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白话文运动

五四白话文运动
五四白话文运动

“五四”白话文运动的语言学考辨

朱恒何锡章

内容提要站在现代语言学的角度对五四白话文革命进行考辨,可以发现:因对西方文明的向往、追赶,以象形文字为本位的汉语却走上了声音中心主义的道路,本质是要“去汉字化”;根深蒂固的中西语言工具观让语言的思想本体性、诗性长期遭到轻慢,“白”成了语言的最高标准和唯一标准,语言的思想深度、文学性被扼杀;不顾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诗歌语言事实上的差异,提出了“作诗如作文”、“作文如说话”、“作诗如说话”的几近荒谬的观点,将文章、诗歌的语言降到说话的标准。就现代汉语的发展而言,应重返字本位,在工具性、本体性得到彰显的同时,唤醒、开发现代汉语的诗性正视口头、书面、诗歌三类语言的区别及个性,提高新诗的语言水平。

语言变革的潜流从晚清就开始暗涌了。当中国古老封闭的大门被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后,人们被迫开始直面战火与硝烟背后的那个光怪陆离的西方世界。正是在打量比较的过程中,中华文化自身(包括语言)也第一次成为了被审视的“他者”。最初以为,中西差异仅在器物层面,于是有了“洋务运动”;后来发现,政体国体才是关键,于是又有了“戊戌变法”,到后来才有人认识到国之文明程度取决于民之文明程度,中国落后的原因在于“愚民”多“智民”少。中国国民何以会“愚”于西人呢?罪魁祸首居然是中国的文字!“独吾中国有文字而不得为智民,民识字而不得为智民,何哉?……此文言之为害矣。”所以,“愚天下之具,莫文言若”,“今天文言之祸亡中国,其一端矣”。语言问题与国民的智愚联系在一起并上升到国运兴衰的高度,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这股潜流到1917年终于冲出地表,汪洋恣肆,成为冲刷扫荡中国旧思想的洪流。正是由于“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复杂背景和“不纯”动机,才有了让我们从现代语言学的视角对其进行考辨的必要。一来可以正本清源,二来可以对当时囿于历史条件的语言观进行检讨,找出其对现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一声音中心主义与文字中心主义

索绪尔认为文字的体系只有两种;表意体系和表音体系。表意体系的典范例子就是汉字。但索绪尔的语言学研究“只限于表音体系,特别是只限于今天使用的以希腊字母为原始型的体系”,基本不涉及表意体系的汉字。其实不只是索绪尔,整个西方思想界从柏拉图开始都是尊崇声音,贬低文字,认为声音是对自然、内心的记录,而文字则仅是对声音的记录,是声音的附庸。黑格尔的总结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他看来,语言的发展也遵循着历史从较低的阶段走向较高的阶段的规律。德语和西方拼音文字的存在,正是“仅仅”为了记录声音,记录内在言说,所以是“较好的文字形式”,而表意的非拼音式的中国文字,由于缺乏适当的“正音发展之手段”,“不像我们的文字那样表现个人的声音——不直接呈现口头语言,而只是用符号再现观念本身”,所以是发育不全的语言的经典例证,典型地体现了书面表达存在的问题。事实上,西方的思想、哲学、文学、艺术等都是建立在一种以声音为核心的语言的基础之上

的。“逻各斯”是西方思想的终极范畴,而“Logos的基本含义是言说”,是发出声音,“逻各斯中心主义”也就是“声音中心主义”。

长期以来,汉语处于相对封闭之中,从没有面对过强大到需要自我审视来对付先进文明的挑战。当西方文明以无可置疑的压倒性的“先进品质”进入人们的视野时,承载落后思想与文明的古代汉语自然只能甘拜下风,藏拙躲避,将自己的特点甚至优点—概当作缺点,认为自己的语言一无是处,乃“象形文字之末流”,将自我消融于另一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之中。但是,即便是轻视汉语(汉字)的索绪尔也承认,以汉字为代表的表意体系是与表音体系并列的两大文字体系之一。西方也有不少学者在对中西语言文字进行对比研究后,肯定象形的汉字是与字母文字具有同等地位(并非如黑格尔所说的低级形式)的另一种文字。不受“逻各斯中心主义”、“语音中心主义”支配如德里达就对汉语持肯定态度,认为“中国文字在我眼中更有兴趣的常常是它那种非声音的东西。只是,在中国文化或其他文化中,赋予并非就是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声音某种特殊地位也是完全可能的”。与西方语言相比,汉语并非“发育不全”,相反还有其所不具备的优点。如果说西语是声音为中心,那么汉语就是文字为中心:西方语言是言本位或音本位,汉语就是文本位或字本位。下面我们就通过^人晚清至“五四”的语言变革历程来清理其中的语言走向——从文字中心主义到声音中心主义。

出于对现代文明的急切追求,西方的一切都被拿来作为衡量自身的标杆。西方富强、中国赢弱的原因最终追到了语言的根上,“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得文字之捷径,为富强之源头”。人们发现古代汉语与西方语言的最大差异在于汉语是“言文分离”而西方语言是“言文合一”。“言文合一”则既便于认读,又便于拼写,是造就大量“智民”的“有声的”语言;而汉语以文字为核心,在口语之外另有一套更加强大的书写体系,即文言文体系,认读难而书写更难,徒具文字之形式而无语言之声音,整个中国因此成了“无声的中国”。最早具有世界眼光的黄遵宪就认为,“盖语言与文字离,则通文者少,语言与文字合,则通文者多,其势然也”。如想达到西方的文明程度,塑造一批“智民”,就需要有一种“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语言,最便捷的方法莫过于“尽改象形字为谐声”。但如何改为“谐声”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不少学人出于普及知识、打造“智民”的需要,只得开始从解决汉字认读难的问题着手,如1891年宋恕在《六斋卑议》中最早提出了“造切音文字”的主张,卢戆章、蔡锡永、沈学或提出“切音方案”,或出版切音著作,他们看到的都是声音对于语言的重要性,目的都是让沉默的汉字开口发声。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他从“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的进化论出发,提出“废文言而倡白话”,进行语体革新,从“八事”人手,改良文学。胡适后来把他的“八事”,即“八不主义”调整为“四条”。即:

一、要有话说,方才说话。这是“不做言之无物之文字”一条的变相。

二、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这是(二)(三)(四)(五)诸条的变相。

三、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这是“不摹仿古人”一条的变相。

四、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这是“不避俗话俗字”的变相。

从上述四条里,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见黄遵宪“我手写我口”的影子,胡适的“四条”只是对黄遵宪的“五字诀”的“灌水”而已,二者的精神其实是一脉相通的。“我手写我口”实际是对文字(“写”)提出了记录声音(“口”)的要求。到胡适那里变成了两个字“说”、

“话”,强调的还是语言中的声音性。虽然胡适本人对此未必有清醒的认识,但他的变革确实是朝着“声音中心主义”这条道路在前行。胡适以《白话文学史》来证明白话在文学史上的合法地位,《白话文学史》中的文学正是记录“说话”的文学,他尊崇元、白的诗,就是因其能“读”给老妪“听”——不是“写”给老妪“看”《三国演义》、《水浒传》不都是对“说”书人所“说”的“话”进行记录然后加工整理出来的吗?胡适的文学改良实践追求的正是语言的“可说性”、“可听性”,亦即“声音性”。胡适虽然对汉字的拉丁化持谨慎态度,但汉字在他那里已经开始成为记录声音的工具。如下面这段话:“五四前后,关于柏理玺天德说得不多,倒是人们成天嚷着欢迎德先生和赛先生——那就是德谟克拉西和赛恩斯。主义学说纷至沓来,什么安那其,什么康敏尼,不一而足。当时有个尖头鳗提出费尔泼赖,而另一位密司脱则以为爱斯不难读可以代替汉字。……”这是汉字对西文声音的记录的集中展示。胡适所提倡的正是用汉字记录中国人生活中的声音而已。在这里,汉字履行的是与字母一样的记录声音的责任,汉字个体的意义都暂时被遮蔽了,沦为声音的附庸。孟华教授将“五四”新文化运动概括为“‘去汉字化’运动”,认为“五四”的反传统就是“反汉字、反汉字所代表的文本位的文化方式”。这确实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尤其是白话文运动从语言文字学的角度进行审视后得出的精辟见解。“去汉字化”的实质是“亲拼音化”,其语言学理想就是“声音中心主义”。

现代语言学理论及“五四”以来九十年的实践证明,语言自身是需要不断发展完善的,西语与汉语互相借鉴互相补充是必然的也是有益的,但试图以一种形式的语言取代另一种形式的语言是不必要也是不可能的。语言是文化的核心也是底线。我们无意苛求白话运动的发起者,他们赶超世界的热忱与急迫让我们感动,但是,对以文字为核心的汉语而言,贬低文字、独尊声音,其结果必然是“会说话的人越来越多,会作文的人越来越少,文章退化为对说话行为的片面摹仿与呆板的记录,而说话也因为失去文章的对立面的挑战与支持,越来越粗俗破碎——轻视文字的结果,必然也影响到语言的品质”。现代文学尤其是诗歌在艺术上整体不如古代文学,汉语的文字本位被轻视是否也是原因之一呢?

