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再同步治疗动态优化VV间期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因子影响的研究论文

心脏再同步治疗动态优化VV间期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因子影响的研究论文
心脏再同步治疗动态优化VV间期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因子影响的研究论文

运动与心脏内分泌

运动与心脏内分泌 自1628年威廉·哈维提出血液循环学说以来,心脏一直被认为是循环系统的动力器官,用以完成射血功能。20世纪80年代心钠素的发现,改变了人们对心脏的传统认识,心脏不仅是重要的射血器官,同时还具有内分泌功能。它可分泌和产生多种心源性激素和生物活性物质,对心血管的代谢与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1]。有关运动心脏内分泌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表明:不同类型运动心脏均可产生心脏内分泌的适应性改变, 但心脏内分泌激素的产生部位与释放水平存在差异, 动力型运动心脏的内分泌激素主要由心房细胞产生, 静力型运动心脏的内分泌激素主要由心室细胞产生[2]。 1 心纳素 心钠素(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 ANF)在体内分布广泛。含量最高的组织是心脏, ANF在心脏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心房含量高于心室, 右心房含量高于左心房。在心血管系统中, ANF不仅存在于心肌细胞, 在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也含有ANF。在心传导系组织中也有少量ANF的表达,某些心外组织, 如肺、脑、甲状腺、肾上腺、垂体、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也含有ANF。血浆中的ANF 主要由心房肌细胞分泌。ANF与一般肽类激素一样, 在内质网中合成, 通过高尔基复合体加工, 在特殊颗粒内贮存。ANF的释放是多途径的, 既可通过胞吐及膜溶解方式释放, 也可能通过横管系统及内质网的快速传递输送到细胞外。 ANF具有多种生理作用:①ANF具有舒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心肌供氧的作用。②ANF具有强大的排钠利尿作用,在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上具有重要的地位。③ANF可提高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含量,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调节肠道水、电解质的吸收和分泌,增强细胞免疫功能。④在运动中ANF调节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适应, 缓冲运动中的血压变化,调节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平衡,,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调节冠状动脉血流量,保证运动心脏的营养,具有重要意义[2]。 大多数的研究结果表明,激烈运动作为一种强烈的刺激因素,可诱发ANF 内分泌的改变,其变化情况随着运动强度、持续时间和外部环境的不同而异。在一定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范围内,随着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增加,血浆ANF含量增加[1]。有关训练特别是耐力训练对血浆心钠素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不一, 不同强度运动训练后,大鼠血浆ANP 水平随运动训练强度的增加呈逐渐递增趋势,中等和大强度运动使心肌组织中ANP 表达增加,力竭运动使心肌组织中ANP 表达减少,提示心脏内分泌功能对不同强度运动产生适应性改变。争议较大, 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2]。 而ANF在运动中表达的机理也不相同,有训练游泳力竭组大鼠心肌大量增加的心钠素可能是一种代偿作用, 有助于改善和保护力竭运动时心肌细胞的缺 氧状态, 而无训练游泳力竭组大鼠心肌心钠素颗粒明显减少, 可能是由于细胞缺

抗阻力训练增加四肢血流可保护心脏

抗阻力训练的方法 1.杠铃弯举 2.直立提拉 3.躬身提拉 4.卧推 5.过头推举 6.仰卧起坐 7.深蹲起 8.哑铃提踵 其它举重方法 单臂哑铃弯举、哑铃交替弯举、摆铃弯举、斜卧哑铃弯举、传道士弯举等 无氧运动项目有:如赛跑、举重、投掷、跳高、跳远、拔河、肌力训练等 有氧运动项目有:步行、慢跑、滑冰、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跳健身舞、做韵律操等

研究称举重增加四肢血流可保护心脏 举重增加四肢血流保护 心脏 新浪健康讯据国外媒体11月17日报道,《力量与训练研究杂志》刊登一项新研究发现,与有氧运动相比,举哑铃举杠铃等抗阻训练更能增加四肢血液流动,抗阻训练对血管产生不同影响,为心脏健康提供另类保护作用。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阿帕拉契州立大学研究人员比较了中等强度的两类运动对血管产生的作用。一类运动是10组8次抗阻训练,另一类运动是30分钟的有氧自行车运动。结果发现,血管对两类运动的反应迥然相同。抗阻训练更能增加四肢血流,而有氧运动则能降低血管的僵硬度,但是不会增加血流量。与有氧运动相比,抗阻训练之后,较低血压水平的保持时间更长。 新研究负责人斯科特·R·科里尔博士表示,抗阻训练可以在从增加血流到活跃肌肉等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抗阻训练与有氧训练项目紧密结合,锻炼效果必然更理想。科里尔博士表示,新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早期研究得出的结论——“抗阻训练对控制血压和增加四肢

