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标准体系管理办法

技术标准体系管理办法
技术标准体系管理办法

龙头电子生产技术部受控文件文件名称:技术标准体系管理办法

文件编号: ***********

生效日期: ********* 版本号: A/0

受控正本受控副本

编制:

审核:

批准:

标题:技术标准体系管理办法

版次/修改:A/0

生效日期:*********

序号

版次

修改内容

制定/修改人

审核 批准 日期 1 A/0

2

3 4

5

相关部门会签意见栏

部门 职务 姓名

部门 职务 姓名

会签意见

会签意见

部门 职务 姓名 部门 职务 姓名

会签意见

会签意见

部门 部门

会签意见

会签意见

部门 部门

会签意见

会签意见

生效日期:*********

1、目的

为了加强公司技术标准化工作,推动技术标准体系的实施和持续改进,促进公司的科技进步,提高技术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龙头电子生产技术部技术标准化活动管理。

3、编制依据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1990年8月24日,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13号发布)。

4、名词定义

4.1技术标准

对标准化领域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4.2技术标准体系

龙头电子生产技术部范围内技术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科学的有机整体。

4.3技术标准体系表

技术标准体系内的标准按一定形式排列起来的图表。由技术标准体系结构图、标准明细表组成。4.4采标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内、外先进标准。

5、职责分工

5.1标准化办公室职责

标准化办公室是龙头电子生产技术部标准化工作的主管部门。

5.1.1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管理规定,制定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5.1.2负责落实上级下达的各项标准化工作任务;

生效日期:*********

5.1.3组织制定、修订龙头电子生产技术部技术标准体系表;

5.1.4推动已完成的科技成果向标准化转化,组织制定、修订企业标准;

5.1.5组织技术标准的宣贯、实施及对实施的监督检查;

5.1.6组织标准化业务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

5.2所相关部门职责

相关部门应配备相应的标准化专职管理人员(或指定兼职责任人员),协助标准化办公室的标准化工作。

5.2.1建立、完善并负责本部门技术标准子体系的日常动态管理,协助标准化办公室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5.2.2组织实施与本部门相关的技术标准。从标准实施与监督方面,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

5.2.3完成生产技术部下达的其他标准化工作任务。

6、管理要求

6.1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和维护

6.1.1标准化办公室建立并及时维护技术标准体系,主要通过组织编制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结构图及标准明细表实现技术标准体系的动态管理。

6.1.2构成技术标准体系的标准包括公司所采用的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6.1.3技术标准体系采用层状结构《技术标准体系结构图》(见附件1),第一层是技术基础标准,其覆盖面是企业的产品标准、产品实现过程中所有综合性的技术基础标准。第二层设17个子体系,每个子体系涉及的标准是产品实现过程中的技术标准总和。

6.1.4各所属部门负责编制本部门现行《标准明细表》(见附件2),并对本部门使用技术标准进行动态管理。每半年通过标准查询网对最新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外标准等外来标准文本进行检索。有新标准时,及时更新标准并发电子档到标准化室存档。标准发放后,及时下发和执行,并对本部门《标准明细表》进行更新。

6.1.5标准化室每年组织人员对技术标准体系进行检查、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在生产技术部通报。通过

生效日期:*********

对技术标准体系的评价,发现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纠正措施,持续改进、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6.2技术标准的配备

6.2.1标准的配备是依据标准开展生产、经营和科研活动的前提。各所属部门应配备与工作范围相适应的、现行有效的标准。

6.2.2各所属部门提出的标准需求和采标建议统一纳入生产技术部标准化工作规划,进行技术标准体系维护。

6.2.3配备标准包括纸版和电子版。

纸版标准资料库由编制单位负责日常管理,须使用人员可到相关部门办理借阅手续。

电子版标准由标准化办公室存共享盘,服务器公享盘查询地址\\172.16.9.6,有权限使用人员可根据相应权限进行下载或浏览。

6.3标准的宣贯

6.3.1生产技术部应对新发布的标准开展宣贯学习,将技术标准的宣贯列入培训工作计划。

标准化办公室负责组织标准化体系知识宣贯,对标准化法律法规、标准化基本知识进行培训;

各所属部门负责组织本部门所执行技术标准的宣贯,在标准发布后通过主管培训、发文(技术标准及相关资料)自学或者其他适当方式,促使该标准涉及的所有岗位人员能够理解、熟知并按标准的技术要求、流程进行作业;

各所属部门应建立各岗位执行技术标准明细,建立并完善各岗位人员接受技术标准培训及考核情况档案。

6.3.2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中的强制性标准,各所属部门必须严格执行。

6.3.3已纳入公司技术标准体系表中的推荐性标准,以及公司已备案的企业产品标准,应按强制性标准贯彻实施。

6.3.4按标准生产的产品,可以申请产品质量认证。已取得认证证书的产品不符合标准的,未经认证或认证不合格的,不得使用认证标志。

6.3.5公司生产的产品,应在产品或其说明书、包装物上标注所执行的标准的代号、编号、名称。

生效日期:*********

6.3.6新产品研制、产品改进、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应符合标准化要求。

6.3.7不符合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采购和使用;不符合标准的项目设计、产品生产与技术方案不得实施。

6.4技术标准体系的监督

6.4.1标准化办公室统一组织、协调、考核各部门技术标准实施情况;各部门按业务范围,对属下有关技术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6.4.2 标准监督检查形式:

标准化办公室组织监督检查组以职能部门和工程项目为对象进行综合检查;

标准化办公室组织监督检查组按年度或阶段计划对单项技术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技术标准体系的监督纳入各部门的日常管理,应对其业务范围内实施情况及时进行检查。

6.4.3 监督检查组由标准化办公室组织,可由部门主管和各部门工程师等组成。

6.4.4监督的主要内容:

标准实施的职责是否明确;

标准的配备情况;

新颁标准宣贯的情况;

