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阅读方法

小学三年阅读方法
小学三年阅读方法

表达力不足的具体表现:

表达力不足,有许多具体的表现。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

一,表达不清楚。

二,表达不完整。

三,表达不准确。

四,表达不流畅。

五,表达不具体。

六,表达不生动。

借用工具的口述法首先,我要说明,我这儿所谓的表达力是指小学生在作文中体现的书面表达能力,而不是口头表达力。书面表达力与口头表达力当然有关系,而且大多情况下关系很大。但毕竟两者是不一样的。有的人书面表达能力很强,但说起话来结结巴巴,或者辞不达意,不知所云。也有的人相反,口头表达能力很不错,但要他用文字写出来,就下毛艰涩,困难重重,或者语言平淡,味同嚼蜡,还有的泛泛而谈,像流水账,或者点到即止,不会具体描写。

假如是前者,那就说明他的作文还不错,只是口才不佳,或者有心理障碍,需要做一点专门训练;假如是后者,那倒也容易解决。我在这儿提供一个方法,可以比较快速地改变局面。

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大多家庭的经济条件也好多了,找到一个可以录音的设备应该不成问题。不管你是录音机、复读机,还是MP3、MP4,只要能够录音就行。我们可以让孩子先构思一下,打一下腹稿,然后用正常的语速把“作文”说出来,录音设备把孩子的话录下来。然后播放录音,让孩子用毛记下来,再让孩子做适当补充、修改,就是一篇很精彩的作文了。

也许一开始有点麻烦,但我们主要是为了解决文字表达不太好的问题,缩小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的差距,并非需要长远如此。如此操作几篇之后,孩子的书面表达能力会有显著提升。届时,就不必如此大费周折了。

这个方法,曾经是我为幼儿园孩子和小学一年级孩子提供的“口述法”。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多少文字,无法进行书面写作。现在,我把它拿来,解决那些口头表达能力远远胜过书面表达能力的孩子的作文问题。有需要者可以一试,或许挺有效果。

多看书刋,有选择,讲方法。

提高文字表达力的方法很多。但最最重要的方法无疑是多看:多看书,多看报刋。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看书、看报刋也是很讲方法的。一是看什么,二是怎么看。毕竟我们用来阅读的时间有限,如今的孩子不可能让他们像我们那个时代那样,只要有书看就行,多多益善。所谓开卷有益是有条件限制的。它说明的是看书比不看书有益。但同样看书,我们就需要考虑如何才更有效率。我们要教会孩子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最大的效果。于是,选择看什么样的书刋就成为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途径。

比如说看书,就提高表达力而言,最好是多看一些文学名著,尤其是多看一些优秀的散文。虽然你看科普书也能提高表达力,但相对而言,总是不及看文学书来得更有效。

而就文学书而言,我特别推荐这几方面的书:(1)已经公认的外国小说名著和优秀散文随笔。(2)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原著。(3)中国古典散文,如《古文观止》之类。(4)中国现当代名家的散文。(5)金庸小说。有的家长怕孩子喜欢上金庸的书,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我认为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一方面,如今的娱乐方式太多了,新一代孩子不太可能被一种纸质阅读彻底迷住;另一方面,金庸的书还是比较干净的,不太有负面影响。假如一个孩子真的喜欢看金庸的书,甚至被它们迷住了,经常沉浸在阅读金庸小说的快乐之中,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个孩子的作文一定不会差,他的文字水平、表达能力也一定不会差。更可贵的是,他一定对语言文字有一种敏感、对文字创作有一种欲望和冲动。

同理,报刋也应该有所选择,一般可读《读者》、《南方周末》等,以及当地晚报的文学版面。

有了正确、科学的选择之后,讲究阅读方法就成为头等大事。

我经常听到家长的牢骚:我家孩子看书倒挺喜欢的,速度也挺快的,但就是没有效果,作文照样写不好。

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原因肯定不止一种,但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他们只注意书的好看,关注书的故事情节,而不注意书的文和意。即他们往往不关心一本书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和思想感情,又是采用什么样的文字和方式来表达的。所以,他们看得有趣,却没有多少实际收获。

针对这个情况,我建议,我们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看书的一些基本方法,例如:要边看边思考,领会读者的主要意图;了解一本书的主要特色和文字特点;注意一些精彩段落和词句,有的多读两遍,有的做些摘抄,有的做上标记以便回头复读;学会快速阅读和精读相结合;一本书看完了能够向别人介绍这本书值得阅读的主要地方和原因,等等。

具体做时又要讲究灵活变通。例如摘抄,有的家长、老师一味要求孩子摘抄好词好句,结果使孩子丧失了阅读的兴趣,变成为摘抄而摘抄。有的干脆买一本好词好句的书来摘抄,根本不知这些所谓的好词好句来自何方。有的孩子为了不断摘抄,把阅读变得支离破碎,没有了阅读的趣味,也没有了阅读的效果。所以,我明确反对我们要求孩子一边看书一边摘抄的方式,而应该采取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式,比方说,看到好的段落和词句时,可以慢下速度来阅读,也可以多读两遍,或者做上标记(借来的书可夹上一枚书签之类)。至于摘抄,不一定要求每本书都摘抄,或者可以看书到一定时候集中起来摘抄。即使摘抄,也不宜摘抄太多,而应该有选择,摘抄真正的好东西。

总之,培养孩子积累好词佳句的兴趣和习惯,教会孩子积累的科学方法,让孩子真正领悟作品的妙处,提升写作的热情,才是我们引导孩子阅读的重点。

多读和多背好诗佳文

提高孩子的表达力,除了要引导孩子多看书刋之外,还要引导孩子多朗读,多背诵。

好文章,好诗词,单是多看不够,还必须多读,多背诵。为什么?

最大的原因是,有的诗文只有读出来,背出来,才能好好感受其美感,领悟其奥妙。通过读、背,可以培养语感;从而滋养孩子对文学的兴趣爱好。

其次,好诗佳文往往在语言上有独到之处,需要我们反复朗读,甚至熟读成诵,才能私有化,成为“我”的东西。也就是说,多读和背诵,能够更好地实现转化,为我所用。

读什么?背什么?

笼统地说,就是多读多背一些好诗词、好文章。具体地说,应该包括:

一,我国优秀的古典诗词。

二,我国古代的优美散文。

三,中外优秀的现当代散文。

四,语文书中的好课文。

五,好的歌词、演讲稿等。

六,好书好文的片断,诗词中的佳句。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语文书中的一些好课文,要让孩子多读,最好能背诵。因为语文书中的课文往往是经过严格选择的,又是比较适合学生的。虽然其中也有比较一般的文章,甚至有虚假的、不太好的文章,但毕竟属于个别。而我们又是选择其中最优秀的文章,无疑是含金量相当高的。所以,很有必要多读几遍,甚至能够背诵。

在语文书中学过的课文,对于孩子来说,有一种强烈的亲切感和信任感,在生活中特别容易引起共鸣。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孩子眼睛放光地说:这是我们语文书中学过的!他会表现出一种认同,一种愉悦,一种激动。

比如说,我在教孩子们写花的时候,就要求他们好好观察花的颜色和形态。然后在作文中加以具体描写。当我讲到花的形态时,有好多同学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他们学过的课文《荷花》中的句子,马上高声背诵起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马上要破裂似的。我们只要稍加引导,他们就能模仿着写出很优美的句子来。

我在教学中多次碰到这样的情景:一涉及到与他们学过的课文有关的内容,他们就会兴奋得叽叽嘎嘎说个没完。上一周上游玩作文课时,某个内容引发了两个孩子的热情,他们随即背诵起他们认为有关的课文来,背了个没完没了,以致我不得不干预:好了,好了!等会再背,现在我们继续讲课。

在西溪花朝节时,有一位男生在描写花朝节上的鲁冰花时,情不自禁在想起了他们在语文书中学过的《桂林山水》中描写漓江水的句子,稍加变通,就

出现了一段很优美的文字:鲁冰花真高啊,亭亭玉立,与其他花一比,显得鹤立鸡群,就像蚂蚁的炮塔。鲁冰花真巧啊,有的像一座精致的宝塔,高耸入云;有的像一串正在燃放的鞭炮,迎接佳节的到来。鲁冰花真奇啊,它的花瓣就像千百只眼睛,正在悄悄注视着人们;又像无数闪闪发光的泪珠,默默诉说着什么,我的耳边仿佛响起了那凄美动人的歌声:“夜夜想起妈妈的话,闪闪的泪光鲁冰花。”鲁冰花真艳啊,色彩丰富,有红色的,有粉色的,有紫色的,有白色的,还有白里透红的,鲜艳夺目,让人心动。

这样的情景多么让人激动啊!

假如他们不会背,或者读得不熟,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吗?

