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竞赛辅导 专题四:呼吸作用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 专题四:呼吸作用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 专题四:呼吸作用

专题四:呼吸作用

[竞赛要求]

呼吸系统:1.系统的结构特点 2.呼吸机制 3.气体交换

呼吸作用:1.呼吸作用的类型 2.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 3.呼吸作用的途径

4.呼吸作用的过程

5.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6.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7.呼吸作用的原理的应用

[知识梳理]

一、呼吸系统

呼吸:机体与环境交换氧和二氧化碳的过

程称为呼吸。其全过程包括外呼吸(又称肺呼

吸)、气体运输和内呼吸(又称组织呼吸)三

个相互紧密联系的环节。

1、呼吸系统的基本结构

呼吸系统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

肺等器官组成。肺的实质是由反复分支的支气

管树(各级支气管)及大量肺泡构成。(图4-

1)肺泡是肺实现气体交换的结构和功能单

位,壁薄,仅由单层扁平上皮组成,外面密布

毛细血管网(对保证血液与外界气体交换有重

要作用)和弹性纤维(与呼吸后肺泡的弹性回

缩有关)。肺泡的数量极多,为气体交换提供

了广大的面积。 2、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1)呼吸运动

肺本身不能主动的长缩,呼吸时气体进出于肺,有赖于胸廓的周期性运动。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张,外界气体吸

入肺泡;胸廓缩小,肺泡气被

排出。所以胸廓的节律性扩大

与缩小,称为呼吸运动。呼吸

运动的实现,是由于呼吸肌活

动的结果。主要的呼吸肌是膈

肌和肋间肌。吸气时,肋间外

肌收缩,肋间内肌松弛,使肋

骨上举,增大了胸廓的前后

径,同时,当肋骨上举时,其

下缘又略向外侧偏转,故胸廓的左 右径亦增大。呼气时,肋间内肌收缩,肋骨下降,于是胸廓前后、左右径复位(图4-2)。

图4-1人的呼吸系统

图4-2 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

(2)肺通气的动力

呼吸肌的活动是推动气体进出肺的原动力,但此原动力还必须引起肺内、外压力的周期性变化,从而建立起肺泡与大气之间存在一定的压力差,方能推动气体进出肺。

3、气体交换与运输

(1)气体交换

呼吸气体的交换是指肺泡和血液之间,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气体交换是通过扩散的方式进行的,而决定气体扩散方向的为该气体的分压。呼吸气体的交换动力就是交换处细胞两边该气体的分压差。在肺泡内,氧分压高于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静脉血,所以氧从肺泡扩散入静脉血,二氧化碳从静脉血扩散入肺泡。交换的结果,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在组织中,氧的分压低于动脉血的分压,而二氧化碳的分压则高于动脉血,所以氧从血液中向组织扩散,二氧化碳从组织向血液扩散。交换的结果,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总之,肺循环毛细血管不断从肺泡获得氧排出二氧化碳;而体循环毛细血管不断从组织接受二氧化碳排出氧。

(2)气体运输

血液运输氧和二氧化碳是以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形式进行的,但主要是以化学结合形式进行的。

①氧的运输

在通常氧的分压下,每100毫升血浆中仅能溶解0.3毫升的氧,所以绝大部分的氧是与血红蛋白(Hb)形成可逆结合的形式进行运输的。一个血红蛋白分子是由一个珠蛋白分子结合四个血红素构成的。每个血红素含有一个Fe2+, Fe2+不仅能同氧结合,也能同一氧化碳结合。肺内,由于氧的分压高,促使氧进入红细胞同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而在组织中,氧的分压低,促使血红蛋白与氧解离,形成还原血红蛋白。

②二氧化碳的运输

组织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后,在其分压差的推动下,大部分进入红细胞,在其中以氨基甲酸血红蛋白或碳酸盐的形式运输。

二、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的类型

呼吸作用是指生活细胞内的有机物,在一系列酶的参与下,逐步氧化分解成简单物质,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应该注意的是,呼吸作用并不一定伴随着O2的吸收和CO2的释放。依据呼吸过程中是否有氧参与,可将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大类型。

(1)有氧呼吸是指生活细胞利用分子氧(O2),将某些有机物质彻底氧化分解释放CO2,同时将O2还原为H2O,并释放能量的过程。这些有机物称为呼吸底物,碳水化合物、有机酸、蛋白质、脂肪等均可以作为呼吸底物。其总反应式如下:

C6H12O6+6O2+6H2O 酶6CO2+12H2O+能(2)无氧呼吸是指生活细胞在无氧条件下,把某些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乳酸等),同时释放出部分能量的过程。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来的。植物中的无氧呼吸主要产生酒精,动物组织无氧呼吸主要产生乳酸。如苹果、香蕉贮藏久了产生的酒味,便是酒精发酵的结果;胡萝卜、甜菜块根在储藏时也会产生乳酸。一般将微生物

的无氧呼吸统称为发酵。需要指出的是,发酵工业上所说的发酵,并非完全是无氧的,如醋酸发酵就是需要氧的。反应式可写为:

酒精发酵(酵母菌):

NADH+H NAD+

1葡萄糖2丙酮酸2乙醛2乙醇+2ATP+2CO2+2H2O 乳酸发酵(乳酸菌):

1葡萄糖2丙酮酸2乳酸+

长时间的无氧呼吸对植物有较大影响: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少,要依靠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就要消耗大量的有机物,以至呼吸基质很快耗尽;无氧呼吸生成氧化不彻底的产物,如酒精、乳酸等。这些物质的积累,对植物会产生毒害作用;无氧呼吸产生的中间产物少,不能为合成多种细胞组成成分提供足够的原料。

2.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图4-3)

(1)为植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中间产物是合成重要有机物质的原料

(3)在植物抗病免疫方面有重要作用

3.呼吸作用的途径

呼吸作用的糖的分解代谢途径有三种,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戊糖磷酸途径。不管是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糖的分解都必须先经过糖酵解阶段,形成丙酮酸,然后才分道扬镳。还有一种葡萄糖在细胞质内进行的直接氧化降解的酶促反应过程称为戊糖磷酸途径。在正常情况下,植物细胞里葡萄糖降解主要是通过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戊糖磷酸途径所占的比重较小(一般只占百分之几到三十之间)。但这两种途径在葡萄糖降解中所占的比例,随植物的种类、器官、年龄和环境而异。

4.呼吸作用的过程

以葡萄糖的氧化为例,呼吸作用可分为三个部分: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

化。

(1)糖酵解

指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被酶降解成丙酮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也称为EMP 途径。包括一系列反应,都在细胞质中发生,而且不需要氧。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两步(图4-

4):

第一步是1分子葡萄糖经过两次磷酸化,而形成1分子的1,6-二磷酸果糖,这一过程要消耗2分子的ATP ;第二步是1分子的1,6-二磷酸果糖,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最终形成2分子的丙酮酸,并将2分子的氧化型辅酶Ⅰ(NAD+)还原成2分子的还原型辅酶Ⅱ(NADH ),这一过程生成2分子的ATP 。总反应式:

在缺氧情况下,NADH 就去还原乙醛成乙醇,或还原丙酮酸为乳酸。无氧呼吸释放二

氧化碳,说明呼吸底物在此过程中也被氧化,但是氧化作用所需要的氧是来自组织内的含氧物质,即水分子和被氧化的糖分子中得到的,因此无氧呼吸也称分子内呼吸。如果氧气充足,则丙酮酸就完全氧化形成水和二氧化碳。

(2)三羧酸循环

糖酵解的产物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进入线粒体,首先丙酮酸氧化脱羧,与辅酶A 结合成为活化的乙酰辅酶A (乙酰CoA ),再通过一个包括三羧酸和二羧酸循环而逐步氧化分解,最终形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发生在在线粒体基质中。

这一循环过程的最初中间产物是柠檬酸,而柠檬酸是一种三羧基酸,所以这个过程叫做三羧酸循环,也叫做Krebs 循环或柠檬酸循环(图4-5)。

葡萄糖+2ADP+2Pi+2NAD + 2丙酮酸

+

概括地说,这一过程一共发生了5次脱氢,其中4次脱出的氢都被NAD+携带着,形成NADH,另一次则被黄酶(FAD)携带着,形成还原型黄酶(FADH2),并形成2分子ATP。

各种细胞的呼吸作用都有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是最经济和最有效率的氧化系统。

其特点和意义如下:①该途径不需要通过糖酵解,对葡萄糖进行直接氧化,生成的NADPH也可能进入线粒体,通过氧化磷酸化作用生成ATP。②产生大量的NADPH,为细胞的各种合成反应提供主要的还原力。NADPH作为主要的供氢体,为脂肪酸、固醇、等的合成, 硝酸盐、亚硝酸盐的还原以及氨的同化等反应所必需。③为合成代谢提供原料。

