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物流业发展规划(2010-2015)

河南省物流业发展规划(2010-2015)
河南省物流业发展规划(2010-2015)

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2010-2015年)

为贯彻实施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促进我省现代物流业快速健康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结合物流产业发展趋势和我省物流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0-2015年,展望至2020年。

第一章总论

现代物流业是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装备,有机整合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环节,实现物流运作一体化、信息化、高效化的复合型服务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经济、金融、物流的全球化进程向纵深发展,跨国物流企业面向全球布局,我国主要经济区域、各大中心城市在物流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我省区位交通优势突出,物流资源丰富,劳动力和仓储成本较低,市场潜力巨大,随着我国产业由东向西梯度转移步伐加快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我省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机遇。但同时也面临思想观念落后、产业结构层次不高、经济开放度较低等问题和挑战。未来5—10年,是我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获取物流领先优势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把区位、交通、资源等传统优势转化为产业、物流、市场等综合竞争优势的战略机遇期。抢抓机遇,迎接挑战,促进

现代物流业快速健康发展,对于我省调整升级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一、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要意义

(一)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

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迅速发展成为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特别是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能够直接带来物流业的规模扩张,同时,将为金融保险、商贸流通、信息服务、餐饮、会展等相关服务业带来客观的配套服务需求,从而推动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提高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另外,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促进商品流通,繁荣区域市场,扩大居民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因此,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培养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

物流连接着制造业的采购、生产、储运、销售各环节,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快速发展和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制造业与物流业日益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优化生产要素配臵,推动制造业供应链一体化,降低企业采购商品成本,提高企业采购商品可得性,提高产业附加值。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是一个地区高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现代产业专业化分工和生产效率提高的必要条件。因此,

物流业与制造业既相互依托又相辅相成,制造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物流业规模扩张,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反过来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和持续发展。

(三)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有条件的地区通过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增强物流配套服务能力,可以有效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从而促进招商,吸引资金,聚集高端产业,优化第二产业结构,提升本地区制造业层次;还可以吸引更多商品在区域内集散,繁荣区域市场,从而实现产业、物流和市场联动发展,全面提升区域经济运行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四)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需要

物流业衔接生产和消费,产业关联度高,劳动就业吸纳能力强,拉动消费作用大。发展壮大物流产业,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有利于有效获取、分配和使用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物流要素,从而提高各种生产资料和产成品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有利于提高商品流通效率,降低居民生活成本,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的商品及其物流服务需求。

总体上看,现代物流业作为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新兴产业,有效连接生产与消费,是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高商品流通效率,优化资源配臵,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第三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现代物流业发展趋势

(一)国际物流业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外物流业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1、全球特别是亚太地区物流业发展速度加快。2003 -2008年全球跨国间物流货运量年均增长8.2%,第三方物流发展尤为迅速,年均增长13.1%。2008年,美国和欧洲第三方物流服务支出分别达到1100亿美元和1750亿美元,各占全球第三方物流服务支出的22%和35%,未来五年年均增速将达到10%~15%;亚太地区(包括中东地区)第三方物流服务支出1750亿美元,预计未来五年将以18%~23%的速度增长。

2、行业集中度和地域集中度逐步提高。近年来,国际物流业整合步伐加快,物流企业并购、重组频繁,物流资源加速向大型优势物流企业集聚。跨国物流企业不断完善全球物流网络,面向全球布局,投资港口、码头、物流园区等物流基础设施,强化了跨国物流干线、支线衔接,实现了物流网络高效对接,占据了世界高端物流市场,主导、支配着世界物流业的发展。从地域分布看,物流需求、物流资源和物流服务向物流发展条件优越的大城市集中,大型物流企业以大城市为中心发展多式联运,区域分拨和本地配送变得更加便捷,物流服务效率大幅提高。

3、物流业发展出现一体化趋势。近年来,制造业企业为赢得竞争优势,剥离外包内部物流业务,社会物流需求大幅增加。各大物流企业积极引入供应链管理理念,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仓储、运输、货代、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分拨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业务采取一体化运作,为顾客提供一站式服务,提高了物流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有效地满足了社会物流服务需求。传统储运企业在搞好运输、仓储、装卸等传统业务基础上,积极参与工商企业原材料与零配件采购、生产、储运、配送和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

4、物流业的信息化、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为提高物流服务效率和客户满意度,发达国家物流企业积极采用先进物流技术,大力发展集装化、单元化运输,基本实现了物流业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和智能化,海空公铁多式联运的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美国率先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物流运作的全过程,实现了物流的集成化和便捷化。据统计,近年来美国因物流领域技术创新所带来的运输、库存等费用的节约,促使其制造业成本降低了1~2个百分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加快和市场竞争加剧,预计未来物流业信息化、专业化趋势将更加明显。

(二)国内物流业发展趋势及特点

目前,国内物流业发展趋势与国际发展趋势基本吻合,但也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国内物流业尤其是第三方物流发展迅速。2008年我国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高于同期GDP

增速3.8个百分点。预计未来五年我国物流业增速仍将快于GDP增速,年均增速达到14%以上,第三方物流年均增速将达到20%。

2、物流运行效率逐步提高。我国传统物流企业积极进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些领先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采购、储运、加工、配送、物流金融等进行一体化运作,同时针对服务行业特点,积极发展专业化的物流服务,物流成本下降,物流效率逐步提高。我国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8年的18.3%。预计未来较长时期内,我国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将继续下降。

3、我国中西部地区物流业增速将快于东部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制造业、商贸业发展迅速,有力地促进了物流业的快速崛起和集聚发展。由于区位、政策优势和产业基础雄厚,广州、大连、上海、青岛、天津、厦门等沿海港口城市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物流中心。随着“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东部地区制造企业将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进行战略布局,带动中西部地区物流需求迅速上升。武汉、重庆、西安和郑州等地物流设施、物流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未来一个时期,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将形成一些新的物流中心。

4、国内外物流企业在全国范围内战略布局加快。近年来,一些大型物流企业加紧在全国布局,不断完善物流节点网络,跨区域发展势头迅猛。国外物流企业已经在我国东部地区一线城市完成布局,并占据我国高端物流市场,目前正向东部地区二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扩张。在中西

部地区,郑州、武汉、重庆和西安承接国内外物流企业发展的条件互有优劣,未来几年内竞争将趋于激烈。

(三)对国内外物流发展趋势的综合分析

综观国内外物流业发展历程、发展特点、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主要结论:

1、未来一个较长时期国内外物流业仍将保持快速发展态势。随着制造企业流程再造和物流外包,社会物流需求大幅上升,第三方物流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2、物流中心城市、大型物流企业先发优势突出。现代物流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一体化程度逐步提升,并向大城市、大企业集中,催生了一批世界性、全国性或区域性的物流中心和大型跨国物流企业,具有很强的先发优势,进一步加快物流向这些大城市和大企业的集中,同时必然排斥物流要素向其他大城市和大企业集中。

3、未来产业的竞争力将更依重于物流运行效率的提高。物流业快速发展将大幅提高物流运行效率,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对扩大市场需求,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制造业、商贸业调整升级和增强整个产业竞争力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联动发展是国内外产业发展的共同趋势,是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完善的必由之路。

三、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和基本判断

深入分析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及特点,联系国内外物流业发展趋势,慎重做出判断,是科学谋划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省物流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逐步增强。

