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拖累了温州经济增长_

CHUANGXINKEJI 2009.9

科技

CHUANGXINKEJI

/马广奇

段丽芝

温州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前沿阵地。30多年来,温州凭借敢为天下先的独特精神,创造出了“温州模式”和“温州奇迹”,经济超常增长,同时也积累了巨额财富和投资潜力。但是,随着先行优势的丧失和全国经济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原有的“温州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了显著的波动和下滑,温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温州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温州市政府目前正在大力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战略。我们认为,温州能否实现第三次跨越,关键在于高新技术产业能否崛起,高新技术产业对温州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具有战略性支撑意义,是决定温州能否在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实现新一轮经济跨越的关键所在。

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经济环境分析

1.温州经济增速下滑需要高新技术

产业启动和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但近几年增长速度比较缓慢。据统计,2001~2008年间,经济增长速度基本上处于停滞徘徊状态。其中2003年达到最高点,2004年和2005年进入衰退期,2006年止住下滑势头,2007年经济增速有所回升,但仍未恢

复到以前的高点。不幸的是,2008年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温州的经济增速更是

一落千丈,仅为8.5%。据预测,今后几年,温州经济增速重新进入下滑通道,仍将处于一个低位徘徊、缓慢恢复的状态。

横向来看,温州市在浙江省的经济增长情况更不令人乐观。2003年温州GDP 增长滑落到浙江省11个省辖市倒数第二;2004年温州经济竟出现负增长,增速为-1.1%,而同期杭州是24%,宁波是

18%,台州是0.3%,增长率排名为倒数第三;2005年至2008年温州经济增长速度低于浙江省平均水平,远低于杭州、宁波

等城市,在浙江省排名倒数第一。

是什么拖累了温州经济增长步伐?温州经济的下一个增长点在哪里?有一组数据统计表明,2004年温州科技实力在浙江省排名倒数第二,2005年倒数第一,2006至2008年没有明显改观。也就是说,近年来温州科技实力并没有随GDP 规模扩大而相应提高。可见,温州科技实力的落后阻碍或者说拖累了温州经济的进一步增长,至少可以说,没有对经济增长起到正向助推作用。所以,增强科技实力,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温州经济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2.温州传统产业改造需要高新技术引入

改革开放30年来,“敢为人先”的温州人从本地实际出发,自主改革,自求发展,闯出了一条具有温州地域特色的经济发展

公司利用中国的关键技术开发清洁能源利用与减排二氧化碳大型工程实践,成为中美能源与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新篇章的重要一页。同时,这次合作改变了长期以来我方引进和学习美方先进技术的合作模式,真正做到了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相互依赖、平等合作。2.建立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发机构,加

强中美清洁能源科技交流与合作

能源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中美两国在能源科技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和较好的合作基础,建议建立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发中心,在保护各自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加强中美两国在清洁能源基础研究、技术研发、示范和应用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国先进技术和科技资源共享,集成优势资源,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提升我国清洁能源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同时,加强中美清洁能源科技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和资助能源领域的重大联合研究开发项目;与美国联合建立先进技术应用示范项目,促进清洁能源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建立中美清洁能源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搭建中美之间长期、便捷的交流渠道,推进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3.国家科技计划的持续支持是重大技术

突破的重要基础

研发经费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也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产生一定影响。

近年来,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规模高速增长。一批具有国际化竞争能力的科技型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已经在全国各地迅速成长。他们具有较强的产品竞争力、较高素质的人才,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广泛的需求,已有能力参与国际市场产业链的上游竞争。例如清华同方集装箱检测系统、青蒿素等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也在国际市场上确立了优势。

但是,先进的技术和产品要想永久处于不败之地,持续不断的创新和研发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应为有实力、有能力的企业、高校和研发机构提供持续的研发经费,强化财政科技投入。多喷嘴水煤浆气化技术从“七五”到“十一五”得到国家科技计划持续的支持,才有了今天的国际先进水平。这是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是我国科技“走出去”的重要基础。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30多年来,温州凭借敢为天下先的独特精神,

创造出了“温州模式”和“温州奇迹”,但是,随着先行优势的丧失和全国经济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在

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原有的“温州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16