已实施的技术标准是否贯彻执行,记录齐全、真实。

6.4.5 各技术部门定期将技术标准的监督检查情况进行小结,统计标准落实的有效性和标准覆盖率,评估技术标准化工作开展情况,发现问题,实施改进。

6.5企业技术标准

6.5.1标准化办公室统一管理龙头、五金、电子、智能洁具技术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促进公司科技成果转化。

6.5.2企业技术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

龙头电子生产技术部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所制定的企业标准;

生效日期:********* 为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进步,制定的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

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选择、补充或细化;

施工工艺、工装、半成品和施工操作规程及过程检验标准。

6.5.3 企业标准制定、修订的程序按照QP-001《文件与资料控制程序》执行。

6.5.4子系标准文件的编制与修订按照B-12-07-001《标准化室作业管理规范》

标准的编写和修订由标准化室牵头,以开发工程师、品质工程师、工艺工程师、标准化工程师为成员的起草编写小组,各编写成员只有在需要时临时组成,由各部门长临时指派资深工程师参与,参与成员公司不做组织架构规划,各部门长有义务参与和支持本项工作。(补充说明:小组须设置组长,且组长人选为文件使用部门成员,由组长提供文件的编制与修订计划,其他配合部门会签后配合完成相关的工作项任务,完成效果纳入各部门绩效管理考核。)

6.5.5标准复审

标准复审工作应定期进行,生产技术部标准复审周期原则上不超过一年,确保其有效性。当有相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发布实施后,应及时复审,并确认其继续有效、修订或废止。复审后继续有效或废止的标准应发布公告。需要修订的标准列入年度计划。

7、附则

本办法由标准化办公室负责解释。

8、相关附件

8.1《技术标准体系结构图》

8.2《标准明细表》(另存)标准明细表.xls

生效日期:*********

附页:技术标准体系结构图

一、本体系参考GBT15497-2003技术标准体系。

二、定义:

1.设计技术标准

设计技术标准是为保证与提高产品设计质量而制定的标准。

2.产品标准

制定好产品标准是企业标准化的关键,依此可以形成功能协调、接口清晰的标准体系。产品标准可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产品技术条件、产品试制技术条件、出口产品技术条件及产品质量分等标准等分别管理。

3.检验和试验方法标准

检验和试验方法标准系指对成品、半成品、原材料、辅助材料等的质量进行理化测试、抽样检验和对产品生产过程控制指标进行分析检验制定的方法标准。企业应制定自己的检验和试验方法标准,包括外购物资检验、工序检验、库存品检验、成品检验。

4、计量和测试仪器标准

计量和测试仪器标准系指计量和测试仪器的质量要求、检定规程和使用方法标准。包括各类量具和机械性能、电气性能试验仪器。

5.工艺标准

工艺标准系指根据产品标准或设计文件要求,对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加工或装配的方法、工艺指标及要求所制定的标准,主要包括工艺基础标准、工艺规程等。工艺标准是工艺技术的结晶,它是企业实行产品设计、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的重要手段。因此,应非常重视工艺标准的制定工作。

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制度

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制度 1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遵守公司规章制度, 在总经理领导下,主持技术中心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制定技术中心的研发计划。 2、负责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项目的立项,进行产业化生产,产品类型、包装多样化,产品新颖化分型研究开发。 3、负责聘用技术中心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根据对聘用或试用人员的考核情况,予以奖、惩、罚,对严重违反规定的,有权建议解除聘用合同,报总经理批准。对技术中心人员的使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主,量才使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定期检查、落实、公正考核;对青年技术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技术指导、培养和提高,并从各方面对其进行教育、鼓励和关心,以使其感到本企业的温暖,看到白身价值和企业前途,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4、定期检查技术中心的工作进度,仪器设备的状态,试验室的整洁, 危险品的保管及使用,开发技术的保密等事项。 5、制定及审核新产品企业标准,作好新产品的申报工作。 6、负责审查新产品小试结果。 7、指导与审核中试的全部设计工作。 8、指导调试:经连续四批稳定试生产后,与生产部进行交接工作。 9、加强与各部门的协作关系,协助生产部解决生产工艺、设备等方

面的技术难题及技术改造工作。 10、及时完成总经理临时交办的工作。 1 、出纳员负责现金、支票、发票的保管工作,要 做到收有记录,支有签字。 2、现金业务要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和商场制定的现金管理制度所要求的办理。对现金收、支的原始凭证认真稽核,不符合规定的有权拒付 3、现金要日清月结,按日逐笔记录现金日记帐,并按日核对库存现金,做到记录及时、准确、无误。 4、支票的签发要严格执行银行支票管理制度,不得签逾期支票、空头支票。对签发的支票必须填写用途、限额,除特殊情况需填写收款人。应定期监督支票的收回情况。 5、办理其它银行业务要核对发票金额是否正确、准确,并经领导批准后签发,不得随意办理汇款。 6、收付现金双方必须当面点清,防止发生差错。 7、对库存现金要严格按限额留用,不得肆意超出限额。妥善保管现金、支票、发票,不得丢失。 8、杜绝白条抵库,发现问题及时汇报领导。 9、按期与银行对帐,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随时处理未达帐项。 10、对领导交与的其他事务按规定办理。 为全面落实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营造一个和谐良好

电子信息技术标准

公司软件规范化管理制度 第一节目的 ................................................................................. - 1 - 第二节适用范围 ......................................................................... - 2 - 第三节作业办法 ......................................................................... - 2 - 第四节相关管理 ......................................................................... - 2 -

电子信息技术标准 第一节目的 为有效使用及管理计算机软件资源,并确保公司计算机软件之合法使用避免人员因使用非法软件,致触犯著作权法、智能财产权,影响公司声誉或造成计算机病毒侵害,影响日常工作之进行,故制定本办法。 第二节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公司软件使用之相关信息作业管理。 第三节作业办法 3.1 权责单位:人力资源中心 3.1.1人力资源中心负责各部门所使用之原始合法软件保管行政管理部负责安装。 3.1.2 为确保公司计算机软件的合法使用,各子集团及部门对该部门的每台计算机应指定保管人,共享计算机则由子集团及部门指定人员保管,保管人对计算机软、硬件具有使用、保管及合法软件使用之责。 3.1.3 各部门应指派专人管理监督该部门软件使用及授权情形,并负责软件异动等事项。以确保该部门软件的合法使用,若发现使用的计算机存在来历不明的软件,则应移除或连络行政部协助移除。 3.2 软件增置之方式如下 ?购置 ?委托开发 ?授权使用

