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英语教学

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英语教学
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英语教学

英语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工具,英语教育从来就是国际间人才培养及提高基础教育的首攻目标之一。良好

的英语修养应该反映的是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与能力水平的提高。然而在目前中学英语课堂上,教师的教学仍然偏重于传道、授业、解惑,学生素质、技能、应用能力的培养严重不足。而当今世界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的整体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尤其是对人的主动性、创造性、批判性思维的重视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显然,能力培养不足会降低学生对未来发展的应对能力,不符合我国倡导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了促进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我们需要进行教学中改革。而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远不是对外界环境的简单反映,学习过程是学生用客观环境所提供的信息来加工自己的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因此,我们要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英语教学。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

建构主义是当代心理学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被喻为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它从认识论的角度对心理学特别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分析,提供了关于学习活动本质的分析结果,不仅对深入研究学习心理学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直接影响到实际的教学活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2)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是对新知识信息的理解,是通过运用已有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而建构成的;二是从记忆系统中所提取的信息本身也要按具体情况进行建构,而不单是提取。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3)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但通过学习

者的合作可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因此,合作学习受到建构主义者的广泛重视和应用。

英语认识应当被看成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即反映和建构的辩证统一。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本质是:学习不应看成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社会建构过程。我们对学生“理解”或“消化”英语知识的真正涵义获得了新的解释,“理解”并不是指学生弄清教师的本意,它只是表明学生认为自己“我通过了”。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学生所学到的往往并非是教师所教的这一“残酷”的事实。学生真正获得对英语知识的“消化”,是把新的学习内容正确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从而使其成为整个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英语教学的建构主义观点是对于传统英语教育思想,特别是“授予与接受”的观点的直接否定。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因此,英语教学的最好方法是做英语,即让学生通过最能展现其建构知识过程的问题分析解决来学习和应用英语。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英语教学观

建构主义的英语教学观,要求教师必须要让学生自己研究英语,或者和学生们一起做英语;教师应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并接受每个学生做英语的不同想法;积极为学生创

设问题解决的情景,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构起自己的英语理解力时,才能真正学好英语,培养英语思维能力和自我探究的习惯,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在各个环节中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英语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主体参与,在实践中完成自身知识的建构。

1、

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协作”和“会话”相互合作在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倡支持合作而不是竞争,学生间的社会交往(如对话、协商、合作等)有助于他们形成假设并进行检验,并有助于他

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英语教学

李少瑜

(泉州鲤城业余中学,福建泉州,362000)

摘要:阐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英语教学,让建构主义进课堂,既能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英语教学;学习观;英语应用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346(2007)04-0061-02

收稿日期:2007-04-25

作者简介:李少瑜(1968-),女,福建泉州人,福建泉州鲤城业余中学一级教师。

2007年第4期总第64期

JournalofFujianRadio&TVUniversity

No.4,2007General,No.64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61

们用多重的观点来看待知识和信息。教师更多地向学生提供这种机会,能够鼓励更持久学习所必须的知识建构。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探索法、发现法、游戏法等,同时强调“协作”和“会话”,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内容的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英语教学中的协作和会话,首先需要明确交流内容,否则会使整个课堂处于无序状态;其次需强调独立思考,否则会影响思维的主动性,进而影响思维能力的提高;最后需要讲究操作方法。建构主义者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设想,这对改革传统教学具有重大意义。如何改变传统的简单传授、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其中不少见解和做法都与建构主义思想不谋而合,比如:重视学生尝试的“尝试教学法”、重视自学、讨论的“自学、讨论、引导教学法”以及启发式教学的思想等。教学改革需要系统的基础研究和更广泛的实践探索,要引导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知识,就必须对知识建构的机制、途径、以及促进知识建构的策略等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学习活动的基本规律,而建构主义则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教师要恰当地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要理解、洞察学生的想法,要组织学习者进行讨论、合作,要为学生的探索活动提供信息上的、工具上的支持等,这种转变对教师来说的确是一种挑战。

