— 短路电流,所以,知道电源电动势ε=3V,内阻r=0.5Ω。电阻R的阻值可由图线B的斜率得出:R=1Ω。电路见上图。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P R=I2R,可得电源的输出功率为4W,效率 。 小结:A、B两图线分别给出了电路中电源及电阻的信息,应注意利用图象寻找有关信息,另外,也应注意区分两条图线。 例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为ε。内电阻为r,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处于R 的中点位置时,小灯泡L1、L2、L3的亮度相同。若将滑片向左滑动时,三个小灯泡的亮度如何变化?

中考物理专题训练(10试题)综合能力专题

综合能力题 一、分析类: 1、(株洲市2010年)(12分)图18为路灯自动控制电路,其工作原理利用了电磁开关和光敏电阻。 图中虚线框内是电磁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当线圈(电阻不计)中电流大于或等于40mA时,电磁铁吸合铁片,弹簧片和触点分离,切断工作电路;电流小于40mA时,弹簧片和触点结合,接通工作电路。光敏电阻在照射光较强(如白天)时阻值为零;照射光较弱(如黑天)时阻值无穷大。已知电源电压为36 V,路灯标有“36V 25W”字样。 (1)电磁开关工作时主要利用下列哪种电磁现象?。(填字母) A. 电流的磁效应 B. 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 C. 电磁感应 (2)①光敏电阻的作用相当于(填“滑动变阻器”或“自动开关”)。②请将电路连接完整。 (3)秋分前后,天气晴好时,路灯一昼夜消耗的电能约为kW·h。 (4)试求保护电阻的最大阻值。 2、(枣庄市2010年)(4分)夏天,小明的妈妈为了躲避热辣的阳光,自行车的前把上安装了遮阳伞,可自从安装了这把伞后,妈妈骑车 时总感觉车把象被人向上提起,这是为什 么呢?为探究这个问题,小明制作了一个 模型,并把它穿在一根铁丝上,在铁丝的 上下各挂一只弹簧测力计,如上右图所示, 然后用电吹风对着模型吹气,结果发现: 上面的测力计示数变小,下面的测力计示 数变大。 (1)经过发现,小明认为模型上方的空气流速下方的空气流速;模型上方的大气压强下方的大气压强。

(2)小明根据自己的实验给妈妈解释了为什么骑车时感觉车把被向上提起 ,小明的解释 是: 。3、(宁夏2010).(3分)请仿照示例,在表格中的二个生活警示语中任选一个,简要解释其蕴含的物理知识。 4、(湘潭市2010年)(9分)小明利用热敏电阻设计了一个“过热自动报警电路”,如图甲所示。将热敏电阻R安装在需要探测温度的地方,当环境温度正常时,继电器的上触点接触,下触点分离,指示灯亮;当环境温度超过某一值时,继电器的下触点接触,上触点分离,警铃响。图甲中继电器的供电电压U1=3V,继电器线圈用漆包线绕成,其电阻R0为30Ω。当线圈中的电流大于等于50mA时,继电器的衔铁将被吸合,警铃响。图乙是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像。 (1)由图乙可知,当环境温度为40℃时,热敏电阻阻值为Ω。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阻值将,继电器的磁性将(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图甲中警铃的接线柱C应与接线柱相连,指示灯的接线柱D应与接线柱相连(均选填“A”或“B”)。 (3)图甲中线圈下端P的磁极是极(选填“N”或“S”)。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两种电荷》教案

最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两种电荷》教案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和摩擦起电。 2.知道正、负电荷是如何规定的;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4.知道电量及其单位。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电学的浓厚兴趣,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及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锻炼学生积极参与、亲自动手操作、大胆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导体中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电子 (三)教学过程

日常生活中,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顺着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几件化纤毛衣,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你有过这种体会吗?你知道上面提到的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吗? 总结:摩擦起电,同学们在小学自然课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摩擦起电的知识。摩擦起电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又是经常可以看到的。那么,带了电的物体具有哪些性质?头发为什么会随梳子飘起来?在这一节里,我们将继续进行学习和讨论。 1摩擦起电 ①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把棒靠近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②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然后将棒靠近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我们看到,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 演示实验:

高三物理总复习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 [考纲展示] 1.运动的合成和分解Ⅱ 2.抛体运动Ⅱ 3.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加速度Ⅰ 4.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Ⅱ 5.离心现象Ⅰ 6.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Ⅱ 7.环绕速度Ⅰ 8.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Ⅰ 说明:(1)斜抛运动只作定性要求 (2)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只要求知道其物理意义 [命题热点] 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和思想是热点,尤其是处理类平抛运动、带电粒子在电磁复合场中的复杂运动,可以以选择题形式呈现,也可以以计算题的形式呈现. 2.运用圆周运动的知识和方法处理生活中常见的圆周运动、电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都是高考考查的热点,主要以计算题的形式考查,这几乎是高考必考内容. 3.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及向心力公式分析人造卫星的绕行速度、运行周期以及计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在近几年高考中每年必考. 第一节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曲线运动的条件及规律 2.知道并掌握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理解和掌握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方法与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分析及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教学难点】 小河渡河问题的分析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课前5分钟) 从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引入、复习 [基础知识梳理](课中35分钟) 一、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特点 在曲线运动中,运动质点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通过曲线的这一点的________向,因此,质点在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时刻在变化.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_________运动,但是,变速运动不一定是曲线运动,直线运动中速度大小变化时也是变速运动. 2.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1)从运动学角度,物体的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____________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 【篇一: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实用)教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13.1 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 2.能解释某些热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课程内容 1、 2、 3、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重点——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具——玻板、水、水槽、弹簧测力计等 ★过程 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1、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 m 。 2、物质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 - 二、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见书p124图) a.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小结得出——扩散速度:v气﹥v液﹥v固 演示: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情况 b.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分子热运动,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观察弹簧测力计上示数变化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关系。 ①引力=斥力 d=r0 ②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减小,则引力减慢,显示引力) d﹥r0 ③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增大,则引力增大慢,显示斥力) d﹤r0 - ★小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结,培养总结概括能力。★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反思: - 16.2(1)内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课程内容 1、内能的定义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重点——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难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 ★过程 一、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内能。(热能) 二、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质量、温度、状态变化 物体温度升高,则内能增大;物体温度降低,则内能减少。(不能逆说)

2018年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物理全套总复习讲义、教案

2018年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物理 总复习讲义、教案 (全册) 第一讲、机械运动 【考点聚焦】测量的初步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 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长度的测量。 2.体积的单位及其换算,体积的测量。 3.误差和错误。 4.长度的测量方法。 【知识结构】 考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刻度尺、米尺、皮卷尺、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 Km=1000 m;1 dm=0.1m;1 cm=10-2m;1 mm=10-3m;1μm =10-6m;1 nm =10-9m 常考的物理长度估测 课桌的高度约0.75 m,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 cm,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为20~30 cm,一支铅笔长度约20 cm, 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约1.5 m,教室每层楼高约3 m,一张纸的厚度约0.1 mm (3)测量:要做到四会;会放(刻度尺与被测长度平行);会看(视线与尺面垂直); 会读(数据包括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单位);会使用磨损刻度尺进行测量。 特殊的测量方法:长度的测量还有一些特殊的方法,如用积累法测微小长度,比如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用尺规配合法测硬币直径、乒乓球直径、圆锥体高度;用化曲为直(棉线)法测量地图上铁路长度、圆的周长;用滚轮法测量操场的周长、从家到学校的距离. 2.时间的测量 (1)测量工具:秒表、手表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秒(s);常用的单位有小时(h)分(min)等。 1h= 60 min= 360 s. (3)测量:累积法估测时间,比如测脉搏跳一次的时间:先用秒表测脉搏跳若干次所花的时间,再用时间除以次数得到脉搏跳一次所花的时间。 常考的时间估测 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0.4 s;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 s;普通中学生跑完100 m用时约15 s;脉搏1 min内跳动的次数约75次. 考点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假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不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教案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教案 电场 知识框架: 建议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 熟练应所学电场知识分析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问题。 2. 理解电容器的电容,掌握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的决定因素 3. 掌握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 附:知识要点梳理(要求学生课前填写)

1.带电粒子经电场加速:处理方法,可用动能定理、牛顿运动定律或用功能关系。 qU=mv t2/2-mv02/2 ∴v t= ,若初速v0=0,则 v= 。 2.带电粒子经电场偏转:处理方法:灵活应用运动的合 成和分解。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作类平抛运动,U、d、l、m、q、v0已知。 ①穿越时间: ②末速度: ③侧向位移: ,讨论:对于不同的带电粒子 (1)若以相同的速度射入,则y与成正比(2)若以相同的动能射入,则y与成正比 (3)若以相同的动量射入,则y与成正比(4)若经相同的电压U0加速后射入,则y=UL2/4DU0,与m、q关,随加速电压的增大而,随偏转电压的增大而。 ④偏转角正切:(从电场出来时粒子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必然过) 3.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一般步骤: (1)分析带电粒子的受力情况,尤其要注意是否应该考虑重力,电场力是否恒力等。 (2)分析带电粒子的初始状态及条件,确定带电粒子作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 (3)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进而确定解题方法是运力学、是动量定恒,还是能量守恒。 (4)利用物理规律或其他手段(如图线等)找出物理间的关系,建立方程组。 4.带电粒子受力分析注意点: (1)对于电子、氕、氘、氚、核、 粒子及离子等,一般不考虑重力; (2)对于带电的颗粒,液滴、油滴、小球、尘埃等,除在题目中明确说明或暗示外,一般均应考虑重力; (3)除匀强电场中电量不变的带电粒子受恒定的电场力外,一般电场中的电场力多为变力; (4)带电导体相互接触,可能引起电量的重新分配,从而引起电场力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