(3)氧化磷酸化

在这一过程中,NADH中的H传递给了FAD,于是NADH被氧化成NAD+,而FAD

则被还原成FADH2。FADH2中的H2则分离成游离的氢离子(H+)和电子(e):

图4-6氧化磷酸化

FADH2→FAD+2H+ + 2e

电子e可以在多种细胞色素中按顺序传递,最终传递给氧,再加上由FADH2游离出来的H+,最终生成H2O。这一过程中,H+和e在各传递体中依次传递,共同构成了一条

链,因此叫做细胞呼吸电子传递链,或简称为呼吸链。在电子传递过程中,因为氧化NADH和FADH2而释放出的能量形成了ATP,并且这一氧化作用与磷酸化作用总是偶联

在一起的,所以这一过程叫做氧化磷酸化(图4-6)。

(4)呼吸作用产生的ATP统计

在氧化磷酸化过程中,1分子NADH彻底被氧化,需要发生3次磷酸化,生成3分子

的ATP;1分子的FADH2彻底被氧化,则生成2分子的ATP。

因为1 mol的物质含有6.02×1023个分子,所以,每氧化1 mol的葡萄糖,则生成6 mol的二氧化碳和6 mol的水,并生成38 mol的ATP。在标准状态(是指作用物的质量浓

度为1 mol/L、pH为7.0、温度为25 ℃的状态)下,1 mol ADP形成1 mol ATP,需要30.54

kJ的能量,那么,38个ATP就需要1 161 kJ的能量。每氧化1 mol葡萄糖释放出来的能量是2 870 kJ,其中只有1 161 kJ被保留在ATP中,它们可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这就是说,有氧呼吸的能量转换效率约为40%左右,其余的能量则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或作他用。

5.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1)ADP和NADP+在光合和呼吸中可共用。

(2)光合C3途径与呼吸PPP途径基本上正反反应,中间产物可交替使用。

(3)光合释放O2→呼吸;呼吸释放CO2→光合

6. 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1)呼吸作用的指标

①呼吸速率:又称呼吸强度,是最常用的生理指标。通常以单位时间内单位鲜重或干重植物组织或原生质释放的CO2

②呼吸商:(R.Q.)又称呼吸系数,同一植物组织在一定时间内所释放的CO2与所吸收的O2的量(体积或摩尔数)的比值。它表示呼吸底物的性质及氧气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

R.Q.=释放的CO2/吸收O2的量

呼吸底物是各种有机物,有机物来源于食物,最终来源于光合作用。氨基酸和脂肪酸的氧化,都首先转化为某种中间代谢物,再进入糖酵解或三羧酸循环。氨基酸氧化需先脱氨,再进入呼吸代谢途径。脂肪酸氧化需转化为乙酰CoA,再进入三羧酸循环。底物类型不同,完葡萄糖全氧化时的R.Q.=1;富含氢的脂肪、蛋白质<1;含氧较多的有机酸>1。呼吸商的大小与呼吸底物的性质关系密切,根据呼吸商的大小可大致推测呼吸底物的类型。生物材料的呼吸商也往往来自多种呼吸底物的平均值。氧气对呼吸商影响也很大,如无氧条件下发生的酒精发酵,只有CO2释放,无O2的吸收,则R.Q.远大于1。

(2)内部因素对呼吸速率的影响

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呼吸速率,一般是生长快的植物呼吸速率也快。

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或组织,呼吸速率也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说,生殖器官>营养器官;生长旺盛>生长缓慢;幼嫩器官>年老器官;种子内,胚>胚乳

(3)外界条件对呼吸速率的影响

①温度:最适温度: 25~35℃,而且呼吸最适温度>光合最适温度

最低温度:0℃左右(冬小麦: 0℃~ -7℃,松树针叶: -25℃)

最高温度:35~45℃

在0—35℃,温度系数(Q10)为2.0~2.5

②氧气:氧气浓度<20%时,呼吸开始下降;氧气浓度在10%~20%时,有氧呼吸为主;氧气浓度<10%;无氧呼吸出现并逐步增强,有氧呼吸迅速下降。把无氧呼吸停止进行的最低氧含量(10%左右)称为无氧呼吸的消失点。

氧浓度过高,对植物有毒害;氧浓度过低, 无氧呼吸增强,产生酒精中毒,消耗体内养料过多。

③CO2:CO2浓度增高, 呼吸受抑;CO2>5%时,明显抑制;土壤积累CO2可达4%~10%,

④水分:干燥种子,呼吸很微弱;吸水后迅速增加,所以种子含水量是制约种子呼吸强弱的重要因素。整体植物的呼吸速率,随着植物组织含水量的增加而升高。

⑤机械损伤:造成的称伤呼吸。

7.呼吸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呼吸作用与作物栽培

对于板结的土壤及时进行松土透气,可以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从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此外,松土透气还有利于土壤中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这能够促使这些微生物对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从而有利于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

水稻的根系适于在水中生长,这是因为水稻的茎和根能够把从外界吸收来的氧气通过气腔运送到根部各细胞,而且与旱生植物相比,水稻的根也比较适应无氧呼吸。但是,水稻根的细胞仍然需要进行有氧呼吸,所以稻田需要定期排水。如果稻田中的氧气不足,水稻根的细胞就会进行酒精发酵,时间长了,酒精就会对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使根系变黑、腐烂。

(2)呼吸作用与粮食贮藏

种子是有生命的有机体,不断进行着呼吸作用。呼吸速率快,会引起有机物的大量消耗;呼吸放出的水分,又会使粮堆湿度增大,粮食“出汗”,呼吸加强;呼吸放出的热量,又使粮温增高,反过来又促使呼吸增强,最后导致发热霉变,使粮食变质变量。因此,在贮藏过程中,必须降低呼吸速率,确保贮粮安全。经分析,种子本身呼吸增高不大,主要是种子上附着的微生物,它们在75%相对湿度中可迅速繁殖。所以,粮食安全贮藏,首先要晒干。

(3)呼吸作用与果蔬贮藏

果蔬贮藏不能干燥,因为干燥会造成皱缩,失去新鲜状态,但柑橘、白菜、菠菜等贮藏前可轻度干燥,以减少呼吸。果蔬贮藏也应采取降低氧浓度或降低温度的原理。

现在常用“自体保藏法”来贮藏果蔬,其原理是在密闭环境里,利用果蔬本身呼吸释放出的二氧化碳,达到高浓度后抑制呼吸作用,以延长贮藏时间。

(4)呼吸作用的其他应用

较深的伤口里缺少氧气,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合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并大量繁殖。所以,伤口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患者应及时请医生处理。

选用―创可贴‖等敷料包扎伤口,既为伤口敷上了药物,又为伤口创造了疏松透气的环境、避免厌氧病原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酵母菌在适宜的通气、温度和pH等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并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则进行酒精发酵。醋酸杆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在氧气充足和具有酒精底物的条件下,醋酸杆菌大量繁殖并将酒精氧化分解成醋酸。

谷氨酸棒状杆菌是一种厌氧细菌。在无氧条件下,谷氨酸棒状杆菌能将葡萄糖和含氮物质(如尿素、硫酸铵、氨水)合成为谷氨酸。谷氨酸经过人们的进一步加工,就成为谷氨酸钠──味精。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细胞充分获得氧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体育锻炼。人体细胞通过有氧呼吸可以获得较多的能量。相反,百米冲刺和马拉松长跑等无氧运动,是人体细胞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的高速运动。无氧运动中,肌细胞因氧不足,要靠乳酸发酵来获取能量。因为乳酸能够刺激肌细胞周围的神经末梢,所以人会有肌肉酸胀乏力的感觉。

[典型例题]

例1.在下列哪种条件下贮藏果实的效果好?( )

A.高二氧化碳浓度、低氧浓度和高乙烯浓度

B.低二氧化碳浓度、高氧浓度和无乙烯

C.低氧浓度、高二氧化碳浓度和无乙烯

D.无氧、无乙烯和高二氧化碳浓度

答案:C

解析:贮藏果实应降低呼吸强度,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为使两种呼吸强度都降低,应选较低氧气浓度,而不是无氧或高氧浓度,同时应选高CO2浓度,才能有效的阻止呼吸作用的进行。乙烯是催熟剂,所以应选无乙烯的条件。

例2.厌氧条件下,哪一种化合物会在哺乳动物的肌肉组织中积累( ) A.乳酸B.丙酮酸C.酒精D.CO2

答案:A

解析:哺乳动物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而不是酒精和CO2,丙酮酸是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也不会在肌肉组织中积累。

