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微针药物导入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美容整形外科中的应用

经皮微针药物导入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美容整形外科中的应用
经皮微针药物导入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美容整形外科中的应用

经皮微针药物导入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美容整形外科中的应

自从上世纪90年代末herry等[1]首次报道了将实心硅微针阵列芯片用于药物经皮释放的研究以来,经皮微针药物导入的研究就没有停止过,并取得了较大进展,出现了像实心微针、中空微针、金属微针、硅微针、聚合物微针等一系列微针,导入的药物从刚开始的小分子药物及高亲脂性药物到目前的大分子药物、蛋白质、混悬液,甚至是微粒体[2-3],经皮药物导入的效率和剂量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取得了与皮下注射相当的疗效。本文就经皮微针药物导入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1 皮肤组织的结构特点及其作用

皮肤从外至内分为二层:表皮层及真皮层,其中表皮的角质层厚约10~20μm,是一层死组织,没有血管和神经,但却是药物经皮吸收的控释层;角质层下的表皮其他各层厚约50~100μm,含有少量活细胞及神经,不含血管;表皮深处的真皮层中含有大量的活细胞、神经及毛细血管网。皮肤特别是角质层对药物透皮吸收的屏障作用,使大多数药物,即便是剂量低、疗效高的一些药物,透皮渗透速度和剂量常难以满足治疗的需要,成为开发透皮给药制剂的重大障碍[4]。如何克服这一障碍,是开发透皮给药方法研究的重点,经皮微针药物导入的研究应运而生。

2 微针药物导入及其作用机制

经皮给药系统习题及答案

经皮给药系统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离子导入技术 2.压敏胶 二、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因素中,不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是 A.皮肤因素 B.经皮吸收促进剂的浓度 C.背衬层的厚度 D.基质的pH E.药物相对分子质量 2.药物透皮吸收是指 A.药物通过表皮到达深层组织 B.药物主要作用于毛囊和皮脂腺 C.药物在皮肤用药部位发挥作用 D.药物通过表皮,被毛细血管和淋巴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E.药物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体内的过程 3.下列有关药物经皮吸收的叙述中,错误的为 A.皮肤破损时,药物的吸收增加 B.当药物与组织的结合力强时,可能在皮肤内形成药物的储库 C.水溶性药物的穿透能力大于脂溶性药物 D.非解离型药物的穿透能力大于离子型药物 E.同系药物中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药物的穿透能力大于相对分子质量大的 4.透皮吸收制剂中加入“Azone”的目的是 A.增加贴剂的柔韧性 B.使皮肤保持润湿 C.促进药物经皮吸收 D.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E.使药物分散均匀 5.下列关于透皮给药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药物分子量大,有利于透皮吸收 B.药物熔点高,有利于透皮吸收 C.透皮给药能使药物直接进入血流,避免了首过效应 D.剂量大的药物适合透皮给药 E.透皮吸收制剂需要频繁给药 6.以下各项中,不是透皮给药系统组成的是 A.崩解剂 B.背衬层 C.粘胶剂层(压敏胶) D.防粘层 E.渗透促进剂 7.药剂中TDS或TDDS的含义为 A.药物靶向系统 B.透皮给药系统 C.多单元给药系统 D.主动靶向给药系统 E.智能给药系统 8.适于制备成经皮吸收制剂的药物是 A.在水中及油中的溶解度接近的药物 B.离子型药物 C.熔点高的药物 D.每日剂量大于10mg的药物 E.相对分子质量大于600的药物 9.下列物质中,不能作为经皮吸收促进剂的是 A.乙醇 B.山梨酸 C.表面活性剂 D.二甲基亚砜(DMSO) E.月桂氮酮 10.下列各项叙述中,错误的是 218

美容药物学

绪论(2 一什么是美容药物?是指以美容为目的而应用的药物。(用于美容治疗、保健和维护人体健美而使用的药用物质及其制剂。) 医学美容:通过医学手段,包括药物、仪器以及手术等,已达到改变人体外部形态、色泽及部分改善其生理功能,增强人体外在美感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治疗。 美容定义:使容貌美丽,美化容貌。 1 美容药物与一般药物区别? 药物定义:是指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 美容药物与一般药物相比较,具有相同的性质,主要区别在于用药目的不同。一般药物主要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用于病人;而美容药物可用于患有损害美容疾病的病人,但更多的是用于追求美的健康人(减肥药、延缓皮肤衰老药、脱毛药、消除瘢痕) 2美容药物与化妆品区别: 美容药物:与一般药物一样,用于机体,不论内用还是外用,都要和机体相互作用,从而产生药剂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和治疗学变化的四个过程。 化妆品是用于人体清洁和美化人体面部、皮肤及毛发等处的日常用品(只起到装饰作用,不影响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制品。) 含中药成分的化妆品算不算药妆呢? 含药化妆品:化妆品中加入美容药物则称为“含药化妆品”或“特殊用途化妆品”,与一般化妆品不同,当属美容药物学范畴。

含中药成分并不意味着一定就是药妆。中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些成分是代代相传的护肤妙方,在药妆中有时也会出现。判断产品是否是药妆,主要还是依据其是否公开配方成分及是否通过皮肤科临床测试。 药妆品与普通化妆品的区别? 药妆品与普通化妆品的最大不同,是它们的配方总是尽量精简,不含色素、香料、防腐剂甚至表面活性剂,而有效成分的含量较高,针对性强,功效显著。 什么是药妆? 药妆是经皮肤科医生推荐的产品,既不是药品也不是普通化妆品。一般情况下,药妆产品的配方完全公开而且不含公认致敏原。药妆产品中所含的有效成分都经过皮肤科临床测试。药妆产品必须严格按照制药标准生产,产品品质会更安全。 二.美容与药物的双重关系(药物作用的两重性:1、治疗作用:凡符合用药目的或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2、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或产生对患者不利的作用。) (一)通过美容药物临床应用达到美容的目的。(治疗作用) 美容药物的应用包含两个方面,内用和外用。内用以内服为主,也包括注射;外用以涂搽为主,也包括贴敷、熏洗等。 药物美容应用范围:主要在于处理皮表的一些影响美容的病症。因大多数皮肤病在皮肤表面有形态学改变,除了本身存在着病变外,还直接影响人的容颜,如皮疹、癣、痤疮等。另有一类,虽本质上并非病

