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教师用书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教师用书(修订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教师用书(修订版)

目录

使用说明

教科书整体结构表

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主要材料清单

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植物的生长变化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第2课种植我们的植物

第3课我们先看到了根

第4课种子变成了幼苗

第5课茎越长越高

第6课开花了,结果了

第7课我们的大丰收

四、评价建议

五、参考资料

动物的生命周期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第2课蚕的生长变化

第3课蚕变了新模样

第4课蛹变成了什么

第5课蚕的生命周期

第6课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第7课我们的生命周期

评价建议

教学案例

参考资料

温度与水的变化

单元概述

单元教学目标

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温度和温度计

第2课测量水的温度

第3课水结冰了

第4课冰融化了

第5课水珠从哪里来

第6课水和水蒸气

第7课水的三态变化

评价建议

参考资料

磁铁

单元概述

单元教学目标

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我们知道的磁铁

第2课磁铁有磁性

第3课磁铁的两极

第4课磁极的相互作用

第5课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第6课指南针

第7课做一个指南针

评价建议

参考资料

使用说明

与教科版科学教科书配套的《科学教师教学用书》是为切合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而编写的,三至六年级共8册。为了能清晰而简明地表达课程设计的意图,同时方便教师备课,我们设计了一些栏目并提供了相应的资源。

下面是与使用有关的几点说明。

一、教师用书的体例和作用

——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列出本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和在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方面希望达成的目标。为教师了解全学期的教学任务提供完整的框架和概貌。

——主要材料清单

列出本学期探究活动涉及的主要实验和需要的器材与材料,供教师作计划和提前准备时使用。

——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用文字形式介绍本单元的主要教学活动和活动间的结构,说明本单元的教学在整个教科书框架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

——单元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从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列出本单元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为教师把握单元教学提供方向。

——背景和目标

这是分课时说明教学内容选择的知识背景和学生的认识背景,方便教师理解教学活动的设计意图。所列的教学目标是直接针对该节课的。

——教科书说明

用图文对照的形式详细说明正文、照片、图片、图表、对话框所包含的意义,对教科书正文中提出的问题给出必要的答案或说明。

——教学建议

有针对性地为教学提供参考性策略,对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给予提示。

——评价建议

立足单元教学指出评价的主要方向、可使用的依据,以及可采用的评价方法。

二、课时安排建议

修订后的教科书每册均安排了4个教学单元。3、4年级每个单元包含7个教学活动,5、6年级为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这是根据目前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小学科学课中、高年级均为每周2课时的现状安排的。在设计时,我们也考虑到个别省份科学课的开设已经实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保持了弹性。针对这样的地区,我们建议在课时安排上可以采取下面的办法来解决:

(一)对典型的科学探究活动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例如“比较水的多

少”“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等;

(二)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开展单元性的评价活动;

(三)实现教科书中已设计的拓展性活动,或资料库中的拓展性活动。这些活动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如“小杆秤的制造”“设计制作一个强磁力电磁铁”等。为此每个单元安排3节左右的机动课时是适宜的,也是可操作的。

三、教学目标的表述

在这套教师用书中,我们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新的科学教育研究成果,将教学目标分别从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科学概念的陈述是用一句完整的话来完成的,它比一个简单的词有了更丰富的内涵,表达的是一个科学的观点或思想。科学概念也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例如核心概念和具体概念。每一个核心概念是由不同的具体概念组成的,而具体概念是从科学事实中归纳出来的。以科学概念作为教学目标,将促进学生对事实的理解,有助于他们形成重要的科学观念和思想,体现了科学教育改革的新方向。

四、概念图和图表的使用

修订后的教科书引入了多种形式的概念图和图表,因为它们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有用工具。运用这些工具,学生可以记录和加工整理信息,同时用来描述概念。教师也可以借此了解学生的初始想法,为教学确定起点。

维恩图是一种选择、分类和比较信息的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两个圆可以呈现不同的信息,比如只属于陆生植物的特征和只属于水生植物的特征应分别记在一个圆里,而它们的共同特征则应记入两个圆的交叉部分。

网状图是概念图中的一种,它的作用是用图解的形式记录与中心词有关的观点和内容,呈现中心词和与之相关内容之间的关系。

使用网状图可以帮助学生围绕中心词作尽可能多的联想,由此教师可以了解到哪些知识是学生已经知道的。

气泡图是一种简单的网状图,它可以帮助学生对中心词(主题)做出联想,记录下他们已经观察和了解到的内容。

柱状图(条形图)是在坐标图上用填充的方式完成的数据表达,表现为条形图,一般由两组数据组成,例如时间和影长、时间和温度等。柱状图可以直观地表现数据之间的差异。

记录不仅仅可以用文字,科学图画也是适合小学生记录观察和与人分享信息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它比普通的图画倾注更多的精力在细节上。为了真实地记录,学生必须仔细地观察,记下每个小的特点和线条。使用这种记录方法可以提高每个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也可以从中评价他们的观察、表达和理解的能力。

教科书整体结构表

修订后的教科书共32个单元,更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标准所规定的相关内容。教科书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两大主线并行发展的方式建立了自己的整体结构。

书中每个单元后设置了资料库,是为了便于学生深入理解该单元的科学概念、丰富他们的已有经验和发展他们探究科学的兴趣,是科学课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仅供学生阅读。

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凤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

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

官——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磁铁”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并通过做一个指南针和学习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等活动,了解磁铁的应用。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

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和能力,并学习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同时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证意识的培养。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定量的观察,经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解释)——分析、检验假设——寻求新的证据——做出新的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使其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

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建议“植物的生长变化”和“动物的生命周期”两个单元交叉进行。除解决观察周期长的问题之外,这样做还可以同时进行植物和动物生长变化的观察活动,使学生领悟到植物和动物的相通之处,完成对生物生命周期的初步认识。

主要材料清单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

大豆、玉米、花生、莲花、凤仙花等植物的种子,放大镜,花盆、土壤、铲子等种植工具,透明玻璃杯、卫生纸等;试管、带根的新鲜芫萎、植物油等;不同生长阶段的凤仙花植株、凤仙花朵,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刚出土的凤仙花照片;植物叶的水平分布照片;植物叶的垂直分布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及图片、几个主要生长阶段的凤仙花照片等。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

蚕卵,放大镜、饲养盒;不同生长阶段的蚕;蚕茧及蛹,小剪刀,手电筒;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蚕蛾、蜻蜓、蚂蚁、蝴蝶的图片或标本;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及资料;

学生从出生到现在每年的身高、体重、牙齿等生长变化的资料;婴儿、幼儿或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体特点的挂图或影像资料。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

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测量范围在-20℃~110 ℃)、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