例3.水淹导致植物死亡的原因是( )

A.土壤水势过高B.植物的根缺氧

C.呼吸产生的CO2的毒害作用D.土壤中的物质溶于水中达到毒害作用的浓度答案:B

解析:水淹导致植物死亡的原因是根系缺乏氧气,主要进行无氧呼吸。第一,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少,要依靠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就要消耗大量的有机物,以至呼吸基质很快耗尽。第二,无氧呼吸生成氧化不彻底的产物,如酒精、乳酸等。这些物质的积累,对植物会产生毒害作用。第三,无氧呼吸产生的中间产物少,不能为合成多种细胞组成成分提供足够的原料。

例4.呼吸商是呼吸作用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呼吸作用所放出的CO2的摩尔数或体积与所吸收的O2的摩尔数或体积之比。蓖麻油的分子式是C57H101O9,如它是呼吸底物并完全被氧化,C57H101O9 +O2→CO2+H2O,呼吸商是()

A.0.57 B.1.65 C.0.73 D.0.89

答案:C

解析:将该反应式配平,即为4C57H101O9 +311O2=228CO2+202H2O,呼吸商为

228/311=0.733。

例5.下列图文相符的有(BD)

A B C D

答案:BD

解析:A,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维持体温所需的能量减少,有氧呼吸强度下降,耗氧量下降。B,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氧浓度较低时,进行无氧呼吸,随氧浓度的升高,无氧呼吸强度下降。当氧浓度到达一定值时,开始进行有氧呼吸,符合曲线。C,此图表示的是“光合午休现象”,而“光合午休现象”只发生于夏季晴朗的中午。D,番茄种子萌发时,由于呼吸产生能量,分解有机物,所以干重在减少。当长出叶片开始光合时,合成有机物,干重又开始增加。

例6.氨基酸作为呼吸底物时呼吸商是()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不一定

答案:D

解析:呼吸商是呼吸作用所放出的CO2的摩尔数或体积与所吸收的O2的摩尔数或体积之比。呼吸商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呼吸底物的碳、氢、氧的比,由于不同氨基酸的碳、氢、氧的比不同,所以呼吸商不定。

例7.宇宙空间站内绿色植物积累240mol氧气,这些氧气可供宇航员血液中多少血糖分解,大约使多少能量储存在ATP中?()

A.40mol,28 675kJ B.240mol,28 657kJ

C.40mol,46 440kJ D.240mol,46 440kJ

答案:C

解析:根据有氧呼吸反应式,葡萄糖与氧气的比是1:6,240mol氧气能分解40mol葡萄糖,每mol葡萄糖分解时会将1161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40mol葡萄糖分解时会将46440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

例8.下列关于呼吸作用产物的叙述中,只适用于有氧呼吸的是()A.产生ATP B.产生丙酮酸 C.产生H2O D.产生CO2

答案:C

解析: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都产生ATP、丙酮酸和CO2,而只有有氧呼吸产生H2O。例9.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糖酵解过程中的产物:()

A.磷酸烯醇式丙酮酸B.3--磷酸甘油酸

C.2--磷酸甘油醛D.果糖--6--磷酸

答案:C

解析:糖酵解过程大致可分成下列四个阶段:(1)葡萄糖或糖原转变为果糖-1,6-二磷酸(FDP),(2)果糖-1,6-二磷酸分解为甘油醛-3-磷酸和二羟丙酮磷酸,(3)甘油醛-3-磷酸转变为丙酮酸,(4)在无氧情况下,丙酮酸经乳酸脱氢酶催化,接受甘油醛-3-磷酸脱氢过程中生成的NADH+H+中的两个氢原子,被还原成为乳酸,乳酸是糖酵解的最终产物。

例10.抗氰呼吸受下列哪种抑制剂抑制()

A.抗霉素A B.安密妥、鱼藤酮C.CO D.KCN和CO

答案:B

解析:从上图可看出,要抑制抗氰呼吸,则这种呼吸抑制剂的作用位点应在UQ之前,因此应为安密妥、鱼藤酮。

例11.甲、乙两组数量相同的酵母菌培养在葡萄糖溶液中,甲组进行有氧呼吸,乙组进行发酵,若两组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则(ABC)

A.甲组放出的CO2与乙组放出的CO2的体积比为3︰1

B.甲组释放的能量与乙组释放的能量之比为15︰1

C.它们放出的CO2和吸入的O2的体积之比为4︰3

D.若两组产生的CO2量相等.那么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3︰1

答案:ABC

解析:有氧呼吸每消耗1mol葡萄糖,产生CO26mol,释放能量2870KJ。无氧呼吸每消耗1mol葡萄糖,产生CO22mol,释放能量196.65KJ。如果将两种呼吸产生的CO2累加与有氧呼吸吸入的O2体积作比则应为(6+2):6=4:3。若两组产生CO2量相等.那么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3︰1。

例12.下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外界氧浓度在10%以下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

(2)该器官CO2的释放与O2的吸收两条曲线在P点相交后则重合为一条曲线,此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

(3)当外界氧浓度为4%~5%时,该器官CO2释放量的相对值为0.6,而O2吸收量的相对值为0.4。此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倍;释放的能量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倍;形成ATP的数量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倍。

答案:(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2)有氧呼吸(3)1.5,0.1,0.07

解析:(1)分析图中曲线,O2吸收量可代表有氧呼吸的强度,CO2释放量可代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强度之和。外界氧浓度在10%以下时,两条曲线不重合,说明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2)两条曲线在P点相交后重合为一条曲线,释放的CO2和吸收的O2量相等,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3)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消耗的O2:释放的

CO2=1:6:6,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释放的CO2=1:2,当O2吸收量的相对值为0.4时,说明有氧呼吸释放的CO 2也是0.4,则无氧呼吸释放的CO 2是0.2。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0.2/2,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0.4/6,作比为1.5。再乘上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之比196.65/2870,约等于0.1。用1.5乘上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形成ATP之比2/38,约等于0.07。

[智能训练]

1.动物脂肪氧化供能的特点是:()A.氧化时释放能量多

B.动物体所消耗的能量的绝大部分是由脂肪提供

C.在短期饥饿情况下,脂肪是主要的能量来源。

D.脂肪不能在机体缺氧时供能

2.光呼吸底物氧化的地点在:()A.叶绿体B.过氧化物酶体C.线粒体D.细胞质

3.水果储藏保鲜时,降低呼吸的环境条件是:()A.低O2,高CO2,零上低温B.低CO2,高O2,零下低温

C.无O2,高CO2,零上低温D.低O2,无CO2,零上低温

4.下列过程中哪一个释放能量最多?()A.糖酵解B.三羧酸循环 C.生物氧化D.暗反应

5.葡萄糖酵解的产物是:()A.丙氨酸B.丙酮醛C.丙酮酸D.乳酸E.磷酸丙酮酸

6.动物体内糖类、蛋白质、脂肪在代谢过程中可以互相转化的枢纽是()A.三羧酸循环 B.丙酮酸氧化C.ATP的形成D.糖酵解

7.在呼吸作用过程中,若有CO2放出,则可推断此过程一定()A.是有氧呼吸 B.是无氧呼吸 C.不是酒精发酵 D.不是乳酸发酵

8.贮藏在地窖中的大量马铃薯处在相对缺氧状态下,可以通过无氧呼吸获得少量能量。这时葡萄糖被分解为()A.乳酸和二氧化碳B.乳酸

C.酒精和二氧化碳D.酒精

9.已知1mol葡萄糖完全燃烧释放出能量2 870kJ,1molATP转化为ADP释出能量31kJ,lmol葡萄糖生物氧化时,脱下的H在线粒体内氧化生成36molATP,若在线粒体外氧化则生成38moIATP。那么,细菌和动物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的能量利用率分别为A.34%和36%B.36%和34%C.39%和41%D.41%和39%

10.剧烈运动时,肌肉内产生乳酸,能在何处合成为糖元()A.肌肉中B.血液中C.肝脏中D.胰脏中

11.让一只鼠吸入含有放射性18O的O2,该鼠体内最先出现标记氧原子的是()A.丙酮酸B.二氧化碳C.乳酸D.水

12.l分子丙酮酸经TCA循环及呼吸链氧化时()A.生成3分子CO2B.生成5分子H2O

C.生成12个分子ATP D.有5次脱氢,均通过NAD+开始呼吸链13.葡萄糖转变为1-磷酸葡萄糖需要()A.ATP B.NAD C.l,6-磷酸果糖D.1,6-二磷酸葡萄糖14.一分子葡萄糖完全氧化可以生成多少分子ATP ()A.35 B.38 C.32 D.24