二工具性、(思想)本体性与诗性

长期以来,工具性一直被当作是语言的唯一属性。从庄子的“得鱼而忘筌”与“得意而忘言”的类比,到禅宗的“指月之手”的暗隐,都将语言视为工具。五四白话文运动以降,“语言是表达、交流思想的工具”的观点几成不刊之论。胡适也是从文言、白话的工具性的角度论证其白话文运动的合理性的:

第一我们深信文言不是适用的工具(说详《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第二我们深信白话是很合用的工具。第三我们因为要“用工具而不为工具所用”,故敢决然弃去那不适用的文言工具。专用那合用的白话工具。正如古人用刀刻竹作字,后来有了纸笔,便不用刀笔竹简了。若必斤斤争文言之不当废,那又是“为工具所用”,作了工具的奴隶了。

傅斯年也认为:

语言是表现思想的器具,文字又是表现语言的器具。惟其都是器具,所以都要求个方便,都不要因陋就简,安于不方便。我们主张废止文言,改用国语,只因为文言代表思想是不方便的,国语是比较方便的。

“工具论”的实质是认为思想与语言是二元对立的,思想在语言之先,语言在思想之后,存在可以脱离语言的纯粹的思想,也存在可以脱离思想的纯粹的语言,思想是内容,语言是形式,用语言表达思想就如同人穿上衣服,思想是目的,语言是手段,语言不过是“达意”的“辞”,进行思想革命就只能拿语言开刀,等实现了“文字体裁的大解放”,再用文字来做“新思想新精神的运输品”。坚持语言工具观的必然结果是,将语言当作是一件与思想、文化、民族、

历史不相涉的东西。

语言如果真只是工具就好了,问题的关键在于“语言是变色龙”。工具性绝不是语言呈现给我们的全部。现代语言学认为,语言不仅仅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思想与语言的关系也不是主与从、内与外、目的与手段、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语言与思想、语言与存在具有直接同一性,我们眼前的世界是语言呈现给我们的世界,没有了语言,世界只可能是混沌一片鸿蒙未开的世界。确如海德格尔所指出的那样:“词语把一切物保持并且留存于存在之中。倘没有如此这般的词语,那么物之整体,亦即‘世界’,便会沉入一片暗冥之中。”就思想与语言的关系而言,语言具有思想本体性,二者正如硬币的两面,是不可拆分的。

工具论的局限不是胡适个人的局限,而是当时中西方哲学对语言认识的局限。直到上世纪80年代英美哲学宣称“语言论转向”,语言的本体性问题才浮出水面。但在白话文运动的推行过程中,也还有思想家隐隐觉察到语言具有工具性以外的别的特性。如陈独秀就认为文言文“既难传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周作人也指出:“我们反对古文,……实又因为他心中的思想荒谬,于人有害的缘故……这荒谬的思想与晦涩的古文,几乎已融合为一,不能分离。”陈、周二人在这里显然显示出高于胡适的地方:文言文落后于白话文,不仅是作为工具的落后,而且在于其所承载的思想的腐朽,真正从认识上将语言革命上升到了思想革命的高度。但较为明确地认识到语言具有思想本体性的是王国维,他在《论新学语之输入》一文中,通过对翻译带来并造就出大量新词汇这一现象深入思考后,敏锐地发现,“夫言语者,代表国民之思想者也,思想之精粗广狭,视言语之精粗广狭以为准,观其言语,而其国民之思想可知矣。……言语者,思想之代表也,故新思想之输入,即新言语输入之意味也”。当然,王国维这里的“言语”指的实际上是“语言”,他在一国国民的思想与一国语言之间直接划上了等号,这是很有远见的,已经属于语言思想本体论的见解了。遗憾的是,王国维的远比时人先进的看法终因曲高而和寡,淹没在工具论的大潮中,未能成为白话文运动理论资源的有益补充。

现代语言学研究还表明。语言除了具有工具性、思想(本体)性外,至少还具有第三种特性:诗性。工具性毫无疑问是语言的重要属性,语言确实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只是语言又不仅仅是工具,它同时还是思想本体,是世界本身,是“存在的家”;除工具性、本体性外,语言还有诗性。这三性共同构成语言的特性。语言具有诗性,这恐怕是不言自明的,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便是显证。但什么是诗性以及诗性是如何生成的,到目前为止,还缺乏具有体系性的理论。诗性语言或语言的诗性应该是与文学性和语言美学密切相关的范畴。显然,如果不建立一套诗性语言或语言诗性的言说系统,文学研究恐怕很难真正回到语言本身,从而也很难回到文学本身,即便是对文本进行语言分析,因缺乏学理支撑,也难以达到一定的深度。

最早探讨语言的诗性或“诗性逻辑”的是意大利历史哲学家维柯,他发现“神话诗人所用的最初语言”并不符合“所涉及事物的本质的语言”,而是一种“被想象为有生命的”、“幻想的语言”。恩斯特·卡西尔后来又从语言与神话的角度也追溯了语言诗性的生成。海德格尔的著名表述“语言是存在的家”及他引用的荷尔德林的诗句“人诗意地栖居”揭示了人、语言、诗性之间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毋庸置疑,五四白话文运动在语言的工具及本体层面的革命基本是成功的。北洋政府教育部1920年1月12日正式确立白话文作为“国语”,并且“国语”在全国范围内代替文言文而通行。白话不仅成了“合用的”、“方便的”的交际工具,而且通过翻译,引进了大量的新名词、新术语、新表达,欧化了的汉语的确较以前更为精密,更适合表达日益复杂的思想、情感。但是,白话文运动在语言的诗性层面又做得如何呢?语言的工具性、本体性与诗性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语言是存在本身的又澄明着又隐藏着的到来”,海德格尔的这一论断揭示了“语言”

与“存在”的同一性但非同步性。“澄明”并不是语言对存在的唯一呈现方式,“隐藏”也是对存在的呈现方式,它也能让存在现身。“隐藏”的呈现方式即诗性的呈现方式,是一种“欲言又止”、“欲说还休”、“犹抱琵琶半遮面”、“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方式。具体而言,语言在作为工具、思想本体时,存在是“澄明着”地“到来”的,它以“敞开”的方式出场而在生成诗性时,存在则以“隐藏”的方式现身。“澄明”与“隐藏”还是此隐彼显的,即“澄言不隐,隐言不澄”,几似老子所说的“美言不信,信言不美”。

白话文运动的一些提倡者将工具性简单理解为语言的唯一特性,必然会遮蔽语言的诗性。的确,如果只为交流,或只为输入、承载、建构亘古未有的新思想新精神,“文言不是适用的工具”,而白话显然是“很合用的工具”,鲁迅就曾指出:“中国的文或话,法子实在太不精密了,……这语法的不精密,就在证明思路的不精密”。对语言作为工具或思想本体而言,“不精密”当然是大忌。在胡适等看来,文言正是一种“隐而不澄”的“太不精密”的工具,白话则是“澄明”的语言,白话的“白”实际上类似于海德格尔所说的“澄明”、“敞开”。请看胡适对白话的“白”的解释

一、白话的“白”,是戏台上“说白”的“白”,是俗语“土白”的“白”。故白话即是俗话。

二、白话的“白”,是“清白”的“白”,是“明白”的“白”。白话但须要“明白如话”,不妨夹几个文言的字眼。三、白话的“白”,是“黑白”的“白”。白话便是干干净净没有堆砌涂饰的话,也不妨夹入几个明白易晓的文言字眼。