留心观察,真情体验。

要写好作文,想表达得好,注意观察和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不论写人,状物,还是写景,甚至记事,都离不开细心观察。观察好,观察细,是写好作文的一个基本条件,也是一种重要手段。

作为小学生,生活的阅历相对不多,体验较少,所以,就需要在合适的条件下去仔细观察,切身感受。

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看,还要用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扩大观察范围,甚至还要多思考,多想象。六觉法和想象法,是我在作文课上首先传授给孩子们的最重要的两个观察方法。它使我们的思路和内容一下子开阔许多,也会因此精彩许多,生动许多。

当然,观察的方法还有许多,不同的观察对象也有不同的观察方法。所以,每堂作文课上,我都会引导孩子掌握一些不同类型作文的观察方法。

但许多同学都不重视观察。在游玩时,在要求他们观察时,有的同学不以为然,不太当回事,然后当要正式写作时,就发现自己观察得不够细,有的内容表达不出来。有的同学甚至会要求:老师,我刚才没有看清楚,让我再去看一看吧?也有同学会问我:老师,刚才我没有看仔细,那个……那个什么怎么写啊?上一周到白堤观察桃红柳绿等风景,在写作时,有一个学生就反复问我这样的问题好多次。我说:你看,你刚才不仔细观察,现在不好写了吧?你现在来问我,假如这是考试呢,能够问吗?

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当然很有限。经常有人会这样说:每天从家到学校,两点一线,没有多少生活体验和生活内容啊!这是事实。但是,就算是这样,也还是有许多的内容啊!在家里发生的,路上所见所闻,校园里、班级里发生的,包括想象的、思考的,都是观察对象和体验内容啊!我们要有敏锐的感觉,要用心用真情去体验,去感悟。

从另一方面来说,正是因为考虑到了小学生生活体验太少,我就特意推出了游玩作文,让孩子们增加生活体验,扩大见识范围。游玩本身就是很好的体验,也是孩子们喜欢的体验方式。游玩,既让孩子们开心,放开心怀,又让孩子们得到更多、更真情的生活体验。有了这样的体验,写作起来就会觉得有内容,有感受,而且感觉写作起来不会再那么困难,表达起来更有的放矢,游刃有余。这正是游玩作文的优势。

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当事人要认真观察、真情体验。而不能一味地疯玩,没有规则。毕竟,我们的玩是为观察和体验创造条件,最后的目的还是要写好作文。

有意识积累

同样看书,同样体验和观察,有没有主动性和积极的态度,效果是大不一样的。要提高表达能力,必须发挥主动性,有意识地注意积累,并进行积极的表达训练。

例如,我们在看一本书时,如果仅仅是为了看好看,看故事情节,那么你也就只是大概了解了这本书的故事和内容,至于它的文字表达、艺术手法、结构层次等,你还是很模糊的,甚至一点感觉都没有,类似于视而不见。我们只有有意识地去思考,去注意,去分析,才能让我们对它有更多的感悟、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引起我们内心的共鸣,进而产生学习、模仿、借鉴的欲望,并有所行动。

比方说,一个好词汇,你看到了,不注意积累者就熟视无睹地过去了,几乎没有留下一点印象。假如你有意识地去关注,注意积累,你就会很敏感,看到好词好句,就会心中有动,从而特别留意,你就会多看一遍,或者画一道红线,甚至做一点摘抄,这样它就会在你心里留下痕迹,留下印记。即使暂时忘记了,到时候它又会突然复活。这样的积累多了,我们脑子里的词汇就丰富了,表达时就可信手捡来,为我所用。

好句、好段的道理同此。

不仅在阅读时要有意识地积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注意有意识地积累。比如在马路上看到听到一个好词语、好句子、好想法,在电视、报纸上发现值得积累的东西,甚至早上一觉醒来,还依稀记得昨晚的梦境很有趣、很有故事性,是艺术创作的好材料,我们都应该及时记录下来。一些在文学创作上有成就的作家,一些作文写得出色的同学,他们往往都有一个随身携带的摘抄本。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我给家长们介绍过一个方法,每次外出游玩前,我们都要引导孩子做一点准备工作——到网上、书上寻找有关资料,在游玩时对照比较、交流讨论,既增加游玩的趣味性,又是一个知识、语言的积累过程,并为写作文和日记直接起到作用。如此慢慢养成习惯,同时成为一种能力。于是积少成多,我们的素材越来越丰富,我们的词汇越来越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越来越强大。

我们要做主动积累的有心人。

修改,对照,感悟。

要提高作文的表达能力,修改是一个很实用、很高效的方法。

修改分为两种:一是作者自己对作文的修改,二是别人对作文的修改。

作为成人,尤其作为作家,自己对作品的修改至关重要。古人有“三分文章七分修改”的说法。而我们小学生自己对作文的修改往往处于无能为力的阶段,不知如何修改。有的虽然改了,但往往是不痛不痒,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改变,只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改动,例如换个词语啦,改个标点啦,等等。所以,孩子们需要学习如何修改文章。

对于提高表达力来说,真正有价值的修改还是来自于外界。比如说请作文能力比自己强的同学修改,比自己年级高的同学、亲戚(堂哥、表姐之类)修改,由懂得一些作文基本方法的家长修改,还有就是老师修改。

老师的修改往往是最有效的。但孩子的任课老师往往没有条件来帮他精细修改。据我所知,大部分老师是既不具体传授作文方法,也不对孩子的作文作具体修改的,能够多写两句评语已经很不错了。但我也见过对学生作文修改比较认真,修改和点评比较多的老师。我见到时就深感惊讶:还有这样的老师!我还特别跟家长说了:这太难得了!这样的老师的确是凤毛麟角呀!

另外就是辅导老师、家教老师、作文培训老师的修改。他们可以做到比较精细的修改。但也要看他们有没有这个兴趣和习惯。

请高手修改作文是最佳的。但修改之后,孩子对修改的认真阅读、对照、体会、感悟才是更重要的。没有这一步,那么老师的修改都是无效劳动。

我对修改作文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可以说,精改作文是我的一大特色。对低年级的作文,一般我会花一个小时左右来修改一篇;对于四年级以上的作文,我则要花两个小时左右来修改一篇。对于复杂的、基础实在太差的作文,远远超过两个小时。有时候为了鼓励孩子,我将他们的习作发到网上,那就更费时间了。

我明确要求孩子要认真阅读我修改过的地方,好好体会,规定至少认真读三遍。而且要一边读一边思考。我也经常要求家长协助孩子,督促孩子去好好阅读体会老师的修改。一般来说,家长可以问孩子这样几个问题:老师为什么要这样修改和增补?修改之后与原作有何不同?好处在哪儿?我以后应该怎么像老师那样写作?

也就是说,老师修改之后,孩子必须认真阅读修改之处,对照比较,揣摩领悟,模仿学习。从而把老师的变为自己的(私有化),真正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我强调:这样认真阅读体会一篇老师修改过的作文,远远胜过自己平时写作三四篇作文。

为什么?道理很简单:你多写两篇作文虽然也有好处,但如果没有人指点、修改的话,你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明显的变化,你的进步是极其缓慢的。你的思维、你的语言、你的表达方式等,都是差不多的。只有通过别人的指点、修改,你才会有所感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在哪儿,应该如何改变。老师帮助修改的地方往往是你有毛病的地方,是你最欠缺的地方,也是最需要改变和提高的地方。这些地方的问题解决了,你的作文就大变样了,可以一下提高一个档次甚至两个档次。

需要修改的作文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你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儿,所以你也就无法自己修改,只有请老师指点、修改;另一种是你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但不知道如何解决和改变,这也要求助于老师。我的精改就是要解决孩子的这些困难。

是否认真阅读体会我的修改,直接决定孩子们的进步速度和进步幅度。我甚至打过这样一个比方:假如参加我的作文班可以取得十分进步,那么认真体会老师的修改要占到6分,甚至7分。其他才点到4分或者3分。认真阅读、体会老师修改的同学肯定比那些基本不去看老师修改的同学进步要快得多、大得多。

我也碰到过完全不看我修改的学生。这是最令我伤心的。我对他们说:一方面你是对老师的不尊重,老师花那么多时间辛辛苦苦帮你修改,你竟然看也不看一下,老师就是白辛苦了;更重要是另一方面,你的进步就会很受影响,本来可以进步七八分的,现在你只能进步两三分了,这不是太遗憾了么!

修改,精改,是我的一个法宝。它在提高孩子写作水平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提升孩子表达能力方面,真的功不可没。所以,我才会不惜成本。希望孩子们好好体恤并利用之。

如何表达得清楚、流畅又具体、生动呢?

什么叫表达清楚、准确和完整呢?

我经常带学生去吴山花鸟城观察小动物。有不少同学在写作时,往往只写去花鸟城(或者花鸟市场)玩。他不具体地说是哪个花鸟城。这就是表达不清楚,表达不准确,当然也是表达不完整。我强调,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必须说具体,说清楚,是吴山花鸟城。杭州的花鸟市场可不止一个呵!