血流具有特殊功效”。研究人员建议,鉴于举重等抗阻训练具有保护心血管等多种作用,应该在日常身体锻炼的项目中增加抗阻训练内容,以达到“强心健身”目的。(陈宗伦) 举重也能强健心脏 一直以来,大重量的举重训练被公认为是加强力量、增长肌肉甚至减少体脂的好方法。但是,你是否知道:举重(力量练习)对心血管系统也同样大有好处?根据路易斯安那大学的研究,大负荷举重,而不是小重量、多次数、短间歇的循环练习,确实能增强心脏功能。 研究人员对18位男性与9位女性力量举运动员的身高、体重、BMI(体质指数),体脂百分比、最大力量与最大摄氧量进行了测试,结果令人惊奇。这些从不做有氧运动的大块头们具有与经常进行耐力训练的人非常相似的最大摄氧量,而最大摄氧量正是用来衡量一个人心血管系统能力的指标。在下图表中,你会发现,男运动员比普通人的最大摄氧量高27%.女运动员比普通人高22%。 当然,这项研究的结果并不是让你放弃有氧运动,而是告诉大家,力量练习同样有着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效。如果你没有时间兼顾力量练习与有氧运动,做些大重量的举重可能比光练有氧要收益更多。 研究表明:举重慢跑一起练最有益心脏 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完成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有氧运动与力量训练相结合最有益心脏健康,单独进行有氧运动也有益心脏健康。然而,单一力量训练对心脏健康效果不大。 研究人员将成年参试者分成三组:第一组每周锻炼三次,借助8种不同力量训练器械锻炼全身肌肉。第二组每周进行两小时有氧运动(相当于每周步行或慢跑19公里)。第三组力量训 练与有氧运动相结合。结果发现,有氧与力量结合组参试者的腰围、体重下降最明显,血脂水平也有所下降。综合分析显示,这两种运动方式结合更利于保护心脏。 因此,研究人员建议,常规有氧运动过程中最好增加一些力量。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基于运动的心脏康复进展(完整版)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基于运动的心脏康复进展(完整版)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和主要死因之一。医疗技术的发展使更多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通过药物、介入及手术等方式幸存,以及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CHF 的发病率逐年增高。CHF的临床治疗措施不断发展,利尿剂、强心剂、β受体阻滞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伊伐布雷定等药物以及心脏再同步化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一定程度上降低了CHF患者死亡率及住院率[1]。但CHF的死亡率及住院率仍旧很高,且患者活动耐量低、生活质量差,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重。 心脏康复是指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康复并维持最佳的身心及社会健康水平,而通过协同多学科以药物、运动、咨询等手段,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的一项综合措施。直到二十世纪初,卧床休息都被认为是疾病康复的主要手段,急性冠心病患者会被要求卧床休息6周[2]。1979年,Lee等在一项对18名合并冠心病的心衰患者的研究中第一次证明了适度运动是安全的,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随后,关于心脏康复对心血管疾病安全性及有效性的临床试验逐渐开展;201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协会发布的心力衰竭管理指南将以运动为基础的心脏康复用于改善稳定期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做出I类证据A级的推

荐[4]。至此,基于运动的心脏康复(exercise-based cardiac rehabilitation, EBCR)被正式推荐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诊疗。尽管EBCR有诸多益处,但其参与率依旧很低。本篇综述旨在总结CHF患者EBCR的发展现状,并探讨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1.基于运动的心脏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及住院率的影响 在过去几十年,有大量临床试验在探索EBCR对CHF的影响。影响最大的HF-ACTION,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该试验纳入了82个医疗中心2331名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HFrEF)患者,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有氧运动训练,平均随访30个月,结果显示全因死亡率、全因住院率以及心血管相关死亡率和心衰相关住院率较常规治疗组下降,但这种差异仅在校正基线的射血分数、房颤病史等因素后存在[5]。虽然该研究的结论认为以运动为基础的EBCR对CHF是有益的,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该试验平均年龄59岁,低于多数CHF患者年龄;试验中女性仅占28%,;没有纳入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heart failure with 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HFpEF);此外,干预组患者运动依从性不高,常规治疗组患者日常也会进行不同程度运动。 后续临床试验中EBCR对CHF住院率及死亡率影响结论并不一致。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症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症,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的表现。 基本病因:1原发性心肌损害 (1)缺血性心肌损害: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是引起心力衰竭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2)心肌炎和心肌病:各种类型的心肌炎及心肌病均可导致心力衰竭,以病毒性心肌炎和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最常见。 (3)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以糖尿病心肌病最常见。其他如维生素B1缺乏和心肌淀粉样 变性等目前国内均属罕见。 2心脏负荷过重 (1)压力负荷(后循环)过重: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 等左右心室收缩期射血阻力增加的疾病。 (2)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见于两种情况,第一心脏瓣膜关闭不全血液反流如主动脉 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第二左右心或动静脉分流性先天性心血管病如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诱因:1感染:可直接损害心肌或间接影响心脏功能,如呼吸道感染,风湿活动等。 2严重心律失常:特别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阵发性心动过速等。 3贫血、妊娠、分勉、过多过快的输液、过多摄入钠盐等可增加心脏负荷。 4过度的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可增加心脏负荷。 5洋地黄中毒或不恰当的停用洋地黄。 6其他疾病,如肺栓塞等。 心力衰竭的分类:按其发病缓急分为慢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心力衰竭。 按其发生部位可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 根据发病机制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 按症状的有无可分为无症状性(asymptomatic)心力衰竭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分级:I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II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一般体力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III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的症状。 IV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一)左心衰竭:以肺淤血和心排量降低表现为主 症状:1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 2咳嗽、咳痰、咯血 3乏力、疲倦、头晕、心悸 4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症状 体征:肺部湿性啰音;心脏体征 (二)右心衰竭 症状:1消化道症状;2劳力性呼吸困难 体征:1水肿;2颈动脉征;3肝脏肿大;4心脏体征 (三)全心衰竭:右心衰竭继发于左心衰而形成的全心衰,当右心衰出现后右心排血量减少,因此阵发性呼吸困难等肺淤血症状反而有所减轻。