1、物流业发展速度较快。2008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达3.7万亿元,2005-2008年年均增长16.92%;物流业实现增加值793.2亿元,2005-2008年年均增长14.17%,高出同期生产总值增速4.5个百分点; 物流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5%,仅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从业人员就有204.5万,占第三产业总从业人员的比重达14.4%;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生产总值的比率为16.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7个百分点。

2、物流业调整优化步伐加快。目前我省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较快,除仓储、运输业务外,优势物流企业积极向采购、流通加工、信息服务、咨询服务、物流金融等领域拓展。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联动发展加快,先进物流业态不断涌现。物流技术设备水平明显提高,物流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的进展,传统物流业加快向现代物流业转型,一大批新型骨干物流企业迅速成长。目前,我省已经拥有2A级以上物流企业29家,其中4A级物流企业12家。中国远洋、天地华宇、国药集团等省外优势物流企业进入河南发展,豫鑫物流与日立物流合作开拓高端物流市场,华丰钢铁与太钢、邯钢、安钢战略合作,以先进业态进入物流领域,为我省物流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3、特色行业物流取得长足进展。随着食品、装备制造、汽车、钢铁产业的快速发展,服务特定行业、具有明显特色的专业第三方物流蓬勃发展。双汇、众品、省邮政速递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加快设点布局,完

善物流网络,“冷链配送+连锁零售”、“网络化冷库+生鲜加工配送”、“快递+电子商务”等业态模式得到迅速推广;医药物流、家电物流稳步增长,信息化、自动化、专业化水平逐步提高;粮食物流散装、散卸、散运、散储和跨省运输发展较快,钢铁物流升级势头强劲,郑州华丰钢铁已经把物流服务延伸到多品种剪切加工、配送运输、信息处理、物流金融等领域。

4、物流业呈现出集中化发展趋势。从全省范围看,我省经济、人口、交通、物流设施和物流活动呈现向以郑州为中心的大中城市集聚态势;从城市内部看,物流设施和物流企业出现向物流园区集中趋势。“物流中心城市-节点物流城市”、“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的互动、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随着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网络的逐步完善以及中原城市群城际交通的一体化,物流企业、物流设施等要素逐步向郑州综合交通枢纽汇集。

但是,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总体水平相对较低,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一是现代物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柱产业,总体发展水平滞后。2008年我省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6个百分点。二是物流服务结构性供给不足,企业物流外包比重低,“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较为普遍。据测算,全省企业自营物流占整个市场规模的60%以上。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较低,低端物流市场恶性竞争,高端物流服务不能满足企业需求。三是物流基础设施不足和物流资源缺乏整合的问题同时存在。物流资源空间布局分散,缺乏有效衔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起点低、规模小,公路、铁路、航空协调

配套运行能力较差,多式联运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四是物流企业竞争力不强,本土企业小、弱、散,目前尚无一家5A级物流企业,全省资本不足100万元的物流企业占到80%以上,大多数物流企业仅能提供简单的运输和仓储服务,缺乏流通加工、信息服务、库存管理、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能力,难以满足物流服务专业化、社会化要求。

(二)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优势与挑战

当前,我省物流业既具备加快发展的一系列优势条件,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

1、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优势和发展潜力巨大

一是我省经济实力强,产业基础雄厚,生产物流发展空间巨大。我省是经济大省、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未来的制造业大省,经济总量、制造业规模、商贸业规模均居全国第5位,食品、医药、纺织服装、煤炭化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发展现代物流的产业基础雄厚。我省社会物流总额与生产总值的比率由2005年1.93倍上升到2008年2.01倍,经济发展对物流业的推动作用不断提升。随着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和“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步伐加快,预计今后一段时期,我省经济仍将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为我省生产物流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二是人口多、市场大,消费品物流发展前景良好。我省是人口大省,经济腹地广阔,近1亿人口本身就可以带来庞大的消费市场,2009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746亿元。近年来,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商贸流通业迅速发展;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工业化、城市化

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实力快速提高,对全省及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随着我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消费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业态不断创新,消费品物流发展潜力巨大。

三是区位优势突出,立体交通网络完善,分拨物流发展前途广阔。我省地处中部核心区域,承东启西,陆路交通发达,航空运输快速成长,是距离天津、青岛和连云港等港口最近的省份之一,具有发展物流产业的区位交通优势,有望发展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中心。全国铁路主通道有“三纵三横”贯穿河南,铁路通车里程近4000公里,郑州至西安、石家庄至武汉铁路客运专线等项目建成后,郑州将成为全国唯一的“双十字”铁路中心;现有公路通车总里程2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841公里,居全国首位,实现了全部省辖市和90%以上的县(市)通达高速公路; 郑州国际机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客货吞吐量快速增长,已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八大区域枢纽机场之一;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运输方式有机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具有发展公铁海多式联运的天然优势。

四是物流资源丰富,物流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支撑。我省拥有3个一类口岸、9个二类口岸、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郑州北站、全国最大的铁路零担货物中转站郑州东站、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郑州出口加工区、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另外,建设中的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郑州国际航空港等重要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全省“四纵四横”的信息

高速公路基本框架初步形成,电子政务、电子口岸、行业信息平台建设取得较快进展。

五是劳动力、仓储等成本低,物流人才可得性高。我省仓库租金水平、在岗职工工资水平都比较低,具有物流成本优势。劳动力资源丰富,每年全省高校物流相关专业毕业生达12000多人,其中郑州高校占90%以上,发展现代物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可得性较高。

2、我省发展物流业面临的挑战

一是发展观念相对落后,外部环境有待优化。发展观念滞后是制约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我省处于内陆地区,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对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到位,一些地方存在重生产、轻流通的现象,没有将发展现代物流业摆上重要位臵。对现代物流业的内涵把握不准,往往简单理解为传统的交通运输模式,推动新兴物流业态发展不力。物流业体制机制改革滞后,存在着条块分割和行业垄断,尚未形成统一、规范、高效的物流大市场。支持物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尚不健全,已有的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部门协调联动不够,未能形成合力。

二是产业和消费结构不尽合理,制约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生产物流是物流业发展的重要领域,但在我省产业结构中,能源原材料产业比重偏大,制造业发展相对滞后,生产物流以传统低端的大宗生产资料的运输、仓储为主,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流通加工、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信息咨询等物流服务,尤其是为制造业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的市场规模有限、服务能力不足。我省消费市场广阔,但传统市场比重

偏大,商品交易和物流配送方式落后,新兴消费模式发展不足,制约了现代化的分拨、配送、包装、电子商务等消费物流发展。

三是经济开放度低,参与国际国内经济循环不足。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分工与专业化协作的程度越来越高,推动了物流与经济的大融合。我省作为中部省份,虽然拥有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意识不强,外贸依存度较低,外资规模较小,与境外企业、央企和兄弟省份的合作不够,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开发两个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经济大循环明显不足,直接影响了我省现代物流业的跨越发展。

四是先发优势不明显,区域竞争日益激烈。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各省加大对现代物流业发展支持力度,抢占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制高点。我省在基础设施、企业规模、政策环境等方面,与沿海发达地区甚至部分周边省份都有一定差距。郑州物流业规模低于武汉、重庆和西安,有竞争实力的物流企业不多,湖北省2A级以上物流企业有26家,其中23家集中于武汉,明显多于郑州。随着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实施,武汉、重庆的铁路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强化,郑州乃至我省发展跨区域物流将面临周边省市的激烈竞争。

