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综合第9章地图制图

测绘综合第9章地图制图
测绘综合第9章地图制图

第9章地图制图

第1节地图的概述

地图的特性(p277)

地图具有以下基本特性:

(1)可量测性。由于地图采用了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和地图定向等特殊数学法则。

(2)直观性。地图符号系统称为地图语言(符号、色彩、注记)。

(3)一览性。地图是缩小了的地面表象,它不可能表达出地面上所有的地理要素,需要通过制图综合(取舍、概括)的方法,使地面上任意大小的区域缩小制图,一览无遗地呈现出来。

地图语言(p278)

地图语言:地图符号、地图色彩、地图注记

地图数学要素(p278)

地图的数学要素包括地图的坐标网、控制点、比例尺、定向等内容,是地图制图的基础。

(1)坐标网指地理坐标网(经纬线网)、直角坐标网(方里网)。

(2)控制点指平面控制点(天文点、三角点)、高程控制点(有埋石点的水准点)。

(3)比例尺指地图的缩小程度,是地图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实地相应位置水平距离之比。

(4)地图定向指地图的三北方向,一般通过坐标网的方向来体现。

地图辅助要素(p278)

为方便使用地图,在地图的图廓(或主图)外,除注明图名,还配置有供读图用的工具性图表和说明性内容,统称为地图的辅助要素。它分为读图工具和参考资料。

读图工具图表主要包括图例、图号(图幅编号)、接图表、图廓间要素、分度带、比例尺、坡度尺、附图等;参考资料指说明性内容,主要包括编图及出版单位、成图时间、地图投影(小比例尺地图)、坐标系、高程系、编图资料说明和资料略图等。

地图投影(p279)

1、地图投影的概念

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使地面点的地理坐标(λ,φ)与地图上相对的点平面直角坐标(x,y)建立函数关系

2、投影变形

实质上,就是由投影产生了长度变形、面积变形以及角度变形。

3、投影分类

按投影的变形性质和构成方式进行分类。

(1)按投影变形性质分类有等角投影、等面积投影、任意投影。

(2)按投影构成方式分类可分为几何投影、条件投影(或称非几何投影)。①几何投影:特点是将椭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辅助面上(见图9—1—1),然后再展开成平面,如圆锥投影、圆柱投影、方位投影等。②条件投影:是在几何投影的基础上,根据制图的具体要求,有条件按数学法则加以改造形成的,如伪方位投影、伪圆柱投影、伪圆锥投影等。

几种常见的投影(p280)

1、圆锥投影

设想将一个圆锥套在地球椭球体上,而把其上的经纬网线投影到圆锥面上,再沿某一条母线(经线)将圆锥切开展成平面。

正轴圆锥投影的纬线表现为同心圆弧,经线表现为放射状的直线束,夹角相等,投影的变形大小随纬度变化,与经度无关,即同一条纬线上的变形相等。与圆锥相切、相割的标准纬线上没有变形。所以,标准纬线的选择

决定了图幅内各部分的变形分布,离标准纬线越远,变形越大,在双标准纬线之间为负向变形,在以外为正向变形。这种投影方式最适合于中纬度地带沿东西伸展区域的地图使用,地球上广大陆地都处中纬地带,所以被广泛使用。

2、圆柱投影

3、万位投影

方位投影可视为将一个平面切于或割于地球某一点或某一部分,再将地球球面上的经纬线网投到此平面上。正轴方位投影的经线表现为交于一点的放射状直线,纬线表现为同心圆,夹角与实地经度差相等。该投影具有从投影中心到任何一点的方位角保持不变的特点。等变形线为同心圆,最适宜于表示圆形轮廓的区域,如表示两极(南、北极)地区的地图。

地图分幅编号比例尺与定向(p281)

通常有矩形分幅和经纬线分幅两种分幅形式。

(1)矩形分幅

用矩形的图廓线分割图幅,相邻图幅间的图廓线都是直线,矩形的大小根据需要自定。矩形分幅一般用于依区域为制图单元的地图及工程建设方面的大比例尺地形图。

(2)经纬线分幅

图廓线由经线和纬线组成,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上下图廓为曲线的梯形。中小比例尺地形图、大区域的分幅地图多用经纬线分幅。

2、我国地形图的分幅编号

1)1:100万比例尺地图的编号

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采用“列行”法编号。

1)列:从赤道算起,纬度每4。为一列,至南北纬88。各22列,用大写英文字母A、B、…、v表示。

2)行:从180。经线算起,自西向东每6。为一行,全球分为60行,用阿拉伯数字1、2、…、60表示。

3)一个列号和一个行号就组成一幅1:100万地形图的编号。北京市所在的1:100万图幅位于东经114。~120。,北纬36。~40。,其编号为J50。

3、地图比例尺

地图比例尺通常有数字式(数字比例尺)、文字式(文字比例尺)、图解式(直线比例尺、复式)等形式。

(1)数字式

(2)文字式

(3)图解式

第2节地图设计

地图设计的基本程序(p284)

承担地图设计任务的编辑人员在接受制图任务以后,通常按以下步骤开展工作:

(1)确定地图的用途和对地图的基本要求。确定新编地图的用途是设计地图的起点,承担任务的编辑,首先是要同有关方面充分接触,从确立地图的用途、使用方式、使用对象、使用范围入手,就地图的内容、表示方法、出版方式等同委托单位充分交换意见。

(2)分析已成图。为了使设计工作有所借鉴,在接受任务之后,往往先要收集一些同新编地图性质上相类似的地图加以分析,明确其优点和不足,作为设计新编地图的参考。

(3)研究制图资料。在地图生产中,制图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评价以及制图资料的使用,是地图制图的主要工作之一。

(4)研究制图区域的基本情况。

(5)设计地图的数学基础。包括设计或选择一个适合于新编地图的地图投影(确定变形性质、标准纬线或中央经线的位置、经纬线密度、范围等),确定地图比例尺和地图的定向等。

地图设计基本文件(p285)

地图编制技术设计文件主要包括项目设计书、专业技术设计书。项目设计书是对项目进行的综合性整体设计;专业技术设计书是对专业活动的技术要求进行的设计,是指导制图区域各图幅编绘作业的专业技术文件。项目设计书和专业技术设计书的编写应参照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布的行业标准《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的相应规定执行。

1、任务概述

2、制图区域概况和编图资料情况

3、引用文件

4、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

说明地图比例尺、投影、分幅、密级、出版形式、坐标系统及高程基准、等高距,地图类别和规格,地图性质、精度以及其他主要技术指标等。

对于地图集(册),还应说明图集的开本、成品尺寸及印张数、图集(册)的内容结构等主要情况。对于电子地图,则应说明其主题内容、制图区域、比例尺、用途、功能、媒体集成程度、数据格式、可视化模型、数据发布方式等。

5、设计方案

6、编制技术路线

数学基础与比例尺设计(p287)

地图投影选择和比例尺大小确定了地图内容的数学精度。

1、地图投影选择

除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外,其他类型地图需根据用途、制图区域位置、大小和形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投影。

通常根据以下条件确定投影的选择:

(1)制图区域位置。极地附近宜选正轴方位投影;中纬度地区宜选圆锥投影。我国

1。100万地形图采用分带的边纬与中纬变形绝对值相等的双标准纬线正等角圆锥投影,其分带方法是由赤道起每纬度4。为一投影带,我国共有15个投影带,每幅图经差为6。(每幅图单独进行投影)。

2、坐标网的选择

选择坐标网包括确定坐标网的种类、定位、密度和表现形式。

3、地图比例尺设计

地图上标明的比例尺是指投影中标准线上的比例尺(即地图主比例尺)。

普通地图的内容(p290)

普通地图内容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网、境界、控制点与独立地物等地理要素。

普通地图内容设计原则(p290)

在普通地图内容设计时,一般遵循如下原则:

(1)满足用途要求。

(2)达到图面清晰易读。

(3)保证制图精度。

(4)反映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

任何地图都服务于一定的使用目的,其内容表示的详细程度,首先取决于地图的用途;地图用途决定地图比例尺,也决定地图内容反映实地自然和社会要素的程度;反过来,地图比例尺一经确定,其用途也受到一定限制。在保证地图内容清晰易读的前提下,地图内容设计要满足地图载负量的需求。

客观反映制图区域地理特点,是编绘地图内容的一条根本原则。区域地理特点包括制图物体和现象的类型、形态、分布密度、分布规律和相互联系。

专题地图的内容设计原则(p290)

(1)满足使用要求。

(2)使用专门的符号和特殊的表示方法(包括满足专业要求和习惯的符号及表示方法)。

(3)图面层次感要强。

(4)反映现象的静态状况和动态发展。

(5)表示现象的定性与定量特征。

自然要素的表示方法(p291)

1、水系要素

水系要素是地图内容的控制骨架,对其他要素有一定的制约作用。通常要表示其类型、形状、大小(长度和宽度)和流向。海洋及依比例尺表示的湖泊、水库、双线河流等面状水系一般用蓝色水涯线与浅蓝色水域色表示。

河流、运河及沟渠等水系一般以蓝色线状符号的轴线表示其位置及长度,线状符号的粗细表示河流的上游与下游、主流与支流的关系。为了与单线河衔接及美观的需要,往往用0.4 mm的不依比例尺双线符号过渡到依比例尺的双线符号。运河与沟渠在图上一般用蓝色单实线表示。

2、地貌要素

地貌要素是普通地图上最主要的要素之一,与水系一起构成地图上其他要素的自然地理基础。通常要反映其形态特征,表示其不同类型和分布特点,显示其地面起伏效果。

地貌的表示一般有反映其数量特征的等高线法,明显反映地貌高程带的分层设色法,反映地貌立体感的晕渲法。

3、土质与植被要素

地图图面配置设计(p294)

图面配置设计指图名、图例、图廓、附图、附表等的大小、位置及其形式的设计。

地形图有标准可依。因此,图面配置设计主要是针对挂图、单幅的矩形分幅的地图(如旅游地图、单幅的专题地图等)。

地图集设计的主要内容(p294)

1、开本设计

2、内容设计

综合性地图集由序图组、普通地图组及若干专题图组组成。

3、内容编排设计

4、各图幅的分幅设计

地图集中各图幅的分幅,是指确定每幅地图应包括的制图区域范围,同时还应确定各区域占有的幅面大小。

5、各图幅的比例尺设计

6、图型和表示法设计

7、图面配置设计

8、地图集投影设计

设计地图投影的基本宗旨在于保持制图区域内的变形最小,或者投影变形误差的分布符合设计要求,以最大的可能保证必要的地图精度以及某一图组内图幅之间内容的延续性和可比性。

9、图式图例设计性。

10、整饰设计

统一协调工作的内容(p296)

1、图集的总体设计要贯彻统一的整体观点

2、采用统一的原则设计地图内容

针对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图型,如自然地图以分布图、类型图、等值线图为主;人文经济图则以分布图、统计图的图型为主。要统一确定分类、分级的标准与单位,在自然地图中主要是确定相同级别的分类单位和不同类别的分级标准;人文经济图中则主要是确定表达的行政级别单位。

3、对同类现象采用共同的表示方法及统一规定的指标

4、采用统一和协调的制图综合原则

这主要反映在内容的选取与概括两个方面。

(1)内容的选取方面。

(2)内容概括方面。

5、统一协调的地理底图

6、采用统一协调的整饰方法

第3节地图汇编

地图数据与地图数据库的概念(p299)

地图数据包括三个基本信息范畴:图形数据、属性数据和时间因素。其中,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也叫做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它们构成了地图数据的主体。

1、图形数据

1)含义

图形数据是用来表示地理物体的空间位置、形态、大小和分布特征以及几何类型的数据。地图图形可以按几何特点分为点、线、面几种元素,其中点是最基本的图形元素。

图形数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信息,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空间定位、空间量度

间结构和空间关系。

2)基本形式

3)栅矢转换

2、属性数据

属性数据又称非空间数据,用来描述地理实体质量和数量特征的数据。

属性数据通常是以特征码形式表现的。所谓特征码即为根据地图要素的类别、级别等分类特征和其他质量特征进行定义的数字编码。

制图综合的基本方法(p300)

制图综合是通过对地图内容要素的选取、化简、概括和移位四种基本形式进行的。

1、制图物体的选取

选取的方法通常有资格法和定额法。

2、制图物体图形化简

图形化简包括外部轮廓化简和内部结构化简两方面。形状化简方法用于线状(如单线河、沟渠、道路等),主要是减少弯曲;对于面状地物(如居民地平面图形),则既要化外部轮廓,又要化简其内部结构。化简的方法通常有删除、夸大、合并。3、制图物体的概括

概括常分为数量特征概括和质量特征概括。

质量概括的结果,常常表现为制图物体间质量差别的减少,以概括的分类、分级代替详细的分类、分级,以总体概念代替局部概念。概括的方法通常有等级合并、概念转换和图形转换等方法。

4、制图物体的图形移位

随着地图比例尺的缩小,以符号表示的各个制图物体之间相互压盖,模糊了相互间的关系,需要采用图解的方法即采用“移位”的方法,目的是保证地图内容各要素总体结构的适应性与协调性,即与实地的相似性。

综合制图的基本规律(p301)

1、制图物体选取的基本规律

(1)制图对象的密度越大,其选取的指标越高,被舍弃目标的绝对数量越大,反之亦然。

(2)遵循从主到次、从大到小的顺序原则进行选取,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舍弃较小的、次要的目标,保留较大的、重要的目标,以保证制图区域的基本面貌。

(3)物体密度系数损失的绝对值和相对量都应从高密度区向低密度区逐渐减少。

(4)在保持各密度区之间具有最小辨认系数的前提下,保持各区域问的密度对比系。

2、制图物体形状概括的基本规律

(1)保持各线段上的曲折系数和单位长度上的弯曲个数的对比。

(2)保持弯曲图形的类型特征。

(3)保持制图对象的结构对比。

(4)保持面状物体的面积平衡。

制图要素互相矛盾时处理的原则和方法(p302)

1、处理原则

编图时常常采用舍弃、位移和压盖的方法来处理。在长期制图实践中形成了如下约定的

规则:

(1)考虑各要素的重要性

(2)衡量各要素的稳定性

自然物体,稳定性较高;而人工物体,稳定性相对较差。它们在一起发生位置矛盾时,般移动人工物体,保持主从关系。(3)考虑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居民地、水系、道路之间的相切、相割(通常为正割)、相离的关系,一般要保持与实地相对应。

(4)对于有控制意义的物体,要保持位置的精度

河流、经纬线应尽量保持其位置的准确性,境界线、重要居民点、道路应尽量保持其位置的相对准确性。

对于国界线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均不允许位移,周围地物相对关系要与国界相对应;省(市)县级界线一般也不应位移,有时为了处理与其他要素关系,在不产生归属问题时,可作适当移动。

2、处理方法

地形图的基本要求(p304)

1、图幅规格

(1)地形图图幅范围:采用统一的经纬线分幅,相邻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幅数成简单的倍数关系。

由经纬线构成的图廓线,其东西两边的图廓线为直线表示;南北两边的图廓线以折线表示,对于l:5万及以上比例尺地形图而言,南北两边的图廓可视为直线。

(2)地图图名:一般选用图幅内的主要居民地名称,无居民地名称的图幅可采用其他地理名称或图内最高高程注记作为图名。

2、数学基础

地形图的定位参考系统为:地图投影、高程系统和坐标系统。

3、地形图的数学精度(1:2.5万~1:10万)

4、地图内容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上表示的主要要素包括:测量控制点、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地貌、植被与土质等。

1、地图颜色

采用青、品红、黄、黑四色(cMYK),按规定色值进行分色,印刷实施需要也可采用专色印刷或单色印刷。

地形图要素的编绘与编辑处理(p306)