2、营造“真实的活动”的英语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真实的活动”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重要特征。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师应当在课堂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学习领域内一些日常活动和实践,这些接近生活的、真实的、复杂的任务整合了多重的内容和技能,它们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意义。这样一种活动的组织,能在课堂上迅速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吸引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课堂,为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奠定基础。注意改进教学方法,活跃学生独立思维过程以发展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听讲课。即使专心听课,一般持续不到二十分钟,就可能出现暂时的大脑疲劳现象。这时思想最容易开小差,精力常会分散。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加之说话缺乏吸引力,势必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影响听课情绪;相反,要是教师能开动脑筋,积极创造一些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气氛,使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听课的兴趣必然会大大增加。教学中,笔者认为启发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是两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启发”是引导学生边学边思,边思边学,将学和思有机地结合起来。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勤动脑筋,勤思考。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主体的目标导向活动。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有了更多的主动学习的机会,学生的思维方式有了更深刻的提高。当小组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小组人员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看法,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可以促进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增加他们重新整合思想的机会,还可以使他们接受不同的观点,扩展他们的英语视野,增加思维的碰撞。

3、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

学生具有先天的学习潜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至关重要。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英语教学不能采用简单灌输的方法,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空间,让他们自己主动建构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同时,要让学生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将他们所获得的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建立实质性联系,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相关经验,多体会学生的感受,有针对性地激发出教学中必须的知识和经验。学生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和改造学生的认知结构,运用合理教学手段激活学生先前知识,引导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有利于新英语知识的建构。

4、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建构和营造有效的英语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的情景、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大属性,在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应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英语教学模式。

一方面,创设英语学习情境。语言老师的主要任务不是向学生讲授关于语言的知识,而是提供尽可能多的语言交际机会,使语言学习成为一个动态过程。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充分挖掘现有教材中可用于创设语境的因素,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所需的语言情境;采用从上至下的教学方法,大量输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不同国家和地区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来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掌握英语语言和技能的同时,又能获得大量的非语言性信息。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形成具有创新性的意义建构。培养学生语言的交际能力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英语教学过程的归宿。英语教师既要设置有效的学习活动和贴近生活的语言情景,促进学生在情景中将知识活化和体验英语的内涵,又要利用最新技术手段捕捉最新的教育信息来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占有英语信息资源,以培养文化素养,促进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认知心理学发展的一大进步,对英语教学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它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手段,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强调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双向参与,进而促进学生英语学习和实践运用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松涛.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和学习观[J].山东外语教学,2002,(4).

[2]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4-462.

[4]马珲.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英语教学[J].现代远程与职业技术教育,2006,(2).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总第64期)2007年8月25日62