技术标准化工作管理守则4.doc

技术标准化工作管理制度4 技术标准化工作管理制度 1.总则 1.1严格遵守和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1.2企业标准化是一项综合性的基础工作,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搞好企业标准化工作,对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合理的发展品种规格,加强技 术管理,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3为了加强企业标准化工作的管理,提高标准化水平,充分发挥标准化 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化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1.4技术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企业标准 按使用范围分为公司通用标准和部门自用标准,按标准成熟程度分为正式标准 和试行标准。 1.5根据LSLT-KJ-03《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标准管理

制度》的有关 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2.机构与职能 2.1技术中心下设技术管理部的分支组织标准化管理组归口管理公司的技 术标准化的日常工作。设计、工艺等相关部门及各工段技术组设兼职标准化员。 2.2公司设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简称标工委),其机构见附图1。 2.3标准化管理组的主要任务 2.3.1认真宣传、贯彻国家有关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政策,严格贯彻执行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2.3.2积极收集国内外有关技术标准和资料,研究标准发展方向,了解本 企业各方面的现状,找出差距,组织编制公司标准化工作规划及计划,并组织 实施。 2.3.3组织企业标准的讨论、制订、修订工作,积极组织开展产品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工作,不断提高产品零、部件及

工艺装备的“三化”水平。 2.3.4有计划。有步骤地贯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 2.3.5负责进行图样及技术文件的标准审查。负责处理生产、技术方面有 关标准化问题。 2.3.6负责处理本企业与上级标准化部门及行业标准化部门的业务联系。 2.3.7参加上级机构组织的标准草案讨论、制订,为上级标准草案的制订、修订提供测试数据、讨论意见及实验论证数据,并向上级机关反映情况,提出 意见和要求。 2.3.8负责技术标准和标准资料订购的计划、申报及分发工作,搞好标准 资料的管理。 2.4标准化委员会的职能 2.4.1审查、审定企业内控标准。 2.4.2审查、审定企业标准化工作规划。 2.5设计、工艺、试验研究等专业部门标准化员承担的标准化工作任务。

技术标准规范管理办法

技术标准规范管理办法 1 技术标准、规范、图集有效性识别 1.1对于施工项目适用的国家、行业、企业颁布的技术标准、规范、图集,由分公司技术质量部负责识别,将现行采用的技术标准、规范、图集有效版本的目录清单及时更新并通知项目部,项目技术部安排专人与分公司技术质量部对接,及时接收更新信息,在项目部发布并建立更新台账。 1.2项目部负责工程所在地的地方技术标准、规范、图集的识别,建立和发布地方技术规范有效版本目录清单,及时更新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图集。 2 项目技术标准规范购买、存储与保管 2.1在工程正式开工前,由总工程师组织人员,确定与工程施工相关的所有规范、规程、标准、图集,列出所需清单,与现有规范、规程、标准、图集核对后,确定购买清单,总工程师或指定专人按照清单购买,要求进场后15内天完成。对于没有正式图纸的项目,可根据施工经验预买一部分,待收到图纸后7 天内完成识别和购买。 2.2图集存放于项目资料室,设置专柜存储,资料员专人负责。建立项目规范标准清单和借阅台账。 3 项目技术标准、规范的学习、失效与作废 3.1要求项目所有的技术人员传阅学习,必要时组织统一学习,并建立所有技术人员的学习记录。 3.2当有标准失效或作废时,标准规范管理专人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并负责及时撤出失效或作废的标准,并在技术标准清单目录上进行划改,作废的标准、规范及时回收销毁或加盖作废标记,防止失效或作废标准继续使用。 注:本管理办法相关流程见第五章流程《技术标准规范管理流程》(流程编号06)本管理办法相关表格见第六章表格《作废文件处理记录》(表格编号JB02)《借阅登记簿》(表格编号JB06)

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

附件三: 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标准一、评价指标及评价基本要求 一级指标二级 指标 权重 (分) 三级 指标 权重(分)单位 基本 要求 创新机制创新 投入 机制 14 科技活动经 费支出额占 产品销售收 入的比重 科技活动经 费支出比例 比上次评价 增长 11 3 % 百分 点 ≥3 ≥0 人才 激励 机制 5 中心年人均 收入与企业 年人均收入 之比 中心人员培 训费占中心 人员总收入 的比重 中心人员参 加国外技术 交流人次与 中心人数之 比 中心人员参 加国内技术 交流人次与 中心人数之 比 2 1 1 1 % >1.2 >2 >2 >5

创新 合作机制6 来中心从事 技术开发工 作的外部专 家数 对外合作项 目占全部开 发项目数的 比重 对外企业合 作项目数 产学研合作 项目数 1 1 2 2 人月 % 项 项 >30 >10 >3 >3 创新体系5 企业技术创 新战略制定 与实施效果 技术中心经 费投入预算 制度及落实 情况 技术中心组 织结构建设 情况 产学研合作 机制与运行 效果 2 1 1 1 定性较好 技术与人才创新 队伍 建设 12 企业研究与 试验发展人 员占职工人 数的比重 技术中心高 中级职称人 员占中心人 数比例 技术中心拥 有的高级专 家及博士人 数 5 2 5 % % 人 >2 40 >6

