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诗词作品

叶嘉莹诗词作品
叶嘉莹诗词作品

叶嘉莹诗词作品

叶嘉莹诗词作品

▲诗作

惆怅当年风雨,花时横被摧残。平生幽怨几多般,从来天壤恨,不肯对人言。

记得年时花满庭,枝梢时见度流萤。而今花落萤飞尽,忍向西风独自青。

构厦多材岂待论,谁知散木有乡根。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1979年)

鹏飞谁与话云程,失所今悲着地行。北海南溟俱往事,一枝聊此托余生。(1970年)

诗中见惯古长安,万里来游鄂杜间。弥望川原似相识,千年国土锦江山。天涯常感少陵诗,北斗京华有梦思。今日我来真自喜,还乡值此中兴时。(1977年)〈纪游绝句十二首之一及二〉

向晚幽林独自寻,枝头落日隐余金。渐看飞鸟归巢尽,谁与安排去住心。(1978年)〈向晚二首〉

花飞早识春难驻,梦破从无踪可寻。漫向天涯悲老大,余生何地惜余阴。(1978年)〈向晚二首〉

却话当年感不禁,曾辈万马一时喑。如今齐向春郊骋,我亦深怀并辔心。(1978年)

海外空能怀故国,人间何处有知音。他年若遂还乡愿,骥老犹存万里心。(1978年)

津沽劫后总堪怜,客子初来三月天。喜见枝头春已到,颓桓缺处花好妍。(1979年)〈天津纪事绝句二十四首之一〉

欲把风标拟古松,已经冰雪与霜风。平生不改坚贞意,步履犹强未是翁。

话到当年语有神,未名结社忆前尘。白头不禁沧桑感,台海云天想古人。(天津纪事绝句二十四首之三及四〉

余勇犹存世屡更,江山白代育豪英。笑谈六十年前事,五四旗边一小兵。〈纪事绝句二十四首之五〉

便面黑如点漆浓,新词朱笔隶书工。赠投不肯留名姓,唯词襟前惠好风。〈纪事绝句二十四首之十二〉

白昼谈诗夜讲词,诸生与我共成痴。临歧一课浑难罢,直到深宵夜角吹。〈纪事绝句二十四首之二十〉

难驻游程似箭催,每于别后首重回。好题诗句留盟证,更约他年我再来。

题诗好订他年约,赠画长留此日情。感激一堂三百士,共挥汗雨送将行,当时观画频嗟赏,如见骚魂起汨罗。博得丹青今日赠,此中情事感人多。

转蓬辞故土,离乱断乡根。已叹身无托,翻惊祸有门。覆盆天莫问,落井世谁援。剩抚怀中女,深宵忍泪吞。

早经忧患偏怜女,垂老欣看婿似儿。何意人天劫变起,狂风吹折并头枝。(1976年)

平生几度有颜开,风雨逼人一世来。迟暮天公仍罚我,不令欢笑但余哀。(1976年)

▲词作

高枝珍重护芳菲,未信当时作计非。忍待千年盼终发,忽惊万点竟飘飞。所期石炼天能补,但使珠圆月岂亏。祝取重番花事好,故园春梦总依依。(80年代中期)《高枝》

爱向高楼凝望眼,海阔天瑶,一片沧波远。仿佛神山如可见,孤帆便似追寻遍。明月多情来枕畔,九畹滋兰,难忘芳菲愿。消息故园春意晚,花期日日心头算。《蝶恋花》

天涯常感旧,江海各西东。月明今夜如水,相忆有谁同。燕市亲交未老,台岛后生可畏,意气各如虹。跟念剑桥友,卓荦想高风。岁离别,经万里,梦魂通。书生报国心事,吾辈共初衷。天地几回翻覆,梦见故园春好,百卉竞芳丛。何幸当斯世,莫放此生空。(1978年)〈秋日有怀国内外各地友人〉

想空堂素壁写归来,当年稼轩翁。算人生快事,贵欣所赏,轻貌相同。一幅丹青赠我,高谊比云隆。珍重临歧际,可奈匆匆。试把画图轻展,蓦惊看似识,楚课遗容。带陆离长剑,悲慨对回风,别津门,携将此轴,有灵均深意动吾衷。今而后,天涯羁旅,长共相从。

_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

唐宋词十七讲(作者:叶嘉莹) 温庭筠 篇 我今天要讲的内容是唐宋词。讲到唐宋词我就想起来,我是出生在北京一个很古老的旧传统的家庭。我小的时候没有像现在的小朋友那样上什么托儿所啦、幼儿园啦、小学啦,对这些我都没有机会。我是在家里受的旧式的教育。我小的时候是念的“四书”“五经”一类,像《论语》、《孟子》等古书。我伯父、我父亲都喜欢古典诗词,所以从小的时候,就教我背诗,就像唱歌一样地背一些诗。我十一二岁以后,他们就教我学习作诗。我说作诗,没有说作词,因为中国旧传统有一个观念,认为诗里边所讲的是“诗言志”,诗可以感天地、动鬼神,可以宣扬教化,是正当的,是应该教小孩子去学的。可是词这种东西,里边写的是什么哪?里边写的是男女的相思爱情,是伤春怨别,是这样的内容。所以我想我的家长,可能因为这个原因,那时候只教我读诗、作诗,没有教过我读词和填词。但是有些个美好的文学,它本身有一种魅力,你读它,就被它吸引了,就被它感动了。我记得我在初中毕业给同学写的纪念册上,就写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词句。我觉得这话说得很美,我们分别以后,相隔千里之远,但是我们共同对着天上的明月,借着月光我们就有一份感情交流,彼此怀念的这一种相联系的感觉。所以我小时候喜欢读词,但是没有人教过我读词和填词。后来我上了辅仁大学以后,开始读词了,那个时候我曾经跟随孙人和,即孙蜀丞老师学过词,也跟随顾羡季老师学过词。两位老师他们不但是教词,他们也创作、也填词。而我上大学的年代1941一1945年,那是北平(北京当时叫北平)沦陷的时期。那个时候,我们老师写作的词里边,常常流露有一份爱国的情思。所以前几年我回国来,见到我同班的老同学,曾经写了一首诗,里边有这样两句:“读书曾值乱离年,学写新词比兴先。”我说我记得我们当年同班的同学,读书的时候正是乱离的战争的时候,北平沦陷的年代,所以说“读书曾值乱离年”。“学写新词比兴先”,我们学写新词,而新词里边表面虽然写的是爱情,可是它们也寄托了爱国的感情在其中,有比兴的思想在里边。现在就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反省,值得我们思索的。在中国的韵文的各类的文学体式之中,有一个传统,就是“文以载道”,读诗也讲究诗教,说“温柔敦厚”是“诗之教也”。我年轻的时候,很不赞成这一套说法。文学就是文学,艺术就是艺术,我们为什么非要让它载道呢?诗歌的本身,有一种感动人心的力量,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说诗是教化呢?我年轻的时候,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我以为一般衡量文学,有两个不同的标准。有的人喜欢用道德和政治的尺寸来衡量文学作品,有的人喜欢用美学的艺术的价值观念来衡量文学作品。一般说来,中国的散文是要求文以载道,中国的诗歌也讲求诗教。“诗言志”,诗者志之所之,是重视它的思想内容,它的伦理和道德方面的价值的。 词,我认为是在中国的文学体式之中一个非常微妙的文学体式,因为词在初起的时候,完全没有伦理和道德的思想意识在其中。为什么叫做词呢?其实只是歌词的意思。从隋唐以来,中国有一种新兴的音乐,这种音乐是中国旧有的音乐融汇了当时外来音乐的一种新兴的音乐,词就是配合这些新兴的音乐的歌曲来歌唱的歌词。所以词本来并无深义。词,就是歌词的意思。这种歌词,最早是在民间流行的,后来士大夫们这些读书人,他们觉得