《新目标英语》整合教学设计

《新目标英语》整合教学设计 甘肃省渭源县清源中学王秋荷 我这里讲的淡化课堂意识,并非脱离课堂,而是用任务驱动型学习活动替代传统讲授型的教学,进而通过整合设计教材,在轻松、平等、自由的氛围中让学生感悟、体验、理解、掌握知识。 整合设计一:创设“Free talk”“Duty report” 七年级的英语课本内容与现实生活内容紧密相联,为了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学英语、说英语的氛围中,课前5分钟闲谈是必要的,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把一节英语课的课前5分钟拿出来给学生“闲谈”,让他们用英语互相问问好,聊聊吃了什么,穿了什么,买了哪些东西,进行了哪些运动,但是,要求尽可能多用些学过的单词或句型,目的是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看上去似乎浪费了5分钟上课的时间,但实际上通过闲聊,不但活跃了思维,培养了说英语的习惯,而且还激发了他们学英语的欲望。另外,以轮流制坚持每天的 Duty report。从易到难,最初只向全班汇报星期、日期、天气、出勤,随着进度,学生自觉加入了 Introduce Myself 句式、My family、Our school、My friend 的一些情况,学以致用,说得真实。接着,逐渐地能在 Duty report 中讲述英语故事,有当天发生的事,有耳闻目睹的往事,也有阅读过的书籍。然后就故事提出 2-3 个小问题,供其他同学回答。这时使学生“毫不设防”地进入了“角色”,无意识的在听说训练中复习巩固了旧知识。在此之后开始新课,首先就创设了一个自然的语言环境,激发了学生身上的原始动力,有利于学生“真实”地表述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增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整合设计二:“游戏”课堂 根据七年级学生大都好说好动,记忆力和模仿力都很强的特点,我用生动活泼的表演、游戏等形式,将学生引向一个妙趣横生的英语世界,诱导、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并且变讲台为“舞台”,有说有演,说演结合,学生乐于参与,兴趣盎然。也就是说,把所学的知识整合到表演或游戏中去,让学生在参与、体验、感知、理解中去完成学习任务。当然,这种活动的设计必须以熟练语言点为前提。如学习购物用语这部分内容之后,我和学生一起把教室布置为一个超市,用卡片及实物表现出了“Clothing”“Food and Drink”“Fruit and vegetables”。他们有的是热情的售货员,有的是购物的顾客,有拿篮子的、拿塑料袋的,有结伴同行的,我也成为顾客之一,一节课后“售货员”与“顾客”收获都不错,购物对话自然滚瓜烂熟,并且是在平等、宽松的交际环境中训练,比在座位上被动地听讲效果强得多。 这种活动也可以设计在巩固新知识阶段,由于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已有些倦意了,这时,恰当、得体地运用游戏,把孩子带进精彩的活动空间,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能够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知识,使英语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在上 Unit 5 I'm watching TV 的第四课时,为了巩固这节课所学的单词和句型,我让学生6人一组,上台比赛,其中每组的五个人表演动作,S1描述:XXX is dancing; XXX is singing; XXX is reading a book; ……然后S2描述,其它人继续表演动作,依次进行到S6。表演出色,描述无误的一个组是游戏的获胜者。做这个游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1. 巩固了本单元的重点句型,现在进行时的用法。2. 巩固并加强了新单词的记忆。3. 活跃了课堂气氛,展示了学生的才艺,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4. 激发了学生在课外说英语的激情,从而提高了复习效果。学生下课后还余情未了,照样做这个游戏,不停地指着对方说:“You are running”、“You are eating”、“You are talking”……由此我感到这种有表演、有游戏的任务型的课堂,会把课堂变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概要 Ⅰ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主动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构知识的意义(或知识表征)的过程。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来信息,而是主动地进行选择加工;学习者不是从同一背景出发,而是从不同背景、不同角度出发;不是由教师统一引导,完成同样的加工活动,而是在教师和他人的协助下,通过独特的信息加工活动,建构起对现实世界的意义。 2、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而且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3、从学习者形成的知识结构的构成来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结构并不是线性结构或层次结构,而是围绕关键概念而建构起来的网络结构的知识,既包括结构性知识,也包括非结构性知识,学习结果应是建构结构性与非结构性知识的意义表征。学习可以分为低级学习和高级学习。低级学习属于结构良好领域,要求学生懂得概念、原理、技能等,所包含的原理单一的,角度是一致的,此类学习也叫非情境化的或去情境化的学习。高级学习属于结构不良领域,每个任务都包含复杂的概念,各种原理与概念的相互作用不一样,是非结构化的、情境性学习。传统学习领域,混淆了低级、高级学习的划分,把概念、原理等作为学习的最终目的,而真正的学习应是要建构围绕关键概念组成的网络结构,包括事实概念策略概括化的知识,学习者可以从网络的任何一点进入学习。 二、建构主义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 1、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教师应善于引发学生观念上的不平衡,高度重视对学生错误的诊断与纠正,充分注意每个学生在认识上的特殊性,努力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和元认知能力。教师是解决问题教练和策略的分析者,应十分注意对于自身科学观和教学观的自觉反省和必要更新。 2、注重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开发围绕现实问题的学习活动,注重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尽量创设能够表征知识的结构,与学习有关的真实世界的情境,尽可能将学习者嵌入到和现实相关的情境中,作为学习整体的一部分,更有利于促

论建构主义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论建构主义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内容摘要]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主流思想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它在认识论、学生观、教学观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本文就建构主义学习观关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建构主义课堂教学教育观念 建构主义是在认知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的学习观它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也就是说学生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它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社会性并对学习与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和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的诸多方面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一、学习是主体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认识论反对机械反映论。它认为认识不是人脑对事物直接的、简单的反映而是以原有知识为基础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而成的。在认识论的基础上建构主义提出