另外,我交待,虽然既可写是吴山花鸟城,也可写是吴山花鸟市场,但最好还是写吴山花鸟城,因为“花鸟城”比“花鸟市场”更具美感。

同理,有同学写:今天,我们去青少年宫游玩,也往往不具体说是哪个青少年宫。我强调,要说清楚是西湖边的青少年宫,或者说是市青少年宫。因为杭州的少年宫有许多个哟。

表达不流畅,往往是指语言上的,属于语言的基本功还不扎实。例如语句不通,有语病,等等。也包括语言太啰嗦。还包括次序混乱,条理不清等。

表达不具体,则大多是指写得太笼统,太简单,缺少细致、详情的具体描写。于是,让人感觉太平淡,干巴巴的,没有味道。

表达不生动,跟表达不具体有密切关系。但还包括好词汇太少,语言过于口语化,想象力贫乏,不会使用合适的修辞手法等。

要提升表达力,使语言优美、作文生动,多用形容词是一个比较实用有效的方法。

形容词怎么使用?一般可在名词前面、动词后面加上一个针对性的形容词,有时还可考虑在动词后面用上形容词。这就是“的”、“地”、“得”的使用。

比这更高级的方法则是巧妙地用上一些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等。

最近我读了一本作文书,其中就有这方面的例子,很有说服力。例如:

1,一头动物拉着一车植物。(表达不清,不准确。)

2,一匹马拉着一车麦子。(表达已经清楚了,但太平淡,缺少具体描写。)

3,一匹白马拉着一车金黄色的麦子。(在两个名词前加了形容词,表达就显得要具体一点、生动一点了。)

4,一匹白色的老马像一个弯腰弓背骨瘦如柴的老人,低着头艰辛地拉着一车金黄色的沉甸甸的麦子,在夕阳的余辉中一步一步走向前方。(这一句显然生动多了,因为它既在名字前、动词前加了多个形容词,又使用了一个很贴切的比喻,而且有了一个极具感染力的具体描写:在夕阳的余辉中一步一步走向前方。)

这第四句已经是很精彩的描写了。但通过一定方法,还可以使它更别致、更美妙。

诗人臧克家曾经写过一首《老马》的诗,很有意思:

总得让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前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这首诗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对老马的形象和行为进行了具体的描绘,加上丰富的想象,又溶入了真挚的感情,使诗歌生动形象,充满魅力,深深地感染了读者。

细节描写是使作文表达具体生动的有效手法

细节描写既能改善无话可说,作文写不长的情形;又能解决作文像流水账,没有重点、没有中心的问题;还能使作文变得描写具体、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它是写好作文的最有效手段,也是使作文表达具体生动的有效手法。

所以,我在作文课里一直非常重视引导孩子注意细节描写,特别是在作文

课进入中段后,细节描写更是提高到一个特殊的位置,教和引结合,对孩子们进行强化训练。当然,作为低年级的孩子,细节描写的确是很有难度的。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学习过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当然也没有过切身的体验和实践,几乎都是从0开始。所以,我会讲得很细,举例、示范,反复提醒,不断训练。

细节描写,应该注意以下几条:

1、细节描写要细。

2、细节描写要真。

3、细节描写要有情。

4、细节描写要有序。

5、细节描写要围绕目标。

6、细节描写要有选择。

但是,这只是理论性的说法。我们不能跟孩子直接讲这些大道理,一是他们听不懂,二是他们学不会,三是他们没兴趣,甚至会很恐惧。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实例,让孩子们很自然地实践这种理论,体验这种理论,感悟这种理论。然后在一定时候,略加点拨、提醒,让大家恍然大悟,于是,大家就不学而会了。

我曾经带学生去西溪花朝节,重点就是学习细节描写,效果相当不错。有多位同学写出了让人眼睛一亮的好文章。请看一位四年级女生关于杜鹃花的一段细节描写:

穿过缤纷的绿堤,赏过各色名花奇葩,也见到了许多平日常见的普通花,什么月季、百合、天竺葵、康乃馨等等。在这所有的普通花中,唯有一种花是普通而不凡的,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那就是杜鹃花。除了一路上有一些零星的杜鹃之外,更有几处集中的杜鹃花专区。杜鹃花也有那么多的花色,有紫红色的,有粉红色的,有玫瑰红色的,还有白色的、黄色的……满树的花朵,密密麻麻。有好几棵都是上百年的老树。据说最老的一棵已有300多年树龄,上面生长着10万朵花呢。远远望去,宛如五彩云霞。走在花丛中,颇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悠悠的感觉。有诗曰:“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这山花不就是杜鹃花嘛!杜鹃花比锦还美呢。再细看那花瓣,是椭圆形的,有的花瓣上还有许多深色的小斑点。花蕊呢,细细长长的,顶上有一个小圆球,就像细长的脖子上顶着一个小脑袋。它们挨挨挤挤地聚在一起,好像在开什么秘密会议。噢,我知道了,它们准是在商量,要把自己的美丽尽情展示,奉献给前来赏花的游人……

我发过一篇专门论述细节描写的帖子,叫《学会细节描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可以参见。

关于杜鹃花的一段细节描写好在哪儿?

穿过缤纷的绿堤,赏过各色名花奇葩,也见到了许多平日常见的普通花,什么月季、百合、天竺葵、康乃馨等等。在这所有的普通花中,唯有一种花是普通而不凡的,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那就是杜鹃花。除了一路上有一些零星的杜鹃之外,更有几处集中的杜鹃花专区。杜鹃花也有那么多的花色,有紫红色的,有粉红色的,有玫瑰红色的,还有白色的、黄色的……满树的花朵,密密麻麻。有好几棵都是上百年的老树。据说最老的一棵已有300多年树龄,上面生长着10万朵花呢。远远望去,宛如五彩云霞。走在花丛中,颇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悠悠的感觉。有诗曰:“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这山花不就是杜鹃花嘛!杜鹃花比锦还美呢。再细看那花瓣,是椭圆形的,有的花瓣上还有许多深色的小斑点。花蕊呢,细细长长的,顶上有一个小圆球,就像细长的脖子上顶着一个小脑袋。它们挨挨挤挤地聚在一起,好像在开什么秘密会议。噢,我知道了,它们准是在商量,要把自己的美丽尽情展示,奉献给前来赏花的游人……

这一段细节描写好在哪儿呢?

首先是语言通畅,活泼,幽默,好词语多,会用恰当的形容词。

其次是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拟人、反问、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使描写变得非常生动。

第三,条理清晰,描写具体、细腻,注意点面结合,想象丰富,并融入了作者的感情,情景交融,既自然又感人。

细节描写的一些训练方法

最近看报发现,蒋军晶老师在作文公益讲座中为作文困难户提供的十大独门绝技中,就有几个方法是针对细节描写的。我现在借花献佛,介绍给各位:

用具体描写代替成语

将老师称此法为“就是不用成语”。将老师说:当作文中只会按照套路使用成语时,文章细节就没了,还不如让孩子老老实实把自己看到的感受都写出来。什么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桃红柳绿、炯炯有神、心旷神怡……这些被用烂的成语还是少出现为妙。如,写春天别用“风和日丽”,而是这样写:

风儿拂过林梢,原本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漪,湖边的柳树轻摇着身姿,我也忍不住张开双臂,任风抚过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

想办法用具体的句子替换掉别人用滥的成语,解决孩子作文写不长写不细的问题。

(说明:这的确是训练细节描写的好方法。但是,凡事不能绝对。有时候使用成语还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成语用得好,可以使文章更精练、更优美、更有内涵。我们不能一概反对使用成语。将老师说的只是作为一个训练细节描写的一个方法。)

用具体描写取代“很”、“非常”等副词

将老师说:对于文章写不长的孩子来说,可用另一个训练方法,遇到“很”和“非常”时好好想一想,不要轻易用这两个词,而是用具体描写来取代。比如写“很热”,不说很热,而是这样写:

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树叶低垂,毫无生气……

(说明:这也是训练细节描写的好方法。但是,该用副词时还是要使用,只是有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这种具体描写来取代副词,使语句更长、描写更具体,文章更生动。这还是要看具体情况,看是否有必要。)

连用多个动词

由于生活阅历,孩子写不出一波三折的内容,那就让孩子学会一波三折地使用动词。例如写一场乒乓球比赛,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他发了一个旋转球,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学会使用动词技巧后,可以修改成这样:

只见他高高地将球抛起,眼睛死死盯着,球接触球板的一瞬间,他手腕轻轻一抖,脚一跺,球高速旋转着,向这边飞来,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一个动词转瞬变成六七个,文字即刻灵动丰富起来。

(说明:多用动词,准确使用动词,的确能使语言更活跃,文章更生动有灵气。但使用动词必须与整个过程的细节描写结合起来,要准确、妥帖,不能为了用动词而用动词。)

用大笔墨描写一秒钟内发生的事

在一秒钟内发生的事,我们有意地用几百个字来描写。例如,关于破校运会跳高纪录瞬间的描写本来只有几十个字:“只见某某纵身一跃,一下子飞过横杆,新的校运会纪录诞生了。”通过多用动词,我们可以把它写成数百个字,如何助跑、起跳、翻越、落地,加上联想:往届运动会有人挑战失败,平时如何一次次练习,等等。还可以加上细节来充实,起跳前如何与同学进行眼神交流,成功后同学如何向他祝贺……

(说明:这个方法与前面的连用动词法有很有关系。实际上,它也是把动作细化,多用合适的动词。这有点类似于我们武术中的动作分解,或者电影中的动作分解镜头。也是我作文课中强调的多角度描写。)

加形容词,是最容易学习的提高表达力方式。

前面讲到,在名词前面,在动词前面,或者在动词后面,加上恰当的形容词,就能使表达变得具体、准确、

生动。这一招是立竿见影的。它最适合低年级孩子使用;至于高年级,当然也可以使用,但应该提出更高要求,那就是最好能结合适当的修辞手法。

举例而言,我带学生去吴山花鸟城观察小动物。写作时,有的同学写《可

爱的小仓鼠》,这样开头:

今天,春光明媚,我与同学一起去吴山花鸟城看小动物。这里的小动物真多啊,有鹦鹉,有松鼠,还有仓鼠,而我最喜欢仓鼠了。

接下来就开始描写仓鼠。

这一段描写,作为低年级同学来说,已经算是不错。虽然有套话的痕迹,但语句通顺,表达清楚,也比较简练,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还有天气,而且使用了衬托的方式,还自然地融入了作者的感情。但是,具体分析一下,我们发现,这段话有三个不足:

一,列举的小动物不够有代表性。

举三种小动物是可以的。一般来说,列举动物,也就举三四种而已。但是,我们所举动物最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何有代表性?如果是举三种动物,最简单的方式是飞禽、走兽和鱼类各举一种;如果四种以上,也应该是在三类动物各举一种之外,最加上一两种比较有特点的动物。但是,这位同学举列的动物只有飞禽和走兽,没有举到鱼类,就不是太好。而且,总共只举了三种动物,鼠类却占了两种,也不太合适。可见,这位同学列举的三种动物没有选择好,缺乏代表性。

二,列举的动物与重点描写的动物重叠。

一般来说,如果我们重点描写的是仓鼠,那么,在列举时就不要把仓鼠再说进去了。不然就有重复、啰嗦之感。而这位小作者就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三,列举的动物只说名字,缺乏具体描绘,生动性不足。

小作者在列举动物时,只说了鹦鹉、松鼠、仓鼠这三种动物的名字,没有具体描绘一下这三种动物的鲜明特色,给人以简单、草率之感,也使文章显得平淡,没有生动性。假如加上几个形容词,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例如在鹦鹉这个名字前加上“五彩斑斓”,在松鼠这个名字前加上“活泼可爱”,在仓鼠这个名字前加上“小巧玲珑”,你再读一读,是否感觉要好许多?如果能同时解决列举不够有代表性、前后重叠等问题,那么,这段文字就更出彩了。比如说,我们把它改为:

今天,春光明媚,我与同学一起去吴山花鸟城看小动物。这里的小动物真多啊,有五彩斑斓的鹦鹉,有活泼可爱的松鼠,还有懒洋洋的乌龟,而我最喜欢小巧玲珑的仓鼠了。

两段文字相较,后者当然要比前者生动有趣得多了。这里起关键作用的就是那几个形容词。

作为低年级孩子,这样描写已经挺好了。而且,这样的描写方法很容易掌握。当然,如果想要描写得更好,更生动,更有味道,那就得用上一些诸如比喻、拟人之类的修辞手法和巧妙的表现手法了

如何为学生精改作文?

好的修改,能大大提升作文的质量,快速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表达力和作

文能力。那么,老师如何为学生的作文做精细的修改呢?

一般来说,修改作文,无非是四个字,增,删,调,换。

“增”,就是增补原来没有的词语、句子和内容描写。

“删”,就是删去原文中不必要的或者不太合适的词语、句子和描写。

“调”,就是调整次序。

“换”,就是改换词语、句子和描写。

通过增、删、调、换,使表达更准确、更清楚,更完整,更精练,更生动,使文章更好,更具质量。

我一直很重视对学生作文的修改。这也形成了林风作文的一个最大特色。它也是确保孩子们快速进步的一个重要手段。现在,我如实记录一篇三年级作文的修改案例,以便说明修改的重要性,也给需要体会的孩子提供一个样本。

游玩青少年宫

周六上午,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们去西湖边的青少年宫游玩(,)。到了大门口,我们看见一个像弯弯的天桥般的门楣,黄色的,非常醒目(具体描写,使更准确、更生动)。我环顾四周,发现左边(是)有一棵(有)生长了500多年的(枝繁叶茂的)香樟树,依然枝繁叶茂,充满活力(改为转折,更有感染力);右边(是)有一小片树林,郁郁葱葱(加上一个形容词,与前面的描写呼应)。

(春光明媚,)来少年宫游玩的(游)(前后重复,略显啰嗦)人很多。有的人在(高兴)兴高采烈(这两个形容词换一下,感觉不一样)地玩轮滑,有的人在找自己最喜欢玩得游戏(加一个“最”字,就更准确),还有的人在(急冲冲地跑去上课)在焦急地排队等候。(原文描写的人,既有到少年宫游玩的人,又有到少年宫上课的人,所以,我的旁批是:上课的人不属于游人!我把上课的人改为排队等候的人,就没有毛病了。这个排比句中的人都是属于到少年宫游玩的。当然,也可以采用另外的改法,即保留到少年宫上课的人,但把“来少年宫游玩的人”改为“来少年宫的人”。两者相较,还是前者更好。)我们也玩了很多游戏,有太空漫步,空中飞车,碰碰车,还有电子游戏。(可)我最喜欢(的是)“太空漫步”了。

太空漫步,是在高架于空中的铁轨上开车,我感觉既紧张又刺激。(这句补充很有必要,是对太空漫步游戏的扼要介绍,又是对自己玩这种游戏的总体感受的概括。也是一个必要的过渡句。相当于“总分”中的“总”。原文这里没有分段,我把它分开了。)坐在那个车子上,可以看到下面的游人,(还)可以(方歌和)自由自在地转圈,听音乐。我一坐(在)上车子(上面我),就(非常)觉得很兴奋。我与另一位三年级同学共坐一辆车,我自告奋勇地当上了“司机”,紧紧抓住了方向盘。我一会儿让车往左转,一会儿又让车向右拐。(补充上这一段,就使游戏过程的描写更具体。并且,交待了与自己一起玩的人,而不是只描写自己。同时突出了自己急不可待想把方向盘的心情,表现出“我”的贪玩、好动。)当我们转了90度的时候,就感觉这辆车要飞出去一样。虽然我们都知道车子是不会飞出去的,但我还是有点恐惧,不由得把握方向盘

的双手攥得更紧了,汗都出来了。我回头看同伴,嘿,他比我还紧张呢,双手(我和同学)紧紧(地)抓住(面前的)栏杆,(生怕掉下去,过了一会儿,我们)脸色发青,嘴里喃喃地说:“受不了啦,受不了啦……”我索性来了个360度大转弯,然后停下车子,故意拍拍胸口说:“(幸)还好没掉下去。”(这里,小作者不会具体描写的缺点暴露无遗。我为他做了较多补充。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比较快地让孩子领悟什么是具体描写,如何具体描写。另外,这段描写又照顾到了对他人的描写。我们许多同学都有这个毛病:只顾写自己如何如何,而忘记交待别人。同时,这段描写也为全篇文章有波澜起伏埋下了伏笔。)

(这里原文没有分段,是我帮他分的段)(有时看见)我们又开了一段时间,发现前面有一棵大树,(离我们的相距很近的时候觉得很像)感觉车子开过去要碰到(似得)一样,我的心里(很)有点紧张(,心要蹦出来似的)。(把“很”改为“有点”,删去“心要蹦出来似的”,使描写更真实,与前后文呼应)(这个分段的开头,我为其增补一句,作为过渡。原文在这一小段里还犯了交待不清的毛病,我也帮他作了改动。)当我们的车子有惊无险地从大树旁开过去时,我轻轻吁了口气。我的同伴呢,还伸手去碰了碰树枝,嘴里得意地吹着口哨。这时我感觉自己被同伴捉弄了。他根本不害怕,前面的举动看来是故意做出来逗我玩的。这个臭小子!(这一小段增补,既描写了小作者自己的感受、心情,又呼应前文,揭开谜底,使文章变得一波三折,增强了生动性,也使描写变得风趣幽默。)

空中轨道上行驶着各种颜色的小车。我看(见)到别人也玩得很开心(,)。有的车开得很快,(坐)在我们的车后(面的人,老是撞我们,我们就会飞出一样。)紧紧追赶,有时还会来一个“飞吻”,把我们的车子撞得一声怪叫,随后就是一阵哈哈大笑……(这里的原文也有点交待不清,而且描写很平淡。经过修改,增加一个比喻,又运用了听觉的描写,不仅使语言明了,而且大大增加了文章的活泼性和生动性。)

(我们)今天(玩了很多游戏,心里很开心。)的游玩真是太有趣了!(“心里很开心”这句话中用了两个“心”字,读起来很别扭。原文以“我们”为主体,突出“我们”很开心。我把它改为以“游玩”为主体,突出今天的游玩很有趣,与题目更默契。)

说明:

黑色()内的文字,为删去的内容。

蓝色()内的文字,为老师的说明、点评。

红字部分,为老师的修改、补充。

无中生有法

我们许多同学部感觉没有内容可写,作文写不长,好像挤牙膏一样,非常痛苦。我就教给他们一个“无中生有”的方法,既可增加内容,又能大大加强作文的生动性。

什么是无中生有法呢?简单地说,就是:本来没有这个内容,我们通过一种类似游戏的方式有意识地制造一个内容,使文章变长的同时,也增加了趣味性和生动性。

这个方法最适合描写动物。例如,为了描写乌龟,我们先有意识地拿个小棍子去逗弄它一番,使他作出各种有趣的动作。再把这些动作或者逗弄的过程写下来,就是一段很精彩的内容。或者,我们特意拿一点乌龟喜欢吃的食物去喂它,又不完全让它自由地吃,而是捉弄它一番,这个过程也一定很有趣。我们在写作时把这个特意“创造”出来的内容描写出来,就是很出彩的段子。这都是无中生有法。

