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毒素

贝类毒素
贝类毒素

贝类毒素

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1331 姓名:温悦言学号:25

摘要:贝类是人类动物性蛋白质食品的来源之一。贝类的种类很多,至今已有几十万种,但目前已知可食用的贝类只有28种,大多数贝类均含有一定数量的有毒物质。实际上,贝类自身并不产生毒物,但是当它们通过食物链摄取海藻或与藻类共生时就变得有毒,足以引起食物中毒。尤其是在赤潮发生的时候,贝类处在赤潮区域时,会摄取更多的有毒藻类,易将更多的毒素富集于体内。因此,贝类有毒,使用须谨慎。

关键词: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

引言:贝类毒素是海洋毒素中危害较大者之一,包括了麻痹性贝类毒素(PSP)、腹泻性贝类毒素(DSP)、神经性贝类毒素(NSP)和健忘性贝类毒素(ASP)。贝类毒素危害具有突发性和广泛性,由于其毒性大、反省快、没有适合的解毒剂,给防治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困难。

1.1 麻痹性贝类毒素

麻痹性贝类毒素(PSP)来源于赤潮中的有毒藻类。赤潮一般分为有毒赤潮和无毒赤潮,已知中国沿岸海域中能引起赤潮的生物有260余种,其中能产生赤潮毒素的就有78种,与有毒赤潮相关的赤潮藻毒素(贝毒素)主要有麻痹性贝毒(PSP)、腹泻性贝毒(DSP)、神经性贝毒(NSP)、记忆丧失性贝毒(ASP)和雪卡毒素五大类。其中,PSP被公认为对公众健康危害最严重。有资料报道1972年至1982年日本中毒患者达1192人,1981年西班牙有5000人中毒,1983年菲律宾300人中毒,并有21人死亡,几乎全球沿海地带都有过PSP中毒致死的报道[1]。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毒性与河豚毒素相当,它由20多种结构不同的甲藻产生的毒素组成,这些甲藻即可在热带水域又可在温带水域生长。这种毒素溶于水且对酸稳定,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失活;对热也稳定,一般加热不会使其毒性失效。PSP是一类剧毒的含氯杂化有机化合物,根据基团的相似性,可分为三类:氨甲酰基类毒素(carbamoyl toxin)、氨甲酰基)N)磺基类毒素(N)sulfo carbamoyl toxin)、去氨甲酰基类毒素(decarbamoyl toxin)。氨甲酰基类毒素如石房蛤毒素(saxitoxins,STX)、新石房蛤毒素( neosaxitoxins,neoSTX)和膝沟藻毒素( gonyautoxinsGTX1 -4)。氨甲酰基)N)磺基类毒素(N)sulfo carbamoyl toxin)如C1 -4、GTX5、GTX6。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毒理主要是通过对细胞钠通道的阻断,造成神经系统传输障碍而产生麻痹作用。国际许可的安全剂量是每100mg贝类组织含80Lg毒素(以石房蛤毒素计)。

PSP毒素的毒性很强,摄入1mg就可致死。对动物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有高度特异性,使人中毒的范围在600~5000Mu之间(Mu为毒力单位,1Mu是指使18~22g的小白鼠在15min内死亡的毒力),致死剂量为3000~30000Mu。

1.2 临床表征

PSP毒素中毒的最初症状为唇、口和舌感觉异常和麻木,这是由于口腔黏膜局部吸收了PSP毒素。继而这些感觉波及到靠近脸和脖子的部分,指尖和脚趾常有针刺般痛感,并伴有头痛和头晕。有时在早期阶段出现恶心和呕吐。中毒稍微严重者,出现胳膊和腿麻痹,随意运动障碍,经常有眩晕感。中毒严重者,则会出现呼吸困难,并随着肌肉麻痹不断扩展加重,最终导致死亡。中毒致死的突出特点是患者临终前意识始终清晰。危险期为12到14小时,度过危险期的患者有希望可以恢复。PSP毒素中毒的严重程度由摄入的PSP毒素的特异毒性、摄入数量和排出速率决定。PSP毒素各衍生物毒性大小与其结合Na+通道位点1的牢固程度密切相关。

1.3 急救措施

PSP食物中毒很难诊断,一般诊断主要是依据进食史,即发病前摄入过可能含有PSP的水产品,临床症状是以神经系统和神经机能支配紊乱为主要症状,以及有很明显的心脏血管的表现等综合判断,并且需要与抗胆碱脂酶(如毒扁豆碱)杀虫剂中毒、河豚鱼中毒等进行鉴别。没有特效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来协助诊断,然而,可以收集中毒水产品的捕捞地水样检测有毒双鞭甲藻及对可疑食物PSP定量定性检测来确定是否为麻痹性贝类中毒。中毒早期可皮下注射盐酸阿朴吗啡5mg引吐,或洗胃后灌入2%碳酸氢钠1L,口服活性碳吸附剂使毒素被吸附排出。对肌肉麻痹者可在急性期后给予士的宁2~3mg皮下或肌肉注射。一旦发现呼吸困难,必须立即实行人工呼吸、气管插管或机械呼吸,及时供氧。对PSP毒素中毒尚无特效解毒药。