了学习实质上是一种"意义建构"的独特观点。以"建构"观念取代传统的学习是一种"反映"的观念更能体现学习的本质特征。因为"反映"是从客体的角度来看问题强调学习作为一种认识所具有的客体性和符合性;而"建构"则强调主体性和选择性指出了学习作为一种认识是主体能动选择、主动建构的过程其中心在于学生的"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建构知识的学习环境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社会已定义的知识和价值的共同建构是通过社会建构的机会发生通过与他人和环境的互动进行。这一观点强调了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于教师、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要与学生共同建构知识就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互动的学习环境。"天才只有在自由的空气里才能自由自在地呼吸"。为了培养创造性思维营造建构知识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主意识相信每个学生都拥有巨大的智慧潜能和创造能力倡导自主学习和自由探索。 2.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烈主张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从学习者个体出发从人出发以人为本真正把学习者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放在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的首位。这种观点尊重学习者个体的观点与个性把学习者看作一个发展的、能动的个体。虽然每个个体都会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但又都有其独特的内部文化。

基于建构主义的小学英语教学.pdf

学科教学探索 基于 建构主义 的小学英语教学 李珣馥1,许树新2 ( 1.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 广东广州 510507; 2.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31) 摘要:作为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重要分支的建构主义在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建构主义倡导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强调情境性和交互式教学,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和教学的中心。建构主义为当今的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其学习观和教学观也给当今的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启示。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建构主义;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010X(2008)07/08- 0036- 02 中国教育部在2001年7月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 ,并规定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同 时规定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从一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标》的出台使小学英语教学掀起了改革的浪潮《,课标》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以及任务型教学,强调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在于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重视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 于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 教”而忽视“ 学”的倾向,重视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和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在于改变英语课程“ 重教授”而“轻体验”的倾向,重视学生对英语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实践。建构主义作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情景性教学。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对于当前的小学英语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建构主义的产生和内涵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认知学习理论的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开始在西方流行起来。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被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1]建构主义是一种思想来源驳杂的社会科学理论,来源于杜威的经验性学习理论、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 社会建构理论”以及后现代主义关于科学的观点等。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发展的,是内在建构的,是以社会和文化的方式为中介的;学习者在认识、解释、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学习者在人际互动中通过社会性的协商进行知识的社会建构。[2]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只是一种个人的理解,不同的人的经验和所处环境不同,对于知识的理解、接受和掌握也不尽相同。世界上每一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想象外部世界,这种不同基于每一个不同的人对于世界的独特的经验集合以及个人对于这些经验的信念。[3]个 人对于外界知识的接受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与情景联系紧密的自主的内化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知识、技能以及能力等不能被教授, 只能通过个体的自身努力而建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主动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构知识的意义(或知识表征)的过程。[4]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教学观基于建构主义的知识观,教育 关注的焦点从教师的教学转移到 学习和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形成,从而唤起了对学习者主体性的真正关注,推动了对追求意义理解的学习的研究。[5] 1.建构主义学习观。[6] 建构主义认为,个体总是通过自身的经验来建构知识的。即使学习相同的知识,因为各个个体的经验背景、思考角度的不同而导致学习者对知识的信息加工也不同,最后建构的知识意义也不同。对于学习,建构主义有着独特的理解。以下是建构主义的主要学习观: 学习是学习者利用感觉吸收并且建构意义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不是被动接受外部知识,而是同学习者接触的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 学习是一种社会活动。个体的学习同其他人,如教师、同伴、家庭、社会关系密切。建构主义教育意识到了学习的社会性,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强调学习者和其他个体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中发生的。人们的学习总是从已知经验开始的,人类的学习不能离开生活而存在。 学习是一种意义获取,并且需要先前知识的支持。所以学习必须围绕个体将要从事的意义建构开始。 2.建构主义教学观。[7] 在其学习观的基础上,建构主义提出了系统的教学观,其主要特征是:以学生为主体、合作学习以及情景化教学等。心理学家莫雷把建构主义教学观总结为以下几点: 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并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积极建构者。所以,学生不应该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和中心。教师应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和指导。 注重情境性教学。建构主义者强调创建与学习有关的真实世界的情景,注重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强调提供复杂的、一体化的、可信度高的学习环境的重要性。 注重合作学习。学习是个体的主动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应该提倡师生之间特别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协商与合作,从