胡适所追求的白话的“白”就是“清白”、“明白”,无歧义,即老子所说的“信言”,对工具而言,确立这样的标准并无问题。但语言的特性又确如老子所说,“信言不美”,即“清白”、“明白”的语言往往不“美”或不能“美”,审美价值相对欠缺,“美言”即诗性语言又“不信”,它追求的是“言外之言”、“无言之言”,暗示性、模糊性、语义丰富性是其特点(这也正是文言文的长处),当然又不可能“白”。要求文学语言尤其是诗歌语言既“白”且“信”,很大程度上是在剥夺文学语言的“美”,语言“信”与“美”是不可通约的两面。胡适推行的白话文运动从工具、思想的角度自然是善莫大焉,但不遗余力地反对文言文,将白话作为文学特别是诗歌的唯一语言,将语言的“白”奉为文学的最高准则和终极目标,就矫枉过正了。胡适在1920年10月14日与钱玄同的通信中,谈到了文学的美。“美在何处昵?也只有两个分子:第一是明白清楚,第二是明白清楚之至,故有逼人而来的影象。除了这两个分子之外,还有什么孤立的‘美’吗?没有了。”。这个唯一标准事实上孤立了文学贬低了文学从而也伤害了文学。穆木天就曾说过“中国的新诗的运动,我以为胡适是最大的罪人”。穆木天的意思恐怕是从新诗因语言太“白”而诗意全无的角度说出这番愤激的话的。梁实秋也曾深有感触谈到白话与诗性的问题:“自白话入诗以来,人大半走错了路,只顾白话之为白话,遂忘了诗之所以为诗,收入了白话,放走了诗魂。”。“诗魂”何以会见“白话”而“放走”,语言的诗性告诉了我们答案——“白”话离“诗魂”本有相当距离。本文作者倒不认为白话不能作诗,只是“水至清则无鱼”,是否也会“言至白则无诗”?

三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与诗歌语言

由于文言文本身的老朽及局限,加之中国当时确实有太多的新思想、新见解、新感觉需要表达,所以,后起的白话文很快就将文言文逼得无路可走,取得了重大胜利。但是,正如胡适所认为的那样:“白话文学的作战,十仗之中,已胜了七八仗。现在内剩一座诗的壁垒,还须用全力去抢夺。待到白话征服这个诗国时,白话文学的胜利就可说是十足的了。”而在这个诗国里,“我们现在的争点,只在‘白话是否可以作诗’的一个问题了”。胡适在这里当然是信心满满,但白话与作文、白话与作诗、作文与作诗仍然需要从语言学的角度加以廓清,这实际上涉及到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及诗歌语言的区别。

海德格尔将语言分为两类“世俗语言”和“诗歌语言”。世俗语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日常语言,包括口头语和诗歌以外的书面语(包括应用书面语和文学书面语,如散文)。日常语言主要是作为工具被使用,具有公共通用性和世俗流行性。为让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得以正常运行,不至于发生扭曲、遮蔽、歧义,日常语言必须遵守既定的规则和权威,时时处在语法的桎梏之中,最佳的日常语言是透明的、严密的、合乎语法规则的语言。但这样的语言在海德格尔看来,是只会孳生出“从众意识”和“庸众心态”的语言。是磨损殆尽、远离心灵的语言。

什么是书面语呢?周作人将其称作“文章语”。他认为:“我想一国里当然只应有一种国语,但可以也是应当有两种语体,一是口语,一是文章语。口语是普通说话用的,为一般人民所共喻;文章语是写文章用的,须得有相当教养的人才能了解,这当然全以口语为基本,但是用字更丰富,组织更精密,使其适于表现复杂的思想感情之用,这在一般的日用口语是不胜任的。”首先,书面语与口语是两种不同的语体,在生活中有着不同的功用;其次,对二者有着不同的要求,说话是说话,是口语,将其记录下来并不等于就是书面语了,在“用字”、“组织”方面有更高的要求。理想的书面语应该是怎样的呢?周作人对此也有论述:“以白话(即口语)为基本,加入古文(词与成语,并不是成段的文章)方言及外来语,组织适宜,具有论理之精密与艺术之美。”

而“诗歌语言”则是另一种类型的语言。它并不要求绝对服从外在的结构和法则,表层结构下蕴涵的精神能量才是最重要的,是“无声的宏响”,是“寂静的钟声”。而按照维柯的说法,语言起源之初,一切事物都被看作是由神灌注生命的存在,具有神性,在对事物的命名时,想象能力强推理能力弱,具有诗性。但语言在使用的过程中,日益疏离神性,污损异化,被套上逻辑规则的锁链,成为交际的日常工具,诗性也隐身不见。如何拯救消失了的诗性?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认为要运用文学上的“陌生化”原则。“陌生化”首先就是针对日常语言,将日常语言艺术化,使语言形式更复杂,“从而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所以诗歌语言应该是一种“难懂的,晦涩的语言,充满障碍的语言”。

由此看来,虽然同是“语言”,但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与诗歌语言却是迥然不同的语言形式,不可混为一谈。白话文运动正是因为缺乏上述认识才导致了理论上的偏差和实践上的混乱。

首先,胡适的白话文理论泯灭了说话与作文,即口头语与书面语的区别。“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表面上谈的是“说话”,即口头语,实际上是对书面语所提出的要求,后一句可改为“话怎么说,就怎么写”。白话文运动当然不是教人们说话的运动,而是一场教人写作的文学运动,至少主要是一场书面语的革命。将书面语等同于口语是不是就能写出象说话一样“白”的文章呢?正如周作人所说的那样,“口语是说话用的”,书面语“是写文章用的”,书面语虽以口语为基础,但要求“用字更丰富,组织更精密”。就胡适本人的白话文写作实践而论,赵元任就认为其还“不够白”,是“不可说的”,只不过是清楚明白的书面语。书面语不可能完全照口语实录,因有神态、语气、肢体语言、语境等的帮助,口语不必太过正式、规范。但在书面化的过程中因语气等的逍遁,必须用更严密或更有召唤性的语言以补其不足。将书面语等同于口语实践上是不可能,而且由于轻视对口语的清理、规范、修饰过程,还会降低书面文章的品质。

其次,胡适的白话文理论抹杀了作文与作诗,即书面语言或日常语言与诗歌语言的区别。胡适认为“中国诗史上的趋势,由唐诗变到宋诗,无甚玄妙,只是作诗更近于作文……只在打破六朝以来的声律的束缚,努力造成一种近于说话的诗体”,故“我那时的主张颇受了读宋诗的影响,所以说‘要须作诗如作文’,又反对‘雕琢粉饰’的诗”。“诗”与“文”在中国历来是两种不同甚至对立的文体,二者的区别也首先体现在对语言的要求上。“文章”(散文化)的语言,应该是符合语法规则符合逻辑的语言,是“标准语”、“规范语”,而口头语与诗歌语言则在不同程度上背离“标准语”。尤其是诗歌语言,按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原则,

在某种程度上简直是专门反“标准语言”的,其目的就是要挣脱逻辑的锁链,驱赶理性,让诗性现身。反差如此之大的两种语言在胡适这里竟然握手言欢忻合无间。结果如何呢?任叔永早有评价:“盖足下所作,白话则诚白话矣,韵则有韵矣,然却不可谓之诗。盖诗词之为物,除有韵之外,必须有和谐之音调,审美之词句……”不仅白话不是诗,白话文不是诗,即便是有韵的白话文,如果缺少“和谐之音调,审美之词句”也不是诗。“诗的情思是特殊的,所以诗的语言也是特殊的。每一种情思都只有一种语言可以表现,增一字则太多,减一字则太少,换一种格调则境界全非。”