2.1 腹泻性贝类毒素

1976年在日本的东北部地区首次爆发了腹泻性贝毒中毒事件,研究发现这次事故起源于倒卵形鳍藻,因此人们将这种藻毒素命名为鳍藻毒素(DTX)。后来,人们又从一种海绵体中分离出一种具有相似毒性的酸性物质,将其称为大田软海绵酸(OA)。随后相继分离出鳍藻毒素的衍生物DTX2、DTX3、DTX4、DTX5a 和DTX5b,其中OA和DTX2互为同分异构体,DTX3为7-O-acyl-DTX1。1989年,Norte等人从利马原甲藻中分离出两种大田软海绵酸的二醇酯衍生物(OA-1,OA-2),之后又从利马原甲藻和P.maculosum藻株中分离到四种新的二醇酯化合物(OA-3,OA-4,OA-5,OA-6)。由于这些毒素都可以引起人的胃肠部疾病,如腹泻、呕吐、腹痛等,人们将这类毒素统称为腹泻性贝毒。腹泻性贝度最初包括软海绵酸和它的衍生物鳍藻毒素、扇贝毒素、硫酸化衍生物虾夷扇贝毒素、氮杂螺环酸毒素、螺旋形亚胺化合物等。扇贝毒素PTXs、虾夷扇贝YTXs和氮杂螺环酸毒素AZP等在结构、毒性上与OA有差异,但因为这几种毒素成分通常在贝中与OA和DTXs共存,一直以来也被归为腹泻性贝毒素;而GYM在产毒藻、结构和毒性上与其它集中祖坟都是不同的,但因其脂溶性,在检测腹泻性贝毒的萃取过程中会一并提取,所以一直将其归为腹泻性贝毒。腹泻性贝毒可在贝

等滤食性动物体内富集,危害食用者健康。腹泻性贝毒在全球沿岸海域均有分布,是世界范围内具有最严重威胁的赤潮藻毒素之一。产生腹泻性贝毒素的藻类主要有渐尖鳍藻、具尾鳍藻、帽状秃顶藻和三角鳍藻等。DSP的化学结构是聚醚或大环内酯化合物。根据这些成分的碳骨架结构可以将它们分成三组,分别是酸性成分、中性成分、其它成分[2]。

2.2 中毒特征及毒理

腹泻性贝毒中毒症状主要有腹泻、呕吐、恶心、腹痛和头痛。发病时间可在使用后30分钟到14小时,一般在48小时内恢复健康,一般止泻药无法医治。DSP不是一种可致命的毒素,通常只引起轻微的胃肠疾病,而症状也会很快消灭,没有强烈的急性毒性,但大田软海绵酸(OA)是强烈的致癌因子。OA和DTXs 毒素都高效、专一性的抑制PP1和PP2a型的蛋白磷酸酶,尤其是PP2a型,能够激烈的增强大多数蛋白质的磷酸化作用。OA能够诱导蛋白质的超磷酸化作用和增生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的形成。

总结

我国是贝类养殖大国,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项目。但因我国贝类毒素超过出口标准,使其出口受到很大的影响。目前贝类毒素不仅仅是水产品安全问题,更重要的是涉及到水产经济发展问题。因此贝类毒素已经引起我国海洋环境、水产养殖和食品安全工作者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宋宪博,《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研究进展》,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2]王伟,《腹泻性贝类毒素的研究进展》,《农家科技》2011年04期

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超星尔雅期末

共100 分成绩95 分 一、单选题 (题数:40 ,共40.0 分) 1()时期是多数食品安全危机处理的最佳时期。 ( 1.0 分) 1.0 分 A、潜伏期 B、缓解期 C、爆发期 D、山后期 我的答案:A 2 人体流行病学证明丙烯酰胺会引起()症状,其具有流行病学的证据。 (1.0 分) 1.0 分 A、潜在致癌性 B、遗传毒性和生殖毒性 C、神经毒性 D 、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C 3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所有的食品安全标准都是由()统一发布实施。(1.0 分)1.0 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B、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C、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D 、国家粮食局 我的答案:A 42004 年,我国爆发了()疫情,此种疫情不仅感染动物,而且感染人类,导致了人死亡。(1.0 分) 1.0 分 A、疯牛病事件 B、李斯特菌食物中毒事件 C、禽流感 D、大肠杆菌0157流行事件 我的答案:C 5()是中国2005 年关于油炸食品丙烯酰胺食品安全危机的主要原因。(1.0 分)1.0 分 A、管理者监管不力 B、生产者隐瞒危害 C、竞争商家的造谣 D 、风险交流缺失 我的答案:D 6食品安全出现在食品的()和()过程中。( 1 .0 分)1.0 分 A、供应消费 B、需求供应 C、生产消费 D、生产需求 我的答案:C 7下列食品各用一千克做测验,哪种含丙烯酰胺的量最高?()( 1 .0 分)0.0 分 A、全麦面包 B、非油炸方便面 C、油炸方便面 D、黄油饼干

我的答案:C 8原生环境指没有受()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1.0分) 1.0 分 A、生物 B、植物 C、人类 D、动物 我的答案:C 9 从农田到()整个的过程叫做食品供应链。 (1.0 分) 1.0 分 A、农产品生产 B、流通 C、食品加工 D、餐桌 我的答案:D 10 在全球肥胖症人口比例分布中,中国肥胖症人口占到了()。(1.0 分) 1.0 分 A、<15% B、>20% C、<10% D 、10-20% 我的答案:D 11 很多食品种类中含有生物胺,尤其是()类食品。(1.0 分)1.0 分 A、油炸类 B、烘烤类 C、曝晒类 D、发酵类 我的答案:D 12 加热过程中会形成杂环胺,是因为这个食品体系里有()的存在。(1.0 分)1.0 分 A、糖 B、蛋白质 C、脂肪 D 、碳水化合物 我的答案:B 13 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对人类及其它()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 (1.0 分) 1.0 分 A、植物 B、动物 C、微生物 D、生物 我的答案:D 14 按体重计,儿童丙烯酰胺的摄入量是成人的()倍。(1.0 分)1.0 分 A、1-2 B、3-4

