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境内个人境外投资分析报告

中国境内个人境外投资分析报告
中国境内个人境外投资分析报告

中国境内个人境外投资分析报告

一.中国境内个人境外投资的现状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官方网站公布的最新数据,2011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达31974.91万亿美元。巨额外汇储备不仅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加剧了国内流动性的泛滥。在此压力之下,民间一直就存在“藏汇于民”、放宽个人外汇投资,以缓解外储重压的呼声。合理拓宽外资流出渠道,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已不仅仅只适用于企业;面向个人开展境外投资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现阶段,我国个人境外投资政策可以概括为“部分放开,有限流出”。目前,外汇政策放开的个人境外投资主要渠道有:

(一)QDII形式

通过银行、基金管理公司等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s)进行境外固定收益类、权益类等金融投资,即通常所说的QDII形式。

(二)特殊目的公司

个人通过设立特殊目的公司(Special Purpose Vehicle)设立境内融资平台,通过反向并购、股权置换、可转债的资本运作方式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从事各类股权融资活动,利用境外融资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要。

(三)个人通过所属公司或境内代理机构参与境外上市公司员工

持股计划、认股股权计划

(四)将个人财产转移境外后进行投资

(五)投资B股

B股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特种股票。它是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和买卖,在境内(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外资股。B股公司的注册地和上市地都在境内(深、沪证券交易所),投资者在境外或在中国香港、澳门及台湾。2001年我国开放境内个人居民投资B股。

(六)投资于商业银行发行的外币理财产品

(七)进行外汇及黄金买卖

二.个人境外投资及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制度因素,个人境外投资制度有待完善

目前,境外投资涉及的现行有效的法律主要有:2008年8月5日实施的国务院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见附件一);商务部《境外投资管理办法》(见附件二);发展与改革计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改委”)《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见附件三);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外管局”)《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见附件四);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个人外汇管理办法》(见附件五)、《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见附件六)。

外管局《境外投资外汇管理办法》已被2011年1月8日实施的《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废止。2005年4月8日发布实施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内居民个人境外投资登记及外资并购外汇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已于当年11月1日停止执行,并于2009年4月30日被废止。

然而,问题在于发改委、商务部等境外投资管理部门的法规针对的是境内法人机构对外投资,对个人对外投资尚无明确规定。虽然2008年8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中增加了“境内机构、境内个人向境外直接投资……”(见附件一《外汇管理条例》第十七条),但国家一直未对境内个人直接进行境外投资予以明确规定,也找不到相关的依据进行操作。

(二)渠道有限,投资需求难以满足

个人境外投资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证券交易购买境外上市公司股票、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购买境外房产、合伙开办小型贸易公司等。但根据现行外汇政策,上述境外投资存在以下方面的障碍:

1.现行外汇政策框架下,部分交易无法办理。如购买境外上市公司股

票,按照外汇管理政策,个人只能通过QDII形式购买基金公司的开

放式基金来进行。但是目前QDII的投资额度依然偏小,业务发展缓

慢。各类QDII机构因收益低迷不得不放缓或者暂停QDII业务;而个

人直接从事期货期权交易则不允许。

2.部分交易须外管局审批,手续繁琐,耗时较长。

(三)监管层面,难以提前预防及事后查处

2009年11月,国家外管局下发《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规范结售汇业务的通知》,首次从政策层面对个人项下分拆行为作出界

定。为规避这一新政,个人分拆行为隐蔽性明显增加,如分拆汇出

时间延长、办理网点趋于分散、甚至通过不同银行办理。这使得银

行和外管局都难以及时发现分拆行为。即使事后外管局发现分拆汇

出行为,出于监管力量不足,难以调查取证等原因,也很难查出违

规行为。

(四)个人境外投资权益难以保证

由于通过个人分拆等方式进行的投资行为不符合外汇政策规定,其境外投资权益也处于尴尬地位。一旦遭遇侵权,无法得到有效保

护。

三.个人境外投资的“灰色地带”

从现实的角度看,处于阳光下的投资有限,个人境外投资领域存在大量的“灰色地带”。截止2010年,我国QDII净流出285亿美元,占当年GDP 总量的0.47%。而通过设立特殊目的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等进行的境外投资须经外管局审批,控制较严,总量也十分有限。与此相对应,处于“灰色地带”的个人境外投资十分可观。主要渠道有:

(一)多次分拆

利用央行《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见附件六)规定的个人年度5万美元以内购汇及汇出资金只需提供身份证的个人外汇管

理政策,通过多次分拆,陆续将资金汇出。同时,将支出申报为“境

外旅行”、“出国留学”、“探亲”等。大量个人境外投资资金混同在

经常项下流出,造成国际收支统计、个人结售汇统计数据失真,外

汇监管部门难以甄别交易的真实性。

(二)通过地下钱庄流入流出

地下钱庄的操作模式为“境内交付人民币,境外给付外币”,这部分资本流动游离于监管之外。

(三)通过携带外币现钞实现资金流入、流出

四.2007年“港股直通车”的经验

2007年8月20日,国家外管局宣布正式批准境内个人直接投资对外证券投资业务试点,允许居民在试点地区—天津滨海新区通过相关渠道,以自由外汇或者人民币购汇,直接对外进行对外证券投资,投资规模不受《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规定的不超过5万美元的购汇总额限制。这一举措受到当时媒体热议。被认为是我国在拓宽外汇资金流出渠道方面的重要举措、促进境内个人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优化资产配置、分散投资风险的有益尝试。外管局当时表示,试点推出初期,投资者将可购买香港上市股票。投资

者将该试点项目称之为“港股直通车”。当日,香港恒生指数高开754点,其后略作调整。中午时,国家外管局公布试点消息,恒指随即放量上涨,迅速拉升,报收21602.95点,比前一天上涨1215.82点,涨幅达到5.96%,创下9年来的单日最大涨幅。“港股直通车”计划宣布后仅仅一周,香港基准股指已大涨逾11%,达到24000点,而不到两个月,便又突破30000点关口。

然而,该项目并未真正启动,没有人得以通过该项目进行过投资。外管局出台这项计划时并没有与其它政府部门乃至香港当局进行妥善磋商。香港曾经是英国殖民地,目前依然不受中国资本管控限制,并拥有一套独立的、融入全球架构的金融体系。2009年12月18日,外管局网站发布一份公告显示,包括境外投资试点文件在内,共有19份外汇管理规范性文件失效。

五.2008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的突破性修改

2008年8月5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新条例不仅简化了对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的行政审批,而且为拓宽资本流出渠道预留了政策空间,增设了境内主体对境外证券投资和衍生品交易、境内主体对外提供商业贷款等交易项目的管理原则。然而,如前所述,虽然该规定突破性地增加“境内个人”,但至今没有后续的相关具体规定,而且关于境外投资的条款概括性很强,属于纲领性的规定,缺乏操作性。

