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细节

教育的细节
教育的细节

教育的细节

在朱永通教授所著的《教育的细节》一书中,说到的很多观点都是非常值得我们老师思考的。每当我翻开书时,仅仅读了几十页,便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此书犹如教育迷途中的一座灯塔,让我及时找到了方向。

书中讲到一个“以柔刻刚”的案例,阅读后,我一直记忆犹新。现在在写读书心得时,我又想到这个案例,依然颇有感触。

朱永通先生指出:“我们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也极有可能存在诸多可怕的盲区,比如,无视过程,无视原理,无视他人的情感和感受,遇事不及思索,甚至随心所欲”。于一些随意的教育细节中灭失了学生的天知,我与此有着很深的共鸣。儿童天生应该什么都不知道,一切问题理应由老师先来发问。那么,儿童真的是一张白纸么?”

其实,儿童天生会学习,儿童的学习力几乎与生俱来。可是,对儿童的误读使得教育者对此视而不见。

孩子是有一百组成的。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还有一百种聆听问题的方式,惊讶和爱慕的方式。

一百种欢乐,去探索,去发现;一百个世界,去发明;一百个世界,去梦想。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一百、再一百,但被偷走了九十九。

学校和文明,将孩子和身心分离。

他们告诉孩子,不需用手操作,无须用脑行事,只要听,不必说,理想世界不必伴随快乐……

他们要求孩子,去发现只存在的世界,在孩子一百个世界中,他们偷去了九十九。

在看《教育的细节》,朱教授有一节提到“自迟到看教育文化”。这些虽不是最好的教育行为,朱教授讲到一种温暖人心的教育行为,他到河南郑州的艾瑞德学校听课时,发现学生迟到,从不喊报告,而是悄悄地坐到座位上,不影响老师

和同学;老师和同学也安之若素,转头见到,都是微微一笑。是啊,学校是讲爱的地方,首先要给孩子安全感和爱的示范。再看看我们学校,有的老师对待学生迟到的处理方式简直让学生和家长无法忍受。曾记得一位知名校长曾说过:“我宁愿我的小孩是一位阳光、健康的高中生,也不希望他是一位驼背、高度近视、瘦小的清华或北大生。”

育人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的教育行为要发挥理想的效果,必须摆脱枯燥与乏味的单一说教,关注自身行为的细节,从细小之处来影响学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教育片段,常常源自与不经意间的一个细节。一句平常不过的话,一个细小不过的动作,都有可能给学生的心灵烙下痕迹。一次无意的非言语行为失误,一句脱口而出的伤人之语,则有可能疏远师生之间的关系,使教育产生的真实影响与预期的目标背道而驰。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反应人的内心,细节表现出教育的本质。朱教授《教育的细节》这本书我已读了好几遍,受益匪浅犹如在他乡见到故知,朴实的文字渗透着细节的力量,我将沿着朱老师的路,把他的思想融进我的教学实践,打造柔美的教育。

教育,不能忽视细节。教师本来就是在学生心灵尖上行走的人,稍有不慎,也许就会贻误学生纯洁的心。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谈教育的时候曾经说过:“具体具体再具体,细节细节再细节。”细节,决定教育的成败,细节,更能滋养教育的智慧。

让我们关注细节,研究细节,善待细节,遴选好的教育角度,捕捉好教育的契机,选择好教育的方法,有效地引领学生获得自信,走向成功,精彩终将不期而至,这就是细节的魅力,是水到渠成的惊喜。这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创造,更是我们教育的起点和归宿。

也许我们平时听课就是匆忙地带个备课本,带一支笔,去了之后才知道这节课的内容。然后听课时一半的时间熟悉课文,一半的时间在“听上课老师如何上课”。其实要是事先将有关课本找来预习一下,想一想如果是我如何来上这节课,如何设置重难点,如何设计教学环节,一边听课时有个对比,从而找到自身的差距和执教老师的闪光点。如果没有准备盲目地去听,不理解教材体系、不熟悉教材内容的听课收获比较小。

我们不仅要同学科不同老师的课,也要听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课。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从整体上把握本学科的知识内核以及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交汇点,正确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而组织卓有成效的教学是大有裨益的。

作为老师首先要会“听”,不急于会“评”。我们是刚入教坛的新人,听课时要抱着学习的心态,听课时我们的最佳角色是审美者、学习者而不是理论家、批评家。听课时要以听为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听老师、听学生”以及思考上。我们最初听课时像是在会议记录,“有言必记”。而对执教者的上课理念,却忽而不见。听课笔记的完整固然重要,但精华的呈现才是你听课最重要的东西。听课时不仅要听老师如何教,还要听学生的发言。要听的东西有很多,就像上课一样,每次听课你可以设立一个重点,之前先确定好你是听老师如何教,如何引导学生还是学生的发言。学习执教者的先进之处,弥补自身的不足。

通常我们听完课之后就会把听课本一扔,要么自己也碰到上到的这节课才会翻出来看看执教者的教学设计。其实听课后最好做一个梳理,目的是以此作为参照物,对照比较自己教学环节中的优缺点,力求改正,这才能达到听课的目的。听课记录是执教者教学过程、方法、智慧、汗水的里程碑。我们要常翻常思,才会有所进步。

在这本书中,我最欣赏克拉克的这种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比如,他曾用了很长的时间去训练学生用眼睛来与人沟通;为了让他的学生能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他把学生分成两人一组,然后告诉他,当你发表演说时,眼睛要注视着对方,语气要有更多的强调成分,加入更多的感情色彩……每当他对学生提出哪一种要求时,他都会让学生反复练习,直到他们能够养成习惯为止。他跟学生做思想工作就像我们传授新知识一样,不断地用练习题来巩固。在作者的眼中,良好的习惯不是说出来的,而是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养成的。他长期坚持不懈地训练、教育学生,他的学生的行为习惯会不好吗?他做学生思想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真令我自愧不如。

教育是一种讲究智慧的行为,教育学生的过程就是自己成长的过程,就是增长智慧的过程,就是和行为斗智斗勇的过程。

朱教授《教育的细节》这本书我已读了好几遍,受益匪浅。仔细品味书中的

每一个案例,犹如久旱得到雨露的浸润,犹如寒冷遇到一盆炭火,犹如在他乡见到故知,朴实的文字渗透着细节的力量,我将沿着朱老师的路,把他的思想融进我的教学实践,打造柔美的教育。

叶赵青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