我在带学生去花鸟城观察小动物时,有许多学生会选择仓鼠来重点观察,最后写的也是仓鼠。除了一般描写动物的方法之外,我还会传授他们一招无中生有的方法:让他们拿一张餐巾纸折成条,故意放到仓鼠面前,逗它们玩,仓鼠就会抓住或咬住纸条,往上爬。这时你再一提餐巾纸,就可以像钓鱼一样,把仓鼠钓起来,十分有趣。有时候还可一下“钓”起三四只仓鼠呢。我们把这个逗弄仓鼠的过程写下来,就是一段很精彩的具体描写了。

请看一位同学是如何运用无中生有法描写小仓鼠的可爱的:

老师告诉我们,把餐巾纸卷成一条,放在仓鼠面前,就可以“钓鱼”。我如法炮制,仓鼠真的“上钩”了。它看见纸条,就马上伸出前爪,紧紧抓住纸条,同时又用嘴咬住纸条,然后不断地往上爬。我把纸条一提,就把它提起来了,真像钓鱼一样,不!这叫“钓仓鼠”。你说好玩吧?

我们再来看一位二年级同学,她也能运用无中生有法把仓鼠描写得很活泼:

它们还喜欢玩纸巾。如果你给它一张餐巾纸的话,它就会扑上来用爪子紧紧抓住不放。这时,你就可以把它提起来,就像钓鱼一样。而它呢,就像荡秋千一样,在那儿荡呀荡,好好玩啊!

同样,写其他动物也可以采用此法。例如有一位同学写波斯猫,也采取了无中生有法:

我看到一位姐姐很喜欢猫。她把自己听音乐的耳机放到这只波斯猫的耳旁,这只小白猫弯着脑袋,听得可认真了。后来,我也逗它玩。我先把手指放在猫笼上面,再一点一点地抬高。我惊奇地发现小白猫渐渐地“站”了起来。我又把手指慢慢放低,它也慢慢趴了下去。其实我是用驯狗方法在与小猫玩哦。我再把手指放到笼子上,它竟然伸出前爪想来抓我。我怕被小猫抓着,立刻把手缩了回来。

你看,有了这样一段描写,是不是把小猫的活泼可爱,以及猫与人的亲密友好的关系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了?

切入角度巧妙,有助于提高表达力!

作文与作家们写的文学作品一样,提倡在构思上新颖、巧妙,注意过程的波澜起伏,结局出乎意料,从而提高表达力,深深吸引读者。而选择一个巧妙的角度切入,无疑是一个很有效的手段。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从一个小女孩的视角透视了旧北京的社会生活,很有艺术感染力。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长篇小说《我是猫》则通过一只猫的眼睛来反映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的社会现实,也很深刻。而鲁迅的《狂人日记》更是奇特,竟然以一个“狂人”(疯子)的身份来揭露旧中国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发出了震聋发聩的呐喊:封建主义吃人!由于选择的角度特殊,不仅揭示现实深刻,而且避免了一些可能引发的麻烦。

我的作文班中有一位三年级男生,曾经写过一篇名为《我是小猪好光荣》的作文,角度也很巧妙。它通过一头小猪的自我介绍和辩解,揭示了我们人类对猪等动物的不公正看法和待遇,最后也以近乎呐喊的方式发出了小猪的声音:我是小猪!我死得其所!我死得光荣!既幽默风趣,又富有艺术表达力和感染力。

欲扬先抑法

为了增强表达力,提高作文的艺术吸引力,在文章结构和故事情节方面也大有“文章”可做。其中,“欲扬先抑”法就是一招很有效的方法。

什么是欲扬先抑?就是你想褒奖某一事物,故意先贬低它,甚至谩骂它,然后再扭转过来,改变人们的感情和看法,从而达到更好地颂扬该事物的目的。

有一副很有名的对联,最能说明欲扬先抑法的效果:

柳家老母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

养个儿子去做贼,偷得蟠桃献母亲。

有一位同学写母爱,就有点与众不同。她不是直接颂扬母爱,而是故意先贬后藵,欲扬先抑。一开始就写:我讨厌妈妈,她不是一个好妈妈!这样的开头让人一惊,引起读者思考:为什么呢?并期待快点读下去。然后再写妈妈是如何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把我送到乡下的姥姥家,让我受尽思母之苦。接下来一转,交待妈妈内心的诸多无奈和痛苦,她是如何年轻守寡、独自一人艰难地赚钱来抚养我长大的;等我到了上学年龄又如何义无反顾地把我接到身边,接受城市里的优质教育。一位伟大可敬的母亲形象非常鲜明地屹立在了我们的面前。这样欲扬先抑、一波三折的描写比直接正面歌颂要有效得多,更能打动读者的心弦,具有强大的震撼力。

我看到过一篇作文,名叫《班长比我考得差》。它也巧妙地使用了欲扬先抑、一波三折的手法。先写成绩中下的自己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得了仅次于班长的第二名,而班长是“我”的同桌,于是大家都怀疑“我”是偷看了班长,各种流言蜚语像一桶冷水向我迎面扑来。后来,“我”发奋努力,要用行动证明“我”是清白的,结果有一次考试“我”虽然不理想,但同桌更惨,下课还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去。于是,流言蜚语终止了。后来我的成绩越来越好,毕业考时成为了全校的状元。这时老师才告诉我真相:那次考试,同桌是故意考砸的,为的是证明“我”的清白,提高“我”的信心。我这才恍然大悟,班长为什么比我考得差,不禁感动万分。你看,这样的描写,是不是比直接正面描写更有艺术

感染力?

一波三折法

前面已经提到一波三折法。这也是一个使故事情节曲折、生动的好方法。

我们许多学生的作文往往很平淡,情节很简单,三言两语就没了。我们有意识地设置悬念、制造波澜,安排出人意料的结局,就能使情节复杂、波澜起伏,富有传奇性和吸引力。这就是一波三折法。

我很推崇金庸的小说。所以,我在阅读导航课中专门用一堂课来上《射雕英雄传》,并以此为例介绍和探讨金庸的武侠小说。选择金庸的书,首先是他的书比较干净,虽然也有大量爱情啊、男女关系的描写,但不会太露、太脏、太俗,基本上还是适合学生阅读的。其次是语言优美,词汇丰富,很有古文遗风。第三是是很有艺术质量,不论是结构、故事情节,还是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都有独到之处。说到故事情节的曲折,金庸小说太有代表性了,那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悬念,那波澜起伏、富有变化的情节,那一个个出乎意料但又合情合理的结局,太吸引人了。这正是金庸小说能够迷住那么多人的根本原因。所以,我推荐金庸小说给小学生。只要孩子真正喜欢上了金庸的小说,我就敢保证:他的作文一定不会差。

我们小学生的作文很短,不可能像金庸小说那样设置那么多的情节和起伏。但作为一种方法,一波三折法还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前面我介绍的一篇作文中有一篇是写少年宫玩游戏的,名叫《游玩少年宫》。经过我的修改补充,实际上就是重点增添了情节,使其变得有波澜,并设置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

当我们的车子有惊无险地从大树旁开过去时,我轻轻吁了口气。我的同伴呢,还伸手去碰了碰树枝,嘴里得意地吹着口哨。这时我感觉自己被同伴捉弄了。他根本不害怕,前面的举动看来是故意做出来逗我玩的。这个臭小子!

你看,这么一改,游玩过程就复杂了,也变得更有趣了,作文也就生动多了。当然,表达力也就不同一般了。

表达力不足的具体表现

在《晒晒低年级作文》中,新发了一篇三年级男生的作文《可爱的龙猫》。由于他事先利用网络搜集资料,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最后写出了这篇很不错的状物作文。我表扬了他。但是,在这篇作文中,还是很清晰地暴露了小作者表达力不足的弱点。

可爱的龙猫

我非常喜欢小动物。来到吴山花鸟城,我一眼看中了龙猫。

龙猫大多长得肥肥的,蜷缩着趴在那儿,很像一个毛绒绒的皮球。它的耳朵大大的,卷卷的;胡子又粗又长,有黑有白;一双像黑宝石似的眼睛定定地瞪着我,好像在说:“你要干什么?”它的尾巴很长,毛绒绒的。它开心时会把尾巴卷起来。

龙猫还很调皮呢。你走近时,它们一动不动地趴在那儿,可是,当你正感到奇怪时,它却突然蹦跳起来,吓你一大跳。

听老板说,龙猫有许多近亲,比如喜欢生气的老鼠,还有可爱的小仓鼠……

龙猫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它之所以叫龙猫,并不是因为它像龙像猫。它的学名叫南美洲栗鼠,又名毛丝鼠。因为它喜欢用后脚走路,前脚拿东西吃,酷似日本宫崎俊的电影《TOTORO》中的卡通形象“龙猫”,所以被香港人称为龙猫。随后,这一叫法流行到大陆,反而取代了它的原名。

龙猫是素食动物。花鸟城的龙猫一般吃一种专门为它们制作的饲料。龙猫也是夜行动物,喜欢晚上活动、白天睡觉,怪不得我看到它们总是大白天地趴在那儿眯着眼睛睡大觉。龙猫很爱干净,经常蹲在那里,整理毛毛。它们性情温顺,犹如小宝宝一般可爱。最逗人的是,它们有自己的表情,有时候做思考状,不禁令人哑然失笑。

有一只龙猫妈妈和两只龙猫宝宝依偎在一起,很温馨。小龙猫经常拱来拱去,想钻进妈妈的怀里,妈妈大度地接纳它,还不时用一只爪子轻轻拍拍它。我看到这一幕,就觉得好感动。

龙猫,真的好可爱啊!