六.2011年个人境外投资-温州和上海的尝试

(一)温州

1.温州公布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方案

2011年1月,温州发布《温州市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方案》,一起发布的有相关配套政策文件《温州市个人境外直接投资管理办

法》和《温州市个人境外直接投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通知,允

许18周岁以上温州户籍且取得因私护照的投资者使用自有外汇资金、

人民币购汇以及经核准的其它外汇资产来源等进行境外直接投资。

投资者境外直接投资所得利润也可留存境外用于其境外再投资。

根据试行的管理办法,投资者单项境外投资额不超过等值300万美元;多个投资者共同实施一项境外直接投资的,投资总额不超

过等值1000万美元;个人境外直接投资年度总额不超过2亿美元。

投资方式限定为通过新设、并购、参股等方式在境外设立非金融企

业或取得既有非金融企业的所有权、控制权、经营管理权等权益的

行为。办法同时还设定限制投资的对象和区域:投资者不准投资设

立境外特殊目的的公司,不准涉及中国禁止出口的技术和货物、能

源、矿产类境外投资;不准在与中国未建交国家、特定国家或地区

进行境外投资,也不准涉及多国(地区)利益的境外投资。

当时,温州市外经贸局对外经济合作处处长周小平表示,因温州民间资金丰厚,民间投资需求强,截至2009年底,经政府商务主管部门批准“走出去”的温州境外企业和机构达558家,同时每年有许多海外投资项目来温推介;为使得投资便利和规范化,温州多部门经一年多时间酝酿合作出台此策。当时温州市计划成立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领导小组,计划自2010年-2012年用3年时间开展该项试点工作。

2.温州方案的推出与当地拥有大量活跃的民间资本密切相关

据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透露,温州目前大约有8000亿至1万亿元的流动资本,在国内有限的投资渠道限制下,海外投资的冲动非常大,但由于此前监管层一直未放开个人境外直接投资,在中国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大背景下,温州的海外投资只能以企业“走出去”为主。据《温州市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方案》中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经政府商务主管部门批准“走出去”的温州市境外企业和机构达558家,通过温州商城等模式,温州已在海外具备一定的投资经验。显而易见的是,远至迪拜、近至海南岛及香港,浙江温州炒房团可谓闻名遐迩,更是全国范围的一个特例。据周德文会长称,温州投资者对迪拜的投资总额超过50亿元人民币。

3.温州方案搁浅

然而,温州方案在半个月之后随即告之搁浅。对此,周德文会长表示:温州操之过急。当时温州试点方案出来后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温州过于冲动,对申报程序却不太熟悉,只征求了省一级外汇管理局意见。最后国家外汇管理局认为其申报手续并不齐备,希望完善后再对外实施。试点的搁浅,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温州民间资本进行对外投资热情。

按照当时的报道,“各大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注意,他们打电话到浙江和温州的外汇管理局,表示此方案未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并要求温州方面不得宣传,低调处理”。相关人士表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为保险起见,浙江方面冷处理此事,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工作已内部叫停。

温州市外经贸局对外经济合作处处长周小平在该试点方案搁浅后承认,温州个人境外直投试点的确未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

对于温州开展个人海外直接投资试点被叫停的说法,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则回应称,“由于没有履行完程序,目前还处于没有赋予实施的状态。”

4.温州方案并非完全没有法律依据

作为试点方案的制定者,周小平处长表示,温州此次试点的依据是2008年8月5日施行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十七条:“境内机构、境内个人向境外直接投资或者从事境外有价

2020-2026年全球及中国咖啡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我国咖啡行业技术水平及需求变动分析(附报告目录) 1、我国咖啡行业发展现状 咖啡作为舶来品,进入我国已逾两百年。早在18 世纪末,法国传教士就将咖啡引入云南省。1989 年,雀巢在中国推出速溶咖啡,标志着我国进入速溶咖啡消费时代;20 世纪末以来,陆续有台系、欧美系、韩系咖啡店品牌进入大陆市场,国人开始接触到现磨咖啡;目前市场上的现磨咖啡、速溶咖啡和即饮咖啡等产品中使用的咖啡原料产品主要包括烘焙咖啡豆、咖啡萃取液、速溶咖啡粉及咖啡浓缩液等。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0-2026年全球及中国咖啡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1)烘焙咖啡豆 烘焙咖啡豆是咖啡生豆的粗加工产物,根据品种可以分为阿拉比卡(Arabic)和罗布斯塔(Robusta),同时也对不同产地、粒种大小进行品质区分。目前,在咖啡豆烘焙工艺中,通过调整不同的温度、时长、爆点等参数,实现对咖啡豆的浅度、中度、深度烘焙,不同烘焙程度对口感和风味影响较为明显,可以满足不同咖啡用户对于咖啡口味的需求。 (2)咖啡萃取液 咖啡萃取液可以广泛应用在乳品、饮料、冰激凌、烘焙、糖果制造等领域。根据不同行业需求,可以使用不同的萃取原液。其中,热萃咖啡原液是通过85℃以上的净化水充分萃取,能够获取咖啡中的水溶性成分,从而得到咖啡的香气和味道;冷萃咖啡原液采用冷萃取技术,经过8 小时以上的浸泡或滴滤,在良好地保留咖啡香气和余韵的同时能够拥有更加醇厚的口感。 (3)速溶咖啡粉 速溶咖啡粉是通过将咖啡萃取液中的水分蒸发而获得的干燥的咖啡提取物。速溶咖啡粉突破

了现煮咖啡局限性,具有使用方便的特性,从而迅速融入食品工业中。在国内,速溶咖啡粉的用途广泛,不仅可以用作日常冲泡咖啡,而且在食品加工领域,也成为各类咖啡饮料、三合一咖啡粉及糖果、调味乳、甜品、烘焙等各种咖啡口味食品的原料。速溶咖啡在口感上虽略逊于现磨咖啡,但由于其具有高性价比、饮用便捷性等特点,目前在国内咖啡消费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4)咖啡浓缩液 咖啡豆经过萃取后,水解液经过真空浓缩后回填芳香液,混合均匀再罐装,行业内具有较强技术能力的生产企业,会在浓缩过程中增加香气回收工艺。由于在常温环境下咖啡浓缩液中蕴含的芳香物质容易挥发,因此,咖啡浓缩液通常以冷藏方式保存。 2、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1)咖啡烘焙技术工艺 咖啡豆的烘焙是咖啡生豆的化学与物理性质转变转化过程,只有经过烘焙之后才能产生能够释放出咖啡香味的成分,因此,烘焙环节是咖啡生产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烘焙豆的品质主要由咖啡生豆决定,同时烘焙设备和工艺也会对口感有重要影响。烘焙工艺主要由烘焙师设置温度曲线决定。通过调整不同的温度、时长、爆点的参数,可以实现对咖啡豆的浅度、中度、深度烘焙,不同程度的烘焙对口感影响较为明显。