20℃~110℃),其他各种式样、不同用途的温度计;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冰块、食盐、试管、烧杯、可封口小塑料袋、玻璃杯、浅碟;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挂图或影像资料。

“磁铁”单元

各种形状的磁铁,包括没有标注南北极的磁铁;铁的物品、一些金属物品及非金属物品;一定数量的铁钉、回形针、大头针、钢珠和大钢针;不同材质的人民币硬币(1元的钢币、5角的铜币和钢币、1角的铝币和钢币、分值的铝币);盒式指南针,做指南针的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备)。

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植物的生长变化

一、单元概述

通过三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学习,学生对植物的认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已初步领悟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是会发生变化的。但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植物的各种器官与植物的生长和生存有什么关系?它们对于植物本身有什么作用?这样一些问题是值得学生关注的。

其实,植物会长高长大,许多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开花结果,这样一些事实,三年级的小学生是知道的,但他们还不曾去探究事情的原委。三年级上册“植物”单元“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一课,曾引领学生初步认识了一些植物生长变化现象,如叶的生长变化、树的落叶现象,等等。本单元将立足于引领学生认识植物整个生命过程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变化,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现象。组织学生亲自种植植物,在学生种植活动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关注植物生长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思考,研究根、茎、叶在植物生长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初步认识到植物的生长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各个器官的结构是与功能相适应的,植物在成长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是为了满足植物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希望学生在种植、管理植物的过程中,在经历了单元设计的一系列活动之后,能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科书选择的种植、研究对象是绿色开花植物一凤仙花。植物的种类很多,为什么选择凤仙花呢?一是因为凤仙花的花是美丽的。学生在幼儿时期就已经接触了很多花,并且因为美丽的花,他们会有更多的关注和兴趣,会对“花是怎样来的?”“植物是怎样生长的?”等问题产生好奇心。从学生关心的事物和问题出发组织教学活动,无疑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研究欲望;二是因为凤仙花是一种常见的生命力很强的植物,在全国具有普适性,容易栽培管理。小学生种植这样

的花,易获得成功。在成就感的驱动,容易引领他们关注所种植物的生长变化,保证长期的观察记录活动能有效地进行;三是因为凤仙花植株较小,便于携带,可以随时根据需要搬动花盆进行观察;四是因为凤仙花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周期相对而言比较短。3~4月播种,6~7月种子成熟,生长周期刚好在一个学期内,有利于组织学生观察、研究绿色开花植物出生——成长——繁殖——衰老——死亡的全过程。教师在把握选择植物原则的前提下,也可以根据当地的植物资源状况,选择适宜的植物组织学生种植。

本单元共7课,是以凤仙花生长发育的顺序为脉络组织教学内容的。从孕育生命的种子开始,到播种、种子长出根、子叶出土变成幼苗、植物长高长大,最后植物开花结果、长出新的种子。伴随着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各个器官的出现,引领学生思考、研究植物器官的作用。教学的任务旨在引领学生在种植凤仙花的过程中,学习栽培植物的技能,研究绿色开花植物生长变化的规律,研究植物根、茎、叶的功能,初步构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认识。在观察、记录、预测、整理分析数据、相互交流等学习活动中,体会观察和研究方法,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起认识植物的“模型”,为学生认识和研究其他植物,乃至研究动物等其他生物奠定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

长、开花结果。

●一粒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长成一棵植物,这棵植物又能结出许多种子,

植物的物种就是这样不断繁衍的。

●植物的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这种结构与它们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所承担的功能相适应。

●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体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谢后结果,果实是由花发育来的。

●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过程与方法

●种植和培育植物。

●使用放大镜。

●比较准确地测量植物植株的高度变化。

●依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

●以已有经验或观察的现象为依据进行预测。

●用适宜的方式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记录。

●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发现产生的新变化。

●通过记录和比较描述植物所发生的变化。

●用统计图表、列表、画图等适宜的方法处理相关信息。

●运用查阅分析资料的方法解决问题,获得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树立科学要讲求实证的思想。

●激发关注和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

●培养坚持性和合作能力。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

第1课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一)背景和目标

三年级上册的“植物”单元,已经开始引领学生有意识地关注植物的有关问题,并且通过对向日葵一生的介绍,注意到植物的一生中要发生变化。但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他植物是否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对变化的认识是间接的,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认识也是零散的、模糊的。科学讲究实证,我们更希望学生在实际观察的基础上形成对事物的认识,这样的认识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将是最稳固的。三年级的小学生具有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并且在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植物生长过程中的诸多知识,也可以提升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怎样激活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探究动力。本课内容的设计就是要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观察

的兴趣,引发学生种植植物的欲望,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根据已有认识进行预测的意

识与能力。

科学概念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长成一棵植物。

过程与方法

●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

●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认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活动记录纸。

为每组学生准备:大豆、玉米、花生、莲、凤仙花等植物的种子,放大镜。

(三)教科书说明

本节在教科书中共两页,包括三部分内容。

第一段,通过描述学生熟悉和喜爱的小猫、小鸡的出生方式,以问题的形式,提出了本单元的研究任务,即绿色开花植物是从哪里来的?它们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一部分:记录我们的想法

这是一个了解学生关于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前概念的教学活动。安排这样的活动,目的是激活学生的已有认知,引领学生思考他们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的了解程度,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欲望。教科书中给出了科学记录单,意在让学生将他们了解的植物生长变化过程的有关信息用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下来。

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出新的植物,但在自然状态下绝大部分绿色开花植物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教科书直接描述了这样一个事实,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澄清模糊不清的认识,另一方面引出了对于种子的观察活动,同时为后面用种子种植植物的活动做了铺垫。

第二部分:观察植物的种子

包括对不同种子外部形态特征的观察和对种子里面有什么结构的推测。

该部分第一幅插图提供的种子包括花生、玉米、绿豆、红豆、小麦、蚕豆、菜豆、凤仙花等植物的种子,其中葵花子、南瓜子是向日葵和南瓜的果实,里面的瓜子瓤是它们的种子。“用手摸一摸种子”“有些种子太小了,我们要用放大镜看”提示学生用感官和工具对不同种子的外部形态进行观察和比较。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不同植物的种子外部形态各不相同,但它们却都能生长成一株植物。“种子里面有什么?”“是这样的吗?”“掰开一粒种子看一看。”展示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教科书意在引领学生在对种子外部形态观察和对植物生长发育过程进行思考后,能产生一些问题;能运用自己的经验对

问题的可能答案进行推测;能想办法对自己的推测进行验证。关于种子内部结构的科学知识,并不是这一部分的教学目的,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引领学生学习研究问题的科学思维过程。

教科书的第三部分“让我们种植凤仙花,观察它的生长变化过程吧!”以及后面的提示,提出了本单元种植凤仙花的学习任务,提示种植凤仙花前应做的准备工作。

(四)教学建议

授课时间:1课时。

1.记录我们的想法。

活动引入:

用头脑风暴的方法问学生绿色开花植物是从哪里来的,它们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

活动指导:

(1)提醒学生在头脑风暴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提出自己的想法。让他们知道其他人与自己不同的看法,可以引起我们新的思考。强调学会倾听和善于接受其他人想法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用画图的方式,可以用文字描述的方式,也可以用文字和箭头表示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

(3)不同的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不同,为了聚焦学生的认识,教科书中明确提出了“绿色开花植物”,但是此时学生还不具有植物分类的知识,可能还分辨不清绿色开花植物和蕨类植物、苔鲜植物等。这里不需花力气区分绿色开花植物,只需指出我们关心的是开花植物,用学生熟悉的一两种植物进行说明就可以了。

(4)展示学生们关于植物生长变化过程的记录纸,启发学生对植物的生长变化提出

问题,并将其用大纸记录下来。

保留好这两张纸,待到单元教学结束时,再展示出来。让学生回顾开始学习这一单元时的想法和提出的问题,作为评价自己进步的依据。

2.观察植物的种子。

活动引入:我们已经知道大部分绿色开花植物都是从种子开始它新的生命历程的。

我们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的种子吗?

活动指导:

(1)教师课前可多准备一些植物的种子,不要局限于教科书中给出的种子。

(2)组织学生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感官,除了看一看,还要让学生摸一摸、捏一捏、闻一闻等。对于那些颗粒较小的种子,还应指导学生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在这里要教给学生学习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方法。

有两种有效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将手持放大镜靠近眼睛,将所观察的种子拿在另一只手中并前后左右慢慢移动,直到看清楚为止。

第二种方法:将种子稳稳拿在手中,或放在桌面上,把手持放大镜在种子上方慢慢地前后左右移动,直到看清楚为止。

(3)对于种子内部结构的认识不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要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所以对于种子里面有什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猜测种子里面的样子,并将学生想象的每种样子都展示出来。交流时要引导学生陈述理由,说明为什么你认为是这样的?最后教师可以用“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想法对不对呢”类似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掰开看一看。教科书中提供的是莲子,教师也可以选择种子中“小芽”比较明显的其他双子叶植物的种子。

3.提示。

本节课结束前,教师一定要安排学生做好播种前的准备工作。这是保证播种工作能否顺利进行,本单元后续的活动能否有效进行的关键。

第2课种植我们的植物

(一)背景和目标

本节课开始种植植物的活动,并要求学生做好栽培植物、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一系列准备工作。这节课是本单元后面几节课教学的基础。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

认同了绿色开花植物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那么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活动就

应该从“播种”开始。

种下的种子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前面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从对三年级学生的调查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认为种子在土壤中萌发是先向上长出茎,发育成幼芽,再长根;

有些学生甚至想不到种子会发育成根。那么种子在土壤中到底会发生哪些变化呢?教科

书启发学生想办法亲眼看到种子的萌发过程。基于三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教科书介绍

了一种观察种子萌发过程的方法。

种植植物的目的是为了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研究植物生长变化规律。植物的生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凤仙花的一个生命周期要经历五个月左右的时间。这样记录就

显得至关重要。记什么?怎样记?“做观察记录”就是在引领学生做好观察记录的准备工作,思考观察什么?用什么方法记录?记录什么?这一活动将直接决定着单元教学结束时学生是否能获得植物生长变化过程的有关认识。

过程与方法

●学习掌握播种的技能。

●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

●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

●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确定本阶段观察记录的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意识,即科学的实证思想。

●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花盆、土壤、铲子等种花工具,凤仙花种子。

为每个学生准备:透明玻璃杯、卫生纸(或棉花)、凤仙花种子、大豆种子、记录纸。

(三)教科书说明

本节在教科书中共3页,包括两部分内容。

第一段文字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种植凤仙花,同时提示学生播种要考虑季节。凤仙花等许多植物都适宜在春季播种,但也有些植物适宜在秋季播种。

第一部分:播种

活动一是种植凤仙花。“播种方法”中的文字介绍了盆栽凤仙花的方法;插图示意了学生的种植活动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对话框提示,有条件的学校除了组织学生在花盆中种植外,还可以在校园的花坛中种植。

活动二是在透明的杯子中进行的播种活动。这个活动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看不到种在土壤中种子萌发过程的问题。“播下去的种子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怎样才能看到种子的变化过程呢?”活动前的这两个问题,展示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意在引领学生学习研究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用这个办法试一试”提示学生采用教科书介绍的方法,也为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法留下了空间。“办法”的第二点,“不同的方向都放置

种子”是在为后面观察根总是向下生长做准备。

第5页上面的两个注意,分别提示学生在课后要认真观察透明杯中种子的变化和种在花盆中出土后的凤仙花的生长变化,以及需要重点观察的现象。

第二部分:做观察记录

这一部分意在引领学生做好长期观察前的准备工作。教科书介绍了利用记录表记录、利用照片和文字记录、通过写观察日记的方式记录。

本节课教科书最后对话框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种植植物、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中,应积极思考,善于提问。

(四)教学建议

授课时间:两课时。

1.播种。

活动(一)引入: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亲自种植一些植物,伴随着植物的生长,观察研究植物的生长变化。那么,我们的种植活动应该从哪里开始呢?

活动(一)指导:

(1)播种是长期种植活动的开始,播种活动进行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本单元的后续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因此,教师一定要特别重视本节课的播种活动。前一节课,教师已经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凤仙花的种植方法,播种前有必要组织学生就此问题进行交流,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如果学生没有查阅资料的条件,教师要事先准备好播种说明,指导学生“照章办事”。

(2)播种前教师要带领学生检查认识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为了保证播种工作的顺利进行,教师要多准备几套播种工具和材料。

(3)考虑到种子的发芽率,提醒学生一个花盆中可播种2粒~3粒种子。

(4)播种时要注意指导学生不要将种子种的太深,让学生知道种子应种在适宜的深度,种的太深不宜发芽。凤仙花种子的深度一般在1厘米左右为宜。

(5)提醒学生大量的水会破坏种子的萌发,但是要尽量使花盆中每个部分的土壤都让水渗透均匀。

(6)要确保每组学生栽一盆凤仙花。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校园中组织学生种植风仙花;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在家中种植一盆凤仙花,以便随时观察。

活动(二)引入:我们种植植物的日的,一方面是学习一些栽培管理植物的技术,更重要的是观察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但是种子出芽前在土壤中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我们能想办法看到种子变成芽的过程吗?