心衰纽约分级及心脏彩超的正常值

心衰的分级,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NYHA)1994年第九次修订。①心脏功能Ⅰ级:患有心脏病,但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为心功能代偿期);②心功能Ⅱ级(轻度):患有心脏病,体力活动稍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感觉舒适,但一般体力活动会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Ⅰ。心力衰竭);③心功能Ⅲ级(中度):患有心脏病,体力活动大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尚感舒适,但一般轻微体力活动会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Ⅱ。心力衰竭);④心功能Ⅳ级(重度):患有心脏病,体力能力完全丧失,休息时仍可存在心力衰竭症状或心绞痛,即呼吸困难和疲乏,进行任何体力活动都会使症状加重。即轻微活动能使呼吸困难和疲乏加重(Ⅲ。心力衰竭)。 心脏彩超正常值 项目名称:内径(mm)部位名称厚度(mm)左房LA〈35室间隔IVS<12 左室LV〈55左室后壁LVPW<12 升主动脉AO〈35右室壁<3-4 主肺动脉PA〈30左室壁<9-12 右房RA〈40×35右室<25 左室流出道18-40右室流出道18-35 部位分度瓣口面积(cm2) 二尖瓣狭窄最轻:≤2.5轻度:2.0-2.4 轻-中度:1.5-1.9中度:1.0-1.4 重度:0.6-1.0最重度:<0.5 主动脉瓣狭窄轻度:1.6-1.1压差:20-50mmHg 中度:1.0-0.75压差:20-50mmHg 重度:<0.75压差:50-150mmHg 肺动脉高压正常:15-30mmHg 轻度:30-50mmHg 中度:50-70mmHg 重度:>70mmHg 左室功能(LVEF)正常:>50%轻度降低:40%-50% 中度降低:30%-40%重度降低:<30% 左室充盈功能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40岁69±12ms>40岁76±13ms E波减速时间:(EDT)199±32ms A峰E峰流速比值:E/A>1 血管正常值:动脉血管:内膜增厚>1mm动脉硬化斑块>1.2mm 血流速度:>50cm/s 狭窄分级:轻度内径减少0-50%收缩期峰值流速<120cm/s 中度内径减少51-70%收缩期峰值流速>120cm/s舒张期流速<40cm/s 严重狭窄内径减少71-90%收缩期峰值流速>170cm/s舒

有氧耐力训练运动处方

提高有氧耐力的运动处方 羊羊 运动目的: 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有氧耐力,增强体质 运动项目: 有氧慢跑、游泳、登山、自行车 运动强度: 30-45岁身体健康而未经过训练的人:心率在140-150次/min;50-60岁的健康 中年人在参加锻炼的初期,心率不应超过140次/min 运动时间: 1、身体健康且经常参加锻炼者,每次持续运动时间30-40min 2、从未参加运动锻炼或者身体虚弱者,锻炼初级阶段每次运动时间可以适当减少,当身体 适应后再逐渐增加 运动频率: 一般一周3次或者隔日一次,每周运动总时间不得低于80min 注意事项: 1、老年人要避免在22:00到8:00 这段时间进行运动,因为这段时间血液粘度增加 2、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3、掌握好呼吸节奏 4、冬天运动时要注意保暖 5、患病时要注意休息 6、运动时要注意安全,防止运动损伤 ①适宜运动强度范围,可用靶心率来控制:以本人最高心率的 70%—85 %的强度作为标准。 靶心率=(220-年龄)×(70%~85%)。如20岁的靶心率是140~170(次/min) ②最适宜运动心率,计算公式: 最大心率=220-年龄 心率储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 最适宜运动心率=心率储备×75% + 安静心率 姓名:刘淑华 性别:女 年龄:21岁 职业:学生 体育爱好:慢跑,羽毛球 健康检查:良好,身高1.56m,体重43公斤 病史——无 运动负荷测定:台阶实验,安静脉搏79次/min,血压 75/115mmHg,肺活量2 800ml