水产食品学复习题

水产食品学复习题 绪论 1水产原料的特性有哪些? 答:1、原料供给的不稳定性:影响渔获量的自然因素(季节、渔场、海况、气候、环境生态)人为捕捞因素:引起种群数量剧烈变动,甚至引起整个水域种类组成的变化(我国原来的四大海产经济鱼类,由于资源的变动和酷渔滥捕等原因,产量日益下降;而某些低值鱼类如鲐鱼、沙丁鱼和鳀鱼等产量大幅度上升;随着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柔鱼和金枪鱼的渔获量正在逐年增加。) 2、原料的易腐性: (1)内因:组织、肉质的特点(鱼体表面组织脆弱、鳞片易于脱落,容易遭受细菌侵入;鳃及体表附有各种细菌,体表的黏液起到培养基的作用;肌肉组织水分含量高,结缔组织少,易因外伤导致细菌侵入;鱼体内所含酶类在常温下活性较强,因鱼肉蛋白质分解而生成的大量低分子代谢物和游离氨基酸,成为细菌的营养物;大量不饱和脂肪酸易氧化.) (2)外因:原料的捕获与处理方式(渔业生产季节性很强,渔汛期鱼货高度集中,捕获后,除金枪鱼之类大型鱼外,很少能马上剖肚处理,而是带着易于腐败的内脏和鳃等进行运输和销售,细菌容易繁殖;鱼类的外皮薄,鳞片容易脱落,在用底拖网、延绳网、刺网等捕捞时,鱼体容易受到机械损伤,细菌就从受伤的部位侵入鱼体.) 3、原料的多样性 (1)种类多(2)含脂量差异大 4、原料成分多变性 定义: 水产动物由于一年中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以及生长、生殖、洄游和饵料来源等生理生态上的变化不同,造成个体中脂肪、水分、蛋白质、糖原等成分的明显变化(影响因素(自然):环境、种类、性别、年龄、大小、季节、产卵、饵料人工饵料对于鱼类肌肉成分的变化的影响) 4、试述我国水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 答:一、我国水产食品加工的主要问题 1、出口贸易受技术壁垒的影响较大 2、水产加工受原料、技术工艺以及设备装备的影响十分突出 3、水产加工水平不高,精深加工潜力巨大 4、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欠缺 二、水产品加工的重点发展方向 1、水产品食用安全与质量保障技术的研究 2、高新技术在水产加工上的应用 3、淡水鱼加工的应用基础理论和加工 4、海水中上层鱼类加工技术研究 5、海产贝类加工技术及净化技术开发 6、藻类深加工技术 7、海洋保健品和海洋药物研究8、水产品加工机械的国产化研制 第一章水产食品原料的营养成分 1、名词解释:红肉鱼、白肉鱼、鱼贝类提取物 答:红肉鱼:金枪鱼等的普通肉中也含有相当多的肌红蛋白和细胞色素等色素蛋白质,带有不同程度的红色,一般称为红色肉,并把这种鱼类称为红肉鱼。(鲐巴鱼、金枪鱼、秋刀鱼、鲭鱼、沙丁鱼、青鳞鱼、金线鱼)。 白肉鱼:把带有浅色普通肉或白色肉的鱼类称为白肉鱼,如鲤鱼。 提取物成分(Extractives)(萃取物、浸出物或抽提物): 将鱼贝类组织切碎后,用水或热水抽提,可以溶出各种水溶性成分,其中除去了蛋白、多糖、色素、维生素、无机物以外的有机成分总称为提取物成分。广义:除去高分子成分的水溶性成分。狭义:一般指只除去蛋白质和脂肪而制的抽提液,其中含有维生素、无机成分等。 2、鱼贝类的蛋白质有哪些组成,特征如何? ----不确定,我也不知道怎么说、、、答: 鱼肉蛋白质由细胞内蛋白质和细胞外蛋白质组成。其中细胞内蛋白质有肌原纤维蛋白质和肌浆蛋白质,细胞外蛋白质是肌基质蛋白质。肌原纤维蛋白是盐溶性蛋白,约占 60~70%,有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