两段红字,是在老师的提示和要求下,由小作者自己补充修改的。

两段粉字,则是老师为他补充的。

假如没有这几段文字,那么,这篇文章又会逊色许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关于龙猫名字的一段描写,原稿就有点表达不清,而且一开始就使用了一种很俗套的写法。现将原稿照录如下:

啊,我差点忘记说了,龙猫的名字不是因为像龙像猫,而是因为TOTORO中的卡通龙猫很像南美洲栗鼠而命名的,所以被香港人称为龙猫。

这就是表达力不足的典型表现。

类似的情况还比较多。例如在写仓鼠的作文中,许多同学虽然知道仓鼠名字的由来,但写作时就是交待不清,表达不好。同样,关于宝石山为什么叫宝石山的说明中,也有许多同样表达不清。看来,名字解释有一定难度,是让许多同学暴露出表达弱点的试金石。

西溪参观花朝节,写相关作文,重在细节描写

花朝节,乃百花的生日。西溪花朝节,乃百花的盛会,杭州人的节日,欢乐的节日,更是孩子们放飞梦想的节日,是让人陶醉、让人迷恋、让人不想回家的盛会。

一年一度的西溪花朝节又开始了。今年是我第四年带学生参加了。凡参加过活动的孩子和家长普遍感到开了眼界,不虚此行。

如果您的孩子还没有参加过,可不要错过今年的花朝节呵。

这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孩子开阔思路,学习精细观察和细节描写。而细节描写,正是提高作文表达力的重要方法。

我们许多孩子写作有困难。尤其是作文写不长,或者流水账,没有重点,或者干巴巴,没有味道。他们的主要问题在于思路没有打开,又不懂得观察,不会细节描写,表达力不强。假如他学会了这几点,他的作文就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所以,即使没有全部参加我的课程,只参加这一次,对孩子的帮助也是挺大的。

周六(4月12日)、周日(4月13日)上午9:30,下午1:30,在紫荆港路和文三西路交叉口的西溪东大门入口处集合(这儿离主要展区绿堤最近),到绿堤参观花朝节,写游记,或花展特写,或状物作文。

人物描写中的表达力问题

在《四年级作文原稿,一字未改》中,我介绍到对一位四年级同学的写人作文的精细修改。他的主要问题也是表达力不足。我将那篇帖子节选部分到此:

应该说,语言问题是一个比较普遍性的问题,不过有的同学特别严重。我这儿有一位四年级学生,这个问题就特别突出。其实,这孩子挺有想法的,但就是在语言表达上问题太多,使整个作文大为逊色。真的太吃亏了!

试举一例:

在刚刚写的第二篇作文《武大郎》中,原文有一段这样的描写——

他打起快板来可有节奏了,左手摇一摇,右手摆一摆,我听了都忍不住想为他纳(呐)喊、鼓掌,就在这时,武大郎扔起一个快板,然后一伸手接住了,周围的人都在为他纳喊。

这本是一段很有趣的描写,可以成为一个亮点。最后效果怎样,就看你会不会写,语言表达的功力如何了。

我为其做了修改——

他的快板打得很好。只见他双手各拿一副快板,左手摇一摇,右手摆一摆,快板就很有节奏地响起来,一下子吸引了好多游人。我也忍不住想为他鼓掌。他还表演了“杂技”,把一副快板高高抛向天空,然后伸手稳稳地接住,赢得人们一片喝彩声。

原文中就犯了语言上交待不清(我为其补充交待:“他双手各拿一副快板”,“一下子吸引了许多游人”,“他还表演了‘杂技’”)、表达不准确(原文:“为他呐喊、鼓掌”,“周围的人都在为他呐喊”)、表达不合适或不完整(我为其删掉了前面的“可有节奏了”,又在后面增添了“快板就很有节奏地响起来”)、互相之间衔接不当(原文:“就在这时”)、语言平淡、词汇贫乏(我为其增加了“一下子吸引了好多游人”、“还表演了杂技”、“高高抛向天空”、“稳稳地接住”、“赢得一片喝彩声”等好词句)等毛病。

我在力求在尊重小作者和原文的基础上,给予恰当的修改和必要的补充,

使之剔除各种毛病,表达清晰完整,语句通顺流畅,还具有一定的生动性。说实话,这样的修改,比自己重写还要麻烦得多,困难得多。有时候,为了修改一个句子、改换一个词语(必须适合孩子),我也要思考好久。所以,我为学生修改一篇作文,低年级要花半小时至1小时,高年级要花1小时至2小时,有的远远超过2个小时。但是,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只要孩子愿意学习,家长适当配合,让孩子好好去读和体会我的修改,然后我再找机会与孩子一对一地沟通、交流,其效果是非一般方式所能比拟的。这样认真对待一篇修改稿,胜过孩子自己写三、五篇作文。

这个孩子的家长问我:作文语言的问题怎么解决?我答:解决的方法很多,例如多看好的散文、文学名著,注意摘抄、记背、积累,等等(我曾为其他学生和家长总结过十个方法)。但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是:好好阅读、理解、体味我为其修改、补充之处,既省时间,又有高效。当然,结合我一对一的引导,就更有效果了

人物描写中最具表现力的手法

写人物,如何才能运用富有表达力方式来刻画出人物的外貌、个性等特点呢?

描写人物,我们一般可以从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表情、性格、爱好、心理以及具体事例等方面来进行。但你又不能什么方面都一股脑儿往上搬,而必须有选择地有详有略地择取几个方面来描写,又要把它们互相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富有表达力的描绘。

这其中,具体描写,事例描写,细节描写等,显得特别重要。

我在网上辅导过一位广东的五年级男生。从他写的《我的堂妹》中的一些段落,就可清晰地展示出具体描写、事例描写的表现力。请看:

她爱睡懒觉,放假时经常睡到中午12点才起床,我们都叫她“懒猪”。(如果只说她爱睡懒觉,没有“放假时经常睡到中午12点才起床”的具体描写,就会让人觉得说服力不强。有了这一句具体描写,再加上一个外号描写,人物爱睡懒觉的特点就比较好地刻画出来了,形象也就生动起来了。)

她吃饭很慢,吃一顿饭要半个多小时,最慢时要吃近一个钟头。而且她吃得很少,每次半碗饭都不到。所以,她长得瘦瘦的,尤其一双手,简直像鸡爪。(表现人物吃饭慢,同样也用了具体描写。加上交待她吃得少,再通过人长得瘦,一双手像鸡爪的比喻,就很有表现力了。)

她个子小小的,一张脸就更小了,但两只眼睛却很大,有校徽那么大。她的头发黑黑的,剪得短短的。她很喜欢笑,但是很少大笑。(比较集中的外貌描写,结合一句表情和个性的描写,使人物变得更具象、更立体了。尤其是通过一个贴切而富有生活气息的比喻,使人物形象格外鲜明。原本他描写堂妹的眼睛是说几厘米的,我引导他说:不要用抽象的数字,而要选用具体、实在又形象的物体做比喻。结果,他选取了能表现学生特点的校徽,就一下子提升了表达力,使描写变得新鲜而灵动了。)

学校规定,不论男生、女生,上学时都要穿校服。堂妹很爱臭美,特别喜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在小学语文能力考试中,如果不考作文,你就会发现,阅读理解题型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如何让所占分值比较多的阅读理解,成为考试中的拉分王?你以为是刷题?多看阅读吗?甚至还有语文专家研究出了阅读理解的解题公式,像做数学题一样,回答阅读理解,套用公式就能得分。 对于低年级语文考试中,基础知识点所占的比重很大,阅读、写话只有40%左右的分值。到了三年级,随着语文能力的提高,基础知识所占分值比例只有35%,那么阅读理解、作文将占到65%以上。光靠巩固语文知识点,已经不能为语文能力考试带来拉分了,所以阅读理解题型考察的重视语文表达和内容理解。那么怎样做好阅读理解呢? 1、抓紧时间,提高阅读速度 越到小学高年级,阅读理解的题材也会多样化,还有文言文阅读。所以,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阅读的速度就很关键。很多孩子读一篇800字的文字,能看半个小时。语文考试的时候,时间都耽误在阅读理解题型上,并且正确率还很低。如何提高阅读理解的阅读速度呢?这就是阅读方法。 考试的时候,时间紧迫,加上情绪紧张,怎么能在最短的时间把阅读