创新 条件建设7 企业技术开 发仪器设备 原值 技术中心信 息化建设及 运行情况 5 2 万元 定性 >500 较好 技术 积累储备10 研发周期三 年及以上项 目数占全部 项目数的比 重 企业拥有的 全部有效专 利数 发明专利数 企业拥有的 中国名牌产 品或驰名商 标数 企业拥有省 (市)名牌 产品数 3 1 3 2 1 % 项 项 个 个 >10 ≥3 ≥2 ≥1 ≥1 产出与效益技术 创新 产出 16 当年完成的 新产品新技 术新工艺开 发项目数 ——其中: 国内领先水 平以上项目 数 当年申请专 利数 当年受理的 专利申请数 ——其中当 年受理的发 明专利申请 数 4 1 1 4 3 3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10 >3 >3 >2 ≥1 ≥1

信息技术标准管理办法

信息技术标准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信息技术标准管理,推进信息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根据《公司信息化工作管理规定》、《公司标准化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信息技术标准体系包括通用基础标准、数据标准、应用标准、基础设施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管理与服务规范。信息标准服务平台包括公共数据管理平台、标准流程管理平台、标准知识管理平台。 第三条信息技术标准管理工作的总体原则是: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准则先行、基础先行。信息技术标准管理的指导思想是:逐步完善信息标准体系,重点建设基础数据、数据交换和应用集成标准,促进标准工作与项目建设、运行维护的有效结合;建设统一的信息标准服务平台,提供全面的信息标准服务。 第四条信息技术标准管理,包括管理组织与职责,标准注册、立项、制订、发布、宣贯、执行、检查、复审。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总部及所属各企事业单位。

第二章信息技术标准管理组织与职责 第六条信息技术标准管理组织涉及质量节能部、信息管理部、相关业务部门及专业分公司、信息与计算机专业标准化委员会(以下简称“信标委”)、各项目建设单位、信息标准制定工作组。 第七条质量节能部是公司标准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信息技术标准的审批和发布。 第八条信息管理部是公司信息技术标准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信息技术标准编制,组织信息技术标准的宣贯与实施,对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监督,指导各企事业单位信息标准工作。 第九条相关业务部门及专业分公司负责提供信息技术标准需求,提供相关业务数据,协助编制信息技术标准。 第十条信标委是公司信息技术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技术组织,负责组织委员和专家对信息技术标准进行审核和表决,负责与相关信息技术标准组织的联络工作。信标委下设秘书处,承担信标委日常工作。 第十一条各项目建设单位是信息技术标准制订和使用的主体,负责提出本项目的信息技术标准需求,按统一要

13、技术标准化管理办法

技术标准化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执行国家、行业标准,通过标准化宣传、普及、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标准化认识、觉悟和执行标准的自觉性,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技术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制定修订、更新标准,组织实施标准以及对标准的实施过程、标准实施有效性进行监督。 第三条凡公司生产的主要产品,均应根据生产实际制订出企业产品标准,并定期进行标准监督检查和复审。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和各经营单位。 第二章工作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技术标准化工作由公司技术中心归口管理,工作机构与人员包括公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各经营单位的标准化专兼职人员。 第六条技术中心作为技术标准化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其职责为: (一)组织制定和推进公司和各经营单位技术标准化战略和工作规划。 (二)负责公司主要产品通用标准的查询、更新和建档。

(三)负责监督各生产经营单位企业产品标准的制订、审核发布、贯彻及落实工作。(四)负责督促、检查、指导、评价、考核各经营单位的技术标准化执行工作。 (五)组织和实施技术标准的培训、技术标准的研究 (六)定期组织对公司各单位企业标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排查,组织企业标准的申报、评审和备案工作,对内部企业标准的有效性每年第一季度进行确认标识,每三年对企业标准组织复审和报备。 (七)指导或协助各经营单位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编制、修订工作; 第七条公司标准委员会负责对公司技术标准化工作进行技术决策,职责为: (一)负责组织制定和审核公司的技术标准化战略和工作规划。 (二)组织公司所有产品的企业标准评核与审批工作; (三)负责对公司产业各类技术标准重大问题进行技术决策。 (四)负责组织公司外文标准翻译项目的立项评审和翻译文本的技术、标准化审核。 第八条各经营单位标准化专兼职标准化人员负责组织推动本单位标准化工作,其职责为:(一)制定本单位的标准化工作战略和工作规划。 (二)落实公司安排的各项标准化工作,制定本单位的企业标准。 (三)贯彻执行国家制定的标准化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技术要求,并对在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组织修订与完善。 (四)负责本单位技术研发、对外技术合作、客户协议中的标准制定。 (五)负责本单位企业标准有效性和可行性年度定期确认与标识,以及每三年企业标准的复审工作。

技术管理规范

技术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

目录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目标 第二节原则 第三节制定与实施 第二章管理体系 第一节组织结构 第二节人员管理 第三节安全管理 第四节技术资料管理 第三章硬件 第一节机房 第二节远程通信 第三节设备 第四节网络 第五节设备管理 第四章软件 第五章数据 第一节业务数据 第二节系统数据 第六章技术事故的防范与处理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目标 1.1.1 最大程度地防范技术操作风险,保护客户利益,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促进公司网络信息系统健康发展。 1.1.2 充分吸收先进经验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推动信息系统建设与技术管理水平的协调发展,提高信息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 1.1.3 指导公司所属各部门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优化建设和安全管理,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人员的管理,防止数据遗失、损坏、篡改、泄漏,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与稳定性。 第二节原则 1.2.1 安全性原则。在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各环节和硬件、软件、网络通讯、数据、管理制度各方面,都必须贯彻安全性原则。应当把安全措施落实到信息技术管理的每个环节、每个方面;应当使技术人员牢固树立技术风险的防范意识。 1.2.2 实用性原则。当加强信息技术管理,注重采用先进成熟技术。在保障系统安全的前提下,力求避免因不切实际地提高系统安全级别而造成投资浪费;避免因引用任何未经消化吸收的安全保密技术和设备而对信息技术管理造成消极影响。 1.2.3 可操作性原则。信息技术管理规范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各部门根据本规范细化与完善其信息技术管理制度时,也应当力求简单明确,便于对照检查,便于操作。 第三节制定与实施 1.3.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具体情况,制定本规范。 1.3.2本规范由深圳国诚投资人力行政部发布和监督实施。