活动(二)指导:

(1)学生的播种活动结束后,首先让学生将物品整理好,引领学生从兴奋的种植活

动进入到对问题的思考状态,再开始新的教学活动。

(2)启发学生猜测种子在土壤中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让他们将自己的猜测画在记录

本上。

(3)组织学生进行观察种子萌发过程的实验前,最好让学生先想办法,培养学生树

立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实验可以用土壤和卫生纸,也可以只将卫生纸塞进透明杯子中。

种子要放在杯壁和纸之间。考虑到种子萌发出的根生长的很快,所以放置种子的位置不

要太靠下。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但不要将种子浸泡在水中。

(4)建议在杯中除了放人凤仙花的种子外,再放入2粒~3粒菜豆或其他豆类植物的种子,将种脐分别朝上、下、左或右,为观察根的生长方向做准备。

2.做观察记录。

活动引入:种养植物是一项长期的活动,植物生长是一个动态过程,要想知道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及时记录是关键。那么,我们什么时候记录?记录什么?怎样记录呢?

活动指导:

(1)提醒学生从现在开始,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观察记录本,用于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现象。到单元学习结束时,每人手中都应有一本植物生长日记。

(2)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学生所关心的问题,确定记录的内容。

(3)为了便于发现植物生长变化规律,引发学生产生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应特别强调学生做好教科书“记录表”中提到的几方面的内容。提醒学生幼芽出土后,至少每周做一次观察记录。

(4)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记录,可以列表、写日记、画图,也可以为植物拍照。

3.本单元的许多观察活动和对植物的管理是需要学生在课外独立完成的,教师应提醒学生做好观察管理计划,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还要提醒学生下一阶段观察的重点。本节课后观察的重点是透明杯中种子的变化及根的生长状况(包括方向和生长速度),以及花盆中种子的出芽情况。

第3课我们先看到了根

(一)背景和目标

播种到土壤中的种子,在温度、水分适宜的环境中会发育成幼苗。种子的萌发是先向下发育出植物的根,再向上长茎和叶。学生播种到土壤中的种子以及放在透明玻璃杯中的种子,经过几天之后,应该已经萌发出了根或者有的已经长出了茎和叶;学生们也应该通过不同的方式记录了种子发育的过程。为了解学生观察记录的情况,激励学生在以后的时间里养成观察、记录的良好习惯,学生间的汇报交流在这时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本课一开始首先安排了一个交流活动——“植物根的生长”。这个活动侧重于对种子萌发及根的生长过程观察现象的交流,以及花盆中植物生长情况的交流。

当学生发现种子萌发先向下长出根,再向上长茎和叶的时候,可能会与大部分学生的初始想法产生冲突。那么,为什么先长根?根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呢?对于一个

有着较好科学素养的人来说,看到这样的现象,会很自然地萌生这样的问题。本课第二

个活动“研究根的作用”就是为了顺应这样的思维产生的问题而设计的。希望通过这样

的活动,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概念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过程与方法

●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

●根据已有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

●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为全班学生准备:一张大白纸、在透明玻璃杯中长出许多根的种子。

为每组学生准备:1支试管、带根的新鲜芫萎、植物油。

学生准备:种子萌发的观察记录(图片、照片或记录表)。

(三)教科书说明

本节在教科书中共两页,包括两部分内容。

本节第一段,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提出本课的研究任务:植物根的生长变化和根的作用。

第一部分:植物根的生长

这是一个交流活动。交流的内容是前一课中提示学生观察的种子内容。交流的重点是种子萌发现象和根的生长变化。根总是向下生长的。两个对话框分别提示了两个交流的话题,第一幅图呈现了种子萌发的过程,先萌发出根,并且根迅速向下生长,然后长出茎。第二幅图展示了不同方向放置的种子,萌发出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第二部分:研究根的作用

课文前两个问题,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种植活动入手,提供给学生思考植物根的作用的路径。从大部分水都浇到土壤上,而不是浇到茎和叶上这样的生活经验中,学生会很容易地想到土壤中的根吸收水分。观察完种子的萌发现象,我们会考虑将透明杯中的植物移到花盆中或花池里,学生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的时候,会发现植物根因其根毛插入纸和土壤中,往外移植时不是很容易的。由此学生可以推测根可以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课文的第三个问题是引领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对根的作用进行推测。

植物根有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作用,并且可以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矿物质溶于水中,根对矿物质的吸收不便直观的观察,教科书只提供了研究根吸收水分的实验。从现象到问题,到学生的推测,再到通过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获得结论。这是这个活动所看重的让学生亲历的科学探究过程。三年级的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还不具备。提供“参考”,一方面在引领学生做,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要积极思考,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在试管的水位处做个记号或想其他方法开展实验。培养学生树立想办法证明自己推测的意识。

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们会发现试管中的水量减少,因为水面被植物油密封,水不可能是蒸发后变少的,说明根将水吸收到了植物体内。

至于根具有吸收矿物质的作用和根的固定作用,不需要学生通过实验建立认识。

(四)教学建议

授课时间:1课时。

1.植物根的生长。

活动引入:

(1)通过我们的精心培育,种子终于发芽了。我们看到的种子发芽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2)你们想过没有,种子没有发芽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呢?

活动指导:

(1)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好观察记录,课前整理好自己的记录,也要有选择地了解学生们播的种子和放置在玻璃杯中的种子目前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以便在课堂上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

(2)交流的重点放在透明杯中种子的萌发过程。教师要安排时间,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并且及时对学生的记录情况给予评价和指导。这一点在这一节课显的尤为重要。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在课后独立进行观察记录。展示记录进行交流的过程,也正是教师检查学生观察记录活动情况的过程。教师的关注与激励,对学生后续的观察记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学生会发现植物根的生长速度很快,交流时要让学生用数据说话。对于根总是向下生长的认识,是学生通过观察活动自己构建的。学生会发现不同方向放置的种子,萌发出的根都是向下生长的。为了强化对这一现象的印象,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已经萌发出的根朝上放置,观察根的生长情况,过几天学生会发现根又卷曲过来向下生长。

(4)每组学生种下的种子的萌发状况可能会不同,尤其是播种在花盆中的种子,甚至有些组的种子根本没有萌发。教师要引导学生交流,并分析造成种子发育好或不好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帮助学生积累播种和培育的经验。

(5)播种到花盆中的种子若都萌发了,需要指导学生使花盆中只留有一棵植物,其他的要移走,这时也是学生观察土壤中根的样子的好时机。

(6)在师生交流的基础上,使学生认同这样一个事实: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让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下面的填空,作为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

2.研究根的作用。

活动引入:我们看到了植物的根,谁能描述一下植物根的样子?你们想过植物根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吗?