理解看懂呢?首先,快速看一遍文章,了解大概的内容。其次,根据题目再阅读内容,找出答案。最后,根据题目要求,只看重点段落,前后句子,再核对答案。在平时的日常阅读训练中,一定要重视阅读的速度。 2、不会也不要瞎写 很多学生,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遇到不会写的,分析不出来的,就瞎写瞎选。选择题可能还有25%的正确率,瞎写就没有了,导致失分严重。在语文考试中,这也是很常见的考试行为。为什么会这样?那是因为在平时的练习中,很多同学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遇到不会的题,急于翻看正确答案。答案怎么写的,学生就跟着写。缺乏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而且思维逻辑方式被答案禁锢了。在遇到同样解析的阅读理解题时,仍然不会做,考试也没有正确答案给你参考,就只能瞎写瞎编了。 有的孩子,其实不是不会解题,而是题目都没认真读懂。就着急去看选项答案,问答题是答非所问,根本不理解答题规则和出题目的,也就是凭感觉瞎答。这样的语文学习方法,只能在考试中大量失分。只有在平时的语文训练中,认真对待每一道题,锻炼自己独立分析的能力,了解出题的目的,就知道考察的知识点,也就不会瞎写了。 3、学会组织语言,也就是答题的方法 我们有的孩子在考试中,其实心里都能明白,就是在做题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写。语文老师认为,这样的学生,其实是没有很好地掌握

最实用的小学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含18个题型)

最实用的小学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含18个题型) 一、做阅读理解的三个步骤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速的浏览一下整篇文章,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每认真读完一段,要及时概括段意。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同学们可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要做到认真读题目中的每个字,并在原文找出大体范围,就等于答对该题的一半了。)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简要概括来说:①纵观全文,把握主旨。②认真审题,定向扫描。③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二、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点拨 1、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体型 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体型 ①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②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③ 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2、概括某段大意 ① 要准确的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读懂段落每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的相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谓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如果没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段的中心意思,自己总结概括。 ②摘句法,即找出段落中的中心句。例如《我的老师》中的第二自然段,就可摘取其中的“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一句来概括段意。 ③概述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例如《故乡》的第二部分,内容很丰富,记述的人物事件很多,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④联合法。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简练的语言把几个意思表述出来,缺一不可,这就是联合内容要点加以概述。例如《记一辆纺车》的第四段,就要综合三层意思:纺线使衣着自给,纺线使大家爱惜自己制作的衣服,纺线是大家形成了新的美的观念。 3、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①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②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③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④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⑤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大全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大全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 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小学生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模板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模板 1,如何找文章的中心句? 文章的中心句就是能揭示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捕捉文章的中心句,首先要熟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再找出能揭示文章中心的句子。其次,是要掌握文章中心句子的特点。那么如何找中心句呢?一般在开篇,或结尾,一般是议论性总结性的句子。 1)从题目去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题目就是中心句。 2)从总起句去找。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所以就是中心句。 3)从结尾上去找。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4)从反复句上去找。有的文章为了突出某种意思,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反复出现同一个句子,它就是中心句。 2.如何概括文章内容? 1)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了什么。 2)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3)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3.如何为文章拟标题。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或者中心 4,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至少要写出它在文章里的字面意思(表面意思)和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或深刻道理(内在意思)。 常用的作用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答题模式(主要从结构上) 1.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引起下文;点题。 2. 文中: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中心;总结全文;升华感情;深化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5,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6,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使事物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事物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给人一气呵成之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发人深思,给人深刻印象。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小学语文阅读题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小学语文阅读题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 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 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 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 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 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 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 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 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 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 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 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 厌恶感。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 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

小学阅读及十二种题型答题技巧

小学阅读及十二种题 型答题技巧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阅读及十二种题型答题技巧 阅读技巧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题型及答题技巧 题型一:概括主要内容、中心思想把握 1、写人或物的文章 (一)写人或物(指动或植物)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 (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 +事件(可借鉴采用文题中的关键词或文中高频出现的词语来概括。) (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等情境密切关系到文章中心思想,也应概括在内。 (二)写人或物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握: ( 1)肯定人或动物的一些个性特点,表达出作者的肯定、喜爱之情。 ( 2)赞颂人或物的一些崇高的品质(如爱、坚强、执著等) ( 3)写动、植物托物言志或称(借物喻人)的文章,其中心思想通常是借物的什么积极的方面来比喻人也该怎样。 ( 4)要明确人或物的文章中心思想可从三方面综合考虑。一是找中心句 (但中心句并不一定就是全文的中心思想,有时是全文的主要内容);二是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议论则是作者评析事例并表达自己的见解或观点,如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抒情句(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

感受或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托物言志,或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抒发感受的句子)(这些句子通常就是作者写作目的的流露);三是找文章的题目(有时文题中的关键词(修饰词中除数量、时空等方面的)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举例说明: ( 1)、写人的文章《父亲的收藏》 主要内容概括为:在“ 我” 的一再追问下,父亲拿出了他的收藏。 中心思想为:歌颂深沉的父爱。 ( 2)、写物的文章《桃花心木》 主要内容为:桃花心木在不确定的环境下茁壮成长 中心思想为:借桃花心木的成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告诉人们应当勇敢面对 人生中那些如坎坷、曲折、磨难等“ 不确定” 因素,才能独立自主地生活得很好。 2、记事文章 (一)记事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 ( 1)因为事在人为,概括时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事情(可借鉴采用文题中的关键词或文中高频出现的词语来概括。) (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等情境密切关系到文章中心思想,也应概括在内。 (二)记事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握: ( 1)如是叙事说理的文章,说理部分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可借助文题的关键词或中心句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 2)如是《难忘的一件事》这类文章,文题中的关键词“ 难忘” 就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3、状物(介绍某物品或事物)文章 (一)记事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 一般概括为:介绍了事物外貌怎样且具有怎样的内在价值。(二)状物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握: 通常为肯定或赞美其独特的外貌美观或新颖及内在价值,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4、写景文章 (一)写景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

小学语文阅读题解题技巧五大方法巧

小学语文阅读题解题技巧五大方法巧 妙运用 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题一直是他们的难关,不知道该如何解答语文阅读题。针对此情况,整理小学语文阅读题解题技巧,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平心静气审题,切忌粗心。 在解答阅读题时,千万不要慌,要静下心来,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先从容易的入手,逐渐的打开思路。粗心是学习的大忌,对于语文的阅读理解也不例外。在审题的时候,要像对待数学试题中的数字一样,认真看清每一个字、词、句、甚至每一个标点,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分析问题的提问要点。 粗心的同学往往会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例如要求在正确的句子后面打"√",有的同学在正确的句子后面打"√"后,又多此一举地在错误的句子后打上了"×"。类似的情况,在考试时常常能见到,粗心是一部分同学在该题项中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做题的时候要仔细认真。 二、仔细研读语段,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阅读理解试题的文字材料主要用来测试同学们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有的采用一个句子,有的采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内容广泛,题材各异。 通常阅读一篇文章,第一遍需要速读,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 有的同学采用"顺读法",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有的同学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后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我比较赞成"倒读法",因为这种阅读方法是带着问题阅读,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时间。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全汇总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全汇总解题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主要题型解题方法 一、题型: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二、选择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中心解答的) 例如: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

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 写人的,主要是赞美主人公的某些优秀品质; 写景主要赞美景的美丽可爱。 写物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欢; 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三、理解句子的含义 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要通过我们仔细的揣摩,采取一找二写的方法来完成。句子的意思有明暗两种。明的就是在文章结束那些议论性的话,你把它拿过来,稍加整理,也能回答。暗的难度大一点,必须在通晓全文的基础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等的关键词摘录出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总起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头 五、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小学生做阅读理解的 个步骤和 个解题技巧

小学生做阅读理解的3个步骤 和5个解题技巧 小学阅读理解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的运用能力。高年级的阅读重点是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等。 一、做阅读理解的三个步骤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 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速的浏览一下整篇文章,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每认真读完一段,要及时概括段意。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 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同学们可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要做到认真读题目中的每个字,并在原文找出大体范围,就等于答对该题的一半了。)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 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简要概括来说:一、纵观全文,把握主旨。二、认真审题,定向扫描。三、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二、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点拨 1、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体型:在首段----总领全文、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反衬出… 2、概括某段大意: 第一:要准确的概括出段意 首先要读懂段落每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的相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谓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如果没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段的中心意思,自己总结概括。 第二:摘句法 即找出段落中的中心句。例如《我的老师》中的第二自然段,就可摘取其中的“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一句来概括段意。 第三:概述法 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例如《故乡》的第二部分,内容很丰富,记述的人物事件很多,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第四:联合法

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一)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阅读理解题并不像有些同学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明确解题要求,遵循一定的解题思路,掌握一些类型题的解题方法,大部分题还是能够正确解答的。如果掌握了阅读理解的解题要求和做题思路,就会消除畏难情绪,所谓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应在启蒙教学阶段就进行渗透培养。 阅读理解解题思路基本步骤大致可以总结为:1、速读原文材料;2、看清题目要求;3、细找文中原话;4、认真回答问题。 (一)速读原文材料——优化阅读方法,讲求阅读实效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基本能力,就是能认真地阅读给出的文字材料,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而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来说,语言知识与阅读时间都是有限的。因此,除了布置相适应的阅读任务以外,在课堂上适度的精读指导是相当有意义的。培养快速阅读能力,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思维理解的方法,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严格要求,严格练习。学生在平时的阅读活动中,有许多不良习惯,有的喜欢小声朗读或用手指、笔、尺子等指字认读;有的则习惯咬文嚼字,逐词逐句慢慢读,以为这样读才能读得透