(三)对我省发展物流业的基本判断

目前,国际大型物流企业在我国东部地区布局已经基本完成,正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布局,预计未来3年内将完成在我国的节点布局,未来5年内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将完成全国性布局。未来5~10年将是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面临周边重点城市激烈竞争

的压力集中期。遵循物流要素向大城市、大企业集聚和先发优势排斥后发优势的规律,我省物流业发展必须在今后5年左右的时间内形成赶超发展态势,占据中西部地区物流发展高地,才能有效防止被边缘化和形成周边物流中心喂给市场的危险。

因此,今后一个时期,必须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我省现代物流业的重要意义,把区位、交通、资源等传统优势转化为产业、物流、市场等综合竞争优势,将现代物流业培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必须抢抓发展机遇,紧紧抓住未来5~10年物流业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打牢发展基础,取得发展优势;必须坚持集聚发展,中心城市与其他物流节点城市之间,应避免同构竞争,努力形成分工合作、互为补充的发展格局;必须着力解决影响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体制性障碍,加快实施促进全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多项战略举措,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物流业跨越式发展。

四、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思路、目标及布局

(一)战略定位

把现代物流业作为我省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培育,加快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我省经济跨越式发展。把现代物流业作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升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实现与制造业及其他产业的联动发展。以郑州为龙头,加快建设连接世界、辐射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内陆型国际物流中心,带动全省发展成为业态先进、结构优化、辐射区域广、竞争能力强的现代物流业发展高地。

(二)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及其他产业联动发展,增强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服务作用,加快完善现代产业体系。以“1+10”为重要抓手,以“三联互动”为主线,全力推进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建设,重点抓好十大行业物流发展,加快传统物流改造与业态提升,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培育壮大物流企业,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逐步提升郑州在全国物流格局中的枢纽功能和地位,为中原崛起提供坚实的物流体系保障。

--突出一个中心。把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建设作为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取得领先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战略重点,高水平规划,高起点建设,确保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在未来3~5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

--抓好十大行业。把食品冷链、医药、钢铁、汽车、家电、纺织服装、邮政、粮食、花卉、建材等十大物流行业作为我省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主要抓手和建设郑州国际物流中心的突破口,一业一策,各个突破,争取在未来3~5年内奠定我省在重点物流行业的领先地位。

--实现“三联互动”。即物流、产业、市场的联合,物流中心、分拨中心、配送终端的联网,对外集输与对内集配的联动。以现代物流理念和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物流,优化企业自营物流系统,创新第三方物流服务方式,鼓励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积极发展食品冷链、纺织、汽车、粮食等行业物流,形成物流业与我省重要优势产业联动发展格局;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完善城乡各类市场体系的物流服务功能,推进物流、产业和市场的融合。优化全省物流节

点服务网络,强力推进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建设,科学合理布局物流基础设施,推动物流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物流分拨节点的设施共享和功能互补,不断完善生产资料、日用工业品、农产品等产品的物流终端配送体系,提高物流配送的社会化、专业化、集约化程度,形成高效便捷的对外集输和对内集配物流网络,提升我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物流竞争力。

--加快业态提升。坚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和提升现有业态两手抓,运用现代物流理念、技术和方法,提高物流企业信息化、专业化、社会化程度和行业集中度,加快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以先进业态推动物流企业加速成长。

--优化发展环境。做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的协调和衔接,强力推进物流领域对外开放,不断完善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物流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三)发展目标

--总量发展目标。2012年全省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4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5%;2015年全省物流业增加值达到22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6%,社会物流总费用与生产总值的比率下降至15%以下。

--结构优化目标。到2015年,第三方物流比重显著提升,引进培育一批国内外领先物流企业,形成结构优化、业态先进的企业群体。培育4A级物流企业20家以上,5A级企业3~5家,引进国内领先的物流企业40家。

--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建设目标。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快速推进,基础设施、信息平台支撑能力大幅提高。到2015年,郑州物流业增加值

达到450亿元左右,国际多式联运得到长足发展,将郑州初步建成覆盖中西部的内陆“无水港”、辐射中亚欧洲的“东方陆港”,国际航空货运基地和辐射中西部地区的区域分拨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初具规模。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目标。物流园区建设快速推进,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物流集聚效应显著增强,到2015年形成8~10个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大型物流园区。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基本实现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对接和互通。公铁海空多式联运体系基本形成。

到2020年,全省物流业增加值超过4300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生产总值的比率下降至14%以下。物流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把郑州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内陆型国际物流中心,我省现代物流业在中西部地区居领先地位,为加快河南发展、实现中原崛起提供优质、高效的物流服务支撑。

(四)全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布局原则

根据物流业发展总体思路,我省物流业发展布局主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有利于发挥各地区位、交通、产业和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竞争优势。二是有利于集聚发展。遵循物流要素向中心城市和大企业逐步集中的规律,在规划布局上充分考虑强化物流资源整合、引导企业集聚发展的需要。三是有利于防止同构竞争。在一定辐射半径内的不同城市,注意避免物流功能和重点物流行业布局上同构,以防止资源浪费和同构竞争。四是有利于优化城市功能和便捷配送。城市自身的配送中心布局要在考虑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配送效率等因素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安排。

根据上述原则,结合国家现代物流业发展布局,对全省层面现代物流业发展,实行“郑州国际物流中心-物流节点城市”的总体布局,即郑州以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为基本定位,着力建设辐射中西部地区的内陆“无水港”、连接中亚欧洲的“东方陆港”和国际多式联运中心、国内集散分拨中心、区域物流配送中心,强化公、铁、海、航等多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加快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中心建设,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不断扩大物流辐射半径和覆盖范围,发展成为连接世界、辐射中西部地区的国际物流中心。其他各省辖市根据自身产业特色和区位、市场优势,差异化发展专业物流和区域内物流配送,发展成为服务本地、辐射周边的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形成郑州物流中心与各物流节点城市分工合理、配合紧密、互为支撑、互动发展的物流节点城市网络。

各省辖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实行两级布局,即“物流园区-城市配送中心”布局。城市物流园区主要根据现实物流量大小,考虑未来物流量增长趋势,在最具交通优势的城郊,规划布局适度规模的物流园区,建设物流基础设施,疏浚物流通道,引导市区内物流企业、物流设施向物流园区集聚,实现物流资源优化配臵和集聚规模效应。城市配送中心布局主要根据不同城区的物流需求,本着交通便捷、配送高效、成本最低的原则合理规划,形成高效便捷的“最后一公里”配送网络。

各重点行业的物流布局,主要根据行业特点、产业基础、集聚功能和合理辐射半径等因素,遵循布局集中、服务联动、集聚发展的原则,

规划布局物流分拨配送区域、节点城市和配送网络,推动重点行业物流发展,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第二章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建设

近年来,郑州现代物流业持续快速发展,在我省及周边地区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以连接性和物流量两大条件衡量,郑州有机会、有能力发展成为中西部地区的国际物流中心。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东西部之间产业转移速度加快,周边物流中心城市竞争力逐步增强,巩固提升郑州物流中心地位已迫在眉睫。

