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预测卷(四)

二O一六聊城市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预测卷(三)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8小题每题2分,9~16小题每题3分)

1.(2015安徽)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水的净化C.燃料燃烧D.风力发电

答案:C

考查点: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

解析:冰雪融化为水,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水的净化,只是除去水中的杂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燃烧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风力发电是利用风力推动发电机转动,转化为电能,不属于化学变化。

A.血浆

B.胰液

C.胆汁

D.胃液

答案:D

考查点:本题考查溶液的pH。

解析:血浆的pH为7.35~7.45,大于7,显碱性;胰液的pH为7.5~8.0,大于7,显碱性;胆汁的pH为7.1~7.3,大于7,显碱性;胃液pH为0.8~1.5,小于7,显酸性。

3.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 2H﹣﹣2个氢元素

B.O2﹣﹣2个氧原子

C.﹣﹣1个镁离子

D.CO2﹣﹣1个二氧化碳分子

答案:D

考查点: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书写。

解析:2H只表示2个氢原子,元素只论种类,不讲个数;2个氧原子可表示为2O;1个镁离子可表示为Mg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CO2可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4.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陶瓷属于合成材料

B.用甲醛溶液浸泡食品保鲜

C.患有夜盲症,主要是人体内缺乏维生素C

D.保持干燥,刷漆等是防止自行车生锈的有效方法

答案:D

考查点:本题综合考查化学与材料、健康、营养以及金属的防锈。

解析:陶瓷属于硅酸盐材料,即无机非金属材料;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

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患有夜盲症,主要是人体内缺乏维生素A,人体内缺乏维生素C易引起坏血病;保持干燥,刷漆等能使铁与水或氧气隔绝,是防止自行车生锈的有效方法。

5.某反应的围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考查点:本题考查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变化以及氧化物、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的判断。

解析:通过观察四种分子的结构可知甲、乙、丙、丁分别是NH3、O2、NO、H2O,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

甲一个分子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构成的,因此化学式为:NH3;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丙和丁分别是NO、H2O,都是氧化物;化学变化的实质是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故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6.物质的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下列各组物质按氧化物、酸、碱、盐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A. Fe、CO2、H2O、NaOH 、Na2CO3

B. H2O、Na H SO4、NaOH 、Na2CO3

C. H2O、H2SO4、NaOH、Na2CO3

D. CaO、NaHSO4、Na2CO3、NaCl

答案:C

考查点: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

解析:铁属于单质,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氢氧化钠属于碱,碳酸钠属于盐,水属于氧化物,硫酸氢钠属于盐,硫酸属于酸,氧化钙属于氧化物,氯化钠属于盐。

7.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不同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答案:B

A.在此图示变化中共有四种物质

B.该图示变化中的反应物含有两种元素

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D.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

考查点: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微观解释。

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图示中含有四种分子,故在此图示变化中共有四种物质;反应物分子中涉及三种原子,故反应物中应含有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以及物质的质量总和均不变。

8.乙酸乙酯(C 4H 8O 2)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下列有关乙酸乙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酸乙酯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

B.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1.4%

C.其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

D.乙酸乙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答案:D

考查点:本题考查化学式的意义。

解析:乙酸乙酯由乙酸乙酯分子构成,1个乙酸乙酯分子由;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54.5%;乙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8):

(16×2)=6:1:4;乙酸乙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9.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某物质R 与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R+2H 2O+7O 2═2FeSO 4+2H 2SO 4则R 的化学式应为( )

A.FeS

B.Fe 2S 3

C.FeO

D.FeS 2

答案:D

考查点: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R+2H 2O+7O 2═2FeSO 4+2H 2SO 4,反应物中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1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氢、硫、氧、铁原子个数分别为4、4、16、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R 中含有2个铁原子和4个硫原子,则每个R 分子由1个铁原子和2个硫原子构成,则物质X 的化学式为FeS 2。

10.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性质和功能。纳米二氧化钛[TiO 2]参与的光催化反应可使吸附在其表面的甲醛等物质被氧化,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正钛酸[H 4TiO 4]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失水可制得纳米TiO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TiO 2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