皮肤保养与美容药物

皮肤保养与美容药物 姓名:朱月莹班级:药121-3 学号:201262501351 摘要: 皮肤是美容的关键,也是心理和身体健康状态的体现。人都希望自己的皮肤滋润、细腻、柔嫩,富有弹性。然而有些人的皮肤却不尽人意,显得粗糙,缺乏光泽。皮肤不好无非就两大原因,一方面与遗传因素和疾病的影响有关,另一方面与后天的营养和保养有关。所以,不论男女,撇开遗传方面来讲,皮肤不好多半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改善的。可以通过饮食方面,生活习惯,运动量,必要时使用正确的药物进行治疗。爱美之心人皆有,药物是保养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风险较大的一个保养措施,学会美容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对每个人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关键词:皮肤;不同性质皮肤的保养;皮肤与美容药物;黄褐斑;护肤与健康。 二、五种不同性质皮肤的保养: 1、干性皮肤 多做按摩护理,促进血液循环,注意使用滋润、美白、活性的修护霜和营养霜。注意补充肌肤的水份与营养成份、调节水油平衡的护理。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不要过于频繁的沐浴及过度使用洁面乳,注意周护理及使用保持营养型的产品,选择非泡沫型、碱性度较低的清洁产品、带保湿的化妆水。 2、中性皮肤 注意清洁、爽肤、润肤以及按摩的周护理。注意日补水、调节水油平衡的护理。 护肤品选择:依皮肤年龄、季节选择,夏天亲水性,冬天选滋润性,选择范围较广。 3、油性皮肤 随时保持皮肤洁净清爽,少吃糖、咖啡、刺激性食物,多吃维生素B2/B6以增加肌肤抵抗力,注意补水及皮肤的深层清洁,控制油份的过度分泌。使用油份较少、清爽性、抑制皮脂分泌、收敛作用较强的护肤品。白天用温水洗面,选用适合油性皮肤的洗面奶,保持毛孔的畅通和皮肤清洁。暗疮处不可以化妆,不可使用油性护肤品,化妆用具应该经常地清洗或更换。更要注意适度的保湿。 4、混合性皮肤 按偏油性、偏干性、偏中性皮肤分别侧重处理,在使用护肤品时,先滋润较干的部位,再在其它部位用剩余量擦拭。注意适时补水、补营养成份、调节皮肤的平衡。夏天参考油性皮肤的选择,冬天参考干性皮肤的选择。 5、敏感性皮肤 经常对皮肤进行保养;洗脸时水不可以过热过冷,要使用温和的洗面奶洗脸。早晨,可选用防晒霜,以避免日光伤害皮肤;晚上,可用营养型化妆水增加皮肤的水份。在饮食方面要少吃易引起过敏的食物。皮肤出现过敏后,要立即停止使用任何化妆品,对皮肤进行观察和保养护理。切忌使用劣质化妆品或同时使用多重化妆品,并注意不要频繁更换化妆品。不能用含香料过多及过酸过碱的护肤品,而应选择适用于敏感性皮肤的化妆品。 四、常见的皮肤保养美容药物

美容药物学

短波紫外线对细菌有杀灭作用可称为,杀菌段 美容药物学 第一童 -S 名词解释 Is 医学美容:通过手术,药物,物理等方法来纠正影响形体与容貌得身体缺陷。 2、美容药物:为达到美容目得而应用得药物。 3、化妆品指使用于人体表面任何位置,以达到清洁护肤,美容与修饰得目得得日 4、辅助性药物:以预防为主要目得,对人体作用缓与得制品。 5、营养性药物:能改善皮肤血液循环(促进皮肤组织代谢■増强皮肤功能得药物。 6、SPF 值:人体在涂有防晒产品得皮肤上产生最小红斑所需光能量与未涂防晒产 品得皮肤上产生相同程度得红斑所需要光能量得比值。 7. 防晒剂:能够治疗与预防日光照射引起得皮肤及附属器官结构损伤得化学物 质。 二填空 美容药物根据作用不同可分为营养性药物治疗性药物与辅助性药物 皮肤色素沉看増多应用増白药,皮肤色素沉看减少应用着色药 治疗皮肤衰老得药物有,化学剥落素药物,促进表皮生长药,蛋白S 及酹类。 化妆品按作用不同可为分,护肤护发类,美容化妆品,美发化妆品,药物化妆品 薰衣草精油中含有,促进伤口愈合得天対至成分 Is 医学美容根据方法不同可分为医学美容美容药物化妆品 2、 3、 4、 紫外线根据波长不同可分为中?愆波长波

9、治疗肥胖症得药物按作用方式不同可分为:食欲抑制药,抑制H肠道消化吸收得 药‘胰乌素増敏剂,増强能量代谢三选择 1 ■以下厲于治疗性药物得就是(A) A,减肥药B,养肤润肤药C止痒止痛药D增白药 2,以下减肥药中通过抑制胃肠道消化吸收达到减肥目得得就是(C) A,麻黄碱B,罗列格碉C奥利她斯D西布曲明 3 ,以下可称为生育酚得维生素就是(C) A,维A B雄C C维E D,维B6 4■激素类药物中可消除水肿,増加双目美感得就是(D) A,甲状腺激素B,雄激素C雌激素D,肾上腺激素5 ■经下用于治疗白癫疯得就是(D) A,维C B,过氧化氢C二径丙酮U胎盘提取物6 ■以下紫外线波段对佝偻病有预防作用得就是(B) A,长波b中波C,短波D,以上三项7 ■影响皮肤衰老得最强得因素(A) A,紫外线B,吸烟C高溫Q熬夜8 ,以下可称为抗坏血酸得维生素得就是(B) 9 , A,维A B,维C C维E D 维B6 四问答题 1■简述毛发脱落得原因: 答:A遗传因素 B,内分泌因素 C血液循环与营养因素 D,精神与心理因素