中国烟草行业分析报告(2012年3季度)

中国烟草行业分析报告 (2012年3季度)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https://www.360docs.net/doc/e217282297.html, 产销协调增长,经济效益持续提升 2012年3季度,我国烟草制品行业继续落实“控总量、调结构、降库存、稳价格”的调控方针,行业发展持续保持良好的势头。1~9月,我国卷烟产销协调增长,产品结构不断升级,重点品牌加快发展,经济效益持续提升。 3季度,随着卷烟生产的平稳运行,我国卷烟产量稳中有升。1~9月生产卷烟19702.83亿支,同比增长2.02%,其中3季度生产6959.99亿支,较2季度增加692.84亿支。同时,卷烟销售规模也保持平稳,1~9月全国卷烟总销量3914.9万箱,同比增长2.80%,其中3季度销售1284.93万箱,较2季度增加121.06万箱。 价格方面,前三季度,全国36大中城市烟草零售价格指数震荡下行,自1月的100.4点降至9月的100.17点。具体看,7~9月分别为100.32点、100.24点、100.17点,虽然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但呈现逐月小幅回落的趋势。 进口方面,由于3季度我国卷烟供给较充分,卷烟进口量、进口额均有所缩减。7~9月,我国卷烟进口量、进口额分别为501万条、1988.6万美元,较2季度分别减少189万条、777.4万美元。出口方面,3季度卷烟出口量、出口额分别2783万条、10233.6万美元,较2季度分别减少406万条、2235.1万美元,出口规模有所下降。 3季度,尽管面临一定的成本压力,但烟草制品行业供销旺盛的局面推高行业盈利水平,利润总额持续增长。1~9月,行业实现利润总额899.32亿元,同比增长28.57%,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8.66个百分点;其中3季度当季利润292.33亿元,较2季度增加45.32亿元。 展望4季度及2013年,国家烟草总局将继续把“保持市场良好状态”作为主要调控目标,按照卷烟生产“总量控制、稍紧平衡”的调控方针做好计划安排,对预算进行理性控制,按照效益支出原则进行合理开支,同时,深入推进专项整顿,建立更加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

2017年中国会展服务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一、会展行业快速发展,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会展是指会议、展览、大型活动等集体性活动的简称。其概念内涵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群众性社会活动,其概念的外延包括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展览展销活动、大型会议、体育竞技运动、文化活动、节庆活动等。发展会展业,能够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直接拉动和间接带动相关产业和配套行业发展,引导产业升级与转移,促进就业,拉动消费,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创新发展。 而会展经济是以会展业为依托,借助各种会展活动的举办拉动城市及其所在地区相关产业发展,并能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济形态。 会展经济由于其涉及服务、交通、旅游、广告、餐饮、通信和住宿等诸多行业,不仅本身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着城市的发展。 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自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不断优化展览业发展环境。 中央政府方面,商务部牵头建立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并于2016年12月印发《展览业统计监测报表制度》。此项制度旨在建立以展馆经营者、展览组织者和展览服务商为主要调查对象的展览业统计监测体系,科学、有效地开展展览业统计工作,进一

步增加市场透明度,优化市场结构,规范、引导和推动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地方政府方面,各地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财政、税收、人才、土地等多个方面给予展览业鼓励和扶持。 三、我国会展业规模持续增长,会展经济产值不断扩大 截至2016年,我国展览场馆达189座,展览馆总供给面积达916.12万平方米。2011-2016年,我国举办各类展览数量从6830场上升到10519场。展览面积从8120万㎡上升到13264万㎡。展览面积增长快于展览项目增长,单位项目规模扩大,展览效益向好。 2011-2017年全国会展展览数量及面积情况统计 数据来源:商务部、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随着会展业办展数量和办展面积的快速增长,相应会展经济产值也实现大幅增长。根据商务部等机构的统计数据,2011年会展经济直接产值仅为3016亿元,到2016年增加到5612亿元。 2011-2017年全国会展业直接经济产值统计

中国烟草图片

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在玉溪卷烟厂,相继诞生了“红塔山”、“玉溪”、“阿诗玛”、“恭贺新禧”和“红梅”等名牌香烟,在中国烟草行业36个名优品牌中独占5席,于2004年入选中国卷烟产品百牌号。其中,“红塔山”连续七年蝉联“中国第一品牌”称号,“红梅”品牌则是中国卷烟单品牌产销量最大的品牌之一。不仅如此,玉溪卷烟厂生产的“红塔山”、“MARBLE”、“PlAZA”、“ESTON”等混合型卷烟,已经走出国门、远销海外。2003年玉溪卷烟厂与帝国烟草合作,在国内生产销售“WEST”牌卷烟,市场前景普遍看好。玉溪卷烟厂现有职工3000余人,年产卷烟220万箱,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连续多年居全国烟草行业之首,其税利也在全国大型企业中名列前茅。1995年,以玉溪卷烟厂为主干,跨地区、跨行业经营的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玉溪卷烟厂作为全国最大的名优卷烟加工制造基地,在红塔集团起着

核心企业的作用。

上海烟草(集团)公司 上海烟草(集团)公司于1993年由原上海市烟草公司所属企业改制组建,拥有一流水准的现代化卷烟工业及其烟草储运、印刷、机械、材料等配套工业,并涉足商业、物流、宾馆酒店等行业,是一个以卷烟工业为主的,多元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大型企业。2009年,公司累计生产卷烟1264.52亿支(252.9万箱),同比增长2.66%;销售卷烟1310.63亿支(262.13万箱),同比增长4.3%;实现工商税利416.73亿元,同比增长19.22%;实现利润126.36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净资产达到644亿元,同比增长11%。公司出品的“中华”、“熊猫”、“红双喜”、“牡丹”和“中南海”等名优卷烟畅销国内、远销海外。公司通过与19个省、51家地市公司的跨地区合作,基本形成了一条稳定的烟叶供应渠道;通过构建以“八个协同”为主要特征的市场营销体系框架,进一步提高了市外市场建设水平;与北京卷烟厂、天津卷烟厂实施战略性联合重组,从而进一步增强了上海烟草集团的综合竞争实力。公司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的脊梁”优秀国有企业、“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质量金奖”等多项荣誉。当前,公司正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卷烟上水平”的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发扬“和搏一流”企业精神,坚持“做精做强”战略思想,以“中华”品牌“百万千亿”工程为旗帜,着力推动技术创新、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文化建设、队伍建设“五个上水平”,努力以新的姿态和新的气势,向“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现代企业迈进。