B.纳米2TiO 添加到墙面涂料中,可消除甲醛

C.纳米2TiO 与普通的2TiO 的性质、功能完全相同

D.制备纳米2TiO 的反应:4422H TiO TiO +2H O 一定条件

答案:C

考查点:本题考查化合价的判断、物质的性质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判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纳米二氧化钛[TiO2]参与的光催化反应可使吸附在其表面的甲醛等物质被氧化,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故添加到涂料,可消除甲醛;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性质和功能,故纳米TiO 2与普通的TiO 2的性质、功能并不完全相同。

11.根据右图的信息判断,下列关于铝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属于金属元素

B .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3

C .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2 g

D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Al3+

答案:C

考查点:本题考查原子的结构以及元素周期表。

解析:从图示看,该元素是铝元素,属于金属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3;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2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Al3+。

12. 实验室用硝酸钾固体配制10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硝酸钾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50mL量筒量水

B.将固体放于托盘天平的右盘称取

C.将固体直接投人量筒中溶解

D.将配好的溶液装人贴有标签(如图4)的试剂瓶中,塞好瓶塞

答案:D

考查点:本题考查溶液的配制以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解析:配制10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硝酸钾溶液,需水97克,即97mL,故应用100mL 量筒;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应该把药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配制溶液不能在量筒中溶解,应在烧杯中进行。

1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B.将镁条放入稀硫酸中,有氢气产生

C.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在瓶口出现白烟

D.铵态氮肥与烧碱共热放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考查点: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现象的描述。

解析: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色;镁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氢气,但现象的描述中不出现生成物的名称;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在瓶口出现的是白雾,不是白烟;铵态氮肥和碱混合会生成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A

易错警示:(1)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2)在化学上,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小液滴,气是气体。

14.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Fe+6HCl=2FeCl3+3H2↑

B.Zn+CuCl2=Cn+ZnCl2

C.Cu+H2SO4=CuSO4+H2↑

D.Cu+ZnSO4=Zn+CuSO4

答案:B

考查点:本题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锌比铜活泼,锌和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锌;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的后面,铜不会与硫酸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锌的后面,铜不会与硫酸锌反应。

答案:B

15.如图是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

C.t1℃时,甲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 2℃时,甲与乙的溶解度相等

答案:A

考查点:本题考查溶解度以及溶解的曲线。

解析:比较溶解度应说明温度,不说明温度比较无意义;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甲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t2℃时,两曲线相交,甲与乙的溶解度相等。

答案:B

考查点: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常见气体的检验以及物质的提纯

解析: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一氧化碳虽然具有可燃性,但在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能够被点燃的;,能使碘水变蓝色的是淀粉,不变色的是奶粉;碳能够加热和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而除去碳。

难点突破: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28分)

17.(Ⅰ)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能源。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________、石油、天然气等;

(2)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下列利用了新能源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风力发电B.太阳能飞机

(Ⅱ)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右图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

________(填“1”或“2”);

(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_________;

(3)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下图为太阳能

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填

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B.分子种类C.分子间隔

②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Ⅰ)(1)煤;(2)AB;(Ⅱ)(1)2;(2)吸附作用;(3)①AB;②变大

考查点:本题考查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水资源的利用。

1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

(1)A中集气瓶内预先加少量水的原因是;(2)B中能观察到火焰上方冷而干燥的烧杯中出现水珠,然后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中一定含有(填元素符号);

(3)C实验的目的: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答案:(1)防止反应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2)C、H;(3)与氧气接触

考查点:本题考查氧气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以及燃烧的条件。

解析:(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四氧化三铁温度较高,为了防止高温的熔融物炸裂集气瓶,通常在集气瓶中放些水或是细沙;

(2)点燃蜡烛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冷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说明有水生成;然后迅速将该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3)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19. 已知A、B、C均为氧化物,D为单质。

(1)若转化关系为A+B C+D,反应中能观察到红棕色固体逐渐变黑.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转化关系为A+B C+D,A、B、C、D均为气态且D是密度最小的气体,A

与C的组成元素相同.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Fe2O3+3CO2Fe+3CO2;(2)CO+H2O CO2+H2

考查点:本题综合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1)A、B、C均为氧化物,D为单质,且反应中能观察到红棕色固体逐渐变黑,因此是氧化铁被一氧化碳还原产生铁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方程式的方程式为:

Fe2O3+3CO2Fe+3CO2;(2)A、B、C均为氧化物,D为单质,且A、B、C、D均

为气态且D是密度最小的气体,A与C的组成元素相同,因此D为氢气,A和C则是常见

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因此B是水,故反应的方程式为:CO+H2O CO2+H2。

难点突破:只有掌握了物质的性质,才能够根据物质的性质及现象来判断物质间的反应,从而进一步确定各种物质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20. 如图为酸碱的化学性质知识网络,A、B、C、D是四种常见的不同类别的无机化合物,图中短线表示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你据图回答.

