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问题

独生子女问题
独生子女问题

摘要:在我国,独生子女是一个特殊的人口群体,这个特殊群体是我国今后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将承担起迎接未来挑战的重任。随着我国独生子女人口的逐渐增多,独生子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现。加强独生子女教育工作迫在眉睫,加强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研究意义深远。

关键字:独生子女特殊群体教育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中国自1979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至今,“独生子女将近1亿”。如今处于现代社会的独生子女的生活环境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生活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物质丰富,大众流行文化、信息技术和和电子媒体发达的时代。社会变迁和转型期的矛盾困惑,无不反映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之中,并对成长中的一代独生子女们产生了复杂的影响,给新时期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带来全新的挑战。

一、要正确认识独生子女

(一)独生子女是特殊背景下出生的孩子具有成长潜力和优势

1978年,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随之,全党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春风吹遍大江南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提速,必然要求人口生产减速,控制人口增长问题于是摆到人们的面前。 1980年9月,国务院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今后二三十年内必须在人口问题上采取一个坚决的措施,除了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地区外,要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把人口增长率尽快控制下来,争取全国总人口在本世纪末不超过12亿。同年9月25日,党中央发布《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要求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带头响应号召,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在我国现行人口政策、生育政策里,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规定,已经坚持多年不变。经过近30年人口计生工作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影响,

特别是生育成本越来越有增无减、生育价值取向越来越向着少生优生、优育优教方面融合的影响,许多父母转变生育观念,主动响应国家号召,终身只生一个孩子。在这种情况下,独生子女作为控制人口快速增长的制衡产物和新生育观引导待和社会的关注。由于只生一个,家庭无论是在吃、穿、用方面,还是在“学、教、做”方面,都是很有条件的。因此,独生子女的教育和培养要比非独生子女的教育、培养更有优势。

而独生子女在成长方面,也具有自己营养好、身体好、读书条件好等优势,其潜力往往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好奇感强,二是兴趣广泛,三是可塑性大。这些潜力和优势的存在,一般来说是非独生子女所不能比的。因此,需要因势利导,充分挖掘潜力,强化优势,促进独生子女健康成长。

(二)独生子女作为一个人口群体有其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从人口学角度看,独生子女是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一个明显结果,也是我国人口再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结局。

这种人口现象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出生人口性别无法选择,或独生儿,或独生女,父母是不能选择的,对于“儿女双全”、“重男轻女”等陈旧生儿育女观是一个无情的挑战和改变;二是独生子女人口发展比例有增无减,成为社会主流趋势不可阻挡;三是赡养老人人口增加,抚养新生代人口减少,家庭人口呈现出倒金字塔形,独生子女的负担将会越来越重。

独生子女人口群体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不受人口政策、生育政策的过多干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越快,生活水平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父母选择独生子女的就越多,就越追求少生快富和养得了、养得好、能成才、未来对社会有用的生育价值。而这种生育价值的定位必将促使许多夫妇理解和接受只生一个好的号召,并将其变成自己的一个生育选择,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行动。

“提倡”变成“行动”,越来越有利于实现少生优生、优育优教的目标,对于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

(三)独生子女在成长中有喜有忧

独生子女在成长中的表现,可谓喜忧参半。

喜的是,独生子女人口群体的形成,为平抑人口低生育、高增长量的势头,减少家庭和经济社会众多负担的压力,起到了十分明显的作用;独生子女本身所

具有的好学、上进和家庭特有的养育优势,为推进家庭文明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忧的是,独生子女在成长中存在家庭教育、培养不到位、社会关注不到位、孩子自身发展不到位的问题,尤其是独生子女社会性培养差距比较大,来自家庭的溺爱,使得独生子女不能获得全面、健康而又快乐成长的条件与机会,结果造成“问题孩子”的出现。[3]

可怕的是,独生子女长大成人之后,他们仍然要承担繁衍后代的责任,如果本身素质低下,岂能完成教育、培养好新一代独生子女的工作?上梁不正下梁歪,人们担心进入独生子女成长的怪圈,形成恶性循环。

二、要注意发现独生子女的成长特点和规律

(一)目前出现的问题在家庭、在社会而不在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在婴幼儿期,与非独生子女没有什么不一样之处,其天性和童心完全处于一个水平线上。而且由于是独生,家庭在养育方面无论是投入,还是精力,都是处于一种非常优越的地步,是那些非独生子女家庭难以相比的。只要家庭教育、培养得当,独生子女成长的结果,肯定是好的和比较好的,容易成才是他们得天独厚的家庭优势所在。

问题是在他们咿呀学语之时发生了改变,在家庭大人的百般呵护下,他们处于娇生惯养之中。于是,脾气越来越大,性格越来越差,能力越来越低,最后成为“问题孩子”。长大后,难教育,难成才,成为不工作、不劳动的“啃老族”,依赖父母生活的“寄身族”,游手好闲的“阿混族”,入不敷出的“欠债族”。这是家庭为此付出的沉重代价。

从社会上看,由于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健全,使独生子女成长的环境多有不利,一些涉及就学、就业、就医的优先优待政策缺乏兑现,甚至成为纸上谈兵,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社会上的地位、待遇没有什么区别,其成长条件不利,也是造成“问题孩子”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独生子女属于独苗生长,“霜打单根草”往往令独生子女家庭经受更高风险的考验,而独生子女也是处于这个更高风险之中的人群,一旦夭折,都是无

法补偿的重大损失。因此,在社会保障方面如果不能到位,这些孩子的切身利益问题也就没有保障,将会加剧他们所面临种种风险的考验。

因此,问题在孩子,但家庭乃至社会要做检讨。因此,全社会,特别是家庭必须从独生子女存在的问题找到自己教育、培养和保障等方面的不足,然后积极改善他们的生存、发展环境,规避一些风险的出现,让独生子女平安发育、健康成长。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和需要认真回答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未来独生子女将会成为社会主流其作用不可忽视

随着人口计生工作的深入开展,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加快,城市父母选择独生子女的比例将会继续提高,农村父母选择独生子女的,也会越来越多。因此,独生子女势必会成为社会的主流人口群体。

现在,独生子女参军、打工、经商、从艺、从政、从教、留学、输出劳务和务农的,不在少数;进入高层管理的,也大有人在。在0—3岁生长、发育关键期接受过早期教育的独生子女,正在以聪慧、健康和比较完善的性格、比较强的生存、发展能力等优势,在社会生活中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的,也有可观的数量。这是重要的社会人力资源,也是不可忽视的生产力中最为优秀的一部分力量。

但一些独生子女本身存在的依赖性大、自理能力差、社会性问题多的情况,不会因为独生子女人口的增加并成为社会的主流而自动消失或减少,对他们的教育、培养仍然是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话题。

(三)独生子女“独”而不“怪”

独,是独生子女的偏得,是数量概念。换言之,是一个孩子的概念。而一个孩子的概念,告诉人们的是夫妇只有这一个后代。而这一个后代与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那些独苗们相比,已经不能等同。

他们出生在一个政府推动计划生育的年代,是父母响应国家号召的一个选择产物;他们出生在一个改革开放的年代,是人们思想活跃、行为跨度大的一个挑战对象;他们出生在一个社会转型、利益磨合、竞争激烈的年代,是与家庭、与社会同行适者生存否则淘汰的一个社会成员。

正是这个“独”字,让独生子女这个庞大的、特殊的人口群体有了自己的定位,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的人力资源。他们虽然“独”,但不是“怪”人,相当一些独生子女长大后,很要强,不甘人后。无论是在亲情、友情、爱情方面,