体能测定:力量——仰卧起坐28个/min,耐力——800m跑4分钟, 体质评定:健康状况,良;体重一般,心肺功能稍差 运动目的:通过慢跑运动和训练,能够显著的提高自身体能素质增加自身耐力,使身体机能水平提高到新的台阶。同时塑造自身身材 运动项目:羽毛球、慢跑(主要运动项目)等 运动强度:由小逐渐加大,心率在靶心率范围,即140—170次/min 运动时间:下午5点左右,每次约30min 运动密度:可运动5分钟,休息两分钟再运动,灵活变化。 运动频度:4~5次/周 注意事项: 1.不要饭后即运动。运动后不要马上洗澡、进餐。 2.最好在早上6点后、下午四五点钟运动。 3.运动后注意感觉。如出现头痛、头晕、胸闷、气急、食欲减退、睡眠不好或脚痛等情况,说明运动量过了。运动后五分钟脉搏频率应恢复至运动前状态。身体不适就停止运动 模板 耐力动动处方 姓名:性别年龄日期档案号 体质状况评定 身高: 164 cm 体重: 70 kg 基础代谢(BMR):1561 体制百分比33.8% 身体质量指数(BMI):肥胖度(OBD) 心功能能力(F.C): 15.6 METsF.C.属于优秀水平 你的心脏每分钟可供给全身的最大氧气量约为 3.822 L 你的心脏每分钟可以供给每公斤体重的最大氧气量约为 54.6 ml 专家建议 给据以上评定,建议如下: 运动强度: 运动能力(F.C) 15.6 METs 靶心率(THR):锻炼时心率保持在134~147 次/min,或 22~24 次/10s左右 低于这个强度,锻炼效果不佳;超过这个强度,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以外情况给身体造成损伤。 锻炼项目: 周期有氧运动:

心脏康复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分析

心脏康复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18-04-17T14:56:13.49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期作者:胡礼玉1 方文军2 [导读] 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心脏康复治疗对其心肺功能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保障患者的预后。 1.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科湖南湘潭 411100; 2.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湖南湘潭 411100 摘要:目的观察给予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心脏康复治疗对其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在心力衰竭患者中择71例随机分为心脏康复组(36例)和常规治疗组(35),分别行心脏康复治疗+常规治疗和单纯常规治疗,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结果在LVESV、 LVESD、LVEDD、LVEF、LVEDV方面,两组数据于治疗前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心脏康复组的LVEDV、LVESV、LVEF水平均显著增加,且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在VCmax、FVC、FEVl方面,心脏康复组与治疗前相比有所升高,但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VV的变化方面,心脏康复组不仅高于治疗前,还比常规治疗组高(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心脏康复治疗对其心肺功能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保障患者的预后。关键词:心肺功能;心脏康复治疗;心力衰竭 前言 心力衰竭一般是以两肺底部存在哮鸣音和湿干啰音、肺水肿、呼吸困难、乏力、咳嗽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病情发展严重时,还会导致心肺感染等,进而威胁该疾病患者的健康安全[1]。通常,临床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如β受体阻滞剂、曲美他嗪、美托洛尔等)可取得良好疗效。但研究表明,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指导患者开展能促进心脏功能康复的运动治疗,可获取更好的临床预后[2]。因此,本文给予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心脏康复治疗法,并分析了其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心力衰竭患者中择71例随机分为心脏康复组(36例)和常规治疗组(35);时间:2016年7月~2017年7月。心脏康复组中,年龄平均为61.28±1.36岁;平均病程为3.25±1.08年;心功能的分级均为Ⅰ级、Ⅱ级,例数分别为15例、21例。常规治疗组中,年龄平均为61.81±1.04岁;平均病程为3.02±1.14年;心功能的分级均为Ⅰ级、Ⅱ级,例数分别为16例、19例。在心功能分级等方面,两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心脏康复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行心脏康复治疗+常规治疗和单纯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的方法:给予心力衰竭患者采用β受体阻滞剂(每次10mg,1日3次)、曲美他嗪(每次30mg,1日3次)、美托洛尔(1次50mg,1日3次)等药物治疗,并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情况。同时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饮食干预、用药干预等。心脏康复治疗的方法:①以视频的方式将八段锦、六字诀、五禽戏、易筋经播放给患者,并详细讲解上述运动训练开展的重要性。②引导患者按照视频中的动作讲解进行练习,如患者的动作不规范,则应及时纠正,直至动作到位,以确保训练的效果。训练的时间应选择在每日下午患者接受治疗完毕之后进行。注意锻炼的强度应循序渐进,避免高强度的训练而导致患者出现不适;同时,每次训练的持续时间应控制在30min至1h左右,避免时间过长。③在患者进行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其病情情况,如患者出现疼痛、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训练,并给予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处理。④向患者家属说明坚持健身操、有氧运动等的必要性,并教授其训练的方法,认真讲解注意事项等,以提高患者家属的配合度,并监督患者每日完成一定的训练量;另外,告知患者家属如出现异常症状,应立即返院检查,从而提高患者的训练依从性。⑤给予为期1年的随访。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在LVESV(左心室收缩期末容量)、LVESD(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DV(左心室舒张末容积)、FVC(用力肺活量)、FEVl(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VCmax(最大肺活量)、MVV(最大通气量)的情况进行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相关数据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心肺功能指标)分别以(%)、()表示,并行、t检验。若P<0.05,则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患者心功能的情况 见表1。在LVESV、LVESD、LVEDD、LVEF、LVEDV方面,两组数据于治疗前相比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心脏康复组的LVEDV、LVESV、LVEF均显著增加,且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 2.2患者肺功能的情况 见表2。在VCmax、FVC、FEVl方面,心脏康复组与治疗前相比有所升高,但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VV的变化方面,心脏康复组不仅高于治疗前,还比常规治疗组高(P<0.05)。注: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相比,*#P<0.05。