《英语教学理论及方法》课程试卷(B卷)有答案

安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英语教学理论及方法》课程试卷(B卷)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四大题, 第I 、II大题做在客观题答题卡上,第III 、IV大题做在主 观题答题纸上;客观题答题卡上准考证号码为00+学号,如,001205001。2.考生答卷时必须准确填写院系、班级、姓名、学号等栏目,字迹要清楚、工整。 I. Multiple Choices Directions:In this part, you are given twenty questions or incomplete sentences which are followed by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Read the choices carefully and choose the one which can best answer the question or complete the sentence. Mark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the Answer Sheet for the objective items (30 points; 1.5 points each).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about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s NOT true? A. Students should be given tasks to perform or problems to solve in the classroom. B. Students are task-driven. C.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s student-centered. D.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follows the PPP model. 2. What type of learners can benefit most from acting things out or miming things with their bodies? A. Kinesthetic learners. B. Tactile learners. C. Auditory learners. D. Visual learners. 3. What type of intelligence are problem-solving activities best suited for? A.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B.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C. 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D.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4.The _______ view of language sees language as a linguistic system but also as a means for doing things. Most of our day-to-day language use involves functional activities: offering, suggesting, advising, apologizing, etc. A. structural B. functional C. mentalist D. interactional 5. The role of the teacher changes following the aims of the class. The teacher may function more as a(n) if he is mainly doing presentation of new language points, whereas he is more of a resource or prompter or participant once a communicative activity starts. A. controller B. resource-provider C. participant D. organizer 6.Which of the following activities is NOT suitable for consolidating vocabulary? A. Labelling. B. Using minimal pairs. C. Odd man out. D. Word association. 7. The behaviorist theory of language learning was initiated by , who applied Watson and Raynor’s theory of conditioning to the way human acquire language. A. Harmer B. Skinner C. Hymes D. Chomsky 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bout assessment is NOT true? A. Summative assessment is mainly based on testing. B.Testing is part of assessment, only one means of gathering information about a student. C.Individual-reference assessment is based on how well the learner is performing relative to his or her own previous performance, or relative to an estimate of his or her individual ability. 考试答案不得超过此线

[0858]《中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在线作业及参考答案

[0858]《中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第一次作业 [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1.学习策略 2.文化意识 3.语法翻译法 4.形成性评价 5. 非智力因素 6. 学习需求 7.外语学习动机 8.成长记录袋 参考答案: 1. 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情景中,学生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调整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 2. 文化意识是指对"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的认识。 3. 语法翻译法(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这是一种以语法、词汇为主,通过阅读材料进行译入、译出练习,并借以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能力的教学方法。 4.形成性评价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获得有关学习的反馈信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所进行的系统评价,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与能力发展所进行的过程性评价,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5. 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包括学习需求、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及学习者的性格、意志、年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等。 6. 外语学习的需求因素包括学习的外部诱因和内部需求。前者指由外部动力推动或受外部情境支配而产生的需求,如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所

引起的需求;后者指由学习者内部动力促发,受心理支配而产生的需求,如对知识、情感和成就的需求等。 7. 外语学习动机是激发学生朝着外语学习目标前进的心理动因和心理倾向。外语学习动机可以分为"远景动机"和"近景动机"。前者是指与学习结果和社会责任相联系的动机,与宏观诱因相关。例如,为祖国富强、为提高个人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立志将来有所作为等而学习外语;后者是指于学习活动和具体行为目标相联系的动机,与内部需求紧密相连。 8.成长记录袋(Portfolio)亦称成长档案袋和学习文件夹,是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与成果的一种工具。成长记录袋是一个有用的评价工具,可以用于总结性评价,更可以用于形成性评价,有时也可以用于选拔。根据档案袋中记录内容的不同,记录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成果型记录袋,另一种是过程型记录袋。成果型记录袋主要记录学生的优秀作品,作为总结性评价的参考。过程型记录袋通常包括学生的问题、说明、草案、最初的草稿、修改稿、最终产品以及对作品的自我评价。 第二次作业 [论述题] 题 1.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哪些基本理念? 2.任务型教学模式体现了怎样的语言观与学习观? 3. 交际教学法的特点与不足是什么? 参考答案: 1.为了实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六大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休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这此理念反映了当今世界课程与教学改