还是在独立人格、做人做事方面,都显现出“独”而不“怪”的特点。原来人们担心,他们会忘掉父母,会没有朋友,会成为家庭、社会的累赘。现在看来,这些担心都是没有根据的。

有一年,某地夏威夷大酒店突然起火,一个年仅18岁的独生子女打工仔全力投入救火之中,被烟熏倒。他苏醒过来问的第一句话就是:“酒店怎么样了,老板怎么样了,我的伙伴怎么样了?”让人感动。

一个出国留学刚刚开始独立谋生的孩子,听说姥姥生病了,主动将积攒的5000澳元留给姥姥看病用;听说堂侄子读大学经济拮据,要汇款给他,尽兄长扶持之心;听说家里为支持自己求学、创业欠下银行和个人不少债务,竟然注意节省,挤出钱来帮助父母偿还欠债。

一个在国外一边读书、一边打工的独生子女,想要购买小汽车用于发展,自己没有一意孤行,而是与母亲联系征求意见后才下定决心,将事情办理得很稳妥。像这样的例子很多,说明独生子女的可爱。

(四)独生子女具有双重的压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阅历的丰富,独生子女逐步进入为人父母者的行列,他们既要承担父母养育、培养下一代人的责任,又要承担赡养长辈、使老有所养的责任,可谓集双重压力于一身,比起非独生子女而言,他们对双重压力的付出将会成倍增长,家庭负担更大,社会保障压力也更大。

(五)独生子女成长其社会性因素占据核心地位

独生子女成长中的问题可以有若干,但其社会性因素一直占据着核心地位。性格和心理适应性的强弱,思维和行为习惯的优劣,觉悟和自律、自控、自省能力的有无,都决定着独生子女是否全面而又健康地成长,这是影响独生子女一生成败的关键性因素。

所谓的社会性因素,指的就是独生子女的性格和心理适应性如何。而出现社会性问题的实质表现,在于越轨和犯罪。越轨,是心理缺陷的后果,违反的是较低层次的规范,主要是由于婴幼儿、儿童关键期社会化失调所致。而犯罪,是越轨的严重后果,违反的是较高层次的规范,即法律的规范。无论是越轨,还是犯罪,都是对他人、对社会造成危害的行为。

在独生子女中存在的自私任性、想做就做、说干就干、胆大妄为、不计后果、

动机简单、手段残忍、对抗父母、缺乏人情味的现象,都是心理适应性、社会性差带来的麻烦。当独生子女呱呱坠地后,就开始了由“生物人”转化成“社会人”的漫长成长过程。家庭是实现这个转化的“摇篮”,学校是实现这个转化的“宫殿”,邻里社会是实现这个转化的“竞技场”。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

因此,独生子女的成长,始终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下逐渐成熟。而家庭的教育和培养,具有第一位的影响力,对独生子女心理适应性的提高和社会性培养将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六)父母接受教育的程度越高越有利于独生子女的成长

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大凡接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父母,他们所持有的“孕、生、养、育、教”态度与做法,都是比较正确、比较稳妥的,而且具有用知识、用道理、用事实、用科学精神说话、做事,进而带给独生子女良性刺激的特点,善于深入浅出、举一反三,不习惯采取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姿态去管教孩子。这对于独生子女的成长十分有利。

一般说来,这样的父母,本身就具有厚实的知识功底和良好的教养,他们再通过自己的生存、发展实践将成功的经验复制给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感染,于是更能接近或超过父母的素质。

相反,父母教育程度低,则很难与独生子女沟通和交流,很难有说服力去感动独生子女。当然,不排除也有识字不多的父母会教育孩子。不过,这只能是个案。就其多数父母而言,还是教育程度高者,能更好地承担起教育和培养独生子女的重担。父母教育程度越高,越有利于独生子女成长。这是一般的规律,也是不争的事实。

(七)家庭和社会和谐独生子女终身受用

和谐,对于独生子女成长而言至关重要。由于独生子女没有一奶同胞等直系血亲相伴,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常常扮演着单打独斗的角色,无依无靠很可能成为他们打造自己个性的一个理由,心理素质和行为素质也容易出现下滑的现象。[6]

因此,急需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如果家庭吵闹不止,社会风气日下,那么,独生子女成为不和谐音符的可能性要大于其他孩子。所以,和谐对于独生子女成长将会起到改善、促进、提高的作用。[4]

当前,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对于独生子女的成长影响很大。和谐家庭对独生子女的品德行为教育,尤其是对社会性培养更为关注。长春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2006年上半年,在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情况问卷调查中发现,90%的家庭更看重孩子品德教育,69.3%和62.3%的孩子,满意家庭和学校环境,60.7%的孩子经常进入图书馆。在这些孩子中,独生子女居于绝大多数。

事实说明,独生子女生存、成长在和谐的家庭和社会,是他们的快乐,而且影响一生,终身受用。但也应看到孩子们的满意率还不是很高,有30%左右的孩子或处于不满意状态,或处于等待家庭和社会救助的状态。这是需要重视和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三、家庭要学会关爱和科学培养独生子女

(一)关爱而不溺爱

关爱,是一种更高层面的关心和爱护,理性强、情感深、导向正、方法对、效果好是其明显的特点。而溺爱,则是单一的、很有局限性和缺乏理性的片面呵护,是“过”与“不及”的做法,其后果不堪设想。

对独生子女而言,偏重溺爱等于葬送前程。如果给予关爱,则会从根本上引导独生子女在科学养育的道路上发展、成长,同时达到会学习、会生活、会自控、会沟通、会合作的“五会”程度,不至于成为显失社会性的“问题孩子”,不至于成为“啃老族”、“寄身族”、“阿混族”、“欠债族”,不至于成为家庭和社会的包袱。[1]

关爱,就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应打破“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只顾儿女眼前吃穿用、不顾儿女一生前途”、“拼命为儿女挣钱、死后儿女啥样不管”等呵护有余、教育、培养不够的溺爱思想和举动。要从0—3岁关键期抓起,在独生子女的早期教育方面多花费一些时间、精力和财力,切实奠定好独生子女的人生基础。[5]

一个合格的家庭,一个有希望的社会,都必须从这样的角度去关爱独生子女,既要关爱婴幼儿期,又要关爱未成年期、成年期,直至为他们奠定好未来的人生基础。

(二)融合而不游离

融合,是一种互动,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关爱和培养独生子女的良好选择。现在,有些家庭不重视融合。从表面上看,与独生子女相依相伴,而从实质上看,并没有真正地融合进去。作为父母,以忙于工作为由,常常将孩子寄托给爷爷家、姥姥家,甚至寄托给保姆、婴幼儿园(所)。本来亲情无阻,这么选择就等于远隔千山万水,早期教育没有机会来搞,父母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角色因此而走下舞台,成为与孩子游离的忙碌之人。[7]

其不知,这样的忙碌,你不仅丢掉了自己融合的亲情,你还丢掉了用融合的亲情去开发独生子女的潜能,去培养独生子女全面发展的良机。事实证明,融合是与孩子一起学习、游戏、成长的最佳方法。而游离则是一种逃脱教育、培养孩子责任的错误行为,对孩子有百害而无一例。

学会融合,其实是学会如何担当得起父母作为孩子首席责任老师的大事。要融合,就必须与孩子建立起寓亲情于教育、培养之中的关系,在与孩子互动过程中多给予孩子更多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当然,作为独生子女走向大舞台的社会,也必须创造有利于融合的条件和环境,多给父母一些时间和办法,让他们从生活、娱乐、教育等诸多方面学会融合,特别是父母所在的机关、单位,所在的村组、社区,等等,都要提供一些方便。