1、基本数据预处理

按照成图比例尺图幅范围进行坐标转换、数据拼接、3。分带转6。分带、扫描图的矢量化等。

2、制作综合参考图

据图幅的难易,确定是否制作综合参考图,即按照成图比例尺打印出图,根据各要素的技术要求及综合指标,标绘有关要素,并将需补充、修改的要素标在图上。

3、要素的取舍与综合

按设计书的要求进行要素选取和图形概括(有综合参考图的可对照之),根据补充、参考资料进行要素的修改和补充。

4、地形数据接边

包括跨投影带相邻图幅的接边。接边内容包括要素的几何图形、属性和名称注记等,原则上本图幅负责西、北图廓边与相邻图廓边的接边工作。相邻图幅之间的接边要素图上位置相差0.6 mm以内的,应将图幅两边要素平均移位进行接边;相差超过0.6 mm的要素应检查和分析原因,处理结果需记录在元数据及图历簿中。0.3mm的话可以单边移动。

5、地形图编绘技术流程

电子地图产品功能与设计(p310)

1、电子地图主要功能

电子地图系统是指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以地图数据库为基础,能够进行空间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显示的计算机系统。它由硬件、软件、数据和人员等组成。这里着重介绍其软件组成与主要功能。

1)软件组成

软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地图数据库管理软件、专业软件以及其他应用软件。其中地图数据库管理软件是核心软件。

2)主要功能

2、电子地图的结构

1)电子地图的总体结构

通常有片头、封面、图组、主图、图幅、插图和片尾等部分组成。

2)电子地图数据的逻辑结构

3)电子地图的页面结构

电子地图的页面,通常由图幅窗口、索引图窗口、图幅名称列表框、热点名称列表框、地图名称条、系统工具条、伴随视频窗口、背景音乐、多媒体信息窗口、其他信息输入或输出窗口等组成。

第4节地图的印制

印前的数据处理(p313)

为了将印刷原图交付印刷,必须对数字制图的地图数据进行印前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格式的转换、符号压印的透明化处理、拼版、组版、分色加网及出血线、成品线、套合线和印刷装订的控制要素的添加、光栅化处理(RIP)、喷绘样等工作。地图出版系统中处理的文件可分为矢量图形文件和栅格图像文件。无论何种文件在输入到激光照排机前都要转换为印刷业的桌面排版标准文件格式PS或EPS,再由激光照排机经RIP处理后形成分色胶片。

通常的输出方式主要有彩色喷墨打印输出、数码打样输出、彩色激光打印输出、分色胶片输出、分色版输出和数字印刷等。

彩色喷墨打印输出和彩色激光打印输出常用于生产过程中的检查修改;数码打样输出可获得较少份数的成品;分色胶片输出用于制作印刷版,上机印刷;分色版输出可直接得到印刷版,上机印刷;数字印刷可由数据直接生成印刷品,省去出片和制版工序。

对印刷工序较简单的单幅地图而言,印前数据处理工作大多在地图编制工序完成,而对印刷工序较复杂的地图集而言,此项工作通常在印刷单位完成。

第5节底图质量控制和成果归档

底图编绘质量控制依据(p314)

1)地图编绘引用文件。

(2)地图编绘使用资料。

(3)地图设计文件。

各色套印制依据(p315)

全开图幅,精度要求较高的地图误差不大于0.2mm,一般地图误差不大于0.3mm;对开及小于对开个图幅,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及精度要求较高的地图误差不大于0.1mm,一般地图误差不大于0.2mm;双面印件套印,正反面误差不超过0.5mm。

数字地图制图总复习

数字地图制图总复习 1.什么是地图制图,传统的地图制图包含哪些基本内容? 研究地图及其编制和应用的一门科学。 研究用地图图形符号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相互联系及其动态变化。 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传统的地图制图包含地图概论,地图投影,地图编绘,地图整饰,地图印制和地图应用。 2.什么是数字地图制图?它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区别是什么? 数字地图制图又称计算机地图制图,它是以传统的地图制图原理为基础,以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为工具,采用数据库技术和图形处理方法,实现地图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显示和绘图的应用科学。 GIS是空间分析 3.从数字地图制图的发展史来看,是什么推动了数字地图制图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地图制图学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使地图的生产和使用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酝酿探索阶段: 20世纪60年代 数字地图制图基本理论探索 最基本制图设备的研制和改进 (手扶跟踪数字化仪,计算机,数控绘图机) ?发展完善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数字地图制图系统进一步的实验、改进和完善。 多种绘图程序包 各种典型制图算法 地图要素数据库 地名数据库 地理信息数据库 各种专题题图的数字制图:地质、气象、人口统计、环境保护方面。 (半自动数字化仪,扫描数字化仪,绘图机,人工交互编辑) ?生产应用及跨学科、跨行业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高档计算机、高分辨率输入输出设备、图形工作站、计算机网络各种类型的地图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也相继建立

4.地图制图的基本理论有哪些? 地图信息论:研究地图图形的表示、转换、传递、存储、处理、应用等方面的技术与理论地图信息传输论:研究地图信息传递过程与方法的理论。? 地图感受理论:研究读图者对地图图形的感受过程和感受特点的理论。包括人的视觉功能、心理因素对视觉的影响,以及地图的视觉效果等。 地图符号理论:研究作为地图语言的地图符号系统及其特征与使用的理论。 地图模型理论:把地图作为一种模型来看待,研究地图模型的存储、建立、解释的理论。地图认知理论:研究人类如何通过地图对客观环境进行认知和信息加工,并弄清地图设计制作的思维过程及其描述的理论。 制图综合理论:地图制作的基本理论之一。研究地图编制过程中的地图内容取舍和概括的原理和方法,是运用区域地理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按照制图的目的和地图的用途来反映区域的地理真实性和地理规律。 5.举例说明地图感受理论的主要内容 地图感受理论:研究读图者对地图图形的感受过程和感受特点的理论。包括人的视觉功能、心理因素对视觉的影响,以及地图的视觉效果等。 如:读图者视觉反映 6.数字地图制图的硬件设备有哪些? 计算机及其网络 图形输入设备:将地图图形、影像和文字转换成计算机能够识别和处理的地图数据的外部设备。( 1)数字化仪( 2)扫描仪( 3)鼠标和键盘( 4)其他设 图形输出设备:(1)图形显示器( 2)打印机( 3)绘图仪 7.数字地图制图常用的制图软件可分为哪几类以及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基础制图软件: AutoCAD ; MicroStation (工程类专业软件) GeoWay(数字化