15.以有机物为基质的生物氧化反应中,主要以外源无机氧化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称为A.好氧呼吸B.无氧呼吸C.发酵D.分子内呼吸

16.水稻对于土壤通气不良具有较强的忍耐力,这个特性与以下哪些特点有关?()A.水稻无氧呼吸不会产生酒精,不易烂根

B.水稻幼苗在缺氧情况下,细胞色素氧化酶仍保持一定的活性

C.水稻根部具有较强的乙醇酸氧化能力,该途径放出的氧可供根系呼吸用

D.水稻根部具有较发达的细胞间隙和气道,并与茎叶的气道相通

17.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电子传递是在()A.细胞质内B.线粒体的内膜C.线粒体的膜间腔内D.基质内进行18.参与体内供能反应最多的高能磷酸化合物是:()A.磷酸肌酸B.三磷酸腺苷 C.PEP D.UTP E.GTP

19.氧化磷酸化过程中电子传递的主要作用是:()A.形成质子梯度B.将电子传给氧分子

C.转运磷酸根D.排出二氧化碳

20.以下各项中限制糖酵解速度的步骤是()A.丙酮酸转化为乳酸B.6一磷酸果糖的磷酸化

C.葡萄糖的磷酸化D.从6一磷酸葡萄糖到6一磷酸果糖的异构作用21.植物细胞的呼吸强度一般随植物种类和组织类型不同而不同,下列哪一项一般是不正确的(D)

A.相同环境下,落叶树叶片比常绿树呼吸强度高

B.阳生植物呼吸强度比阴生植物高

C.老器官的呼吸强度比幼嫩器官的低

D.花的呼吸强度一般低于叶、根

22.通常酚氧化酶与所氧化的底物分开,酚氧化酶氧化的底物贮存在()A.液泡B.叶绿体C.线粒体D.过氧化体

23.植物抗氰呼吸的P/O比值是()A.1 / 2 B.1 C.3 D.3

24.在呼吸作用的末端氧化酶中,与氧气亲和力最强的是()A.抗坏血酸化酶B.多酚氧化酶C.细胞色素氧化酶 D.交替氧化酶

25.水稻幼苗之所以能够适应淹水低氧条件,是因为低氧时下列末端氧化酶活性加强的缘故()A.抗霉素A B.安密妥C.酚氧化酶D.交替氧化酶

26.植物呼吸过程中的氧化酶对温度反应不同,柑橘果实成熟时,气温降低,则以下列哪种氧化酶为主()A.细胞色素氧化酶B.多酚氧化酶

C.黄酶D.交替氧化酶

27.呼吸跃变型果实在成熟过程中,抗氰呼吸加强,与下列哪种物质密切相关()A.酚类化合物B.糖类化合物 C.赤霉素D.乙烯

28.当植物组织从有氧条件下转放到无氧条件下,糖酵解速度加快,是由于()A.柠檬酸和ATP合成减少B.ADP和Pi减少

C.NADH+H+合成减少D.葡萄糖–6–磷酸减少

29.细胞中物质分解代谢时,三羧酸循环发生在()A.细胞质B.细胞核C.叶绿体D.线粒体

30.根瘤菌进行呼吸过程的主要场所是()A.细胞质基质B.核区C.线粒体D.细胞膜

31.取浸泡去皮的种子,放在红墨水中染色15min~20min,请指出下列哪项表明种子完全丧失生命力()A.胚根、子叶完全未着色B.胚根、子叶略带红色

C.胚全部染上红色D.胚根、子叶出现红点

32.同呼吸作用有关,但与ATP无关的过程是()A.主动运输B.协助扩散C.离子交换吸附D.渗透吸水

33.豌豆种子发芽早期,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多3倍~4倍,这是因为种子此时的

()A.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强B.光合作用比呼吸作用强

C.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强D.呼吸作用比光合作用强

34.在植物很细胞中,彻底分解1mol葡萄糖,需消耗的氧气量、释放的能量以及其中可能转移到ATP中的能量数分别是()A.2mol、1161kJ、2 870kJ B.2mol、686kJ、300kJ

C.6mol、2 870kJ、1161kJ D.6mol、686kJ、300kJ

35.将细菌培养物由供氧条件转变为厌氧条件,下列过程中加快的一种是()A.葡萄糖的利用B.二氧化碳的放出

C.ATP的形成D.丙酮酸的氧化

36.动物体内能量代谢过程中,能量转移是指()A.肝糖元与血糖的相互转变需ATP B.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ATP

C.合成有机物消耗ATP D.ATP释放能量用于各种生理活动

37.对于动物体内脂肪的叙述错误的是()A.脂肪是动物能源的补充料和储备品

B.动物体内脂肪氧化比同质的糖类氧化时产热量高1倍多

C.动物含不饱和脂肪酸比植物高

D.动物体内调配脂类的总枢纽是肝脏

38.在内呼吸过程中,吸入氧气与下列哪项无直接关系()A.呼吸运动B.气体扩散C.组织细胞缺氧D.血红蛋白质的机能39.当用14C标记的葡萄糖饲喂动物后,可在哪种物质中发现?()A.胆固醇B.脂肪C.尿素D.维生素

40.一分子葡萄糖在有氧呼吸分解过程中,经过三羧酸循环阶段,能直接产生几个分子的ATP?()A.1 B.2 C.4 D.0

41.1g分子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和在体外燃烧,其共同点是()A.C6H12O2+6O2→6CO2+6H2+686 000卡

B.60%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发

C.需H2O参与间接供氧

D.碳原子直接与O2结合生成CO2

42.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光合作用都有的现象是()A.最终合成有机物B.最终分解有机物

C.气体交换D.能量转换

43.下列哪一种活动释放能量最多()A.光解B.糖酵解

C.柠檬酸循环D.呼吸链中最后的氧化作用

44.当人在剧烈运动时,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来源于()A.无氧呼吸B.有氧呼吸C.磷酸肌酸D.以上三项都有45.人在剧烈运动时,处于暂时相对缺氧状态下的骨骼肌可以通过无氧呼吸获得少量的能量,此时葡萄糖变为()A.酒精B.乳酸C.酒精和二氧化碳 D.乳酸和二氧化碳46.人体进行下列哪项生理活动时,会产生ATP?()A.呼吸运动B.外呼吸C.肺的通气D.内呼吸

47.根瘤菌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A.细胞质基质B.细胞膜C.线粒体D.核区

48.下图表示某陆生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呼吸过

程中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mo1)之

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线段XY=YZ,下列哪

个结论是正确的?()

A.B点时无氧呼吸强度最低

B.在氧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

释放的二氧化碳之比为3:1

C.在氧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释放的能量相等

D.在氧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

消耗的葡萄糖之比约为1:3

49.实验室里三种植物细胞,分别取自于植物的三种营养器官。在适宜的光照、温度等条件下,测得甲细胞只释放CO2而不释放O2;乙细胞只释放O2不释放CO2;丙细胞既不释放O2也不释放CO2。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有()A.甲不可能取自于叶B.乙不可能取自于根

C.丙可能是死细胞D.甲可能取自于茎

50.酵母菌无氧呼吸时,产生A摩尔的CO2,人体在正常情况下消耗同样量的葡萄糖,可形成CO2的量是()A.1 / 12A摩尔B.2A摩尔C.3A摩尔D.6A摩尔

51.下列生物的呼吸作用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是()A.乳酸菌B.酵母菌C.结核杆菌D.硝化细菌

52.右图表示大气中氧的浓度对植物组织内CO2产生的影响。

(1)A点表示植物组织释放的CO2较多,这些CO2是

的产物。

(2)由A到B,CO2的释放量急剧减少,其原因是

(3)由B到C,CO2的释放量又不断增加,其主要原因

是。

(4)为了有利于贮藏蔬菜或水果,贮藏室内的氧气应调

节到图中的哪一点所对应的浓度?。

采取这一措施的理由是

答案:1.C 2.B 3.A 4.C 5.C 6.A 7.D 8.B 9.D 10.C 11.D 12.A 13.D 14.B 15.B 16.D 17.B 18.B 19.A

20.B 21.D 22.A 23.B 24.C 25. D 26.C 27.D 28.A 29.D 30.D 31.C 32.C 33.A 34.C 35.A 36.B 37.C 38.A 39.B 40.B 41.A 42.D 43.D 44.B 45.B 46.D 47.B 48.D 49.BCD 50.C 51.A