14_聚合物微针的制备与应用

聚合物微针的制备与应用 庄俭1,周刚2,薛领1,杨于光1,张亚军1* 1.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北京100029; 2.宁波力劲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1500 摘要 现在的医用微针主要采用的是医用不锈钢材料,但医用不锈钢材料易断裂在皮肤中,对皮肤造成长久损伤。聚合物具有生物相容与可降解等优点,聚合物材料的微针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研究了聚合物微针的结构设计及其强度校核,针对微注射成型填充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对聚合物微针的制备和应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聚合物微针;强度校核;微注射成型;填充过程数值模拟 引言 随着市场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经皮给药系统,它透过皮肤进行给药,药物从皮肤的角质层进入,通过人体的表皮,最终到达皮肤的真皮,被其中的血管网吸收实现给药[1-3]。经过几十年的研制,贴剂类制药逐渐增多[4-7],同时在物理方法基础之上的透皮给药技术被开发出来,例如化学促渗、微针(Micro-needle)技术、电致孔、离子导入、超声波导入[8]与压力波导入[9]等,其中一种药物导入技术就是利用微针的经皮给药技术。 目前,透皮给药微针主要分为空心微针和实心微针,加工微针的材料主要选用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主要是聚合物等材料,由于聚合物的易成型性、加工周期短、成本低,切可具有生物相容与可降解等优点,聚合物材料成型微针已经成为性微纳制造领域中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实心微针的给药主要分为四种方式[10]:(1)在实心微针的表面涂抹药物,然后将微针刺入人体皮肤从而是实现给药;(2)把微针阵列刺入施药表皮从而形成刺穿孔,然后将需要施加的药物涂抹或是敷在需要进行治疗的部位,这种情况使用实心微针或者是空心微针都可以;(3)采用空心微针的方式进行给药注射;(4)在可进行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微针中包裹需要施加的药物,然后把微针刺入皮肤进行药物的释放。由于微针的细小结构,实心微针比空心微针更易加工,采用把药物涂抹在微针的实心微针和形成刺穿孔的实心微针的给药方式的应用更加广泛。 本文主要研究实心聚合物微针的结构设计,校核聚合物材料微针刺入皮肤时的强度,同时分析微针阵列的微注射成型填充过程,优化。 1 聚合物微针的结构设计 图1三棱锥台形 图2四棱锥台形

美容缝合方法

美容缝合方法 7种美容缝合方法 1、单一间断缝合法 垂直皮肤进针,垂直皮肤出针。边距、针距深度均等缝合。采用伤口平整对合间断缝合。 2、双重间断缝合法 适于深的伤口的缝合,为消除死腔和减少皮肤缝合张力增加皮下缝合。此法缝合后术后瘢痕小。 3、straith缝合法 皮下深层进针,浅层出针,再由对侧伤缘皮下浅层进针,深层出针,打结在深层。然后真皮层间断缝合。此法有点事打结在深层,减少术后缝线反应。 4、pick间断缝合法 此种缝合法是间断缝合时,缝线通过深层组织,从而可消除死腔。但缝合处有凹陷,影响术后形态效果。 5、梯形间断缝合法 切除组织后根据切口的形态,可进行提醒缝合。皮肤和皮下缝合后呈梯样 6、皮下重叠间断缝合法 将伤缘两侧皮下组织分离形成皮下筋膜瓣,将两筋膜瓣重叠缝合,使局部饱满、充实。

7、皮内间断缝合法 从真皮深层进针,浅层出针,在对侧伤缘浅层进针,深层出针打结。优点是皮内缝合打结在深层,广泛应用于美容手术。 来源: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美容切口缝合技巧 1. 良好的皮下和皮内埋置,缝合位置有助于死腔的关闭和消除皮肤的缝合张力。同样皮肤缝合也可以消除组织死腔。 2. 一个最有效的皮肤间断缝合,是在近皮缘处垂直或最好向外侧转动进针,包括真皮的良好缝合和确保创缘外翻。 3. 由松弛侧向固定侧缝合,即首先由游离皮片边进针,然后经受植区皮肤缺损之固定边缘出针。这种顺序比由固定边缘进针,然后试图用针钩缝不稳定游离皮片边缘更好。 4. 将薄皮缘与厚皮缘缝合时,在薄皮缘处浅层进针要稍深些,然后在厚皮缘处浅些出针,这样可使双侧皮缘平整对合。 5. 当一侧创缘比另一侧要低时,由高侧创缘浅层进针,然后在低侧创缘稍深位置出针缝合。由低向高缝合造成缝线由低侧穿出。缝线长端向上牵拉打第一个结时,就会使低侧创缘向上与对侧创缘处于同一水平。 6. 为获得最整齐的创缘缝合,精细的缝线比金属夹或微孔胶带更为有效。 金属线很少产生异物反应,丝线更易于缝合操作,涤纶、普洛灵及尼龙线则稳定而富有弹性。单线针比褥式缝合更好,因为2个针眼通常好于4个针眼。 除此通常情况外,对于足底、手掌、阴囊、耳后区和斜形切