中国债券市场分析报告(2012年9月份)

中国债券市场分析报告(2012年9月份) 研究发展部 https://www.360docs.net/doc/e217282297.html,

目录 一、债券市场概述 (1) 二、企业债 (2) 三、公司债 (10) 四、中期票据 (16) 五、短期融资券 (19) 六、金融债 (23)

一、债券市场概述 2012年1-9月份,我国债券市场共发行1,807期债券(不包括国债和央行票据),累计规模45,048.40亿元,相比于去年同期的1,056期和33,649.68亿元,分别增长了71.12%和33.87%。从债券品种来看,发行规模最大的仍然是金融债券,共发行160期,募集资金19,366.10亿元,占2012年1-9月已发行债券总规模的42.99%,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行32期,累计金额2,171.5亿元,占已发行金融债券的11.21%。而发行程序较为简便的短期融资券的发行规模也比较大,共发行710期,规模达10,600.37亿元,期数和规模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56.04%和38.45%,增长趋势非常明显,其中定向债务工具(1年期以下)共发行39期,募集资金440亿元。这期间,中期票据共发行507期,发行规模为8,027.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77.89%和58.56%,增长趋势亦非常明显,其中定向债务工具(1年期以上)共发行93期,发行金额1795.80亿元。另外,公司债券发行122期,募集资金1,570.60亿元,发行期数和规模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17.86%和61.22%;企业债券发行306期,累计规模5,399.03亿元,发行期数和规模同比分别增长了117.02%和242.47%。总体而言,2012年1-9月份各类债券的发行规模均同比大幅度增长,这主要与决策层大力推动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决心密不可分。从市场分布来看,银行间债券市场仍然占主导地位,1-9月份短期融资券和中票票据合计发行18,627.67亿元,二者占总发行规模(剔除金融债券、国债和央行票据)的72.53%。 表1 2012年1-9月份债券市场累计发行情况 债券品种2011年1-9 月发行期数 (期) 2012年1-9 月发行期数 (期) 期数同比 2011年1-9 月发行规模 (亿元) 2012年1-9 月发行规模 (亿元) 规模同比 企业债券141306117.02%1,576.48 5,399.03 242.47%公司债券56122117.86%974.20 1,570.60 61.22%可转换债券92-77.78%413.20 85.00 -79.43%中期票据28550777.89%5,062.70 8,027.30 58.56%短期融资券45571056.04%7,656.50 10,600.37 38.45%金融债券11016045.45%17,966.60 19,366.10 7.79%资料来源:鹏元整理 单就9月份而言,共发行268债券,发行规模5,296.55亿元,和8月份相比,

【调查报告】全国小贷公司:贷款客户群、行业、额度、期限、担保方式、利率等方面的分布特点

【调查报告】全国小贷公司:贷款客户群、行业、额度、期限、担保方式、利率等方面的分布特点 为了深入了解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经营情况,中央财经大学民泰金融研究所《中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报告(2014)》课题组与中国小额信贷机构联席会共同合作开展了全国百家小贷公司抽样调查活动,对小贷公司贷款客户群、行业、额度、期限、担保方式、利率等方面的分布特点进行了数据采集与统计分析。 一、调查概况 1.调查样本分布 本次调查按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东北七个地区的小贷公司实际数量比例,提取了100家小贷公司样本。其中,华东、华南、西南比例较大,分别占比29%、15%、18%。抽取的小贷公司中,有51家是中国小额信贷机构联席会评选出的百强小贷,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以样本小贷公司截至2013年9月底的贷款余额及(存量)笔数为统计基础,100家样本小贷公司贷款余额合计323.86亿元(平均3.24亿元/家),贷款笔数51715笔(平均517笔/家)。从分布上看,81%的样本小贷公司贷款余额主要集中在5亿元以下,仅有5家样本小贷公司贷款余额超过10亿元。65%

的样本小贷公司贷款笔数未超过200笔,其中17家的贷款笔数在50笔以下,仅有7家小贷公司贷款笔数超过1000笔。 2. 数据采集说明 本次调查是基于100家样本小贷公司截至2013年9月底的数据,采集了各家小贷公司贷款余额及笔数,贷款行业、贷款对象、贷款期限、贷款额度、贷款担保方式、贷款利率共八个方面的数据。 3. 调查主要发现 百家样本小贷公司贷款投向的行业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农林牧渔业三类行业,流向房地产等银行贷款受限行业的现象虽然存在,但并不普遍。七成贷款流向广义小微企业(包括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以及小微企业主个人经营性贷款)。小贷公司倾向于发放一年期以内的、利率集中在10%-25%之间的万元级信用贷款与百万级担保 贷款。整体来看,尽管信用贷款的笔数占比超过半壁江山,但信用贷款金额的占比还比较低。不同额度的单笔贷款的笔数、金额呈正反金字塔分布,虽然从金额分布看,小贷公司的贷款额度还没有全面“小”下来,但笔数分布的特征显示,样本小贷公司已经有意识地拓展万元级别的小额贷款业务。 理论上,小额分散是小额信贷区别于大额信贷的主要特点,也是小贷公司与传统金融机构差异化经营的方向,因而

国内咖啡市场调查报告

国内咖啡市场调查报告 了解消费者对于咖啡的需求及咖啡市场的现状,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温州、杭州、南京8个城市的2465名近3个月曾经喝过咖啡的普通市民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采用配额抽样方法,并按年龄层次和性别比例分配名额。 主流产品——速溶咖啡 数据:在受访者中,绝大多数的人喝过速溶咖啡,这个比例高达92.2%,过半数者(58.4%)喝过三合一袋装咖啡。16.8%的人喝过焙炒咖啡,29.4%的人喝过其他咖啡饮料。在问及被访者对于某一类咖啡的消费频率时,每天喝速溶咖啡的为6.0%,经常喝的为38.4%,在“偶尔喝”的咖啡种类中,三合一袋装和速溶的消费频率已很接近。而表示经常喝三合一的则只占13.1%。 分析:喝过速溶咖啡和三合一袋装咖啡的百分比最高,在“偶尔喝”的调查里这两者的百分比也是最高的,这说明速溶和三合一咖啡在初级消费者领域是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 目前市场上的咖啡饮料尽管具有口味纯正、饮用方便等优点,但由于其价格相对较高,饮用时亦缺乏咖啡文化所体现出的高雅、温馨的情调,因此,绝大部分消费者只是偶尔喝一喝。 主要人群——中青年人 数据:各年龄段对咖啡的喜爱程度不同,其中表示非常喜欢咖啡的人群中41~50岁占了24.0%,20~30岁占了18.0%。