创新论坛

路子,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鞋革业、打火机业、服装业、低压电器行业、眼镜业、剃须刀业是温州的特色产业,不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是随着先行优势的丧失和原有能量的释放,尤其是单纯外向经济在国际贸易竞争加剧的阻击下,固守传统的加工制造、房地产开发等行业技术水平低、规模小、家族企业多等各种不利因素,导致企业难以走远,温州传统产业技术含量距国际水平的制高点存在着很大的距离,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温州经济的严重打击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新形势下,温州如何摆脱国际上严格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束缚?在产业现代化中如何正确对待传统产业?这些是摆在温州面前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温州传统产业的发展急需高新技术产业来改造。只要把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嫁接”做好了,使知识经济的理念渗透到传统产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个环节,温州经济才有可能走出颓势。因此,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仅是温州产业结构提升的要求,更是传统产业改造的客观需求,这种强大的需求将成为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大动力。

3.充裕的民间资本为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后盾

民间资本充裕是人所共知的温州优势,也是温州经济再次崛起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强大后盾。资料显示,温州2006至2007年新增的存款额达1000亿元,超过2001至2005年的新增存款总和,这说明大量的温州资本正在回流,处于闲置状态。2008年3月4日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

估计,藏匿在温州民间的游资规模估计在

6000亿元以上。如此规模的民间资金,需

要合理的疏导途径,如果把庞大的民间资

本转化成为风险投资,引导到高新技术产

业上来,无疑将为温州增强科技实力提供

强大动力,这是全国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

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高新技术产业是经济增长的强劲推动

力,它以其巨大的潜力和活力,已经成为世

界各国和地区着眼未来、谋求经济社会发

展的制高点。近年来,温州按照“要使高新

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力最大的产业”的要求,

大力实施工业发展“12345”工程和“1411”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计划,着力推进公共科

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大力

扶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发

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1.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温州高新技术产业萌芽于上世纪80

年代末、90年代初,在多年的发展中,主要

从鼓励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实施高新技术

产业化项目、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创建省级

高新企业研发中心、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特

色基地、创建高新技术园区入手,形成了从

无到有、从点到面、逐步扩散的发展规律。

温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截

至2007年末,全市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

技术企业达到47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

业达到277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59

家,较2005年分别新增28家、110家和94

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累计

49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累计44家,其中

德力西集团技术中心成为温州市首个国家

级企业技术中心。

温州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按

《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统计,2004年

温州实现高技术产业增加值23.76亿元,占

当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44%;2005

年全市工业产值是3500亿元,高新技术产

业只占全部工业产值的1~2%;2006年全

市200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

值420.21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

112.6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26.60%,年销

售超亿元的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1家,高

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累计达到78个,完成了

“141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计划的预期目

标。2007年,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

长2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

值的比重下降为26.34%,增幅分别比浙江

省平均低11.5、3.6个百分点,排名居全省

第十、第八位。

2.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快速崛起

与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相伴

随,温州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迅速崛

起。温州市科技局透露,2007年全市高技

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超过20%。近三年,新培育的年销售额超

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项

目已分别累计达到110家和120个。此外,

仅2008年一年,全市新增的各级高新技术

企业、研发中心就有216家。高新技术产

业成为温州市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

17

CHUANGXINKEJI2009.9

CHUANGXINKEJI 2009.9

科技

CHUANGXINKEJI

量,已得到充分体现。

据温州市科技局介绍,2008年,业已成立的6个特色产业基地,在全市高新技术及产业发展中已发挥重要作用。其中乐清智能电器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内企业,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就有10项,列入省级新产品的有84项,申请专利的有487项,电器产品获得国家3C 认证的有1330多项。2008年又新获准设立了3个省

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这些特色产业基地的出现以及相应部门鼓励扶持政策的到位,形成了较强的产业集群效应,也反过来进一步推进了温州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提升。

3.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业服务中

心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业服务中心即科技企业孵化器,创立于2001年3月,是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直属的公益性科技事业服务机构,是一座具有一流创新创业环境的高新技术成果孵化示范基地。据统计,2007年园区累计吸引投资资本金超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8%。同时园区年产值实现翻番,已超过2亿元,极大提高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产出效率。截至2007年12月底,该中心又新增入驻企业20