比如:可以适当照顾0—3岁婴幼儿期的父母实行弹性工作作息时间制度,照顾其回家与孩子互动;或创办村组、社区人口学校、人口知识讲堂、人口文化大院等窗口,为0—3岁婴幼儿父母提供科学养育独生子女的讲座、座谈、报告等学习机会;或有计划、有安排、有重点地组织独生子女父母进入人口早期教育示范区,接受培训和指导。诸如此类举措,都可以作为平台来搭建,让独生子女父母有更多的便利履行教育和培养孩子的职责。

(三)信任而不纵容

独生子女的人格形成,主要来自于家庭的教育和培养,来自于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以及亲戚朋友等周围人群举止言行的影响。家庭教育、培养的关键环节,在于在这种影响之下而建立起的、稳定的相互信任的关系,特别是父母要在思想、行为等方面给予独生子女更多的信任,而不是纵容。面对独生子女,家庭成员必须做出让独生子女信任的事情。通过“信任”,博得独生子女的爱戴,有什么话

愿意同大人说,有什么事愿意向大人求教、求助。如此下去,独生子女便产生了信任感,从而养成理解、尊重家人的品性,对其人格力量的形成和增强将会是一个无形的促进。

因此,信任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培养的门槛,越过这道门槛,就会见到独生子女健康成长的曙光。反之,在门槛外,就是纵容独生子女,从表面上看具有浓浓的亲情,孩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对也是对,错也是对。而从实质上看,则使孩子任意、任性,说话、做事不讲礼貌,不讲爱心。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变相引导孩子走向反面,其人格欠缺,甚至滋长社会性错误,成为不可驯服的野马。

由此可见,信任与纵容的结果明显不同。信任是“金”,纵容是“土”。“金”到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会闪闪发光,具有自己本身的价值;而“土”则不然,遭遇雨水冲刷和大风袭击,就会流失成灾,毫无意义可言。所以,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和培养,不可忽视“信任”,既要信任孩子,又要让孩子信任自己,在信任中树立良好形象,带领独生子女求索和发展。

(四)帮助而不取代

目前,在许多家庭存在取代独生子女学习、生活、办事的不良现象,以至于独生子女长大后取代他们去相看对象,取代他们看护孩子,可谓无所不取代。一个已经上学一二年级的独生子女,吃饭竟然不会使用筷子,因为一直依赖大人动手喂饭,就连解手这样的事情也需要大人帮忙,因为不会使用手纸。类似这样的现象,还有许多。在对独生子女进行家庭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必须予以纠正。

要将独生子女发育、成长的着眼点,始终放在他们自己动脑、动手、动作“三动”上,从小培养和训练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少给别人添麻烦,促使他们长大后形成“要化钱自己挣”、相对独立生存和自立、自强、自理等意识。尤其是在0—3岁,至迟在6岁之前,要下这些“帮助”的功夫,通过早期教育实施科学养育,不仅使独生子女获得合理的营养和健康的身心,而且还能获得“三动”的能力,彻底解决要“帮助”、不要“取代”的问题,以免耽误独生子女的成长、成才,影响其终身发展,给家庭、给社会带来种种的累赘。[2]

(五)疏导而不对抗

疏导,是开展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和培养工作的有效渠道之一。面对任何一个独生子女,包括那些具有较大偏执情绪、性格不够完善、社会性差的独生子女,注重

疏导都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态度与方法。

疏导的意义在于经常观察、了解、掌握独生子女的心理、生理变化,以及特

点和规律,能够读懂他们的眼神,知道他们的基本需求,然后针对问题加以思想

情绪、行为主张的疏通和引导,使其有所顿悟、有所改进、有所提高和规范。目

前,在相当多的家庭明显存在着“对抗有余而疏导不够”的问题,随着独生子女

“不服管、不让管”心理反抗情绪的出现,家长也滋生出“越不服管、不让管越

要管”的又一种心理反抗情绪,以“反抗”对“反抗”,恶性循环,甚至导致家

庭教育、培养“冷战”倾向的出现,不是打骂,就是不理,导致家长放弃、孩子

出走等可怕问题的发生。这是对抗的必然后果,也是古老的“棍棒教育”和“叫

骂下出孝子”等错误理念带来的恶果。可谓教训深刻。

父母如果不吸取以往的教训,仍然我行我素,独生子女势必会成为一棵“歪脖树”,

令你日后怎样“修理”也难以成为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我们要学会

疏导,用疏导去教育和培养独生子女,而不是学会“生管硬教”,与独生子女对

抗。

参考文献:

[1]未菁,怎样教育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顾问[M],中国青年出版社,北京,1981.10

(1),353-372.

[2]电视讲座,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婴幼儿家庭教育[M],科学普及出版社,北京,

1983.4,(1),449-451。

[3]侯书新,如何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M],延边人民出版社,2001.

[4]李丰收,天才少年,中国年青年出版[M],2001.

[5]周燕,独生子女教育,中学时代[J],2003﹙3﹚.

[6]沈文,独生子女现象和家庭教育,独生子女[J],2005,(8).

[7]周丽萍,浅析独生子女教育中家庭的责任,青年日记[J],2007﹙12﹚.

独生子女家庭补贴办法

独生子女家庭补贴办法 各村(居)、企事业单位:根据《县人民政府关于独生子女家庭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实行补贴的意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发放管理的意见》、《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关于独生子女家庭实行补贴和奖励的实施办法》及《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村计划生育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意见》的精神, 现就全镇独生子女家庭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实行补贴和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发放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实施办法, 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独生子女家庭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实行补贴的实施办法 (一)补贴对象 具体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2、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并已落实避孕节育措施; 3、夫妻可任选一方,女方须年满35周岁, 男方须年满45周岁。 (二)补贴标准 1. 已在企业或以自谋职业形式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 每人每年可补贴养老保险费300 元。 2. 女方在1979年12月31日及以前出生,符合《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有关规定可以再生育一个子女而放弃生育的, 每人每年可补贴 养老保险费1000元;对纳入全县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参保人员, 每人 每年可补贴养老保险费1500元;对女方年龄满45 周岁或男方年龄满55周岁而放弃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对象, 一次性给予每户2000元的专项奖励。已在企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不得享受该项待遇。女方在1980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家庭,不再享受该项补贴奖励。

以上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对象, 最长可享受15 年的补贴。夫妻任 一方享受补贴后, 中途不得转换享受对象。 (三)补贴方式 本村(居)符合条件的对象, 在自行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后凭有关手续, 以村(居)为单位领取补贴经费。 1、2002 年至2008 年七个年龄段已参加原计划生育社会养老保险 的对象, 仍按原办法办理手续。补贴标准提高至1000元。 2、符合补贴标准1000 元的对象, 须提交《县放弃再生育优惠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养老保险证》、本人身份证或户口本、当年的养老保险费的缴费凭证。 3、符合补贴300元的对象, 须凭《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养老保险证》、本人身份证或户口本, 自谋职业参保对象凭当年的养老保险费的缴费凭证, 企业参保对象凭上一年度的缴费对账单。 4、符合补贴1500 元的对象, 须凭《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县计划生育优惠证》、《养老保险证》、本人身份证或户口本、当年的养老保险费的缴费凭证XX县低收入家庭的凭证。 5、符合一次性2000 元奖励的对象,须凭《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和《县放弃再生育优惠证》。 (四)补贴原则以户籍为主兼顾生育管理地(双方户口在本镇范围内一律由计生管理村(居)负责统计)。 计划生育统计口径属于我镇管理的, 夫妻中享受一方;统计口径不属于我镇管理的,户口在我镇的一方享受, 但须出具另一方没有享受独生子女养老保险补贴证明(证明样张见附件)。另一方(即户口不在我镇的一方)不得享受。接受委托管理对象不属于享受范围。 (五)统计结算 以村(居)为统计结算单位,在每年的8 月30 日前将数据统计上 报镇人民政府。镇人民政府初审汇总后报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经县人 口和计划生育局审核确认后, 与县财政局联合行文下拔补贴经费。