数字地图制图复习

简述数字地图、电子地图、模拟地图的基本概念与差别?数字地图是在一定坐标系统内具有确定坐标和属性标志的制图要素和离散数据在计算机可识别的存储介质上概括而有序的集合。具有计算机可识别性、可量算性、可分析性、可传输性及数字与模拟地图的互转性,是生产电子地图和纸质地图的基础。电子地图:是数字地图在计算机屏幕上的符号化显示,是计算机条件下的空间信息可视化,是人眼直接可视的,包括二维、三维电子地图。模拟地图:传统地图一般绘制印刷在布匹、木板、石板铜板和纸张等介质上,这种地图称为模拟地图。 数字地图的特性:可识别性:指计算机可识别,而目视一般不可识别;可量算:计算可进行几何度量,长度、面积、方位等;可分析性:分析的深度取决于数据结构和数据模型;可转化性:是数字地图与模拟地图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可传输性:可借助于当代通讯技术进行远程或近距离传输;存储与显示分离:存储与其显示是分离的; 地图数据的几何变换有哪些类型,各自有什么特征?缩放(比例)、对称、旋转、平移、投影、错切、二维组合等各种变换。平移变换用于移动坐标系的原点变换前后的坐标必须满足,。旋转变换指图形的放置围绕原点旋转θ角,且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平移和旋转变换都保持二维空间上目标变换时的距离及大小不变,但缩放变换会改变坐标系的单位长度(距离)。 顺序存储、随机存储、链式存储的比较链式存储在某些特定操作上具有比顺序存储和随机存储更多的优点。它能很容易地处理因节点的绝对位置改变带来的变化。尽管一个节点在表中的绝对位置改变了,但它的物理存储位置可以保持不变,只是节点的属性值即地址要改变。随机存储也允许节点的存储位置保持不变,但要改变其指向存储位置的指针。在不改变表中任何节点的绝对位置时,顺序存储和随机存储要优于链式存储。在顺序或随机存储中,可以很容易地访问第j个节点。 DCEL模型的原理? 1.假设C的方向从pN到sN,则与其相邻的多边形RP位于右边,LP位于左边。弧段C是由围绕点sN处的下一个逆时针弧段RC和围绕点pN的下一个逆时针弧段LC界定的边界之内。 2.所谓下一弧段表示了在终结点sN关联的弧段中,该弧段逆时针方向的第一条弧段RC,而所谓上一弧段则表示了在始结点pN关联的弧段中,该弧段逆时针方向的第一条弧段LC。 3.如果沿着多边形RP顺时针移动,那么弧段RC紧位于C后, 4.如果沿着多边形LP顺时针移动,那么LC紧位于C后 路径拓扑模型有哪些,网络拓扑模型有哪些,各自的基本原理?路径拓扑模型有面条模型(面状单元间的边界作为坐标记录下来,没有关于坐标串与单个多边形间关系的相应信息;地理底图的轮廓线可以从这种数据模型中轻易获取)、多边形模型(记录和存储了每个多边形的外轮廓线;很容易标识每个多边形实体,但其存储空间却迅速扩大,因为多边形间的公共边被存储两次)、点位字典模型(该模型是对多边形模型的一个改进,它记录的是各多边形边界上各点的编码ID并构成循环表,同时以数据字典方式记录下各点的坐标值,利用字典就可通过点的编码找到其相应的坐标)、弧段/点位字典模型(表达了多边形与弧段,以及弧段与点的构成和组成关系;在该模型中,每个多边形由弧段的循环表组成,而每条弧段又由一列点组成)。网络拓扑模型有DIME模型(1.要找出所有的DIME段及其左右多边形。 2.这些段按以下顺序排列:第一段的止点是后一段的起点,最后一个段的止点是第一个段的起点,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循环表。在这个过程中,起、止点是可以按需切换的,以使多边形始终位于每个段的右边。)、POLYVRT模型(将弧段的关系按DIME段给出,弧段的端点被称为结点而不是点)、结点模型(用结点结构来组织这些关系,根据任何一个结点都具有且仅有三个相邻结点,每个结点都具有且仅有三条相关链和与这三条相关链相关的右多边形(按右手法则确定),在拓扑文件中记录下各结点的三个相邻结点、三条相关链和三个右多边形,以此来实现数据处理时对多边形的操作与检索)、扩展弧段模型(弧段的邻域可加以扩展,从而包含围绕某一结点的下一逆时针弧段的ID。当沿着某一多边形轮廓顺时针方向前进时,这些弧段将依顺序成为下一条弧段。每一弧段的邻域关系包括了第一和最后一个结点,左、右多边形以及相应的左、右弧段(LC和RC)。右弧段依顺序是右多边形的下一条弧段,左弧段依顺序是左多边形的下一条弧段)。 4叉树的基本原理?四叉树分割的基本思想是首先把一幅图像或一幅栅格地图等分成四部分,逐块检查其格网值。四个等分区称为四个子象限,按顺序为左上(NW)、右上(NE)、左下(SW)、右下(SE),可以用树结构表示。如果某个子区的所有格网都含有相同的值,则这个子区就不再往下分割;否则,把这个区域再分割成四个子区,这样递归地分割,直到每个子块都只含有相同的灰度或属性值为止。这就是常规四叉树的建立过程。 数字地图数据采集的方式有哪些?比较各自的优缺点和实用范围?数字遥感数据获取、数字化、野外测量等。数字化具有简便,效率较高,但是精度比野外测量差。 数据测量的尺度有哪4种,各自的特征?定名尺度,顺序尺度,间隔尺度还有比例尺度什么是地图综合,它与数据压缩、比例尺缩放的差别?空间信息数量庞大,类型复杂,因此,在有限的计算机存贮空间与地图的图面上要反映这些庞大而复杂的空间信息,就不得不反映其主要的、本质性的方面,舍弃次要的、非本质性的方面,以确保地图的易读性,满足空间数据库的多尺度表达和GIS的多层次规划、管理与分析决策的需要,这个过程就是地图与GIS综合。数据压缩是指在不丢失信息的前提下,缩减数据量以减少存储空间,提高其传输、存储和处理效率的一种技术方法。或按照一定的算法对数据进行重新组织,减少数据的冗余和存储的空间。比例尺缩放只是指一幅地图的比例尺变大或者缩小,地图的所包含的信息数据并没有变。地图综合与数据压缩都导致信息量的减少,都是为了缩小存储空间和节省计算处理时间而去掉繁杂细节。但数据压缩一般是在无损图解精度的前提下去掉“贡献”小而用插值方法可近似恢复的数据元素,即数据压缩可用数据的插值加密手段进行逆处理,而制图综合不受图解精度约束,被删除或被派生的信息不可逆。 地图综合的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分为三个阶段:综合规则的制定,综合过程的控制,综合结果的评测。 线状要素的综合算法有哪些?各自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独立算法(它不顾及相邻点之间的几何关系。如选取每第k点法,去掉其它点。还有随机取点法。很难捕捉到特征点,会引起曲线的变形。这种方法只能用于简单的数据压缩,而不能用于真正的地理信息综合。)、局部处理算法(该方法在对顶点选择时顾及到直接相邻诸顶点的特征。算法所产生的变形比独立点算法小。但比后继方法差。)、约束扩展局部处理算法(在线的某段周围定义一个搜索域,并利用距离、角度或点数来搜索更多的相邻点。)、无约束扩展局部处理算法(利用线的复杂度,坐标点的密度、开始点的定位等来搜索相邻的点。)、全局算法(它考虑到整条线或特定线段的特征)、基于自然法则的化简算法(对于任何特定的地图比例尺,就必然有其上地图目标的一个极小尺寸SVO ,在这个尺寸内,所有的细部信息都会丢失)。 可视化和符号化的概念?可视化:是指在人脑中形成对事物的图像,是一个心理处理过程,促使对事物的观察力及建立概念等。科学计算可视化:是通过研制计算机工具、技术和系统,把实验或数值计算获得的大量抽象数据转换为人的视觉可以直接感受的计算机图形图像,从而可进行数据探索和分析。地学相关的可视化:测绘学家的地形图测绘编制,地理学家、地质学家使用的图解,地图学家专题、综合制图等,都是用图形(地图)来表达对地理世界现象与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包括地图可视化、地理信息系统(GIS)可视化及其在专业应用领域的可视化。符号化是指将专题数字信息转化为模拟的制图符号。 数据增强的手段?数据增强(给线、面状要素增加细节以改进显示效果或者为没有数据采样的地方进行估值。近似地看作为数据选取和其它综合操作的逆过程)有线性插值,分段拟合(用一段一段的曲线来代替每条线段,而且只在每条线段的端点处才相交。使用分段多项式函数能产生理想的结果),曲线拟合,空间插值。 多边形晕线填充的原理?多边形的晕线填充算法要求代表某值的晕线与起点对齐。相邻区域如果属性值相同,这两个区域的晕线则完全对齐。方法:通过固定晕线位置,使之同X 轴平行就可以保持这种特性。 首先将坐标轴按晕线的方向角旋转。然后在旋转后的坐标空间中找到多边形的最大Y坐标(YMAX)。穿过多边形的晕线中最顶端的那条Y坐标可以根据下式计算:Y*=INT [YMAX / DELTA ] × DELTA (其中INT是最大取整函数;DELTA是晕线间的垂直距离。)取得多边形晕线中的最高一条的Y坐标后,其他各晕线的Y坐标可以通过将Y*依次递减DELTA值来得到,这个过程直到该多边形中再没有晕线经过时停止。基本方法有:单线法(首先将多边形先旋转一个方向角,然后依序每次一条晕线地分别处理各线。下一步检查多边形轮廓的每一段,判断其是否与所处理的晕线相交,保存交点并按X坐标排序。这种排序是为了通过一系列(移动,绘制)对操作来保证恰当地绘出晕线。最后所有的交点旋转回原始多边形空间显示),绕行法(原理是环绕多边形一周以计算所有晕线与多边形的交点)。 网格法追踪原则和鞍部处理?通过网格追踪等值线方法的优点,在于网格可以按照行列编号隐式地建立起邻域间的位置关系。步骤:1.一条等高线从网格单元(i,j)的四个邻接单元(i-1,j),(i+1,j),(i,j-1),(i,j+1)之一进入,应退出该单元并继续往其余三个网格单元追踪。2.确定当前单元的哪条边作为退出边时,要看该边两端点的z值范围是否包含了zi值。 3.等值线在退出边上的准确位置通常使用内插方法确定, 4.该内插是在网格单元的边上进行的。在得到等值线与网格的交点以后可以按顺序直接绘出。“鞍点”现象:一个网格单元内可能会出现多于一条的有相同z值的等值线段。出现“鞍点”时的追踪:基于四个端点的z值内插出网格单元的中心点的z值,然后把单元分成四个三角形(图6-36d)。对于每个三角形来说,由于其只有三边,就不存在难以确定追踪方向的。问题:如果一条等值线从三角形的一边进入的话,只可能从另外两边的一边中出去。网格中心点的z值为53,所以应该把S1与S2,S3与S4相连 位-平面方法裁剪线段的算法(分区裁剪)?1.窗口把这个平面分成九个区域。2.点的x,y 坐标如果都位于四个角区域中的任一个,那么该点位于窗口外。3.如果点的x或y坐标位于四个边区域的任一个,那么这个点也在窗口外。4.除了角区域和边区域,就是剪裁窗口了。5.如果一条线段的端点都位于窗口的内部,那么这条线段就全部显示出来。6.而两端点都位于窗口的同一条边界外,这条线段就要全部剪裁掉。7.只有当端点一个位于窗口外,一个在窗口内,或者两端点都在窗口外但是线段穿过不同的窗口边界时才需要进一步处理。