彻、理解得深刻。针对这些不良读法,在阅读练习时,要求做到:集中注重力,阅读时做到“心到”、“眼到”、“笔到”;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快速阅读,快速感知文字信息。在规定阅读的时间,一定要按时按量完成。 2、教给读法,自主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要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在读法指导上要求做到对阅读材料要一气呵成读完它,中间不能停顿或复读;尽量使用默读,达到在感知中认读,在速读中感知。 3、捕捉信息,重点突破。学生阅读,既有“从书面文字开始而止于大脑的某种再现或解释的过程”,也有“从已经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出发在阅读中又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成为一个“真正主动的、由内心促动并受内心支配的过程”。阅读的同时要用笔标出不懂的字、词或句子,以便及时解决。课文《神童的“秘诀”》中陈毅读书的方法,学生可以借鉴。认真地阅读文章是做好题目的前提,只有认真地通读全篇,做题时才能胸有成竹。 (二)看清题目要求——平心静气审题,切忌粗心大意 学生在审视阅读理解的问题要求时,关键的字、词或句子要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用笔圈下来,作为扣题作答的要点。在进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时,第二遍读文章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细读全文,一般要做到如下几点: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精品文档 阅读理解答题技一、做阅读理解的三个步、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观、结尾重视标中、开头的浏览一下整篇文章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主题及各段落的首间花在生词难句上。没认真读完一段,要及时概括段意要养成良好的最好用笔标记重要信息注意在认真品读原文读习惯,以速度也要质量,要求阅读二至三遍能读懂全文、浏览考项,细读答题。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同学们可以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到有目的的阅读就等要做到认真读题目中的每 个字并在原文找出大体范围答对该题的一半了、复读全文,验证答案。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准确同时答案要求以确保答案的正确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简洁,全面一、纵观全文,把握主旨。二、认真审题,定简要概括来三、筛选组合,定向表扫描 二、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点、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体总领全文、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在首--- 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反衬--- 、概括某段大要准确的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读懂段落每句话的意思,还(1即弄清楚段内各句的相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谓的中心如果没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段的中心意思,自己总结概括即找出段落中的中心句。例如《我的老师》中的摘句法(2) 二自然段,就可摘取其中的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一句来概括段意。.

精品文档 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例如《故乡 (3概述法:记述的人物事件很多可用自己的话概的第二部分内容很丰富回到故乡的 所见、所闻、所感 概括时必须用简练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4联合法这就是联合内容要点佳艺概述缺一不可语言把几个意思表述出来纺线使衣着自 给例如《记一辆纺车》的第四段,就要综合三层意纺线使大家爱惜自己制作的衣服,纺线是大家形成了新的美的念、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的答题模---结果怎---为了什----做了什来说说主人公思想性格变化题---关键要答“变变他从以前 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五种表达方或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所记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反对,为什么反对扬,为什么赞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自己借景托 物言志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感情它一般可分为两大、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它是通过文章词、段、篇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的。我们要归纳中心思想,字也段意或文章的中心句来概括总结先必须读懂文章的猪样内容以从审题、文章的开头、结尾、重点段、议论部分或从考题中得到: 示入手。其主要方法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1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领会写作目的,即中心思想。如《穷人》主要描写了渔夫和他不管自己家境困难依然收养了自己已故邻居的两个孤儿 妻子桑娜从文中可以分析出作者的写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呢

(完整版)小学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

小学阅读的重点是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的运用能力。高年级的阅读重点是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等。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考察的内容包括: 1、理解加点字、词,体会句子的含义 2、概括文章(段落)的主要内容 3、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 4、对文章关键人物的评价以及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等。 要在阅读上有所突破,首先要培养习惯,读懂文章后再动笔。 “读懂文章”:读完文章后,(1)要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写人还是写事,写景还是写物?(2)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表达某种情感还是说明某个道理?(3)我能概括出文章的内容。(4)我能用几个词语说说主人公的品质或心情。(5)文章的题目是想表达什么?是主人公,还是主要内容,还是中心。题眼很重要,不能放过。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字、词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例如:瞻前顾后。所谓“瞻前顾后”具体是指联系文章前后文的句子明确词义,在具体语境中揣摩词义的变化,用自己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 答题方法:应先答出本来意思,再答出在文中的意思。 解释词语的方法有很多,找近、反义词;抓住关键词解释等。 2、直接理解加点字、词,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举例:《梅花魂》中祖父“轻轻地用刀片刮去,慢慢地抹”这几个词体现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你如何理解这几个词?) 方法:解释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结合文章中心。 3、加点字、词换成另外的字、词,好不好? 4、加点字、词删去,好不好? 方法(3、4):表态,解释原字、词的意思,在句子中有何表达效果,换(删)有何效果,所以不能换(删)。

小学阶段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小学阶段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特别是在语文考试试卷中,阅读题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因此,掌握阅读答题的方法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本人结合多年的语文阅读教学经验,谈谈小学语文考试中阅读题的一些答题技巧。 在小学语文考试阅读题中,基本可分为以下几种题型: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 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

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大全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 技巧大全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大全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及公式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及公式 小学语文考试中,阅读题是必考题型,也是拉开分差的题目。如果你的孩子也对阅读题感到苦恼,不妨让他看看这个答题攻略,或许能帮助启发思路。 语文阅读解题步骤点拨▼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下面是不同题型的答题模式,孩子们可以在考试中灵活应用。第一部分:词语 一、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根据题目及文章含义看看具体能不能哦!) 二、动词理解 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三、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 第二部分:句子 一、句子分析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

小学语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及规范

小学语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及规范 小学生在每次考试中,阅读题或多或少都会扣分。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今天,我就这一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一)小学生怕阅读主要原因有: 一、对阅读文段的内容不理解。 这一类孩子不多,多数是男孩子,孩子的心理比较单纯,接触到的人际关系又较少,他们对阅读的文章内容(或某一部分的内容)和中心根本就不理解,导致孩子做主观分析题时不知从何下手。这类孩子学习数学的能力一般较强,甚至还有其它方面的天才。这样的孩子比较爱看动画片,不爱看文学类书籍,会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并且能把自己爱做的事坚持做下去。 解决办法:针对这样的孩子,阅读的做题能力不易在短时间里提高,要坚持长期进行阅读训练。建议家长多和孩子聊天、讨论问题,同看一部电视剧或一本书,然后一起讨论,引导孩子去理解。生活中多向孩子讲解一些人情世故。从应试方面考虑,建议报考偏理科类的学校。比如:中大附中、广大附中和一些外国语学校。 二、能读懂文章,但做题时常不知从何下手。 一般情况下,孩子只要认真读了文章,大部分都能读懂。客观题还好做,但一旦遇到主观题,好像怎么做都会被扣分,导致孩子一遇到这样的题就不知该怎么应对,这主要是答题的步骤和规范度不够。 解决办法:针对以上的问题,我总结了以下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 1、基础字词的题要结合文章的内容,有些是要求在文中找,有些多义词写出反义词或近义词要结合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比如文段中有这样一句话:刘翔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请写出“骄傲”的近义词,“骄傲”是多义词,一是指自豪,另一个指傲慢,那么我们就要分析,“骄傲”一词在本文中的意思,所以只能填“自豪”。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这不仅要解释这个词的原本意思,还要说出在本文中指的是什么。例如有文段中说“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磨擦……”,问题是“请联系上下文解释‘磨擦’”,这时不仅要解释出磨擦的原本意思是物体之间的碰撞,还要说出在本文指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冲突。 3、按要求画线这类题较简单,主要是在理解要求的基础上,注意按要求画什么线。还要注意句子和语句的区别:句子要求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而语句则可以是句子的一部分。 4、指代词代指什么。指代词指的是“这、这些、那、那些、它、它们”等。指代词所指的内容要从该词前面找,因为只有第二次出现才会用到指代词,所以一般可用原句解释,有些指代事件的要归纳一下。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步骤、技巧和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步骤、方法和技巧 解题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主要题型解题方法 一、题型: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二、选择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中心解答的) 例如: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 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写人的,主要是赞美主人公的某些优秀品质;写景主要赞美景的美丽可爱。写物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欢; 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三、理解句子的含义 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要通过我们仔细的揣摩,采取一找二写的方法来完成。句子的意思有明暗两种。明的就是在文章结束那些议论性的话,你把它拿过来,稍加整理,也能回答。暗的难度大一点,必须在通晓全文的基础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等的关键词摘录出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总起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头 五、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六、联系上下问解释词语的意思: 【方法1】顾名思义,采用扩充关键字的意思,然后连接成一句话。 【方法2】找近义词的方法,注意要能替代到文中,仍保持通顺。 【方法3】结合这个词所描述的对象具体描述。 七、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般出现的是多音字,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文章中的词语作出恰当的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