独生子女现象对养老问题的映射

浅析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及其 应对办法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人口地理 主讲教师:杨振 姓名:李祉诺、文建、史博亚、 王明明、杨洋、王士佳 专业名称:地理科学

浅析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及其应 对办法 内容摘要: 我国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产生了1亿多的独生子女人口,数量庞大的独生子女父母将渐次跨入老龄行列,现实的养老困境和养老风险正在迫近第一代独生子女及其父母和家庭,中国已经迎来“独子养老”时代。笔者通过运用分析比较、查阅文献、数学建模等方法浅析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并结合现状提出一定的应对方法来缓解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困境、降低养老风险,提高其发展能力。 关键词: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养老观念转变独生子女养老的社会保障 一、独生子女现象的产生及独生子女家庭 所谓独生子女家庭,是指父母终身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家庭,显然,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是判断独生子女家庭的唯一标准。自全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规模就出现了逐年加大的趋势,尤其是1980 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城镇独生子女数量增加迅速,独生子女占新人口的比重快速提高(如表一所示) 。其中,城镇新增人口中的独生子女已经占据2/ 3 以上,农村也超过1/10[1]。 (数据来源:杨书章、郭震威.中国独生子女现状及其对未来人口发展的影响.市场与人口分析.2000.4.)由于历史上城乡之间隔离的发展和城乡之间发展水平的不同,导致城乡独生子女的数量存在差异,在独生子女养老问题上,城乡之间就应该有所差异,因地而异。中国农村长期是小农经济社会传统的农耕生产方式深深地烙印了农民一整套对干生育的需求与看法一一他们的生育观念。许多研究揭示, 农民脑海深层的观念世界是二元的,即人生有前世今生。生育是香火不断的保证。

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

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们几乎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一棵“独苗”的身上,为了孩子不惜倾注全部心血,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若因急于求成而拔苗助长,过度施教则会进入误区。 父母们对子女拔苗助长,过度施教的表现很多,例如,有的家长,在孩子说话还不太清楚的时候,便强迫他们大量地背古诗、背外语单词;在孩子的小手还不听使唤的时候,就强迫他们学写字、学弹琴、学绘画;在孩子刚进幼儿园的时候,便强迫他们学习小学所设的语文、数学等课程;在孩子的课业负担已经不堪重负的情况下,家长们还要给他们层励口码等等。现代教育提倡早期开发儿童的智力,但并不是说可以不顾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阶段而随意超前;现代教育也提倡通过丰富的脑刺激来促进孩子大脑的生长,但也不是说可以不顾孩子的接受能力而超量刺激。过度地超前和过度的超量,都会适得其反,其结果必然是“欲速则不达”。 过早和过量的施教,其危害是很严重的。 第一,过度施教,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孩子们整个幼儿、童年、少年等时期,不但身体处在发育阶段,就是大脑和整个神经系统也尚未发育成熟,如果这时让他们承受过重的负担,就会使身体健康受到损害。 第二,过度教育会使孩子们的心理受到损害。过多的不符合相应年龄阶段的教育,会使孩子精神上疲惫不堪,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高度紧张的状态,就会

造成萎靡不振、甚至厌学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若仍过度施教,有时会使子女的精神崩溃,出现极端行为,酿成换不回来的悲剧。这里所讲的过度和适度的“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不同的儿童应掌握不同的标准,不能一刀切。如果属于智力超常的儿童,那么,对他们的教育必须比一般儿童要早一些、多一些。而对于低能儿童则应迟一些、少一些。这就需要家长们对孩子们接受教育的情况及时地反馈和调整。 怎样才能走出这样的误区呢? (1)要打好基础 家庭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是为将来的发展准备前提条件的教育。所以,一定要使儿童在初学阶段打好各方面的基础,学好基本知识,练好基本功。 (2)要连贯有序 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使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有序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前一阶段都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和条件,后一个阶段又是前一个阶段的延续和发展,各个阶段都是紧密联系的。所以,家庭教育也应按照这样顺序进行,不能颠倒或跳跃。 (3)教育要适时

2020独生子女家庭补贴办法

2020独生子女家庭补贴办法 各村(居)、企事业单位: 根据《县人民政府关于独生子女家庭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实行补贴的意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发放管理的意见》、《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关于独生子女家庭实行补贴和奖励的实施办法》及《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村计划生育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意见》的精神,现就全镇独生子女家庭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实行补贴和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发放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实施办法,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独生子女家庭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实行补贴的实施办法 (一)补贴对象 具体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2、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并已落实避孕节育措施; 3、夫妻可任选一方,女方须年满35周岁,男方须年满45周岁。 (二)补贴标准 1.已在企业或以自谋职业形式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每人每年可补贴养老保险费300元。 2.女方在1979年12月31日及以前出生,符合《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有关规定可以再生育一个子女而放弃生育的,每人每年可补贴养老保险费1000元;对纳入全县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参保人员,每人每年可补贴养老保险费1500元;对女方年龄满45周岁或男方年龄 1 / 5

满55周岁而放弃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对象,一次性给予每户20xx元的专项奖励。已在企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不得享受该项待遇。女方在1980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家庭,不再享受该项补贴奖励。 以上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对象,最长可享受15年的补贴。夫妻任一方享受补贴后,中途不得转换享受对象。 (三)补贴方式 本村(居)符合条件的对象,在自行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后,凭有关手续,以村(居)为单位领取补贴经费。 1、20xx年至20xx年七个年龄段已参加原计划生育社会养老保险的对象,仍按原办法办理手续。补贴标准提高至1000元。 2、符合补贴标准1000元的对象,须提交《县放弃再生育优惠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养老保险证》、本人身份证或户口本、当年的养老保险费的缴费凭证。 3、符合补贴300元的对象,须凭《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养老保险证》、本人身份证或户口本,自谋职业参保对象凭当年的养老保险费的缴费凭证,企业参保对象凭上一年度的缴费对账单。 4、符合补贴1500元的对象,须凭《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县计划生育优惠证》、《养老保险证》、本人身份证或户口本、当年的养老保险费的缴费凭证××县低收入家庭的凭证。 5、符合一次性20xx元奖励的对象,须凭《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和《县放弃再生育优惠证》。 (四)补贴原则 2 / 5

独生子女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

独生子女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教育对策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全国己累计有近一亿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家庭己经成为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随之而来的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也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但是,目前社会上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的教育引领,守着陈旧、落后、错误的教育观念,用着原始自然的教育方式,重智育轻德育,重生理轻心理,重外显轻内省,重教而不会教的现象相当普遍,解决家庭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矛盾,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 一般说来,这一代独生子女有着优良的素质,掌握着现代科技知识,擅长运用网络、成长平顺;他们关注自身发展、敢于冒险、富有激情、重视权利。他们更注重规则意识,知识面广,表现出了极好的学习、接纳能力。 但是,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由于时代、家庭、社会的影响,他们又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问题:缺乏责任心、好高鹜远、没有目标;缺乏爱心、偏激自私;娇气任性、以我独尊;心高气盛、目中无人;独立能力弱、依赖心理强;缺乏合作精神等等都在这一代人身上不同程度的表现出来。独生子女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新时期独生子女存在的问题 3.1.1 缺乏独立性,依赖性强 这是目前独生子女中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他们缺乏独立意识,懒惰,特别的依赖于别人,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他们不会洗衣服,不会铺床叠被,不会整理自己的物品,有的孩子甚至在家连碗都没有洗过,独立生活能力非常的差。