《地图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1.地图的定义 地理环境诸要素(内容)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运用符号系统、并经过制图综合(特征)的一种缩小表像(形式)以表达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数质量特征及空间分布和发展变化(目的、结果)。 2.地图的基本特征 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可测量性、可比性);地图必须经过科学制图综合(清晰性、一览性);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直观性、易读性);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传递性、持久性)。 3.地图的基本内容 数学要素(骨架):地图坐标、投影、比例尺、控制点等 地理要素(主体):表达地理信息的各种图形,文字标记 辅助要素(润滑剂):说明地图的编制情况,为应用提供相关内容,在主要图形的外侧,如图名、图号、图例、比例尺等;对主要图件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补充,如统计图表、剖面图、测图时间、出版单位等 4.地图的分类 按比例尺分:-大比例尺地图(≥1:10万)-中比例尺地图(1:10万~1:100万)-小比例尺地图(≤1:100万)-微缩地图 按地图的图形内容分类:-普通地图(是指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专题地图(是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得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示。) 5.图幅编号 a=[φ/4°]+1 φ纬度;b=[λ/6°]+31 λ经度1:1万(G) 1:5000(H) c=4°/△φ-[(φ/ 4°)/△φ] △φ图幅纬差2′30″1′15″ d=[(λ/6°)/ △λ]+1 △图幅经差3′45″1′52.5″ X1X2X3 X4 X5X6X7 X8X9X10 λ0=(X2X3-31)*6°φ0=(X1-1)*4° λ=λ0+(X8X9X10-1)* △λφ=φ0+(4°/△φ-X5X6X7)* △φ 6.现代地图学体系 地图学的定义是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理论地图学(地图学理论基础)~地图信息、传输、模式、认知理论;地 图可视化原理、数学制图原理、地图语言学(地图符号学)、地图感受理 论、地图概括(制图综合)理论、综合制图理论、地学信息图谱理论 现代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地图编制方法与技术)~普通地图制图学、专题**、遥感制图学、计算机制图学、地图印制学与计算机出版系统、多媒体电子地图与 网络地图设计和制作 ┗应用地图学(地图应用原理与方法)~地图功能、评价、分析与研究方法、 使用方法、信息自动分析和处理系统、应用、数字地图应用 7. 大地水准面: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假想其穿过大陆、岛屿形成一个闭合曲面。(水准面的特点:面上任意一点的铅垂线都垂直于该点的曲面) 地球椭球面:人们假想,可以将大地体绕短轴(地轴)飞速旋转,就能形成一个表面光滑的球体,即踢球椭球体。其表面可用数学模型定义和表达称为地球椭球面。

《专题地图制图》作业.

《专题地图制图》作业 一、名词解释 1、专题地图 2、范围法 3、绝对比率符号 4、电子地图 5、普通地图 6、质底法 7、分级统计图法 8、条件比率符号 9、视觉重力 10、定位图表法 11、连续比率符号 12、互补色 二、填空 1、专题地图按照内容的概括程度可以分为、、。 2、专题地图的数据源有地图数据、、、四种。 3、点值法的两种布点方法是和。 4、专题地图数学基础设计包括、、。

5、按比例尺分符号可以分为、和。 6、范围法按照表示的精度可分为和。 7、色彩的三要素是、和。 8、符号按表示事象的空间分布状态分可以分为、和。 9、专题符号设计模式包括、、、、、拉伸和压缩七个方面 10、专题地图编制的基本原则是、、和。 11、色光色的三原色是、和。 12、专题地图按照用途可以分为:、。 13、专题地图资料数据的分级方法主要有、和。 14、符号按图形特征可分为、、、符号。 三、问答题 1、地势图上要恰当的选择等高距,通常要做那些工作? 2、试述符号法和分区统计图表法的异同。 3、专题地图符号设计的步骤和原则。 4、数据分级处理的原则有那些?

四、综合题 1、试分析质底法、范围法和分级比值法(分级统计图法三者的异同。 2、试述遥感专题制图的步骤(画出过程图。 3、图像识别地学相关综合分析的主要内容有那些?按照何种程序实施? 4、色彩协调的具体措施有那些? 5、试述专题地图色彩设计的基本要求。 6、试述专题地图和GIS的关系。 7、试述专题地图和RS的关系。 8、简述等值线法及其特点。 五、作图题 1、假如已知A市、B市、C市2006年接待外国游客人数如下表,请依照下表的数据,叙述此专题地图设计流程(步骤,设计图例并做草图(示意图,包括简单图例。 表西安市、咸阳市、延安市2006年接待外国游客人数(单位:人次