有氧运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有氧运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雷锡伟 皋兰县第一中学兰州730070 摘要现代科学研究揭示在所有运动项目中,以有氧耐力项目最利于人们的健康,也就是说有氧代谢运动(耐力性运动)可使人体获得最佳摄氧量。各国学者共同推荐的健身性有氧代谢运动为:快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跳健身操(舞)。这些运动能有效地增强呼吸系统摄取氧、心血管系统荷载及输送氧的能力,以及组织有氧代谢利用氧的能力,因此有氧运动对人体有生理生化、心理等多面的良好影响。 关键词有氧运动人体健康影响 前言:“有氧健身运动”是由德克萨斯州有氧健身专家库帕博士首创的,有氧健身运动是指任何利用身体各部门肌肉群做长时间的、连续不断的、有节奏的运动。通过有氧健身运动,人体各组织器官能较快地、有效地利用氧,使训练者有较大的心输出量,较少的心脏搏动次数而身体各部分却可得到有效的氧供应。经过有氧健身训练后人们可以坚持更长工作时间,更加充满活力,疲劳后的恢复时间也相应缩短。 一、有氧运动对物质能量代谢的影响 有氧运动的代谢主要依靠有氧代谢,即在有氧情况,糖、脂肪、蛋白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代谢过程释放能量合成ATP,构成骨骼肌肉有氧代谢供能系统。糠、脂肪和蛋白质称作细胞燃料。 糖是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占人体能量来源的70%之多,以糖元的形式存在。有氧运动时首先消耗肌糖元,当肌糖元不足时由血糖补充,肝糖元又不断补充血糖。长时间锻炼能改善运动时血流分配,使肝血流量增大,流经肝脏的糖异生基质量增多,被代谢用的机率也相应升高。 细胞燃料中脂肪是体内最大的能源贮备,也是运动中补充能量的一个重要来源。在较长时间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中脂肪氧化供能超过糖的供能。在运动的开始阶段,有部分糖酵解供能,因而血乳酸浓度稍有上升,随着进一步运动,呼吸循环系统供氧能力和线粒体利用率的能力提高后,血乳酸逐渐恢复到安静时或稍高于安静时水平,同时脂肪酸供能的相对比例随运动时间延长而增长。这一过程从一个角度来讲,可以有效防止脂肪在体内过多贮存。 另外,有研究证明:有氧代谢运动还可以促进胆固醇的代谢与分解。 二、有氧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耐力性有氧运动对心脏的作用大致有两种:一是可以改善心率变化;二是可加强心肌力量。心率是反映心脏功能强弱的标志,运动带给心脏功能的影响可通过心率的变化来判断。人体运动对,循环功能的主要变化是心输出量的增加,各组织器官的血流量重新分配,特别是骨骼肌的血流量迅速增加,以满足其代谢增强时的能量供给。心脏具有一定的储备力,平日心输出最大约只有最大输出量的1/4。有氧运动可增大这种力量,即增大心肌力量,进而增加心输出量,从而提高人体活动能力。 2.1运动时的心率变化 健康成年人的心率为:男65—75次/次,女70—80次/分。长期坚持锻炼的人,安静状态下心率可比正常入略低一些,田径运动员的心率大多为50次/次左右,马拉松运动员心率只有40次/分左右。也就是说长年坚持有氧运动能使心率保持低水平(安静状态下心率低时,说明,心脏功能强、潜力大)。原因之一是控制结果。从而心脏得到充分休息,有效地防止心脏过度疲劳,形成一种自然防御机制。因此,同时出现心搏量增多和减少是心脏功能的重要标志。 2.2心搏出量 每搏输出量与心率的关系: 每分输出量=心率×每搏输出量 下面有两组数据可供比较:

心脏内分泌功能

综述:心脏内分泌功能专业: 年级: 班级: 姓名: 学号: 关于心脏内分泌功能的综述 摘要:数百年来,人们一直把心脏看成是人体内单纯完成射血功能的一个重要器

官。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这一传统观念正发生转变。心脏本身不仅是一个射血动力器官,而且是体内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这一新概念已被愈来愈多的人所接受。人们已经从哺乳动物的心脏分离、提取到几种具有很强生物活性的肽类激素,其中引人注目的是一种作用于肾脏和循环系统,有较强的利钠、利尿、扩张血管和降血作用,从而控制钠排泄量、血容量和血压的利钠激素 关键词:心脏内分泌、心钠素、心房尿钠肽 前言 心脏可分泌尿钠肽(NPs)激素,参与血压、水电解质的调节。NPs有4个成员:心房尿钠肽(ANP)、脑尿钠肽(BNP)、C型尿钠肽(CNP)和Dendroaspis型尿钠肽(DNP)。NPs的受体分3类:GC2A、GC2B和NPR2C。前两者通过活化鸟苷酸环化酶(GC)发挥作用,目前认为NPR2C主要介导NPs的清除。ANP、BNP和DNP 是GC2A的主要配基,CNP是GC2B的主要配基。ANP与BNP具有强烈的排钠、利尿、减血容和降血压作用;CNP虽可被心脏分泌,但主要来源于血管内皮细胞,发挥舒张血管(包括冠状动脉)的旁分泌作用;DNP也可舒张血管,促进尿钠排。 正文 自从30年代电子显微镜问世以后,使人们对心脏的观察由微观水平进入到超微观水平。1955年Kisch最先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在豚鼠的心房肌细胞内含有一些特殊的颗粒。1956年Palade进一步研究发现,心房肌细胞内的这些特殊颗粒和内分泌细胞中所含的激素分泌颗粒十分相似,因此提出了心脏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假说。1976年Marie观察到高盐负荷时心房肌细胞内的这种颗粒便明显减少,而在低盐负荷和禁水时,这种颗粒便显著增加,从而发现这些颗粒与钠、水负荷有密切关系。到了1983年DeBold和Needlman几乎同时利用生物分离技术和微量分析方法从大鼠和人的心房肌细胞内提取、分离、纯化出了这种尿利肽因子,证实它是一个由2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激素,并命名为心房利钠多肽或心钠素。从而证实了心脏还具有内分泌功能。 正如心脏作为循环系统的动力器在人体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样,心脏的内分泌功能在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大量研究证实,心钠素是

心脏瓣膜病性心力衰竭

心脏瓣膜病性心力衰竭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的增加等,心脏瓣膜病及其引发的心力衰竭均明显增加,已成为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疾病。 关键词: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 心脏瓣膜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发生率已明显下降;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瓣膜退行性变、心肌疾病、缺血性心脏病以及代谢性疾病引起的瓣膜病变均明显增加,心脏瓣膜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疾病。相关资料显示在65岁以上人群中,主动脉瓣钙化、增厚发生率为29%、狭窄率2%,其中75%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三尖瓣及肺动脉瓣退行性变、钙化狭窄或关闭不全也随之增加。因此瓣膜退行性病变及其引发的心力衰竭也已成为威胁老龄人群生命健康的重要疾患,本文将重点介绍这方面的内容。 一、概述 1. 心脏瓣膜病定义 心脏瓣膜病是指各种致病因素或先天发育畸形导致一个或多个瓣膜解剖结构和功能异常,表现为瓣膜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的临床症候群。主要累及二尖瓣和主动脉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受累较少。表现为二尖瓣狭窄(MS)和/或关闭不全(MR)、主动脉瓣狭窄(AS)和/或关闭不全(AR),以及联合瓣膜病变等临床病理类型。 2.心脏瓣膜病性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 2003年欧洲心力衰竭研究表明,46788例心衰患者中与冠心病相关的心衰占68%,扩张型心肌病占6%;而超声心动图检测的中、重度心脏瓣膜病高达29%。“1980~2000年中国部分地区慢性心衰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显示,心衰患者中冠心病的比率从36.8%增至45.6%,高血压病从8.0%升至12.9%,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则由34.4%降至18.6%。虽然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衰呈下降趋势,但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心衰呈上升趋势,所以心脏瓣膜病性心衰仍是我国慢性心衰常见原因之一。 3.心脏瓣膜病性心衰的预后 心脏瓣膜病性心衰的发生机制不同于冠心病、高血压病等疾病的原发性心肌损害机制,因而其预后也有独特的规律性。心脏瓣膜病是由瓣膜机械性损害造成血流动力学异常,使心脏压力负荷(瓣膜狭窄)或容量负荷(瓣膜关闭不全)发生改变,最终发展为失代偿性心衰。AS患者心衰发生后一般存活时间仅为1~2年;MS患者出现心衰症状后5年存活率<15%;严重AR或MR的心衰患者,无论换瓣与否,其预后均与左室扩大和射血分数(EF)降低程度相关;对AR心衰患者早期积极治疗(如血管扩张剂应用)能改善预后;而MR患者的预后则更多地取决于其病因,药物治疗仅能使5年存活率达到50%。 二、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特征

有氧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肺功能及BMI的影响

有氧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肺功能及BMI的 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有氧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及BMI的影响。方法:2013年6-12月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进行有氧训练+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分别于入院时及有氧训练6个月后,采用心电监测仪器对患者静息心率、血压、最大摄氧量和血氧饱和度进行检测;采用日本产HI-701型肺功能测定仪对患者肺功能进行检查;计算体重指数(BMI,kg/m2),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经6个月治疗后,观察组心肺功能明显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200mmHg或静息时舒张压>110mmHg;③体位性血压降低>20mmHg;④严重主动脉狭窄;⑤急性全身系统疾病或发热;⑥未控制的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⑦未控制的室性心动过速;⑧失代偿的心力衰竭;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⑩活动期的心包炎或心肌炎;(11)近期栓塞史;(12)血栓性静脉炎;(13)静息时心电图表现ST段移位>2mm;(14)未控制的糖尿病。 慢性心衰的心脏运动康复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在运动康复之前,对于符合标准的患者必须按表1进行危险分层。