经皮给药

经皮给药是药物通过皮肤给药方法的一种新方法,药物应用于皮肤上后,以恒定速度(或接近恒定速度)穿过角质层,扩散通过皮肤,由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 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通常文献上称为经皮治疗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 简称TTS)或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 TDDS)。经皮给药制剂可以是软膏、硬膏、贴片,还可以是膜剂、涂剂和气雾剂等。经皮给药的新制剂一般是指皮肤贴片(patch),而广义的经皮给药系统可以包括以上这些经皮给药制剂。 下降,特别适合于婴儿、老人或不宜口服的病人。 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心血管药物、抗组织胺药、平喘药、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和激素类药物,除了已上市的药物之外,正在研究开发的有噻吗洛尔、布拉洛尔、氯苯那敏、阿扎他定、曲普立啶、普萘洛尔、沙丁胺醇、丙咪嗪和氯硝西泮等。 二、皮肤的结构特点 皮肤由表皮(epidermis)、真皮(dermis)和皮下组织(subcutaneous tissue)三部分组成,此外还有汗腺、皮脂腺、毛囊等附属器。表皮由内向外可分为五层,即基层(stratum germinativum)、棘层(stratum spinosum,prickle cell layer)、粒层(stratum granulosum,granular layer)、透明层(stratum lucidum)和角质层(stratum corneum),如图2所示,其中表皮中的角质层性质与其它各层有较大差异,是药物透皮吸收的主要屏障,而表皮的其它四层统称为活性表皮。 图2 皮肤结构模式图 (一)表皮 表皮由各种形态、大小不同的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细胞从基层发育而成,该层细胞不断地进行分裂、产生新的细胞,逐渐向外推移分化成棘层、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这个过程即为角化过程。角化过程的后一阶段,粒层细胞的细胞核趋向退化,其它结构消失,变为扁平角质细胞,最后脱离体表。 皮肤最外层的角质层是由死亡的角化细胞组成,角化细胞形状似扁平的小片,长约30μm,宽约0.8μm。角质层由10~12层角化细胞构成,细胞间依靠变性的结缔组织粘连,最外2~3层疏松易剥落,内层致密,能起到很好的屏障作用。角质层细胞内细胞器消失,内含有直径为6~8nm的α角蛋白丝及镶嵌在无定形基质中的纤维蛋白。每个细胞有一个类脂厚膜,细胞间充满类脂,构成有效的保护部分。角质层细胞相互重叠与吻合,可以看作亲水性成分与类脂形成的镶嵌体。它可以防止角质层以下各层和全身的水分过度地向外渗出,使机体与周围环境保持平衡,防止有害物质的吸收和体内营养物质的丧失。角质层约含40%蛋白质、40%水和15%~20%的类脂。蛋白质主要由角蛋白组成,类脂有磷脂、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角质层的厚度随身体不同部位而异,眼睑、包皮、额部、腹部、肘部和腘窝等部位较薄,而掌和跖部最厚。表皮中活性表皮的厚度亦随身体部位而不同,一般厚度为50~100μm,它持续更新形成角质层细胞。活性表皮中含有酶,能降解通过皮肤的药物。 (二)真皮 真皮位于表皮和皮下脂肪组织之间,厚约1~2mm,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含有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网状纤维和无定形基质,并有皮肤附属器及神经、血管和淋巴管。由于毛细血管网存在于真皮上部,所以药物渗透到达真皮后,就很快被吸收。 三、药物在皮肤内的转运

最新美容药物学考试重点资料

一、美容药物:以美容为目的,用于美容治疗、保健和维护人体健美而使用的药用物质及其制剂。能够与机体相互作用,具有体内过程。 二、透皮吸收 1、外用美容药物透皮吸收:美容药物制剂涂于皮肤后,其有效药物成分经释放、透入皮肤并到达皮肤组织深部发挥药物作用的过程。其有效药物成分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其进入体循环,从而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 2、透皮吸收途径:经表皮直接透入:细胞通路、细胞间通路 经皮肤附属器(毛囊、皮脂腺和汗腺)透入 3、透皮吸收过程:1.由基质向角质层的分配 2.通过角质层的转运 3.从角质层向活性表皮的分配 4.通过活性表皮/真皮的转运 5.体循环分布和消除 4、影响外用美容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 (一)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 1、药物的化学结构 前体药物:无药物活性但具有优良的透皮吸收性,透皮吸收后经生物转化(酶反应或机体内其他反应)生成原来的活性药物。 2、药物的分子量和油/水分配系数 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药物在油相和水相中的分配比例,反映了药物分子的亲脂特性。 3、药物的解离状态 非解离型药物分子容易透皮吸收。 (二)美容药物的给药系统 1、剂型的影响 药物越容易从给药系统中释放,越有利于其透皮吸收:凝胶剂、乳剂型软膏、脂质体、微乳等。 脂质体:以磷脂和胆固醇为基材,将药物包封于类脂双分子层而形成的微型囊泡。 微乳:粒径为10~1000nm的乳滴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透明或半透明胶体分散系统,由水相、油相和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按适当比例自发形成的低粘度、各向同性、热力学稳定的溶液体系。 2、基质的影响 3、透皮促进剂的影响 (三)皮肤的条件 1、皮肤的水合作用:皮肤外层角蛋白或其降解产物具有与水结合的能力。 2、皮肤状态 3、皮肤部位 4、皮肤温度 5、皮肤的储库作用

微针给药系统简述

微针给药系统简述 Gerstel 和 Place 在 1976 年首先提出了微针经皮给药的概念。但是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微加工技术的发展,低成本大批量的微针生产才成为现实。虽然理论上微针的长度只需要 15~20μm 就可以刺穿人的皮肤角质层,但是由于皮肤具有良好的弹性及可伸缩性,而且不同年龄的人以及不同的皮肤部位的皮肤角质层厚度差异比较大,因此为了保证微针可以有效的刺穿不同类型的皮肤,实现有效的经皮给药,微针的长度要远长于 20μm 但是一般要小于 1mm。微针的材料也有最初的金属微针逐渐发展为由可溶性材料制作的可溶解微针。 微针的种类主要分为两种:空心微针和实体微针 空心微针 是使用微加工技术制作的长度小于 1mm 的中空针头,用来将液体疫苗制剂通过针头注射入皮肤从而实现经皮给药。最早使用的空心微针是 McAllister 等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使用硅制作的长度约 150μm 的微针。 实心微针 实心微针在疫苗的经皮给药应用中主要有两种方式:“poke and patch”和“coat and poke”。最初的实心微针是由钛、硅、不锈钢、玻璃等材料制作而成,但是在使用中由于存在微针折断残留在皮肤中的风险,而且这些材料都无法在皮肤中被降解成无毒物质。因此在随后的研究中,开始使用可降解但不易溶于水的高分