《中华诗词之美》叶嘉莹答案

《迦陵诗词稿》之咏荷(一) 1【单选题】叶嘉莹的《咏莲》写于()夏。 A 1962年 B 1956年 C 1940年 D 1938年 2【单选题】阴历的六月按照中国的传统是那种花的月份? A 栀子 B 桂花 C 荷花 D 蔷薇 3【单选题】“莲花何旖旎”中“旖旎”的意思是()。 A 颜色鲜艳欲滴的样子 B 随风摇摆的样子 C 娇美的样子 D 花瓣浓密的样子 4【单选题】《爱莲说》的作者是()时期的()。 A 南宋;朱熹 B 唐;韩愈 C 北宋;周敦颐 D 北宋,程颐 5【判断题】拟诗在中国古代的时候是不存在的。× 6【判断题】《拟采莲曲》的湖云和湖水代表相思的双方。√ 7【判断题】“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中,“田田”二字用以形容荷叶茂盛。√ 8【判断题】中国乐府中的很多字常常是谐音字。√ 9【判断题】中国古代乐府诗中的“莲”常常通“怜”字,即为爱的意思。√ 10【判断题】电影《云水谣》是改编自叶嘉莹的《水云谣》。× 迦陵咏荷.(二) 1【单选题】《尔雅》中解释荷花时将荷花的叶称为()。 A 薏 B 蔤 C 茄 D 蕸 2【单选题】“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节选自李商隐的()。 A 《赠荷花》 B 《登乐游原》 C 《夜雨寄北》 D 《暮秋独游曲江》 3【单选题】“何当百忆莲花上,一一莲花见佛身”这句诗出自? A 《东下三旬苦于风土马上戏作》 B 《赠荷花》 C 《暮秋独游曲江》 D 《送臻师》4【单选题】叶嘉莹人生很曲折,几经飘零,最后定居在哪里? A 多伦多 B 巴黎 C 渥太华 D 温哥华 5【单选题】《木兰花慢·花前思乳字》中“愁听”的“听”是()。 A 仄声 B 平声字 C 入声字 D 韵字 6【单选题】《木兰花慢》的体裁是 A 赋 B 小令 C 散文诗 D 长调 7【单选题】下列诗句中,与荷花无关的是()。 A 出淤泥而不染 B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C 植本出蓬瀛 D 花前思乳字,更谁与,话生平 8【单选题】“枨触于心”中的“枨”字读音同()? A 畅 B 诚 C 帐 D 张 9【判断题】义山诗就是李商隐的诗。√ 10【判断题】《妙法莲华经》是道教的经典经书之一。× 11【判断题】叶嘉莹的乳名叫“荷”√ 12【判断题】叶嘉莹回国讲诗词是因为中国给的报酬很多。× 13【判断题】“珠泪暗中倾”中的“珠泪”指的是荷叶上的露珠。√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28苏轼(一)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28苏轼(一) 柳永是失败了的一生。而苏东坡平生历尽苦难,是完成了自我的这样一个诗人。不管他平生在宦海波澜之中经过了多少挫伤,在他自己的品格修养这一方面,苏东坡是完成了自己的。 我现在要说,你把你的平生放在什么地方了,“许身一何愚?”柳永是他用世的志意跟他浪漫的天性,跟他音乐的才能,中间有矛盾。他少年不得意的时候,他说“幸有意中人,堪寻访。……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鹤冲天》)可是到了他老年的时候,怎样了呢?且看他的这阕《少年游》。长安,一向被认为是首都的代称,也代表追求功名利禄,柳永也曾在首都追求过功名事业,但是他说“马迟迟”,我的马不能够捷足先登。柳永事实上也到过长安,但我们要提出来,它同时也有某一种象征首都的意味,而且听到高柳上秋蝉悲哀的嘶鸣,夕阳沉没在飞鸟外,秋风吹起在郊原之上,哪里是我柳永的归宿?“目断四天垂”。过去的年华,过去的往事,像消逝的浮云永远不再回来了,“归云一去无踪迹”。我以前的期待,我今天得到了什么?“何处是前期?”不用说我的用世的志意落空了,我当年听歌饮酒,现在“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再有少年时在狎邪之间跟这些歌伎酒女们交往的意兴了。当年的狂朋怪侣都老大了,或者有的人已不在人世,“酒徒萧索”。“不似去年时”,有的版本作“不似少年时”。他完全落空了。因为他所追求的全是向外的,是“有待”,然后才能够完成的。 苏东坡就不同,因为他所追求的是一个可以无待于外的完成。中国道家的思想,要无待于外,自我完成。其实不但道家这样说,韩愈讲儒家的道理也说过的:“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原道》)一生是落空还是不落空?你可以不落空的。苏东坡虽然在仕宦上失败了,但他不落空。“足乎已无待于外之谓德”。道家也讲无待,说列子乘风而行还要有待于风,能够不待乘风而行吗?《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冷然善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无待于外”,这正是中国结合了儒道两家的思想。客观上不得意,还能不落迂腐消极,能够有积极的生活志趣,有持守的一种修养,这是苏东坡所以了不起的地方。至于柳永所追求的功名则是有待的,是向外追求、封建社会不给他一个机会,他就没有了。他听歌看舞,也是向外追求,当“狎兴生疏,酒徒萧索”的时候,他就落空了。所以,柳永的一生是两边都落空了。当年听歌看舞的这种感情这种生活落空了,用世的志意也落空了。不错,他给我们留下了几百首词。可是,柳永对他自己本身的想法,则是认为他的生命是:“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是落空无成的。 苏东坡是在苦难之中完成了自己的一个人物。我们先讲苏词的特色,再讲他在词的写作上怎样受到过柳永的启发和影响。 我们看苏东坡的生平,据传记和有关记载,发现他少年时代就有两种个性,两种特别的特色。一个特色是儒家用世的志意,这是中国一般读书人好的传统,就是对于国家民族的关心。“士当以天下为己任”,这是我们中国读书人的儒家思想的一个美好的传统。这是所有读书人都有的,柳永、苏东坡也不例外。而苏东坡用世的志意,从他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了。苏东坡的父亲苏洵,喜欢到外边四方去游学,常常不在家,苏东坡小时受他母亲的教训。有一次读到《后汉书·范滂传),范滂是东汉党锢之祸时被迫害的一个人,而他不逃避,为了理想付出了生命。范滂有用世的志意,当他被任命为清诏使的时候,他要作一番事业。他登车揽辔,乘车上任,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意。当他遇到迫害灾难,他不逃避,不委曲求全,不逢迎苟合,宁可付上了生命。苏东坡读到范滂传,内心激动感发,问他母亲说:他日儿做范谤,母亲能做范滂的母亲吗?因为《范