分组: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A组30例,男18例、女12例;B组30例,男16例、女14例。A组平均年龄(64.26±7.11)岁。原发病:冠心病1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1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B组平均年龄(63.92±8.15)岁。原发病:冠心病1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0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两组患者在各项监测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统计学分析。 仪器:采用ChestcraphhI-701型肺功能测定仪对每例患者肺功能进行检查,心电监护仪检测血压、心率。 方法:①研究方法:两组患者药物治疗一致。观察组采取药物治疗+有氧运动;对照组只进行药物治疗。有氧运动方案:运动强度采用目标心率法进行确定,目标心率=(最大心率-静息时心率)×60%+静息时心率,运动时心率维持>100次/min。时间每次>30min,同时注意进行5~10min 的运动前准备及运动后的恢复活动,坚持3~5次/周。②随访方法:随访6个月,每2周至少1次。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患者均进行心电监护、肺功能、身高、体重测定,记录监测指标。 观察指标:身高、体重、用力肺活量、安静心率、收缩压、最大通气量、舒张压、第1秒用力肺活量、最大摄氧量、肺活量。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版进行数据处理,计量

心脏康复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心脏康复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9-04-04T12:27:31.36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23期作者:曲慧[导读] 对比分析2组患者护理前心脏各项指标、护理前运动心肺功能,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护理,效果显著。 (山东省高唐县梁村镇卫生院; 252870)【摘要】目的:分析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于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抽取58例心力衰竭患者,选自我院,随机双盲法均分,每组各29例,2组患者均行一般护理,实验组患者增加心脏康复护理。结果:与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心脏各项指标、护理后运动心肺功能均显著改善(P<0.05);对比分析2组患者护理前心脏各项指标、护理前运动心肺功能,差异不显著 (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护理,效果显著。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Methods: 58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were selected from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7 to July 2018. They were equally divided randomly and double - blind, with 29 patients in each group. Both groups received general care,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cardiac rehabilitation care.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dexes of heart and 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fter nursing ( P < 0.05 ).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heart indexes before nursing and 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 before nursing ( P > 0.05 ). Conclusion: Cardiac rehabilitation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is effective.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脏康复护理;效果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3-0017-02 临床常见心力衰竭,发病率较高。入组58例患者,对“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了临床实验。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由我院临床诊断及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中随机抽取58例,知情同意,选自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根据随机双盲法分组,29例实验组患者中,男女比20:9,年龄60岁至78岁,中位年龄68.0岁;29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19:10,年龄61岁至77岁,中位年龄68.2岁。对比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等入组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2组患者均行一般护理:护士应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耐心解答患者内心疑问,给予患者实施饮食干预。 实验组患者增加心脏康复护理:(1)护士应对患者体征进行密切监测,确保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给予患者实施用药干预,做好患者健身操锻炼指导工作,选择关节操、有氧运动及慢走等项目来提升患者运动耐力及免疫功能。(2)护士应加强患者健康教育,为患者详细讲解康复运动原因、注意事项、关键点,严格遵照五禽戏、易筋经及八段锦等运动训练动作为患者提供正确指导,由小至大增加运动强度,根据患者身体具体情况逐渐增加运动时间,运动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若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应及时处理。(3)护士应叮嘱患者家属在患者出院后做好心脏康复运动监督工作,对运动强度及时间进行合理掌握。(4)护士应加强患者基础护理干预及心理干预力度,耐心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疏通患者不良情绪,鼓励患者积极运动,促使患者所处病室环境温湿度合适,禁烟禁酒,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 1.3效果分析[1] 利用心肺功能测定仪对患者运动心肺功能进行测定。 1.4统计学处理 本组研究根据SPSS19.0软件分析所有临床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若P<0.05,提示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实验得出,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护理后心脏各项指标、护理后运动心肺功能均显著改善(P<0.05);2组患者护理前心脏各项指标、护理前运动心肺功能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心脏各项指标对比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一个危重结局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一个危重结局.在经积极治疗后,绝大多数病人心衰有所控制,但病情却并非稳定.究其原因在于,器质性改变发生的心脏病本身不易消除。心衰对于我们的健康损害很大,患者的体质比较虚弱,因此我们有必要做好患者的护理保健,其中饮食护理是比较关键的一步。1、莱菔子粥食材:莱菔子15克,粳米100克。做法:粳米洗净,莱菔子洗净,除去杂质,装入纱布袋内,扎紧袋口。纱布袋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中火熬成汁,取出纱布袋不用。粳米,汤汁放入锅内,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每日两次,作早、晚餐食用,利水消肿明显。莱菔子主治消食除胀,降气化痰。主治食积气滞,脘腹胀满,嗳气,下痢后重,咳嗽痰多,喘促胸满。入脾、胃、肺经,能消食除胀,功效显著,有“冲墙倒壁”之称。临床习用于治疗实食、湿、积滞证。2、白茯苓粥食材:白茯苓粉15克,粳米100克。做法:粳米、茯苓粉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炖至米烂成粥。每日两次,早、晚餐食用。利尿效果较好。白茯苓利尿,解毒作用能使尿中排汞量略增加。《神农本草经》中就把它列为上品,称其“主胸胁气逆,利小便,久服能安魂养神,暖肚延年”。自古便被列为“中药八珍”之一。茯苓甘平,作用和缓,无寒热之偏,所以常用于治疗寒热虚实各种水肿。与猪苓、白术、泽泻等配伍,用于表邪不解,随经入腑之膀胱蓄水及或水肿、小便不利;与滑石、阿胶、泽泻等配伍,治疗水热互结,阴虚小便不利之水肿;与附子、生姜同用于治疗脾肾阳虚水肿症。茯苓能健脾补中,善渗泄水湿,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常与人参、白术、甘草同用于脾胃虚弱,食少纳呆,倦怠乏力等症。与桂枝、白术、甘草配伍,用于治疗痰饮之目眩心悸。3、莱菔子山楂红枣汤食材:莱菔子10克,山楂50克,红枣100克。做法:将莱菔子用小纱布袋装好,红枣,山楂去核、洗净一同放入锅内煮熟即可食用。每日两次,早、晚餐服用。具有利尿、补血、消食作用。莱菔子能治疗人体血清胆固醇升高、防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提示在治疗冠心病方面也可能有一定作用. ... ... ■心力衰竭的症状 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心脏的肌肉不能有效地将血液从心脏排出,而引起全身各个器官的缺血、淤血以及器官功能失调,这就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原因是心肌本身的病变,例如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时,心脏有一部分肌肉坏死,不能收缩,此时心脏就失去了“供血”的功能。其他的疾病,如长期的高血压、心肌炎、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可以最终引起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最典型的表现是活动后心慌、气短。正常人走3-5层楼梯,会感到心跳加快,有些气喘,休息一会儿就没事了。但是心力衰竭的病人就不是这样。走几层楼梯后就感到严重气急,心脏像要从嗓子眼儿跳出来,而且即使休息20-30分钟,仍感到气急、呼吸困难,甚至心跳越来越快。病情加重者走平路都气急,医学上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 有的心力衰竭病人晚上睡觉时会突然憋醒,觉得气不够用,呼吸困难,需要马上坐起来,大口喘气,才会逐渐地好转。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严重的病人需要整

