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活动课适应教育新常态的冷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212640304.html,

团体心理活动课适应教育新常态的冷思考

作者:张先义

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年第11期

〔关键词〕团体心理活动课;教育新常态;课程建设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换挡降速、提质增效的―新常态‖。教育领域正以重民生、调结构、强治理为重点,破解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瓶颈问题,成为中国教育发展转入新常态的重要―风向标‖。团体心理活动课(简称心理活动课,下同)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之一,深受心理教师和学生的喜爱。恰当有效地使用心理活动课不仅有助于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而且在班级建设、师生成长、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等方面彰显出积极作用[1]。但从心理活动课的实践操作看,目前还存在活动流于形式、选题过于单一、主题设计单调、过于强调游戏、专业师资匮乏、缺乏激励性评价等问题,距离教育新常态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心理活动课如何适应教育新常态的要求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心理活动课的理论研究和一线教学经验,分析探讨心理活动课适应新常态的具体特征,期望对提高心理活动课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指导意义。

一、优课程——心理活动课为学生提供多样性、特色化和选择性的课程

新常态,是指事物发展态势由原来的正常状态,转入的一种新的正常状态。所谓正常状态,就是稳定、持续的长期状态,而不会是短暂的、突发的临时状态[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

专门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3]。但从心理活动课的开展来看,还存在说教成分过多、学

科化倾向严重等问题,难以做到着眼于学生潜能开发,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新常态下的心理活动课应进一步厘清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一)心理活动课有别于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一种以班主任为主导,围绕某一个主题,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且情景化的道德认知教育,其重点在于解决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而心理活动课旨在通过解决学生的心理矛盾和冲突,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因此,主题班会与团体心理活动课从产生之初,就各自承载着不同的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

(二)心理活动课不同于心理学课程

心理学课程是以心理学体系演绎出来的具有严密的知识结构和内在的逻辑体系的一门课程。而心理活动课则是通过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通过环境熏陶、活

动训练、学科渗透以及心理咨询等途径来进行实施。因此,适应教育新常态,心理活动课应着眼于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格的全面发展,改变以往学科的教学模式。

(三)心理教育活动课不同于中小学的学科课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