(1)A、B、C三种物质中,能用来鉴别稀硫酸与氢氧化钙溶液的物质是;(2)能同时实现反应①和②的物质可以是,反应①的实验现象为。

答案:(1)Cu(OH)2、CO2;(2)Na2CO3(碳酸钠);有气泡(气体)产生

解析:(1)A、B、C三种物质中,Cu(OH)2能与稀硫酸反应形成蓝色溶液而与氢氧化钙溶液不发生反应;CO2通入氢氧化钙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而与稀硫酸不发生反应;HCl与氢氧化钙溶液发生反应无明显现象,与稀硫酸不反应。

(2)碳酸钠既可与稀硫酸反应又可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所以能同时实现反应①和②的物质可以是:Na2CO3(碳酸钠);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反应①的实验现象为:有气泡(气体)产生。

考查点:本题考查酸的化学性质以及碱的化学性质。

难点突破: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框图,找准解题突破口,得出问题答案。另外还要熟练掌握酸的通性以及碱的通性。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21. 下列图示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装置,请结合图示回答:

(1)请写出仪器a的名称;

(2)实验室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收集装置是(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反应中MnO2的作用是;

(3)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若用如图(E、F)验证二氧化碳是否集满,正确的是(填字母)。

答案:(1)试管;(2)A D 2H2O22H2O+O2↑催化作用

(3)CaCO3+2HCl═CaCl2+CO2↑+H2O E

考查点:本题考查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以及气体发生装置、验满方法的选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1)仪器a是试管;

(2)分解H2O2的水溶液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反应是在常温下进行的,故选择装置A来制取;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故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2H2O22H2O+O2↑;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应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满。

22.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的无色溶液,老师叫各小组开展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究竟是什么物质的溶液?

【猜想与假设】经了解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原是放在存放盐溶液的柜子里。由此猜测: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某一种的溶液。

【理论分析】为了确定该溶液,他们首先进行了分析:

(1)甲同学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可能是__________溶液。

(2)乙同学提出,碳酸氢钠、硝酸钠的溶液也不可能,他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的哪一种溶液,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结论】

(3)该瓶无色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_。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实验反思】

(4)丙同学认为原设计的实验还可简化,同样达到鉴别的目的。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将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答案:【理论分析】(1)氯化钠(或NaCl)

(2)碳酸氢钠和硝酸钠的化学式中钠的原子个数为1,而标签中为2 (或碳酸氢根和硝酸根化合价为-1价,而标签中显示推断酸根为-2价)

【实验结论】(3)碳酸钠(或Na2CO3)Na2CO3+BaCl2BaCO3↓+2NaCl

【实验反思】

考查点:本题考查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解析:(1)氯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不含有氧元素,故一定不会是氯化钠溶液;(2)化学式中,“Na”的右下角的数字为2,而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NaHCO3,硝酸钠的化学式为NaNO3,故不会是碳酸氢钠和硝酸钠;

(3)硫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但是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盐酸,滴加盐酸不会出现溶解的情况,故不会是硫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碳酸钡沉淀能溶于盐酸且产生气体,故该瓶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4)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硫酸钠不能与盐酸反应,故可以直接向溶液中加入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6分)

23.石灰厂为了测定一批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4 g石灰石样品,把20 g稀

盐酸分4次加人样品中(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的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

(2)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多少?

答案:(1)3g;

(2)解:设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3g x

100:44=3g:x

x=1.32g

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32g。

考查点: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计算。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后剩余1g杂质,故碳酸钙的质量为4g-1g=3g;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碳酸钙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利用碳酸钙的质量可求出二氧化碳的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