再次,胡适的白话文理论还忽视了说话与作诗,即口头语言与诗歌语言的距离。

若要做真正的白话诗,若要充分采用白话的字,白话的文法,和白话的自然音节,非做长短不一的白话诗不可。这种主张,可叫做“诗体的大解放”。诗体的大解放就是把从前一切束缚自由的枷锁镣铐。一切打破: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这样方才可有真正白话诗,方才可以表现白话的文学可能性。这段话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诗歌语言的形式问题;二是口语与诗歌语言的问题。诗歌语言的很重要的表征就是其形式,反过来说,诗歌语言与口头语、书面语相区别开来的最明显的标志正在于诗歌语言是一种高度形式化的语言。诗人能够“把普通言语之石点化为诗歌之金”,是“因为诗人有一种特殊的禀赋,能把日常语言的抽象的一般名称掷进诗的想象的熔炉,铸出新的样式。由此他能够表达一切具有无限细微差别的情感,欢乐和悲伤、愉悦和苦恼、绝望和狂喜等等别的表达方式不可及的和说不出的微妙情感。诗人不仅用情感描绘,他激起了,形象地显现了我们最深的情感。这是诗的特权,同时也是诗的局限。由此可知,我们称为诗的意境的东西,是不能和他的形式区别开来的”。诗歌语言应该是有形式的语言,就整首诗而言,至少是分行书写的,有韵的。就每句诗而言,也要将文字约束在“五言”、“七言”或词牌、曲牌之中。诗之为诗,正在于诗的语言是高度形式化的语言。威廉斯的《便条诗》就是明证。而胡适呼吁实行“诗体大解放”,要“一切打破”。打破了诗的形式,也就扼杀了诗歌本身,没有了诗的形式,哪里还会有诗的语言?

口语与诗歌语言当然不是水火不容,事实证明,口语完全可以入诗,但二者之间又是有距离的。口语并不等于诗语。“话怎么说,就怎么说”,“作诗如同说话”的表述显然走了极端。所以,胡适的白话诗甫一推出,除钱玄同“嫌太文了”以外,即遭到任叔永、梅觐庄等的激辩。梅觐庄认为如果白话口语就是诗歌,则“村农伧父皆足为诗人美术家矣”。而任叔永则认为:“白话自有白话用处,(如作小说演说等。)然不能用之于诗。如凡白话皆可为诗,则吾国之京调高腔何一非诗?”适的早期诗作也被他的朋友讥为“读大作如儿时听莲花落”。朱光潜也曾有针对性地指出:“现代人作诗文,不应该学周诰殷盘那样诘屈聱牙,为的是传达的便利。不过提倡白话者所标出的‘作诗如说话’的口号也有些危险。……语言是情思的结晶,诗的语言亦应与日常语言有别。”过分尊崇口语的后果是用口语替代诗歌语言,口语即诗,只要会说话。就肯定会作诗。上世纪50年代的大跃进全民作诗、赛诗会,80年代后期逐渐盛行的所谓“口语写作”、“民间写作”即是这一观念的延续。这样的诗歌因缺乏艺术锤炼,到头来不过是些“打油诗”、“顺口溜”。诗歌表面繁荣的背后是诗歌质量的不可挽回的下降。人人都是诗人,其实也就没有了诗人。

如此看来,胡适在他的理论中将口语、书面语、诗歌语言三者等同起来了。“要须作诗如作文”,如何“作文”呢?“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写)”,在他眼里,“文”、“诗”、“话”是没有区别、三“位”一体的东西,而作文、作诗、说话居然就是同一件事情。曾经的高高在上的诗歌,曾经的需“拈断数茎须”的诗艺锤炼,曾经的“一语泪双流”的诗歌魅力顷刻之间居然变成了与开口说话同样简单同样自然的事情,不知道这是诗歌的大幸,还是大不幸。

现代文学艺术上的粗糙是显然的,这与当初白话文学开创者的语言观有着直接的联系。

从文字中心主义掉头向声音中心主义迈进,文字的形、意遭到了忽视,工具性被夸到最大,语言本体性、诤性的缺席使白话文的深度、文学性都先天不足。忽视了口头语、书面语与诗歌语言三种语言区别,将说话、作文、作诗混为一谈,直接降低了文章、诗歌的文学品位。“白”绝不是白话文、现代汉语的唯一特性,只要我们尊重汉字,让汉字重返中华文化的长河,如涸辙之鱼重返海洋,我们就仍能“诗意地栖居”在汉语这个“家”里。

摘自:文学评论2008年第02期

关于五四运动的演讲稿

关于五四运动的演讲稿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五月青春点燃梦想》。 又到了春光明媚的五月,又到了百花争艳的季节。五月的春风情深意暖,五月的花海流溢飘香,和着春潮,伴着夏韵。又到了XX年5月4日,这不是一张普通的日历,在这张日历上,人们看到的是青年人特有的朝气,是飘逸的青春的光彩,是迸发的炽烈的激情,是90年前烧起的一团火,它光亮、它耀眼、它激励着人们在风风雨雨中勇往直前。在这新世纪的阳光和五月的鲜花播洒进每一个人的心灵的时候我们迎来了五四青年节和建团90周年。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每一个追求事业的人,每一个珍视生命、向往着美好前程的人,在这个时刻,都会强烈地感受到无限的活力与勃勃的生机。 我们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每年都会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以宣传“五四精神”为主题的活动。那么,我们可曾真正了解“五四”是什么吗?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的青年学生为了抗议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和会上支持日本对我国的侵略行动,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威,最后发展成为全国人民

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保卫民族独立与争取民主自由的坚强意志,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国家政务院为纪念该运动,于 1949年正式宣布每年的 5 月 4 日为中国青年节。人们不会忘记那划时代民族救之的“五四”爱国运动,更不会忘记那举起民族救之旗帜,开创民族独立和民族振兴新纪元的先驱者,不会忘记革命战争的峰火硝烟,更不会忘记,为真理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们。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振兴中华的责任,已经落到我们肩上,“五四”火炬已经光荣地传到我们手中。 今天,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有幸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有幸站立在世纪和千年交汇点上,我们是幸运者。但是,面对新世纪,让我们回顾五四精神,认真地思索着,自己应该拥有一个怎样的青春,怎样的人生呢?也许,我们也曾感叹:我生不逢时,没赶上英雄时代,要不我也会扬名天下;也许,我们也曾抱怨:我时运不佳,没摊上一个好岗位,否则咱也能露露脸。是呀,和平年代,一般工作,我们很平凡,但我要说,伟大正寓于平凡之中,平凡的我们一样能高昂起脸,因为平凡中,我们一样能够奉献。 我们知道,风雨会使我们变得强壮,挫折会使我们变得坚强。成熟的思想和高尚的品质,来自于风雨的洗礼和生活的磨砺,我们要面对山峰,去欣赏它的风光,面对未来去争创

《2021年五四运动周年演讲稿》

《2020年五四运动周年演讲稿》演讲稿应该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要做到这点,除了观点、道理要能为听众接受以外,演讲稿还要写得充满感情,用情来打动听众。下面是为大家收集关于xx年五四运动周年演讲稿,欢迎借鉴参考。 xx年五四运动周年演讲稿 同道们、青年友人们: 在五四青年节行将降临之际,我们在这里盛大召开留念五四运动xx周年大会,命名表扬为我村改造开放和共青团工作做出凸起贡献的进步群体和先进个人,这对进一步团结教导全村广大团员、青年继承五四光荣传统,弘扬五四精神,加快我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存在非常主要的意思。在此,我代表村委向大会的成功召开、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现热闹的庆祝和崇高的敬意。向全村共青团员、广大青年和各级共青团组织、青少年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 近年来,我村各级团组织团结和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牢牢缭绕村委中央工作,发展了很多富有功效的运动,有力地增进了青年的成长成才,同时也为我村的三大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广大青年自动适应时代的要求,刻苦学习,尽力实践,自强不息,艰难创业,在我村三大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固宏观调控结果、坚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症结一年,也是全面实现xx打算目标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全村各级团组织必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持续弘扬党有号令、团有举动的精良传统,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勇敢创新,