2019年中华诗词之美课后解析[叶嘉莹]

2017中华诗词之美课后答案(叶嘉莹) 1.1 1 下列哪一本著作属于四书五经中“四书”?() A、《诗经》 B、《礼记》 C、《大学》 D、《春秋》 正确答案:C 2 《诗经》中哪一部分的内容是祭祀歌颂祖先?() A、国风 B、正声 C、颂 D、雅 正确答案:C 3 下列哪一本书提出“诗言志”?() A、《诗经·毛诗序》 B、《诗言志辨》 C、《论语》 D、《尚书》 正确答案:D 4 《诗经·十五国风》主要是当时贵族中的著名诗人的作品。() 正确答案:× 5 “诗言志”的“志”泛指人类的一切感情()。 正确答案:× 1.2 1 民间音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称为()。 A、雅乐 B、宴乐 C、胡乐 D、清乐 2

关于《尚书》的翻译,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Book of Songs B、Book of Rites C、Book of Change D、Book of Documents 正确答案:D 3【多选题】 对于词的认识,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是一种微妙的文学体式 B、产生背景是歌台舞榭 C、来源于现实生活 D、是先有音乐然后按照乐调填写 正确答案:ABD 4 诗是作者集体无意识的活动。() 正确答案:× 5 最初“词”的概念是指配合乐曲的演唱的歌词。()正确答案:√ 1.3 1 《花间集》的词主要取材于()。 A、田园生活 B、志向、理想 C、美女、爱情 D、山河美景 正确答案:C 2 下列哪一项不是宴乐的构成要素?() A、清乐 B、胡乐

C、法曲 D、雅乐 正确答案:D 3 下列哪一项关于市井俗曲的描述是错误的?() A、被人忽视,无人整理 B、言辞低俗,错字百出 C、无人刊刻流传 D、当时传唱度低 正确答案:D 4 民间宴乐曲调的流行促进小词的发展。() 正确答案:√ 5 《花间集》是配合宴乐的唱词,由当时的诗人文士所作。()正确答案:√ 1.4 1 “弄妆梳洗迟”的“弄”是什么意思?() A、玩耍 B、搅扰 C、炫耀 D、赏弄、观赏 正确答案:D 2 在晚唐五代时期,“山”有多种意涵,其中不包括()。 A、山眉 B、枕头 C、山屏 D、发型 正确答案:D 3 下列哪本书中提出“衣锦尚褧”的说法?()

2016超星《中华诗词之美》叶嘉莹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中国诗词中“一晌”的意思是指()。(1.0分) ?A、长久 ?B、田亩单位 ?C、短暂 ?D、A和C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关于周邦彦的《六丑》,说法错误的是()。(1.0分) ?A、是一首“中吕调”曲 ?B、共有一百四十字 ?C、是用六种不同的曲调拼在一起 ?D、前片九仄韵,后片八仄韵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平生塞北江南”出自辛弃疾的作品,其词牌名是()。(1.0分)?A、《鹧鸪天》 ?B、《水龙吟》 ?C、《清平乐》 ?D、《永遇乐》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手把齐纨相诀绝”一句中“齐纨”是指()。(1.0分) ?A、丝绸 ?B、手绢 ?C、簪子 ?D、扇子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5“弄妆梳洗迟”中对“弄”解释正确的是()。(1.0分) ?A、玩耍 ?B、搅扰 ?C、赏弄、观赏 ?D、炫耀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6关于苏轼的《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说法不正确的是()。(1.0分) ?A、是一篇抒情写志的作品 ?B、作品具有词的美感 ?C、上片体现了婉约低回的情致