52.(1)无氧呼吸(2)氧气增加,无氧呼吸受到抑制(3)氧气充足时有氧呼吸加强,CO2释放量增多(4)B点,这时有氧呼吸已明显降低,同时又抑制了无氧呼吸,水果和蔬菜组织内糖类等有机物分解得最慢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书有哪些.doc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书有哪些 高中是学习生物的重要时期,此时接触生物辅导书的相关资料有助于我们在高中生物竞赛中脱颖而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竞赛辅导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竞赛考纲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生物联赛。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学生物学奥赛是分为以下五个赛程的:各省的初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冬令营、国际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即IBO)。就是通过这层层的严格选拔,在全国范围内发掘出高手中的高手作为国家对选手参加IBO,为国争光。而当下由于很多高校都把学科竞赛省赛成绩作为自主招生申请条件之一,所以作为第二阶段的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也就获得更多的关注了。 其次,要知道生物联赛的考核内容。我们都知道该考试以高中生物学为基础,并会扩展至高校普通生物学内容,具体考核点与分值分布是这样的: 1.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信息学 (25%) 2.植物和动物的解剖、生理、组织和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30%) 3.动物行为学、生态学 (20%) 4.遗传学与进化生物学、生物系统学 (25%) 最后回归主题吧,到底该准备些什么备考资料呢?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书

吴相钰著《陈阅增普通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看过之后对生物有个大致的概念) 尹长明著《生物奥林匹克竞赛教程》——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生物学家编著《精英教案》基础生物教程(上、中、下册)——军事谊文出版社 北京大学生物学家编著《精英教案》生物习题专集——军事谊文出版社高中生物竞赛辅导书资料 刘凌云著《细胞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凌云、郑光美著《普通动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玢、左明雪著《人体及动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陆时万著《植物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潘瑞炽《植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尚玉昌著《动物行为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尚玉昌著《普通生态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余瑞元著《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祖洞著《遗传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苏宏鑫著《高中生物奥赛讲义》——浙江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生物学家编著《精英教案》生物赛题分析——军事谊文出版社方淳、叶建伟著《冲刺——全国高中生物联赛》——浙江大学出版社高中生物竞赛辅导真题 北京大学生物学家编著《精英教案》生物试题解析——军事谊文出版社奥狐教育天科学堂研究院主编《2016版高中生物学联赛历年真题及解析

高中生物必修一呼吸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一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1. )(真核细胞需氧呼吸的基本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33-磷酸甘油酸为糖酵解,该阶段产生的个碳原子的化合物为.阶段BBC 为柠檬酸循环,该过程中一些特殊分子携带氢原子进入阶段.阶段CABNADPH 产生的物质④指的是.阶段和阶段D .合成物质③有关的酶只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1 () 】在需氧呼吸全过程的三个阶段中,相同的产物是【变式训练 A.ATP BCO CHO D[H] ...22 2 CO2,其中①②表示【变式训练丙酮酸】真核细胞有氧呼吸中含碳物质的变化是葡萄糖) (两个阶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H2O [H] B A[H] 都用于生成.①和②中产生.①和②产生的较多的是②DC .①和②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①和②是需氧呼吸中释放大量能量的阶段 3 )【变式训练】下列有关人体细胞需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糖酵解,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转化为热能B.通过电子传递链,携带氢的特殊分子与氧结合生成水ATP130C中的能量分子葡萄糖中的能量大约是.分子12D分子丙酮酸彻底氧化后释放的能量不同.分子葡萄糖和厌氧呼吸) (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厌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 .肌肉细胞进行厌氧呼吸是一种克服暂时缺氧的应急措施.产生的乳酸运至肝脏后被分解CCO DTPA时伴有氢的生成.剧烈运动时的产生与厌氧呼吸无关.产生2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比较) 1.(关于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7 / 1 A BATP 中.都能产生丙酮酸.都有能量释放,部分能量转移到C DCO2H2O 和.都能产生.都能发生有机物的分解1】如图表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率的关系(假设以葡萄糖作为呼吸【变式训 练)(作用的底物)。下列说法错误的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教案

第5节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过程;了解呼吸道和肺的组成和功能;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了解人体内气体交换的动力和过程。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成分比较,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②能通过对呼气和吸气模型的分析来认识复杂事物的结构和运动规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让学生认识到分析事物可以从现象到本质的规律,建立科学探究的精神品质。 ②通过对呼气和吸气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建立模型的四思想,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 要完成以上教学内容,实现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首先得有个好的导入,所以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在一开始就调动学生的课堂氛围。而教学重点为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所以在这一环节也设计了一个学生活动以加强重点知识的掌握。教学难点为气体交换的过程,为了突破这一难点,组织了一个学生分组活动,以加强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实现难点突破。 3重点难点 人教学重点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教学难点为气体交换的过程.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3.5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上课后所有学生先别坐下,大家进行一个小游戏,比一比谁能憋气更长的时间,憋不住气的可以坐下,剩最后3位同学分别几位冠、亚、季军,让他们来谈谈自己能憋这么久的方法,并提问你还能憋多长时间,能不能无限制的憋下去? 活动2【讲授】1.呼吸 呼吸: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整个过程。是由呼吸系统来完成的。 活动1:读P100图3-65完成以下内容:a.呼吸系统是有哪些结构组成? b.这些器官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游戏:1.让6位同学分别扮演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给他们编上号,让他们按顺序排好队,简要介绍自己的结构特点或功能。 2.让另外一队同学分别扮演清洁的空气、灰尘、细菌混在一起进去呼吸系统。 小结:刚刚这么多同学给大家形象的展示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各结构的功能。 活动3【讲授】2.呼吸运动 过渡:但有一个问题,刚刚扮演空气、灰尘、细菌等同学长脚了自己会跑,而我们真正的空气会跑吗?那人体又是怎样完成呼吸运动的呢? 呼吸运动 活动2:展示气球的吹起和放气。这活动说明要让气体动起来需要什么? 活动3:分组体验锥形罩内气球的变化。 问题:a.锥形罩内气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b.这结构和我们的呼吸系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各结构分别可以代表什么?

高中生物奥赛辅导资料

第一章生物学的学习策略和解题技巧 一、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是学习生物的重要目标之一,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又是学习、研究生物学的有力武器,有了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就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学到生物学知识。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树立生命物质性、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的整体性、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等观点。 1.生命物质性观点 生物是由物质组成,一切生命活动都有其物质基础。从万物之灵的人类到单细胞的细菌,以及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等,所有生物都是由碳、氢、氧、氮、硫、磷、钙、铁、铜等几十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并且这几十种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是可以找到的。生物体能够完成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而一切生命活动都是通过一定的生命物质来实现的,如果没有生命物质也就没有生命活动。 2.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功能的存在;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例如叶的表皮是无色透明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向外一面的细胞壁上有透明而不易透水的角质层。表皮的这种结构的存在,就既利于阳光透过,又能防止叶内水分过多地散失,还能保护叶内部不受外来的伤害;而阳光透入,防止水分散失,保护叶内组织,又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这就是表皮。 3.生物的整体性观点 系统论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这一思想也完全适合生物领域。不论是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器官水平,还是个体水平,甚至包括种群水平和群落水平,都体现出整体性的特点。例如,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质体、液泡等细胞器都有其特有的功能,但是只有在它们组成一个整体——细胞的时候才能完成新陈代谢的功能,如果离开了细胞的整体,单独的一个细胞器是无法完成它的功能的。 4.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点 生物的诸多生命活动之间,都有一定的关系,有的甚至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生命活动。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很明显,两者之间是相互对立的。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可以说,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就无法进行;另一方面,光合作用过程中,原料和产物的运输所需要的能量,也正是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如果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无法进行。因此说,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共同存在,才能使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5.生物进化的观点 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生物界也不例外,也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所谓产生就是生命的起源,所谓发展就是生物的进化。生命的起源经历了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再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进而组成多分子体系,最后演变为原始生命的变化过程;生物的进化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的规律。 6.生态学观点 生态学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产生了环境问题,人类与环境的矛盾,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永无止境。人类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逐步更新人口观念,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开发资源,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治理环境,走生存与发展的新路。 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的优劣是学习成败的关键,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生物学关系比较密切的学习方法有观察方法、做笔记的方法、思维方法和记忆方法等。 1.观察方法 学习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而感性认识主要靠观察来获得,所以观察方法就是首要的学习方法。观察方法主要包括顺序观察、对比观察、动态观察和边思考边观察。 (1)顺序观察 顺序观察包括两层意思。从观察方式上来说,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用显微镜观察也是先低倍,后高倍。例如,对植物根尖的观察,就是先用肉眼观察幼根,根据颜色和透明程度区分根尖的四部分,然后再用放大镜观察报尖的根毛,最后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片,认识根尖各区的细胞特点。从观察方位上来说,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例如对一朵花的观察,就要先从整体上观察花形、花色,然后从外到内依次观察花等、花冠、雄蕊、雌蕊。 (2)对比观察 对比观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如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时,就要先异中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