子聚合物材料制作出可适用于经皮给药的实心微针,如PLGA、PGA、PLA等材料。实心微针的形状主要为金字塔形或者是圆锥形,微针长度在150~1000微米之间。 poke and patch poke and patch是实心微针最早应用于经皮给药时的使用方法,简单说就是将微针预处理皮肤后取走,然后将含有药物的凝胶贴片或者液体制剂敷到微针预处理区域,使制剂中药物通过皮肤上微针预处理后留下的针孔扩散渗透入皮肤中完成药物的经皮给药。缺点,不好精确控制给药剂量。 coat and poke(又称coated microneedles)是用含有疫苗的涂布液,将疫苗涂布在微针阵列针尖表面制作得到涂布针,当涂布针作用与皮肤后,针尖表面载有的药物将迅速溶解释放到皮肤内。与poke and patch方法相比coat and poke 方法可以相对精确的控制在经皮给药过程中的给药剂量,而且使用更简单,给药时间也缩短至几分钟。但是缺点是,针尖载药量容易受微针形状及微针阵列中微针数量的影响。 poke and release(可溶性微针)是指由水溶性材料为基质制作而成的仅在微针针体含有疫苗的微针贴片。既可以提高载药量,又可以根据材料将微针设计为快速给药或者缓释给药方式。现在常用的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主要有:CMC、PVP、PVA/PVP混合材料、蚕丝蛋白、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钠以及多糖等材料。 微针虽然发明较早,在给药领域研究活跃起来是大约始于16年前,其最大的驱动力在于将必须注射给药的药物的非注射化,而首选的确是胰岛素。对胰岛素实施微针透皮给药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其给药频率高(一天2-3次),剂量大(接近1毫克),必须精准,既需要快速释放(控制饭后血糖)也需要缓慢释放(控制空腹血糖)。 在这些挑战面前,作为第一代的实心微针首先败下阵来,其poke and patch方式低效而难以精准(实际上比中医的梅花针没有太多优势);涂层则满足不了剂量,剂量也不易控制。 第二代空心微针问世初期,强度、成本、胰岛素药库及推注机制的设置均是问题,后来3M公司开发了相对坚韧的聚合物微针、成本比金属CVD制备和为加工制备有所下降,同时开发了复杂而讲究(sophisticated)的推注装置,可实现胰岛素溶液的表皮微注射。但是,其不方便之处在于注射时间长达数分钟,须手持复杂的装置贴在皮肤上。 第三代可溶性微针由可溶性聚合物构成,干燥时坚硬,贴附于皮肤后,针尖吸收真皮层体液溶解释药。处于干燥状态的胰岛素不易降解,不需冷藏及复杂的推注装置,携带方便。可溶性微针的问题在于:1)针尖物质溶解后沉积于皮层,不适于胰岛素这样须频繁给药的应用,而频繁给药恰恰是非注射给药的价值所在;2)溶解使得针体物质全部进入真皮层,全程无菌生产成为必须,成本上升抵消了实用性。

美容药物学[优质文档]

美容药物学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医学美容:通过手术,药物,物理等方法来纠正影响形体与容貌的身体缺陷。 2、美容药物:为达到美容目的而应用的药物。 3、化妆品:指使用于人体表面任何位置,以达到清洁,护肤,美容和修饰的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 4、辅助性药物:以预防为主要目的,对人体作用缓和的制品。 5、营养性药物:能改善皮肤血液循环,促进皮肤组织代谢,增强皮肤功能的药物。 6、SPF值:人体在涂有防晒产品的皮肤上产生最小红斑所需光能量与未涂防晒产品的皮肤上产生相同程度的红斑所需要光能量的比值。 7、防晒剂:能够治疗和预防日光照射引起的皮肤及附属器官结构损伤的化学物质。 二、填空 1、医学美容根据方法不同可分为医学美容美容药物化妆品 2、美容药物根据作用不同可分为营养性药物治疗性药物和辅助性药物 3、皮肤色素沉着增多应用增白药,皮肤色素沉着减少应用着色药 4、紫外线根据波长不同可分为中波短波,长波 5、治疗皮肤衰老的药物有,化学剥落素药物,促进表皮生长药,蛋白质及酶类。 6、短波紫外线对细菌有杀灭作用可称为,杀菌段 7、化妆品按作用不同可为分,护肤护发类,美容化妆品,美发化妆品,药物化

妆品 8、薰衣草精油中含有,促进伤口愈合的天蓝烃,成分 9、治疗肥胖症的药物按作用方式不同可分为:食欲抑制药,抑制胃肠道消化吸收的药,胰岛素增敏剂,增强能量代谢 三,选择 1,以下属于治疗性药物的是(A) A,减肥药B,养肤润肤药C,止痒止痛药D,增白药 2,以下减肥药中通过抑制胃肠道消化吸收达到减肥目的的是(C) A,麻黄碱B,罗列格硐C,奥利他斯D,西布曲明 3,以下可称为生育酚的维生素是(C) A,维A B,维C C,维E D,维B6 4,激素类药物中可消除水肿,增加双目美感的是(D) A,甲状腺激素B,雄激素,C,雌激素D,肾上腺激素 5,经下用于治疗白癫疯的是(D) A,维C B,过氧化氢C,二羟丙酮D,胎盘提取物 6,以下紫外线波段对佝偻病有预防作用的是(B) A,长波,B,中波C,短波D,以上三项 7,影响皮肤衰老的最强的因素(A) A,紫外线B,吸烟C,高温,D熬夜 8,以下可称为抗坏血酸的维生素的是(B) 9,A,维A B,维C C,维E D维B6 四,问答题

美容药物学完整版本

绪论(2 一什么是美容药物?是指以美容为目的而应用的药物。(用于美容治疗、保健和维护人体健美而使用的药用物质及其制剂。) 医学美容:通过医学手段,包括药物、仪器以及手术等,已达到改变人体外部形态、色泽及部分改善其生理功能,增强人体外在美感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治疗。 美容定义:使容貌美丽,美化容貌。 1 美容药物与一般药物区别? 药物定义:是指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 美容药物与一般药物相比较,具有相同的性质,主要区别在于用药目的不同。一般药物主要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用于病人;而美容药物可用于患有损害美容疾病的病人,但更多的是用于追求美的健康人(减肥药、延缓皮肤衰老药、脱毛药、消除瘢痕) 2美容药物与化妆品区别: 美容药物:与一般药物一样,用于机体,不论内用还是外用,都要和机体相互作用,从而产生药剂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和治疗学变化的四个过程。 化妆品是用于人体清洁和美化人体面部、皮肤及毛发等处的日常用品(只起到装饰作用,不影响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制品。) 含中药成分的化妆品算不算药妆呢? 含药化妆品:化妆品中加入美容药物则称为“含药化妆品”或“特殊用途化妆品”,与一般化妆品不同,当属美容药物学范畴。