?D、是一首诗化的词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7《菩萨蛮》,词牌名,又名()。(1.0分) ?A、《浣溪沙》 ?B、《西江月》 ?C、《永遇乐》 ?D、《子夜歌》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词牌名的是()。(1.0分) ?A、天净沙 ?B、蝶恋花 ?C、永遇乐 ?D、西江月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9南唐作为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中主是指()。(1.0分)?A、李煜 ?B、李昪 ?C、李寿

叶嘉莹:《行行重行行》

叶嘉莹:《行行重行行》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古诗十九首》的第一首《行行重行 行》,我先把它读一遍: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这首诗从开头到“越鸟巢南枝”的“枝”,押的是平声支韵,接下来从“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到结尾就换了仄声韵。其中“远、缓、反、晚”四个韵脚都是上声,而“饭” 是去声。这是因为,古代没有上声和去声的区别,“饭”也可以读成fan 。我曾说,《古诗十九首》所写的都是人类感情的“基型”和“共相”。所以你们看这里很妙:“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是一个男子的口吻还是一个女子的口吻是一个行者的口吻还是一个留者的口吻?中国古代传统的习惯总是喜欢先把它确定下来,所以才有很多人总是想方设法给这十九首诗确定作者。上次我说过,有人认为其中的好几首都是枚乘写的。那么枚乘既然是个男子,就可以确定这几首诗都是有寓托的,都是表示某种国家、忠爱之类的意思。可是现在我们最好先把这些都放下,只看诗的本身,我们就会发现:正是由于我们不知道这首诗所写的是男子说的话还是女子说的话,是行者说的话还 是留者说的话,结果反而给这首诗增加了许多的“潜能”。 “潜能”是西方接受美学中的一个词语,意思是作品中有一种潜存的

能力,或者说,它潜藏有很多使读者产生联想的可能性。 另外,从《行行重行行》我们还可以看到《古诗十九首》那种质朴的特色。它没有很多花样,走了就是走了,不管是送行者说的也好,还是远行者说的也好,总而言之是两个人分离了。“行行重行行”,行人走啊走啊,越走越远。我以前讲过,中国的旧诗有古体和近体之分。近体是从南北朝以后才逐渐形成的,规定有比较严格的格律,如“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等。因为中国文字是独体单音,读起来缺乏韵律,所以必须写成平仄间隔的形式,读起来才好听。不过,在古诗里没有这种法则。而且,如果你的内容果然很好,你的声音果然能配合你的感情,那么即使没有这些法则也一样能写出好诗。“行行重行行”,就完全不符合格律诗的法则。首先,这五个字里有四个字是重复的;其次,这五个字全是阳平声,一点儿也没有声音的起伏和间隔。然而我说,正是如此,这五个字读起来才形成一种往而不返的声音。——这话真是很难讲清楚。那远行的人往前走再往前走,前边的道路是无穷无尽的,而后边留下的那个人和他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这就是往而不返,从这里边就使你感受到一种把两个人越拉越远的力量。 如果说,“行行重行行”写出了两个人分离的一个基本的现象,那么“与君生别离”就是写由这种现象所产生的痛苦了。所谓“生别离”,可以有两种讲法,现在我们先说第一种。人世间的别离有生离也有死别,二者哪一个更令人悲哀呢?大家一定会说:当然是死别,因为生别还有希望再见,而死者是再也不能够复返了。但现在我要举

中华诗词之美(叶嘉莹)第四单元答案

对偶形式的存在得益于中国文字的哪种特质?() A. 意象多元 B. 声音多元 C. 内涵丰富 D. 独体单音 正确答案:D 2“.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是()的《文赋》中的词句。 A. 陆少游 B. 柳永 C. 陆机 D. 李清照 正确答案:C 3. 中国语言文字的特质不包括: A.平仄 B.破读 C.单音四声 D.独体单音 正确答案:A 4.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中的“白”指的是李白。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5.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是古体诗。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6. 古汉语的四声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是完全一致的。正确错误正确答案:错误 7.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节”其实应该读成三声。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8. “一襟余恨宫魂断”运用了寓托,其事源自: A. 鲁国

B.孤竹 C.齐国 D.越国 正确答案:C 9.杜牧的诗句“娉娉袅 是 : A.像喻 B.暗喻 C.明喻 D.转喻 正确答案:B 10. “红烛自怜无好计 法 ? A.外应物相 B.隐喻 C.拟人 D.转喻 正确答案:C 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运用的修辞方 法 ,夜寒空替人垂泪”这句词采用了以下哪种叙写手 11.以下哪句诗没有起到起“兴”的作用?() A.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B.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C.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D.将仲子兮,无逾我里 正确答案:D 12.李白是诗句“美人如花隔云端”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A. 拟人 B. 暗喻

C. 明喻 D. 隐喻 正确答案:C 13. 西方的史诗也好,戏剧也好,注重的是()。 A. 内涵 B. 描述的方法、技巧、情节 C. 所表达情感 D. 所用的语言 正确答案:B 14.《诗经·郑风·将仲子》采用的是“赋”这种引起感发的叙写方式。正确 误 正确答案:正确 15. 外应物象(objective correlative )最早由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确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16. 按照希腊的传统,希腊最早的诗指的是史诗。正确错误正确答案:正确 17. “过尽千帆皆不是”所用手法为举隅。正确错误正确答案:正确 18. 陶渊明《饮酒》中的“鸟”运用了()的写作手法。 A.咏物 B.明喻 C.举隅 D.自比 正确答案:D 19. 李商隐《西溪》采用了哪种引发感发的叙写方式? A. 起兴 B. 比喻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之温庭筠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之温庭筠 叶嘉莹一直从事中华古典文化研究,创办基金和奖学金用以吸引和培养国内外优秀人才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普及和研究工作。出生于1924 ,八十多岁的老人居然上课不用资料,也不爱用资料,尚能信手拈来在唐诗宋词间呼风唤雨。这都出于其对古典文学的酷爱之情。诚如她所言:余虽不敏,然余诚矣。 “有人常问学古典文学有什么用处?学古典文学正是因为古典文学里边有一种生生不已的、真正生活在那里的一个感动和感发的生命。”在诗歌的美文中形成一个韵律,四个字是最简单而能造成韵律的一个基本形式,如诗经,这是我们本国的语言特色跟我们身体生理的机能结合起来起来所产生的一个的自然的现象。《惠风词话》:“吾观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之外,有万不得已者。”即更有感动的是人的内心地方。《论语泰伯》篇曾说,子曰:兴于诗。兴是一种兴发,一种感动,跟作者的见物起兴一样,你读诗,也会引起一种感发的。诗的作用就在于能够给你心灵一种感发。古人曾说,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就是在于你的内心有一种活泼敏锐的善于感发的心灵,这是作为一个真正的根本所在的地方。诗歌最大的作用,是要让你有一颗不死的不僵化的心灵,有一种善感的心灵,要“兴起诗”。 十七讲中简记: 冯正中,冯延已,有执着的热情。“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舞。” 晏殊,有圆融的观照。“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欧阳修,有遣玩的意兴。自号“六一”即为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逸文,一位老翁老于此五物之中。“笙歌散后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苏东坡: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王国维: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读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有感精编版