家,其中留学生企业8家,使园区企业总数达到了60多家。入驻企业行业涵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软件、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多个领域,累计承担国家级项目5个,省级项目17个,区级项目56个。该中心已成为温州吸引国内外风险投资、集研发、创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一条龙示范基地。4.科技创新框架体系基本形成

温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必须把创新发

展作为第三次跨越的主导战略来实施,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随着温州创新强市战略的大力推进,温州科技创新框架体系已形成,温州已拥有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2个,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及中试基地5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49个,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

心6个;市级重点行业技术研究中心3个,市级行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9个,市级企业研发中心44个。

温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存在的问题透视

近几年,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虽然

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但是作为浙江省三大核心城市之一,其与杭州、宁波相比,仍存在许多问题和较大差距。这里主要从高新技术发展的三大生产要素——人才、技术、资本来进行说明。

1.高科技人才资源稀缺

人才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灵魂,人

才的数量、层次及其创新活动是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的命脉。目前温州高新技术产业人才资源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2007年,温州市人才资源数增长25.0%,每万人口人才资源数增长23.4%,分别位居浙江省第四、第三位;专利授权指数增长40%,低于浙江省平均3.7个百分点;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43.4%,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41.6%,增幅分别比全省平均低11.9和10.2个百分点,列全省第九位。

另外,温州本地人才流失严重,也对高

科技人才资源的聚集造成较大影响。据抽样调查显示,

温籍大学毕业生就业外流率2004年为26.5%,2005年为30.0%,2006年为33.1%,2007年为34.2%,2008年为36.5%,短短四年间,大学生就业外流率上

升了10个百分点。2008年温州流失大学毕业生人数达1.4万多人,在这些流失人员中,赴杭州、上海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比重分别为39.6%和24.2%,均比上年升高5.4个百分点;同时,温州市居民家庭富裕,大学生子女出国留学日益增多,并且这些留学生在深造后,少有回到温州创业发展的,在流失的大学生中,

当前正在国外创业的温籍大学生比重为14.3%。

2.高科技实力单薄

研发(R&D )经费强度反映了高技术产

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温州科技实力目前还比较弱,科技投入与浙江省平均水平相比有一定差距。据《2008年温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告》统计,2007年温州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39.1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81%,仅为浙江省平均水平的一半;R&D 经费投入18.26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85%,而浙江省R&D 经费投入286.32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2%,温州R&D 强度与浙江省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较大。

另外,温州市高技术产业科技活动所引进科研院所的数量也比较少。虽然到目前为止,温州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先后引进各大院校在温州建立了先

进制造技术、泵阀、轻工等专业研究院,但是科技人员的规模以及相关的科研投入都有待提高,相关的政策措施也有待完

善。

2007年温州市科技综合实力在浙江

11个城市中排到第4位,科技综合实力占各市之和的比例仅为10.36,与杭州、宁波两市还相距甚远。科技实力单薄是制约

温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阻碍温州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3.高科技经费投入不足

温州高技术产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较

低,且科技经费以自筹资金为主,政府投入和金融信贷所占比例很小。2007年,本级财政科技拨款增长13.4%,低于浙江省平均增幅18.6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9位。2007年温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筹集经费合计241237万元,其中企业资金为217619万元,占90.21%;金融信贷为14997万元,占6.22%,这两项合计占总经费的96.43%。这种融资结构与高技术产业化的要求严重不符。

温州高新技术产业经费投入不足还体现在:充裕的民间资本并没有用于支持温州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据2006年统计年鉴显示,温州居民储蓄年末余额占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比重达47.46%,高于宁波、杭州两市;相反,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却排名最后,杭州市为6014.21亿元,宁波市为2640.65亿元,而温州市只有1366.51亿元。

结论

本文从多个角度对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温州的高新技术产业处于严重滞后状态,科技实力在浙江省排名落后,与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形成了鲜明的落差。近几年,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但是作为浙江省三大核心城市之一,其与杭州、宁波相比差距较大,存在科技人才缺乏、科技投入不足、科技实力单薄等不少问题。新形势下,温州应该看到这一“短板”,采取措施扭转落后局面,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发挥其对温州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和支撑作用,只有这样温州才能实现“第三次跨越”。

(作者单位分别为:浙江温州轻工研究院、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