3.1.2 一切以自我表现为中心,任性、专横 在独生子女的心中,以为自己就是家里的太阳,谁都要听他的,自己可以一味的支配别人。任性、专横是很多独生子女的表现,一点小事没有顺着自己,就大发脾气。笔者所在的幼儿园里,这样的孩子可谓是不少见。学生A,别人不能向他提出不一样的意见,否则就大哭不止。学生B,有什么事情不顺心就开始大吵大闹,躺在地上打滚,甚至去动手攻击别人。这些“小霸王”往往真是令老师们头疼。3.1.3 缺乏谦虚、谦让、节约、助人为乐等优良传统美德 中国素称为“礼仪之国”,“孔融让梨”“雷锋的故事”也一直是被人们所传诵的。而在现在的独生子女身上,却很少看到这些优良传统美德的影子。他们在家受宠惯了,什么事情都得依着他们,从来都不会主动去让着别人,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动不动就会动手去抢,占为己有。还有很多的孩子花钱大手大脚,从来不知道什么是节约,只知道没钱就找家里要,在现在的一些学校里孩子之间攀比现象严重,比穿比吃,甚至讲名牌,讲排场的现象比比皆是。而更别提助人为乐、谦虚等美德了,他们更是不知为何物,只知道一味的为着自己的利益。 3.1.4 娇气、怕吃苦,抗挫能力差 独生子女们娇气、动不动就哭,更为突出的是他们的抗挫的能力特别的差。据笔者在所在幼儿园的统计和调查,抗挫能力差的问题占独生子女问题的首要地位。“老师,我不会”“老师,你帮我”是很多孩子的口头禅。在幼儿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例子,学生C,坐在墙角暗自哭泣,问其原因,原来是鞋带不会系或是不会扣扣子;学生D,老师批评两句就受不了,几天精神不振;学生E,遇到难题就开始求助,或者干脆绕过去。而笔者还发现近年来在一些发生在独生子女身上的一些惨案,2011年,新疆某市4名初三女生,因考试排名靠后相继服鼠药自杀;2012年,

浅谈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数量大增,随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问题,影响了独生子女的健康发展。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现状的分析,提出家长错误的教子观念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现状的原因之一。要改变这一现状使独生子女更好的发展,就必须用科学的教养方式,以促进独身子女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对策; 一、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概述 (一)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含义:独生子女家庭教育,是指独生子女所在的家庭根据独生子女具体生长、发育变化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及其表现特点,考虑社会的影响因素和独生子女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等实际情况,所实施的最基础、最初步、最有配合力、最有影响力和最有教育效果的教育。. (二)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特点: 1.从教育观念上来看,家长普遍重视对其子女的教育 父母再忙再累,也要挤出时间和精力来关怀子女的成长,安排好他们的各种活动,如带孩子参观、游览,给他们讲故事,和他们一起做游戏,给他们解答各种问题,教他们背诵儿歌等等。这些都开阔了海子们的视野。 另一方面,年轻的父母一般都缺乏一定的教育经验和知识,在教育观念上往往失于偏颇,偏重于养育而非教育,以“期望子女身胖体壮”作为育儿的主导动机,导致了对孩子的过分娇惯、宠爱,致使“独生子女的任性、娇惯有发展愈来愈严重的趋势”。 2.从经济条件上来看,独生子女在经济上有可靠的保证 他们在生活营养、玩具、图书、学习用品、服装等方面都比非独生子女优越得多,这为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都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 3.从家庭结构上看,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是“独苗”一个 这一方面使父母的关爱集中到了唯一的孩子身上,使孩子在感情上得到充分的满足。 (三)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作用 1.通过家庭教育的实施,训练和培养独生子女克服孤独感、娇惯感、依赖感,增强融入感、亲合感、自立感; 2.训练和培养独生子女学会学习和玩乐,学会体谅和关心家人、别人和小伙伴,学会自律、自护、自强、自立、自省、自尊、自重、自爱、自学和创造;3.训练和培养独生子女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事,当“德、智、体、美、劳”兼优的好孩子。

谈谈独生子女现象

浅议怎样克服独生子女“自私”现象目前,许多大城市(广州)幼儿园的幼儿中,独生子女所占比例在90%以上。独生子女的大批出现有效地控制了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但在教育方面也出现了独子难教的新问题,有人甚至把独生子女夸大其词的称为中国的一群“小皇帝”,因为独生子女是家庭中的独苗,是家庭的中心,万千宠爱于他们,他们也是家庭的未来,是两代人的希望,他们在家庭中的位臵特殊,家长们对这些特殊性缺乏认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因而也给我们在教育独生子女们的各方面带来一些值得深思和探讨的新问题。 本学期我负责小班的教学工作,孩子的年龄都在3岁左右,他们都是第一次走出家门,来幼儿园过集体生活,在他们这代独生子女身上看到了他们本身存在的许许多多的毛病,让我体会最深的就是“自私”。“自私”也许是独生子女本身存在的特有的毛病,如何克服独生子女的“自私”问题。首先,问题出在孩子身上,根子却在家长身上,孩子是大人的镜子,家长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要让孩子克服“自私”的毛病,我们家长必须做好表率,同时还要给孩子提供和创造学习的机会。家庭教育也是教育孩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父母要有正确的教育观,现在许多家庭就这么一根独苗,他们大多把全家人的生活重心完全放在孩子身上,精心呵护,关怀备至,使孩子在这无尽的溺爱中变得“自私”、任性,他们甚至发现孩子有错也不及时纠正,一但看到孩子绊倒便会着急心疼,他们难道就不知道这样教育孩子却为孩子将来的坏行为和“自私”心理埋下了伏笔。孩子一旦犯错也不会去找自身的原因,而却把错误推给他人,这样过份的溺爱,只会导致孩子从小就养成一种“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坏毛病。我们班这学期来了一位特殊的“小皇帝”,他叫嘉睿,他出

开独生子女证明范文

开独生子女证明范文 开独生子女证明 独生子女证明 (单位)职工(女)与(单位)职工(男)于年月日生育一子(女),姓名,性别。年月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该独生子女父母现婚姻关系(续存、离异)。离异者,有无再婚(有、无);再婚者,现男方(初婚、再婚)曾生育子女数(个)。 经办人: * : 女方单位(盖章) (再婚家庭)男方单位(盖章)年月日 年月日 独生子女证明 (单位)职工(男)与(单位)职工(女)于年月日生育一子(女),姓名,性别。年月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该独生子女父母现婚姻关系(续存、离异)。离异者,有无再婚(有、无);再婚者,现女方(初婚、再婚)曾生育子女数(个)。 经办人: * : 男方单位(盖章) (再婚家庭)女方单位(盖章)年月日 年月日 ---------------------------------------------------- 独生子女证明(二)

(单位)职工(女)与(单位)职工(男)于年月日生育一子(女),姓名,性别。年月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该独生子女父母现婚姻关系(续存、离异)。离异者,有无再婚(有、无);再婚者,现男方(初婚、再婚)曾生育子女数(个)。 经办人: * : 女方单位(盖章) (再婚家庭)男方单位(盖章)年月日 年月日 2 申请办理《光荣证》的条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且子女年龄在十八周岁以内的,可申请办理《光荣证》。1、一对夫妻依法生育一个子女后不再生育;独生子女2、再婚夫妻双方再婚前依法累计只生育(包括收养)一个子女,再婚后符合生育第二个子女条件但不再生育的;3、夫妻生育的第一个子女死亡后,又生育了一个子女,不再生育的;4、夫妻依法生育了两个子女,其中一个子女死亡,现只有一个子女,书面表示不再生育的;5、夫妻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书面表示不再生育的。对特殊情况的规定生育第一胎为双胞胎或多胞胎的夫妻,不得办理《光荣证》,但在其填写《初育双(多)胞胎夫妇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申请书》后可以领取一份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独生子女按下列标准确定条例第二十条第一款第(一)项、第(十)项中的独生子女按下列标准确定:(1)夫妻双方只生育一个子女或所生育子女只有一个存活的;(2)无子女的夫妻依法只收养一个子女的;(3)由社会