读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有感 我特别喜欢《唐宋词十七讲》的两点,一是从人划分出部分,在作者风格和词之演进历史上做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但同时叶先生也使用了西方的理论来为我们讲述词之演变,作者的文化背景使得她的讲述很顺畅。在中国大的历史背景下,使用西方的理论来感受古典诗词的意境,方法很特别又非常容易理解。另一个是叶先生在为你讲述某一首词中的一个意象时她会引出这个意象在不同地方的用法,然后非常客观分析在这里应该是哪一个。引诗词以证诗词,也是叶先生的拿手讲法。这种讲法,不但让读者更容易识别一些中国诗词传统里的符码,比如“蛾眉”的含义。更容易在举一反三中,帮助读者握住中国诗词、语言文字的传承脉络。 中国古典诗词有一种很本土的美感,与现代诗和西方翻译来的诗歌都不一样。跟文言文比起来又少了一些死板与匠气,更加自由与写意。词在古代本身又是可以唱出来的歌词,它本身就会跟音乐有一定的联系;另一个方面来说,它的表现方式与中国画的写意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在品读的过程中会在脑子里形成一些画面和曲调,我们也能联想到一些之前接触过的音乐美术作品,会帮助我们解读诗词中的意蕴。这样让我们读起来更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人而言应该是一种不必刻意的去学,我们与古诗词天然有着共通的地方。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之下生活,当文化底蕴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就能够打通诗词与个人的内心,就会有了发自内心的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这种感受会在你接触越来越多的诗词之后更加明显,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讲求厚积薄发。从最开始接触文言文,古诗词,我是到没有了考试的压力之后才开始细细品味古诗词。在读到了足够多的古诗词之后,我发现自己对诗词的解读越来越准确,越来越能摸准这其中的脉络。看过了叶先生的解读,真正认识到要想把古诗词讲的这样透彻婉转动情,还是需要多年的修炼。 在第二讲中,叶先生提到“我觉得我们有时在讲到文学的时候,常常是先立定一个框架,然后把这些作品放到框架里去批评。”这真的是很现实的现象,之前有一段时间为了做诗词赏析而去赏析,为了快速高质量的完成,我自己尝试着总结出一套应对的规则,但发现这套规则对应的仅仅是题目,离开题目再去赏析文字就会不自觉地进入僵硬的怪圈,并不能真正理解词的意境。所以,做这样的研究应该是从源流开始。从文字本身出发,从词本身出发,任何的方法其实都可以赏析关键是能不能真正理解各个意象所代表的意义。 同样是在第二讲,叶先生用西方符号学的理论来解读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婉约含蓄是中国人说话的特点,古典诗词中尤其喜欢这样的表现方法。温庭筠的词总是用很多的意象去代指一种气氛,一种感受。不直接的点破,而是用引起联想的方式来表达。而在西方理论中,每一个意象其实都是一个语码,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之下,这些语码有不一样的意义。而他的词好也就好在,他对这样的语码的运用非常到位。一首看起来写女子梳妆的词表现的其实是展现了作者个人在政治上的怀才不遇。叶先生用这样的理论教我们怎么样去欣赏词,而不是仅仅是解释理解,而是把词放进一个文化谱系里,让我们可以在我们平日里接触到的文化中寻找词的坐标。在一个文化语境里去解读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体味每一首词究竟是好在哪里,从源头去理解词人为什么使用这个意向,这个意象在这里代表的最终意义是什么。 叶先生在讲课时很喜欢讲词的内容时顺带说一些她在学习生活中的感悟,但是并不让人觉得跑偏,经常会从一首词讲到她的感悟又穿插一些其他诗词再回到这一首诗词本身上来,这样的讲法看似漫无目的,其实有它的内在逻辑。 叶先生在书中提到“我们也不一定在所有的文学作品之中一定要载道,一定要给他们讲出来什么样的道德伦理上的意义和价值。你要知道,一个人‘哀莫大于心死’,只要你有活

2018尔雅中华诗词之美.答案解析[叶嘉莹]

2.“诗言志”出自古书:【尚书】 3.属于四书五经中“四书”的著作是:【大学】 4.《诗经·十五国风》主要是当时民间的且大多是无名诗人的作品。:【对】 5.关于词的说法,表述错误的是【来源于现实生活】 6.古人所说的“志”,是泛指人内心的一切情志:【错】 7.《尚书》在西方被翻译为:【Book of Documents】 8.中国南北朝时期民间的音乐称为:【清乐】 9.诗是作者显意识的活动。【对】 10.“词”的本意是指配乐的歌词。【对】 11.《花间集》中大部分的作品是描写【美女,爱情】 12.宴乐的构成要素不包括【雅乐】 13.关于市井俗曲,描述不正确的是【当时传唱度低】 14.小词源于当时民间宴乐曲调的流行。【对】 15.《花间集》是当时诗人文士所作配合宴乐而唱的歌词【对】 16.晚唐五代时期,“山”可代表的事物不包括【发型】 17.“弄妆梳洗迟”中对“弄”解释正确的是【赏弄,观赏】 18.“衣锦尚褧”出自古书【诗经】 19.《硕人》是《诗经》“卫风”中的一首。【对】 20.《诗经》中描述最美的女人“庄姜夫人”的“庄”是指她的父姓。【错】 21.词被称为“小词”的原因是【不是言志,载道的】 22.《长门赋》最早见于南朝文人编著的【昭明文选】