细胞呼吸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能说出细胞呼吸的概念 (2)学生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原理和过程 (3)学生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4)学生掌握呼吸作用的生理童义。 二、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生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讨论活动,学会与人交流,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2)学生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养成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生命科学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 二、教学难点 细胞呼吸的原理及本质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有氧呼吸 一、导入 之前我们学习过能量,那么主要能源物质是什么?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什么?ATP的合成需要哪些条件(酶、原料、能量)?其中能量的来源有哪些?(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硝化细菌的化学合成作用),细胞呼吸在哪里发生,又是怎

样进行的呢?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细胞呼吸。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的欲望。 二、教学过程 教师:我们通常所说的呼吸是什么,指的是人体从周围环境吸入空气,利用其中的氧气,同时呼出二氧化碳的,这是一个气体交换的过程。细胞呼吸指的是什么,它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呢?请学生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学生:细胞呼吸就是细胞内进行将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或者小分子有机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并介绍细胞呼吸其实就是糖的氧化。Ppt展示光能—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细胞呼吸--将能量释放供机体利用,根据有无氧气的参与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说明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通常我们所说的呼吸作用就是指有氧呼吸,这是高等动物和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主要形式。 教师:结合木头的燃烧的过程,它是一个较剧烈的化学变化,在高温下发生产生光和热,细胞呼吸是在常温下进行的,所产生的能量有相当一部分是储存在ATP 中,其余的则变成热能释放出去。比较细胞呼吸的过程,总结两者的共同点都是糖的的氧化过程, 教师:提问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 学生:线粒体 教师:PPT展示线粒体结构模型,带领学生一起回顾线粒体各部分结构,细胞呼吸主要是在线粒体中发生的,所以称其是动力车间。 教师:细胞呼吸是一系列有控制的氧化还原反应,,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让学生阅读书本P73-74,然后请同学回答哪三个阶段及相应的场所。 学生:阅读并回答三个阶段及场所。 教师:解释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过程,并书写每个过程的方程式,和同学一起来配平方程式,对[H]进行解释,它是一种脱氢酶的辅酶,其实就是脱氢酶脱下的氢然后给它拿着,待会给第三个环节利用,NADH是还原型的,NAD+ 第一阶段:葡萄糖的降解阶段。(糖酵解) a. 发生部位:细胞质基质。

(免费)高中生物竞赛辅导资料(包含全部内容)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资料:第一章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生活史以及生命活动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是生物科学的主要分支之一,也是生命科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本章包括细胞的化学成分,细胞器,细胞代谢,DNA、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物质通过膜的运输,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微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等部分。根据1BO考纲细目和近几年来试题的要求,以下从知识条目和能力要求两方面定出具体目标

第一节细胞的化学成分 尽管自然界细胞形态多样,功能各异,但其化学成分基本相似,主要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酶类等。 一、糖类 糖类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的总称,一般可用Cm(H20)n化学通式表示。由于一些糖分子中氢和氧原子数之比往往是2:1,与水结构相似,故又把糖类称为碳水化合物。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又是重要的中间代谢物,还有些糖是构成生物大分子,如核酸和糖蛋白的成分,因而具有重要意义。糖类化合物按其组成可分为单糖、寡糖、多糖。如果糖类化合物中尚含有非糖物质部分,则称为糖复合物,例如糖蛋白、蛋白多糖、糖脂和脂多糖等。 (一)单糖 单糖是最简单的糖,不能被水解为更小的单位。单糖通常含有3—7个碳原子,分别称为丙糖、丁糖、戊糖、己糖和庚糖。天然存在的单糖一般都是D-构型。单糖分子既可以开链形式存在,也可以环式结构形式存在。在环式结构中如果第一位碳原子上的羟基与第二位 碳原子的羟基在环的伺一面,称为α-型;如果羟基是在环的两面,称β-型。

重要的单糖有以下几种: 1.丙糖如甘油醛(醛糖)和二羟丙酮(酮糖)。它们的磷酸酯是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中重要的中间代谢物。 2.戊糖戊糖中最重要的有核糖(醛糖)、脱氧核糖(醛糖)和核酮糖(酮糖)。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酸的重要成分,核酮糖是重要的中间代谢物。 3.己糖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都是己糖。所有己糖的分子式为C6H1206,但结构式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葡萄糖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也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之一。 (二)寡糖 由少数几个(2—6个)单糖缩合而成的糖称为寡糖。最多的寡糖是双糖,如麦芽糖、蔗糖、纤维二糖、乳糖。 1.麦芽糖麦芽糖是由一个α—D-葡萄糖半缩醛羟基与另一分子α-D-葡萄糖C4上的醇羟基缩合脱去一分子水,通过α-1,4-糖苷键结合而成。麦芽糖是淀粉的基本单位,淀粉水解即产生麦芽糖,所以麦芽糖通常只存在于淀粉水解的组织,如麦芽中。 2.蔗糖一分子α-D—葡萄糖和一分子β-D-果糖缩合脱水即成蔗糖。甘蔗、甜菜、胡萝卜以及香蕉、菠萝等水果中都富含蔗糖。 3.乳糖乳糖由一分子β-D-半乳糖和一分子α-D-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结合而成。乳糖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乳汁中。 4.纤维二糖纤维二糖是纤维素的基本结构单位,由2分子的p-D-葡萄糖通过β-1, 4-糖苷键结合而成。

高中生物 竞赛辅导资料 专题五 光合作用 新人教版

专题五:光合作用 [竞赛要求] 1.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重大意义 2.光合作用的场所和光合色素 3.光合作用的全过程(光系统I和光系统II) 4.C3和C4植物的比较(光呼吸) 5.外界条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饱和点、补偿点) 6.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知识梳理] 一、光合作用概述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1.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可以概括为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蓄积太阳能量和环境保护为三方面。 2.叶绿体和光合色素 应注意吸收光谱只说明光合色素吸收的光段,不能进一步说明这些被吸收的光段在光合作用中的效率,要了解各被吸收光段的效率还需研究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即不同波长光作用下的光合效率称为作用光谱。 荧光现象: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而在反射光下呈红色的现象。 磷光现象:叶绿素在去掉光源后,还能继续辐射出极微弱的红光(用精密仪器测知)的现象。 3.光合作用的发现

● 17世纪,van Helmont ,将2.3kg 的小柳树种在90.8kg 干土中,雨水浇5年后,小柳树重76.7kg ,而土仅减少57g 。因此,他认为植物是从水中取得所需的物质。 ● 1771年,Joseph Priestley ,密闭容器中蜡烛燃烧污染了空气,使放于其中的小鼠窒 息;若在密闭容器中放入一支薄荷,小鼠生命就可得到挽救。他的结论是,植物能净 化空气。 ● 1779年,Jan Ingenhousz ,确定植物净化空气是依赖于光的。 ● 1782年,J.Senebier ,证明植物在照光时吸收CO 2并释放O 2。 ● 1804年,N.T.De Saussure 发现,植物光合作用后增加的重量大于吸收CO 2和释放O 2所 引起的重量变化,他认为是由于水参与了光合作用。 ● 1864年,J.Sachs 观察到照光的叶绿体中有淀粉的积累,显然这是由光合作用产生的 葡萄糖合成的。 ● 20世纪30年代,von Niel 提出光合作用的通式: ● 1937年,R. Hill 用离体叶绿体 培养证明,光合作用放出的O 2, 来自H 2O 。将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光诱导的电子传递以及水的光解和O 2的释放(又称希尔反应);这一阶段之后才是CO 2的还原和有机物的合成。 ● 1940年代,Ruben 等用18O 同位素示踪,更进一步证明光合作用放出的O 2,来自H 2O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反应和暗反应 根据需光与否,可笼统的将光合作用分为两个反应――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O 2的释放和ATP 及NADPH (还原辅酶II )的生成。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中,需要光。暗反应利用光反应形成的ATP 和NADPH ,将CO 2还原为糖。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不需光。从能量转变角度来看,光合作用可分为下列3大步骤: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过程(通过原初反应完成);电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过程(通过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完成);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过程(通过碳同化完成)。前两个步骤属于光反应,第三个步骤属于暗反应。 (1)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 ①原初反应:为光合作用最初的反应,它包括光合色素对光能的吸收、传递以及将光 能转换为电能的具体过程(图5-1)。 H 2O+A AH 2+1/2O 2 6CO 2+2H 2O (C 6H 12O 6)+ 6H 2O +6O 2 6CO 2+6H 2O C 6H 12O 6+6O 2 光 绿色细胞 CO 2+2H 2A (CH 2O)+2A+H 2O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重点知识整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重点知识整理(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一、呼吸作用过程 总反应式及物质转移: 2 三、细胞呼吸的能量变化 ★当CO 2释放总量最少时,生物呼吸作用最弱,最宜存放。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C 6H 12能量 O 2浓度 O 2浓度 CO 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热能(内能) 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