心脏康复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研究

心脏康复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18-11-02T11:33:26.23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5期作者:朱筱婧[导读] 结论:心脏康复治疗心力衰竭,有助于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心脏康复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12月-2016年11月为时间段,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78例心力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心脏康复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心肺功能。结果:对比心功能分级,治疗后Ⅰ、Ⅱ级所占比例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6MWT、BNP水平,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对比心肺运动试验各指标,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脏康复治疗心力衰竭,有助于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心脏康复治疗;心力衰竭;运动心肺功能;影响 心力衰竭,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其中,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是常见的诱发因素。目前,心力衰竭以常规治疗为主,虽然可控制病情,缓解临床症状,但在改善心肺功能方面,效果并不显著[1]。因此,临床医师开始致力于对心力衰竭心脏康复治疗的研究。基于此,为分析心脏康复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本院以78例心力衰竭患者为对象,均给予心脏康复治疗,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1月为时间段内本院收治的78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43例男性,35例女性,60-79岁为年龄区间,(71.4±5.92)岁为平均年龄。所有患者均符合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有相关的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本次研究的78例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例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以及洋地黄类等。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给予吸氧、维持电解质平衡等治疗,指导日常饮食,强化心理干预,叮嘱患者合理用药。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心脏康复治疗。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定期组织患者观看六字诀、五禽戏、易筋经等视频,介绍运动训练对康复的重要性,引导患者积极配合康复治疗。训练期间,要求患者各个动作到位,每日下午,结束治疗后,便进行练习。训练时,强度坚持由小到大的基本原则,避免因过度运动出现不适感,一次性锻炼时间不得过长。运动期间,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呼吸困难、疼痛等症状,需马上停止,并给予对症处理。出院后,嘱咐家属陪同锻炼。每周,专业护士电话随访1次,指导患者训练,叮嘱患者坚持,若出现异常现象,需立即咨询。 1.3观察指标 (1)心功能分级:严格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相关标准,对心功能进行分级,包括Ⅰ、Ⅱ、Ⅲ、Ⅳ。(2)6min 步行距离(6MWT)与BNP(血浆脑钠肽):待患者病情稳定后,以30m平直走廊为准,要求患者尽快步行,观察患者气促、胸痛等状况,监测6MWT水平。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冒冷汗等现象,需终止试验。另外,采用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抗凝管,采集5ml外周静脉血,通过荧光免疫法,检测BNP水平。(3)心肺运动试验:实验过程中,主要涉及的指标有最大摄氧量相对值(V02 max/kg)、最大氧脉搏(V02 max/HR)以及代谢当量(METs)。 1.4统计学方法 在EXCEL表格中,录入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用百分比(%),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予以卡方(χ2)检查,用(x±s)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予以t检查,其中,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2.1心功能分级 对比心功能分级,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对比 2.3心肺运动试验指标 对比心肺运动试验各指标,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