活动指导:

(1)根的生长变化交流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善于以学生的活动体验为基础,引发学生思考根的作用的相关问题,并引导学生对根的作用进行有依据的推测:比如根据学生为花浇水的经验,移

植凤仙花时发现根抓住卫生纸或抓住土壤而使得植物不易取出的体验,提出根有吸收水分和固定植物的作用的推测。

(2)让学生独立设计根吸收水分的实验或许是有困难的,但教学时教师要多给学生这样的机会,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搭建思考的阶梯,完善学生的实验方法。比如:当学生提出将带根的植物放入水中看一看水是否会变少的时候,教师可以问:“怎样才能知道水变少了?”“怎样才能说明水确实被植物的根吸收了,而不是跑到空气中去了?”如果通过引导,学生想不出自己的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参考教科书中提供的方法去做,但要明白进行每一步的目的。

第4课种子变成了幼苗

(一)背景和目标

种子出土以后,子叶枯萎,茎逐渐变粗变高,叶子也越来越多,这时种子发育成了幼苗。本节课重点是组织学生交流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凤仙花幼苗的特征,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与“我们先看到了根”的编写思路相同,教科书首先安排了交流活动。一是交流前三周观察、记录到的凤仙花生长变化现象,二是交流生长了四周的凤仙花的样子。进行本节课教学时,植物的子叶已经脱落,并且长出了许多真叶,而且学生已经注意到植物在长高长大。人在生长的过程中是需要水分和食物的,这是每位学生所具备的认识。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是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但它们生活所需要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呢?教科书将学生的交流和观察活动聚焦到

对出土后植物茎的颜色的变化和植物叶的生长变化上,就是为了引领学生关注并解决植

物所需“食物”的问题。

植物是利用叶子中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植物生长发育所需养料的。但是要想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这样的认识,对小学生来说是十分困难的。通过收集和阅读分析资料对问题获得合理的解释,也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叶为植物提供‘食物’”的教学内容,就是引领学生通过收集前人的研究资料来获得对植物光合作用的认识的。

科学概念

●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植物叶在茎上的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过程与方法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

●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收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科学研究是艰辛的过程。

●激发像科学家那样从事科学研究的愿望。

(二)教学准备

为全班学生准备:刚出土的凤仙花照片;植物叶的水平分布照片;植物叶的垂直分布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多媒体课件);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

为每组学生准备:生长了四周的凤仙花。

为每个学生准备:记录纸。

学生准备:凤仙花生长记录单、植物光合作用相关资料。

(三)教科书说明

本节在教科书中共3页,包括三部分内容。

教科书第一段文字,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本节课重点研究的问题: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料是从哪里来的呢?

第一部分:出土后幼苗的变化

包括两个活动。一是交流活动——“交流前三周里凤仙花苗的生长变化”。交流的内容,一方面以第二课的观察提示为基础,回答提示中的问题:凤仙花破土而出的时间;刚出土的凤仙花的样子。另一方面以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现象为目的,引领学生关注刚出土的凤仙花茎的颜色;刚出土的凤仙花子叶的特征;凤仙花真叶的特征以及叶在茎上的分布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凤仙花出土时长有的第一对叶片是由种子的子叶发育来的;第二对和以后的叶子是由叶芽发育来的,称为真叶。种子萌发时需要的养料来自于种子中的子叶所储存的养料,真叶出现以前,幼苗生长所需的养料依然主要来自于子叶。绿色的茎和浅绿色的子叶,也可进行微弱的光合作用,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等到真叶长出后,植物所需要的养料主要是真叶通过光合作用来提供的。

第一部分的第二个活动是观察活动,是在教室中观察凤仙花植株的活动。这时凤仙花的生长应该是进入了第四周,因此教科书描述为:“观察生长了四周的凤仙花。”教科书选择了四方面重点观察记录的内容,其中前两项内容是在以后凤仙花生长过程中需要学生经常观察记录的内容,在这里需要教师正确的指导,为以后的正确记录奠定基础;后两个问题是对植物叶生长的观察,尤其是叶子在植株上分布特点的观察,意在启发学

生思考叶子的生长与接受阳光的关系,为后面光合作用的学习积累感性认识。教科书第10页右上图,呈现的是从植株侧面观察到的叶的垂直分布情况;右下图呈现的是从上往下看,植株叶水平分布的情况。可以看出植株叶片交叉生长,伸向四面八方,原因是为了能最大限度地接受太阳光。

第二部分:我们的思考

主要目的是引领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相关的问题,问题聚焦在植物叶的作用上。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看拼音写词语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看拼音写词语 zāo gāo jiāo ào wēi xiǎn huòzhě ( ) ( ) ( ) ( ) wēi wǔ bào zhúyán xù jīng yíng ( ) ( ) ( ) ( ) liáng shuǎng mèng huàn cán kuì fúmó( ) ( ) ( ) ( ) jìxù kǎn fá lǚ guǎn kě lián ( ) ( ) ( ) ( ) jiū chán dì zhǐ dào qiàn lián xi ( ) ( ) ( ) ( ) Zhí yèjiǎn chá gù zhàng yòu cè( ) ( ) ( ) ( ) zhào gùhòu huǐ yú yuè sì hū( ) ( ) ( ) ( ) mào shèng jiū jìng qī hēi wài pó( ) ( ) ( ) ( ) tiào yuèlìjìxiāo shīgū ér ( ) ( ) ( ) ( ) huǒchái kuāzàn mófǎng jiān chí( ) ( ) ( ) ( ) cōng míng shuǐgāng dùn shíjùhuì( ) ( ) ( ) ( )