立志创业,为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保护稳固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方才,团市委高书记亲临大会领导并作了重要讲话,这是对我村共青团工作的关心和支撑,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送和衷心的感激。下面,我代表村委向你们提出多少点要乞降生机。 一是要发扬五四精神,与时俱进,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1xx 年前,在一场汹涌澎湃的革命青年活动中,爱国主义精神同民主科学精力凝集为一体,发明了既有深入内涵、又有赫然时代特点的五四精神。爱国、先进、民主、迷信的巨大精神,推进着中国历史的提高。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发奋图强的民族精神的活泼写照,所有中华儿女都应万分珍视,鼎力弘扬这笔可贵的精神财产。当前,我村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害时代,咱们团员、青年肩负着光彩而神圣的历史使命。村委盼望,全村宽大团员、青年要紧跟时代步调,与时俱进地继续和发挥五四精神,建立弘远的幻想跟信心,始终保持准确的前进方向,英勇地肩负起时期赋予的高尚责任,开拓进取,敢于立异,抢抓机会,应答挑衅,为我村三大文明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奉献。 二是要认清局势,勇担义务,争做干事创业的先锋。青年,始终是党最忠实坚固的大众基本,始终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最积极的力气。作为我村的青年一代,要勇于担负起全村经济逾越式发展的重任。目前,我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势头良好,恰是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全村青年要紧贴村委中央工作,环绕青春创业行为、青年致富工程、青年意愿者等共青团品牌工程,叫响干事创业、青年

关于五四运动的名言

关于五四运动的名言 青春之所以幸福,就因为它有前途。以下是带来的关于五四运动的名言,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五四运动的名言【一】 1.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身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李大钊 2.真正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任务正是要由青年担负。——列宁 3.人世间,比青春再可宝贵的东西实在没有,然而青春也最容易消逝。最可贵的东西却不甚为人所爱惜,最易消逝的东西却在促进它的消逝。谁能保持得永远的青春的,便是伟大的人。——(现代)郭沫若 4.青年的敏感和独创精神,一经与成熟科学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就能相得益彰。——贝弗里奇

5.人生最大的感叹是:年轻的激情是从未实现;年老的追忆是从没发生。勇气是青年人漂亮的装饰。假若人生下来就是中年,然后再渐渐年轻起来,那样,他就会珍惜一切时光,决不会再无谓的事情上消耗自己。风华正茂夜晚给老年人带来平静,给青年人带来希望。——萧伯纳 6.正如我赞许一个老人的青年,我也喜欢一个老人有一颗年轻的心,能够这样的人,虽然身体会衰老,但内心却永远不会老。——西塞罗 7.斗争的生活使你干练,苦闷的煎熬使你醇化;这是时代要造成青年为能担负历史使命的两件法宝。——茅盾 8.一个民族的年轻一代人要是没有青春,那就是这个民族的大不幸。——赫尔岑 9.青年是一个美好而又一去不可再得的时期,是将来一切光明和幸福的开端。——加里宁

10.人世间,比青春再可贵的东西实在没有,然而青春也最容易消逝。最可贵的东西却不甚为人们所爱惜,最易消逝的东西却在促使它的消逝。谁能保持永远的青春,便是伟大的人。——郭沫若 11.二十岁时起支配作用的是意志,三十岁时是机智,四十岁时是判断。我们不能总是为我们的青年造就美好未来,但我们能够为未来造就我们的青年一代。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于谦 12.如果你年轻时就没有学会思考,那么就永远学不会思考。---美国发明家爱迪生 13.青年人的眼睛里燃烧着火焰,老年人的眼睛里放射出光芒。——韦尔 14.青年时代是培养习惯,希望和信念的一段时光。——拉斯金 15.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于谦 16.青春不仅仅是月亮、林荫、交谊舞,也不仅仅是为了使地球多一个高等动物。假如你能让青春放逐出自己的思维,让它驰骋在大

【精选】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的优秀作文5篇

纪念五四运动优秀作文5篇 弘扬五四精神 刚过完五一小假,我们又迎来了五四这个特殊的节日。这是我们青年人的 节日。 有人说,青春是一首歌,回荡着欢快、美妙的旋律;有人说青春是一幅画,镌刻着瑰丽、浪漫的色彩。 1919年的5月4日,为了驱逐黑暗、争取光明,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最壮丽的青春之歌,绘就了一幅 最宏伟的青春图画。如今,“五四”运动已作为光辉的一页载入了中华民族的 史册。然而,“五四运动”绝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 伟大的“五四运动”的精神。在这种精神里,有着青年人关注国家命运的责任 和使命,有着青年人振兴民族大业的赤胆与忠心。 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振兴中华的责任,已落 在我们青年人的肩上,“五四”的火炬,已传到了我们青年人的手中。“五四”的精神,需要我们青年人发扬光大。可是要弘扬“五四”精神,就必须思考一 个问题。我们应该拥有一个怎样的青春?怎样的人生?是在浑浑噩噩中度过,还 是在拼搏中进步?在学校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有的同学经常迟到、 甚至旷课;有的同学穿拖鞋,有的同学偷偷地躲在学校的某一个角落吸烟,有 的同学带起了耳环染起了发;还有的同学一到上课就睡觉……这些不良的行为 不仅严重地危害到同学们的身心健康,更为重要的是,这也影响到学校的形象,是一种严重破坏校风校纪的行为。 这些不良习惯为什么会产生呢?有的是因为有的同学在生活方面完全没有 自觉性,不能约束和控制自己,随心所欲;也有的是因为有的同学认为学校的 纪律太严,完全限制了他们的自由;也有同学认为那是酷的表现……,然而不 管是什么原因,这些不良习惯都是不能适应学校生活的表现。我们在学校里, 只有在校风校纪的约束下,才能正常地完成学业,如果养成了我行我素的恶习,今后走向社会,是很难立足的。如果这些不良习惯不及时改正,就会误入歧途,小错就会酿成大错。 我们每个人在这里求学,都有一个追求,都有一理想,都有一个志向,如 果说学校是一片沃土的话,我们要在这里把我们的耕作变成果实,实现我们的 追求;如果说学校是一支拐杖的话,我们要拄着这支拐杖攀登高峰,实现我们 的志向;如果说学校是一只展翅飞翔巨鸟的话,那她会承载着我们的希望去实 现我们的理想。我们要学做一个文明的人,一个诚实的人,一个勤学的人,一 个守纪的人,做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一个高尚的人”。

钱玄同在清末白话文运动中的活动_兼谈清末的白话文运动与文学革命之关系

第27卷 第2期2008年4月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J ou rnal of Lanzh ou J iaotong University V ol.27N o.2 Apr.2008 文章编号:1001 4373(2008)02 0078 04 钱玄同在清末白话文运动中的活动 兼谈清末的白话文运动与文学革命之关系* 张向东 (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摘 要:钱玄同是五四文学革命的重要成员之一,和其他文学革命的发起者一样,他也参与了清末的白话文运动;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语言文字学家,钱玄同将方言口语和古语勾连起来,为白话文学的存在找到了学理依据,提高了白话文的地位。他在清末所从事的这些文化学术活动,为他后来参加文学革命奠定了基础。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清末的白话文运动是五四文学革命的前奏。 关键词:钱玄同;白话报;语言文字学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清末的白话文运动,尽管在发起的动机、影响的范围、参与的阶层、对文言的态度等方面与五四白话文运动有诸多的不同,但它毕竟是自晚清以来的整个语言变革运动的一个重要阶段和组成部分。它与五四白话文运动之间的关系、它对文学革命的影响是不容否定的。正如有的学者所说:晚清白话文运动是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前驱,有了这前驱的白话文运动,五四时期的白话文才有历史根据,![1]晚清的白话文运动,直接开五四白话文学的先声![2]。并非像胡适、周作人所言,晚清只有有意的主张白话!,而非有意的主张白话文学!,和后来的白话文学没有多大关系。 清末的白话文运动与五四白话文运动之间的密切关联,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人员的相同。尽管这些成员在五四时期的主张可能跟清末有很大的差距,甚或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但我们还是能从中寻觅到内在的联系。本文试图通过钱玄同这一个案,来说明晚清的白话文运动和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历史关联及其对文学革命的影响,进而从一个微观的角度将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文学史命题落到实处。 文学革命的倡导者,大多数都是清末的白话文运动的参与者(当然文学革命的反对者如林纾等也参与了清末白话文运动)。陈独秀于1904年在安徽创办?安徽俗话报#,胡适是1906年创办于上海的?竞业旬报#的主要撰稿人和编辑,这些都是大家熟知的史实。尽管胡适有意抬高五四白话文运动而贬低晚清的白话文运动,割裂两者之间的联系,但学术界对此已有公论?。文学革命的另一健将钱玄同在清末参与的活动,对他后来走上文学革命有重大影响的,其一是创办?湖州白话报#,其二是从事语言文字学的学术研究。 一、?湖州白话报# 钱玄同在清末白话文运动中的活动,其一为1904年在浙江湖州创办的?湖州白话报#。 近代中国,随着新闻业和印刷技术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宣传其革命主张,创办了大量报刊,这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新事物。它的初衷虽不在文学上,但对文学的影响却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清末最早的白话报刊,一般认为是1897年分别创办于上海和浙江平湖的?演义白话报#、?平湖白话报#,但据胡道静研究,早在1876年3月30日(清光绪二年三月五日),上海申报馆创办了一份专为民间所设,字句俱如寻常说话的白话报?民报#。[3]但白话 *收稿日期:2007 09 10 基金项目:甘肃政法学院2006年度重点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张向东(1969 ),男,甘肃通渭人,副教授,文学博士。