含中药成分并不意味着一定就是药妆。中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些成分是代代相传的护肤妙方,在药妆中有时也会出现。判断产品是否是药妆,主要还是依据其是否公开配方成分及是否通过皮肤科临床测试。 药妆品与普通化妆品的区别? 药妆品与普通化妆品的最大不同,是它们的配方总是尽量精简,不含色素、香料、防腐剂甚至表面活性剂,而有效成分的含量较高,针对性强,功效显著。 什么是药妆? 药妆是经皮肤科医生推荐的产品,既不是药品也不是普通化妆品。一般情况下,药妆产品的配方完全公开而且不含公认致敏原。药妆产品中所含的有效成分都经过皮肤科临床测试。药妆产品必须严格按照制药标准生产,产品品质会更安全。 二.美容与药物的双重关系(药物作用的两重性:1、治疗作用:凡符合用药目的或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2、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或产生对患者不利的作用。) (一)通过美容药物临床应用达到美容的目的。(治疗作用) 美容药物的应用包含两个方面,内用和外用。内用以内服为主,也包括注射;外用以涂搽为主,也包括贴敷、熏洗等。 药物美容应用范围:主要在于处理皮表的一些影响美容的病症。因大多数皮肤病在皮肤表面有形态学改变,除了本身存在着病变外,还直接影响人的容颜,如皮疹、癣、痤疮等。另有一类,虽本质上并非病

经皮给药系统习题及答案复习进程

经皮给药系统习题及 答案

经皮给药系统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离子导入技术 2.压敏胶 二、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因素中,不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是 A.皮肤因素 B.经皮吸收促进剂的浓度 C.背衬层的厚度 D.基质的pH E.药物相对分子质量 2.药物透皮吸收是指 A.药物通过表皮到达深层组织 B.药物主要作用于毛囊和皮脂腺 C.药物在皮肤用药部位发挥作用 D.药物通过表皮,被毛细血管和淋巴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E.药物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体内的过程 3.下列有关药物经皮吸收的叙述中,错误的为 A.皮肤破损时,药物的吸收增加 B.当药物与组织的结合力强时,可能在皮肤内形成药物的储库 C.水溶性药物的穿透能力大于脂溶性药物 D.非解离型药物的穿透能力大于离子型药物 E.同系药物中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药物的穿透能力大于相对分子质量大的4.透皮吸收制剂中加入“Azone”的目的是

A.增加贴剂的柔韧性 B.使皮肤保持润湿 C.促进药物经皮吸收 D.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E.使药物分散均匀 5.下列关于透皮给药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药物分子量大,有利于透皮吸收 B.药物熔点高,有利于透皮吸收 C.透皮给药能使药物直接进入血流,避免了首过效应 D.剂量大的药物适合透皮给药 E.透皮吸收制剂需要频繁给药 6.以下各项中,不是透皮给药系统组成的是 A.崩解剂 B.背衬层 C.粘胶剂层(压敏胶) D.防粘层 E.渗透促进剂 7.药剂中TDS或TDDS的含义为 A.药物靶向系统 B.透皮给药系统 C.多单元给药系统 D.主动靶向给药系统 E.智能给药系统 8.适于制备成经皮吸收制剂的药物是 A.在水中及油中的溶解度接近的药物 B.离子型药物 C.熔点高的药物 D.每日剂量大于10mg的药物 E.相对分子质量大于600的药物 9.下列物质中,不能作为经皮吸收促进剂的是 A.乙醇 B.山梨酸 C.表面活性剂 D.二甲基亚砜(DMSO) E.月桂氮酮10.下列各项叙述中,错误的是 A.药物经皮肤给药既能起局部作用又能全身作用

经皮给药系统知识点梳理.

第十三章经皮给药系统 ★一、定义: 经皮给药系统或经皮治疗系统:系指经皮肤敷贴方式用药,药物透过皮肤由毛细血管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并转移至各组织或病变部位,起治疗或预防疾病的作用。 常用剂型:贴剂(Patch)。广义包括:软膏剂、硬膏剂、涂剂、气雾剂等。★二、TDDS的优点: 1、维持恒定的最佳血药浓度或生理效应,增强了治疗效果,减少了胃肠给药的副作用; 2、避免了口服给药可能产生的肝首过效应及胃肠灭活,提高了治疗效果; 3、延长有效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 4、通过改变给药面积调节给药剂量,减少个体间差异; 5、患者可自主用药,也可随时停止用药。 ★三、TDDS的局限性:

1、皮肤屏障性质:适用于透皮速率相对大而治疗剂量相对小、有效血浓低、具一定理化性质的药物; 2、不适合对皮肤有刺激性和过敏性的药物; 3、制备工艺难度大,价格贵。 ★四、经皮给药系统的分类:膜控释型、粘胶分散型、骨架扩散型、微贮库型。 ★五、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 1、生理因素:皮肤的水合作用、角质层的厚度(部位)、皮肤条件、皮肤的结合作用与代谢作用; 2、剂型因素与药物性质:药物剂量(保证给药面积小,一般小于1250px2)、分子量大小及脂溶性、pH与pKa、TDDS中药物的浓度、熔点与热力学活度。 ★六、TDDS中常用的透皮吸收促进剂: 透皮吸收促进剂(penetration enhancers):指能够降低药物通过皮肤的阻力,降低皮肤屏障性能,加速药物穿透皮肤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月桂醇硫酸钠、磷脂)、二甲基亚砜及其类似物(DMSO、DCMS(癸基甲基亚砜)经FDA批准)、氮酮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乙醇、丙二醇)、其他促进剂(挥发油如薄荷油、桉叶油)。 氮酮类化合物:月桂氮卓酮(laurocapam),也称Azone。作用特点: (1)促透机理:作用于角质层细胞间脂质双分子层,对亲水性药物作用强于亲脂性药物; (2)国内药典收载,FDA尚未批准; (3)有效浓度1%~6%;具浓度依赖性; (4)吸收少、起效慢、维持时间长; (5)与其它促进剂(丙二醇、油酸)合用具有协同作用,效果更佳。 ★七、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新技术:离子导入(Iontophoresis)、微针(Microneedles)、无针喷射(Needle-free injection)。 ▲八、透皮给药制剂常用高分子材料: 1、膜聚合物和骨架聚合物(EVA、PP);