24.长门宫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冷宫”。【对】 25.温庭筠的《菩萨蛮》中只有两三首是写美女追求爱情的【错】 26.《史记》中“其志洁,故其称物芳”是司马迁对()的描述。【屈原】 27.词学家刘永济在晚年的号是【知秋翁】 28.对石声汉描述不准确的一项是【去世于文化大革命结束的那一年】 29.小词都是写的怨妇和思妇。【对】 30.《离骚》中“进不入以离尤兮”的“离”是指预见、遭遇。【对】 31.《花间集》集中收录了晚唐至五代()位词人的作品。【18.0】 32.关于词的理解,错误的是【词本来是一个文学体式】 33.南唐词的代表词人有一冯二李,其中不包括【李昪】 34.《花间集》中的作品并不都是由男性写作的。【错】 35.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编成的词集是《花间集》。【对】 36.《菩萨蛮》,词牌名,又名【子夜歌】 37.韦庄共写了()首《菩萨蛮》。【5.0】 38.被称为“秦妇吟秀才”的文人是【韦庄】 39.《花间集》中没有收录南唐词。【对】 40.南唐词的风格与《花间集》中词的风格相同。【错】 41.“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这句话出自【礼记】 42.“鞠躬尽瘁,具见开济老臣怀抱”是对()作品的评价。【冯正中】 43.南唐作为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中主是指【李景】 44.冯正中曾官至宰相【对】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之李煜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之李煜 李后主是一个重要的作者,所以我们要对他作一个整体的介绍。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有人从表面上理解,批评王国维把李后主抬得太高了。但王国维所说的他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的本意是一个比喻和象征。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 多少!”我们不是李后主,但我们的生命都是这样消逝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堤 一个真理!往事知多少!”也是一个真理!每个人都在这大网罗之中。李后主写一个人的悲哀,而他写出了所有人类共同的悲哀。这是他的词的成就。 而李后主怎样达到这样一个成就呢?有一种人的内心有一个锐感的诗心,像是一池春水,你只要向它投下一块石头,不需要多,只要打在水的中心,它水波一延荡,一震动,也就是摇荡性情,性情摇荡的时候,自然就把它的境界推广了。李后主属于主观诗人,主观诗人不必多阅世,他虽然没有到各种阶层去生活过,但他所经历的国破家亡的悲剧,如同一块巨石,打在他敏锐的诗人心灵中。他一下子就扩散出了这么深沉,悠远,把整个生命的悲哀都表达出来的意境。 还有,王国维说后主之词是”以血书者也。于是有人就说这话不对,词里边很多只是写流泪,很少是写到血的。他说后主之词也只说泪,不说血。王国维说以血书不是你刺破手指写个血书,也不是说你写的词里边都是血,不是的。我们说话常常嘴皮子一碰就说出来了,而文字呢?大家也是千古文章一大抄,都抄来了。你要用最真切最深挚的自己的心灵感情说出来自己的话。李后主一生中干了多少错误的事情,而作为一个文学家,作为一个词人,他唯一的一大长处,就是说自己的话,而且他有敏锐的真切的深挚的心灵和感情。这是所谓 以血书者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要欣赏批评一首词,每一句,每一个字,每一个结 构,每一个组织,一定都有它的作用。我们现在来看看他这六个字的作用。林花炳个字表现了整个一片的凋零。林花是什么样的花?春,何等美好的季节。红,何等美好的颜色。满林这样美好的花朵都凋谢了,怎么这样好的春红竟然就谢了。谢了”两字有无穷的哀伤,悼念。他的感情不假掩饰,不加思索,他说了,是太匆匆”。是他感情内心最深处的流露。花,不只是仅有短暂的生命,还更有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的打击摧伤。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生之中必不可免地会遇到一些艰辛苦难的遭遇。他说有朝来的寒雨,晚来的寒风。那风雨是整个生命所遭受的挫伤,是整个生命的无常和苦难。 下面胭脂泪,相留醉”两句,从花过渡到人。花红得像胭脂,风雨喷洒的雨点,是胭脂泪”。相留醉”,那将要凋零的花树,它红色花瓣上的泪点,就留我再为它沉醉一次。几时重?”你什么时候再看见这样的花朵呢?你说明年春天来了,明年的花就开了。可是明年的花不是今年这朵花了。现在的时间消逝了,永远都不再回来了。因此他说我们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你看,李后主他从林花这么小的一个形象,写到整个人生,整个有生命的,包括草木在内,它的生命的短暂无常以及经受摧残和苦难的哀伤。有人说,李后主的词,亡国以后的作品意境才开阔博大了。他早年的作品内容空泛,所以,应该分别来看待。其实,我们认识一个词