浅谈对独生子女的教育面临的问题

浅谈对独生子女的教育面临的问题 山东省济宁第十五中学方德京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项基本国策已经或正在给我国人民带来的好处日益明显。但随着政府对全民的这项基本国策的教育和一胎化措施的实施,这就使我国出现了绝大多数的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客观实际就给我们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搞好教育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和不小的压力。 那么我们面对的对这些独生子女的教育有那些问题呢? 体质弱。表面上看孩子个头不小,但他们耐力差;家长没有少补钙,孩子仍经常骨折;不少孩子不愿上体育课。针对这种情况,老师要指导家长让孩子合理饮食、合理补钙。同时先从体育课抓起,让他们坚持锻炼身体。除体育课外,还要教育他们坚持定时定量运动,如坚持长跑,或坚持步行上学回家等。 自高自大。父母本来就这么一颗独苗,所以常常把自己的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心中的太阳、家中的皇帝。久而久之,这就让他们养成了自高自大,唯我独尊的心理。我们老师可以这样教育他们,请科普专家讲关于宇宙的问题,让他们了解宇宙的宏大和我们的渺小,进而懂得谦虚做事待人的道理。 不刻苦。因为孩子从小在家里一切都得到顺从,甚么都来得那么容易,所以表现在学习等方面不刻苦。作为老师,我们要从其反面教育,如周末领他们去登山,首先提起他们的乐趣,最后让他们尽情享受乐趣,实际我们是让他们登山的过程中学会吃苦。 感情脆弱,心理不健康。几代家长围着一个孩子转,百依百顺,不让其经受点滴的挫折和逆境。一旦学习上生活中遇到一点不顺心,他们就会伤心到极点。作为教育工作者除了遇到这种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外,更重要的是平时有意识地给这些经不起挫折的孩子创设所谓逆境和挫折。 爱虚荣,说谎话。有些同学为了满足其虚荣心,本来考试考了16分,却把卷子改了分数给家长说成96分。这样,有几次成功了,他们就会继续这样做。如果老师发现这种情况,我们要给家长联系,然后双方来个“说谎”,让他(她)尝到其滋味。进一步就是,我们给家长多沟通多对话,来巩固治疗这种毛病的效果。 做人以我为中心,不顾他人。我曾记得,一个较为自私的同学,一天被自行车撞了后,很长时间没有站起来,最终被一个体弱多病的老人送进医院,之后经过同学、老师的照顾关怀,同时也经过老师陆续耐心的教育,这个同学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再也不那样自私了。 过分讲吃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吃得更好穿得更美是自然的事情。但是有一部分同学,在学习上不和好的比,单单在吃穿上和别人比。我们学校除了让学生统一着装穿校服外,更要让这些同学懂得,每个人的家庭情况是不一样的,经济条件、出身不代表一切,还要教育他们,一个人的衣着的美只是美的一个方面,行为美、心灵美才是更重要的,心灵的美是永恒的。 做事能力差。孩子在小的时候是需要父母等长辈的照顾,从抱着到领着再到让其独立行走,这说明了能力是逐步培养的,绝对不是先天就有的。但是现在有些孩子到了十八九岁,甚至二十几岁了生活还不能自理。更为严重的是,自己生了孩子,就将其推给自己的父母来养护料理,这在西方,人们是看不懂的。 自我抵抗能力差。现在的电子游戏、网上聊天迷住了不小的一部分学生。这就影响了他们的学业,熬坏了他们的身体,有的甚至与父母反目成仇,严重地伤害了感情。归根结底就是自我抵抗能力差。我们知道毒品有它的客观的特性,更有吸毒者的主观原因。针对这些有

60岁以上独生子女补贴的发放标准

60岁以上独生子女补贴的发放标准 独生子女费是计划生育政策自实施以来,中国对独生子女实行奖励政策。凡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从领证之月起 到子女14周岁,每月发放独生子女保障费5-10元。 根据地区不同的情况,发放的独生子女费是不同的,这就牵涉到独生子女费的发放标准。独生子女父母在退休后可以享受原退休金 额外+5%的奖励,或以一次性发放补助代替。 以广东省为例,独生子女费发放标准根据《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三十七条,本省户籍独生子女父母,由当地人民政府发 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享受以下优待奖励补助: (一)属于职工和城镇居民的,从发证之日起至子女十四周岁止,每月发给独生子女保健费十元,并可给予适当奖励。独生子女保健 费和奖励金由夫妻双方所在单位各负担百分之五十。职工以外的其 他人员由当地人民政府统筹解决。对于城镇居民中的独生子女父母,男性满60周岁,女性满55周岁时,按一定标准发放计划生育奖励金; (二)属于农村居民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奖励或者办理养老保险; (三)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后未再生育或者收养子女的夫妻,由人民政府给予一定的扶助金; (四)就业、住房、扶贫救济及子女入托、入学、医疗等方面,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照顾; (五)产妇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三十五日的产假;男方 享受十日的看护假。产假、看护假期间,照发工资,不影响福利待 遇和全勤评奖。

前款第一项、第三项规定的计划生育奖励金具体办法和扶助金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自本次修订施行之日起一年内另行制定。 独生子女父母的年龄 女方年龄在49周岁以内,男方年龄在60周岁以内; 独生子女的年龄 在具备领取独生子女费的条件后并办理后,并不是终生都可以领取此费用的。法律上有相关的规定:独生子女费是自领取《独生子 女父母光荣证》之月起发至其独生子女满十四周岁止的。也就是说,独生子女费只发放到独生子女14周岁为止。 综上所述,独生子女费发放年龄除了父母要符合年龄外,子女也要符合。 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晚婚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奖励假7天。晚育的女职工,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 假外,增加奖励假30天,奖励假也可以由男方享受,休假期间不得 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不休奖励假的,按照女方一个月 基本工资的标准给予奖励。 个体工商户的雇工晚婚、晚育的,由雇主按照本条前款规定奖励。农村居民、城镇无业居民和个体工商户晚婚、晚育的,由乡镇人民 政府、街道办事处给予适当奖励。 规定的休假外,经所在单位批准,可以再增加产假三个月,但减免三年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 3、独生子女的托幼管理费和十八周岁之前的医药费,由夫妻双 方所在单位依照有关规定报销; 4、独生子女父母,女方年满五十五周岁,男方年满六十周岁的,每人享受不少于1000元的一次性奖励; 5、农村在推行养老保险制度时,应当为独生子女父母优先办理 养老保险。农村安排宅基地,对独生子女父母应当给予优先和照顾;