新目标七年级下英语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新目标七年级下英语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共有人,上学期英语考试成绩如下: 及格人数及格率优秀人数无优秀率人均分 这次英语考试成绩不甚理想,其主要原因是:对新教材还没有很好的适应。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第一个学期,我们摸着石头过河,走了许多的弯路。 二、教材分析 这套教材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与原教材相比还增加了文化背景和学习策略等部分,并增加了任务型学习成份和语篇的输入。本书每个单元都列出明确的语言目标、主要的功能项目与语法结构、需要掌握的基本词汇,并分为A和B两部分。A部分是基本的语言内容,B部分是知识的扩展和综合的语言运用。这套教材是基于城市学生的状况编写的,对于我们农村学生来说,由于小学基础不好,到初中以后学起来的确有些吃力,光是一千多个单词就吓退了不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我们还必须知难而上,为了提高农村的英语教学成绩而努力。 三、教学重难点 1.Modal verb can, must, have to, would like; Yes/No questions and short answers 2.What time questions, when questions, Adverbs of frequency;Prepositions of Time 3.How questions, How long questions, How far questions;Prepositions of Place 4.Imperatives(Don't...), Can for permission 5.Why, What, Where questions; Adjectives of quality 6.Present progressive tense; How, What questions; Yes/No questions and short answers 7.There be structure, Where questions, prepositions of place 8.Adjectives of description; Affirmative statements; 9.Simple past of regular and irregular verbs; How was your weekend? 10.Past tense of regular and irregular verbs ; was/were; 四、教学目标(参见新课程标准) (一)、英语三级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标 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如学校、家庭生活)交换信息。能读懂小故事及其他文体的简单书面材料。能参照范例或借助图片写出简单的句子。能参与简单的角色扮演等活动。能尝试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能意识到语言交际中存在文化差异。 (二)、语言技能三级目标 五、教学方法 这学期仍然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简称TBL)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该模式是20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它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国际上广泛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方法,教育部制订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

阐述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基本解释、教学原则及结合学科的具体例子说明建构主义的典型的教学策略

阐述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基本解释、教学原则及结合学科的具体例子说明建构主义的典型的教学策略 一、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基本解释。可从“学习的含义”(即关于“什么是学习”)与“学习的方法”(即关于“如何进行学习”)这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1、关于学习的含义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获取知识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 “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图式”,也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 由以上所述的“学习”的含义可知,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2、关于学习的方法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生要从以下几方面发挥主体作用:①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②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③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 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要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面发挥指导作用: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②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③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 二、建构主义教学原则 1、把所有的学习任务都置于为了能够更有效地适应世界的学习中。 2、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的学习环境中的目标相符合,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 3、设计真实的任务。真实的活动是学习环境的重要的特征。就是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日常的活动或实践整合多重的内容或技能。