食品安全管理员培训题2

一、单选题: 1、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是:(C) A 罐头食品 B 发酵食品 C 海产品 2、下列食品中,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的是:(C) A 常温下放置较长时间的青专鱼 B 没有煮熟、外表呈青色的四季豆C以上都是 3、四季豆中含有______,食用后能引起中毒,这种物质经加热后能被破坏。C A 龙葵素 B 亚硝酸盐 C 皂素 4、在隔夜米饭中较易发现的致病菌是:B A 沙门菌 B 蜡样芽孢杆菌 C 副溶血性弧菌 5、可在低于5℃条件下生长的致病菌是:B A 金黄色葡萄球菌B李斯特菌C蜡样芽孢杆菌 6、青专鱼特有的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是:B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组胺 C 亚硝酸盐 7、在海产品中经常能发现的致病菌是:A A 副溶血性弧菌 B 沙门菌 C 痢疾杆菌 8、沙门菌在下列哪种食品中最常见?A A 家禽及蛋类 B 蔬菜 C 水产类 9、以下哪种致病菌产生的毒素能够耐受通常的烹调加热条件?A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沙门菌食物中毒 C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10、以下哪种加工方式对于杀灭食品中的寄生虫效果最差?A A 冷藏 B 冷冻 C 加热 11、以下哪类危害是食物中毒最重要的原因?B A 化学性危害和物理性危害 B 细菌和病毒 C 寄生虫和霉菌 12、大多数食物中毒致病菌快速生长繁殖的条件是:B A 只能无氧B有氧或无氧C 只能有氧 ★★★★13、下列哪种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通常最高?C A 咸鱼 B 熏肉 C 暴腌菜 ★★★★14、黄曲霉毒素最易污染哪种食品?C A 水果 B 禽蛋类 C 粮油制品 15、细菌生长繁殖良好的温度范围(即危险温度带)是:C A-18℃~30℃B 25℃~70℃C 5℃~60℃ 16、以下哪种食物最可能引起亚硝酸盐食物中毒?B A 变质的鱼肉 B 制作不当的腌肉、肴肉C霉变的花生 17、下列哪种鱼类属于含高组胺鱼类?B A河豚鱼B 金枪鱼C青鱼 18、下列哪种致病菌在酸性条件下最可能被杀灭?A A 副溶血性弧菌 B 致病性大肠杆菌 C 变形杆菌 19、细菌通常不能在PH≤____或≥____的食品中繁殖。A A , B ,7.0 C , 20、最有可能致人死亡的致病菌是:C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沙门菌C内毒梭菌 21、大多数类型的细菌每_____分钟就能繁殖一代。A A 10~20 B 30~60 C 3~5 22、致病菌只能在水分活性高于____的食品中生长。A

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标准起草的基本情况(包括简要的起草过程、主要起草单位、起草人等) 根据国卫办食品函〔2014〕386号文件“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工作方案的通知”中附件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项目计划,由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即本标准)的起草工作。 被修订标准号:GB/T 5009.213-2008《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GB/T 23215-2008《贝类中多种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SC3023-2004《无公害食品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生物法》、SN/T 0352-95《出口贝类麻痹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SN/T 1735-2006《进出口贝类产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修订根据以被测指标为基础,对相同的被测指标有多个检测方法的,应进行整合的原则,建议整合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其中包含四种检测方法:1.小鼠生物法;2.酶联免疫吸附法;3. 高效液相色谱法;4. 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 标准的制定过程主要分为标准方法整合、标准编写、不同方法之间互相验证等阶段,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标准根据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进行编写。 主要起草单位: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二、标准的重要内容及主要修改情况 本标准适用于贝类及其制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第一法适用于小鼠生物法测定麻痹性贝类毒素总量;第二法适用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麻痹性贝类毒素筛选检测;第三法为常规检测方法,适用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麻痹性贝类毒素总量(STXeq),以及GTX4、GTX1、dcGTX3、B1、dcGTX2、GTX3、GTX2、neoSTX、dcSTX、STX等组分含量。第四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作为麻痹性贝类毒素确证方法。 本标准是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四部分:化学分析方法》的要求进行编写的。标准的编制工作系统研究了国内外标准和相关文献,小鼠生物法等同采用了GB/T 5009.213-2008《贝类中麻痹性贝

尔雅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陈芳考试题已经订正

单选题的2.6.19.30.36有问题,我考了94分还错了一个判断(已经修改)祝大家考试愉快 PS考的时候可以直接在百度搜索题目然后使用百度快照,直接显示答案。 一、单选题 1 葡萄球菌污染食品的种类不包括()。 ?A、 乳制品 ? ?B、 蛋制品 ? ?C、 熟肉制品 ? ?D、 蔬果 ? 我的答案:D 2 ()过程能够反映食品安全的透明度问题。 ?A、 风险评估 ? ?B、 采取风险管理措施 ? ?C、

进行风险测试 ? ?D、 风险交流 ? 我的答案: 3 如果一个食品体系里有()的存在,那么加热过程中就会形成杂环胺。?A、 糖 ? ?B、 脂肪 ? ?C、 蛋白质 ? ?D、 碳水化合物 ? 我的答案:C 4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中,最主要的污染物是()。 ?A、 食品添加剂 ? ?B、 农药类物质 ? ?C、 添加剂 ?

重金属 ? 我的答案:B 5 猪链球菌传播的途径是()。?A、 经破损的皮肤 ? ?B、 经口传播 ? ?C、 经呼吸道传播 ? ?D、 以上都对 ? 我的答案:D 6 伏马菌素污染最严重的是()。?A、 谷物类食品 ? ?B、 水产食品 ? ?C、 奶制品 ? ?D、 肉制品

我的答案: 7 下列关于人体各器官吸收毒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小肠里面容易吸收脂溶性毒物 ? ?B、 胃部可以吸收弱酸、碱性毒物 ? ?C、 小肠吸收毒物采取的是主动吸收 ? ?D、 口腔黏膜吸收的毒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 我的答案:C 8 霉菌的“三致效应”不包括()。 ?A、 致死 ? ?B、 致癌 ? ?C、 致畸 ? ?D、 致突变 ? 我的答案:A