一、建设郑州国际物流中心的重要性

(一)在内陆地区建设物流中心成为趋势

欧美物流中心发展历程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沿海港口城市最先形成物流中心,然后在内陆地区形成物流中心。美国第一代物流中心主要是纽约、洛杉矶等海港城市;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拥有大型国际机场的孟菲斯和路易斯维尔等城市逐渐发展成为第二代空港型国际物流中心;随着港口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货物吞吐压力,具有良好区位优势和连接性的达拉斯、堪萨斯等内陆城市发展成为承担货物集拼和分拨的第三代内陆型国际物流中心。欧洲物流中心的发展过程也是从鹿特丹、瓦伦西亚等海港,到法兰克福和巴黎等空港,再到维也纳和纽伦堡等内陆港。

(二)我国中西部地区需要建立现代物流中心

未来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将明显快于东部沿海地区。初步预测,从现在到202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年均GDP增长率将达到8%~9%,高于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西安现代物流产业进展规划 现代物流产业是西安着力培育和进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加快进展现代物流业,关于西安实现“建经济强市、创西部最佳”的奋斗目标、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西安物流业进展现状 目前,西安现代物流业正处于起步进展时期,总体规模较小,进展水平较低,但进展潜力巨大。据统计,交通运输、仓储和批零商业,对西安经济的贡献(物流增加值)从1993年的16.15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11 亿元。物流业占GDP的比重也从1993年的 7.98 %提高到2002年的13.5 %。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带动下,物流业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和迫使企业探究降低经营成本、开发新的利润源的途径,。一些传统物流企业和商业批发零售企业都对原有的购、销网络进行改造和完善,提升和强化了服务社会的功能;特不是新兴商业业态(如连锁业、大型综合超市、货运代理企业等)发挥其信息传递快、网点分布广的优势,利

用建立配送中心拓展了服务范围。西安石油公司、西安十九粮贸公司、陕西邦家食品营销公司还被列为“全国进展物流配送重点企业”。中储等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专业化改造差不多开始启动现代物流的营运。现代物流产业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的进展动力差不多形成;建立以西安为中心的西部地区区域性物流服务体系的时机差不多成熟。 目前,西安也存在一些制约现代物流业进展的因素,诸如: 1、条块分割,自成体系,传统的行业治理制约着现代物流业的规模进展。受长期打算经济的阻碍,物流被分割成多个部门治理,物流体系的内在联系被人为地分割,造成了物流资源重组和整合困难,物流设施社会服务水平不高。 2、观念陈旧、自我封闭,造成物流专业化水平较低。部分企业固守传统的思维定式,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不愿将物流业务托付给专业性企业完成,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第三方大型龙头物流专业企业难以形成,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实力无法增强。

湖北省A级物流企业名单

湖北省A级物流企业名单 AAAAA级(4家) 1 华中航运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4月第十批) 2 武汉商贸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5月第十批) 3 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5月第十批) 4 武汉捷利物流有限公司(2011年6月第十二批) AAAA级(30家) 1 湖北大通运业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5月第十批) 2 宜昌港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5月第十批) 3 武汉市西马运输有限公司(2010年5月第十批) 4 黄冈市黄商贸易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5月第八批) 5 武汉中原发展汽车物流有限公司(2006年10月第三批) 6 湖北汽车运输总公司(2007年3月第四批) 7 武汉市正达物流有限公司(2007年11月第五批) 8 武汉中力物流有限公司(2007年11月第五批) 9 武汉诚通物流有限公司(2008年4月第六批) 10 武汉长江沙鸥植物油有限公司(2008年11月第七批) 11 国药控股湖北有限公司(2010年9月第十一批) 12 荆州鑫泰达物流有限公司(2010年9月第十一批) 13 湖北盛辉物流有限公司(2010年9月第十一批) 14 葛洲坝集团物流有限公司(2010年9月第十一批) 15 湖北全诚物流有限公司(2010年9月第十一批) 16 武汉武钢集团汉阳钢厂(2010年9月第十一批) 17 武汉钢铁集团交通运输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9月第十一批) 18 武汉兴达汽车物流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9月第十一批) 19 武汉振宏物流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6月第十二批) 20 湖北省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2011年6月第十二批) 21 武汉宏青运贸有限公司(2011年6月第十二批) 22 武汉世通物流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6月第十二批) 23 武汉安达达基物流有限公司(2011年6月第十二批) 24 兴山县兴发汽运有限公司(2011年11月第十三批) 25 襄阳东风合运物流有限公司(2011年11月第十三批) 26 武汉中百物流配送有限公司(2011年11月第十三批) 27 武汉市车城物流有限公司(2007年11月第五批) 28 武汉云申物流有限公司(2011年11月第十三批) 29 宜昌三峡茶城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11月第十三批) 30 荆州市浩然物流有限公司(2011年11月第十三批) AAA级(39家) 1 湖北楚元石化物流有限公司(2010年5月第十批) 2 大冶有色物流有限公司(2010年5月第十批) 3 湖北安欣物流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6月第八批) 4 武汉长江智能物流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3月第四批) 5 武汉思凯物流有限公司责任公司(2007年3月第四批) 6 武汉市大道物流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3月第四批)

河南省未来五年发展物流业的优势

河南省未来五年发展物流业的优势 一个是河南省经济基础比较雄厚。2010年,河南省的经济规模、商贸流通规模和制造业规模在全国占第五位,在中部地区居于首位。这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第二个是以郑州为中心的整个河南地区是全国的核心区域,公、铁、航交通体系比较健全,市场覆盖率高,物流的集聚能力、物流的分拨配送的效率比较高,成本比较低。 第三是,以郑州为中心,覆盖了3亿人口,这样一个人口规模,无论是对生产型物流还是对消费型物流,都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空间。 第四是,河南的物流机制是比较健全的。我们拥有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等这些比较健全的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功能区。另外河南人力资源比较丰厚,人力成本比较低,这对于物流业的发展,降低成本有很大的吸引力。 应该说,河南这四个方面的优势奠定了河南物流业发展的基础。未来五到十年,是河南省物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能够形成赶超优势,占领中西部地区物流行业发展的制高点,就能为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提供一个坚强的支撑。 河南物流业发展的对策 目前, 河南应进一步整合全省物流资源, 建立以郑州为核心的协调统一、分工合理、贯 通全省、辐射全国、网络完善的区域物流体系和物流圈。政府部门在规划、布局上统筹安排, 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有力支持, 加强引导、推广理念、积极培养物流人才。政府应加强引 导作用, 组织多方力量协同作战, 通过科学的论证与调研, 在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指导 思想、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以及实施策略上, 在物流系统、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化、 物流政策法规、物流项目研究开发、物流资源整合、企业物流优化、物流技术改造等方面, 制定出切实可行, 具有理论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案来。 一是政府应采用各种调控手段加大对物流业的总体规划和宏观调控力度, 认真研究制 定鼓励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政策, 以支持现代物流工作的顺利发展。首先要尽快研究出台 有可操作性的政策, 改变目前现代物流业无法可依的局面, 包括物流企业的资质认定、进 入和退出的条件、市场竞争规则, 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开放、公平竞争、有序的环境; 其 次要打破物流管理上的行业分割, 地区分割、明确统一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 负责全国性 物流的管理与各专业部门之间的协调, 以尽快建立一个物流大市场国家要从政策、体制、 法规等方面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保障, 在政策、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努力营造 有利于物流发展的宏观环境, 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良好的产业环境、政策环境、法律 环境。 二是整体规划、加强投资。要把河南物流的发展放在国民经济的大环境中考虑, 在规划 时要有超前的眼光, 不光要考虑本省的发展, 还要兼顾全国市场的发展, 为了避免由于 物流布局不合理而造成的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 要对河南省物流业的发展作统一的规划, 在整合现有物流资源的基础上科学规划物流园区建设和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要以优惠手段 鼓励社会多元化投资, 加大对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 要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优势, 建立以郑州为核心, 辐射全省的物流体系。