古诗十九首

中国是诗的国度,相对于叙事诗而言,抒情诗更占优势。这和西方文学以史诗开端,沿着叙事文学创作的道路发展截然不同。中国诗歌其中一源头《诗经》是透过情感来认识世界,主要以“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①的形式流传在人民口头的闾巷歌谣,《诗经》就此奠定了中国诗歌基本上是一个抒情传统。另一源头《楚辞》则是文人士大夫创作的,她将一腔悲愤之情以奇幻形式喷涌而出,从一开始,就将恋情、亲情、忠君爱国之情、感叹个人怀才不遇、从容于时的悲愤之情等情感流动于诗中,使她产生永久的迷人魅力。到了汉代,《古诗十九首》的问世,使得中国诗歌焕发出独特的光彩,其作者拥有较高的文化教养,杰出的诗歌创作才华,和统治阶级的高级文人有别,熟悉民间文学,因而使其作品既具有一切民歌的基本精神,“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有具有较高的文化气息。汉代五言诗的发展,使民间歌咏和文人创作到了东汉末年高度结合起来,《古诗十九首》正是民歌与文人创作结合的代表作品。它出现以后,受到历代评论家的高度评价,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②,钟嵘誉之为“一字千金”③,胡应麟叹其“天工神力,时有独至”④,王国维赞其“写情如此,方为不隔”⑤。有人甚至把它与《诗经》、《楚辞》相提并论。 一、抒发人类情感的“基型”或“共相” 抒情艺术,先从情感谈起。情感是什么呢?从心理学角度上说,情感是一种冲动,又是一种行为;是一种感受,又是一种反应,是有机体的一种复合状态,并且以特殊的方式来表现心理活动的东西。情感作为一种主观体验,也是对现实的反映。它所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没有情感便没有文学作品。文学是抒情的艺术,经典的文学作品多是表达了人类普遍的情感,或是将这种人人体验的感受,但无法言说或不敢说的情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古诗十九首》便是这样的典范。 《古诗十九首》所写的感情基本上有三类:离别的感情、失意的感情、忧虑人生无常的感情。这三类感情都是人生愁苦的最基本的感情,叶嘉莹把它们叫作人类感情的“基型”或“共相”。《古诗十九首》的作者都是青年人或中年人,围绕着他们的无非是爱情,事业和对人生意义的追问。正如爱情是永恒的话题,这些也是古往今来是成年人的人生困惑。古往今来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会有生离或死别的经历;每一个人都会因物质或精神上的不满足而感到失

中华诗词之美 叶嘉莹 南开大学 章节测验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8-2019(2)综合素养网络研修课程章节测验答案 《中华诗词之美》(叶嘉莹、南开大学) 目录 课程内容 (1) 章节测验及答案 (2) 迦陵咏荷(一) (2) 迦陵咏荷.(二) (2) 迦陵咏荷(三) (3) 性别文化谈小词中画眉簪花照镜之传统(一) (4) 性别文化谈小词中画眉簪花照镜之传统(二) (4) 性别文化谈小词中画眉簪花照镜之传统(三) (5) 性别文化谈小词中画眉簪花照镜之传统(四) (6) 性别文化谈小词中画眉簪花照镜之传统(五) (7) 性别文化谈小词中画眉簪花照镜之传统(六) (7) 南唐冯李词对花间温韦词的拓展(一) (8) 南唐冯李词对花间温韦词的拓展(二) (9) 南唐冯李词对花间温韦词的拓展(三) (10) 南唐冯李词对花间温韦词的拓展(四) (10) 南唐冯李词对花间温韦词的拓展(五) (11) 南唐冯李词对花间温韦词的拓展(六) (12) 中华诗词之特美(一) (13) 中华诗词之特美(二) (13) 中华诗词之特美(三) (14) 中华诗词之特美(四) (15) 课程内容 1迦陵咏荷 1.1《迦陵诗词稿》之咏荷;1.2忧患中的诗词人生;1.3叶嘉莹的创作生涯。 2从性别文化谈小词中画眉簪花照镜之传统 2.1词产生的背景;2.2词的产生;2.3配乐填词与《花间集》;2.4小词与性别文化;2.5性别文化与君臣之道;2.6小词中的《离骚》传统。 3南唐冯李词对花间温韦词的拓展 3.1赏析温庭筠之词;3.2赏析韦庄之词;3.3冯延巳其人;3.4赏析冯延巳之词;3.5赏析李璟之词;3.6赏析李煜之词。 4中华诗词之特美 4.1中国语言文字的特质与诗歌传统;4.2中西方诗歌传统比较;4.3赋比兴的诗歌创作方法;4.4词的内涵与特质。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之秦观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之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 《浣溪沙》 《浣溪沙》真是很妙!里边要说的究竟是什么?找不到比喻,找不到寄托,也没有具体的事情,就是一种感觉。他所用的字,小楼,轻寒,淡烟,画屏幽,轻似梦,细如愁。。都是轻柔的叙写,一个沉重的字都没有。 漠漠,一方面是四周广漠的感觉,一方面是漠然的,寒冷的,不相关的。上小楼,这句也有多义。因为在中国诗词里主词可以不出现。所以可以是词人在漠漠轻寒中登上了小楼。就本句的语序来说,主词是轻寒,是寒气来到了小楼之上。这两个意思都可以存在。“晓阴无赖似穷秋”。他说今天早晨是阴天,无赖,是对它无可奈何,阴沉沉的一点放晴的意思都没有。春天的阴天,这么阴沉,好像那萧索的秋天一样。“淡烟流水画屏幽”。屏风上画着淡烟流水的风景,而不是急流飞瀑,景色是这样的清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一般人是把抽象的感情比作具体的景物,可是这首词他是把具体的形象,反而比作了抽象的感情。因为风也不大,雨也不大,一切都很轻柔,花片落下来在空中飞舞,像我的梦境一样轻柔地飞扬。丝雨,牛毛一样的细雨,无边的纤细的雨丝,好像是我轻柔纤细的哀愁。为什么而哀愁?是说不上来的一种闲愁。 他说“宝帘闲挂小银钩。”宝帘,是有美丽装饰的帘子,闲闲地挂起来,在一个细小的银钩上。屋内有宝帘,有小银钩,有淡烟流水的画屏幽。外边是轻似梦的飞花,细如愁的丝雨,你不用说他有寄托,有比兴,他也没有破国亡家之痛,什么都没有,就是那纤细幽微的诗人的感觉,而特别是词人的感觉,才会体会得这么细致。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 《千秋岁》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 李煜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李煜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李煜 李后主是一个重要的作者,所以我们要对他作一个整体的介绍。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有人从表面上理解,批评王国维把李后主抬得太高了。但王国维所说的他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的本意是一个比喻和象征。“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我们不是李后主,但我们的生命都是这样消逝的。“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一个真理!“往事知多少!”也是一个真理!每个人都在这大网罗之中。李后主写一个人的悲哀,而他写出了所有人类共同的悲哀。这是他的词的成就。 而李后主怎样达到这样一个成就呢?有一种人的内心有一个锐感的诗心,像是一池春水,你只要向它投下一块石头,不需要多,只要打在水的中心,它水波一延荡,一震动,也就是摇荡性情,性情摇荡的时候,自然就把它的境界推广了。李后主属于主观诗人,主观诗人不必多阅世,他虽然没有到各种阶层去生活过,但他所经历的国破家亡的悲剧,如同一块巨石,打在他敏锐的诗人心灵中。他一下子就扩散出了这么深沉,悠远,把整个生命的悲哀都表达出来的意境。还有,王国维说后主之词是”以血书者也“。于是有人就说这话不对,词里边很多只是写流泪,很少是写到血的。他说后主之词也只说泪,不说血。王国维说以血书不是你刺破手指写个血书,也不是说你写的词里边都是血,不是的。我们说话常常嘴皮子一碰就说出来了,而文字呢?大家也是千古文章一大抄,都抄来了。你要用最真切最深挚的自己的心灵感情说出来自己的话。李后主一生中干了多少错误的事情,而作为一个文