lán gān xiāng gǎng hūhuàn hùn hé( ) ( ) ( ) ( ) zhē zhù zhǎ yǎn dào tuì pí juàn ( ) ( ) ( ) ( ) jī è nèn lǜ shù shāo tòng kuài shí yán ( ) ( ) ( ) ( ) ( ) qìng zhù jù jué guān kàn zūn jìng róng xìng ( ) ( ) ( ) ( ) ( ) huāng zhāng cǎo cóng xiázhǎi réng rán wòshǒu ( ) ( ) ( ) ( ) ( ) yǒu qùzhēng zhálín jūmǎi mài zhēn xī( ) ( ) ( ) ( ) ( ) fēng miàn jù lí pàn wàng chuán jiǎng jìng sài ( ) ( ) ( ) ( ) ( ) féi zhuàng yù wàng shuǐ gāng zēng tiān jǐn zhǐ( ) ( ) ( ) ( ) ( ) gǎn tàn jiān kǔ càn làn qiáng bì lǚ yóu ( ) ( ) ( ) ( ) ( ) fēi xiáng chí dào zhí yèshuì jiào zhòu yè( ) ( ) ( ) ( ) ( ) gélí dā pèi jiāo huàn mèng huàn qiàn yì( ) ( ) ( ) ( ) ( )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2、一粒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长成一棵植物,这棵植物又能结出许多种子,植物的物种就是这样不断繁衍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4、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5、播种前,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的过程叫选种。 6、植物的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这种(结构)与它们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所承担的(功能)相适应。 7、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8、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不同;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和(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能从下到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植物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9、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太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成的。 10、绿色开花植物如凤仙花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 11、种子萌发的条件是:水分、温度和空气。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12、植物的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谢后结果,果实是花由发育来的。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13、一粒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发育成一株植物,并结出许多种子;绿色开花植物通过种子繁衍后代; 14、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15、凤仙花的叶子部杲展的「讯4芷株I交.义心卡是为了吸收巫多的丁光。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期中测试语文考试卷_1.doc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期中测试语文考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判断题计算题附加题总分 得分 1 . 看拼音,写同音字。 1.jiāo( )傲( )艳( )外( )水 2.biàn( )论( )子方( ) ( )认 3.fēng蜜( ) 山( ) 信( ) 冲( ) 2 . 给下列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3 . 把下列画线的部分换成一个成语。 1.我们这些没有丝毫忧愁和顾虑的乡下孩子终于盼来了放秋假的日子。(_____) 2.我们几个人、几个人在一起撒欢儿奔向那片白亮亮的西河滩。(_______) 3.一只精神状态很好、很有朝气的大红公鸡捏出来了。(_______) 4.端午节到了。中午,沿江路河堤上早已人群如山,都聚集在一起了,十分热闹。(_______) 4 . 在括号中填入带“望”字的词语(不要重复)。 1.我们日夜(_____)的“六一”儿童节终于来了。 2.战争时候,孩子们多么(_____)和平的到来。 3.李校长(_____)同学们努力学习,天天向上,不辜负张指导员对大家的(_____),早日实现美好的(_____)。 5 . 按要求写句子。 1.我很愿意留下来。还有很多桥等着我去造。(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连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热烈的气氛,壮阔的场面和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劲头,让人久久难忘。(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条漂亮、好看的裙子。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太有趣了,笑得我们___________。(把句子写具体) 5.池塘里的大荷叶就像一个个碧绿的圆盘。(仿写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评卷人得分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科版修订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201302

三年级语文下学期学期总备课 阶段目标: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六册教材的目标: 1、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有八个主体单元,和一个选读课文单元。单元主题分为:童真童趣、勇敢坚强、仁爱之心、民族风情、风景名胜、脚踏实地、社会公德、信任他人。 “阅读”板块有课文16篇,“快乐读书屋”重的阅读材料有16篇,“能说会写”板块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各安排了8次,选读课文单元编有8篇文章。 二、单元重点 第一单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相关课文。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想象文中的画面,理解课文内容。 3、写作时能按要求,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见的、想到的写下来。 第二单元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相关词语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会背诵有关段落。 3、完成习作,给自己画一张像,然后写一篇作文。 第三单元 1、会读、会背诵课文,要求复述。 2、课文会复述,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其中的道理。 3、学会生字新词,会按要求完成习作。 4、学习成语、练习钢笔字、毛笔字。 第四单元

1、学会、理解生字新词,读懂课文,了解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来历,懂得坚持不懈、刻苦努力,终会成功的道理。 2、按要求完成作文。 3、积累成语,通过口语交际锻炼口语能力。 第五单元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祖国的美丽。 2、按要求认真习作,认真练习钢笔字、毛笔字。 3、积累成语,口语训练。 第六单元 1、学习生字词,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2、调动写做兴趣,能交好介绍自己的文具。 第七单元 1、掌握生字新词,通过朗读、感悟,学习伟人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懂得关心、帮助他人,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发挥想象力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3、积累成语,加强口语训练。 第八单元 1、学习生字、新词,会用相关词语造句。 2、类界课文内容,感悟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懂得什么叫研究报告,学会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四、教学措施 1、以教材为基础,十分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认真扎实抓好学生关于钢笔字、毛笔字的书写,继续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 2、重视对学生认真读书的指导,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想方设法引导、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好、读懂、列界课文。教学中正确处理“读”与“讲”的关系,各种教学辅助手段要切实为教学服务。 3、重视阅读与习作的结合,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打开学生习作起步阶段的基础。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教科版

【知识点】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第一单元复习 1.一物体相对另一物体的位置随时间而改变,则此物体相对另一物体发生 了运动,此物体处于相对运动的状态。如果相互之间的位置并不随时间而改变,则此物体即在相对静止状态之中。 2.静止与运动两者都是相对的概念,与选定的参照物有关。一栋楼房或一棵树对地球来说,它们是静止的;但对太阳来说,它们却都在运动着。当一列火车经过车站时,我们就说这列火车相对车站而运动。但是对在火车上的旅客,可以认为车站是在以与火车运行相反的方向相对火车而运动。 3.在描述物体是否运动时,观察者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物,然后根据所选定的参照物来确定物体是否运动。 4.宇宙中没有不动的物体,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 是相对的。 5.物体的运动方式按照运动的轨迹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照运 动的类型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摆动。 6.运动物体通过的路径叫作物体的运动轨迹。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作直线运动。 7.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和它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会做曲线运动 8.典型的曲线运动有平抛运动、斜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三种。

9.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的距离,运动的距离越长,说 明运动的速度越快;相同距离下,运动的距离越短,说明运动的速度越快。 10.车轮的运动是转动,敲鼓时鼓面的运动是振动,推动椅子的运动是平动。 11.向冰面上扔出一粒石子,石子的运动类型是平动,纸风车的运动类型是 转动,在地面上拍着的皮球的运动类型是振动,荡着的秋千的运动类型是摆动。 1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两种方式。如汽车在行驶时,轮子在路面上的运动方式称为滚动,而当汽车紧急刹车时,轮子在路面上的最主要运动方式为滑动。 13.水轮的运动属于旋转运动,也属于曲线运动。 14.运动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15.运用测量的方法能准确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6.以斜面装置拉动滑车至高处的施力,比直接吊起滑车至高处的施力要小,也就是说,斜面可以用较小的力将物体抬至高处。斜面愈长或斜面高愈低即斜角愈小,则愈省力。 17.斜面的应用:(1)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应用斜面的原理,如楼梯、蜿蜒而上的山路等,可以让人们省力。(2)若将两个斜面结合在一起,则形成一种称为楔(或称为劈) 的简易工具。楔在切割或分裂东西时非常有用。刀、斧及人类门牙均为楔的例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XXXXX: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XXXXX: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 XXXXX: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 XXXXX:(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XXXXX: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太平镇育红小学 学科:科学下册 年级:三年级 任课教师:胡顺芳