公司茶产业发展规划

公司茶产业发展规划建议书 一、企业市场前景及现状分析 1、市场前景分析 随着人们消费结构的改善,全球对茶叶认知度和人们对高品质生活追求程度的提高茶叶正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从国际市场看,近年来我国茶叶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特别是绿茶在国际市场上优势明显。2009年我国出口茶叶30.29万吨,金额达到7.05亿美元,数量、金额分别较上年增长2.02%和3.3%。从国内市场看,一方面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茶叶消费向品牌化、安全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趋势明显,无公害茶、有机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年人均茶叶消费量仅为0.7千克,潜在的国内市场规模使茶产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从省内市场看,我省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随着经济的崛起,茶叶消费将呈刚性增长。如果年人均茶叶消费量由现在的0.26千克提高到全国平均水平0.7千克,省内市场销茶量将增加到10万吨,产量与销量缺口达2.8万吨以上;如果提高到广州、上海等地年人均消费茶叶1千克的水平,省内市场销茶量将增加到10万吨,产量与销量缺口5.8万吨以上。可以预见今后10年我省茶产业发展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自《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颁布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我县茶产业的发展必将在“十二五”期间迎来第二个春天。 2、企业现状

现有可开采茶园1000余亩,新开发茶园400余亩, 二、茶产业发展规划建议 (1)基地建设:对于新发展茶园,要“建一片,成一片”。对于已建成的幼龄茶园,科学肥水管理,三年过渡到投产园。对于已开采茶园,加强肥水管理,合理修剪,变投产园为丰产园。 (2)生产加工:充分利用鲜叶资源,加大干茶产出量,增加茶叶毛收入。合理安排采制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净利润。 (3)产品定价:通过实施产品组合战略,即将产品划分为利润产品、竞争产品、销量产品,获得组合竞争优势,最大限度满足不同消费需求和竞争应对。通过逐渐导入和完善新产品开发战略,实现销售一代、开发一代的战略体系。通过完善产品专门化管理,确保各产品的市场成功和利益最大化。 (4)营销攻关:体现在以品牌促渠道,以品牌拓渠道。可采用连锁经营、合作经营及代理三维立体渠道,不断加大市场培育与开发力度,以实现销售的跨越式增长。 (5)组织架构:以现有组织架构为基础,完善人力资源配置,完善组织架构,制定科学明确的部门及岗位职责,实现分工合理,权责明确,高效协作。 (6)市场定位:增设部门,随时收集潜在市场信息,为下一步业务拓展提供准确参考依据。 (7)物流配送:初步建成物流配送基地,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形成物流园区雏形,使其具备发展为综合型物流园区的基本条件。

湖北省物流信息化发展综合调研报告

湖北省物流信息化发展综合调研报告 发改委网站| 2014年10月30日 收藏本文 分享 评论 物流行业在国民经济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现代物流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信息化的支撑,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物流国际化的发展,物流信息化也越来越重要。 [湖北省物流信息化发展综合调研报告] 物流行业在国民经济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现代物流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信息化的支撑,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物流国际化的发展,物流信息化也越来越重要。按照《湖北省促进现代物流大发展两年行动计划(2014-2015年)》的要求,省发改委、省现代物流发展促进会组织有关方面对湖北省物流信息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的对策建设。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湖北省物流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势头强劲,物流发展速度较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全省服务业中最大的支柱产业,成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引擎”,同时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湖北省物流信息化呈现高速发展的势头,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移动互联、智慧物流等新的信息技术,给物流业带来重大变革和新的挑战。 (一)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 《2013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基本建成覆盖全省、多网融合、安全可靠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2013年湖北省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2.81万公里,相比2010年增加了0.11万公里,信息与通信工程建设不断完善;湖北省计算机宽带互联网用户在2013年达到813.3万户,三年累计增加353.9万户,互联网用户规模迅速扩大;

河南省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河南省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摘出要] 河南省地处中部核心区域,承东启西,联南贯北,铁路、公路、航空等运输方式有机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以省会郑州为中心,北距京津唐,南下武汉三镇,西入关中平原,东至沪、宁、杭等经济发达地区,其直线距离大都在600—800公里之内。市场覆盖效率高,辐射力范围广,汇集能力强,物流集散、分拨、配送成本低。 [关键词] 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2009年河南省综合交通运输与物流业全年全社会货运量完成16.17亿吨,增长16.8%。货物周转量完成5877.56亿吨公里,增长13%;客运量完成14.28亿人,增长9.5%;旅客周转量1630.7亿人公里,增长7.5%。2009年全省旅客达到76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万吨。全省社会物流总额连续四年均增长14.17%,物流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5%,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6.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8个百分点。 1.河南省交通运输物流业发展水平判断 交通运输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交通运输行业促进现代物流发展,是落实国家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十一五”以来,河南省交通运输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运输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日益增强。但交通运输物流仍存在着服务领域不够宽、服务层次不够高、运作效率偏低等问题。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物流市场有待规范 河南省的物流市场呈现“多、小、散、弱”的现象,物流市场呈现出无序竞争,行业抗风险能力比较弱,缺乏有效的市场规范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市场准入门槛低 (2)收费与罚款不规范 (3)物流市场缺乏稳定性 (4)缺乏信誉评定制度 (5)管理部门之间缺乏协调

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新乡市现代物流业进展规划(2011-2015年) (征求意见稿)

目录 序言 (1) 第一章规划背景 (1) 第一节规划总则 (1) 一、规划目的 (2) 二、规划期限 (2) 三、规划范围 (2) 四、规划依据 (2) 第二节现代物流业进展现状 (4) 第三节现代物流业面临的形势 (5) 一、面临的机遇 (5) 二、面临的挑战 (7) 第二章进展目标和任务 (9) 第一节指导思想 (9) 第二节战略定位 (9) 第三节进展原则 (10) 第四节要紧任务 (11) 第五节战略布局 (12) 第六节进展目标 (13) 一、总量进展目标 (13) 二、结构优化目标 (14) 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14) 四、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建设目标 (14) 第三章构建主导服务产业体系 (15)

第一节主导服务产业 (15) 一、产业筛选原则 (15) 二、制造产业筛选 (16) 三、商贸产业筛选 (18) 四、主导服务产业 (20) 第二节大力进展汽车物流 (21) 一、进展重点 (21) 二、要紧任务 (21) 三、进展目标 (23) 第三节加速进展医药物流 (25) 一、进展重点 (25) 二、要紧任务 (25) 三、进展目标 (26) 第四节做大做强家电物流 (26) 一、进展重点 (26) 二、要紧任务 (27) 三、进展目标 (30) 第五节积极进展钢铁物流 (30) 一、进展重点 (30) 二、要紧任务 (30) 三、进展目标 (32) 第六节重点培育冷链物流 (32) 一、进展重点 (32) 二、要紧任务 (33)