整形美容外科手术基本操作

无论是简单的手术或复杂的大手术,都可分解为许多基本技术。基本技术操作大致可分为显露、解剖、止血打结、缝合及引流六个方面。 显露 手术中良好的显露,是手术能否顺利的先决条件。手术野的显露好坏因素很多,如病人的体位,手术野的照明,良好的麻醉以保证肌肉松弛等。故手术医师应于手术开始前亲自检查病人的体位,照明设备以及麻醉的配合。 切口的选择是手术野显露的重要步骤。一般表浅病变的切除,切口多选择直接于病变的表面。胸腹腔内脏以及四肢关节等手术,则切口选择必须结合局部解剖情况全面考虑,即: a)最好直接显露手术区,必要时又可以便于延长。 b)损伤最少,不切断重要的血管、神经。 c)不影响功能。 d)愈合牢固。 e)操作简单,所需时间较短。 f)不影响美观。(颜面、关节、手部的切口应与皮纹一致) 切开组织必须整齐,力求一次切开。手术刀必须与皮肤、肌肉垂直,防止斜切或多次在同一平面上切开造成不必要的组织损伤。 手术切口的大小及部位的选择,应根据实际需要决定,并须从有利于手术后的愈合及功能的恢复等方面考虑。 深部组织的显露,除正确选择切口外,可使用拉钩和大纱切开组织必须整齐,力求一次切开。手术刀必须与皮肤、肌肉垂直,防止斜切或多次在同一平面上切开造成不必要的组织损伤。 手术切口的大小及部位的选择,应根据实际需要决定,并须从有利于手术后的愈合及功能的恢复等方面考虑。 深部组织的显露,除正确选择切口外,可使用拉钩和大纱 解剖 解剖是达到显露深部组织和切除病变的重要步骤。解剖分离组织,应按照正常组织间隙进行,这样不仅操作容易而且损伤少。但在组织有粘连和疤痕时,则往往不能做到,此时解剖比较困难,必须随时提高警惕。根据解剖分离的方法不同,可分为钝性和锐性分离两种。钝性分离系用刀柄、血管钳、剥离子或手指进行,用于分离正常的筋膜、疏松的粘连、良性肿瘤的包膜等。锐性分离系用手术刀或手术剪作细致的割剪,必须在直视下进行,动作要准确而精细,用于各层精细解剖以及紧密的粘连时。 止血

外科手术学基本操作练习题.

习题一 一、填空题 1、手术分类,根据手术的无菌程度分为无菌手术、污染手术、感染手术三类。 2、手术对机体的影响程度五个因素而有所不同即、、、、。 3、手术切口分为、、三类,分别用、、字母来表示;手术切口愈合的分级是、、。 4、选择手术切口应注意满足以下 6个要求即①②③④⑤⑥。二、判断题 1、手术既能治疗疾病也能诊断疾病( 2、组织切开的原则是由浅入深,多层组织一次性切开,以减少损伤的程度( 3、组织前可以用来钳夹、牵引软组织,也可用来钳夹纱布垫( 4、三角针可以用来缝合韧带、皮肤、皮下( 5、结扎皮下出血点用 4号或 7号丝线( 6、组织钳也叫鼠齿钳和Kocher ’ s 钳( 三、名词解释 1、围手术期 2、姑息手术 4、减张缝合 四、选择题

A 型题 1、有齿血管钳又称: A. Allis clamp B. Pary’ s clamp C. Kelly clamp D. Kocher’ s clamp E.. Mosquito clamp 2、正确的持镊方法应该是: A. 左手拇指与食指、中指相对应 B. 左手拇指对食指 C. 左手拇指对中指 D. 右手拇指对中指和无名指 E. 右手拇指与食指、中指相对应 B 型题 问题(1— 6 A. 指压式 B. 持弓式 C, 执笔式 D. 反挑式 E. 握拳式 1、切开皮肤、皮下 2、腮腺脓舯切开引流 3、截肢术,切断大腿肌肉 4、精细手术或整形手术 5、大片筋膜切开 C 型题 问题(1— 5 A. 缝合时注意边距和针距 B. 缝合时组织等量、对称和整齐 C. 两者都有 D. 两者都无 1、缝合皮肤 (

2、胃肠吻合 ( 3、缝合腹膜 ( 4、缝合皮下 ( 5、缝合肌腱 ( X 型题 (1— 2 1、间断缝合常用于:( A. 皮肤缝合 B. 前鞘缝合 C. 胸膜缝合 D. 腹膜缝合 E.肌肉缝合 2、荷包缝合常用于:( A. 肠端吻合 B. 膀胱造瘘术 C. 结肠造瘘术 D. 阑尾切除术 E. 静脉切开术 五、问答题 1、深部手术理想的手术切口应符合下列哪些要求? 2、组织切开的要求有哪些? 3、临床上常用的缝合方法有哪五种? [参考答案及题解] 一、填空题 1、无菌手术、污染手术和感染手术三类。 2、五个因素是:①手术范围大小②手术时间长短③手术中的刺激多少④手术方式方法⑤病人耐受力