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5大弱点

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5大弱点 独生子女,由于生活环境的特点,尤其是6+1的家庭环境,使他们的身上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特殊性,也可称为是“弱点”,总结起来大概有五方面: 一、独立性差 由于家长,尤其是隔代老人的过度保护,除学习活动之外,孩子在家中几乎没有什么动手机会。尤其对于3岁前的孩子,家长认为宝宝还小呢,理应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孰不知这样一来,将严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觉得自己离开了大人的照顾,就什么都不会做,无法生活,他们从心里觉得自己能力低下。 心理学家的研究已经证实,自信心是获得工作和学习成功、获得生活幸福的关键因素,而孩子自信心就是在他完成一件又一件的事情、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的过程中树立的。 教育技巧:不妨做个“懒”家长 家长如果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有自信的人,就要注意让孩子从小自力更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自己穿衣、吃饭等等。例如,孩子2岁开始,就让他们自己用勺吃饭,家长不要再那么“勤劳“地给孩子喂饭了。到了4岁,就让孩子自己练习使用筷子,手巧而心则灵啊。虽然在我们成人看来,吃饭、穿衣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但对于3岁前的孩子来说,这些就是事关重大的任务。 二、耐受挫折性差 耐受挫折性,就是对挫折的忍受能力。现在我们常常看到媒体报道,有些人因为对挫折的忍受能力差而灰心、抑郁甚至去自杀。这个特征在独一代孩子身上已经显现,现在在独二代身上更加明显。 独生子女,一般都是在家长的赞美声中成长的,很多家长把“宝宝你真棒!”挂在口上,即使孩子做错了事情,也无原则地护着孩子,生怕孩子受一点儿委屈。例如,大人说话时,孩子任意打断大人的谈话、随便插嘴,此时有几个家长能认真地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礼仪教育?很多家长都是笑眯眯地等着宝宝发表“高见”,听完之后还不忘赞美几句“宝宝说得真好!” 教育技巧:“无批评教育” 尊重孩子的特点;因为孩子的经验少、能力有限,他们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对于他们所犯的错误,要在尊重他们的基础上给予帮助和纠正。例如在上例中,大人说话时孩子乱插嘴,无批评的做法就是,坚定地告诉孩子:请你等待2分钟,我们把事情说完,再认真听你说话;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讨厌!”“大人说话时不要随便打断!” 如果孩子做到了安静等待2分钟,之后大人也要履行自己的承诺,认真倾听孩子的谈话;如果孩子做不到,也要告诉他因为他不能安静等待,所以大人要花更多时间来处理自己的事情,也就没办法听他说话。这样做,既尊重了孩子又告诉他正确的做法,才是真正的无批评教育。 三、精神孤独 我们都说,现在的孩子,物质上极为丰富,但精神上更加孤独。由于家庭结构简单,没有兄弟姐妹,缺少同龄伙伴,独生子女容易陷入孤独之中。他们从小就习惯与电视、电脑相伴,习惯了自己一个人玩,到了现实生活中,就缺乏与人进行社会交往的基本技能。 教育技巧:做孩子的朋友 对于孩子的精神孤独,一方面家长可以多了解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多陪孩子参加他们喜欢的活动,做孩子真正的朋友;另一方面,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造同伴交往的环境,和同龄伙伴的交往会使孩子互相学习、受益良多,家长之间也能互相交流、互取育儿的经验。 四、知识面广,而体育锻炼不足

浅谈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及教育方式

浅谈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及教育方式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目前,在我国小学生中独 生子女的情况越来越普遍,所以独生子女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众多家长和教育者的重视。中国的独生子女是一群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社会群体,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以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对教育界来说也是长久以来研究的对象。从当前中国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开始,分析当前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由此提出相应的教育方式。 【关键词】独生子女心理特点教育方式 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以来,无同胞兄弟姐妹,或无同父异母、同母异父、收养的兄弟姐妹的独生子女的数量日以增多,尤其是我们计划生育工作先进的苏南地区,独生子女的家庭已达95%以上,大量独生子女的出现不但使传统的家庭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同时也引发了许多令人关注的家庭和社会问题。 一、当代中国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当前城市由于受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影响,经济繁荣,资源开放,各职业岗位,竞争激烈,发展的脚步比以往十年更加快速。在这种趋势下,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只有唯一的“独苗”,家庭教育的重心就指向了这一个孩子。在家庭中,孩子成为了关注的焦点,父母们又缺乏先进教育的理论作指导,虽然对养育子女投入了很大的的心血,但事实上却存在盲目性,出现的弊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期望过高 适当的期待会成为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动力。如果他人对自己的期望过高、过低都不能达到期望的最佳效果。所以我们必须处理好期望与独生子女身心特点的关系。人们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或者是愿望。但是,如果目标定得高不可攀、伸手而不及,或是目标太低,实现起来太过容易,都不会使人产生兴奋来启发内部动力。教育学上讲,当我们期待让孩子达到某种目标时,首先定下的目标就应该是“跳一跳,就能够到的桃子”。桃子太高孩子够不到,力所不及,挫伤孩子的自信心。桃子太低,不费力气,太过容易又达不到效果。所以,我们期望孩子达成的目标应该是恰当高度的桃子。但是,在现实的家庭教育中,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是多年来太普遍的现象。独生子女家长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希望子女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培养孩子成为众人眼中的优秀的人是所有中国父母所梦寐追求的。现代社会处处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知识是在竞争中获得胜利的砝码。为了帮助自己唯一的孩子获得更多的砝码,是现实生活中很多独生子女家长们最关心的事。于是投资教育是每个家庭的必要支出,如今也成为了家庭开销的重要支出。即使能力不及,也要让孩子享受到最好的教育,教育力量投入越来越大,也成为了每个家庭的主要负担。 (二)家庭教育方式不恰当 人们经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行为和处事方式会对孩子的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孩子也有着很多影响。在家庭中,对于独生子女的教育方式,不恰当的主要有两种类型。 1.娇惯放任型。娇惯放任型的教育方式最典型的就存在于“6+1综合症”的家庭。“6+1综合症”是指两家三代的六个长辈都以一个孩子为中心,一切都围绕着孩子转,孩子成为了这样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太阳。家长们对孩子的一切要求,哪怕是不切实际的,也会尽可能满足,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这种娇惯放任型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形成了很多心理缺陷。一部分的原因

独生子女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

独生子女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 目录 正文 (1) 一、独生子女存在的问题行为 (1) (一)学生过分自我,不懂感恩 (1) (二)性格胆小孤僻,缺乏热情 (2) (三)依赖成性,经受不起挫折 (2) (四)营养过剩,良好品德欠缺 (2) 二、独生子女问题行为的成因 (3) (一)家庭教育的影响 (3) (二)学校教育的影响 (3)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3) 三、解决独生子女问题行为的对策 (4) (一)改变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家庭教育要严格与爱相结合 (4) (二)摆正独生子女与成人的关系,坚持教育的一致性 (5) (三)重视子女品格的养成和家长的榜样作用 (6) (四)有意识的锻炼子女坚强的意志 (6) (五)从小培养子女良好的心态 (7) (六)给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独生子女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 2010级教育学番禺班 摘要:本文首先指出了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忽视对独生子女的道德培养。然后分析了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学校教育原因和社会原因。最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现代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家庭教育全面关心独生子女;提高家长素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关键词:问题行为原因对策 Only child problem behavior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Abstract: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one-child family education problems.Ignore the child's moral cultivation.Then it analyzes the one-child family education problems,School education and social reasons.Finally,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put forward modern one-child family educa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Raise awareness,Newer idea;Family education of only child care;The improvement of parents' quality, enhancing family education guidance. Key words:Problem behavior Reason Countermeasures 独生子女的问题行为是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据调查,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都存在不同的问题行为,如自私、说谎、任性等。专家分析认为: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儿童有不同的影响,一些陈旧的传统家庭观念会使孩子出现胆小,过于内向等情绪问题。有些家长把独生子女作为家庭中心处处宠爱,则会助长孩子“自我中心”意识,变得傲慢、自私甚至性格扭曲。由此不难看出,独生子女存在着种种的问题行为。