三、进展目标 (33) 第七节强力开发煤炭物流 (35) 一、进展重点 (35) 二、要紧任务 (35) 三、进展目标 (35) 第八节全面推动粮食物流 (36) 一、进展重点 (36) 二、要紧任务 (36) 三、进展目标 (37) 第九节稳步进展化肥物流 (38) 一、进展重点 (38) 二、要紧任务 (39) 三、进展目标 (39) 第四章打造核心物流功能组团 (40) 第一节全力打造新乡国际物流区 (40) 一、明确国际物流区功能定位 (40) 二、加快专业物流园项目建设 (40) 三、推进新乡货运东站扩能升级 (42) 四、加快地点铁路专用线建设 (43) 五、积极助推综合保税仓建设 (43) 六、全力打造内陆无水港项目 (43) 七、努力拓展国际物流业务 (44) 第二节重点建设平原新区物流高地 (45) 一、明确平原新区物流区功能 (45)

茶叶产业发展规划(—)

茶叶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 省供销合作总社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省茶叶产业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陕南突破发展的决定》和我省“十一五”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规划,特制订本规划。 一、茶叶产业现状和发展形势 “十五”以来,我省茶园面积年均增长13%,产量年均增长20%以上,增速高于同期全国5个百分点,在全国19个产茶省中排第4位。2007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达101万亩,其中可采茶园面积67.08万亩,总产量1.4万吨,茶园面积和产量分别在全国排第8位和第15位;茶叶农业产值7.78亿元,茶叶产业综合产出12.84亿元;57.5万茶农种茶年纯收入5.47亿元,年人均收入951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消费增速加快。陕南茶区位于我国南水北调水源重点保护区,特别是大部分茶区位于富硒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扩大茶叶种植规模有足够的空间。我省加快发展茶叶产业的技术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目前已形成大专院校、茶叶研究所、茶叶科技推广站、技术服务中心共同参与的格局;各级政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也为茶叶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茶农增收、企业增效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按照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机械化的要求,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建设优质茶叶示范种植基地,大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重塑“泾阳茯茶”、“紫阳茶”两大传统品牌,弘扬汉唐皇家佛道茶文化,提升陕西茶叶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发展目标。到2012年,改造低产茶园50万亩,培育丰产茶园46 万亩,新建茶园54万亩,使全省种植面积达到150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到30万亩。认证有机茶园10万亩,认证无公害、绿色茶园100万亩。可采茶园面积达到100万亩。茶叶产量达到4万吨,茶叶总产值达到24亿元,茶农种茶年纯收入达到15亿元,茶叶产业综合产出超过40亿元。 三、区域与布局 根据茶树生态适宜性的要求,结合地理、土壤、气候条件及茶叶产业发展潜力等要素,确定陕南3市22个县(区)为我省茶叶主产区。

大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8—2021年)

大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8—2021年) 目录 一、发展基础 (5) 二、机遇与挑战 (9) (一)面临的机遇 (9) (二)面临的挑战 (12) 三、总体要求 (13) (一)规划范围与期限 (13) (二)指导思想 (13) (三)基本原则 (14) (四)发展定位 (15) (五)发展目标 (16) 四、节点布局 (18) (一)国际物流枢纽港 (18) (二)枢纽物流园 (20) (三)专业物流中心 (23)

五、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 (27) (一)突破发展航空物流,助力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 (27) (二)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提升流动经济发展效率 (30) (三)加快物流通道建设,扩展门户经济发展空间 (32) (四)着力发展智慧物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34) (五)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发展新引擎 (36) (六)不断深化产业融合,提升物流服务专业化水平 (37) (七)统筹城乡物流发展,提升民生保障能力 (40) (八)持续强化绿色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 (42) 六、保障措施 (43) (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43)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 (44) (三)优化政策环境 (45) (四)加强行业统计与监测 (46) (五)强化科技人才支撑 (46) 附表:重点建设项目表 (47)

附图:大西安物流骨干节点布局图 (52) 大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8—2021年) 为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和市委“聚焦三六九、振兴大西安”的战略部署,抢抓“一带一路”、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重大机遇,充分发挥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助力“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以下简称“三个经济”)发展,打造万亿级现代服务业,根据《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陕西省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0年)》《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大西安立体综合交通发展战略规划(2016—2030年)》《大西安(西安市—西咸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17—2021)》等,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近年来,西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物流产业规模持续增长,物流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龙头企业规模快速壮大,物流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全市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支柱产业地位初步形成。近年来,西安现代物流业规模保持较快增长,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17年,全市物流业实现增加值728亿元,较上年增长14.7%,物流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达9.7%;全市公路货运量达2.45亿吨,铁路货运量达1.35亿吨,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省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省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 施的意见 【法规类别】商贸物资综合规定电子商务 【发文字号】鄂政办发[2012]68号 【发布部门】湖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2.09.26 【实施日期】2012.09.2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省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 (鄂政办发[2012]68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发〔2011〕38号)精神,推动实施《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促进全省物流业健康发展,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 (一)推进物流企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工作。按照国务院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积极推进全省物流企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工作,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国税局、省地税局负责。列

在首位的为牵头部门或单位,下同) (二)完善地方税收支持政策。对企业所得税实行核定征收的代开票物流企业可适当降低应税所得率;对物流企业缴纳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可给予适当减免税照顾;对货运自开票纳税人连续两年没有不良记录的,可适当提高预警值;在物流业发达、集中地区,经省地税局批准后,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可委托中介机构代开货运发票。(省地税局负责) (三)完善农产品物流税收支持政策。抓紧开展农产品增值税抵扣政策调整试点,妥善解决农产品进项税抵扣中存在的问题,鼓励大型企业从事农产品物流业,提高农产品物流业的规模效益;研究农产品批发市场相关房产税政策。(省国税局、省地税局负责) (四)执行增值税优惠政策。对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移送时不征收增值税;相关机构不设在同一县(市)的,未发生向购货方开具发票或向购货方收取货款等情形之一的,移送时不征收增值税。(省国税局负责) 二、加大对物流业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 (五)保障物流业项目合理用地计划需求。按照国家总体部署和要求,组织编制全省物流园区发展和布局规划,加强与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交通发展规划的衔接,形成以物流园区为核心、物流中心为骨干、配送中心为基础、农村物流站点为补充的物流体系。对符合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以及重点物流企业项目建设所需用地,要在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基础上,优先纳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安排年度用地计划指标;积极支持符合省级土地利用计划配置条件的项目申请使用省级土地利用计划,用地规模较大的可以考虑分年度安排用地计划指标和土地供应计划。(省发展改革委、省国土资源厅、省住建厅、省交通运输

大庆市现代物流业年度发展规划报告

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2003--2020年) 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社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交易及供销服务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随着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经济运行规模的逐步扩大,货运量不断增加,对现代物流业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对改善全社会物流系统运行效率,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提高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大力促进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所谓物流,是指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在起源地到消费地之

间,有效率和有效益的正向和反向移动与储存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主要包括运输、储存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目前,我市现代物流处于快速增长的起步阶段,物流基础设施具备一定规模,综合运输网络初步建成,交通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业仍居主要地位,代表现代物流组织形式的第三方物流正在兴起。 (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应对国外宏观环境的新变化,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完善,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主要产品覆盖全国各地。2002年全市实现国生产总值1030.7亿元,全社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42.5亿元(不含中石油销售分公司销售收入),交通运输货运量2605万吨,货物周转量33亿吨公里。全市巨大的物流量决定了对现代物流有着强大需求,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为现代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虽然地处东北陆,“不沿海、不靠边”,但距离省会较近,距离俄罗斯不远,肇源松花江大桥建成后又可与省直接相连,且铁路、公路运输发达,完全可以成为东承接、西辐射省西部、南连接吉辽、北呼应俄罗斯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近几年,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城区之间道路畅通,境铁路总长度305公