经皮给药系统透皮贴剂研究进展

经皮给药系统-透皮贴剂研究进展 药学2班万国运 2010071202 【摘要】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TDDS)或称经皮吸收制剂(Transdermal Thrapeutic Systems,TTS)是指经皮肤贴敷方式用药,药物由皮肤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实现疾病治疗或预防的一类制剂。常用的剂型为贴剂或贴片,还包括软膏剂、硬膏剂、涂剂和气雾剂等。贴剂指可粘贴于皮肤的薄片层状制剂,包括皮肤局部传递和透皮传递的贴剂,药物透过皮肤吸收分别进入局部靶组织或全身循环系统产生治疗作用。贴剂一般载药量较小,只适合于活性高,用量少的药物,具有延长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用药方便,避免首过效应,减少胃肠道刺激的优点。笔者通过查阅文献从透皮贴剂的研究历史、皮肤的构造、透皮贴剂的常用基质、贴剂种类,以及影响透皮吸收的因素及促进透皮吸收的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经皮给药;透皮贴剂;压敏胶;渗透促进剂; 【前言】随着生物医药技术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逐渐加强,对医疗产品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还要求最大限度的降低副作用和减轻治疗过程中病人的不适感。另一方面,现代生物医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药物新剂型的出

现,用口服或注射等常见方式给药,已不能充分发挥其治疗疾病的功效。为了满足新的需求,经皮给药这一古老的给药方法以其独特的优势得到了医药工作者的关注,经皮给药可以使药物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肠胃灭活,能够维持血液中药物浓度的稳定,提高药物利用率。此外,经皮给药系统体积小巧,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因此,国内外对经皮给药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和深入。透皮贴剂作为经皮给药制剂的一种,已广泛用于日常生活疾病的治疗,下文就透皮贴剂的相关研究做一简要概述。 1.研究历史 经皮给药制剂的历史渊源[1]很早,在公元前1300年前的甲骨文就有中药经皮给药的记载。东汉张仲景《伤寒论》、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大量的经皮给药外治法的内容。经皮给药历程在清代达到了鼎盛及理论成熟,对于经皮给药的机理,清代名医徐灵胎用一段论述:“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胰理,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之服药尤有力,此至妙之法也”明确地阐述了皮肤吸收的机理。随着医学基础研究。制药技术的进步和新的药用辅料的应用,经皮给药研究不断深入,经皮给药新剂型、促透方法不断进步。

最全整形外科基本原则和基本技术汇总

整形外科基本原则和基本技术汇总 一、操作原则 1.无菌严格掌握无菌技术,包括手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器械的灭菌和最大限度防止手术野的污染。应在思想和习惯上养成高度的无菌观念,且有规章制度保证并严格执行。 2.无痛无痛性手术是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完善麻醉有利于手术操作、术后恢复及获得良好的美容效果。 3.微创培养爱护组织的良好观念,要求每一手术步骤要尽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创伤,要使每一操作都具有目的性。手法要轻柔、准确、熟练和迅速。 4.无血手术中必须确切止血,尽量防止术后形成血肿、创口出血或渗血。 5.无死腔手术中必须彻底消除死腔,防止术后形成血肿及感染。 6.无张力缝合创口缝合时应力求达到无张力的缝合。 二、基本操作技术 1.皮肤切口设计原则 ①隐蔽;②尽量平行皮纹方向或按轮廓线做切口;③避开重要的血管神经;④避开功能活动部位。2.皮肤切开的方法 做切口时应使用锋利的刀片,一次性切开皮肤全层,切忌拉锯式切开,造成不整齐的切口线,同时刀片应与皮肤垂直或呈45°~60°角。要求切口缘对合紧密、无张力、轻度外翻。 3.剥离与止血 (1)剥离:剥离组织时要求层次清楚,动作轻柔。剥离以锐性剥离为主,或找准剥离间隙,尽量减少出血、减轻创伤。 (2)止血:手术中应迅速彻底止血,减少失血量,保持手术视野清晰,避免术后出血。 常用止血方法有:①压迫止血法;②电凝止血法;③结扎止血法;④其他止血法:药物止血法、血管阻断法、头皮血管夹止血法等。 4.缝合技术 美容外科对缝合的要求:创口对合整齐、无张力、无死腔残留、轻度外翻、缝线不宜过粗、针距不宜过宽。常用缝合方法如下。 (1)间断缝合法:每缝一针即打结,缝线互不相连。缝合时进针角度应与皮面垂直,带或不带皮下组织,使创缘平整并稍外翻。面部切口可采用5-0、6-0尼龙线或丝线,针距4mm,边距2mm。 (2)双重间断缝合法:适用于深的伤口的缝合。为消除死腔和减少皮肤缝合张力,增加皮下缝合。(3)Straith缝合法:此法是先从深层进针,浅层出针,再由对侧伤缘皮下浅层进针,深层出针,打结在深层,然后间断缝合皮肤。 (4)Pick间断缝合法:此种缝合方法是在间断缝合时,缝线通过深层组织,从而可消除死腔。但缝合后有时在缝合处有凹陷或酒窝样改变,影响术后形态效果。 (5)梯形间断缝合法:或称皮下组织重叠间断缝合。对凹陷性有张力的伤口,可进行梯形缝合,以矫正凹陷。 (6)褥式缝合法:褥式缝合有水平褥式缝合和垂直褥式缝合两种。水平褥式缝合有助于对抗张力,使创缘接触面增大;垂直褥式缝合对创缘的血运影响较小。两者均可以使创缘略为外翻,并消除皮下死腔。多用于阴囊等处易内翻的伤口。 (7)连续皮内缝合法:将针从一侧真皮深层向浅层穿出,再从对侧真皮浅层向深层穿出打结。也可以自一侧皮内顺切口方向穿出,再从另一侧皮内穿出,以同样的方法两侧交替缝合,直到切口端收紧缝线打结。皮内缝合后表皮对合无张力,表皮不必缝合,可减少缝线反应引起的增生瘢痕。皮内缝合可以用金属线,拆线时将金属线抽出。 (8)连续锁边缝合法:从一侧皮缘进针,另一侧皮缘穿出,针线从绕的线圈内穿出,拉紧缝合线再缝合下一针。连续锁边缝合数针,不必打结,因此缝合速度较快,常用于皮片移植的缝合。其缺点是如一处断裂,可使较长一段缝线松脱,因此有张力伤口缝合时不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