关于五四运动演讲稿最新精选5篇

关于五四运动演讲稿最新精选5篇 五四运动,是由北京大学的青年学生率先组织发起的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五四运动演讲稿800字最新精选.欢迎阅读! 五四运动演讲稿【1】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今天,很荣幸能有这样一个与大家进行探讨交流的机会。 青年与祖国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不用说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不要说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只从1919年5月4 日至今,青年与祖国的关系,就已经讲了整整100年,对于每个青年,爱国、报国、建国的道理恐怕耳熟能详,什么是爱国?面对这样一个话题,范仲淹说: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居。雷锋说: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老山前线的战士说:要是为钱,给我一万元让我在猫耳洞里待一分钟我都不干,但只要祖国需要,我愿在这待上一辈子。这就是爱国,这就是中华儿女的爱国心语,这就是炎黄子孙的拳拳之心,这就是我今天要演讲的题目——爱国,民族之魂。 掀开中国的历史,跳跃在眼帘的是光辉灿烂四个大字,奔腾的长江,宽阔的黄河,造就了一个伟大而倔强的民族,五千年的悠悠文化积淀出一种伟大而崇高的精神,它就是爱国精神,也正

是这种爱国精神,让一代代中华儿女魂牵梦萦,让一代代华夏赤子舍生忘死。 有一批优秀的军人,在边疆,在海岛筑起一道坚固的绿色长城。在帕米尔高原上有一个哨所,叫做红旗拉甫,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生命禁区。熟悉地理的人都知道,这里平均日照不足五个小时,长年积雪,就是在这样一个连阳光都罕至的地方,却有一群军人顽强的生存着,这其中有一名中校军官,在这一干就是二十年,直到生命最后八天才被抬下哨所与家人团聚,可这八天,他却连一句话都说不出,连一粒米也吃不下,当儿子说:“爸爸,我已经101岁了,还没给您过过一次生日,今天让我们给你过一个生日吧!”,这名刚强的军官,这名忍受肝癌十年折磨的军官落泪了,他用最后的力气在纸上写道:不要怪爸爸,军人不能战死沙场,也应效力边关!这就是一个军人对祖国奉献 的极致,这就是军人对祖国最深沉的爱的表现,这不正是我们找的爱国含义的答案吗?今天,座的每一位都是爱国的,我也敢肯定每个人都做过爱国之事,爱国是广义的,董存瑞舍生炸雕堡,许海峰夺取奥运第一枚金牌是爱国;踏实工作是爱国,即便是一个顽童捡到一枚硬币交给警察叔叔也同样是爱国,而我们今天努力求学,将来建设祖国,不更是爱国吗。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巩固起来对自己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我的演讲即将结束,与各位共同探讨的什么是爱国和怎样爱国两个话题也接近尾声,爱国的含义大家都已知晓,但怎样去爱

关于五四运动的名言

关于五四运动的名言 1. 一个民族的年轻一代人要是没有青春,那就是这个民族的大不幸。——赫尔岑 2. 青年是革命的柱石。青年是革命果实的保卫者,是使历史加速向更美好的世界前进的力量。——宋庆龄 3.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雷锋 4. 白发无凭吾老矣!青春不再汝知乎?年将弱冠非童子,学不成名岂丈夫? ——俞良弼 5. 青年是一个美好而又一去不可再得的时期,是将来一切光明和幸福的开端。——加里宁 6. 每个青年人都象是个在晚上出生的婴儿——只看到太阳升起而从来不会想到昨天的存在。——佚名 7. 自信和希望是青年的特权。——大仲马 8. 无论哪个时代,青年的特点总是怀抱着名种理想和幻想。这并不是什么毛病,而是一种宝贵品质。——加里宁

9. 斗争的生活使你干练,苦闷的煎熬使你醇化;这是时代要造成青年为能担负历史使命的两件法宝。——茅盾 10.创造一切非凡事物的那种神圣的爽朗精神总是同青年时代和创造力联系在一起的。——歌德 11.青年的敏感和独创精神,一经与成熟科学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就能相得益彰。——贝弗里奇 12.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屈原 13.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李大钊 14.如果你年轻时就没有学会思考,那么就永远学不会思考。---美国发明家爱迪生 15.二十岁时起支配作用的是意志,三十岁时是机智,四十岁时是判断。我们不能总是为我们的青年造就美好未来,但我们能够为未来造就我们的青年一代。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于谦 16.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补何及! ——权德舆 17.青年时代是培养习惯,希望和信念的一段时光。——拉斯金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心得及感想【三篇】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心得及感想【三篇】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心得及感想【一】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功,犹如响彻云霄的一声春雷,切破了辛亥革命以来的沉闷局面,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出现了高潮。这既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又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富于敏感的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五四运动就像黑夜里的一束光,唤起了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对自由和真理的追求。它也许不足以宣告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结束,却宣告了新思想的潮流已经在东方点亮了黎明的曙光。 转眼已经98年过去了,时光冲淡了当年爱国青年们的感人事迹,模糊了爱国英雄的面孔。当年的形势,当年的气氛,当年的激情,当年的青春,总经不住时间的考验。但五四运动留下的精神却像天空一样永不退色,像太阳一样永远明亮。 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新中国成立了;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中国有了两弹一星;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改革开放了;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北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 历史的一页已经翻去,铭记历史是为了创造未来。过去的总会过去,生命的脚步永不停息,历史的长河仍将继续。他们能够在民族危难之时勇敢地站出来,为追求民主自由和真理而抗争,我们也能;他们能够带领中国从衰败和贫穷落后中走出来,我们也能;他们能够研制原子弹,发射人造卫星,我们也能! 是的,我们能做到。尽管时代不同了,但只要我们心中怀有五四精神,任何困难的事,我们都能做到。

然而,在生活越来越富裕的今天,我们似乎淡忘了这种精神。课堂上,老师在上面讲课,下面的同学们却趴倒了一片:睡觉的睡觉,玩手机的玩手机。校园内外,随处可见一对对情侣悠闲地散步,毫不羞涩的在公共场合下拥抱、接吻。网吧里,到处是玩游戏、聊天的学生,一玩就是一整夜。 有些人老了,他依然年轻;有些人年轻,他已经老了。无论一个人多么长寿,他人生的头二十年总应该占据生命的一大半。如果我们总是这样生活,我们能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老师,对得起自己的青春年华吗?如果我们总是这样生活,我们能自豪的称自己拥有青春,将来担负起祖国的未来吗? 一个人只要有希望和梦想,他就没有老;一旦失望取代了希望,遗憾取代了梦想,他就已经老了。正是青春年华,我们怎能甘心自己就这样堕落下去呢? 我们要追寻五四精神,追寻青春的脚步。要相信,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心得及感想【二】 100年前,中国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中国人民进一步觉醒了。 “五四”运动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是“五四”精神却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 中国青年从来就有敢为天下先的传统,“五四”运动倡导的民主,科学精神就是一种创新精神,“五四”运动以来,无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社会主义建设中,青年都是一支积极,有生气,少保守思想,富创新精神的力量。 创新精神既是中国青年的光荣传统,又是时代的要求,尤其是21世纪对青