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

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本企业技术中心运行和管理的进一步完善,充分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及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的作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性质目的任务第一条本企业技术中心是具有较完备的工程技术综合配套试验条件,有一支高素质的研究开发、工程设计和试验的专业科技队伍,有稳定的经费来源,并能提供多种综合性技术服务的企业技术研究开发机构。 第二条组建企业技术中心宗旨是推动企业的科技进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结合,加速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提高科研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水平,解决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在工艺、装备、测试、标准及产品质量等方面的薄弱环节;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形成产业技术自主创新体系,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实施专利、人才、技术标准战略,提高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 第三条企业技术中心的主要任务是:

(一)参与制定和执行企业技术发展战略和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技术开发规划; (二)开展有市场前景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 (三)对引进技术和设备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四)以建设科技试点示范和建筑业十项新技术示范工程为载体,开展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工作。 (五)开展国际国内技术合作和交流,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吸引技术人才为企业服务,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组织科技人员培训。 (六)收集、分析与研究行业发展动态,为企业技术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第三章实施与管理 第一条技术中心采取边组建、边运行的工作方式,实行主任负责制,建立技术中心管委会,由国内同行业科技界、相关企业界权威知名人士,以及依托单位主要工程技术骨干组成,负责计划审议,方案评价、工程项目研究开发咨询等工作。 第二条技术中心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主要通过其自身面向全国、全省相关行业。企业承接工程化研究开发任务(合同),实行有偿服务,并逐步实现科研—开发—产品—市场的良性循环。 第三条工程中心组建所需经费采取省科技经费支持、银行贷款、单位自筹等多渠道解决。省科技经费一次核定,纳入年度计划,分期拨付,用于工程中心的建设(不能用于土建工程)。 第四条技术开发计划包括年度计划、季度计划和月度计划三类。年度计划应在该年的12月底前完成,季度计划应在该季的最后1 个月底前完成,月度计划应在该月的最后1天前完成。 (一)计划内容 包括(备选目标档案;开发建议;上年产品开发计划;公司预算

技术标准体系管理办法

龙头电子生产技术部受控文件 文件名称:技术标准体系管理办法 文件编号: *********** 生效日期: ********* 版本号: A/0 受控正本受控副本 编制: 审核: 批准:

6.2技术标准的配备 6.2.1标准的配备是依据标准开展生产、经营和科研活动的前提。各所属部门应配备与工作范围相适应的、现行有效的标准。 6.2.2各所属部门提出的标准需求和采标建议统一纳入生产技术部标准化工作规划,进行技术标准体系维护。 6.2.3配备标准包括纸版和电子版。 纸版标准资料库由编制单位负责日常管理,须使用人员可到相关部门办理借阅手续。 电子版标准由标准化办公室存共享盘,服务器公享盘查询地址\\172.16.9.6,有权限使用人员可根据相应权限进行下载或浏览。 6.3标准的宣贯 6.3.1生产技术部应对新发布的标准开展宣贯学习,将技术标准的宣贯列入培训工作计划。 标准化办公室负责组织标准化体系知识宣贯,对标准化法律法规、标准化基本知识进行培训; 各所属部门负责组织本部门所执行技术标准的宣贯,在标准发布后通过主管培训、发文(技术标准及相关资料)自学或者其他适当方式,促使该标准涉及的所有岗位人员能够理解、熟知并按标准的技术要求、流程进行作业; 各所属部门应建立各岗位执行技术标准明细,建立并完善各岗位人员接受技术标准培训及考核情况档案。 6.3.2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中的强制性标准,各所属部门必须严格执行。 6.3.3已纳入公司技术标准体系表中的推荐性标准,以及公司已备案的企业产品标准,应按强制性标准贯彻实施。 6.3.4按标准生产的产品,可以申请产品质量认证。已取得认证证书的产品不符合标准的,未经认证或认证不合格的,不得使用认证标志。 6.3.5公司生产的产品,应在产品或其说明书、包装物上标注所执行的标准的代号、编号、名称。 6.3.6新产品研制、产品改进、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应符合标准化要求。

技术标准管理制度

技术标准管理制度 一总则 1.目的 为规公司的技术标准管理工作,遵循国家相关的技术标准规定,提高公司的技术水平,特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适用围 本制度适用于设计部各技术标准审批、执行与管理事宜。 3.责任 设计部负责技术标准的管理,包括识别并确定适宜的各种技术标准;负责技术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考核。 二技术标准的管理容 1.标准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部颁标准、企业标准和国军标。 2.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分类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根据标准的性质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号前带 /T)”两种。 (1)强制性标准一般是有关安全的标准,国家强制要求执行; (2)推荐性标准由国家推荐执行,但是如果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需要执行的标准,或者企业在产品的包装等处明示执行的标准,不管其标准性质如何,均相当于强制性标准,需要强制执行。 3.国军标 国军标是为了保证军用元器件的质量,对元器件所制定的一系列的标准与要求,以备对部队等部门提供优质的元器件。

自90年代初期开始的军标认证,是依据国家军用标准的认证。其认证机构是由原国防科工委授权的中国军用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委员会,它独立于元器件的生产方和使用方,所以属于第三方认证。 质量认证包括两方面的容:对于元器件生产单位质量保证能力的评定:对其所生产的元器件进行鉴定或考核,合格者列入合格产品目录(QPL)或合格生产厂目录(QML)。 4.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国军标的发放要定期搜索,及时根据国家规定更新新版本。 三技术标准的执行 1.设计部必须严格贯彻执行相关国家及行业技术标准。任何人在工作执行过程中,不得擅自修改工艺、降低标准。否则,所引起的质量事故将按生产质量管理中的有关条款执行。 2.设计部各种质量验收、检测活动,都必须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执行。符合标准的设计样图和技术文件予以审批,不符合标准的设计图样及文件予以返工。 四标准化审查 1.标准化审查是检查核对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是否正确、有效的贯彻各级、各类标准的重要手段,在产品的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工作图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进行相应的图样及设计文件的标准化审查。对图样及设计文件标准化审查的全部记录将是评价设计质量的依据之一。 2.标准化审查基本任务 (1)检查图样、技术文件是否正确地贯彻了国家现行各级标准及企业有关规定,提出并纠正不符合各级标准及有关规定的缺陷、差错。有效地实施对图样、技术文件质量的技术监督。