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测定的小鼠生物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三 本标准中小鼠生物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适用于贝类及其制品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适用于贝类可食部分及其制品(不包括盐渍制品)中腹泻性贝类毒素大田软海绵酸(O A)二鳍藻毒素-1(D T X-1)和鳍藻毒素-2(D T X-2)的测定三 小鼠生物法 2原理 用丙酮提取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D S P),经无水乙醚分配,减压蒸干后,再以含1%吐温-60的生理盐水为分散介质,制成D S P混悬液三将该混悬液注射入小鼠腹腔,观察小鼠存活情况,计算其毒力三3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 B/T6682规定的一级水三 3.1试剂 3.1.1丙酮(C3H6O)三 3.1.2无水乙醚(C4H10O)三 3.1.3吐温-60(C64H126O26)三 3.1.4氯化钠(N a C l)三 3.2试剂配制 3.2.1氯化钠溶液(0.85%):称取0.85g N a C l,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 L三 3.2.2吐温-60(1%):称取1.0g吐温-60,用氯化钠溶液(0.85%)溶解并定容至100m L三 3.3材料 3.3.1小鼠:体重为16g~20g的健康I C R品系雄性小鼠三 3.3.2金属筛网:孔径约2mm三 4仪器和设备 4.1旋转蒸发器三

4.2均质器三 4.3天平:感量为0.1g三 5分析步骤 注:为避免毒素的危害,应戴手套进行操作三移液管及移液器吸头等用过的器材二废弃的提取液等应在次氯酸钠溶 液(5%)浸泡1h以上以使毒素分解三对于动物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污水二废弃物及动物尸体处理,应参照 G B14925执行三 5.1样品采集 采取足够的贝类样品个数,并使贝肉达400g以上三远离实验室不能及时送检的样品,除了在常温下品质不会发生变化的,应将样品置于保温盒中冷冻送检,或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其处于低温状态(0?~10?)送检三如为带壳样品,应开壳,去除水分后冷冻送检三 5.2试样制备 5.2.1生鲜带壳样品 用清水彻底洗净贝类样品外表,切断闭壳肌,开壳,用清水淋洗内部去除泥沙及其他异物,取出贝 肉三严禁以加热或药物方法开壳三注意不要破坏闭壳肌以外的组织,尤其是中肠腺(中肠腺又称消化盲 囊,组织呈暗绿色或褐绿色)三将去壳贝肉置于孔径约2mm的金属筛网上,沥水5m i n三将贝肉剪碎三5.2.2冷冻样品 在室温下使冷冻样品融化呈半冷冻状态三带壳冷冻的样品按5.2.1方法清洗二开壳二淋洗取肉,除去贝肉外部附着的冰片,抹去水分三将贝肉剪碎三 5.3试样提取 称取200g剪碎的贝肉试样置于均质杯中,按体积比加3倍量丙酮后均质2m i n以上三将均质好的物质倒入布氏漏斗中抽滤,收集滤液三分别用残渣2倍量的丙酮再清洗残渣两次,滤液与上述滤液合并三将滤液移入500m L的圆底烧瓶中,56??1?下,减压浓缩去除丙酮直至在液体表面分离出油状物三 用100m L~200m L无水乙醚溶解油状物,倒入分液漏斗内,再用少量无水乙醚清洗圆底烧瓶,合并倒入分液漏斗内,以少量的水洗下粘壁部分,轻轻振荡(不能生成乳浊液),静置分层后去除水层(下层)三 用相当乙醚半量的水洗乙醚层两次,去除水层,再将乙醚层移入250m L或500m L的圆底烧瓶中,于35??1?减压浓缩去除乙醚三用少量无水乙醚将浓缩物移入50m L或100m L圆底烧瓶中,再次减压浓缩去除乙醚三 用1%吐温-60的生理盐水将全部浓缩物转移至刻度试管中稀释到10m L,充分振摇,制成均匀混悬液三1m L该混悬液相当于20g试样,以此混悬液为试验原液三 以试验原液注射小鼠,当24h内2只或3只小鼠死亡时,需振荡试验原液使成均匀混悬液,用1%吐温-60生理盐水按表1逐步稀释成4倍或16倍的稀释液,充分混匀,按表1注射小鼠三 5.4小鼠试验 选择16g~20g健康I C R雄性小鼠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溶剂对照组两组,每组3只三实验组将腹腔注射试验原液或其稀释液,溶剂对照组将腹腔注射1%吐温-60生理盐水三

食品安全试题及答案解析精编版

第一章: 1.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品种以花生、花生油、玉米最为严重。 A.对 B.错 A 2.根据污染物的种类和特性,食品污染可以分为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 A.对 B.错 A 3.霉菌性食物中毒主要是指食入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食品导致的食物中毒,而且它具有传染性。 A.对 B.错 B 4.在“赤潮”期间,最好不要食用赤潮水域内的贝、蛤、蟹、螺、蚶类水产品。 A.对 B.错 A 5.煮豆浆时,豆浆产生大量泡沫,表明豆浆已经煮熟。 A.对 B.错 B 6.掺伪食品是指该食品中存在非固有的物质或者异物,以及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劣质食品。 A.对 B.错 A 7.食品掺伪的主要成分其来源是食品添加剂。 A.对 B.错 B 8.细菌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以下哪个不属于细菌的特点? A.形体微小 B.结构复杂 C.种类繁多 D.培养容易 B