基于建构主义的大学英语教学案例研究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第12卷 总第50期) Journal of Inne r Mongoli a Agric ul tura l Unive rsit y(Soc ia l Sc ie nce Edi tio n)No.2 2010(Vo l.12 Sum No.50) 基于建构主义的大学英语教学案例研究 * 陈金凤 (内蒙古农业大学外国语言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 摘 要:近二十多年来在国际上广为传播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已经发展较成熟,并逐步确立了其外语教学理论依据的地位。本文就如何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58(2010)02-0143-03 一、引言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国际合作的加强,如何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就高校英语教学而言,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并且使用传统的方法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而近二十多年来在国际上广为传播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已经发展较成熟,并逐步确立了其外语教学理论依据的地位。笔者以为,我国的高校英语教学也应该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以开放的眼光建立开放的模式,着重培养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能力以及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二、建构主义理论的由来与发展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其历史至少可追溯到十八世纪拿破仑时代意大利哲学家、人文主义学者维柯(Gi ambattista Vi co)。维科认为,人们只能清晰地理解自己建构的一切。近代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的哥白尼式的哲学革命!和美国教育家杜威(Dewey)的经验自然主义也是培植建构主义的土壤。康德综合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认为主体不能直接通向外部世界,只能通过利用内部建构的基本的认知原则去组织经验,从而发展知识。认识主体在进行认知时,积极地选择作为认知对象的外部世界,结合自身体验,主动建构符合自身目的的概念结构。杜威认为,知识和思想只能形成于特定的社会背景的情境中,学习者在其中创建学习的社区,并同其中的成员们一起建构他们的知识。而儿童认知发展学派(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瑞士的皮亚杰(J.Pi aget)则从心理学的角度诠释了建构主义,从而被看作是当代建构主义的最早提出者。皮亚杰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即图式(schema)是通过同化(assi 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两个基本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无限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图式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图式改变)。其后,前苏联维果茨基(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Bruner)的儿童智力发展理论、奥苏贝尔(Ausubel)的认知同化论、斯皮罗(Spiro)的认知灵活性理论(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科尔伯格(Kohlberg)的道德发展理论(Kohlberg?s?T heory?of?M oral?Development)以及斯滕伯格(Sternberg)的智力三元论(Triarchi c T heory of Intelli gence)都进一步丰富、发展了这一认知理论并使之逐渐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 1.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知识的获取不是通过教师传播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学习者的学习是积极的学习、建构性的学习、累积性的学习、目标指引的学习、诊断性的学习以及反思性的学习。知识的建构过程不是单纯的记忆过程,学习者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而是在他们原有的经验和认知体系的基础上,对新信息进行选择、加工、整合和突破的过程。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即同化!,当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就会发生重组甚至改造,这种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就是顺应!。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新旧经验相互冲突不断产生新问题。学习者就要分析当前的问题,结合原有的知识经验做出合理的推论,形成自己的假设和方案,进而解决问题。因此,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一个不断产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收稿日期:2009-11-02 作者简介:陈金凤(1977-)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内蒙古农业大学外国语言学院,讲师。

(完整word版)英语测试理论及方法课程教学大纲.docx

《英语测试理论及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30615027学分:2总学时:36 说明 [ 课程性质 ] 《英语测试理论及方法》为英语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 教学目的 ] 通过对考试流程中主要环节的介绍和演示,让学生了解语言测试的基本理论及具体操作 方法,以便使他们在未来教学实践中提高命题水平和考试质量。 [ 教学任务 ] 在介绍国内外语言测试领域最新理论研究及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英语教学实际及学 习特点,让学生了解语言测试流程中的诸多环节,如考试的宏观,微观功能,考试总体设计,掌握单项语言能力 /技能的测试方法,包括命题,施考,考试分析及考试信息反馈。 [ 教学内容 ] 英语测试概述、考试功能及其类别、考试要素、考试规范的制定、测试评估手段及其功 能、阅读测试、写作测试、听力测试、口语测试、试卷设计与施考事项、考试成绩反馈、考 试成绩分析 (1) 、考试成绩分析 (2) 、 [ 教学原则和方法] 教学原则:本教材使用主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路,采取启发式教育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实践相结合。 [ 先修课程要求] 语言学基本理论 [ 学时分配 ] 本课程在第七学期开设,共一学期,每周 2 学时,共36 学时。 序号内容 1英语测试概述、考 试功能及其类别 2考试要素、 考试规范的制定 3测试评估手段及其功 能、阅读测试 4写作测试、听力测试5口语测试、试卷设计 与施考事项 学时安排 理论课时实验课时习题课时上机课时小计426 426 426 426 426

6考试成绩反馈、考试426成绩分析 (1) 、 (2) 总计241236 [ 教材及必要参考书] 教材 :邹申参考书 :武尊民杨任明《简明英语测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年。 , 2002年。 大纲内容 第一部分英语测试概述 [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了解语言测试的基本理论及近些年测试方面的发展动态,在教学中正确,恰当地使用测试。 教学要求:掌握语言测试的基本理论。 [ 内容提要 ] 第一节 一、四种英语语言测试法 二、近 20 年的发展动态 三、当代国内外大规模考试一览 [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教学重点:四种英语语言测试法 教学难点:语言测试的基本理论 [ 复习思考题 ] 1.英语测试领域里是否有不同的语言测试法? 2.在过去 20 年中英语语言测试界所关注的热点有那些? 第二部分考试功能及其类别 [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关注考试广义上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要求:掌握考试的功能及其分类。 [ 内容提要 ] 第一节 一、测量、考试与评估 二、考试功能 三、考试类别 [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教学重点:考试的功能及其分类 教学难点:考试的功能 [ 复习思考题 ] 1.教学过程中为什么要考试? 2.除了教学外考试,还有其它用途吗?