光与光合作用 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色素分布 二、光合作用过程 总反应式: 物质转移(以生成葡萄糖为例): 四、专有名词辨析 1、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强度):真正的光合作用强度。 2、净光合作用速率(强度):表现光合作用速率,可直接测得。衡量量:O 2释放量、CO 2吸收量、有机物积累量。 3、呼吸作用速率:衡量量:O 2消耗量、CO 2产生量、有机物消耗量。 胡萝卜素:橙黄色 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a :蓝绿色 b :黄绿色 叶绿体中的色素 叶绿素 (含量约占3/4) 类胡萝卜素 (含量约占1/4) 叶绿素a (蓝绿色) 叶绿素b (黄绿色) 胡萝卜素(橙黄色) 叶黄素(黄色) 含量 排 名: 1 2 3 主要吸收: 蓝紫光和红光 主要吸收: 蓝紫光 CO 2+H 2O (CH 2O)+O 2 光能 叶绿体

五、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1、光照强度、光质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2、CO 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3、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关系 (1)黑暗 (2)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 CO 2 吸收 (O 2CO 2 释放 (O 2 光照强度 CO 2放出CO 2 2 (3)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 (4)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 CO 2 2

高考生物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 1、呼吸作用的本质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不一定需要氧气,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有氧呼吸的反应式: ,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进行,原料是糖类等,产物是丙酮酸、氢 、 AT P,第二阶段在线粒体进行,原料是丙酮酸和水,产物是C02、ATP 、氢,第三阶段在线粒体进行,原料是氢和 氧 ,产物是水、 ATP ,第一、二阶段的共同产物是氢 、 ATP ,三个阶段的共同产物是A TP。1mo l葡萄糖有氧呼吸产生能量2870 KJ,可用于生命活动的有1161KJ(38mol ATP),以热能散失1709KJ ,无氧呼吸产生的可利用能量是61.08KJ (2molAT P),1molATP 水解后放出能量30.54 K J 。 场所 发生反应 产物 第一阶段 细胞质 基质 丙酮酸、[H]、释放少 量能量,形成少量AT P 第二阶段 线粒体 基质 CO 2、[H ]、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 P 第三阶段 线粒体 内膜 生成H 2O 、释放大量能量,形成大量ATP 3、无氧呼吸反应式 C 6H 12O 62C 2H 5OH (酒精)+2CO2+能量 C 6H 12O 6 2C 3H 3O 3+能量 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分2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相同,是由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第二阶段的反应是由丙酮酸分解成CO2和酒精或转化成C 3H 3O 3(乳酸)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乳酸菌、动物、马铃薯的块茎、玉米的胚、甜菜的块根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植物、酵母菌 4、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呼吸作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胞呼吸越弱;温度越高,细胞呼吸越强。 6H 2O 酶 2丙酮酸 少量能量 [H] + + + 6CO 2 H 2O 酶 大量能量 [H] + + O 2 葡萄糖 酶 2丙酮酸 少量能量[H] + +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知识点梳理名词: 1、光合作用:发生范围(绿色植物)、场所(叶绿体)、能量来源(光能)、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和氧气)。 语句: 1、光合作用的发现:①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②1864年,德国科学家把绿叶放在暗处理的绿色叶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③1880年,德国科学家思吉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④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第一组相植物提供H218O和CO2,释放的是18O2;第二组提供H2O和C18O,释放的是O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来水。 2、叶绿体的色素:①分布: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②色素的种类:高等植物叶绿体含有以下四种色素。A、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黄绿色);B、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包括胡萝卜素(橙黄色)和叶黄素(黄色)

3、叶绿体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光反应阶段的酶)和叶绿体的基质中(暗反应阶段的酶)。 4、光合作用的过程:①光反应阶段a、水的光解:2H2O→4[H]+O2(为暗反应提供氢)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②暗反应阶段:a、CO2的固定:CO2+C5→2C3b、C3化合物的还原:2C3+[H]+ATP→(C H2O)+C5 5、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①场所:光反应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②条件:光反应需要光、叶绿素等色素、酶,暗反应需要许多有关的酶。③物质变化: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暗反应发生CO2的固定和C3化合物的还原。④能量变化:光反应中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⑤联系:光反应产物[H]是暗反应中CO2的还原剂,ATP为暗反应的进行提供了能量,暗反应产生的ADP和Pi为光反应形成ATP提供了原料。 6、光合作用的意义:①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②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③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总之,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7、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包括光照的强度、光照的时间长短)、二氧化碳浓度、温度(主要影响酶的作用)和水等。这些因素中任何一种的改变都将影响光合作用过程。如:在大棚蔬菜等植物栽种过程中,可采用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减少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方法,来提高作物的产量。再如,二氧

人教版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

细胞呼吸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理解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理解细胞呼吸的重要意义,知道生物从无氧呼吸到有氧呼吸的进化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概念,让学生综合、归纳两个总反应式,分析比较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细胞呼吸过程的学习,了解物质变化过程中伴随有能量变化,细胞呼吸与外界环境相联系,很多生物具有相同的细胞呼吸过程,从而树立事物普遍联系、个性与共性辩证统一和进化发展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知识。 (2)呼吸作用的意义。 2.教学难点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知识。 三、教学时数 本节内容需要约2课时完成。第一节为探究活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第二节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及细胞呼吸原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实例。本节讲述第二课时。 四、教学用具 要求学生合上课本,通过师生互动对话和学生合作讨论、共同探究有关细胞呼吸的知识为主,以有关PPT课件为辅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参与完成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的比较表格,进行教学反馈与调整。 五、教学方法 结合PPT课件讲述法与谈话法相结合。 六、学法指导

根据物质不灭定律和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来理解细胞呼吸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释放与转移。注意细胞呼吸过程的两个或三个阶段的反应物、生成物、释放能量的多少及条件,注意整个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释放与转移,以及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过程中在这些方面的异同之处。 七、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生活中的食物图片,提出问题:回顾旧知识 1: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主要能源物质是什么? 2:生物体生命活动中最常利用的能源物质是什么? 3:生物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什么? 大家知道,有机物在体外燃烧可以释放出其中的能量。那么,有机物中的能量在体内怎样才能释放出来呢? (回答:有机物必需分解才能释放其中的能量。) 如同我们生活的环境一样,细胞要生活在常温常压下,这就意味着在细胞内葡萄糖不可能通过燃烧释放出能量。在细胞中应该有一个类似葡萄糖燃烧的过程,可以将葡萄糖分子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但又不伤及细胞。又由于生命活动是持续不断的,需要葡萄糖将储存的能量逐步地、缓慢地释放,随时被细胞利用。这就是细胞的呼吸作用。也叫做细胞呼吸。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 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二)细胞呼吸的类型 1:有氧呼吸 (1)主要场所:线粒体 (2)过程 请观察,第一阶段的变化 提问:这个阶段的物质变化是什么?(回答:一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在分解过程中产生少量的还原型[H]和少量ATP。)提问:这个阶段的能量变化是什么?(回答:释放出少量的能量。)提问:这个阶段在哪儿进行?(回答:细胞质基质。)

(完整)高中生物呼吸作用训练题(带答案)