最新河南茶叶出口发展分析及思考

河南茶叶出口发展分析及思考 一、河南茶叶出口十年来地发展特点 河南茶叶出口2005年实现了零地突破,2005-2014年10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特点可概括为“五增”: 1、出口总量增长迅速 2005年,国家给河南茶叶出口配额仅100吨,经企业争取,当年出口175吨、货值10万美元。国家2006年取消茶叶出口配额制度后,河南茶叶出口增长较大。据检验检疫统计,2013年,河南茶叶出口3565.6吨、货值2025.34万美元;2014年1-11月,河南茶叶出口4313.4吨、货值1821.07万美元。 2005-2014年河南茶叶出口情况见下表。 2、出口企业数量明显增加

2005年仅有1家企业从事茶叶出口工作。2014年河南省共有7家生产企业从事茶叶出口工作,企业数量明显增加。 3、出口目标市场明显增多 2005年,河南茶叶出口目标市场仅有阿尔及利亚一个市场,2014年,目标市场增加为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俄罗斯、越南、中国香港等17个国家地区,广泛分布于非洲、中东、中亚、东南亚、欧洲等地。 4、出口茶叶品种增多 2005年河南出口茶叶品种仅眉茶(绿茶)1种。2013年出口品种增加了红茶,青茶(紧压茶)、花茶出口也正在积极筹备中。 5、出口茶叶生产地区增多 2005年,河南出口茶叶生产仅信阳市平桥区,2014年增加为5个县区:信阳市平桥区、浉河区、光山县,南阳市西峡县,三门峡市湖滨区。新县、固始县、商城县等县区茶叶出口培育工作也在积极进行中。 二、河南茶叶出口存在地问题 1、总量全国占比小,地位不高 河南茶叶出口10年来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还是为低水平上地快速增长。与其它省区横向比较,全国占比较低,地位较低。2013年,全国茶叶出口32.58万吨,河南仅占1.12%,仍未进入全国茶叶出口前十;与茶叶出口第一省浙

湖北物流现状

首页:本省物流概括/武汉物流圈 武汉物流圈 (一)武汉物流圈 武汉物流圈是以武汉市为中心,以周边100公里内的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城市(武汉1+8城市圈)为经济腹地,构建服务于本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分工协作的物流网络。作为华中物流圈的核心,形成内联荆宜、襄十物流圈辐射国内各大经济区的能力。 武汉市是长江中游水运枢纽、全国铁路四大枢纽之一及航空五大区域性枢纽之一,也是京珠和沪蓉高速公路的交汇点。根据国家初步规划,到2020年前将建成京—汉—广铁路客运专线并实行客货分线,建设包括武汉在内的18个集装箱枢纽站。到2010年全面贯通“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其中有“三纵四横”(大连—广州、二连浩特—广州、京—港—澳、福州—瑞丽、沪—渝、沪—蓉、福州—银川)贯穿湖北。在长江水运方面,国家将重点建设长江三角洲港口设施,形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同时加强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加快长江中下游集装箱及矿石中转运输设施建设。在管道运输方面,为未来武汉80万吨乙烯项目配套的江苏仪征至湖南长岭原油输送管道即将兴建,该管线贯穿湖北武汉等六市,规划年输送原油能力达2700万吨。可以预见,随着中国及湖北交通网络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湖北与国内外各经济区域和中心城市的联接将更为便利,时距将大大缩短。湖北承东启西,连贯南北,居中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较为发达的综合运输网络,构成了进入国内外广阔市场的通达性和便捷性,为湖北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基础条件。 近日,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准武汉市为全国首个综合交通枢纽研究试点城市。未来5年,武汉铁路、航空、港口、轨道交通项目总投资达3390亿元,占武汉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总额的65.8%。武汉物流圈规划布局14个物流基地。 1、阳逻港(国际)物流基地。 阳逻港物流基地已建、在建和拟建项目有武汉阳逻国际集装箱转运中心、阳逻货运站、阳逻多用途通用码头、阳逻煤码头、武汉阳逻港物流园、口岸联检大楼等,总计投资约9.8亿元。 武汉阳逻经济开发区具有比邻外环高速公路,连接“两线”(京广、京九铁路)、通达“两港”(深水港、航空港)的集铁、公、水、空、管于一体的立体运输网络优势。 阳逻港是长江中游最大的深水港口,常年可停靠5000吨级以上轮船。为打造亿吨级国内最大内河航运港,国家近日特批设立武汉新港管委会.目前,武汉阳逻国际集装箱转运中心已完成一期投资3亿元,建成2个国际标准万吨级集装箱泊位。该项目二期将投资10亿元,在2010年前,新建4个万吨级集装箱泊位,使阳逻港年吞吐能力提升至120万标箱。2004年阳逻港开港,当年吞吐量2.16万标箱,相当于武汉市水运口岸1986年到1999年13年的吞吐量。08年,阳逻港吞吐量首次突破10万标箱。 国家粮食现代物流基地和国家稻米交易中心项目,总投资为20.67亿元,计划用地2000亩,已于08年7月19日在阳逻动工。建成后,将实现粮油年加工量150万吨,交易流通量100万吨。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2010年11月23日 17时11分 141 主题分类: 商贸服务 “物流业”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豫政办[2010]127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关于促进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现代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物流运作一体化、信息化、高效化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更是降低成本、改善服务、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发展现代物流业对我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提升经济社会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各省辖市、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抓好《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加强协调,强化服务,扎实推动我省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十一月十七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为加快推进我省现代物流业健康发展,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现代物流

业发展规划的通知》(豫政[2010]38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制定如下政策措施: 一、提高注册和审批效率 (一)放宽企业注册审批条件。坚持“非禁即入”的原则,物流企业办理登记注册,凡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未设定,各部门一律不得设置或变相设置前置性审批事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行业大类核定企业经营范围的,应在经营范围中注明“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的前置审批项目除外”字样;对已被社会普遍接受或被有关部门认可,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未包含的新兴一般性物流经营项目,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根据企业申请,核定企业名称和经营范围。对以提供物流解决方案为主的第四方物流企业,进一步放宽注册登记条件。 (二)简化连锁经营证照办理程序。道路运输许可证、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均由企业总部统一办理,各分支机构无需单独申报。交通运输、邮政管理部门要在其许可证中列明取得相应许可的各分支机构名称,各分支机构凭该许可证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 (三)建立重点物流项目审批快速通道。对符合国家产业、土地、环保、安全生产、节能减排政策的重点物流项目,项目立项下放到省辖市、县(市、区),简化立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健全全省重点物流项目环境管理台账,对项目建设实行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涉及有毒、有害及危险品的现代物流业项目环评文件由市级环保部门审批,市级环保部门将不涉及有毒、有害及危险品的物流业项目环评文件委托县级环保部门审批。省重点物流业项目环评审批时限缩短为法定时限的一半。 二、优化企业运营环境 (四)全面清理涉及物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国家和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目录以外的一切收费。对涉及物流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凡收费标准有上、下限额度规定的,一律按下限额度收取。城市配套费按照企业实际使用情况按单项核算征收。 (五)加快海关通关业务改革。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提升“一站式”通关服务能力,推进铁路、公路、航空、水路联运,建立由我省经主要空港、沿海港口进出口货物的快速通关体系。加强二次转关工作,建立转关协调机制,打造空卡联运二次转关“快车道”和快递物流航空运输绿色通道。对信用级别较高且长期通过本口岸中转货物的物流企业,快速办理转关手续,提高通关效率,营造良好的通关环境。 (六)完善货运车辆通行管理制度。各省辖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根据各地交通实际状况,制定城市配送车辆管理与通行规定,通过建立分路段、分时段、分车型的货车通行证制度,适度放宽对货运车辆在中心城区通行的限制,提高城市物流网络的配送能力。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搞好服务,对运输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鲜活农产品、邮件快件、医药器材、抢险救灾物资车辆的轻微交通违法行为以教育为主,不随意查扣车辆;遇交通阻碍、阻塞时,保障其优先通行;特殊时期,对运输民生物资的车辆开辟绿色通道。加强剧毒化学品运输管理,严格规范审批程序,确保车辆运输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适度扩大物流运输绿色通道适用范围。