9.食物发生腐败变质的最主要原因是? A.微生物污染 B.农药残留 C.加工方法不合理 D.没有分类存放 A 10.关于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争夺营养 B.机械损伤 C.分泌毒素 D.急性中毒 D 11.食用没有煮熟的四季豆(菜豆)导致中毒的原因是? A.含有皂素 B.含有秋水仙碱 C.含有龙葵碱 D.含有亚硝酸盐 A 12.以下引起亚硝酸盐中毒的情况不包括哪点? A.蔬菜腐烂变质 B.煮熟的菜存放过久 C.蒸锅水连续使用,不断浓缩或煮菜熬粥 D.正常烹调的新鲜蔬菜 D 13.下列那种鱼腐败时易产生组胺? A.鲫鱼 B.草鱼 C.鲐鱼 D.青鱼 C 14.食品掺伪的主要方式有几种? A.3 B.4 C.5 D.6 C 15.食品掺伪如给腐竹、粉丝、米粉、面粉等食品中不法分子要添加吊白块,其主要目的是? A.增白、保鲜、增加口感、防腐

《食品安全》2019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食品安全》2019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第1章单元测试 1、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品种以花生、花生油、玉米最为严重。 答案:对 2、根据污染物的种类和特性,食品污染可以分为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 答案:对 3、霉菌性食物中毒主要是指食入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食品导致的食物中毒,而且它具有传染性。 答案:错 4、在“赤潮”期间,最好不要食用赤潮水域内的贝、蛤、蟹、螺、蚶类水产品。 答案:对 5、煮豆浆时,豆浆产生大量泡沫,表明豆浆已经煮熟。 答案:错

6、掺伪食品是指该食品中存在非固有的物质或者异物,以及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劣质食品。 答案:对 7、食品掺伪的主要成分其来源是食品添加剂。 答案:错 8、病毒和细菌、真菌一样,可以独立生活和繁殖。 答案:错 9、食物发生腐败变质的最主要原因是? 答案:微生物污染 10、关于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答案:急性中毒 11、食用没有煮熟的四季豆(菜豆)导致中毒的原因是? 答案:含有皂素 12、以下引起亚硝酸盐中毒的情况不包括哪点? 答案:正常烹调的新鲜蔬菜 13、下列哪种鱼腐败时易产生组胺?

答案:鲐鱼 14、食品掺伪的主要方式有几种? 答案:5 15、食品掺伪如给腐竹、粉丝、米粉、面粉等食品中不法分子要添加吊白块,其主要目的是? 答案:增白、保鲜、增加口感、防腐 16、细菌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以下哪个不属于细菌的特点? 答案:结构复杂 17、下列不属于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是 答案:毒蕈中毒 18、致使食品发生腐败变质的主要微生物是 答案:细菌 19、真菌毒素的特点是()。 答案:对热稳定,一般的加热温度不会被破坏 20、鲜黄花菜中主要致毒成分是 答案:秋水仙碱

浙江沿海主要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研究

浙江沿海主要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研究 龙再浩,陈小青,马中春 (宁波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浙江宁波 315012)摘要:2009年9月和2010年4月在浙江沿海9个地区采集9种贝类。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样品中麻痹性贝毒的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浙江沿海贝类中麻痹性贝毒水平较低,检出率为66%,但超出限量标准的样品仅占全部0.5%;4月PSP毒素检出率为68.9%,高于9月检出率(62.8%);麻痹性毒素主要累积于贝类腺体组织。本次调查表明浙江沿海海域存在有毒藻类,虽然目前尚未发生大量繁殖,但需加强监测。 关键词:浙江沿海,赤潮,麻痹性贝类毒素 Study on 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 level of major shellfishes in Zhejiang offshore area Long Zaihao, Chen Xiaoqing, Ma Zhongchun (Ningbo Academy of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Ningbo, Zhejiang, 315012) Abstract: Nine types of shellfishes were collected from nine district of Zhejiang offshore area. Enzyme-linked immunobosorbent assay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level of 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 in shellfish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SP level of shellfishes were very low in Zhejiang offshore area. 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 toxin were as high as 66%, while the samples exceeding the limit level only accounted for 0.5 %. The result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detection rate in April was higher than in September,most of PSP accumulated in the digestive glands of shellfish. The study suggested that the toxic algal existed in Zhejiang ocean areas and didn’t yet bloomed, which needs to be specially monitored. Keyword: Zhejiang offshore, red tide, 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 1 引言 东海是我国赤引潮高发区,其中浙江沿海又是东海赤潮主要发生地。赤潮主要是由海水过度营养化导致藻类过度繁殖引起。如果引起赤潮的藻类属于有毒藻类,就会引起藻类毒素水平增高。并且通过食物链的传递作用被贝类、鱼类摄食后累积在其体内。当消费者摄食这些受到藻类毒素的海产品时就会发生中毒,严重的会出现死亡。常见海洋藻毒素包括麻痹性贝类毒素(PSP)、腹泻性贝类毒素(DSP)、神经性贝毒素(NSP)、记忆缺失性贝毒素(ASP)、西加鱼毒素(CFP),其中麻痹性贝毒的分布范围最广,毒性强,甚至会导致人们死亡而最受