进一步调查表明,喝咖啡的男性比例要高于女性比例。在所有受访者中,喝咖啡的男性为55.1%,女性为44.9%。 分析:咖啡作为一种口味独特的饮品深受青年消费者的喜爱,中年人和青年人是咖啡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同时男性消费者的人数远远超出女性消费者,购买者中也以男性居多。其原因在于咖啡属烟糖类产品,更多为男性所关注。而且作为一种嗜好品,更易受到男性的青睐。 主要因素——味道诱人 数据:消费者在选购咖啡时哪些因素是他们所要考虑的呢?本次调查采用10分制让消费者对各种购买考虑因素打分,分数最高的代表其重要性越高。调查结果显示,味道以8.3分位居第一,其次是饮用方便性,为7.4分;保存期、品牌知名度等各项分值也较高。 分析:消费者对于咖啡的味道是极为重视的,毕竟咖啡是一种饮品,好味道的咖啡才会广受欢迎。同时作为一种饮品,饮用的方便性与否对消费者来说也是购买时考虑的一大要素,咖啡的生产厂家在生产时可以多考虑如何不断改进其味道和如何使咖啡更便于携带,使消费者在饮用时更方便。 主要信息——电视广告 数据:在众多获得咖啡信息的渠道中,电视广告以86.4%的比例成为消费者获取咖啡信息的首要渠道。另外,以促销活动、广播、杂志、报纸等一系列的传播渠道也是消费者获得信息的重要来源。 进一步调查消费者想通过哪些渠道获取咖啡的信息,发现有37.3%的人想通过传媒报道来获取信息,免费试用、传媒广告、朋友推荐等几项也占有较高的比例。

中国烟草行业年至年分析报告

烟草行业三年快速增长的原因分析及变动态势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00 年开始,烟草行业卷烟产销量、工商税利及其它有关经济指标增长率在连续多年的下降之后出现止跌回升,并在随后两年中保持快速增长之势(如图所示)。在2000-2002 这三年间, 全国卷烟产销量分别以年均1.6%和2.5%的速度保持增长,而行业工商税利年均增长率更高达 14.9% 。到2002年,全国卷烟产销分别为17225 亿支和17493 亿支,完成工商税收和利润分别为1050 亿元和406 亿元。从绝对值来看,除了卷烟产量比1995 年稍低之外,其它各项指标在2002 年都创造了历史新高。 面对外部多重压力和内部多种矛盾,是什么因素使得烟草行业能够连续三年保持快速增长?在总量增长的背后烟草行业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变动趋势?经过2002 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烟草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前景如何?立足于现实并着眼于未来,这是行业上下应该思考的几个基本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在第二至四部分逐一进行尝试性回答,在最后部分将提出几点政策性思考。 二、烟草行业三年快速增长的原因分析 为什么烟草行业在连续多年的增速减缓之后,会在2000-2002 年这三年中出现快速增长之 势?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但经过对行业实践进行冷静而客观的梳理分析,不难发现,以下六个因素的综合作用,在支撑烟草行业保持三年快速增长过程中,的确起到了最为关键的影响。 1、宏观经济整体趋好,带动了全社会烟草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作为一个生产和经 营消费品的经济部门,烟草行业的增长状况与国民经济的整体态势,尤其是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状况、商品价格变动趋势和居民消费水平等有着非常密切的相关关系。根据1991-2002 年的统计数据测算,烟草行业工商税利名义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名义增长率、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3 、0.837 和0.692 ,它们之间基本保持着“同升同降”的同步变动趋势(如图所示);如果再进一步进行两个变量的回归分析的话,结果表明,GDP 增长率、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增长率、社会商品零 售总额增长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它们拉动烟草行业工商税利增长率的提高幅度分别是0.89 、1.24 和1.03 个百分点(由于所有上述变量都是相互关联的,烟草行业的税利增长也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里分别测算,只是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烟草经济与各个宏观经济指标的相互关系,绝不能把上述测算结果简单相加)。自1990 年代中后期以来,国家针对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的状况,实施了一系列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主要内容、旨在刺激有效需求的宏观调控措施,致使GDP 在经历了1995-1999 年增速持续减缓之后,从2000 年开始有所回升,按可比价格计算,当年增长速度比上年提高了0.9 个百分点。2001 年虽又稍有下降,但2002 年又呈现出加速增长之 势。与此同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都由持续下跌转向略有回升。由于宏

2018-2023年中国会展行业发展模式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2018-2023年中国会展行业发展模式 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报告信息 报告目录 第一章会展业相关概述 第一节会展业简述 一、现代会展业的特征 二、会展业的作用 三、城市会展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第二节会展的经济功能 一、联系和交易功能 二、整合营销功能 三、调节供需功能 四、技术扩散功能 五、产业联动功能 六、经济一体化功能 第三节会展业的产业链结构分析 第二章2016年全球会展业重点区域运行分析

第一节欧洲会展业发展状况 一、欧洲会展业竞争激烈 二、德国会展业世界领先 三、法国会展业别具一格 四、英国会展业市场化程度高 五、俄罗斯会展业租金经济发展 第二节亚洲会展业发展状况 一、新加坡会展业发展概况 二、马来西亚会展业发展前途广阔 三、台湾会展业走国际化道路 四、香港会展业发展面面观 五、澳门会展业发展分析 第三节美洲会展业发展状况 一、美洲各国会展业发展状况 二、美国会展业发展特征 三、加拿大会展业发展值得关注 第三章2016年中国会展业运行环境分析 第一节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及影响分析 一、中国gdp分析 二、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三、居民家庭人居可支配收入与恩格尔系数 四、城镇人员就业状况 五、存贷款利率变化 六、财政收支状况

七、人民币汇率变化 八、经济现状对中国会展业的影响分析 第二节2016年中国会展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会展业亟需政策扶持 二、会展业:政策要解决四个关系 三、会展业发展规划 四、会展业地方促进政策解析 1、宁波 2、北京 五、政策法规对中国会展业的影响分析 第三节2016年中国会展业社会环境分析 一、人口规模分析 二、年龄结构分析 三、学历结构分析 第四章2016年中国会展业运行新形势透析第一节2016年中国会展业运行总况 一、中国会展业发展特色 二、中国会展业市场规模 三、中国会展业服务配套情况 四、会展业展馆建设发展情况 五、会展人才供需与培训状况 第二节2016年中国会展业产业结构分析 一、会展业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二、会展业使产业结构合理化