新人教版九年级新目标英语下册教学计划

2016年新人教版九年级新目标英语下册教学 计划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16年九年级下学期英语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学科教学大纲和全册教材,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确定重点难点。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引导学生在用中学英语,在做中学英语。改变学生的观念,“我要学”而非“要我学”!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和感受成功。完成《新课标》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二、学情分析 从学习情况及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上课认真,作业能按时按量完成,且质量较好,能起到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态度欠端正,书写较潦草,作业有时不能及时完成,还有三个学习能力有很大欠缺。已经对英语失去了信心,还有一部分学生觉得英语越来越难,渐渐力不从心了,不感兴趣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也不集中了,发言也不是很活跃。针对这种情况,教学的时候需要注意在备课中增加趣味性,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我们使用的是新目标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与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合作改编而成的。具有如下的特点: 1.教材内容体系的安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过渡;重视新旧知识的结合和语言语言现象的复现。 2.体例体系新,教材创造了国内最新版课标英语教材编写体例、体系,编写思路清晰,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方便初学者培养英语学习兴趣,从而很快进入英语学习的状态。单元按语言功能意念项目编排,每一话题四个小节(section)按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编排。 3.语言地道,对话之中融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使学生能在交流中用英语介绍祖国文化,加深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 4.好教易学,教材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把任务型教学与交际教学法灵活地运用于英语课堂。 四、教学措施与教学方法 本期要复习完成好初中三年来所学的全部内容。本期的重点是对初中三年来所学的语法和常用表达法进行归类,如:各种时态,近义词的辨析;难点是名词的拓展用法和动词短语,这些重难点都应通过在语言材料的学习中及时强化和总结。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地呈现教学内容,把语言学习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听说能力。并通过开展各种任务性活动,巩固所学的知识。鼓励学生通过思考、体验、参与、合作等方式来学习,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以及口语表达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阅读

建构主义教育观

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 一般认为,建构主义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认知主义,其核心主要体现为对两个问题的探究:知识是什么?学生如何获得知识?对这两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和认识显然也将影响教师的教学观和教学实践。建构主义有不同的学术派和理论观点,如个人主义和教师建构主义,前者以瑞士的认知心里学家皮亚杰为源头,后者以前苏联的社会心理学家维国茨基为代表。但从根本上讲,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以符合或对应客观存在为依据,也不是以此作为判断其真假的准则,认知或学习也不是机械地复写客观世界。相反,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一种学习者的主观建构,学习者积极、主动并有意义地面对、接纳外界的各种刺激,解决各种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和经验世界,从而适应并改造世界。概括而言,建构主义在知识观、学生观和学习观等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基本主张。 (1)知识观。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先于或者独立于学习者而存在,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结果,是一种意义的建构,具有个人性、情境性; (2)学习观。学习者的学习或知识建构是一个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其基本模式或流程就是:面对外界的各种刺激→学习者产生困惑、问题或兴趣→学习者调用自己的身心器官和己有的身心器官和己有知识结构→学习者强化与他人、社会、整个世界的相互作用→学习者建构起有意义的知识和经验。

(3)学生观。学习者之所以积极主动地对面临的各种刺激产生反映,是因为学习者本身就有建构知识的潜能、动机和可能性,所以,认知或学习不是发现已经客观存在的知识、接受知识的活动,而是探究、发明、建构知识的作用或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的自主性。 这些观点主要通过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大量研究体现出来,综合看来,建构主义的学习主要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1)积极的学习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学习活动的积极作用,学习者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 (2)建构性的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总是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世界,从而获得具有独特意义的知识。 (3)累积性的学习。建构主义认为,任何学习都建立在先前学习的基础上,知识的累积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但这不是知识的剪刀堆积,而是原有知识的深化、突破、超越和质变。 (4)目标指引的学习。在建构主义的学习中,学生之所以主动积极,是疑问学习者感受到问题、刺激,为自己设定了目标。显然这些目标也是学习者建构学习的一部分。 (5)反思性学习。学习者结合自己的先备知识,能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探究的任务,是因为学习者对学习者情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了自我监控、自我检查和自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