贝类毒素及其贝类毒素检测的研究

导读:贝类毒素及其贝类毒素检测的研究,摘要:贝类中毒是由一些浮游藻类合成的多种毒素而引起的,这些藻类是贝类的食物,这些毒素在贝类中蓄积,通过生物测定、物理分析、免疫化学可测定贝类毒素,赤潮毒素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事件日益增多,贝类毒素属于海洋天然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它的形成与海洋中有毒素藻类赤潮密切相关,经过生物积累和放大转化为有机毒素,即贝类毒素,因此开展对贝类毒素的研究对人类有重要意义,1贝类毒素贝类 (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贝类中毒是由一些浮游藻类合成的多种毒素而引起的,这些藻类是贝类的食物,这些毒素在贝类中蓄积。通过生物测定、物理分析、免疫化学可测定贝类毒素。关键词:贝类;毒素;检测;藻类;毒理效应;化学分析。 Shellfish poison and shellfish toxin detection research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Institut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Nanjing 21000,Nanjing,China) Abstract: shellfish poisoning is by some planktonic algae synthesis of a variety of toxin and cause, these algae is shellfish food, the poison in the shellfish accumulation. Through the bioassay, physical analysis, immune chemical measurement shellfish poison. Keywords: Shellfish; Poison; Detection; Algae, Toxicological effect; Chemical analysis. 20世纪50年代以后,海洋赤潮频繁,赤潮毒素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事件日益增多。贝类毒素属于海洋天然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它的形成与海洋中有毒素藻类赤潮密切相关。海洋微藻类

2018食品安全学复习题

四年级(1)食物中毒安全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哪种属食物中毒的范畴( C ) A.伤寒 B.甲性肝炎 C.肉毒中毒 D.暴饮暴食性胃肠炎 E.禽流感 2.以下食物中毒最为常见的是( B ) A.化学性食物中毒 B.细菌性食物中毒 C.真菌性食物中毒 D.有毒动物中毒 E.有毒植物中毒 3.沙门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物来源是( A ) A.家畜、家禽 B.海产品 C.人化脓性伤口 D.苍蝇 E.尘埃 4.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为( C ) A.高烧+腹泻 B.高烧+呕吐 C.呕吐+腹泻 D.不吐不泻 E.呼吸困难 5.副溶血性弧菌属食物中毒的中毒食品主要是( D ) A.奶类 B.畜禽肉类 C.蛋类 D.海产品 E.粮豆类 6.据统计,我国肉毒梭菌食物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 D ) A.山东 B.湖北 C.浙江 D.新疆 E.广西 7.河豚鱼含毒素最多的部位是( C ) A.鱼肉 B.血液和皮肤 C.卵巢和肝 D.肾和眼睛 E.胃肠 8.毒覃中毒的常见原因是( D ) A.加热不彻底 B.未加碱破坏有毒成分 C.贮存不当 D.误食 E.被有害化学物质污染 9.亚硝酸盐中毒时,应用( B )解毒 A.EDTA—Na2Ca B.美蓝 C.阿托品 D.巯基解毒剂 E.抗生素 10.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毒作用机制为( A ) A.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B.抑制己糖激酶活性 C.抑制琥珀酸脱氢酶活性 D.抑制枸橼酸合成酶活性 E.抑制异枸橼酸脱氢酶活性。 二.多选题 1.食源性疾病的基本要素包括(ACE ) A.传播媒介——食物 B.传染源——患病的人或动物 C.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食物中的病原体 D.宿主——个体的抵抗力 E.临床特征——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 2.下列属于食源性疾病范畴的是(ABCDE) A.食物中毒 B.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C.食物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所引起的急、慢性中毒性疾病 D.食物营养不平衡造成的某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E.食物过敏。 3.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原因为( ABD ) A.食物在生产、运输、贮藏、销售等过程中受到致病菌的污染 B.被致病菌污染的食物存放不当,致病菌大量繁殖或产生毒素 C.使用镀锌容器存放食物 D.食用前未经彻底加热 E.用苦井水煮饭菜 4.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的食品多为(BC ) A.禽蛋 B.奶油蛋糕 C.剩饭 D.还带 E.植物性食物 5.下列属感染性食物中毒的有(ACD) A.沙门菌食物中毒 B.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C.李斯特菌食物中毒 D.志贺菌食物中毒 E.肉毒梭菌食物中毒 6.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症状主要有下列类型(ABE) A.急性胃肠炎型 B.急性菌痢型 C. 败血症型 D.神经、精神型 E.出血性肠炎型 7.毒覃中毒按临床表现可分为(ACDE) A.胃肠炎型 B.败血症型 C.溶血型 D. 神经、精神型 E. 脏器损害型 8.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有(ABCDE ) A.被致病菌和/或毒素污染的食品 B.被有毒化学品污染的食品 C.外观与食物相似而本身含有有毒成分的物质 D.本身含有有毒物质,而加工、烹调不当未能将毒物去除的食品 E.由于贮存条件不当,在贮存过程中产生有毒物质的食品 三.名词解释

麻痹性贝毒和腹泻性贝毒2

贝类生物学 结课论文 麻痹性贝毒和腹泻性贝毒的性质及检测技术 研究探讨 学生姓名李媛 学号20132115 专业名称水生生物学 所在学院研究生院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I 第一章综述.. (1) 1.1 前言 (1) 1.2 赤潮藻毒素分类 (1) 1.3 赤潮藻毒素的危害 (2) 第二章:麻痹性贝毒(PSP) (3) 2.1 毒素的结构与性质 (3) 2.2 麻痹性病毒的毒理性质: (4) 2.3 麻痹性病毒分析检测方法: (5) 2.4 对贝类的影响 (5) 第三章:腹泻性贝毒(DSP) (7) 3.1 毒素的结构与性质: (7) 3.2 腹泻性病毒的毒理性质: (8) 3.3 腹泻性病毒分析检测方法: (8) 3.4 对贝类的影响 (9) 第四章中国沿海贝类中赤潮藻毒素研究状况 (10) 参考文献 (11)