烟草行业现状、特点及前景分析

一、烟草行业概况 1.全国烟草行业规模、地位 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烟草生产国与消费国,生产并消费了全球1/3的卷烟,八项指标位居“世界第一”:烤烟种植面积第一;烤烟产量世界第一;烤烟增长速度世界第一;卷烟产销量世界第一;卷烟增长速度世界第一;吸烟人数世界第一;吸烟人数增加数量世界第一;烟税增长速度世界第一。中国有3.5亿烟民,占世界总数的25%,其烟草生产占全球的35%,而烟草销售占全球的32%。 近年来,烟草行业经济效益逐年稳步增长,现已居各行业之首,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支柱产业。2011年,我国烟草行业上缴国家财政6001.18亿元,占国家财政收入的5.7%。 2.全国烟草行业竞争格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烟草行业“大企业、大品牌、大市场”战略目标的实施,烟草行业兼并重组不断推进,行业集中度较高,目前我国烟草制品业企业共151家,形成上烟、红塔、红云红河、湖南中烟、浙江中烟、湖北中烟等10大烟草集团以及“云烟系”、“湘烟系”和“沪烟系”三系领军的竞争格局。 (1)云烟系 云烟系占据我国烟草市场半壁江山。以“红塔”“红河”“云烟”三大品牌为核心,产品线丰富,高端品牌有小熊猫、云烟、玉溪、红塔山、红河V6、香格里拉等十几个;中端品牌有红河66、经典1956白红塔山(软包)、新境界美登、钓鱼台、88红河、恭贺新喜、阿诗玛、紫云烟等近三十个;低端品牌有红山茶、新品红梅-春等。目前战略扩张主要集中在西南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区。 (2)沪烟系 沪烟系以“中华”品牌为核心,高端品牌主要有上海、中华、红双喜1906、中南海、普红中南海、太阳中南海、利群等;中端品牌主要有深蓝国际五一、利群、大红鹰等,低端品牌主要有上海红双喜、北京长乐、八达岭、普健等。销售市场主要在江苏、浙江等区域。 (3)湘烟系 相对于云烟系和沪烟系,湘烟系组建时间较晚,在竞争实力方面目前还有一定差距。“湘烟系”主要品牌有芙蓉王和白沙等。其中高端品牌主要为芙蓉王、中端品牌为大白沙,低端品牌为芙蓉。 3.全国烟草行业市场分析

中国债券行业市场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中国债券行业市场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节经济与货币形势回顾 (5) 一、宏观经济:L型底部趋平,边际改善显著 (5) 1.1 PMI:生产需求双回暖,PMI再创新高 (5) 1.2价格:CPI再回2区间,PPI成功转正 (6) 1.3外贸:疲态再现 (8) 1.4工业、投资与消费:投资持续下跌后企稳回升 (9) 1.5 经济增长:稳中趋平,边际改善 (10) 二、货币形势:中性基调下稳中偏紧 (11) 2.1货币的经济效应转向中性 (11) 2.2存量多增量紧,货币稳中偏紧 (12) 第二节债市表现回顾 (15) 一、利率债 (15) 1.1国债 (15) 1.2地方债 (17) 1.3 政策性银行债 (20) 二、信用债 (22) 2.1 信用债发行 (22) 2.2 信用利差走势 (23) 第三节投资策略 (27) 一、经济增长:底部运行延续,投资助边际改善 (27) 二、物价:基数效应消除,通胀无碍 (29) 三、货币政策:稳健偏中性,对冲降准可期 (31) 四、供需情况:监管趋严,钱多逻辑下债券仍是配置方向 (33) 五、汇率:加息进程中人民币承压但不失控 (34) 六、投资策略:利率下行路不易,波段操作进退可守 (36)

图表目录 图表1:官方制造业PMI和财新制造业PMI终值(%) (5) 图表2:CPI重回1时代(%) (6) 图表3:PPI持续向好(%) (7) 图表4:进出口(左)、贸易差额(右)当月同比增速(%) (8) 图表5:工业、投资与消费同比(%) (10) 图表6:GDP当季同比增速(%) (11) 图表7:投资与货币变动情况(累计同比,%) (12) 图表8:国债发行规模(亿元) (15) 图表9:国债收益率变动(%) (17) 图表10:利率债发行规模(亿元) (17) 图表11:10年期地方债发行利率与国债收益率(%) (18) 图表12:地方债成交量(亿元) (19) 图表13:政策性银行债发行与到期规模(亿元) (20) 图表14:政策性银行债月发行规模(亿元) (20) 图表15:国开债收益率(%) (21) 图表16:信用债发行情况(亿元) (22) 图表17:中高等级信用债利差走势(%) (23) 图表18:低等级信用债利差走势(%) (24) 图表19:2016年房地产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走势同步(累计同比,%) (27) 图表20: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 (29) 图表21:民间投资企稳回升(%) (29) 图表22:猪肉价格监测 (30) 图表23:生猪存栏量(万头) (31) 图表24:基础货币增速下降,货币乘数上升 (32) 图表25: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及离岸市场即期汇率 (35) 图表26:10年期标志产品收益率走势(%) (36)

担保行业在中国发展的历程

担保行业在中国发展的历程 与发达国家担保业的发展历史及水平相比,担保行业在我国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从1992年开始,中国确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资源配置有计划转向市场,企业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国家信用逐步从一般经济活动领域退出。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建立新的社会信用中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担保体系的建设纳入了国家发展计划,有关政策纷纷出台。 1993年,国家经贸委和财政部共同发起并经过国务院批准,创办了中国首家全国性专业担保公司。1999年6月,国家经贸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发布了《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就试点的指导原则、模式体系、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职责与程序、协作银行、风险控制及责任分担、内外部监管及组织实施等内容作了明确规定,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工作初步步入规范阶段,各项相关的扶持政策也陆续出台。 1999年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对商业银行配合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做出要求,并明确提出:"对有市场发展前景、信誉良好、有还本付息能力的小企业,可试办非全额担保贷款。" 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决定加快建立信用担保体系,要求: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快建立以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央、省、地(市)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条件。建立和完善担保机构的准入制度、资金资助制度、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制度、行业协调与自律制度。 2001年国家税务总局下发通知(国税发《2001》37号),对纳入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范围的担保机构,其担保收入免征三年营业税。2001年3月26日,财政部发布《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对担保机构的内部组织结构、自主经营管理、项目评估、决策与监管、财务管理办法、担保准备金的提取等作了规定。 2002年6月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并于2003年1月1日开始实施。该法对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支持、信用担保、创业扶持、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规定,该法通过法律的形式对型用担保的大政方针和重要举措进行了确定,不但明确了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支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而且鼓励各种类型的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 2003年7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强地方财政部门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财务管理和政策支持若干问题的通知》,目的在于规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财务行为,加强各级财政部门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财务监管,防范和控制担保风险,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政策支持,更好的发挥信用担保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 从1993年开始至今,在国家及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过众多担保机构的共同努力,我国专业担保机构从无到有,经过10年来的发展,我国信用担保业务的基本制度和运行规则,以及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运行模式和业务操作规范已基本建立和趋于成熟,信用担保已成为法律所规定的经济政策的制度化措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行业,探索出一条专业信用担保机构建立、生存和发展的道路。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在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和推进贷款担保机构建设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近几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推动下,以财政资金来源为支持、主要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担保机构在全国各地普遍设立,中外合资、民营股份担保机构也纷纷涌现。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担保业务品种也从初期的贷款担保扩展到履约担保和其他担保,服务领域及工业、商业、流通、个人消费等社会经济的诸多方面。