五四白话文运动

“五四”白话文运动的语言学考辨 朱恒何锡章 内容提要站在现代语言学的角度对五四白话文革命进行考辨,可以发现:因对西方文明的向往、追赶,以象形文字为本位的汉语却走上了声音中心主义的道路,本质是要“去汉字化”;根深蒂固的中西语言工具观让语言的思想本体性、诗性长期遭到轻慢,“白”成了语言的最高标准和唯一标准,语言的思想深度、文学性被扼杀;不顾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诗歌语言事实上的差异,提出了“作诗如作文”、“作文如说话”、“作诗如说话”的几近荒谬的观点,将文章、诗歌的语言降到说话的标准。就现代汉语的发展而言,应重返字本位,在工具性、本体性得到彰显的同时,唤醒、开发现代汉语的诗性正视口头、书面、诗歌三类语言的区别及个性,提高新诗的语言水平。 语言变革的潜流从晚清就开始暗涌了。当中国古老封闭的大门被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后,人们被迫开始直面战火与硝烟背后的那个光怪陆离的西方世界。正是在打量比较的过程中,中华文化自身(包括语言)也第一次成为了被审视的“他者”。最初以为,中西差异仅在器物层面,于是有了“洋务运动”;后来发现,政体国体才是关键,于是又有了“戊戌变法”,到后来才有人认识到国之文明程度取决于民之文明程度,中国落后的原因在于“愚民”多“智民”少。中国国民何以会“愚”于西人呢?罪魁祸首居然是中国的文字!“独吾中国有文字而不得为智民,民识字而不得为智民,何哉?……此文言之为害矣。”所以,“愚天下之具,莫文言若”,“今天文言之祸亡中国,其一端矣”。语言问题与国民的智愚联系在一起并上升到国运兴衰的高度,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这股潜流到1917年终于冲出地表,汪洋恣肆,成为冲刷扫荡中国旧思想的洪流。正是由于“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复杂背景和“不纯”动机,才有了让我们从现代语言学的视角对其进行考辨的必要。一来可以正本清源,二来可以对当时囿于历史条件的语言观进行检讨,找出其对现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一声音中心主义与文字中心主义 索绪尔认为文字的体系只有两种;表意体系和表音体系。表意体系的典范例子就是汉字。但索绪尔的语言学研究“只限于表音体系,特别是只限于今天使用的以希腊字母为原始型的体系”,基本不涉及表意体系的汉字。其实不只是索绪尔,整个西方思想界从柏拉图开始都是尊崇声音,贬低文字,认为声音是对自然、内心的记录,而文字则仅是对声音的记录,是声音的附庸。黑格尔的总结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他看来,语言的发展也遵循着历史从较低的阶段走向较高的阶段的规律。德语和西方拼音文字的存在,正是“仅仅”为了记录声音,记录内在言说,所以是“较好的文字形式”,而表意的非拼音式的中国文字,由于缺乏适当的“正音发展之手段”,“不像我们的文字那样表现个人的声音——不直接呈现口头语言,而只是用符号再现观念本身”,所以是发育不全的语言的经典例证,典型地体现了书面表达存在的问题。事实上,西方的思想、哲学、文学、艺术等都是建立在一种以声音为核心的语言的基础之上

有关五四运动的手抄报资料

有关五四运动的手抄报资料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新思想与社团 西方思想在晚清尤其是在甲午战争之后大量传入中国并影响年轻一族,而在民国初年这种影响随着《新青年》等刊物的发展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动,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影响了学生以及一般市民。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从思想、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 社团组织在民国的发展,包括少年中国学会、工学会、新民学会、新潮社、平民教育讲演团、工读互助团等等,为五四运动在全国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高等教育发展 中国的科举制度在清末“新政”中,因学习西方及日本学制而改变,于1905年被废除。到了明初,高等教育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北京大学,在校长蔡元培的领导下,引进了开放的学风,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李大钊、陈独秀、章士钊、胡适、辜鸿铭(英国文学)、刘师培、鲁迅(周树人,教中国小说史)、钱玄同(教音韵学)、

吴梅(教戏曲史)、刘半农(教新文学)等被聘请于北大任教。北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开放进步的思想和精神,这种思想和精神成为五四运动的重要动力。 国耻情绪 191 4年8月23日,日本对德国宣战,经70多日激战,于11月7日占领全部的德国租借地胶州湾。1915年1月,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袁世凯在5月9日,接纳了其中大多数的要求,这原本日方要求保密的协定,为新闻界所得知,并发布该协定,激起了民族主义的情绪,使中国知识分子及民众对日本以及“卖国”的政府强烈不满,认为这是国耻,同时也引起了不少反日的活动,这种情绪在五四运动中进一步发展,并发挥了作用。 1917年8月14日,北京政府向德国宣战,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1918年初,日本向段祺瑞控制下的北京政府提供了大量贷款,并协助组建和装备一支中国参战军,其贷款还被用于安福国会庞大的贿选开支。同年9月,北京政府与日本交换了关于向日本借款的公文,作为借款的交换条件之一,又交换了关于山东问题的换文,其主要内容为:1、胶济铁路沿线之日本国军队,除济南留一部队外,全部均调集于青岛。2、关于胶济铁路沿线的警备:日军撤走,由日本人指挥的巡警队代替。 3、胶济铁路将由中日两国合办经营。北京政府在换文中,对日本的提议“欣然同意”。

2017-2018学年 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案(部编版)

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 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今天就让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教师提问: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世界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的波及中国。以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概况: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 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受到被 列强宰割的命运。作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北洋军阀政府,明知丧权,却准备在和 约上签字。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五四运动。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第一时期的相关信息,并出示图片: 时间:1919年5月4日; 地点:北京 参加者:北京3000多名学生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结果: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许多爱国学生。 目标导学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教师讲述:1919年6月,五四运动扩大到上海。出示材料: “多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 ——工人罢工“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商人罢市 提出:6月份,五四运动的扩大有哪些表现?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除了学生罢课之外,还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活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特点:五四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 2.教师提问:五四运动得到进一步扩大有哪些原因? 学生回答:陈独秀等人地积极号召、 日本帝国主义的进一步威胁。 3.教师讲述:面对民族危机,上海工人积极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4.教师提问:这场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结果如何? 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的代表拒绝的和约上签字。 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实现了?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原因:五四运动实现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目标,

关于五四运动的思考

关于五四运动的思考 作者:李琳 1919年5月4日在北京发生的五四运动,是以爱国学生为主体而爆发的一场爱国运动。但是在历史分期和定义上,存在着误判---即是将中国的历史分期搞错了。中国的封建社会是西周---秦始皇,秦始皇之后的社会是---中央集权制社会。五四运动提出的“反帝反封”的热情是好的。而反封建,则将历史定义混淆了。五四运动的打到孔家店、反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汉字、文言文、书法、绘画、京剧等等等偏激的理论,则贻害无穷。 秦始皇之后的中央集权制社会,比较封建社会有所进步。自隋唐以来,中央帝国发展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科举制度,这套制度极大强化了儒家文明的文化同质性,对儒家文明的历史延续与文化生命的传承起到重要作用。科举制度的重要作用,可以从社会学角度来解释。在秦始皇所创立的中央集权制传统王朝时代,唐太宗李世民看到大批的赶考举子进入考场,感慨地说道:“天下英雄皆入吾彀中矣!”隐士可能不介入社会生活竞争,此高风亮节只能靠喝西北风活着。中国的唐朝创造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那是的欧洲文明很微弱,还是一片待开发的处女地。作为政治精英的官员、文化精英的士绅阶层,以及作为经济精英的地主乡绅之间,存在着相当频繁广泛的横向的政治、经济、文化流动,社会底层向社会精英层的流动同样十分频繁。这种纵向与横向的社会对流,是前代人类社会---封建社会中极为少见的。这个对流主要是通过科举制来实现的。在中国古代,几乎所有社会阶层都能够通过学习儒家的经典,然后参加科举考试,取得秀才、举子、进士、士绅等地位;科举考试,形成官僚阶层;官僚到老要退休,退休后保留士绅身份,但已经是一介平民了。在中央集权制的中国,还有一个特别的制度,就是均产制。一个地主有一百亩土地,他有五个儿子,他的财产要平均分成五份,从一百亩到二十亩,就是一代时间,如果有十个儿子,他就变成四亩土地了。均产制是使社会阶层往下流动的一个很重要的制度。所以,在中央集权制的中国,社会的流动频繁,频繁到什么程度呢?宋朝的官员中,50%以上,三代前没有人当过官,宋朝大部分的官员是贫寒家庭出生。整个明朝276年中,大约有两万名举人,两千名进士,在这些举人和进士中,43%的人出生于贫寒家庭。这些数字足以说明社会阶层间的对流程度。这个对流造成结果是,中国的中央集权制社会成为阶层开放度高的社会。一般都是贵族社会,包括日本、印度和欧洲,阶层与阶层之间非常封闭。而中国中央集权制社会的对流程度很高。对流程度高,对儒家文化的生命力相当旺盛。中央集权制统治阶层一直处于吐故纳新的过程中。科举制度至少对形成这种延续王朝生命的新陈代谢,起到了积极作用。科举制度所产生的流动性,使得文化与知识的普及面高于一般的贵族社会。由于读书的功利性激励,教育覆盖面大大扩展,整个社会具有了获取强大知识的激励机制。科举制度使儒家文化的价值观念,广泛地被大众社会接受。中国也成为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一统天下。可见科举制度具有强化文化大一统的功能,而文化的大一统也强化了同化能力,科举制度起到一种对社会各阶级的“虹吸”作用。 中国明朝是一个重要的朝代,永乐皇帝派遣郑和下西洋,开启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先河,我认为“资本主义”这一概念不正确,应该更名为富裕。可惜中国的资本主义未能成长壮大起来,中华民族与先进繁荣的历史教育擦肩而过。中国清朝闭关自守,康熙皇帝实行铁幕政策,到乾隆皇帝时期拒绝与来访的英国特使马尔噶尼签署通商贸易的所有文件,欧洲已经发达到了不可想象的地步,中国仍然