数字地图制图理论方法与应用

数字地图制图理论方法与应用 【摘要】本文以数字地图制图理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数字地图制图的基本原理和过程的分析、结合数字地图与传统和常规地图制图的对比,以现代数字地图制图技术为支撑,探索未来数字地图制图理论的应用发展趋势,推动数字地图制图应用研究发展。 【关键词】数字;地图制图;理论 一、数字地图制图概论 第一,数字地图制图概念。数字地图制图一般被称作为计算机地图制图,其依据地图制图原理,借用计算机的软硬件和相应的数学逻辑,研究获取地图空间信息、变换信息、存贮信息、处理信息、识别信息、最后对信息进行分析与图形输出的系统方法和工艺技术,对传统制图方法进行模拟,完成对地图的编绘和设计。 第二,数字地图制图的一般流程。 (1)编辑准备。准备阶段与传统制图的准备工作基本相同,首先要目标编图资料进行收集、分析评估并加以确定,按照编图要求确定地图内容、表示方法、地图投影和比例尺等,并按自动制图的要求做相应的编辑准备工作。 (2)数据输入。数据输入即将信息数字化的过程,即将所模拟的图形和地理信息属性转化为计算机能识别的数字符号,数字化又可分为扫描数字化和有手扶跟踪。 (3)数据编辑和符号化。该工作属于数字制图的主要部分,地理信息数字化要进行两方面的编辑:首要要对原始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检查、纠正的规范化处理,生成规范化的数字文件,进行特征码转换,统一地理信息坐标原点,变换目标比例尺,对不同类型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归类编辑等;同时还要实施地图信息数据的编制处理,包括建立地图信息的数学逻辑,变换地图投影,选取和概括所需地图信息数据,绘制处理相应的地图符号和图形。 (4)图形输出阶段。该阶段主要是编辑好的地图信息数据进行图形转换,便于屏幕显示、磁盘贮存和纸质输出。第三,制图的技术基础。数字地图制图技术包括处理地图信息的图形转换的计算机图形技术,用于地图数据管理和检索的数据库技术,对图形进行抽象、表示和变化及其他图形处理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处理计算机地图信息的多媒体技术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第四,数字地图制图的系统组成。制图系统一般是由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地图数据和制图人员有机组合而成。 二、数字地图与传统地图的关系

数字地图制图的基本流程

数字地图制图的基本流程 | [<<][>>]一、数字地图制图的基本流程数字地图制图的基本流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1编辑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与传统的制图过程基本相同,包括收集、分析评价和确定编图资料,根据编图要求选定地图投影、比例尺、地图内容、表示方法等并按自动制图的要求做些编辑准备工作。 2数字化阶段将具有模拟性质的图形和具有实际意义的属性转化为计算机可接受的数字,称为数字化。数字化的方法有手扶跟踪和扫描数字化两种。 3数据处理和编辑阶段这是数字制图的核心工作,数字化信息输入计算机后要进行两方面处理: 一是对数字化信息本身做规范化处理,主要有数字的检查、纠正,重新生成数字化文件,转换特征码,统一坐标远点,进行比例尺的变换,不同资料的数据合并归类等;另一方面是为实施地图编制而进行的数据处理,包括地图数学基础的建立,不同地图的投影变换,对数据进行选取和概括,各种专门符号、图形和注记的绘制处理。4图形输出阶段图形输出是将经计算机处理后的数据转换为图形,可以在显示器的屏幕上显示,可以存贮在磁盘上,也可以通过绘图仪或打印机以

纸质输出。 二、地图分层分层是数字地图重要的概念。不同的图形要素类型具有不同的图形空间结构,所以应当将不同图要素类型分为不同的图层存放。通过图形要素的分层可以方便的实现不同数字产品之间数据的“共享”,从而大大减小数字化作业量,同时也可保证地图数据的质量。所以数字化一幅地图的分层往往先需确定图上的构成要素,例如道路、地块、水域、地名等;然而明确各图形要素是以面状、线状还是注记方式表示。三、专题地图设计制作专题地图是根据某个特定的专题对地图进行渲染的过程。 在桌面制图软件环境下,一般的专题制图步骤为: (1)根据所执行的专题变量,确定使用专题表示方法。 (2)确定从何处获取数据,特别是使用不同图表上的数据时,需要通过数据之间的聚合来实现。 (3)自定义专题图例 (4)保存专题地图四、图面配置与输出最终的数字地图产品不仅包括各种分层的图形要素,还可能包括与图形相关的各类统计图表、图例乃至图片,所以需要将不同的图形窗口、统计图窗口和图例窗口在一个页面上妥善的安排,这就是图面的配置问题。地图输出功能设计一般包括了输出设备类型、输出幅面、比例尺、黑白或彩色等参数的

地图制图模版

ArcGIS地图制图模板简介 Esri中国(北京)有限公司 共享服务事业部 2011年4月

本文档由Esri中国(北京)有限公司共享服务事业部撰写,由Esri中国(北京)有限公司对相关技术内容负责。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摘抄、复制本文档的部分或全部,并以任何形式传播。 本文档版本依照以下原则进行(version x.yz): x: 文档结构变化,设计框架升级 y: 具体内容更新,章节内容修正 z: 文字格式调整,奇数为包含对上一版修改记录或批注的稿子,偶数为对上一版修改稿的定稿。 ——版本修订记录——

ArcGIS地图制图模板简介 制图是充分展现GIS魅力与强大功能的最直观方式。那么如何才能制作出精美的地图呢?基于ArcGIS的地图制图模板包含地理实体关系模型、电子地图配图方案、丰富的符号库、高级制图技巧和美观淡雅的效果展示,为实现不同级别的高效制图提供了基础的数据建模、配图技术介绍、制图模板使用说明等资源和服务。 1 ArcGIS制图模板内容 ◆智能、统一的空间数据模型 ArcGIS的核心数据模型Geodatabase可统一存储海量数据,并可便捷复制、删除及修改数据,真正实现了制图与建库一体化。 ◆丰富的配图成果 Esri公共地理框架_电子地图模板。依据国家测绘局发布的《电子地图规范》,Esri也同步推出了不同版本的配图成果(v1.0、v1.1、v1.2、v1.3),v1.3版本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20个级别的基础专业级、政务应用级、影像标记级、晕渲地图级模板,对应的符号库、辅助工具和配图方案说明等内容(图1所示)。 图1 基于NGCC配图成果预览 仿Google Map风格的配图模板。参考Google Map的整体风格,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设计研发了仿Google Map风格的符号库体系和制图方案。 ◆高质量的配图效果 高级标注(Maplex)除提供多种智能标注方法外,还提供了多种处理要素与标注、标注与标注之间冲突处理的策略;注记(Annotation)提供了灵活的编辑功能,使符号与注记之间错落有致、有条不紊。制图表达通过指定制图表达规则解决了传统符号的表达问题,实现配图效果的精细化。 ◆可定制的制图模板

数字地图制图综合技术研究

数字地图制图综合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7-06-16T14:08:43.313Z 来源:《建筑知识》2017年6期作者:张菁苡 [导读]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数字地图,接着阐述了地图制图的综合技术,最后分析并探讨了数字地图制图的综合技术。 (沈阳市勘察测绘研究院辽宁沈阳 110004)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数字地图,接着阐述了地图制图的综合技术,最后分析并探讨了数字地图制图的综合技术。 【关键词】制图综合;数字地图;传统纸质地图 【中图分类号】P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06-0066-02 数字地图制图是指目前快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系统制图以及使用制图之间的紧密结合技术方法。前提为地图图形的数据,主要途径为转换、传递、储存、现实、识别、处理、输出、分析,主要内容为空间信息,地图符号为被模式化的地图语言、地图模式和数学模型,主要理论基础为色彩原理与传统地图的制图原理[1],这就是所谓的数字地图的制图技术理念。 1.数字地图介绍 1.1 传统纸质地图和数字地图比较 当前无论是地图生产方式还是地图学的理论均受到计算机技术的影响,确切的讲,以往传统手工地图的生产流程正在被全新的技术和作业方式来代替。 传统的纸质地图有如下特征:(1)表示地物地形和类别的主要工具有注记、色彩、线条、符号;(2)一般来说地表要素一旦经过地图描述之后就不能够轻易的更改;(3)一些具有多变属性的自然环境和城市社会的经济系统,比如大气、海洋、地表这些的表达方式只能够使用平面二维,而不能使用立体三维的方式来表达;(4)更新的周期比较长,所以使用的周期也相对较长,并且纸质的地图形式还有不方便携带、纸张大、不易长期保存、易变性的特点。 和纸质地图所不同的是,数字地图一般由地理的空间数据所反映,所以,其特征就和普通的纸质地图大有不同。通常来讲有如下特征:(1)在传统地图中加入了时态信息和三维信息,使数字地图的内容更加具备多样性和丰富性;(2)数字地图作为可应用、分析并提高查询的一个多元模式地图,所以,这种形式的地图还具有高精度性和无缝性[2];(3)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对地图进行处理、计算、组合和分类,进而形成和自身所需各种比例的图形。这是因为在数字地图中,使用特殊的程序可以把专题地图、普通地图、普通图像、和各种遥感地图的信息转为数据,该数据也作为数字地图主要的信息来源;(4)数字地图作为有着交互技术的一种新型地图,其具备较强的适用性、实用性、适用用户较为广泛。具体的表现为数字地图更容易更新、修改、编辑,同时还具备丰富、精确、快速的图形以及信息量,并且用户可以依据自身的要求对地图进行任意的更改和补充。 1.2 数字地图制图技术的工艺流程 在数字地图的制图技术中,其制图原理是传统的地图制图原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技术基础,地图要素为研究对象,地图制图软件和计算机为主要制图工具,无论在设备、技术方案,还是工作手段和方法上都区别与传统的地图制图工艺。数字地图制图技术的具体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工艺流程 2.地图制图综合的概述 在地图的实用性、科学性以及质量方面,制图综合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在编制地图时,制图综合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地图的制图区域、比例尺以及用途特征是影响制图综合程度的三个基本要素,地图与比例尺所包含的信息量会因为地图的比例尺、用途以及要求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地图制图综合是在用户能够清晰易懂的对地图内容进行读取的基础之上,确保图面信息的负载量最大,简而言之,在制图区域景观特征地理特点能够正确表达的前提下对制图对象进行综合取舍[3]。具体的说,就是把较为重要或者较大的制图对象从大量的制图对象中选取出来,并且将非本质的或者次要的现象进行舍弃,以科学的抽象形式作为基本途径,以概括和选取为手段,用轮廓