关于国内咖啡市场的调查报告

关于国内咖啡市场的调查报告 了解消费者对于咖啡的需求及咖啡市场的现状,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温州、杭州、南京8个城市的2465名近3个月曾经喝过咖啡的普通市民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采用配额抽样方法,并按年龄层次和性别比例分配名额。 主流产品——速溶咖啡 数据:在受访者中,绝大多数的人喝过速溶咖啡,这个比例高达92.2%,过半数者(58.4%)喝过三合一袋装咖啡。16.8%的人喝过焙炒咖啡,29.4%的人喝过其他咖啡饮料。在问及被访者对于某一类咖啡的消费频率时,每天喝速溶咖啡的为6.0%,经常喝的为38.4%,在“偶尔喝”的咖啡种类中,三合一袋装和速溶的消费频率已很接近。而表示经常喝三合一的则只占13.1%。 分析:喝过速溶咖啡和三合一袋装咖啡的百分比最高,在“偶尔喝”的调查里这两者的百分比也是最高的,这说明速溶和三合一咖啡在初级消费者领域是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 目前市场上的咖啡饮料尽管具有口味纯正、饮用方便等优点,但由于其价格相对较高,饮用时亦缺乏咖啡文化所体现出的高雅、温馨的情调,因此,绝大部分消费者只是偶尔喝一喝。 主要人群——中青年人 数据:各年龄段对咖啡的喜爱程度不同,其中表示非常喜欢咖啡的人群中41~50岁占了24.0%,20~30岁占了18.0%。

进一步调查表明,喝咖啡的男性比例要高于女性比例。在所有受访者中,喝咖啡的男性为55.1%,女性为44.9%。 分析:咖啡作为一种口味独特的饮品深受青年消费者的喜爱,中年人和青年人是咖啡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同时男性消费者的人数远远超出女性消费者,购买者中也以男性居多。其原因在于咖啡属烟糖类产品,更多为男性所关注。而且作为一种嗜好品,更易受到男性的青睐。 主要因素——味道诱人 数据:消费者在选购咖啡时哪些因素是他们所要考虑的呢?本次调查采用10分制让消费者对各种购买考虑因素打分,分数最高的代表其重要性越高。调查结果显示,味道以8.3分位居第一,其次是饮用方便性,为7.4分;保存期、品牌知名度等各项分值也较高。 分析:消费者对于咖啡的味道是极为重视的,毕竟咖啡是一种饮品,好味道的咖啡才会广受欢迎。同时作为一种饮品,饮用的方便性与否对消费者来说也是购买时考虑的一大要素,咖啡的生产厂家在生产时可以多考虑如何不断改进其味道和如何使咖啡更便于携带,使消费者在饮用时更方便。 主要信息——电视广告 数据:在众多获得咖啡信息的渠道中,电视广告以86.4%的比例成为消费者获取咖啡信息的首要渠道。另外,以促销活动、广播、杂志、报纸等一系列的传播渠道也是消费者获得信息的重要来源。 进一步调查消费者想通过哪些渠道获取咖啡的信息,发现有3

中国烟草基础知识与烟草行业基本情况

2018中国烟草基础知识与烟草行业基本情况 一、烟草的含义 烟草属茄目,茄科一年生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基部稍木质化。花序顶生,圆锥状,多花;蒴果卵状或矩圆状,长约等于宿存萼。夏秋季开花结果。主要分布于南美洲、南亚、中国。 二、烟草的起源与发展 1492 年 10 月 12 日,哥伦布率探险队在圣萨尔瓦多岛登陆,欧洲人第一次跳上美洲大地,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在哥伦布早期的航海日记中,只是简单地提到烟草,但以后在其他探险队员的报告中异乎寻常地报道了烟草。这些报道说他们看见“许多男人和妇女手上拿着‘燃烧的炭’(Glowing-coals),以此使自己得到某种香气”。后来才弄清这种燃烧着的“炭”就是卷着的烟叶。人们将这种烟叶的一头燃烧,一头含在嘴里吸烟,然后从嘴或鼻子里呼出烟雾。美洲土著居民有很长的吸烟历史。据考古分析,在 3500 年以前美洲居民就已经有吸烟的习惯。玛雅人曾繁荣一时,那里的古老文化遗迹给历史学家留下了许多谜。在墨西哥南部的奇阿帕斯州(Chiapas)仍保留有玛雅神职人员身着礼服吸着管状烟斗的石刻浮雕,这是被公认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吸烟图。相传,吸烟同宗教有关。烟草有醉人的香气,具有消除疲乏和提神的作用,甚至能治疗疾病。人们认为烟草得到了“神”的帮助,是一种“神草”。那时,吸烟是作为一种宗教仪式,由司祭的神职人员执行。随着通往美洲航道的开通,欧美大陆之间的往来日益频繁,烟叶和烟草种子被带进了欧洲,并且不断传播到其他地方。后来,人们发现烟草有麻醉作用和其他药用功能,传播日渐广泛。有一位名叫尼古特的法国人,住在葡萄牙的里斯本(一说是驻葡萄牙大使),对美洲的植物很感兴趣,其中有些植物与欧洲的差异很大。他曾听人说烟草可以解乏提神,可以止痛和治疗疾病,尤其是对治头痛病更有疗效。约在 1560 年,尼古特从别人送的礼物中得到烟草种子,精心地栽培在自己的花园。果然,烟草生长茂盛,收获其叶试吸,感觉很好。人们为了纪念尼古特,把烟草碱称为尼古丁。由于世界各国烟草都是直接或间接来

会展行业分析报告

1. 会展行业概述 1.1 1.1.1 会展业相关介绍 会展业的定义会展业(或会展经济)是指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展销,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会展业产业链长,产业关联度大,它不仅可以拉动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乃至社会发展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加速转型的重要时期,加快发展会展业,对于促进我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提高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世界会展业蓬勃发展,国际会展中心正向亚洲乃至中国大陆转移,为我国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1.1.2 现代会展业的特征 电子资讯和网络技术的发达,加上互联网,视频音频信息及跨媒体的传播和制作越来越迈进专业逼真的水平, 日新月异的科技已经使大部分的工商业产品和服务信息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电子,网络,印刷品,移动媒体传达到商家的目标客户手里,无须等待各种形式的大型展览会,包括四年一度的Drupa 和China Print.尤其是当今人类生活变得