技术中心管理制度

技术中心管理制度 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与规划的实施事情,包括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与调整,年 度打算的制定与实施(涉及企业隐秘可作技术处理)。 二、企业主营业务涉及哪些行业领域,以及在该行业领域的地位和作用。与国际同行业领域相比所具有的规模和技术优势。 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包括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基本事情、技术中心组织建设(内 部组织设置与调整、下属企业组织设置、与外部单位共建组织及运行事情等)、技术中心创新机制建设(技术带头人培养、人才激励机制、知识产权爱护、技术创新投入制度及执行事 情等)、合作创新事情(产学研合作、企业合作及国际合作)、企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研究试验设施、检测设施、信息化设施)。 四、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开展事情,包括年度重点创新项目的实施效果、关键核心技术掌握程度和产品的自主创新事情、资源综合利用、节能落耗、清洁生产等创新事情。 五、企业信息化建设事情。 六、其他有特色的工作事情。 技术中心治理制度(二) 1、全面治理中心的各项工作,负责编制中心工作打算和进展规划。 2、拟定中心各项规章制度,并负责实施。 3、负责编制中心年度设备、材料、低值易耗品的购置打算和维修打算;并组织实施。 4、负责中心的日常治理工作,保证校园络、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教学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 5、仔细抓好中心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 6、依照中心工作,对人员进行调整和分配。 6、领导、组织中心工作人员完成各项日常工作,做好工作总结、评比和经验交流。 7、完成学校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技术中心治理制度(三) 1、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岗位职责 ⑴全面负责教育技术中心的日常事务和技术工作; ⑵在教务处领导的统筹下,全面负责本部门的建设和进展规 划的制定及降实; ⑶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各项任务的及时完成; ⑷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2、教育技术研究人员岗位职责 ⑴负责电教教材、多媒体课件的编导、制作; ⑵负责多媒体教材、课件制作室的治理; ⑶参与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及维护; ⑷负责各类多媒体教材、课件及资料的引进、收集及治理; ⑸开展新教育技术的研究,并做好普及与培训工作; ⑹参与各类多媒体教学的指导工作; ⑺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3、教育技术应用人员岗位职责 ⑴负责教育技术中心设备的日常维护; ⑵负责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及维护; ⑶参与电教教材、多媒体课件的编导、制作; ⑷配合学校的重大活动做好摄像、摄影工作; ⑸参与各类多媒体教学的指导工作;

国家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系列培训IT服务经理试题参考答案

国家信息技术服务标准系列培训 IT 服务经理试题 一、单选题(为单选题量为40题,每题 1 分,共计40分) 1. 以下哪项不是实施ITSM 的根本目标: A 以客户为中心提供IT 服务 B 扭转“轻服务、重技术”的现象 C 提供的服务是可以准确计价的 D 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服务 2. 按照ITSS 的定义,IT 服务生命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 A. 计划、执行、检查、实施 B. 人员、流程、技术 C. 服务战略、规划设计、部署实施、服务运营、持续改进 D. 规划设计、部署实施、服务运营、持续改进、监督管理 3. 戴明环包括哪几个环节? A. 计划、实施、检查、改进 B. 人员、流程、技术、资源 C. 设计、部署、实施、改进 D. 计划、改进、技术、人员 4. 下列几项中,不是IT 服务经理职业规划中必备要素的是? A.职业定位 B.目标设定 C.薪酬水平 D.通道设计 B.GB/T 28827.1—2012 《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1 部分:通用要求》 C.GB/T 28827.2—2012 《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2 部分:交付规范》D.ITSS.1-2015 《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 6. 哪一类服务是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及方法,依据需方提出的服务级别要求,对其信息系统的基础环境、硬件、软件及安全等提供的各种技术支持和管理服务。 A.设计与开发服务 B.信息技术咨询服务 C.运行维护服务 D.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 7. 以下哪一项不是硬件运维服务的内容: A.网络运维服务 B.主机运维服务

C.存储运维服务 D.基础环境运维服务 8. 桌面维护类项目的目标包括哪些? (1)规范性:通过各项流程、规范、指导文件、考评、培训和应急机制规范等保障服务级别协议所规定的指标达成 (2)便利性:提供灵活的服务形式和丰富的服务资讯,帮助用户方便快捷的获取服务(3)安全性:建立适当的策略、制度、规范、流程,并借助可靠的工具以处置运维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安全风险 (4)经济性:减少桌面及外围设备在使用、维修和报废过程中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降低桌面及外设的运营成本 A.(1)(2)(3)(4) B.(1)(2)(3) C.(1)(2)(4) D.(1)(3)(4) 9. 过程要素设计通常定义了活动、关系、顺序、产出标准等信息,具有用明的日标、可 重复、可衡量、对特定事件响应的特性,常见的IT 服务管理过程不包括 A. 服务级别管理过程 B. 变更及发布管理过程 C. 知识管理过程 D. 可用性和连续性管理过程 10. 人员要素设计的活动不包括 A. 人员岗位和职责设计 B. 人员绩效方案设计 C. 人员培训方案设计 D. 人员连续性管理 11.服务模式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设计服务模式时 应充分考虑客户需求和 A. 业务流程外包(BPO) B. 做到随需而变 C. 服务价格 D. 供方的服务能力 12. 在识别服务需求时,对服务的可用性需求,以下哪项是不用考虑的? A. 服务不可用对业务的影响 B. 通过风险评估找出那些潜在的威胁 C. 服务不可用或质量下降时造成的成本损失 D. 平均无故障时间 13. 以下那一项不是规划设计的主要目的: A. 设计满足业务需求的IT 服务 B. 规划服务组织架构、人员编制、岗位及任职要求 C. 设计服务过程及其控制方法 D. 衔接规划设计阶段与服务运营阶段 14. 在运维工作中一个人的智慧和经验是有限的,如何不断提高运维人员技能水平,快速解决事件和问题,并营造乐于共享的环境和平台,而不只局限于个人的智慧积累。在资源要素方面需要着力打造什么?