物流行业发展规划

2017年物流行业发展规划 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企业竞争力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局遵循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规律,在对我县现代物流行业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原阳县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落实县委、县政府加快原阳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以服务原阳经济发展为中心,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走“政府引导、企业运作、逐步发展”的路子。通过积极培育物流市场,整合各类物流资源,构建技术支撑平台,形成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体系,促进我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规划原则 1、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机制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按市场需求确定发展重点,推进资源的优化重组。 2、企业为主体。企业是物流业务经营主体、投资主体和利益主体。建设和经营要落实到企业,行业管理部门侧重

于引导、推动和扶持。 3、协调发展。物流发展规划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一致,与城镇总体规划的功能、布局相协调,与产业布局规划相配套,服务于商贸带动和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 4、信息化带动。物流的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重要区别之一。建设好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与社会公共物流信息网络平台相连接,做到内部互联、外部互通,信息共享,风险共担,以信息化带动物流业的现代化。 5、物流连锁化。物流发展要立足本地,面向全省,走向全国。积极顺应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潮流,运用好省内物流资源,加快与省内、外物流大公司的合作,提高竞争力。 三、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我县区位、交通、资源和商贸等方面的优势,全面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尽快构建现代化的物流基础设施、公共信息平台,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形成多层次、社会化和专业化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到202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物流成本占全县GDP的比重比“十二五”末降低4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幅度高于全县生产总值增长幅度3个百分点,基本形成以第三方物流为主的市场主体。“十三五”期间,基本建成一个综合物流园区和一个专业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形成城乡现

信阳毛尖集团茶产业集群建设情况

信阳市浉河区信阳毛尖茶叶产业化集群 发展情况汇报 信阳市浉河区信阳毛尖茶叶产业化集群是以河南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为主导的信阳毛尖产业化集群,目前集群内有企业18家,涵盖了茶苗培育;信阳毛尖茶、信阳红茶的生产、销售;茶油、茶饮料的加工及销售;茶文化传播、旅游开发;银杏、板栗、香菇、木耳及其他小杂果的种植、加工、销售;国际茶城的运行管理等产业板块。 南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河南省涉农上市后备企业,是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商贸、科研、茶文化旅游、茶叶深加工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型集团化公司。目前拥有总资产20余亿元,综合销售收入近10亿元,拥有生态茶园基地30余万亩,现有在职员工近2000人,大专以上学历占89.5%。现拥有“龙潭”、“五云山”、“陆羽”三大知名品牌,其中“龙潭”牌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五云山”牌商标为河南省著名商标。销售网络遍及全国各地,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建有直营专卖店200多家,已发展代理商、经销商1000多家,在各大卖场建有专柜380多个。 河南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于2013年3月份申报了浉河区信阳毛尖茶叶产业化集群,7月份得到河南省农业厅的批复。信阳毛尖茶叶产业化集群的正式确立,极大的鼓舞了集群内的企业,带动

了集群销售收入的增长。2013年度,集群总体实现营业收入14.7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025万元,涨幅达到了32%。 一、信阳毛尖茶叶产业化集群目前建设情况 1、流转优良茶园,建立规模化生产基地 从2009年开始,公司作为信阳市茶叶龙头企业积极参加信阳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利用土地流转政策,大量收购茶园,优质的茶园是茶叶生产的源头,茶园管理更是关乎茶叶品质优劣的重要工作。公司对购买后的茶园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生产、统一销售,实行集约化经营、公司化管理,使茶园产生更大的效益。 公司建立了市—区—乡三级茶园管理网络,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茶园管理人才,编写了茶园管理资料,实行了大量的生态茶园建设措施,茶园病虫害防治得到了有效控制,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得到了积极推广。 公司还在茶区建立茶园生产技术服务站,指导帮助解决茶农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每年还会同有关部门,无偿对茶农举办茶叶种植管理技术、生产技术培训班,无偿发放茶叶生产新技术与信息资料,使茶农管理茶园、生产加工的技术得到了有效提高,从而使公司对茶园的管理更加有效、更加完善。 公司经过土地流转,改变茶园的管理模式,形成了高效运行的农业基地管理团队,从而在产品源头上对原材料进行控制,更加充分的保证了原材料产品品质,同时原材料由公司掌控从而保证了资

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功能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推动我市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更好地服务X三省交界区域和支撑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根据《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X政〔X〕11号)和《X 市城市总体规划(X—X年)》等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物流业发展的主要成绩 1.物流业规模水平不断提升。我市传统运输业、仓储业加快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物流等领域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逐步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十二五”期间,我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由X年的40.1亿元扩大到X年的66.8亿元,年均增速10.7%;全市公路完成货运量7.4亿吨、货运周转量2890.5亿吨公里。 2.物流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我市是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297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到148.2公里。目前,我市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由X高铁、X铁路和X铁路组成的“二纵一横”铁路枢纽;形成了由X、X、X高

速公路与正在建设和推进的X、西北绕城高速公路构成的“二纵二横一环”高速公路网,由X、X、X等组成的“三纵二横一联”国道干线和由X、X、X等组成的“五纵四横四联”省道干线路网;X通用航空机场、X机场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通用航空优势独特。 我市是国家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是X经济区5个区域物流枢纽之一,已被纳入X协同发展战略联动城市,成为“一带一路”、环渤海经济圈、X五大国家战略辐射带动的重要节点。X交通物流园、X 物流园、X物流园、X国际物流港、国药X物流中心、X果蔬城等一批重大物流项目加快实施,呈现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态势。X年以来,全市在建占地300亩以上的物流园区8个、100亩以上的11个,其X 国际物流港被评为X年X省示范物流园区。 3.物流技术装备条件有所改善。货运车辆逐步向多元化、规模化、绿色节能方向发展。全市货车总量达到8.2万辆,重型牵引车14943辆,半挂车15962辆,大中型集装箱货车118辆,厢式货车4689辆,液化天然气货车1317辆。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标签、跟踪追溯、路径优化等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大多数物流企业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八挂来网”“X农资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和“运的易”移动互联等物流智能化服务模式不断涌现。 4.产业物流发展较快。“十二五”期间,我市已初步形成了能够与工业、商贸、农业等产业相融合的物流服务体系。在工业物流方面,随着我市钢铁、煤化工、冶金建材、新能源、纺织、装备制造、医药等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生产性物流需求得到充分释放,X物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