摘要 贝类中的生物毒素污染是导致水产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开展贝类中的生物毒素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贝类中的赤潮藻毒素的分类及其危害、麻痹性贝毒和腹泻性贝毒的结构及其性质、毒理机制、分析检测方法、及对贝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最后对中国沿海贝类中赤潮藻毒素研究状况作了总结。 关键词:麻痹性病毒;腹泻性病毒;贝类

2014食品安全学复习题及答案

食品安全卫生学总复习题 食物中毒部分 一.单选题 1.下列哪种属食物中毒的范畴( C ) A.伤寒 B.甲性肝炎 C.肉毒中毒 D.暴饮暴食性胃肠炎 E.禽流感 2.以下食物中毒最为常见的是( B ) A.化学性食物中毒 B.细菌性食物中毒 C.真菌性食物中毒 D.有毒动物中毒 E.有毒植物中毒 3.沙门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物来源是( A ) A.家畜、家禽 B.海产品 C.人化脓性伤口 D.苍蝇 E.尘埃 4.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为( C ) A.高烧+腹泻 B.高烧+呕吐 C.呕吐+腹泻 D.不吐不泻 E.呼吸困难 5.副溶血性弧菌属食物中毒的中毒食品主要是( D ) A.奶类 B.畜禽肉类 C.蛋类 D.海产品 E.粮豆类 6.据统计,我国肉毒梭菌食物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 D ) A.山东 B.湖北 C.浙江 D.新疆 E.广西 7.河豚鱼含毒素最多的部位是( C ) A.鱼肉 B.血液和皮肤 C.卵巢和肝 D.肾和眼睛 E.胃肠 8.毒覃中毒的常见原因是( D ) A.加热不彻底 B.未加碱破坏有毒成分 C.贮存不当 D.误食 E.被有害化学物质污染 9.亚硝酸盐中毒时,应用( B )解毒 A.EDTA—Na2Ca B.美蓝 C.阿托品 D.巯基解毒剂 E.抗生素 10.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毒作用机制为( A ) A.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B.抑制己糖激酶活性 C.抑制琥珀酸脱氢酶活性 D.抑制枸橼酸合成酶活性 E.抑制异枸橼酸脱氢酶活性。 二.多选题 1.食源性疾病的基本要素包括(ACE ) A.传播媒介——食物 B.传染源——患病的人或动物 C.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食物中的病原体 D.宿主——个体的抵抗力 E.临床特征——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 2.下列属于食源性疾病范畴的是(ABCDE) A.食物中毒 B.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C.食物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所引起的急、慢性中毒性疾病 D.食物营养不平衡造成的某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E.食物过敏。 3.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原因为( ABD ) A.食物在生产、运输、贮藏、销售等过程中受到致病菌的污染 B.被致病菌污染的食物存放不当,致病菌大量繁殖或产生毒素 C.使用镀锌容器存放食物 D.食用前未经彻底加热 E.用苦井水煮饭菜 4.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的食品多为(BC ) A.禽蛋 B.奶油蛋糕 C.剩饭 D.还带 E.植物性食物 5.下列属感染性食物中毒的有(ACD) A.沙门菌食物中毒 B.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C.李斯特菌食物中毒 D.志贺菌食物中毒 E.肉毒梭菌食物中毒 6.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症状主要有下列类型(ABE) A.急性胃肠炎型 B.急性菌痢型 C. 败血症型 D.神经、精神型 E.出血性肠炎型 7.毒覃中毒按临床表现可分为(ACDE) A.胃肠炎型 B.败血症型 C.溶血型 D. 神经、精神型 E. 脏器损害型 8.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有(ABCDE ) A.被致病菌和/或毒素污染的食品 B.被有毒化学品污染的食品 C.外观与食物相似而本身含有有毒成分的物质 D.本身含有有毒物质,而加工、烹调不当未能将毒物去除的食品 E.由于贮存条件不当,在贮存过程中产生有毒

海水贝类毒素采样检验技术规范

DB32/T1710—2011海水贝类毒素采样检验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水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posion、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sion、记忆丧失性贝类毒素Amnesic shellfish posion)采样、监测、检验等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部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部分。 GB17378海洋监测规范 GB18406.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 GB2733鲜、冻动物性水产品标准 GB/T5009.198记忆丧失性贝类毒素软骨藻酸测定方法 GB/T5009.212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GB/T5009.213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SC/T3016水产品抽样方法 3贝类样品的采集 3.1采样站位选择 采样站点应设在近岸海域,考虑潮间带生物特性,取样时兼顾高潮区、中潮区和低潮区。 3.2监测点选择 监测点的位置选择应远离污染源。 3.3采样时间与数量 每季至少取样1次。5~8月份贝类食物中毒高发时节,尽量逐月实施监测。遇赤潮或其他突发污染事件应实时连续监测。每次每个站位取样数不少于5份,每份样品去壳贝肉量400g以上。 3.4样品选择原则 3.4.1以滩涂常见贝类、经济贝类为主。 3.4.2样品大小、重量适中,以便有足够可供分析肉质。 3.4.3有一定的生活周期,确定是可被人类直接食用或作为食物链被人类间接食用的海洋贝类生物。 3.4.4为本海域及邻近周边引发贝毒素中毒的常见贝类品种。 3.5采样记录 采样记录内容包括采样日期、滩涂站点、滩涂特征、采集的贝类品种、规格、数量、记录人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