滁州市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

滁州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与管理工作,进一步推进我市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强化重点产业领域企业技术创新,着力培育省级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依据《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与评价办法》和《安徽省工业企业技术进步条例》,结合滁州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为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确立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我市对全市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中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创新绩效显著、具有重要示范作用的企业技术中心予以认定,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第三条市经信委会同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负责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工作。市经信委牵头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进行指导,并负责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的具体组织工作和评价工作。各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能支持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形成共同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全面推进我市企业核心竞争力。 '.

第二章认定 第四条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一般每年组织一次,受理认定申请的截止日期原则上为每年4月15日。 第五条申请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持续经营时间应当在两年以上,上一年度年销售收入原则上为3000万元以上,近两年企业净利润均为正数。 (二)企业有较强的经济技术实力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在我省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三)企业领导层重视技术创新工作,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和创新意识,能为技术中心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企业具有较完善的研究、开发、试验和试制条件,有较强的科技研发投入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研究开发与创新水平在全省同行业中处于先进地位。 (五)企业技术中心拥有知识结构合理的技术人才队伍,有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创新人才优势。 (六)企业技术中心组织体系健全,发展规划和目标明确,具有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技术创新绩效显著。 '.

信息系统权限及数据管理办法

******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系统权限及数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公司)各运行信息系统权限和数据的管理,明确权限及数据管理相关责任部门,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和生产能力,规范公司业务系统权限申请及数据管理流程,防范业务系统操作风险,公司制定了信息系统权限及数据管理办法,以供全公司规范执行。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信息系统权限及数据包括,但不仅限于公司运行的OA 办公系统、业务作业系统、对外网站系统等涉及的系统用户权限分配、日常管理、系统及业务参数管理,以及数据的提取和变更。 第三条本办法遵循责权统一原则对员工进行系统授权管理,控制公司相关信息传播范围或防范进行违规操作。 第四条信息技术部是本办法主要执行部门,设立系统运维岗负责系统用户权限管理、部分基本参数设置、系统数据的提取和变更的具体技术实现。其它相关部门应指定专人(简称:数据权限管理员)负责统一按本办法所制定的流程执行相关操作,或通过工作联系单方式提出需要信息技术部或其它相关部门完成的具体工作内容。 第五条用户授权和权限管理应采取保守原则,选择最小的权限满足用户需求。 第二章系统权限管理 第六条系统权限管理由信息技术部系统运维岗和各业务部门数据权限管理员共同协作完成,风险与合规部数据权限管理员负责对业务部门提出的系统权限进行审批,信息技术部系统运维岗负责对权限进行变更。信息技术部系统运维岗拥有系统管理和用户管理权限(信息技术部可以拥有开发测试环境超级用户权限),风险与合规部拥有超级用户权限,风险与合规部数据权限管理员拥有对权限列表进行查询的权限,以方便行使监督职能。

技术标准化管理办法

XXXX公司企业标准 技术标准化管理办法 1目的和主题 本标准规定了公司技术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务、技术标准体系及技术标准的制订、审批、发布、修订、复审流程、贯彻实施及监督检查、标准的管理和图纸技术文件标准化审查等要求。 2适用范围 2.1适用于研发模块、品质模块、工艺模块。 2.2其中主导部门是技术管理模块。 3定义 3.1技术标准 对标准化领域中需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订的标准,如技术术语、技术规范、要求、方法、规定等。 3.2技术标准体系 指企业技术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和特点分类而成的标准体系,包括企业所贯彻和采用的技术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本企业制定的产品执行标准(备案标准)和内控技术标准。4管理内容 4.1企业技术标准的管理 4.1.1技术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 a)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 b)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推荐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c)保证安全,保护环境,充分考虑市场需求; d)企业标准不得与国家标准、专业标准相抵触,企业内的技术标准之间应协调一致; e)为满足特殊需要,可根据用户要求双方签定供货合同和技术协议,作为产品技术标准的 补充。 4.1.2技术标准的管理流程 4.1.3新技术标准的提出 公司任何模块根据需要均可向技术管理科提出技术标准的制定要求,并说明制定理由。 4.1.3.1技术标准编制的组织方式 技术管理模块制定编制标准计划,确定编制人员,组织编制和讨论。 4.1.3.2技术标准报批稿的形成、审批及发布 a)技术管理模块负责组织召开技术标准审查会议,对标准的合理性、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 审查,并由参与审查会议的人员签名确认,决定是否同意标准的内容。 b)技术管理模块根据审查会议达成的统一意见对技术标准进行修改,形成报批稿(电子格 式)。技术标准编写过程中有关的资料由标准负责人负责保管,保存期要求一年以上。 c)制定技术标准经过充分讨论后定稿,并按“企业技术标准审批表”要求审批并发布。

公司技术中心及其管理办法 3

太原东山煤矿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管理办法 第一章技术中心及管理机构 1、“太原东山煤矿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在“太原东山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创新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太原东山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创新委员会”是“技术中心”的决策机构;“太原东山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创新专家委员会”是“技术中心”的项目评审机构。 2、创新委员会成员: 张鸿恩、赵智、韩哲、马积福、杨劲松、侯敬平、张克难、李斌宇、孟秀生、张巧生、亢珍贤、王永强、安文平、宁政权、王宏明、任思亮、冯希宏 3、创新专家委员会成员(根据年度职称及学历晋级情况吸收高级工程师和硕士以上学历人员): 张鸿恩、赵智、马积福、杨劲松、侯敬平、张克难、李斌宇、王宏明、冯希宏、张巧生、廉建军、焦保国、韩建伟以及根据需要聘请的专家学者 4、技术中心办公室设在技术中心 技术中心内部机构组成由行政部和项目管理部组成,下设采矿技术研究组、机电运输研究组、通风安全研究组、信息监控研究组、水文地质研究组、煤矿机械研究组、节能环保研究组7个科研小组。 5、技术中心成员单位: 生产技术科、机运科、机修厂、通风科、地测科、信息监控中心、