教科版修订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备课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探究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本着“天天有自信,日日在提高”的理念进行教学。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1)班和(2)班的科学教学工作,这两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计划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突破教材重难点,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引导学生对课文重难点知识进行梳理归类,通过教规矩和方法,培养学生自己复习的能力和主动复习的良好习惯。 3、对教学中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进行查缺补漏,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新学知识。 4、讲练结合、精讲精练,轻负担、高质量。注重能力培养,使学生喜欢学语文、会学语文。 5、面向全体、不适时机对学生进行培优补差,使优生更优,差生有较大进步。 复习内容: 1、学会200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会认300个生字。 2、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或段落。 4、能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5、能背诵或默写所学的古诗以及课外自学的古诗。 6、能掌握《是积月累》里的成语、名言警句,以及课外的有关知识。 7、能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课外读物,了解主要内容,能按要求答题。 8、能听懂程度适合的短文,并按要求答题。 9、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说一段话,能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10、留心周围事物,初步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做到语句完整通顺、感情真实、学会使用标点符号。 二、复习要点 1、全面掌握本册要求会写的300字和要求会认的200字,并能用这些字组词,写句子。 2、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3、结合《语文园地》中出现的思维训练,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和扩散练习,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新课标第一网 4、总结延伸阅读和习作的练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和习作的能力。 三、复习形式 以单元复习为主,归类复习为辅,渗透学生的思维训练。不让学生硬性抄写和机械记忆,培养学生复习的兴趣。让学生比较轻松的度过复习阶段。 五、复习方法、步骤 (一)单元复习,按照课本编排的顺序,逐组课文地进行复习。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复习,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不仅要明确编者选编这一组课文的意图,而且要找出每篇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在单元复习阶段,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复习; 1、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授梳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2、对课文中的重点文段进行细致的分析,把平时所做的试题中有关阅读材料找出来,先让学生看一遍,互相提问,然后教师提问,学生抢答。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并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意思,让学生学会把这些词句运用到自己的文段里。 4、要让学生知道一些课文的结构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龙坪完全小学黎丽桑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段1 班2 班的科学教学工作,真两班的学

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 、“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教学内容和三年级上册一样,也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内容,但在探究重点上却与上学期有着本持的区别,主要是让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变化的规律。相对于整个的小学科学学习过程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主要是将一些值得学生观注的问题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植物的各个器官与植物的生长和功能存在什么关系;它们对于植物本身有什么作用等以风仙花为例进行研究。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主要是以认识蚕的生命周期,进而认识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和认识人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主要是认识温度,学习使用温度计,观察研究水是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研究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规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个人个性化备课 教案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民和中心小学校 学科语文 三年一班 教者

四、方法措施根据第二学段的学习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 中采用“演示、讲解、提问、讨论、交流”为主的教学技能, 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师生教学当中的主动性和 创造性,努力体现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课标解读和教材宏观分析 一、《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应如何落实这些要求? 1、积累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独立识字能力。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5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6能用普通话交谈,能清楚明白的讲述见闻。 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 二、本册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体例是什么? 1、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人生态度、价值观、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3、培养热爱语文的情感,养成习惯,掌握学习方法。 4、能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体例: 本册教材编有八个主体单元和一个选读课文单元,每个单元包括两篇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能说会写及综合性学习活动 三、本册教材包括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是以什么样的逻辑线索结构起来的?写出知识结构图。 “阅读”版块选有课文16篇,“快乐读书屋”中的阅读材料16篇;“能说会写”版块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各安排8次;每个主题单元后均设计有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语文七色光”。选读课文单元编有8篇文章。 主体课文 阅读 快乐读书屋 口语交际 主题单元能说会写 习作 本册教材语文七色光 选读单元 四、本册教材哪些知识可以前后整合起来? 第六单元和第八单元可以整合起来,这两单元都是体现人物品质的。《不吃无主梨》、《谁会脸红》可以整合,这两篇文章都是教育学生要时时处处讲公德,提高道德修养。《真情的回报》、《盲道上的爱》、《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三篇文章都体现了同一主题。 五、本册教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哪些? 1、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2、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和乐于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6、培养学生阅读感悟的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7、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习作能力。 8、培养学生默读、略读能力与修改习作的能力。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学生活动手册答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学生活动手册《课堂达标》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第一课植物新生命的开始P2 1.(1)种子,根,茎,叶(2)放大镜 2.(1)ABCD (2)C 3.第一种方法:将手持放大镜靠近眼睛,将所观察的种子拿在另一只手中并前后左右慢慢移动,直到看清楚为止。第二种方法:将种子稳稳拿在手中或放在桌面上,把手持放大镜在种子上方慢慢地前后左右移动,直到看清楚为止。 第二课种植我们的植物P4 1.(1)空气,温度(2)选种(3)春天 2.(1)×(2) × 3.略 第三课我们先看到了根P6 1.(1)没有(2)水分,矿物质(3)固定 2.(1)√(2) × 3.略 第四课种子变成了幼苗P8 1.(1)提供养料(2)子叶,真叶(3)交叉生长 2.(1)×(2) √(3)× 3.答:有利于接收更多的阳光。 第五课茎越长越高P10 1.(1)根(2)叶(3)茎 2.(1)×(2) × 3.答:支撑植物体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第六课开花了,结果了P12 1.(1)萼片,花瓣,雄蕊,雌蕊(2)花,种子 2.(1)√(2) √(3)× 3.略 第七课我们的大丰收P14 1.(1)根,茎,叶,花,果实,种子(2)阳光,空气,水,温度(3)种子 2.(1)√(2) √ 3.略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第一课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P17 1.(1)卵,生命(2)蜕皮(3)桑叶 2.(1)×(2) √(3)√ 3. 342615 第二课蚕的生长变化P19 1.(1)4(2)头,胸,腹(3)气门 2.(1)×(2) √(3)√ 3. 略 第三课蚕变了新模样 1.(1)茧,茧(2)蚕丝 2.(1)C (2) B 3. 答: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第四课蛹变成了什么 1.(1)10,,15(2)成虫,雌蛾,雄蛾(3)雌蛾 2.(1)√(2) √(3)√ 3. 略 第五课蚕的生命周期 1.(1)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生命周期,49—56 (2)卵,幼虫,蛹,

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七色光(完整版)

语文七色光一 1、按拼音填空组词 yì友()xīn 欢()gēn 树()gāo 糟()()见()年()随()兴2、把身体的某个部位或器官的名称填入括号里,组成成语。例:()瞪()呆 三()二意千钧一()震()欲聋 异()同声情同()足昂()挺胸 3、照样子写词语。 笑眯眯()()() 一缕缕()()() 4、四时田园杂兴 5、知识窗 ()年()月()日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创办了少儿广播节目,成为新中国第一个一全国少年儿童为服务对象的广播节目。 ()年()月,北京电视台正式开办“少年儿童节目”,成为中国最早推出的儿童电视专题节目。