呼吸作用训练题 1.下列不含有氮、磷元素的物质是 A.DNA B.核酶 C.ATP D.纤维素 2.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是细胞吸能反放能反应的纽带B.ATP由3个磷酸基团和1个腺嘌呤构成C.ATP中连接两个磷酸基团之间的磷酸键比较不稳定 D.ATP水解反应所释放的能量用于另一吸能反应 3.“有氧运动”近年来成为一个很流行的词汇,得到很多学者和专家的推崇,它是指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下图所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为有氧呼吸,BC段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D段为无氧呼吸 B.C点以后,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将大于O2消耗量 C.无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 D.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点,会因为乳酸大量积累而使肌肉酸胀乏力 4.下图表示生物体内有关物质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与其不相符的是 A.该图表示在油菜种子的成熟过程中,糖类(甲)和脂肪(乙)的含量变化,若在萌发过程中甲、乙表示的物质则刚好相反 B.该图表示某运动员长跑时体内CO2(甲)与O2(乙)的含量变化 C.曲线甲、乙分别表示因CO2浓度骤然降低,某绿色植物体内C5和C3的含量变化D.该图表示光照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ATP(甲)与ADP(乙)的含量变化 5.关于有氧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三个阶段都产生能量 B.三个阶段都能合成ATP C.三个阶段都需要酶催化 D.三个阶段都产生[H] 6.下列有关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酵母菌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的原因之一是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 B.依据石灰水混浊程度和速度可以判断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C.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用来检验CO2 D.检验是否有酒精产生的方法是直接向培养液中加入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 7.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D.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合成ATP 8.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下列据图中信息推断正确的是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一、课标要求 1、掌握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过程、生理作用和意义 2、识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 3、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4、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5、呼吸作用与温度、水分的关系 6、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二、知识疏理 (一)教材解读 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是个重点,经常考) ①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让叶片内的有机物运走消耗干净; ②用黑纸片将叶的一部分遮住后再移到阳光下的目的:进行对照; ③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的原因:让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最后叶片变成黄白色; ④叶片的见光部分遇碘变蓝。说明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结论: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2.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光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 3.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场所 ①原料:二氧化碳+水②条件:光能 ③产物:有机物+氧④场所:叶绿体中 4.光合作用的意义 ①制造的有机物为自身提供营养物质,也是动物和人的食物来源。 ②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是地球上一切生命所必需的最终能量来源。 ③产生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维持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碳——氧平衡)。 5.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在农业生产上,要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种植农作物时,

应该合理密植。 6.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①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②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7、呼吸作用的概念、反应式及场所 呼吸作用——植物体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场所: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 8、呼吸作用意义 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供给植物各种生命活动需要,一部分转变成热量散发出去。 9、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的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10、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是光合作用合成的。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是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 11、教材中有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实验(教师重点讲解)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试题强化材料(2)

浙江省高中生物竞赛辅导试题强化材料 高三生物强化训练(2) 一、选择题 1、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0C降至50C,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A、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B、增加、增加、减少、降低 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D、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2、下列有关生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具有快速和精细的特点 B、动物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而中枢神经系统不受内分泌腺的影响 C、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只有激素调节,动物和植物激素都由特定的器官分泌 D、高等动物的体液调节具有相对快速和广泛的特点 3、图1是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菌,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有 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B、如果该图中的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a分泌d、b分泌e具有抑制作用 C、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则d过程只发生在细胞核中 D、如果该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则a为效应T细胞、b为靶细胞、c为抗体 4、下列对有关图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阶段的淋巴细胞内,能进行的生理过程中都有图2a中的①②③ B、图2b能真实反映染色体复制过程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化 C、图3d中光照强度为C时,两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速率为A=B,两植物有机物合成速率为A

高中生物奥赛辅导材料(知识点)归纳

生物奥赛辅导材料 第一部分简要归纳 一、植物学部分 1、高等植物具有世代交替,孢子体减数分裂产生孢子,孢子形成配子体,配子体产生配子(精子和卵)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合子(受精卵)发育成孢子体。 2、吃的海带是孢子体,苔藓植物的配子体独立生活(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上),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都是孢子体发达。 3、裸子植物的胚乳是雌配子体(n),被子植物胚乳是多倍体(多为3n) 4、导管只在被子植物体内出现,在蕨类和裸子植物体是管胞。 5、筛管只在被子植物内有,在蕨类和裸子植物中是筛胞。 6、在种子植物体内的(导管、管胞)和(纤维、石细胞)是成熟后死去,但具有功能的组织。 7、在种子植物体内的(筛管、筛胞)是成熟后细胞核消失,但仍是生活的细胞。 8、药用冬虫夏草是(子囊菌孢子侵入昆虫幼虫体内,形成菌核)而形成的。 9、在蕨类植物生活史中出现异孢现象的是(卷柏)植物。这一现象的出现,在系统发育上对(种子)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10、水绵的生活史中只有核相交替,没有世代交替。 11、根的初生木质部为外始式发育,初生韧皮部也是,茎的初生韧皮部也是外始式,但茎的初生木质部是内始式 12、花程式 13、买麻藤科植物是没有颈卵器的颈卵器植物,茎内次生木质部有导管,是裸子植物中最进化的性状 14、部分科的典型特征(以前发过的资料) 15、营养器官的变态类型及代表植物 二、植物生理学部分 1、暗反应也是需要光的,因为有些酶没有光不能产生,如: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在没有光的情况下是不能产生的。 2、光合作用产生ATP有环式和非环式,非环式通过光系统Ⅱ到光系统Ⅰ,势能下降的过程产生ATP。环式在光系统Ⅰ用还原辅酶剩余的能量来形成ATP。

高中生物考点练习:细胞呼吸(解析版)

高中生物考点练习:细胞呼吸 一、单选题 1.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连通CO2和O2传感器的100 mL锥形瓶中,加入40 mL活化酵母菌和60 mL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培养液中的O2和CO2相对含量变化见下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t1→t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 B.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快 C.若降低10 ℃培养,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缩短 D.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 【答案】C 【解析】t1→t2,培养液中O2相对含量下降,但与O→t1段相比,下降幅度变小,故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A正确;t3时,培养液中O2相对含量比较低,酵母菌主要进行无氧呼吸,t1时,培养液中O2相对含量较高,酵母菌主要进行有氧呼吸。t3时无氧呼吸产生CO2的速率与t1时产生CO2的速率近似相等,相同量的葡萄糖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比有氧呼吸少,可见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快,B正确;由题意可知,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获得的,若降低10 ℃培养,则呼吸速率下降,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延长,C错误;因酵母菌在后期进行了长时间的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故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会变成灰绿色,D正确。 2.下图是测定发芽种子的呼吸类型所用装置(假设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并且不考虑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甲装置液滴左移,乙装置液滴不动,说明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 B.如果甲装置液滴不动,乙装置液滴右移,说明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

C.如果甲装置液滴右移,乙装置液滴左移,说明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D.如果甲装置液滴左移,乙装置液滴右移,说明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C 【解析】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液滴移动代表氧气消耗量,乙中是蒸馏水在无氧呼吸时消耗氧气和产生二氧化碳量相同,液滴不会变化,如果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液滴向右移动。甲装置液滴左移,乙装置液滴不动,说明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故A正确。甲装置不动说明有无氧呼吸,乙装置右移说明只进行无氧呼吸,故B正确。在以葡萄糖为底物时如果没有外界因素干扰甲不会右移乙不会向左移动,故C错误。甲左移说明有有氧呼吸,乙向右说明有无氧呼吸,因此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故D正确。 3.下图装置用以测量小白鼠的呼吸过程中气体消耗的情况。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经数小时后U形管a、b 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A.a处上升,b处下降 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下降,b处上升 D.a、b两处都不变 【答案】C 【解析】因为小白鼠呼吸利用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装置内的压强减小,故b处上升,a处下降。 4.下面三个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方式及其产物(呼吸底物都为糖类),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甲装置可用于探究细胞呼吸是否产生热量

3.5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同步练习及答案

3.5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大自然中,消耗氧气的途径主要有() A. 各种燃料的燃烧 B.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C. 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 D. 以上都是 2.将一生长旺盛的盆栽植物(如图,花盆中泥土湿润),从阴凉处转移到阳光下.一段时间内, 植物的下列有关生理作用: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蒸腾作用,④根的吸水作用.其中会 明显增强的生理作用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3.植物能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 A. 根 B. 茎 C. 任何部位 D. 有生命活动的部位 4.如图是植物的叶释放氧气的量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下列对该图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 AB段植物的叶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B. B点时植物的叶不进行光合作用 C. CD段植物的叶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D. B点过后,植物的叶的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 5.某株植物在20℃和一定光照条件下,测定其封闭环境中的CO2含量未变,这表明此时植物() A. 不进行光合作用 B.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 C. 不进行呼吸作用 D. 光照过强,大部分气孔关闭 6.下列关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点,下列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都释放能量 B. 都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C. 都是有机物氧化分解 D. 都是酶在其中起催化作用 7.下列人们采取的措施与其目的不一致的是 A. 水淹后的农田要及时排涝——促进根部的呼吸作用 B. 种植反季节蔬菜时使用塑料大棚——保证作物生长需要的温度 C. 利用冰箱冷藏新鲜蔬菜、水果——降低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 D. 园艺工人在移栽树苗时去掉部分枝叶——降低移栽树苗总重量,方便运输 8.家庭中一般是利用冰箱来储存水果和蔬菜的,利用你学过的科学知识,分析冰箱能延长果蔬储存时间的主要原因 是() A. 减少果蔬水分含量,加快呼吸作用 B. 降低了环境的温度,减缓呼吸作用 C. 降低了环境的温度,加快呼吸作用 D. 减少环境中氧气的含量,减缓呼吸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