大部分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大部分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这些独生子女被长辈们如众星捧月般抬着、哄着,极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性格。他们难以体会祖辈父辈为家庭为后辈所付出的辛劳和心血,难以理解长辈的一片爱心和一腔希望。所以我认为通过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能塑造学生健全的道德品格。让学生了解父母为自己付出的艰辛,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自己的职责。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父母为自己付出的艰辛,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自己的职责。2、体会父母的工作与生活,知道自己应该学会的责任:生活自理,帮助家庭做家务。 活动准备:1、学生了解父母的生活、工作情况,回忆父母关心自己的事例。 2、各小队准备表演的节目:诗歌、小品、相声、独唱、小合唱等。 3、制作行动卡、爱心卡、班级爱心树。3、邀请家长代表参加。 活动过程:班长讲话,宣布活动开始。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家长、同学们!今天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欢聚一堂,召开一个以“让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为主题班会。下面我宣布活动开始。 主持人出场,串联队活动。 女主持人:有一种爱,不是一个字所能表达的,它就像江水一样,滔滔不绝。 男主持人:有一种爱,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表达的,它如同海水一样,永不干枯。合:那就是父母对我们的爱,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 女主持人: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抚养我们长大成人。 男主持人:父母不辞辛劳地操持着家务,还要赶着上班工作,心理却时刻牵挂着我们的一切。 女主持人:这一切的一切我们怎能忘记。下面请贾彦东同学讲述他的小时候的亲身经历。 学生讲述亲身经历。贾彦东同学讲述他的小时候因顽皮而倒翻热水瓶,手和身体都被严重烫伤住院,父母关心精心照料他的亲身经历。 男主持人:是啊,我们的父母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为我们操碎了心。让我们拥有一个幸福的家。(齐唱《我爱我的家》) 女主持人:歌声代表了我们的心声。那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呢? 男主持人:同学们还精心准备了许多节目,下面请各小队汇报演出。首先请第一小队表演。各小队汇报演出。 第一小队:女声独唱《妈妈的吻》、英语小品《山羊妈妈病了》。 女主持人:多么深情的歌声,唱出了母亲的无私、伟大。小品用用英语表演了为妈妈做家务的事例相当好。 第二小队:集体诗朗诵《亲情》、表演小品《感恩》。 男主持人:诗朗诵《亲情》赞美了永恒的爱;小品《感恩》表达出了同学们对父母的爱。第三小队:表演相声《有我妈呢》、小品《都是车祸惹的祸》女主持人:对呀,做什么事,不能都由妈来包办啊!小品《都是车祸惹的祸》中的朱小波真让所以关心他的人着急、操心。 第四小队:诗朗诵《假如》、小合唱《鲁冰花》。 男主持人:“假如我是一棵小草,父亲就是让我立足的大山。”多么优美的诗句,这是朱宇凤同学的原创作品。让我们用热烈掌声表扬她。 六、学生挂“行动卡”和“爱心卡”。(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关于独生子女证明的范本

关于独生子女证明的范本 作为独生子女,你知道怎么开独生子女的证明吗?下面给大家分享的独生子女证明范本,希望能帮到你! 我单位教职工同志,性别,生于年月日,身份证号,婚姻状况(未婚、初婚、再婚、离婚)_______,结婚时间年月日,于_____年____月___日生育一孩(男、女)___,子女姓名,系其独生子女。 特此证明。 本人声明:上述填写内容均正确无误、真实、合法。如有虚假,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本人签名:_____ 年月日 本人单位(章)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计划生育委员会(章) 计生委员签字:经办人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注:办理时须携带双方结婚证、双方户口本、双方身份证、子女出生医学证明原件并留存上述复印件于计生办。此证明请填写一式两份,一份交由本人,一份留存校计生办。 证明 我单位职工同志,,生于年月日,身份证号:,与于年月日结婚,双方均为初婚,于年月日生育一孩,姓名:,系其独生子女,未收养过小孩。特此证明。

本人声明:上述填写内容均正确无误、真实、合法。如有虚假,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本人签名:_____ 单位(章):年月日 我单位教职工同志,性别,生于年月日,身份证号,婚姻状况(未婚、初婚、再婚、离婚)_______,结婚时间年月日,于_____年____月___日生育一孩(男、女)___,子女姓名,系其独生子女。 特此证明。 本人声明:上述填写内容均正确无误、真实、合法。如有虚假,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本人签名:_____ 年月日 本人单位(章)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计划生育委员会(章) 计生委员签字:经办人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独生子女证明范本↓↓↓↓↓

浅谈独生子女的个人理财规划

浅谈独生子女的个人理财规划 姓名: 专业: 学号: 日期:2012年12月22日

浅谈独生子女的个人理财规划 关键字: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家庭消费观念理财观念个人理财规划 1 绪论 (2) 1.1独生子女成为主流 (2) 1.2相关概念定义 (2) 1.21独生子、独生子女家庭 (2) 1.22 个人理财规划 (3) 1.23 理财规划的相关论述 (3) 2 独生子女的相关特征 (3) 2.1 成长环境特征 (3) 2.2 消费特征 (4) 2.21 消费水平 (4) 2.22 消费来源 (4) 2.23 消费结构 (4) 2.24 消费心理 (5) 2.25 消费行为 (5) 2.26 独生子女消费现状特征及原因分析 (5) 2.3 理财特征 (5) 2.31 融资渠道单一 (5) 2.32 理财意识淡薄 (5) 2.33 独生子女理财特征原因分析 (5) (1)社会环境因素 (5) (2)理财教育缺失 (6) (3)独生子女自身特殊性因素 (6) 3 针对独生子女理财规划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6) 3.1增强理财教育,形成合理的理财观念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6) 3.2社会各方面加强对于独生子女理财消费的关注,形成良好的消费环境 (7) 参考文献 (7)

摘要:独生子女代表着一个新兴的群体,由于近十几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独生子女成长环境的特殊性,独生子女的消费和理财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独生子女家庭消费占有率高,养老负担重,风险责任分担性小。本文结合以往理财消费的问卷及研究从独生子女的消费特征及原因、理财特征及原因等方面分析了独生子女的消费和理财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及建议。 关键字: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家庭消费观念理财观念个人理财规划家庭理财 规划 1绪论 1.1独生子女成为主流 我国为了控制人口增长速度,1979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独生子女”政策,并将其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这项政策有最开始的“国家鼓励”转变为“强制实行”,该政策对我国传统的家庭结构和社会主要群体的构成结构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独生子女的数量多规模大,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年青一代的主流。当今时代我国在全国推行独生子女计划已经30余年,第一代出生在独生子女政策下的独生子女也已成年,开始进入消费高峰期。目前我国对于独生子女在经济学理财方面的研究大多倾向于和他们的父母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例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以及独生子女家庭理财规划等的研究,而针对独生子女成年后其个人理财规划的问题研究,缺乏实证分析。加之随着我国个人理财行业的发展,商业银行及保险机构等金融机构也已逐渐发展和完善个人理财业务,居民对理财业务的需求也逐渐提高。高质量的理财规划方案的制定不仅有利于个人,也标志着我国金融业的发达。独生子女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增长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有着很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以及追赶社会潮流的趋势,将来更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对新兴的理财业务具有一定的需求,无论是从他们自身对理财规划的需要还是理财业务发展的必要性来捉,独生子女都应做好理财规划。他们的理财规划的好坏也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理财业务还需加强和改善的地方。 1.2相关概念定义 1.21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家庭 独生子女,是指在1980年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国家强制实施一个家庭只能生育一个子女,这一代孩子即为“独生子女”。广泛的定义可包括(1)夫妻双方只生育一个子女或所生育子女只有一个存活的;(2)无子女的夫妻依法只收养一个子女的;(3)由社会福利机构抚养成人且没有兄弟姐妹的;(4)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离异后,一方依法与该子女共同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