数字地图制图

第一章 1 数字地图(Digital Map)定义:在一定坐标系内,具有确定的定位和属性标志的地面要素和现象的离散数据在计算机可识别的存储介质上概括的、有序的集合称为数字地图。 2 数字地图数据的特点:是按一定的数学规律与地面一一对应,即有特定的数学基础、对要素进行过制图综合、具有确定的分类分级的属性数据。 3.数字地图的优点:高了地图的制作速度、可方便地进行数据实时更新、提高了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能为多用户共享。 4.数字地图的性质:数字地图是可以分析与量算的,分析的深度取决于数据结构、与模拟地图可以相互转化、可以借助现代通讯设备进行传输。 5 数字地图的特点: 便于存储,并保证数据的不变形,从而提高了地图的使用精度; 能更快更方便地生产现有地图;能生产特殊用户需要的地图; 能在缺少技术人员的情况下生产地图;允许同样的数据进行不同图形表示的实验; 易于进行统计分析;能生产手工方法难以生产的地图,如立体地等; 能生产那些已确定地图内容取舍原则而连续生产的地图; 自动化的引入导致整个地图生产过程的工艺革新、工时节省和技术改进; 容量大,信息量丰富。对传统地图学理论的完善。 6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 CAD)与数字地图制图的区别 前者在设计过程中,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帮助工程师进行设计的一切实用技术的总和称为计算机辅助设计,数字地图制图是根据地图制图学原理和地图编辑计划的要求,以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作为主要的制图工具,应用数据库技术和图形的数字处理方法,实现地图信息的获取、转换、传输、识别、存储、处理和显示,最后输出地图图形的过程和方法。 7 数字地图制图的一般过程 1)数据获取:野外测量数据及属性数据-键盘、电子数据记录簿;地图数 据-跟踪数字化仪、扫描数字化仪;像片资料-摄像机;图像 数字信息-磁带机; 编辑、接边、分层、图形与属性的连接等; 数据入库 2)数据处理 数据变换:投影变换、辐射纠正、比例尺缩放,误差改正及处理等;一种数学状态-另一种数学状态; 数据重构:数据拼接、数据截取、数据压缩等;一种几何形态-另一种几何形态; 数据抽取:全集-〉子集 3)图形输出 输出供专业规划或决策人员使用的各种地图、图像、图表和文字说明等 8可视化Visualization 在计算机动态、交互的图形技术与地图学方法相结合的基础上,为适应视觉感受与思维而进行的空间数据处理、分析及显示的过程。 9电子地图:Electronic Map 以光盘或者硬盘等媒质为载体,实现纸质地图基本表达与查询功能,并与数据库相关联,实现数据表达显示与简单分析的地图产品。 10网络地图:Web Mapping 指以网络为传输介质,通过网络协议实现地图数据共享的地图发布系统。

数字地图制图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数字地图(Digital Map): 在一定的坐标系内,具有确定的定位和属性标志的地面要素和现象的离散数据在计算机可识别的存贮介质上概括的、有序的集合成为数字地图。 数字地图数据的特点: ⑴具有特定的数学法则。⑵对要素进行过制图综合。⑶具有确定的分类分级的属性数据。 数字地图的优点: ⑴提高了地图的制作速度。⑵可方便地进行数据实时更新。⑶提高了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⑷能为多用户共享。 数字地图的性质: ⑴是数字地图是可识别的。⑵是可以分析与量算的。⑶与模拟地图可以互相转化。⑷可借助现代化通讯设备进行传输。模拟地图定义: 采用地图符号系统,将地理事物缩小描绘在有数学法则确定的平面上的图形,即传统地图。 模拟地图的特点: ⑴静态性:一旦完成,表示的内容就‘固化“了。 ⑵是连续变化的现实世界的瞬时记录“快照”。 ⑶不需要专门的阅读设备,符合人的视觉读图效果。 ⑷便于携带。 ⑸存储与显示一体化。 电子地图定义: 建立在数字地图基础上,电子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的地图,是数字地图制图表示的一种现代形式。 电子地图的特点: ⑴动态可视化表达。⑵多媒体表现手段。⑶信息传输的可选择性。⑷强大编辑和更新能力。⑸丰富计算和分析功能。数字地图制图步骤: ⑴数据获取阶段。包括野外数据测量和属性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和入库等。 ⑵数据处理阶段。包括数据变换(投影变换、辐射纠正、比例尺缩放,误差改正及处理等;一种数学状态-另一种数学状态;)、数据重构(数据拼接、数据截取、数据压缩等;一种几何形态-另一种几何形态;)、数据抽取等。 ⑶图形输出阶段。输出供专业规划或决策人员使用的各种地图、图像、图表和文字说明等 部分英文单词: Computer-Aided Cartography Computer-Assisted Cartography Digital Cartography 地图:map 地图符号map symbols 数字地图:digital map 数字地图制图:Computer Aided/Assisted Cartography 可视化Visualization 电子地图:Electronic Map 网络地图:Web Mapping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缩写DEM 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缩写DOM 数字线划地图Digital Line Graphic,缩写DLG 拓扑学: 拓扑学是研究图形在保持连续状态下变形时的那些不便的性质。 不同矢量数据模型间的主要区别: 有的是利用路径拓扑(Path Topology)方法,有的则是网络拓扑(Graph Topology)方法。 路径拓扑(Path Topology)与网络拓扑(Graph Topology)的区别: 这两种模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⑴路径拓扑将二维要素的边界作为独立的一维要素来单独处理,而不考虑要素之间的相