日益繁忙和紧张,大家的时间观念已经改变——非迫不得已也不愿意纯粹为了参观展览会而劳师动众花费自己或员工的时间在展馆徘徊,更不用说对于那些需要舟车劳顿涉及外地差旅的印企决策人. 1.1.3 会展业的品牌价值 会展场馆经营的先决条件,首先是必须依托自身品牌卓著,资源丰厚,资产优良等方面的优势,确定长远的战略发展目标,找准市场切入点,实施正确经营定位,果断把握市场机遇,乘势而上,才能尽快打开经营局面,迅速抢占市场制高点,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会展业的品牌价值主要体现在四大优势. 一)区位优势.在选择建馆地段的时候,需注意两点因素.仅依靠大型的新建场馆,就只能满足大型展会的要求,而制约了展会多样化的特性,容易产生展览数量少,效果不佳,难以吸聚人气,对经济发展拉动力不强的弊端;但如果只限于城市中心区的展馆,又会因展馆面积不够,而无法承接和举办大型全国性巡展,国际性名展,从而制约了当地会展功能的充分发挥和对外沟通交流及招商引资的力度,制约了城市品牌与知名度的快速提升.因此要看清地段的优势,采取相应的宣传策略,吸引目标客户. 二)品牌优势.在中国,各地区的都拥有一两个知名的展馆.打响展馆知名度的其中之一的方法是举办全国性大型展览,以及它之前的发展历史.例如,广州的琶洲会馆,其实的继承了锦汉会馆的衣钵.以琶洲会馆为主题的发展战略, 实施"多办展,办大展,办名展,创品牌"的经营策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方:中国人 民银行研究局执笔人:梁冰 中国人民银行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全国东、中、西部选择有代表性的六个城市的1105户中小企业进行入户 问卷调查。本报告在此次调查的基础上,以大量翔实数据为依据,结合现场访问、座谈获得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历史、业务状况、财务管理、融资结构,以及金融机构、信用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整体状况进行较全面的阐述,并提出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相关政策建议。 中小企业融资之难 中小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的核心产品,客户覆盖范围广,且存在一定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与大客户之间形成了长期稳定合作的关系,中小企业采购及销售程序较规范,以销定产,加强管理,商业信用逐步建立。 1.中小企业间货款拖欠现象较为严重,但随着收款方式 与付款方式的调整,企业资金管理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例如:样本企业支付一笔采购货款的平均时间为37天,

而收回一笔销售货款的平均时间却为55天,收回比支付货款的时间多近20天。通过企业与大客户和大供应商之间交易情况进行分析,比较企业的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情况可以发现,企业平均应收账款比平均应付账款多243万元,应收账款的平均时间比应付账款的平均时间多近2个月(51天),收回一笔销售款比支付一笔采购款平均多用12天,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在过去五年中,有58.6%的样本企业出现过货款被拖欠的情况,其中46%的企业被拖欠的货款收不回来;企业不能如期偿还贷款的首要原因是本企业的销售收入没有如期到账。拖欠货款多发生在本地客户,占比38.2%,其次是省外内陆地区的客户,占比26.2%。 对于拖欠货款的客户,多数样本企业采取更改交易条件的措施,其中采用最多的措施是增加“定期日结,定期日算”、现货现款、预付货款的比重,减少分期付款、滚动结算方式、先货后款的比重,从而为进一步改善企业资金管理状况奠定了基础。 2.中小企业逐渐重视企业信用的培育,同时具有较强法律保护意识。 如前所述,如果发生了货款拖欠,除了更改交易条件外,38%的企业选择采取停止与该客户的交易的措施,该客户将失去其信用。另外有22%的企业选择提起诉讼,提起诉讼的法院大多选择本企业所在的市内法院;1/3的法院判决由拖

中国咖啡市场分析报告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中国咖啡产品市场分析报告目录 一、中国咖啡产品市场分析 二、中国咖啡产品市场发展分析 三、中国咖啡产品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1、终端消费者分析 2、销售渠道分析 3、投资市场分析 4、行业总体分析 5、发展趋势分析 四、竞争分析 五、咖啡产品swot分析

一、中国咖啡产品市场分析 跨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饮品日益多样化,咖啡逐渐与时尚、现代生活连在一起带动了咖啡消费量的迅猛增加,形成巨大消费潜在市场。 1. 据权威部门统计,目前,在中国咖啡消费量近年来保持在3万-4万吨之间,每年市场增长速度在10%-15%。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咖啡消费大国。预测2012年我国的消费量将达到12万吨,市场零售额将达到数百亿人民币。北京市场的增长率更是高达18%,全国有13600家咖啡馆,2200家咖啡相关企业,从业人数达到50万人,其消费市场的规模和吸引力,让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已经开始关注中国市场,而这也正是各大咖啡生产国和咖啡商热衷于进入中国的主要原因。 2.咖啡消费品位越来越高,文化的魅力就是市场的魅力。速溶咖啡己远远不能代表咖啡消费了,消费者开始认知咖啡的品牌、风格和纯正,知道如何享受咖啡带来的乐趣。"文化咖啡"无疑是现在整个咖啡产业的主流,发展相当迅速。咖啡市场的快速发展,与消费者对西方文化的兴趣密不可分。 3.教育水准、家庭月收入和饮用咖啡的频率呈现明显的正比例关系,意味着咖啡这种西方传入的饮料在中国大陆是一种象征成功阶层的生活方式。 4.行业内部及与相关联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趋向行业标准化发展。 5.根据国家权威机构调查表明,咖啡加盟行业正以25%的速度增长,而咖啡馆正成为城市文明进步、经济增长的亮点。目前,咖啡消费在中国城市里,平均每人每年的咖啡消费量是4杯,即使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每人每年的消费量也仅有20杯。而在日本和英国,平均每人每天就要喝一杯咖啡。日本和英国都是世界著名的茶文化国家,目前已经发展成了巨大的咖啡市场。拥有强大茶文化的中国具有广阔的咖啡消费潜力,一定会成为世界最大的咖啡市场之一。国际咖啡组织(ICO)运营部主管巴勃罗.迪布瓦也认为中国市场极具潜力。他说:“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日本每年仅消费25万包咖啡,而如今其消费量达到了700万包。中国市场也已经呈现出沿着这一趋势发展的迹象,因此中国将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咖啡消费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