古诗十九首(叶嘉莹)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所写的感情基本上有三类:离别、失意、人生的无常。 《行行重行行》之一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也可写作“行行复行行”)《青青河畔草》之二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中国古代有一句成语叫作“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一个人的一生,总要实现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中国的传统中,男子生命的价值就是得到别人的知赏和任用,很多人终生都在追求这个理想,包括像太白那样不羁的天才。而女子一生一世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就在于得到一个男子的赏爱,所以女子的化妆修饰都是为赏爱自己的人而做的。“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这个女子把自己打扮得如此美丽,而这种做法也就暗示了她的心中有一种对感情的追求。 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只追求感情上的满足,而有的人宁可忍受感情上的孤独寂寞,所要追求的乃是理想上的满足。 渊明也是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伟大诗人。他之所以耐得住寂寞,是因为心之中有自己真正的持守。他知道自己所需要的是什么,所以不在乎那些世俗的名誉地位,不在乎别人对他说些什么,甚至也不在乎生活的贫穷潦倒。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是干事业还是做学问,都需要有一种勤勤恳恳和甘于寂寞的精神。但有些人是耐不住寂寞的,为了早日取得名利地位,往往不择手段地去表现自己,所谓“尽快打出一个知名度来”,而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有时候就会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结局。所以,这一首诗所写的乃是人生失意对你的考验,当然这也属于人生之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青青陵上柏》之三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今日良宴会》之四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坎轲长苦辛。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31苏轼(四)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31 苏轼(四) 我们再看一首他在黄州写的小词《满庭芳》。刚才那首写得很飞扬,很跳荡,线索就是自己跟周瑜的对比。他的神情踪迹都不是很明显的,是跳荡飞扬的,是不易掌握的。可是《满庭芳》词,其中感情的转变是比较容易看出来的,比较有一个线索可以追寻的。他在黄州连头带尾住了有五年之久,从元丰二年到元丰七年(1079?1084),他要离开黄州去汝州,你看他写的《满庭芳》词从悲苦之中是怎样挣扎解脱出来的,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氓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满庭芳》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开端写得非常悲哀,我苏东坡想要回到故乡眉山去。可是一旦仕宦了,而且贬官了,身不由己,那时苏东坡四十八岁了,已经是百年强半,未来还有多少日子?已经不多了。我谪居黄州经过了五年两次闰月,我的小孩子说了一口的黄州话。这不是我的故乡,我怀念我的故乡,归去来兮。但黄州也有黄州可爱的地方,虽不是家乡眉山,可是我也爱黄州的江山,我也爱黄州的人民,我也爱黄州的邻里。这黄州山中的朋友,每当春社秋社的节日,他们杀了鸡,杀了猪,酿了酒,相劝老东坡,请我和他们一同过节,我也心甘情愿在这里终老了。可是诏书下来要移往汝州,为什么我当离此而他去?柳永说的“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可是柳永只是悲哀。而苏东坡则不然,他说这里也不能留,我还要走,人生底事,来往如梭。他说去汝州,要奔波途路,但我想汝州一定也有汝州的好处。这真的是苏东坡!他说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汝州的洛水一定也是很美的。但是我舍不得黄州,“好在堂前细柳”,你们怀念我老东坡的时候,你们就不要伤害我所种的这棵柳树,不要剪那柳树柔软的枝柯(这里他用了《诗经?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的诗意)。你不要忘记,苏东坡曾通判杭州,获罪是在湖州,都是江南的地方。苏东坡写这首词,就是送给当时一个从江南来看他的姓李的朋友的,他说我怀念故乡,也爱黄州。我还没到汝州,我想我也会喜爱汝州。而我曾经在杭州、湖州生活过,我何尝不怀念。他最后对姓李的朋友说,希望你带一个话到杭州、湖州,我希望我曾经停留过的地方,无论是杭州,无论是湖州,你告诉当地父老,旧日的亲友,旧日我治理过的人民百姓,希望他们生活安定快乐,“时与晒渔蓑”。 你看苏东坡,他把他的悲慨和他的旷达这么美好的结合在一起了。他一方面对自己的苦难能够放达超脱,而一方面是如此的多情,他对所有经过的地方,所有来往的人物念念不忘。要从这样的多方面来认识苏东坡。 现在来看我论苏东坡词的第三首绝句。我主要是谈的夏敬观(1875?1953)对于东坡词的批评,我要拿苏东坡一首词来证实这个批评。夏敬观将苏东坡词分为两类,他说: 东坡词如春花散空,不着迹象,使柳枝歌之,正如天风海涛之曲,中多幽咽怨断之音,此其上乘也。若夫激昂排宕、不可一世之概,陈无己所谓:“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乃其第二乘也。- 《唐宋各家词选》引《吷庵手批东坡词》 他说苏东坡有一种词,如同春花散空、这类词不像刚才讲的《满庭芳》。《满庭芳》容易懂,但是那一首词不是苏东坡成就最高的词。一定要注意这一点。我们要欣赏古人的词,一定要欣赏他最好的作品。可是,最好的词有时不容易懂,一般人所称赞的,有的时候是他第二等的作品。 《满庭芳》也使大家感动了,但不是他最好的作品,他最好的作品是如春花散空,不着迹象的。夏敬观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