生产调度、总工办、计量能源科、企管计划科、财务科、供应科、人劳科 第二章主要职责 1、技术中心的主要职责 负责收集、分析相关的技术和市场信息,研究行业发展动态,为公司安全生产和技术进步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根据安全生产要求,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研究开发,为公司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具体职责如下: (1)制定和执行企业技术发展战略和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技术开发规划和计划,对公司的大型技术改造项目和发展项目进行技术咨询和论证,为领导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2)负责研究开发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以及推广应用适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3)检查界定和评价各单位及个人的创新项目工作业绩,通过考核对业绩突出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4)负责抓好技术研发人员的考核,技术队伍的建设管理工作。有计划的推荐引进、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搞好业务培训和管理工作; (5)负责对创新项目验收、技术进步奖、科研成果的审查、评定、批准及省级以上技术进步奖的申报工作,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2、创新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1)审批技术中心的年度创新资金。

信息技术管理制度

XX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信息技术管理制度 本制度由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邓炜律师团队协助起草,如您对完善本制度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发送邮件至wei.deng@https://www.360docs.net/doc/e912482120.html,

XX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信息技术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XX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本公司”)公司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管理水平,保障公司信息系统系统稳定、高效、安全地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法律文件及相关监管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的信息技术规划与建设、信息系统运行管理、人员管理、机房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建设与维护管理、设备管理、备份管理等,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利用公司信息系统系统从事危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合法利益的活动。 第二章信息技术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第四条公司设立信息技术部作为公司信息系统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专门部门,对公司信息技术工作实行归口管理,主要职责包括:(一)负责公司信息系统系统总体规划设计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制定信息系统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三)根据公司的业务目标,制定信息技术部工作计划并并组织实施; (四)保障公司各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为公司各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五)审核公司信息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 (六)负责信息系统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七)负责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选型; (八)审核计算机硬件设备的购置、报损、报废; (九)负责公司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开发与购置; (十)负责公司重要业务系统及业务数据的备份管理; (十一)负责公司信息技术文档资料的管理; (十二)负责对公司各部门的信息系统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检查; (十三)完整、准确地记录信息系统的运行日志,记录发生异常时的现象、时间、处理方式等内容并妥善保存有关原始资料,发生技术事故按规定上报公司领导; (十四)与上级对口的管理部门、通信公司及相关单位保持良好的沟通,确保公司信息技术系统的高效、先进和稳定; (十五)公司授权的其它管理职能。 第三章人员管理 第五条公司信息技术人员总数应符合相关规定。公司根据情况可设立信息技术专业职级体系,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晋升机制,为信息技术人员提供相应的发展空间。 第六条公司信息技术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遵纪守法,服从领导,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 (二)工作作风严谨,品行良好,正直诚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责任心和服务意识; (三)具有扎实的信息系统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再学习能力; (四)具有丰富的专业技术工作经验,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快速

标准化项目管理办法

精心整理浙江省块状产业标准化重点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引导市场主体运用标准提升和标准创新手段,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第二章重点项目申报 第六条凡在浙江省行政区域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商会),可以申报承担重点项目建设任务。 第七条重点项目申报类型:

(一)企业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块状产业联盟标准,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二)块状产业行业协会(商会)通过制定和实施区域名牌准入联盟标准(包括技术、管理和诚信要求),在产业内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提升块状产业整体质量水平; (九)促进块状产业质量提升的其他项目。 第八条申报原则要求: (一)坚持自愿申请原则; (二)企业或块状产业有提升的内在要求; (三)企业或块状产业所在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已出台支持重

点项目建设的政策措施(包括技术改造、科技等方面); (四)重点项目有明确目标、内容、措施和可预见的效果。 第九条申报单位应填写《浙江省块状产业标准化重点项目申报表》(附表1),对块状产业整体提升的重点项目还应填写《块状产业情况分析报告》(附表2)),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一式 划做好对比分析和总结,每年6月15日和12月15日向县(市、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报送。 第十五条县(市、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根据重点项目申报内容和计划安排,定期开展检查,每年6月底和12月底向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报告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并抄报省质量技术监督

局。报告内容包括: (一)计划期内目标完成情况(包括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二) 取得的阶段性成效(有数据对比); (三)有关的建议和意见。 第十六条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正在实施的重点项目组织开 (二)、项目建设完成情况总结(包括项目建设前后效益统计分析和绩效报告); (三)、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第二十条项目实施期间,出现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或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不合格的,不予验收。县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

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充分发挥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规范和加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和评价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为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确立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对国民经济主要产业中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创新业绩显著、具有重要示范作用的企业技术中心,国家予以认定,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以鼓励和引导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负责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进行宏观指导,并牵头负责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的具体组织工作和评价工作。 第二章 认 定 第四条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每年组织一次,受理认定申请的截止日期为每年5月15日。 第五条 申请企业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有较强的经济技术实力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国民经济各主要行业中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

(二)领导层重视技术创新工作,具有较强的市场和创新意识,能为技术中心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具有较完善的研究、开发、试验条件,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研究开发投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知名品牌,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研究开发与创新水平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四)拥有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拥有一定规模的技术人才队伍,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创新人才优势。 (五)技术中心组织体系健全,发展规划和目标明确,具有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技术创新绩效显著。 (六)企业两年内(指申请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当年的5月15日起向前推算两年)未发生下列情况:1、因偷税、骗取出口退税等税收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刑事处理。2、涉嫌涉税违法已被税务部门立案审查。3、走私行为。 (七)已认定为省市(部门)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两年以上。 (八)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等三项指标不低于限定性指标的最低标准(详见附件三)。 第六条认定程序: (一)地方企业向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相关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相关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按要求上报申请材料,申请材料包括:《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告》(见附件一)和《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材料》(见附件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