2020关于五四运动心得体会500字最新5篇

2020关于五四运动心得体会500字最新5 篇 五四运动心得体会1 作为有三十年党龄的党员,看这部影片,最感动的还是五四运动的部分,每每看到学生的爱国热情,激愤抗争的场面,人到中年的我还是暗暗地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这是老话说的,意思是手里没有枪杆子,靠嘴嚷嚷管什么用。但五四运动真是一场伟大的运动,面对国土被瓜分的耻辱,面对北洋政府的软弱屈辱,面对着国耻,手无寸铁的学子们,呐喊出中国人民的心声,为国人作出爱国奋争的表帅,点燃了爱国抗争的烈火。他们的精神,他们的爱国心,他们的勇气,是我们现代学子们好榜样,如果现代学子们有良心的话,真应该好好学习一下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实质。 回顾中国近代、现代的学生运动,在我们的记忆中,竟然总是和北京,和大学,和天安门有种种的联系,好象特有姻缘似的。1919年的五四运动,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1976年的四五运动,还有198N 年的那场运动,都有如此相似之处。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世界是青年人的,他们总是最先接受新思想,总是最先接触新信息,总是最先用热血和激情去国家命运而奋争去呐喊。学生们有如此想法和行

为,说明那时候的大学精神是神圣的,是爱国的,代表时代前进方向的。 五四运动学生们在爱国精神下达成共识,走上街头去抗议,其实真应该感谢北大蔡元培等许多好校长,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之下,学生们通过思想交锋,寻找符合自己的思想,寻找正确的思想和前进方向,而非是靠灌输。五四运动后许多学生领袖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这也是思想自由的体现,不同的思想追求,并不影响学生们的爱国心。 一个国家,真应该有最起码的体制,容忍学生们宣泄爱国热情,表达自己的心声,如果只想把大学生们培养成建设者而非有思想的建设者,甚至只想培养出不挣四千万元就不配做某位学者的学生的妄想,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还有什么希望。如果学生们都中规中矩了,能有五四运动吗? 五四运动中北大的五大学生领袖罗家伦是第一个提出五四运动这个名词的,当年二十三岁的他总结的五四精神很有些见解的:”第一,学生牺牲的精神,第二,社会制裁的精神。第三,民族自决的精神。”当然,不同人物,不同党派总结的五四精神各不完全相同,而且随着时代发展,有些五四精神也在被阉割,被偷换概念了,被移花接木了,被政党政治需要化了。 五四运动万岁,真正的五四精神万岁! 五四运动心得体会2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

2020年五四运动周年演讲稿

2020年五四运动周年演讲稿 演讲稿应该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要做到这点,除了观点、道理要能为听众接受以外,演讲稿还要写得充满感情,用情来打动听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20xx年五四运动周年演讲稿,欢迎借鉴参考。 20xx年五四运动周年演讲稿 同道们、青年友人们: 在五四青年节行将降临之际,我们在这里盛大召开留念五四运动xx周年大会,命名表扬为我村改造开放和共青团工作做出凸起贡献的进步群体和先进个人,这对进一步团结教导全村广大团员、青年继承五四光荣传统,弘扬五四精神,加快我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存在非常主要的意思。在此,我代表村委向大会的成功召开、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现热闹的庆祝和崇高的敬意!向全村共青团员、广大青年和各级共青团组织、青少年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 近年来,我村各级团组织团结和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牢牢缭绕村委中央工作,发展了很多富有功效的运动,有力地增进了青年的成长成才,同时也为我村的三大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广大青年自动适应时代的要求,刻苦学习,尽力实践,自强不息,艰难创业,在我村三大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固宏观调控结果、坚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症结一年,也是全面实现xx打算目标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全村各级团组织必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持续弘扬党有

号令、团有举动的精良传统,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勇敢创新,立志创业,为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保护稳固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方才,团市委高书记亲临大会领导并作了重要讲话,这是对我村共青团工作的关心和支撑,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送和衷心的感激!下面,我代表村委向你们提出多少点要乞降生机。 一是要发扬五四精神,与时俱进,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120xx 年前,在一场汹涌澎湃的革命青年活动中,爱国主义精神同民主科学精力凝集为一体,发明了既有深入内涵、又有赫然时代特点的五四精神。爱国、先进、民主、迷信的巨大精神,推进着中国历史的提高。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发奋图强的民族精神的活泼写照,所有中华儿女都应万分珍视,鼎力弘扬这笔可贵的精神财产。当前,我村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害时代,咱们团员、青年肩负着光彩而神圣的历史使命。村委盼望,全村宽大团员、青年要紧跟时代步调,与时俱进地继续和发挥五四精神,建立弘远的幻想跟信心,始终保持准确的前进方向,英勇地肩负起时期赋予的高尚责任,开拓进取,敢于立异,抢抓机会,应答挑衅,为我村三大文明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奉献。 二是要认清局势,勇担义务,争做干事创业的先锋。青年,始终是党最忠实坚固的大众基本,始终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最积极的力气。作为我村的青年一代,要勇于担负起全村经济逾越式发展的重任。目前,我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势头良好,恰是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全村青年要紧贴村委中央工作,环绕青春创业行为、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案五四运动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学生自主搜集资料,设置场景及相关问题,角色表演,探讨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加深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 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今天就让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教师提问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世界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的波及中国。以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概况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受到被列强宰割的命运。作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北洋军阀政府,明知丧权,却准备在和约上签字。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五四运动。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第一时期的相关信息,并出示图片 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北京 参加者北京3000多名学生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结果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许多爱国学生。 目标导学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部编版历史八上第13课《五四运动》同步习题(含答案)

八上第13课《五四运动》同步习题(含答案) 1.以下对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同之处的讨论,正确的是() A、都经过长期的起义准备 B、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C、都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 D、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2、五四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群众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了: A、上海是最早发生工人罢工的城市 B、五四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五四运动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3.五四运动能取得初步胜利,最主要的原因是: A、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 B、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D、李大钊和陈独秀的指导作用 4、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 5.最能体现五四爱国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D.还我青岛 6.张艳同学是在今年的“青年节”那天光荣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你知道“青年节”是为了纪念哪一历史事件吗?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中共成立 D.南昌起义 7.五四运动的性质是() A、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B、反帝爱国运动 C、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D、思想解放运动 8.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一个时代”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B.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革命时代

9. 为迎接五四爱国运动胜利100周年的到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微山县某中学准备筹建一个宣传长廊,下列标语不应出现在长廊中的是() A.要求“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还我青岛” 10. 99年前,一群青年学生发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怒吼,掀起了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参考答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fc90267.html,BBA 6-10.BCCC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