数字地图制图

《计算机地图制图原理》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什么叫数字地图制图?数字地图制图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地理信息系统(GIS)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数字地图制图(Digital Cartography ):又称为计算机地图制图、自动化地图制图或机助地图制图(Computer-Aided Cartography,简称CAC)。它是研究以传统的地图制图原理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采用数据库技术和图形数字处理方法,实现地图信息的获取、变换、存贮、处理、识别、分析和输出的一门技术性学科。 计算机地图制图与CAD 相同之处:CAD与计算机地图制图都以计算机图形学为数据处理和算法设计的基础,均有空间坐标系统,能把目标和参考系统联系起来,也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处理非图形属性数据。不同之处:CAD一般采用几何坐标系,处理的多为规则几何图形及其组合,图形功能尤其是三维图形功能极强,属性数据处理功能相对较弱。 计算机地图制图一般采用大地坐标系,处理的多为地理空间的自然目标和人工目标,图形关系更为复杂,因而图形处理的难度更大,且制图数据来源广、输入方式多样化。特别是专题地图的自动绘制,需要丰富的地图符号库和属性数据库支持。 因此一个功能强大的CAD系统,并不完全适合于完成计算机地图制图的任务。 计算机地图制图与GIS 计算机地图制图是GIS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地图制图侧重于地物的显示和处理,讨论地形、地物和各种专题要素在地图上的表示,并且以数字形式对它们进行存贮、管理,最后通过图形输出设备输出地图。 GIS既注重实体的空间分布又强调它们的可视化效果,既注重实体的空间特征又强调它们的非空间(属性)特征及其操作,具备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能力。现代GIS都具有计算机地图制图的成分,具备良好的地图制图功能,但并非所有计算机地图制图系统都含有GIS的全部功能。 2、数字地图制图的一般过程可分为那几个阶段? 第二章计算机地图制图的理论基础 1、点线侧位关系如何判断?

数字地图制图

一.翻译 3.拓扑关系: Topological Relation 7.数字高程模型: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8.可视化: Visualization 10.地图数据库: Map Database 11.精度: Precision 12.电子地图: Electronic Map 13.空间数据: Spatial Data 14.网络地图: Web Mapping 15.数字正射影像: Digital Orthophoto Map 16.数字线划地图: Digital Line Graphic 二.名词解释 1.数字地图:在一定的坐标系内,具有确定的定位和属性标志的地面要素和现象的离散数据在计算机可识别的存贮介质上概括的、有序的集合成为数字地图。 2.拓扑关系:是空间数据区别于其他各类数据的重要标志,在网状结构(境界网、河网、路网等)元素结点、弧段、面域之间的邻接、关联、包含等关系;其能从质的方面反映出空间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无量度,不能反映出确切的定位信息。能从质的方面和整体概念上反映地理实体的空间结构关系。 3.地图目标:目前只包括那些有空间定位概念并拥有绝对位置的目标。这些目标都可模块化和具有维数等级,即所有的二维目标都可由0维目标和一维目标组成,一维目标可由0维目标组成。 4.空间数据:空间数据是指用来表示空间实体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其分布特征诸多方面信息的数据,它可以用来描述来自现实世界的目标,它具有定位、定性、时间和空间关系等特性。空间数据是一种用点、线、面以及实体等基本空间数据结构来表示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世界的数据。 5.地图综合:是一个空间表达映射过程。高分辨率到低分辨空间表达集合映射,包括空间元素映射和空间关系映射。 6.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将空间目标抽象为点、线、面三种地物类型:

计算机地图制图原理

计算机地图制图原理

计算机地图制图原理 第1章 计算机地图制图是指以计算机硬件设备为基础,在相应软件软件系统的支持下,以数字格式对地图制图要素与现象数据进行采集、处理与管理,按照地图制作的规范进行符号化、图版制作与输出,并提供地图自动分析的过程。 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星体)表面的空间信息,经概括综合后以可视化、数字化或可触摸的符号形式,缩小表达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模型,用以传输、模拟和认知客观世界的时空信息。 计算机地图制图系统的数据转换:多源数据---计算机地图制图系统---数字地图。计算机地图制图一般过程:地面数据获取---地面数据处理---地图输出。计算机图形学是研究怎样用计算机生成、处理和现实图形的一门学科。计算机图形系统由图形硬件系统和图形软件系统组成,图形硬件系统是支持图形的设备,图形软件系统是实现图形设备管理和图形功能的程序和数据,计算机图形系统特点是数据量大、数据结构复杂、数据操作计算机量大和处理方法复杂。计算机图形系统基本功能:1.图形输入输出功能2.图形定义和维护功能3.图形数据存储和管理功能4.图形变换、图形处理和数据计算功能。 地图数据主要包括:1.地理要素空间数据2.地理要素属性数据3.地理要素空间关系数据4.地图符号库5.地图注记数据6.地图元数据。 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当前发展特点:1.多元数据采集手段一体化 2.数据标准化 3.数据库集成化4.地图产品多元化5.地图分析的深入6.地图表达方式多样化7.地图及相关应用商业化。 计算机地图制图的主要研究内容:1.计算机地图制图硬件设备研制与开发2.制图数据采集与预处理3.地图要素表达与数据结构4.地图符号设计5.地形表达6.地图数据存储与组织7.地图操作8.地图空间分析与地图关系9.输入输出10.三维可视化、虚拟现实地图与虚拟地理环境11.地图制图新技术应用12.计算机地图制图软件系统与应用系统开发。 第2章 地图: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的自然和社会现象,通过制图综合形成的信息,运用符号系统缩绘到平面上的图形,已传递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发展和变化。 地图分类:1.按地图内容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2.按比例尺分大中小比例尺地图3.按制图区分地球图、月球图、全球图、大洋图等 4.按用途可分为通用地图和专用地图 5.按承载物质可分为纸质图、磁介质图、纺织物图、化纤品图等 6.按其他标志分桌面用图、挂图、手持GPS图等。数字地图是以数字形式存储和记录的地图,是在一定的坐标系统内具有确定的位置、属性及关系标志和名称的地面要素和现象的离散数据,在计算机可识别的存储介质上存储的概括的有序集合。数字地图分类:数字地图按几何数据表示的形式分为矢量式和栅格式数字地图。 数字地图与电子地图密切相关,数字地图是电子地图的基础,是存储方式,电子地图是地面数据的可视化产品,是数字地图的可视化,是表示方式。

地图制图原理实习指导

《地图制图原理》课程实习指导适用年级/专业:2007级/测绘工程、地理信息工程

目录 第1章实习概况 (1) 第2章栅格地图矢量化实习内容、方法步骤及成果要求 (3) 第3章人口专题图编制内容、方法步骤及成果要求 (12) 第4章“地图投影及其变换”实习内容、步骤与方法 (15) 第5章地图分析实习内容、步骤与方法 (21)

第1章实习概况 一、实习时间、地点 1、时间:7月11日—7月25日(其中,7月21日—7月25日撰写实习报告) 2、地点:科技楼802机房 二、软件说明 1、Mapgis(6.5版本) 2、ArcView(3.3版本) 三、实习目的任务 学会使用相关GIS软件,实践所学制图理论,培养制图技能。实习任务、成果及培养的技能包括: 1、任务一:用MAPGIS完成栅格地图矢量化,初步掌握MAPGIS图形和属性数据编辑方法。 2、任务二:完成“2007年中国各地区人口状况图”的制作。使学生:(1)熟悉ArcView软件的基本制图功能,能编辑shape文件,熟练操作属性表;(2)能制作简单的地理底图,将专题内容符号化,完成版面设计,将成果图输出为指定格式;(3)实践专题制图方法及其配合使用;(4)对比MAPGIS与ARCVIEW,了解其功能及其组织等方面的异同。 3、任务三:了解地图投影及地图投影变换,掌握地图投影设置及地图投影变换方法。 4、任务四:了解GIS各种空间分析功能,重点是缓冲区分析和叠加分析功能,初步具备运用GIS软件实现地图分析的能力。 (四)进度安排 1、7月11日-7月14日:了解和熟悉Mapgis。基于Mapgis完成栅格地图矢量化。 2、7月15日-7月16日:专题制图基本技能、知识和数据准备。主要是熟悉ArcView 的应用,同时搜集“中国各省区2006-2008年人口总量、三次产业人口构成、人口密度等”的数据资料,并设计专题图“中国各地区人口状况图”编制方案。 2、7月17日-7月18日:“2008年中国各地区人口状况图”图件制作 3、7月19日-7月20日:地图投影设置及地图投影变换;GIS空间分析与地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