语文七色光二 1、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屈”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屈”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1.弯曲;2.服输。低头;3委屈,使人不痛快。“坚贞不屈”的“屈”应取第()种解释。 2.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勉强.(qiáng qiǎng)柴.房(chái cái) 目眩.(xuán xuàn)职.员(zhízhǐ) 厨.房(cúchú)狭窄.(zǎi zhǎi ) 3、照样子填空 例、又(嫩)又(鲜)的——(白菜) 又()又()的——(孩子) 又()又()的——() 4、修改病句 (1)他是一个优越的学生。 (2)山顶上的雪刹那间很快变成了粉红色。 4、日积月累江上渔者 如果你是(),你就是();如果你是(),你就是()。 5、知识窗 刘伯承(—)是我国无产阶级()家,()家,中国人民()的创建人和()之一。()年加入()。()年参与领导()起义。

1、选字填空 的地得 (1)由于李红同学学习勤奋,这次语文测试,她考()特别出色。 (2)田野里农民伯伯正在紧张()收割麦子。 (3)助人为乐()小华被市少工委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2、照例子填空 不(折)不(扣)不()不()不()不()3、认识修改符号。 改正:这本《童话选》中的故事真有趣,我继续读了好几篇。删除:蓝蓝的天上飘着五颜六色的黄气球。 增补:星期天,经常到体育场踢足球。 对调;轻松的心情没有多久保持。 4.日积月累 (1)一颗()的心比智慧更好,更有力量。 (2)如果他对其他人的痛苦不幸有(),那他的心必定十分美好。 (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

三年级下册科学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 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 1-1《运动和位置》 1、和另一物体相比,(位置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静止)的。 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1-2《各种各样的运动》 1、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2、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 3、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的运动形式(不一定相同)。 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方式。 2、一个物体不一定保持一种运动路线不变,对于复杂的运动,我们应该采取(分段描述)的方式。 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1、物体在斜面上会有(静止、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2、(物体的形状)、(斜面的高度)、(物体在斜面上的放置方法)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3、物体与斜面接触面(越小),越容易(滚动)。物体在发生滚动时接触面(不断改变)。 1-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1、运动相同的(距离):用时(短),运动(快) 用时(长),运动(慢) 2、实验做3次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或让实验结果更准确) 1-6《比较相同时间运动的快慢》 1、运动相同的(时间):距离(长),运动(快)。 距离(短),运动(慢)。 2、(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常用单位:米/秒、千米/时 1-7《我们的“过山车”》 1、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先设计后制作),并可在拼搭过程中对设计进行(微调)。 2、在测量我们的制作的“过山车”轨道长度时,我们可以直接用(软尺)来测量,也可以先用(棉线搭配尺子)来测量。 3、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时,考虑小球要自行滚动需要设计成有(坡度)。 1-8《测试“过山车”》

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生字

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生字(第一课)梦(梦想)(做梦)(美梦)(梦幻)娘(新娘)(红娘)(亲娘)(姑娘)丫(丫头)(脚丫)(丫环)(树丫)踩(踩水)(踩点)(踩坏)(踩人)胖(胖子)(肥胖)(发胖)(胖人)猪(猪圈)(猪肉)(猪头)(猪皮)欣(欣赏)(欣喜)(欣然)(欢欣)机(机关)(机会)(机灵)(机智)饿(饿死)(饿了)(挨饿)(饥饿)付(支付)(付钱)(托付)(付出)盐(食盐)(盐水)(盐巴)(精盐)烤(烤鸭)(烤肉)(烤火)(烧烤) 狼(狼烟)(狼毫)(狼牙)(狼皮)(第二课) 嫩(嫩绿)(嫩滑)(水嫩)(娇嫩)梢(树梢)(眉梢)(盯梢)(枝梢)赤(赤日)(赤色)(赤脚)(赤红)溅(飞溅)(溅落)(溅湿)(溅水)跤(摔跤)(跌跤)(滑跤)(栽跤)糟(糟了)(糟踏)(糟糕)(酒糟)糕(蛋糕)(年糕)(打糕)(糕点)骄(骄傲)(骄气)(骄阳)(骄横)傲(傲气)(高傲)(骄傲)(自傲)辫(辫子)(发辫)(小辫)(辫绳)裙(裙子)(花裙)(布裙)(围裙)痛(痛苦)(痛快)(心痛)(疼痛)(第三课) 庆(庆祝)(大庆)(庆典)(国庆)职(职业)(职位)(职员)(职务)针(打针)(针头)(针尖)(方针)良(良好)(善良)(良心)(优良)换(交换)(更换)(换算)(替换)套(外套)(手套)(套装)(套餐)拒(拒绝)(拒捕)(抗拒)(拒敌)离(离开)(分离)(离别)(距离)荣(光荣)(欣欣向荣) 烂(灿烂)(烂漫)(破烂)(烂泥)珠(珠子)(珍珠)(水珠)(明珠)按(按时)(按期)(按照)(按钮)观(观看)(观众)(参观)(观察)敬(敬爱)(尊敬)(敬礼)(可敬)(第四课) 登(登高)(登山)(登记)(登场)窄(窄小)(狭窄)(窄道)(心窄)危(危险)(危机)(安危)(危急)险(险情)(危险)(惊险)(险恶)深(深夜)(深厚)(深海)(深情)壁(壁虎)(壁画)(壁灯)(墙壁)碎(碎石)(碎块)(粉碎)(破碎)慌(慌张)(慌乱)(慌忙)(惊慌)丛(花丛)(草丛)(丛书)(丛林)仍(仍然)(仍旧)(仍是) 顺(顺利)(顺心)(顺手)(笔顺)握(握手)(握住)(把握)(握紧)趣(有趣)(风趣)(知趣)(趣闻)钟(钟表)(钟面)(闹钟)(钟爱)(第五课) 挣(挣扎)(挣脱)(挣钱)(挣命)邻(邻居)(邻国)(邻座)(邻里)辆(车辆)(一辆)(几辆) 买(买菜)(购买)(买主)(买票)骑(骑车)(骑马)(骑兵)(骑手)交(交通)(交流)(交换) 订(订书)(预定)(订购)(装订)账(账目)(账本)(账单)(算账)卖(卖报)(卖菜)(卖力)(买卖)或(或者)(或许)(或然)(或则)者(或者)(记者)(作者)(学者)夕(夕阳)(前夕)(除夕)(夕照)淡(冷淡)(淡水)(淡薄)(平淡)封(信封)(密封)(封口)(封住)(第六课) 续(继续)(续写)(连续)(后续)秒(秒针)(秒表)(几秒)(分秒)股(股票)(股份)(股东)(股权)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XXXXX: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XXXXX: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 XXXXX: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 XXXXX:(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XXXXX: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与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就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 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就是谁生下来的?小鸡就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就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与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与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就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就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您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您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您发现了什么? 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师:关注学生的汇报) 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瞧,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